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范文

        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

        第1篇: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范文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機構辦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企業職工失業保險基金的財務行為,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決定》(國發[1996]29號)文件精神,我部在《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財務制度》和《企業職工失業保險基金財務制度》中規定,在國家社會保障預算制度建立以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企業職工失業保險基金先按預算外資金管理制度進行管理,收入要上繳同級財政部門在銀行設立的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辦法。為做好財政部門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企業職工失業保險基金的財政專戶管理工作,現就有關具體事項通知如下:

        一、根據國發[1996]29號文件精神,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企業職工失業保險基金目前仍屬于預算外資金范疇。為加強管理,兩項基金要統一繳入當地財政部門在銀行開設的預算外資金專戶,不要多頭開戶。鑒于這兩項基金是用于社會保障的專項資金,應有其相對獨立性,因此,要在財政部門統一開設的預算外資金專戶中單獨設列戶頭,由財政部門的社會保障機構對其實行專項管理,不要與其他預算外資金混同,切實做到專款專用。社會保障基金要單獨編制預決算,其預決算及其他統計數字均包括在預算外資金的總數中。

        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企業職工失業保險基金實行財政專戶管理后,基金的收支核撥、預決算編制由各級財政社會保障處(科)具體負責管理;各級財政綜合處(科)主要起財政專戶管理中的總會計作用,及時辦理審核撥款事宜。

        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企業職工失業保險基金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后,按銀行同期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利率計息。

        第2篇: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范文

        (一)堅持公共財政的政策取向,突出支持重點。當前,國家支持“三農”的力度不斷加大,我們認為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在支持重點項目工程的同時,應該突出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環節。一是突出水利基礎設施。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利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則是一句空話。當前,中央、省、市、縣四級財政對大江大河、地方的大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已經基本進入尾聲,當務之急是對水庫到堰塘、堰塘至農田的支渠、毛渠道進行清淤、夯實渠基,進行渠道硬化,防止和減少水的滲漏現象。二是突出農田治理。按照現代農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農田進行土地平整,實行旱改水,對耕地進行深翻,提高耕地質量;完善農田周圍的路、橋、林等附屬設施建設,為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農業打下基礎。三是突出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圍繞新農村建設標準,大力支持農村的通路(水泥路)、通水(自來水)、通廣播電視、通郵和改廁、改圈、改廚、建沼氣池的“四通三改一建”工程,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四是突出農產品質量的提高。支持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行動,加強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認證工作。做到合格一個、達標一個,發證一個,獎勵兌現一個,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五是要支持加快養殖業的發展,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國外實踐表明,人在滿足于溫飽需求后,有一個谷物類食品向動物性食品乃至于向更加有利于健康、安全和享受等高層次需求的食品轉化過程。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這一需求的變化過程。“十二五”時期,就是要大力支持畜禽和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把消費市場的潛力和空間,作為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一個突破口。

        (二)加大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力度。實踐證明,整合財政支農資金,可以集中財力辦大事,可以有效地規避資源的浪費。在整合財政支農資金中,一是要制定中、長期整合支農資金規劃。規劃可以是10年一個周期,規劃的內容有農業項目建設具體范圍、項目名稱、資金投入額度等。縣(市)區有關農口部門在制定一個時期的發展規劃和本年度的規劃時,都不得脫離總規劃籠子,采取項目向總規劃申報、資金往總籠子投。二是項目資金實行備案制。對中央、省、市安排的農業專項資金、轉移支付資金,由縣(市)區結合當地的總規劃,進行科學論證后,編制可行性報告,逐級上報相關部門進行備案。上級相關部門根據下級上報的規劃,通過因素法、公式法分解給縣(市)區的項目資金,切塊下達給縣(市)區。次年,省(市)農口部門組織專班,對切塊下達的資金進行檢查和項目驗收,看執行是否與編制的可行性報告一致,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對于項目取得合格或優良的,繼續給予項目支持;否則,給予項目資金“控制”。三是建立涉農資金機構。整合涉農資金是一項長遠的工作,縣(市)區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支持這項惠及民生的工作,要從有關部門抽調人員、組建機構。涉農資金機構可設在財政局、也可以設在當地政府,具體負責農口部門涉農項目上報的審核、涉農資金撥付的審核、項目實施的檢查、督辦、驗收等。

        (三)改進惠農補貼方法、方式。對種糧農戶種植糧食生產實行直接補貼是一項利國利民、與國際慣例接軌的一件大好事,也是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機制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為了改進過去惠農補貼發放的項目多,手續復雜、測算繁瑣等諸多不便。我們建議:一是整合補貼資源。首先是把過去的糧食直補、綜合直補、水稻良種補貼等資金進行整合,全部改為“種糧補貼”;其次,種糧補貼由過去多個處、科(室)負責審核、發放,交給財政部門的農業處(科)負責,這樣便于政策統一、節約行政成本。二是改進當前糧食生產補貼核實及發放方式。對種糧補貼以二輪延包面積為基礎,以不少于上年實際種植各類補貼為原則,或以近五年平均發放標準加以適當增長為基數計算發放。比如,上年發放各項補貼是每畝平均數是180元,那么改革后的“種糧補貼”就按每畝180元發放,實行一次性兌現到位。三是預算“種糧補貼”成本。說到底,發放“種糧補貼”需要人去登記、核實、公示、信息錄入,而這些都需要耗用物化勞動和活化勞動,需要給予補償。補償的成本以發放種糧補貼的數額、戶數為依據。

        (四)建立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農業是個弱質產業,農民是一個收入弱勢群體。要構建和諧社會,必須構筑“三農”安全網。一是健全立法。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法律保證。主要是抓好兩項工作:首先抓好單項法規的建設,如農民養老社會保險法、農民醫療社會保險法、農村工傷社會保險法、農村扶貧與災害救濟社會保險法等等。其次,抓好地方性的法規建設。政府除了建立一套立法體系外,應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加強對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的監督。二是加強政府投入。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需要政府財政大力支持,尤其是一些基本性保障項目,如社會救助、養老、醫療等項目。各級財政支持農村社會保障事業,一方面體現政府對農村居民保障的責任;另一方面要體現政策的公平、透明、公正。同時,還應積極引導社會各方力量投入農村社會保障,構筑完整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三是繼續推進農村特困人口救助制度。擴大農村“五保”老人和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員集中供養比例,實施孤兒救助等。四是鞏固支持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成果。積極支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并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力爭在2012年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全省、全國;同時要提高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發放標準,不斷提高參保人員的生活待遇。五是建立完善農業保險和農民財產保險機制。逐步探索一條以政府投入為輔,個人投入為主的農業保險、農民財產保險機制,同時,還要探討小麥、玉米、大豆、畜牧家禽等保險路子,為農業、農民裝上“減震器”和“安全網”。

        (五)完善支農資金監管機制。隨著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的穩步推進,財政支農資金總額越來越大,涉及的面越來越廣,這就為我們強化財政支農資金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支農資金管理辦法要統一、規范。針對目前農口部門、財政部門制定的支農資金管理辦法不銜接、不統一,執行起來相互矛盾的狀況,要對支農資金專項管理辦法進行清理、規范。對過時的、阻礙“三農”發展的要廢止,不完善的要修訂;對農口部門參照財政部門制定的農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而起草的實施細則,要報財政部門備案,以確保農業專項資金上下、左右統一、協調、不抵觸。二是積極探索項目資金撥款方式。按照“項目確定、撥款支付、檢查審計”“三分離”和國庫集中支付的原則,逐步實現財政支持“三農”資金的直接集中支付。今后中央、省、市(包括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的支持“三農”項目資金,由農口部門、財政部門確定申報后,其資金由省、市、縣國庫集中收付中心直接撥付到項目或個人。三是要常規性地開展對支農資金、惠農補貼資金的檢查。由紀檢、監察、檢察院等部門牽頭,組織審計、財政監督部門對轄區的支農資金、惠農補貼資金逐項、逐塊進行檢查、監督。對檢查發現的問題,依紀依規,該移交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該追究行政責任的要追究行政責任,該罰款的要罰款,使其起到威懾作用。

