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旅游學概論范文

        旅游學概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旅游學概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旅游學概論

        第1篇:旅游學概論范文

        1 《旅游學概論》的教學現狀

        1.1 教學模式機械化,師生聯系僅靠書本

        現在的旅游學教育跟其他專業教育一樣,教學模式依舊死板,缺乏活力。課堂上的老師專讀于課本,而同學也同樣專看于課本。這樣一對多的傳輸與接受的教育模式,無法讓同學們真正地掌握旅游學的基本知識。旅游學概論這門課程作為一個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其本身是極其充滿趣味性的,令人向往的,而這樣過于單調的教學只會更加降低同學們的積極性。也正因為無法真正地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缺乏師生之間的溝通,進而也就無法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學模式而陷入永久的死循環當中。因此,加強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加深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同學們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也能夠親身體驗旅游的樂趣,是關于其教學改革走出的第一步,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步。

        1.2 教學內容單一化,專業領域銜接不緊湊

        關于旅游業概論的教學,其講課本身也屬于文化產業的一種推廣與傳承。也就是說,單一的學科教學傳授給同學們的知識僅限于其本身所體現的表觀層面,而其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及其在社會領域的影響是無法讓同學們真正了解和掌握的。盡管這些較深層次的內容不一定在實踐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其對于同學們更好的掌握旅游業的內涵,更好的把握旅游的精髓是尤為重要的。就比如我們只是注重了事物的表面形象,而忽略了它的內在本質,這樣徒有其表的教學結果也無法實現我真正們的教學目的。所以,針對這個情況,我們可以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多講授一些與旅游專業不同但卻息息相關的專業知識,這樣既可以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也能更好地陶冶了學生們的情操,最重要的是使同學們更好地理解與掌握了a其概論的重點。

        1.3 教學方法不明確,學生課上理解是難題

        在旅游業的課程教學上,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但我們同樣的目的是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旅游學專業的基礎知識,這樣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有的時候其結果總是事與愿違。首先,教課的老師可能對上課的學生水平不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講課的內容可能過于復雜,而同學們聽著也會感到過于深奧,這樣的教學效果自然是差強人意。對于高職的專業學生們來說,他們需要的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學習方法為其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而與之對應的老師教學而言,也必須是一種簡單而明了的方法。然后,接受知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追求優秀的教學結果是老師們共同的目標,但我們最重要的是培養人才,是教書育人。所以,關于這一點是老師們應該自己探索和創新的一個環節,同樣也是在教學內容上和教學責任的重要體現。

        2 面臨教學現狀,改進的方法和措施

        2.1 創新教學模式,讓師生的關系活起來

        課堂上教育與學習的氛圍是極其重要的,營造一個活躍的學習氛圍可以使同學們能更好的融入其中。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借助一下科技手段,老師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不只是將課本上的知識簡單的照搬到課件中,可以采用絢麗的風景圖畫來展現旅游勝地的魅力,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多媒體的畫面教學結合起來,營造一個似真似幻的旅游場景,讓學生感到學習不再是一種磨難,而是轉換成為一種享受。另外,老師還可以讓同學們自己按次序制作旅游課件,并在課上展示肚子講解,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們的創作能力,還能鼓勵同學們的相互競爭學習,無論是對同學之間的關系,還是同學與老師之間的關系都是一種極大的促進。環境決定成長,可能也就是如此吧。

        2.2 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

        單調的理論學習,只能使同學們逐漸喪失對這門課程的積極性,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對于此類現象,我們的教學內容就需要一個廣面上的拓展。例如,對于某某一個很有名氣的旅游勝地,我們不僅可以講解其簡單的地理風貌和人文景觀,還可以去講一些與旅游勝地有關的文化故事,更有可能的是與之相關的神話傳說,既加深了同學們對于其具體內容的理解,更能讓同學們感受到旅游學的魅力。此外,加強這樣文化與自然景觀結合教學模式,也更能體現現代教學的綜合要求,在體現出老師的教學涵養的同時,既加強了同學們的認同感,也更能增強同學們的全面發展。

        2.3 簡化教學方法,讓知識簡單易懂

        信息時代的發展,我們最不缺少的是信息的采集與獲取,但怎樣將這些知識更好的轉化成自己的理解與記憶,就需要一個有效的接收的方法與途徑。同樣,對于旅游學的教學工作來說,怎樣將旅游學的基礎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同學們,使同學們很好地掌握,就是一個老師該認真思考并且努力嘗試的過程。首先,老師應該全面的了解所教授的每個學生的大體狀況,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讓大部分的同學學到力所能及的知識。另外,對于高職的同學們來說,將理論應用到實踐更加重要,也就是說,同學們要學習的是注重實踐的東西,老師授課不能過于理論化,這樣的話就過于苛刻而缺乏實際性了。

        第2篇:旅游學概論范文

        關鍵詞:《旅游學概論》教材內容體系 旅游學

        前言

        旅游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旅游學概論作為專業基礎課,其作用在于使學生初步建立旅游學科體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框架。因此,只有合理構架旅游學概論教學內容,才能為學生學習旅游專業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旅游學概論也是近年來隨著旅游專業的興起而開設的新課程,其內容的設置還很不成熟,需要不斷優化和完善。旅游學是一門涉及面廣、內容豐富、體系十分龐大的綜合性的邊緣學科,它涉及經濟學、管理學、市場學、文化學、心理學、地理學、規劃學等[5],這就為旅游學概論教學內容的合理設置增加了難度。

        1.旅游學概論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現狀

        旅游學概論是隨著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旅游專業興起而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目前,國內關于這方面的教材非常多,真可謂是“層出不窮”。以市面上的書目來看,目前已經出版的旅游學概論教材就有一二十余種之多。

        對這些教材出版的目的與用意筆者不敢在這里妄加評論,至少這種現象本身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旅游學概論教材建設的不成熟和混亂。這種混亂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2]:一,內容的選取與安排隨意性極強,比較雜亂;二,對于同一問題的研究,也在論述的角度、范圍和程度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另外這些教材都有一個通病,教材內部各章之間各自為陣,自成體系,相互之間缺乏應有的學術邏輯聯系。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旅游學概論是一門簡單拼湊起來的課程。這種現象的出現也折射出我國高等教育教材編撰中由來已久的并且日趨嚴重的“剪刀”加“漿糊”的現象。

