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弘揚民族文化范文

        弘揚民族文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弘揚民族文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弘揚民族文化

        第1篇:弘揚民族文化范文

        關鍵詞:中職 國學教育 高雅情趣 文化素養(yǎng)

        中職生多數(shù)是由于沒有考上理想的中學才來職校學習專業(yè)技能的。他們的語文基礎不扎實,文化素養(yǎng)較低,綜合素質(zhì)也不高。在中職校園里,這樣的現(xiàn)象我們經(jīng)常見到:學生因考試不及格在網(wǎng)群里辱罵老師;因老師批評了幾句就想不開,尋短見;因為同學之間的一些小矛盾就惡言相向,甚至拳腳相對;平日里沉迷網(wǎng)吧,迷戀網(wǎng)絡小說而不能自拔等等。這些都是學生情趣不高雅、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胸無大志、抗挫折能力低的具體體現(xiàn)。從中也可以看出,這些青少年缺乏正確的是非觀念和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

        常言道:態(tài)度決定一切。而一個人的態(tài)度是受思想指導的,要使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胸懷大志,就必須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熏陶。因而重視學生人文方面的教育,提高學生文明禮貌意識和人文素養(yǎng)迫在眉睫。培養(yǎng)學生的高雅情趣,就是正確引導和陶冶學生情操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那么,如何通過語文課堂,既傳播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又培養(yǎng)學生的高雅情趣呢?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一、對對聯(lián)

        對聯(lián)是我國悠久而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中獨具風格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是我國文化藝術芳園中極為別致的一朵奇葩。

        在學習對偶這種修辭手法時,筆者特地設計了對對聯(lián)的學習活動。題目是“北京霧鎖車迷路”,讓學生對出下聯(lián)。有人對“廣州雨大人難行”“武漢霧大人看海”……唉!看來他們對對聯(lián)的格式不是很了解。于是,筆者出示對聯(lián)的六大要素,也叫“六相”,即“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稱、節(jié)奏相應、平仄相諧、內(nèi)容相關”。

        同學們明確了對聯(lián)的“六相”之后,終于有了“上海霧大孩走失”“日本核泄人驚慌”“交警旗揮人暢行”這樣的妙對!下課鈴響了,他們還陶醉在對對聯(lián)的樂趣當中,課后還主動對了好多對聯(lián)讓筆者修改。他們?yōu)樽约涸趯β?lián)方面的“小有成就”而得意和興奮,學習氛圍空前

        高漲。

        為了讓他們把這種對對聯(lián)的熱情持續(xù)下去,在學習其他課文時,筆者盡量用對聯(lián)來引入和概括。用“天下誓,誓誓不及孝婦三樁靈誓;世上冤,冤冤難比竇娥千古奇冤”來引入戲劇《竇娥冤》的學習。用“一夜風流項鏈變鎖鏈,十年勞苦變老婦”來概括《項鏈》的主題……讓學生保持對對聯(lián)的積極性,隨口即對,隨意而為。

        把對對聯(lián)活動引入到課堂中,指導學生開動腦筋,轉(zhuǎn)變思維,有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國學的熱情,使學生自覺地發(fā)掘?qū)W習素材,實現(xiàn)知識的內(nèi)化、情感的升華、思維的發(fā)散、能力的提高,以及高雅情趣的形成。從而讓學生了解社會、懂得人情,把德育教育隱藏在無形中。此所謂“潤物無聲,踏雪無痕”也。

        二、猜字謎

        猜字謎在我國不僅是日常生活中一項極為常見、參與度高、娛樂身心、啟迪智慧的智力游戲,它還是“語文課程資源”之一,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謎語”能形象、生動、有趣地描述我們?nèi)粘I钪兴佑|的人和事,朗朗上口,充分調(diào)動和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學習國學的積極性。

        在學習朱自清的《春》之前,筆者先讓大家猜謎語:出淤泥而不染(打一現(xiàn)代作家名),謎底是朱自清。學習古詩時,也同樣讓學生先猜謎語:禁止放牧(打一古代詩人);跑旱船(打一古代詩人);露出胸前白雪膚(打一古代詩人);謎底分別是杜牧、陸游、李白。而《茶館》的作家是老舍,筆者讓同學們?yōu)槔仙徇@個名字出謎面,有“故居”“習慣性放棄”“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學生在猜謎和編謎中體受到學習的樂趣。

        逢年過節(jié)時,社會上的猜燈謎活動,學生都表現(xiàn)出很大的興趣,雖然只猜中幾個,可已經(jīng)把他們給樂壞了。課堂上的引導竟能讓學生把這份興致延伸到課外,并在生活中學以致用,其潛移默化之功可想而知!

        三、學古文

        怎樣才能讓這些整天沉迷游戲和網(wǎng)絡的年輕人接觸國學、接受國學、研究國學呢?首先教師可在早讀時讓他們誦讀《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文化精粹。學生熟讀于口,濡染于心,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偉的國學經(jīng)典,就會潛移默化地被他們接受。除此以外,平時我們在學習文章時可以有意識地把國學經(jīng)典滲透進去,讓學生感受古代先賢的人文精神。

        學習史鐵生的《園中不單有過我的車轍》時,史鐵生有“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的感嘆,筆者借此機會引導學生去學習國學《二十四孝》。其中有一個“負米養(yǎng)親”的故事。故事說,子路早年家境貧困,常年只能吃到野菜、白薯之類的食物。子路為了讓父母能夠吃到大米,就到百里之外將米背回來。后來,子路飛黃騰達了,做了大官,擁有許多車子、糧食和酒肉。子路一次在宴席上遺憾地說,父母親走了,我想再為自己的親人去百里外背米已經(jīng)是不可能了。父母親的壽命是很短暫的,就像是霜露對草木的作用一樣,僅是一時的;賢良的人想要為父母盡孝,而父母卻可能會等不到他盡孝的這一天了。

        通過學習“負米養(yǎng)親”的故事,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孝、體會孝、弘揚孝。從而不再叛逆,不再任性,不再與父母師長慪氣,能守孝悌,營造和諧的家庭氣氛、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樂學精神。

        學習《成語》時,讓學生講講成語的典故,如鐵杵磨成針、聞雞起舞等古人勵志的成語故事。讓學生在國學精粹中感受到古人的勵志精神,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圖強,創(chuàng)造奇跡。

        四、寫詩詞

        中國是詩的國度,具有悠久的詩歌傳統(tǒng)和璀璨的詩歌文化,詩人詞家,燦若群星;名篇佳作,傳之久遠。時光飛逝,今非昔比,讀詩、寫詩成了極少數(shù)人偶爾為之的事,特別是青少年讀詩的時間與頻率更是遠遠少于小說。詩歌是我們民族文化中的精粹不能后繼無人。所以我們要提倡中技生讀詩、寫詩,培養(yǎng)其高雅情趣。

        中職生語文水平普遍偏低,如果一來就命題作詩,恐怕未成詩句先“投降”。因此,可以先讓他們仿寫,如學完《早春的微笑》后,讓學生仿寫校園春早或青春的微笑、微笑的青春等等。接著引導學生即景賦詩,如個別學生喜歡看窗外的雨,教師可及時引導學生觀察雨景,然后把觀察到的景物和產(chǎn)生的感想寫下來,即成一首好詩。經(jīng)過一番訓練,這些平日以鉗工、車工操作為伴的“武夫們”,也能出口成章,當起“酸秀才”來了,真是令人感嘆啊!

