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科學科研范文

        生物科學科研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科學科研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科學科研

        第1篇:生物科學科研范文

        關鍵詞:研究型大學;生物科學;人才培養

        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中,生物科學和人類的生活和文明產業等發展緊密相連,直接關系到人類的糧食、醫藥、能源等方面的問題。所以,在研究型大學中對生物科學類人才進行培養,是目前具有壓力和潛能的一項重要課題。從教育方看,要全面的注重學生的未來發展,讓學生逐步的加強知識和能力方面的意識,在素質方面要兼并廣和專的結合。教學發展均建立在“基于研究的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提倡自主、高效以及研究性教學,致力于培育出具備國際性的人才。

        一、精英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創造本科生培養理念

        精英人才和一般的人才是不同的,精英人才是在國家的人才中處在最高地位的。在每個行業和領域中,尤其是在科學技術的領域中的人才,要培養其創新精神和能力,培養能夠為國家做出大貢獻的人。研究型大學一般都具有極強的專業性。研究型大學要借助這一特點培養專業的人才。生物科學的專業有加強基礎、拓寬口徑以及增強技能,能夠等適應廣大人才發展的培養理念。學生要具有非常厚實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同時也要實行生物學的應用研究。在有些研究型大學中還設立有機生命基地和理科基地這兩個培育基地,都具有著這些特點。生物學領域的學生必須要具備著創新和實踐的能力,同時也要具備能夠獨立進行生命研究、生物技術研究以及調查和組織管理的能力。

        (一)增強生物學科學生科研訓練,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

        對大學生進行科研訓練是改革本科教學模式的關鍵方式,同時也是培養與提升學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措施。在研究型大學中,校方可以激發學生多多參加一些科研訓練項目的比賽,通過科研訓練鍛煉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在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建設相關的項目。培養其主動意識。在學校設立相關課題的基礎上建設支持基金,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參加訓練的機會,提前讓學生投入到科研訓練中。科研訓練在一些優秀的導師團隊的共同指導之下,進行仔細的開題、考核以及結果匯報等工作,進而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加學校學生在發表刊物上的效率。

        (二)改變學生評估制度,建設選撥優秀人才的綜合性體系

        在實際的教學中,后期的學習水平結果評價工作一定要做到位。要實行全面的學分制管理。在比較低的年級只能夠每個班級要配一名指導教師,在高年級中就是三到五人配一名。基礎班級要進行滾分式管理,依據學生平時的學習基礎和相關的綜合性素質,以此作為考核的方式和條件。沒有達到要求的學生就沒有在基地班學習的機會,隨即安排到普通班進行學習。在對人才的培養中,可以進行優秀學生的選撥制度。這是為研究生培養優質的學生源。生物學科的學生可以在校內以及校外研讀相關的碩士學位;基地班學生可以在本校研讀,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唯有建設合理性和科學性強的綜合性評價制度,才能夠有效的呈現學生的自我發展和創新的能力。建設全面的優質學生選拔考核體系,普通班照樣實行。改變傳統的用考試分數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的方式,其中學習成績在綜合考核中占據百分之七十,綜合素質能力占據百分之十五,以此方式幫助學生培養綜合素質。在進行面試的時候主要是對學生的科研訓練狀況以及語言表達水平等進行考核,在這樣的選撥過程中就有效的激發學生對科技創新的興趣,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二、為培養人才建設優質的科研平臺

        (一)創新性實驗技能訓練為學生夯實實驗基礎

        進行綜合性的創新基礎。這種實驗室在原有的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整體性的設計。使用整合課程資源的方式,把貫穿整個學科的實驗依照實際的內容關聯在一起。要建設出符合學校的的生物實驗教學體系。比如像一些農業型的學校就是基礎類實驗,其中包含有動物學、植物學等。在生物科學的實驗中有遺傳以及分析等。在生物技術方面有基因工程以及動植物生產技術等,其中就包括了生物科學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改革,讓原本獨立和不連貫的實驗變成了一個整體。學生在設立研究小組的時候,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之下進行鉆研。想要實驗獲得全面的成功,學生就會自主的、仔細的做好每一步的實驗,仔細的記錄每一次實驗的結果,在實驗中才能夠更加的深入,以此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還應該多多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比賽和活動。

        (二)增強開放性實驗教學

        對學生進行實驗室的全面開放是當前學校培養人才、提升專業素質的新措施。進行實驗室的開放能夠加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其拓寬相關能力。把教學實驗室以及科研實驗室為學生全面的開放,在教學的時候生物實驗室中的相關儀器和設備也供學生觀察。對一些對科研興趣比較高的學生,可以依據教學的內容使其自主的選擇實驗的課題以及方案。以此方式讓實驗教學從注重結果變成注重過程。這對生物科學人才的培養有著非常實際的作用。

        (三)生物學實驗中心創造優良的設備條件

        在生物實驗中心可以對相關的實驗設備進行優化,很多學校在實驗設備上有著獎金2000萬的儀器和設別。按照基礎、綜合以及研究這幾個方面建設實驗教學平臺,把生命科學的體系相融。在創新技能的訓練中,可以舉辦一些培訓的活動。其中可以包含蛋白質研究技術以及生物信息分析技術等。這些實驗基本上都概括了生物學相關的實驗技能,為大學生的科學研究夯實了基礎。進而增加了大學生的學術能力,每一個模塊的技術都應該讓校內外的專業人員進行知識講座。其中主要詳細的介紹這個模塊中所牽涉的相關技能以及理論知識,然后再實行試驗操作的技能鍛煉。

        三、改革學生課程,提升學生培養水平

        (一)學生的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

        學生在培養和科學實踐中都由導師負責。導師要指導學生的全過程,其中要對其思想品質和科學道德進行監督。導師要用誠信教學對學生進行任務素養的培育。建設完善的學術規章以及道德標準,把科學和學風融入導師的培訓中。運用有效的方式對學生的政治思想以及學術倫理方面實行教學,進而懲罰一些學術上的不端行為。在生物學的領域中導師要全程的參加到學生的招生工作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在導師的實驗室進行科研訓練,優秀的本科生可以繼續讀研究生。通過考試、面試的雙向選擇進而錄取優質的學生。

        (二)濃厚的學術氣氛為學生創造好的交流平臺

        學校要培養專業人才,每年應當恰當的邀請一些比較著名的專家為學生做一些講座或者學生報告。實驗室方面也可以定期做一些課堂學術討論。以此方式為研究生提供優質的交流平臺。學院可以請一些網絡技術人員,建設一些相關的學術論壇,制定合理的新課程進行培養。學校的學生最起碼要在學校的論壇上做一次學術報告,并且需要參加一次國際性的會議,用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參加活動。

        四、為培養生物科學人才做提前工作

        在生物學的領域中,人才培養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在各大院校和單位中都有好評。優秀的畢業生在相關的企業和單位也成為了中堅力量。因此,在生物科學人才培養中做提前工作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增強。