        2.內容中亟待澄清的一些重大問題

        本文以中國旅游出版社(2004版)和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版)出版的《旅游學概論》為例,提出不同的看法,與同行商榷。

        2.1旅游業的復雜性與產業關聯

        《旅游學概論》教材在分析旅游業的經濟影響時指出,“旅游業具有較強的關聯帶動作用”,“旅游業的關聯帶動作用不僅表現為直接給航空、交通、飯店、餐飲服務、商業網點、景區、景點等帶來了客源和市場,而且間接地影響農村和城市建設”[2]。

        事實上,旅游業是具有復雜特性的產業,而不是具有強關聯帶動作用的產業。我們的教材對旅游業關聯帶動作用的討論是典型的循環論證,是把它的內部復雜性與外在關聯性混同的結果。這一點早在2002年就有人指出:“(有關論述)其實只是指出了旅游業構成的復雜性,或者從更深層次說,旅游產品的復雜性。我們可以用這種復雜性說明旅游業的涉及面廣,而不能用來說明旅游業的產業關聯度很強。”[6]

        關聯性是產業經濟學中研究主導產業選擇與配套時使用的核心概念。產業關聯有兩種基本表現,一是主導產業對其它產業的影響與帶動,其影響程度稱影響力;另一種是主導產業受其他產業部門的影響,其影響的程度稱感應度,這兩種影響合起來叫做主導產業的波及效果。影響力和感應度要借助于區域投入――產出逆矩陣系數表進行定量化。

        產業關聯又可分為前向關聯、后向關聯、旁側關聯等。旅游業提供的核心產品是服務,旅游活動本身具有移動、異地、即時等特點,這就決定了旅游業不可能是具有強關聯帶動性的產業。旅游活動在開始之前,沒有服務對象;旅游活動一旦結束,服務隨即停止。旅游活動、旅游業的特點使其很難產生產業關聯效果。所以,旅游業是涉及眾多部門的復雜產業聚合體,內部聯系緊密,需要協同發展,而對外部經濟系統則缺乏關聯帶動作用。

        2.2旅游業是投入少、產出多的高效益產業

        《旅游學概論》教材在分析旅游業的特點、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時,稱“旅游業是當今社會中投資見效最快的經濟行業之一”,“旅游業是個永遠的朝陽產業,有投入少,產出多,效益較高的特點……”[2]。這一觀點在我國由來已久,教材、論文、旅游規劃文本中經常見到。我國旅游業發展的早期,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安、桂林、杭州、蘇州等少數幾個基礎條件較好的城市,在道路交通、賓館住宿、景區景點等方面并不需要太大新增投資就可以開展經營,而且當時旅游產品屬于“賣方產品”,盈利能力也較高。而現在旅游業發展的外部條件有了很大的變化,新發現的景區多數遠離城鎮和交通干線,開發首先要大量地投資,解決交通可進入性,解決大量游客的住宿接待;游客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旅游交通要求快速、安全、舒適,旅游接待要求高檔、豪華、個性,旅游業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資金密集性產業。同時,旅游業的核心部門,如旅行社、旅游交通等已成微利行業,再將其看作是投入少、產出高、見效快的高效益產業與實際情況是不符的。

        還有,傳統上旅游業經營從不核算“資源占用”。隨著我國綠色GDP核算體系的建立,資源占用、環境消耗等計入成本,傳統的觀點更要改變了。

        3.旅游學概論教學內容體系的合理構架

        綜上所述,旅游學概論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應該有其自己的教學內容體系。這個體系的建立首先應該明確幾個問題[4]:一是課程的核心內容問題;二是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的關系問題。

        首先根據在體系中的地位,可以將整個課程內容分為3個板塊:

        第一板塊是本課程和整個旅游學教學內容的基礎。具體來講,包括“導論”、“旅游的產生與發展”、“旅游的基本概念與范疇”3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討論旅游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內容、學科性質與學科體系,這是全課程乃至整個旅游學學科的統領;第二部分主要從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角度”討論“旅游”產生的機制與過程;第三部分則側重分析旅游作為人類社會一種活動的概念、屬性(性質)、特征等。

        第二板塊是“旅游的三要素”,包括旅游者、旅游資源、旅游業與旅游產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旅游活動的構成要素。旅游活動要得以實現,首先必須有這些要素的共同參與與協調發展[5]。

        第三板塊包括與旅游活動(包括旅游者活動與旅游業活動)有關的一些外部問題,主要包括旅游效應(影響)、旅游的社會支持(行業管理、政策等)以及旅游的發展趨勢、戰略、其它內容等三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指第二板塊各要素各自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或外在表現,與前面的基礎部分與核心部分關系最緊密。第二部分論述的是三要素運動和相互作用的外部支持問題。第三部分是基于對第二板塊內容的總結及前瞻。當然,這一板塊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需要安排一些其他教學內容,可以不做統一的要求。

        當然,除了上述編撰者主觀認識的偏差和不足以外,還有另外一些學科建設、旅游教育總體規模發展狀況和出版周期等等主、客觀因素也導致旅游學概論乃至整個旅游學專業課程的建設還很不成熟[3]。

        結論

        《旅游學概論》作為旅游專業中的核心課程之一,經過若干年的發展和改革,教材建設已取得了很大成就,參與的作者、出版社眾多,版本類型多樣,內容豐富,但同時也出現了諸如內容重復冗余、雜亂無章等問題。對本課程的探討對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對教材建設本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天元.旅游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洪濱.旅游學概論[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4.25631,263,263-264,141,145,267.

        [3]張斌.建立規范的旅游教材體系難在哪里[N].中國旅游報,2005-8-12,(5).

        [4]張曉慧.旅游學概論教學內容的合理構架[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旅游學科建設與旅游教育增刊:35-38.