        第2篇:弘揚民族文化范文

        【關鍵詞】儒家思想 德育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1)09-0114-02

        儒家思想產(chǎn)生于先秦時期,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基礎和核心。雖然它的發(fā)展道路經(jīng)歷了曲折和坎坷,但因其博大精深,強大的生命力卻日益凸顯,從某種意義上說,儒家文化及其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代表,關于做人、處世和治學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潛移默化中傳布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儒家文化的一些核心價值觀今天已經(jīng)成為我們整個民族道德的基礎、精神的指引和靈魂的歸宿,儒家先哲為我們提供的那些精微深邃的思想仍然啟示著人們。

        在儒學的二千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它與教育的關系一直密不可分,歷史上的儒家圣賢孔子、孟子、朱熹等,既是偉大的思想家,又是終身的教育家,因此,儒家思想中本身就包含著教育觀,它對于今天從事教育的我們,仍然具有相當?shù)膶嶋H應用價值。儒家學派的圣人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有一種解釋就是“人”,特點是注重人的因素,突出人的地位,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情感的聯(lián)系,即“以人為本”。隨著“以人為本”的思想滲透到了教育領域,班主任的教育角色也發(fā)生著相應的變化,從學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發(fā)展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在學生的德育教育中,如何結合時代特征,從儒學的思想寶庫中去尋求智慧,成為值得我們探究的一個課題。我們在擔任學生管理工作的實踐中,有意識地將一些儒家思想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學生的德育教育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以人為本,以儒家思想塑造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愛人、感恩、知書、達禮”。

        1.愛人、感恩,是學生為人處世必須具備的基礎。

        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是“仁”,“仁者,愛人”(《論語•顏淵》),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了他的教育觀。仁體現(xiàn)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因此孔子號稱門人三千,其中既有顏回之類的賢者,亦有宰予之類不可雕的朽木,體現(xiàn)了他的“泛愛眾”精神。

        在今天,教會學生愛自己,愛別人,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成了我們非常迫切而重要的任務。因此,我通過開展課外閱讀、主題班會、社會實踐等多種方式,喚醒、發(fā)掘?qū)W生的愛心,從而改變學生的精神面貌,因為“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在實踐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能愛人,必然會感恩。感恩的“恩”字,按照《說文解字》的說法,本來意思就是“惠”,而“惠”的意思就是“仁”,所以,感恩就是一種仁愛的精神。只有懂得愛的人才會懂得珍惜,才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用感恩的心去面對每個人,父母養(yǎng)育了你,親朋支持了你,老師教育了你……我們感受到的生活中那些美好的東西,無一不是以感恩為基礎的,甚至可以說感恩是建立一切人際關系的基礎。學會愛人、感恩,為學生具備完善的基本素質(zh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知書、達禮,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必備條件。

        孔子教育自己的兒子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不學《詩》,就不會講話,不學《禮》,就不會立足于社會。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起了重要作用。

        掌握知識,懂得禮節(jié),這是一個社會人安身立命的基礎,在當今的教育中同樣應該提倡。雖然今天的學生所接觸到的信息浩如煙海,但我們?nèi)杂斜匾橙」糯荣t的智慧。因此,我在班上要求學生每周至少兩個早讀讀背古詩文名篇、《論語》等,后來又結合學校開展的學習《弟子規(guī)》的活動加強學生的禮儀規(guī)范的培養(yǎng),從內(nèi)(品性道德)外(知識技藝)兩方面對學生進行熏陶,學生的整體面貌日新月異地得以改善。

        二、以人為本,以儒家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教會學生“為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事父母而孝,待眾人則恕”。

        1.以誠立身,誠信待人,這是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德。

        “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論語•學而》)其中忠乃表現(xiàn)于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tài)度。孔子將“信”作為“仁”的重要體現(xiàn),是賢者必備的品德,凡在言論和行為上做到真實無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這實際上說的就是一個誠信的問題,儒家代表的傳統(tǒng)道德將誠信作為人的一種基本品質(zhì)。對于每個人而言,“誠信”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寶。人生在世,必須不斷學習知識,但僅有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觀去指導。“誠信”精神就是培養(yǎng)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們正確處理各種關系的重要道德準則。個人以誠立身,能做到公正無私、不偏不倚,講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約、取信于人,就能妥善處理好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因此我在班級管理中,堅持實事求是、提倡誠信、獎勵誠信,對撒謊、隱瞞、欺詐、弄虛作假等行為加重處罰,樹立了良好的班風。

        2.事父母而孝,為培養(yǎng)學生的傳統(tǒng)美德奠定基礎。

        “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論語•學而》)弟通“悌”。“孝”是父子之間的愛,孝不僅限于對父母的贍養(yǎng),還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悌”是兄弟姐妹之間的愛。“孝”、“悌”即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尊敬師長,是孔子處理家庭關系的道德規(guī)范,是“仁”的根本。

        現(xiàn)在的學生,尤其是一些條件優(yōu)越的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感受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方式,如計算自己一個學期的花銷、回憶父母為自己做過的最感動的事情、寫一封家書、布置“感恩親情,回報父母”家庭作業(yè)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孝順父母,走向成熟。在活動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少感人的場面,許多學生都有觸及心靈的體會,收效遠超我的預期。

        《論語》中還提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可見,在智育和德育中,孔子把后者放在第一位,我們今天的教育理念正是與之一脈相承的。

        3.行忠恕之道,提倡學生用寬容善良的心來對待他人。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里仁》)。”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即“自己希望站得住,也讓別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行得通,也讓別人行得通”。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即“自己不愿意的,也不強加于人”,即寬恕、容人之意。“忠恕”即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是孔子提出的實現(xiàn)“仁”的方法。

        人都有私心,而學生因為心理不成熟,難免會在學習、生活中存在一些心態(tài)失衡現(xiàn)象,心胸狹隘、互相猜忌,甚至演變成矛盾和沖突。針對這些情況,我要求學生按以下方向來努力:一是嚴于律己,每天反躬自問功過得失,對自己要嚴格要求,而對于他人,則要寬以待人,我反復強調(diào)能否嚴格要求自己是將來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二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里仁》),對照他人的行為來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做出正確的選擇;三是換位思考,充分全面地了解他人的感受,從而更多地理解別人、寬容別人。這幾點措施的施行非常有效,學生之間的關系越發(fā)融洽,整個班級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了。

        三、以人為本,以儒家思想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引導學生“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禮記•大學》)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顯于天下的人,怎么實現(xiàn)理想呢?首先端正思想,然后完善自我修養(yǎng);完善自我修養(yǎng)后,家庭整頓有序;家庭整頓好了,然后國家安定繁榮;國家安定繁榮了,然后天下平定。它為我們指出了一條理想的人生之路:一個人應該先對自身進行修養(yǎng),以自我完善為基礎,然后建立家庭,家庭和睦后才能治理國家,最后才能平定天下,是幾千年來無數(shù)知識者的最高理想。用孔子的話來說,就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論語•憲問》),修己不是目的,通過修己獲得人生境界的提升,從而更好地造福于百姓、造福于社會,這才是目的。

        身處當今社會中的學生,雖面臨著巨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但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仍然是人生不變的理想之道,我結合時代特征對學生如此闡述與要求:“正心”,要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心境,要有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家人、為社會、為國家創(chuàng)造良好精神和物質(zhì)財富的心意,要有先自己(營造自己、保全自己、富強自己)、后家人、后社會、后國家的序列觀,這是一個人的品格(人品)問題;“修身”,要塑造自己良好的基本素質(zhì)、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這是一個人的才能(水平)問題;二者共同構成一個人自身的社會客觀存在,是一個人的內(nèi)功問題;“齊家”,發(fā)展自己,然后惠及家庭,美滿和諧的家庭是一個人幸福的重要保證,要以自己良好的品行影響人、教化人;“治國”,自己要有自己的事業(yè),要有服務于社會公正的社會責任感,這是一個人的人品和才能發(fā)揮與社會表現(xiàn)問題;“平天下”,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境界,是一個更高境界意義上的服務社會、效忠國家的問題。若能如此實踐,實現(xiàn)理想、成功、完美、和諧的人生指日可待。

