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技小論文怎么寫范文

        科技小論文怎么寫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技小論文怎么寫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技小論文怎么寫

        第1篇:科技小論文怎么寫范文

        首先要激發學生渴求知識,參與校外科技活動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小學生們都遇到了一個個不可理解的問題。他們經常向家長和老師請教:這是為什么?那又是怎么怎么回事。如不回答,就會使他們感到掃興。回答吧,有些科學道理一時又說不清楚。介于這種情況,我們就必須引導他們求知這一渴望,巧妙地暗示一些方法,幫助學生去探索這些問題,千萬別潑冷水。可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去領略大自然的奇觀,考察家園周圍的環保情況和有教育意義的古遺址,觀察小動物的生活習性,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和農作物增產的對比試驗,或制作一些小用具,改進一些物品的樣式和性能,使它們構成一項小發明。另外,還可以開展讀書競賽活動,支持上網查找資料,這樣讓學生從實踐中和書本上、網絡上尋求答案,解除自己頭腦中的困惑,對學習和科技創新活動產生興趣。

        其次是幫助學生樹立完成科技作品的信心。信心使人產生動力,一個人只要有了信心,就會想方設法克服困難,使事情成功。成功了,人的精神就飽滿,做事就更有信心,由此形成連鎖反應。小學生對科技活動中的相關項目又何況不是這樣呢?那么怎樣才能幫助小學生樹立完成科技項目的信心呢?

        1、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發現問題的主要方法是觀察。以科技活動中的小發明項目為例:很多小發明項目都是來自客觀實際,學生只有通過觀察,其思維才能與客觀事物聯系起來,發現存在的不足。因此,積極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自己的生活,觀察自己的學習用品,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從中發現問題。并要求學生找出自己日常生活用品或在商場中、市面上所見到的物品存在不令人滿意,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是發現問題,完成小發明項目的首要前提。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老師要大力指導,幫助學生選擇成功把握性要大一些的物品進行創新。用“放大鏡”找出學生認真觀察事物,而后發現物品缺點的積極因素。盡最大努力幫助學生解決在制作過程中所遇到的材料或器具、技術等方面的困難。引導學生處理好完成作業和科技制作這兩者間的關系,并用一些事例來打消搞科技小發明或開展其它實踐活動不會影響學習的顧慮。使學生感覺到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確實能開發智力,培養動腦、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學生知識的局限性,觀察事物的片面性,因此在這階段教師的指導應重點擺在介紹和傳授有關的發明創新和搞實驗、寫小論文、參觀考察、拍科學DV的一些方式方法上,以打開學生的思路。對于學生自己提出的解決辦法和方案,指導教師應予以重視和肯定。絕不能隨意否定,以保護他們的積極性。但又要求學生不能滿足現狀,停留在科技活動的某一個項目上。鼓勵學生反復研究和實踐,逐步改進,使科技小發明、實踐活動、DV拍攝和科技小論文等項目獲得成功。這樣就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做到學習成績和科技創新成果雙豐收。

        第三抓表彰,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參加科技活動的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能拿出獲獎的作品,哪怕是校級。如果在教師的幫助下,又經過自己的親自實踐成功了獲獎作品,受到了稱贊,特別是在師生的一遍掌聲中走上了領獎臺,那是何等的快樂。此后,不但學生有興趣,而且會使原來一些對科技活動不感興趣的老師也產生向往,并大力支持或親自指導學生參與小實驗、小發明、寫科技小論文或拍攝科學DV片等活動。讓學生認為參加科技活動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因此,學校科技輔導老師,一定要協助各科教師為參與科技活動興趣濃的學生創設較好的條件,使他們都有取得成功的機會,以此得到快樂,不斷促進能力的增強。

        第2篇:科技小論文怎么寫范文

        關鍵詞:小課題;科學;“三結合”;“四方法”;五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6-0070-03

        從教科學十余年,多次參加培訓和學習。縱觀現在的科學課教學,對照《課程標準》,仍存在以下不足:

        1.課堂不自由。科學課教材從表面上看內容不多,教學時間很寬裕,而實際上其含量非常大,內容方面涉及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多領域的知識,而且有些研究活動跨越時間長,甚至一個學期都無法完成。由于教學時間的倉促,束縛了教師和學生的手腳,影響了學生科學探究活動和科學素養的培養。

        2.課程不開放。《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教學應具有開放性。”這種開放性表現為課程在學習內容、活動組織、作業與練習、評價等方面應該給教師、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和創新的空間,使得課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學習科學的需要。這種開放性還表現為,要引導學生利用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多種資源進行科學學習,將學生的科學學習置于廣闊的背景之中,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并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但現實教學中,我們的科學課還基本上都停留在教師主導的課堂,對象單一、內容封閉,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學習。

        3.探究不深入。科學學習的中心環節是探究。探究既是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在參與探究時,學生要描述物體和事件,提出問題,作出解釋,根據已有的科學知識對所作解釋加以檢驗,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見與別人交流。但現在我們很多科學探究活動中,孩子們都是在教師的設計下進行所謂的“為探究而探究”,孩子們的探究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探究。

        4.目標難落實。《科學課程標準》指出:“本次課程改革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學習打好基礎。”教科學不能只教結論、教答案,而要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既學會科學知識,又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發展科學思維、提高科學素養。但由于種種原因,束縛了我們許多教師,使得以上很多目標難以落實。

        因此,需要我們更多考慮革新學習科學的方式。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不可能都采用科學探究的方式進行,有時需要在激發學生科學興趣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一些探究活動。課外探究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還能充實學生的科學生活經驗。小課題研究是一種研究性學習,也是一種開放性的教學方式。它是一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某一課題(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的探究性學習。其目的營造探究活動的天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筆者從2005年開始,根據學校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的需要,讓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與學校科技教育緊密結合,嘗試小學科學小課題研究。

        一、“三個結合”――引導學生提出課題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問題的產生通常比它的結論的得出更為重要,因為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或從新的角度來分析一個老問題,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為了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發現問題,應做到“三個結合”,讓學生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確立研究小課題的內容。

        1.小課題研究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結合。小課題研究的活動內容設置要緊扣小學科學教材內容,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興趣和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提出研究課題。例如,學生在學習《我們的食物安全嗎》一課時,對“食物的安全問題”產生了興趣,教師就組織學生以這個問題作為探究課題,讓他們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探究活動。

        2.小課題研究與日常生活問題結合。小學科學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情況,讓大自然與社會成為學生學習科學的大課堂。例如,2008年結合丹陽市創建全國衛生城市,以《身邊的綠色》為主題,組織學生深入社區進行各類小課題研究活動;2009年,在教學“水資源”時,以《丹陽水資源》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小課題研究活動。

        3.小課題研究與校園文化活動結合。科技教育是學校教育內容之一,紅紅火火的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為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提供了活動平臺,也為小學科學教學提供了實踐創新的舞臺。小課題研究與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緊密結合,成為我校科技活動的特色。為了創建綠色學校,科學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環保課題調查活動,學生紛紛自立課題開展科學研究活動,有《美麗的香草河》、《護城河在》、《一次性筷子調查報告》等。

        二、“四種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在選好課題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建立課題探究小組,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對提出的課題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推測,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依據方案落實小組成員各自的職責和任務,提醒學生有關安全注意事項,并強調做好有關科學實踐活動的記錄。根據小學生實際,我們開展的科學實踐活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收集資料法。資料的來源很多,有書籍的、生活中的、網絡的等等。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應用資料。例如,學生圍繞“丹陽水資源調查”這個課題,他們針對丹陽市降雨量和家庭用水情況,設計了表格,通過觀察和走訪等獲取資料。