        第3篇:旅游學概論范文

        [關鍵詞]任務驅動 高職院校 旅游概論

        一、研究背景

        在《旅游概論》課程的教學中,目前高職院校仍沿用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以學術和學科為中心,在教學方法上、在教學內容、在教學評價上等方面已受到社會各界的質疑。因此,建設適合高職院校《旅游學概論》課程的課程內容體系,改進課程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任務驅動教學及其實用意義

        1.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式教學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這將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發揮。

        2.任務驅動教學的實用意義

        (1)有利于打破教材原有的板塊結構和教材局限

        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在確定“旅游活動要素分析”為該課程的典型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再以典型工作任務為核心,全面構建任務驅動的課程體系,這就徹底打破原有的教材結構和章節局限,形成“一個核心、三個模塊、五個學習項目、17個學習任務”的課程教學體系。

        (2)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任務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每個任務均含有適量的新知識點和認知沖突,任務有一定的彈性和開放性。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探索各種解決任務的途徑,并且選擇最佳方案。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教師只是該過程的設計者和組織者。

        (3)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一般,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指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兩個方面。專業能力即是所學專業領域的實際應用能力;通用能力一般包含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與他人合作共事、交往和聯系,安排任務和解決問題,科技的應用和設計、創新等幾方面的能力。任務驅動教學在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通用能力。認知沖突的設置,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任務驅動教學在高職院校《旅游概論》課程中的應用

        根據高職院校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的人才培養特點,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工學結合、任務驅動的課程體系,將《旅游概論》課程序化為17個主要的學習任務(表1),然后在設計不同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完成一個個學習任務,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傳授知識。筆者以“任務4――分析成為旅游者的條件”為例,進一步介紹任務驅動教學在《旅游概論》課程中的應用情況。

        1.設定目標(Object)

        (1)素質目標:認識旅游者在旅游業中的重要性,培養良好的旅游從業人員的行為習慣。

        (2)知識目標:閑暇時間、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旅游動機。

        (3)能力目標:分析一個人成為旅游者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

        2.創設情景,提出任務

        本課程設計要求能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因此,筆者將每一個教學目標設計成真實具體的任務,每一項任務的教學又以真實案例導入。在這一任務中,筆者通過播放韓曉的單曲《我想去桂林》這一影像資料,把學生引入教學情景。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

        節選自《我想去桂林》

        3.準備工作,實施完成既定目標

        提出任務之后,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給出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同時對一些新的知識點做出說明。

        介于本任務的具體情況,采用分學習小組討論并口頭匯報的教學方法能更好地完成設定的目標。如以5~6人為一學習小組,具體討論成為旅游者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口頭匯報討論結果。

        4.評估,總結

        學生根據具體任務完成操作,教師組織學生根據該項教學目標的標準評價各小組討論的效果。

        通過教師、學生的評價結果,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成果,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討論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回顧并強化該項教學目標。

        四、任務驅動教學在《旅游概論》課程應用中表現出的優勢

        任務驅動教學圍繞著所有旅游類服務人才所必須掌握的“分析旅游活動”這一典型的任務,并根據典型人物序化出17個子任務,圍繞每一任務設定了學習目標,同時采用符合學生認知的思維模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完成每一項學習任務。

        這一教學模式,使教學活動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從教師灌輸的傳統模式轉向以教師引導為主的新模式;教師從課堂講授為主轉向以教學設計與組織為主。教師的工作內容也不再僅僅體現在知識點的準備和講解上,更體現在創設項目情景、提出問題、指導學生、把控學生操作效果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上。

        參考文獻:

        第4篇:旅游學概論范文

        關鍵詞:旅游概論;教學設計;評價;互動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04-0241-02

        1 職高學生學習實際的引發

        根據筆者多年來對職中學生的調查和了解,按現時學業成就(包括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歸因來分析,可以將職業高中的學生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學業表現比較優秀的學生,這部分的比例比較小,其中極少數人是高智商高情商,大多數是智商中等,情商較高,表現為學習比較主動勤奮,第二類是學業表現一般,這類學生的比例較大,絕大多數人是智商和情商都處于中等水平,大多數時間表現出“學習冷漠癥”,只有在臨近考試或考證的時間表現出比較積極主動的一面,第三類是學業表現比較差,這樣的學生幾乎每個班都有,少的有2、3人,多至6、7人,這些人多數是高智商低情商,少數是低智商低情商,對學習表現出完全的放任或放棄狀態。鑒于職中學生的上述情況,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當然,如果按照傳統的學業評價方式,我們也許會對這些學生感到極大的失望。根據美國心理學家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或許我們可以在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下,給學生以彈性化、人性化的發展空間,而這一切首先必須建立在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和教學方法的反思和重新設計上,通過尋找學科知識與學生態度、興趣、能力的契合點,革新傳統的教學方式,探索和嘗試富有發展意義的教學新方法。在這個基礎上,采用發展性的、多元化的教育評價,才能促進學生自覺主動地發展。

        2 《旅游概論》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1)運用多媒體技術整合課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和課堂教學的改革,采取多種形式、使用多媒體輔助的教學方式已逐步走向課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形式、媒體的選擇和編排既要切合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又要符合學生的特點,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一方面要求教師要有創新的意識和思維,突破舊有教學方式的束縛,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嘗試;另一方面要著重開發適合于課堂教學、交互性能好的教學課件,盡量少用一些教材文字翻錄式或習題集式的軟件。“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理論課的教學中,單一的講授形式很難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沒有興趣就無法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所以在《旅游概論》的教學中,筆者注重運用多媒體技術整合課程。以“世界六大旅游區”為例,筆者使用了多媒體技術制作了一個圖文并茂、聲音和畫面相結合的課件,并創新性地與學生分組制作的PowerPoint演示文件鏈接起來,形成師生的互動。

        (2)以生為本,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教師只要把基本的知識原理解釋清楚。做到精講、少講,留更多的空間給學生去發現知識,主動學習。例如,在《旅游商品》中,課前筆者讓學生分成四組預習,并動手收集自己或家人朋友在旅游過程中購買的旅游購物品。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有分有合,分開收集資料,合在一起匯總合整理資料、確定并篩選資料。課堂中。學生又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新課和完成課堂練習。通過小組教學,在課堂中建立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機制,并將教學拓展到課堂之外,可以培養學生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體協作的精神。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 分析《旅游概論》教材,根據實際情況,在嚴格遵從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重組教材

