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軟件工程師年中總結范文

        軟件工程師年中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軟件工程師年中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軟件工程師年中總結

        第1篇:軟件工程師年中總結范文

        關鍵詞: IT行業;人力資源需求;計算機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01-0107-03

        1 概述

        重慶IT行業前景廣闊,人才缺口巨大。 “十二五”未,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將達10000億元,成為重慶第一支柱產業。萬億級的IT產業將帶來80萬的人才缺口,其中僅IT人才未來5年內缺口就將達到10萬人。但是調查顯示,雖然重慶IT行業人才需求巨大,重慶各大高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的數量和質量都不高,原因是重慶地區高校IT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不符合市場的需求。因此,深入了解研究重慶IT人才市場需求并以之引導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是非常必要而且緊迫的。該文對重慶地區IT行業人才需求做了深入調查,并對重慶地區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提出了具備一定引導性的建議。

        2 IT行業的相關概念

        IT行業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狹義的理解,IT行業就是各種從事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通信設備及服務等行業。我們把這些從事IT行業的企業稱之為IT企業,比如美國的微軟、SUN公司、蘋果公司,中國的聯想、中興、華為等IT企業。廣義的理解,IT行業已經深入世界上的各行各業中,諸如銀行、醫院、超市等,它們都要依賴于信息及信息系統。計算機軟硬件、因特網和其他各種來連接上述所有的東西的網絡環境和從事相關設計,維護,支持和管理的人員共同形成了一個無所不在的IT行業。

        3 重慶地區IT行業相關企業招聘職位及相關要求

        根據調查,以下幾種人員是當前重慶地區IT行業需求最旺盛的幾種:

        3.1 軟件工程師

        軟件工程師是從事軟件開發相關工作的人員的統稱。它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軟件設計人員、軟件架構人員、軟件工程管理人員、程序員等一系列崗位,工作內容都與軟件開發生產相關。

        在對惠普、富士康、仁寶等IT企業的網上的招聘信息以及重慶各大招聘會上來看,軟件工程師在所有IT人才需求中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占所調查對象的31%左右。其中JAVA軟件開發工程師、.NET軟件開發工程師和PHP軟件開發工程師為企業主要的招聘對象。隨著重慶“硅谷”夢想的實現,相信重慶IT行業對軟件基礎開發方面的人才將會持續增長,處于所有行業的領先位置。

        對軟件工程師的基本要求如下:

        1)熟練運用Delphi、Power、Builder、Ms 開發工具的一種或多種,熟悉Java、C#、PB、Delphi、VB任意語言編程,熟悉SQL Server、Oracle數據庫及其開發,并具有兩年以上開發工作經驗(.net方向);2)理解J2EE系統架構,具有J2EE體系結構模塊設計和代碼開發經驗,熟悉主流開源框架,能夠熟練應用Spring、Hibernate、Struts、EBATES等(Java方向);3)具備良好的編程習慣和編寫開發文檔的能力等。

        3.2 軟件測試工程師

        軟件測試工程師(Software Testing Engineer)指理解產品的功能要求,并對其進行測試,檢查軟件有沒有錯誤(Bug),決定軟件是否具有穩定性(Robustness),寫出相應的測試規范和測試用例的專門工作人員。簡而言之,軟件測試工程師在一家軟件企業中擔當的是“質量管理”角色,及時糾錯及時更正,確保產品的正常運作。

        隨著近幾年來IT行業的快速發展,軟件測試越來越受到一個企業的關注。在很多IT企業當中,軟件測試不只是純粹的挑出軟件開發人員在軟件開發過程中所忽略的問題和缺陷,它的重要程度與軟件開發工作相差并不會太少。實際上,軟件測試過程與軟件開發過程基本上是并行進行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通常每兩個軟件開發人員都會配備一個測試人員。而在一些信息產業發達的國家,開發人員與測試人員的比例達到1:1甚至是以上[5]。從網上的信息來看,重慶現在的軟件開發急需5000名軟件高級人才,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軟件人才缺口,重慶的軟件開發人才缺口將有數萬之眾。按照每兩個軟件開發人員配備一個軟件測試人員計算,重慶軟件測試人員也會有幾千上萬的人才需求。隨著重慶IT行業的不斷成熟,對于軟件測試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軟件測試人才需求量將會出現上升趨勢。

        3.3 系統集成工程師

        系統集成工程師又稱為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是指進行數據庫的安裝和維護、進行數據平臺的安裝、配置和使用,各種應用服務器的安裝和配置的人員。

        目前市場招聘系統集成工程師的要求如下:1)熟悉企業多層交換網絡、各種路由協議、廣域網等基礎知識,熟悉網絡安全及常見防黑技巧,有系統集成方案撰寫能力;2)熟悉操作系統(Windows、Unix、Linux),熟悉Oracle等數據庫的優化及常規維護;3)能夠對計算機硬件故障方面進行檢測,并維護的能力。

        3.4 網絡工程師

        網絡工程師是通過學習和訓練,掌握網絡技術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網絡技術人員。網絡工程師從事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設計、建設、運行和維護工作。

        招聘網絡工程師的要求如下:1)2年以上網絡管理工作經驗,具有CCNA、CCNP、MCSE、CISP或CISSP等證書者優先;2)熟練掌握網絡體系的基本結構,實際組網建設的設計和實施;3)深層理解網絡操作系統以及各種網絡應用技術和服務機制;4)熟練運用網絡設備的軟硬件配置及管理的各種命令和參數。

        3.5 3G技術開發工程師

        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數據傳輸的蜂窩移動通訊技術。3G服務能夠同時傳送聲音及數據信息,速率一般在幾百kbps以上。3G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3G技術開發工程師就是從事3G相關行業的技術開發人員。

        從調查資料顯示,重慶在3G網絡方面,面臨著專業人才的嚴重匱乏,3G無線軟件開發、3G網絡規劃、Android軟件開發以及Windows Phone更是招聘不到相關的人才。

        3G工程師的要求如下:1) 必須擁有通信、電子類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熟悉移動通信原理及微波通信技術;2) 能熟練使用C或C++語言編程,具有豐富的數字電路設計或硬件開發工作經驗,或者具備CDMA、GSM或TD-SCDMA、WCDMA等手機軟/硬件開發經驗等。

        3.6 Android開發工程師

        Android工程師是指從事Android移動應用操作系統、游戲和各種Android平臺功能的應用、開發和測試的技術人員。以手機開發為主要對象,包括Android應用軟件開發工程師、Android游戲程序員、Android網絡游戲程序員、Android軟件移植工程師、Android嵌入式設備軟件開發工程師、Android游戲開發工程師、Android網絡游戲開發工程師等。

        目前Android市場正在如日中天的擴展,據市場研究公司IDC最近研究報告稱,預計今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在全球市場上所占份額將會從去年的18.3%上升至26.5%,可以預測將來會有更多的用戶選擇Android系統的手機或是無線終端設備。

        隨著Android平臺的擴張,引發了Android人才荒,2011年移動開發人才需求幾十萬,未來人才需求缺口將達百萬。但符合條件的Android工程師屈指可數,在未來幾年內,Android開發工程師將成為IT行業炙手可熱的崗位之一。

        4 對學校教育的建議

        根據上述調查數據,目前重慶的IT行業迫切需要一大批的IT專業人才。這對于IT人士和IT行業相關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但是,市場需求與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具備的專業素養之間差距不小,結果是一方面是企業求才若渴,一方面卻是畢業生就業困難。該文根據調查分析,針對學校現有的IT相關專業教育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4.1 根據社會需求,定期更新專業課程體系

        IT行業是一個日新月異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隨著產業的發展的不斷變化,高校計算機相關專業對人才的目標也應隨之定期更新,學生才能更好的適應市場的需求。從當前學校的教育來看,大部分的高校在進行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上比較落后,跟不上社會的需求。上文列舉的目前市場緊缺的人才,除了較為傳統的軟件工程師、網絡工程師、系統集成工程師外,其他近幾年興起的軟件測試工程師、3G技術開發工程師、Android開發工程師等職位,大部分高校均未設置相關課程。高校計算機專業應該定期追蹤社會新需求,并及時開設適應需求的課程甚至新專業。這一方面有利于滿足社會需求,一方面可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質和量上的提高。

        4.2 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

        從用人成本考慮,絕大部分企業希望所招聘人員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項目開發能力。如果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不強,上崗后對所在職位的適應時間就會相對而延長。高校課程設置應該大力加強實踐課程所占比例,在注重學生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程中可以引入真實的IT項目,培養學生項目開發的能力;并提供學生自己動手開發項目的平臺,使學生能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項目的開發。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增加了學生的實際項目開發經驗,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5 總結

        重慶IT行業的人力資源框架越來越成熟,IT工作人員的薪資水平也處于各行業的領先位置,重慶現在及未來對IT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巨大,重慶地區高校應把握機會,適時改革IT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教學,更好地促進重慶信息工業的良性發展,更好的促進相關專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參考文獻:

        [1] 李利東.IT人才需求新增70萬[N].重慶人民政府網,2010.1.27.

