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居民消費論文范文

        居民消費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居民消費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居民消費論文

        第1篇:居民消費論文范文

        第一,食品消費支出比重隨收入增加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這與恩格爾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戶與最高收入恩格爾系數相差太過懸殊,分別為47.43%和28.02%,相差將近20個百分點。城鎮最低收入戶剛剛解決了溫飽問題,而最高收入戶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爾系數的評價標準早已達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著消費支出比重隨收入增加緩慢上升,到高收入戶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支出比重最大的中等收入戶與最小的最低收入戶只差2.91個百分點。衣著支出比重沒有更多的遞增且最高收入戶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這些都符合恩格爾定律關于衣著消費的引申。隨著收入的增加,衣著支出比重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勢。事實上,在當前的價格水平和服裝業的發展水平下,城鎮居民的穿著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對衣著的需求也不是無限膨脹的,即使收入水平繼續提高,也不需要將更大的比例用于購買服飾用品了。第三,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交通通訊、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和雜項商品與服務的支出比重呈逐組上升趨勢,說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隨收入的增加而不斷提高和改善。第四,醫療保健支出比重隨收入水平提高呈現一種兩端高、中間低的走勢,支出比重最低的是最高收入戶,為6.72%;最高的是高收入戶,為8.24%,兩者僅差1.52個百分點。這是因為醫療保健支出作為生活必須支出,不論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將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維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醫療制度改革,加重了個人負擔的同時,也減小了舊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業、不同體制下居民醫療保健支出的差別,因而不同收入等級的居民在醫療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別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逐組下降的趨勢,由最低收入戶的12.34%下降到中等偏上戶的9.79%,但最高收入戶的居住比重達到9.91%,這與我國居民消費能級不斷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來越成為城鎮居民關注的熱點是相吻合的,同時與恩格爾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鎮居民的消費狀況雖然受價格水平、消費習慣、消費環境、消費心理預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但歸根結底仍取決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必須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僅可以提高全國城鎮居民的總體消費水平,促進消費結構向著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發展,而且在啟動內需,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方面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2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縱向分析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顯著提高,居民的各項支出顯著增加。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從注重量的滿足到追求質的提高,從以衣食消費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質量的享受型、發展型,消費質量和消費結構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城鎮居民在食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三項支出在消費支出中的比重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其中食品類支出比重降幅最大,達15個百分點;衣著類下降4個百分點;家庭設備用品類下降幅度不是很大。與此同時,醫療保健、交通通訊、文化娛樂教育服務、居住及雜項商品支出在消費支出中的比例均有上升,富裕階段的消費特征開始顯現。3我國居民消費變化的趨勢特點

        (1)居民收入迅速增長,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費結構呈現明顯的富裕型特征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收入的增加是消費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變化的前提。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21世紀以來,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伴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各項支出全面增加,消費性支出大幅度增長。2005年,我國城鎮、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分別為6510.94元和1943.30元,是1994年的3.9倍和2.5倍。今后5—10年以至更長時間,我國經濟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是完全可能的,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將大幅度提高。

        (2)消費能級不斷提高,消費內容日益豐富,住房與轎車消費同時升溫,可望提前成為消費熱點在消費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改善的同時,城鄉居民的消費能級不斷提高。

        (3)以教育為龍頭的娛樂教育文化服務類消費繼續攀升隨著人們對知識認知程度的提高和自我完善意識的增強,對教育的投入仍會保持增長。目前從子女教育在人們儲蓄目的位居前列的情況看,對教育及教育產品的投入仍是今后一個時期的消費熱點。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特別是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應是政府長期堅持和倡導的。

        4我國大部分地區居民消費水平偏低的原因及解決方法與策略

        (1)居民消費率分析:居民消費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國(或地區)居民消費部分占GDP的比重。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中我國居民消費率的變化大體上可以分為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78-1981年,這一階段居民消費率直線上升,并在1981年達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點(53.1%)。第二個階段是1982-1989年,這8年中居民消費率出現過幾次小幅波動,但基本上比較穩定。第三個階段是1990-1994年,居民消費率持續下降。第四個階段是1995-2000年,在此期間,除了1997年居民消費率出現了小幅下降以外,其余年份均保持上升趨勢,但是上升幅度相當小,只有1.9個百分點。第五個階段是2001-2005年,居民消費率直線下降,并且在2005年達到了歷史最低點(38.2%)。

        (2)居民消費占最終消費的比重:改革開放以來的1978年到2005年期間,我國最終消費中居民消費所占的比重雖然出現過波動,但是整體上保持穩定。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居民消費的比重直線下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占最終消費的比重最高只有81.5%,而且大多數年份不到80%,尤其是2004和2005兩年居民消費的比重更是降到了73.3%。國外經驗表明,居民消費占最終消費的比重一般不低于80%。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我國居民消費率偏低的事實。

        (3)最終消費率分析:最終消費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或一個季度)一國(或地區)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改革開放以來的28年中我國最終消費率的變化大致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78-2005年,居民消費率直線上升,并在1981年達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點(67.5%)。第二個階段是1982-1994年,除了在1985、1988和1989這三年有小幅回升外,其余年份均在下降。第三個階段是1995-2000年,除了1997年最終消費率出現了小幅下降以外,其余年份均保持上升趨勢,但是在整個階段中,最終居民消費率上升的幅度并不是很大,只有3.6個百分點。第四個階段是2001-2005年,居民消費率直線下降,并且在2005年達到了歷史最低點(52.1%)。與我國處在相同發展階段的一些國家的最終消費率一般均在80%以上,但是我國的最終消費率在2003年卻只有55.4%。

        以上分析顯示,1978年以來的任何一個時期,我國的居民消費率和最終消費率都明顯偏低,尤其是2001年以來尤甚,這表明我國當前消費不足明顯存在。

        論文關鍵詞:消費結構;消費趨勢;因子分析;聚類分析

        論文摘要:近年來,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穩定增加,在國家連續出臺住房、教育、醫療等各項改革措施和實施“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經濟政策的影響下,全國居民的消費支出也強勁增長,消費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消費結構不合理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為了進一步改善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正確引導消費,提高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有必要對我國各省市居民的消費結構進行考察和研究,以期發現特點和規律。采用“雙對數模型”對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進行了趨勢分析,通過“聚類分析”對我國各地區居民消費結構之間的異同進行考察并作比較研究,總結出了我國居民消費呈現富裕型、娛樂教育文化服務類消費攀升的趨勢特點。

