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留學生論文范文

        留學生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留學生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留學生論文

        第1篇:留學生論文范文

        1以“愛我中華”和“尋根訪故”為主題開展思想教育實踐活動,提高留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

        愛國主義教育歷來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內容,開展以“愛我中華”和“尋根訪故”為主題的思想教育實踐活動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留學生長期旅居海外,對祖國的自然風光及社會風俗了解的相對較少,但對我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很感興趣。以“愛我中華”和“尋根訪故”為主題開展思想教育實踐活動,提高留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使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親身感受祖國的山山水水,感知風土人情,探訪故人,逐漸培養他們對祖國的親近感和依戀感,喚起他們的民族意識,增強他們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熱愛家鄉,認同民族文化的熱忱和意識,從而提升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子的榮耀感。

        因此,各涉外高校應高度重視留學生的主題思想教育活動,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積極組織以“愛我中華”和“尋根訪故”為主題的思想教育活動。比如,創建“愛我中華”、“絲綢之路”、“長江黃河溯源”、“勇攀五岳”、“古都探訪”等各類社會實踐團隊,讓留學生走遍祖國大江南北,不斷開闊眼界。開展上述活動,不僅可以豐富課余生活,加強師生的聯系和溝通,增強留學生對學校的感情,還可以使留學生正確認識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增強對中國的理解和熱愛。此外,上述正而教育還可以有效地提高留學生而對有些海外傳媒負而報道的免疫力,提升留學生對中國的思想認識高度。

        2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平臺,加強留學生和國內師生的融合與溝通,增強民族歸屬感

        第2篇:留學生論文范文

        1.任課教師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有一定上好該門課程的信心,這樣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戰,工作起來才能有不竭的動力。

        2.教材是知識和方法的載體

        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向導,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沒有完全適合某些專業留學生的成熟英文版實驗教材,因此我們在借鑒了大學物理實驗雙語教程(邱春蓉、黃整主編)、大學物理實驗(唐晉生主編)、遼寧工業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物理實驗室編的大學物理實驗等實驗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國外物理實驗特點,參考大學物理教學大綱,編寫了適合本校留學生實際的實驗講義。講義初稿完成后,仍然需要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及時地總結和完善。教師在選擇實驗項目時要充分考慮學生所學專業和實驗室的現有設備,盡量開設一些與大學物理理論課知識、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實驗項目。對于電子信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開設了一些與傳感器原理、示波器使用等有關的實驗;對于土木工程等專業,開設了楊氏彈性模量的測定、轉動慣量測定等實驗項目。在實驗項目選定后,最好針對實驗中可能遇到的理論知識與理論課教師逐個實驗進行溝通,做到教學有的放矢,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提高教學效果。

        3.教師要充分準備好物理實驗專業詞匯。

        物理實驗課上涉及到的詞匯超過理論課。一臺實驗儀器的每個部件的名稱、功能以及如何調節都要做到熟記于心。大部分學生都來自非洲國家,口音重,發音不規范,在上課前應有幾次師生見面溝通的過程,使得大家熟悉發音習慣,必要時需要借助文字,最大程度地消除交流中的障礙。實驗室內沒有針對留學生專用的實驗器材,儀器上的銘牌、標識以漢語為主。因此,對于操作復雜,按鍵、旋鈕、檔位較多的儀器,教師最好在課前做一個實驗儀器面板的中英對照說明,以減少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因文字造成的不必要困難。例如在電位差計使用的實驗中,做了兩個操作面板的簡易對照,學生對此方法普遍反應較好。

        4.學生按照老師要求進行實驗的預習,準備預習報告。

        該預習報告不同于中文教材上所要求的預習實驗原理、目的、步驟等內容并將其書寫在預習報告紙上,而是根據自編講義了解實驗的原理,在互聯網上找到一些講義以外的相關知識,例如實驗的意義,實驗所需的儀器以及實驗的實際應用有哪些等等,這些內容也不一定要求學生在預習報告紙上書寫下來,但是在每個實驗開始之前要求學生發表對實驗的理解和看法,以防止學生照抄講義內容,達不到預習的目的。

