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貨幣供給論文范文

        貨幣供給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貨幣供給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貨幣供給論文

        第1篇:貨幣供給論文范文

        信息經濟學研究范式在分析貨幣政策調整對公司投資決策的影響時,認為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是一個整體,左右兩側相互影響,公司的資產狀況會影響公司的融資能力,而公司外部資金的可得性反過來影響公司的投資決策,其機理在于投資者和公司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由于信息不對稱,債權人與公司之間就會出現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即相對于外部債權人,公司的所有者(實際控制者)對公司投資項目擁有較多的信息,或者是當債權人把資金借給公司后,公司的管理者可能會發生敗德行為。債權人為了控制逆向選擇或道德風險,會限制信貸資金的供應量,對小公司會出現信貸配給,對大公司會出現債務積壓,限制了公司外部債務資金的可得性,此時資金市場就不能由資金供求調節而出現均衡,而是債權人根據自身期望收益最大化確定均衡價格,均衡價格確定資金的供給量和需求量。這種研究范式是從市場主體最優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而不是從市場均衡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本文主要是基于信息經濟學的研究范式,考察貨幣政策影響公司投資的融資約束渠道的存在性,即貨幣政策調整是否會改變公司外部融資約束程度,進而影響公司投資支出。

        二、假設的提出

        研究表明,1998年以來我國實施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對全國經濟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省份經濟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和技術進步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郭慶旺、賈俊雪,2005)。這意味著擴張性財政政策不僅可以改善經濟環境和投資環境,在量的方面增加公司利潤,而且可以在質的方面提高公司效率。另外,由于擴張性財政政策可以通過增發國債等方式擴大購買支出,通過轉移支付方式調整收入分配,借以刺激消費和投資增長;通過稅收政策減少稅收支出,進而刺激公司再投資,拓展資本規模。因而,擴張性財政政策有利于公司會計業績的增長。而擴張性貨幣政策通常意味著貨幣供給增加和利率下降,信用也變得更加充足,新的投資項目將更為有利可圖;與此同時,在擴張性貨幣政策下,每一利率水平下的需求也會增加,這些都會導致公司有更好的盈利機會和盈利水平。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提出以下假說1:假說1:擴張性貨幣政策與公司的會計業績顯著正相關。

        三、模型設計

        1.模型設計。為了檢驗不同貨幣政策下的公司績效之間的差異,本文使用績效的托賓Q模型,此模型是近來研究公司績效的學者常使用的模型(Fazzraietal,1988,KaplanandZingales,1997,Duehinetal,2009)。具體模型如下。AP代表會計業績包括三個指標:營業利潤率、利潤率、凈利潤率(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除以年度平均總資產),t代表時間下標,i代表公司下標,TobinQ代表公司成長機會,LDBL是財務杠桿,MP表示貨幣政策類型啞變量。

        2.貨幣政策類型的界定方法。根據對2007年至2014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解讀,我國貨幣政策根據經濟發展需要進行了相機適應性調整。雖然由于篇幅的原因,沒有列示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及其類型,但是,我國自2001年第1季度至2007年第1季度一直使用穩健性貨幣政策,中間雖然也存在一些微調,但都沒有更改基本的貨幣政策類型。貨幣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是從2007年第二季度開始的。為了控制經濟增長過快,公司績效過度,國家及時采用了適度從緊貨幣政策,適度從緊貨幣政策實施了兩個季度后,政府認為經濟增長速度依然過快,貨幣政策改為緊縮貨幣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實施了三個季度,由于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從增長過快轉向趨冷,自2008年第3季度開始采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總的來說,從2007年第2季度至2008年第2季度實行的是緊縮的貨幣政策;從2008年第3季度到2010年第4季度實行的是寬松的貨幣政策;從2011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3季度實施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

        四、樣本選取及假設檢驗

        本文數據來自CSMAR數據庫,公司財務數據使用2007年第一季度到2014年第三季度報告數據,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剔除下列公司數據:(1)公司財務數據中存在缺失值的數據,(2)季度銷售收入增長兩倍和減少一倍的數據,(3)總資產季度增長一倍和減少一倍的數據:(4)金融行業公司數據。為了保持更多樣本觀測值,將主要研究變量的上下1%的數據使用1%分位和99%分位值替代。考慮到季度數據可能存在季度變化特征,在設定研究視窗時,既要考慮貨幣政策的變化,又要考慮數據季度特征的影響。因此,本文將研究視窗設計如下表。

        1.描述統計。從上圖中可以看出,所研究變量的均值基本都大于中位數,說明這些變量都存在右偏。由于篇幅原因沒有列出主要變量各季度均值變化表,表中可以看出,托賓Q值和流動比率成周期性的,反向變化。從2007年第二季度到2008年第二季度中央銀行實施緊縮貨幣政策,在此期間,公司托賓Q值都高于均值,其它季度公司托賓Q值都低于均值,這表明緊縮貨幣政策主要是為了抑制經濟增長過快。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受貨幣供給的影響,公司的價值在逐漸減少。

        2.相關性分析。因為篇幅原因沒有列出各個變量的相關性分析,從表中發現各變量之間相關系數都顯著低于0.5,說明各變量之間沒有顯著地相關性,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第2篇:貨幣供給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通貨膨脹率,食品供給,剛性需求,翹尾因素

        引言

        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全球各國的經濟增長帶來致命的打擊,中國經濟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不利沖擊,中國政府適時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在政府空前力度的經濟刺激政策的實施下,我國經濟在逆勢中步步向好,2009年呈現出令世人驚嘆的“V”型回升。貨幣供給和金融機構信貸超常擴張是經濟迅速回升增長的強大驅動力。2009年我國狹義貨幣M1和銀行信貸這兩個指標年增長率達到25%左右。M1和銀行信貸如此天量增長也給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市場上對通貨膨脹的預期不斷加大,對于是否引發未來通貨膨脹爭議不斷,但對于加大經濟系統的通貨膨脹壓力這一觀點達成共識。隨著2010年1-5月份宏觀經濟數據的陸續出臺,市場對于通貨膨脹的討論甚囂塵上,因此理性分析當前通貨膨脹形勢無論是對個人認清當前的宏觀經濟情況還是對于未來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都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

        現有研究成果的簡單回顧

        通貨膨脹本質上就是一種貨幣現象,是貨幣供給大于貨幣實際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時期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長期以來,學術界關于通貨膨脹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主要分為兩類分析,一類是研究通貨膨脹與其他經濟變量的關系;劉霖、靳云匯(2005)以1978-2003的年度數據構建經濟增長率、貨幣增長率、通貨膨脹率三變量VAR模型,研究顯示,從長期看價格水平上升時,未來貨幣供給增長率下降,這一規律可能與中央銀行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對付通貨膨脹的行為有關。另一類是專門研究我國通貨膨脹的特性如成因、類型、慣性特征等;陳彥斌(2008)通過對2003-2007年我國通貨膨脹的研究發現,2003以來的通貨膨脹具有結構性、非平衡性、溫和性等特點;同時具有需求拉動通貨膨脹和成本推動通貨膨脹的特征,流動性過剩對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影響還不明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當前的最新數據、以比較說明的方法為主,分析當前我國經濟的通貨膨脹形勢。

        當前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自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率由負增長扭轉為正增長以來,CPI同比增長率不斷攀升,1月份為1.5%,5月份攀升到3.1%,創19個月新高,首破通貨膨脹警戒線。市場的通脹預期愈演愈烈,通貨膨脹真的來臨了嗎?