        第2篇:居民消費論文范文

        根據統計數據,我們對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樂山市的數據進行了分析,農村居民消費行為呈現下述特征:1.1農村居民消費能力逐年上升。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自2008年以來,呈現了快速增長的趨勢,年均增速達19.125%。隨著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出臺,農民收入大幅提高,農民消費能力和消費質量不斷提高。1.2農村居民食品消費占比逐年下降。2008年以來,樂山市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較快增長,恩格爾系數呈下降趨勢,年均下降0.975個百分點。目前,食品在農村居民消費中仍占最大份額,副食品消費份額上升,農村居民對食品的營養和口味越來越注重。1.3服裝類消費增加,占比仍然較低。農村居民服裝類支出逐年增加,年均增長為34.27%;但占比仍處于較低水平,農村居民服裝消費已從傳統的布匹消費向成衣消費轉化,品牌意識和時尚意識有所增強。1.4住房支出增加,住房質量和面積得到提升。2008年“汶川”地震后,住房支出出現了一個回落階段,2009年后農村居民建房支出快速增長,住房逐漸由滿足生存需要向舒適型轉變。1.5家電類消費增加,人均家電擁有量上升。樂山市農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消費逐年上升,年均增長52.7%,其中2008年出現暴發性增長,當年同比增長106.5%。彩色電視機基本普及,冰箱、洗衣機的擁有量非常高,摩托車的擁有量也已達到較高的比重;這與國家出臺家電下鄉、汽車下鄉政策引導農村消費密切相關;同時,農村電網改造也促進了空調、家庭用小型機械等方面的消費,小家電的擁有量不斷攀升。1.6交通和通訊費用穩步增長。農村居民外出務工增加,其交通和通訊費用穩步增長,手機在農村已經普及,但座機和寬帶的擁有量比較少。1.7文化娛樂消費占比略降。農村居民文化娛樂消費主要為子女教育支出,隨著義務教育階段免除學費等政策的實施,子女教育支出占比呈下降趨勢;但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支出呈現上升趨勢。農村居民用于其他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很少。1.8醫療保障消費支出增加。農村居民醫療保障消費支出穩步增長,隨著農村合作醫療、農村低保等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增加了農民保障性保險的支出,促進了農民消費的積極性。1.9消費商品求廉、求實,人情消費穩定。調查顯示,農村居民對價格特別敏感,購買商品優先考慮“結實、耐用、實用”,其次是“便宜”。農村居民宗族、家庭觀念強,強調人際關系,好面子,鄰里親友的紅白喜事都要支出和消費,鄰里禮金100元左右,近親100-500元左右,年均支出近千元。

        2.樂山農村居民消費分析

        2.1基本分析

        對消費的分析多采用消費傾向指標,常見的有平均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平均消費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費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APC=C/Y,即:平均消費傾向=消費支出/收入。邊際消費傾向是消費曲線的斜率,指增加的消費和增加的收入之間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MPC=ΔC/ΔY,即:增加1個單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費部分的比率。樂山市農村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和邊際消費傾向均高于城鎮居民,都接近于1。這說明農村居民收入基本都用于了消費,在這種情況下其收入增加將對消費增長有更大的貢獻。

        2.2農村居民消費的促進措施

        第3篇:居民消費論文范文

        關鍵詞:河南省農村居民;消費;影響因素;問題;解決辦法

        消費是推動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對中國這樣—個農業大國,農村居民消費的增長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河南省作為農業人口大省,農村居民在全省的消費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然而消費不足特別是農村消費不足一直是我國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河南亦是如此。長期以來河南農村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和過低的消費水平并存,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對于河南經濟能否持續快速發展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河南省目前消費結構和現狀的基礎上。總結了制約農民消費水平提高的因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河南省農村居民消費的現狀分析

        (一)2008年河南省農村居民消費現狀

        2008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454元/年,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3044元/年,與2007年河南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851.60元/年,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2676.41元/年相比,消費支出提高了367.59元。其中用于食品消費的支出為858.97元,占人均總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5.41%,比上年下降了3.16%;衣著、居住和家用設備方面,均比2007年有所增長,在人均總消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也都有小幅的增長;大幅度增長的是在醫療保健和交通通訊方面的消費支出,其中醫療保健比上年增長了64.48元,在總消費中的比重也上升了2.72%,交通通訊支出比2004年增加了56.49元,比重也上升了2.11%,另外,文教娛樂方面的支出卻比上年減少了44.6元,在人均總消費支出中的比重也下降了,這與近幾年文教娛樂消費比重增加的總體情況不太相符。

        (二)河南省農村居民消費變動情況

        總體來說,2001年至2005年河南省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是呈上漲趨勢的,且除了2005年的文教娛樂方面以外,消費支出的各方面每年基本上都均有增長,相應地,消費結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化,最為明顯的是食品支出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

        2006年全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261.03元,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0.9%。2007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851.60元。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8.0%。2008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454元,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8.3%。

        (三)農民消費的階段性和消費趨勢

        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高積累低消費來推動的,也就是生產推動經濟的增長,使中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初步的工業現代化。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也步入了農產品供給從長期短缺轉向總量平衡、豐年有余,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由貧困到溫飽,進而向小康平穩過渡的發展階段。從動態角度看,農民消費呈現以下階段式趨勢與特征:

        1、第階段是在1978年至1989年的這段時間內,農民消費支出年均增長7.22%,這主要是農村經濟迅猛發展、農民收入大大提高的結果。同時,農民有了收益分配的自,合理地安排了消費與積累的比例關系。

        2、第二階段是1990年至今,農民消費的增長與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農民的人均消費水平沒有超出國民收入增長的允許范圍。但農民消費的增長低于積累的增長,而且收入層次高的農民積累率高,邊際消費率趨于下降,邊際積累率趨于提高。在這個階段,農民的消費行為已不再僅僅滿足于衣、食,住等簡單的溫飽型消費,而是越來越多的投資干教育、旅游、資訊、文化娛樂等高層次消費。

        三、河南省農村居民消費存在問題的并決

        河南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是整個農村居民的消費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消費的增長遠遠滯后于收入的增長、物價極不穩定、貨幣政策失效等。

        (一)原因分析

        1、農民收入較低,消費支撐不足

        河南農民收入增幅緩慢,且城鄉間,地區間差距拉大,制約了農村整體消費水平的提高。從2000—2007年河南農民的人均純收入由1985.82元上升到3851.6元,年均增幅為9.9%,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為13.4%。而且城鄉差距不縮反而擴大,2000年城鄉人均收入是2.4:1,到2007年擴大到2.98:1。各市農民人均收入差距也比較大,2006年全省農民高收入戶人均純收入為6525.9元,是低收入戶人均純收入的4.7倍。各市中農民人均純收入最高的是鄭州5559元,最低的是周口2641元,鄭州是周口的2.1倍。

        其次,河南農民收入來源比較單一,主要收入為農業收入。從2006年的農民人均總收入來看,農業收入(指家庭經營中的第一產業收入)為2764.1元,占總收入的61.98%。非農產業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中的第二、三產業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為1695.3元,占總收入的38.02%。可見農業收入仍為河南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必須拓寬農民收入渠道,鼓勵農民走出去,大力發展非農經濟,才能提高農民消費能力。

        2、農民負擔重,收入預期不穩定

        自2005年取消“農業稅”以后,農民的稅費支出急劇下降,負擔減輕。但近幾年受石油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工資、運輸等成本費用增加的共同影響,以化肥為主的農資價格持續大幅度上漲,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給予農民的補貼,減少了農民的收入。而且在農村很多地方,亂集資、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的現象依然存在。不斷增加的農民負擔加劇了農民預期收入的不穩定,從而降低了農民消費傾向。

        3、消費環境差,制約農民消費需求的有效增長

        河南全省農村的基礎設施仍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也嚴重制約了農村消費的增長。雖然政府加大了對農村電網、通訊、水利等設施的改造力度,但由于成本原因,一些鄉鎮仍存在未執行和城市電價等同、有線電視信號仍未全面覆蓋、農村居民用水不安全等問題,從而使一些商品在農村處于買得起用不起或買得起不能用的窘境。其次,農村市場網絡仍未建立,商業網點少,售后服務差,農民購買商品不方便。第三,市場管理落后。由于農村市場分散,監管力度弱,農村市場普遍充斥著假貨和劣質品,坑農害農的現象時有發生。

        4、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

        ,影響農民消費心理預期

        由于河南農村鄉鎮多,分布廣,農村人口多,目前來看社保體系難以覆蓋全部農村,而且社保體系本身也不健全,這就制約了農民的即期消費。農民即使有點錢,也要留著防老、防病不敢消費。雖然醫療有新農合作保障,大病能報銷一部分,但前期住院費和沒有報銷的部分仍是個大窟窿,導致部分地區仍存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這些都制約了農民現實消費能力的提升,使許多潛在需求不能轉化為即期消費。