        (一)改革新生源的選報制度,提高生源質量

        生源的質量是保障研究生培養的重要方面。把學校的優勢資源進行整合,在學術的科研團隊方面進行增強。進而吸引生源,提供學生科研鍛煉的給水,使其盡快的對實驗室進行了解,快速的和導師熟絡。通過相關的講座以及夏令營的方式進行招生宣傳,以此增強學校之間的交流。在招攬學生方面的制度上可以進行一定的改革和優化,比如可以建設優秀生源的獎學金之類的制度,吸引校外的優秀學生。

        (二)試著實施本研課程相通,增強對外的交流與合作

        試著把本科與研究生的專業課程進行整合,然后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系統。依據課程的設計模塊與難易的程度進行分類設置。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以依據其實際的需求進行相關的課程選擇。有能力的本科生可以選擇更加專業和深入的課程,進而提升自己的學習質量。

        五、結語

        總之,每個研究型的大學要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生物科學的人才培養。其中主要堅持人才培養的目標,建設良好的實驗平臺以及在人才的后繼力量上做相關的工作。以此培養出更加優秀的生物科學類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惠,秦利,王振東,于洋.生物科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3:78-79.

        [2]謝青,楊廣笑,肖靚,劉幸福,蘇莉.生物科學專業本科創新人才培養與實驗教學模式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08:161-162+184.

        [3]劉海鵬,白麗榮,盧艷敏,時麗冉.地方高校轉型期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22:189-190.

        [4]章新.生物科學專業以學生能力形成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方案解讀[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7,01:91-94.

        第2篇:生物科學科研范文

        一、注重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

        1. 實驗能力的培養。實驗能力包括根據實驗目的設計和對照、選擇材料和用具、進行操作和觀察、記錄整理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等步驟。高中《生物》教材中設計了十多個實驗,按照實驗要求,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這些實驗,將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起到奠基作用。

        2. 調查能力的培養。調查能力包括根據調查目的選擇調查對象、隨機取樣、整理和分析調查數據等。如通過“當地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調查當地水質污染情況”等活動,有效培養學生隨機取樣、整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學會調查的方法。

        3. 觀察能力的培養。觀察能力包括明確觀察目的、選擇觀察對象、采用適當觀察手段、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等。如胰島素的發現、青霉素的發現都是科學家在偶然的實驗中觀察到的。達爾文更是通過對不同地區的生物樣本進行觀察比較而得出了生物進化論。通過這些事例的分析,可以使學生明白觀察的重要性,特別是教材中的各種實驗,研究性課題以及實習等,使學生增加了許多動手觀察的機會,如能加以引導,學生的觀察能力必將得到提高。

        二、注重學生良好科研品質的培養

        1. 科研奉獻精神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介紹科學家的科學事跡,可促進學生科研奉獻精神的形成。如介紹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歷盡8年艱苦努力,提出了兩個遺傳的基本規律——基因的分離規律及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但不為世人注意,直到辭世后十多年,才被科學界認可。

        2. 科研合作意識的培養。現代科學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由不同專業甚至不同學科的科學家共同努力取得的。如現代諾貝爾獎一般都是由幾個科學家共同分享。

        3. 科研韌性的培養。生物學史上,凡是重大規律的發現大都經過反復的實驗、修改、論證才能確立。如克隆羊“多利”就經歷了兩百多次失敗才來到世上,生物遺傳的兩個基本規律經過孟德爾整整八年的不懈努力才得以發現。

        三、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1. 列舉一些科學知識上的矛盾、引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如達爾文的進化論與“寒武紀生命爆炸現象”之間的矛盾。教材的緒論中:生物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蛋白質和核酸,而現在發現的類病毒只有核酸,而朊病毒只有蛋白質,從而引起矛盾。通過諸如此類的事例引申到其他學科的一些例子,向學生證明,任何一種學說都很難說是至善至美的,需要不斷地進行補充乃至于,才能使科學不斷進步。

        2. 通過介紹科學家大膽的想象、豐富的聯想、創造性地解決科學難題的事例, 如在酶的發現部分介紹斯巴讓尼研究鷹的消化作用的實驗,引導學生討論光合作用發現過程中恩吉爾曼的實驗。

        第3篇:生物科學科研范文

        關鍵詞:生物教學;啟發;科研意識

        伴隨著20世紀生命科學領域一系列重大變革的發生,現代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變得更為迅速,其影響也更加廣泛而深遠。進入新世紀以來,生物技術與信息科學技術逐漸融合并顯示出強大的經濟力量,已成為科學發展和技術革命的世紀標志。科技的發展依賴于人才的發展,而對新型生物學科研人才的培養不應僅局限于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在普及基本生物學知識的同時,也應注意啟發學生,尤其是學有余力的學生的科研意識。什么是科研意識呢?其包含三層含義:科研的思想、科研的方法、科學知識。本文從擴展知識面,設疑發問,培養科學認知習慣三個方面簡要闡述了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啟發學生的科研意識。

        一、擴展知識面,培養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切求知動力的不竭源泉。每一個愛好科學的人,從事他感興趣的工作時,都會感到快樂。如何培養學生對生物學探索研究的興趣,是啟發學生科研意識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據有關興趣產生的研究表明,如果對事物的評價維度為新穎性和可理解性,則容易產生興趣。在生物學教學中,適當地擴展知識面,開闊學生視野,引領他們用已學的知識去理解,這樣既能使學生感到新穎,又讓他們不難理解,這樣探索研究的興趣就慢慢產生了。而在生物實踐教學中擴展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在理論方面擴展

        生物學屬于理科,理論學習貫穿整個過程。中學階段的理論總體而言較為淺顯,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講,能夠很輕松地學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這種狀況下,他們很容易失去對這門學科的強烈好奇心,從而喪失學習的動力和熱情。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擴展知識面,以引起再學習的興趣。一般而言,學生對于教師補充的知識都有較高的熱情,因為這些不是考試的內容,學習起來就沒有壓力,完全是出于好奇或者興趣。所以,適當地在教學中擴展理論知識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培養他們對生物的興趣,啟發他們研究探索。

        2.在實踐方面擴展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或實踐為基礎的科學。當然要想啟發學生科研意識,實踐也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上安排的課堂實驗,應該適當地擴展,尤其是探索性的實驗。在擴展中應該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及技能,培養學生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綜合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1)開展簡單的課外實踐活動

        世事洞明皆學問,尤其是生物學,在日常的生活中處處可見生物學知識或者生物學現象。引領學生或者鼓勵學生自己在課外去觀察一些簡單的生物學現象可以極大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啟發學生的科研意識。生物教育者指導學生發現新的生物規律,不能僅在教室里,還應在日常生活中。例如,春天時,讓學生去看看校園里的花,感受花香,觀察花色,然后啟發他們思考花的顏色與花的香味有關系嗎?然后讓學生自己去統計規律或者查閱資料。這樣簡單的實踐,既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又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