        事實上,仔細分析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構成部分可知:食品和居住這兩大類的價格上漲是拉動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的最主要動力。(見表1)從表中可直觀看出,食品類和居住類的同比上漲率均高于CPI的同比上漲率,其中食品類的上漲率往往是CPI上漲率的兩倍之高。又由于在我國CPI構成中,我們賦予食品和居住這兩大類的權重相對比較高,綜合這兩方面的因素,可以認為當前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這兩大類拉動起來的。以4月份為例,食品價格上漲5.9%。居住價格上漲4.5%,占2.8%同比漲幅的93%。由此可知,當前CPI的上漲很大程度上是結構性因素造成的,并不是全面的價格上漲。

        表12010年1-5月份CPI分類別同比上漲率單位:%

        月份

        類別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CPI同比上漲率

        1.5

        2.7

        2.4

        2.8

        3.1

        食品類同比上漲率

        3.7

        6.2

        5.2

        5.9

        6.1

        居住類同比上漲率

        2.5

        3.0

        3.3

        第3篇:貨幣供給論文范文

        貨幣政策對股票的影響因素

        摘要 本文從貨幣政策和股票市場的一般關系理論入手,深入分析二者的內在關系,揭示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短期長期影響,考察股票市場傳導貨幣政策效應的效果,并結合股票價格變動的投資和消費效應解釋影響股市傳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對應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 貨幣政策 股票市場 利率

        一、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的一般關系理論

        貨幣政策通過金融市場影響宏觀經濟變量,最終影響通貨膨脹率。利率是影響股市走勢的最為敏感的因素之一。當利率的調整高于公眾的預期值,根據凱恩斯的流動偏好理論,如果當前利率下降,會有更多的人相信將來利率會上升,現在賣出股票持有貨幣以備將來再買入股票,于是股票價格下降;當利率的調整低于公眾的預期值,在利率下降時人們相信將來利率降得更低,則會在當前買入股票,留待將來賣出,于是股票價格上升;而當利率的調整合乎公眾的預期時,對股票需求不會變動,股價亦不變。

        從經濟學原理的角度來說,貨幣政策決定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會通過一定的傳導機制影響到股票價格。根據資產組合理論,投資者持有貨幣數量增加,使其安全資產比例過高:于是投資者將增加風險資產投資,如果風險資產供給數量不變,這將導致風險資產價格上升。所以可以預期貨幣供給量增加,股票價格將上升。當貨幣供應量增加時,人們持有更多的貨幣,此時市場利率下降,即貨幣的邊際收益下降,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促使人們將手中持有的貨幣投向股票市場,引起股票價格上升。這種投資會創造出更多的家庭收入,隨之引起消費支出的增加。消費支出的增加通過乘數效應又導致了更高的產出和隨之而來的更大的公司利潤,公司利潤的提高又刺激股票價格的提高。而利率的下降也會提高股票的預期收益現值,更進一步促進股票價格的上升。

        二、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一)短期影響

        由于利率變動會影響存款收益率,所以投資者就會在股票、銀行存款與債券之間進行資產選擇。如利率上升,存款收益率提高,將使一部分資金從股市流出而投向銀行儲蓄和債券,減少了股票市場的資金供給,造成股票價格下跌。進而影響公司未來的估值水平。如貸款利率提高會加重企業利息,增加成本支出,從而減少企業的盈利,進而減少股票分紅派息,受成本支出的增加和股票分紅派息降低的雙重影響,股票價格將會下跌。

        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再貼現政策調節貨幣供應量,從而影響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求,進而影響股票市場。如果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業銀行體系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并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使貨幣供應量大幅度地減少,股票行情趨于下跌。同樣,如果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商業銀行資金成本增加,市場貼現利率上升,社會信用的收縮,證券市場的資金供應減少,使股票行情走勢趨軟;反之,如果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或降低再貼現率,通常都會導致股票行情上揚。

        (二)長期影響

        托賓認為,貨幣政策由利率到產出的傳導中間存在一個股票價格變化與固定資產重置成本問題。利率變化導致債券市價反向變動,由于資產替代,債券市價變化引起股票價格波動。當企業資產市價上漲時,企業資產重置成本較低,企業投資意愿增強。因此托賓Q效應是指企業市值與其重置成本的比值,其高低反映了企業投資愿望。如果Q值高,則企業市值大于重置成本,新投資比較便宜,因而企業可以通過發行股票而增加投資;相反,則企業投資愿望受挫,產出下降。

        資本市場是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進行長期資金配置的場所。而貨幣政策則是穩定一國宏觀經濟的政策工具。通常的理論范式認為資本市場是有效的,不應該受到管制,股票價格的波動僅僅反映經濟的基本面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貨幣政策當局沒有理由干預股票價格的波動,股票價格在政策中的作用僅僅體現在它所反映的經濟運行狀態的有用信息上。但是,當下面的兩個方面的條件都滿足時,股票價格在貨幣政策中的重要性就會上升。一方面是存在非基本面因素推動股票價格的波動,另一方面是非基本面引起的股票價格波動對真實經濟產生潛在的顯著影響。

        三、完善股票市場的政策建議

        (一) 擴大股票市場總規模

        擴大股票市場絕對規模,擯棄股票市場主要為國有企業融資的觀念,繼續逐步增加國有股減持,增加流通股的數量,充分發揮股票市場改善國民經濟運行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和優化產業結構的作用,在保證上市公司質量的前提下,增加優質上市公司,特別是發展潛力巨大、盈利豐厚的高新技術企業上市數量或進行原有股票的增發和配股,進一步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增加股票市場相對規模,提高股價流通總市值與GDP的比率和居民股票資產占總資產的比率。

        (二)完善股票市場制度

        對中國而言前最迫切的是要開設二板市場。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契約經濟或信譽經濟,風險資本市場更不例外。風險資本投資公司發展的主流就是以契約為基礎的委托管理及基金管理。這種形式的最大特點是風險資本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強化了風險資本經營者的自主權和穩定性。

        (三)建立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

        建立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就是在廣度上拓寬股票市場的影響范圍。為不同類型的企業建立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可以滿足不同企業的資金融通需求,彌補股票市場的結構性缺陷。

        國家外匯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外匯行情與股票價格有著密切的聯系。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是實行升值的基本方針,股價就會上漲;一旦其貨幣貶值,股價就隨之下跌。因為雖然本幣貶值有利于促進出口,拉動整體經濟增長,但是如果一旦中長期貶值預期形成,本國投資的報酬率增長又不足以彌補本幣貶值帶來的損失,就會導致國內資金外逃,從而直接導致股市失血。

        在當代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的潮流中,匯率對一個國家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任何一國的經濟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世界貿易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股市受匯率的影響也會越來越顯著。

        中國人民銀行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起,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自我國實行浮動匯率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走勢一直走強,從 1 美元兌換 8.11 元人民幣到目前的 7.9725 ,大家普遍預期人民幣將不斷升值。隨之而來的是,國外熱錢大量涌入中國,給市場帶來了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一方面進入了房地產、樓市等基礎投資項目,另外也不排除已經進入了國內股市,推動了行情的發展。

        同時,匯率變動將帶來相關行業成本的變化。以人民幣持續走強為例:貿易以及國外產品銷售比例大的行業受到負面影響較大,比如服裝板塊;大量需要進口和外幣負債的公司將由此受益,比如航空股。另外,地產股由于熱錢的青睞以及估值的上升,也是比較容易因此而受益的板塊。

        不得不提的是,由于全球對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我國政府一方面在提高外匯彈性,促進人民幣定價機制的形成上進行努力,另外又不得不應對海外熱錢快速流入的挑戰。外匯占款的快速增加成為央行貨幣投放的重要渠道,同時直接導致流動性過剩,央行不得不依靠發行央行票據、提高準備金率等手段回籠過多的貨幣供應,直接影響了央行利用貨幣政策引導國內經濟的有效性,利率政策也就失去了獨立性。利率政策本應該以國內經濟發展為目標,而現在利率強調的目標是應對匯率問題而非國內投資增長過快的問題。央行不得不通過提高準備金率來對貨幣供應總量進行調節以限制信貸增長速度,達到限制投資過快增長的目的。

