•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德育方法論文范文

        德育方法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德育方法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德育方法論文

        第1篇:德育方法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挖掘和概括了中國古代德育思想的主要內容及特點,旨在對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借鑒的思想資源和方武方法

        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重視道德教育的民族。在中國封建社會,自漢朝以后.儒家學說。成為國家正統,道德教育不但成為提高個人道德修養的首要途徑,而且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方略。

        一、中國傳統文化德育思想的特點

        中國古代德育思想起源很早,德育的觀念在堯舜時期就已經存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是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制度下萌芽.并成長發展起來的,而封建社會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度的社會形態.并且是以高度分散的小農經濟和異常集中的專制統治為主要特色的。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不但中華傳統文化具有獨到的特色.而且與它相適應的傳統德育思想也表現出別具一格的特色。中國古代傳統德育思想具有以下特點:

        (一)內圣外王.修身為本

        中國傳統道德教育思想歷來十分強調道德的修身功能,即通過個人的道德修養,啟發個體的內在道德自覺,督導個體不斷進行自我道德品行的修煉.從而成為一個真正有道德良知的人。孔子認為“修己以敬”是成為君子的第一步。所謂“修己以敬”是指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以誠敬之心來進行自身道德的修煉.只有以誠敬之心進行道德修養,才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夠做到不被物欲所惑.像顏回那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而回也不改其樂”。顏回身居陋巷,身無長物.日常賴以果腹者,惟簞食瓢飲而已,人皆憂戚難安無法忍受.而顏回卻怡然不改其樂;有人問如此困境所示何事。他說非樂貧而樂道也。孔子曾再三贊嘆他道:“賢哉回也,賢哉回也”。“內圣外王”是儒家思想的根本特征。所謂“內圣”就是內以修養自身品格,以期成就圣賢人格;所謂“外王”就是外以平治天下.以期建立不朽功勛,從而造福黎民百姓。儒家經典著作《大學》詳細闡述了儒家思想“以修身為本”的德育綱領和步驟。如“格物”是道德教育的起點,“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意思是說道德修養必須從“格物、知致”,即認識道德規范開始,由認識道德規范逐步轉化為形成道德信念.即“誠意、正心”.才能最終達到約束自身行為,即修身的目的。無論是從個體身心發展.還是從德育發展的規律來看,這種觀點都是符合個體道德心理發展規律的;同樣。《大學》中提到的“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通過“修身”來達到的。中國傳統的道德教育十分強調道德信念的作用。可以說,強調道德教育的自律,既是我們民族優良的德育傳統.又符合德育發展之規律。

        (二)知行結合,以行為本

        中國傳統文化的德育觀強調知與行的有機結合,即強調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的有機結合,提倡以行為本。子日:“納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也就是說道德修養不能僅僅停留在言辭上.必須與實際行為相結合。朱熹指出:“知行常相須,如目無足不行.足無目不見”,即是對知行關系形象而生動的表達。王守仁曾說:“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更是強調了知行統一的重要性。王陽明也認為“滿街都是圣人”,人人都可以成為圣人,途徑只有一個——“躬行實踐”。

        (三)立足當前,胸懷大志

        《大學》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意思是說.要想把自己的品德昭示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國家的人,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要想整治好家庭的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養;要想提高道德修養,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內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內心。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誠實;要想使自己的意念誠實,首先要獲得豐富的知識;而要獲得豐富的知識,在于窮究事物的原理。這里就提出了《大學》的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應該有立志做一番大事業的雄心壯志。孔子的學生子夏說:“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孔子明確提出官員要“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這在孟子的論述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體現:“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誠然。要實現以上的道德理想,就應該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如果一個人連“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的小事都不愿干.又何以談論治理國家呢?因此,我們的道德教育必須啟發受教育者形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德之心,胸懷天下的道德理想.從而達到“內圣外王”的道德目的。

        二、中國傳統文化德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德育思想有十分豐富和深刻的內容.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道德教育方法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并對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啟示作用。挖掘和概述中國傳統德育的主要內容,目的是弘揚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之精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和寶貴的精神文化食糧。中國傳統文化德育思想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關于道德結構的思想

        中國傳統道德教育雖然沒有關于品德心理結構成分的系統闡述,但是其中卻蘊含著極著豐富的品德心理結構的思想。例如.孔子提出的“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的思想.就是強調道德認識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其提出的“仁者不憂”的思想.即有道德的人是感到快樂的人,強調的就是道德情感的作用。道德認識是指人們對社會中的道德關系以及這種道德關系的原則、規范、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在培養品德的過程中,首先就是要形成道德認識。道德情感是指人們心理上對某種道德義務在認識基礎上所產生的愛憎、好惡態度。孔子又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意思是說只有仁德的人才知道愛什么人、憎什么人.可見仁德中含有“愛”和“恨”兩種情艨道德信念是指人們對某種道德義務有發自內心所具有的定信念。孔子提出的“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以及“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等均強調道德信念對道德行為的導向作用。后來的儒家學者提出的“志存高遠。自強不息”、“富貴不能.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已成為激勵華夏兒女道德意志的格言警句。道德行為是指人在一定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對他人與社會有道德意義的活動中國傳統文化德育思想十分重視道德實踐的作用和道德行為的激勵。孔子說“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意思是說,一個人的道德意識.不能轉變為道德行為。不能踐履自己的道德諾言.這是一種可恥;言而不行.本身就是一種不道德。“君子欲納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說.品德高尚的人言語慎重遲鈍.行動卻敏捷干練.強調了道德行為的重要性。此外.孔子也十分重視道德行為的持續性。他說:“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意思是說.一個人時時刻刻都要堅守仁德規范,甚至連吃一頓飯的工夫也不違背仁德;一個人處處事事都要實行仁德,甚至在“流離痛苦“的時候也要按仁德行事。也就是說,即使遭遇不幸變動、困難等逆境,仍然不改初衷.堅持道德操守。

        (二)關于道德教育的方法

        古代教育家提出了許多道德教育方法。這些方法和技巧至今仍閃耀著生命的光彩。概括起來,這些道德教育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啟發誘導法