        除此之外,農民消費習慣保守落后,消費不科學,金融意識不強,廠家銷售方式單一,產品結構不符合農民的實際需求,農民素質不高等因素也制約了農民的消費。

        (二)、提升河南農民消費能力的對策和方法

        1、確保農民持續增收,提高農民購買力

        提高農民消費能力的關鍵還在于農民收入的提高。首先,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建立特色農業產業鏈,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關鍵是如何打造具有優勢的特色農業產業鏈,圍繞特色農產品形成種、養、售于一體的產業化鏈條,提高特色農產品的附加值,大幅增加農民收入。

        其次,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充分發揮河南勞動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推進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就業,拓寬農民的收入渠道。

        2、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消費瓶頸問題

        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通過完善農村居民生活設施提高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一是政府應把有限的財政資金更多地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和鄉鎮企業的生產條件,并且可以通過使用農民工增加農民收簢,可將農民更多的潛在購買力轉化為現實購買入。其次,采取有效措施,規范對現有基礎設施的使用和管理。要依法定價、合理收費,解決農民消費難的瓶頸問題。

        3、健全農村保障體系,改善農民消費預期

        農民負擔重,有后顧之憂,自然會減少即期消費,增加儲蓄。要降低農民的儲蓄傾向,鼓勵消費,就必須完善農村保障體系。當前還是要積極探索適合河南農村居民的保障方式和實現途徑,從基本的生活保障開始,逐步擴大社保覆蓋面,以此來穩定農民的消費預期,提高現實消費。

        4、構建農村現代流通網絡,保證商品進入市場渠道暢通

        第4篇:居民消費論文范文

        為了進一步提取差分以后序列蘊藏的相關信息,我們考察差分后序列的自相關圖(圖3)和偏自相關圖(圖4),12階以內的自相關系數和偏自相關系數均不截尾,所以嘗試使用ARMA(1,1)模型提取差分后序列的短期相關信息。再考慮季節自相關特征,這時考察延遲12階、24階等以周期長度為單位的自相關系數和偏自相關系數的特征。自相關圖顯示延遲12階自相關系數顯著非零,但是延遲24階自相關系數落入2倍標準差范圍,而偏自相關圖顯示延遲12階和延遲24階的偏自相關系數都顯著非零。所以可以認為季節自相關特征是自相關系數截尾,偏自相關系數拖尾,這時選擇周期為12步的ARMA(0,1)12模型提取差分后序列的季節自相關信息。

        2相關參數估計

        結合SAS軟件,利用條件最小二乘估計方法,得到未知參數的估計值。

        3模型檢驗

        對擬合模型進行參數檢驗和殘差序列檢驗,檢驗結果顯示(表2)該模型對應參數的P值均小于給定的顯著性水平0.05,說明參數通過顯著性檢驗。殘差序列檢驗顯示統計量的P值都顯著大于檢驗水平0.05,可以認為該殘差序列為白噪聲序列。這兩項檢驗均說明模型擬合效果良好,序列的相關信息被充分提取。

        4模型預測

        圖5給出了廣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序列擬合圖,從該圖可直觀地看出,乘積季節模型對原序列的擬合效果良好,與模型檢驗得出的結果一致。運用該模型計算出廣西2013年10月至12月的CPI,并將擬合值與實際值做比較,表3給出擬合值與真實值的比較結果。從上表可以看出,擬合值與實際值絕對誤差百分比在2%之內,說明該模型能夠很好地擬合廣西消費價格指數,可以用來做短期預測[3]。表4給出了2014年1至5月廣西消費價格指數預測結果。

        5結果分析

        由圖5可以看出,廣西CPI在2000年到2003年雖然有漲有降,但是幅度較小,比較穩定。到了2004年CPI上漲的幅度比較大,主要是2004年食品類的價格上漲很多,特別是糧食、鮮蛋、豬肉的價格更是大幅度提高,到2005年才有所下降。而2007年,廣西CPI上漲的速度更快,2008年上半年甚至達到最大值,這是由于2006年股市普遍上漲帶來財富效應產生影響。

        2009年,廣西CPI一直下降,且下降速度很快,這是因為廣西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一直處于通貨緊縮的狀態,導致CPI迅速下降。到了2010年已經有所回升,這是因為此時西南地區旱情以及油費上漲等因素導致廣西大米價格大幅度上漲,最終導致CPI上漲,當然這也與政府的宏觀調控有很大關系。2011年廣西CPI雖然有所下降,但是幅度不大,2012年、2013年甚至可以說是基本平穩,沒有太大波動。從2014年1月至6月廣西CPI的預測值可以看出,居民物價指數繼續上漲,這就需要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將物價維持在一個合理水平上。

        6結語

        第5篇:居民消費論文范文

        (一)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緩慢從消費結構上看,我國農村居民正經歷由溫飽型消費向小康型消費轉變的過程。如表1所示,隨著農村居民吃穿住等各項消費支出逐步下降,家電、保健類消費支出穩中有升;交通、通信、文教娛樂及服務的消費正表現出極大潛力。交通通信比重從2000年的5.58%提高到2012年的11.05%;消費家庭設備及用品的比重從2000年的4.52%提高到2012年的5.78%;醫療保健的比重從2000年的5.23%提高到2012年的8.70%。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正在緩慢升級。

        (二)我國農村地區消費空間不平衡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一直以來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反映在農村居民消費方面呈典型的梯度性特點,地區間購買力水平不平衡。2012年,我國東部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費支出為7682.97元,西部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費支出為4798.36元,遠低于東部農村居民家庭消費支出。2012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費支出最多的三個省市為上海、北京和江蘇,分別為11971.50元,11878.92元,10652.73元;消費支出最低的三個省份為、貴州、甘肅,分別為2967.56元,3901.71元,4146.24元,可以看出我國地區之間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差距十分明顯,顯示出農村地區消費空間不平衡。

        (三)我國農村地區消費時間不平衡我國農村居民的消費在時間上表現為消費的時間性和季節性突出。農民的生活性消費基本是長期積累,一次性大量消費,農民平時省吃儉用具

        (四)我國農村居民消費與儲蓄不協調目前,我國農村地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了高等教育,這些年輕人高校畢業后,很多人選擇留在大城市發展,這樣他們就面臨著買房等一系列潛在支出。盡管其家庭收入在提高,但是隨著潛在支出壓力增加,農村居民越來越傾向于儲蓄,不敢進行消費。再加上與市場化改革相匹配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遠未建立起來,農民對醫療、養老等憂患意識增強,預期支出的增加對其他消費產生了明顯的擠出效應,抑制了農民即期消費。

        二、農村居民收入預期不確定的變化機理

        (一)農村居民家庭經營性收入不確定性的變化機理農村居民家庭經營收入,指農村住戶以家庭為生有極高儲蓄率,把資金留到建房、子女教育、婚嫁等重要時刻使用。一年中最主要的消費集中在出售農副產品之后以及逢年過節,迎喪嫁娶等重要時間,在這些時間通常出現集中消費的情況,其余時間或不消費,或很少消費。由于我國農村地廣人稀,村落分散,再加上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相對較差,很多地區沒有大型超市,居民消費仍采用傳統趕集方式。

