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軟件工程試題范文

        軟件工程試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軟件工程試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軟件工程試題

        第1篇:軟件工程試題范文

        關鍵詞:測試工程師;績效管理;體系

        軟件測試工程師績效考核是IT企業根據發展戰略和使命要求,對測試工程師的工作業績進行考察和評估,包括工作行為和工作效果。隨著中國軟件業的迅猛發展,軟件產品的質量控制與質量管理正逐漸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為了保證軟件在出廠時的“健康狀態”,幾乎所有的IT企業在軟件產品前都需要大量的質量檢測工作。測試工程師作為軟件質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環,其績效考核成為企業了解測試人員隊伍狀況,監控測試人員工作過程的重要手段。

        軟件測試工程師績效考核是IT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中心環節,是測試人員薪酬、晉升、人事調整、職稱評定等決策的基礎,并且為企業制定測試人員的培訓、開發計劃及長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提供依據。測試工程師績效考核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到人力資源制度的激勵效果和企業管理的公平性,并對測試人員的工作滿意度有重要影響。然而,現實的績效考核工作往往不盡如人愿。許多測試工程師遇到考核時深感不安,產生焦慮,害怕甚至反對考核;很多測試人員認為考核是走過場,抱著無所謂態度。理論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與現實中的困惑形成強烈反差。為此,我們有必要對測試工程師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從而構建能滿足企業和測試工程師共同發展的績效管理體系。

        一、軟件測試工程師績效考核存在的誤區及其分析

        (一)考核定位模糊并存在偏差

        考核定位,就是通過績效考核解決什么問題。考核定位模糊主要表現在考核缺乏明確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考核而進行考核,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導致考核流于形式。考核定位偏差主要體現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目標上,對考核目的定位過于狹窄。目前許多IT企業績效考核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期末發獎金或津貼,將考核定位于確定利益分配的依據和工具。

        (二)重績效考核輕績效管理

        績效考核和績效管理既有本質上的區別,又有一定聯系。傳統績效考核以管理者為中心,強調服從和外部控制,著眼于過去,注重成果,是一種被動反應、事后解決問題的管理方法。現代績效管理則以測試工程師為中心,強調承諾和自我控制,著眼于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有機統一,是一種主動開發型、在過程中解決問題的管理系統。績效管理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績效考核只是績效管理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和環節,絕不能將其等同于績效管理。

        (三)重考核結果輕考核過程

        績效是工作成果與工作行為的統一。許多IT企業重視對績效中的工作結果考核,而忽視了績效中的行為指標,這表現在許多項目組重視項目完成進度而輕視測試過程,重視項目的數量而輕視其質量,尤其是輕視與測試工程師行為有關的工作動機、熱情度、忠誠感等“周邊績效”考核點。這可能與企業受功利主義思想影響、追求短期利益有關,或者可能與工作結果容易量化,而行為不易評估有關。

        許多項目組在項目初期給工程師布置測試任務和預期應完成的指標,期末予以檢查,而對工程師完成任務和指標的過程不管不問,既不對完成任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予以及時糾正,也不對測試人員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和阻力時提供幫助和支持。這種秋后算賬的做法容易造成管理者與被考核者的對立,不利于測試人員的成長與進步。

        (四)考核主體單一

        目前,項目經理考核測試工程師已成為一種普遍運用的評價方式甚至是唯一的評價方式。項目經理考核有一定可信性,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測試人員一味地迎合項目經理的指令,淡化了整個團隊的溝通協作,忽視一些測試人員不可控制因素的影響而造成考核不公正等。測試工程師在考核時處于一種被動地位,或者消極被迫接受,或者導致內部沖突升級。項目組也不重視同行專家的評估意見或根本不吸收同事參與考核。

        (五)績效考核指標不全,標準不明

        考評項目和指標的選擇是否恰當,是否全面、相關,定義是抽象含混還是具體明確,對考核結果影響很大。如果績效考核標準不明,則不同的考核者可能對優、良、一般、差等績效標準做出不同的解釋,從而造成考評者偏松或偏緊或趨中傾向,造成考核結果的誤差。以測試人員業績考核為例,業績考核包括整體工作效率、工作結果、過程控制三項一級指標。其中,工作結果可以分為測試用例的數量和質量、bug的數量和質量、測試自動化程度及收效等多項二級指標,若不對這些定性指標給出明確定義,則考評時易出現主觀隨意現象。因此,界定應具體明確。如bug的數量和質量可定義為:提交bug的數量(根據項目的不同而確定經驗值)、提交bug的時間段(具體統計在測試的每個階段)、發現bug的比例等。

        二、軟件測試工程師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

        (一)明確測試工程師績效考核目標

        Bevan和Thompson(1991)認為績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促進人力資源管理不同組成部分的整合,并使它們與公司的經營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測試工程師績效考核的目標,一是為企業的發展服務,支撐企業使命和戰略的實現;二是服務于工程師個人需要及其職業進步。

        (二)構建一體化績效管理體系

        績效管理就是根據組織的要求,對雇員進行指導和支持,使雇員盡可能地以更高的效率完成自己的工作。從狹義角度理解,績效管理系統由制定績效計劃,持續的績效溝通與績效信息收集,績效考核,績效反饋、診斷與輔導等部分組成。從廣義上講,績效管理系統由績效管理的影響力量、狹義的績效管理系統、績效管理的運用和目標等部分構成。

        廣義的績效管理系統包括以下3部分:對影響測試工程師績效的原因進行分析,尤其是從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領導方式、企業文化、招聘和聘任制度、崗位分析等方面探討與測試工程師績效有關的因素;狹義的績效管理系統;績效管理的目標,包括績效管理要達到的組織目標和測試工程師個人發展目標(見圖1)。

        制定績效計劃和考核目標的目的是為了清楚地說明企業期望測試工程師達到的結果以及為達到該結果所期望測試人員表現出來的行為和技能。管理者通過與被考核者協商,共同制定與企業使命相關的具有挑戰性、可實現性、具體明確且有時間限制的績效計劃。持續的、動態的績效溝通就是管理者和被考核者共同工作,以分享有關信息的過程。這些信息包括工作進展情況,潛在的障礙和問題,可能的解決措施以及管理者如何才能幫助被考核者。這些信息必須是有據可查、準確真實的且與績效相關的信息。管理者可通過面談,向其他同事了解意見,查看被考核者的工作記錄等方式獲取信息。績效考核包括測評內容、何時測評、哪些人參加測評、測評方式及責任等。績效診斷與輔導,是管理者和被考核者雙方合作,共同尋找導致績效低的原因,以及幫助被考核者提高未來績效的方法,涉及處理矛盾、準備反饋面談、解決問題和重新設定目標等內容。

        (三)實現測試工程師績效考核主體的多元化

        在傳統的測試工程師績效考核中,將工程師排斥在外,測試人員作為被考核者處于被動應考的地位,被考核者與考評者的這種對立狀態造成測試人員不認同、不支持考核,使其考核失去應有價值。雖然測試工程師可能由于認知或自利性偏差(根據歸因理論,測試人員可能將自己的成功歸之于自身的能力與努力等內因,而將其失敗或績效不理想歸之于工作難度和機遇等外因;而對別人的成功與失敗歸因與自身歸因相反)和自我防御心理的原因,測試工程師有高估自身的業績,而看不到或有意掩蓋自身存在的問題的可能性,但可以通過構建系統化的績效管理系統,明確績效考核的目標,管理者與被考核者的平等溝通,以及通過考核主體的多元化(除測試工程師本人外,還有領導、同事、客戶等)等方法來避免這些弊端。

        (四)構建測試工程師績效考核合理分工、各司其職的組織管理機構

        對測試工程師的績效管理是企業人力資源部和項目組的共同責任。人力資源部主要從事組織、指導和協調工作,具體職責包括培訓考核者、規范考核制度、制定各種考核表格、發放及統計等工作。考核由項目組具體組織實施,包括測試工程師工作任務的安排、考核指標與內容的確定、考核方法與時間的確定、考核主體的組織、考核結果的反饋、績效改進與提升等工作。項目經理首先應當是一名合格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應把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如激勵、員工發展、績效管理納入企業的議事日程,并構成企業管理者對項目經理考核的重要內容。當然,這需要改變目前IT企業高度集中的人事管理體制,將部分人事管理權由企業下放至項目組。

        (五)根據測試工程師的工作特征,建立考核內容全面、結果與行為(過程)并重的績效考核機制

        測試工程師作為專業人員和知識工作者,在其需求和工作方面存在以下特征:追求工作自主,不愿意受過多的外部控制;個人品性對測試工作及其事業影響很大;需求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既追求較低層次的需要,如生理、安全需要,又追求較高層次的需要,如受人尊重、自我實現的需要;工作具有分散性、個體性等。這些特征要求在測試工程師績效考核時注意以下方面:一是績效考核內容要全面,德、知、能、勤、績一樣都不能少。測試工程師品德潛移默化影響其對測試工作的態度;知識包括測試工程師應掌握的專業技能及業務知識、個人素養;能力包括軟件測試能力、溝通與團隊協作等方面。二是測試工程師績效考核堅持結果與行為(過程)考核并重。Brumbrach(1988)認為“績效指行為和結果。行為由從事工作的人表現出來,將工作任務付諸實施。(行為)不僅僅是結果的工具,行為本身也是結果,是為完成工作任務所付出的腦力和體力的結果,并且能與結果分開進行判斷。”Borman和Motowidlo(1993)認為行為績效包括任務績效和關系績效(周邊績效)兩個方面。任務績效指正式工作職責和所規定的行為,關系績效指自發或超職責行為。由于測試工程師工作的效果難以量化,且具有滯后性和共同屬性。因此,在堅持完善目前通過測試工作量和測試用例等結果指標衡量測試工程師績效的同時,企業還要重視對測試人員行為,包括團隊合作行為的考核,尤其要關注關系績效的考核,這對克服測試人員工作分散化,形成合作的團隊以及按質按量地完成項目組的目標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劍虹.績效管理工作中的七個誤區[J].企業改革與管理,2003(5).