        (六)建立“三農”投入政策有效引導機制。對“三農”的投入僅僅依靠財政是不夠的,必須建立完善對“三農”的投入政策引導機制。一是發揮財政資金和政策“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農業。通過對現有財政支持農業資金使用方式和政策進行適當調整,鼓勵農民和企業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進行融資擴張和發展,改變財政包攬過寬的局面。二是完善農村金融機構職能。首先,要把農業政策性金融制度創新放在重中之重。目前我國農業政策性的機構僅有農業發展銀行,其縣級機構職能單一,主要為糧棉油收購服務,很難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開展制度創新,完善支農職能。其次,增加商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主體,要形成以農村工商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商業性金融機構。再次,加快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完善農村金融合作制度,打造好以農戶服務為主的合作金融機構。同時,還要改進郵政儲蓄資金管理體制,引導郵政金融向農村工商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民協會傾斜,實現銀(銀行)企(農民合作組織等)互動、銀企雙贏。三是按照統一、公平的原則構建公共財政體制框架。針對目前中央、省兩級財政資金集中過多,市、縣(市)區、鄉(鎮)三級財政資金短缺的現狀,建議中央和省通過調整財政分配管理體制的方式,逐步把財力下移,使中央、省、市、縣、鄉五級財政的財權與事權有機地統一起來。

        第3篇: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 民政財務 創新 體制機制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一、關于民政財務管理

        民政財務作為民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障機制中主體性的一環。在進行民政財務工作時,工作人員要本著"綜合協調,當家理財, 平衡調度, 保障監督"的原則有理有利有節地完成民政財務個性工作。在社會主義經濟形勢下,為了適應新的需要,我們建立了公共財政體制框架,同時不斷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大膽創新,在創新民政財務管理機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民政部門是一個政府中主管社會保障和社會事務的職能部門,如何在新形勢下完善民政資金管理運行模式,是對民政財務管理工作提出的新挑戰。

        二、民政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民政財務工作在民政工作整體甚至是社會保障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也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加強民政財務工作,不斷創新民政財務管理機制,努力探索著在新形勢下民政資金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不斷加強著對民政財務工作的管理和監督,盡可能地把民政財務資金用在人民需要的地方,發揮民政資金"救命錢"、"及時雨"的作用,努力使民政財務工作納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范疇,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作出貢獻。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民政財務管理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民政干部對民政財務管理創新機制的認識有偏差。

        民政工作作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的主體性工作,集中要求在工作中把握整體性,把民政工作包括民政財務工作的管理機制創新改革都要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慮和對待。但是在有些地區,民政財務管理上因為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一直存在著"散"和"死"的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民政經費開支隨意性太大,各部門經常各自為政、各行其是,從而形成一定程度上的部門割據,甚至在支持下屬業務部門建立賬戶,最終脫離財政部門的監督和管理。這樣的結果首先是有限的財政經費無法集中使用,同時還會造成一系列的消極影響。

        (二)民政財務管理制度不規范。

        因為民政財務的管理工作最重要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人員身上,而每一個工作人員或者說是民政干部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和社會關系,因此在民政財務管理工作中往往就存在著不規范的操作行為,這些行為首先違反了相關的規定,同時還給民政財務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損失。因此加強民政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創新就顯得刻不容緩。在某些地方,已經過時的“方法”仍然在用,一些現在看來還不健全、不完善的工作制度也在大行其道。

        三、民政財務管理對策分析

        筆者針對民政財務管理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思考,提出民政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基層財務管理工作。

        談到創新民政財務管理機制就不得不提基層的民政工作。從整體上來說,每年政府預算中的民政資金都要落實到基層,因此說加強基層民政資金的管理,保證資金不流失是發展民政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以江蘇省近年來基層財務管理工作舉例來說,主要有三種形式來加強基層民政資金工作:一種辦法是延續著過去垂直管理的管理辦法,這種情況在真個江蘇省大約占到20%的比重;第二種方法就是財政局和人頭經費聯合下達指標任務,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既定的指標標準,這種情況在江蘇全境能占到60%以上;剩下的約20%則是通過把經費全部劃分到鄉鎮一級,實行切塊包干管理,其中既包括人頭經費又包括臨時救濟經費。

        這三種方法各有利弊,如能相互結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基層財務管理工作。同時要注意的是,個地方財政部門要主動與相關領導及社會力量聯系,搞好協調,爭取他們的支持以達到最終壯大民政經濟實力的目的。

        (二)加強民政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專業性。

        對于大多數民政財務工作者尤其是地方鄉鎮一級財政會計來說,剛開始從事民政財務工作會因為業務不熟練而感到對工作力不從心。但是通過對民政干部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業務培訓,這些民政財務工作者能夠熟練地完成自己工作,這就是民政財務工作中隊伍專業性建設的重要內容。

        (三)構建民政財務監督新機制。

        第4篇: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籌資機制;財政補貼

        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快,農村老齡人口養老面臨的問題更加突出,農村家庭傳統養老模式局限及其功能日益削弱,使農民對養老保險的需求日益迫切。建立與社會經濟相適應的多元化農村養老保險籌資機制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關鍵,養老保險資金的籌集問題也成為我國新農保制度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我國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籌資機制的現狀

        (一)我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籌資結構的缺陷

        近年來,我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逐步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籌資機制、自愿與激勵相結合的養老保險籌資制度,彈性養老保險制度設計為農民提供了選擇空間,因此新農保在保障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制度設計仍存在對地區性差異考慮不夠全面、政府補貼利用不夠合理等問題。三方籌資結構雖然是巨大進步,但純粹按照政策模式劃分政府補貼標準,不能反應出各地區的不同經濟水平和生活條件,無法完全彰顯新農保的優勢。

        (二)我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不完善,欠發達地區社會保障水平難以提升

        農村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系統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情況下,會導致農村養老保險在發達、欠發達地區之間形成不均衡發展,其社會保障水平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平衡。但是由于欠發達地區的財政資金需求量較大,原正常的財政收入不能夠支付農村行政、社保等公共產品的支出,財政缺口突出將不同程度影響欠發達地區社會保障水平。

        (三)農村財權和管事權劃分不清,加重了地方政府負擔

        20世紀90年代,我國分稅制改革明確劃分了中央和地方財權和事權,將稅收按照稅種類別劃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共享稅進行統一管理。但在實際運行中,中央和地方、上級和基層政府之間對農村事務中的財權和管事權始終不明晰。在新農保中,欠發達地區地方政府不僅要承擔基礎教育,還要承擔農村養老保險籌資、支付、保值增值等事權,有限的財權無法負擔過多的事權,也就是造成地方政府在推進新農保過程中資金不足、參保人不多的困境。