        按照收入來源不同,目前我國農村居民收入可以分為家庭經營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四種收入類型。從表2可以看出,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是我國農村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兩部分的收入所占比重達到總收入的90%以上,而農村居民轉移性收入及財產性收入在農民收入構成中所占比重僅為10%左右。這部分收入對增加農民消費沒有太大的作用,因此,本文略去了對這部分收入的研究。可以說,我國農民收入預期的不確定性,主要來自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不確定性和波動性。下面來分析這兩部分收入的不確定性變化機理。產經營單位進行生產籌劃和管理而獲得的收入。我國農民在獲得家庭經營性收入時需要經歷生產和銷售兩個的環節。1.在生產環節,農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然環境條件。當風調雨順的時候,農業就會五谷豐登;當遇到自然災害時,農業產量就會減產,使農民遭受經濟損失。2000年、2001年和2003年成災面積均超過30000千公頃,其中2000年成災面積最大,高達34374千公頃,占播種面積的22%。[1]相關研究表明,我國受災面積變化量和成災面積變化量分別與我國農業產出變化量之間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這說明自然災害對我國糧食產量的影響效果顯著,對農民的農業收獲量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正是由于這種自然條件的不確定性造成了農民收入的不穩定性。[2]2.在銷售環節,農民要在農產品市場把生產的農產品銷售出去。和其他商品市場相比,農產品市場風險性較大,如市場行情的變化、消費需求的轉變等,都會給農村居民帶來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在這一環節,一方面由于農民受到市場環境和自身素質等因素的限制,他們往往只能在其所處的當地市場將農產品以批發的形式銷售給農產品經銷商,從而獲得低于農產品價值的現金收入;另一方面,從農民所在的局部市場來看,農業生產具有地域性特點,再加上信息閉塞,這導致我國許多農產品在當地的局部市場范圍內往往供大于求,出現局部過剩現象,導致農產品價格不是很高。由此可見,在銷售過程中,我國農民是市場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其家庭經營性收入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二)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不確定性的變化機理隨著我國城鎮化的迅猛發展,如今農村居民外出打工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工資性收入在農村居民的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已成為農村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農民獲取工資性收入不受自然風險的影響,所以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的比重對于抵制自然風險具有積極作用。農民主要通過在企業里工作獲取工資。在這一過程中農民的工資性收入主要是在企業內部實現的,企業是市場風險的主要承擔者,農民工資性收入受市場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程度較低。我國農民工資性收入不確定性最重要動因是我國農民的非農就業面臨較多的困難和較高的不確定性。1.我國農村居民整體文化技能水平較低。目前,我國農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8年,僅相當于初中二年級水平。而企業對農民工文化技能的要求卻越來越高。因此,農民的低人力資本與現代企業對人才的高要求之間形成了一定的缺口,這導致農民工就業難度逐年增加。與之同時,我國鄉鎮企業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在逐年減弱,每年僅增加90多萬人,只占農村剩余勞動力的9.2%左右。這樣造成農村剩余勞動力過多,加大了農民的就業難度。[4]2.農村居民進城務工所獲得的工資較低且經常被拖欠。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被拖欠工資的返鄉農民工占返鄉農民工總數的5.8%。其中,保留工作只是回家過年的農民工中有4.4%被雇主拖欠了工資,而需要重新找工作的返鄉農民工中有8%被拖欠了工資。[5]這些都造成農村居民面臨巨大的收入不確定性。此外,農民工是非農產業中勞動權益保護狀況最差的一個就業群體,并且其往往是在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管理比較落后的中小企業就業。農村居民在這些企業務工往往遭遇一些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切實的維護,工資偏低、被克扣和拖欠,勞動條件差,缺乏基本社會保障等問題相當突出。面對這種現狀,已進城的農民工缺少就業的穩定感;而且在企業經營狀況變化的過程中,農民工最容易被拋入失業者的隊伍,從而給其帶來收入損失。

        三、收入預期不確定對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的影響

        根據2000-2012年中國統計年鑒提供農民收入和消費的年度數據作為樣本數據,用農民收入增長率波動指數來度量收入的不確定性,進行回歸分析,建立模型如下。上述回歸結果表明:農村居民收入預期的不確定性對其消費具有顯著影響,當其收入預期增加時,農民的消費會隨之升高;而收入預期減少時,農民會減少當期消費。由農民收入預期每增長1個單位,農民消費增長率的變化率會隨之增長0.863個百分點。四、穩定收入預期,拉動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的建議綜上所述,家庭經營收入是我國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工資性收入的水平近年來也不斷提高,這兩類收入的波動都會增加農村居民未來消費支出的不確定性。鑒于此,要穩定我國農村居民的收入預期,拉動農村消費需求,一方面,要穩定和增加家庭經營純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農村居民社會保障體系,使其無后顧之憂。

        (一)建立健全保障農村居民家庭經營收入的政策體系農業生產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環境影響。要使農民對未來收入放心,這就需要建立健全保障農民收入的政策體系。1.完善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目前,我國農村居民的家庭經營收入占其純收入的50%以上,如前所述,該部分收入水平直接受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狀況影響。因此要提高我國農村居民家庭的經營性收入,就必須著力穩定主要農產品的價格。完善的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是提高我國農村居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有力保障。政府要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力度,提高農產品最低收購價格,同時要積極引導,支持擴大農業生產,增加糧食等農產品的產量,擴大農產品的對外出口。并且對于自然災害等原因給農民造成的經濟損失,給予相應的補貼,提高其家庭經營收入水平,調動其生產積極性。2.發展現代化農業,拓寬農村居民家庭收入的渠道。近年來,隨著農村居民整體素質和農村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傳統農業已經邁開了現代化的腳步。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而且有助于完善產供銷一體的農產品流轉體制,降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逐漸繁榮起來,這就有效的拓寬了農村居民的收入。只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才能夠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穩定增長,提高其消費水平。

        (二)建立促進農村居民就業的長效機制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涌向城市尋找工作。工資性收入在農村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農村居民進城務工,給予其平等的就業機會,加大對進城務工農民的保障力度,改善其在城市的工作環境,必要時設立相關部門監督管理企業的用工行為,一旦發現損害農民工權益的行為一定嚴懲不貸,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從而提高其工資收入的穩定性。通過建立促進農村居民就業的長效機制,改善其就業、生活環境,這樣可以穩定農村居民收入預期,提升其消費水平。

        第6篇:居民消費論文范文

        [關鍵詞]農村農民生活消費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革,農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變化通過許多方面體現出來,尤其是農民在新時期所形成的消費模式。吉林省農民消費狀況在很大程度上與全國地區有著共同特點,但由于本地的民俗習慣、民族分布,經濟狀況,地理位置等因素有著區別于其他地方的顯著特征。當前,吉林省農村居民生活消費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吉林省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的特點

        1.消費結構層次較低在居民消費結構中,恩格爾系數較高,如2007年吉林省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0.0%,這說明在食物消費方面吉林省農村居民消費比重較大。同時農民用于文化教育方面的消費也較低,只有個別家庭因為有子女考上大學使得教育投入成為家庭消費的最大支出。服務消費比例較低,農村居民大多對服務消費的接受程度較低.這一方面是受收入及第三產業發展較慢的客觀原因所限,另一方面是受農民傳統持家思想的影響。因此很多服務消費都采取了自給自足的方式加以實現,如搬家服務、保姆、鐘點工、商品速遞等服務在農村很少見。

        2.不健康的消費方式

        目前農村居民的消費方式中還有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賭博消費、封建迷信消費和人情消費等。吉林省許多農村地區仍然有賭博現象存在,打麻將、推牌九等具有賭博性質的娛樂項目已成為部分地區農村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成為他們消費支出的一個重要項目,尤其是在秋收后及春節期間更加盛行。封建迷信在廣大農村仍十分盛行,很多農民四處花錢找“先生”、“大仙”看病免災、算命看相、看風水等。再有就是人情消費,農村人情消費一直居高不下。人情消費的名目、種類繁多,價碼也越來越高,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結婚生子,考學過壽,喬遷和喪禮都需要禮金,使部分農民不堪重負。

        3.消費時段集中

        在吉林省所在的北方,由于在秋收后農產品才能變成現金,農村消費呈現很大的季節性。生產資料消費主要在春耕之時,而生活消費大部分在秋收之后。另外,在平常時日,農民普遍比較節儉,只有到重要節日時會選擇集中進行消費。例如,春節、國慶節等是農村集中消費的時段。在集中消費時段內,肉類、煙酒類、禮品類等消費金額巨大,占農村居民全年消費比重的大部分。