        2、理查德?威廉姆斯.組織績效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第2篇:軟件工程試題范文

        [關鍵詞]軟件工程;實踐教學體系;能力培養;質量保障

        引言

        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等的發展,信息產業規模擴大,軟件人才需求旺盛。雖然我國絕大多數高校都在培養軟件工程專業人才,但培養的質量良莠不齊,特別是地方院校受師資、教學資源、財力等的影響,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存在著部分地方院校軟件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即失業,或者是通過培訓才能上崗的情況,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普及化,在校學生數量逐年增加,但是生源質量并沒有得到同步的提升。二是人才培養方案缺少特色,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這不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造成培養出來的學生存在著實踐能力較弱的問題,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與行業對人才的能力要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教師本身軟件工程專業實踐能力不是很強,加之他們受評職方面的影響,重科研輕教學,不夠重視實踐教學,并且實踐教學方面還存在著教學環節薄弱、教學內容陳舊、教學體系不完善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了地方院校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高,而且培養出來的軟件工程專業人才與行業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軟件工程專業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開發能力,特別是對其工程能力的培養。針對企業實際要求和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學校推廣實施了“以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為核心,學生為中心,理實合一,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并對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研究,從實踐教學體系整體架構研究角度出發,以加強學生軟件工程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從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實踐能力評價機制、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等多個方面進行構思與設計,建立了“一核心、兩平臺、三層次、全過程”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四年多的應用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核心、兩平臺、三層次、全過程”實踐教學體系

        “一核心、兩平臺、三層次、全過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核心思想是依據理實合一,教、學、做一體化的建設原則,打造特色實踐教學平臺,突出職業的導向作用,注重交叉融合、建立校內外、課內外實踐教學平臺,依據遞進式原則建立三層次提升能力計劃。一核心:培養學生的軟件工程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兩平臺:校內實踐平臺、校外實踐平臺。三層次:基礎實驗、認知實習、專業基本素養訓練;綜合性實驗、生產實習、模擬訓練、課程設計、社會調查;創新性實驗、項目研究、畢業綜合訓練、學科專業競賽、創新創業訓練。全過程:實踐教學、思政教育、編程能力和英語能力訓練四年不間斷,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全面體現對學生關鍵業務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形成理論、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設計為一體的校內外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的個人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都能得到全面而均衡的發展,更好地適應企業對其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的要求。通過全員育人,全面育人,全過程育人,確保學生畢業后能憑借個人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尊嚴、體面地進入社會工作。

        1.校內外實踐育人平臺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是進行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也是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繼承和創新。可以遴選優秀企業參與軟件工程專業建設,以彌補學校實習、實訓教學資源和學生工程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建立校內實訓平臺和校外實習平臺,以及仿真工作環境和真實工作項目,指導學生慢慢從模仿編程到自己能創新開發編程。校企合作方式一是“請進來”,即邀請本地的企業專家和工程師進校交流,如給學生上課,開展技術講座,召開座談會、招聘會等;二是“送出去”,即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專業認知、專業實習、課程實訓、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高校可以通過校外行業專家引入行業企業優秀工程項目案例,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最新軟件技術,從而縮小學校教育與企業人才要求之間的差距。整合專業資源,按照專業大類進行機房建設,優化校內教學資源,購置虛擬仿真實訓軟件,建成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室、辦公自動化實訓室、計算機組網實驗室、單片機實訓室、Web開發實訓室、移動應用軟件開發實訓室、大數據分析實訓室等專業實訓室。這些實驗室或實訓室在完成相關課程理論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可以承擔一部分課內實踐教學內容,包括驗證型、設計型實驗和綜合型實驗,通過課程設計和課程實訓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復合應用型人才,校內實踐平臺還開設了學科競賽、社會調查和創新創業項目等,循序漸進地培養軟件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創新能力。校外實踐平臺可以零距離接觸企業,利用企業平臺來提升和完善實踐教學環節,注重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實用性與針對性是地方院校軟件工程專業推進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保證。專業教育與認知實習應合二為一,由企業技術人員和管理精英介紹國家軟件扶持政策和就業前景,建立學生的專業熱愛度。雖然學校也可以開展課程實訓,但相較于企業而言,企業結合真實項目改造的課程實訓子項目更具有實戰性。學生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可以結合企業實際項目開展,這對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有極大的幫助。

        2.三層次階梯型實踐教學模式西安翻譯學院軟件工程專業在實踐教學中建立了“項目驅動,能力遞進,創新培養”的三層次階梯型實踐教學模式。三層次階梯型實踐教學模式體現了實踐能力培養的漸進性和階梯性。三層次階梯型實踐教學模式分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形成了基礎層、提高層和創新層。基礎層側重操作,提高層注重技術應用,創新層強調綜合實踐,注重“產品”教學、創新制作和新技術的應用。基礎層對應程序設計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編程能力。對應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基礎課程,通過課內實驗和課程設計環節實現。對應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與算法等課程。提高層對應程序系統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編程能力和功能設計能力。對應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核心課程,通過課內實驗、大作業、課程設計實現。對應軟件工程、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操作系統、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課程。創新層對應項目開發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項目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對應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方向選修課程,通過課程實訓、專業設計、技術講座等環節實現。對應JavaEE框架、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HTML5應用開發等課程。上面三個層次多種實踐環節,貫穿并融合于技術講座、科研訓練、素質拓展、專業競賽、創新訓練、創業教育等課外實踐教學之中。體現出了軟件工程專業技能、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創業素養的階梯型培養。

        3.全過程實踐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要做到四年不間斷,這不僅體現在課內,更體現在課外。通過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西安翻譯學院軟件工程專業按照“專業+外語+現代技能”模式進行復合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在四年時間里,學校一定要抓好學生的實踐教學、思想政治教育、編程能力訓練、英語口語訓練等。

        實踐教學體系的保障和考核評價

        1.組織保障由學院教務處教學實踐科對實踐教學進行宏觀管理,推出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措施。學院教學院長具體負責實踐教學的組織與實施工作。成立由教學督導、學業導師等組成的實踐質量保障組織機構,對專業實踐教學活動過程進行管理和考核評價。實踐教學考核應以學院領導、教師(包括企業指導師)和學生為主體,涵蓋所有實踐教學環節和實踐教學內容。

        2.管理制度推出成系列的關于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和學科競賽等方面的實踐教學管理文件,以保障實踐教學環節的順利開展。實踐教學文件和管理制度包括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課程大綱和教材、實踐指導書、實訓報告等實踐教學文件和實踐教學各環節的管理制度。如教學督導制度、實訓過程管理制度、實訓基地遴選制度、實訓管理制度、畢業設計過程管理等。

        3.考核評價建立“知識—能力—素質”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方法。側重于軟件工具的使用與實驗技能、工程設計與實現能力、評審與測試能力、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過程管理與控制能力、面向領域的應用能力的考核,以及編碼規范、面向領域的編程能力、軟件工具使用與應用技能、軟件設計文檔與編寫和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的考核,用過程性考核取代傳統筆試考核,實現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文檔編寫能力和項目開發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第3篇:軟件工程試題范文

        一、實習單位介紹:

        南京智風多媒體有限公司是我現在實習的單位,它成立于1998年,是從事教育軟件、數字化教學資源、多媒體產品等開發、制作的專業公司;是江蘇省信息產業廳認定的雙軟企業、江蘇省新聞出版局審核認定的電子出版物開發制作單位。公司長期承擔高校及教育管理部門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教務教學、實驗科研等管理系統的開發和信息化項目建設。如:《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名師名課網系統》、《oa辦公系統》等多個系統平臺。智風公司多年來致力于網絡課程的建設服務工作,擁有一支專業化的開發團隊,通過嚴格的開發流程和創新的教學理念為廣大院校提供優質的服務。專業化的研發隊伍:從教學設計、技術開發,到交互設計、視覺設計、資源素材制作等各個方面,全面解決您的后顧之憂;豐富的開發經驗:業已開發的課程中有42門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累計開發的網絡課程已逾1000門。