        2.參觀訪問法。這種方法打破課堂限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優勢,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例如,學習“養蠶”一課后,學生確立了“丹陽養蠶情況調查活動”課題,他們通過參觀養蠶戶,采訪農技人員等,了解提高蠶品質及預防蠶病等科學養蠶方法,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設想,與養殖員、農技人員交流。

        3.觀察實驗法。這是學生最喜歡、也是最能體現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活動,學生圍繞探究主題,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認真觀察實驗,進行探究。例如,一個學生為了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想了許多辦法觀察螞蟻,有強迫法、引誘法等,多角度了解螞蟻,并且堅持觀察了半年,記錄了大量的文字資料。居室內空氣質量調查活動組的學生為了了解空氣污染的害處,采用植物對比實驗法和人體體驗法等獲取第一手資料。

        4.嘗試實踐操作法。小學科學常見的實踐活動是觀察與實驗,但學生嘗試性操作也是實踐。《丹陽護城河的污染及處理》課題組的學生,為了解決污水問題,提出植物治污的設想,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養殖水葫蘆治污實踐活動。

        三、“五條途徑”――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1.利用課堂鼓勵學生參與。在科學三上教學中有“植物的一生”和“動物的生命周期”兩單元。我們結合課堂教學,鼓勵全體學生開展養蠶和養鳳仙花活動,并將養殖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寫出觀察日記。例如,張丹妮同學在日記中寫到:“蠶寶寶的“脖子”上有一個‘( )’的標記,就像數學里面學的小括號,難道蠶寶寶也要學數學?這個“( )”形的標記到底有什么用啊?” 又如史珊珊同學在日記里寫到:“今天,我正在為鳳仙花澆水,突然,我的腦海中跳出了一個問題:芽葉與真葉有什么不同?于是,我拿起放大鏡,尋找著答案。從形狀上看,芽葉是圓形的,而真葉是橢圓形的,而且一邊有點尖尖的;從顏色上看,芽葉是淡綠色的,而真葉是綠色的;從外表上看,真葉的葉脈清晰一點,而且邊是齒形的;從大小上看,真葉比芽葉大;從厚薄上看,芽葉摸過去厚一點,而真葉有點薄,我都不敢太用力了。”

        2.利用假期號召學生參與。我們在2007年暑假和2008年寒假分別向學生分發《開展小學科學小課題研究比賽》的通知,要求學生從自身的真實的生活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如四(2)班同學利用暑期組成課題小組,分工合作,制定調查計劃,擬訂調查問卷,進行采訪,完成了《小學生的暑假生活調查報告》。在調查報告中他們向家長、老師提出建議:“你們應該使孩子的暑假勞逸結合,選擇補習班也要考慮孩子們的興趣和愛好,使其快樂學習。家長也應該多陪陪孩子,比如和孩子一起看看書、給孩子講講故事、和孩子玩玩游戲等等。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安排一定的時間陪孩子們出去旅游,使孩子們能夠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

        3.利用第二課堂精心指導。在每周星期二下午第二節課后,我們組織部分學生進行專門輔導,并指導他們寫出了《君子蘭怎么了》、《為什么螞蟻不會迷路》、《水域的污染和保護》等文章。在《為什么螞蟻不會迷路》中,黃凱同學抓住螞蟻的特性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并和同學一起尋找資料,得出科學的結論。

        4.利用多種載體激勵學生參與。在“黑板報”、“學習園地”、“宣傳櫥窗”中開辟“科學欄目”,在欄目的前言中我們就寫道:“同學們,你是不是把寫科學小論文看得很神秘,認為寫論文是科學工作者的事,那你就錯了!我們不僅能寫,而且可以寫出質量較高的論文來。寫科學小論文雖然是一件很艱辛的工作,卻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我們以此鼓勵學生多投稿。在“小小探索者”版塊,我們就刊登了《為什么螞蟻不會迷路》、《文竹為什么會快速產生枯葉》、《海水是咸的,海魚為什么不是咸的》等文章。此外,我們還把學生的一些小課題研究報告推薦到其他教育刊物。

        第3篇:科技小論文怎么寫范文

        【關鍵詞】教育創新 思想品德課 創新意識 創新能力 培養

        Make use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Zhu Ning

        【Abstract】The country is calling for the education innovation, but the phenomenon that teaching and leaning goes adrift and theory and practice goes adrift exist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lass, because the fun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cultivating the person with ability is ignored, which needs teachers to make use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Keywords】Education innovation Ideological and moral clas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我國正在實施人才強國、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科技創新又以教育創新為前提,因此,首要的是教育創新。要求我們每個學科都要充分利用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思想品德課普遍不被重視,并存在著教與學、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現象,忽視了思想品德教學在培養人的過程中應有的作用。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真正的創造活動總是給社會產生有價值的成果,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實質上是一部燦爛的不斷創新的歷史,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普西認為:“一個人是否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因此,思想品德教學必須自覺而積極地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以下談談個人的淺見。

        1.僅教書不育人。一是學校、教師普遍對八年級以下的思想品德課不重視,作為“副科”對待,授課時輕描淺寫,三言兩語,對學生放任自流,常稱之為“放羊式”。二是注入式,強調以“教”為中心,學圍繞著教轉;我寫,你抄;我讀,你劃;我給,你收。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學無條件地服從教。課堂上只見教師在盡心盡力地表演著,卻少見學生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教學由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

        2.重結論輕過程。許多教師對學生關愛有佳,認為對學生不必浪費時間探究,只要掌握精確而全面的標準答案就是教學的捷徑。于是大搞所謂“教學內容習題化,習題內容要點化”,結果是一知半解,死記硬背。對付考試的絕招、法寶,在素質教育面對全新的問題時學生只能是一片茫然。對問題就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學生創新思維精神就不可能培養起來。

        3.漠視活動課教學。一是對活動課不屑一顧,不足掛齒,甚至認為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活動課為學生提供了寬松而刺激性強烈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方面暴露學生各種疑難、障礙和矛盾,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成果的過程。活動課可能花費許多時間、精力,結果卻一無所獲。

        二是看上去很重視活動課,而一節課下來熱熱鬧鬧,花樣繁多,實際是蜻蜓點水,流于形式,只給人留下做秀的感覺。

        利用教材加強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1.深入挖掘課本素材,培養探究精神。如何培養思想品德創新精神,首先要優化課堂教學,改掉照本宣科、滿堂灌、機械重復的教學模式。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開發創新放在首位,讓學生學會變為讓學生會學。要求學生課前做好準備,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互動,這樣老師和學生都有責任和壓力,學生在課前、課堂和課后都會積極復習教材內容,調動學生參與又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是一項十分有益的教學活動。

        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的雙基要求,是否具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是提高教學水平和思想認識、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關鍵,如何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呢?勤于思考,大膽想象是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源泉,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教材,文火煮飯,細嚼慢咽。教師要不斷地指導學生對課本知識多角度地審視,特別不能忽略課本中小楷字材料、名人名言、圖片、漫畫等內容,它們是課本知識的變形、延伸和深化,應引導學生質疑;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怎么辦、有何啟示等問題。教學中利用這些寶貴的教學情景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想,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發表不同的建議。同時,一定要注意發現學生的新觀點、新思路,即使是稀奇古怪的想法也不要輕易否定,更不能打擊。