        二、實驗講授指導及實驗報告

        學生動手做實驗之前,教師需要將實驗的原理、儀器、步驟清晰簡要地寫到黑板或課件上,用于講解的同時也方便學生隨時查看。如果實驗中需要使用表格來記錄測量值,教師還應該設計好表格,并標明各個測量值的單位,避免學生設計的表格不合理,增加教師評判實驗報告的工作量。講述實驗步驟時,應采取邊講解邊示范的方法,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印象。講解步驟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學生們的面部表情,如果發現他們有迷惑,一方面可能是教師英語表達所致,另一方面可能是實驗內容沒聽懂,需要及時找到問題癥結然后加以解除,確保每個學生都能聽清、聽懂。需要注意的是,留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很濃,但是持久性不強,因此實驗理論部分的講解時間不宜過長,主要以基本原理和基礎技能為主,盡量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實驗的操作。我校留學生每個物理實驗安排4學時,其中理論課占1學時,操作為3學時。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留學生基本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很好地完成實驗。留學生們在做實驗時活潑好動,喜歡同學間進行討論,有時會兩人共同完成實驗,即使實驗儀器充足。對于這一點,筆者認為,一方面要鼓勵他們獨立完成實驗;另一方面,兩人合作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實驗形式,通過同學間的默契配合,能加深對實驗原理的理解,還可以培養他們協同合作的素質。如果條件允許,有必要要求他們改變實驗條件得到兩組類似的實驗結果,以完成互不相同的實驗報告。在實驗過程中,即使是兩名留學生協同操作,他們也會有許多問題需要老師解答。大部分學生的操作很認真、規范,他們希望把實驗做到最好,因此他們會不斷地提出問題,甚至每做一步、每得到一個測量結果都會叫老師來檢查是否正確。這個時候教師應該耐心地指導,不要表現出厭煩情緒。對于正常的實驗現象,教師善于通過表揚來鼓勵學生,使他們感覺到得到肯定與支持,從中收獲信心;對于有問題的情況,教師也不要急于直接動手幫學生改正,而是用教師問、學生答的方式來一步步引導他們,使之明白為何會出錯、如何去改正。實驗完成后,留學生需要獨立完成實驗報告。此時需要他們整理總結實驗的原理、步驟,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得到各自的實驗結論。一份完整的實驗報告應該還包含以學生對實驗的理解和認識為主要內容的小結。由于留學生人數不多,教師須認真地逐一完成對實驗報告的評判,對于報告中出現的問題,特別是數據處理中的有效數字、單位、圖標的規范性等要一一為他們注明。因為書寫習慣的原因,教師務必要求學生們在完成實驗報告時認真書寫,不能連筆。否則評判報告時可能只認識幾個最簡單的單詞和阿拉伯數字,造成閱讀上的困難。實驗報告批改完成后要以分數的形式做結論,并及時返還給學生,盡可能地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探討,使得他們在還有印象的時候做改正,以避免下次實驗時出現類似的問題。教學實踐證明,返還時間間隔越短,教學質量越好。需要指出的是,在大學物理實驗開課之前,有必要對實驗的基本概念及實驗數據的處理方法進行專門的講解,針對留學生特點及將要開設的實驗項目,重點講解直接測量量不確定度的計算及圖表法處理數據兩個方面,簡要講解對數學要求較高的間接測量量不確定度計算及最小二乘法擬合數據等方法。

        三、成績評定

        成績是判定學生實驗結果的標準,也關系到留學生評定獎學金等的切身利益,因此合理的成績評定辦法是提高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因素。我校中國大學生的評分標準為預習報告、課堂操作、數據處理(這三部分組成了最后的實驗報告)分別占10%,40%,50%。然而對于留學生而言不能生搬硬套。留學生的時間觀念不如中國大學生強,時有遲到、曠課現象。因此有必要將出勤作為成績評定的一個指標。實驗完成后對于儀器的整理也需要占一定比重。上述兩個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留學生的自律性。另外對預習做得好、課堂表現積極的學生還可以有一定的額外獎勵分數。最終,我們的評分標準為預習報告20%,課堂操作30%,數據處理20%,實驗小結10%,出勤10%,儀器整理10%,額外的獎勵分數不超過10%。這樣的評分辦法可以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拉開差距。

        四、結語

        第3篇:留學生論文范文

        自2008年以來,來云南留學的外國學生數量快速增長。近年來,來滇留學生數量以每年30%以上速度增加。2008年,2009年,2010年在滇高校招生各類長短期留學生分別超過7000,10000和15000人。其中中國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獎學金,以及云南省政府獎學金錄取的長期留學生超過1000人。本研究選取了云南省內招生留學生較多,并具有代表性的6所高校(即在昆4所高校:云南大學、云南師范大學、云南財經大學、云南農業大學,和地州的2所高校:大理學院和紅河學院)。數據顯示:上述6所高校在校長期留學生總數2008年首次超過1500人,并逐年增加。長期留學生的大幅度增加,必然帶來留學生非正式組織的發展。表1為云南省6所高校2008年至2010年在校長短期留學生統計表。

        作者對云南省內招收留學生較多,并具有代表性的上述6所高校的2008級至2010級在校學歷留學生或長期進修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設計的內容包括留學生中是否存在非正式組織、留學生對非正式組織的態度、以及留學生是否經常參加非正式組織的活動等三個主要方面。此次共發放問卷120份(每所高校20份),涉及學生120人,回收有效問卷118份,有效率98.3%。表2為云南省高校留學生非正式組織有關情況問卷調查統計表。從表2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留學生承認本校留學生中存在非正式組織(占93.2%),其中有87.3%的留學生認可高校留學生非正式組織存在的必要性。同時,近四分之三(74.6%)留學生經常參加非正式組織的各種活動。

        留學生非正式組織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外國留學生長期遠離自己熟悉的環境,人際關系發生了變化,共同的外部環境和趨同的利益訴求促使他們結成一些非正式組織。二是隨著近年來來滇留學生數量不多增加,國別不斷擴展,正式的留學生班級、專業和國際學生會(Interna-tionalStudentUnion)等不能滿足留學生的需要時,他們往往會選擇較為開放性的非正式組織。

        根據初步調查統計,目前云南省高校有超過20個各類留學生非正式組織,按照其存在形式大致可以分為:(1)國別型,如越南學生會、緬甸學生會、韓國學生會等;(2)地緣型,如東南亞學生聯合會、歐洲學生聯合會等;(3)興趣型,如武術協會、漢語書法協會等;(4)網絡型,如國際友聯(國際學生網絡組織);(5)功能型:如留學生公寓管委會等。這些留學生非正式組織普遍具有能滿足一定需要的特性,并已成為國際學生校園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留學生非正式組織在高校的影響和對策