        孔子說:“不憤不言,不悱不發,舉~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就是善于抓住“憤”、“悱”的時機來進行啟發。啟發誘導的一個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循循善誘”。孔子的得意門生顏淵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這樣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即要逐漸形成道德認識.培養道德情感。堅定道德信念,并付諸道德實踐,從而養成道德習慣。

        2.因材施教法

        對不同的個體.先哲們很善于運用表揚和批評的手段對其進行示同方式的道德教育。例如在《論語》中。孔子這樣表揚顏淵道:“回也好學”,“回也不愚”“賢哉.回也”;而對于子路。由于其秉性亢直.又驕傲自大.很容易輕舉妄動,所以孔子就采用批評的方式教導他。

        3.以身作則法

        孔子在德育中不僅重視“言教”。更重視“身教”。他在長期的德育實踐中,以身垂范,時時處處以自己高尚的德性品行向學生們示范,以自己真誠坦蕩的人格魅力熏染學生。深受其弟子及后人的崇敬和膜拜。子路問君子。子臼:“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人。”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百姓”。

        4.修心德育法

        根據儒家的道德觀點.德育的最終目的是開啟善的心靈和德性。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通過心靈的道德修養。“行道而有得于心之謂德。得為心得.則修亦修之于心。”在具體方法上,古代學者先后提出了諸如寡欲法、喚醒良知的自我育德法、培育羞恥感法、慎獨法、誠敬存心法和返璞歸真法等,其目的是要求人們通過修心育德達到至善的境界。

        (三)品德考評法

        在中國古代具有豐富的心理考評方法。以儒家倫理道德為主線.進行品德考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色。例如,孔子評價“孝道”的基本標準是:“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盡管這一標準在當代看來。顯得有些片面、可是如果從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道德標準來看。依然是一種具有實踐價值的考評方法。概括的說.中國傳統品德考評的方法主要有談話法、觀察法和自我評價法。

        第2篇:德育方法論文范文

        一、德育方法的整體性

        德育方法的整體性問題是指為了充分發揮德育方法的綜合、整體效果,而應科學、合理地處理好德育系統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德育方法外部關系)及各德育方法之間的關系(德育方法內部關系)。

        1.德育方法與其他德育要素的整體性

        德育方法與其他德育要素的整體性問題,主要涉及德育方法外部關系,即德育方法分系統要與德育要素系統所包括的其他五個分系統——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途徑、德育管理和德育評價橫向貫通,互相聯系,互相依存,構成整體。德育方法不應游離于德育整體系統之外,而是發揮它在整體中、系統中的應有作用。例如,從德育方法與德育途徑的關系看,二者“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根本的區別,是兩個不同的范疇。途徑和方法是互相影響、相互制約、互相促進的。途徑決定方法,德育方法的選擇依賴于德育途徑。如課堂教學這條途徑,決定了講授法和說明法是基本方法;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實踐鍛煉法、考察參觀法則是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方法的改進也會影響途徑的發展。例如,多媒體信息技術,開辟了網絡德育途徑”[2]。同樣,德育方法與其他分系統的關系也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整個德育系統中發揮著各自的獨特作用,而獨特作用的發揮又與它們之間的聯系密不可分。

        2.德育方法體系的整體性

        德育方法體系的整體性問題,主要涉及德育方法本身系統內部的關系,即各種方法的關系問題。國內有學者指出:“德育過程的復雜性和德育對象的多樣性與變動性,以及制約德育方法的諸多因素,決定了德育方法既是多種多樣又是緊密相連的。不同的方法各有側重,要各種方法巧妙的變換和組合是一種高超的教育藝術,它將使德育方法的整體效用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出色地完成德育任務。”[3]因此,方法的整體性問題必須引起重視。眾所周知,每種方法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沒有一種方法是萬能的,是可以適用于每個人及各種情形的。一種方法,可能完成多種任務,實現多個目標,適合多類內容。同樣,多種方法可能完成同樣的任務,實現同樣的目標,適合同樣的內容;而且,多種方法優選組合可能更好地作用于目標、任務及內容。因此,要根據不同主體、不同時空、不同情形,合理選擇最合適的一種方法或多種方法,進而充分發揮各種方法的協同、整體作用,以便到達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德育方法的多樣性

        1.德育方法的多樣性

        在教育實踐中,德育方法一般可以概括為4類18法:以語言說理形式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談話法、講授法、討論法、辯論法、演講法等;以形象感染形式為主的方法,如典型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影視音像法,小品表演法等;以實際訓練形式為主的方法,如社會實踐法、調查訪問法、參觀考察法、常規訓練法、大型活動法等;以品德評價形式為主的方法,如獎懲激勵法、表揚鼓勵法、評比選優法、操行評定法等[2]。除此之外,還有以自我教育為主的自我修養法等。需要指出的是,多樣化的德育方法在新時期的發展有所側重。

        2.德育方法的選擇問題

        方法的根本問題也是選擇問題。要想取得德育的良好效果,必須學會在豐富多樣的方法體系中選擇最合適的方法。因此,科學而藝術地選擇德育方法必然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重視,也是作為一位合格教育工作者的必備素質。方法的選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要依據工作的出發點及不同情況和需要,靈活選擇。具體到某種原則,人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列舉出許許多多,比如,目的性原則、層次性原則、時代性、開放性、實效性等等,這些原則都有其合理性,對實際工作也有一定的啟發價值。但由于上述原則提出及排列的依據不是很清楚或一致,致使人們可以列舉無數有關原則,從而使原則的指導價值打了折扣。鑒于此,我們試著遵循一定的邏輯規則,演繹出如下德育方法選擇的原則,使德育原則既有限,又有效,解決了前述問題。

        筆者認為,原則的提出和排列要明確幾個前提條件,第一,為誰的問題。方法不是目的,它要服務于目的,因此合目的性是根本。第二,如何為的問題。要想實現德育目的,必須按照事物發展的軌跡或者規律運作。第三,何時的問題。而規律的作用是在實際情形下發生的,這又離不開社會發展歷史狀況及時代特色的制約。第四,誰用的問題。方法畢竟是通過教師的選擇才發揮作用的,因此,教師的自身特點往往影響方法的選擇,即教師應該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方法。我們可以把上述層次的原則視為一級原則,它還可以分別劃分出二級、三級原則等。根據這種分析,我們認為德育方法的選擇原則(一級原則)問題可以表述為以人為本(促進入的發展)的原則、合乎品德發展規律的原則、歷史性原則(時代性原則)和教師主導性原則。這些原則都可以具體到某一級教育,比如,對于當代初中學段的學生而言,則可具體為充分促進初中生品德提升的原則和遵循初中生品德發展規律的原則、緊密結合時代要求的原則和適切教師風格特點的原則等。三、德育方法的實踐性