        二、實習崗位、主要過程、主要內容、主要工作、收獲

        我在該公司任職軟件開發工程師,剛實習的第一個星期,主要的工作是熟悉公司的開發框架及開發流程,及時完成項目經理派發的任務。從第二個星期開始,我就開始接觸公司的開發項目。令我印象最深、體會也最深的一個項目是《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系統》。該項目不僅開發時間短(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最主要的是需求不清。在客戶與公司的雙重壓力下,我們這組人(共5人)在與客戶只溝通了兩次的需求下,我們就開始動工。該項目的用戶主要分為校領導和嘉賓。針對校領導和嘉賓進行相應的車輛、餐廳、賓館、會場、時間、志愿者的安排,要有沖突提示功能。如:在一個重疊的時間段內,一個人不能同時參加兩項及以上活動;一輛車安排的人數不能超過他的最大承載數等等。在做這些功能的時候,我們有過以人為基礎,分配車輛、餐廳等資源,也有考慮過以資源為主,分配人員等種種意見。在每一次意見有了分歧以后,我們都要討論,各抒己見。這種方式使我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當我的想法得到了其他同事的認可時,那種感覺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即使是自己的想法錯了,但聽到同事的另一番看法,使我茅塞頓開,也有了收獲的喜悅。由于項目太緊,我們經常加班,每晚都要坐末班車回去,好幾次回來后倒頭就睡,周末也沒得休息。正是有了這些無以言表的感覺才使我對這個項目,對這個階段很難忘。在項目的功能方面,我負責所有基礎信息的添加與列表顯示。在做這些的時候,與我在學校做的項目的最大不同是分頁都是用的存儲過程,驗證最好要做到客戶端和服務端同時驗證。還涉及到站內信互發、打印、導出、發郵件等這些我以前看似很神奇的東西,現在我已把神奇變為了現實。

        在這半年多的工作實踐中,我學到了很多,這些都是作為學生學不到的,如:

        1、我參與的都是團隊合作的項目,無論是在自己公司,還是在合作公司,我們都講究團隊精神。在信任自己和他人的基礎上,思想統一,行動一致,這樣的團隊一定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我們的很多工作是一起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互相提醒和補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所有的工作中溝通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把信息處理的及時、有效和清晰。

        2、每一個項目在開始著手的第一步,一定要和客戶把需求溝通清楚,只有了解了項目的需求,才有可能真正做好一個項目。我們需要向客戶提出要求客戶提供所有涉及該項目的資料,每次與客戶見面都需要熟悉業務與程序的最少一至兩個程序員隨時記錄需求。

        3、工作中,有一個無論是技術,還是經驗都比較讓人肯定的前輩帶領,將任務詳細化,詳細到每個頁面、甚至是一個頁面中的圖片什么時候做好,做到什么程度,這樣把工作進度有計劃有方向的暫定下來,做事很有效率。

        4、每天的工作小結真的很重要,這讓我們每天都有計劃的知道自己干了什么,不是漫無目的的工作。

        5、工作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許有一天你要去其他崗位幫忙,所以同事之間的技術要互相學習,也許有一天,公司需要你發揮其他的技能幫忙,所以互相學習也是很重要的,我在公司,深有感觸,除編程之外,切圖、界面設計等工作都干過。

        第4篇:軟件工程試題范文

        以2011年教育部將軟件工程學科獨立設置為一級學科為標志,軟件工程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步入了規范化發展的軌道。但與信息化強國相比,我國軟件工程博士研究生培養尚處于成長階段,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調整探索。文章分析當前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

        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改進措施

        0引言

        在信息化浪潮的促動下,我國軟件工程學科高層次人才隊伍培養經歷了跨學科培養、海(境)外引進、相近專業轉行等方式。2001年12月,教育部首次批準全國35所高校試辦示范性軟件學院(教高[2001]6號)[1]。以2011年3月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學位[2011]11號)[2]為起點,軟件工程專業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脫胎”出來,正式成為一門新的學科,標志著我國軟件工程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完成了由學科從屬型向學科獨立型的跨越。這一跨越無論對于軟件工程的學科建設,還是對于其高層專業人才的培養都具有頂層設計意義。正是由于這一頂層設計的作用,2011年8月教育部首次在我國48所高校增設了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的博士點和碩士點[3]。截至2015年,全國擁有軟件工程學科“博士一級”授權的高校已達52所,具有“博士二級”授權和碩士授權的高校達到106所。我國軟件工程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撐了國家信息產業的發展,基本適應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需要,縮短了我國此學科與發達國家間的差距。由于軟件工程學科高度的交叉性、領域的滲透性以及需求的無限性,我國軟件工程學科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博士研究生的培養,無論在基礎理論、課程設置,還是在培養方式、評價體系等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

        1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學科課程體系特色不彰顯

        我國軟件工程學科是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分化而來的,雖然已經獨立為一級學科,但由于其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緊密聯系,在博士研究生課程體系的設置中,仍然有很多內容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下的二級學科“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和“計算機應用技術”極為相似。根據對國內60所具有軟件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39個單位)和一級學科碩士點(21個單位)的高校官網上所公布的研究方向和培養方案進行的統計分析,計算機軟件與理論二級學科和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相似度高于70%的研究方向占到了25%,相似度低于20%的研究方向僅為8.33%。從兩個學科開設課程相似度的比較來看,同一課程類別開設學校比例相似度高于70%的占80%之多[4]。這些統計數字表明,當前我國對軟件工程學科和計算機軟件與理論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并沒有本質區別。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博士生相比,軟件工程教育的核心是能夠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軟件工程學科的博士生要熟悉一個或數個應用領域的相關知識,并強調綜合應用各種軟件工程方法與技術[5]。他們在軟件工程知識廣度和深度、工程實踐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方面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博士生要更加優秀。但在目前軟件工程學科課程體系下,軟件工程學科博士并沒有顯著特色與優勢,這將影響本學科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1.2科研考核指標缺乏本學科特點

        為了保證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我國各大高校都相繼出臺了博士生研究生考核指標體系。博士研究生依靠發表“垃圾論文”,以“論文灌水”等方式蒙混畢業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一般來說,規定在國內重要學術期刊或在國際SCI檢索期刊上是博士生畢業并取得學位的基本條件之一。這些科研考核指標的制定給軟件工程學科的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劃定了紅線。但這一考核體系仍具有“重期刊、輕會議”“唯SCI檢索”等特點。筆者認為,這種機械式照搬的考核體系擠壓了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的學術空間。軟件工程是一門知識更新非常迅速的學科,通常情況下,每3~5年就會有一輪知識熱點的更新。對軟件工程學科而言,國際會議是最新穎、最優秀的論文展現舞臺。學者們通過這個學術交流舞臺,與國際同行近距離交流最新、最有價值的學術成果,從而達到掌握該領域學術前沿的目的。如果一味地要求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只能通過發表國內一流學術期刊或者國際SCI期刊作為畢業條件,將導致兩方面問題。一方面,SCI國際期刊或者國內一流學術期刊發表周期相對較長,從投稿到出版一般需要1~2年的時間,有些國際頂級期刊則需要2~3年或者更長時間的出版周期。我國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的學制一般為3~4年,時間窗口有限,致使不少博士研究生放棄從事創新性強但有一定失敗風險的科研課題,而愿意選擇創新性較低但比較穩妥的科研課題去做,從而確保早日發表期刊論文而盡早獲得學位。另一方面,即使軟件工程國際一流學術會議可以代表該學科一流的學術水平,但僅發表國際會議論文往往并不能滿足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畢業的基本條件,導致一些博士研究生不愿將最新最好的成果在一流國際會議上發表,而寧可選擇一些水平一般的期刊。這種做法顯然不利于我國軟件工程學科的博士研究生與國際同行們的交流,實際上造成了我國高檔次研究成果的流失,對培養優秀的軟件工程人才得不償失。

        1.3對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

        軟件工程學科本質上是一門工程科學,要求學者們運用數學、工程和管理方法去解決軟件工程實踐中所遇到的人力所無法解決或者很難解決好的問題。因此,軟件工程學科與工程實踐問題具有高度的結合性。在軟件工程領域,除了少數的博士研究生從事基礎理論研究外,大部分研究課題是與具體實際相關的產業化問題。這就需要軟件工程學科的博士研究生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將理論概念轉化成為原型系統或者用實證實驗驗證理論、方法的動手能力。在實際過程中,一些單位對軟件工程學科的博士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有的博士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編寫程序的代碼行數不超過1000行,有的甚至沒有編寫過代碼;有的博士生導師或博士研究生認為編寫程序不是創新性的工作,工程實踐是浪費學生或自己的寶貴時間;有的博士生由于在本科及碩士階段沒有打下良好的工程實踐基礎,導致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其能力不能勝任工程實踐。無論出于何種原因,工程實踐能力的不足給博士研究生及其所在課題組的科研工作都會帶來負面影響。其結果是,博士研究生所提出的方法、理論無法得到工程實踐檢驗,導致科研成果無法落地;另外,缺少原型系統或者實踐驗證的研究論文也很難在國際高水平會議或者期刊上發表,造成科研工作成為無果之花。

        1.4博士生導師指導時間尚顯不足

        博士生導師對博士生的悉心指導是提高培養質量的關鍵。相比發達國家,我國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指導的博士生數量普遍較多,甚至出現一位導師一屆招收3~4位博士生的現象。有的博士生導師擔任單位的行政職務,因此普遍感覺“日常雜事較多”“工作壓力較大”,這些因素從客觀上使得博士生導師沒有充裕的時間去指導每一位博士生,為數不少的博士生在讀期間感到與導師間的交流時間較少。有的博士生反映“長期見不著導師的面”,甚至“一個學期沒有和導師單獨交流”。這種“放養”現象有悖于對博士研究生的精心指導原則,對提高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十分不利。

