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外語教學法論文范文

        外語教學法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外語教學法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外語教學法論文

        第1篇:外語教學法論文范文

        關鍵詞:外國語言-文化教學;法國外語教學;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6-154-03

        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是一門既古老而又新興的學科。說它古老,因為西歐早在文藝復興之后就已經開始了學校型外語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傳統的語法一翻譯教學法;說它新興,因為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才真正認識到文化因素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并開始實踐將文化教學融入到語言教學中去。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法國著名的外語教學法專家羅貝爾,加利松(Robert Galisson)首先提出將外語教學法更名為“外國語言和文化教學法”,1985年后又創立了“語言一文化教學法學”。同一時期的法國語言教學專著和論文等也對語言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做了系統闡述。對法國在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方面的理論構建和教學實踐(教學法)進行考察和解讀,以期對我們的外語教學有所啟示。

        一、外國語言-文化教學從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到教學法的演進

        直到20世紀70年代,外語教學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基本上停留在“教師如何在課堂上教外語”的層面上。無論是直接法、聽說法,還是后來的視聽法,教師都是通過聲音或影像等輔助教學設施來訓練學生的聽說,使其達到聽懂外語并運用外語進行表達的目的?!斑@種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為出發點和終極目標的教學思路發端于19世紀末,并一直在世界外語教學界擁有廣泛的影響”。這個時期的法國外語教學,不論是師資培訓,還是常規教學,其主要內容就是語音、語法、拼寫、詞匯、講解課文等。

        外語教學是一個內涵深刻、外延廣闊、相互關聯的系統工程。其中每一個問題的答案只能是“非惟一的、非完美的、特定的和臨時的”。這樣,人們就把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的研究對象從以前的專注于課堂“如何教”擴展到“如何學”,以及“教”和“學”二者的關系問題上。這種思考的結果便產生了外語一文化教學法的雛形(見圖1)。

        這一圖表形象而直觀地反映了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語言文化)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與以往的課堂教學方式相比,教師開始由以教案和教材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早已準備好的課堂內容(語言文化),他們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作出反應;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個體情況、教材選用、課程進度、講授方式方法等進行觀察和反思。通過師生互動,促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并且,教師還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幫助其獲得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方法,最終要讓學生運用適合自身特點和習慣的學習方式方法進行自主學習。這也正是當今社會所倡導的現代化學習方式。

        二、外國語言-文化教學從教學法到教學法學的演進

        正如教學法是對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宏觀思考那樣,教學法學則是對教學法的宏觀思考。它同樣發端于法國,但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全名為外國語言-文化教學法學。其創始人和積極推動者為羅貝爾?加利松。

        羅貝爾?加利松是一位在法國和歐洲外語教學界享有盛譽的外國語言和文化教學法專家,著作豐厚,如:(論思考型外語教師的培養),(論外語教學法上的倫理道德),

        “根據羅貝爾,加利松的界定,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法學是一門主要面向外語教學第一線教師的學科,其宗旨是努力使外國語言一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進程實現最優化”。羅貝爾?加利松的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法學的理論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加利松堅持認為,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法學必須從觀察教學實際情況出發,找出教學中的具體問題,通過教師個人和集體的思考討論,形成自己的認識理論,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措施和辦法,然后回到實踐中去,接受實踐的檢驗。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的豐富多彩和錯綜復雜性決定了這一領域的所謂理論只能是“非惟一的、非完美的”,而且是“特定的和臨時的”,亦即是說,理論必須與動態的實際相結合。僅就認識論和方法論而言,羅貝爾,加利松的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法學的重要意義在于,一方面,它從根本上揭示了理論與實際、理論與實踐在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領域不應有天然的鴻溝;另一方面,它將激發外語教師重視科研。用羅貝爾,加利松的話說,一個外語教師完全有能力既是教學法專家,又是教學法學專家。

        2 在語言和文化,特別是二者的關系上,羅貝爾?加利松的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法學有許多獨到之見。如果說目的語與目的語文化在外語教學上的不可分割性現已成為外語教學界的普遍共識,羅貝爾?加利松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知識文化”和“大眾共有文化”之分,并積極主張將后者教學法化,引入學校的外語課堂。根據羅貝爾?加利松的定義,“知識文化”是人們描述、表述出來的一種顯型抽象文化,屬知識范疇,因此屬理性思考,理性認識類。講授“知識文化”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和理解目的語文化中那些能夠反映其民族文學、歷史、地理、藝術和科技等成就及其發展進程的背景性系統知識。講授的方式多為獨立于語言的專門的文化課程。所謂“大眾共有文化”,主要指人們具體實踐的日常生活文化,國內有學者稱之為“交際文化”,屬感性認識,其首要特質是隱含在目的語語言和非語言當中,卻常常反映目的語國家的價值觀念、道德取向、社會習俗、心理狀態和思維方式等。因為是隱含的,所以目的語國家的人常常只需意會,無須言表。傳授“大眾共有文化”的目的是通過比較目的語文化與本族語文化的異同,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目的語中蘊涵在字里行間的為目的語國家的絕大多數人所共有共享的文化,最終實現成功學習和有效交際?!按蟊姽灿形幕迸c語言形式的互為依存性決定了語言和文化教學必須同步進行。羅貝爾,加利松一手開創了“法語詞匯文化語用學”,長期致力于“法語形象表達法”、“法語拼接詞”、“法語大眾共有文化詞”、“法語隱跡文化詞語”、“境遇詞”、“法語成語諺語”和“法語委婉語”等的深入、系統的研究,成果卓著。

        3 在外語教學法上,以羅貝爾?加利松為代表的當代法國語言一文化教學理論將外語教學視為一個由學員主體、學習對象(目的語及其文化)、教育者(教師)、班級或小組、學

        校、社會、人際和物質空間、時間等要素組成的開放性系統,其內又可細分成若干子系統,幾乎涵蓋了外語教學的所有方面。通過它,既可進行橫向比較研究,找出每個因素的內在聯系、發展規律和存在的問題;也可開展縱向分析,找出各個因素之間的互動關系,發展規律和存在的問題。不言而喻,如此豐富多彩、錯綜復雜的外語教學工作絕非某一特定的、現成的教學法所能駕馭。

        三、外國語言-文化教學理念在漢語教學中的體現

        20世紀末期以來,漢語學習的熱潮在全世界洶涌而起。法國作為歐盟多元語言文化政策的主導者和積極推動者,在漢語言文化教學方面更是一馬當先,獨樹一幟。由于中西語言文化之間存在巨大差異,所以,在漢語教學實踐中,中國文化元素和文化課程被置于特別突出的位置。在這方面,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Institut Nationaledes Langues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的教學理念和課程設置非常值得我們探究和借鑒。

        關于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概而論之,“語言和文化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文化包括語言。語言既是文化的制造者,又是文化的產品”。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有著二百多年歷史、從誕生之初教授三門外語到如今教授93種外語的法國東方語言學院就一直奉行“語言和文化緊密結合,培養一專多能的開放型外語翻譯人才”的辦學宗旨?,F任校長吉爾,德盧什(Gilles Delouche)先生說:“我校的與眾不同就在于除了語言課外,還開設了涉獵廣泛的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課程。學生的任務不僅是掌握一門外語。還要學習目的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知識,并負有傳播目的語國家文化的使命”。前校長安得烈,布爾熱先生(hndr6 Bourgey)也曾強調指出:“多學科性是東方語言學院的古老傳統,應該傳承下去。如果我們只單一地教授語言,學校便失去了精髓,也就沒有了存在的理由”。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中文系的法語名稱是“Departement Chine”,并非“Departementdechinois”,直譯應為“中國系”。一字之差,內涵相去甚遠!恰恰與法國東方語言學院亙古未變的辦學宗旨和教學理念一脈相承,這就是立足語言,著眼文化,培養東西方文明交流和傳播的使者。這一理念在該學院開設的中國文化課程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該學院中文系的哲學、科技、歷史、社會、宗教、語言學、經濟、政治和文學藝術等具體學科大致分類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中文系中國文化課程構建的是一種中國觀念文化知識體系,也就是要讓學中文的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逐步形成的價值觀念、倫理道德、宗教情感和思維方式。東方語言學院一向有著語言教學緊密結合文化的歷史傳統,但如此豐富的中國文化課程從來沒有削弱或者取代漢語語言教學的主體地位。語言與文化互為依托,相互促進,才能最大限度地達成現代外語教育的既定目標。