        知識需要不斷地創新、豐富。我國著名科學家周光召認為:“知識是唯一的在使用過程中不被消耗,可以創新不斷增值的資源”。所以,通過教材中大量的“附加”知識的探根求源,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就能促使學生走向全面發展,不斷探索的廣闊天地。

        第4篇:科技小論文怎么寫范文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先后15次用上了“體驗”這一詞眼,如“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寫道:“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又如“教學建議”中寫道:“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可見,體驗在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使學習進入生命領域,因為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不再僅僅屬于認知、理性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領域。

        1 體驗的涵義和特征

        體驗是主體在自身所處的認知情境或操作活動中產生的心理激活狀態及其產生的相關效應,諸如情緒感受、意義體悟、價值判斷等。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內發性。體驗是由學習主體置身自己喜愛的、能充分滿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境、活動而激起的心理感受,是內心產生的發自肺腑的。(2)實踐性。學習主體的體驗只能在他自身直接參與的實踐活動中產生,只能在他自身的感知或操作行為中產生。學生只有在一系列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才能產生具體深切的體驗。(3)獨特性。學習主體隨著自身所參與的各種實踐活動的展開,其體驗廣度將逐步拓展,體驗程度將逐步加深,達到一定階段便出現一種飛躍狀態,產生認識的突破、情感的升華或價值觀的提升。

        2 引導學生“體驗”,促進生命成長

        作為語文素養,無論是能力培養、智力開發,還是情感培育,都很難以機械、呆板的言傳口授去達成。習作這一項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需要結合具體現實的情境,通過學生自身積極主動的語文實踐來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更需要以生動真實的情境去激活和感召,以引發積極、愉悅、美好的心理感受,進而使之受到感化,得到熏陶,獲得感悟。在這里,體驗便是構筑這一素養的基石。習作中的“真體驗”就是真實、真切、真摯、真誠的關注感受、體察生活,體驗成功的樂趣,促進學生生命的成長。

        2.1弘揚作文人文精神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而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主觀見解和感受的直接方式,學生通過作文進行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反饋、自我調節,了解自己的個性情感和心理需要,給自己的成長塑造出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其本質是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因此,語文學科鮮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學中應有突出的表現。我們只有引導學生在凝重而厚實的人文氣息中接受熏陶,才能使作文成為一種真正提高人文素質的活動。所以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受習作中的真、善、美。學生在習作中表達的是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感受、認識和態度,是他們想象中的美好的世界。在講評時,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并能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文章中所流露的真、善、美的真情實感,以此來喚醒、影響更多的學生,以提高他們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的自覺性。

        2.2豐富學生體驗內涵,體驗成功樂趣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體驗是積淀生活疊加成文的手段。要讓學生體驗到作文樂趣,首要的是要想方設法拓展學生生活空間,豐富學生生活,帶他們去體驗生活。

        豐富學生體驗內涵。(1)家庭生活中體驗。可引導學生在“今天我當家”、“我幫媽媽做家務活”等活動中扮演角色,鼓勵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體驗長輩的甘苦,加強兩代人之間的溝通。同時要進行體驗方法的指導,不放過情感變化之處,要求學生盡可能寫好體驗筆記,以求生活在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2)社會生活中體驗。社會實踐對學生來說較生疏,可組織學生開展“商品價格調查”、“我為德育基地添光彩”、“我為蔬菜基地義務勞動”等活動,引領他們走進社會,接觸各行各業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價值,體驗到現在幸福的生活是由老一輩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體驗各種社會職業的作用及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3)大自然中體驗。可通過開展遠足活動,讓學生體驗大自然的美好,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目標分層,體驗成功樂趣。學生作文能力參差不齊,我們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承認學生的差異,設立分層目標。對后進生,要根據循序漸進原則,如果他達到了某一個要求,就給他打“優秀”,而不去考慮其他幾個方面怎么樣。這樣,讓學生慢慢消除“我不會作文”的顧慮,產生“我也能寫好作文”的信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對作文能力較強的學生,引導他們把視野投向更廣闊的天地,讓他們嘗試著編童話劇、寫科技小論文、寫調查報告等,為他們創設交流發表的機會,同樣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 實施開放性作文評價

        自主評價。每篇作文后,都讓學生根據要求對自己的文章作點評,打個等次。當然有的學生對自己的作文評估過高,也有的學生過于謙虛。不要管學生點評的質量如何,因為在點評過程中,學生再一次讀了自己的作文,重新體驗了一次寫作的過程,有益而無害。

        學生互評。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讓學生互換作文本,閱讀點評。學生看學生的作文,自有一種親切感。在一次問卷調查中,78℅的學生表示最喜歡讓同學批改自己的作文,因為學生的眼光有相通之處,能發現作文中出色的地方,共同分享成功的樂趣,也能對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見。

        師長互評。老師以對話的形式寫出評語,根據分層目標,因人而異給每位學生的作文打出等次,并對學生的點評進行評價。一般以肯定、鼓勵為主,讓他們看到成功之處。較好的加一顆星,很好的加兩顆星甚至三顆星。同時,邀請家長一起來看孩子的作文,也讓家長了解孩子的作文情況。

        第5篇:科技小論文怎么寫范文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培養;應用能力;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7-0060-01

        一、理論聯系實際,培養應用數學意識

        有的中學生學習興趣低,原因很多怎么辦?如果教學困難來自數學本身缺陷,只有“割肉療傷”對數學進行再創造,必要時將數學變容易些,另外與實際結合訓練應用數學的意識。國際評估表明,我國學生應用能力差,因而《大綱》強調要培養學生應用意識。人們習慣將應用能力誤為另外三大傳統能力,因而效果不好。

        (一)通過直觀教學激發興趣。生活處處有數學,教學時,在觀察中講理論,從生活中引入概念,增加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興趣。例如生活中的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海拔高度這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就成為我們引入正數、負數的實際背景;計算銀行存款利息等為我們引入方程的模型的實際背景。此法形象生動效果好,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性高。

        (二)從生活中挖掘教學價值。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常被數學內容的嚴密、抽象性掩蓋,導致學生應用數學意識淡薄,應用能力不強。因此分析教材要挖掘知識在生活實踐及相關學科的應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思想。有些表面看無法直接聯系的知識,其實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例如,在學了各種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和對稱圖形的知識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幫助父母測算裝修住房平鋪地板磚的費用。通過讓學生測量、計算房間的面積,了解市面上地板磚的種類,探討地板磚鑲嵌問題等,使學生了解各種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及軸對稱圖形、中心對稱圖形在實際中的運用。學生在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切實了解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無處不在,能夠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貼近生活設計習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通過解題,讓學生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學中聯系農業科技、生產建設、商品流通等設計一些實際問題。對存在的困難及問題及時糾正,幫助學生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把本地城區圖放入課堂,讓學生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寫出城區有關部門的坐標,再根據有關部門的坐標確定其位置,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用開放教育形式訓練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教育家黃炎培曾提出要“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研究表明大多畢業生在走向社會后存在有知識、少能力的現象,因此在初中義務教育階段我們就應該努力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如果把數學教學變成教、學、做緊密結合的特殊課堂,將課內外、主導與主體、知能結合起來,效果就十分顯著。課堂教學要轉換思維,形式上靈活多樣,使之集知識、能力、創造、審美教育于一體,啟迪學生學會生存、學習和創造。