        儒學文化作為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基礎和核心,反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風貌和精神特征,對現(xiàn)代社會仍具有深遠的影響。儒學思想在長期的德育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積極向上、行之有效的德育內(nèi)容、德育方法、德育理論等,這里我們只涉及到中國傳統(tǒng)德育理念的一點皮毛,略窺門徑,卻已收效甚豐。當代中國的德育要想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發(fā)展,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就必須更好地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接起來,吸取傳統(tǒng)德育理念的精華,將其“根”深深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肥沃的土壤里,只有根深,方能葉茂。

        參考文獻

        1 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 席秀海.略論傳統(tǒng)儒學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J].東岳論叢,2002(4)

        第3篇:弘揚民族文化范文

        [關鍵詞] 少兒美術教育 民族文化 弘揚

        由于社會的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許多民間文化有價值的東西正在流失,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卡通、動漫、電子游戲、電視占據(jù)了相當大的份額,在一些地方,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穿自己民族的服飾,而更向往牛仔褲、KTV等現(xiàn)代生活方式。這些表淺的文化沖擊了數(shù)千年積淀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也改變了人的倫理、道德。

        一、樹立多元文化觀,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許多國家都很重視自己的本土文化,例如,法國政府為保護法語詞匯,規(guī)定在重要的文化場所,只運用本國的文字;一度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節(jié)“申遺”之爭以韓國的搶先申報勝利而告終。作為擁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國,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吸取教訓,在樹立多元文化觀的同時更重視自己的本土文化教育。

        二、在美術教育中關注視覺霸權現(xiàn)象

        當今社會,不可避免的進入了一個“讀圖時代”。海報、廣告、報紙、影碟、動漫、電視、公共雕塑、霓虹燈,鋪天蓋地,在某些場合,文字已淪為圖像的注解。

        圖像的泛濫同時也剝奪了文字語言帶來的豐富的聯(lián)想空間,在學生心目中只留下平面化的圖像,而把握不住深層的意義,更談不上思想上的深層體驗、思考和想象了。

        這些圖像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動漫藝術現(xiàn)象,大多具有暴力色彩、充滿了陰謀、流血和復仇;二是網(wǎng)絡及網(wǎng)絡游戲盛行,負面影響明顯;三是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廣告的影響,追逐時尚,崇尚名牌,形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影響了身心健康。

        這些作品在內(nèi)容上還很大程度的體現(xiàn)了西方的一些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也影響了學生對民族文化、民族認同意識的形成。

        三、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塑造優(yōu)秀的行為品格

        一種文化,決定一種思想與行為的模式。高尚的人格往往來自于高尚的審美情趣,而藝術鑒賞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1.藝術作品的欣賞

        不僅包括技法的學習,還包括對思想內(nèi)容的挖掘。例如,欣賞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圖》,學生不僅可以從技法上學習到散點透視的構圖法,體會作者如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tǒng)一而富于變化的畫面中的巧妙的筆墨章法。還可以了解到北宋的清明時節(jié),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自然風光和當時的風土人情。徐悲鴻的《八駿圖》,畫家采用了國畫水墨技法,通過線條的干濕、濃淡、粗細、疾徐,寥寥數(shù)筆,便將馬的奔騰氣勢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但這畫面中絕非單單只表現(xiàn)了八匹馬,而主要是謳歌了那種勇往直前、戰(zhàn)斗不息的大無畏精神。

        在欣賞作品當中,必須提到的是中國的寫意畫。縱觀中國千年的繪畫史,從戰(zhàn)國帛畫到敦煌壁畫;從唐代的鞍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鳥;從徐渭、石濤到現(xiàn)代的齊白石與張大千,無不閃爍著“意象”思維的智慧之光。這正是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老莊哲學思想的一種文化。通過欣賞學習中國畫,學生明白了中國畫寫的是意象,寫的是意境。要想畫好中國畫,還得有詩、書、畫、印各方面的修養(yǎng)。

        2.對教材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

        在上四年級七冊《炊具與餐具》這一課時,本來只是一次技法訓練課。但備課時我就在思索,能否從中挖掘出更深一層的東西呢?于是我查閱了炊具與餐具的來歷,從中國的飲食文化入手來上此課。飲食文化是中國值得自豪,也是最容易為世界各國所接受的一環(huán)。美味的食物享用得多,有沒有考究過中國人何時開始脫離茹毛飲血的生活?何時開始用爐灶煮食?常吃的水餃、云吞何時出現(xiàn)?又怎樣由分餐制度演化為圍桌而食?

        通過學習此課,學生知道了“灰陶釜”是中國已知發(fā)現(xiàn)較早、且完整的炊具,春秋后期,已有餃子出現(xiàn),鼎最開始其實是中國古代炊食器皿。鼎上多裝飾饕餮紋,“饕餮之徒”這一成語的來歷原來是來自于傳說別貪食的獸。

        上到五年級九冊《門畫》此課時,通過故事講述了門畫的來歷。古人對門戶的看重,產(chǎn)生了門神崇拜。于是產(chǎn)生了農(nóng)歷新年張貼門神畫(年畫)的民間習俗。因此誕生了我國四大著名的歷史年畫產(chǎn)地:天津的楊柳青、山東濰坊的楊家埠、蘇州的桃花塢、河南開封的朱仙鎮(zhèn)。

        一幅年畫就是一個歷史,就是一個故事,在強烈的感官刺激下,學生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改變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很多同學還利用興趣小組自己動手制作年畫。

        3.傳統(tǒng)工藝的學習

        把民間美術帶進課堂,能引導學生從小了解和認識民族、家鄉(xiāng)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保護意識。

        在教學中,我開設了剪紙、泥塑、雕刻、陶藝、染紙、京劇臉譜等課程。結合不同的年齡特點,指導學生通過剪紙十二生肖,了解十二生肖這種中國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了解它和中國漫長的農(nóng)業(yè)社會的傳統(tǒng)習俗息息相關,又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自然界、對時間、生命的深刻認識。

        2008年奧運來臨之際,還通過舉辦文化藝術節(jié)現(xiàn)場剪紙活動,剪與奧運相關的題材,指導學生將傳統(tǒng)剪紙與現(xiàn)代剪紙結合,有機地將傳承與創(chuàng)造融為一體。

        通過開設畫京劇臉譜和中國傳統(tǒng)家具欣賞課,學生了解了京劇的生、旦、凈、末、丑,認識了紅木家具的靈魂就是榫卯結構,整套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鐵釘,卻能使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這都讓學生嘖嘖稱奇,從而提高了學生對傳統(tǒng)工藝的興趣。

        4.傳統(tǒng)節(jié)日教育活動

        每個節(jié)日都是文化的載體。透過節(jié)日,可以洞悉一個民族的群體文化性格,展示特色的民族習俗傳統(tǒng)。

        在美術課中我通過中秋節(jié)讓學生用橡皮泥做月餅,畫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端午節(jié)畫龍舟等活動。讓孩子們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歷史淵源、文化習俗和象征意義,感受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豐富的內(nèi)涵。

        四、關注美術與其它學科的關系

        美術教學還可以引導學生跨學科進行綜合與探索性的學習。

        隨著杜甫的《詠柳》,學生體會著《春天的消息》;吟誦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學生又感受到江南的詩情畫意;欣賞著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篆書、隸書,又使人體會到書法之美。

        在美術教學中,還無處不隱含著數(shù)學之美。透視、平面設計中的重復、發(fā)散、螺旋,剪紙團花剪扇形、剪三折花、四折花、五折花,這些無不包含著數(shù)學原理。

        在繪畫作品中,透視的遠近、色彩的冷暖,點的聚集、線的長短、面的轉(zhuǎn)折以及畫面的虛實等都構成了畫面視覺上的節(jié)奏。在李可染的山水畫中依稀可聞山泉汩汩之聲;看了徐悲鴻的《奔馬圖》仿佛聽見駿馬自遠而近的狂奔;凡是看過潘鶴的作品《艱苦歲月》的人,都不會忘懷那途中小為悠揚笛聲所陶醉的神情。

        參考文獻:

        [1]郭祥超.學校傳統(tǒng)文化傳承問題新論――視覺文化反思和圖文文化建構的視角.教育科學研究,2008,(10).