        四、對我國外語教學的啟示

        1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作為外語教學之目的語的法語或英語等語種都是西方工業化國家流通的語言,承載著新興的科技文化,外語學習者無不追求這種文化。因此,我們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估上都向西方看齊,以西方理論為改革取向和評估準繩。然而。西方理論是立足西方學校、學生、語言、教學環境而研制出來的,決不可能原封不動地為我國外語教學導航。所以,探索與中國的外語教學環境,教學內容與教學主體相適應的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活動才是我國外語一文化教學界的當務之急。

        2 外語教師不能滿足于按照現有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更要與時俱進,既要學習、吸收外語教學理論,也要總結教學經驗,包含師生代代相傳的經驗和自己探索出來的經驗。外語教師既要廣泛學習、借鑒中外的教學理念和主張,但又不能生搬硬套,只能借助這些理論通過反思去提煉代代相傳的經驗和自己的經驗,從而形成適合具體教學環境的自己的理念,并不斷更新、豐富自己的外語教學理念。

        3 正確認識和處理好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關系。文化教學應該是在外語教學的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的語相關文化知識的教學過程、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同時也包括開設與語言教學有關的語言文化專業課程(如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中文系設置的中國文化課程)。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輔相成,密不可分。一方面,語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理解包含著文化理解,同時語言理解需要文化理解;另一方面,豐富的文化知識為語言表達提供了大量潛在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2][3][4][5][7]傅 榮,解讀外國語言一一文化教學的三個層面及其相互關系[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6):2―7,

        [6]張占一,交際文化瑣談[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4),

        [8]傅 榮,對法語教學法I,6electisme現象的理性思考[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2):122, [9]Robert Galisson,Dc la linguistique appliqu6e。la didac,tologic des langues―cultures:vingt ans dc r6flexion diseiplinaire[j],Etudes dc Linguistique Ap必qu6e,Paris:Didier Erudition,Sept,1990。 [10][11]Delouehe,Deuxsi~clesd,histoiredel,EcoledesLangues orientales[M]。Paris:Hervas,1995:11,

        第2篇:外語教學法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文化導入;文化比較;文化詞匯教學法 

            隨著漢語在世界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加入到漢語學習的隊伍中來,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也變得越來越重大。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習者自身的漢語基礎參差不齊,對他們使用的教學方法就也要因人而異。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全世界和我國的眾多學者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其研究成果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促進了了我國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發展,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對外漢語的教學過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的傳授過程,它還涉及到許多方面的潛在的問題,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繼續進行探索的。在諸多的問題當中,如何高效、快速地進行詞匯教學時影響對外漢語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一、詞匯在語言中的重要作用呼喚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理念的改變 

            作為語言三大構成要素之一的詞匯是語言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也是構成一種語言的基礎,詞匯教學應該貫穿語言教學的始終。詞匯教學的效果會直接影響學習者語言水平的高低。在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中,大多數的學者都看到了詞匯教學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與此同時,由于漢語詞匯系統本身數量的龐大、系統的復雜和用法上的交叉,導致了外國人學習漢語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又普遍認為它也是漢語教學中的難點和薄弱點。 

            在語言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快速而又牢固地記住詞語、準確掌握詞的意義與用法是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眾多的學者在過去的許多年間在漢語國際教育的理論和教學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研究的速度卻遠遠跟不上現實的需要,尤其是在現今社會,國際間的交往日益增多,不同語言、不同文化間的人群的交流日益頻繁,如何使更多的學習者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盡可能高效地學習漢語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詞匯是語言中對社會外界變化最為敏感的一個因素,也是一種語言中最能夠反映其文化特征的一個因素,注意到文化因素對詞匯教學的影響并采取相應的手段可以幫助減少這種差異對語言學習的負面影響,這需要我們對傳統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做出相應的轉變。 

            二、從隔離到融合,形成對外漢語文化詞匯教學法 

            對傳統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轉變不是簡單的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或者簡單的增加文化課的比重,表面上的變化并不能真正徹底解決在詞匯教學上的困境,我們需要從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上進行重新思考。 

            (一)教學思路的轉變——從詞匯與文化隔離到詞匯與文化相融合 

            過去,學者多注意到對漢語的實際有用性的探索,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開設精讀、閱讀、聽力、寫作等課程,詞匯教學滲透在各門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沒有單獨開課。這樣讓詞語在不同的課程中反復出現,讓學生在重復中加深記憶、學會詞語的用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且經實踐證明是有效的,學生可以較快記住某個詞匯并掌握課本示例中給出的用法。但問題是學生對記住的詞只是掌握了讀音和最淺顯、最基本的含義,一旦語境有變化或某個語素被替換,這個詞就又成了陌生的新詞,在交流時往往存在詞語的誤用。 

            經分析,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只是字面的理解,大多數課堂上在講授新詞匯時所進行的詞匯釋義只是就詞論詞,并沒有達到詞義內涵的高度。因此不少學校開設了針對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中國文化課程,力求通過文化的普及來提高漢語的學習效率。這種思路本身并沒有錯,但是社會的變遷、習俗的傳承都會在文化中得到體現,固態的、凝滯的文化是死的文化,是對語言學習沒有幫助的,只有讓文化動起來、活起來才是有意義的。詞匯作為語言中最積極活躍的因素,最能夠體現文化的傳承性和活力,如果把文化和詞匯割裂開來進行教學,無疑是拿死的文化進行教條式的灌輸,對詞匯學習、語言學習是無益的,自然也就不可能達到預想的目標。

            針對這樣的情況,對教學思路進行改革是迫切的要求。從語言與詞匯、文化與詞匯的關系來看,過去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效果的不佳從根本上講是由于把語言和文化、詞匯和文化割裂開來進行教學,沒有考慮文化因素對詞匯發展和使用的影響,也沒有考慮動態的詞匯使文化更好、更迅速地深入人心,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應該充分考慮到詞匯和文化的關系,改變詞匯與文化割裂的局面,利用詞匯進行適當的文化導入,利用文化導入提高詞匯學習效果,使詞匯與文化相融合,彼此促進、彼此作用。 

            (二)教學方法的轉變——注重文化導入,在詞匯教學中融入文化的因素,形成獨特的文化詞匯教學方法 

            在意識到教學思路的轉變之后,更重要在于根據新的教學思路設計詞匯教學新方法。既然把詞匯融合如其他課程和單獨開設文化課對詞匯教學和語言學習的作用不明顯,那么我們可以把詞匯課與文化課融合,即把那些具有明顯民族文化色彩和地域特征、容易被學習者誤解誤用的文化詞匯和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結合具體詞語,向學習者傳授其文化根源,利用中西方文化間的異同之處,幫助學習者深刻理解詞語的深層含義和內部的文化因素,徹底掌握這些文化詞匯的使用方法。 

            所謂漢語文化詞匯,就是在漢語的詞匯系統中,能夠從某一個或某幾個角度反應漢民族社會環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審美心理等方面特征的詞匯。它包括如四合院、旗袍、重陽節等漢語知識文化類詞匯和如漢語稱呼、寒暄語等漢語交際文化詞匯,以及如顏色詞、動植物詞匯象征意義等漢語心理文化詞匯。 