        (2)對儀器、方法、技術進行擴展

        生物學是一門前沿性的科學,生物學技術日新月異。當前的中學教材也涉及了一些前沿性知識。然而,因為條件有限,在中學階段這些只能是淺顯地提及。例如,在基因工程這一版塊,因為不夠了解,學生傾向于認為這些高深莫測,從而對其望而生畏。但是如果對此進行一些擴展,例如,簡單地介紹一下PCR儀、移液器的使用、質粒提取方法等等,這樣既能減少學生對此的神秘感,又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讓他們懂得只要肯鉆研,這些也不是如他們想象的那樣高深莫測。

        二、設疑發問,培養學生探索精神

        任何科學的研究總是始于疑問,然后再去探索解答疑問,在解答過程中探求真理。因此,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學生有較多的渠道接觸各種知識,讓學生學會利用這些資源去自己探索,對于啟發他們的科研意識會有很大的幫助。

        1.教師引領學生設疑發問

        中學的生物偏向于規律的介紹,需要學生探索的內容不太多。如果單純地讓學生將課本上的概念、規律記住,然后就去做練習題,是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設疑發問,比如,主動問學生DNA的結構為什么會是這樣呢,有沒有不是這樣的情況呢?在給予部分提示的條件下鼓勵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再把查閱的結果進行交流討論。即使是對查閱的資料不能全部理解,學生也會收獲頗豐。

        2.鼓勵學生提問探索

        經過教師引導發問階段后,應該把更多的主動權讓給學生,即鼓勵學生自己提問,鼓勵他們對于自己生活中或者接觸的資料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提問,同時教師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不能解答的提問,教師應該和學生一起探討或者讓學生查閱資料、動手實踐來弄清楚。這樣學生就簡單體驗了科學研究的大體過程,其科研意識也得到了啟發。

        三、養成科學的認知習慣,培養科學思維意識

        中學教育在普及基本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要求讓學生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為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奠定必要的基礎。對學生進行態度觀念教育,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任務。具體而言,就是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的科學認知觀,讓學生養成科學的認知習慣,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意識。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啟發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知識,讓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培養學生細致嚴謹的態度。

        1.啟發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知識

        如上所述,當代生命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無論是理論還是技術方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在教學實踐中不能只讓學生死記硬背書本知識,要啟發他們以發展的眼光來對待知識。比如,以前認為酶都是蛋白質,但后來不也發現核酶了嗎?現在認為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要么是DNA,要么是RNA,但是誰又敢肯定就一定不會發現同時以兩種物質或者以其他物質為遺傳物質的生物呢?大自然永遠是豐富多彩的,而人類目前所認識的僅僅是它的極小部分,所以還有很多未知的規律等待我們去探索。所以,要啟發學生科學思維就必須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知識的意識。

        2.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

        生物學是一門由表及里的科學。表是現象,里是本質,首先要通過觀察才能有所思考,經過思考才能到達本質。達爾文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在眾人之上。”生物學家卡爾?馮?弗里希因為細致觀察而發現蜜蜂傳遞信息的方式;亞歷山大?弗萊明因為細致觀察而發現青霉素,這樣類似的例子在生命科學發展史中不勝枚舉。由此可見,只有勤于觀察才能發現、提出問題。所以,養成勤于觀察的習慣也是科學思維意識的一種體現。

        3.培養學生細致嚴謹的態度

        生物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需要用細致嚴謹的態度去對待。例如在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過程中,Avery提取的DNA中雖然只可能混有0.02%左右的蛋白質,但仍然不能充分說明DNA是遺傳物質而蛋白質不是。細致嚴謹是生物學研究者必須具備的品質。雖然在目前的中學階段沒有很多需要定量的實驗,但在實驗中依然要重視培養學生做實驗時細致嚴謹的態度。進行觀察時也要細致嚴謹,抓住細微的變化。因此,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意識還必須使他們具備細致嚴謹的態度。

        社會的發展依賴于人才,對新時代人才的培養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光榮而神圣的職責。在科學研究與探索中,探索鉆研的意識有時候比知識更重要,而這種意識是可以慢慢從小培養的。所以,在中學生物教學實踐中,除了普及生物知識外,還要注意啟發學生的科研意識,為培養新時代生物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4.

        [2]黃虎成.高中化學教學與學生科研意識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7(7).

        [3]黃東平.興趣.創新人才[M].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11.

        [4]張永忠,胡海青.興趣的心理學研究及其對課堂教學的啟發[J].教學與管理,2011(4):17-18.

        [5]黃俊杰,王彩冰,趙善民,等.在生理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分析問題能力[J].當代醫學,2010,10(28):163-164.

        [6]Jun-Ki Lee,Yong-Ju Kwon.What Neural Substrates Trigger

        the Adept Scientific Pattern Discovery by Biologists?[J].J Sci Educ

        第4篇:生物科學科研范文

        關鍵詞:生物科學;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7731(2015)18-156-02

        遺傳學實驗課是生物科學專業為加深學生對所學的遺傳理論課內容的理解而開設的專業必修課,目的是使學生系統學習和掌握遺傳學實驗理論和實驗技術,鞏固和驗證課堂教學內容,同時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進行實驗設計,以及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往往由于條件限制或其他因素影響,開設的實驗一般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筆者對遺傳學實驗的教學進行了改革探索,分析了生物科學專業的遺傳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多角度適當加以調整和改進,以期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改革的目的。

        1遺傳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實驗學時設置不靈活本校開展的遺傳學實驗都是理論課開始后的第3周或第4周開始進行,一般每周安排一個3學時的實驗,這種安排對于一些簡單的規范的實驗流程比較合適,而對于遺傳學實驗而言較為不妥。因為本學科中的經典的基礎實驗,如植物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制片等,需要事先培養根尖并在適宜時間固定2~24h,課堂計劃學時內根本無法完成,只能事先由老師代做;又如綜合性和設計性的實驗,像果蠅雜交實驗,整個流程至少需要30d左右,尤其是處女蠅搜集,要求間隔12h之內搜集,如果不開放實驗室,就無法讓學生參與實驗的全程,而短短的3學時根本無法滿足實驗要求。此外,本門課程針對的是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生,這些學生畢業后很多都是從事初、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如果不能全程參與實驗,很有可能在以后的教學中無法獨立開展相關實驗,從而影響教學。

        1.2實驗講授及考核方式單一目前教學主要是利用板書,即教師事先在實驗室黑板上寫好實驗目的、原理、步驟等,上課時由教師詳細講解,并結合實際進行演示實驗,學生都是被動地參與實驗,導致教學效果不佳。而對學生實驗的考核,通常僅依據實驗是否缺勤和守紀律,實驗報告的撰寫是否工整,思考題是否回答正確等,不能全面反映其真正水平。