        [2]滌非葒.“視覺文化”和美術教育.

        第4篇:弘揚民族文化范文

        一、選擇一個突破口

        我們吉林市大口欽滿族鎮(zhèn)中心學校位于風光秀麗的石人山下,這里群山環(huán)抱,依山傍水,養(yǎng)育了一代代勤勞善良的人們,培養(yǎng)了一批批出類拔萃的學生。淳樸的民俗風情使得學生在愛與大自然的和諧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他們心靈手巧,很多同學耳熏目染,都會剪窗花。他們熱愛美麗的家鄉(xiāng),珍惜幸福的生活,更難忘培育他們成長的校園。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學生。據(jù)考證剪紙藝術已有1500年的歷史了,早在我國漢唐時期就被用來作裝飾品,是中國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的一種,經(jīng)過千百年的歷史演變,剪紙藝術一方面改變了它的某些傳統(tǒng)功效。但它的那種用簡明線條將繁雜事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特性,卻又以另一種怡情悅性的形式吸引著現(xiàn)代人,借用現(xiàn)代人的思想感情、物質(zhì)條件和新的藝術手段,給古老的民族藝術注入新的生命。我校領導根據(jù)這一得天獨厚的現(xiàn)象,適時把握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率先積極投身于課改的行列中,努力把新理念貫徹到教育教學中。我們?nèi)嬲{(diào)研衡量了當?shù)氐娜宋木坝^和學校實際辦學情況后,經(jīng)研究決定以開發(fā)《剪紙藝術》教學為出發(fā)點,確立了我校的校本課程開發(fā)科目之一。迎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創(chuàng)辦特色教育,打造品牌學校”。同時有效地補充了地方課程的不足,體現(xiàn)了校本課程的多樣性、選擇性,為提高辦學質(zhì)量、弘揚傳承民間剪紙文化藝術,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zhì)的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轉(zhuǎn)變教育教學觀念

        校本課程剪紙藝術的開發(fā),將更加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獲得親自參與動手實踐的積極體驗和積累豐富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生繪圖設計、動手實踐及欣賞、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因此,為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基礎,讓學生練得基本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審美、學會快樂、學會創(chuàng)造作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總目標。

        我有幸成為剪紙藝術科研課題小組的一員,經(jīng)過與校領導的探討,有計劃、有目的地編寫了1-6年級《剪紙藝術》校本課程,使美育教育在教學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我在整冊書的編寫過程中,特別重視學生手腦結合的訓練,使得學生在創(chuàng)作稚拙而變化豐富的圖形時,激發(fā)學生對剪紙的興趣。在折紙和剪紙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審美能力等。

        三、有效實踐校本課程

        (一)選擇學生樂于探究的事物作為教學內(nèi)容。我在課程的編排中分為剪紙藝術欣賞、基本技法、花卉、禽鳥、動物、人物等剪法的分類學習,使學生們更加熱愛生活學會觀察與思考,對這些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小動物、植物、飛禽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豐富了《剪紙藝術》教材的內(nèi)容,降低了學習難度,增強了剪紙藝術教學的實效性、多樣性。這不僅體現(xiàn)了本次課改教學目標的內(nèi)涵所在,而且也是對傳承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和學校教育理念和的體現(xiàn)。

        (二)充分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手段。我在實施剪紙藝術教學過程中感到,高效課堂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在第一次給學生上剪紙課時,就做了充分的準備,深深吸引著學生的興趣。上課時,我說:“同學們看,老師手中只有一把剪刀,一張張彩色的紙,一會就可以變幻出許許多多可愛的小動物、小鳥,還有美麗的花朵,不信你們看!”經(jīng)過我的演示,同學們眼前出現(xiàn)了栩栩如生的兔子、喜鵲、牡丹等精美的圖案。同學們,你們看神奇嗎?想學嗎?這時同學們的回答是肯定的,眼神無不流露出對剪紙的喜愛之情。其中,閆麗、鄒佳慧、常宏兆等同學迫不及待地說:“老師你快教我們學習剪紙吧!”我接著又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了一幅幅精美的剪紙圖片,利用這些形象直觀的圖片為學生進行詳細地解說,讓學生更加喜愛剪紙藝術。緊接著,正當我們進入第一課學習剪紙基本技法時,有的同學遇到了一些操作技法上的問題。例如,常圓圓說:“老師,剪紙符號中的花瓣形、鋸齒形太難了,我怎么剪不好,真的不想學了。”說著,把剪刀丟在了一邊。我把剪刀拾了起來,放在她的手中,說:“同學們,剪紙藝術凝聚著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千百年來受到國內(nèi)外人士的高度重視和青睞,你們想想這寶貴的民族藝術正等待著你們把它發(fā)揚光大。我們能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嗎?”一幢高樓若沒有牢固的根基能行嗎?同學們異口同聲說:“不行。”這時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空前高漲,又都積極認真地投入到剪紙活動中去了。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常圓圓總是虛心向我請教,比別的同學更刻苦、更認真,我也給予及時的指導和鼓勵,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第5篇:弘揚民族文化范文

        唐雙平(富源縣墨紅鎮(zhèn)文化服務中心)

        墨紅——是一個古代的地名,也叫老東山,墨紅系彝語,是云南省富源境內(nèi)彝族人口最多,集聚地最大的地方。

        在很久很久以前,最早開發(fā)這塊處女地的是彝族同胞,彝族同胞是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個勤勞勇敢、誠實善良、豪爽好客、能歌善舞的優(yōu)秀民族,僅墨紅境內(nèi)就有15000余人,占人口總數(shù)的25%,分布在法土、世迤、魯木克、摩山、九河、清水等12個村委會,19個自然村。屬彝族集聚地的法土、世迤、魯木克3個彝族村委會經(jīng)濟文化都比較落后。土地貧瘠,高寒冷涼,生產(chǎn)生活基礎較差,生產(chǎn)力水平較低,有20%的農(nóng)戶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墨紅鎮(zhèn)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充分發(fā)揮文化站的職能作用,從弘揚少數(shù)民族的民間、民族文化著手,大力促進少數(shù)民族經(jīng)濟、社會和諧發(fā)展。

        充分利用民族節(jié)日活動弘揚民族民間文化,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團結

        每年六月二十四這天是彝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屬于他們過大年的節(jié)日,也是彝族青年談情說愛的節(jié)日,各村寨都要在祭山樹下打老牛,在賽歌臺組織山歌對唱。鎮(zhèn)黨委、政府每年都要拿出3—6萬元的經(jīng)費,委派班子成員帶著禮物去慰問彝族同胞,去彝族村社召開座談會,暢談民族團結、民族發(fā)展進步等有關問題;組織過好彝族同胞節(jié)日;以聯(lián)片的形式組織彝族歌舞聯(lián)歡會,青年山歌對唱賽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既弘揚了民族民間文化,又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民主團結。

        建起了彝族村寨山歌對唱臺,為彝族同胞弘揚民族特色文化提供了舞臺

        古代唱山歌,是為了驅(qū)趕野獸,隨著時代的進步,唱山歌、對山歌則成了彝族同胞最文明的情感交流方式,也成了彝族同胞談情說愛既含蓄又直接的交流方式,還成了彝族同胞們過節(jié)的娛樂方式,為了彝族群眾同胞的文化發(fā)展需求,鎮(zhèn)黨委、政府擠出了一定的財力并協(xié)調(diào)了有關企事業(yè)單位,從財力、物力上支持了各彝族村寨建起了山歌對唱臺,到目前為止,共建起了山歌對唱臺19塊活動場地,為弘揚民族特色文化提供了舞臺。