        (一) 開設數學活動課。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觀學習、動手操作、寫調查,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積累經驗。例如,學了解直角三角形后,鼓勵學生說出測量山高、河寬、預測臺風的方法和步驟;學完了“垂線段最短”性質后,利用體育活動時間讓學生跳遠,并測出自己的跳遠成績等等。這樣做,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并加以實踐。學生既理解了知識,又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在活動的過程中使他們明白,其實數學離自己不遠,從而扭轉部分同學的的消極厭學情緒,明確“數學有用,要用數學”的學習目的。

        (二)數學不但是必需的工具,更是一種文化、思想。數學學習不僅僅在課堂上完成,利用課外、假期、實習見習,引導學生調查、采集生產生活中數學應用實例加以分析求解,指導學生將結果寫成小論文使學生的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在各科中滲透數學思想。物理、化學、地理等其它課程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好課程。可舉辦講座如“數學在工農業中的應用”,既豐富學生知識結構又促其思考新問題。

        把數學應用和教學有機結合,加強應用意識的培養,能使學生自覺運用數學去觀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從知識型向能力型轉化。實施素質教育應激發學生填補空白的欲望、敢為天下先的膽量和腳踏實地的精神。

        三、在問題解決中激發創造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新教學目標強調注重學生能力的開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注重心智技能開發,培養創造創新能力。因此,教學中我力爭做到:

        第6篇:科技小論文怎么寫范文

        一、創設環境,調動學生去“想”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為課堂教改的重大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去想。有人說過“幻想是成功之父”。人類自古以來就向往鳥的飛翔,我們今天才有了飛機這一先進的交通工具,可以說,現今很多高科技產品都是在前人的幻想下,經過反復的試驗而制成的,所以我認為小學生勞動技術教育中要始終貫穿“想”。首先要讓學生敢想,現在雖說實施了素質教育,但學生的想像力依然還是沒有真正地得到發揮,有些學生在作品制作中的想法有些奇特,立馬就會遭到其他學生的嘲笑,而這,其實是我們的不幸。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去想,敢想其他同學想不到的。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使其知道想法的可行性,從而使下一次“想”有了一個好向導。其次要讓學生多想“為什么”。很多發明家、科學家從小愛問為什么,促使自己去深入地了解,所以后來在某個領域就取得了成功。“問題不怕多,就怕為什么”。引導學生自己提問,然后他們就會有解答的欲望,努力尋找解答的方法,最后想想“怎么辦”。課堂上遇到難題了或在生活中遇到不便的地方,多想想可怎樣解決。這個可直接影響他的創造力,只要多想想,有些問題終可以得到解決。

        二、拓寬知識,發動學生去“看”

        在勞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依靠自己的努力,獨立發現或獲取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都是一種學生自身的體驗、探究和創新。由此,教師可以發動學生去看很多東西,比如可以看雜志,近年來針對學生的書報雜志很多,學生看得也很認真,特別是《青少年勞技報》、《動手做報》和《少年科學》等,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刊物。他們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科學知識、勞技制作的技能;看展覽,學校自己的勞技室,看到那么多勞技作品,學生很感興趣,自然產生做的愿望來;看電視,當然是動手、動腦能力方面的,如《超級變、變、變》、《人與自然》等等,可以讓學生了解最新的技術動態,產生興趣,豐富知識,激發創意。看的時候,強調學生要“看在眼里,記在心上”,要多為自己的勞技制作實踐活動做準備。

        三、組織講座,帶領學生去“聽”

        勞技學科只有通過教學改革,教學創新,才能使基礎知識與能力發展、人格塑造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性學習的過程,最終促使學生主動發展、創新性地發展。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有組織地去聽科學家的故事,有很多科學家身上具有相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令人稱頌的高尚品德。如:勞模包起帆從一名普通碼頭工人成長為一位享譽世界的“抓斗大王”的故事等。這些不僅僅對學生的熱愛科學產生作用,而且對教他們為人處事,也有很大影響;聽科普知識講座,這是一種傳統的,但又很有效的活動方法,在老師的講解下,學生的科學知識、科學技能都將會得到極大的豐富,前面提到看作品展覽,有時光看不行,還要聽,聽構造,聽制作方法,聽功能效果,這種聽可以讓學生對展品有更全面的了解。

        四、搭建舞臺,誘發學生去“說”

        小學勞動技術教育是一門包容性很強的學科。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課堂訓練形式的多變性。作品制作過程不可能只由教師一個人說、講,那樣未免太枯燥了,如果讓學生說一說,我們就會發現效果大不一樣,例如,當我說到某一制作時,可讓學生說說,“還可以怎樣做”,“你認為這個方法有哪些缺點”,這樣就調動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去創新,質疑;如果一個學生有了創作,發明了,還可請他說說創作的原因,過程,材料,功能等,既培養他的說話能力,又可以使大家對他的作品有一個清楚地認識,同時也調動了其他學生的創作愿望。因此,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有目的的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營造一個輕松、寬容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暢所欲言去說,去實踐,也可以讓學生從中掌握科學技能的奧秘,從而不斷增強創新意識和提高實踐能力。如教學《電動釣魚桿》一文,我就設計以下問題:“電動釣魚桿是怎樣產生的‘吸附’現象的?”讓學生各抒己見,乃至相互爭論,我從學生的回答中指出:“電動釣魚桿的吸力取決于它的電能大小,取決于電線所繞的圈數,還取決于電動釣魚桿與被釣物的距離。物理學中的科學知識能解開許多奧妙,能給人類造福。”進而激勵學生學習科學,熱愛科學,勇攀科學高峰,為人類謀幸福。

        五、積累知識,啟發學生去“寫”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指針,使學校教育從“傳授教育”向“創新教育”、“小能人教育”的轉變,已經成為當前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勞技教學活動的形式、方法很多。“動手”中也包括寫的能力,可以結合身邊的“社會熱點”教師給題,組織學生寫寫環保小論文,根據植物的嫁接、栽種寫寫觀察日記,根據原有作品改進寫寫創新小作文等等。書面的表達有時更能鍛煉學生,因為寫的時候,他們必須先去熟悉、琢磨所寫對象,否則就會無話可說,而且,寫可以豐富學生的實踐理論,寫時可以使學生把心里的想法,疑問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表達,便于教師了解。

        六、動手實踐,引導學生去“做”

        第7篇:科技小論文怎么寫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數學語言;數學表達能力

        問題的提出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提到“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內容中也多次提到表達、表述與交流。不僅如此,評價建議中也指出“評價應當重視考察學生能否理解并有條理地表達數學內容”,“數學語言具有精確、簡約、形式化等特點,能否恰當地運用數學語言及自然語言進行表達與交流也是評價的重要內容”,“能否將解決問題的方案與結果,用書面或口頭等形式比較準確地表達并進行交流,根據問題的實際要求進行分析、討論或應用”。可見,研究數學表達對于我國數學教育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吳有昌老師在“數學語言障礙初探”一文中談到了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存在的種種數學語言障礙,其中包括數學語言的表達障礙,并提出了克服數學語言障礙的一些對策。筆者在此文的啟發下,專注于“提高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問題,查閱了相關資料,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通過認真的分析與思考,談一點粗淺認識。