        《旅游概論》是一門旅游基礎課程,有較多旅游的概念和條文,在學習中容易產生枯燥感和厭倦感,學生在學習中常感到很難把握數量多而雜的概念。筆者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如果教師完全按照教材內容的順序進行教學,往往容易出現理論與實際運用的脫節和牽強,課堂的前半段也很難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因此,教師在授課前,認真備教材,找準或創設適合于學科知識與職中生認知水平的“先行組織者”,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自我建構,就顯得至為關鍵。在這個意義上,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對教材的再學習和重組加工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另外,要真正培養學生的能力。對于本學科而言。主要是指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中,在從事旅游服務時,如何真正了解我國旅游市場的發展狀況,了解各地的旅游資源,從而更好地為旅游者服務。

        4 師生互動與及時反饋評價

        發展性學生學業評價是指對學生學習課程所取得的發展與進步進行評價。這種評價的目的不在于給學生下一個精確的結論,更不是給學生一個等級或分數并與他人比較、排隊,而是要通過對學生過去和現在狀態的了解,分析學生存在的優勢和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促使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而課堂教學是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雙邊活動,學習是一種社會t知識是合作掌握、主動建構的。所以教學中的交流應該是多向的,包括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傳統講授型的課堂組織形式雖然能夠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很難突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因此,在教學中,筆者注意采用師生互動的組織形式,如小組討論、師生對話、情景扮演等,并把其與發展性學生評價結合起來。學生學業評價改革的目的是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消極學習為積極學習。改變以往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略過程性評價的弊端,充分關注學生成長的過程,把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并通生過設計多元化的評價指標,采用自評、互評、教師評的評價手段,讓學在評價的各個環節中參與進來,讓他們自主學習,自主評價,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參與評價的熱情,在評價中綜合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效果,以達到考評學生學習水平的目的。

        第5篇:旅游學概論范文

        關鍵詞:旅游教學 問題與現象 手段與措施

        一、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發展現狀分析

        1.旅游管理專業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旅游管理專業課堂教學的最主要問題就是學生對專業教學沒有興趣,這就需要改變教學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專業課程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也將達到一個新的水平,為以后燦爛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就是說旅游專業教學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的旅游專業課堂上教學單一,導致學生對旅游專業課態度消極。這表明旅游專業課教學方式中仍存在著巨大的問題,需要進行改革。[1]

        2.旅游教育院校的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旅游培養行業迅速興起,在各職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習也火熱展開。職業院校是培養專業型人才的前沿陣地,旅游管理專業成為各職業院校的骨干專業,承擔著為旅游行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任務,如何進行有效的實踐培養教學是學生重視的,也是學院對旅游管理教學的重視部分,保證旅游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性。

        二、分析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現象

        1.教師對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認識不夠,不能進行正常的實踐培養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上重視教師對學生知識的教導,只灌輸知識不注重能力的培養,對學生進行更深的知識研究造成了阻礙。專業教學應該貫徹“能力本位”理念,實踐能力訓練應該占有極大地比重,將學生帶入到旅游管理的實踐工作中去,讓他們接受專業的技能培訓,才是教育中應有的旅游管理教學。教師對實踐能力教學的認識不高,認為灌輸知識才是教學的重點,沒有認識到實踐技能的學習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鍛煉學生對技能的掌控,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供了實踐能力方面的保障。所以教師應該改革自身的思想,對旅游管理教學中實踐能力教學進行全面的認識與了解。

        2.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不過關

        課堂考核是實訓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加強實踐教學及考核,有利于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知識總結,也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知識技能理解程度的了解,推動課堂進度,讓學生在考核中了解自身的缺點與不足。當前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對學生能夠進行較為全面的知識與技能教學,但是卻忽略了課堂考核,導致教師不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影響教學進度,使學生對實踐能力的認識與使用也不能深入了解,導致學生的學習不深入,對旅游管理教學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

        3.調整旅游管理專業結構

        對應于旅游業不同的從業要求和管理層次,旅游管理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也需建立不同的專業結構和層次結構,但是有些職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建立,并不是在合理的計劃和謹慎的可行性研究基礎上產生的,而多少帶有求生、轉行、從眾的因互,而且在層次結構上也欠合理。為促進院校主動適應經濟發展需求,實現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的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必須優化資源配置,合理調整專業結構,為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輸送高素質人才。

        三、加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手段與措施

        1.注重對學生進行差異性教學,發掘學生的潛力

        在生源質量下降的形勢下,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多數自身學習能力較差,基礎知識不牢固,但是社交能力較強,對人際關系的認識較深,所以在學校中要充分將旅游管理知識與旅游管理實踐相結合,鍛煉更熟練的人際能力,有利于以后直接進入旅游管理行業進行工作,但是這樣的教學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大的挑戰。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生硬的講解,對學生傳授知識,灌輸思想,以至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夠深,僅僅是死記硬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程度相當高,在學習中也積極要求個性,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愈加明顯。教師如果能做到對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與分析,發掘每個人心中潛在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自信,就能幫助學生在實踐能力技能培訓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再由教師靈活的解讀教材與引導,將學生帶入到生動的學習環境中,使學生對旅游管理學習產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經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將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課堂的學習效率達到最高。

        2.積極進行教法改革,帶動旅游管理教育的發展

        傳統的旅游管理教學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將旅游管理的知識注入到學生的思想中,屬于半強迫性教學模式,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教師的講解會不充分,讓學生不能夠很好的理解,所以教師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制定教學計劃,逐步進行教學。還有教師在講解知識的時候要注意知識的循序漸進性,而不是純粹的灌輸知識,使學生失去了學習旅游管理知識的興趣與勁頭,這是最不妥善的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從初步的旅游管理知識與職業操守進行教學,對學生的服務思想先教育,再將那些不易理解的抽象的專業性的教學知識點進行具體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利用圖畫,聲音等高科技教具的方式對學生的頭腦內感官造成記憶的刺激,有利于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教學重點上,以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完善我國旅游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四、結束語

        遵循職業教育規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職業院校人才模式改革,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職業院校進行專業教學改革的客觀要求。高素質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通過職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工作者切實進行以能力為本位的專業教學改革來實現。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2] 《湖南省“十二五”旅游發展規劃》(湘政辦發[2012]41號)。