        組建了彝家著裝刺繡專業(yè)隊伍,傳承、彰顯了彝族著裝的個性藝術特色,又增加了參加刺繡人員的家庭收入

        彝族同胞的著裝在我國56個民族著裝中別具一格,特別是女裝更有特色,從蓋頭到蒙心布再到下裝布面都是親手一針一針的精挑細繡的,從面料花線顏色搭配,花樣的設計等相當協(xié)調(diào),蘊藏著本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特征及審美觀點,穿起來更得體,特別是彝族大姑娘穿起來,就更顯得美上加美,出現(xiàn)在鎮(zhèn)里大型接待場中顯得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景象,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彝族火把節(jié)組織活動的時候,彝族同胞們的老老少少,都穿起了他們的節(jié)日盛裝歡聚一堂時,更顯出山花浪漫的場景,正是彝族同胞獨有的花樣特色,引起了一些旅游公司、游客們的好奇和羨慕,紛紛到彝族村寨定做,為滿足這一市場需求,鎮(zhèn)黨委、政府出面引導、組織,成立了以普沖、法土、世迤、魯木克等村寨為主的彝族著裝刺繡專業(yè)隊伍,共計40余人,每人每年可刺繡6~8套,每套可賣1800~2000元,每人每年可收入1—2萬元。這樣,既彰顯了彝族著裝特色,也增加了彝族同胞的家庭收入,還為彝族同胞的溝通和民族團結搭起了經(jīng)濟橋梁。

        成立了彝族村寨紅白理事會,為彝族村寨提供了紅白理事活動場所,既尊重了彝族同胞古老的風俗習慣,又引導了彝族同胞積極、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轉(zhuǎn)變

        彝族村寨的紅喜事和白喪事最為熱鬧,排場都很大。辦紅喜事,一般的人家都會有600~800人,出嫁姑娘的人家,頭天晚上要請很多姑娘圍著出嫁的女人大哭一場,表示做父母舍不得自己的女兒出嫁,也表示自己的姑娘去婆家不哭,能高高興興的過上幸福的生活。出嫁的當天,女方還要請很多女青年為取親的小伙子們臉上抹黑、抹花,表示自己的女兒去婆家認不錯新郎,還表示自己的女兒去婆家后不要給娘家人丟臉,堂堂正正做人。男方家在娶親的頭天,要準備很多很多豬頭,很多大粑粑要送給女方家的每家親戚,一家一個豬頭、一個大粑粑。若不按這個風俗做第2天就為難娶親人,辦喜事不論男方女方,客人都要吃3天6頓,很麻煩。再說,辦喪事在祭祀的過程中,除了按我們漢族的方法操辦外,主人家要請很多老老少少為死者跳鬼,就是每人手中拿著兩塊新帕子,一面吼,一面跳,按照古代的傳說“跳鬼”就是為死者驅(qū)趕野獸、飛禽、蒼蠅傳到現(xiàn)在演變?yōu)樗勒咂矶\,希望死者駕鶴成仙,彝族操辦喪事,很隆重,幾百人甚至上千人,吃4天8頓,死者本村的每家每戶都要熄火,只等到扶山那天,還要請內(nèi)親吃二頓,對于彝族同胞來說,無論紅白喜事,輪到哪家都很犯愁。為了減輕彝族同胞操辦紅白喜事負擔,摒棄一些不必要的古老風俗,黨委政府本著一個既要尊重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習慣,又要積極引導彝族同胞辦事從儉、積極進取、文明健康的方式上轉(zhuǎn)變,倡導并成立了彝族各自然村寨13個紅白理事會,黨委、政府出資為紅白理事會建起了規(guī)模相當?shù)幕顒訄鏊瑸榛顒訄鏊碇昧艘恍┍匾淖酪伟宓省㈠佂肫芭瑁畹靡妥逋叨荣潛P。

        彝族山歌在民間音樂傳承與保護協(xié)會的引領下實現(xiàn)了文化樂民

        為了對彝族民間音樂文化——彝族民歌曲、彝族器樂曲、彝族舞蹈音樂、彝族喪葬舞樂、彝族節(jié)日文化、彝族婚俗音樂、彝族祝酒歌曲等進行傳承與保護,組建成立了墨紅鎮(zhèn)彝族民間音樂傳承與保護協(xié)會。其宗旨,就是遵守憲法、法律、法規(guī)以及相關文化行業(yè)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團結全體會員,堅持“積極發(fā)展、加強管理、傳承保護、服務文化”理念,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執(zhí)行國家對文化產(chǎn)業(yè)市場的政策、法規(guī)、規(guī)定,為提升文化產(chǎn)業(yè)層次,保護傳承民間民族文化,加快發(fā)展我鎮(zhèn)文化產(chǎn)業(yè),為加快我鎮(zhèn)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鋪墊文化平臺。

        民間歌舞在文化聯(lián)合體的帶領下實現(xiàn)文化富民

        為弘揚民族民間文化,滿足彝族同胞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傳承少數(shù)民族良好的風俗習慣,相繼成立了墨紅民族民間文化宣傳聯(lián)合體6個,參加成員共180余人(其中彝族同胞120余人),近年來,為鎮(zhèn)內(nèi)鎮(zhèn)外、縣內(nèi)縣外、市內(nèi)市外婚喪嫁娶、生日壽辰共演出800余場次。文化宣傳聯(lián)合體本著辦什么事,演什么節(jié)目,演出內(nèi)容豐富多彩,又具有民族特色,深受辦事家庭及廣大群眾的歡迎;經(jīng)了解,每演出一場次,可收入3600-4000余元,每個隊員月平均收入都在2000余元,年收入在2—3萬元。文化聯(lián)合體的組建,不僅弘揚了民族民間文化,還拓寬彝族同胞的創(chuàng)收渠道。

        大眾健身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實現(xiàn)了文化惠民

        第6篇:弘揚民族文化范文

        關鍵詞:音樂教育;民族音樂文化;現(xiàn)狀;問題;文化傳承

        音樂在文化傳承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一直被視為維系一個民族與發(fā)展的重要紐帶之一。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是民族歷史與情感的另一種方式的凝聚與體現(xiàn)。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民族音樂記錄了各個民族的興衰與變遷,是各民族傳統(tǒng)、習慣、觀念、文化等的濃縮。而學校教育作為當代教育活動的重中之重,在民族文化的傳承方面肩負著極其重要的使命。高校,不僅僅是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實踐基地,更是實現(xiàn)文化傳承的重要一環(huán)。為了加強新時期各方對民族音樂傳承的重視程度, 使民族音樂得到良好的傳承,作為高校音樂教師,我們有義務為這一偉大的文化事業(yè)做出貢獻,加強學校在民族音樂方面的教育,使得民族音樂走向世界。

        一、高校民族音樂的現(xiàn)狀與問題

        首先要明確的一個觀點是,在高校加強民族音樂教育是傳承中華文化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如果一個民族不能在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正確對待傳統(tǒng)文化,將會是整個國家的不幸和人民的災難。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風格的民族音樂文化,而這些多樣的民族音樂最終造就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與包容性。因此,我國教育素來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光大。從早期的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甚至到成人教育,民族音樂一直是我國教育事業(yè)和文化事業(yè)的重點建設課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民族音樂已經(jīng)形成了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音樂體系,并且在維系民族團結與促進民族發(fā)展中功不可沒,但由于在進入工業(yè)社會后的全球化趨勢,中國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受到了來自西方音樂的沖擊,最終形成了以西方音樂為主的音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中國境內(nèi)得到廣泛使用。