        由于我國處于經濟轉型時期,“投資饑渴癥”非常普遍,對利率的敏感度比較低。央行選擇對貨幣供應總量直接調整而不利用利率對投資進行引導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時,由于美國歷經數次升息,國內與美國利息差已經逼近 3% ,按照利息平價理論,人民幣理論上也應該每年升值 3% 才能達到無風險套利下的均衡狀態。如果人民幣升值小于 3% ,投資者買進美元到美國投資就可以獲得額外的無風險收益;大于 3% ,投資者便會將美元換成人民幣,因為人民幣升值幅度大于利息差,也存在額外的無風險收益。在普遍預期人民幣升值的狀況下,央行需要對人民幣升值幅度和速度進行控制,按照利息平價理論的計算,每年升值 3% 是經濟可以接受的,同時又使得海外資金賭人民幣升值無利可圖,從而對海外資金的流入起到了限制作用。但是這些限制也只是相對的,是建立在套利的基礎上的,貨幣價值最終取決于兩國貨幣購買力水平的對比。雖然央行可以通過在外匯市場上不斷買進國外貨幣來維持匯率穩定,但是卻面臨造成國內流動性過剩,由此引發通貨膨脹的問題。

        看了“貨幣政策對股票的影響因素”的人還看了:

        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2.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3.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的論文

        4.財政政策效果的影響因素

        5.股票市場參考論文

        6.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論文

        7.什么是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的影響因素

        第4篇:貨幣供給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從交易的視角來觀察,誠信制度是貨幣制度的基礎。貨幣媒介商品交換的同時把直接的買和賣從時間和空間上分離開來,貨幣持有人將面臨雙重困境:幣值穩定困境和信息困境。貨幣持有人的信息劣勢地位及其委托人身份,凸顯貨幣本身所承載的承諾和信任問題。因此,貨幣媒介交易功能發揮依賴于一個良好的誠信制度,應該關注誠信制度的建設問題。

        大量的文獻研究涉及貨幣發行超量與通貨膨脹的關系及其對一國貨幣制度的不利影響,幾乎所有的惡性通貨膨脹都動搖了甚至摧毀了一國的貨幣制度,如1923年間的德國,1946年的匈牙利等(帕爾伯格,1998)。誠然,貨幣是作為交易媒介而存在的,其交易媒介功能使人們普遍地把持有貨幣視為持有財富,通貨膨脹減少了貨幣持有人的凈收益,從而使行為主體對現金余額的持有低于社會最優水平。因此,反通貨膨脹成為各國貨幣當局共同的目標選擇。但如果我們全面地審視貨幣作為交易媒介的這一功能,我們會發現,伴隨著交易的整個過程,在幣值穩定這一貨幣制度的核心內涵之外,一個良好的貨幣制度還需要一個基礎條件:就是良好的誠信制度。

        一、引言:降低交易成本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斯密在《國富論》中論述了分工對提高生產效率的巨大作用。在改善自身福利水平的激勵下,人類社會就會不斷地追求分工的精細化。以楊小凱等為代表的超邊際分析文獻指出,經濟發展就是一個分工演進的過程(楊小凱,2002)。

        分工的深化需要交易來配合。如“埃奇沃斯盒子”所展示的那樣,交易是一個改善參與方效用水平的制度安排。同時,交易表面上是雙方交換占有物,其實質卻是控制人們行為方式和組織人們協作的制度安排。一個人如果發現另一個人擁有他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必須擁有為別人所合意的東西,這就誘使他為了別人的合意而從事生產和服務。

        但交易是有成本的。由分工增加生產力的好處與增加交易費用的壞處之間的兩難沖突,均衡的分工水平就由交易效率決定(楊小凱,2002)。因此,降低交易成本意味著經濟效率的提高,市場的擴大和經濟的成長,降低交易成本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二、貨幣制度演化的邏輯

        貨幣是一種有利于促進交易并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貨幣是作為交易媒介而存在的,如果沒有貨幣,交易將陷入“需求的雙重巧合困境”,另外,沒有貨幣,交易將面臨著“計價的困難”,在一個具有N種商品的交換經濟里,沒有貨幣媒介的交易價目表將包括N(N-1)2個項目,而貨幣的引入使價目表降低至N個。

        在貨幣的起源問題上,Yang,andNg(1993)證明,哪種商品會充當貨幣依賴于各種商品的交易頻率,只有那種經常進入交易領域并被大家拿來與其它商品相交換的商品才會成為原始的貨幣。清瀧信宏和穆爾(2002)在一個時間維度的Wicksell三個時序的例子中指出,信任問題是貨幣起源的根本問題。人們在交易中做出多邊承諾(信任問題)的困難使貨幣成為可置信的交易媒介,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貨幣是信任的載體,貨幣充當交易媒介是以承諾和信任為基礎的。

        貨幣的演化是從實物貨幣到金屬貨幣再到目前的紙幣,其過程內涵著一個經濟發展,分工深化,市場擴大對貨幣的需要從質(信任的擴展)和量(交易額及頻率的提高)上不斷提升的邏輯。當市場范圍從方圓十多里擴大到數百里時,每宗交易從一只羊擴展到一群羊時,貨幣就從具體的實物發展到了金屬;在二戰后西方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世界財富總量迅速擴張,其對交易媒介的需求也必然迅速上升。這時,黃金充當交易媒介就遇到了硬性的量的約束。事實上,人類社會很早就發現了金屬貨幣過少而帶來的交易不便的問題,9世紀初紙幣就在我國出現。西方也很早發現了交易中金屬貨幣的量的約束。在13世紀的香巴尼集市上,在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匯票作為一種媒介交易的手段進入交換領域,隨后而至的是公共債券和各種各樣的銀行券(布羅代爾,1993)。這些為解決交易中金屬貨幣的量的約束的貨幣符號的出現和參與流通,為紙幣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作為金屬貨幣符號的匯票、銀行券,始終是生存在金屬貨幣的陰影之下的。當金的儲量與交易對媒介的需求出現較大缺口時,貨幣最終擺脫了物的束縛,走向了“一文不名”的貨幣符號:紙幣。

        紙幣的出現是人們對貨幣本身的供求均衡演化所產生的預期趨同的結果。市場的擴大,交易額的增長,使媒介交易的金屬貨幣遇到了硬性的量的約束,市場的成長要求尋找新的交易媒介,這是經濟條件的變化所導致的貨幣的自然演化;另一方面,貨幣的演化過程中也充滿了政府干預的痕跡,政府往往通過法律來強制性地規定法定貨幣的流通。盡管紙幣本身一文不名,當人們相信紙幣(不論這種相信是法律界定的或者是演化的結果)可以在較長時間內換來相同價值的物品,并且這種相信成為一種慣例時,人們就會接受和持有紙幣。因此,紙幣是一種制度化的產物。