            繼續使用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文化詞匯教學肯定是收效甚微的,以往的教學方法側重于詞匯表層意義的傳授,而新的文化詞匯教學應該是獨立開設的一門新課程,課程的目標應該定位在中國特色詞匯文化意義的掌握。針對這個目標,編寫合適的教材,在教材中不是要把所有漢語詞匯中與文化有關的詞語都一一列舉,而是有選擇地擇取具備強烈中國文化特色、與學生母語國家文化具有極大差別的詞語為例,比如漢語中的龍文化、紅色文化和稱謂文化等進行重點講授。以往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對比兩種文化間的差異,在文化詞匯課中,可以先分析文化間的共同之處,喚起學習者的文化認同感,為他們較快接受中國文化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防止因民族差異引起的文化反感。在兩種文化共同點的基礎上,逐步展示差異之處,借助具體詞語進行分析,便于學習者的理解。同時在課堂上,教學者可以輔以各種的教學工具如多媒體、錄像片等,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模擬語言環境,讓學習者在具體的語境中學會使用這個詞語,真正掌握詞匯的文化含義和使用方法。 

            在進行漢語文化詞匯教學的過程中要掌握適度原則,即內容適度、教材適度、知識量適度和文化含量適度。漢語詞匯意義豐富、包含的文化信息很多,但不是所有涉及文化的詞匯都要講,必須有所選擇,要對其他課程的內容理解有幫助和對語言使用有益處的;所選取的詞匯應該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實際情況,與現實生活脫節的詞語不應該在講授的范圍之內;所教授的詞匯及其文化含義并不是越多越好,文化的傳授應該是輸入積極地正面信息,與時代精神和事物發展大趨勢相違背的文化現象應該予以摒棄。 

            三、利用文化詞匯教學法,促進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第3篇:外語教學法論文范文

        論文摘 要: “后教學法” 是20世紀中后期以來西方外語教學研究中出現的超越傳統“教學法”概念的新思想。作為一種新思想,它并沒有簡單地否定傳統教學法,而是在學習、分析和深入研究傳統教學法基礎上創新了傳統教學法。它的重大貢獻就在于突破了傳統教學法的思維局限,把教學經驗系統化,使之上升為理論,并重新定義了教師、學習者和教師教育者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

        一、對教學法的繼承

        后教學法又稱后方法。它擺脫了教學法流派中推崇一種或疊加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采取靈活、開放、動態的外語教學思想,吸取教學法中的合理成分,繼承并超越了教學法。

        幾個世紀以后,全世界各個國家的語言學者和外語教學研究者一直不斷地鉆研、探所各種教學法,以便提出更加有效的新理論為教學服務,其中外語教育界最有影響力的七大流派有:

        (一)翻譯法(Translation Method)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三)聽說法(Audiolingualism,Audiolingual Method)

        (四)情境法(Situational Method)

        (五)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六)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七)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通過對各教學法優缺的不斷學習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它們發現共同的特點是忽略了具體的教學環境、教學目的和教學對象。事實上外語教學是由諸多因素構成的復雜動態的系統工程。教師應該全面分析具體教學環境,把握影響外語學習的種種變量,把教學法和教學實際相結合。

        后教學法在強調學習、分析、綜合和創新教學法的理念下,使教學法成為其理論創新的來源,把學習教學法作為自己理論的起點和基絀,并認為教學法是外語教學有益的工具。教師掌握的教學法越多,對外語教學理解就越全面、越深入,就越有可能創新教學法。后教學法鼓勵教師建構自己的教學理論,推動基于對當地的語言、社會文化和政治特征正確理解之上的“語境語言教學”。

        據此原則,庫馬批判教學法,進而提出十個宏觀策略(macro-strategies)。一是學習機會最大化,課堂教學是創造和利用學習機會的過程,其中離不開教師的合理參與;二是意圖曲解最小化,盡量減少師生之間的意圖被曲解的可能性;三是促進協商式交流,鼓勵使用目的語的有真實交際意義的師生交流和學生間交流;四是培養學習自主性,指導學生發現掌握個性化的學習策略和自我監控能力;五是增強外語語感,不僅注意語言形式結構,還要注意語言的交際價值和社會功能,增進對語言本質的認識;六是啟發式語法教學,提供豐富的語料庫并引導幫助學習者逐漸形成內化知識的能力;七是外語輸入的語境化,提供語言輸入的語篇上下文、交際環境和文化背景;八是語言技能綜合化,聽、說、讀、寫技能綜合全面發展;九是語言教學的社會性,注意語言知識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大背景的結合;十是提高文化意識,鼓勵語言學習者以自己的文化和教育背景為基礎,積極創設學習機會,參與課堂交際。

        二、對教學法的超越

        后教學法是Kumaravapelu于2001年提出的一個三參量的外語教學理論體系。三個基本參量分別是具體性、實際性、社會性。他提出對待教學法的新思路。其超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教學經驗理論化。

        他提出教師的教學經驗應該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這是后教學法超越教學法的重要體現。教師經驗理論化意味著教師的教學經驗應當通過自我實踐不斷反思,通過教學實踐來證實或證偽教學理論,并使之不斷得到修正和完善。外語教學經驗來源于教師不斷的外語教和學的實踐經驗,對于外語教師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可是又有其自身的缺陷,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所以具有片面性和非本質性的特點。

        (二)三種身份(教師、學習者、教師教育者)重新定義。

        在“后方法”外語教學的理論框架下,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理論的執行者,而是教學研究者、實踐者和理論構建者的統一。教師應該對教學中各種變量作全面的調查和分析,在此基礎上籌劃方略并依據具體條件的變化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同時,教師還應該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不斷檢驗各種教學理論,反思修正自己的信念,接納新理念,從而不斷構建和完善出一整套符合教學實際要求的個性化教學理論。有關學習者,強調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的主動地位,認為外語是學會而非教會的。學習者在外語教師幫助下掌握認知、元認知和情感技能,努力培養學生成為那些愿意和能夠負責自己外語學習的自主學習者和與他人有效合作的共同學習者。外語學習中與他人協作學習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學習者要協商討論面臨的共同困難,承擔搜索和分享學習信息的責任,同時主動把握與合格外語使用者交流的機會。有關教師教育者,傳統教師教育者的主要任務就是把各種教學法灌輸給未來的老師們,并建議他們采用最佳教學模式,同時據此進行訓練并評估。而在后教學法中,教師教育者主要作用是幫助教師確立和掌握外語教學的理念和研究方法。使教師在獲取教學技能的同時,開闊自己的視野,創新自己的思維,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使自身獲得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Kumaravapelu,B.Macro-strategies for the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er[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2.

        [2]Kumaravapelu,B.The postmethod condition:(E)merging strategies for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1994,(1).

        [3]Kumaravapelu,B.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2001,(35).

        [4]Kumaravapelu,B.A Postmethod perspective on English language[J].Teaching World Englishes,2003,(22).

        [5]Kumaravapelu,B.Beyond Methods:Macro-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3.