        4.消費方式趨同

        農民有很強的從眾心理與模仿意識,個性化消費少,同村、同鄉消費方式大致相同。農村屬于熟人社會,購買商品受“口碑”影響較大,在購買家電、摩托車、農用車等大件商品時,模仿消費現象比較普遍。同時農村消費者把城市尤其是縣城,當作消費潮流的風向標,積極模仿城市消費。牛奶、可樂在農村的迅速普及,追求時髦的穿著打扮,都得益于農村對城市的模仿效應。

        5.消費心理謹慎

        吉林省農村居民的收入狀況偏低,為了躲避風險,大多數農村居民都是把收入攢起來而不用作消費,同時受傳統消費觀念和習慣的影響,以及對未來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農民的消費心理普遍較為謹慎。在農村,許多農民保持“量入為出”的勤儉節約型消費傳統。

        二、影響農村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分析

        1.農民收入水平的約束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建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迅速發展,農民收入顯著提高。吉林省所在的東北地區在解放后曾一度成為全國最富有的地區。但改革開放后東部經濟迅速發展起來,東北逐漸失去領軍地位,現在甚至已成為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收入的不足嚴重制約著生活消費水平。

        2.傳統消費心理與消費習慣的制約

        中國農民自古就有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尤其是經歷過戰爭和經濟蕭條期的老人們,更是過度的節約。而且中國人歷來就有先儲蓄再消費的習慣,在農村地區尤為明顯,這些嚴重制約著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另外,東北人好講究愛面子,所以在重大節日如新年婚嫁時都很鋪張講究排場,這樣就又會導致浪費,使后期消費動力不足。

        3.市場化不足

        由于我國農村市場沒有完全打開,形成獨立的經濟體系,企業在農村居民消費方面獲得的利益比較少,所以生產型企業沒有把農民作為一個獨立的目標群體來生產適合農民生活消費的產品。同時由于運輸渠道,銷售渠道的不健全,產品售后服務不到位,導致農村消費困難化,致使農村居民消費熱情不高。4.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薄弱,限制農村消費

        我國農村基礎設施薄弱,消費條件不健全。農民購物難、飲水難、行路難、上網難等問題突出,嚴重制約了農村消費。如與生活相關的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相對落后,不僅抑制了農民對水、電、氣等商品的消費,也嚴重制約了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和摩托車等交通工具在農村的普及。廣播、電視、通訊、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民對手機、電腦等大件耐用品的消費意向很弱,阻礙了農村新消費熱點的培育。

        同時,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一般只覆蓋城市范圍,在農村社會的保障制度還相當薄弱。統計數字表明,農村社會保障率僅有3%,養老、醫療、子女入學、住房等問題時刻困擾著農民,影響農民的消費能力。

        三、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水平,完善農村消費結構的措施

        絕大多數農村居民的消費模式至今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科學、健康、現代的生活方式仍然沒有充分展現出來,與城市社會化程度高、生活質量高的生活方式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農民消費模式的落后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需求的增長,進而制約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與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偉大戰略的要求不相符,所以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促進農民消費模式的轉變。

        1.貫徹黨的基本方針,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為農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奠定物質基礎。目前,農業仍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要想使農民增收必須在農業上做好文章,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走精細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發展道路,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此外,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對于進城務工,應簡化農民跨區就業和進城的手續,妥善解決進城民工的工資待遇、勞動保障和子女教育問題。對于吉林省來說朝鮮族人口較多,且與日本韓國比鄰,出國務工的人口很多,應積極開展區域性勞務合作,規范組織勞務輸出,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得到合理轉移。只有把這些工作做好才能使農村經濟步入良性發展,使農民收入切實增加。

        2.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提高農民自身素質

        豐富農村文化生活,以村為單位組織農民學習生產、生活、文化等相關知識,開展有創新,有意義的休閑活動,把農民的注意力轉移到豐富的精神生活中去,全面提高農民自身文化素質,為農民消費模式的轉變夯實思想基礎。

        3.鼓勵生產企業面向農村調整產品結構,增加農村市場有效供給

        搞好對農村市場預測和市場調查,特別是要注意調查農民的消費目的、消費水平、消費環境、消費傾向和消費要求等因素,鼓勵和支持企業面向農村調整產品結構,開發、生產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層次需求的消費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產品設計,做到簡單實用、操作方便、價格低廉,專供農村市場消費。把農民的注意力集中到產品上來,以提高消費水平。把向農民提供商品和提供服務結合起來,鼓勵生產流通企業在農村設立售后服務網點,對設立的維修網點給予稅收等優惠扶持政策。

        4.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改善農村消費環境

        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解決農民后顧之憂,為農民消費模式的轉變提供制度保障。在農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把農戶的不確定性降到最低限度。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逐步提高社會應負擔的比例,徹底使農民擺脫“小病不用看,大病看不起,重病只等死”的狀況。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使農民老有所養,解決后顧之憂。完善貧困地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扶貧規范化和制度化。改善農村消費環境,為農民消費模式的轉變創造客觀條件。加強電網,寬帶,無線信號接收器等通信硬件設施,讓農民有購買的熱情,加強煤氣,自來水的覆蓋情況,讓農民生活無憂。

        雖然在目前看來,吉林省農村消費水平還處于相對低下的階段,但通過采取必要和正確的措施,農村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有大幅度的提高,只要我們堅持把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村消費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前沿,我們就會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參考文獻:

        [1]范劍平劉國艷:我國農村消費結構和需求熱點變動趨勢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6,(1)

        [2]張錦梅方天:政府在農戶消費方面應發揮積極作用[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第7篇:居民消費論文范文

        關鍵詞:品牌認知;品牌關系;品牌情感;消費行為

        在國內外的研究領域中,品牌是一個方興未艾的話題。品牌戰略管理就是要建立長青品牌,用這些品牌可以延伸至不同的產品類和市場獲取成功(Aaker,1996)。品牌研究者已經對品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品牌是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的。早期的研究有Aaker的品牌權益模型和Keller的基于消費者的品牌權益模型,他們重點研究消費者在了解一些品牌知識(比如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和品牌個性)后,是如何感知和評估品牌(Aaker,1991;Aaker,1997;Keller,1993)。[1][2]

        最近,研究者探討消費者在他們的個性化生活中是如何建立品牌社區和品牌關系(Fournier,1998)。品牌社區是一種消費情景中圍繞某一品牌的商業化的社會聯系,在這種聯系中主要存在四種關系:顧客與產品、顧客與品牌、顧客與其他顧客、顧客與公司。[3]品牌實踐管理中,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是品牌管理的重要目標。當前,有遠見的營銷者和研究機構把目光轉向基于關系學的品牌關系領域,企業把留住顧客、維持顧客對品牌的忠誠,是消費者—品牌關系管理最重要的目標。

        然而,目前還沒有涉及到對于品牌關系和品牌知識相互作用,及其對當前購買行為和未來之間的影響的研究。本文提出一個概念模型,試圖顯示品牌認知和品牌關系是如何影響消費者當前購買行為和未來購買行為,其中品牌認知變量是測量消費者是如何感知和評估品牌;品牌關系變量是測量消費者和品牌之間的關系;行為結果變量是測量消費者當前和未來的購買行為,認為品牌認知和品牌關系影響消費者當前購買行為和未來購買行為的假設和及概念框架,并用結構方程模型檢驗。