        1.3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傳統遺傳學實驗課程中,實驗前期準備工作都很充分,如植物同工酶技術主要是用電泳方式分離同工酶,本實驗中存在一個問題,即灌制電泳所需分離膠,等膠凝固至少要1h左右,再灌濃縮膠,凝固還需0.5h左右,而電泳又需2~3h,所以實驗一般都是事先灌制好凝膠,學生只是負責點樣及觀察結果,學生親自參與內容較少,缺乏主動性,從而導致一些學生相互抄襲實驗報告,做完實驗后對需要掌握的實驗技能仍是一知半解。再者,有的實驗都是驗證性實驗,實驗結果已知,而有的學生本身對實驗課程的重視程度就不夠,導致其學習積極性也不高。

        2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

        2.1靈活設置實驗學時,鼓勵學生參與實驗準備對于像根尖細胞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制片及果蠅唾腺染色體制片和觀察等簡單的操作技術實驗課,可以設置3學時,而像果蠅雜交大實驗,可以適當增加學時,設為12學時;其他實驗學時可以適當增減,如植物同工酶技術考慮改為4學時,染色體核型分析改為2學時等。同時,多數遺傳學實驗存在一個問題,即課外補助時間完成的實驗多,如植物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制片觀察實驗,實驗前期需要較長的根尖培養時間,當根尖長到1.5~2.0cm左右時,需要水洗,并選擇適宜的時間固定2~24h等。而課堂計劃學時內完成的實驗較少,都是固定好后的材料學生直接取來操作,從而限制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學生對實驗的完整掌握程度不夠,因此,可以考慮實驗材料的培養、預處理,藥品的配制等,這些準備工作可以由學生來完成,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實驗的準備中來,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熱情。

        2.2講授形式靈活多樣,考核方式細化、量化針對傳統的實驗主要以講授法為主,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學習積極性不高及生物科學專業自身特點,可以考慮對于一些實驗技術是經典的,或是經過多年科學實驗證明方法是成熟的,結果是可信的,重演性好的操作簡單的實驗,如人工誘發多倍體植物,該實驗具體操作方法與植物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制片有許多相似之處,可以考慮讓學生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課上由幾名同學換位講解,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加深對該實驗的理解和掌握。在考核方式上,應制定科學合理的實驗考核評價體系,兼顧實驗課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不能僅以實驗報告作為考核標準;應該客觀地考核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及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實驗報告應堅決杜絕學生抄襲或修改實驗結果,同時提高撰寫質量。具體考核內容應包括預習實驗報告(10%),平時實驗操作能力(20%),實驗報告主體(30%)及期末考評(40%),包括操作及簡單的問答。如:可以事先準備好不同性狀的果蠅,只提供標好的序號,要求每名同學觀察并鑒定,作為操作能力的考查,同時提供事先準備好的實驗教學中涉及到的問題的題簽,要求每名同學抽取不同題簽進行回答,這樣考核才夠全面。

        2.3提高教學效果,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傳統的實驗設置多數都是驗證性實驗,且實驗基本都是板書教學,缺乏新意,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針對這一特點,可以考慮從以下2個方面進行改革:首先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像一些經典的實驗,如細胞的減數分裂制片觀察,除了指導學生自己制片外,可以提供一些永久裝片,同時結合多媒體教學,將觀察不全或效果不好的分裂時期及時給全示范圖像,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再有,遺傳學實驗中涉及許多染色體觀察方面的內容,可以引進高倍電腦型視頻顯微鏡進行觀察,該顯微鏡最大的優點是不僅可以在目鏡上作顯微觀察,還能在計算機顯示屏幕上觀察實時動態圖像,這樣便于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加深學生對顯微圖像的感性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應全面開放實驗室,利用科研項目,帶動遺傳學實驗教學,進而提高教學效果。現在高等院校都是教學和科研并重,而遺傳學方面的科研課題又很多,因此可以考慮利用教師現有的一些科研項目,結合教學實踐,開創一些開放性、創新性實驗內容,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但前提必須是開放實驗室,即實驗時間、場地都應該充分保證。再有,經典的果蠅雜交實驗也是要求全天開放實驗室才能滿足實驗需求的,因為實驗前期需要收集處女蠅,一般是早7:00、晚7:00各一次,實驗中又要求多次觀察及培養等,因此,開放實驗室勢在必行。

        作者:王仲等

        參考文獻 

        [1]熊大勝,席在星.本科生遺傳學實驗教學的改革探討[J].遺傳,2005,27(5):811-814. 

        [2]劉良科,佘朝文,譚娟.開放性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5):17767-17768,17783. 

        [3]李鳳霞,孫暉,張徑輝.遺傳學實驗課教學改革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3,S2:219-221. 

        第5篇:生物科學科研范文

        【關鍵詞】生物課程 學科素養 科學探究能力

        一、問題提出

        新課程以來,生物學科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觀念和思想方法。農大附中位于南昌主要風景區梅嶺的腳下,位于美麗的江西農業大學校園內。這里物種豐富多樣,學生的實踐學習資源豐富,同時,江西農業大學有林學院和農學院,其師生都是專家,方便實際工作者與研究者共同參與,這樣良好的外部環境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提高中學生生物學科素養的途徑與方法的行動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目的是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自主、合作,樂學、會學,使生物學課堂真正充滿生命活力,并為初中生物學教師的教學提供一點幫助。

        二、生物科學素養的內涵

        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生活,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它反映了學生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這是一個艱巨而意義深遠的任務。

        三、生物學科素養對學生未來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意義

        知識經濟時代,是學習型、創新型時代。只有具備一定科學素養的人,才能實現終身學習。只有終身學習,才能不斷創新,才能不被知識經濟時代淘汰。具備生物學科素養的人才能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可見,從小對孩子進行生物學科素養培養意義深遠。

        1.生物學科素養關系到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對原來知識技能基礎上的超越。創新能力的高低,與人的知識積累密不可分。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創新也是海市蜃樓。一個人的生物學科素養在創新能力的培養中舉足輕重。中學生如果以一定的生物知識為根基,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他們就有可能產生超越自我的沖動。因此,在生物學科實際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不能忽視生物學科素養在創新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2.生物學科素養關系到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

        一個人獲得知識的途徑很多,學校教育是受條件制約的,人的一生,自主、合作、探究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擺在首要位置。大量事實證明:學生良好的生物學科的學科素養,能為今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贏得主動,為實現終身教育保駕護航。

        3.生物學科素養關系到生物科學領域的研究水平

        學生在生物學課程的學習中,通過參與和解決現實世界中具體問題,來獲取科學和技術的知識,形成正確的態度、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這樣,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就知道如何把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與實踐相結合,如何對科技引起的新問題進行思考和判斷。當他們參與社會活動時,就能夠采取適當的個人行為。

        四、提高中學生生物學科素養的途徑與方法

        培育生物學科素養,可使學生具備對生命現象及生命本質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一旦轉變成對科學和對學習科學的積極態度,將受益終身。因此,生物學科信息素養的培養要以生物課堂為主陣地扎實、穩步推進。