        然而,近幾年音樂教育學界對民族音樂教育越來越重視,高校就如何在音樂教育中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開展了積極有效的嘗試。隨著這種意識的確立,民族音樂在高校的音樂教育中已經(jīng)開始嶄露頭角。但是民族音樂邊緣化的問題依舊得不到有效解決。民族音樂邊緣化主要是就民族音樂在高校整體的教育安排上來說的,尤其是在高校音樂教育的安排上,民族音樂一直只是一些民族音樂特長生的專利,而對于其他學生而言,還略顯神秘。特別是在當今多元文化的發(fā)展背景下,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fā)揚正面臨挑戰(zhàn)。因此,如若這樣的問題繼續(xù)在高校音樂教育中蔓延,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均衡發(fā)展,而且很可能造成民族文化與高校學生的疏遠,最終導致中國的民族音樂在繼承方面出現(xiàn)更多問題。高校音樂專業(y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首先應當明白自己的責任所在,積極投身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建設中來,并在高校開設主要的民族音樂基地,將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作為己任,發(fā)揚“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精神,不畏艱難險阻,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在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進程中勇攀高峰。

        二、音樂教育中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對策

        1.深化高校音樂教育改革

        第一,我國高校在音樂教育中一直存在誤區(qū),即在進行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教學時,人為地將民族音樂與民族文化割裂開來。這樣的民族音樂,就像是離開水的魚那樣,失去了水,便沒有了生命,也就變成孤立的事物。當今世界文化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將我國的民族音樂置身于歷史發(fā)展的洪流之中,我們應當在高校音樂文化建設中, 注意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實現(xiàn)縱向聯(lián)系的同時,與世界發(fā)展實現(xiàn)橫向聯(lián)系,并逐漸形成中國特有的民族音樂理論體系。

        第二,中國高校在進行民族音樂課程講授時往往以教師的編排為主,缺乏有效的指導書籍,這就導致這門課程的教授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這樣的教學方式缺乏有效的編排體系,同時也就不能對實踐教學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指導,是一個嚴重缺憾。為了使民族音樂教學方式可以更加簡明、系統(tǒng)和科學,教師應當編排出統(tǒng)一的民族音樂教材,強調(diào)理論和實踐指導等方面的統(tǒng)一,并注意在實踐中對現(xiàn)有教材進行加工和修正,以便讓教材更加適合教學改革事業(yè)的發(fā)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思想文化建設和陶冶情操。

        2. 中西結合,兼收并蓄

        現(xiàn)在我們提倡在中國高校音樂教育中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對策,并不是說我們要在高校音樂建設中跛腳走路。應該認識到的是,中、西音樂雖然屬于兩種截然不同的音樂體系,但是其在本質(zhì)上都是本民族和本國家人民心態(tài)、行為和習慣等方面的具體體現(xiàn),是勞動人民寶貴的智慧結晶。因此,在實際的高校音樂教學中,在進行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傳承時,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具有相同情懷或者歷史背景的西方音樂,讓學生在比較中體驗中國民族音樂的美妙與精髓。另一方面,通過對兩種文化的比較,可以讓同學們體味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博大精深,增強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將愛國主義情節(jié)更深地烙印在心中。因此,只有找到西方音樂文化與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共生點,才能進一步鞏固民族音樂在世界音樂史上的地位。

        3. 改進教學方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高效的音樂教育課堂離不開豐富的教學方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給學生帶來一種新鮮感,這樣才能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高校音樂教師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zhì),多多參加有關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講座或者經(jīng)驗交流會,同時提升自己的計算機水平,以便將高效的多媒體教學方式運用于實際的課堂教學課程中,讓學生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多種方式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進行全方位了解,這樣一來,才會取得好的成就。

        三、小結

        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是一項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需要認識到的是,這項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長期的建設工程。高校音樂教師需要明白自己在這項傳統(tǒng)文化建設中的具體作用與角色,才能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更好地進行有關中華民族音樂的教授。雖然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仍舊需要面對許多困難與問題,但是只要有來自校方、學生的支持與鼓勵,就應當堅定不移地將這項工作發(fā)揚光大,并且逐漸擴大它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因此,在音樂教育的同時弘揚民族音樂文化,不僅僅要在高校學生中逐漸展開,更重要的是,需要高校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號召力和影響力,通過自己的行為實踐,身體力行地將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傳遞下去,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耀華.中華文化為“母語”的音樂教育的意義及其展望[J].音樂研究,1996(1):45-47.

        第7篇:弘揚民族文化范文

        關鍵詞:民族音樂;民族性;世界性;多元文化;辯證統(tǒng)一

        中圖分類號:G40-012

        文獻標志碼:A

        章編號:1002-0845(2007)02-0023-02

        音樂文化既是最代表一個民族本質(zhì)和文化特征的文化現(xiàn)象,又是最能反映各個民族特點,并且可以直接感受和交流的世界文化現(xiàn)象。從文化層面上看,多元文化的理論非常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和發(fā)展。管建華同志說:“21世紀人類社會將更加趨向全球一體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趨勢。”全球一體化是人類科學、交通、信息網(wǎng)絡及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文化多元化則出自人類在不同生活空間、聚合方式適應性的進一步擴展。由此當今任何學科的發(fā)展放棄全球觀察的視野,孤立地談自己的發(fā)展或脫離自身文化傳統(tǒng)去談發(fā)展都是難以面向未來的。因此,弘揚民族音樂,樹立多元文化觀應是我們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取向之一。

        一、何為民族音樂

        所謂民族音樂,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表達其情感生活的音樂。民族音樂包括民族民間音樂(原生態(tài)音樂)和具有民族風格的創(chuàng)作音樂兩部分。民族音樂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1.民族音樂的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文化的地域性、獨特性、階段性、同時又是一種局限性,它是一個民族在特定的社會、歷史、經(jīng)濟等條件制約下形成的心理要素、精神狀態(tài)和思維方式,是人類在精神領域里的認識和積累。民族音樂都是以民族性為特征的,它因為獨特而使別的國家和民族無法參與,至多對其只做一般觀賞和了解。在人類歷史的長河里,在國家仍未消亡的歷史階段,我們的民族音樂是世界多元音樂文化資源中的一個物種,它具有自己獨特的地位、作用與價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繼續(xù)發(fā)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它是本民族人民所喜聞樂見的音樂種類,人民離不開它。我們的祖國版圖遼闊,地理環(huán)境復雜、奇?zhèn)ィ窖晕幕S富多樣。在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中,我們的祖先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藝術實踐,創(chuàng)造了三百多種戲曲、二百多種曲藝以及浩如煙海的民歌,為我們開掘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源泉。隔斷了歷史,現(xiàn)代民族音樂何以實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正如張肖虎所說:“繼承和發(fā)展民族傳統(tǒng)音樂可有多種做法并存,重要而不可缺少的做法之一是認真保持古老藝術的本來面目,這樣才能使人們看到、聽到先人們的藝術本色。有了真正原本的藝術才可以做到學習、繼承、借鑒和發(fā)展。”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都在重點保護和發(fā)展象征本民族的藝術品種:歐洲國家的政府大力資助他們的交響樂與歌劇;印度許多著名音樂家則把維護自己音樂的純潔性做為神圣職責,在強烈自尊心的支配下他們對本民族音樂象對自己所信奉的神一樣熱愛和虔誠;韓國從事民間音樂的音樂家還在使用他們的祖先根據(jù)中國的“律呂譜”改造而成的“井字譜”;日本民族至今還恭敬地看“半字譜”,日本國家電視臺還有一個固定頻道專門播放傳統(tǒng)藝術的表演。這些國家對待本民族傳統(tǒng)音樂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民族音樂就象世界上成千上萬的物種一樣,使得世界多姿多彩,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極大地豐富了世界文化資源,從而使得世界文化繽紛多姿、光輝燦爛。