        (四)農村地區缺乏自愿上繳保費意識

        社會保險最基本屬性是按時并強制性上交保費,在新農保制度中,對個人繳費、集體補助、中央和地方共同繳費,都是遵從自愿原則。但是,在保險運行過程中,一般高收入、高風險者傾向于購買保險,而低收入、低風險者傾向于放棄購買保險。由于個人繳費遵循自愿原則,經濟困難農民因為繳納不了個人部分而“自愿”地被農保制度排斥在外,而農村養老保險資金收繳收入也因繳納人員的減少而減少,因此,對可用于公共服務的資金也會減少。

        二、進一步完善我國新農村養老保險籌資機制政策建議

        (一)重新構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間財政關系

        我國2008年中央財政預算收入,占總百分比高達53.3%,財政支出只有21.3%,導致省級及以下省級政府有一個收支平衡差距,地方政府對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依賴嚴重,特別是在貧困地區。農業人口占比高的省份,往往是經濟發展總量與財政收入較少的省份。因此,新的農業保險制度的建設,要求中央政府的財政應根據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不同的養老保險,同時在貧困地區的地方政府將難以支付必要的保費配套補貼,以確保貧困地區對養老保險的繳費補貼,增加貧困地區的財政支持,從而影響擴大農業保險制度和推進。

        (二)加大新農村養老保險宣傳力度

        我國大部分農民在客觀能力上都可以參加新農保,但由于新農保的農民絕大多數是自愿的,他們參加新農保與否,以主要依賴于他們是否擁有主觀參保意愿。尤其在欠發達地區“養兒防老”觀念特別嚴重,導致農民參保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因此,地方政府應拓寬新農保宣傳渠道,深入群眾,了解農民心聲,使得各項新農保推行措施能深入民心,從而能讓欠發達地區農民能主動接受并認可新農保,提高參保率。同時加強村級農業保險協調員的培訓,以確保新的農業保險試點辦法得以正確地傳達給農民,讓農民清楚地認識到,新的農業保險制度可以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三)加大財政補貼,加強政策執行力

        首先,國家財政部盡快出臺中央財政新農保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地方各級財政部門抓緊制定本地的財政補貼資金管理辦法。按照科學化、精細化的要求,規范補貼資金預算安排、申請撥付程序和使用管理工作,防止虛報冒領,為新農保制度推行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加強新農保財政補貼政策的執行力。各級財政部門應將新農保補貼資金作為財政支出的一項重點加以保證,并及時分配,及時到位。

        (四)多渠道籌集資金, 實現養老基金籌集渠道多元化

        多渠道籌集資金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設置新型農民養老保險監督委員會等專門機構,對農民養老保險政策執行情況和基金使用、管理、運營情況進行監督。同時通過開拓投資渠道,緩解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緊張矛盾,使農保基金實現保值增值。二是以征用的土地補償費或轉讓承包土地收益作為社區補助。三是加大稅收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為養老保險基金的積累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如地方財政可從土地轉讓費、土地補償費、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返還中按一定比例注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五)合理劃分地方各級財政之間的責任

        由于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實施主體(包括程序開發,處理和管理,基金管理)是縣委,縣政府,縣財政將承擔重要的責任。有專家指出,在財政收入較高,相對富裕的縣,縣財政承擔一些責任,省,市,縣三級財政可以按照1:1:2或1:1:3的比例分擔;而在財政收入較低,相對貧困縣,縣財政可以適當會減少一些責任,省,市,縣財政可以按照1:1:1的比例分擔。財政責任在省,市,縣三級之間的明確劃分問題,不同地方可先嘗試的試點研究、探索,然后由各地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當地方各級財政之間責任得到合理劃分后,農村養老保險籌資境況將得到有效改善。

        新的農村養老保險剛剛在我國開始試點實施,試點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是在所難免的,這些既與新農保本身在制度設計上的缺陷有關,也與農村居民傳統思想認識密不可分,因此,改進完善新制度的同時,需要做好輿論宣傳工作,將惠民政策宣傳到位,將這項利民政策根深蒂固,引導農村居民積極投保,促進新的農村養老保險的順利實施和可持續發展。(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

        參考文獻:

        [1]財政部負責人.支持新農保試點國家財政出重拳.中國勞動保障報,2009(9):11-12.

        [2]鄧大松,薛惠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推行中的難點分析兼析個人、集體和政府的籌資能力.經濟體制改革,2010(1):86-92.

        第5篇: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范文

        根據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社[20*]107號)和省財政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冀財社[20*]9號)《關于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及唐山市財政局、唐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唐山市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資金管理辦法》(唐財社[20*]44號)文件精神,為用足用好再就業政策,鼓勵用人單位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經縣政府研究,決定對用人單位招用下崗失業人員給予再就業服務補貼。現就有關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關于公益性崗位補貼

        經縣政府批準或投資開發的公益性崗位,要吸納安排下崗失業人員中的就業困難對象就業,財政部門將對用人單位根據其工作性質給予適當比例的崗位補貼。補貼標準每人每月300元。

        申領補貼須向縣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提交:崗位補貼資金申請報告、下崗失業人員名單、《再就業優惠證》復印件、經縣勞動保障部門鑒證的勞動合同副本、上季度企業為招用的下崗失業人員發放的工資表、考勤登記表、用人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帳戶等憑證材料。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審核匯總后轉縣財政局,由縣財政局核定后直接劃入用人單位的銀行帳戶。

        機關事業單位和市屬企業接收的下崗失業人員的工資由用人單位發放。

        二、關于社會保險補貼

        補貼對象包括:公益性崗位用人單位、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各類服務性民營企業(指商貿、餐飲、服務業企業,國家限制的行業除外)、社區服務型實體等,按吸納接收下崗失業人員數進行補貼。再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以上年省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按奔政發[20*]18號文件規定執行,每季繳納一次。縣財政按先繳后補的辦法提供補貼,個人繳納部分仍由個人負責。

        用人單位在申報繳費時應將企業(單位)招用下崗失業人員的繳費情況單獨列出,每季度后,按規定向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對上季度已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補貼。并提交社會保險補貼資金申請報告、下崗失業人員名單、《再就業優惠證》復印件、勞動合同副本、社會保險征繳經辦機構出具的上季度企業(單位)為招用的下崗失業人員繳費的明細帳、企業在銀行開立的銀行帳戶。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審核后轉縣財政局,由縣財政局核定后撥付補貼。

        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暫定執行到20*年底。

        三、關于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補貼

        ㈠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再就業培訓

        農廣校、綜合職校、各類技工學校、行業組織、企業、事業單位所屬的教育培訓中心、經批準的社會力量辦學機構,均可竟標開展再就業培訓。培訓方式采取長短期培訓互補,定向培訓、非定向培訓相結合;開設多工種、多門類的培訓項目,除縣勞動就業服務機構確定的項目外,各培訓機構還可選擇其它市場緊缺技能項目進行培訓。學員經培訓考試合格由培訓機構發給結業證書,或由縣勞動就業服務局在《就業失業登記證》上簽注合格章。

        ㈡加強對再就業培訓基地管理、指導和服務

        按照“條件公開、申請自愿、公平競爭、合理布局、擇優認定”的原則,參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進一步推動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工作的通知》(勞社部發[20*]18號)精神,結合我縣再就業培訓工作實際,認定一批培訓質量較高、社會信譽較好的再就業培訓定點機構作為培訓基地,由勞動保障部門為其頒發培訓許可證或資質證明,同時報縣財政部門備案。