        2改進措施

        2.1構建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課程體系

        軟件工程的學科內涵是:“以計算機科學理論和技術以及工程管理原則和方法為基礎,研究軟件開發、運行和維護的系統性、規范化的方法和技術,或以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其研究對象為軟件系統,學科涵蓋科學與工程兩個方面。”據此,我們建議培養單位應當反思當前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生課程的知識體系,明確該學科博士研究生所應該掌握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學科特定的高級知識,構建以數學、計算機科學、系統科學、管理學為基礎,以軟件需求、軟件設計、軟件構造、軟件測試、軟件維護、軟件配置管理、軟件工程管理、軟件工程過程、軟件工程方法和工具、軟件質量等[6]為架構的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生課程體系,使之具有鮮明的學科特色,培養真正能在軟件工程學科內進行創新性研究的高級專門人才。

        2.2鼓勵博士研究生向國際一流學術會議投稿

        目前,在軟件工程學科領域,國際一流學術會議的學術水平已與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相當。建議有關主管部門適時修改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的論文考核體系,不再將“國內一流學術期刊”或者“國際SCI期刊”作為博士研究生論文考核的唯一硬性指標,而將國際一流學術會議論文的發表也納入可選的硬性指標之一。博士研究生通過參加國際一流學術會議,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而且更能向本學科的權威專家請教和學習。通過參加學術會議,博士研究生還可以提高自身的外文水平,擴大學術交流圈。筆者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QueenslandUniversityofTechnology,QUT)信息系統系訪學期間,了解到該系的博士研究生每年均有一次參加所在領域國際一流學術會議的機會,費用可通過博士研究生所在系的培養部門和研究生導師所在課題組協商解決。這種做法是值得借鑒的。

        2.3將工程實踐能力納入博士生入學和畢業的考核體系

        將實踐動手能力納入博士生入學和畢業的考核體系,有利于培養更高科研素養的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譬如,QUT信息系統系的每位博士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除了開展理論研究外,還須將自己的理論研究內容通過工程實踐實現出軟件原型系統。這種做法的益處是:一方面,可促使博士生研究出真正經得起實踐檢驗的高質量科研成果,杜絕了空洞而無實際價值的所謂成果;另一方面,因為博士研究生在各高校院所中實際上已是科研的生力軍,由他們動手實踐得出的原型系統,對于課題組高質量地完成科研課題也極為有益。建議將工程實踐能力的考查納入博士生入學考試的評價體系中,對于工程實踐能力欠缺的考生,要提前排除;同時建議博士生導師高度重視對博士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不能將形成的理論進行原型系統實現或者進行實證實驗的博士研究生,在畢業環節上要嚴格把關。應當鼓勵博士研究生在發表科研論文的同時,申請軟件著作權或發明專利,從而形成理論研究緊密聯系實際應用的良好培養機制。

        2.4建立博士生培養的導師組制度

        實行導師組制度不僅可以有效彌補博士生導師由于精力不足無法有效指導博士生的問題,而且還有利于形成知識結構合理、思維方式相互補充的導師指導團隊,這對培養博士生的團隊精神和發散性思維都十分有利。筆者在QUT訪學時,校方給我安排了由三位導師組成的導師組。兩位副導師很好地配合了第一導師的工作,整個導師組對我進行了非常有效的指導。其中,第一導師負責訪學期間學術研究方向的制定及總體研究方法的確定,主抓研究的方向;兩位副導師各負責一部分研究細節的指導,主抓研究的具體工作。通過導師組的指導,使我在訪學期間不但在學術上有較大的進步,而且還對國外博士研究生的指導方法有了一定的切身感受。事實上,導師組指導制在英式或美式的博士研究生培養中是很常規的做法。在博士研究生培養中,建立導師組制度對于多方面利益群體均有益處。第一,對博士研究生而言,可以接受由兩(或多)位導師構成的導師組的指導。由導師組構成的更加豐富的知識平臺,可以給予博士生更加全面的指導;第二,對博士生導師而言,導師組制度有可能使主導師從指導工作的細節問題中升華出來,而將有限的精力更加聚焦于宏觀上的指導和學術方向上的把握;第三,對副導師而言,通過指導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也可以促進自身學術素養的提高,在豐富學術成果的同時汲取主導師的經驗,為未來的學術道路打好基礎。與主導師不同的是,副導師一般聚焦于從學術的細節上對博士生給予指導。副導師不一定要求具有高級職稱,只要能力具備即可,與博士生的關系更加接近于合作者之間的關系,而與主導師的關系可以定位為助理的關系。

        3結語

        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方面所引發的問題,既有應當提請教育主管部門加以研究的共性問題,如我國博士階段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服務面向等宏觀方面的問題,更多的則是各培養單位在實踐中所需認真解決的具體問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創新成果已經深度融合于軟件工程的學術研究與產業實踐中,這就預示著我國軟件工程學科的博士研究生培養將更加國際化、工程化。教育主管部門和從事軟件工程學科教育的實際工作者必須牢記歷史責任,認真研究“互聯網+”時代下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提出積極的應對措施,使我國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的培養邁上新的臺階。

        作者:馮在文 何敏 何克清 單位: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 國防信息學院信息管理中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國家計委關于批準有關高等學校試辦示范性軟件學院的通知(2001年)[EB/OL].[2016-03-05].

        [2]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EB/OL].[2016-02-28].

        [3]李澤平.軟件工程增設為一級學科后的機遇與挑戰[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2,32(2):75-79.

        第5篇:軟件工程試題范文

        關鍵詞:建筑工程;軟土地基;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U19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經濟社會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建筑業的發展。在建筑業發展新時期,一方面建筑業迎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對建筑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使建筑也面臨更多的建筑難題,比如,軟土地基問題。在建筑工程中,軟土地基問題不僅增加了施工的難度,增加了建筑施工的成本,而且由于建筑處于軟土環境中,對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產生了嚴重影響。鑒于軟土地基的危害,為了滿足現代建筑的質量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我們要對建筑設計和軟土地基進行處理工作,并在建筑施工過程加強對施工進度的控制和監測,力求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建筑施工的整體質量,為我國廣大建筑用戶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推動我國建筑業不斷向前發展。

        一、軟土地基施工技術要遵循的原則

        由于軟基施工的難度遠遠大于其他基礎施工,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技術也日益機械化。因為軟土地基工程存在著一定不利因素,為了能更好的體現施工技術的有效作用,一定要根據軟土地基的實際特性,在遵循有效的施工技術原則下,更好的施工。

        (一)因地制宜的原則。因為不同地區和不同區域的軟基地基都存在不同的差異,有的軟基處理的面積比較大,在這時候不能輕易的下決定采取哪一種施工技術,而是要在施工現場選取一定的實驗區域,經過對該實驗區域的軟土地基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后,再決定采取恰當的施工技術,并且提出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的因素。

        (二)環境保護的原則。對于軟基處理施工過程中挖出的淤泥,應堆放在指定的地方,把軟土地基排出來的積水適當的處理好,不能對附近的水源和田地以及居民環境造成污染。

        (三)注意安全施工的原則。由于軟土地基施工建設的條件和環境存在著特殊性,其施工帶來的危險性就比較高,像基坑的坍塌和滑移這些現象是避免不了發生的。所以平時工作中要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采取有針對性的安全措施,降低施工的危險性。

        二、建筑工程軟土地基的施工技術處理方法

        (一)換填施工法

        換填施工法,是通過選取一些能夠達到房建地基施工強度的壓縮性材料來對軟土土層進行置換。此種方法不僅能有效提高地基承載能力、抗剪強度,同時還能實現對工程后期沉降量的有效控制。換填施工法一般適用于地勢低洼、土體固結時間較長且危害性較大的位置,但其僅限使用于軟土土層厚度較小的地基施工中,其適用軟土土層厚度應控制在3cm以下。這種方法同時也存在使用弊端,投入資金較大,且對整個地基的影響也較大,因此在換填過程中必須做好質量控制。

        (二)灌漿施工法

        灌漿施工法是在不改變土壤體積及內部結構的基礎上,利用壓力作用將漿液灌注到軟土地基中的土體間隙和巖石裂隙之間,通過漿液灌注將縫隙間的空氣擠出,減少土基空隙度,提升抗壓縮性能,實現對地基的質量提升。此種方法對提高地基應力和抗拉強度有顯著的效果優勢,且施工簡單。但要實現最佳效果,還必須在灌漿時做好灌漿壓力的控制,要避免壓力過高對地基土地所產生的破壞,所以要利用濃度較高的漿體來實現對土體密度的壓實,再進行全面灌注。