        傳統的德育方法,往往陷入機械的、脫離社會實踐、脫離生活實際與脫離時展的窠臼之中。因此,學生也無法有自己的真實的體驗和感受,缺乏情感性。基于此,筆者認為,德育方法必須強調實踐性,即重視德育與實踐的結合,使德育回歸學生真實生活及引導學生為未來生活做準備,并在實踐和生活中,強調學生的情感和體驗,從而收到良好的德育實效。

        1.要重視德育的實踐性——在實踐中形成美好品德,在實踐中展現美好言行

        “道德根本上是實踐的”[4],這已是古今中外人們的共識。據此,我們也可以認為德育根本上也是實踐的。因此,德育工作的全過程應凸顯實踐性,應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德育的起點,是與學生的已有體會和經驗密不可分的;德育的實效,是通過實踐來加以提升、檢驗和展現的。德育就是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道理與已有經驗相結合,然后內化為自覺的要求,隨之產生高尚的情感,并在實踐中外顯為良好的精神面貌、優秀的意志品質和正確的行為習慣。具體而言,學校除了強調德育與已有感受和體會相結合外,還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開展諸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生產勞動、科學考察、遠足等各項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策劃、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吸納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活動過程,并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力發展他們的主體性,從而促進學生思想在豐富而有意義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同時,通過活動的組織,學生的責任心、組織能力等等也會得到較好的培養。

        2.德育方法的生活性——德育回歸學生真實生活,并引領學生的未來生活

        長期以來,我們的德育方法已成基本定式,模式為“約束—壓服—控制”,容易導致學生產生病態的壓抑心理和專橫型的品質,給師生制造心靈上的隔閡,甚至情緒上的對立,以至于壓抑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削弱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作用。因此,傳統的“管、卡、壓”等措施不能做到發揮學生主體以及尊重學生的自主道德選擇。所以,必須將生硬的道德灌輸教育還原成學生生活和成長的過程,進行生活德育。

        在生活德育中,德育首先要源于生活,即一定要尋求學生的最普遍的生活,要善于在普遍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充分挖掘教育價值,從而使德育工作可親、可近、可信,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同時,德育還應高于生活,要考慮到生活的未來性和發展性,積極引導學生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比如,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他人及成人的生活,再從這種感性發展到理性,形成道德的知、情、意,以便為未來生活中的角色及承擔的任務和應具有的品性做儲備。

        3.內心體驗——情感是德育加強與實踐及生活聯系的重要切入點和關鍵點

        德育的本質在于育德,要培養人的高尚品格,而高尚品格與人對道德的體認及感悟須臾不能分離。因此,要在實踐過程中和現實生活中,不斷加強體驗性教育,調動學生的同情心、責任心及良心,充分發揮情感的作用,使之在學生內心中留下美好、幸福的情感烙印,從而達到以情認知、以情促意、以情帶行的境界。情感的積極介入,就可以改變過去空洞枯燥的說教,變“刻意”教育為“無為”教育,發揮“陶冶”、“暗示”、“體驗”等方法的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斷和自我體驗。進一步講,“德育對象的情感對其德育接受意愿、接受程度都會產生直接影響,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德育實效”[5]。

        參考文獻:

        [1]孫少平.改革開放時期中小學德育的發展與問題探討[J]教育發展研究,1999(12).

        [2]詹萬生.整體構建德育體系總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利小紅.淺談中學德育的實施方法[EB//OL]http://chsgez.100point.com/school/chsgez/items/校長文集/xz23.htm.

        第3篇:德育方法論文范文

        最近,我校語文組在議論文教學如何入手的問題上發生了分歧,有的老師認為直接講授理論知識,學生不容易理解,應該在學習之后總結;有的老師則認為議論文學起來本來就困難,如果事先沒有相關知識作鋪墊,學生可能根本就學不懂。圍繞這個問題,大家展開了的激烈討論,最終決定,還是先將相關知識講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在實際的例文中去尋求驗證。

        課堂教學開始了,我按部就班,一股腦兒將所有知識丟給了學生:學生慌忙記筆記,然后抬頭望著我,一臉茫然。我深感頭疼,本來我就不同意這種教法。看來死的教條和干癟的理論并不能啟發學生的智慧!如何才能改變這沉悶的課堂氣氛呢?我得動一動腦筋了,該怎么辦呢?

        突然想起曾經看過一場精彩的辯論會,辯題是“如果劉邦和項羽去應聘中國國家足球隊的教練,誰更合適”。那場辯論,各辯手旁征博引,妙語連珠,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對呀,為什么不把這個活動用到課堂上來呢?來場辯論,既能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借此讓學生體會議論文的有關知識。

        于是,我對昏昏欲睡的學生說:“我們來場辯論賽吧!題目就是‘如果劉邦和項羽去應聘中國國家足球隊的教練,誰最合適’”。

        聽說要進行這樣有意思的辯論,學生們頓時來了興致。我請了兩位學生作正、反兩方的組長,并要求他們將本組的觀點工整地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對自己所支持的觀點進行分析。

        辯論開始了,梁佳首先發言:“我認為劉邦比項羽更適合當國家隊的主教練,因為一支有戰斗力的隊伍,團結最重要,而劉邦禮賢下土,最善于團結群眾,因此我認為劉邦劉備更合適。”

        “要說禮賢下土,我認為項羽比劉邦要做得好得多。你看他范增多尊敬,不僅聽他意見,還尊范增為亞父。這不是典型的禮賢下土?”洪敏反駁道。

        小歡立刻補充:“除了善待人才之外,我認為就個人能力而言,項羽明顯勝于劉邦,他幾次把劉邦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你看巨鹿之戰,就是其能力的最好證明。”