        第4篇:外語教學法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對外語教學中語法教學法與交際教學法的發展,特點及利弊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外語教學應以語法教學法為基礎,交際教學法為輔,即語法——交際教學法。  

         

        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世界上有了語言,人們才能相互交流,傳情達意。而掌握至少一門外語,更是世界全球化的趨勢。怎樣教授外語,一直是困擾著外語教師的一個難題。回顧外語教學的歷史,有各種各樣的教學法,在其中,我們可以發現,外語教學主要是在贊成語法教學法和贊成交際教學法的觀點中發展的。 

         

        一、語法教學法與交際教學法的發展及特點 

         

        500年以前,在歐洲,拉丁語是學校里必修的一門課程。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拉丁語,主要學習和操練其語法規則,詞的變化規則等。翻譯是拉丁語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教學法在16,17和18世紀的歐洲是最為流行的外語教學法,在外語教學史上稱為“語法-翻譯法”。這種教學法以語法為中心,學習外語就意味著學習和記憶語法規則,并通過大量的翻譯練習來強化記憶。語法翻譯法的主要特點可以歸納為:(1)語法翻譯法認為語言學習實質上就是學習一套外語語法規則。(2)閱讀和寫作是學習的重點,聽說能力不受重視。(3)外語課文與單詞均附以母語翻譯,并逐字解釋。(4)強調精確性。(5)語法通過演繹的方法向學生傳授。(6)外語教學以母語作為教學用語。 

        50年代末興起的轉換生成語法在語言學界引起一場革命。喬姆斯基提出了“語言能力”的概念。他認為,人腦中有一種“語言習得機制”,在吸收了一定的外來語言素材后,就會自動形成該語言的語法規則,從而達到創造性的習得該語言的目的。 喬姆斯基強調人的語言能力,忽視了人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hymes(1972)提出了著名的“交際能力”的概念,并出現了交際教學法。交際教學法把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為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強調意義,對語言結構的準確程度的要求有所放松。在交際教學法中,語法的地位受到了嚴重的削弱。交際教學法的特點可歸納為:(1)重視口語,即語言的交際功能。(2)學生先接觸聽說,然后接觸文字。(3)語法一般通過歸納習得。(4)不強調語言的精確性,忽視語法。(5)盡量避免翻譯。 

         

        二、語法教學法與交際教學法的利弊 

         

        從語法教學法發展到交際教學法,這是教學法的進步。但比較這兩種教學法,兩者各有利弊。語法教學法重視語言規則的學習,具有系統性。課堂學習,以教師的講解為主。以傳統的輸入式教學法,學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 

        交際教學法,強調語言的流利性,突出了語言的交際功能。但它削弱了語言的準確性,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是比較靈活的開放式教學法。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了發揮。交際法下的語言是支離破碎的洋涇浜式的語法,這勢必會導致學生以雜亂無章的方式來掌握語法,學習者難以系統的掌握語法知識。 

         

        三、對兩種教學法存在的爭論 

         

        圍繞著語法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一直以來存在著很多爭論,也出現過極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世界各國交流的頻繁化,培養高層次的外語專門人才成為當務之急,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即語法教學法已無法滿足社會對外語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交際法被世界各國大多數教師所認同,接受并廣泛傳播,使得交際法教學思想成為20世紀末具有全球影響的外語教學方法和途徑。 

        關于語法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哪一種更適合外語學習,很多學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郝興躍(2004)將語法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稱為明示性語法教學及暗示性語法教學。兩者間的矛盾無非是準確與流利間的矛盾,他希望將兩者結合起來達到兩者的平衡點。秦洪武,孔凡富(1998)則提倡語法習得的漸進性,即交際法。武和平在(1999)中提出70年代以后交際語言教學思想最為引人注目。在進行交際外語教學研究時,既要有全球和歷史的眼光,又要立足于本土實際。馬振民的(1998)提倡運用交際法進行教學,盡量更好的為使用交際法創造條件。溫厚一在(1998)中提出在英語語法教學中運用交際法,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掌握和正確運用它的具體模式和方法。張人在(2004)中揭示了內隱認知研究對英語語法教學的啟示意義。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應盡可能讓學習者去體驗和感悟英語,使內隱認知機制在英語語法習得中自動發揮作用。并提出內隱在認知系統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即先內隱后外顯,也就是先交際后語法。 

        這些學者提出,現今世界應重視交際教學法,摒棄傳統的語法教學法,讓學習者像學習母語一樣來習得外語,而不是學習外語。想要達到這種目的,必須要做好語法教學法與交際教學法的綜合統一。 

         

        四、外語教學應以語法教學法為基礎,交際法為輔 

         

        通過以上總結我們發現,近年來的外語教學法,大多提倡交際教學法。因為交際法注重語言的形式和功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課堂中心,讓學生主動的,愉快的參與有意義的語言交際活動。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習得語法,獲得外語。兒童在掌握母語時,是先通過聽說,然后接觸文字。剛剛出生嬰兒,我們不可能去教他們語言的語法規則,讓他們說話時按規則,可是5,6歲時他們卻能說出正確的母語。兒童能夠說出語言之后才去接受系統的教育,學習語言文字,這是正常的母語掌握途徑,符合人類的語言習得規律。交際法正是符合了這一規律重視聽說,然后自然地習得語法,進而創造更多的句子。 

            我們說交際教學法比起語法教學法確實是一種進步,它靈活生動,注重語言的交流功能,因此受到大力推崇。但是交際教學法為主并不適合外語教學。 

        1.缺乏語言環境。我們知道在語言的掌握過程中語言環境起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母語習得有著得天獨厚的語言環境,我們每天可以有機會聽,說,讀,寫母語,不想接觸母語都不行。久而久之,即使不接觸文字,我們也能夠輕松自如的聽,說,而外語學習則大不相同。除了課堂上的教學外,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外語,接觸到的也僅僅是閱讀或寫作,而語言的學習必須通過大量的聽說練習才能夠掌握。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外語交際,怎么能掌握好它呢?如果學習者能夠和外國朋友生活在一起或出國學習,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2.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沒有語言環境的惡劣條件下交際法不大容易實行,而這時語法規則的系統學習就會有助于學習者對該語言有更清晰的認識,能夠讓學習者首先從宏觀上把握語言的特點。對于語言的規則有了認識學習者就會系統的,有目的性的學習外語。交際法強調語言的流利性,而忽視了它的準確性。在語言環境有限的條件下,如果再沒有語法的規范,學習者根本就無從下嘴,不知該怎么說,更不用說達到流利程度。在語法的規范下,語言最起碼已經準確了,在準確的基礎上才會出現流利。準確是需要學習者學習的,而流利需要練習就可以達到。先學習后練習,符合中國人學習外語的大環境。如果不先學習語法規則,無論是口語還是寫作,都會出現中國式英語的現象,一旦形成語言僵化,將很難改變。 

        3.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注重無限的交際也是不現實的。外語教學大多以課堂教學為主,并不象生活中我們有大把的時間接觸到母語。因此在課堂上以語法為基礎是必要的,然后讓學生在課后時間做大量的交際練習,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語法知識。語法是死的東西,但交際卻是活的,學習者運用死的語法,可以創造出無窮的句子。 

        但語法教學法也涉及到教的問題。在傳授不同語法時,我們要盡可能多的向學習者傳授外語國家的文化,讓學習者融入到該文化之中去。如講英語詞匯時“跳”在漢語中只有一種表達,可是在英語當中卻有很多。如jump,skip,bound,hop,leap,spring…傳授時將中西思維差異也連帶傳授。再如,講授句子時,一個句子可能從語法上講,它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外國人卻從不這樣說,應將外國人的習慣表達法清楚的講給學習者。 

        我們在這里提出要重視語法教學,并不是要回歸到傳統的語法教學法上去,而是兩者相結合。先語法后交際,即語法-交際教學法。在語法這一地基打好的前提下,才能建設交際這一高樓大廈??v觀國內的英語教學,十幾年前,我們采用的可以說是傳統的語法教學法,聽說能力得不到一點重視。學習者學了十幾年的英語連一句也說不出來,學成了啞巴英語,這除了與國內的教育體制有關外,還與忽視交際功能有關。學習者學英語大多是為了應付考試,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上。近幾年來,情況有了些改觀,世界經濟一體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英語的交際功能得到了很大的重視。聽力課,口語課的開設,刺激了學生對提高聽說能力的渴望。此外以語法教學法為基礎,學習者的閱讀能力是有保障的。因此學習者在無限的課外生活中,可以自己利用時間加以練習交際語言,以此達到準確性與流利性的統一。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 

        [2]戴煒棟,陳莉萍.二語語法教學理論綜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2). 