        關于數學表達能力

        (一)數學表達能力的含義

        在這里,筆者以語言、自然語言、數學語言、數學表達能力層層遞進的方式來揭示數學表達能力的含義。

        語言是思維與交流的工具和載體。自然語言,也稱普通語言、日常語言,即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通用的語言,是人類在生產勞動的實踐中集體創造的。

        數學語言是一種由數學符號、數學術語、數學圖形和經過改進的自然語言組成的科學化專業語言,是人類數學思維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特殊表達形式。一般可分為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其中符號語言是由數學符號表達的語言,表現為運算符號、公式符號等,其特點是精煉、簡潔。文字語言與自然語言相接近,是量化和符號化的自然語言,是自然語言與符號語言的結合物,主要反映的是符號語言的語義方面,是介紹數學概念的最基本的表達方式,其中每一個關鍵的字和詞都有確切的意義,其優點是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可讀性強;圖形語言是一種視覺語言,是用圖形、圖表來描述數學對象關系的語言,其優點是直觀、形象、便于觀察與聯想。數學語言具有準確、嚴謹、抽象、精煉和符號化、清晰、簡潔等特點。

        數學表達能力是指運用數學語言表示思考數學對象、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闡明自己的觀點、意見。數學表達能力包括數學語言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二)高中生數學表達能力的現狀

        當前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上學生的數學表達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學生對用數學語言闡述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理解不透,看不懂由文字語言敘述的題目,不能熟練地運用數學符號,讀圖困難;不能把由文字語言表達的題意用圖形語言及符號語言正確地表示出來,產生難以表述解題的過程,對命題、定理等表達錯誤或表述不清楚、不全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有很少的表達機會,并且只有少數學生勇于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糾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數學語言并未充分的理解;學生存在數學語言的轉換障礙;學生數學表達機會的缺失;部分學生還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

        提高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策略與建議

        (一)加強對數學語言的講解

        數學語言是學生進行數學表達的重要方式。學生必須深刻地理解數學語言,進而達到能夠運用數學語言。數學語言常見的三種形式為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對這三種形式語言的講解,以使學生能充分理解數學語言。具體地講就是教師應該重視概念的實質,對概念、定理、法則等關鍵詞、句要講解透徹,充分揭示其數學意義,讓學生領會其實質;對一些數學符號,教師應講清它的數學思想及相關背景,注意揭示符號形式的表示過程,注意對符號表達式意義的理解與分析,使學生正確理解并能運用數學概念的名稱和符號;圖形語言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教師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注意關鍵點,發現圖形的特征,理解圖形所表示的數學含義,讀懂圖形并且注重與其他圖形的比較、分析,使學生能對眾多圖形進行區分與識別。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

        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規范地使用數學語言來表達數學問題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數學語言要準確、嚴謹、簡明,數學字母和符號及數學表達式的讀法要準確,書寫要規范,運用要恰當,善于使用數學教學語言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數學表達包括數學語言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采取多種形式的示范:口頭表達,書面表達,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相結合。例如,在講解對數的運算性質時,教師口頭表達的示范應為:“如果a大于0,且a不等于1,M,N均大于0,那么以a為底的M和N乘積的對數等于以a為底的M的對數與以a為底的N的對數之和”。可強調“a大于0,且a不等于1,M、N均大于0”的條件不可少,培養學生口頭表達的嚴謹。轉貼于

        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同時進行的示范應在進行口頭闡述的同時,對應地寫出書面的表達。注意對條件與括號的強調,培養學生口頭與書面的表達能力。

        這幾種形式的示范在教學過程中的靈活使用會對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提高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重視數學語言不同形式之間的轉換

        人們表達自己的思想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在確定“說什么”或“怎么說”之間進行著各種思維轉換。數學語言的表達要求更加嚴格,它要求把人的思想轉換成一種人工的語言,其語法規則、形式都與自然語言有差別,有時需要輔之以圖象、表格等。可見數學語言的轉換直接關系到數學語言的表達,而數學語言的轉換主要是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的相互轉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應重視這三種不同形式的數學語言之間的轉換。

        從不同形式數學語言之間的轉換能促進問題轉化的角度來分析,文字語言轉換到符號語言可使具體問題抽象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符號語言轉換到圖形語言能使抽象問題形象化、直觀化;從文字語言轉換到圖形語言能使具體問題直觀化、明朗化。例如,“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文字語言為: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那么這條直線垂直于這個平面。轉換為圖形語言為:

        當然在這里這三種不同的形式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可見在教學中經常讓學生進行數學語言的不同形式之間的轉換訓練,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數學的概念、定理、證明等,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的靈活度,為進一步進行數學表達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提供數學表達的機會

        當然在學生的實踐中,教師應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做出及時、恰當的評價,糾正學生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錯誤和不足,幫助他們掌握數學表達的準確性、嚴密性,提高他們的數學表達能力。

        (五)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吳有昌老師在“數學語言障礙初探”一文中也指出“心理因素也是造成表達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提高數學表達能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長期以來學生形成了數學難學及對數學有所畏懼的心理定勢,再加上有的學生性格內向,怕自己說錯被同學嘲笑,被老師譏諷、批評,或者是有自卑心理等,認為只有老師、優等生才有權利去說去寫……這些都阻礙了學生學習數學語言和進行數學表達。因此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與教師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言,對每個學生的每次發言都給予充分地肯定與正確地引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勇氣,讓學生在課堂上毫無顧忌,暢所欲言,想說就說,想寫就寫,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要發展學生的語言必須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和訓練,這種訓練需要從外部要求逐步過渡到內部需要。而學生的學習往往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為此教師要想方設法的激發學生說話、書寫的興趣,比如精心挑選讓學生進行討論的問題,問題不能太陳舊,要有吸引力,否則引不起學生討論的興趣;巧妙地設計一些密切聯系實際生活地小課題,讓學生探究性地去學習,學寫科技小論文等。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就有可能克服心理障礙,積極主動地說、寫,從而提高自己的數學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有昌.數學語言障礙初探[J].數學教育學報,2002,11(2):68.

        [2]鄭毓信.語言與數學教育[J].數學教育學報,2004,13(3):6.

        [3]黃燦,聶東明.高師數學系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現狀與對策[J].數學教育學報,2001,10(1):85.

        [4]蘇洪雨.初中生數學交流的現狀及其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03,12(3):91.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韋燕平,欽彥.高一學生數學交流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04,13(3):91.