        “說項羽能力比劉邦強,我可不同意,項羽不是自刎于烏江,他怎么就比劉邦強了?而且劉邦跑得快呀,雖然有時候是逃跑,但不可否認他跑的速度快嘛!這不正是足球教練需要的特質嗎?”小偉也當仁不讓。

        “最重要的教練還要能虛心地聽得進意見,采眾家之長,補自家之短。劉邦的優點就是能虛心地聽得進意見,別人愿意為他所用。而項羽就不行了,他只聽一個人的,其他人的話根本就不聽,他只是逞個人之勇,結果身邊的人都跑到劉邦那兒去了。球場就是戰場,它需要眾人的團結,而不是個人之勇。

        劉邦這點就比項羽強多了。”嵇好高調發言。

        ……

        辯論會進行得如火如荼,學生提出了很多新奇的論據。兩位組長就同學們提出的理由進行了總結,并板書在黑板上。

        正方:劉邦比項羽更適合做國家足球隊主教練

        理由:人緣好,靈活,跑得快,虛心聽取意見。

        反方:項羽比劉邦更適合做國家足球隊主教練

        理由:禮賢下士,自身素質高,對工作投入。

        辯論結束了,我的目的也達到了。我說:“同學們,大家看,我們黑板上正、反方所寫的觀點,其實就可以作為論點。它緊緊圍繞劉邦和項羽誰更適合做國家足球隊主教練這個問題闡述了自身的看法和立場,在議論文中這樣的句子就被稱為‘論點’。”

        學生點頭,似乎有些明白了。“那么,什么是論據呢?”學生問。

        我說:“論據不就在黑板上嗎?組長在黑板上總結的理由就是用來支持論點的東西呀,換句話說‘用來證明論點的事例或者道理就叫論據’。同學們剛剛激烈的辯論過程就叫作‘論證’,因為你們是在利用論據來證明中心論點。”經過這樣一個環節,學生對議論文相關知識理解得更透徹了,在此基礎上,通過全班討論,關于論據的類型以及議論文語言的特點等知識的結論,也就水到渠成了。

        “老師,那什么叫‘論題’呢?”

        “‘論題’就是我們討論的話題,是一個總的討論題,它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看法、主張等。如我們今天討論的‘如果劉邦和項羽去應聘中國國家足球隊的教練,誰最合適’就是‘論題’,它產生了不同的觀點,即‘劉邦’還是‘項羽’做中國國家足球隊的教練。”

        “老師,那什么叫‘立論和駁論’呢?學生們紛紛”舉手。

        第4篇:德育方法論文范文

        關鍵詞:玉米紋枯病癥狀;發生;防治措施

        近年來,隨著緊湊型玉米品種的推廣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紋枯病在我國一些玉米產區發病日趨嚴重,而農民往往忽視對該病害的防治。紋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發生,發病株率22%~71%,個別地塊或品種甚至達100%,由該病導致的損失一般在15%左右[1],發病重時果穗腐爛,造成嚴重減產,成為制約玉米增產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

        1癥狀

        玉米紋枯病主要危害玉米葉鞘、葉片、莖稈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葉鞘發病,從下而上逐步擴展,典型癥狀為在葉片、葉鞘或苞葉上形成不規則的云紋狀病斑,邊緣呈深褐色,病斑逐漸擴大,包圍葉片和葉鞘直至干枯。莖稈受害后期組織松軟解體,植株極易倒伏,而果穗受害時常造成腐爛,使果穗禿頂,粒重下降,影響玉米品質和產量。環境濕度大時,病斑上可見白色菌絲體,病部組織內或葉鞘與莖稈間常產生褐色不規則的顆粒狀菌核,菌核成熟后極易掉落至田間,越冬后成為翌年初侵染源。

        2病原

        引起玉米紋枯病的病原有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雙核絲核菌(Rhizoctonia binucleate)和玉蜀黍絲核菌(Rhizoctonia zeae Voorhees)[2],其中雙核絲核菌主要危害小麥,玉蜀黍絲核菌常危害果穗致穗腐,而玉米紋枯病的主要病原是立枯絲核菌,根據菌絲融合與否劃分為不同的融合群,不同融合群菌株在培養性狀、致病性等方面均有差異。玉米紋枯菌菌絲幼嫩時白色,老熟后呈褐色,分枝與主枝多呈直角,分枝處有縊縮,分枝附近有隔膜,無鎖狀聯合,不產生孢子。菌絲細胞一般為多核,氣生菌絲較發達,白色的菌絲團逐漸糾集為褐色菌核,菌核表面有微孔,抗逆性較強。

        3發病規律

        玉米紋枯病以遺留在土壤中和病株上的菌絲和菌核越冬,越冬后仍能存活,成為翌年病害發生的初侵染來源,越冬菌核萌發,長出菌絲侵染葉鞘,病、健葉片和葉鞘相互搭接造成再侵染。該病從玉米苗期至穗期均可發生,危害高峰期在玉米籽粒形成至灌漿期,生長后期植株老健,病菌不易侵入,病情趨于穩定。一般而言,5月上旬至6月上旬,10月上旬至下旬分別為春玉米和晚玉米紋枯病的病斑激增期,危害期45 d左右。該病為喜溫喜濕病害,溫度較高、濕度較大時發病快且重;連作重茬田發病重,與非寄主植物輪作田發病輕;氮肥施用過多、種植密度大、洼地條件的田塊發病重。

        4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種是防治該病最經濟有效的途徑,但目前生產上尚無對玉米紋枯病免疫的品種,高抗紋枯病的品種也較少。但選用早熟、耐病、高產的玉米良種,同樣條件可降低病情。

        (2)適期播種。實踐證明,播期越早,玉米紋枯病發病越早,病情越嚴重,產量損失越大。因此,應適當晚播,盡可能避免病害的發生高峰期與雨季相遇。

        (3)人工防治。清除遺留在田間的病株,并深翻土地,將帶有菌核和病殘株的表土層翻壓在活土以下,以消滅越冬菌源,減少初侵染源;在玉米心葉期和心葉末期及時剝除病葉鞘及葉片,減少再侵染源。