        三、貨幣持有人面臨的兩個困境

        貨幣流通的基礎是交易的需要,貨幣流通的背后是微觀經濟基礎從事的市場交易,因此,貨幣的流通是微觀經濟基礎支撐的。在媒介交易的過程中,貨幣持有者將面臨兩個困境:一是幣值穩定的困境。由于紙幣發行者的通貨膨脹傾向,持幣者將面臨貨幣貶值的損失(有關這方面內容,本文略去不談)。二是信息困境。在尋找交易對象和從事交易的過程中,貨幣持有者顯然處于信息劣勢的地位,作為商品和勞務的購買者,貨幣持有者顯然沒有賣出者更清楚商品和勞務的質量信息;作為金融市場上的貸出者,貨幣持有者顯然沒有借款人更了解項目的信息和借款人的資信狀況。這樣,作為委托人的貨幣持有者就會遇到問題,由此引出貨幣本身所承載的信任和承諾問題。與物物交換相比較,通過貨幣媒介的交換極大地促進了交換以至于經濟的發展,但通過貨幣媒介的交換同時也把商品的買賣分割開來。在用自己的商品和勞務換取貨幣之后,貨幣的持有者就同時擁有了對貨幣本身所承載的信任和承諾的要求權,即貨幣持有者在讓渡貨幣的所有權時必須避免交易另一方的機會主義行為。換句話說,也就是交易的另一方必須同時提供誠信,才能完成一次完整意義上的商品交易。從這種意義上講,交易對誠信的要求是從貨幣作為交易媒介開始的。誠然,物物交換也存在誠信問題,但由于物物交換的范圍局限于地緣、血緣等關系的制約,誠信的供給是自然而然的事。只有在交易中引入了貨幣媒介之后,交易的頻率和空間空前擴大之后,市場從熟人社會走上匿名社會之后,對完整意義上商品交易的需要,即對交易的質量的需要,才使誠信變得日益受人關注。

        四、誠信制度

        誠信是一種節約交易費用,保障交易質量的制度安排。交易雙方的彼此信任能夠減少信息搜尋、信號顯示、信息甄別、契約訂立從而建立交易關系的信息處理費用與談判費用;誠實守信的交易者能夠自覺遵守契約從而減少契約的實施和監督成本。如果我們把交易看作是一種商品,把誠信看作是另一種商品,顯然這兩種商品之間有很強的互補性,貨幣持有者只購買到了“交易”而沒有購買到與之相關的“誠信”,“交易”這種商品給他帶來的效用就會大幅度下降,這樣就會強化人們對“誠信”這種商品稀缺性的感受,從而限制他們對交易的需求(同時也是對交易的媒介物貨幣的需求)轉而謀求自給自足。只有在購買到了“交易品”,又同時購買到了與之相關的“誠信品”之后,人們才會切實地感受到交易的好處,貨幣媒介商品交換才會暢通無阻,市場交易的擴展才會以更快的速度進行。交易的賣方(貨幣持有者對應的一方)是否提供誠信,均會帶來其收益的變化。失信的當期收益主要來自于機會主義行為的即期收益;守信的預期收益主要來自于信譽租金。如果守信帶來的預期收益的貼現值大于失信的當期收益,人們就會選擇誠信;如果守信帶來的預期收益的貼現值小于失信的當期收益,人們就會選擇失信。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有無誠信,關鍵在于經濟主體對信譽租金與機會主義行徑的當期收益的比較。因此,要保障足夠的誠信供給,關鍵在于提高經濟主體對信譽租金的預期,和降低機會主義行徑的當期收益。前者需要一個良好的產權保護制度和以自由契約為特征的市場競爭制度;后者需要一個獨立的審計和會計系統,獨立的司法和法庭抗辯系統等。

        在我國,計劃經濟時代不需要誠信,一切經濟活動都由計劃來指導,在轉型初期,分工和交易都在有限的范圍內進行,由地緣、血緣等特殊的紐帶供給的誠信基本上可以滿足對誠信的較低水平的需求。在經濟轉型中,隨著市場的深化和市場范圍的擴大,面臨著高度專業化分工,卻要滿足多樣化需求的個體,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易快速增加,對誠信的需求必然快速增加。但是,對誠信的需求的快速增加并沒有帶來誠信的供給的增加。

        原因在于轉型經濟中的機會主義大行其道,作為消費者,個體希望購買到一流的產品和服務,而作為生產者,他又往往抵擋不住假冒偽劣的利益誘惑。就這樣,伴隨著經濟轉型,誠信問題愈來愈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客觀地講,誠信的缺失緣于市場交易的擴大對誠信的需求快速地增加,是市場經濟深化和市場范圍擴大的必然。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增加誠信的供給。增加誠信的供給不能單純依靠道德教化,也不能單純依靠政府的監管,盡管在司法不完備,缺乏獨立的中介機構(會計師、審計師事務所)的情況下,政府監管權力的擴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誠信的供給。但從根本上講,一個良好的社會誠信基礎,需要我們建立一個良好的產權保護制度和以自由契約為特征的市場競爭制度,需要建立一個獨立的審計和會計系統,獨立的司法和法庭抗辯系統等。

        五、結論

        貨幣作為交易的媒介是一種促進交易,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在貨幣制度的演化過程中內含著交易對其媒介的需要從質和量上不斷提升的邏輯。貨幣作為交易的媒介使市場交易有可能在更大、更廣闊的范圍內展開,市場才得以從熟人社會走向匿名社會。但由于貨幣媒介交易把直接的買和賣從時間和空間上分離開來,在直接的商品買和賣之間,貨幣持有人將面臨幣值穩定的困境和信息困境。由信息困境所導致的貨幣持有人的委托人身份使其可能遇到問題,由此就引出了作為交易媒介的貨幣本身所承載的信任和承諾問題,這就使交易的另一方必須提供誠信,才能完成一次完整意義上的商品交易。因此,從交易這一視角出發,貨幣作為交易媒介的功能背后,是良好的誠信制度的支撐,離開了良好的誠信制度的支持,貨幣作為交易媒介的功能就會大打折扣,交易、市場的范圍和規模而是經濟成長就會出現萎縮。因此,誠信制度是貨幣制度的必要支撐。如果說貨幣制度是一國經濟運行的核心基礎的話,誠信制度則是這一基礎的基礎。

        本文的政策含義是:貨幣當局應該關注誠信制度的建設問題。原因在于,誠信的缺失將加劇貨幣持有人在交易中的信息困境,從而使現金余額的持有低于社會最優水平。

        【參考文獻】

        [1]費爾南·布羅代爾.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M].北京:三聯書店,1993.

        [2]清瀧信宏,約翰·穆爾.罪惡是所有貨幣的根源.載吳敬璉.比較(4)[C].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第5篇:貨幣供給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自20世紀中葉以來,全球經濟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不斷增長。正是在這一宏大背景下,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的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金融業關注的重點。本文主要介紹了國內外近年來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的研究現狀,從而促使金融創新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推動全球金融的一體化。

        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創新蓬勃發展。由于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匯率、利率變動頻繁,國際銀行業競爭加劇,再加上科學技術特別是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的金融業務已經不能滿足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客戶融資的要求,從而推動著金融不斷的創新和發展。金融領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人們將金融領域的這一系列變化稱之為“金融創新”。當代區域金融創新理論起源于本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形成,進入90年代如火如荼。

        一、國外理論研究現狀

        為了從理論上闡述區域金融創新,西方經濟學家陸續提出不少不同的見解,由此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理論流派,形成了色彩繽紛的當代區域金融創新理論流派。

        在20世紀60年代-90年代,歐美國家有大量的學者研究了區域金融問題,根據Sheila C.DOW、Carlos J.Rodriguez-Fuentes(1997)的研究,西方關于區域金融的研究主要是從宏觀貨幣經濟學展開的,研究的主要內容有:貨幣政策的區域效應(貨幣主義模型和凱恩斯主義模型)、公開市場操作的區域影響、區域貨幣乘數、區域金融市場(區域利率差異、區域信貸市場),此外,一體化金融市場內部區域金融發展差異的影響(LuigiGuiso、Paola Sapienza和LuigiZingales(2002)、Jayaratne和Strahan(1996)也是西方區域金融研究的重要方面。

        西爾柏(W.L.Silber)從供給角度來探索金融創新。西爾柏研究金融創新是從尋求利潤最大化的金融公司創新最積極這個表象開始的,由此歸納出金融創新是微觀金融組織為了尋求最大的利潤,減輕外部對其產生的金融壓制而采取的“自衛”行為。西爾柏從金融機構的金融業務和工具創新分析框架中推出的金融創新理論對于從供給角度研究金融創新時具有重大理論意義的。