        第6篇:旅游學概論范文

        【關鍵詞】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方法﹔學習興趣﹔應用實踐

        引言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高等院校理工及經管類等專業重要的基礎數學課程,是研究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隨機現象及其統計規律性的一門學科,其內容豐富,理論方法抽象、獨特,與其他學科也有著密切的關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概率統計的知識和方法被廣泛地應用到工農業生產、軍事、天文預報、金融、交通、醫學等各個領域.這就表明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在當今社會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現代人才所需的專業知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據概率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教學實踐,從教學結果中分析,筆者得出了目前教學中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教學內容多且難度大,理論知識的抽象、思維方法的獨特難以掌握和理解,教學方式單一,教學中忽視了學生應用知識能力的培養等.因此,學生普遍感覺到概率統計課概念難理解,枯燥無味,方法難掌握,學習興趣降低.這樣就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不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作為教授這門課的教師,如何教好這門課,提高教學質量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本文就結合筆者教學的經驗,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調整教學內容,加強概念和基本定理的教學

        當前概率統計課程普遍存在內容多且難度大的問題,為保持概率統計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在保留經典內容的前提下,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應適當地調整教材內容.例如,復雜定理及推導可以部分省略,但要強調能理解基本概念.因為概念是它的基石,定理、公式的推導和應用都是建立在基本概念基礎上,概念、定理、一些具體的計算公式構成了整個概率論的知識體系.

        在概率論的教學過程中還應當適時補充高等數學的相關知識.這是因為很多學生有些高等數學知識已經有所遺忘或者學習不夠扎實,而概率統計課程中又要有所運用,所以教師也應該考慮補充這些基礎知識.例如,連續性隨機變量的知識點要用到定積分、變限積分、二重積分等知識.

        如果學生對概念理解不透徹的話,要掌握好基本定理并靈活地運用就變得更為困難.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基本概念的解析和補充,采取多種途徑使學生牢固地理解基本概念,如為何要引入隨機事件、隨機變量、分布函數、統計量、抽樣分布、參數的點估計等概念,引入之后在何處運用.不少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模糊,比如講到隨機事件的關系中的“相互獨立”,很多學生都會把它和“互不相容”的概念聯系在一起或者對這兩個概念產生混淆.此時,教師應該用實際的例子說明“相互獨立”與“互不相容”沒有任何聯系,會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同時,為做好后面的延伸學習的準備工作,教師還應該結合恰當的例子從正確方向加以說明引導,使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對于基本定理和具體的公式,它們的推導過程教師應該給予重視,因為學生只有了解了定理和公式的來龍去脈后,才能將定理和公式牢固地掌握和靈活地應用.另外,教師在例題的選擇上要精挑細選,不求多,但求具有代表性和一定的靈活性,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定理和掌握公式.只有建立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知識結構體系,學生學習這門課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二、豐富教學形式,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加強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與師生間的互動是密不可分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為主體,只重視傳授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的培養,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不能集中,容易產生疲勞,學習效率低下.要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就必然要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例如,教師可以采用課堂提問和做練習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促使學生認真思考問題,集中精力.在時間較寬裕的前提下,可以隨機地抽查學生到黑板上做練習題,讓其他學生對黑板上的解題作出評判和分析.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又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師生間交流更加豐富,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課堂互動效果更好.

        2.采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科學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高校中都普遍配備了功能齊全的多媒體教室.概率統計課程理論性和應用性較強,內容較多,難度較大,而教學時數有限.采用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可以克服學時數緊張的問題,大大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把一些教學內容制作成教學課件,將要講解的理論知識更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這樣既節約板書時間,增加了課堂的信息量,也增強學生的印象,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效率.例如,講解“伯努利試驗、伯努利分布和它的應用”時,可以用課件動態地演示該隨機試驗的過程,利用網上的高爾頓釘板經典試驗、二項分布試驗,使學生深刻理解什么是伯努利分布,同時教師也更容易講清楚該分布用于解決什么問題.又如,講解數據的統計描述統計思想時,可以用多媒體教學形式展示直方圖和經驗分布函數圖形,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直方圖和經驗分布函數圖形的構圖原理.采用多媒體教學,豐富了教學形式,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推進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建設的發展.這種教學形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興趣,還將創造性的數學思維能力發揮出來.

        三、融入建模思想,將理論應用和實踐相互結合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通常被認為是一門較難學的課,概念抽象是主要原因.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注重于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和嚴密性,忽視了數學理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

        致使學生在實踐中遇到概率問題往往束手無策,概率統計模型無法建立,不會用概率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應該對于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在注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理論教學的同時,應著重培養學生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并且能對模型的求解結果作出合理的專業解釋的能力.結合目前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引入適當的實際問題應用例子,把數學建模思想融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建立合適的數學模型,用所學的數學理論進行解決.這樣,學生既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又通過實踐理解了概念,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都得到了提高.

        四、健全考核制度,科學合理地考核評價學生

        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通過考試,學生的學習非常被動.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對考核制度進行改革.首先,實行教考分離的原則,堅持期末考試統一命題、統一評分標準、流水閱卷.這樣就實現了考試制度的規范化,從而有力地保證了教學質量,調動了教與學兩個積極性.其次,開卷和閉卷相結合.對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重要內容如古典概型的計算、數學期望與方差、常見統計分布等必須熟練掌握,其他比較抽象難懂內容適當了解掌握就可以了.最后,提高平時成績在期末總評成績中的權重.平時成績的考察可從平時課堂到課率,回答問題情況,每次課后留的作業、思考題,學完每一章后安排小測驗等方面進行.這樣學生課堂上會積極主動,課后也能認真完成作業及時復習所學知識,可以比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結束語

        通過上述幾個方面可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這門課程的興趣,使得原本枯燥的數學理論變得生動有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當然在教學的實踐中仍存在不少問題,每一位高校教師都更應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認真地去總結和思考,將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

        【參考文獻】

        [1]林偉初,等.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

        [2]李永明,盛世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8,(6):-19.