        (4)栽培管理。實行間作、輪作,避免連作重茬;合理施肥,基肥為主,種肥、追肥為輔,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適當增施鉀肥;合理密植,防除雜草,開溝排水,改善田間環境。

        (5)化學防治。防治玉米紋枯病較好的化學藥劑有井岡霉素、禾枯靈、甲托、多菌靈、寶穗、粉銹寧、退菌特、拌種雙等,其中以井岡霉素的防治效果最好。另外,用0.4%的消病健苗粉對玉米種子進行拌種處理,播后80 d防效達81.8%,且具有增產的效果[3]。在防治時期方面,井岡霉素防治該病的適期應掌握在病害進入盛發期前,受害葉鞘位不超過第8葉葉鞘時[4]。在施藥方法上,在發病初期,用5%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3 kg/hm2拌入過篩滅菌細土300 kg/hm2,點入玉米喇叭口內,此法防效高,且藥效持續時間長[5]。

        (6)生物防治。因生物防治具有高效、相對安全的特點,特別是對于其他措施難以解決的土傳病害更具有突出優勢。吳大椿等[6]研究發現,綠色木霉對玉米紋枯病病菌具有拮抗作用,對其菌絲的抑制率為74%。此外,美國生產的BG-2生物農藥對玉米紋枯病的發生也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5 mosis and intraspecific groups of Rhizoctonia solani Kuhn[J].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吳大椿,方守國,秦樂業,等.消病健苗粉拌種對玉米紋枯病的防治效果[J].湖北農學院學報,,():-.

        楊力,李崇云,鄭健,等.井岡霉素防治玉米紋枯病適期的研究[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李順德,黃蘭英.井岡霉素防治玉米紋枯病的一種施藥新技術[J].農藥,,():.

        第5篇:德育方法論文范文

        關鍵詞:語文;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809(2010)10-0177-02

        一、研究的必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的魅力究竟何在?從古到今無數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告訴了我們讀書的益處。可見閱讀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閱讀的魅力之一――積累知識。一個人不會一生下來就能掌握知識,知識的獲得,一方面可以向老師請教,但這畢竟有限。古人云:吾生亦有涯,吾知亦無涯。而大量知識的積累,還有賴于我們閱讀大量的書籍。

        閱讀的魅力之二――鑒賞。鑒賞就是鑒定和欣賞。所謂鑒定就是對人后物辨其真偽,定其優劣;所謂欣賞實際上就是人們對一個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情趣。所以,鑒賞實際上就是人們對一個美好的事物進行感受、享受、理解、和評判的過程。這里我們所說的鑒賞,主要指的是對語言文字作品中的美文的鑒賞。

        閱讀的魅力之三――溝通。閱讀能夠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系,獲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識,拓展人的視野,幫助人融入廣闊的社會空間。閱讀能夠溝通人與人心靈,使人得以與高尚的心靈對話,吸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豐富文化的積累,發展思維和智慧,接收美的陶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養和品位。

        二、閱讀的目標

        小學語文閱讀依據總目標分別提出了階段目標,階段目標根據每個學段的特點都是有所區別,但主要從這五個方面來安排的。

        1、朗讀、默讀、誦讀。

        朗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默讀要求學會默讀,養成習慣,并且有一定的速度。

        誦讀主要強調誦讀的過程中的體驗、領悟、積累。

        2、精讀、略讀、瀏覽。這是閱讀的方法的要求。

        3、詞語的積累和理解。

        4、閱讀與理解的要求。文學作品,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身f臨其境,用情感和心靈去感受、欣賞、評價作品,并受到感染和鼓勵。

        5、對工具書、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的利用以及信息的處理,也提出了適當的目標。

        三、閱讀的材料

        當好小學生的“營養師”,引導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自己的文化,為學生的立身安命終身發展打好精神的底子,進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作為教者手首先要對學生的閱讀的材料有自己獨特的思考。

        1、小學語文教材

        小學語文教材,它是學生直接積累和學習優秀文化營養的主要窗口,應特別重視課文的構成。它的課文所使用的表達方式是以記敘、描寫、抒情為主,因此,形象性、生動性、有感染力、富有時代的氣息是它的重要特點。

        2、有益的課外閱讀書籍

        蘇霍姆利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就越多,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機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我認為:(1)閱讀應該保證有一定的量。閱讀水平、閱讀質量的提高,應以一定的閱讀量為前提,讀書總是多多益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445萬字,只是課外閱讀的最低要求,假如孩子們每天堅持一小時讀書、看報,一個月、一年讀書的總量就遠遠大于目標要求。(2)閱讀要重視學生閱讀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第二十七講“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的事”中說“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

        四、閱讀的技能方法

        1、朗讀

        朗讀是一種美讀,不僅可以刺激聽者的興趣,而且能讓^情緒上的引起共鳴。朗讀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真切的感受作品,有助于因聲解義,領略作品的精妙,有助于增強語感,以聲傳情。

        2、默讀

        朱自清先生說過,默讀就是看書,可見默讀能力之重要。與朗讀相比較,默讀的速度可以快一些,也比朗讀更有利于思考。所以在小學課程標準中年段提出“初步學會默讀。”到高年段提出“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

        3、誦讀

        誦讀雖是一種傳統的閱讀方法,與朗讀、默讀相比誦讀是讀書的高要求,不僅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熟練讀出來,更重要的是注重眼到、口到、心到。誦讀有助于從作品的聲律氣韻人手,逐步加深理解和體驗,體會其豐富的內涵和情感,達到潛移默化的目的。

        朗讀、默讀、誦讀作為閱讀的技能性、過程性要求,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

        4、精讀

        認真仔細的研讀就是精讀,通過精讀應完全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和見解。精讀應認真細讀,揣摩探究,有時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結合聯想和想像,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進而形成自己對文本的判斷和評價。

        5、略讀

        略讀就是了解大意。大量的課外閱讀都是運用略讀的方法,或者精讀、略讀、瀏覽相結合的方法。略讀也需要全神貫注,從整體把握閱讀材料,善于捕捉閱讀材料中的關鍵信息、主要內容。要想略讀水平的提高,離不開精讀能力的基礎。