        [3]趙美娟.關于英語專業的語法教學[j].外語界,1999,(4). 

        [4]秦洪武,孔凡富.交際教學法中的語法習得芻議[j].外語界,1998,(1). 

        [5]郝興躍.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外語法教學的新趨勢[j].外語界,2004,(4). 

        [6]武和平.交際教學思想的全球化與本土化[j].外語界,1999,(2). 

        [7]張人.內隱認知及其對英語語法教學的啟示[j].外語界,2004,(4). 

        第5篇:外語教學法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以學習語言的語法系統為中心的語法翻譯法是外語教學界長期使用的傳統教學法,它有著自己的可取之處,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理論的發展完善,傳統的語法翻譯法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作為語法翻譯法對應物的交際法是一種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發展交際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法體系,它重視培養使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然而在實際運用中,交際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并受到很多限制。采用折中法是目前外語教學領域中出現的一種普遍趨向.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影響,國際間的交流和貿易活動不斷增多,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入關、人世的前景為大多數人所看好,社會對具有一定外語水平的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諸多因素造成了當今社會對外語(尤其是英語)學習的普遍重視,外語教學也就顯得日趨重要。語言學習者不再單單滿足于發展語法能力和閱讀能力,而是迫切需要提高聽、說、讀、寫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針對這種情況,如何教好外語,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成了擺在外語教師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且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也是外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F通過分析比較最為廣泛應用的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法,探討將這兩種方法進行綜合運用到我國外語教學中的可能性。

        1 語法翻譯法及其優劣勢

        語法翻譯法歷史悠久,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前在大多數國家的外語教學中一直占統治地位。它是以學習語言的語法系統為中心的方法,我國外語教學界稱它為傳統教學法。它過分強調語法能力和閱讀寫作能力,而忽視了聽說能力和交際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語法翻譯法的應用過程一般是:教師先描述一種語言的規則,然后用詞匯和翻譯練習進行強化,最后是課文的翻譯。[1]這種教學法在目前的外語教學中并不罕見。

        語法翻譯法之所以能有輝煌的歷史,原因在于它有著自己的可取之處。第一,語法翻譯法以語法為中心,可以幫助學生打下較為牢固的語法知識基礎,使學習者的表達較為準確。第二,語法翻譯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母語優勢,能幫助教師節省時間。在教學中有很多復雜的結構和抽象的概念用母語解釋起來較容易而且較直觀,學生也易于接受。第三,語法翻譯法重視閱讀和寫作,因此有助于書面技能的提高。第四,由于母語的介入,語法翻譯對教師和學生的壓力相對小一些。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理論的發展完善,傳統的語法翻譯法有時不能適應需要,曾經受到猛烈的批判,因為它自身存在著一些不足。第一,它過于強調語法規則和語法結構,而忽視語言技能。在語法翻譯法中,閱讀課成了語法分析課,語法課更是只啃語法條條框框,學生只是機械地通過強化訓練記憶語法規則和詞匯,但無法在交際場合將其正確、流利地運用。[2]第二,它只注重書面形式,忽視了語言使用能力。往往學習者學到的是“啞巴英語”,只會讀寫,不會聽、說、運用,其結果只能是語法條條頭頭是道,外語講得結結巴巴。第三,語法翻譯法的教學過程較為單調、枯燥,教學步驟常常是固定不變的。第四,教師自始至終控制著課堂,一個人在滔滔不絕地講,而學生的作用過于被動,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2  交際法及其優劣勢

        當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使民族間、國際間的交流大大超出書面閱讀的時候,人們發現一些傳統的諸如語法翻譯法之類的外語教學法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因此語言學家們便開始尋找新的教學方法。交際法是作為語法翻譯法的對應物而提出來的,它是一種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發展交際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法體系。它重視培養使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交際能力不僅指運用語法規則生成語法正確的句子的能力,而且包括能在特定的交際場合正確且恰當地使用語言的能力。

        交際法有很多優點,因而成為風靡一時的教學法,并在許多教學實踐中取得了成功。那是因為:第一,交際法重視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注重學生的語言知識在具體交際場合的靈活運用,改變了“學無以致用”的情況。第二,交際法的教學形式給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真實情景,發展和提高了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第三,交際法能創造融洽、自由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從古板、枯燥、壓抑的課堂中解放出來,寓教于樂。第四,交際法發展了學生的話語能力。與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法不同,交際法使學生更多地參與語言運用活動,學生接觸到的和使用的不是孤立的詞匯和句子,而是連貫的表達。[3]

        然而在實際運用中,交際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并受到很多限制。第一,交際法排除了語法教學,造成語言質量下降。交際法在推動學生應用外語交際方面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學生語言運用的質量并不高,往往是流利有余,準確不足。第二,交際法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交際法要求教師具備更強的能力和適應性,同時還需在外語方面具有較強的能力,這樣造成壓力過大。第三,交際法較難評估。測驗和檢查學生的語法能力較容易,但評估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卻不那么容易。第四,教材和教學設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交際法的運用和交際活動的開展。此外,教學設備比較落后,在教學過程中很難運用交際法。第五,外語考試的形式影響了交際法的應用。學校和國家的各類考試大都測試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不是交際能力。大多數外語教師和學生都把精力用在做各類與考試有關的習題上,而忽視了學生的交際能力。由于考試的負面效應,使交際法較難實施。

        轉貼于

        通過對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法兩種教學方法的優缺點進行對比分析,我們發現二者在有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補的,即語法翻譯法的優點是交際法的不足,語法翻譯法的不足恰好是交際法的優勢。因此如果將二者結合起來應用到教學中,可以使其互相補充,更好地為外語教學服務。

        3 折中法在我國外語教學中的可行性

        隨著社會的變遷,經濟文化的發展及人們學習外語目的的改變,外語教學法也在不斷地發展,一些舊的方法被拋棄或改革,而一些新的方法也不斷形成和發展。沒有哪一種方法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應該取長補短,兼容并包和融合其他方法的長處和優點,將不同的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融合的趨勢稱為折中。采用折中法是目前外語教學領域中出現的一種普遍趨向。這一方法在很多國家的外語教學界都得到了贊同。因為它利用各種語言教學法的長處進行教學,適合于各種不同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折中法(或稱綜合法)在很大程度上比其他方法更適應我國外語教學的狀況。[4]

        我國外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第一,我國外語教學相對于國外外語教學起步較晚,還沒有適合我國國情的系統的外語教學法體系。第二,大多數學校班級人數偏多,不利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實踐和交際活動的開展。第三,許多學校缺乏高質量、高素質的外語教師。語言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取決于教師本身。正如Robinet所說的:優秀的教師總是充分利用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最好的教學材料。教師應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習過程的監督者,而且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積極性的調動者。第四,教學活動中仍然存在著以“考試”為指揮棒的現象,注意力過多地放在考試的通過率上,而忽視了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第五,文化的差異和思維方式不同給外語學習造成了一定困難,主要表現為學生能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卻不能正確地使用語言。針對以上我國外語教學的具體問題,折中法恰恰體現了它的可行性。首先,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是互相依賴、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綜合法提供了必要的語言知識講解和練習,使學生能掌握正確的語言知識;另一方面,它給學生創造了運用語言的機會,使他們在實際的交際過程中能正確地運用語言。其次,折中法使教學變得多樣化,改變了傳統教學活動中死板的模式,采用諸如結對、小組活動、角色表演等形式。最后,折中法可以適應不同的教學階段。在基礎階段應側重語言能力,偏重語法翻譯法來培養語言能力,并兼顧交際能力;在中高級階段,折中法可以幫助實現從培養語言能力向培養交際能力的轉移。