        第7篇:旅游學概論范文

        海南師范大學

        《旅游學概論》考試大綱

        《中國旅游地理》考試大綱

        海南醫學院

        《護理學基礎》考試大綱

        《臨床檢驗學》考試大綱

        《生理學》考試大綱

        《藥物分析》考試大綱

        《診斷學》(物理診斷)考試大綱

        《病理學》考試大綱

        《中醫基礎理論》考試大綱

        瓊州學院

        《旅游學概論》考試大綱

        《管理學基礎》考試大綱

        《高等數學》考試大綱

        《數據庫》考試大綱

        《專業基礎英語》考試大綱

        《英語寫作與翻譯》考試大綱

        海口經濟學院

        《C語言程序設計》考試大綱

        《數據庫》考試大綱

        《國際貿易理論》考試大綱

        《微觀經濟學》考試大綱

        《旅游學概論》考試大綱

        《管理學基礎》考試大綱

        三亞學院

        《管理學基礎》考試大綱(工程管理專業)

        《工程材料》考試大綱

        《基礎會計》考試大綱

        《財務會計》考試大綱

        《旅游學概論》考試大綱

        《管理學基礎》考試大綱(旅游管理專業)

        公共考試科目

        《英語》考試大綱

        第8篇:旅游學概論范文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分流

        1.中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現狀及其問題分析

        1.1中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現狀分析

        現今,中國高校旅游管理本科生的培養模式非常相似:3年半在高校里學習理論知識,半年在飯店、旅行社、旅游景區景點等旅游企業實習,成績合格者即可畢業,有些高校,實習時間加長為8個月或者縮短為4―5個月,這在培養模式上沒有質的變化。這可概括為:“3.5年在校學習理論知識+0.5年在旅游企業實習” 培養模式,簡稱“3.5+0.5”培養模式。

        1.2中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的問題分析

        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的問題分析,可從4方面考慮:社會、高校、學生、企業。社會,社會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的監督力度不夠。高校,高校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理解不一,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都有自己的理解。學生,學生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不太關注。幾乎沒有幾個考生是在詳細了解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后而選擇這個專業的。企業,企業(旅游企業)對旅游專業培養模式基本是漠不關心的。

        針對我國現階段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的現狀和問題,筆者認為可對本科生采用新的培養模式――“分流”培養模式。即對一進高校的本科生進行分流,一部分學生學習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經驗,使其適應旅游企業的工作(對這部分學生采用的培養模式稱為旅游管理專業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簡稱實踐型培養模式);另一部分學生學習旅游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增強研究旅游實踐的能力,為旅游理論研究添磚加瓦(對這部分學生采用的培養模式稱為旅游管理專業理論型人才培養模式,簡稱理論型培養模式)。

        2.中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新培養模式的創建

        2.1實踐型培養模式創建

        實踐型培養模式主要涉及4方面(社會、高校、企業、學生)的利益(如圖一所示),圓圈表示培養模式涉及的利益方,橫線上的文字表示利益的一方對另一方影響的內容,箭頭表示流向。社會對高校與企業影響是監督,學生對社會是回報,學生需要花精力、時間、金錢向高校、企業學習理論、實踐知識,同時,高校、企業應該對學生進行考核;還有,高校與企業間應該有合同,以明確雙方的責任。實踐型培養模式較復雜,說明如下:

        圖一:實踐型培養模式4方面(社會、高校、企業、學生)利益關系圖

        第一,實踐型培養模式應該主要借鑒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學家杜威(Dewey)、克伯屈(Kilpatrick)等人的教育理論來教學,因為這種教育學的興起是為了培養有知識和技能的人才而產生的。這與我國現階段對旅游人才需求的背景很相似,借鑒杜威等實用主義教育學家的經驗,能使實踐型培養模式有堅實理論基礎。同時,注重彌補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不足――忽視系統知識的學習,忽視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忽視學校的特質,可能能使實踐型旅游人才更加完美。

        第二,考慮到高校與企業資源高效利用的要求,可以采用以下培養模式: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到大四上學期結束,每一學年都開設一門最重要的必修課,理論與實踐一起“修煉”,把學生分成兩部分并同時進行,一部分學生在學期的上半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另一部分學生在此時進企業學習實踐知識;在這學期的下半部分時間里,學習理論知識的學生與學習實踐知識的學生“對調”,本來學理論的學生去學實踐,本來學實踐的學生去學理論,一學期結束由學校和企業共同考核一次。接下去的第二學期,與第一學期培養方法類似,只是第二學期的考核是對這門最重要的必修課的總體考核。學校教授的理論知識,最好能直接用于實踐。學生去企業學習實踐知識,最好由經驗較豐富的師傅引導,一位師傅最好帶3個左右的學生。

        除了完成最重要的三門必修課外,實踐性人才還應該具備一些實用的理論知識,這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當然,了解一些其它學科的知識能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優化,對今后的發展有利,所以學校還應該上一些拓寬學生知識面的課程。

        還有,實踐型培養模式培養的人才是為旅游企業服務的,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應該體現在適應旅游企業各方面的工作上,他們學習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應該偏重于企業管理的知識。學生具體的課程安排見表一。

        表一:實踐型培養模式課程安排

        學期 課程 備注

        第一學期 旅游學概論⑴、管理學、微觀經濟學、英語(一)⑵、政治⑶、計算機(一)⑷、體育(一)⑸ ⑴旅游學概論課程的教材可選用李天元編寫的《旅游學》⑵學習英語課程四學期,故有(一)、(二)、(三)、(四)之分⑶學習教育部規定的5門政治課⑷學習計算機課程兩個學期,故有(一)、(二)之分⑸學習體育課程四學期,故有(一)、(二)、(三)、(四)之分

        第二學期 飯店管理(一)⑹、禮儀學、旅游法規、政治、英語(二)、計算機(二)、體育(二) ⑹帶“”的課程是最重要的必修課,學習兩個學期,故有(一)、(二)之分,下同

        第三學期 飯店管理(二)、會展研究、旅游會計學、英語(三)、政治、體育(三)

        第四學期 旅行社管理(一)、旅游市場營銷學、公共關系學、英語(四)、政治⑺、體育(四) ⑺選兩門政治課程

        第五學期 旅行社管理(二)、旅游選修課(一)⑻、導游基礎、旅游英語(一)⑼、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 ⑻在旅游經濟學、旅游地理學、旅游社會學、旅游文化學、旅游心理學這五門課程中任選一門,學習兩個學期,故有(一)、(二)之分⑼旅游英語課程學習兩個學期,故有(一)、(二)之分

        第六學期 旅游景區景點管理(一)、旅游選修課(二)、旅游英語(二)、旅游統計學

        第七學期 旅游景區景點管理(二)、畢業論文⑽、職業生涯規劃 ⑽完成一個實踐個案研究,5000字左右

        第八學期 無⑾ ⑾不安排課程是為了有時間找工作

        注:1.一些擴大知識面的公選課,一般安排在晚上,以方便學生有時間上課,學生可在第三至第七學期選這類課,一般有三個學期的課程。2.應該多鼓勵學生考一些資格證書,如飯店領班資格證、導游資格證、會計資格證等。