        今天由于信息與交通的快速發(fā)展,當世界朝著各民族趨同的方向越來越快速發(fā)展的時候,人類也確有責任為保留各民族自己的獨特文化做出應有的努力,使其獨特的價值免于消亡。從長遠來看,他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多元價值、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象征。美國向宇宙發(fā)射的太空船上載有一張播放給外星人聽的金唱片,其中就有代表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古代名曲《流水》。這是我們的驕傲,它從一個側(cè)面證明了民族音樂的獨特不可替代的價值。

        2.民族音樂的世界性

        世界性就是開放性、互通性、融合性、持久發(fā)展性和各民族廣泛的參與性這樣幾個方面,它使各族人民真正站在同一個層面上同等對話。它是人類未來共同的發(fā)展方向,具有光明的前途和強大的生命力,是任何勢力都不可阻擋的一種歷史潮流。音樂本身就是一種世界語。匈牙利著名音樂家李斯特說:“音樂可以成為人類的萬能語言,人類用這種語言能夠向任何心靈說話,能夠被一切人理解。”英國哲學家卡萊爾說:“音樂是天使的演講。”這句話形容得太妙了,因為這種語言是人類感情的真實流露,它純潔、它美好,它是靠人們的傾心聆聽七個音符的概括和升華,所以有人把美妙的音樂說成是“天籟之音”,將之提升到了一個不屬于任何民族音樂語言的高度。世界音樂是相對民族而言的,它源于某個民族,但經(jīng)過作曲家精心提煉和再創(chuàng)造,從而使世界各民族普遍都能夠欣賞它,接受它。如中國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波蘭肖邦的《圓舞曲》、德國貝多芬的《交響曲》等,它們是音樂領域中的世界語,他們已成功地將民族音樂轉(zhuǎn)化成世界音樂。如果未來的音樂文化過分強調(diào)民族性的特色,將使得音樂文化客觀上遠離“世界性”。

        二、何為多元文化觀

        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際音樂教育的發(fā)展一直突出多元文化觀的主題。世界的多樣性決定了世界音樂的多樣性,各民族的音樂都是根據(jù)本民族的審美標準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本民族文化的一種反映,不能認為誰的高級誰的低級、誰的科學誰的不科學。長期以來,音樂的歐洲中心主義對世界各地區(qū)、各民族的音樂文化起到了嚴重的制約作用,影響了各個國家民族音樂的傳承發(fā)展。實際上世界各個不同國家民族的特色音樂文化,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財富,它同歐洲文化一道創(chuàng)造了整個世界的音樂文明。基于上述認識,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半個世紀的國際音樂教育發(fā)展歷程,不斷延續(xù)與深化著多元主義音樂教育觀的主題。

        三、弘揚民族音樂與多元文化觀的辯證統(tǒng)一

        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有賴于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diào)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有開闊的視野,體驗、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珍視人類遺產(chǎn)。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教育中,越來越多的音樂學者、有識之士,以全球化文化視野來審視當今世界的多元文化現(xiàn)象,并用以指導本國的音樂教育實踐。美國奧爾夫?qū)W會前任主席、威斯康星大學音樂系教授朱迪幫主編的音樂教材《共享音樂》中,歌詞就使用了各個國家的不同文字。盡管這樣做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但多元化對于美國文化的發(fā)展極有利,會成為一種“廣泛的肯定和認同”。我國著名聲樂專家金鐵林先生在民歌原始的演唱發(fā)聲方法的基礎上,借鑒了西洋美聲唱法發(fā)聲原理,為我國民族聲樂建立了一整套科學的演唱發(fā)聲法,為21世紀培養(yǎng)了大批的民歌演唱家和音樂教育家。特別是2003年宋祖英在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舉辦的專場音樂會,把中國的民族聲樂引向了世界,民族聲樂的發(fā)展真正做到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未來世界多元文化的一顆燦爛明珠。總之,任何文化(包括音樂文化)都是屬于民族的,民族音樂是音樂文化的“母語”。不管你走到哪里,親近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絕不會改變。但是,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與弘揚,并不一定要排斥和拒絕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優(yōu)秀音樂文化,并非一定要表現(xiàn)為那種狹隘的民族性、局限性。如果不用“一個標準衡量一切”,那么這個民族就成熟了。因為世界音樂的多樣性是由民族性決定的,我們正處在一個多元的世界,廣泛吸收世界上的一切優(yōu)秀文化,開闊我們音樂教育的視野,豐富我們音樂教育的內(nèi)涵,共享人類音樂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應是我們音樂教育的理想與追求。

        參考文獻:

        [1]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初中音樂課程標準[S].

        [2]杜亞雄,桑海波.中國傳統(tǒng)音樂概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第8篇:弘揚民族文化范文

        【關鍵詞】武術 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194-02

        武術被稱為中國的國粹,在全世界也廣為傳播,享有很高的聲譽。武術作為一項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在其發(fā)展與傳播的過程中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結合得非常緊密,成為一種獨特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形態(tài)。武術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價值體系與道德觀。國家提出了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并重視武術的學習與推廣,這對全民族素質(zhì)的提高、國人民族精神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一 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千百年來,愛國主義思想塑造著中華兒女的道德情操,指引著武林豪杰的人生方向。在中國武術發(fā)展史上,有無數(shù)的武術愛好者,他們習武的目的都是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基本目標,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難之際,他們挺身而出,不顧個人的生死,捍衛(wèi)了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完整。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諸侯爭強、七雄五霸、滅弱吞小,兼并激烈。在這列國紛爭的大變時期,出現(xiàn)了很多武林豪杰,他們?yōu)榫S護國家的獨立,置個人生死不顧奮勇抗爭的動人事例。魯國武士曹沫武藝出眾,深得魯莊公喜愛。齊桓公大兵侵入魯國,占領了魯國的大片河山。兩國國君會晤之際,曹沫挺身而出,以短劍直抵齊桓公的胸膛,并義正詞嚴地譴責齊國的侵略罪行,迫使齊桓公歸還侵占的魯國領土。曹沫之英勇無畏,為國家利益挺身而出的愛國主義精神成為古代武士的典范。南宋抗金英雄岳飛,其高超的武藝和盡忠報國的光輝業(yè)績?yōu)槭廊藗黜灐_€有面對元兵威脅利誘不為所動的文天祥,他一身浩然正氣,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在民國時期頒布的《教育要旨》中宣稱:“國何以強,強于民;民和以強,強于尚武。”當時很多習武者在自己的練功服上繡起了“強種、強身、自衛(wèi)、衛(wèi)國”等字樣。可見,中國武術早已超越了技擊價值,對塑造和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起著重要作用。

        二 優(yōu)秀武德是武術文化的核心

        “尚武崇德,德以藝生,藝以德顯。”精湛的武技是每個習武者高尚武德的反映,也是武術從業(yè)者敬業(yè)精神的表現(xiàn)。沒有精湛的技藝和淵博的知識,從業(yè)動機再純,也難達到較高的造詣。同樣,武技再好,如果武德不正,也可能敗壞武術的門風。“未曾習武先修德”,學習武術的人,首先要端正學習目的。要知道學習武術,是為了繼承和弘揚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否則,即使學了一些本事,也顯現(xiàn)不出自身技藝應有的價值,更有可能走向邪路,徒勞無功。有些人學武術,只想掌握一兩手格斗技術,能防身自衛(wèi),不受別人欺負,沒有多大抱負,一旦碰到學習困難就打退堂鼓,半途而廢。有些人學武術的目的,甚至是想在人前顯威,專門干些打架斗毆、擾亂社會治安的事情,這些人只會走向人民的反面,成為社會的敗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武術形成了一整套與之密切相關的道德體系,講究“尚武崇德”,“武以德為先”。從古至今,優(yōu)秀武德在武術文化的發(fā)展中都占據(jù)著核心地位。要正確理解武術文化的內(nèi)涵和意義,必須具備高尚的品德修養(yǎng),這樣才能使武術文化健康地向前發(fā)展。