        第2篇:軟件工程師年中總結范文

        對于軟件開發來說,公司老板的想法是最重要的。今天小編給大家為您整理了軟件試用期個人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軟件試用期個人工作總結范文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電信行業的第三次重組,給我們通信服務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我很榮幸在這個大好時機來到中國網通常州分公司,成為網通公司的一名寬帶醫生,我非常珍惜這份工作機會。

        時間一晃而過,轉眼間2010年已接近尾聲。回首繁忙而又充實的2010年心中不禁感慨萬千,過去的一年中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使得技術水平、溝通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當然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是我人生中彌足珍貴的經歷,也給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憶。

        非常幸運能夠來到__公司參加工作,上任軟件工程師這一職位。回顧業務培訓期的一個月工作,感觸很深,收獲頗豐,我們首先對寬帶醫生這項業務的前期推出做了很細致的準備,仔細討論了在業務推出以后可能遇到的種種困難;然后參加了代維部門的實踐學習,深入了解了網絡的接入技術,以及在修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接著參加了為期兩天的新員工入職培訓班,認真聽取了相關領導對公司的發展概況,組織結構,以及各部門職責的介紹,并認真學習了公司的基本業務和增值業務,對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有了很清楚的認識。

        后期在主管的帶領下,我們陸續對周邊保有用戶進行了寬帶醫生免費體驗活動,也讓用戶知道我們這項延伸服務的推出,樹立我們__寬帶的品牌形象。

        在過去的工作當中,在領導和同事們的悉心關懷和指導下,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那些遠遠不夠,我也在實際工作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業務還不夠熟練,很多知識還有欠缺,處理事情不成熟。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克服不足,朝著以下幾個方向努力:

        1、學無止鏡,時代的發展瞬息萬變,各種學科知識日新月異。

        我將堅持不懈地加強學習,向理論學習,向專業知識學習,向身邊的同事學習,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并用于指導實踐。

        2、“業精于勤而荒于嬉”,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學習業務知識,通過多看、多學、多練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各項服務技能,克服年輕氣躁,做到腳踏實地,提高工作主動性,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在點滴實踐中完善提高自己。

        3、不斷鍛煉自己的膽識和毅力,提高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工作過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緒,積極、熱情、細致地的對待每一項工作,繼續提高自身文化的修養,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軟件工程師。

        4、在工作上積極配合省公司“關于配合全省寬帶續費率提升活動開展“寬帶醫生”服務的建議“的活動;

        加強對武進、新區、金壇寬帶醫生的業務宣傳,增加這些區域的服務量;加大對他網用戶的宣傳,擴大寬帶醫生的服務群,爭取將用戶發展為本網用戶;明確寬帶醫 生遠程服務軟件的一整套受理、安裝、服務的流程,加強遠程服務軟件的推廣,將遠程服務和上門服務結合起來。

        軟件試用期個人工作總結范文二在這一年,我跳了兩次槽,一次是自愿的,還有一次是被迫的。我目睹了一些公司從盛到衰的過程,也看到了一些腳踏實地的公司。

        離開_1公司,是因為我覺得_1公司不是在做軟件,所謂的印度模式,我想,絕對不是這么做的。理想不合,不想浪費時間,也只能背負跳槽的惡名,掛冠而去。去_2公司,是因為看到他是美國獨資公司,做外包軟件,能夠接觸美國的客戶和技術,希望能夠有所收獲,何況,職位也不錯。的確很想好好做,也跳累了,只想穩定發展,畢竟,是做父親的人了。沒有想到的是,竟然讓我目睹了一場資產爭奪的好戲。公司易主,流言滿天,誹謗四起,官司大戰,這種平常只有在電視和電影里看到的情節,我實實在在的親身經歷了,也算是人生的重要一課吧,至少,讓我看到了人性最陰暗和惡毒的一面。自然,是做不下去了,只能又走。

        也看到了一些踏踏實實做事情的公司。園區的瑞博軟件就是一個。很少看到如此踏實做事的公司。若干年后,只要他能夠存活,必定是一個成功的公司。雖然老板對我也很有誠意,只是,對于教育軟件,我實在沒有太大的興趣,何況,如果想做教育,我何不選擇安博呢?畢竟,安博給于我很多。回頭想想,在其他公司,我都是在奉獻,只有在安博,是學習了很多。

        說起跳槽,其實,看看那些公司,有多少是在踏踏實實做事情的?老板本不懂軟件,都是看著軟件行業能賺錢,想來撈一票,結果把中國的軟件行業做壞了,也害苦了中國的程序員。自己不好好做事,怎么怪別人跳槽?同工作經歷的坎坷相比,,在個人能力方面,今年的進步是非常大的。今年上半年,我的進步集中在技術領域。我更加深入研究了設計模式、EJB體系和.Net平臺,還有UML建模,終于有所突破,設計了一套自己的基于.Net平臺的系統架構和開發工具,并且得到了應用的證實。在網上也陸續發表了一些文章,受到比較好的歡迎,還上了賽迪網的開發之星。

        下半年,在軟件工程方面收獲是很多的。

        看到網上對于印度模式從吹捧到批駁的吵鬧,也看到_1公司學習印度的失敗,加上自己從開始就對那些記者的懷疑,決定好好學習軟件工程。我一向認為,任何東西,不能道聽途說,只有自己好好深入研究,才能得其精髓。同時,軟件工程絕對不能只看印度的,畢竟,美國才是軟件業最發達的國度。

        列舉一些學習的參考資料:《RUP軟件工程過程》、《MSF微軟解決方案》、《_P極限編程》、《CMM實踐應用——Infosys公司的軟件項目執行過程》、《人月神話》、《軟件需求》、《軟件工程Java語言實現》。每本書,我都仔細研讀了,頗有體會。

        我開始就想,印度軟件工程絕對不會象那些記者所說的那么簡單,所謂的高中生編程說。所以,我必須實際看看印度的軟件工程。《CMM實踐應用——Infosys公司的軟件項目執行過程》,是印度最大的軟件公司Infosys公司的分管質量的副總裁寫的,介紹他們的CMM4的軟件工程,果然不同凡響。這是我了解印度軟件工程的主要窗口。

        首先,同原來的想法不同的,也可能同大多數人(尤其是受那些軟件記者影響很深的“專業”和非專業人士)想法不同的是,軟件工程實際上不僅僅只是管理,而是一門涉及很廣的交叉學科。在軟件工程中,大約一半的內容是專業性很強的,涉及到軟件分析、設計甚至編碼的技術。所謂的結構化、面向對象,都在軟件工程的范疇內,同樣是軟件開發和組織的重要內容,也是軟件質量保證的重要內容。至于軟件開發的管理部分,只能算是軟件工程中軟件工程過程的部分,或者說項目管理部分。脫離管理來開發軟件是絕對不可行的,同樣,拋棄技術基礎,空談管理出效益,便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誠如《軟件工程Java語言實現》中所說:“軟件工程范圍極為廣泛。軟件工程的某些方面屬于數學或計算機科學,其他方面可歸入經濟學、管理學或心理學中。”在這里,我強調了軟件工程中的技術部分,并非輕視管理,只想在軟件工程的概念上做一些撥亂反正,也希望多一些人來關心軟件的核心技術,而不要空喊口號和概念。畢竟,中國的軟件太缺乏核心技術了。

        其次,對管理要求的嚴格不說(這個誰都知道),實際上,不管是美國的軟件工程,還是印度的軟件工程,都是比較靈活的。即便是印度這樣的所謂“軟件工廠”模式,對于軟件工程過程管理極為嚴格,也有一個部分是專門講述過程剪裁的。整個軟件工程過程是非常龐大和繁復的,然而,由于項目具體情況不同,如項目的規模,參與人員的數量、素質等的不同,對于軟件過程的每個部分,不是都必須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剪裁。這個部分對于我的啟發是很大的。以前做什么ISO9000等,開始做了一個以為很好的規范,但是,到具體項目,總是對不起來,到處有問題,現在想想,便是少了這個變通的部分。不過,話說回來,這CMM也是老美想出來的,而不是印度。

        第三,對于開發人員的選用,我發現,美國人是非常注重選用優秀的開發人員的。Martin Fowler曾經開玩笑的說,如果給他一批水平不高的開發項目,他會考慮全部解雇,重新招聘。《人月神話》中也說,如果200人開發一個項目,其中25個人最能干,那么會考慮解雇其余的175個人,讓項目經理來編程(當然,后面還有一些抉擇分析,這里斷章取義了)。其結論的基礎是基于以下研究結果:優秀的開發人員和差的開發人員,其效率之差可以達到數量級。另外,從管理的角度來說,只有人多了,才會有管理問題,當團隊規模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時,便不會有太大的管理問題。

        對于軟件來說,很難實現同傳統產業一樣的工廠化生產,這是由軟件開發的本質決定的。軟件的復雜性是軟件的本質屬性,在這個屬性沒有改變之前,軟件便不會實現同傳統產業一樣的工廠化生產。至于印度的所謂“軟件工廠”,實際上,只是完成了軟件代碼的編寫工作,并不是實現了整個軟件研發工作,而代碼編寫工作,恰恰是軟件開發中最簡單的一環。至于印度是否真的有很多高中生程序員,印度人的書上沒有說,記者到說了不少,我也無從考證。所以,軟件的開發,還是需要選用優秀的人的。除非,公司只想幫別人編寫代碼,而不希望有自己的產品和技術。

        第四,軟件開發中,最重要的還是團隊合作和交流。這個是我目前最深切的感受。具體的,大家都知道,也用不著多說。

        最后,對于軟件開發來說,公司老板的想法是最重要的。如果老板說“No”,那便是水平再高,管理再好,也終歸無用。年齡漸長,也做父親了,卻總是在漂泊,沒有一個可以穩定發展的地方。希望目前的公司能夠有這個機會。不想總是跳槽。

        軟件試用期個人工作總結范文三作為剛從學校出來的應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就落在智通,來到智通,深深地被這個企業的文化所感染,我很認同智通的企業文化,智通的企業精神“統一,專一,事業第一”體現出了這一行業優秀企業文化的特點。在這三個月的學習與親身感受之下,我更加堅定地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并爭取優秀的智通人,我對自己有信心,對智通更有信心。

        作為一名在技術崗位的職員,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在不斷的工作學習與研究中成長,要有很好的團隊協作精神,有很強的執行力,能真正為企業做實事。在智通上班的三個月里,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項目:

        一、剛來的兩個星期,由于目前網站工作的需要,師傅指導一邊熟悉工作職位環境一邊學習asp,用了兩個星期系統地學習了這門從未接觸過的asp語言,為接下來一個月的工作打了堅實的基礎。

        二、接下來的時間,主要配合網站先前asp的后臺管理系統進行某些功能優化與系統維護工作。先后完成了銷售管理模塊的最新注冊企業查詢、職業推薦給求職者、把求職者推薦給企業、會員職位刷新、職位刷新統計等幾個模塊的功能修改與優化,解決了業務員帶權限控制的查詢、推薦時間的控制與查詢速度優化、企業職位刷新時的權限控制與企業職位時效性的控制以及完成對各銷售組成員的職位數統計,職位刷新數統計的功能設計。在完成這些各種功能需求的時候,對后臺管理系統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因此對銷售管理模塊非常熟悉,給目前網站新版開發的后臺設計提了不少建設性的想法。之后還完成了logo管理模塊中的投票項目添加優化與投票結果統計查詢修正、logo、banner的管理與文本文件的生成。還完成了客服管理模塊中后臺開通資料查詢的改進,企業管理、個人管理模塊查詢功能的改進。期間還完成了部分功能錯誤的修正,如校園招聘管理圖片不能上傳、文章類別不能修改、文章不能刪除等。

        三、目前新版是用jsp開發的,在這三個月里,我進一步對java,jsp的深入學習,了解了mvc模式開發,在這階段的學習期間,我以一個小商務系統的開發作為學習任務。還對當前流行的jive代碼與開發思想進行了初步的學習研究。