        一、研究假設和概念模型

        (一)品牌知識和購買行為

        學者們對于影響購買行為的因素提出了不同的觀念。Aaker(1991)在《品牌管理》中確認了三種關鍵因素,分別是知名度、品牌聯想和感知質量,這三種因素是品牌忠誠度的決定因素。Feldwick(1996)、Chernatony和McDonald(2003)提出了品牌屬性了六個維度,分別是知名度、形象、感知質量、感知價值、個性和公司聯想。[4]Aaker提出了品牌個性的五個維度,分別是誠信、激發性、競爭性、成熟性和耐用性。運用最廣泛的是Keller(1993,2003)的基于消費者的品牌權益模型。

        基于消費者的品牌權益是消費者對各種品牌有差異反應的品牌知識,當消費者熟知某個品牌并對其有積極的聯想時,品牌權益就產生了。品牌認知可以定義為一系列相互交織而形成的一個網絡框架,它關系到消費者記憶中對該品牌的相關性描述及評價等信息(Anderson1983,Keller2003)。品牌認知是消費者視角的品牌權益的核心要素,包括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這兩個維度在前人的營銷研究中得到普遍認可(AgarwalandRao,1996;Mackay,2001;Pappuetal.,2005)。品牌知名度涉及到品牌在消費者頭腦中記憶點(node)的強度,比如消費者回想起這個品牌是易還是難(Keller,1993),品牌回想是衡量品牌知名度最通用的方法。[5]

        品牌形象涉及到品牌在消費者頭腦中的強度、喜好、唯一性(Keller,2003),其作用就是消費者對品牌感知質量整體上有個正向的情感和態度。根據Keller(1993)的觀點,品牌知名度是產生品牌形象的必要條件。當品牌在消費者大腦中生根后,消費者在賦予品牌聯想就比較容易了。就像Schuiling和Kapferer(2004)證實品牌形象和很多品牌形象維度強相關。因此假設:H1:品牌知名度越高,品牌形象越好。

        認知模型假定品牌知識會影響消費者,他們能從復雜的營銷活動中感知品牌,對品牌進行偏好排序,最后產生消費行為。本文把消費者的行為分為當前購買行為和未來購買行為,當前購買行為涉及到目前購買和使用某個品牌的情況,未來購買行為涉及到在未來購買某個品牌的意愿。根據基于消費品牌權益模型,本文假設品牌知識會影響消費者當前的購買和使用行為。因此假設:H2:品牌知名度對當前購買行為有積極影響;H3:品牌形象對當前購買行為有積極影響。

        品牌權益不僅僅使公司獲取短期的利益,而且保證公司未來的收入現金流,進而會產生長期利益(Aaker,1991;1996)。因此,本文假設品牌知識同樣影響未來的購買行為。因此假設:H4:品牌知名度對未來購買行為有積極影響;H5:品牌形象對未來購買行為有積極影響。

        (二)品牌關系和購買行為

        品牌關系的研究開辟了另一個視角:品牌影響消費者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掌握的品牌知識體系,他們所在的心理的、社會的、文化的背景也是一部分原因。就像人際交往關系一樣,消費者對于品牌也有不同類型的關系。品牌關系是消費者想象或者直接參與品牌社區引起的,因而稱之為“消費的亞文化”(Fournier,1998;FournierandYao,1997)。品牌和消費者的關系可以產生積極影響、情感和利益(Fournier,1998)。

        在品牌關系的研究文獻中,很難找到定義品牌關系的可操作性的結構。對品牌關系的研究常常是采用描述性的框架和定性分析,采用個案研究而不是采取標準化的建構和量表衡量。比如Fournier(1998)[6]在深度訪談一些女士后,總結了15種不同的品牌關系:忠誠伙伴、利益婚姻、包辦婚姻、點頭之交、親密朋友、區別性朋友、親屬關系、反復的朋友、童年伙伴、求婚、依賴性、拋棄、敵對關系和盲從關系。構建有信度和效度的結構來測量這15種關系是非常困難的。在社會心理學中已采用一個更可具有操作性框架,描繪出可區分的兩種不同類型的關系,即為交易型和共有型(Clark,1984;ClarkandMills,1979;Clarketal.,1986)。[7]這種分類方法已經運用到消費者行為的研究中。

        事實上,Fournier提出的15種品牌關系大多數都可以歸為交易性關系和共有型關系的子分類。個人關系的交易性方面包括經濟因素和功利利益方面。交易關系是一種對價:每個人都在乎他們的付出得到多大回報。假如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那么他將不會回應關系的另一個人。交易關系的理想結果就是交易方的滿意。因此,品牌滿意度可以看做是品牌的交易型關系中,獲取品牌是否得到回報的認知評價。與交易關系相對的是,共有關系包含對他人的情感,他們之間超越出利益關系,信任就是這種關系的結果。品牌信任是一種情感型信任,是和品牌建立共有關系的情感結果。

        在本文的模型中,用品牌信任和品牌滿意度來描述消費品牌關系的認知和情感。在品牌關系中,關系的本質就是關系主體之間的相互依賴,可以用品牌情感來描述這種依賴關系(Thomsonetal.,2005)。[8]品牌情感是消費者和品牌之間長期性的、承諾性的紐帶。情感關系最早在孩童時代形成的情感(在小孩和他的媽媽之間)。形成的過程一直持續到人的一生,包含對朋友、寵物、地方、和名人等人(事)的情感。在孩童時期,當他們的父母或者重要親屬不在身邊,他們因分離表現焦慮和緊張就是情感的體現。同樣,當一樣東西丟失或者不能再使用,人們產生的遺憾和傷心表現就是對“物”的情感。品牌滿意度、品牌信任和品牌情感三者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結構?他們和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假定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是產生品牌滿意度和品牌信任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說,除非消費者已經對品牌有清晰的認識(包括品牌知名度和良好的形象),品牌滿意度和品牌信任需要品牌知識為基礎,不然他無法滿意或者信任這個品牌。因此假設:H6:品牌知名度對品牌滿意度有積極地影響;H7:品牌知名度對品牌信任有積極地影響;H8:品牌形象對品牌滿意度有積極地影響;H9:品牌形象對品牌信任有積極地影響。

        在消費者和品牌關系結構中,假定品牌滿意度和品牌信任是交易型關系和共有型關系的結果,并假定品牌情感是品牌關系的反映。這樣假設品牌信任和品牌滿意度之間沒有明顯的關系,并且品牌滿意和品牌信任導致品牌情感的產生的基礎。就是說,當消費者對品牌產生滿意和信任時,就能培養出品牌情感。因此假設:H10:品牌滿意度對品牌情感有積極地影響;H11:品牌信任對品牌情感有積極地影響。

        最后,假定品牌關系的結果,也就是品牌情感是決定當天購買行為和未來購買行為的決定因素。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們當前和未來趨向行為(approachbehavior)的原因。在品牌方面,消費者對一種品牌的承諾可以使消費者免去向其他品牌建立關系(ChaudhuriandHolbrook,2001)。品牌情感,比如消費和品牌之間的聯系和識別,可以很好地預測消費過去和將來購買該品牌的頻率(McAlexanderetal.,2003;Thomsonetal.,2005)。因此假設:H12:品牌情感對當前的購買行為有正向影響;H13:品牌情感對未來的購買行為有正向影響。

        本文假定兩個主要的內生變量當前購買行為和未來購買行為之間是有關系的,假定當前的購買行為會影響未來的購買行為。因此假設:H14:當前的購買行為對未來的購買行為有正向的影響[9]。

        二、研究設計及數據分析

        (一)樣本的選擇

        本研究采取調查問卷的方式來測量品牌知識、品牌關系和消費者購買行為。在本研究調查中,選取的調查對象為中南大學、湖南商學院和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學生,選取的品牌是牙膏品牌。牙膏品牌為大眾熟悉的產品;大學生有很好的社會常識,對各種牙膏品牌也有良好的認識,所以選擇大學生和牙膏品牌為對象,可以使問卷的質量很好。本調查共發出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47份。