        4 結論

        實踐證明,高質量的教學要有合適和有效的教學方法作保證。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法比其他因素更為重要,并決定著教學的效果。然而在外語教學過程中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具體情況。情況不同,教學方法也會隨之改變,所謂“一勞永逸”的萬能教學法是根本不存在的。[5]正如Asher指出的那樣:教授第二語言過程中存在的許多問題不可能只依靠一種方法就都解決了,要想長久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方法的多樣化是其關鍵所在。因此教師不能拘于某一教學法,必須了解各教學法的特點、技巧,根據特定的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對象和教學階段進行優化選擇,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法,將國外外語教學的先進理論與我國外語教學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努力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外語教學法體系。

        參考文獻

        [1]Richards, J. C.&T.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86

        [2]Leech,G. Deuchar,M.&Hoogenraad, R. English Grammar for to-day. Basingto:lMacmillan, 1982

        [3]章兼中.國外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3

        第6篇:外語教學法論文范文

        英文名稱: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主管單位:黑龍江大學

        主辦單位:黑龍江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0-0100

        國內刊號:23-1071/H

        郵發代號:14-24

        發行范圍:

        創刊時間:1978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第7篇:外語教學法論文范文

        [關鍵詞]論文寫作 選題方向 可行性

        一、引言

        畢業論文寫作是大學英語專業教學計劃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和實踐性環節。撰寫畢業論文不僅具有一般寫作的意義,而且有其特殊的作用:即培養科研創新意識,鍛煉思維組織能力,訓練語言運用能力,激活知識的輸出與輸入等。而選題是畢業論文寫作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論文選題多年來一直是學生和指導老師最為頭痛的問題。使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少走彎路,提高論文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是本論文的研究意義即價值。

        二、論文寫作選題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學生受其自身知識的局限,選題存在多種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題目范圍過大。比如,有的同學選這樣的論題:“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English Culture”,“Translation of English Proverbs”。其二:題目不夠新穎,缺乏創造性。筆者發現,如果選題是文學方面的,題目大都集中在《紅字》、《苔絲》、《簡愛》、《了不起的蓋茨比》、《傲慢與偏見》、《飄》等少數幾部文學作品上。其三,學生思路太窄,部分題目存在某種雷同現象。以此為根據,筆者提出相關的解決辦法。

        三、論文寫作中選題的方向

        論文選題應該符合英語專業的培養方向,具有一定的現實價值與理論意義。要有新穎性,有一定的學術性,選題原則上要反映社會、經濟、文化中的實際問題、熱點問題。一般來說,英語專業的論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選題:

        1.文學、文化方向

        對文學的研究指的是對不同時期,不同作家,不同形式的英國文學、美國文學及其他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文學作品進行評論以及對作品中的人物、主題、產生的背景、作家的風格、派別等進行分析和評論。學生可以閱讀一本或幾本英語文學作品,對其進行個案或對比研究,或對一個或兩個英美作家進行個案研究或對比研究,包括作家的出身,所受教育,經歷,愛情,家庭,所受其他作家思潮,哲學流派的影響等。也可以以文體分類的形式對文學作品進行研究,包括小說詩歌戲劇傳記散文等。

        2.翻譯方向

        口、筆譯在外語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畢業論文的選題中也占有相當的比例。口、筆譯方面畢業論文的選題大致有以下范疇:中外翻譯史;翻譯理論;翻譯理論評介;譯文評價;翻譯與文化特殊用途語言翻譯(如外貿、體育、旅游等專門行業漢英翻譯);翻譯與文體、修辭;翻譯實踐等。

        3.英語語言學方向

        語言學與語法有相關、相連和包容的關系。語言學和語法選題大致包括:語音學,音位學,理論與實踐,教學與方言;語法學,詞法,句法,功能,轉換,對比等;詞匯學;構詞法;社會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語言對比;外來詞語等。

        4.英語教學法研究

        目前,國內外流行的外語教學法;傳統教學法與新式教學法比較;各種教學法比較:優勢和不足,相輔與互補;分層次教學,優勢與弊端,可改進之處;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利用先進教學輔助設備和手段進行外語教學等。

        四、論文寫作中選題方向的可行性

        關于選題是否有研究的可行性,Creswell 建議可以先提出以下問題:首先,就時間、資源、語料收集而言,該題目研究是否可行? 其次,研究者個人是否對該題目感興趣,以保證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給與足夠的重視? 另外,該研究是否在有關文獻的基礎上建立新的觀點?換句話說,應遵守論文選題的三原則:價值原則,能力原則,興趣原則。畢業論文要有新穎性,有一定的學術性,選題原則上要反映社會、經濟、文化中的實際問題、熱點問題。其次,應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選題,選擇自己能夠找到充足材料的題目。論文要表現出一定的深度和遠見,應該發人深思,使人受益且獲得新東西。

        根據論文選題的可行性原則,結合學生選題的方向及常見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1)文學文化方向選題。這方面的選題資源很多,也是大部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但是學生很難跳出一個思維定式,經典名著流傳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該說的已經都說了,怎么創新呢?能夠有所突破很難。不過,為了避免學生選一些老掉牙的題目,可以選擇新的突破口。比如,選題“像魯濱遜一樣在逆境中創造精彩”;“《魯濱遜漂流記》看人的性格對命運的決定作用”;“從《哈利波特》看兒童的成長”等,筆者認為,這是比較好的題目,寫起來可以結合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思也不乏味。還有,學生可以從所學課本取材,《高級英語》的課文大都來自原著,從這方面著手,既挖掘了課本,又開拓了知識,還完成了論文,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比如,有的同學就有這樣的選題:“On the Culture Conflict of”Everyday Use“ by Alice Walker”。再者,也可以從影視文學選題。(2)翻譯方向的選題。學生在這一方向選題思路很窄,容易集中,有可能選題部分或全部重復。諸如選題“Culture Difference in Advertisement and Its Translation”“Culture Difference in Proverb and Its Translation”“Culture Difference in Color Word and Its Translation”這些題目看似不同,其實寫起來可以換湯不換藥,可套用相同的寫作風格,相同的提綱。避免這方面的問題,學生可以擴大視角,比如,“關于對外交流翻譯中不足的反思”是一個較好的題目??梢詮碾娪懊恼`譯,旅游翻譯的誤譯等多方面入手。(3)英語語言學方向的選題。這方面的選題令一般作者望而卻步,因為涉及到抽象的理論知識,不是自己能把握的或感興趣的。但不容易與別的同學重復,也容易創新。比如,“網絡發展中的英語進化”就是個不錯的話題。(4)英語教學法方向的選題。此選題能查閱的文獻很多,也能激發作者的興趣,只是不太容易把握,涉及到實驗操作,數據的處理等。比如,選題“英語課堂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需要做相應的實驗。

        綜上所述,學生要盡可能多地查閱書刊文獻資料,通過文獻閱讀,了解某一課題的研究歷史與現狀。每個方向的選題都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有能力的學生也可有選擇地把文學、語言學、翻譯學、文化學等結合起來,進行交叉研究,或對上述學科進行某種類型的比較,尋找一個突破口,建立自己獨特的課題,以便能夠產生“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談我不談”的突破性效果,能夠形成“棄暗投明”、不落俗套乃至別開生面的選題風格。

        五、結語

        撰寫畢業論文前應當重視選題,深思論文的選題是否有新意、有創見性,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與本專業有關系、選題范圍是否過大。而且應當特別考慮論文題目是否符合英語表達習慣、題目是否簡潔、大小寫是否符合規范等幾個環節,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題目都不可晦澀難懂。

        參考文獻:

        [1]田貴森,段曉英.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14.