        1高校留學生非正式組織的積極影響。一是留學生非正式組織在滿足不同需求方面有獨特的價值和作用。由于留學生是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國,在國外求學過程中,必然產生各種不同的需求,在正式組織中,他們來自生活、學習、感情等方面的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因此,大多數留學生會通過非正式組織尋求支持、友情、文化趨同、心理慰藉等,并且很快學會在異國他鄉的生存。二是留學生非正式組織能起到協助管理的作用。隨著各高校留學生招生工作的發展,留學生管理工作已發生巨大的變化,體現在留學生國別的擴展和數量的快速增長后,管理方式的革新上。各高校在留學生數量較少時,一般是留管干部全面負責為主,而沒有留學生參與管理,而當在校留學生達到一定數量后,以留管干部(或班主任)為主的管理則顯得力不從心,且往往會產生一些空白地帶。留學生非正式組織的存在可以成為留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補充,留學生個人參與管理也有助于留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三是留學生非正式組織可以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有利于資源共享和信息的溝通。留學生除了課堂教學外,還需要相互交流。留學生非正式組織可以提供學業上的交流和相互幫助,且其信息具有傳遞快、更貼近組織成員的思想狀況的特點。例如留學生QQ群總能及時地傳遞期中和期末考試的復習信息、獎學金的申請程序、各類體育活動或文藝晚會等信息,深受留學生的喜愛,也更加方便和豐富他們的留學生活。

        2高校留學生非正式組織的消極影響。一是留學生非正式組織易形成國別派系等,不利于留學生的管理。留學生非正式組織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國別或所習慣使用的語言形成的,因此容易形成小圈子和幫派主義,不利于學校留學生正式組織(年級、班級等)的管理,有時可能影響到留學生整體的團結,甚至導致因不同的國別利益而進行非法集會等(例如在中日事件中,日本學生可能形成小團體,進而成為不穩定因素)。二是留學生非正式組織可能淡化正式組織的結構關系,進而影響正式組織目標的實現。正式組織都是設有一定的組織結構和職位,并且據此設定了正式組織目標(正式組織的目標是指正式組織制定的計劃和發展方向),而非正式組織也都有一定的自己的目標。留學生非正式組織的目標未必與正式組織目標重合,如果留學生非正式組織的目標明確且與正式組織的目標不一致,加入非正式組織的留學生最終往往會選擇本組織的目標,最終影響正式組織目標的實現。三是留學生非正式組織之間的沖突具有更大的危害性。留學生非正式組織成員都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其組織內容也已形成了相似的價值取向,一旦不同的留學生非正式組織之間產生矛盾,就會引發小團體(或個體)之間的沖突。同時,留學生非正式組織之間在價值觀、語言和文化方面的不同將會被放大成主要矛盾,甚至偶爾的個人沖突也容易演變成兩個留學生非正式組織之間的沖突,因此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管理高校留學生非正式組織的對策

        1根據留學生非正式組織的性質,正確引導,區別管理。根據本課題組對云南大學等6所高等院校留學生的抽樣調查,留學生非正式組織普遍存在,且有積極型和消極型之分。如果采取壓制或取締的方法,顯然不可取,也不利于管理。同時,根據教育部2000年9號令,即《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管理規定》:“國家允許并鼓勵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經學校批準成立留學生聯誼團體……”。因此,各高校對現存的留學生非正式組織宜采取管理和正確引導的方法。首先留學生非正式組織應接受學校的管理和監督,其次針對留學生非正式組織的不同性質,宜采取區別管理的方法:積極支持興趣型、學習型、功能服務型的留學生非正式組織,充分發揮其在留學生自我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對具有消極型的留學生非正式組織,在進行必要引導和幫助的同時,做到密切關注,盡量避免其產生消極后果。最后,對于違反中國法律或校紀校規的留學生非正式組織,必須采取果斷措施,給予取締或處理。

        2發揮留學生非正式組織的自我管理作用,促進跨文化溝通。留學生非正式組織具有很強的自我管理的功能,充分利用其組織優勢,既有利于鍛煉留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又可以減輕留管干部的工作壓力。發揮留學生非正式組織的自我管理功能,還可以促進跨文化的溝通。高校中的留學生都是來自不同國家,他們各具不同的文化背景,通過留學生非正式組織的聯系,使得他們在異國他鄉求學中,可以較快地結識一批新朋友,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風采,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舞臺。一個具有凝聚力的留學生非正式組織,可以幫助留學生減少文化沖突,加強跨文化交流,并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

        第4篇:留學生論文范文

        一、高校國際化下我國留學生教育面臨的挑戰

        隨著世界各國高等院校的改革與發展,高等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步伐不斷加快,高等院校已經意識到要在新世紀獲得生存和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本著“擴大規模、提高層次、保證質量、完善管理”的原則,科學整合教育資源,大力擴大海外招生規模。

        1.各招收海外留學生的高校之間存在激烈競爭。雖然來華留學生的人數會逐年增加,但短期內增加幅度不會太大。由于開展外國留學生教育的高校也在逐年增加,這樣一來,對各高校來說生員份額實際并沒有增加。所以,各高校必須在管理上下功夫,必須全面提高教學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并加大對留學生教育的硬件設施的投入。鄭州大學自開展留學生教育以來,投資興建了一批留學生教育設施,但隨著這幾年留學生教育的發展、留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使得我校的教育設施都到達了極限。為了更好地發展留學生教育,鄭州大學的留學生教育管理部門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打報告,學校主管領導也意識到留學生教育面臨的挑戰,決心盡快對留學生教育環境以及教育設施等方面加大投入,以便使學校的留學生教育發展上水平、上臺階。