        [7]畢恩材,朱秉林.數學教學藝術[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

        第8篇:科技小論文怎么寫范文

        二、中學生創新教育的內涵和內容:1、創新精神主要表現為創新意識和“質疑”精神。2、培養創新能力,主要表現為課堂教學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驗教學中的創造能力的培養。3、培養學生創新人格和協同合作的精神。

        三、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1、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2、挖掘學科特點,培養創新能力。3、培養學生創新人格和協作精神

        【關鍵詞】創新探索實踐

        一、創新教育在新世紀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現代社會是知識經濟社會,而知識經濟的核心是創新。當今世界的科技競爭、綜合國力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創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數量的競爭。創新教育是當今世界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的焦點和核心,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要矗立于世界優秀民族之林,必須要有全民族整體素質、科學水平的提高。學校教育是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師要明確創新教育思想、創新教育培養目標和實施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他們想創新、敢創新、會創新。

        二、中學生創新教育的內涵和內容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創新是科學發展的動力,是技術革命的生命。中學生創新教育的內涵應是:通過創新教育使學生對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分解與組合后,產生某種新的、獨特的思想觀點、思路設計、途徑方法……的活動過程。

        1、創新精神主要表現為創新意識和“質疑”精神。要千方百計培養學生形成推崇創新、追求創新的觀點和意識。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的引導下,學生才可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釋放創新激情。創新的產品是獨出心裁、前所未有的。因此創新是超越,而不是跟隨。只有大膽向傳統挑戰,才可能創新。

        2、培養創新能力,主要表現為課堂教學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驗教學中的創造能力的培養。

        創新思維的主要形式有:①聯想思維。②直覺思維。③靈感思維。

        物理實驗是人類研究自然現象和規律的重要途徑,也是人類發明創造的重要手段。物理實驗教學,可以驗證書本知識,然而更重要的是重溫前人創造的思維的過程,從中受到啟發,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創新人格和協同合作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是個體順利發展的內在因素,是個人創新能力得以發揮的支柱,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情感、獻身科學的精神、勇于面對失敗,百折不撓的意志,求實勤奮的治學態度和較強的自信心。

        協同合作精神是新世紀對人材的基本要求。新技術革命,使人類在已經到來的21世紀相互影響,相互依存。重大的發明創造,需要眾多人才共同去探索、開發、創造。因此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協同合作精神,以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材的需求。

        三、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1、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包括:創新的意識、熱情、進取心、自信心、創新的膽略;敢于質疑堅韌不拔的毅力等等。在教學中,我們一方面要培養學生推崇創新、追求創新的觀念和意識,鼓勵學生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另一方面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啟發、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的創新精神。

        首先,教師的教學過程要具有創新意識,為學生樹立創新的表率。無論教材提供的知識多么完整,由于各種原因總會留下縫隙,只要我們積極思考,善于“鉆空子”,就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例如,在動量守恒的驗證實驗中,落點為什么會有較大的離散,原因應在碰撞的過程中被碰小球所處的支座與等大的入射小球軌道的末端不能嚴格在一直線上,兩球不是對心正碰。要減小誤差怎么辦?教學過程要引導學生觀察這一現象,分析其原因,再由學生提出減小誤差的方案,選出最佳的方案表揚。只要事事處處做有心人,善于思考,就會設計出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其次,教學活動要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腦海中經常出現“為什么”三個字。“月亮為什么不會飛走?”“蘋果熟了為什么會從樹上掉到地面上”,牛頓對這些自然現象的觀察,引發思考研究,得出了十六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養成多問“為什么”的習慣。例如:物理概念為什么要這樣定義?物理規律如何來的?實驗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做錯習題時更要問為什么會錯?知識聯系實際的“為什么”是創新意識的升華。例如:為什么我們乘車時會看到遠處的太陽向前走而近處的樹木會向后走?雨后的天空為什么會出現彩虹?為什么彩虹呈圓弧形等等,堅持不懈地尋根問底就會激發創新意識。

        然后,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人的思維活動起始于問題,有疑問才會去思考。有疑問是學習新知識、產生新思想、發現新觀點的起點,教師要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也就要創造一個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勇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渴求解決問題,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得到培養和發揮。

        ①提倡學生向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學內容質疑。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教育教學模式都在迅速地老化,只有不斷地“充氧”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教師在教學中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若能實事求是地但陳不足,和學生一起研究問題,就能成為學生培養質疑精神的好榜樣、好朋友,好老師。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非常寶貴,要鼓勵和提倡。

        ②鼓勵學生對教材質疑。高中學生對知識、現象、實驗等有旺盛的求知欲,對新異的事物,特別感興趣,他們對學習的知識愛提出一些疑問,例如:在滑動摩擦力的教學中,有學生提出教材上給出的動摩擦因數都小于1,有沒有大于1的呢?在演示分子間有空隙的實驗中,得到酒精與水混和總體積縮小的現象。有學生提出所有兩種液體混和的體積都縮小嗎?有增大的嗎?在光電效應的教學中,有學生提出入射光的頻率增大,光電子數目增加否?在透鏡的教學中,有學生提出反射光是在人射光區域相消的,透射光應不變,為什么還會增強呢?等等。說明了學生存著強烈的質疑意識,孕育著可貴的創新精神。

        ③大力提倡學生爭辯。通過爭辯活動可以提高學生質疑的敏捷性、靈活性。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就是海森堡與愛因斯坦等人長期激烈的爭論后,在海森堡的腦海驟然出現的。長期引導學生進行爭辯、互相質疑無疑會大大增強學生質疑的意識,使學生在質疑辯論中,搞清原來模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會持質疑的態度上課,鍛煉思維的準確性、開放性,也提高了流暢表達自己的觀點的能力。

        2、挖掘學科特點,培養創新能力

        每個人都具有天生的創造力。對于每個正常人來說,創新能力只有大小之差,沒有有無之別。科學家與普通人的差別,不在其大腦聰明與否,而是在其創造潛能能否得到培養與開發。物理課堂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創新思維,實驗教學的重點培養動手創造能力。

        ⑴、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靈活性、求異性、獨創性和靈感性的思維方式,它往往能突破習慣思維的束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其觀點富有創意。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熱情奔放,充滿對新世界、新事物的好奇,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對他們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具備心理發展基礎和可能牲。

        ①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從知識的傳授、解題的思維等,都要加強聯想思維的培養。聯想思維主要是指在大量的經驗知識的基礎上,在創造激情的推動下,通過形象類比聯想,把記憶中能反映事物特征的那些映象加以選擇、提煉,重新組合成新的映象的過程。威爾遜發明的、被盧瑟福稱為“科學史上最新最精彩的儀器”——“云霧室”,是與他在蘇格蘭群山的最高峰尼維斯峰度過幾個星期,對山間云霧繚繞的瑰麗的光學現象的觀察、思考分不開的。例如在講解分子勢能、電勢能時,應啟發學生聯想彈簧的彈性勢能、重力勢能與分子勢能、電勢能之間的共性,比較它們的異性,從而使“機械”勢能——“分子”勢能——“電”勢能形成一條鏈。又如:學習玻爾原子能級時,引導學生把核外電子在不同軌道上繞氫核運轉的情況與人運地球衛星在不同軌道上繞地球運轉的情況類比聯想,從而掌握電子繞行的動能、勢能、速度、周期等變化規律。應用類比聯想將知識系統化是創新思維的基礎。

        聯想思維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的啟發下,在數字計算和邏輯推理的基礎上,以豐富的想象力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盧瑟福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的圖景,反彈回來的粒子如此稀少,而速率又幾乎和射擊時相等,這不像子彈打在茫茫草原上的核桃上又反彈回來一樣嗎?這是何等生動的想象力。在教學中培養想象力是聯想思維訓練的重要方法。如子彈以一定的速度射擊固定的相同厚度的木板,其阻力恒定,恰好能射穿五塊木板,求子彈穿過各木塊的時間比。從勻減速運動來思考這問題較難,可想象成讓恒定牽引力作用下汽車從靜止開始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相等位移內的時間比,再將比值關系反向排列為所求。

        ②直覺思維不遵循一般邏輯規則,不局限于傳統的思維模式。因而具有創造性、靈活快捷的特點。直覺思維作為一種心理現象,必有其自身規律,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認識的突變,其機理是許多知識因素與思維活動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迅速結合形成認識上的飛躍。這種飛躍產生基礎有兩個方面,合理而清晰的知識結構,是形成思維的內在因素;嫻熟的專項技能是產生直覺思維的外部條件。