        (三)深層水泥攪拌樁

        深層水泥攪拌樁是目前最為有效的軟土地基施工技術之一,在提高軟土地基強度與質量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為在軟土地基處理中發揮深層水泥攪拌樁法的作用,必須在施工過程中做好各項控制工作。首先,在做好充足施工準備同時,清除施工現場所有無用雜物,保證回填土質量。選擇好水泥攪拌設備和攪拌材料(通常選擇P?C32.5級別普通硅酸鹽水泥),保證材料和施工設備性能良好。其次要做好對攪拌施工配合比的有效控制,水泥配合比作為整個技術實施的核心,對配置時的有關參數要進行有效計算。否則,控制不好的話,會對施工技術的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在不同施工需求下,水泥配合比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除了要做好配合比的計算外,還要做好相應的試驗,通過科學、全面的水泥攪拌樁配合比設計及試驗工作,來保證其質量符合作業需求。再次要做好施工過程控制,通過試樁來確定攪拌次數、壓力、下鉆速度、水泥漿配置情況,保證整個實施過程能夠按照正確參數指導進行。

        深層水泥攪拌樁的施工流程為:放樣定位確定深度打開壓降泵反復噴射水泥。

        在進行深層水泥攪拌樁施工時,極易出現管道堵塞情況,如出現堵塞應先對管道進行清洗,并對水泥用量、噴漿時間及攪拌次數進行檢查,找出原因,避免再次出現堵塞。

        (四)重錘夯實的辦法

        為了能更好的增強軟土地基的強度,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采取重錘夯實的方法也是比較有效的。具體的操作過程就是把重錘綁接在腳手架上面,使其達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再往下落,讓下落產生的極大沖擊力反復對軟土層進行夯錘,在夯錘的過程中軟土地基的密度和強度也在逐步增強,不但能增加軟土地基的承載力,而且地基的穩定性更強了。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要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合理選用錘子的重量以及錘落地的距離,使軟土地基恰到好處的達到理想的標準。

        (五)排水固結的方法

        排水固結法主要應用在軟粘土地基中,在建設過程中軟粘土地基也是常見的土質之一,所以排水固結法的施工技術也被廣泛采用。主要的操作過程就是把軟土中大量的水分排出,使軟土地基土層的空隙密度大大降低,增強軟土地基的固結性,從而也能提高地基的承載負荷度。運用排水固結的方法措施治理軟粘土地基存在的不利因素,能更好的杜絕地基沉降現象的發生,通過排水固結的方法,已經把軟粘土地基中多余水分排出去了,在其過程中沉降現象也已完成了,因此等工程完成后沉降的現象就不會再發生了。

        (六)粒料樁加固法

        粒料樁加固法也是比較有效的一種處理軟土地基的施工方法。該方法利用震動、沖擊或水沖擊的方法來進行施工。在施工過程中要先對軟土地基進行打孔,之后將事先準備好的碎石等粒料壓入孔內形成粒料樁體,以達到提升軟土質量及強度的目的。該方法多運用于地基較為松散的房建工程當中,利用粘土中顆粒較多的特點來對其進行壓實,使其實現與粒料樁共同承重。使用此方法,要注意墊層和豎向排水環節,其中墊層是為了保證土層的原狀態不被破壞,而豎向排水則是為了實現對軟土地基中多余水分的有效排除。

        困擾建筑工程的軟土地基問題,在施工企業不斷的研究和經驗總結下,多項施工技術得以研發并得以廣泛應用。為對其實現最為有效的治理,根據軟土地基類型和它本身所具有的多種狀態性質,企業在完成地基處理后,必定要對所使用的施工技術進行核實。通過質量檢測、分析或其它多種方法,核查施工技術處理的效果,保證地基質量有效提升,為建筑工程質量提供最基礎的保障。

        結束語

        隨著我國建筑業的深入發展,建筑工程建設中遇到軟土地基的情況越來越多,已經成為建筑發展中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軟土地基的出現對建筑工程的危害非常之大,不僅影響施工的正常進行,延長了施工周期,還對建筑工程質量產生了嚴重威脅。為了保證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我們必須采取一些措施對軟土地基進行有效處理,從而減低軟土地基的危害,不斷促進我國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卓.公路工程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應用的研究[D].長安大學,2011.

        [2]郭泉美.芻議房屋建筑工程的軟土地基處理對策[J].科技資訊,2012,32:23+78.

        第6篇:軟件工程試題范文

        [關鍵詞]回歸 工程實踐 工程項目 校企合作

        [作者簡介]羅代忠(1972- ),男,四川廣安人,重慶文理學院軟件工程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軟件工程、軟件產品線、數據庫技術;刁善會(1970- ),女,重慶人,重慶文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軟件工程。(重慶 402160)

        [課題項目]本文系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十一五”國家課題“我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計算機類子課題“面向職業崗位需求的軟件工程本科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FIB070335-A8-03)、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西部和邊疆地區項目“資源優化配置與產業結構調整模型研究”(項目批準號:10XJA790006)和2010年度重慶文理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100241)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08-0102-02

        “回歸”的本質是強調工程教育的綜合化、系統化,而不是簡單地回歸技術,回歸工程實踐是為了更好地突出工程教育的應用性,突出對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促進高校與行業的緊密對接,需對現有工程教育進行改革,而改革難點在于如何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工程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何回歸軟件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借助校企合作平臺,開展“回歸工程實踐”的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力求使專業擺脫學術教育下的精英卓越軟件人才培養模式束縛,跳出職業教育的程序匠人培養模式框架,構建以工程項目為載體、以工程化能力為核心、以工程素質為特征、以課外科技創新為突破的人才培養思路,可以有效解決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問題。

        一、軟件工程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1.工程知識不扎實。軟件企業需要專業基礎知識扎實,能應對不斷變化的軟件知識結構的人才,而目前學校培養的軟件工程畢業生基礎知識不牢,缺乏后續發展潛力,無法應對IT知識的快速發展。

        2.工程化訓練薄弱。軟件企業需要具備較強的工程項目實踐能力并能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人才,而目前軟件工程人才培養存在軟件行業標準與學校人才培養規格脫節,工程性缺失和實踐環節薄弱,學生缺乏軟件工程項目訓練,造成工程能力差,技術水平達不到企業要求。

        3.工程素質欠缺。學校重視學生知識和技術課程體系,普遍缺乏工程素質課程體系的構建,更不用說開展工程素質養成訓練,造成學生工程素質缺失;而軟件企業需要工程師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能迅速融入軟件工程項目,快速適應軟件企業。

        4.校企需求脫節。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缺乏多樣性和適應性;課程體系與產業結構調整不適應,即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不匹配;教師隊伍缺乏工程經歷,即工程化教師隊伍匱乏,即使是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校企合作機制也不健全。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共同培養深度不夠,軟件企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是被動接受的配角,尚未成為人才培養主角,企業在人才培養中難以發揮主導作用,造成軟件工程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存在距離。

        二、回歸工程實踐的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體系

        1.工程化培養定位及目標。以工程應用型定位人才培養目標,開展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工程化軟件人才培養。針對軟件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層次要求,以軟件工程師崗位為導向,遵循軟件工程型人才培養規律,通過引入企業技術課程體系,培養專業知識夯實、工程技術能力強和工程素質高的應用型軟件人才,使人才培養目標完全貼近軟件企業需求、符合軟件工程師標準要求。

        2.工程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以合格軟件工程師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工程技術能力和工程素質為依據,結合軟件工程開發規范和技術特征,融企業商業化工程項目于技術課程或實訓項目,構建集專業知識、工程技術能力和工程素質于一體的工程化特征顯著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見103頁圖)。其中專業知識適應行業需求,包括軟件工程基礎課程和計算機數學課程,夯實學生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實踐技能,為學生后續發展提供潛力;工程技術能力引入企業項目,包括前端技術課程群、NET課程群和JAVA課程群,強化課程項目、階段項目與工程實訓項目,培養學生具備軟件工程師的基本編程、綜合設計以及工程項目等技術能力,為提升學生工程項目實踐能力奠定基礎;工程素質融入工程項目實踐過程進行養成性訓練,包括軟件開發流程、文檔標準、項目管理以及職場素養,為學生職場溝通交流與合作提供保障。課程體系通過引入企業商業化工程項目,分別植入技術課程、階段性的綜合設計或工程實訓,實現課程實驗項目化、綜合設計項目化、工程實訓項目化,通過項目階梯式培養學生基本編程、綜合設計和工程項目實踐等能力,并將工程素質培養融入工程項目實踐中,讓工程素質的養成訓練回歸工程項目實踐。

        三、回歸工程實踐的人才培養改革

        回歸工程實踐即利用企業植入課程的商用軟件項目,為學生提供仿真實的開發環境,按商業軟件開發標準及業務流程要求,組織實施軟件開發教學過程,讓學生在仿真實的軟件項目開發過程中學習軟件開發技術,掌握軟件開發流程和開發規范,積累軟件項目開發經驗,提升工程項目實踐能力。為保證教學過程即人才培養過程回歸工程實踐,傳統的軟件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評價方式等都不能有效滿足工程化人才培養要求,為使回歸工程實踐的指向性更清晰化,課程體系實施“三融合改革”,即人才培養標準與軟件行業標準融合、教學內容與軟件商用項目融合、教學過程與軟件開發流程融合;開展了與工程人才培養相適應的工程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評價等改革,建立工程化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系統和教學支持系統。