        四、作為一名系統開發與維護工作者,當然不能忽視對數據庫知識的學習,在這段時間我也進一步對sql語句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對sql語句的查詢進行了分析,比較重視數據庫性能分析與調整這方面的知識學習。通過這階段的學習,把這些知識與方法運用到了對后臺管理系統會員查詢的速度優化功能上,在實際工作中得以實踐運用。

        五、網站新版開發方面,主要還為新版做了幾個數據庫對照表。

        六、還參加了網站新版的第二輪測試工作,主要以后臺管理系統為主做測試,還參與了前臺個人管理與企業管理的流程測試,測出了不少關鍵性的bug。

        七、入職以來,還擔任了網站部群發郵件的工作。三個月內完成了好幾批郵件群發的工作,每天定時定量地給在無憂無慮網站上注冊的企業或會員群發幾十萬封郵件。還配合客服部群發了兩批特殊活動的郵件,配合網站營銷活動群發了兩批群件,每天堅持固定給注冊會員群發。

        在網站技術部工作的三個月里,自己感受非常多。首先,作為剛從學校出來的畢業生,在實際開發中的經驗尚不夠成熟,還需要在工作中不斷的提升自己。其次,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開發技能,使自己的技能滿足今后的需求,主動獲取并學習當今最新技術信息,平衡自己的知識結構,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自己。然后,要加強與同事們的溝通,融入團隊,互相學習、相互提高,在團隊中不斷完善自己。

        我相信,通過我的努力,一定能成為智通的優秀員工,一定會在優秀成績之上提升自己。同時我希望公司能根據情況給我培訓深造的機會,也希望部門內能有經常性的專業技術學習。

        第3篇:軟件工程師年中總結范文

        Switzerland

        Discovering the

        Expanding Universe

        2009, 226pp.

        Hardcover

        ISBN: 9780521514842

        H.努斯鮑默等著

        20世紀上半葉,膨脹宇宙的發現是天文學中最為激動人心的輝煌成就。20世紀開始,天文學界一直存在著緊張甚至激烈的爭論。銀河是否就代表了整個宇宙?或者我們的宇宙是由數量巨大甚至無限個孤立宇宙組成的,而其中的每一個都類似于人類自己的銀河?在1925年以前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傾向于孤立的宇宙。這個概念是德國哲學家康德于1755年提出的。現代天文學起源于1917年,當時愛因斯坦發表了他的著名論文《對廣義相對論的宇宙學思考》。在他的理論中,空間與時間形成了統一體,它們不再是絕對和獨立的概念。時空結構是和宇宙的物質和能量內在相關的,時空是由引力構筑的。隨后比利時天文學家、宇宙學家勒梅特于1927年發現了膨脹的宇宙,并且提出了創世大爆炸起源的建議。緊接著是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在1929年所做的貢獻。在隨后的幾年中,哈勃與美國天文學家赫馬森一起為現代宇宙學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觀測。最后在1931年愛因斯坦轉向了膨脹宇宙的觀念。本書挖掘了這一段天文學史。作者還追溯了現代宇宙學某些概念的演化,從中世紀末期到1925年最終接受了銀河系的概念。

        本書共有18章。1.緒論;2.中世紀末的宇宙學概念;3.作為新天文現象的星云;4.關于天空的構造;5.孤立宇宙成為天文學現實星紗宇宙;6.愛因斯坦與德西特的早期宇宙學;7.弗里德曼動態宇宙;8.紅移:怎樣調和斯來弗與德西特的觀點;9.勒梅特發現膨脹宇宙;10.哈勃1929年的貢獻;11.膨脹宇宙觀念的突破;12.哈勃對德西特的憤怒;13.B.Robertson與Tolnlan加入博弈;14.愛因斯坦―德西特宇宙;15.太陽和地球是否比宇宙要古老?16.試圖發現非主流思路;17.大爆炸的萌芽;18.總結與結束語。最后是6個數學附錄。附錄1至5分別涉及了第6、7、9、13、14章中的內容。附錄6:基本宇宙關系的現代表示。

        作者以非技術性語言撰寫本書,外加數學附錄。它適合于科學家、學生以及那些對天文學和宇宙學感興趣的人閱讀。

        胡光華,高級軟件工程師

        (原中國科學院物理學研究所)

        第4篇:軟件工程師年中總結范文

        ――惠爾康集團信息部經理 吳涵生

        客戶簡介

        廈門惠爾康食品有限公司隸屬于廈門惠爾康集團,成立于1992年12月,先后被評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廈門市高新技術企業,全國質量管理達標企業,中國農業化經營20大龍頭企業;惠爾康產品被授予“綠色食品”稱號,并獲得2003年中國名牌產品的認定;“惠爾康”商標也于2004年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連續五年名列全國飲料企業前20強。

        挑戰

        廈門惠爾康食品有限公司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階段,舊有的系統無法滿足惠爾康業務支撐的要求,制約了惠爾康未來的發展,惠爾康高層意識到,企業管理一定要規范,一定要與國際化接軌,從而可以通過復制規范的管理模式滿足企業的高速擴張。惠爾康高層經過認真分析總結,認為必須解決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

        信息孤島 惠爾康當時的運營是通過幾個獨立的系統支撐的,不能實現了真正的信息共享,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不能有效的進行信息溝通。希望能搭建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整合各個業務流程,為各層管理部門提供統一的信息。

        財務、庫存、制造之間財、物賬目不符 由于財務采用國內某財務軟件系統,庫存采用自己信息部門軟件工程師開發的系統,制造是采用手工記錄,因此三者作到完全統一很困難。

        配方的管理 快速消費品里面的配方變化比較復雜,同一種產品有的就有幾十個不同的配方版本,例如同一種口味的茶,有時候根據季節或者原料供應等客觀條件變化,會采用不同的原料。快速消費品里面的配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產品的配方不能由一般的生產人員、庫存管理人員甚至是信息部軟件開發人員了解,配方的泄露甚至可以導致一個企業的被競爭對手在商場中被殘酷的擊敗。

        要求對企業的業務過程進行精細化管理 例如調配液的成本核算,大型綜合超市和分公司之間的借貨,列管資產的管理等。

        解決方案

        2005年年初,惠爾康就開始接觸一些家國內外知名的管理軟件供應商,經過反復篩選, 2005年10月份,海輝公司(原科森)脫穎而出,Oracle ERP中小企業版被他們選定為新的管理信息系統。2005年11月份, 惠爾康ERP項目組正式成立,項目由雙方高層任項目總監,海輝公司派出了項目經驗豐富的項目經理和實施顧問,惠爾康也派出了強執行力的項目經理和各個部門骨干作為關鍵用戶。

        Oracle應用系統涵蓋了生產、銷售和財務,實現了三者的全面共享,消除了以前信息孤島的現象,大大減少了重復勞動和差錯率。例如,在采購業務流程中,以采購單為主線,由此產生后續的倉庫入庫、發票、客戶的應付賬款等一系列數據。采購員在系統中做好采購訂單,當采購物料到貨后,庫存管理人員首先在系統中查看到采購訂單,再根據訂單進行采購接收,改變了以往來什么收什么的被動情況;而技術部門通過質量模塊,把原材料的質量檢驗結果共享到采購、庫存、財務等部門;財務人員通過應付發票與采購訂單匹配,監控供應商訂單執行情況及考核供應商貨物質量,同時通過庫存與應付模塊連接,貨到而未付款的項目在應付賬款目錄上一下就反映出來了。數據的全面共享,減少了大量的重復工作,提高了各部門間的協作效率;還為領導提供了實時的業務信息以及準確的統計分析數據。

        Oracle應用系統的配方模塊采用了版本管理,這樣就能滿足產品的多版本管理;把小料物料描述采用代碼來表示,這樣不僅一般的生產人員、庫存管理人員,生產人員不知道具體配方;應用層啟用了配方的安全性,可以授權配方只允許指定人員進行查詢,如果沒有進行授權,即使是信息部技術人員從后臺的配方表里也查不出來配方來,惠爾康公司的信息部經理說,Oracle OPM的配方的安全性是他見過所有的管理系統軟件做得最好的!

        應用效益

        2006年4月,惠爾康成功實施 Oracle應用系統項目之后,規范了業務流程,實現物資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使管理更加精細化,主要指標表現如下:

        第一月結賬庫存準確率就達到了100%。

        月結由以前的10-12天縮減到4天完成。

        為什么選擇Oracle

        惠爾康的管理層認為,Oracle公司作為IT業界最成功的軟件廠商之一,通過提供先進的技術、全面的產品和完善的服務,目前已成為全球領先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提供者,其ERP系統以下特點:

        極大的伸縮性 Oracle電子商務系統采用100% Internet體系結構,具有極大的伸縮性,與Oracle數據庫、應用服務器一起,能夠有效地幫助大型集團公司建立集團數據中心,全面集中各分支機構的系統。

        全面集成 通過完全集中式的管理和部署,提高了數據的增值能力和系統的可用性,同時,將極大地降低企業整體IT 擁有成本。

        第5篇:軟件工程師年中總結范文

        關鍵詞:職業素養;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2)32-7770-03

        《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指出,各學科之中,計算機專業已連續幾年成為就業率最低的專業之一;而2012年“就業報告”中計算機類部分專業已被列為就業紅牌警告專業。計算機專業的就業形勢業已異常嚴峻。雖然2009-2011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率在逐年上升,但畢業半年后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高職高專專業中,計算機專業是2007-2009連續三屆失業人數最多的專業之一。不過,高職高專畢業生中2010屆較2009屆薪資增長較快的職業前兩位是計算機程序員(月增幅33%)和互聯網開發師。計算機系統軟件工程師、互聯網開發師、計算機軟件應用工程師也是200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三年薪資較高的職業之一。[1]這些數據一方面反映出近十年大部分高職院校都開設了計算機專業,專業人數增量較大,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加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達不到產業要求。一邊是畢業生找不到專業崗位,另一邊是企業招不到合適人才。應當看到,高職院校計算機人才與社會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該文結合計算機專業應用性強的特點,從如何培養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角度出發,對此進行一些探討,并就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1 高職院校職業素養教育的特性分析

        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有著自己獨特的培養目標和教育模式,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在微觀層面界定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時,應考慮人才的高等層次、職業能力、技術類型、就業的基層性和一線性等。[2]

        高職計算機專業的培養目標要求培養的人才具有適應職業崗位要求的職業基本素養,體現在職業技能、繼續學習能力、理解交流能力、意志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等方面。高職院校培養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時,要考慮其以下特性:

        1.1 社會的適應性

        計算機專業的知識更新速度在各學科中最快,特別是硬件的更新和軟件的應用領域。IT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基本上都是:具有一定的開發經驗、進入企業馬上或是稍加指導就能獨立工作。普通中小型非IT企業不會因為某個小系統或技術升級而引進新的人才。因此,要求所選用的人才一專多能。這要求針對性地培養高職生在計算機應用某一方面的能力,掌握適應工作的專業技能,能達到初次就業。

        1.2 行業的服務性

        在大部分企業中,無論是軟件開發還是系統應用,都要求從業者除了要考慮理論、技術和方法等因素外,更多地需要考慮社會、文化、環境、管理和經濟等因素。了解服務對象的特殊需求,貫徹面向最終用戶的原則,建立友好的用戶界面,使用戶操作簡單直觀,易于學習掌握。這要求高職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必須具有有效的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提升服務水平。寫程序這項工作可以由技術藍領擔任。

        1.3 行為的自律性

        IT職業者掌握著公司大量的技術資料和信息,有機會接觸客戶的內部信息甚至個人隱私等,如果職業道德素質差,將對公司及客戶造成危害。為此,IT員工應遵守職業道德,運用各種自主、自律手段,實現自我管理,為公司及客戶保密。這要求畢業生對公司忠誠、對工作敬業。

        1.4團隊的協作性

        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信息快速膨脹,IT技術飛速發展,個人作坊式的操作已無法滿足現代軟硬件的推陳出新。一個信息系統的開發須由各層面分工不同的人員各司其職,相互協作,最終形成集體的結晶。這要求畢業生必須具有團隊意識,合作精神。

        經過長時間的教育培訓,以及從業的實踐鍛煉,一個人的職業基本素養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對穩定性。這種穩定性是從業者做好本職工作的基本條件和保證。[3]

        2 高職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職業素養現狀分析

        據調查,畢業三年的高職學生普遍認為母校對事業和生活幫助最大的前3位活動是基礎知識面的擴展、人生觀的建立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專業教學中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69%的畢業生認為最主要的是加強專業技能相關實訓。[4]可見,加強教學培養與社會需求對接,已經成為畢業生對教學最主要的需求。

        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畢業時對基本工作能力掌握水平遠低于崗位工作要求的水平。在溝通能力、積極學習能力、科學分析能力、說服他人能力等方面都未達到崗位要求的滿意度。具體表現為:

        1) 知識面狹窄,責任心較差,不能吃苦耐勞,職業素養“內在性”欠佳。

        高職學生由于職業基本素養“內在性”欠佳,導致在就業市場、工作崗位中在同等條件下缺乏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許多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只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忽略了學生職業素養“內在性”的提高。畢業生責任感不強,缺乏團隊精神和配合意識,有效的溝通協調能力不夠,缺乏應有的誠信,參加工作隨意毀約現象普遍存在(2010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達44%),造成了部分用人單位對高職院校畢業生持排斥態度。

        2) 專業理論不扎實,實踐技能相對欠缺,經驗不足,與社會需求差距較大。

        雖然現在大部分高職院校把實習實訓放在相對重要的位置,但對計算機專業來說,或因經費、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無法提供滿足教學所需的實驗實訓設備和師資力量,造成學生所掌握的實踐技能與培養目標存有差距,在就業時體現不出實際動手能力的優勢。而部分學生存在混文憑的想法,既不加強理論課的學習,也不認真參加實踐教學活動,造成理論基礎和動手能力都弱。在就業過程中,缺乏競爭實力,或是初次就業后很快遭淘汰。[5]

        3 提高高職計算機專業人才質量的對策

        大學生就業情況統計數據表明,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率連續四年與非“211”本科生差距縮小,高職高專畢業生在半年后的就業率和月薪增長上強于本科生的表現。[6]這主要在于高職高專重在技能方面的培養,且多為緊缺型人才。可見,高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依然有很多就業機會,只是從事相應職業的門檻變高。這就要求畢業生在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的同時,還要具備良好地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最好能一專多能,有實際操作項目的經驗。要滿足這些要求,除了學生自身努力外,還需要高職院校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和完善。

        3.1 立足市場,細化計算機專業及方向

        高職院校應整體規劃專業發展,在設置專業時緊密聯系企業和職業界(尤其是生源萎縮的計算機專業),要經過嚴格的科學論證和市場調研,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明確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

        針對一定職業范圍及就業崗位需要,及時進行專業調整與開發。以本崗位所具備的能力為目標組織教學,以滿足社會和產業界對培養對象的基本要求。[7]如中華英才網、智聯等招聘網站,網絡工程師等相關職位常年處于招聘熱門職位;一些IT公司在諸如底層圖像素材制作、電子地圖制作等方面,也需要操作技能相對較強的高職畢業生。我院現在有針對性地開設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三個專業,并將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較高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細分為動漫方向和虛擬現實方向,將計算機信息管理細化為軟件開發方向。畢業生可分別從事動畫、廣告、網絡媒體設計與制作,影視后期合成等;游戲美術動畫設計、影視制作、虛擬現實制作等;軟件開發與設計;網頁設計及創意、網站開發及維護等工作。當然,專業細化固然加強了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專“精”于一個方向,但不可忽略學生“一專多能”的培養。

        3.2 立足職業素養培養,建立“三級三線”課程體系

        結合目前計算機類畢業生的就業現狀,高職計算機專業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要打破以往的學科壁壘,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要求,以職業素養培養為主線,以“三級三線”設置課程和精選內容。即通過必修課、選修課、素養滲透三級課程教育體系,在課堂教學、第二課堂、企業實踐三線,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基本素養。如繼續學習能力培養主要通過必修的方法論課、工具課來進行。方法論課程有政治理論等,工具課有外語、計算機應用、數學等基礎課程。表達交流能力培養主要通過寫作、演講等人文選修課和大量的校園文化活動加以進行。開設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課以及心理咨詢等活動,增強學生在社會大環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素質與職業道德素質。[8]鼓勵和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校園隱性課程,也可在計算機專業課教學中,經常性的給學生布置有一定難度、可行的、需團隊共同完成的任務,要求在一定期限內完成,然后組織交流、討論,以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

        緊跟社會需求開設專業技能課,培養學生的第一職業能力,因為這代表的是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質量和初入職場的忠誠度。選用課程時要有針對性和先進性,突出主干課程,并根據培養目標,按“雙證”的標準組織教學,建立實用、適用、高效的課程體系。[9]例如我院在計算機專業動漫方向開設Photoshop、Maya、影視后期等課程;虛擬現實方向開設動畫運動規律、數字合成與特效技術、三維基礎、虛擬現實技術等課程;軟件開發方向開設SQL數據庫、JAVA等課程。在課程實踐環節設置仿真、模擬實驗,讓學生有工程環境的體驗。有些實踐課程尤其需要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完成的,安排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這就要求計算機專業學制要根據專業特點加以設置,不單是“2+1”(在校學習兩年,企業頂崗實習一年),可以是“1.5+0.5+0.5+0.5”(在校學習一年半,然后在企業和學校間交替進行頂崗和學習半年)的形式。當然,實踐環節的形式可以在頂崗實習形式的基礎上加以擴充。

        3.3 更新觀念,提升專業素質,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

        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以學科型人才培養模式形成的師資隊伍已不能滿足高職教育教學所需,大部分教師和企業聯系較少,新知識、新工藝掌握不夠,多數教師實踐動手能力達不到發展要求,體現在實踐實訓教學、案例教學上駕馭能力不理想。計算機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這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和知識水平也要不斷地更新提高,不斷加強教學反思。高職院校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雙師型 ”師資隊伍建設:

        第一,加強教師的定期培訓和進修,使教師能夠緊跟知識更新和社會需求的步伐。高職院校要積極關注IT行業發展和市場實際,選派教師到知名院校和企業中學習、實踐,深入到產品開發和研究第一線,學習新工藝、新方法,不斷提升專業素養檔次。

        第二,出臺政策,鼓勵社會上IT行業優秀人才到高職院校任教。

        第三,在區域相關企業中選擇一批計算機專業技術人才,建立一支穩定的客座教師隊伍,以解決某方面師資緊缺的需要。

        以上做法,可以降低辦學成本,促進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的結合,對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及了解最新技術等方面都有極大的益處。

        3.4加大實驗設施的投入,充分利用區域公共實訓基地

        強化專業技能是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途徑之一。但由于經費不足,以及缺乏與行業、企業經常性合作、溝通的機制,使高職院校實習實訓場所、設備短缺。

        近年來,國家逐步加大了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各地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和產業特色,建設了若干個由高職院校、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區域共享綜合性公共實訓基地。這些基地既能承擔學生生產實習的任務,又面向社會、企業開放,校企共同參與、資源共享,部分解決了高職院校實訓條件差、實訓工位不足的問題。[10]如我院與寧夏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同建共管,學院充分利用這一有效資源,通過引企入校、吸引相關企業進行投資等方式,與學院方面共建實驗、實訓室,在滿足實踐教學的同時,學生也能親歷工作場景,這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非常有利。

        3.5創建“合作辦學、合作就業、合作育人、合作發展”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11]

        在目前已達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高職院校主動向企業界尋求合作,主動尋求與高職院校合作辦學的企業少之又少。已達成合作意向的校企之間,合作事項也多為實習基地提供、員工培訓等方面,缺乏實質性的深入合作。

        高職院校可從政策層面、經濟層面、運行層面努力開拓新的機制,實現校企“雙贏”。如我院與上海大數集團公司、南京漢恩游戲動畫制作有限公司等企業聯系緊密,就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運行機制。一是由校企雙方按照職業崗位要求共同參與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將企業的生產經營與教育教學相結合。二是采用校企共同開發、模塊化教學、基地培養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將專業建設、課程設置與就業市場緊密結合。三是進行訂單式培養,根據院校與企業簽訂的用人協議,培養企業需要的專門人才。這樣培養的學生將實現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

        4 結束語

        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它與院校和教師的教育觀密不可分。計算機專業領域日新月異,我們需要不斷地探索、學習,才能使教育教學緊跟社會需求。以上所做的計算機專業教學實踐與探索,僅僅是開始,以期拋磚引玉,共同來改進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現狀,使高職畢業生更具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 麥克思研究院.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2] 閆志謙等.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措施的研究[J].大家,2011(16).

        [3] 劉蘭明.基于職業基本素養的高職課程考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4] 麥克思研究院.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5] 鐘貞魁.淺談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

        [6] 麥克思研究院.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7] 葉署平.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困境與出路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09(6).