        (二)研究變量的測量

        1.品牌知識的測量。品牌知名度采取王海忠(2007)開發的量表,包括四個問題,分別是回答者對四個問題“這個品牌很出名”、“這個品牌家喻戶曉”、“我經常看到這個品牌的廣告”和“這個品牌的廣告給人的印象很深”的同意程度。[10]品牌形象采取LowandLamb(2000)開發的問題,分別是對三個問題“這個品牌的整體感覺非常好”、“這個品牌的質量非常好”、“這個品牌非常有影響力”的同意程度,對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的測量采取李柯特5點量表法,“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

        2.品牌關系的測量。品牌信任采取兩個問題“您非常信任這個品牌”和“當您使用這個品牌時候非常放心”。品牌滿意度采取兩個問題“您使用該品牌后,您覺得它效果非常好”和“您非常滿意這個品牌”。品牌情感采取兩個問題“我對這個品牌有很深的感情”和“假如這個品牌從市場上退出,您將感到非常惋惜和遺憾”。對與品牌關系和品牌情感的測量采取李柯特5點量表法,“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

        3.行為表現的測量。當前購買行為測量采取兩個問題,一是“您購買該品牌的頻率是多大”,采取李柯特5點法,“1”表示“從來未購買”,“5”表示“經常購買”;二是“您使用該品牌的頻率是多大”,采取李柯特5點法,“1”表示“從來未使用”,5表示“經常使用”。未來購買采取兩個問題“您將購買該品牌使用嗎”和“如果您有朋友購買牙膏,您會推薦他(她)購買該品牌嗎”,采取李柯特5點量表法,“1”表示一定不會,“5”表示經常會。

        (三)結果分析

        本文以采用調查數據,用LISREL8.53對概念模型的路徑進行檢驗,重要的參數指標如表1所示,假設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根據溫忠麟、侯杰泰等人的推薦,采用χ2/df、NNFI、CFI、GFI、RMSEA等幾個擬合指數,其中χ2/df大于10表示模型很不理想,小于5表示模型可以接收。NNFI、CFI的臨界值為0.9,越接近1越好。GFI大于0.8可以接收,越靠近1越好。RMSEA的臨界值為0.08,小于0.05表示擬合的非常好。根據這些標準,和表1對比,表1中的結果都符合標準,因而測量模型通過檢驗。

        表2描述的是模型的標準路徑系數。從表中可以看出,有四個檢驗路徑(品牌知名度未來購買;品牌形象未來購買;品牌知名度品牌滿意度;品牌知名度品牌信任)不顯著(t<2),因此假設H4、H5、H6和H7被否定。這就是說品牌知識的兩個維度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并不直接影響未來購買行為。同時,品牌知名度不直接影響品牌滿意度和品牌信任。

        本研究主要是研究品牌知識和品牌關系是如何影響消費者的行為的。研究結果證實了我們的假設,即品牌知名度影響品牌形象,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二者是消費者當前購買行為的決定因素(H2、H3成立)。與我們假設相對的是,品牌知識(品牌形象和品牌知名度)對將來購買行為沒有直接影響。同時結果顯示,要抓住消費者的未來購買行為,必須和消費者建立良好的品牌關系。品牌關系的兩個維度品牌滿意度和品牌信任歸結為品牌情感,消費者品牌情感是當前購買和未來購買的前提條件。

        三、管理對策

        在本文的實證中發現,品牌知識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并一定有直接的影響,而品牌關系在消費者當前和未來購買行為有重要的作用。對于公司而言,要消費者產生忠誠度,產生重復購買(未來購買)行為,除了要加強品牌知識的傳達外,建立良好的品牌關系,使消費者對品牌產生情感,這對與品牌長青而言非常有必要。品牌關系分為品牌信任和和品牌滿意兩個基本維度,優良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是消費者對品牌產生信任和滿意的基礎,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消費者對品牌產生信任的根據,良好的消費感受是消費者對品牌滿意的直接體現。本文針對這兩個維度,從產品質量、服務理念、品牌形象和消費感受四個方面提出對策。

        1.不斷改進產品的內在質量。品牌信任和滿意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概念,其中品牌質量又是構成品牌信任和滿意維度的主要部分。質量是品牌得以延續與發展的根本保證,離開質量談品牌,品牌也就只是企業設計出來的一個圖案或符號,終究會被市場所埋沒,被消費者所拋棄。為此,企業必須強化質量意識,形成人人重視質量、關心質量的理念,從而夯實品牌信任的基礎。同時,企業還應通過質量認證制度、內部監控制度、專家推薦及行業評獎活動,強化質量的標準化管理和質量安全意識,并把這些信息及時傳達給顧客,以增強顧客的品牌信心,是顧客對品牌產生滿意感。

        2.保持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信任度的提高既要考慮品牌質量的維護,又要借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只有實施精品工程、內外兼修才能形成強勢品牌。品牌形象的塑造對企業來說又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它需要企業在扎實細致工作的基礎上“精耕細作”、不斷開拓創新才能達到。具體來說,品牌形象的塑造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以提高企業綜合實力為目標,從每個經營細節入手,擴大產品的銷售規模,廣泛地鋪設銷售網點,不斷開發適合顧客需要的新產品。二是搞好渠道建設,密切企業與中間商的關系,嚴格返利與考核制度,提高渠道成員的素質與能力,為品牌商品的對外分銷構筑良好的暢通渠道。三是注意品牌商品的包裝及外觀設計,以生動、直觀的品牌視覺形象來引導消費,發揮品牌商品“無聲推銷員”的作用。四是發揮媒體的作用,加大品牌宣傳的力度,以進一步擴大品牌商品的社會影響而。其中,在品牌宣傳中應充分重視“軟性”廣告——新聞報道、公共關系等的作用。相對于鋪大蓋地的商業廣告,顧客更認可這些“軟性”廣告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3.樹立消費者利益至上的服務理念。企業要樹立消費者利益至上的服務價值觀,并努力向消費者傳達這種價值觀。如果消費者能夠感受到企業處處為自己著想,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做事,消費者就會充分信賴企業。企業可以通過客觀、可行的口頭或書面承諾,能夠滿足消費者廣泛需求的豐富的產品系列,一致的價格,踏踏實實的內部經營等向消費者傳達自己的真誠。如海爾根據美國本土消費文化而量身定制的“飄威酒柜”,融實用、時尚與歐洲浪漫于一體,產品現已占據了美國酒柜市場60%的份額。

        4.重視消費者品牌使用時的精神感受。企業在實施品牌戰略、開發新產品的過程中,除了考慮品牌質量、品牌形象、強化服務理念之外,還應重視消費者的品牌使用感受,因為它是消費者形成品牌信任的心理基礎,是消費者能否形成高度品牌滿意的關鍵所在。作為企業,尤其是知名品牌的大企業,要學會舍身處地的為消費者著想,深入把握消費者的心理脈搏。隨著消費體驗的興起,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在購買和消費過程中所獲得的精神享受及特定體驗。這就要求品牌營銷方式須由傳統的以企業為主的的一向營銷方式轉變為更加注重消費者參與和互動為主的營銷方式。企業要主動與消費者接觸,重視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與溝通,讓消費者有更多參與、實踐和行動的機會,給予消費者大量而積極的感官體驗、情感體驗、思考體驗、行動體驗和關聯體驗等,以提升消費者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所獲得的滿足程度。

        參考文獻:

        [1]KevinLaneKeller,“BrandSynthesis:TheMultidimensionalityofBrandKnowledge”,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2003,29(12):595-600.

        [2]Aaker,J.L.“Dimensionsofbrandpersonality”,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1997(34):56-347.

        [3]李建州.簡論品牌社區[J]..經濟管理,2005(11):68-70.