        [2]Creswell J W. Research Design :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M] . London : Sage Publications, 1994

        第8篇:外語教學法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教師在外語教學中不能生搬硬套某一種教學法,而要立足于教學實際,綜合考慮特定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等因素,同時還要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將各種教學法靈活運用到教學實踐。本文從聽說法、視聽法、交際法和認知法四種主要現代英語教學法的介紹入手,指出了綜合運用這些教學法對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促進高級英語教學效果具有的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引言

        在外語教學的發展史中,各種教學法層出不窮,在不同的時期各領,盡顯風采。每種教學法都是一定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下的產物,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對先前的教學法有所改進和創新。然而,任何一種教學法都有優勢和局限,即使是傳統的聽說法和翻譯法,對于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也并非一無是處。所以,外語教學不能生搬硬套某一種教學法,而必須立足于教學實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吸納各家之長,并將它們靈活運用到教學實踐。高級英語是為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訓練學生綜合英語技能、尤其是閱讀理解、語法修辭與寫作能力的課程,該課程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和分析內容廣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經濟、社會、語言、文學、教育、哲學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擴大學生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培養學生對名篇的分析和欣賞能力、邏輯思維與獨立思考的能力,鞏固和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技能?!币獙崿F高級英語課程的要求,必須遵循以下教學原則:在教學方面要從基礎階段的語言形式教學轉變到側重語言意義和功能教學,同時要做到將語言和文化相結合,語言和文學相結合。在新原則的指引下,這門課程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3種意識,即語篇、文體和文化意識,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四種能力,即語篇分析、文體分析、文學鑒賞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那么,如何綜合利用現代教學法來實現高級英語的教學目標呢?

        二、主要現代英語教學法簡介

        1.聽說法(the Audio-speaking Method)

        聽說法又叫結構法或句型法,以句型或結構為綱是聽說教學法的主張,其教材用會話形式表述,強調模仿、強記固定短語,極其重視語音的正確,尤其強調語調訓練,廣泛利用對比法,在對比分析母語與外語的基礎上學習外語的難點,并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聽說法把語言結構分析的研究成果運用到外語教學中,使教材的編寫和教學過程的安排具有科學的依據。這對提高外語教學的效果,加速外語教學的過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貢獻和進步。但聽說法過分重視機械性訓練,忽視語言規則的指導作用,過分重視語言的結構形式,忽視語言和內容和意義,存在流于“造作”的語言傾向。

        2.視聽法(the Audio-visual Method)

        視聽法主張廣泛利用幻燈、電影等手段組織聽說操練,把聽覺形象和視覺形象結合起來。視聽法主張聽說訓練必須同一定情景結合,在某一情景基礎上進行。視聽法發揚了聽說法的長處,在教學中廣泛使用聲、光、電的現代化教學技術設備,使語言與形象緊密結合,在情景中整體感知外語的聲音和結構。視覺形象為學生提供形象思維的條件,促使學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語。聽覺形象有助于養成正確的語音、語調、節奏及遣詞、造句的能力和習慣。視聽法的缺點是過于重視語言形式,忽視交際能力的培養,過分強調整體結構,忽視語言分析、講解和訓練。

        3.認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

        重視發揮學生智力作用、強調認知語法規則的認知法是在聽說法受到抨擊和挑戰的情況下,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魯爾(J.B.Carroll)首先提出的。認知法反對語言是“結構模式”的理論,反對在教學中進行反復的機械操作練習。它主張語言是受規則支配的創造性活動語言的習慣是掌握規則,而不是形成習慣,提倡用演繹法講授語法。學習聲音時,同時學習文字,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從學習外語時就進行訓練,允許使用本族語和翻譯的手段,它認為語言錯誤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產物,主張系統地學習口述和適當地矯正錯誤。它強調理解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主張在理解新學語言材料的基礎上創造性的交際練習。在教學中廣泛利用視聽教具使外語教學情景化和交際化。認知法是以認知心理學作為其理論基礎,將語言學習和理解過程概括為語言信息的輸入、存儲、加工、輸出或運用等幾個基本步驟。使得外語教學法建立在更加科學的基礎上,但認知法作為一個新的獨立外語教學法體系還是不夠完善的,必須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加以充實。

        4.功能交際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功能法的基本教學單位是話語(discourse)。話語立足于語言形式并具有交際功能。僅有聽、說、讀、寫技能并不能完全確切地表達意念和傳達思想,因為話語的具體意義受制于使用場合的諸多社會因素。同一形式可能有多種功能,多種形式可能有一種功能。因此,教學過程必須交際化,要讓學生在真實或接近真實的交際場合進行練習。教學過程的組織要以學生為主,教師的任務是給學生提供交際場合,幫助學生創造性地、自由地表達觀點,交流思想。功能交際法不苛求糾正語言錯誤。英語教學應將注意力集中到語言交際的內容上,而不是個別語言錯誤上,除了一些影響交際活動的理解性錯誤需要糾正外,一般不因為語言錯誤而打斷學生思路,鼓勵他們大膽開口說英語。功能交際法以功能項目為綱,以活動為單位進行英語教學,強調教學過程的交際化。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雖然具體方法不盡相同,但絕大多數學者已得出共識:培養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屬點(Communica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inal aim of English teaching)。 "

        三、在高級英語教學中綜合運用現代英語教學法

        1.重視聽說法和視聽法的相互結合—激發學習興趣

        作為英語專業高年級階段的基礎課程,雖然不必對學生進行更多專門的聽力練習,但是這門課程仍然可以通過視聽方式進行課堂交際練習。由于課文內容大多涉及西方文化和文學作品,教師可利用相應聽力或視頻材料向學生展示相關背景知識,提出相應問題進行討論,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分組討論、對子活動、個人口頭表述等),使學生在不同的教學環節與教學活動中不斷變換角色,成為接受者、陳述者、評論者、思考者、談判者。這樣的活動,一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又很好地提供了交流鍛煉的機會,也增加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他們就會在學習中積極投入時間和精力,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加強的。當學習者學習上有動力,他就會積極學習,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內在動機是學習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樣,學習上的成功又會使學習者感到學習過程的愉快,從而增加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形成學習過程中的良性循環。所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高級英語教學的一項首要任務。

        2.重視教學中讀、寫、譯技能的綜合運用

        語言學習的根本目的是發展聽說、讀、寫、譯的能力,這五種能力是相互作用的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高級英語教學中尤其要體現綜合運用讀、寫、譯技能的原則。閱讀能力是提高聽、說、寫、譯各種技能的基礎,要以閱讀為出發點。如個別課文是節選的文學作品,教師可以推薦或者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閱讀小說全文,從而更好地理解原作品的中心思想,再以讀后感的方式提交作業;課后作業以閱讀、寫作和翻譯為主,教師可以讓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挑選個別突出的觀點進行評述,或者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多融入自己的認識和看法。最后挑選出范文讓學生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取長補短,以促進下次寫作質量的提高。再如,不鼓勵學生機械翻譯課文,也應在學習前閱讀一定量的相關背景知識,尤其是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細節,這樣才能在閱讀中正確理解目標語,在翻譯過程中正確詮釋目標語,在語境中練習翻譯,才能真正提高翻譯水平。閱讀文化背景知識在這門技能課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師在外語教學中注重文化信息量的輸入也是十分必要的。當然,語言技能不能為了綜合而綜合,必須因地制宜,在不同的教學階段要采取不同的綜合方法,有不同的側重與兼顧。如低年級階段側重聽說寫,但不放棄讀和譯;高年級側重讀寫譯,但仍注意聽說能力的訓練,高級英語教學恰恰符合了這個原則。