        [8] 譚鏡星.論高職T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9] 魏紅.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J].職教論壇,2009(11).

        第6篇:軟件工程師年中總結范文

        【摘 要 題】環球視野

        【關 鍵 詞】印度/軟件產業/成功經驗/中國

        【正 文】

        印度軟件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印度現在是世界上五大軟件供應國之一,其軟件產業約占世界軟件開發市場的20%,并且是世界上軟件業增長最快的國家,印度軟件業近15年來一直以年均50%的速度強勁增長。1990年,印度的軟件出口僅有5000萬美元,而2004年的出口已達135億美元。如果未來印度軟件產業的年增長率繼續保持50%的增長率,2008年印度軟件出口將達到500億美元,占印度全部出口的35%。 印度軟件現已出口到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軟件出口第二大國。 據世界銀行對軟件出口國家能力的評估報告,印度軟件出口的規模、質量和成本等綜合指數名列世界第一。學習借鑒印度軟件產業的發展經驗,對加快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無疑意義重大。

        印度軟件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

        1.政府大力扶持軟件產業的發展

        第一,國家設立了專門研究開發機構,并在全國設立信息中心。允許國營和私營部門建立自己獨立的信息與軟件產業的開發機構,并享有同樣的優惠政策。

        第二,政府為軟件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一是主要政策性金融機構如印度產業開發銀行等,設立軟件產業風險投資基金,為軟件企業提供信貸扶持。二是政府大力推動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公開上市集資。三是大力吸引外資參與軟件產業,引導外資對軟件業的投入。由于政府執行了一系列積極引進外資和鼓勵國內軟件企業發展的政策,使投資主體不斷增多,投資力度不斷加大。

        第三,大力建造和發展軟件園區。為了提高印度信息產業和軟件開發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政府大力建造和發展軟件園區,形成了班加羅爾、孟買、馬德拉斯和海德拉巴等幾大軟件產業基地。其中,班加羅爾是印度最大的軟件園,有“印度硅谷”之稱。為鼓勵軟件企業入駐軟件園,政府投資興建了國際一流的工作和生活設施,同時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目前,印度全國已建立了21個軟件園區,注冊公司超過7500家。

        第四,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印度政府不斷完善軟件產業的政策法規,出臺了《計算機軟件出口、軟件發展和軟件培訓政策》等政策法規,從立法上保證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政府十分重視知識產權保護,1994年修改了版權法,并嚴格執行,加大打擊盜版力度,降低了軟件盜版率,其軟件正版化程度在發展中國家名列前茅。這提高了外國企業在印度投資設立軟件公司和向印度外包軟件業務的積極性,同時,也有效地保護了印度國內軟件企業的利益。

        2.形成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

        印度軟件產業在技術上的優勢尤其體現在其強大的管理能力和規模質量保證體系上。印度始終堅持采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質量標準進行高起點的軟件開發。目前,印度已有300多家軟件公司獲得了ISO9000國際質量認證,是世界上軟件公司獲得此標準認證最多的國家。CMM是國際公認的,旨在考評軟件企業水平的標準, 印度已有上百家計算機公司獲得CMM5級認證,位于世界前列。印度軟件產業對生產流程進行嚴格管理并實行售后連續服務,這保證了軟件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通過嚴格的軟件開發過程管理,印度軟件公司率先建立了“軟件工廠”,不僅軟件品質可靠,而且工期和成本均可控,樹立了印度軟件高質量、低成本、按時間、守協議的形象,取得了國際客戶信任。目前,印度軟件企業以其廣泛性及成熟的設計技術和實施能力而著稱于世,在管理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銀行、保險及財務應用,轉移方法與技術,專家系統、人工智能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等方面有著強有力的競爭優勢。據美國的一家調查公司預測,到2007年,世界市場50%以上的軟件訂貨都將被印度拿走。

        3.重視人力資源開發

        印度軟件業的巨大發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其擁有大量技術精湛的軟件人才。印度能按照軟件產業發展的需要,多層次、多渠道地培養人才,形成多層次的人才結構。一是依靠高等院校培養人才。全印現有380所大學和工程學院開設計算機專業, 每年可培養17萬名本科生和5萬名研究生。印度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也很高, 特別是印度著名的6所理工大學,他們的教學質量可與世界名牌大學媲美。其次, 大力鼓勵民間辦學,目前印度全國有私立理工學院1195所,每年取得證書的軟件人才有數萬人。再次,軟件企業自身還建立培訓機構,重點培訓計算機應用專家,系統分析語言、開發管理人員、軟件企業經銷人員,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第四,大力鼓勵著名信息技術公司辦學。如以開發教育軟件為主的全國信息技術學院在印度和其他50多個國家設立了3000多個培訓中心。

        印度這種產業化的信息職業教育,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這種培訓體系也培養了大量的“軟件藍領”,形成了比較合理的軟件人才結構。

        印度不僅注意培養人才,還十分注意留住和吸引人才,許多大公司大幅度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員工待遇,并采用給員工配股等辦法,穩定員工隊伍,減少人才外流。同時,通過各種優惠措施吸引流出國外的軟件人才回國創業。印度許多軟件企業家和IT高級技術人才多是留學歐美或在跨國公司工作后回國創業。他們掌握著軟件設計的先進經驗,并和歐美國家的軟件公司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目前,印度軟件從業人員約110萬,此外,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軟件工程師達10萬人, 使印度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軟件人才國,為印度軟件業的繁榮提供了堅實基礎。

        4.注重培育大型軟件企業

        印度認識到軟件產業講究規模經濟,因此,印度大力發展旗艦級的大型軟件企業,印度最大的軟件公司擁有1.5萬名雇員,分布在全球50多個國家。 印度幾大軟件公司規模不斷擴張,均實現了承接國際大公司大額合同的能力和軟件外包的規模經濟。印度骨干龍頭軟件企業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預計2004年度銷售收入,TCS 公司為15億美元,Infosys公司為13億美元,Satyam公司也有約8億美元。這些公司已經成為微軟、思科、朗訊、IBM等跨國公司的軟件和服務供應商, 其業務也由初期的軟件模塊開發、編程、測試發展到完整的應用軟件包開發,由單純的軟件開發外包發展到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現在這三家公司已在美國和印度國內上市,總市值超過270億美元。

        5.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和提倡合作

        目前印度有幾個軟件行業協會組織,如全國軟件與服務企業協會、信息技術制造業協會、電子及計算機軟件出口促進協會等組織。其中電子及計算機軟件出口促進協會是政府性質的組織,作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為政府提建議,為公司提供信息,組織企業到海外參展和介紹國外合作企業;全國軟件和服務企業協會則是一家公司方式運作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民間機構,是印度最成功和最有影響力的軟件行業協會,在促進印度軟件產業發展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中介機構及協會的推動,印度軟件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時很注意團結合作,不僅經驗共享,共同樹立印度軟件外包品牌,而且相互維持市場秩序,不搞惡性競爭,這對印度軟件外包的飛速發展也起到積極的作用。

        6.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合作

        印度軟件產業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印度根據國情特點,制定了以外包為切入點發展軟件產業的戰略,積極承接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業務,同時,加強國際合作,鼓勵國內的信息與軟件公司同國外軟件公司合資、合作,建立研發中心,并在各方面予以支持,迅速壯大了本國的軟件產業,形成了從設計、開發到服務、咨詢、管理的軟件產業鏈,再向提供全面軟件服務的階段發展,成為國際軟件市場上的新興力量。此外,印度軟件企業在國際合作中十分注重誠信,包括嚴格履行合同,替客戶保守商業機密等。美國有許多公司把軟件開發業務外包給印度公司,并對印度公司的誠信給予了高度評價。

        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現狀與問題

        1.我國軟件產業發展已取得重大進展

        我國軟件產業與印度軟件產業幾乎同時起步,經過20多年的發展,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業規模和產品市場迅速擴大,應用領域不斷拓寬。軟件產業的銷售總額從1999年的441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1600億元,年均增長40 %以上; 軟件進口從1999年的2.5億美元,增長到2003年的20億美元,5年間增長了7倍;軟件產業總額在世界軟件產業總額中的比重也由1999年的1%增長到2003年的2.5%。截至2004年3月底,全國累計認定軟件企業9201家,軟件產業從業人員約62萬。與此同時, 軟件結構得到快速調整,軟件產業體系逐步得到完善。

        2.目前我國軟件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國軟件產業發展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但是與印度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良性發展能力方面,差距更大。目前中國軟件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第一,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與核心技術。綜觀中國的軟件企業,長期以來的運作經營模式大多數都以OEM別人的產品或者干脆拿來重新貼牌作為出路, 很少有企業投入進行自主研發。因此,核心技術的研發水平較低。國外軟件產品占據2/3的國內市場,其中在系統軟件方面幾乎沒有我國自主版權軟件的立足之地,國產支撐軟件為數不多。缺乏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導致我國在軟件產業領域受制于人,大量利潤流入外國企業,影響我國在軟件產業的再發展能力,威脅著我國的信息安全。

        第二,軟件企業標準化程度不高,園區質量不完善。我國軟件企業標準化管理水平不高,成為阻礙中國軟件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一個瓶頸。在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過程中,中國軟件企業必須通過世界公認標準作出認證后,其產品質量水平才能得到國際市場的承認。但目前我國軟件企業只有少數通過了CMM5級認證,企業的產品、服務和管理水平與國際大企業相比差距仍較大。我國在北京、上海、大連等地建立了國家軟件產業基地以及軟件出口基地,但是園區環境質量和配套能力與國外同類園區相比仍很不完善。上述問題如果不能在短期內得到有效解決,可能拉大我國軟件業與國際水平的差距,對軟件產業的發展構成很大的挑戰。

        第三,國內軟件人才缺口較大。據最新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每年至少存在20萬軟件人才缺口,并且這個缺口還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加。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培養軟件人才的體系。據統計,中國當前軟件從業人員3/4以上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計算機與軟件相關專業,來自職業技術學校及各社會培訓機構的軟件從業人員尚不足總數的1/4。同時,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學校中的軟件教材一兩年才能得以更新,而軟件不到9 個月就更新一次,教材滯后導致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有相當大的差距,導致我國高校培養的計算機畢業生缺乏軟件開發所要求的實際經驗和技能。人才已成為困擾我國許多軟件企業的首要問題。