        6、瀏覽

        在小學語文課標高年級段的閱讀要求中指出“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收集信息。”瀏覽作為一種閱讀的方法也是不容小覷的,它一般采用掃描和跳讀的方式。有人說,一個人長期只有精讀,而沒有略讀和瀏覽,就會影響思維的流暢和敏捷;如果長期只有略讀和瀏覽,而沒有精讀,就會影響思維的嚴密和深刻。可見精讀、略讀、瀏覽,都是不可或缺的,他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而事實上,真正的會閱讀是能綜合地、靈活地運用精讀、略讀和瀏覽方法,那樣閱讀效率必將得以提高。

        總之。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閱讀能力的提高,只有靠經常的反復訓練,才能形成;也唯有重視閱讀,加強閱讀指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方能培養語感,才能充分發揮閱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提升品位素養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

        [2]程然,《漢語文化與新課程》,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2

        [3]鄭明江,高乃松主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6

        第6篇:德育方法論文范文

        股市并不存在絕對價值

        在前一時期股市低迷時,大家秉持價值投資理念,使用傳統的價值評估模型,做了大量的估值工作。這種評估模型本質上是對未來現金流的折現,無非想搞清楚股票帶給大家未來的收益,在當前價值幾何?經由這種估值,似乎能夠找到股票的絕對價值所在。

        然而,殊不知這樣一個工作,最終探求到的仍然是一個相對價值。因為,獲得同樣的未來收益,但選擇的評價基準不同(折現率),股票價值迥異。

        有意思的是,我們往往在股市低迷時,不自然地會去探求股市的絕對價值;而當股市非常活躍時,又渾然不知價值為何物,簡單進行相對比較后判斷是否被低估。于是,我們會大量聽到,所謂某類企業在國外市盈率如何,國內才如何,因此,必漲云云。

        既然股票不存在所謂絕對價值,永遠生活在"參照系"中,那么,分析判斷股市的大體趨勢,更多時候需要研究股市的參照系變化情況。總體而言,股市參照系主要有三:一是國外資本如何在全球范圍內審視和定位中國經濟及各類資產,決定著國際資本投資國內的規模和趨勢。二是資本如何審視實物投資與金融資產投資的收益風險水平。當預期實物投資市場收益水平趨于下降,風險趨于上升時,資本往往需要向虛擬市場轉向。三是資本如何審視股票、債券等具體金融品種的預期收益風險水平,決定著資本在股票和債券之間的配置比例。

        如上參照系幾乎都發出了利好股市的信號。簡單看來,人民幣升值吸引國際資本;國家宏觀調控及貸款利率的提高將弱化實物投資(主要是房地產)對資金的吸引力;利率上調趨勢的確立可能導致資本從債券市場析出。

        行情推動力量是人民幣升值

        筆者研究金融史發現,波瀾壯闊的牛市,往往產生于技術革命,或者因本幣升值等因素提振國民自信心、自豪感,并吸引國際資本之時。盡管我國"十一五"規劃中大力倡導自主創新,然而,技術創新斷非朝夕,缺乏創新土壤,就很難產生系統性的技術革命。換言之,技術革命很難在當前成為推升股市大牛市的基礎。

        相反,人民幣長期升值趨勢則可能助推并演繹一輪比較大的牛市。以境外情況觀之,1985~1989年之間,亞太區貨幣大幅升值,股市相應狂飆,臺幣升值56,股指上漲1380;韓元升值22,股指上漲626;日元升值77,股指上漲224;新加坡元升值20,股指上漲91。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本輪行情上漲的基本背景已經不是股改因素,也不是一般意義的估值因素。截至目前,G股、準G股無論數量,還是市值均已超過60。而從企業效益對估值的影響看,全部A股20__年年報、20__年一季度季報顯示,上市公司平均凈利潤分別下降1.4和13.2;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下降7.8和19。

        在筆者看來,本輪行情上漲的主因在人民幣升值。早期地產股、銀行股大幅上漲就是明證。從資金角度看,我們同樣可以發現,推動股指上漲的資金來源,顯然不是國內基金,也絕非券商,這些機構在本輪上漲之前并沒有足夠的閑余資金;真正的資金力量可能來源于國際資本,在這些資本的誘導下,國內私募資金、普通投資者,以及國內基金蜂擁而上。

        人民幣升值壓力是持續的

        一方面,中國的經濟、貿易結構決定了人民幣升值屬于結構性問題。我國以加工貿易為主,占總的出口貿易額的一半以上。而加工貿易天然地會產生順差。貿易的順差又往往引致資本項目的順差。因此,升值并不一定會減少順差。換言之,匯率變化對于貿易的調整矯正效應在我國不會太明顯。事實上,日元持續升值過程中,并沒有改變其貿易順差的基本態勢。

        第7篇:德育方法論文范文

        考命運,所以歷年來都受到老師、學生及家長的高度重視。在實際教學中,情況不容樂觀。部分學生一聽到作文就“頭痛”,考試時“臨

        時抱佛腳”、七零八碎勉強湊滿作文空格的現象實在不是少數。所以在日常的教育中,不斷尋找適合的教育方法是每個語文教師工作中

        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一步一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寶貴意見,希望能以此拋磚引玉,并對考生今后的寫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作文 閱讀一、讓學生廣擷博采、厚積薄發

        作文的源泉來自生活,大自然的豐富多彩、社會環境的瞬息萬變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他們的視線、價值觀、人生觀都與自然、社會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利用一切可以引導的機會,適時地向他們總結生活中的真善美丑,展示大自然的神奇與優美,做好學生視線的牽引者、導航者。觀察、閱讀、媒體視聽是學生豐富作文素材有效的途徑。首先,注重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是最便捷、最有效的積累作文素材的途徑。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人、事、景、物的時候,要提前交代觀察目的和任務,以便學生掌握觀察的方向,從而獲得有效的作文材料。當觀察成為學生自覺的習慣后,他們會有意無意去發現、找尋他們所需的東西,他們面對作文時就不再腦中一片空白了,下筆之前做到了“胸中有丘壑”。其次,閱讀是積累作文素材的重要保證。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凱勃斯說:“書是隨時在你近旁的顧問,隨時都可以供給你所需要的知識,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復這個顧問的次數。”當然,“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看有益的書籍,拓寬閱讀途徑。閱讀教學,不能狹隘地理解為只讀不練。適時、適量、適當地閱讀練習,極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這如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本;如何聯系上下文理解具體的詞語和句子;如何理解文章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賞析字、詞、句的表達效果等。探究文章對景物的描寫,對意境的創設,對氣氛的渲染,對主旨的表現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當學生的閱讀水平達到一定的程度時。他們寫作的欲望也就會自然地表現出來。引導他們針對所閱讀的文本,做讀書筆記,寫鑒賞評論,寫讀后感,或仿寫優美的句子和片段。鼓勵他們把自己在作品中和生活中的感悟表達出來。