        對培訓基地實施培訓效果評估制度,將培訓合格率、培訓后再就業率、創業成功率以及學員滿意程度作為評估的重要標準,并向社會公布。對培訓效果明顯的培訓基地,予以表彰和獎勵;對效果不明顯的,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培訓基地資格。要指導培訓基地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信息調整專業設置,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要進一步提高公共就業服務質量,為培訓基地提供培訓需求信息,并做好培訓結業學員的就業服務。

        ㈢關于培訓經費補貼辦法

        1、建立和完善培訓經費補貼和培訓后再就業掛鉤機制。根據培訓后的再就業率和創業成功率對各培訓基地進行經費補貼。定額由縣勞動就業服務局、財政局會同培訓機構按所學專業確定,每人最高不超500元。超出部分由學員自付。

        2、培訓經費由培訓機構先行墊付,待培訓合格并再就業后由縣財政撥付;經培訓合格并就業的按定額100%給予補貼,對培訓合格尚未就業的,先按合格人數和補貼標準撥付培訓補貼50%,半年內實現就業的,再按實際就業數和補貼標準補足差額。

        3、培訓補貼報審申領程序:培訓基地在開班前需填寫《再就業培訓使用財政補貼資金申請表》,經縣勞動、財政部門依據有關政策審核后進行培訓。培訓結束后持以下材料向縣勞動就業服務局申請培訓補貼。

        ⑴職業培訓機構資格證明;

        ⑵培訓下崗失業人員的培訓合格證明;

        ⑶培訓下崗失業人員的勞動合同復印件或自謀職業的《營業執照》復印件;

        ⑷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優惠證》;

        ⑸《再就業培訓財政補貼資金審核認定表》;

        ⑹《培訓下崗失業人員花名冊》;

        ⑺上月工資發放及社會保險費繳納憑單;

        ⑻不符合領取《再就業優惠證》條件的城鎮就業轉失業人員,需提供《就業失業登記證》和與原企業解除勞動關系證明復印件。

        縣勞動就業服務局對上述材料審核匯總后轉縣財政局,由縣財政局核定后撥付培訓補貼。

        四、關于職業介紹補貼

        各類職業介紹機構免費介紹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和企業下崗職工就業成功并簽定半年以上勞動合同的,職業介紹機構可以持以下材料于每季度向縣勞動就業服務局申請職業介紹補貼。補貼標準每人不超過120元。

        1、職業介紹許可證副本;

        2、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優惠證》;

        3、介紹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勞動合同復印件;

        4、介紹下崗失業人員花名冊;

        5、企業上月工資發放及社會保險費繳納憑單;

        6、《職業介紹補貼申請審核認定表》;

        7、不符合領取《再就業優惠證》條件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需提供《就業失業登記證》。

        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對上述材料審核匯總后轉縣財政局,由縣財政局核定后將職業介紹補貼直接撥付給職業介紹機構。

        五、建立下崗失業人員各項再就業服務補貼報告制度和檔案備查制度

        ㈠培訓機構在申請培訓補貼時,只能按每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一項技術培訓服務補貼計算,不得重復申請。

        第6篇: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范文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也不斷深化,社會保障基金規模逐步擴大,基金來源更加多元化,而社會保障基金是社會保障制度實施的核心內容,對社會保障基金實行有效的管理,不僅關系到廣大勞動者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社會保障制度能否正常、有序運行的關鍵。

        一、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監管政策發展沿革

        社會保障基金是指為實施各項社會保障制度,通過法定的程序,以各種方式建立起來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貨幣資金。社會保障基金按用途可分為社會保險基金、社會救濟基金、社會福利基金等。社會保險基金又分為養老保險基金、醫療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生育保險基金等。社會保障基金是以保障社會成員基本生活需要為目的而建立的基金,所以,社會保障基金是社會再生產中消費基金的組成部分,近幾年來,國家對社會保障基金加強了管理,出臺了相關的監管政策,具體如下:

        1999年7月1日,財政部、勞動保障部聯合制定的《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和《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開始執行。統一的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和會計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實行。

        2001年5月18日,勞動保障部《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辦法》,明確了基金監管的原則,確定了監管機構的監督范圍。

        2001年12月,財政部、勞動保障部聯合《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暫行辦法》,建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2002年5月23日,勞動保障部《關于進一步規范管理<社會保障審計檢查證>,的通知》。

        2002年,有關建立基金監管部門協作機制并確立勞動保障部門基金監管責任主體的相關政策,以及有關《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辦法》的延伸性程序規定,正在加緊擬訂當中。

        2002年12號文,勞動保障部《關于加強社會保障基金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盡管各級部門加強了對基金的管理,但在基金籌集及運用等環節上也存在不少問題。國家有關部門通過對社會保障基金收支管理的監督檢查,發現瞞報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少繳社會保險費、騙取或違規支付社會保險金等問題時有發生,針對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大力加強其監督和管理,充分發揮會計監管和審計監督的管理效應,確保社會保障基金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使社會保障基金管理與運營納入到良性循環的軌道上來。

        二、國外社會保障情況簡介

        以美國為代表的“自由型”社會保障社保制度,基本特點:一是項目多但覆蓋面和保障水平不及“國家福利型”高,如在美國投保者每日領取的養老金只相當于原工資的50%.;二是共同基金在養老保險資產比重逐步上升。

        美國共同基金業已將重點轉向了養老類型的投資項目。今后,養老市場仍將在共同基金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共同基金的長期回報率一般達到10%左右。2001年回報率有所下降,但一般仍高于儲蓄的利息。當然也有一定的風險,但比直接投資股票風險要小得多。

        歐陸國家多數實行“穩健型”社會保障制度,主要特點是:一是公民必須參加法定的社會保險,定期交納社會保險費,從而享有申請保險待遇的權利;二是除失業保險外,其他保險均由獨立的保險機構經營,實行自治管理,政府只起指導作用,保險基金由雇主和雇員共同承擔。

        北歐和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實行“國家福利型”社會保障制度。主要特點:社會保障內容龐大,覆蓋面廣,保障水平高。如瑞典的社會保障覆蓋了在瑞典居住的所有人(不論其是否有瑞典國籍,不論其是否就業,只要居住到一定年限,均可享受);二是基金的來源是各行業的雇主,雇員則基本不交納。這種類型的理論基礎是福利學派思想,主張建立合理分配、收入均等的國家。政府通過課征高累進稅,向全體居民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一切社會保障。但這種類型因企業負擔較重,如1995年瑞典企業主負擔的養老金和醫療保險等各種法定保險費用占利潤的32.9%,影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

        日本實行把企業的利益和職工的利益捆在一起的辦法,在戰后恢復和發展時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如終身雇傭制、年功序列工資制、較高的獎金和職工集體福利。近年來,因受東南亞危機和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原有社會保障制度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日本采用職工持股制度補充退休準備金制度。

        三、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借鑒國外社會保障實例,筆者認為我國應該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強化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在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管理體制不統一法制不健全,包括領導管理體制不統一,基金管理難以協調、法制不健全,管理缺乏規范;社會保障基金運行機制不健全,基金的籌集,運用和保值增值難以形成良性循環;基金未納入國家及地方政府的統一預算,缺乏統籌安排,基金分散,難以產生效益、現收現付的籌資模式難以渡過“老齡時期”,“代際轉嫁”方式將出現支付危機、缺少可供選擇的投資工具,基金保值困難等。針對這些情況,應該大力加強社會保障基金的監督和管理。