        1、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

        一個教師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是深遠的。教師作為教學的第一生產力,他們在具體到實施教學活動,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教法方法,都是教學效果提高的保證。具有較高科學素養,是一名教師必備的素質。作為生物教師,如果不看百家之言,吸收更多養分,給自己不斷充電,就不能將最新的生物科研成果帶到課堂;如果不寫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敗得失,就不能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及學科素養。這樣的教師怎能培養出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學生呢?為改變這一被動局面,教師要主動參加學習,利用好圖書館、互聯網、校園網等信息渠道,提高自身學科素養。

        2、激發學生探究意識

        生物教學是研究生命現象的科學,中學生物教學是為學生未來的生物研究打下基礎。新課程標準也大力提倡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學生有了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才可以有探究的實踐活動。探究意識離不開學生的感受力、判斷力和洞察力。作為一線的生物教師,要利用生物學科和地域優勢,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親歷生物生活的機會,讓知識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與美麗的大自然相聯。學校可以考慮在校園內建立適宜的生物園,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空間和豐富的生物信息,還可以在郊外深入鄉村的地方選擇實驗田,為學生實踐探究搭建平臺。

        3、提高學生實驗操作技能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操作為主的自然科學。在實際實驗中,教師可直接演示實驗,讓學生重復;也可講解實驗過程、要領,讓學生親自去做。或者鼓勵學生自己設計、操作實驗,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其中最能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是讓學生根據某一原理設計實驗步驟,增強生物學實驗研究技能,生物認知能力、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提升。

        【結束語】提高生物學科素養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從點點滴滴做起,有目的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熟悉生物學知識,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進步,掌握科學探究方法與技能、樹立科學態度和科學的世界觀。教學是一門藝術,在生物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把這種教學理念貫徹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以積極的姿態、切實的行動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才能真正,拓寬學生視野,鍛煉學生能力,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生物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楊莉.淺談生物學科素養的形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第6篇:生物科學科研范文

        關鍵詞:生物教育 初中生物第二課堂 研學旅行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4-0157-02

        一、核心概念

        1.生物學第二課堂

        生物學第二課堂是生物學教學全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發展和延伸。以學生活動為主,立足于中學生物課程標準和生物教材基礎之上,通過組織學生集體參加野外生物的觀察活動、實驗課程、研究調研等項目。發現生物的活動規律和自然形態,認知生物存在的意義,從而拓寬學生的眼界,既鞏固了學生知識的掌握,又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在第二課堂中激發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必備的團隊合作意識和遵規守紀、團結友善的道德品質,展現出學生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學習能力。

        2.研學旅行

        研學旅行早在孔子周游各國時就已萌芽;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滲透出親身實踐、研學旅行的思想;同志也在講話中談到“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2014年在《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首次將“研學旅行”作為中小學日常教育范疇。[1]

        研學旅行是指由學校發起的,教師執行的,以學生為主體的集體旅行,根據學生年齡的分布以及各學科教學需求[2],選取具有不同地理特點和文化特色的環境,增進學生對自然的歸屬感和對文化的親近度。游所學,行中思,堅持書本和現實相結合的方式來學習知識是研學旅行的意義所在,發揮研學旅行的集體性、教育性、特殊性、娛樂性、地域性等特點,實現教育功能。

        二、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人類源起于自然,大自然便是人類最好的老師,生物學隸屬于自然科學,為探索和保護自然提供理論依據。蘇州市、合肥市、西安市[3]作為我國首批研學旅行試點城市,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調研得知,932%的學生對于生物第二課堂研學旅行的方式非常滿意。生物學這門課程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課堂教育,而是在路上,其發展方向是生物學第二課堂與研學旅行的結合。將研學旅行的優勢和第二課堂的目的有機結合,讓學生游在途中、研在路上、學在心中,達到生物教育發展的目的。

        1.生物第二課堂的研W旅行形在“游”

        新基礎教育提倡有向開放教學[4],以游的形式開放生物學第二課堂教學,寓教于樂,寓樂于游,緩解學習壓力,感受不同地域獨特的文化,充分利用研學旅行的地域性和娛樂性,進行有目的的實踐。研學地點的選擇是重要的內容,應保證學生的安全和目的達成,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推薦大型植物園和采摘園,這里學生可以觀察植物的生長特征,結構特點,和生長習性,動手實踐中感受自然的魅力,見證生命的奇跡,培養學生熱愛生物,珍愛生命的情感,有效進行德育教育,同時使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更融洽,情感態度價值觀綜合提升,是培養社會責任感的一種重要渠道。

        堅持“內容為王”,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游”,主題和線路安排與教育目標緊密結合。每組選出一名組長,負責統計小組成員的人數,以保證安全“游”;每組成員帶著指定的任務,觀察搜集資料,同時在具體辨認植物的名稱時小組合作,觀察特征,查閱資料,教師給予正確的評價和擴展,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等過程中促進學生元認知策略的提升,豐富精神世界,和諧身心。

        2.生物第二課堂的研學旅行重在“研”

        新基礎教育提倡交互反饋[4],研學旅行不止于游,更在于相互交流、研究,激活各種新資源的產生,推動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生成。發揮研學旅行的教育性、多樣性和適時性特點,在不同時間、地點達到研學目的,培養創新精神。生物學第二課堂的教學目的并不只是言傳身教,而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發現問題,并通過自身實踐、小組合作交流和老師的引導解決問題。

        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研學,發揮1+1>2的效應,產生更大的智慧,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與任務的相似性建立合作基礎,同時根據群體的差異性進行集體合作探究。對于植物的研學可以通過植物葉片、枝干的實體解剖,了解不同植物之間的內在結構區別;通過植物年輪分析植物年齡;通過觀察周圍環境了解植物的生存需求。對于動物的研學可以通過外觀、體型判斷動物的種類;通過不同動物發出的聲音判斷動物的意圖。對于微生物的研學可以根據其生長方式,生長位置等方面的特點研學討論。途中可以組織學生對實體生物進行解剖觀察實驗、身體力行的采摘實驗以及親力親為的種植實驗。最后將研學的結論以練習題的形式反饋,促進知識的遷移。

        3.生物第二課堂的研學旅行魂在“學”

        新基礎教育提倡回收轉化[4],促成教學的集聚生成,得到“學”的結果,教師在研學旅行中,起到一種催化劑作用[5],引導各小組將多種相對分散、局部性的認識,進行聚類,清晰化、結構化處理,形成相對完整的高一級水平,縮短發展區域。生物第二堂課的研學旅行提倡的是學生直面生物,通過與自然實物直接感官接觸,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分享自己的解決思路,使學生有所見所聞,獲所思所感,“學”也指培養這種主動學習方式和積極態度的過程,它是學習的靈魂和最高境界,是生物第二課堂和研學旅行的有機結合,是達到學習目的最佳方式。

        小組中混合收集到的第一手材料,相互討論旅行中的收獲,采用問題引導式,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相鏈接,化抽象形象為直觀形象,真正理解知識,同時引導每個成員表達自己的感悟和所學的知識,促進知識的遷移和升華。如探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應用研學旅行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不僅可以較快了解多個小動物的名稱,而且可以學到一種新的采集方法“取樣器取樣法”;學會觀察小動物的行為及周圍的環境。通過小組合作,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完成搜集材料的任務,為課堂實驗的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先行組織者策略,能夠有效達到“學”的程度。

        三、生物研學旅行的發展展望

        研學旅行有助于全面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是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時下最熱門的生物教育方式,在豐富生物教育的同時也暴露了

        諸多問題。由于研學旅行的自身特性,導致學生學習情景復雜,學生安全問題成為首要挑戰,學校、教師、家長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多方配合是解決安全問題的重中之重;研學旅行的目的是通過旅行實踐的方式來促進學生運用知識和獲取新的知識,由于學生、家長、學校對研學旅行的理解觀念不足,使得教學目的難以有效達成。為促進中小學生物研學旅行的普及,需要各部門給予大力支持,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提供保障,與此同時加強教師與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等,都是促進研學旅行順利有效進行的必要環節。

        參考文獻:

        [1]徐褒琳.研學旅行研究進展與啟示[J].文化產業,2017,1(1):122-124.