        2.2理論型培養模式創建

        理論型培養模式主要涉及3方面(社會、高校、學生)的利益(如圖二所示),和實踐型培養模式相同,圓圈表示培養模式涉及的利益方,橫線上的文字表示利益的一方對另一方影響的內容,箭頭表示流向。社會對高校有監督的責任,學生學成后回報社會,學生花精力、時間、金錢在高校學習理論實踐知識,高校有傳授學生知識、訓練其人格的義務。對于理論型培養模式,還有兩點補充說明。

        圖二:理論型培養模式3方面(社會、高校、學生)利益關系圖

        第一,理論型培養模式不但需要借鑒教育學家赫爾巴特(Herbart)的教育學理論,還要借鑒文化教育學的教育理論。雖然這兩派的教育學理論本生就存在沖突,但是融合它們的優點就能使培養模式發揮大作用。這兩派教育學理論都有很強的思辨氣息,這對旅游學科范式的研究大有裨益。當然,加強對實踐研究方法的訓練也是必要的,它能彌補理論型學生時間投入不夠的缺陷。

        第二,理論型培養模式除了注重對學生有研究能力的培養,還應該特別關注學生專業興趣、毅力等能力的增長。作為一個立志從事理論旅游研究的學生來說,對旅興趣、毅力等能力的培養,可能比研究能力更重要。旅游學的知識更新很快,一般是5―8年,旅游研究方法是隨著旅游研究的觀點而變化的,更新速度也較快。而學生對旅游研究的興趣和毅力一旦產生,卻可能保持很長時間。旅游理論研究者沒有十年時間的勤修苦練是不太可能出成果的,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很有可能經歷觀點和知識的變革。而在變革中,只能依靠研究者對旅游研究的興趣和毅力,才能使學生積極的迎接變革,并在變革中不斷成長。

        所以理論型培養模式,更接近于傳統理科人才的培養模式,只是由于學科發展的歷史時期不同(傳統理科,如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心理學等學科都已經是成熟學科,而旅游學科還處于“青春期”),課程的設置等可能大致與理科課程設置類似。具體的大學課程安排見表二。

        表二:理論型培養模式課程安排

        學期 課程 備注

        第一學期 旅游學概論(一)⑴、高等數學(一)⑵、哲學概論、英語(一)⑶、政治⑷、計算機(一)⑸、體育(一)⑹ ⑴旅游學概論,學習兩個學期,第一學期,學習申葆嘉老師1996年發表于《旅游學刊》上的4篇文章――《國外旅游研究進展》(連載之一至連載之四)以及由他主編的《旅游學原理》一書的前言與1―4章的內容

        ⑵高等數學課程學習兩個學期,故有(一)、(二)之分

        ⑶⑷⑸⑹與實踐型培養模式相應課程安排的要求相同

        第二學期 旅游學概論(二)⑺、高等數學(二)英語(二)、政治、計算機(二)、體育(二) ⑺旅游學概論,第二學期學習謝彥君老師于2004年出版的《基礎旅游學》(第二版),以及張凌云老師在2008年―2009年發表于《旅游學刊》的3篇論文:《國際上流行的旅游定義與概念綜述》、《旅游學研究的新框架:對非慣常環境下消費者行為和現象的研究》、《非慣常環境:旅游核心概念的再研究》和他在《旅游科學》上于2008年6月發表的論文《近年來國際旅游學術期刊和論文選題的特征》

        第三學期 管理學、微觀經濟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英語(三)、政治、體育(三)

        第四學期 旅游經濟學、旅游社會學、線性代數、英語(四)、政治⑻、體育(四) ⑻選擇兩門政治課程

        第五學期 旅游心理學、旅游地理學、旅游文化學、調研實踐(一)⑼ ⑼調研實踐課程應該理論結合實踐,應該保證學生有時間去實地調查,以便更好的掌握課程知識,課程有兩學期,故有(一)、(二)之分

        第六學期 旅游企業管理學、考研輔導⑽ ⑽考研輔導課程包括政治、英語、數學、專業課,最好有專業的輔導老師上課,一直持續到大四上學期

        第七、八學期 畢業論文⑾、調研實踐(二) ⑾有一定水平的論文,2萬字左右

        注:1.一些擴大知識面的公選課與實踐型培養模式的課程安排要求相同。

        3.小結

        本文在分析了現階段的中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傳統培養模式的現狀和問題后,建立了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新培養模式。雖然旅游的發展大體需要實踐和理論兩方面的人才,但是社會還可能需要其他方面的人才。在管理學人才中,有一類人研究介于實踐與理論之間,他們為管理學理論與實踐的溝通發揮著自己的能量。戰略管理之父安索夫(Ansoff)就是代表。安索夫致力于彌補實踐和理論討論的鴻溝,通過提供一種有利于實用技術評估和發展的理論依據,填補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1]。所以新培養模式還可能需要進一步完善。

        當然,新培養模式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可操作性未知。本文僅僅希望新培養模式能為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茁壯成長盡一份綿薄之力。

        第9篇:旅游學概論范文

        一、法律概念的研究內容規則理論

        (一)法律的內容、存在方式:規則vs.命令

        關于法律的內容和存在方式的討論,奧斯汀認為法律就同一于命令,提出了主權-命令-制裁的模式。而哈特對于此種命令模式則展開了他的批評與論述,其中對法律內容多樣性的討論展現出了哈特的規則理論對奧斯汀命令理論批判的致命一擊。1. 法律內容的多樣性義務性規則授權性規則:在刑法和部分侵權法中,奧斯汀的命令模式是可以得以驗證的。但是其他法律,比如合同法中簽訂契約的規則、遺囑法中訂立遺囑的規則、程序法中規定法院管轄權的規則等,這些法律規則是法律的命令理論所無法涵蓋或者類比的。哈特把這些規則稱為授權性規則,并將之概括為兩種類型: 授予私人權利的規則和授予公共權力的規則。