        第四,軟件企業規模小。我國軟件企業還沒有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帶領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我國軟件產業缺乏相當規模的大型企業,印度排前3 位的軟件企業出口額相加已經超過2003年中國軟件總出口額。印度有8 家軟件企業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相比之下,我國還沒有一家軟件企業的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同時,我國甚至還沒有一家具有國際品牌的軟件跨國公司。我國軟件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最大的軟件企業也只有5000人左右,大量中小企業在人力、資金、資源、影響力和品牌效應等方面處于劣勢,很難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單獨或牽頭接下一個完整的國外訂單。

        第五,融資渠道不暢、法治環境不健全。融資渠道不暢,資金短缺已經成為制約當前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近幾年來,國家投入了一些政策性資金用于支持軟件企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政策性資金直接扶持軟件企業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由于目前銀行貸款的基本條件是貸款擔保抵押,這一因素使許多軟件企業因缺乏足夠的資本金或擔保很難申請到貸款。目前,軟件企業主要資金來源仍是企業自有利潤的積累,這種自我滾動式的發展使企業坐失了很多良好的發展時機。此外,我國法治環境不健全,知識產權保護不夠,盜版現象嚴重影響了中游軟件公司的生存和成長。

        加速我國軟件產業化的對策建議

        中國和印度同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較多相似之處,其中信息產業發展更是如此。中印軟件企業相比較,中國存在較大差距,因此,要借鑒印度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同時,我國軟件企業的發展也要針對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為此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制定軟件產業的發展政策

        作為戰略性、先導性的新型產業,軟件產業的發展需要國家產業政策加以推動和引導,通過政策的實施,重點解決軟件產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以促進我國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是融資政策。國家的各種政策性扶持基金應重點用在有利于軟件企業的融資行為的發展之上,如將一部分基金用于軟件企業貸款的擔保,擴大中上游軟件企業的資金使用量,使企業有足夠的資金進行軟件產業化,提高軟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稅收優惠政策。在稅收方面可參考印度做法,實施軟件企業零稅賦,對完全用于生產出口軟件的設備實行零關稅。應考慮軟件從業人員的特點,對軟件產業從業人員給予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對他們的個人所得稅稅率給予傾斜。三是收入分配政策。要允許以軟件技術專利權作價入股,參與分配,并可將其中部分股份給予有突出貢獻者,對部分有條件的軟件企業,可進行股權激勵。四是法律政策。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條款,完善對軟件盜版的判定標準,并加大對軟件盜版處罰力度,加強對軟件盜版的預防和打擊。

        2.規范軟件企業管理

        我國軟件企業要建立適應國際化競爭的管理規則。管理規則的建立需要有國際化管理理念和國際通用的管理方法,需要引進國際標準企業方法和手段來規范管理。當前,我國軟件企業迫切需要按照ISO9000體系和CMM體系實施生產經營管理,并取得相應的資質,使我國的軟件企業和國外企業有共同的質量管理標準,提高我國軟件企業工業化生產能力和國際水平,盡快使我國軟件產業由“手工業”階段進入“大工業化”階段。

        3.積極培養人才和吸引人才,推動企業加強技術創新

        我國的軟件人才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和結構上都遠遠滿足不了需要。為此,要根據我國目前的狀況和軟件人才的特點,建立一套有效的人力資源戰略管理體制。除正規的全日制高等院校應加強軟件人才的培養外,還應該大力提倡和鼓勵社會力量組織軟件專業人才的培訓,使軟件從業人員不斷參加教育培訓更新知識。要更新人力資源管理的觀念,實施有效的人力資源政策,用好和留住現有的人才,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企業。要推動企業跟蹤和掌握軟件技術最新發展方向,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努力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企業要在有比較優勢的領域不斷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不斷增強創新和發展的實力。

        4.重點扶持有核心競爭力的軟件企業,努力打造大型軟件企業

        我國軟件業要想在世界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展開競爭并在競爭中取勝,就必須重視整合優勢的建立和應用,注重培育大型骨干龍頭軟件企業,盡快實現軟件產業的規模經濟。要給予大型企業集團多方面的幫助,培養一批產品附加值高、市場份額大、核心競爭力強、有研究開發能力的優勢企業,通過它們帶動整個軟件產業鏈的發展;要加快建立軟件企業產權交易市場,積極發展軟件的產權交易體系,鼓勵有實力的骨干軟件企業通過產權交易等方式,積極并購或控股中小軟件企業,迅速擴大企業規模,打造軟件企業的“航空母艦”和“驅逐艦”。

        5.軟件企業要走國際化的道路

        要大力推動軟件產業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利用外包加工、軟件服務,與國際先進軟件企業的合資、合作,吸引國際軟件跨國企業來華投資設立研發中心等多種形式,學習國外先進研發機制和管理經驗,提高我國軟件產業在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國際競爭力;支持有比較優勢的軟件企業對外投資,以日本、美國、歐洲等大市場為重點,在境外設立研究開發、市場營銷和服務機構,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要充分發揮我國駐外科技、商務機構的作用,加強面向軟件企業的國際市場信息服務,以此全面提高我國軟件產業的整體實力和水平。

        6.促進軟件企業加強管理和體制創新

        要深化體制改革,整合軟件產業資源,形成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軟件產業發展規律的企業成長機制。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規范軟件行業競爭秩序,打破部門、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要加大對軟件企業行業組織發展的支持力度,進一步發揮官辦和民辦軟件行業組織在行業自律、開拓國際市場、促進產業聯合、促進國際合作和推動政策完善等方面的作用。要加強企業管理,大力推進企業的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對一些已經形成規模的大企業集團,要按照現代化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要在集團內部建立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關系,理順企業集團總部與分支機構的關系,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共同體,形成條塊管理、集團化經營的運作體系。

        【參考文獻】

        [1] 魏建國.加強合作 優勢互補 共同發展.國際貿易,2005(7)

        [2] 孟薇,錢省三.印度軟件產業研究,科研管理,2005(1)

        [3] 申海燕.印度軟件藍領的培養模式及啟示.經濟前沿,2004(4)

        第7篇:軟件工程師年中總結范文

        [關鍵詞]管理學;理性主義;經驗主義;發展路徑

        一、相關研究述評及引言國內外學者對于管理學發展的研究,通常有三種方式:一是用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理論、現代管理理論等進行傳統的階段劃分,表現不同歷史時期的管理學發展,如郭咸綱的《西方管理思想史》(1999年);二是按照時間順序敘述,展示管理學的發展演變路徑,如雷恩的《管理思想的演變》(1979年);三是以某種或某方面管理思想發展進程為主線,如魏文斌的《第三種管理維度:組織文化管理通論》(2006年),挖掘管理學由經濟人、社會人向復雜人轉變的管理學演進路徑。

        第一種研究方法最為常見,這種對管理學進行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理論、現代管理理論等階段劃分得到了管理學界的一致認可,絕大多數管理學教材都是按這種方式來講述的;第二種研究方法最為復雜,有點類似于歷史學,甚至可以是世界歷史的編年史,從古希臘人的管理思想、古代中國的管理思想、文藝復興時的管理思想講到現代管理思想叢林,有利于學者對管理思想從古至今的發展進行細致的研究;第三種研究方法最有創建性,可以只研究某種或某方面管理思想的發展,挖掘其內涵和意義以及對整個管理學的影響,往往能夠另辟蹊徑。本文依從第三種研究方法,嘗試從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又譯作“理性論”和“經驗論”)的哲學角度來思考管理學的發展路徑。

        從研究的范圍來看,大部分研究針對從科學管理開始的具有現代意義的管理學發展,本文的研究范圍也是如此。

        從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哲學角度來思考管理學的發展路徑,主要基于以下兩點:一是從該哲學角度來思考管理學發展之所以成為可能,在于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是西方近代哲學史上形成的最重要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雖然不少學者認為當代西方哲學主要存在人本主義和科學主義的對立,也可以據此來研究管理學的發展。例如我國學者羅珉所說:“管理學從一誕生開始,就有兩個理論范式主導著它的發展,或者說管理學的發展一直存在著兩個側翼,這就是管理學的科學主義范式和人本主義范式”[1]。但是,這兩種范式并不是各自孤立、特立獨行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江天驥在《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的關系問題》一文中指出:“關于現代西方哲學中所謂‘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相對立或平分秋色的理解是不恰當的。……僅就有較大影響的學派來說,情況是相當復雜的。”[2]而不論現代西方哲學如何發展,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之爭是一個公認的劃時代的理論標志,并直接為現代科學發展提供最為重要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我國學者李醒民更進一步論證說:“整個科學的歷史是在理性論和經驗論的張力關系中展開的”[3]。因此直到今天,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仍然有可資借鑒的寶貴價值,可以從中探索管理學發展的路徑。

        二是從該哲學角度來思考管理學發展之所以成為必要,是因為管理理論叢林的存在。孔茨在1961年和1980年兩次分析了管理理論的叢林現象。他認為如果管理叢林繼續存在,將會使管理工作者和學習管理理論的初學者如同進入熱帶叢林中一樣,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出路[4]。隨著丹尼爾·雷恩、勞德·小喬治、哈羅德·波拉德等繼續對管理理論叢林進行分類[5],問題似乎越來越復雜了,叢林越來越茂盛。但不論管理叢林如何產生,也不論研究管理的角度和方法如何不同,我們還是要依靠基本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來研究管理。因此,考察不同管理學派與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關系,就為對不同的管理學派進行梳理提供了哲學基礎,使我們能夠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管理學的發展。

        二、管理學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劃分近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經典劃分,指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等大陸理性主義者和洛克、貝克萊、休謨等英國經驗主義者之間的對立和區分。前者中還可以將伯朗士等后笛卡爾主義者包括進來,后者中還可以將培根、霍布斯包括進來[6]。在現代,一般認為羅素、艾耶爾、維也納學派(邏輯經驗主義)等是經驗主義的主要代表。當然,和以叔本華、尼采等人為代表的非理性主義哲學相比,上述理性主義者和經驗主義者卻又都成了“理性”的代表人物了。

        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主要分歧體現在三點:認識論、方法論和可靠性。

        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根本分歧就是認識論,焦點在于知識的來源問題。一般地說,經驗主義者都主張知識起源于感覺經驗而否認“天賦觀念”。與此相反,理性主義者則否認正確的認識起源于感覺經驗而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天賦觀念”。但是,在關于認識的來源問題上,傳統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也各自存在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國學者鄒化政在《〈人類理解論〉研究》中指出:“對經驗論來說,認識是否單純是感覺的變形,是否只起源于感性,而不同時起源于理性呢?”“對唯理論來說,思維的能動理解作用是否是天賦觀念,是否認識只起源于理性,而不同時起源于感性呢?”[7]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在認識來源問題上的對立,已經蘊含著關于認識的方法或邏輯的不同理解,即產生了不同的方法論。近代經驗主義的拓展者培根從知識起源于經驗這一原則出發,形成他的由個別的感性經驗上升為普遍必然性認識的“歸納法”,這就是培根的“新工具”。與經驗主義相反,近性主義的奠基人笛卡兒認為,在追求真理的出發點上,必須首先探求出一種無可懷疑的原則,并在這個原則的基礎上去形成普遍性的思想。這就是笛卡兒的新演繹邏輯。