        凱恩(E.J.Kane)提出了“規避”的金融創新理論。所謂“規避”,就是指對各種規章制度的限制性措施實行回避。“規避創新”,則是回避各種金融控制和管理行為。它意味著,當外在市場力量和市場機制與機構內在要求相結合,回避各種金融控制和規章制度時就產生了金融創新行為。

        希克斯(J.R.Hicks)和尼漢斯(J.Niehans)提出的金融創新理論的基本命題為“金融創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這個命題報考兩層含義:(1)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創新的首要動機,交易成本的高低決定金融業務和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實際意義。(2)金融創新實質上是對科技進步導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應。

        威廉·L·斯爾帕(William.L.Silber),美國著名的經濟和金融學家,他在1983年5月發表了《金融創新的發展》一文,在文中他詳細闡述了金融創新的原因,并用直線程序模型加以說明。斯爾帕認為:創新活動是經濟推動力的產物,在金融部門中,不定期的觀察結果表明大多數金融成果都源于經濟刺激。金融創新是微觀經濟的框架,它是約束誘導、技術的進步和立法的結果。

        二、國內理論研究現狀

        對中國區域金融創新的研究,中國的金融學者們做了較為系統的理論研究。

        張軍洲博士在《中國區域金融分析》(1995)中提出了區域金融的概念內涵:區域金融理論是以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金融發展空間結構變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區域金融是指一個國家金融結構與運行在空間上的分布狀況,在外延上表現為具有不同形態、不同層次、和金融活動相對集中的若干金融區域。他對區域金融概念的內涵要素進行了如下界定:一是空間差異要素。二是金融結構與發展水平要素。三是吸收與輻射功能差異要素。四是環境差異要素。這些要素的差異形成了區域金融概念的豐富內涵。

        唐旭博士在《貨幣資金流動與區域經濟發展》(1999)中主要從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類型出發,討論了區域經濟發展引起的資金流動的原因、途徑、趨勢、效果,以及資金流動引起的經濟效果的實證分析;指出隨著經濟計劃體制的轉型,資金流動管制有了很大的放松,直接導致了區域資金流動的加大;提出了在了解國內資金分布和流動規律的基礎上,制定差別政策,顯得日益重要。

        殷得生和肖順喜在《體制轉軌中的區域金融研究》中對體制轉軌中的中國區域金融發展做了較為系統的研究,他們運用實證的方法研究了我國東西部區域金融的差距,運用交換和分工等原理,提出中國區域金融協調發展的一些措施。他們在方法論上有所突破,他們認為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金融結構構成了區域金融研究的主題,也是區域經濟學發展的核心。他們強調了中央、地方與企業三方的利益沖突,蘊涵了博弈論的思想。他們的研究較為全面。

        劉仁武博士在《區域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理論與實證研究》(2002)中通過區域金融結構和進入發展理論框架,運用實證的方法討論了區域金融的均衡、區域金融調控、區域金融風險控制的問題。劉仁武對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的概念進行了創新,提出了金融結構健全和金融發展可持續的理論框架。

        支大林博士在《中國區域金融研究》(2002)中對區域金融的重要概念和范疇進行了理論界定,認為區域金融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金融結構與運行在空間上的分布狀態;提出區域金融成長的概念;指出時空性、層次性、吸引與輻射性和環境差異性共同表現為區域金融的屬性;從質和量兩方面對區域金融成長的規定性進行了分析和概括。

        三、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研究的展望

        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全球一體化的金融中心創造出連續24小時連續運轉的金融市場。作為國際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血液循環作用的金融市場,其蓬勃發展的基礎是金融創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區域金融創新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從而區域金融創新理論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因此區域金融理論還將面臨更多挑戰,需要我們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Shaw, E., 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Oxford:Oxford Univ. Press, 1973

        [2]Austin, The Province ofJurisprudenceDetermined, Bei Jing: China Renmin Univ. Press, 2001

        [3]楊星.金融創新.廣東經濟出版社,2000

        [4]徐進前.金融創新.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5]張軍洲.中國區域金融分析.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

        [6]唐旭.金融理論前沿課題.中國金融出版社,1999

        [7]殷得生,肖順喜.體制轉軌中的區域金融研究.學林出版社,2000

        第6篇:貨幣供給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小企業;招聘;供需;匹配

        1 中小企業招聘問題的社會背景

        目前,國企招聘人員大幅減少,行政機構也在厲行精簡,于是民營企業成為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方式。[1]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企業自身能夠為求職者提供的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很難達到大企業的水平,發展狀況不確定,內部管理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混亂,知名度不高等。[2]這些狀況都使得中小企業很難吸引求職者特別是優秀求職者的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一定要準確了解自身業務所需要的人才,熟悉求職者對工作待遇的要求,在立足企業實際狀況的條件下組織招聘滿足企業的生存發展需要的有一定數量和質量要求的人力資源。[3]

        2 建構基本的勞資供求匹配模型

        在詳細分析中小企業的特殊性之前,我們應該辨明勞資關系中的基本關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中小企業所具有的特性。如果連基本關系都搞不清楚,那么特殊關系也無處立足了。企業獲取生產所需的各種資源,都需要使用一定的貨幣資金,購買勞動者的勞動力即人力資源,當然也需要支付一定的貨幣。但是在企業看來更重要的是,招聘到的勞動者能夠高效地完成所承擔的工作,為企業創造足夠的價值。但是眾所周知,勞動者所內含的勞動能力,即我們常說的人力資源,在員工被招聘之前,并不能以感性的方式體現出來。不僅如此,勞動者想得到特定的薪資水平和福利待遇等,如果企業不能給為其提供合適的工作條件,也依然不能夠激發起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

        筆者用“勞資供需匹配模型”來分析以上這些問題,并立足這一模型,分析中小企業招聘的特殊性。在這一模型中有四個主要范疇,分別是勞動者需求、勞動者供給、企業需求、企業供給。

        勞動者需求,是指勞動者認為的企業應該提供的,用以滿足勞動者及其家庭生存、享受的需要的各類報酬的總和。這些報酬并不僅僅是以金錢(貨幣)的形式支付的單純薪水,還包括福利待遇(公共福利、個人福利、有償假期等)。勞動者供給,是指勞動者實際所擁有的基本能力、專業素養、可能影響工作效果的性格特質、健康狀況等。勞動者憑借這些儲存在自身內的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人力資源,從而交換企業的各類報酬。企業需求,是指企業根據自身業務的特點、目前及未來發展所需的崗位職能等因素所預計的需要得到的勞動力的各種供給。企業供給,是指企業財務狀況所允許的、同崗位素質相適應的、參考了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愿意提供給勞動者的工作報酬。前面也提到了,勞動者自身必須擁有企業所需的人力資源,并能夠把這些人力資源如專業知識、辦事能力、健康的體魄有效地提供給企業,為企業創造一定的價值,才可能得到企業提供的崗位工資、福利待遇等。

        企業需求在這一閉合回路中起著切入點的作用。只有企業有了人力資源需求,這個通路才能運轉起來。企業需求由企業自身的業務性質、發展潛力等因素所決定,要服務于企業現實的生存發展的要求。快速擴張的企業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員、一線職工,發展乏力的企業招工較少甚至不招。當“勞資供需匹配模型”里注入了強勁的企業需求的活躍因素后,該模型就要快速運轉了。企業需求是該模型的動力源泉。