        2.來華留學生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學位生、高層次進修生數量增長較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日益提高,留學生教育正面臨著從規模辦學到質量辦學的轉變。特別是一些留學生教育起步較早的國內著名大學,已經在適度控制語言進修生的規模,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高層次留學生和學位生,并把留學生教學納入到學校的總體教學規劃和質量評估體系中,以提高學校的國際競爭力,爭創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學。因此,留學生教育質量問題日益受到重視。與此相關,留學生的素質教育問題也日益凸現出來。在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留學生素質教育已不僅僅是一個語言素質、專業素質等知識能力方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文化層面的問題。因此,從文化的層面來探討留學生素質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在留學生教育發展初期,由于受客觀條件(如人數)和主觀條件(如認識)等方面的限制,我們一直把留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來對待。沒有真正把留學生教育納入到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去,使其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忽視了留學生的素質教育。這也是我們高等教育國際化過程中,留學生教育的一個瓶頸階段。

        二、高等教育國際化下留學生素質教育的內容

        1.留學生素質教育應以人文素質教育為重點。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越來越感到,素質教育的重心已經移到了人文方面,也就是說,在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別相對縮小的基礎上,人文素質在素質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素質教育主要體現在人文素質方面,素質教育有著人文化的趨勢。從留學生教育的角度來看,留學生的素質主要是指身體素質、語言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基本道德規范素質等。

        目前,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主要還是集中在語言知識、技能、能力及專業知識方面,這樣做有一定的道理,這是因為,留學生教育的目標也是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能力的人。但是,留學生的培養目標與本國學生的培養目標又存在著較大的不同,留學生教育服務于我國的主要方式不僅僅是培養我們所說的有用人才,更主要的是側重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國際交流。目前,隨著留學生教育的發展,語言水平、知識水平和能力日益提高,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而人文素質的教育由于認識不足、措施不力,暴露出的問題比較多,如自我文化優越感、基本道德規范缺失、交際中的自我封閉、環境與文化認同中的焦慮感、留學生之間交往障礙等。這些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已經影響到了留學生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依靠人文素質的提高來解決這一問題。

        2.堅持以人為本,確立留學生的在素質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由于留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復雜性主要來自于留學生既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但組成群體的個體之間的差異又很大。他們帶著各自不同的文化觀念、風俗習慣、學習目的組合到一起。在學校管理要求的一致性和學生要求的個別性之間常常會出現沖突。對待他們,不能簡單地依靠法律法規、校紀校規說教或懲治來管理,遇到事情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之心服口服。當代社會普遍重視“以人為本”的理念,高校也應逐步確立留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平等溝通互動。不斷探索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特點、研究新課題、摸索新規律、解決新問題,把留學生放在首位,避免了因受經濟利益的驅動而影響或損害留學生的利益。

        3.營造多元文化校園,培養國際化人才。經濟全球化需要大批既熟悉經濟運作又了解各國國情、法律、文化以及科技發展水平與動向的、具有國際意識、國際知識和國際交往能力的“國際人”。在這樣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已不單單是為獲得某一狹義的職業而進行的專業訓練,而是轉向培養面向世界的通用性、復合性人才。高等教育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上下功夫外,如果能讓學生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校園里,則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校應經常舉辦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和心理咨詢校園文化活動。在豐富留學生學習生活的前提下,讓他

        們在參加活動中增加語言實習的機會,減少留學生跨文化交際中出現的問題,消除文化誤解,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我校除課堂教學外還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例如,積極組織留學生參加學校組織舉辦的各種文體活動,學習氣功、太極拳,參觀名勝古跡,進行演講比賽等。這樣做既有利于留學生了解中國,學習漢語、學習醫學和中國文化,又有利于溝通感情,增進理解。這些活動不僅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而且有著課堂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4.建立一支穩定的、德才兼備的留學生輔導員隊伍,是保證留學生素質教育的關鍵。輔導員是學生素質教育的主導者,因此一支穩定的、專業的輔導員隊伍至關重要,他們不僅要熟悉留學生教育的規律特點,而且應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他們的角色是多重的,不僅是老師和管理者,還應當是留學生的朋友甚至是親人。

        第5篇:留學生論文范文

        留學生教育過程中首先面臨的顯著特征為文化差異現象。著名文化大師霍夫斯坦特定義文化是在同一個環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他利用五個評價維度,將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區分為68個民族文化類型。留學生群體來自不同的成長環境、教育背景,不同的民族傳統、生活環境,文化的差異性顯現得就更加鮮明。文化差異性較大的留學生,重新形成一個新的集合,文化產生的力量便在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彰顯出來。學者萊文、馬拉阿德爾曼在研究跨文化交流中就歸納出適應不同文化的幾個過程:在不同文化交集初期會產生一段時期的蜜月期,此時留學生對未知文化的好奇和期待占據主要心理特征,此段時期的心理狀態是良好的,但隨著文化碰撞的產生,會逐步產生文化休克現象,此時的心理狀態會變化為對不同文化的抵觸、擔憂,甚至產生恐懼等交流障礙情況。本文采用對留學生群體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統計文化差異性的主要表現形式,經過對問卷分析,留學生在華期間遇到的主要文化差異體現在以下幾類:

        1.語言、思維方式差異,語言是文化最顯著的表征,語言使用、語言理解的差異是留學生首先面臨的問題,其次,語言達到交流標準后,思維方式的巨大差異便體現出來。

        2.生活方式差異,文化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其穩定性和不易改變性,留學生在其成長環境中形成的固有的生活方式,在新的文化環境中會遭遇極大的變化。

