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學教育德育論文范文

        小學教育德育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教育德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教育德育論文

        第1篇:小學教育德育論文范文

        小學體育學科落實德育教育的要求,必須要結合小學體育學科的特點來進行。小學體育學科教學的任務是通過教給學生一些體育運動項目的基本的技能和技巧,使學生學會科學鍛煉、合理鍛煉,同時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培養和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紀律觀念、團隊意識等。這里更為關鍵的是根據新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新時期小學體育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標是使學生們樹立健康第一的體育鍛煉理念,要求學生從小就能夠掌握一定的健康衛生方面的相關知識,以及科學的鍛煉身體的方法,重視體育鍛煉,并且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品質。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要關注學生對體育鍛煉認識的提升,而不是僅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就可以了,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成長需求,有利于學生使體育鍛煉成為自我成長和發展的需求,從而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認識。

        二、注重德育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上的體現

        德育教育作為小學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是要把德育教育工作落實到體育課堂教學的每一部分,所以,在體育課上,教師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把德育教育工作滲透進來。在教學內容中,如一些長跑項目的練習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養成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在團隊項目中引導學生們意識到集體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而在教學形式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安排來落實德育教育,如上課整隊要迅速,隊列紀律要嚴格,培養學生遵規守紀的意識;在學生在進行運動項目的練習過程中要注意安全,相互保護,心中有他人;在利用器材進行活動時,要注意對于器材的合理使用,養成愛護集體公物的品質。總之,小學體育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從細節著手,對小學生進行反復、細致的引導,這樣非常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無形之中也就能夠落實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學目標。

        三、針對學生年齡特征,因材施教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強調要以生為本,即教師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行為一定要結合學生們的實際,這樣才能夠最大化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小學階段的教學歷時六年,學生的學習時間跨度大,也意味著學生們會有不同的變化,所以,在小學體育課上的德育教育也要客觀上尊重這種變化,從學情出發來因材施教。總體來看,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因為學生們的行為習慣和思想認識方面還未成形,這時教師要注意循序善誘,耐心的、反復地予以引導,這樣他們才可能把一種行為上升到一種好的習慣;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要發揮其喜歡表現自己的優點,教師一方面要對其行為認識予以引導,同時也要利用好“表揚”這一有利武器,對于學生的進步及時的予以肯定,這樣既能夠鼓勵一部分學生,同時也能夠樹立榜樣的作用,起到示范的效果。

        四、緊抓課堂常規,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馬卡連柯認為:“制度越明確,就越能形成內部的動力定型,這是形成技巧與行為習慣的基礎。”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思想表現和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嚴格的要求與措施,并有步驟、有重點地把課堂常規的內容與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守紀律的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作為學生的行為準繩。如:按指定地點準時集合上課,不得隨意缺席或擅自離隊;分組做練習時,必須按規定排好隊等。這樣就使學生明確了行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紀律、團結同學、熱愛集體等良好思想。

        五、利用課的組織和教法措施實施德育滲透

        第2篇:小學教育德育論文范文

        體育是以身體和智力為依據,通過各種實踐運動來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促進全面發育,改善生活方式的一種社會活動。小學體育是由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的,教師要通過自身示范等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能,通過身體的鍛煉來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的身體發展,培養其思想道德品質。小學生處于身體、心理發展的可塑期,體育教師的每一個教學動作與語言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發展與成長。體育教師在教學當中不僅要注意學生身體的素質與變化,更要注重學生內心活動的變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通過快樂輕松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這樣不但能增強學生自身的體魄,還能促進其心理的健康發展。作為體育教師自身,要保持好強健地身體,保持好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保持好樂觀豁達的情緒,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為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起到帶頭作用。教師一定要嚴于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身工作的責任意識,樹立好一切服務于學生的思想。

        二、組織活動,激發集體意識,促進個性發展

        體育課程與其他課程的不同之處就是其更具廣泛性、活動性。體育課不像其他文化課一樣,僅僅講述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它是通過組織各種實踐活動來引導學生參與。生動有趣的體育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作為教師,要經常組織各項體育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集體概念,樹立集體意識,區分個人與集體的差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例如,教師可以組合拔河比賽,通過組織拔河比賽讓學生了解集體力量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團結才是力量,團結才能取得勝利。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足球比賽,讓學生明白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明白“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明白不同自身優勢適合不同的位置。小學生集體思維意識淡薄,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體育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特性,制訂相應的活動目標,培養學生以集體為上,以班級為上的先進意識,促進其心理素質的發展。

        三、肅清課堂紀律,重視課堂紀律,做到以德育人

        小學生身體心理活泛,屬于好動時期,甚至部分學生處于淘氣搗亂狀態。在體育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注意明確課堂紀律,不能讓一堂課程在混雜騷亂之中進行下去。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體育教師一定要教育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遵守紀律,制訂一定的規矩,讓其養成禮貌待人、尊敬師長的好品質。例如,在體育戶外課開始時,教師要教育學生自動排列好隊形,集體參與報數,不無故曠工,姿勢要整齊一致,要注意對教師的禮貌問候;在課堂中,教師要教育學生有事提前舉手報告,不能中途無故脫離集體;在課堂結束時,要注意總結此堂課上的問題,鼓勵表現好的學生,對淘氣的學生進行指正,鼓勵其進行改正等。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來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白不同場合必須有的規矩,規范課堂紀律,使課程能夠有序地進行下去。