        二、設計教學方案

        首先,要設計好整個高中階段的作文教學步驟。我每接手一屆學生,先會全盤思量,因材施教,制定可行的步驟。通常會按照“書寫賞心悅目”、“文題扣人心弦”、“優美作文開頭”、“漂亮作文結尾”、“層次井然”、“中心反映社會亮點”、“語句流暢”等環節分學年、分學期、分星期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高一上學期五個星期之內,基本完成大部分學生書寫正楷、工整、優美、作文卷面無一處涂改或污跡的任務。高一上學期,我會收集很多的作文題目、作文開頭和作文結尾片段,利用作文課讓學生細細品味其中的美,并讓學生說出美在哪里。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在一系列新穎別致、一針見血、含蓄雋永等各式風格的文題中,感受到作文題目的重要,懂得文題是文章的眼睛,是主旨的凝結點。高一下學期,我會著重訓練按照要求自己定題目、自己創新開頭、結尾片段、集體鑒賞個別學生的優秀作品等方面的內容。高二側重訓練學生層次安排、中心突出、語句流暢等方面。課堂上,我會設計“找找同學作文的中心句”、“誰的中心最亮”、“提綱撰寫大比拼”、“縮文”、“我的句子最美”等教學情節,做到讓學生都充滿激情地投入到氛圍中,在有賞有析、有贊有糾、有評有比的各種活動中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

        三、拓寬閱讀渠道,多方培養能力

        學生僅從書本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是有限的,生活中知識的載體是多種多樣的,完全可以借助課堂以外的資料,如Internet網站資料、電視廣播、報刊及生活中其他形式的文字資料,來訓練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更要開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推薦閱讀書目,制定閱讀計劃,并定期檢查督促。有時發現好的視頻我就下載給學生看,增強學生的視覺印象和學習興趣。因為長期這樣堅持,我發現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增多了,閱讀能力更是有了提高。要提高中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就要以新課標要求為指導,改進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充分靈活又有創見地利用好課文這個例子,教給學生閱讀的正確方法。再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引領學生閱讀一些高質量的文章,做一些高質量的閱讀題,現代文閱讀這只“攔路虎”是小難消滅的。當然提高學生現代文閱讀能力的途徑和方法還不止以上這些,我在這里拋磚引玉,希望能得到更多名師的指引,使自己的作文教學水平能更上一層樓。

        四、鼓勵學生隨見隨筆、隨感隨記

        隨筆隨記的特點就在于一個“隨”字,意在隨時、隨地、隨意。學生只要有感而發,就隨手寫在紙上、本子上,然后再整理在隨筆作文本上。學生可采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多種語言表達方式,隨心所欲,不拘一格。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如今很多中學老師,已經放棄了讓學生寫日記的習慣,在我個人看來其實這是很不好的。作文課實在是時間有限,課余,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喜歡寫日記、周記、月記,做到隨感隨發、隨發隨記。我所教的學生中,有很多都喜歡寫隨筆隨記。課堂上,他們能愉快地拿出自己的“杰作”,以備參考。當學生已經自覺記下自己的經歷時,他們已經不再害怕作文了。到高中畢業時,他們能驕傲地拿出一摞筆記本,這種成就感會一直延續到他們的高中生活里,甚至將來更長的人生。

        結語: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的作文反映了學生駕馭語文工具的能力和水平。我們應充分認識到語文教師的這一重要職責,相信經過努力,一定可以走出一條有效可行的作文教學之路,形成自己獨特的作文教學風格,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第8篇:德育方法論文范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新課改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133-01

        一、高中語文新課改使教學方法更注重以學生為本

        新課程改革的提出,主要是基于目前的教育新形勢而做出選擇。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教學方法滯后,不能很好的為課堂教學服務,制約教學成績提高的現象。因此,對高中語文實行新課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新課程改革的側重點在于教材和教學兩大方面,而對于高中語文而言,教學方法的改革刻不容緩。從目前的高中語文新課改來看,新課程改革對教學方法的重要影響在于更加注重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這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1.出于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學方法需要以學生為本

        在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最根本的學習需要是充分了解書本內容,全面掌握書本知識,并具備一定的語文技能,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以此為需求,根據這些需求選擇教學方法,制定教學策略。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對學生的學習需要重視不足,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沒有真正樹立起來,開展新課程改革以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學習需要,所以這是新課改對教學方法的重要影響。

        2.出于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學方法需要以學生為本

        高中學生具有豐富的個性特點和性格特征,老師在制定教學方法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適合學生個性特點的方法。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的提出,反映出了高中語文教學已經逐漸開始了人性化教學的轉變,充分體現出了對學生個性特點的尊重。從這一點來看,高中語文新課改更有利于推動先進的教學方法。

        3.出于高中語文教學的目的性,教學方法需要以學生為本

        高中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全面掌握語文知識,具備一定的語文基礎能力。考慮到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開展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要注重成效,高中語文教學也必須要圍繞著教學目的而展開。新課程改革推行以來,很好地關注了高中語文教學的目的性,要求開展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法,因此,對現有的教學方法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二、高中語文新課改使教學方法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方向轉變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實際是一個老師啟發,學生領會的過程,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要想取得積極的效果,不但要發揮老師的啟發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非常關鍵。從高中語文新課改的角度來看,目前已經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當做了教學方法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因此,我們要積極利用這一有利影響,促進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方向轉變。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