        直覺思維產生機理告訴我們,結合物理知識與技能教學,追尋思維活動的路徑,創設情境,能有效地誘發直覺思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扎實知識基礎,理解各部分知識關系,優化知識結構,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融會貫通,才能起到居高臨下,高瞻遠矚的作用。面臨物理問題就能迅速作出取舍,產生直覺。精選習題,系統地培訓解決物理問題的專項技能,如整體與隔離法、觀察聯想、類比法、假設法、等效法、圖象法、數列、極限法等,建立合理模式,熟練各項技能,提高思維的快捷性、靈活性,有助于直覺思維能力的發現。在中學物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動手搞小制作、小實驗、小發明、寫小論文和科幻文章,培養他們的理論聯系實際的直覺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學生遙控汽車在一平板小車上“進、停、追”平板車就會退、停、進,演示人在船上行走滿足動量守恒定律的現象模似,使抽象的思維直覺化。再如用“超級特技飛行”玩具代替小球在脫離軌道運動,演示圓周運動向心力與速度的關系。用懸掛旋轉飛機驗證一維圓錐擺運動等,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又使更多的學生用直覺靈感思維來分析和感知物理現象和規律。

        ③靈感思維的養成是個逐步積淀的過程,對中學生靈感思維的培養,主要是培養設想、猜想思維能力。布魯納說過:“在自然科學和普通生活中,我們常常被迫根據不完善的知識去行動,我們不得不去猜想。”中曾根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物理學史上的大量事例都是揭示科學創新這一本質的歷史,讓學生了解科學家打破常規思路的科學創新過程,往往會在學生的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會淡忘。這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科學創新來自于創造性的猜想。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重視發掘教材中有效因素。變換常規的教學方法,放開束縛學生思路的枷鎖,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猜想。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二定律時,可引導學生從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提出猜想:物體獲得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與那些因素有關?是什么關系?然后再進行實驗定量研究來得出結論。在講等溫變化的玻意定律時,由學生初中的熱現象和生活經驗,先猜想一定質量氣體,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壓強和體積可能是什么關系?再通過實驗來驗證。又如在“原子核的人工轉變”α粒子轟擊氮核的教學中,α粒子轟擊氮核產生了新的粒子是質子。這一現象發生是α粒子將氮核中的質子打出來的,還是氮核獲得α粒子后形成新的原子核,再衰變產生的呢?允許同學們提出猜想,再引導同學們觀察分析布拉凱特云霧室拍攝的照片。由照片中得到的三條徑跡的事實,論證你的猜想是否正確。教材中有很多知識涉及科學猜想的思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力,培養學生靈感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⑵、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物理實驗教學中,重視實驗的創新與探索,設計問題的情境,顯示知識獲取的過程,實施“實驗、啟迪、引導”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物理實驗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創造能力的特殊功效。

        ①、由學生自行設計小實驗。例如:讓學生自行設計不同物體與小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的實驗。同學們設計了不同的測定動摩擦擦因數的方案,有水平平面滑動,有斜面上滑動;有用橡皮筋伸長量比值法,也有彈簧秤讀數法;有勻速平衡法,也有勻加速方法求解。又如:在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觀察一些落體運動后,由學生分析這些運動的共同特征。提出“這些落體是否是重的落的快,輕的落的慢”,由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來說明。同學們議論紛紛地設計了很多的方案,最簡單的是將質量差異較大的兩石塊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聽落在桌上的聲音是否有先后之差。再提出自由落體是什么性質的運動?你可以設計實驗來驗證嗎?同學們積極思考,共同商量,設計出了用打點的方法來測;有用光電計時方法來測;有用閃光照相方法來測;最有創意而又簡單的方法是“外報法”,物體從光滑斜面上加速下滑是勻變速運動,(這是已有的經驗事實)增大角度物體的運動性質不變,只是加速度的值增大。當角度增大到90o時,就是自由落體運動,且只有重力作用,運動性質還應是勻變速直線運動。教學中使學生動腦,動手的實踐中,感受“創新”成功的滋味,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②、學生的心靈深處都存在著使自己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把教學與學生的這種愿望相結合,注意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和運用知識的機會、創造解決問題的條件,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會得到培養和發展,并能在研究過程中親身體驗到人類駕馭知識、改造現實的自豪感,這種內在的情感體驗,會反過來激勵學生再探索、再創新。例如:測電阻的實驗中,給出學生足夠的電學器材,讓學生測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要求從零電壓開始逐漸到額定電壓為止。從器材的選擇,電路的設計,測量記錄到作出圖象,分析圖象的意義等都由學生自行設計。最后評比交流,使同學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再如單擺教學完成后,給出設計題目:提供一定容積的可樂瓶一只(瓶底有一小孔)、細線一根、米尺一把、小石子一塊和盛水的桶一只。試估測水從此瓶底小孔連續流出的平均流量。較多的同學開始很茫然,因水的體積和水流時間都有連續性,通過同學們認真思考、觀察,將已學的知識結合起來,多數同學能完成這個實驗。從標簽上讀出水的體積。用細線與石子組成單擺測時間。這些實驗與知識結合較好,又有較好的創意性,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好方法。

        ③結合物理知識進行科技制作,如:電學知識學完后,布置學生作一個小型的風力發電機。可以用現成的發電機零件組裝,也可用磁鐵、線圈等制作發電機,自制風輪,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去探索怎樣使輪轉動得最快,怎樣檢測發電機的電流的大小等。最后在相同條件下對比發電量大小。再如:講完全反射教學內容后,安排學生制作蜃景現象的模擬。同學們首先想解決的是有折射梯度的氣層,經同學們的討論研究,認為液體折射梯度容易實現,由不同液體接觸面上的分子擴散來實現。學生在科技活動中,做了大量的小制作。如水位報答器,搖控航模,光控和聲控繼電電路等等。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3、培養學生創新人格和協作精神

        人們的價值觀念正經歷著從重視人的創造物的價值到重視人自身的價值的轉變,面對人的品質評價已趨向于提倡人的創造型、開拓型的性格。因此,我們最終應把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學生創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創新活動的個性品質,都是創新需要,稱為創新個性,創新個性具有相當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和決定性的影響。

        創新人格表現為:良好的思維品質、獨立的個性特征。如質疑精神、創新意識;優良的意志品質;強烈的求知欲;不竭的進取精神。為塑造學生的創新人格,在教學中,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解除學生對錯誤的恐懼心理,鼓勵獨創性與多樣性,鼓勵幻想,鼓勵向有創新精神的人學習和接觸。

        培養學生勇于面對失敗的精神。在創造活動中,錯誤和失敗遠遠多于成功。愛迪生發明電燈,瓦特發明蒸汽機,萊特兄弟把飛機送上天,都是建立在成千上萬次失敗的基礎上的,事實證明,失敗會使人聰明,“失敗是成功之母”,在物理教學中要將科學家們可歌可泣的百折不撓的意志,獻身科學的精神融合在知識傳授中,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人類的進步獻身科學的責任心和勇于創新的頑強意志。

        物理教師可利用靈活的形式,由學生組合成不同的物理興趣小組,開展各種科技小制作、小發明、小論文等活動,舉辦物理知識競賽,實驗創新能手的評比等,辦好科技板報、手抄報,使班內形成以創新為核心的班級輿論。教師要經常與學生交流創新體會,鼓勵學生之間的適度競爭、相互合作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寬容,使全體學生的創造力和每個學生的創新能力相互激勵同步增強。