        1.植工程項目的教學內容。為適應工程型人才培養,植工程項目于課程,可從三個方面重構教學內容:重組體現專業知識的軟件專業基礎課和計算機數學課等專業基礎課程,按軟件行業需求重構課程內容;植商用項目于課程或實訓,即針對課程性質特征將植入的企業商用項目按知識點分解,轉化為課程項目并貫穿于技術課程(包括前端技術課程群、JAVA課程群和NET課程群)或階段性綜合設計,或直接將植入的商用項目用于工程實訓,培養學生實際項目開發能力;引入體現工程素質的開發流程、文檔標準、項目管理和職業素養等內容于工程項目,使學生工程素質的培養回歸工程實踐活動。

        2.融工程項目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適應工程型人才培養,按照工程案例和工程項目組織教學,開展基于項目的參與式學習。融入技術課程的項目培養學生基本編程能力,強化學生基本理論的理解、基本知識的應用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采用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即“授課+演示+現場輔導+操練+考核”的模式,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原理,引導學生入門,并要求學生“人人過關”;融入階段的項目培養學生綜合設計能力,強化知識的綜合運用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貫穿商用項目的技術課程以案例任務形式組織教學及訓練,采用“項目任務+要點講解+現場輔導+驗收”的方式;融入工程實訓的項目培養學生工程項目實踐能力,強化工程項目訓練,讓學生在工程項目實踐中培養獨立分析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采用開放模式,以項目任務為驅動,鼓勵實驗方案、實現方式多樣化,運用“項目任務+輔導+答辯驗收”的方式組織教學。

        3.引工程項目的考核評價。考核評價方式從考試型向完成任務型轉變,不僅能避免一張試卷定成績,而且避免了學生只會答卷,不會編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現象。為保證完成任務型考核評價得以落實,推行了評價主體多元化(學生對自己完成任務的質量自評、學生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和企業工程師評價)、評價形式多元化(靜態的試卷評價和各過程完成質量的動態性評價)等評價方式。教師將軟件企業開發的項目資源通過優化分解注入技術課程,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參與項目并按企業的軟件項目標準和流程進行設計開發,項目完成質量通過項目演示、項目答辯陳述,以企業標準評價軟件項目完成質量,通過答辯反饋,加深學生對商業軟件產品質量標準的認識,使考核評價結果更具客觀性。

        4.建工程項目的支持系統。開展工程化師資隊伍培養,實施教師到軟件企業頂崗工作制度,培養教師的工程項目實踐能力;同時引企業工程師進課堂,講授技術課程和指導項目實踐實訓,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設一支高水平軟件工程教育師資隊伍。

        建設軟件工程實訓中心和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創新創業中心可通過承接虛擬項目的訓練,逐漸熟悉軟件項目開發流程,積累項目開發經驗,逐步到承接商用軟件項目,提升商用項目開發經驗,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此外應與軟件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項目實訓提供支持。通過融企業商用項目于課程或實訓,工程能力訓練回歸工程項目實踐;訓練工程素質于工程項目,工程素質養成性訓練回歸工程項目實踐,學生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質將顯著增強。但工程教育在我國剛剛起步,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尚需在“探索―總結―完善―實踐”過程中穩步推進,因此回歸工程實踐的軟件人才培養之路還很長。

        [參考文獻]

        [1]王存文,韓高軍,雷家彬.高等工程教育如何回歸工程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2012(4).

        [2]陳國松,許曉東.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標準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3]李培根,許曉東,陳國松.我國本科工程教育實踐教學問題與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

        [4]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質,創新工程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1(3).

        第7篇:軟件工程試題范文

        關鍵詞:卓越軟件工程師;培養體系;教學改革

        1 卓越軟件工程師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基本要求

        1.1人才培養目標

        按照現代軟件工程師培養思路,卓越軟件工程師是要培養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較寬的知識面,具備從事軟件開發、系統維護和項目管理等相關工作的具有較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工程技術型人才。我們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基礎、以軟件工程及數字媒體技術為重點、以滿足社會需求為根本而進行了針對性的培養,力圖使學生熟練掌握企業級項目開發所需的核心技能,了解企業開發的流程和規范,熟練掌握流行框架和組件技術的應用,從而使畢業生具備從事軟件工程或數字媒體相關項目開發、實施和維護的基本能力,滿足當前軟件企業的需求。

        1.2基本要求

        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如下:

        1)具有較好的人文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2)具有從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關數學、自然科學知識以及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3)具有良好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和服務意識;4)掌握扎實的工程基礎知識和本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5)具有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6)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行產品開發和設計、技術改造與創新的基本能力;7)具有信息獲取和終身學習的能力;8)了解本專業領域技術標準,相關行業的政策、法律和法規;9)具有較好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交流溝通、環境適應和團隊合作的能力;10)應對危機與突發事件的初步能力;11)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環境下的交流、競爭與合作的初步能力。

        2改革理念

        知識、能力和素質是工程型人才必須具備的三大要素[1]。然而,我國本科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及素質培養的問題。在卓越軟件工程師3C立體培養體系中,第一個C代表核心專業知識(Co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它包括工程基礎類、工程技術方向類和工程專業實踐類的部分課程;第二個C代表核心專業能力(Core professional ability),它包括設計、開發、測試和維護項目等綜合能力;第三個C代表CDIO工程素質(CDIO engineering diathesis)。

        核心專業知識和核心專業能力這二維正好構成一個平面,而第三維CDIO工程素質要求在大學整個學習過程中注重實踐環節的訓練,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核心專業知識是體現在工程基礎類、工程技術方向類和工程專業實踐類部分課程中的,并且每一門課程根據自身的特點需要培養核心專業能力中的不同的能力,在不同核心專業知識和不同核心專業能力的每一個交叉點,引入CDIO工程素質,在校企合作的工程環境中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學好核心專業知識、培養核心專業能力、貫徹CDIO工程素質符合我校的“知行合一,雙核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3C立體培養體系圖示如圖1所示。

        3改革措施

        如何在給定的學制內讓學生獲得更寬更深知識的同時,逐步具備足夠的個人、人際交流能力和構建產品、過程和系統的能力,是目前各國工程教育面臨的共同挑戰[2]。在卓越軟件工程師3C立體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中,我們結合本專業的實際情況,在近3年里實施了以下改革措施。

        1) 改革并實施了專業培養計劃。

        從2007級開始,我們在培養目標中明確提出了以軟件工程、網絡工程和數字媒體技術為重點、以滿足社會需求為根本而進行了針對性的培養,力圖使學生熟練掌握企業級項目開發所需的核心技能,了解企業開發的流程和規范,熟練掌握流行框架和組件技術的應用,從而使畢業生具備從事軟件工程或數字媒體相關項目開發、實施和維護的基本能力,滿足當前軟件企業的需求。經過幾年的教改實踐,學生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和數字媒體技術方向的專業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

        2) 改革并開展了專業課程的“項目式”教學設計。

        從2007級開始,在制定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時,我們要求課程負責人必須清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了解IT行業企業的普遍需求。除了通識類等公共基礎類課程外,要求工程基礎類、工程技術方向類和工程專業實踐類的部分課程都必須按照構思、設計、實施和運行等步驟進行課程教學設計。具體為:首先(針對項目的難易程度、學習對象的能力大小)組織學生進行項目的構思(Conceive)和設計(Design);然后(根據功能模塊劃分、任務分工)進行學生分組,接著(在教師的指導和學生小組成員的討論下)進行項目的研發,即:項目的實現(Implement);最后(通過學生運行和展示作品)進行項目作品的點評和總結,即項目的運行(Operate)。近幾年來,學生在SUN平臺上用Java和在Microsoft平臺上用.NET作為開發工具來完成畢業設計的人數逐年增加。

        3) 改革并構建了工程實踐環境。

        從2007級開始,我們對原來的計算機專業培養計劃中的實踐環節進行了改革,設置了基礎實驗教學平臺、工程基礎訓練平臺、綜合運用實踐平臺和素質拓展與社會實踐平臺,實踐學分比例從21.8%逐年上升到44.8%。我們采用3年學校學習、1年校企合作培養和訓練的方法,利用校內、外實習基地的優勢,對各實踐環節采用“項目驅動”的培養方式,即采用適合教學的典型軟件項目,使用軟件工程的設計方法,進行商業化軟件項目開發的實踐訓練,從而構建了校企合作培養的工程環境。

        4) 改革并完善了教師能力提升機制。

        由于工程教育模式是基于實踐的,所以專任教師既要具有計算機的專業知識,又要具備實際的軟件工程的工作經驗,這樣才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實踐指導,避免學生走向誤區。從2007級開始,我們已經建立了專業教師能力提升機制:(1)新來的青年教師必須進實驗室進行為期半年至一年的實踐鍛煉,其他專任教師要求下企業進行調研,搞清楚當前技術的要求和人才市場的需求;(2)鼓勵專任教師承擔橫向項目及各類其他項目,要求將科研成果和教改成果應用到教學中去;(3)在聘請IT企業專家或工程師給學生上課或進行實踐指導時,要求專任教師跟班聽課或共同進行實踐指導;(4)對有關專任教師進行主干專業課程的培訓和學習;(5)經學院認定,對符合“雙師型”的專任教師在績效考核中給予獎勵。通過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雙師型教師比例從改革前的不到30%上升到現在接近50%。