        [2]杜麗卿.研學旅行產品開發研究――以金華為例[J].消費經濟,2015(1):97-100.

        [3]王雪.研學旅行發展的對策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6(6):273-274.

        第7篇:生物科學科研范文

        關鍵詞:生命科學;國際化人才培養;分子生物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7-0073-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水平。必須承認,我國目前在生命科學學生教育方面,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與國外學生的教育國家化發展模式和效果還存在巨大差異,因此以國外生命科學學生的教育國際化的發展經驗為參考,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國際化培養模式,對于提升我國生命科學學生的教育水平和層次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生命科學已經成為世界科學前沿最活躍的學科,是代表科學發展方向的學科之一。目前在世界范圍內逐漸形成了這樣的共識:生物技術將成為21世紀主導社會發展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人類正在進入生物學時代,生物學正在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解決醫藥領域問題、科技制造業、綠色能源以及農業和環境保護等很多重大方面。而美國白宮也在2012年了“國家生物經濟”藍圖,提出未來美國政府在生物經濟方面的戰略性使命。在這一新形勢下,把培養具備國際競爭能力的以及一定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作為生命科學學生培養的目標,并在構建生命科學學科學生的國際化培養的新模式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將變得異常重要。有很多學者發表關于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論文,如喬敏等的《學習哈佛經驗建立基礎醫學整合課程體系的實踐》、袁力的《中美大學本科課程體系比較及啟示》、于歆杰的《麻省理工學院教育教學考察報告(二)――培養方案與課程設置篇》、蔣景華《麻省理工學院培養創新人才特色做法的分析研究》等,但關于國外生命科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文章很少,只檢索到肖尊安的《淺析國外大學生物科學人才的培養》和夏薇的《麻省理工學院和清華大學生物學專業課程設置比較》等。近年來我國的高等生命科學人才培養已加快了改革和調整的步伐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改革試點已經考試啟動,其總目標是: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中心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中心的基礎上,建立生命科學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改革試點(簡稱改革試點),兩個中心研究方向各有側重,優勢互補,資源共用,統一實施和管理,并為實現該目標制定了明確的改革措施。吉林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內一流大學已經紛紛開始進行生命科學學生國際化培養模式的改革。而分子生物學做為現代生命科學的基礎學科,發展異常迅猛,以分子生物學課程為探索國際化培養模式的試點非常必要。因此,我們在遼寧大學生命科學院以中英雙語教學課程分子生物學課程為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借以探索生命科學本科學生的國際化培養模式。

        一、改革的目標及具體改革內容

        以分子生物學課程的國際化實踐為試點,為進行遼寧大學生命科學院現代生命科學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提供參考。

        1.教學理念方面的改革:分子生物學課程是一門嶄新的課程,作為現代生命科學的基礎學科,發展異常迅猛。這就要求分子生物課程的教學理念也要符合其發展特點。在教學理念上破除陳舊的照本宣科和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新性,鼓勵教師從自己的學術科研實踐出發,把前沿的學科發展動態同教材內容相結合,拓寬專業教育范圍,把培養國際型實用人才做為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2.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分子生物學的前沿發展非常深入和迅速,這就要求分子生物學教學內容設置的最重要的標準必須是強調教材內容的先進性,這樣才能保證所傳授的內容不落伍。改變之前所用傳統分子生物學的中文教材,通過使用與國際接軌的先進教材《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科學出版社,J.D.,沃森等編著,楊煥明等譯),以及自制的以該教材英文版為參考的全英文PPT課件,使教學的內容始終保持與學科的前沿發展契合(圖1)。同時在每學期的教學中都根據學科發展的現狀,合理并及時運用該教材編撰者在冷泉港實驗室隨時更新的最新的分子生物學教學動畫及其他教學材料(圖2),以及哈佛大學或麻省理工學院相關課程的教學輔助參考資料,這樣做到隨時進行知識更新,以跟進教材更新和修訂周期中的學科發展動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學方法方面的改革:分子生物學是一門理論和教學結合非常緊密的學科。任何一個知識點都從具體的實驗數據得來,而學術和實驗能力是分子生物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教學實踐中理論部分利用研究式、討論式(如第三四五章分子間的弱相互作用重要性的討論,為分子生物學相關化學基礎知識,由討論課形式完成)、啟發式、等教學方法,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將某些相關的理論形成過程分析出來,并就形成過程中的一些關鍵知識點提出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學術研究精神。另外,開展多彩多樣的課外活動,包括小型研究課題、實驗技術訓練和知識拓展講座等。同時,開展“本科生導師制”工作,鼓勵學生參與任課教師的學術科研實踐,以實現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的目標。

        4.考核標準改革:改變原考試只重視期末考試卷面成績的做法,分子生物學考試改革改為出勤率、平時學術小論文報告、課堂討論及發表并結合期末卷面成績的做法,監督和培養學生平時夯實學習基礎知識的好習慣,并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具體實施方案

        1.建立國際化的教學隊伍與科學、公正的評價制度:引進具有國際化背景的分子生物學專業的教師承擔部分教學任務,通過開展廣泛的討論與監督,評價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成果。

        2.寓教于研,建立國際化的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體系:以遼寧大學本科生導師制度為依托,吸引優秀的本科學生參與到任課教師的學術實踐中。通過課題中子課題任務的承擔和參與,強化其對分子生物學課程的理解,提高其興趣。

        3.制定國際化的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指導方案。構建國際化的本科生培養方案,將為提高研究生的國際競爭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借鑒國外高水平生命科學學科的課程體系,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本科生國際化培養方案。

        4.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化學術交流活動。遼寧大學生命科學院的承擔分子生物學及相關課程如基因工程、分子遺傳學、細胞生物學以及細胞信號轉導等專業的任課教師絕大多數都有海外工作或者留學經歷,并且與國外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分子生物學教研室充分利用這些教師資源,利用遼寧大學的“暑假小學期”制度,定期邀請國內外分子生物學相關領域的專家及學者來院講學及交流,為學生開設各種形式的前沿講座和報告。這些措施使學生能夠與外籍專家近距離的交流和學習,讓學生能深刻體會到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感受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領略國際一流學者的風度和學識,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他們在國際學術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渴望增加了助力。