        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二十一世紀創新人材的培養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主流。創新教育既關系到學生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更是國家和民族發展和進步的需要,所以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真正地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努力提高自身創新能力。明確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主要途徑。教學中貫徹創新意識是先導,創新精神是源頭,創新思維是關鍵,觀察、實踐是途徑,創新能力和創新人及協作為目標的教學原則。堅定方向,不斷努力,一定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棟梁之材。

        主要參考文獻資料:

        1、《創造學教程》: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魯克成等編著。ISBN7-80090-627-2/G•2;

        第9篇:科技小論文怎么寫范文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一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精選

        。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并為以后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物質的量”時,如果對“物質的量、微粒數、摩爾質量等”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后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定義和概念的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于創設化學情景,做好各種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發揮想象地空間。如果僅僅局限與對化學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化學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化學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化學教學,正確認識學生的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層次,采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與否,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意義。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學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后,師生的達標意識要強,達成度要高。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并不是馬上就接受。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二、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其一,講授正確,語言規范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一線教師非常重要。物理學是有著嚴密邏輯性的學科,首先不能講錯,推導流暢,過度自然。其次,語言(普通話)要規范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書精當,書寫工整。好的板書有助于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所以板書要布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作為一名新教師,開始時缺乏些粉筆字的經驗,沒有考慮到讓全班學生都看清楚,特別是沒有考慮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書小、草、亂,以致影響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情緒。有的老師為了強調某個感念或它的某個特征,往往重復在一些字句下面加點、加圈、加波紋線,“五彩繽紛”,致使版面很不整潔,有損于美育教育,記得筆者的高中物理老師能信手在黑板上畫一個非常圓的圓,我們由此對他十分佩服。此外,板書難免有錯漏,我們寫好后要復看一遍,有錯的能及時修改,錯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隨便一抹,否則黑板就成了“花臉”。板書又快又好,應當是努力的目標。同時老師也要練就一些作圖的基本功,學會如畫直線,畫圓,畫各種姿勢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實驗操作熟練,規范。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范得當,避免在演示時操作不熟練,或是操作錯誤。在學生實驗之前,教師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種實驗的要領、操作規范。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過程(活動)以及支持這些教學活動的觀念、假設進行的積極、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回顧這兩年多來的的教學,經過教學反思,留自己之長,取他人之長,踢自己之短,擴大自己的專業和理論視野,促成自身專業化發展和個人教學風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斷成長,盡快從經驗的迷宮走向智慧的殿堂。

        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后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后輔導。記得有人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和榮譽給予成績好的學生,教學的重心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對他們關注的太少,教師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就是來“陪讀”的,從而使得好的學生昂首闊步,越學越好;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信心不足,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對后進生也是一種損失,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學生的參與意識強,主體作用明顯,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推理得到的。學生只有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他們以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充分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綜合等過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規律的實質,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體現其學習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應努力成為一個善于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科技的發展,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采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如網絡、投影儀、錄音錄像、制作多媒體課件,特別是制作復雜化學過程的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沖擊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現客觀事物和各種化學現象,能在短時間內展示事物的運動和發展的全過程,為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進行形象而生動的模擬表現,它是傳統教學手段的補充和延伸,兩者協調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而廣泛地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化學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學生如果對化學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將對化學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化學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能力。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二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知識不斷創新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中,教育傳遞人類知識的功能必然更多的為信息系統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義和價值進而落在了培養創新能力上。而化學是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它以大量的實驗為基礎,形成了堅實的理論體系,然后應用于廣闊的科技空間。雖然化學屬于理科,它有著很大的文科特點:內容多、知識碎,大多是實驗結論,有不少知識只能知其然,而無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記住。甚至不少老師都贊同化學與英語的相似性,說“化學就是第二外語”,化學的分子式就相當于英語單詞,化學方程式就是英語的句子..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中學教育體系中占重要的地位,不少同學認為化學知識較難掌握,成績提高慢。與其他科目相比較,化學確實有著較為顯著的特點,同時也是學習的難點。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清楚地強調這些特點,同時這些特點,使他們對化學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知道學習化學“難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針對這些特點,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化學”,這對他們學習信心地樹立,成績的提高至關重要。下面關于化學教學反思提出自己的觀點。

        一、對教學主體的反思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俗話說:“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例如,雕刻家面對一塊石頭,他肯定不先忙著下手,而是細細的琢磨,這塊石頭像什么,質地是什么,有什么缺陷等,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同樣,我們面對的學生,在教學前,我們也要對他們細細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養出人才。就像一位軍事家戰前觀察作戰地形一樣,我們了解學生的過去和現狀,才能知道把學生培養將來的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可以通過分卷調查法、觀察法、實驗對比法等,了解反思學生,使一切都了然于胸,才能找到適當的解決途徑。

        如:學生中普通存在的一種心理障礙叫“習得無助”,是指人在長期的持續緊張或失敗后,對自我喪失了信心,即便是解決困難的方法就在面前,或問題非常簡單,也不能通過自己來解決問題,事實上已經有些麻木和機械了,在化學教學中,特別是高一化學,由于在體系上和學習方法上與初中化學有較大的差別,一開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學特別難,如果教師不加以及時的引導,經過一段時間困難學習后,許多學生都感到學習化學的希望沒有了,放棄了,這樣,化學中再簡單的題目,他們也感到特別的難,難怪有的老師抱怨:“我講的已經很簡單了,但學生還是不懂”這怪不得學生,是老師沒有及時去反思學生的心理障礙。

        二、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作為教師而言,這是我們課前反思的重點,我們的教學內容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都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僅憑熟悉遠遠不夠,我們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這就是為什么同樣一個知識點,不同的教師領悟不同,當然最后的結果也不同。教材,歷來被作為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因為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因此,我們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后反思”中作為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三、對教學模式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種教學模式,每種教學模式都有理論依據,都有專家論證,可以說各有千秋,每一種教學模式的成功運用,都可以取得較好的成績。但反過來,無論選用何種模式,都是縛住了自己的手腳,教學內容的不同,學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種或幾種教學模式解決,人常言“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句話有深刻的含義,它告訴我們不要被傳統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縛,在抓住核心內容的前提下,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同樣可以幫助學生開啟知識的大門,就象木偶劇的演員那樣,手中的成就這樣幾根,但通過他們可以做出成千上萬種的造型。在例題講解的過程中,我可以毫無準備地與學生同步思維,共同審題,共同試探解題,共同得出正確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師有準備,學生無準備,而教師無論是知識還是能力都比學生強的基礎上,怎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總之,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無固定的模式,我們可以有多種的嘗試,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們應追求教學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學的多樣性、穩定性、靈活性與獨特性有機的結合和統一。

        四、對課堂教學的反思

        這里包括兩方面:

        1、教師要引導和注意學生對知識的反思,幫助學生從原有知識模型的基礎上,反思新知識提出問題討論探究解決新問題建立新模型。通過教師提問,分段檢測測試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要相信學生,舍得放手,舍得留給學生時間,避免教師滔滔不絕的講。但要講究效率,把重點放在關鍵地方,及時調控,防止學生出現鉆牛角尖的情況,讓教學處于最優狀態。

        2、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站 |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看 | 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动图 |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 一级午夜理论片日本在线 | 亚洲欧美人女户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