        [4]Feldwick,P.“Whatisbrandequityanyway,andhowdoyoumeasureit?”,JournaloftheMarketResearchSociety,1996,38(2):85-104.

        [5]Keller,K.L.“Conceptualizing,measuring,andmanagingcustomer-basedbrandequity”,JournalofMarketing,1993(57):1-22.

        [6]Fournier,S.M.“Consumersandtheirbrands:developingrelationshiptheory”,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1998(24):73-343.

        [7]Clark,M.S.,Mills,J.andPowell,M.C.“Keepingtrackofneedsincommunalandexchangerelationship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6,51(2):8-333.

        [8]Thomson,M.,MacInnis,D.J.andPark,C.W.“Thetiesthatblind:measuringthestrengthofconsumers′emotionalattachmentstobrands”,JournalofConsumerPsychology,2005,15(1):77-91.

        第8篇:居民消費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居民消費需求,居民平均收入,稅制改革

        一、我國消費需求的現狀

        (一)消費需求受到投資需求的嚴重擠壓

        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作為國內需求的兩大支柱,一定程度上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一筆資金用于投資的同時卻不能用于消費。盡管投資可使建筑業建材、工程機械等行業工資增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投資對消費的擠壓程度,但這不會使二者此消彼長的局面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這種情況愈演愈烈。

        表1GDP、消費及投資的增長狀況(單位:億元)

        年份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GDP

        60794

        71177

        78973

        84402

        89677

        消費

        28369

        33955

        36921

        39229

        41920

        投資

        25470

        28784

        29968

        31314

        32951

        年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GDP

        99215

        109655

        120333

        135823

        159878

        消費

        45854

        49213

        52571

        56834

        63833

        投資

        34842

        39769

        45565

        55963

        69168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GDP

        183217

        211923

        257306

        300670

        335353

        消費

        71217

        80476

        93602

        108392

        125343

        投資

        80646

        94402

        110919

        第9篇:居民消費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ELES,城鎮居民,消費結構

         

        一、引言

        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在GDP分析中常被譽為拉動經濟增長的3個主要因素,這其中,消費對與經濟增長則具有持久的推動力。近些年來,我國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消費結構轉換和消費需求擴張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進入21世紀,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不斷增大,消費結構問題一直是消費經濟研究的重要內容,是一定時期人民群眾消費狀況的重要標志。

        國內對于消費結構的研究一直熱度不減。如尹世杰(1983)在其主編的《社會主義消費經濟學》中系統研究了消費結構問題,是我國進行消費結構理論研究的開端。丁聲俊、葉方恬(1990)在《中國消費結構和食物結構》一書著重研究了食物消費結構問題,并分析比較了國內外消費結構的一般趨勢。林白鵬(1993)在其所著《中國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關聯研究》一書中將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兩個領域聯系起來研究。孫鳳等(2000)通過面板數據分析了中國城鎮居民收入差距對消費結構的影響。尹世杰(2001)在《中國消費結構合理化研究》一書中重點研究了實物、住房、勞務、文化教育、信息和旅游等不同消費支出項目支出結構合理化的途徑,并指出“要實現消費結構合理化,必須實現產業結構合理化;要實現產業結構合理化,又必須根據消費結構的變化,不斷調整產業結構”。趙衛亞(2003)建立了中國城鎮居民的變系數面板數據模型,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不同收入層次的城鎮居民家庭消費結構的差異。周建軍等(2003)運用擴展線性支出系統模型和趨勢分析方法對我國1992-2001年城鎮居民消費結構進行了研究。綜合分析現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消費經濟有了重大突破。首先是表現在經濟增長方式實現了轉型,國民經濟轉型方向總體上是從“外需依賴型”轉向“內需擴大型”,從“投資拉動”轉向“消費拉動”,從“生產經濟”轉向“消費經濟”。其次表現在消費結構的轉型上。城鎮居民消費逐漸由重實物消費轉為物質消費和服務消費并重;農村居民消費也由溫飽型逐漸向小康型轉變,由生存性消費逐步轉為發展性消費。就實際情況而言,我國城鎮居民收入高、消費量大、商品化程度高,其消費對農村居民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消費結構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城鎮居民的消費行為往往成為我國居民消費行為研究的重點。

        二、ELES模型簡介

        ELES模型是由經濟學家Liuch(1973)在英國計量經濟學家R.stone于1954年提出的線性支出系統(LES)基礎上修改而成的。擴展線性支出系統(ELES)模型較以前的線性支出系統(LES)模型相比較,其在研究消費結構的變動特征和靜態分析方面則顯示出了相對較多的優越性,彌補了LES模型的一些缺陷。該系統假定某一時期內人們對各種商品或服務的需求量取決于人們的收入和各種商品的價格,而且人們對各種商品的需求分為基本需求和超過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兩部分,并且認為基本需求與收入水平無關,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才將剩余收入按照某種邊際消費傾向安排各種非基本消費支出。ELES把消費者對各類商品或服務的消費支出看作收入和價格的函數。其經濟含義為:在某個時期,價格和收入一定的條件下,消費者首先滿足一個基本需求,基本需求與收入水平無關。扣除基本需求支出后的收入則按一定比例在各類商品或服務之間分配。

        ELES模型基本表達式為:

        (i =1,2,…,n) (1)

        其中, 表示消費者對第i類商品或服務的消費支出;為第i類商品或服務的價格;為消費者對第i類商品或服務的基本需求量;為模型參數,表示邊際消費傾向;y為消費者人均可支配收入;為消費者對第i類商品或服務的基本需求支出。

        將上式進行變形整理:

        令=+y (2)

        其中=- (3)

        對(2)式應用普通最小二乘法(LS),得到和的估計值

        對(3)式兩邊求和,即=(1-)經濟論文,整理后=/(1-) (4)

        將(4)代入(3)式中,得到=+/(1-)。

        三、實證分析

        為構建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ELES模型,基于數據的可得性、可用性和權威性等原則,筆者收集了2009年按照不同收入分組的我國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數據和消費支出數據(見表1)雜志鋪。

        表格中將“可支配收入”記為“Y”,將“消費支出總計”記為“V”。根據目前通行的統計口徑,把城鎮居民家庭消費支出分為8項:食品、衣著、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服務、雜項商品和服務。分別按順序用V1、V2、V3、V4、V5、V6、V7、V8代表以上列舉的8個項目。下面利用這些可得數據進行計量分析。

        表1我國城鎮居民2009年消費支出情況(單位:元)

         

        項目

        最低收入戶

        低收入戶

        中等偏下戶

        中等收入戶

        中等偏上戶

        高收入戶

        最高收入戶

        Y

        5253.23

        8162.07

        11243.55

        15399.92

        21017.95

        28386.47

        46826.05

        V1

        2293.82

        3009.48

        3640.22

        4410.49

        5367.01

        6360.33

        8135.04

        V2

        458.48

        684.18

        962.45

        1263.8

        1601.19

        1986.16

        2782.3

        V3

        578.93

        735.23

        880.76

        1131.03

        1493.31

        1775.08

        2863.28

        V4

        226.04

        366.43

        521.47

        701.08

        977.07

        1325.54

        2114.2

        V5

        362.6

        504.09

        632.03

        834.48

        1072.01

        1322.4

        1745.91

        V6

        394.8

        582.28

        861.44

        1285.03

        2047.83

        3181.88

        5858.67

        V7

        457.22

        665.96

        953.75

        1290.09

        1807.73

        2461.1

        4116.41

        V8

        128.67

        195.43

        286.68

        393.73

        598.21

        851.39

        1388.59

        V

        4900.56

        6743.09

        8738.79

        11309.73

        14964.37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国产精品免费人成视频 |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 亚洲乱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 亚洲欧美国产色婷婷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