        企業供給由企業需求所決定,必須與企業需求相匹配。企業供給的決定因素是企業所需人力資源的性質、質量、數量。企業通過工作分析等人力資源工作,計算出本企業的企業需求,從而搞清楚企業為了獲取相應的人力資源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即為了吸引足夠數量、合格質量的應聘者加入企業而必須提供的薪酬待遇。這些成本即是上文曾經提到的用以滿足勞動者及其家庭生存、享受的需要的各類報酬的總和,但與勞動者需求不同的是,這些成本是企業一方所預計的,還不是實際償付給員工的實際工資,而且在這時,企業尚沒有把新員工招聘到企業中來。由于這些成本是由勞資兩方分別預計出來的,這兩方的預計當然會有所差異,甚至差異還很大,如果差異過大以致超過某一范圍,那么勞資雙方就不能達成一致,雙方就無法在自愿的基礎上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

        在勞資供需匹配模型的一邊,是企業需求和企業供給;在模型的另一邊,是勞動者供給和勞動力需求,它們同上述的企業需求和企業供給共同構成完整的勞資供需匹配模型。

        3 根據模型為中小企業提出的建議

        首先,對于“企業供給”方面,中小企業要明白由于資財有限,能夠用于支付勞動者工資的錢本來就不多,自身“企業供給”存在一定局限性。要設定合理的薪酬水平,既要能夠吸引求職者,又不能給自己帶來過大的財務壓力。在招聘過程中,中小企業應該自覺以勞資供需匹配模型為指導,多多宣傳自身提供的條件中較能吸引求職者的部分。

        其次,既然企業方能夠提供的條件不多,那么就一定不要對“勞動者供給”有過分嚴苛的要求,否則企業很難找到員工。人才市場上有許多求職者,或許有些求職者剛剛大學畢業,工作經驗不足。但是作為中小企業一方,不妨將有一定資質的求職者先招收進來,讓這些新員工在干中學,通過實踐工作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中小企業要通過崗位評價來分析本公司真正需要什么樣的員工,這些員工需要有什么樣的基本技能,不要只注重學歷,否則會錯失許多能夠勝任職務的求職者。

        最后,針對可能出現的新員工入職不久就跳槽的風險,中小企業可以將公司的工資增長的前景預先告知新員工,讓新員工明白只要努力踏實地工作,一定會及時得到提高工資或完善其他福利,滿足員工的日益增長的“勞動者需求”。依筆者的意見,工資增長等應該同樣以“企業供給”為參照條件,符合企業的財務現狀,不能盲目地為了留下新員工而過多地消耗企業資源。這樣做很可能導致“企業供給”遠遠超出“勞動者供給”,為企業帶來隱形損失。

        參考文獻:

        [1]蒲建萍.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5):51.

        第7篇:貨幣供給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本文簡要分析了我國現階段流動性狀況,并進行了通貨膨脹對經濟穩定造成影響的國內外分析,最后提出了對通貨膨脹的幾項預防措施。

        一、我國現階段流動性狀況分析

        就現在我國的具體情況來看,外匯占款對沖不完全, 基礎貨幣投放過多, 導致流動性過剩。現有的匯率制度決定了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是外匯占款,即購買外匯資產投放基礎貨幣。2003年末到2007年11月底,外匯占款增量約為9.64萬億元,被央行票據對沖4.91萬億元,基礎貨幣凈增約4.73萬億元,年平均增幅15%,通過貨幣乘數作用,M2增量約21.65萬億元,年平均增幅16.9%。

        對此情況,央行進行較大力度的貨幣政策工具對流動性過剩進行回籠,但是作用不明顯。為了收縮過剩的流動性,央行在發行票據的基礎上,又采取了提高法定準備金率,以減小貨幣乘數,收縮貨幣供給量的對策。我國的流動性過剩已經存在,只是在經濟危機這個大的環境下被掩蓋起來,且我國又進行巨大的資金投資,準備刺激經濟,所以我們必須為流動性過剩的凸顯和因此引發的通貨膨脹做好預防準備。

        二、通貨膨脹對經濟穩定造成的嚴重影響

        通貨膨脹對當前中國民眾的生活和經濟發展至少有三大危害。首先是它將使得中國已經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結構更加不平等。通貨膨脹會降低消費者的實際生活水平,但是通貨膨脹對低收入民眾的生活的沖擊最大。土地、資本和其他財產所有者可以在輪番漲價的通貨膨脹中通過提高土地和產品的價格來降低通貨膨脹損失,甚至在通貨膨脹中獲得一些收益。由于低收入民眾只有工資收入(或者養老金收入),而工資收入的增長不僅總是在落在通貨膨脹之后,而且上漲的幅度也比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這種情況在勞工權利缺乏的中國更加明顯。

        通貨膨脹的第二個危害是它給投資和消費帶來的巨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將使得中國本來已經扭曲的經濟結構更加扭曲。商品的價格應該是市場對生產者發出的信號,生產者根據這個信號來掌握市場對自己產品的需求,從而相應地提高或者減少生產規模,以保證各種社會經濟資源能夠得到更好地運用。但是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一種商品價格的上漲,并非是由于市場的真正需求的上漲,而只是由于生產者的投機沖動或者消費者對價格進一步上漲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個生產者都能掌握市場的全面信息,因此這種由不確定性帶來的投機和恐慌很可能推動沒有根據的進一步的投資沖動。

        第三,通貨膨脹將阻礙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而降低中國的國際競爭能力。從生產者的角度看,在一個通貨膨脹時期,最簡單的牟取利潤的辦法就是漲價;而且是爭取自己的產品以更快的速度漲價。雖然到頭來輪番的價格上漲將沖銷自己產品漲價所帶來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收益,但是如果不漲價損失則將更高。

        三、通貨膨脹對經濟穩定造成嚴重影響的國內外分析

        國內外經驗教訓表明通貨膨脹對經濟的穩定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首先,從中長期來看,通貨膨脹不利于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從許多國家來看通貨膨脹率較低的經濟發展較快,通貨膨脹較高的經濟發展較慢,與之相比,西方一些只重視經濟增長,充分就業而不重視抑制通貨膨脹的國家,在70年代紛紛陷入了經濟增長停滯和通貨膨脹的局面,不得不在70年代末追求貨幣幣值穩定。

        其次,通貨膨脹導致各種經濟信號失真,造成企業的決策失誤。前幾年我國一度經濟過熱,原材料房產價格迅速上漲,許多企業為了追求高利潤,激戰流動資金大搞固定資產投資,結果在市場價格回落后,出現經濟泡沫現象,占壓數千億資金,拖垮了一大批企業。

        第三,通貨膨脹會擾亂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通貨膨脹會破壞正常的商業信用關系,導致其也相互拖欠的三角債,在通貨膨脹階段,貨幣貶值過多,造成人們心里恐慌,會由貨幣儲蓄轉向購物保值,降低社會儲蓄水平,損害競技場啟發長的基礎,導致囤積居奇,擾亂正常經濟秩序。

        第四,通貨膨脹會導致社會實際收入分配不公平,加劇社會矛盾。通貨膨脹會損害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特別是固定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利益,是他們的實際生活水平下降。時間長了是比加劇社會分配不公的現象,嚴重影響社會安定和政治穩定。

        第五,我國企業生產經營和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銀行貸款,通貨膨脹會使巨大風險轉移和積聚到國家銀行,埋下巨大隱患,造成經濟增長緩慢,資產質量和經營受以下降,嚴重消弱金融業對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杠桿作用。

        四、對通貨膨脹的預防措施

        面對這些因通貨膨脹對經濟產生的不良影響,在現在的情況下,雖然控制危機保持經濟穩定健康增長是當前的首要任務,但是在保增長的同時,必須預防因過度投資引發的通貨膨脹。

        首先,制定適當的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真確處理抑制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的關系,促進物價漲幅低于經濟增長率。保持貨幣供給基本適度,貨幣供給既要有利于控制物價上漲,又要促進經濟增長持續發展。改革金融宏觀調控方式與方法。金融宏觀調控要從直接調控為主轉為以間接調控為主。中央銀行要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在貨幣供給控制形式上又送有緊,實行預調,微調,防止經濟增長起伏過大,要充分發揮信貸政策引導信貸資金投向的作用,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支持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