        一般認為,笛卡爾的理性演繹法和培根的經驗歸納法是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方法論的典范。

        對于知識的可靠性,理性主義者和經驗主義者都確信自己獲得的知識更加可靠。唯理論者斯賓諾莎極力否認經驗知識的可靠性。他繼承笛卡兒的認識論思想,把知識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感性經驗知識;第二類是推理知識即邏輯演繹;第三類是理性的直觀。他認為:“只有第一類知識是錯誤的原因,第二類和第三類知識是必然真實的。”[8]而羅素則說:“……在針尖似的邏輯原則上按倒金字塔式豎立起一個演繹巨廈,但是這個建筑不牢穩,哪里微有一點裂疵,就會使它坍倒瓦解”;“經驗性的金字塔基底落在觀測事實的大地上,什么地方出個裂口可以修繕而不至于全盤遭殃。”[9]認為理性主義體系一旦某一原則或原理被證偽,則整個體系化為烏有,而經驗主義體系即使有些東西被否定,但就像金字塔抽去幾塊石頭一樣巋然不動。

        根據以上論述,可將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主要區別列出表1。表1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主要區別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認識論理性直觀經驗知識方法論理性演繹法經驗歸納法可靠性原則證偽則不可靠相對可靠和易調整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將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主要區別導入到紛繁復雜的管理理論,進而分析和判斷不同管理理論的不同傾向。那么,如何將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主要區別引入管理學中呢?這就需要分析管理理論的產生和研究過程。我國學者揚義在《現代中國學術方法綜論》一文中提出了“社會科學研究過程”的理論框架:不同的本體論前提和認識論基礎決定了方法論,方法論又決定了研究模式和方法,而研究成果的評估和應用最終反饋到對本體論前提的認識[10]。

        對應于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認識論、方法論、可靠性,可以考察管理思想或理論的創建原則(認識論基礎)、研究方法(體現方法論)、評估和應用(可靠性的佐證)。創建原則充分體現了管理學研究者的認識論基礎,是判斷其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基本來源;分析建立管理理論采取的研究方法,能夠進一步確認其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立場;檢驗理論的可靠性,則可通過考察管理理論的應用情況和變化,輔助判斷其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傾向。

        以上劃分的難點在于研究方法。根據科學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的分類,研究方法可以從定性、定量、定性定量結合的維度加以劃分。由于研究方法的不斷發展與創新,目前學術界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并沒有公認的定義。另一種對方法常見的區分是思辨方法與實證方法,這也是科學研究中兩種基本的研究范式[11]。自從管理學誕生之日起,實證方法、社會建構方法、比較方法、思辨方法等各學科的研究方法都被引入到管理研究之中,甚至后實證主義方法、解釋或詮釋方法、后結構主義或解構主義方法等后現代哲學方法都已經出現。同時,不同視角和準則又會得出不同的分類。例如,按論證方法分為實證研究、理論研究;按研究功能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按研究目的分為描述型研究、解釋型研究、規范型研究[12]。不少人將實證研究對應規范研究、將理論研究對應基礎研究,都是對管理學研究方法有誤解所致。

        對于管理學研究而言,演繹法和歸納法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而演繹法和歸納法正是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方法論的典范。華萊士模型充分展示了管理研究過程,理論推理、經驗論證及演繹推理、歸納推理的互動,形成了研究工作的良性循環我們可以做包括一個完整循環的研究工作,但有些情況下是重點做研究循環中的一部分工作。將華萊士模型按照水平軸線上下剖開得到的結果,是常見的區分實證研究和理論研究的方式。

        按照演繹與歸納為一維、理論與實證為另一維的劃分,可以發現學術活動有四種基本類型[13]。實際上,這是一種簡化了的華萊士模型(表2)。

        本文根據管理學研究者采用的基本研究方式這一角度,將華萊士模型按照垂直軸線左右剖開,可以稱之為理性研究和經驗研究。

        表2學術活動的四種類型(簡化的華萊士模型)發現(理論研究)證明(實證研究)演繹發現假說(H)檢驗假說(E)歸納經驗概括(T)經驗觀測(O)對現有管理思想或理論的考察可知,某些杰出學者完全可以連上述半個華萊士循環都不做,僅僅憑借超強的洞察力和思辨分析,直接構建管理思想體系,而不去或沒有條件加以檢驗,本文稱之為純粹理性研究;對應的,某些咨詢類管理學者卻僅僅進行經驗觀測,主要通過案例的收集概括來指導管理實踐,本文稱之為純粹經驗研究(表3)。表3學術活動的四種類型(增加理性研究、經驗研究)發現(理論研究)證明(實證研究)演繹(理性研究)發現假說(H)——純粹理性研究檢驗假說(E)歸納(經驗研究)經驗概括(T)經驗觀測(O)——純粹經驗研究本文這種研究方法的劃分著重于認識論到方法論這一過程,也就是說,先考察其認識論基礎,再來分析其研究方法。例如,邏輯經驗主義(又稱“邏輯實證主義”或“新實證主義”,本文根據我國學者江怡的觀點使用“邏輯經驗主義”)在方法上強調以邏輯分析為工具,但和經驗主義有著以經驗為根據的相同認識論,“邏輯分析的方法從根本上把現代經驗主義與以前的、更具有生物學-心理學傾向的經驗主義區別開來了。”“是在經驗還原的基礎上運用邏輯分析的方法。”[14]因此,邏輯分析或推理既是理性主義的管理學的研究方法,也是經驗主義尤其是邏輯經驗主義的研究方法。

        只不過,邏輯經驗主義的邏輯分析并不是某種理性演繹法,而是基于經驗研究的邏輯分析,其認識論基礎仍然是基于經驗主義的。

        在明確了體現方法論的管理學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研究方法后,管理思想或理論的創建原則(認識論基礎)、評估和應用(可靠性的佐證)相對而言比較容易劃分,不再詳述。管理學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劃分見表4,研究方法有些部分參考了艾爾·巴比的《社會研究方法基礎》對演繹式與歸納式理論建構的探討[15]:表4管理學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劃分理性主義的管理學經驗主義的管理學創建原則確立基本原則或觀念然后理性構建來自實踐經驗然后加以總結證實研究方法理性研究:推理演繹、邏輯推理、哲學思辨、感悟思辨、數理建模等方法經驗研究:經驗歸納、基于經驗的邏輯分析(邏輯經驗主義)、比較分析、實地調查分析、實驗分析等方法評估和應用多數無法證實;新的原則取代大多可以證實;可以不斷調整在考察不同管理學派和理論時,其創建原則是基礎,輔以對其研究方法的分析,就能大體確認不同管理學派和理論的傾向。一般情況下,通過對創建原則和研究方法的考察,就基本可以確定某種管理理論是理性主義的還是經驗主義的。在必要情況下,本文才會分析具體管理學派和理論的評估和應用,即檢驗理論的可靠性,為其理性主義或經驗主義的傾向性進行佐證。

        雖然確立了管理學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劃分方法,但當我們考察具體的管理學派或理論,就會發現他們的研究方法并不像是非判斷那樣非此即彼,而是有一些交叉和共同的東西。這正如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從徹底的兩個極端走向肯定感覺經驗與理性知識的各自合理性。比如,理性主義者一般并不否認經驗是知識的一個來源,也會采取比較分析等方法;經驗主義者也承認一定范圍內理性演繹的必然性,例如邏輯分析。當然,在基本認識論的層面上,雙方的區分還是十分明顯的。

        某些管理思想或理論的形成是一個完整循環的研究工作,抑或是實證研究或理論研究的半循環,都會和理性研究或經驗研究發生交叉,就必須先考察其認識論基礎,再來合理分析其研究方法。因此,本文針對管理學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劃分,只是試圖說明管理學各學派發展的實際狀況和傾向,一定意義上是為了對管理學的發展路徑進行研究提供方便。

        三、管理學的發展路徑

        自從現代意義的管理學開創直至成熟以來,各種管理思想、理論、學派層出不窮,尤其是二戰后的管理理論叢林階段更為復雜,不少學派還發生了研究方法的巨大轉變,對這一階段不同的管理學派進行梳理,對于管理學發展路徑的分析至關重要,是本文研究的重點。通過本文分析,管理學的發展路徑可大體劃分為三個階段:經驗主義起源階段、理性主義發展階段、

        經驗主義回歸階段。

        1.第一階段:經驗主義起源(19世紀末——20世紀40年代)雖然從歷史上看管理與人類社會幾乎同時產生,自從有了人類社會,人們的社會生活就離不開管理,但是直到19世紀末葉才在管理實踐中出現了現代管理學的開端。泰羅于1911年撰寫了《科學管理原理》,總結出了一套企業管理理論:科學管理——泰羅制。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來自實踐和前人的經驗,“是管理思想上的一次大綜合,這里面蘊含著很多人的心血和經驗。”[16]而法約爾把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研究,總結出了十四條原則、五種管理職能,創立了組織管理理論。

        泰羅和法約爾等人的科學管理理論和方法在20世紀初對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起了很大作用,但隨著生產的不斷發展以及勞動者因素的變化,一個專門研究人的因素、以達到調動人的積極性的學派——行為科學學派應運而生。行為科學開始于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梅奧主持的西屋電器霍桑工廠試驗。行為科學的研究,無疑是經驗主義的又一次勝利,奠定了初期管理學研究中經驗加歸納的典型研究方法。可見,管理學起源于經驗主義的認識論,無論是泰羅、法約爾還是梅奧,初期的管理理論都是從實踐經驗中得以創建。

        從研究方法來看,泰羅的鏟鐵試驗、梅奧的霍桑試驗,都是典型的經驗主義方法。法約爾的情況有些特殊,他的五種管理職能看上去像是某種理性體系的建構。但法約爾長期任職于企業,他的理論創建原則仍然是實踐經驗,基本研究方法還是經驗歸納和分析,仍然是典型的經驗主義的管理學。通過對這一階段管理理論創建原則和研究方法的考察,可以認定管理學的經驗主義起源。