        四、加強會計與審計監管功效

        在社會保障制度運行過程中,也暴露出社會保障財務會計體系與社會保障整體改革步伐不協調之處。財務會計理論體系不完善,財務管理秩序混亂,管理透明度低,資金管理過程暗箱操作手法嚴重,會計信息披露不規范,會計管理體系不順暢,會計制度欠缺等。為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社會保障基金運行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合法性、合規性,在實踐中就必須加強會計監管及審計監督的管理效應。這里的會計監管,是指對于最低生活保障的資金運動過程實施內部監管,具體執行部門包括:財政部門、社保經辦機構、財政專戶管理機構、稅務征收機構以及銀行、郵政、醫療等社會服務機構。這些機構,為防范基金運作風險,提高管理質量和水平,必須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加強資金運用的內部會計監管及內部審計監督;而外部審計監督,是審計部門獨立于各執行部門之外&對資金運行的全過程實施外部全程監控,審查各級經辦機構的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財務和內部審計機構是否健全,能否有效地發揮核算監督和控制作用。

        (一)加強法律規制

        市場經濟及WTO對法制環境的要求和社會保障制度自身建設的需要,均決定了法制性取代政策性的必然。應盡快出臺《社會保障法》,使其與《會計法》、《審計法》聯手,如果在某些關鍵環節實施會計監督以及審計監督受到阻礙時&可以采取必要的司法介入,在社會保障及其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發揮內外共同監管的效應。

        (二)加強信息化建設&實行動態監管

        我們可以借鑒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對社會保障基金進行計算機操作和聯網管理,這就在根本上消除了虛報、瞞報、暗箱操作等違法行為,所以對社會保障基金實行專業化、網絡化、信息化、現代化管理勢在必行。

        (三)加強各層次執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

        隨著安然公司的倒閉,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做假事件公諸于眾&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提高執業人員整體素質&包括內部會計和內部審計人員、外部審計人員及社會各界執業人員,是確保執業誠信的根本。應定期開展執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誠實守信教育,樹立遵紀守法、廉潔奉公的從業作風是加強誠信的第一步。

        (四)加強對社會保障基金的審計監督

        社會保障審計是指審計機關對政府部門管理的和社會團體受政府部門委托管理的社會保障資金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的審計監督。社會保障審計的范圍包括養老、醫療、失業、農村養老、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基金,住房保障以及各項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捐贈資金等。其目的在于:保障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制度及住房制度改革的順利實施;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的權益,維護社會的穩定;促進我國現代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保證社會保障資金的安全與完整,充分發揮社會保障資金使用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促進接受社會捐贈的部門、單位加強財務管理,提高社會捐贈資金使用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第7篇: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范文

        一、建立應急資金保障體制

        結合我國特色的政治制度以及經濟狀況,目前,我國自然災害的應急資金保障應該由政府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加上保險公司的廣泛參與,同時采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才能形成全國性或區域性的保障體系。

        (一)構建公共財政應對機制

        在自然災害救助方面,特別是突發性特大災害發生后,只有國家才能組織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有組織、有計劃地實施救助。尤其在依靠群眾、集體的力量,通過生產自救,仍無法解決困難時,國家要給予必要的救助和扶持,這是在救災工作中發揮保障作用的具體體現。目前,我國財政支出主要通過撫恤支出、農業支出、科技支出、社會保障補助支出以及政策性補貼支出進行救助。另外在遇到緊急特殊的自然災害時,還可以通過中央和地方專項儲備基金進行補助。

        (二)建立保險巨災應急機制

        在自然災害面前,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助于災后救助、救濟和恢復重建,包括對人和對物的各種民間保險制度和政府的公共保障制度。

        首先,建立農業保險和巨災保險。對于一個擁有近9億農村人口的大國,巨災對于農業,乃至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是毋庸置疑的。我國實行農業保險政策對巨災損失的分擔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通過巨災保險機制,財政對保費、巨災保險基金提供補貼,可以充分發揮財政投入的放大效應,從而滿足快速恢復生產生活的資金需求。

        其次,發行巨災債券,給我國開展巨災等大項目保險業務和開拓再保險市場提供了一條新途徑,同時也是我國保險業在新形勢下迎接國際挑戰的需要。巨災保險市場上有著遠遠超過目前保險業供給能力的巨大潛在需求和現實需求。

        (三)開設社會公共救助渠道

        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超級大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是我國目前的基本國情,但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每一個中國人都捐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凝聚在一起的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也是無窮的。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廣泛開展慈善事業和公益活動,培育發展民間組織,更多、更好地募集資金和物資,開展社會公益活動,共同發展新的歷史時期的社會捐助和慈善事業,對社會救助體系的完善和救助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二、加強災后重建資金管理

        (一)災區生活資金的投放要求

        首先,保障災區生活物資必需品資金。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時,最重要的是保障災區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確保困難災民生活不發生問題,各級政府應根據財力增長,物價變動,居民生活水平實際狀況等因素,逐步提高救災資金的補助標準。另外還要增強緊急搶救類,如救生舟、救生船、救生衣等和安置災民的生活用品類的物資供應。

        其次,保障災區基礎建設資金。提高政府對災后公共設施建設的分擔比例,配合財政政策增加對三農、環境保護、中小企業、服務業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堅持先急后緩、先重后輕,確保重點,先抓恢復、后量力發展的原則,優先考慮民房重建,同時,安排好鄉鎮學校、衛生院(所)、市政基礎和水利設施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恢復重建項目。

        (二)受災企業資金的保障制度

        首先,在企業所得稅方面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因自然災害造成的財產損失,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另外,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將按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個人將其所得向災區的捐贈,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從應納稅所得中扣除。

        其次,在貸款方面,災后重建的資金缺口巨大,資金期限長,風險難測,由于突如其來的災害已經造成了上一輪的資金鏈斷裂,不少貸款者無法如約履行還款承諾,有些擔保抵押物也已經因災害損毀。面對這些困難,金融機構應該大有作為:向受災地區傾斜的信貸政策,對重點基礎設施、中小企業和“三農”發展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向地震災區的房屋貸款和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重建貸款、工業和服務業恢復生產經營貸款、農業恢復生產貸款等提供財政貼息。

        三、完善救災資金監督管理體系

        救災專項資金,是受災群眾的“養命錢”,必須認真負責地管好用好,堅決不碰“高壓線”,扎實構筑“防火墻”。在具體工作中,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上著力。

        (一)加強救災資金投放預算管理

        制定符合實際的救災體制和資金救助辦法。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制定實施不同的分級管理救災體制。在制定災害補助標準時要綜合考慮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狀況,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救災資金的社會效益。

        (二)加強財政專戶管理

        健全和完善救災資金管理辦法,認真貫徹“收支兩條線”的管理原則,由財政部統一撥款,實行專人負責,確保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能截留、克扣、挪用,建立救災資金分配、審批、撥付、發放四分開的管理制度。

        第8篇: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社會保障制度 多元協調 研究 探索

        一、中國社會保障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對于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權、維護社會穩定、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實現社會正義和公平等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當前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過程中還面臨很多問題。

        1、社會保障覆蓋面低

        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面還是比較低的,比如說在社會保險的五個項目里,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最多,但截止到2005年3月底,勞動社會保障部公布的參保人數是1,6554萬人,而同期我國城鄉就業人員7,3740萬人,從這個數字看出享受社會保障的人員的數字較低。目前,鄉鎮企業職工、進城農民工、城鎮私營企業就業人員以及許多靈活就業人員大多沒有參加社會保險,而這部分人員占從業人員的比例逐年增加。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社會保障的覆蓋面水平還比較低,與國際比較,只相當于低收入國家水平。