        通過以上改革,學生對分子生物學課程學習的興趣顯著提升,課堂出勤率顯著增加,學習成績也有大幅度提高。同時,通過對分子生物學課程學習的引導,學生對分子生物學相關學科如細胞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等以及其他生命科學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提振生命科學本科學生的學習風氣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得到了拓展,用英語討論分子生物學學術研究熱點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對國際學術環境有了較為整體的了解,而這些也使得本院本科生在聯系國際知名大學繼續求學深造的過程中競爭力大大提高,并且陸續獲得了美國和日本等國際知名大學的錄取。通過以上實踐,希望我們的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對生命科學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能有所參考。

        參考文獻:

        第8篇:生物科學科研范文

        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中的前沿和樞紐學科,生命科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在細胞層次上進行交匯。細胞生物學同時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是本科院校生命科學、醫學、農業等專業的重要專業核心主干課程。近年來細胞生物學新的知識內容和研究方法層出不窮,發展迅猛。要使教學內容緊跟細胞生物學發展的前沿;要使學生能了解細胞生物學最新研究成果,培養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傳統的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要求[1]。在有限的課內教學學時內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必須對現有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摸索出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抑制了學生的研究興趣與創造性,與對創新人才的強烈需求形成尖銳矛盾[2]。細胞生物學教學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培養目標,構建課內互動教學結合課外自主學習的“研究型”課堂課教學模式。在研究型教學中,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要在研究中學習和成長,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課內教學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對細胞生物學中的經典部分進行講解;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通過案例、專題知識等環節采用啟發引導、討論互動的教學方式,通過科學研究式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掌握細胞生物學中的前沿部分。因細胞生物學課內教學學時有限,研究型課堂教學強調課外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外自主學習通過教師每次課后推薦的相關文獻、視頻等資料進行拓展學習,同時結合文獻閱讀撰寫小論文和自主學習小組研討活動開展,課外學習效果納入過程性考核成績。

        細胞生物學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從杭州師范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2009級學生開始,連續實施了四屆。為了解學生對細胞生物學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意見和效果評價,以期在今后的實施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對2016年6月授課結束的2013級生物科學(非師范)專業學生進行了課程的問卷調查。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杭州師范大學2016年完成學習細胞生物學課程的2013級生物科學(非師范)專業的學生。

        (二)調查方法[3-4]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共發放調查問卷36份,收回有效問卷34份,有效回收率為94.44%。調查問卷由學生獨立填寫,當場回收。

        二、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主要涉及: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對細胞生物學課程內容學習的影響;對本專業學習的影響;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影響;學生對研究型教學模式適應性評價;學生對研究型教學模式課堂效果的評價和建議。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對課程內容學習的影響

        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對課程內容學習的影響見表1,在被調查的34名學生中,選擇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能促進理解掌握每次細胞生物學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生為32人,占調查對象的94.12%;31名,占調查對象91.18%的學生認為新的教學模式能更系統地掌握細胞生物學整門課程的知識;85.29%的學生認為新教學模式能幫助了解細胞生物學課程的前沿內容。

        (二)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對本專業學習的影響

        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對本專業學習的影響見表2,在被調查的34名學生中,選擇通過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獲得的能力能幫助本專業其他課程學習的學生為25人,占調查對象的73.53%;79.41%的學生認為能激發其學習本專業的興趣;91.18%的學生認為能拓寬本專業知識面。

        (三)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影響

        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影響見表3,在被調查的34名學生中,選擇通過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提高了文獻檢索查閱能力的學生為29人,占調查對象的85.29%,其中20.59%的學生認為有明顯提高;58.82%的學生認為能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67.65%的學生認為能增強團隊協作意識;64.71%的學生認為能增強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四)學生對研究型教學模式適應性的情況

        學生對研究型教學模式適應性的情況見表4,在被調查的34名學生中,選擇對授課教師滿意34人,占調查對象的100%;61.76%的學生認為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能適應研究型的教學模式;67.75%的學生課程考核方式合理;76.47%的學生認為新的教學模式占用的課余時間比較合理。

        (五)學生對研究型教學模式課堂效果的評價

        學生對研究型教學模式課堂效果的評價情況見表5,在被調查的34名學生中,23名學生更喜歡教師采用研究型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占調查對象的67.65%;82.35%的學生認為能夠提升學習積極性;79.41%的學生認為課程的教學互動和課堂氛圍好;91.18%的學生建議學弟學妹們繼續采用研究型教學模式。

        四、討論

        細胞生物學的發展迅猛,課程內容難以用教材來全部涵蓋,也無法僅靠課內有限學時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必須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其開展研究性的學習,以獲取新的知識[5]。自推動《細胞生物學》課程新教學模式以來,受益學生的實踐能力普遍有明顯提升,受到實習學校和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學生以第一作者發表科研論文4篇,獲8項的科研立項,6項的科研競賽獲獎。

        通過本次細胞生物學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效果調查結果顯示,通過研究型課堂教學,大多數的學生認為能幫助對細胞生物學課程系統性的學習,更好地能了解細胞生物學課程的前沿內容。同時通過新教學模式的學習能增強文獻檢索查閱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通過新模式中的自主學習小組研討活動增強了團隊協作意識和交流能力。獲得的能力能幫助專業其他課程的學習,從而激發學習本專業的興趣,拓寬專業的知識面。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能較好地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因為新的教學模式除了課內的學習還有較多的課外自主學習,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占用的課余時間比較合理。91.18%的?W生建議繼續推行研究型教學模式。

        第9篇:生物科學科研范文

        關鍵詞:提高;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質量;措施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2-0114-02

        植物生理學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律及其與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它是一門實驗性科學,而實驗科學的結論都來自經過周密設計的實驗和對實驗結果的科學判斷。植物生理學實驗在農業院校、一些綜合性大學、師范院校是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農學、植物保護、煙草、茶學、園藝、園林、環境科學、資源與環境等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是其他學科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對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存在著學生對實驗課不夠重視,積極性主動性差,通常盲目機械地照著實驗指導的實驗步驟做一遍,不善于動腦,不會認真撰寫實驗報告及進行數據分析處理等諸多問題。因此導致實驗課教學效果差,很難起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如何提高植物生理學實驗課教學質量提出幾點建議,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講好第一堂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我校每學期約有6~8個專業,30多個班級開設這門課,每個班的人數根據專業不同約在22~42之間,每個班開設11個實驗,共33學時。每個老師每學期給4~5個班的學生上實驗課,這存在著實驗課課時少,教學任務重,學生人數偏多,實驗室空間小等問題,另外許多學生輕視實驗課,認為實驗課通常是機械地模擬實驗,考核時比較容易通過,產生渾水摸魚、得過且過的想法。所以為了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必須上好第一堂課,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驗課才能順利有效地開展。以下以本校園藝專業2012級4班的植物生理學實驗課為例,該班共有36名學生。