        3.心理及行為差異,留學生在經歷學習及生活的巨大變化后,心理狀態及行為方式也隨之不斷變化。從留學生教育管理角度出發,留學生帶來的新的各異的亞文化,對高校的校園文化必然是很好的補充,但同時也伴隨著因文化差異造成的不便或沖突。由于文化的差異性,會產生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和沖突,有積極意義的文化沖突,是許多思想觀念重新融合并激發出新的文化現象的行為,而遭遇文化震撼或文化休克,在很大程度的上產生的是消極的影響。因此,文化建設在留學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舉足輕重,陸應飛(2008)等學者都從留學生遇到文化差異性及其伴隨的困難出發,準確認識留學生切實的狀態,幫助留學生克服文化休克,積極適應并融入新的文化環境。

        二、留學生管理建議

        在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下,處理好留學生面臨的文化差異現象,對留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蘇春(2010)指出,這要求高校外國留學生管理工作者主動研究跨文化條件下如何克服異質文化的沖突,在管理方面促進不同文化交流的方法,為中國高等學校探尋適應中國大學實際情況的跨文化管理模式,促進我國高等學校國際化的發展。本文在管理實踐總結基礎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正確引導文化融合。根據留學生國籍和語言語系對基本的文化特征進行判斷,根據交流和反饋,詳細梳理出留學生的文化特征,從而準確發現其差異性,進行正確有針對性的引導。本文提出對文化的互相影響要加以判斷,傳統的管理行為,往往以留學生的行為為核心,對留學生的狀態尤為關注。實際上文化的相互影響很大,留學生帶來的文化同樣對國內高校校園文化產生一定的作用,也應當注意了解國內學生的心理反應和因此產生的變化,才能更準確的引導兩方文化融合發展。

        2.輕管理、重服務,加強團隊建設。對留學生的管理,應打破傳統的方式,以人為本,實行柔性管理。留學生遭遇著文化休克現象,本身經歷著高于內地學生的各種壓力,常規的管理辦法通常達不到合適的教育效果。在方法上,應摒棄傳統的管理思維,形成在生活上、教育教學上、教輔上一系列的系統服務思維。

        3.專業設置的比較優勢。留學生走向一般是由欠發達國家向相對發達國家流動,因此,應該將我國招收留學生院校的專業設置優勢發揮出來。在教學設計上,體現出我院校專業的比較優勢,將相對成熟或領先的學科教授給留學生,激發留學生對前沿知識的渴求和學習動力,同時,將中國傳統文化課程融入教學體系,進一步促進文化的互通和了解。在專業設計上,應充分考慮留學生來自國家的特點,考慮專業在該國的發展、應用趨勢和價值,更加有針對性的幫助留學生掌握實用、有發展前景的專業知識。

        第6篇:留學生論文范文

        腫瘤學近年發展迅速,新的藥物、新的臨床研究結果不斷出現,新的診療指南內容不斷更新。由于教科書內容往往落后臨床進展,當出現書本與臨床實踐不一致時,往往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

        2如何培養和提高臨床思維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需要帶教老師放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營造開放自由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大膽反思,提出問題,探查假設,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要讓學生樂于獨立分析判斷,不再盲目接受別人的觀點。通過形式和內容的創新,在教學活動中,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每個人都貢獻自己的智慧,讓不同的觀點進行交鋒,在發現問題———試驗性解決———批判性檢驗———產生新發現的過程中,不斷鍛煉、提高思維能力。

        2.1改進病例討論的形式和內容病例討論不能選擇單一的病種,不能從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到治療方案的順序,按照教科書重復課堂上已經講解的內容。這種“正向”思維并不符合工作實際,因為大多數患者事先并沒有明確的診斷。應該按照臨床工作需要,由癥狀體征、檢查結果開始,最后到疾病的方式,“逆向”分析和思維,綜合以往所學的知識,并從中做出篩選,提出合理的診斷和處理。例如:在病房選取“淋巴瘤合并發熱”的病例,以病例討論的形式,安排學生進行分組,分別針對腫瘤、呼吸、心血管、風濕免疫、感染性疾病等學科進行文獻學習和深入地分析,然后提出各自的診療意見。通過準備,可以引導腫瘤組發現淋巴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淋巴瘤本身可以導致發熱,但也常合并細菌感染,并結合文獻闡述該病的病理特點、疾病轉歸預后和治療方案;呼吸組可以分析發熱的熱型,提出淋巴瘤患者發熱,可能合并肺結核、支氣管內膜結核、肺炎、霉菌感染等情況;心血管組可以針對感染性心內膜炎,敗血癥等病變進行鑒別診斷;風濕免疫組應該排除紅斑狼瘡、成人Still綜合征、干燥綜合征等結締組織病;感染性疾病組可分析合并傷寒、副傷寒、非典等可能。每個小組都進行發言,每個人都從別人的觀點中得到新收獲,使得整個討論充滿活躍的氣氛,擴寬學生的思路,不再局限于簡單的退熱處理和化療,將多個學科的內容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對疾病的認識不再局限于一個器官或一個學科,診斷和鑒別診斷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討論結束后,通過追蹤病情的轉歸,還可以進一步驗證討論的結果,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臨床工作的成就感,更加熱愛醫學工作。