        2、農村社會保障亟待發展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因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而面臨新的任務。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家庭結構的變化、人口老齡化以及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農村城市化的趨勢等客觀現實情況,以及過去搞的社區型社會保障的夭折,迫使我們必須建立起中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這對我們既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又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必須立足我國的基本國情,即人口多,底子薄,經濟落后,勞動者無固定收入,老齡化速度快,地區發展不平衡。我國目前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的做法和國際社會保障經驗、都不能解決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問題。按通用的社會保障方式,即按嚴格的收入比例、嚴格的時間和地點、嚴格的投保年齡建立起一種規范的管理辦法,在我國農村相當長的時間內是難以做到的。因此,建立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指導思想是:從農村實際出發,堅持以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為目的,借鑒我國城市和國外社會保障的經驗和教訓,以農民自我保障為主,自助為主與互濟為輔相結合,社會基本保障與家庭保障、集體保障、企業保障相結合,實現全方位的社會保障。

        3、社會保障的管理體制不建全、立法滯后

        社會保障體制存在很多問題,管理分散,政出多門,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體制。按照中央政府的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要實行全額征繳,但是目前部分地區仍實行差額繳撥的辦法,造成企業擠占、減發或拖欠基本養老金的現象。此外,省級地區間基金調劑受到了很大限制。在企業和政府之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對于社會保障的責任劃分也不夠明確。比如養老保險方面,國企職工歸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公務員、事業人員歸人事部門負責,貧困人口救濟的保障歸民政部門負責,這就容易形成多頭管理,而且造成管理成本的加大和各自為政局面的出現。立法滯后,在我國除1953年頒布的《勞動保險條例》可視為社會保障立法外,還沒有第二部社會保障法律。雖制定了規定和條例,但不能代替法律的作用。規定和條例不具備法律的權威性,執行起來有相當大的回旋余地,有的規定或條例規定得較早,已不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有的規定和辦法具有明確的臨時性,即權宜之計。這些都不利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康發展。

        二、建立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多元協調模式

        多元協調模式是根據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在規定性和具體國情來選擇的,要在吸收國外經驗,改革現有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上,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推動它的實現。

        1、建立社會保障管理體制

        社會保障的管理體制是指從事和管理社會保障制度的一系列機構和具體的制度。在合理的社會保障管理體制中,各種機構與組織之間相互影響,能夠產生出激勵、約束和監督相結合的機制,從而推動著社會保障模式的運轉。從多元協調模式的建立來看,應建立集中協調與分工管理相結合的新型管理體制。具體對策如下。

        首先,建立統一機構,實施集中協調管理。一方面通過統一的管理機構,提高社會保障機構的辦事效率,促進社會保障功能的有效發揮。另一方面,通過統一的管理機構,建立統一的方針、政策,使社會保障工作在政令、規劃、制度、標準、程序、部門權限方面做到協調統一。

        其次,明確職責、實行分級管理,建立統一管理機構。強調集中協調管理并不是不要分工,而是要在統一機構的基礎上,根據科學分工原則,建立由行政管理機構、經辦機構、監督機構三個層次組成的分級管理體制,形成制衡機構。

        最后,社會化管理、社區管理與單位管理三者相結合,建立多層次管理體系。社會保障是一項綜合性社會事業,因而必須實施社會化的管理。但是我國地域寬廣,經濟差異大,僅靠社會化管理難以充分發揮作用。所以在建立社會化管理的基礎上,還要使社會化管理與社區管理、單位管理相結合。社區管理主要是依靠城市的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農村中的鄉政府和村委會來管理。單位管理主要是依靠生產和工作單位來進行管理。在上述三者的結合中,要以社會化管理為主,單位與社區管理為補充。通過三者結合建立多層次管理體系。

        2、在城市和農村建立不同的保障模式

        建國以來,農村的社會保障主要是家庭保障與政府救濟為主要內容的模式,這種模式與農村經濟結構的變化愈來愈不適應。因此在多元協調模式建立中,應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模式。

        首先,以家庭保障為主,與社區扶持相結合,建立以“補救模式”為基礎的農村社會保障。由于農村生產力水平的限制,新的保障體制不可能將一切都包干來,需要保障對象采取一定的自我保障和家庭保障措施。建立以救殘補缺、濟貧扶困,以維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為出發點的農村社會保障模式。

        其次,根據不同水平,選擇不同,不同標準的模式。由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迥異,不可能用一種模式,而應從各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去建立。有人主張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分為貧困型、溫飽型、富裕型三種,據不同情況建立不同模式,在貧因型農村建立救濟型保障,在溫飽型農村建立基本需要型保障,在富裕型農村建立保險型保障。這種主張是非常正確的,但是應該引起注意的是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救濟型、基本需要型要向保險型轉變,并逐步與城市模式相趨同。

        最后,在資金運行方式上實行個人儲蓄積累制與國家出資相結合的方式。關于農村保障資金的運行方式理論界有三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應建立個人儲蓄積累制,一種是現收現付制,一種是半積累半現付,筆者以為在具體實施中,還應根據農村經濟實際而具體對待。在貧困型農村中應以國家和集體出大頭,個人出零頭。在溫飽型農村應以集體出大頭,國家扶持為補充,并與個人出資相結合,采取半積累半現付制。在富裕型農村應采用基金制,以個人積累而形成基金,建立社會保障的資金來源。

        城市社會保障的基本框架已經確定,當前面臨的主要是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完善的問題。其完善的具體思路與對策是:第一,以失業保險和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為主體內容建立“機制模式”,其主要功能在于解決城市市場經濟發展中的特定問題,維護社會公平,使社會保障成為國家調節經濟的內在機制。第二,從實際出發選擇不同的具體模式。從現階段改革實際需要來看,在經濟不發達的城市應以階段型重點保障模式為主,根據特定需要、特定問題而建立不同保障重點和保障項目。在此基礎上,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中可適當發展經濟效益優先模式,以效益狀況作為評價標準,使社會保障向商業化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還必須重視社區模式,在社區經濟發達的地區,重視并推廣各種類型的社區保障模式。第三,資金籌措和運作上可以采取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方式。在目前資金運作上可將現收現付制與半資金積累制相結合,逐步向積累制過度。

        3、建立多元化的籌資渠道和籌資模式

        多元協調模式建立和運作中最難的問題是資金的籌措和籌資模式的選擇。保障模式再好,沒有資金也難以進行有效運轉。目前資金嚴重短缺是社會保障建立中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根據實際,應建立多元化籌資渠道,并針對不同的保障項目建立不同的籌資模式。

        (1)建立多元籌資渠道

        傳統保障模式的籌資渠道是單一的,隨著十多年的改革,建立了政府、企業、個人三方負擔的籌資渠道。但是仍然還存著一些問題,一是多元化籌資渠道還未完全建立,國家仍然負擔了絕大部分,公民個人自保意識和能力還比較弱。二是現有籌資方式大多還是現收現付制,缺乏事先儲備積累。因此,目前必須進一步改革,進一步擴大資金來源。首先,應開辟一些社會保障稅。根據福利經濟學的補償原則,對個人開征所得稅,實行累進制稅率,從而使經濟發展中的受益者補償受損者。同時還可以從部分資產存量轉化一部分,增加社會保障資金的增量,這種辦法在目前的改革中可以作為一種新的籌資思路。其次,從企業方面來看,要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更進一步完善企業繳費制,實行強制積累。最后,從個人方面來看,主要是要提高個人的自保意識,改革單純靠國家的依賴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堅持實行個人積累制,把個人積累與國家、企業單位負擔結合在一起。