        其次,中央銀行必須對存款金制度進行改革。要逐步回復存款準備金支付,清算和作為貨幣總量調控工具的作用。改變國有商業銀行一方面一較高比例向中央銀行交付準備金,保留預付金,另一方面有向中央銀行大量借款的現象,理順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資金關系,增強商業銀行資金自求平衡的能力。

        第三,必須深化我國利率管制體制市場化改革,最終建立以市場資金供求為基礎,以中央銀行的基準利率為核心的市場利率體系。

        參考文獻

        [1]何慧剛,我國中央銀行的貨幣沖銷政策:效應、制約因素和對,[J]。2007,(8)。

        [2]尹世杰,消費經濟學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第8篇:貨幣供給論文范文

        【關鍵詞】 存款準備金率 調整 經濟過熱 通貨膨脹

        1 引言

        存款準備金,也稱為法定存款準備金或存儲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下面對存款準備金政策的作用機理進行介紹,在金融經濟運行過程中,準備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對貨幣供給有直接影響。在貨幣供給模型中,有:

        (1)

        式中:M―代表貨幣供應量;

        B―代表基礎貨幣;

        m―代表貨幣乘數。

        貨幣供應量(M)是銀行體系的負債,包括現金(C)和銀行體系的存款(D)兩部分;而基礎貨幣(B)是中央銀行的負債,包括流通中的現金(C)和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R);貨幣乘數則反映M與B之間的倍數關系,貨幣乘數m公式可表示為:

        (2)

        將現金漏損率表示為c′=C/D,將存款準備金R表示為R=r+e,于是(2)式可變換為:

        (3)

        式中:r′--為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e′--為超額存款準備金率。

        式(3)中貨幣乘數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r')、超額存款準備金率(e')和現金漏損率(c')均為負相關。在我國現行的以貨幣供應量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情況下,中央銀行通過對r'的調整,來調節m 的變動,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的擴張與收縮。這是因為c'受公眾取款和持現行為的影響,e'由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決定,而r'是中央銀行能夠直接決定和控制的。

        2 國外存款準備金政策的發展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繳存存款準備金的國家,存款準備金政策在該國主要經歷了三大階段:在1935年的《聯邦儲備法》之前,聯邦儲備系統應用存款準備金制度主要是用于保證存款機構支付和清算;1935年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存款準備金政策發生了許多改革,它成為一般性貨幣政策操作的工具;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隨著存款準備金率的大幅下降及存款準備金制度其他范疇的變化,其成為其他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的輔工具及存款機構支付和清算。

        日本應用存款準備金政策較晚,于1957年5月通過了關于存款準備金制度的立法--《關于存款準備金制度的法案》,它一直作為其他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的輔工具,并且一直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調整次數很少,幅度也很小。

        存款準備金制度在德國開始于1934年,直到1948年德意志州銀行建立的時候,德國才正式地建立了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其在德國經歷了由高位到低位的變化過程。

        可見,根據各國經濟環境和政治制度的不同,在政策工具和方法的選擇上,各國中央銀行都有自己的偏好。

        3 關于我國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問題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任何一種經濟行為的變化都會對社會經濟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只是傳導機制過程中對經濟影響程度的強弱、經濟影響的輻射面大小不同而已。存款準備金率的變動對金融及宏觀經濟的作用過程如圖1所示:

        自2001年特別是2003年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順差迅猛增長,經濟開始進入過熱狀態,央行開始上調存款準備金,特別是從2006年以來,在全世界范圍弱化存款準備金制度的情況之下,我國頻繁的將存款準備金上調,而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央行又開始實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的政策,我國對于存款準備金的調整問題,是有其更深層次的原因及理論依據的。存款準備金率上升,利率就會有相應的上升壓力,這是實行緊縮型貨幣政策的明確信號。反之,則是實行寬松型的貨幣政策信號。

        從國際環境來看,隨著歐洲債務危機影響到金融體系的穩定,全球經濟復蘇的不均衡,保持經濟增長已經是各國政府的一個共識。對于中國而言,中央高層近期已經連續發出了穩定經濟增長的信號,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確保經濟復蘇是壓倒一切的任務。所以,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是一個保經濟增長的明確信號。

        4 結語

        我國通過將國際經濟環境與國內的具體的經濟情況相結合,對我國的經濟整體發展進行統籌規劃、合體布局,及時采取合理的措施以促進經濟金融和諧穩定的發展,可見,存款準備金率在充當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的貨幣政策性工具的同時更是促進金融機構穩健運行、防范支付風險的有效手段,希望以后能夠將其與其他貨幣政策放在一起更好的完善貨幣機制,更好的處理資金的流動性問題,從而進一步帶動我們國家走向繁榮富強!

        參考文獻:

        [1]陳小榮,尹繼志.我國存款準備金政策的作用與操作特點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2,3.

        [2]劉志婷.我國存款準備金政策的發展及效用研究[學位論文].2008.

        第9篇:貨幣供給論文范文

        論文題目《中國工商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問題分析》

        一、課題來源

        20世紀70年代以來,信貸資產證券化就成為了金融創新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的逐步轉變,它已經成為了我國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現如今,它已經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成為了溝通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關鍵環節。近年來,我國的信貸資產證券化步伐逐漸加快,與其相關的業務與產品也在日趨完善。但是與國外相比,我國還存在嚴重的缺陷。對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我國的資產證券化管理還處于起步階段,伴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逐步加快,我國進一步加強對其的應用就勢在必行。我國資產證券化發展至今,任面臨不少問題,有的是歷史問題,有的是新形勢下產生的新問題。面對當前激烈的競爭環境,許多金融機構都在尋求新的盈利模式,尤其商業銀行在資產證券化方面尋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信貸資產證券化,降低了融資成本,提高了資產的流動性,分散了風險,增加了服務費收入,增強了商業銀行的競爭優勢。但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及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相比,中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遠遠落后。在我國加強對信貸資產證券化尤其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將對工商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問題加以分析。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信貸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新的金融工具,它可以有效解決銀行投資資金短缺,儲戶存款居高不下,投資渠道有限之間的矛盾;可以使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流動性增強,從而改善資產質量,緩解資本充足的壓力;可以使資金來源更為廣泛,從而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可以促進債券市場的發展,從而使資金流動更為便捷。正是具備了這些優點信貸資產證券化才成了大多數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選擇之一,使其得以迅速發展。

        與美國歐洲等具有發達金融市場的國家相比,中國對于資產證券化的研究相對較晚,對于它的理論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但真正從理論走向實踐則是本世紀初期。2005年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啟動。國家開發銀行和建設銀行分別進行了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試點。隨后,國內多家銀行紛紛試水資產證券

        化,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有了長足的進步。

        我國發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有巨大的潛力。與發達國家規模龐大的資產證券化市場相比,我國的資產證券化市場非常弱小。信貸資產證券化處于試點階段。產品的發行量和存量都非常少,在整個金融市場中的占比微乎其微。但是,無論從供給面來看還是從需求面來看,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供給方面,規模巨大的銀行的信貸資產可以作為證券化的基礎資產。需求方面,發展資產證券化市場上應存在對資產證券化有主動需求的投資者。探討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為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提供指引。

        我國商業銀行在長期經營過程中,普遍存在資產流動性差,資金來源渠道單一,資本充足率低等突出問題。在參考國外商業銀行資產經營方式及經營技術的經驗后,信貸資產證券化被認為是一種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的手段。