        2.2改變教學查房模式教學查房是培養臨床思維的典型模式,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查房過程中,老師講得多,學生忙著記;老師提問的少,學生主動提出疑問的更少。教學查房應該以學生為主導,老師可以先提出諸如“胃癌術后患者出現嘔吐的原因”等開放性問題,讓學生進行分析討論,自由發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不同的外科手術方式有何異同,是否有術后并發癥;手術是否完全切除,是否有殘留,是否復發;術后影像學有沒有改變;有沒有梗阻可能;有沒有藥物影響;有沒有腦轉移;有沒有合并糖尿病,電解質紊亂等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后,分析不同情況的判斷依據,尋找診斷和鑒別診斷的依據,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實驗室器械檢查,來驗證自己的觀點,并給出處理方案。

        2.3加強文獻學習文獻學習絕不是就某篇文獻是否讀懂為目的,而是要通過不同文獻的對比分析,了解學術觀點不斷演變的過程,發現專家學者如何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如何創立自己的學術觀點。這不僅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的發展,也為今后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通過檢索webofscience數據庫,組織學生探討“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kinaseinhibitors,TKI)治療的由來”。指導學生在文獻檢索中追溯TKI藥物的研發過程,對比不同時期臨床試驗的研究目的、實施方案和研究結果,分析其中的局限性和創新點。學生可以從中發現TKI治療的機制,TKI應用的局限性,如何篩選優勢人群,如何確定優勢人群是由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引起的,如何應對TKI治療耐藥,EGFR突變檢測手段的優劣性等等。還可以讓學生比較不同年份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指南關于TKI治療策略的變遷,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臨床研究如何影響并改變臨床實踐,如何給患者帶來實實在在的獲益。

        2.4參加患者健康宣教活動參加健康宣教活動,是學生與患者及家屬接觸、交流的絕好機會。通過給患者及家屬舉行健康宣教活動,例如提供“癌痛治療”的用藥指導,消除患者使用止痛藥物的恐懼心理,教會患者評估疼痛,合理調整藥物劑量,及時處理爆發事件,及早發現不良反應并進行預防。通過患者現場提問,學生現場回答的方式,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現場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分析和解釋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活動組織能力;讓學生在行醫之初就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日后能更好地處理醫患關系。

        第7篇:留學生論文范文

        關鍵詞:監測胎兒臍動脈血流

        近年來,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胎兒宮內生長發育情況日益受到重視,而胎兒生長受限(FGR)是導致圍產兒死亡增加的重要原因。我們采用胎兒臍動脈血流S/D值監測胎兒發育情況,預防和治療20-34周臍血流異常的孕婦,將結果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我院婦保門診檢查的180例孕婦進行臍血流S/D值監測。平均年齡20-38歲。

        1.2方法采用廣州三瑞公司出品的SRF608胎兒臍血流檢測儀進行檢測。取連續6個以上收縮期末峰及舒張期末峰未受其他血流圖像影響的圖形,通過內儲軟件求得各波比值的數學平均值即S/D值。當S/D值大于或等于該孕周正常范圍的90th百分位者為異常。監測的180例孕婦中有36例異常。孕20-30周28例,25-30周4例,30-34周4例。其中確診FGR4例。

        治療方法:①左側臥位②吸氧30分鐘,一日2次③均衡飲食:包括水、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④藥物治療:5%葡萄糖500ml加復方丹參注射液16ml、10%葡萄糖500ml加維生素C5.0靜點。確診FGR者靜點復方氨基酸250ml日一次、脂肪乳250ml隔日一次及口服舒喘靈2.4mg日三次。同時監測S/D值(每4或7天復查一次)直至S/D值正常。門診隨診至足月分娩。

        1.3判斷標準圍產兒預后判斷標準:圍產兒預后不良程度根據:⑴新生兒Apgar評分<7分⑵新生兒出生體重<2500g⑶羊水渾濁Ⅱ度以上或羊水少,這三項指標中有一項為輕度,有兩項為中度,有三項為重度。

        二、結果

        將36例S/D值異常者分為治療組18例,未治療組18例,比較兩組圍產結局

        2.討論

        正常妊娠時隨著孕周的增加,子宮胎盤血流隨之增加,三級絨毛及其中的細小動脈數目逐漸增多,致使胎盤血管阻抗逐漸降低,S/D和RI值也隨之下降,當臍血管阻力異常升高時,提示胎盤循環阻力增大,臍血流監測顯示S/D值升高。當胎盤血流阻力增加導致臍血流阻力增高時,使進入胎盤換氧血減少,從而導致宮內缺氧,長期的宮內缺氧使胎兒腎臟血流量減少,造成羊水減少,影響宮內環境,導致胎兒宮內乏氧,影響胎兒生長發育。本文對36例S/D值異常者進行治療對比得出:治療組與未治療組足月分娩時圍產結局及圍產兒預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在中晚孕期經過治療可大大降低FGR的發生,降低圍產兒的患病率。并且我們在觀察中發現S/D值越接近正常治療效果越佳,越早期治療,圍產兒預后越好。因此,監測胎兒臍動脈血流S/D值對早發現、早治療胎兒宮內乏氧及胎兒生長受限有很重要的意義。