        哈特認為,授予私人權利或者公共權力的規則是給予行為人得以實施某種行為的機會和條件,而非規定行為人必須做或者禁止作為的強制要求;而且,違反此種授權性規則其結果只會使其行為無法發生法律上的效果, 而不會招致制裁。在這一方面,授予私人權利和公共權力的授權性規則與刑法和侵權行為法等義務性規則存在巨大差異。

        2. 法律淵源的多樣性以習慣為例:

        奧斯汀的法律命令理論預設的是,所有的法律來源于審慎的、經過法定程序的立法活動。換言之,法律必然表征為明文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然而,隱性的權利義務在數量上遠遠超過明文規定的權利義務,因為即使再發達的立法技術,也無法做到把所有的權利義務都列入一個清單。更何況,權利義務背后的利益關系始終處于流動和發展之中,難免有所疏漏。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哈特以習慣為例,指出了奧斯汀法律命令理論的致命缺陷。

        3. 適用范圍的普遍性:

        在奧斯汀的命令模式中,命令只對除發號命令者以外的其他人發出,對發號命令者本身并不具有拘束力。但是,類比言之,即使是在簽訂合同時,訂約人所簽訂的合同對自己也是有約束力的。哈特對此也有所闡述,他認為我們是在行使由規則賦予我們這樣做的一個權力,在該要約人內部區分出兩個人,即一個以義務創立者的身份行為的人,和以受約束的人的身份行為的另一個人。

        法律不是像命令那樣,使立法者從定義上處于其命令范圍之外的人。立法本質上不存在只針對他人的東西,立法存在自我約束性。法律以抽象和概括的規范形式,使立法者本身像所有公民一樣享受法律權利、履行法律義務,受到法律約束。

        (二)法律的檢驗標準:承認規則vs. 主權者

        針對奧斯汀所論述的不受法律限制的主權者觀念,哈特持否定態度,并在此基礎上認為需要一個新的思路,因此,他提出了一階規則與二階規則的結合。緊接著,哈特又提出了承認規則來認定這兩種規則是否屬于法律規則。

        哈特所說的承認規則比較復雜,并且在很多法律體系中并沒有得到清晰的闡述,而主要是由法官法院等權威人士、機構在鑒別特定規則是否為法律規則時所形成和存在的。哈特還提出了終極承認規則的概念,認為在承認規則體系中有一項處于最高位階的、最終的承認規則例如在古代封建時期君王制定的規則才是法律、在現代英國女王議會所制定的規則即是法律。

        (三)遵守法律的依據:內在觀點vs. 服從習慣

        哈特否定了奧斯汀的服從習慣理論在法律連續性、持續性方面的解釋力。關于法律連續性的討論,哈特以古代封建君王交替期間服從習慣的缺失展開批判;而關于法律持續性的討論, 哈特從古代法律制定者因去世而喪失人們的服從習慣展開批判。因此,哈特認為法律被遵守的依據是內在觀點,而非服從習慣。內在觀點理論認為只有人們真正存在的發自內心地承認、接受、服從法律規則的內在觀念才是人們遵守這些法律規則的根據即應當/有義務作為/不作為而服從習慣只是一種外在表現,而非一種內在觀念,即是被迫作為/不作為。法律因為這些內在觀點而取得了人們對它的長期忠誠,從而得到了人們對法律的遵守和服從。

        二、全新的分析框架:語義分析方法

        《法律的概念》一書以創新的分析方法日常語言的法律分析手法,展開了全新的分析論證框架。

        (一)縱向分析框架:語境考察

        《法律的概念》的第三、五、六章中,哈特即以法律一詞及其運用的具體情境,作為其展開論述的縱向分析框架。義務性規則與授權性規則的定義與劃分區隔,三大規則即承認規則、改變規則、裁判規則的提出,以及法律是一階規則和二階規則之結合的理念闡述,是對于法律概念的縱向語境把握。哈特以棒球、板球、(國際)象棋等游戲語言來類比分析法律語詞及其運用的具體情境。最初的游戲情形相當簡單,就是具體規定參加游戲的人數、游戲如何進行、如何積分、如何結束等的一階規則。但隨著人數的增加、情形的變化, 人們已經不能再適用原來的游戲規則,亟待對于一階規則進行協商承認、中途更改和爭端解決的二階規則承認、改變、裁判規則的產生,以救濟一階規則的不確定性、靜態性、無效性。

        (二)橫向分析框架:語詞比較

        《法律的概念》一書中,哈特以法律與其他易混淆牽連的語詞間的聯系與區別,如命令、道德、正義等, 作為其展開論述的橫向分析框架。通過對相關詞語間日常用法之比較分析和概念語義分析的方法,在相關語詞比較之下,使讀者從橫向上進一步加深了對于法律概念的理解。分析語言的要素和結構,考察語詞、概念的語源和語境,比較易混淆語詞間的聯系與區別,而不是直接采用定義的方法,使語義分析哲學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現,并且有助于緩解法學問題研討中的定義泛濫的情況。

        三、哈特規則理論的時代背景、思想基礎和知識體系

        (一)哈特規則理論的時代背景

        哈特的規則理論發軔于現代國家和社會已經孕育出現代較為成熟完善的法律體系的時期,并且先進的法治觀念已取代人治思想被大眾公民廣泛接受并得到社會的普遍實踐。

        (二)哈特規則理論的思想基礎

        正如前述,已經深入人心的法治觀念成為社會治理與社會控制的重要思想武器。哈特強調法律的社會性,法律產生、存在、協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終極性承認規則本身即是一種社會事實的存在;哈特還強調法律之社會功能的多樣性,授權性規則和義務性規則之間的主輔關系揭示了法律的主要社會功能在于引導、治理社會活動,而非自上而下的政治強制。

        (三)哈特規則理論的知識體系

        1. 社會學的興起:

        哈特時期,社會學開始興起,《法律的概念》這本書也綜合運用了社會學的許多研究方法,因此哈特把法律看作是一種社會控制與社會治理,強調法律的社會功能性。

        2. 語義分析哲學:

        現代哲學的重要特征是轉向了對于語言的分析和理解,而語義分析哲學是其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以哈特為代表的牛津學派日常語言分析學派又是其中最重要的流派。所以,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中精妙地運用了語義分析方法來研究法律的概念和基本問題。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综合 | 亚洲一区二区制服在线 | 亚洲AV元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性深夜福利免费网站 | 亚洲综合图区天堂在线 |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