        2.第二階段:理性主義發展(上世紀50年代——80年代)二戰后,隨著生產力水平的發展,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除了管理學者,許多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數學家、企業家甚至數學家都積極從事管理研究,創立了許多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論,出現了孔茨所說的管理理論叢林。

        1961年,孔茨發表了《管理理論的叢林》,認為由于當時各類科學家的研究條件、掌握材料、觀察角度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產生并形成不同的管理思路,他當時劃分了六個主要學派。1980年,孔茨又發表《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一文,認為經過近二十年的時間之后,管理理論的叢林不但存在,而且更加茂密,至少產生了十一個學派。在孔茨眼里,這種門派之爭為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眾多的術語,如管理、組織、決策、領導、交流、人際關系等,由于用法及含義不同,加上本來的模糊性和理解上的差異,造成了“語義學叢林”;第二,學術界對管理和管理學的定義,及其所包含的范圍,沒有能取得一致意見;第三,把前人對管理經驗的概括和總結看成是“先驗的假設”而予以摒棄;第四,曲解并拋棄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則;第五,管理學者不能或不愿相互理解[17]。孔茨的門派劃分,一般被管理學界看作經典,影響力超過了丹尼爾·雷恩、勞德·小喬治、哈羅德·波拉德等人。不過,孔茨畢竟是管理過程理論的傳人,有意無意會存在一些偏見。

        其實,隨著科技的進步、全球化的發展、知識經濟的崛起,每天都可能有新的管理問題和管理理論出現,叢林只可能越來越茂盛。作為經驗論者的孔茨對管理理論叢林的梳理,只是一種簡單的歸納與組合,而非建立于哲學基礎上的統一與整合。不論管理叢林如何產生,也不論研究管理的角度和方法如何不同,我們還是要依靠基本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來分析管理問題、研究管理理論。從這一哲學角度來思考管理學的發展路徑,能夠盡可能地拋開門派之爭,更為清晰地展現管理學的發展趨勢。對這一階段存在的管理叢林的梳理,限于篇幅,僅分析孔茨第一次劃分的六個主要學派,也能夠清晰地展現這一階段管理學發展的路徑。

        這一階段,一方面管理學繼續依靠經驗主義的指導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以德魯克、戴爾為代表的經理主義學派主要從管理者的實際管理經驗方面來研究管理,認為成功的組織管理者的經驗是最值得借鑒的,并且用比較分析的方法來研究和概括管理經驗。無疑,經理主義學派創建原則是基于實踐經驗,而研究方法和培根的經驗歸納法一脈相承。從這點來看,經理主義學派被稱為經驗主義學派或經驗管理學派并不為過,從事比較典型的純粹經驗研究。另外,孔茨根據法約爾的組織管理理論,重新將管理職能分為計劃、組織、人事、領導和控制五項,而把協調作為管理的本質。孔茨利用這些管理職能對管理理論進行分析、研究和闡述,建立起管理過程學派。孔茨的管理思想非常重視實踐經驗和前人的經驗,他繼承的不僅是法約爾的組織管理理論,還有法約爾的經驗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

        另一方面,巴納德在二戰前后開創了社會系統學派,提出了組織、正式組織、非正式組織以及經理人員職能等獨創性的觀念。巴納德和法約爾類似,長期任職于企業,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對他的認識論有深刻的影響,其理論的創建原則大多來自實踐經驗。但是,從研究方法來看,巴納德除了經驗總結,應用了體系建構、思辨分析等較多理性主義方法,這和法約爾完全不同。可以認為,社會系統學派是現代管理學從經驗主義到理性主義的過渡,起源于經驗主義,最終傾向于理性主義。到了后期,巴納德甚至具有純粹理性研究的興趣了。

        巴納德之后,以西蒙為代表的管理決策理論拓展了巴納德的組織理論,著重研究為了達到既定目標所應采取的組織活動過程和方法,并形成了一門有關決策過程、準則、類型及方法的較完整的理論體系。西蒙熱衷于純粹理性研究,通過透徹的演繹分析方法創建決策理論學派,并在管理學界最早提出事實與價值的區別,大力倡導理性對于管理的重要,是非常有代表意義的理性主義者。因此,基于經驗主義的管理過程學派成為了西蒙的批評對象。在《管理行為》中,西蒙對法約爾的管理原則進行了系統的、尖銳的批評。他指出,法約爾的管理原則雖然看似簡單明了,但內在的邏輯往往存在著矛盾;這些原則缺乏相應的理性證明和推理演繹,所以具有自身的局限性[18]。隨后,孔茨在評價管理學各學派的分歧原因時,許多都是沖著西蒙而來的,如“把前人對管理經驗的概括和總結看成是‘先驗的假設’而予以摒棄;曲解并拋棄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則”。

        行為科學學派在霍桑試驗后,經過數十年的大量研究工作,許多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心理學家、管理學家都從事行為科學的研究,逐步完善了人際關系理論。這一階段行為科學學派的發展,也從經驗研究轉向了理性研究。例如,代表人物馬斯洛提出的層次需求理論,主要根據觀察和分析,并沒有嚴密的試驗材料作依據。以后有的學者試圖用大量試驗來驗證馬斯洛的這個理論,卻發現馬斯洛的說法中有許多缺陷,不能為試驗所證實。

        另外,伯法通過對生產管理的分析將數學學派或“管理科學”學派推向極致。數學學派把管理看成是一個數學模型和程序的系統,一些知名的運籌學家或數學家就屬于這個學派。這個學派的主要方法就是模型推導,也是典型的理性主義學派。這個學派有的人士頗為自負地給自己取上一個“管理科學家”的美名,認為自己才是真正解決管理問題的科學家,這種唯理論傾向曾經讓不少管理學者感到反感。

        決策理論學派和數學學派的理論,都是典型的理性主義的管理學。他們成功地通過理性原則構建管理理論體系,運用理性證明和推理演繹,使管理學沿著理性主義的方向發展。初期管理學經驗歸納的典型研究方法被認為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而理性原則、體系構建、模型推導甚至唯理論成為了這個階段管理學的主要思潮。

        我們還應當注意到,除了以孔茨為傳人的管理過程學派,經理主義學派、社會系統學派、行為科學學派都

        著起源于經驗主義,最終傾向于理性主義的發展趨勢。例如,作為行為科學學派得鼻祖,梅奧的霍桑試驗奠定的經驗加歸納的典型研究方法被他的后輩們紛紛拋棄。

        這一階段,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戰略管理之父波特。波特開創的企業競爭戰略理論,無疑將管理學在20世紀80年代初推上了理性主義的頂峰。波特基于個人洞察力和理性思辨,創建了里程碑式的戰略管理理論,“五力模型”、“三種通用競爭戰略”、“價值鏈”等,構成了非常完整宏大的管理思想體系。

        3.第三階段:經驗主義回歸(20世紀80年代至今)20世紀80年代以來,面對信息化、全球化、經濟一體化等新的形勢,管理出現了深刻的變化。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管理學出現了一些全新的理論和趨勢,比較有影響力的有非理性主義傾向、企業再造理論、“學習型組織”理論等。

        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非理性主義傾向,是相對于傳統管理理論中唯理論的管理思想而言的。非理性主義傾向的主要觀點有:批判原有管理理論中的唯理性主義、倡導對管理實務的研究、重視對企業成功經驗的總結、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可見,非理性主義傾向依托于非理性主義哲學的人本精神,但大量使用經驗主義方法如比較法和經驗歸納法,非理性主義傾向的本質是基于經驗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例如,威廉·大內經過調查比較日美兩國管理的經驗,出版了《Z理論——美國企業界怎樣迎接日本的挑戰》。泰倫斯·迪爾、艾倫·肯尼迪的《企業文化——企業生存的習俗和禮儀》是在集中對80家企業進行了詳盡的調查后寫成的。彼得·圣吉是學習型組織理論的奠基人。他用了近十年的時間對數千家企業進行研究和案例分析,于1990年完成其代表作《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彼得·圣吉提出了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練”,指出企業應建立學習型組織,以維持競爭力。軟件工程師和管理咨詢顧問出身的邁克爾·哈默在總結企業案例研究后,首先提出了“再造”,并于1993年出版《再造企業》,正式提出了企業再造理論。

        這些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論都是基于經驗總結創建,采用對比分析、案例分析和調查分析等研究方法,表明經驗主義的基本觀點深刻地改變了前一階段管理學思想的發展,經驗研究又卷土重來。

        美國學者徐淑英(Anne.S.Tsui)教授在2005年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主辦的中國管理學研究方法論研討會發表演講,她研究了本世紀以來在《美國管理學會學報》(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上發表的1500篇文章,認為調查研究、二手數據研究、定性與案例研究、實驗室研究和準實驗研究是目前經常采用的5種管理研究方法[19]。這一數據清晰地說明了當代國際管理學的研究現狀,注重統計分析的經驗主義方法成為當前管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目前這一階段,理性思辨、體系洞見等理性主義方法漸漸陷入低潮,尤其是唯理論受到非理性主義傾向的強烈批判,經驗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重新成為主流。不少管理學者甚至認為,必須有數據或實證的文章才是理論貢獻。我們還應注意到,自從波特于上世紀80年代初提出戰略管理理論后,管理學界再也沒有出現如此需要個人洞見和理性建構的思想體系。

        四、結束語

        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基本觀點,貫穿了整個管理學的發展過程,也必將對今后管理學的發展繼續產生影響。通過對管理學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進行劃分和分析,管理學的發展路徑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經驗主義起源(19世紀末——20世紀40年代)。從19世紀末出現的科學計劃管理開始,直到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1911年)和法約爾的《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并在梅奧出版《工業文明的社會問題》(1945年)前后達到高峰;第二階段:理性主義發展(20世紀50年代——80年代)。20世紀50年代開始,決策理論學派、數學學派推動管理學的理性主義發展,代表人物西蒙于1978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波特出版《競爭戰略》(1980年)、《競爭優勢》(1985年)時期達到高峰,其他管理學派紛紛傾向理性主義;第三階段:經驗主義回歸(20世紀80年代至今)。上世紀80年代初,經驗主義的回歸以《Z理論——美國企業界怎樣迎接日本的挑戰》(1981年)和《企業文化——企業生存的習俗和禮儀》(1981年)等為標志,《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1990年)、《再造企業》(1993年)都是這一階段的重要成果,基于經驗研究的方法重新成為管理學界的主流。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洲日本欧美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sa | 中文字幕日本αv一区二区 日韩免费码中文字幕 | 五十路丰满aⅴ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