        第8篇:留學生論文范文

        (1)家庭教育觀念。在我們的調查中,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孩子的責任應當由家庭、學校、社會共同承擔。但也有6%的家長說不清楚,5%的家長認為是社會責任,10%的家長認為是學校責任,35%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對流動兒童不太重要,但同時也有78%的家長認為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問題,79%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也是為了國家。(2)家庭教育行為。首先,我們從教育投入上分析。調查發現,家長在時間投入上并不多,有12%的家長因為工作太忙了,沒有時間有意識地與孩子在一起,有10%的家長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在4小時以上,分別有56%、34%的家長一天中與孩子有意識在一起的時間在1~2個小時和2~4個小時。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家長在教育費用的投入上要比時間多一些,有8%的家長認為,為了教育孩子花多少錢都值得,有12%的家長認為不是這樣,有80%的家長認為要看具體情況而定。36%的家長認為,孩子每學期的學雜費是家庭生活的負擔。62%的家長認為還可以,不至于成為家庭生活負擔,但絕大多數家庭沒有額外的教育費用支出,如購買課外書、參加各種興趣班、為增長知識而進行的娛樂活動等。其次,我們從教育的方法上來考察。有82%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但同時也有18%的家長認為,不一定或根本不用講究科學方法。當孩子有了進步或取得一定成績時,42%的家長表示主要給予精神獎勵,20%的家長主要給予物質獎勵,38%的家長表示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當孩子犯了錯誤,28%的家長會幫助分析原因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59%的家長會給予一定的處罰,如打罵、不給買東西等,也有3%的家長認為隨他去,孩子大了就自然懂事了。再次,從教育信息來源看。流動家庭的家長中有26%的家長能夠主動去學習教育孩子的相關知識,但是也有32%的家長表示不會去有意識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依次主要來源于以下渠道:家長學校、看電視書報、上網、上輩家庭教育經驗、向親朋好友請教等。可見,他們的教育知識的來源渠道還是比較寬的,關鍵還是家長本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

        二、改善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措施

        1.大力改善流動人口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環境對子女健康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因此,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必不可少的。(1)作為家長,要做到互敬互愛,互諒互讓,保持恩愛的夫妻關系。(2)父母與鄰里之間和平共處,互幫互助,建立良好的鄰里關系,引導和鼓勵子女加強與同齡群體的交往,不要限制孩子外出,不要限制孩子接觸社區生活。(3)父母對子女要平等相待,多一份體貼,少一些訓斥;多一分愛護,少一些冷淡;多一份理解,少一些專橫。既不能動輒嚴厲懲罰,也不能過分溺愛和保護。(4)在流動人口家庭中,大部分孩子要幫助父母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甚至生產勞動,如幫父母做飯、守攤點、值班等。針對此特點,家長可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動教育,動員子女做好自己的事,幫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對父母的職業持正確的看法,明白父母就業過程中的艱辛。

        2.廣泛開展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在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傳媒方式,以及家長會、巡回報告團演講等形式,深入宣傳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傳播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經驗,普及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科學知識,形成一個全社會關心家教,重視家教,支持家教的良好氛圍。建立以家長學校為平臺的培訓機構,對家庭教育進行科學指導。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與子女的互動活動,家長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家教水平。因此,加強對家庭學校的管理,使家長能得到較為全面、系統、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對流動人口家庭教育特別重要。

        3.推行協同教育,建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聯系機制

        第9篇:留學生論文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手機短信問題及對策

        近年來,手機短信消費已經成為大學生中的一種新時尚。目前,手機短信呈現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數量繁多的景象,這種新型信息互動方式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樂趣的同時,也給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帶來新的挑戰,傳統的課堂教學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正日益受到短信的沖擊和影響。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應該盡早制定對策,讓手機短信這一文化新時尚,成為大學生學習的向導、生活的參謀、成長的助手。

        為了取得第一手資料,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2007年暑假前,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對寧波天一職業技術學院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性別的學生手機用戶進行了調查研究,共訪談人數80人,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67份。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對策和建議。

        (一)大學生手機短信消費行為的現狀

        設置問題:①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②日常問候最常用的方式;③每天接發手機短信的數量;④手機費用的比例;⑤手機短信內容。

        (二)大學生手機短信流行的成因及積極效應分析

        設置選項:①交往需求的強烈性;②情感交流的私密性;③經濟消費的實惠性。④形式自主的多樣性;⑤使用便捷、文雅性。

        現階段手機通話資費以移動公司為例,一般每分鐘0.6元或0.4元,短信每發送一條0.1元,而且接收免費。此外,各大手機通信公司因為競爭,還對在校大學生實行“發一送一”、免費贈送等短信優惠政策,這使得通一次電話的費用至少能發10條短信,對于交流欲望強烈而經濟能力匱乏的大學生來說,其誘惑力自不待言。

        (三)手機短信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1.手機短信降低了大學生的誠信度;

        2.手機短信引誘學生的情感交流進入新的誤區。

        3.手機短信刺激了學生的攀比消費,加重了經濟負擔;

        4.不良短信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調查發現,我院有86.24%的學生擁有手機,其中有78.5%的學生使用手機時間超過一年。目前,網絡仍然是我院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但是,手機短信獲取信息的比例僅次于互聯網。在無機的同學中有77.28%的人計劃一年內有購機計劃。可以預測,手機短信的使用比例會越來越高。“關于日常問候最常用的方式”,比例最高是電話,占48.12%,其次是手機短信,占42.11%。據調查,學生平均每天接發短信數量最多的是1~3條,其次是4~6條,10條以上和0條的比例差距不大,這說明學生把短信作為交流的手段,但不是最重要的手段。一般學生每月手機費用在100元左右。調查發現:手機總費用越低,短信費比例越高;手機總費用越高,短信費比例越低。可見,手機短信倍受學生青睞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的費用低廉實惠。