        5) 改革并實施了專業教育導師化措施。

        現行的計算機教育多為“吃大鍋飯”,即一門課程一個老師,一位教師負責一個班。這樣,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就得不到很好的輔導。導師化是把一個專業的學生化整為零分配給不同的導師,由導師根據專業培養計劃制定項目,并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從2007級開始,我們將二年級學生就分配給不同的教師(每位教師指導4~8名學生),由教師分別指導學生的學年論文、學年設計、創新項目申報和畢業設計(論文),這樣能使學生較容易地學到一些專業知識,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和團隊精神的培養。

        6) 改革并實行了學生考核制度。

        工程教育模式是對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培養,考核主要分為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兩方面。教師評價主要通過學生書寫各類設計報告和編制程序成果等打分,而學生評價則讓學生通過自評、互評等方式改變學習和生活態度,并逐步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從2007級開始,我們在部分集中實踐環節課程中實踐了這種考核制度,通過經驗交流、技術研討、教師點評和總結報告等一系列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校企合作的具體培養方案

        通過與軟件服務外包企業開展企業級的校企合作,在計算機類專業中實行合作辦學的培養模式。學生3年在校學習,要求完成必要的理論學習和基礎實驗和實踐訓練;學生一年在對口企業中完成實習、實訓和相關課程任務,參與軟件開發與服務外包、信息系統項目管理、軟件設計和軟件評測等實際訓練,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在計算機類專業培養方案中,要進行工程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其關鍵所在是要制定校企合作培養學習階段的培養方案。

        4.1第6學期培養方案

        計劃第6學期的前8周在學校與企業合作開展相關課程的專業教育,按照企業開發軟件項目所需專業知識進行課程教育。后8周及暑假期間,學生根據企業要求進行企業項目實踐和課程設計。第6學期各階段培養環節安排如表1所示。

        4.2第7學期培養方案

        在校學習的具體教學計劃時間集中安排在第7學期的前8周,第7學期的剩余時間,學生根據企業要求進行企業實習。第7學期各階段培養環節安排如表3所示。

        參與計算機類專業的合作企業有5家規模型企業,任教的專業教師優先聘任有企業工程工作經歷的專、兼職教師,通過引進或下企業鍛煉等方法,不斷提高專業教師中具備企業工程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目前, 外聘工程實踐教師和具有5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雙師型教師有19名,其中具有工程師等中級職稱的教師13名、高級職稱教師6名。

        5結語

        工程型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進行不斷的探索與實踐。我們將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為契機,不斷改革創新,爭取為計算機類專業工程型人才的培養作出我們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楊爽,王忠民. 計算機工程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 高等教育研究,2009,26(4):46-4991.

        [2] 顧佩華,李異平,沈民奮,等 以設計為導向的EIP_CDIO創新型工程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9(3):47-49.

        Exploration on 3C Three-dimensional Cultivate System on Excellent Software Engineers

        FAN Jianbo, YU Hua, LIU Liangxu, SU Rina

        (College of Electron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gbo 315016, China)

        第8篇:軟件工程試題范文

        為了使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一致,幾年來,計算機教指委陸續下發了一系列指導意見及規范,明確指出“計算機科學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必須培養學生具有很強的實際動手能力[1]。在IT專業中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成為教學研究的重點,并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普遍關注的熱點。兩年來,我們經過探索和實踐,創建了一套可教學化的實訓教學體系,對工程應用型軟件人才的培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教學化實訓體系的建設關鍵在于實訓教學資源體系的建設、“3+1”實訓教學模式的確立,教師實訓機制的建立以及實訓教學方法的確立;政府引導、校企合作,組織的保證及考核模式的改革是深化工程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方法的保障。他們是可教學化體系建設不可分隔的部分。

        2以政府為主導,構建可教學化實訓組織體系

        要構建完善的可教學化實訓組織體系,首先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的原則。政府、企業、院校三方從組織上確立實訓教學在工程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上的重要性,起到了統一組織、統一協調的作用,將培養企業急需的工程應用型軟件人才落到實處。東軟信息學院大學生創業實訓中心就是在大連市政府以及東軟集團的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初成立的,中心除擔負學院的實訓教學任務外,還作為大連市政府掛牌的“軟件人才實訓基地”,為大連市IT產業發展,培養、輸送急需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實訓中心的主要職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建立校企合作聯盟,緊密跟蹤、研究行業主流應用技術,建設標準化實訓教學資源。材、案、統一實訓項目、統一文檔模板、統一考評辦法;按計劃分階段組織建設并完善涵蓋學院各專業的初(中)級人才崗位技能的實訓體系并進行統一管理。

        第二、研究各行業業務,將技術與業務相結合,建立并擴展行業實訓項目,使學生在實訓的同時掌握行業業務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第三、配合系部教學計劃,完成對教師的訓練及實訓體系向各系部的轉移,使學院專業課程教師真正成為一名“雙師”型教師,并能按照實訓體系教學要求完成對學生的實訓。

        第四、組織安排做好教師的實訓教學的技術支持工作,配合實訓教師完成對學生的實訓,使學生成為一名可以按照軟件開發管理方法及軟件工程的要求完成項目開發的軟件工程師。

        第五、利用校企聯盟承接協辦項目,建立項目的競標制度及機制,組織項目的審核、測試、驗收及交付。最大限度地使具備開發能力的學生多參加項目的開發及管理,不斷增加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及開發經驗。

        第六、建設維護實訓社區,在做好教師實訓教學支持的同時,為學生提供討論交流的場所,形成校企合作的互動平臺,增強企業對學校的了解,建立互信渠道,托寬學生的就業渠道;

        2堅持校企合作,實現教學資源整合

        實訓教學資源是工程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基礎和保障,包括教學用項目開發的基礎理論資料,難點、重點講解資料;項目開發專用技術資料;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實際工程項目及相關文檔、模版,是可教學化實訓體系的核心。因此,可教學化實訓體系的建設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必須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在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下,通過校企合作,在企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實訓中心人員將企業已經完成的工程項目進行需求分析,技術分析,按照工程管理的要求進行項目的可教學化改造,修訂補充項目文檔,總結歸納教學內容,最后完成可教學化實訓教學資源建設。

        為了將實訓教學落到實處,實訓中心工程技術人員緊密跟蹤IT行業主流應用技術及企業崗位技能要求,通過對大量軟件企業調研,在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完成了包括Java、嵌入式、.NET在內的實訓項目的開發及實訓體系建設,完成了不同方向的《實訓教學大綱》、《實訓教學日志》、《實訓教學安排》、《實訓教學要求及教學方法》、《實訓項目開發計劃》等一批實訓教學指導性文件,分方向總結、提煉完成了工程項目實訓前基礎復習,項目開發中的重點、難點技術的教學內容,同時為了學生學習方便,將中心內容錄制成網上課件,由于內容較多,這里僅以Java方向實訓教學資源體系建設為例加以說明實訓教學資源體系所包含的內容。

        2.1基礎理論知識

        由于實訓與基礎理論的學習是分階段進行的,如果學生在進行工程項目的訓練之前對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不透,是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預期實訓效果的,所以需要對項目中用到的以前學習過的基礎知識以及重點內容進行鞏固,同時由于學生沒有參加過實際項目,項目中一些技術難點不易把握,需要通過特定場景進行練習。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中心技術人員除了準備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外,還將教學內容錄制成課件,供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反復學習。如Java方向的復習、難點、重點內容如表1所示,同時還包括近20小時的網上課件。

        表1 Java基礎復習資料及視頻課件

        2.2實例參考手冊

        實例參考手冊是為學生進行項目開發準備的。由于學生沒有參加過實際項目開發,對項目中一個完整功能的實際實現缺乏信心,通過參考或模仿手冊中的實例,不斷積累經驗,才能逐步適應開發的過程。手冊內容基本涵蓋Web應用Java開發中所能遇到的問題,共包含240多個實例。實例參考手冊不僅是學生實訓中的輔助參考手冊,同時也是日后工作中不可多得的參考書。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

        表2 Java軟件工程師實例參考手冊

        除了實例參考手冊外,還為學生準備了在項目實訓中擴展知識面的電子資料,如CSS2.0中文手冊;Oracle9i中文版基礎教程;ORACLE函數大全;ORACLE應用常見問題1000問等開發人員常用的參考資料。

        2.3專用技術練習

        為了在學生進入工程項目實訓后,能盡快把握項目所用技術,在之前需進行項目專用技術的訓練,中心技術人員專門制作了一些小型項目供學生獨立完成。如下表3所示。

        表3 專用技術練習項目

        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文檔進行項目專用技術的練習,完成后可以參考項目源碼,達到掌握開發技術的要求。

        2.4實訓工程項目建設

        工程項目是來自于企業,從企業引入高校的企業實際項目。通過項目的開發,學生可以將課堂中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了解企業的業務;掌握編程思想;熟悉軟件工程項目的全過程;了解里程碑、缺陷管理流程;單元測試方法及代碼審核方法;增強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同時通過工程項目的團隊開發,具備了團隊協同開發工作的能力。目前我院通過和東軟集團合作,已對一批工程項目進行了可教學化改造,如表4所示。