        (2)建立多元籌資模式

        從世界各國來看,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主要有三種模式:現收現付制、半積累制、積累制,目前大多數國家都采用積累制。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低,很難一下子建立積累制。因此,必須根據不同保障項目采取不同的多元籌資模式。

        首先,在失業救濟金的籌措上,先由國家、企業、個人分攤完善現收現付制,然后建立半積累制,最后向積累制轉變。從目前改革來看,先可以實行國家、企業、個人分攤的辦法。費用來源由政策撥款、企業交費、個人交費三個方面。這種思路是國際一致經驗,盡管它存在著一些缺陷,但在目前企業失業人員過多,國家財力不足的狀況下,還是有可行之處的。當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國家經濟狀況有些好轉之后,建立半積累制。最后,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全建立,多元協調模式建立以后,可由半積累制向積累制過渡。

        其次,在養老保險基金方面采取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與個人儲蓄養老保險相結合的方式。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并把養老范圍擴大到集體企業,私營企業、三資企業、個體勞動者、農民。這種籌資方式的主要特點是靠勞動者自己積累,在職時可以得到較高工資收入,退休以后可以得到良好保障待遇。這種制度在實施中必須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注意妥善解決好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比例。

        再次,醫療保險籌資模式的方向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目前應逐步建立醫療保險基金,視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對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中,由國家籌資建立醫療保險基金,具體使用由個人與保險基金會共同負擔。對城市企業,由企業籌資建立醫療保險基金,由個人與保險基金共同負擔。對于農民、個體勞動者和鄉鎮企業職工中可以建立合作醫療,按個人繳費與社會統籌的辦法來解決。在區別對待的基礎上,逐步向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方式邁進。

        最后,在社會救濟方面,由于救濟金的提供者與受益者之間沒有直接聯系,它強調了國家政府和責任與救助對象應有的法定權利,因此,資金籌集主要來源于國家財政和社會各界的捐助。社會福利是一種高層次的社會保障項目,在資金籌集上,與社會救濟有同樣的特點,其資金來源應該是三方面:政府財政撥款、部門和單位自籌。

        4、建立社會保障計劃,推動多元協調模式的建立和運作

        從世界發達國家社會保障模式的建立和運作來看,大都通過嚴密而精細的社會保障計劃來進行,通過社會保障計劃,既保證了多元協調模式建立過程中的階段性和步驟性,又可以強化社會保障管理。因此,在多元協調模式的建立和運作中,我們必須建立社會保障計劃。將各種社會保障基金納入國家預算范圍。建立社會保障預算計劃以后,通過復式預算制度將社會保障收支在國家財政中單列,一方面可以加強資金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可以使社會公眾對社會保障收支有全面的認識。社會保障預算計劃的總體目標應該是將各項收支及投資運營活動全部納入社會保障預算計劃,使資金管理和投資運營活動規范化。根據經濟近期發展狀況,社會保障預算計劃主要將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保險基金納入國家預算,由財政部門設立專用賬戶,統一核算,統一管理。

        5、堅持綜合配套改革,推進多元協調模式的建立

        多元協調的建立是在原有模式改革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綜合配套工作,從總體上來看,還應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社會保障基金的安全增值保值機制

        在社會保障資金的籌措上,我們總體上運用積累制作為改革方向,這種籌資模式往往以支定收,略有節余,這樣在基金的收繳與發放之間往往存在一個時滯過程,并且保障對象使用時間不一致,必須使一部分資金停留在社會保障機構中,因此必須建立保障基金的增值保值機制。結合現實實際,應采取如下對策:一是建立社會保障銀行。按專業銀行的形式或基金組織的形式建立社會保障銀行,一方面通過銀行承辦保障資金的收繳與發放。另一方面通過銀行資金的信貸過程來保證社會保障基金的保值與增值。二是建立保障儲備資金的投資機制。通過加強對部分資金的投資效益,以保證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確保保障對象的生活水平下降,至于具體做法有待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2)加強社會保障的法制建設

        社會保障是政府主辦的一項綜合性社會事業,舉辦社會保障是一種政府行為,因此,必須將社會保障的建立、管理與運作納入法制軌道。我國目前社會保障立法不健全,實踐迫切要求我們來健全社會保障法,從而調節社會保障實施中的各項社會關系,保證社會保障的實施與貫徹。從目前來看,立法還很落后,應必須重點加強立法,與改革相適應,重點要進行社會保險和保險資金管理方面的立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方面的立法。同時進行隊伍與執法隊伍建設,從而使立法、司法和監督相結合。

        (3)建立社會保障的國家機構

        第9篇: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范文

        我國自建國以來的大部分時期內,實行的是以職工勞動保險和職工福利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制度。應當說,這一明顯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社會保障制度,基本上適應了當時的經濟和社會狀況,較好地發揮了社會保障對經濟及社會發展的支持和推動作用。但隨著我國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這一制度在實踐中不斷暴露出其與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不相適應的地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體制改革尤其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推進。為了改變這一狀況,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對社會保障體制逐步進行了改革。但迄今為止,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形成,作為社會保障體系基礎和核心環節的社會保障資金在籌措、管理及使用等方面還存在許多不完善和不規范的地方。這種情況已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各項經濟制度的改革不相適應。因此,改革現行社會保障制度的呼聲不斷高漲,本文試從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方式人手,談談對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看法。

        (一)對我國現行社會保障籌資方式的評價

        我國現行的以“現收現付”和各部門、各行業多元分散籌資為主要特點的社會保障籌資方式在資金的籌措、管理和使用等環節存在一系列問題:

        1.社會保障資金籌集方法政出多門,籌資方式不規范,缺乏法律保障,未形成全國統一的制度。我國現行社會保障資金在籌集上主要由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自行制定具體籌資辦法和比例,先以養老保險統籌為例:上海市規定的統籌比例是25.5%,北京市、天津市是18%,河北省是16%,江蘇省內的無錫市為23.5%,而同一省內的儀征市僅為10%;北京市的三資企業是按16%統籌,而集體企業規定的統籌比例則高達27%。再以醫療保險為例,1998年召開的我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險原則上以地區為統籌單位,也可實行縣級統籌。”這種籌資方式在實際執行中,不僅不同地區、部門行業之間的規定不一致,即使同一地區不同類型企業的繳費標準往往也不相同,這就造成了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負擔水平懸殊,不僅不利于公平競爭環境的形成,而且阻礙了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客觀上不利于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這種籌資方式在實踐中的另一弊端是籌資的方法、制度多數是以部門、行業規章的形式出現,缺乏應有的法律保障,在籌資過程中,往往剛性不足,再加上征收力量不足,手段軟化,拖欠、不繳或少繳統籌金的現象比較普遍。這種不規范的籌資方式很難為社會保障及時足額地提供資金,影響了社會保障作用的發揮。