        據調查,短信內容主要有三種:親情短信、友情短信和愛情短信,這種短信具有極大的互動作用。近年來,校園除了我國傳統節日,還有一些西方節日的問候短信也在逐漸升溫。黃色短信在短信中比例極少,不到1.5%,并且多限于同性或戀人之間,用于互相逗樂。但危害性大,傳播迅速,范圍廣。

        從調查中我們看到,短信內容來源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自編;二是下載;三是轉發。訪談中,學生認為手機短信之所以在校園中流行,有多重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滿足學生的交際和信息需要,實現了手機短信優點與學生心理需求的完美結合。

        短信息是一把“雙刃劍”,它的流行已經對大學生造成一些不良影響:

        (1)手機短信助長了學生的逃課行為。

        (2)手機短信助長了學生的作弊行為。

        (3)手機短信助長了學生的虛假人格。

        手機短信一方面為人們交流溝通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應該通過書信、電話甚至見面方式來維系的情感交流被短信取代了。這種交流使得各種感情越來越流于形式,短信發送量與情感濃度不成正比,加劇了情感危機,甚至出現了“短信騷擾”現象。更為嚴重的是,一些學生患上了“短信依賴癥”,整天沉溺于短信的虛擬世界里,導致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和人際交往障礙。作為一種時尚型、炫耀型消費,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彰現個性、表達前衛、甚至吸引異性的一種工具。再加上有些大學生愛面子,消費心理不成熟,往往不顧實際情況,紛紛置機來發送短信,加重了自己和家庭的經濟負擔。

        而不良短信主要指垃圾短信、黃色短信、恐怖短信和詐騙短信等。這些短信盡管比例不大,但由于其散播能力特別強,在很短時間內就被復制成千上萬條。大量的“短信騷擾”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學業前途。

        手機短信已經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和信息安全問題,它已經和互聯網一樣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面雙刃劍。如果任由不良短信在校園里泛濫,必然會毒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使他們沉溺于低級趣味。我們應趨利避害,對手機短信污染進行多層面的綜合治理,引導手機短信服務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所應具備的積極作用使之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產生正面的工具性效應。

        (四)大學生手機短信流行問題的引導與治理

        1.抓思想——對大學生使用手機短信進行教育和引導。不良手機短信一方面虛假信息,大肆招搖撞騙,破壞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另一方面,各種不堪的“黃段子”也毒害了大學生的心靈。我們應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積極引導,要求大學生做到自律,潔身自好,勿以信“小”而為之,不要成為不良傳播的推波助瀾者。

        2.抓載體——充分發揮手機短信的信息傳遞優勢。手機短信作為“第五媒體”,能夠最大限度地讓人們獲得最大自,利用任何的時間和地點,進行自由交流。因此,要及時建立手機短信交流平臺,多提供一些內容積極向上的短信息,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交流答疑,特別是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這一方式可消除他們的心理負擔,減輕心理壓力,化解心理矛盾,宣泄思想情緒。同時,可以利用手機短信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思想論壇中來,讓每一名學生發表自己的思想觀點。利用手機短信這種高科技信息傳播手段開展教育活動,相對于以往的報告、講座、征文等單調、枯燥的宣傳教育形式,時尚流行、方便快捷、易于傳播。

        3.抓源頭——凈化短信內容。大力開展優秀、健康短信的征集活動。這一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精神,用健康向上、充滿青春活力的詞語展示當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可以在大學生中開展短信消費討論,讓學生認識到不良短信的危害,自覺約束自己發送短信的行為。

        4.抓管理——健全制度,規范行為。利用技術手段堵住不良短信。加強對手機短信的監控力度,增加手機短信過濾選擇的功能,通過技術手段來控制或截斷不良短信,最大限度地堵住有害信息來源。從嚴查處不良短信傳播者。目前,我國有關法律法規,對于黃色短信等不良電子信息危害的行為,并沒有做出相應的規定,目前僅能根據治安管理條例。對發送黃色手機短信的行為進行處罰,這樣的打擊力度顯然遠遠不夠在我國新刑法,對于制造傳播謠言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的情況下應盡快出臺對于手機短信息傳播的監管法規。手機制造商要增加手機短信過濾選擇的功能,通過設置在用戶端過濾和拒收用戶設定的含不良關鍵詞的短信給用戶提供一種主動的選擇功能,擺脫欲罷不能的尷尬局面。同時加強手機客戶端工具軟件的開發。從目前情況看,手機一旦中了病毒,用戶是無能為力的,不能像電腦一樣運行殺毒程序,只有求助于專業的維修機構,重新寫碼,方能恢復手機的正常功能。所以,手機制造商在手機防毒等的客戶端工具軟件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也應有所作為。另外,要制定有效的學生使用手機的管理制度,限制學生在教學時段的使用,規范學生短信的發送行為,縮短手機短信發送的時間,減少不良短信影響的程度。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

        [2]張慶國.透視大學生短信一簇[N].中國教育報,2003-11-23.

        [3]丁妍、沈汝發.手機短信:一種文化新主張[J],中國青年研究,2003,(3).

        [4]吳正國.解讀青年學生的心理符號[J].青年研究,2003,(5).

        [5]劉思林.手機短信產生的社會負面影響及其對策研究[J].嘉應大學學報,2003,(4).

        [6]宗誠、張孝義.不良手機短信污染的治理[J].情報科學,2004,(8):910—913.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级按摩a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色资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 新97碰碰新版国产 | 精品免费人成视久久久 | 欧美日韩成人一区精品高免费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