        表4 可教學化工程項目列表

        以東軟網絡教學管理系統(NETP)項目為例,與項目相關的文檔如表5所示。

        表5 項目開發相關文檔

        由于不同企業對文檔要求的不同,技術人員除了為學生準備了實訓項目的完整開發文檔,供學生自己完成文檔后進行參考,還準備了文檔的標準模版,供學生工作后進行參考。

        2.5開發工具及環境準備

        實訓項目的開發除技術外,在開發環境、工具的選擇上同樣需要與企業主流應用相結合,這樣學生在進入企業后對所使用的工具和環境才不會陌生。在開發環境的搭建上,無論從項目開發環境還是數據庫環境通過教師講解讓學生掌握主流開發工具及環境的使用方法。Java方向環境準備如表6所示。

        表6 開發環境、工具

        3 構建“1321”與“3+1”相結合的系統實踐體系

        所謂“1321”模式,是指將一個學年分為三個學期,其中兩個理論學期,一個實踐學期。 “3+1”教學模式,是指四年制本科生在校期間,前三年以課堂學習為主,完成原本需要三年半完成的所有的專業課程學分,最后一年采用項目實訓與畢業設計相接合的方式,用一年的時間進行工程實踐,與傳統的培養方式不同之處僅僅在于增加了半年的項目實訓。在理論教學階段,根據需要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將學生原本需要三年半完成的課程壓縮到三年完成,以便于第四年全部用來進行工程實踐。這種“1321”、“3+1”系統化的實踐教學模式以畢業實訓為最終目標,貫徹“實踐不斷線”,強調實踐的延續性及關聯性。

        “1321”、“3+1”教學模式的確立是可教學化體系建設的關鍵要素之一,也是一個必要條件,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系統化實訓教學,是工程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

        4 建立教師實訓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水平的實訓指導教師是實現可教學化實訓預期目標的重要保障。指導學生實訓的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實踐工作經驗,能夠勝任項目經理的工作,這對長期從事理論教學的教師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了解決實訓指導教師的問題,學院確立了“雙師型”教師培養的機制。在實訓項目規劃的初期進行項目立項,作為學院科研項目進行管理,由實訓中心牽頭,組織相關系部專業課教師,在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企業項目的可教學化改造,實現實訓教學資源建設。實訓資源建設完成后,利用寒暑假期,由實訓中心技術人員對沒有參與資源體系建設的教師進行分方向實訓,為實訓學期學生的實訓做好準備。參加實訓的教師考核合格后,頒發大連市軟件人才實訓基地實訓教師資格證書,持有合格證書專業教師可以指導實訓學期學生實訓。同時在教師考核中對實訓合格的教師進行激勵,這種機制不僅提高了教師的工程技術能力,同時形成了實訓的師資團隊,為大規模開展實訓教學奠定了基礎。

        教師們通過實訓,完整學習、體驗了工程項目開發的全過程。第一,對技術的應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學習了很多新知識,并且對各課程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清楚認識。第二,對專業課程有了更深的理解,為日后的授課托寬了思路,同時激發教師對理論教學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的改革動力。第三,增強了科學研究和項目開發的能力。教師實訓機制的確立,是可教學化實訓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實訓教學資源體系改造及學生工程項目實訓指導師資培養的保證。

        5 完善評價體系,加強教法與考核機制改革

        實訓教學是一種全新教學模式,是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一種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方法及考核機制無法滿足實訓教學的需求,實訓教學方法的確立與考核方式的改革,是達到工程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目標的保證。

        5.1實訓教學跟蹤

        為了達到工程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目標,同時考慮學生的興趣,采取學生分方向自愿報名的方法,每個參加工程項目實訓學生的都有一份《實訓教學跟蹤表》,從實訓開始前的基礎摸底考試到基礎知識講解階段結束后測試,再到專用技術練習后的測試,乃至最后的項目實訓的綜合測試成績都會記錄到學生的《實訓教學跟蹤表》中,實訓結束后,由實訓指導教師對每個學員進行綜合評價,并給出綜合得分,作為學生畢業推薦的參考依據。

        5.2企業管理制度

        在實訓教學階段,學生不可能再采取理論課學習階段的管理模式,需采用小班型教學,以項目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和項目開發,指導教師扮演著項目經理的角色,整體仿照軟件開發公司式的管理模式。對于學生管理的具體措施有:

        第一,采用企業管理模式。實行8:00-17:30的作息制度,按照企業模式進行管理。進行日常考勤,對遲到、早退的同學要進行嚴格記錄,并按考核規定計入最后總成績。

        第二,采用項目經理制度,指導教師就是項目經理。要求學生把每天項目完成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提交,提交項目日報,指導教師每天仔細閱讀學員日報,了解每一個學員一天的學習、工作情況,認真總結問題,給出評語。

        第三,進行分組管理。按照項目需要劃分開發小組,每個組都有組長,負責本組項目進展情況,并協助老師幫助同學調試程序中一些簡單的BUG。

        第四,實施階段考核。實訓過程分為基礎知識講解,項目專用技術講解、訓練,項目實訓等多個階段,需要在每個階段結束后進行相應考核,檢驗同學學習效果,督促同學進步。

        第五,及時進行課后總結及思想教育。每天認真總結當天出現的問題,共同做出解決方案,采取相應措施,保證實訓的順利進行。

        實訓教學方法的確立使學生在學校就提前感受到企業管理的要求,為畢業后進入企業盡快適應企業工作環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階段性考核方法的實施,有利于對實訓教學效果的及時把握。

        6 總結

        總之,建立可教學化實訓體系,是對現有軟件及軟件相關專業學生的培養規格的適應性調整,是培養工程應用型軟件人才的有效手段,符合東軟信息學院一直秉承的“教育創造學生價值”的教學理念,符合“知識的運用比知識的擁有更重要”的宗旨。實踐證明,可教學化實訓體系能夠培養出直接為用人單位所用的工程型軟件人才,得到了社會和企業的廣泛認同。

        參考文獻

        第9篇:軟件工程試題范文

        【關鍵詞】校企合作 軟件技術 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07-02

        一、高職計算機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1.實踐教學項目設計不合理

        實踐教學項目設計的好壞對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具有關鍵的作用,而目前很多老師設計的實訓項目基本都是根據教材上的項目,或者是教師設計的一些小的實訓項目,缺乏將企業實際項目進行教學化加工,沒有引入企業的實戰項目,造成目標模糊化,項目簡單化,內容隨意化,指導書形式化,實踐教學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2.企業參與度不夠

        很多高職院校沒有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沒有成立企業參與的專業技術指導委員會,企業沒有參與專業實踐教學全過程,沒有參與實踐教學項目的開發,更沒有好的校外頂崗實習基地,造成了學生實踐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

        二、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原則

        1.校企合作培養的原則

        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的基礎,軟件技術專業更是如此。軟件技術專業由于知識更新快,更需要深度的校企合作。通過成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校企共建專業、共建課程、共建教師團隊、共建實訓基地,讓企業參與專業的教學全過程等方式建立長效的校企合作機制,及時了解和跟蹤行業發展動態,最新知識和最新工具軟件等。

        2.實踐教學體系的整體性原則

        實踐教學體系是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訓條件、實訓教師等多種要素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各要素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教學目標是人才培養的依據,學校要根據專業教學目標確定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實踐教學的方法;要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避免理論與實踐脫節;在設計實踐教學內容時,注意要由簡入繁,由易至難,由單一到綜合的方式進行設計,這樣既能體現學生職業成長的規律,又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

        三、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1.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

        實踐教學內容是解決為了達到專業教學目標而教什么的問題,學生要具備哪些專業技能,通過哪些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項目來進行訓練等,因此,必須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重構,設置合理的實踐教學環節。由于軟件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為適應企業需求和社會需要,應靈活設計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設置以更有利于學生實現階段目標為目的,多設計適合學生知識體系、貼合實際項目開發的教學內容。實踐教學體系一般可以按照“三階段遞進式”的模式來進行構建,即按照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和專業綜合能力的三個階段,按照能力層層遞增的方式設置實踐教學課程。

        2.實踐教學保障體系構建

        實踐教學內容的實施需要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完善的實訓教學條件和實踐教學制度來保障。

        (1)“雙師”教學團隊的構建

        教師作為實踐教學實施的主體,應具有較強的軟件開發能力和豐富的項目開發經驗,本專業應構建實踐教學經驗豐富、專兼結合的合理“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可以采用“內培外引”的方式進行“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一是選派專業課教師定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踐,或者讓專業課教師參與企業的大型軟件項目的開發和管理,提高教師項目實戰能力;二是引進企業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或項目經理到學院來擔任兼職教師,讓學生在真實的軟件項目中進行訓練。

        (2)校內外生產性實踐教學基地的構建

        一是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比如和企業共建軟件工作室,工作室應按企業的模式進行運行,應設置總經理、項目經理、技術主管以及市場開發人員等崗位,引真實的項目進工作室,力爭將工作室建成集教學、實踐、科研和培訓“四位一體”的校內軟件技術創新孵化平臺。

        四、結論

        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軟件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對培養社會急需的軟件行業基礎技能型人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構建一套完善、實用的軟件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需要高職院校領導、系主任的高度支持,軟件專業教學團隊要結合本校實際,充分調研和論證,不斷探索、實踐和完善,努力建設好軟件技術專業的軟件環境和硬件環境,才能培養出綜合素質高、專業實踐技能強的軟件技術人才,有效實現校企“零距離”對接。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性爱视频久久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日韩 | 中文字幕国产专区99 |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午夜天堂美女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在线永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