        3.重視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教學模式

        第9篇:外語教學法論文范文

        論文摘 要: 基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的交際法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大學英語教師所接受。而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要求英語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交際教學法自產生以來一直被外語教學界大力倡導和運用。但該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其優劣。本文就實踐經驗闡述了交際教學法的利與弊,并就如何優化這一教學法進行了探討。

        一、引言

        目前,綜觀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可以發現,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大多是采用“語法—翻譯”教學法,教師主導課堂,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主要以傳授知識為主,注重詞匯和語法條目的講授,課堂教學中交際活動很少,加上英語等級考試的影響,英語教學也側重等級考試輔導,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較弱。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交際教學法越來越受到大學英語教師的關注和青睞。近年來的教學改革中基本上采用交際教學法,強調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對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積極性的培養,教師在課上引導學生進行語言交際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獲取知識,并具備一定的交際能力。

        二、交際法教學法的概念

        交際教學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也叫做“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或者“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戴爾·海姆斯(Dell Hymes)提出。交際法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以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為基礎理論。其核心思想是: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語言教學的內容不僅要包括語言結構,而且要包括表達各種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語句。交際教學法認為,人對語言有兩種能力:一種是語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也就是人具有說出語音語調和遣詞造句的話語功能;二是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即根據交際的目的、對象、內容、語境、身份等講出恰當的符合語境的話語的能力。具備了語言能力,不一定具備交際能力,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交際教學法的優點

        交際教學法相對于傳統的“語法—翻譯”教學法有著比較顯著的優勢。傳統的教學法重視英語語法條目和詞匯的講解,教師整堂課講解語法、篇章結構,學生被動地聽,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學了十幾年英語,最后還是“張不開嘴”,這就違背了英語教學的目的。而交際教學法以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為目的,奉行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它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語言實踐為主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創設的語境中來,在交際中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首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和互動性。由于交際教學法是讓學生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學習英語,這樣,更能激發他們積極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意識,從而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并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其次,注重學以致用,培養語言的運用能力。語言學習的過程,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素質和技能的提高。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和發展運用語言與他人交際的能力。交際教學法強調以語言交際為教學原則,倡導讓學生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學習英語,這有助于真正培養其語言的運用能力。三是轉變傳統語言教學中的學生角色和單一教學行為和方式。由于交際法強調語言教學要為學生的交際需要服務,所以,學生由原來的“配角”變為“主角”,處于更為積極、主動的地位。同時,交際法以語言功能、意念交際活動為內容,教學過程變為雙方或多方交際過程,而交際活動不僅重視語言,更重視非語言表達手段的應用,如動作、體態和表情等。所以,交際教學法又適應了現代語言教學中多種化的教學手段(multi-media)的實施和運用。由此,交際教學法一經誕生,就展示出其它教學法無可比擬的優點。

        四、交際教學法的不足

        然而,在交際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理論與實踐的困境和問題:首先,語法教學的忽視。用母語教授外語,以翻譯和機械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學習語法為入門途徑,注重語法規則的講解和操練的語法翻譯法曾在傳統外語教學法中起主導的地位和作用。交際教學法強調對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在情境中積極操練,淡化語法的教授,打破了語法知識的系統性。但事實上是,詞匯和語法是語言交際的基礎和框架,沒有語法,語言就沒有邏輯性和根本,也就不可能達到交際的正常效果。而且,交際的目的也是為了獲取知識。所以,交際教學法中依然不可忽視語法教學。其次,語言環境的缺乏。交際教學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而交際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需要歷經無數的交際過程,也就是說需要進行交際的英語環境。然而,對我們中國人來說,英語的“非母語”限制了用英語交際的自然環境。僅靠有限的英語課堂教學時間和難得的某些情境(如英語角、各種競賽)使得交際教學法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當前外語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缺陷。評價體系是教學的衡量器,又是導航器。在當前,不管是終結性評價還是形成性評價,考試都是評價教學的重要手段。交際教學法強調英語語言學習重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但是現行的考試制度和考證風又迫使教師和學生以考試為中心,圍著考試轉,而把以交際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晾在一邊。盡管現在的大學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和四、六級考試制度進行了改革,但離交際教學法的需求還很遠。

        五、交際教學法的優化

        (一)教師要積極轉變角色,變主體為主導。

        外語教師的角色應該是:控制者(controller)、評估者(accessor)、組織者(organizer)、提示者(prompter)、參與者(participant)和資源(resource)。我國大多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是從頭講到尾,學生很少有表達的機會。在實施交際教學法時,教師一定要積極轉變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由主體變主導。由課堂上從頭至尾的講授轉變為組織學生進行各種交際活動,控制課堂教學進度,對內向膽怯的學生予以積極鼓勵、提示,使其積極加入到課堂活動中,同時巧妙地避免少數學生主宰課堂交際活動的現象并保證不挫傷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  (二)教師注重語言結構性知識與功能性知識并重。

        交際教學法在彌補結構教學法對語言運用的忽視的同時又淡化英語語言的結構性知識。即過于注重意義而忽視了語言的形式和結構。而實際上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是同等重要的,彼此不可偏廢,因為語言意義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語言形式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偏頗了哪一方最終都不能實現對英語語言的學習和使用。因此,需要同步重視語言習得的結構性知識和功能性知識。

        (三)教師要精心設計交際活動。

        交際教學法的核心是交際活動,通過雙方、多方交流來學習語言。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如英語基礎、個性特點、教學條件等,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課內外交際活動。1.課堂場景設計。教師要提供給學生真實、豐富、多樣化的情境,如:實際生活情境、想象情境等。使學生在語言情境中感受英語,而不是僅僅進行簡單的句型操練。2.交際范圍的多樣化如單人、雙人、小組等不同范圍內實施英語交際和交際所用語料的多樣化如笑話、趣聞軼事、歌曲和影視等,使學生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3.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的作用。良好的外語課外學習環境、課外活動環境和其它學科的外語應用環境是課內交際語言教學的有益補充。

        (四)教師要重視文化教學,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任何語言都不能脫離一定的社會文化而獨立存在。在社會生活中,如果單憑具備語言能力,而不了解文化差異,不具備語用能力,依然是不能順利、完全地進行交際活動。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語言教學中的文化教學,理解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價值,在語言教學的同時進行文化教學,在交際型教學法的實踐中適時進行不同文化的分析比較,避免以本國文化的思維定式去套用目標語。唯有如此,外語學習者才能培養和發展符合英美國家社會文化、規范和習俗的交際能力。

        (五)學生要積極轉變課堂角色,由被動變主動。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學生要變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在交際教學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體現出來。具體表現為,在課堂上學生有更多的表達、交流的機會。學生在課堂上任何關于學習的需求都應盡可能得到滿足。另外,學生還應成為“信息反饋者”。比如,學生應就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合理、活動的組織是否可行等向教師進行反饋,以便教師化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交際教學法的效用。

        六、結語

        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是我們的教學目標。交際教學法這一教學理論,有著其自身的利與弊。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揚長避短,通過多種優化手段充分發揮其優勢。交際教學法使學生獲得更多表達、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教師精心創設的場景中主動學習,逐漸提高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黃太銓.交際教學法述評.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6).

        [2]束定芳.論外語交際能力及其培養[J].外語學刊,1993.

        [3]胡春洞,王才仁.英語教學交際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4]吳靜.關于使用英語交際教學法的幾點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5).

        [5]辛斌.交際教學法:問題與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4).

        [6]章兼中.國外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3.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理论片第一页一区二区 |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无毒五月 | 亚洲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 一级a做视频免费观看日本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人热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