        三 民族精神在武德教育中得到弘揚

        武術的教育功能從古至今一直很受人們重視,武術教育又以武德教育為核心。傳統(tǒng)武德教育是以儒家倫常為道德基準,歸納起來有八個字:忠、信、孝、悌、禮、義、廉、恥。這些如今社會看似很腐朽的內(nèi)容,在封建社會卻曾經(jīng)起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左右著習武之人的行為方向。在武術教育過程中,武德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現(xiàn)代社會形成的武德,需要摒棄封建的糟粕,繼承其精華,要將武德教育與愛國主義精神、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因此必須賦予武德以新的內(nèi)容。如忠: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社會主義;孝:就是要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信:就是要誠實,信守諾言,守時守信;悌:愛護朋友,愛護兄弟姐妹,幫助弱者,幫助有困難的人;禮:遵紀守法,文明禮貌;義:堅持真理,見義勇為;廉:清正廉明;恥:能夠辨別真?zhèn)问欠牵掠谡归_批評與自我批評。可見,盡管傳統(tǒng)武德有著很大的歷史局限性,但只要賦予傳統(tǒng)武德以新的內(nèi)容,它一樣能夠很好地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傳統(tǒng)武術文化”具有歷史性、時代性、繼承性等特點,因此,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現(xiàn)今社會的需要去研究它,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它,運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如“飛檐走壁”、“刀槍不入”、“隔山打牛”等有違科學的思想必須摒棄。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武術文化在高校的傳播和對大學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此外,教育主管部門大力弘揚武術文化,也有助于吸引大眾去了解、學習武術文化,從而在高校內(nèi)形成傳承武術文化的氛圍,也有助于民族精神的弘揚。

        四 結束語

        在當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武術發(fā)展的危機,要把武術文化傳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揚貫徹到教學和生活的每個細節(jié),強化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并進行長期的教化和熏陶,是每一個武術教育工作者一項重大而長遠的任務。

        參考文獻

        [1]張智慧.論武術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作用[J].科學大眾,2008(2)

        第9篇:弘揚民族文化范文

        【關鍵詞】音樂藝術;民族文化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091-01

        一、現(xiàn)代音樂教育給我們的思考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高中教育也隨之取得飛速發(fā)展,在以素質(zhì)教育為基礎的大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指導方針下,高中音樂教育也從純粹的音樂欣賞、音樂常識普及、音樂作品模仿逐步發(fā)展,進入了高品質(zhì)的、有氣質(zhì)的、重視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階段,并大步邁向成熟。那么,作為高中音樂教育具體實施者的我們,不禁會思考,什么樣的音樂教育,才算得上是高品質(zhì)的音樂教育呢?什么樣的音樂作品才算得上是有氣質(zhì)的音樂藝術佳品呢?所有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弘揚與保留地方民族音樂元素,將本民族特色音樂藝術與外來音樂藝術有效結合的音樂藝術作品,幫助高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中國音樂藝術審美觀和給予學生全面的先進的音樂啟發(fā)的教育,才稱的上是有質(zhì)量的音樂藝術品,與高品質(zhì)的音樂藝術教育。

        二、民族的,需要經(jīng)過加工才是世界的

        “民族的即為世界的”,我認為魯迅先生這句話意在強調(diào)的是尊重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因為世界本身就是由多元化的民族組成的,世界的本質(zhì)是多樣化,同時也是統(tǒng)一和諧的。而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獨特性,并在這個基礎上透露出世界的氣息,才能獲得文化在世界上生存的權利,世界也才稱其為世界。

        三、我國民族音樂藝術與外來音樂藝術存在的差異與結合

        (一)差異。首先,地方民族音樂藝術是我國音樂藝術的基礎和重要的表達方式,是中華兒女千百年來生命與情操的藝術體現(xiàn)。往往反映了一個地區(qū)、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人文氣息,它來自于民間、發(fā)揚于民間、光大于民間,卻又找不到真正的作者,我們只能說它是某某地區(qū)的地方民歌,小曲或者小調(diào)。有了這些意味深邃的、來源廣泛的民間音樂藝術元素,加之我們中華民族獨特系統(tǒng)的藝術表演形式和思維,即是中華音樂藝術的模樣。外來藝術作品是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流入我國人民思想血脈的外來自其他國家地區(qū)的音樂藝術內(nèi)容和表演形式。它們有著各自獨特的風格和科學的藝術表達方式,而且跟我們民族音樂文化有著形式和內(nèi)容的極大差別。比如歌唱的表演形式,現(xiàn)今中國本民族的聲樂(民族唱法)發(fā)展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與世界主流聲樂唱法(美聲唱法,通俗流行唱法)還存在著氣息、演唱風格和效果的不同。舞蹈的表演方面,中國以民族古典舞蹈為主的舞蹈藝術在表演上也與美國的爵士舞、拉丁美洲的探戈舞踢踏舞等有很大的不同。音樂演奏方面的藝術表演形式、音樂理念方面也有著很大區(qū)別,中國音樂形式以旋律的優(yōu)美為主要研究對象,而西方美國的音樂則是以多聲部的復調(diào)以及和聲音效效果為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

        (二)結合。當今世界音樂文化空前繁榮,各國家各民族間的音樂藝術交流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西方音樂藝術的思想和流派紛紛流入我國,并逐漸被我國人民所接受。那么作為高中音樂教育的先行者,就有一個很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如何面對中西音樂藝術的交流融合。我認為要在兩個方面進行把握和研究。一是音樂思想內(nèi)容的結合,內(nèi)容題材可以從古代與現(xiàn)代兩個方面進行研究與創(chuàng)作。音樂藝術的元素和動機往往來源于大眾的生活,在上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與現(xiàn)代生活中,存在著許多中西音樂文化想交流的事件與故事:匈奴和親、鄭和下西洋、張騫出使西域、當代眾多的世界音樂藝術節(jié)等等。二是音樂藝術表演形式上,在聲樂方面將中國民族獨唱和對唱為主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與國際上主流聲樂的演唱方法融合起來。對作品重新加工,配以和聲音樂藝術的表演效果。而舞蹈方面則可以從音樂的選擇,以及世界各國的舞蹈技巧的結合為主!

        四、藝術作品的實踐

        (一)合唱藝術與地方民歌。《放風箏》是一首獨特優(yōu)秀的河北昌黎地方民歌。歌曲表現(xiàn)她們愉快喜悅的心情,嬉笑歡娛間帶著嬌嫩柔婉的氣質(zhì),簡練純樸中又有細致曲折的表現(xiàn)。詞里多有對風箏樣式的描述和贊美,曲中常用描繪風箏隨風蕩漾的襯腔,十分傳神。用“剪靛花”調(diào)配唱的較為多見。在保持歌曲作品原貌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加以國際合唱形式的聲部化,使表演效果上出現(xiàn)既有民風又有臺風的藝術效果,其在2016年獲得河北省中學生藝術展演評比中獲省級二等獎。

        (二)舞蹈表演與地方秧歌。《繡燈籠》是一首河北昌黎的地方秧歌民歌。它的速度徐緩,曲調(diào)細膩,細細道來。原曲為三拍子、中速式,熱情歡快、優(yōu)美抒情,加工后定為A調(diào),就更加熱情歡快而嘹亮。在藝術加工的方面結合高中音樂教育的特殊階段,突出體現(xiàn)河北秧歌中的角色“妞”的形象,加以舞蹈功底深厚的舞蹈藝術學生的表演,以及與燈光道具服裝等現(xiàn)代藝術烘托手段的完美結合,達到藝術表演的新效果。體現(xiàn)現(xiàn)代音樂藝術教育與藝術作品的新追求。2016年獲得“陽光下成長”中學生藝術展演河北省一等獎,并代表河北參加全國中學生藝術展演比賽。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一区国产 | 天天爱天天做久久狠狠做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爱首页 | 亚洲一区精品人人爽人人躁 | 亚洲综合天堂婷婷六月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