        對于高中語文教學而言,學生的學習狀態非常關鍵,如果學生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和學習狀態中,老師的教學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不積極思考,也沒有自主學習意識,只是消極的等待老師講授的話,那么將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從教學結果而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成為了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發展的方向

        目前,隨著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革和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已經成為了教學方法發展的新方向。這主要是考慮到在現行的高中語文教學制度下,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能夠達到語文教學要求,能夠滿足目前的高中學問教學需要。所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勢必成為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發展的新方向。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符合新課改對于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要求

        在目前的高中語文新課改中,其中一項要求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更豐富的語文知識,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語文能力的提升。因此,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我們要按照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執行。

        三、高中語文新課改使教學方法更注重培養師生的平等關系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始終倡導要建立師生平等的關系,這不僅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也是改善師生關系的基本做法。在高中語文新課改中,對于教學方法的要求,推動了平等師生關系的建立,使教學方法更加注重培養師生的平等關系。培養師生平等關系的意義在于,不僅有利于改善語文課堂氣氛,更有利于推動教學方法的轉變,使教學方法的制定更好的為語文課堂服務。此外,還有以下的積極影響:

        1.培養師生的平等關系促進教學方法的積極改變

        在目前的高中語文課堂中,培養師生的平等關系十分重要。從提高教學效果的角度出發,培養師生的平等關系,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縮短學生與老師的心理距離,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老師的理念,使老師在制定教學方法的時候,可以多一些積極地嘗試。因此,培養師生的平等關系可促進教學方法的積極改變。

        2.培養師生的平等關系使教學方法更適應課堂需求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學方法必須與課堂教學相適應才能取得積極的效果,才能滿足課堂教學的需求。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對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很大,老師能夠根據課堂實際情況來制定可靠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因此,培養師生的平等關系使教學方法更適應課堂需求。

        四、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我們了解到了高中語文新課改對教學方法存在的三點影響。從這些影響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高中語文課程中實行新課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但有效推動了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發展,也對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成績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我們要利用新課程改革這一有利契機,努力改變現有的高中語文教學方法,使其更適應高中語文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麗梅.論新課程改革下語文教學方法新思維[J].中國教育理論研究.2010年12期

        第9篇:德育方法論文范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5-076-01

        美國教育家克拉克認為:教師如果“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便于傳授知識,使學生易于形成技能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1]好的教學方法能夠使教學過程事半功倍,語文教法的選擇首先要符合一般學科教授的共性,但同時語文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其教學方法的運用也有其獨立性。

        一、教學方法相關原則

        1、因材施教的原則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必須遵循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發揮專長的原則

        每個教師的思想、氣質、知識結構、審美情趣和教學能力不同,針對不同的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在從事教學活動時,在方法上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側重的角度,都要采取自己得心應手的方式方法,如有的老師擅長講故事,在教授過程中可以通過形象的語言直觀加深學生的印象;有的教師擅長畫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圖示直觀的教學方法;有的教師擅長組織,那他可以采用課堂討論的教學形式等。總之,教師的教學應充分結合自身的特長,調動起學生樂學的積極性,扭轉當前教學質量低下的問題,探索出適合自身教學的方法。

        3、不偏離中心的原則

        教師所有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學目的,形式的選擇不能脫離或背離實質。有的教師單純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在課堂上講授一些與課本及學生發展毫無關系的話題,這樣的教學方法就違背了教學方法的選擇原則。

        4、與時俱進的原則

        教學方法的選擇除了要根據學生、教師、目標等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同時還應結合時代不斷發展和創新。如互聯網時代的今天,現代教育技術廣泛發展的今天,老師的思想不能停留在過去兩支粉筆一張黑板就撐起整間教室的層面。終身教育的學習理念不僅是學生者,對教育者而言更要不斷充實,不斷完善。

        二、初中語文教學法的特點

        語文教學方法與其它學科的教學方法存在著本質區別,這與語文教學的獨特性有關,語文教學除了要具有與其它學科相似的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作用以外,還應該具有人文性。一個民族的文字語言不僅僅是孤立的語音和符號系統,更是積淀了這個民族的睿智文化和精神。母語教學不同于外語教學和日常會話訓練。教授母語,同時也是在教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感情。語言學家洪堡特把這個問題說得非常清楚: 民族的語言即為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也即為民族的語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過了人們的任何想像。因此,語文教學方法也同樣具有自身的特征,對語文教學方法中的基本特征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是我們改革和創新選擇和運用語文教學方法的基本前提和條件,更是我們提高語文教學的首要條件。[2]

        1、依存性

        如果單純通過語文講語文,這會十分枯燥無味,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語文教學中應適當聯結相關學科,以豐富課本知識。如在講授曹操的相關詩集的時候,可以適當結合歷史講解一些曹操的事跡,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對詩詞的理解。

        2、靈活性

        語文教學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和程序,教師應根據實際的課文來旁征博引。如上文提到結合歷史來講授語文,但有些語文課本則可以結合地理或者其他學科來講解。如在將徐霞客游記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普及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識。

        3、交互性

        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言為語,寫為文”。語文教學是為了教會學生會說會寫,因而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應做到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誠然,無論是一般的學科還是語文這門學科,其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如有以語言直觀為主的講授法;有以直接知覺為主的演示法;有以實際訓練為主的練習法,以及以陶冶為主的情境教學法等。而教學方法選擇的衡量標準也多種多樣,既要滿足學生的興趣,又要符合教師的特點以及要遵循課程標準等。然而“因材施教”、堅持矛盾的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語文教學過程中亙古不變的真理。本人在幾年的語文教學中,總結出以下語文教學方法。

        三、如何在教學實踐中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1、音樂與語文的配合

        “寓教于樂”是很多教育學家所倡導的一種教育方法,當然,這四個字不僅僅體現在與音樂的搭配,然而在語文教學中適當的添加音樂元素,能幫助學生記憶同時開發智力。將有些課文教給音樂教師譜曲,學生以歌唱的形式記憶課文,改變傳統的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我認為可以作為語文教學方法的一種嘗試和探索。茹蘇軾的《水調歌頭》等都可以采用此種教學方法。

        2、表演與語文的配合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日本欧美国产免费专区一本 | 日本中文有码电影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 久久伊人精品波多野结衣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艾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