        當前,我國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發展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商業銀行對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已達成了共識,國內學者們也專門對信貸資產證券化理論及實施做了系統的研究,取的了積極成果。但出于信貸資產證券化過程的復雜性,加之銀行風險管理手段不足等各方面的因素,信貸資產證券化面臨著重重挑戰。因此,加強對信貸資產證券化問題的研究,規范和化解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問題,對推動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以及整個國家經濟、金融的健康發展,促進金融與國民經濟的協調與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三、國內外的學術動態及本課題的主攻方向

        我國國內對資產證券化的討論最早應始于1995年,其后幾年的研究幾本局限于對資產證券化這種現象作基本認識。從1999年開始,我國對證券化的研究和關注開始逐漸增多,關注的角度從最初的國外經驗轉為對中國實施客觀條件的分析:研究范圍也逐漸變廣,開始延伸到會計法律等領域,對資產證券化,對我國宏觀經濟環境的作用及如何發揮其作用也進行了探討。

        涂永紅,劉伯榮(2012)通過分析國外及香港地區的經驗對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資產證券化的具體操作進行了設計和構想。耿明齋,鄭帆(2013)對信貸資產證券化進行了研究,認為有利于增強資產的流動性,提高銀行總體盈利水平及優化資源配置,增進銀行資產安全性等作用。于鳳坤(2012)對信貸資產證券化原理進行了系統闡述,并全面論述了信貸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經濟領域中的作用。對如何利用資本市場,運用資產證券化機制,處理和解決我國國有銀行不良資產進行了深入探討。孫泰軍(2013)以資產證券化效率為核心,系統論述了如何提高資產證券化的金融效率及如何建立提

        前償付風險防范機制。同時對定價方法與效率的關系進行了論證。

        張超英(20XX)從理論角度分析了信貸資產證券化動因的七個假說包括監督技術假說,管制稅假說等,他還從宏觀貨幣政策的角度:(1)證券化有利于緩和貨幣供給的增長,可以先將一定的貸款資金運用減出銀行部門再增加新的貸款資金運用從而緩和資金來源下的存款貨幣供給。(2)證券化因素的作用提高了貨幣流通速度,進而使得關于貨幣市場均衡的相關參數發生變化,使市場效率得到提高。

        國外對于資產證券化的研究已經有了許多成熟的經驗和較科學的理論,非常值得我國借鑒。Thomas(2012)分析了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財富和風險轉移。Obay(2013)通過對美國200家銀行資產證券化數據研究指出資本充足率與資產證券化水平不相關。Dionne等(2013)對加拿大銀行樣本進行分析發現資產證券化會降低銀行風險資本率,給銀行帶來破產風險。喻國平(20XX)系統性的研究了銀行利用資產證券化優點。

        Steven L.Schwartz《結構金融資產證券化原理指南》(20XX)是資產證券化的經典著作。在其最新第三版《結構金融資產證券化原理指南》(2013)中闡述了資產證券化破產隔離、真實銷售和信用增級原理,準確解讀了資產證券化實踐中的稅收、會計、監管和跨國證券化問題。

        Giannini,Alberto和Preventative(2013)認為資產證券化將銀行資產負債表的信貸風險轉移到市場。因此有必要加強對銀行資產的管理,其中之一就是提高銀行的透明度。他們認為雖然資產證券化使得以次級抵押貸款為基礎的各類資產支持證券不再是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內容,但是這也使得金融風險通過SPV不斷地向市場擴散。Gustavo Suarez(20XX)認為資產證券化在降低商業銀行資本需求的同時進一步加劇而不是分散了商業銀行風險。

        國外資產證券化研究始于基本原理、動因以及作用研究,目前則主要集中于資產證券化定價分析、風險管理以及對資產證券化理論和實踐的反思。但對資產證券化實施過程中風險的研究以及對資產證券化理論和實踐的反思多停留在技術層面,偏重定量分析,缺乏定性分析,特別是缺乏對資產證券化風險的根本性認識。

        本課題的主攻方向是:對我國工商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

        四、閱讀的主要文獻

        [1]涂永紅,劉柏榮著.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M]. 中國金融出版社,2012

        [2] 王中.資產證券化風險隔離機制法律問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

        [3] 張添一.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信用風險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 2013

        [4] 歐敏睿.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會計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 20XX

        [5] 朱宇暢.資產證券化在中國的實踐狀況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 20XX(01)

        [6] 朱宇暢.資產證券化在中國的實踐狀況分析[J].商場現代化. 20XX(16)

        [7] 林國梁.我國資產證券化法律關系及適用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 2013

        [8] 王暉.基于結構融資視角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D].山東大學 2013

        [9] 李彬.美國資產證券化發展歷程及對我國的啟示[J].財政監督. 2013(16)

        [10] 李媛媛.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風險管理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 2013

        [11] 賈晶.從美國次貸危機反觀中國住房抵押資產證券化問題[J].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3(03)

        [12] 劉蕾.華爾街進入監管新時代美國金融監管改革法案正式立法[J]. 中國金融家. 2011(08)

        [13] 李佳,王曉.試析資產證券化的基本功能在次貸危機中的作用[J]. 華北金融. 2012(02)

        [14] 馬立珍.試析資產證券化的特殊功能[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0

        [15] Deming Wu,Jiawen Yang and Han Hong,Securitization and banksequity risk[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11.

        [16] Haensel Dennis, Krahnen Jan Pieter. Does Credit Securitization Reduce Bank Risk?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CDO Market[J]. SSRN Working paper,2007.

        五、研究內容

        本文一共有四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對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概述。第二部分,結合數據等分析我國工商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發展現狀。第三部分,工商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中存在的問題。第四部分,針對工行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中存在的問題的提出自己的建議。

        1 信貸資產證券化概述

        1.1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內涵

        1.2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參與主體及操作流程

        1.3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意義

        2中國工商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發展現狀

        2.1工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規模

        2.2工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特點

        3 中國工商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中存在的問題

        3.1 商業銀行風險監管體系還不夠完善

        3.2 缺乏與資產證券化相配套的外部法律環境

        3.3 資產證券化過程中中介機構的服務質量不高

        3.4 風險評級的基礎數據和技術條件不足

        3.5 證券化信息披露不規范

        4 推進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建議

        4.1 完善法律體系、健全實施細則

        4.2 建立監管協調機制實現信息共享

        4.3 豐富基礎資產的種類

        4.4 增強信用評級能力、加強對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管

        4.5 培養合格機構投資者

        4.6 建立政府支持的中國信貸資產證券化市場

        六、途徑及進度

        途徑:主要是通過在圖書館,互聯網的電子書和室查閱相關的期刊文獻以及從各大金融網址下載的數據來了解這個論題發展的動態,使用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增進對這個論題的認識,并通過和指導老師一起探討進一步深化理解本論題。

        進度:

        1、20XX年11月15日前:搜尋文獻,完成外文翻譯,交指導老師。

        3、2017年1月30日前:提交論文初稿,期間將論文初稿交指導老師批閱。 4、2017年2月25日前:提交論文二稿,期間按指導老師意見進行修改。 5、2017年4月30日前:在老師指導下,學生修改至少三稿完成正文定稿。 6、2017年5月10日前:交畢業論文正本,質量達到規定要求。 裝訂論文 7、20XX年5月22日前:指導教師將評閱好的畢業論文交教研室。

        8、20XX年5月24日:開始形式審查,上網查詢。

        9、20XX年5月25日:交叉評閱。

        10、2017年6月2-3日:答辯 2、20XX年12月15日前:交開題報告正本,質量達到規定要求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日摸夜夜摸狠狠摸婷婷 |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1 | 午夜福利网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激情 | 亚洲va成高清在线播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