        首先,針對實驗課學生比較多的問題,先給學生排好座位,我們每個實驗室有3個大實驗臺,每個實驗臺安排兩排學生做實驗,每排坐6名學生,按學號順序排好,根據每個實驗的不同特點,多數實驗是2個同學一組,個別實驗6個同學1個大組。由于植物生理學實驗所用的儀器設備及常規用品、試劑等較多,排好座位有利于實驗室安全、衛生及儀器設備的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及責任意識,課堂秩序較好,為學生做實驗創造良好的環境。

        其次介紹植物生理學實驗課是一門獨立的必修專業基礎課,明確其在專業知識體系中的地位。我們共開設植物組織中相關酶活性的測定、植物組織水勢的測定、植物溶液培養和缺素培養、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測定、葉綠色素的理化性質及含量測定、逆境脅迫后植物細胞膜相對透性及植物組織中丙二醛含量的測定等11個實驗。植物生理學是為農業生產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是合理農業的基礎。對于園藝專業的學生,介紹植物生理學理論與實驗課都與其專業密切相關。在蔬菜、果樹栽培、抗逆性品種的選育過程中,需要通過測定植物組織相關生理指標來輔助判斷不同品種間的差異,為栽培、抗逆育種等提供理論依據。在設施園藝栽培中,無土栽培是將先進的科學技術用于生產上的重要方法,它的應用使園藝生產進入了新的技術發展階段,為農業生產帶來了變革性的變化。我們在植物溶液培養和缺素培養實驗中,使學生掌握溶液培養的理論、實踐意義及無土栽培在蔬菜、花卉、苗木、屋頂綠化及墻體綠化中的應用,學生親自進行藥品配制、基本營養液的配制、用溶液培養法培養植物的幼苗等操作,另外我們播放生產中無土栽培的生動圖片,并進行講解,這些和生產實踐及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驗操作,使學生認識到實驗課的重要性,使學生迫切希望親自操作,學會這門技術,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了解這門課在學生們的科研訓練、課程論文、畢業實習的實驗及論文撰寫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使學生了解這門課程與專業課的關系及其在增強科研實驗設計、動手操作能力、數據處理及分析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實驗設計及操作。

        最后在第一堂課上介紹這門課的考核辦法,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做好學習計劃。植物生理學實驗課主要是為了對學生進行基本的實驗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了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我們改革了實驗課考核方法,把實驗成績分為平日成績、實驗操作成績和實驗理論成績三部分。平日成績包括考勤、實驗課的具體表現等內容;實驗操作部分主要測試本學期實驗中所用到的儀器,能夠正確地進行連接、調試、測量等操作;實驗理論部分的成績主要考查對整個實驗知識點的理解;了解了具體的考核辦法,使學生們能端正學習態度,提前預習,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獨立思考、勤于動手,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做好課前預習提高課堂效率

        以往的植物生理學實驗課主要要求學生按照實驗指導書上的步驟測定一項生理指標或驗證某一現象,實驗后參照實驗指導抄一份實驗報告,而最重要的實驗結果分析的部分多數同學都只是進行簡單的結果計算,不會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有的同學甚至沒有結果計算和分析這一部分,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機械地做實驗,缺乏思考,實際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為了使學生在獨立實驗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我們改變了實驗方法,增加學生自主實驗的比例。我們要求6個同學一組進行課前預習,寫出主要實驗方案。比如植物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測定實驗,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了解實驗目的、實驗原理,選出最佳實驗方法,比如園藝專業的學生自主選擇與本專業相關的蔬菜、果樹等作物為實驗材料,增加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了解。課堂上利用大約10分鐘時間抽查學生們的預習情況,對學生們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分析指導,介紹如何科學合理地設計實驗,如何選擇正確實驗方法,結合自己的科研工作介紹科研設計思路,使學生在做這個實驗前對實驗有了初步的了解,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做實驗。以前在實驗課上,有些同學不知道該做什么,只是照著實驗指導的步驟盲目操作,經過課前預習,學生能有計劃地做實驗;另外有些學生不愛動手操作,總是讓同組的其他同學操作,通過提前預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變了一些學生不愛動手操作,只是看的學習狀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質量明顯得到提高。

        三、嚴把實驗報告質量關

        除了課前預習以外,每次做完實驗均以2個人一個小組為單位把實驗的原始數據交上來,加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避免了一些學生不做實驗,最后參照其他同學的實驗數據寫實驗報告的想象。嚴格要求實驗報告的質量,要求學生寫出實驗目的、原理、儀器試劑、實驗步驟、結果計算及分析。在以前的實驗報告撰寫中,存在著諸多問題,有的同學不按照自己做實驗的具體步驟寫,而是照抄實驗指導書上的內容;有的同學不會處理數據,不會進行結果計算和結果分析;有的同學抱著應付的心理,只是簡單潦草地寫一些實驗步驟,不寫結果計算及分析這一部分等問題。我們強調規范撰寫實驗報告,特別是數據處理及結果計算與分析部分,一定要詳細寫明所做實驗結果及分析,如實驗失敗了,要分析可能的原因。通過這些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有了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學會獨立處理數據,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撰寫科研論文有一定的幫助。

        四、加強教師的責任感和工作熱情

        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工作熱情。要提前了解自己要授課的學生的專業特點、學習態度、學習情況,認真準備每一次實驗課,并針對不同的專業的學生特點,采取不同的實驗方案。植物生理學實驗課主要是學生自己操作,每次課教師只講解十幾分鐘,其他的時間都留給學生,因為實驗室條件的限制,每次實驗課的學生人數偏多,易造成課堂紀律差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意識,要多轉轉、看看,及時發現學生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耐心地及時進行糾正和解答。課后認真批改每一份實驗報告,并及時把信息反饋給學生,以利于學生及時發現問題,改進缺點和不足,更好地完成其他實驗學習。

        通過這些具體的措施,提高了實驗課教學質量。如園藝專業2012級4班的植物生理學實驗課,該班共有36名學生,實驗課出勤率100%,有時個別學生有事不能來上課,再找時間和其他班的學生一起上課,把落下的課補上。及格率100%,全班85分以上的學生占90%,學生成績明顯提高。另外在我們后續調查中發現,學生在課程論文、畢業論文實習中,充分利用植物生理學實驗知識,對相關專業的科學研究起到促進作用。經過多年的植物生理學實驗課教學實踐和探索,我們認識到,加強教師的責任心,講好第一堂課、課前預習、加強課堂管理、認真進行實驗結果分析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了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柏素花,戰淑敏,劉新,張英昊.強化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7,43(6):1170-1172.

        [2]陳桂葵,賀鴻志,黎華壽,駱世明.基于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實驗課程體系構建――以華南農業大學特色專業生態學為例[J].高等農業教育,2015(3):80-8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熟女50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 色综合AV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视频95 | 午夜AV不卡网站在线播放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