        2.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混亂,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制約機制。我國現行社會保障資金在管理上仍沒有克服多元化分散化的積弊,表現為自設機構,多頭管理。具體來講,勞動部門負責城鎮國有企業單位職工的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民政部門負責農村養老保險和社會救濟;人事部門負責行政事業單位干部職工的養老保險;衛生部門負責醫療保險;保險公司負責城鎮集體職工養老保險;各級工會特別是基層工會,承擔了相當一部分職工福利的事務性管理和服務工作。另外,鐵路、郵電、金融、電力、煤炭等行業和系統還自行實行社會保障,各有各的管理辦法,這種各自為政、分散管理的體制導致機構重疊,執行成本高昂。同時,由于各部門自行制定征收標準和支付辦法,使杜保資金在管理上缺乏強有力的宏觀協調平衡機制和監督制約機制,客觀上不利于保證社保資金的安全性,也有礙社會保障制度積極作用的有效發揮。

        3.社會保障資金在使用上存在漏洞,不能真正做到專款專用。現行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可以按比例從統籌金中提取管理費的辦法,是造成管理費用提取混亂和開支過大的主要原因。據有關資料顯示,某地失業保險機構的管理費用占失業保險費總支出的33%,而直接用于救濟失業職工的部分僅占總支出的7%,其余的支出都是用于風險投資或其他方面的。另據報載,1997年度全國共談占、挪用社會保險基金90億元。可以說,上述局面的形成是與我國目前所實行的多方籌資、分散管理的籌資方式直接相關的,這種對社會保障資金的坐收、坐支,收支一條線管理辦法,不僅形成高額的管理費用,而且也為部分管理者的腐敗創造了條件。

        可見,我國現行社會保障資金在籌措、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諸多問題都直接導源于不合理的資金籌集方式。因此,有必要用新的籌資方式代替原有的多元分散的籌資方式,以適應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社會保障籌資方式的國際比較

        充足的社會保障資金是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發展和不斷完善的基礎,因此確立合理的社會保障籌資方式是一國社會保障體系構建中的核心環節。由于國情的差異和所實行社會保障模式、保障范圍的不同,世界各國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目前世界上已經建立起社會保障制度的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的方式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建立個人儲蓄賬戶。這種籌資方式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性儲蓄,它是實行政府強制社會保障模式國家所普遍采用的籌資方式。在這一籌資方式下,要求雇主和雇員分別按規定的標準把社會保障費用存入雇員的個人帳戶,社會保障費的本金和利息均歸雇員所有,由社會保障管理機構進行統一管理和支配,政府有權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適當的調劑;二是征收社會保障稅或社會保障費。這種籌資方式常見于實行政府提供保障模式的國家,主要是按不同的社會保障項目分別規定稅率(或繳費率),由雇主和雇員分別按一定比例繳納,也有少數國家規定完全由雇主繳納。社會保障稅(或費),也稱社會保險稅,或稱社會保障繳款,是一國政府為籌集社會保障資金而開征的一種稅或稅收形式的繳款,主要是對薪金和工資所得課征,由專門的管理機構(如稅務機關等)負責征收和管理,其收支一般納入國家預算(實行收費形式的國家也有收入不納入預算的情況),實行“專稅專用”或“專費專用”,超支部分由財政撥款補足。從當今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具體情況來看,社會保障稅以其所特有的規范和效率贏得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青睞,成為當今各國普遍采用的社會保障籌資方式。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征收不同形式社會保障稅的國家已有80多個,它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經濟發達國家,也包括了一些如埃及、阿根廷、巴西、巴拿馬、阿曼等發展中國家,而且在荷蘭、法國、瑞士、瑞典、西班牙、巴西等國,社會保障稅更已成為第一號稅種。社會保障稅在世界范圍內的迅速興起

        和發展,充分說明了它的優越性。

        三)社會保障稅是我國社會保障籌資方式的最佳選擇

        借鑒世界各國開征社會保障稅的成功經驗,考慮到我國的具體國情和現行社會保障籌資方式的缺陷,我們認為,開征社會保障稅是我國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籌集社會保障資金方式的最佳選擇。

        1.開征統一的社會保障稅有助于打破地區、部門、行業間的條決分割,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目前我國所實行的多方籌資、自定標準的籌資方式客觀上造成了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行業和企業間因繳費標準不同而負擔高低懸殊的局面,不僅負擔不均的矛盾突出,而且還阻礙了勞動力在不同地區和部門行業間的合理流動。通過開征統一的社會保障稅,實現稅率的統一和征收機關的統一,將徹底改變上述局面,實現人力資源在更廣闊的領域內和更高層次上的順暢流動。統一的社會保障稅還有助于公平競爭環境的形成,從而促成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完善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最終確立。

        2.有助于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和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通過開征統一的社會保障稅,由稅務機關具體負責稅款的征收,并把收入納入統一的社會保障預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設置專門機構負責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形成征收、管理、使用各部門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機制。同時,通過社會保障預算的編制和審批,把社會保障資金的籌措、管理、使用納入國家立法機關的法律監督、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和人民群眾的社會監督之下,這將使社會保障資金的合理籌措、保值增值和有效使用得到有力的保證。

        3.有助于促進“企業保險”向“社會保險”的轉變,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長期以來,制約我國國有企業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負擔沉重,而造成企業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就是企業職工的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的統籌費和住房公積金等,都要由企業來承擔。企業要承擔這些占工資總額70—80%的福利支出,尤其是目前在國有企業舉步維艱、經濟效益不佳的情況下,沉重的保險開支,使企業雪上加霜,不堪重負。開征社會保障稅,遵循“普遍納稅,共同負擔”的征收原則,凡有納稅能力的勞動者及其所在單位共同承擔納稅義務,變“企業保險”為“社會保險”,既緩解了保險資金來源不足的矛盾,也為企業走出困境減輕了壓力。

        4.有利于逐步建立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我國有近70%的人口在農村,但是,社會保障對于廣大農村人口幾乎是一片空白,城鎮職工所能享受的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基本與他們無關。社會主義制度下,作為社會成員應該是平等的,但是,農民所得到的社會保障卻與城鎮特別是大城市職工享受的保障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盡管各級政府對農村的部分特困戶也定期或不定期地以不同方式給予扶貧、救濟,但是,依然分散的、低水平的保險資金籌集方式對于大量需要救濟扶助的農村孤寡老人、殘疾人來說,無疑于杯水車薪。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鎮企業每年以600萬人左右的速度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這些在鄉鎮企業就業的人數已接近農村剩余勞動力的50%。但社會保障與其還有一定的距離。隨著我國稅費改革的深入,在不增加農民和鄉鎮企業負擔的前提下,通過社會保障稅的開征,逐步建立起農村規范化、制度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既能促進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縮小城鄉差別,又有利于社會政治、經濟的穩定。

        5.有助于降低制度運行成本。通過開征統一的社會保障稅,由稅務機關統一負責社會保障所需要資金的籌集,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稅務機構的人力和物力,降低社會保障籌資成本;由專門機構負責社保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專業化的管理將使規模經濟效應得以更好的發揮,有助于實現管理費用的最小化。這兩方面作用的發揮將最終促成社會保障制度運行成本的最小化,從而使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和使用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6.有助于克服社會保障資金籌集過程中的種種阻力,保證籌資工作的順利進行。稅收的強制性和規范性特征將增強社會保障資金籌集過程中的約束力,杜絕拖欠、不繳和少繳的現象。進而籌資工作的順利進行將有力地支持社會保障制度積極作用的充分發揮。

        (四)對我國開征社會保障稅的初步設想

        為保證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社會保障稅的開征是十分必要的。借鑒國外社會保障稅開征的成功經驗和我國現行社會保障籌資方式的基本狀況,近階段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 日韩R级无卡亚洲一区 | 九九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网站自偷自拍另类 | 在线免费一区二区 | 正在播放90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