        第3篇:小學教育德育論文范文

        我們在進行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善于營造德育教育環境,在環境布置上體現出中華傳統美德。中華的文化上下五千年,中華美德傳承了五千年,愛國、為民、謙遜、勤儉、孝順、和諧、仁義、自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將這些精髓傳承下去,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在我校德育教育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非常注重營造德育環境,根據校園和教室的實際情況對德育教育環境進行了精心布置。制作精美的講文明貼圖,張貼在學校最醒目的地點,“文明用語天天看”、“講文明從我做起”、“讓我們做合格的清潔小衛士”、“今天你講文明了么?”并在教職員工和學生中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使德育教育氛圍布滿整個校園,在教師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讓教師能夠對中華傳統美德進行深刻的學習和自我比照,同時讓他們感同身受地傳授給學生,讓德育教育在全校范圍內引發共鳴,突出我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涵。

        二、提高教師隊伍的品德素質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每一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是學生的重要榜樣,小學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大,我們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沒有忽視教師隊伍的品德素質建設,經常組織教師進行德育教育的問題探討,以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的品德素質。德育教育見效慢,成果低,很難看到像樣的成績,但是德育教育又是小學教育的一個重點。在提高教師隊伍品德素質的過程中,我們開展了“與學生一起養成好習慣”、“注重生活德育培養”專題講座,將“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重要德育理念植入每名教職員工的心中,讓每一名教職員工在工作中注重自己的妝容儀表,讓每一名教職員工在教學工作中注重語言表達和行為方式,絕對不允許存在粗暴的教學方式,不允許出現體罰學生的不良情況,讓廣大教職員工形成“育人先律己”的思想觀念,從而提高教師隊伍的品德素質。

        三、加強學生道德行為培養

        小學生是我們的未來,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必須注重德育教育,讓孩子們在未來的生活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優良的道德行為是小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職責,世界最終還是他們的,只有他們具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具有了優良的道德行為,才會在未來的生活學習過程中擁有這個世界。為了加強學生道德行為的培養,在我校先后組織開展了“節約糧食,從我做起”活動、“浸潤經典、立德樹人———踐行《弟子規》”活動、“德育十大快樂套餐”活動,并且申請了國家三育九養研究課題,根據我校實際德育教育情況結合現今小學生生活學習特點,編制了《三育九養課題研究教師指導手冊》和《學生成長規劃活動》校本教材,為加強學生道德行為的培養提供了重要保障。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廣大學生體會到了勤儉節約的重要性,體會到了《弟子規》中蘊藏的中華傳統美德,為學生的道德行為培養奠定了堅定基礎。

        四、注重班級文化建設,建設學校道德文明

        第4篇:小學教育德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 自塑教育 契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2-0217-01

        在小學教育教學階段,對小學生進行自塑教育是成才的有效的途徑,對學生的終生都具有很大影響。小學語文這門課程的最顯著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統一,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四大方面:聽,說,讀,寫的訓練,又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與人文素養相關的學生人格的塑造與教育、情感的培養與教育、審美的滲透與教育等。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老師都知道:兒童文學的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的構成部分,是小學生成長過程的非常重要的精神食量,小學生通過對兒童文學的閱讀,學生可以從中尋找到自我,確立正確的自我,是提高小學生自塑能力的必由通道。本文將從三個方面來詮釋自塑教育與小學語文學的契合。

        1 自塑教育促進小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的動力

        小學語文的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漫長持久的發展的過程,當代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懂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核心是:今天的語文教學是為了明天的學生的更好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夠只側重對學生的“今天”教學,更要呵護學生的明天發展的條件和動力。其實也就是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的語文教學目標:學生明天的自塑能力水平發展。實現學生的自塑教育有五個方面:(1)讓學生具有高昂的學習熱情;(2)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3)發展學生學習語文的學習能力;(4)讓學生成為小學語文知識學習的主動者;(5)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得到自我教育的滿足感。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自我意識漸漸產生,學生通過自我參與,得到創造的快樂體驗,這種體驗能讓學生得到正向的積極的自我發展的心理強化,學生就會得到語文學習與自塑發展的溫床,教學發現小學生的自塑力量是很小強度的。而學生的主動性建構學習的力量是強大的,它是學生得以自然、健康,正向發展的重要條件。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與學生的健康的人格結構才是真正對學生的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保障。

        2 自塑教育喚醒了小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參與意識

        2.1兒童的語文課堂參與是小學自塑教育的基礎與出發點

        教育活動是一種對人的心智進行開發的有益活動,只有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活動過程中時,才能實現學生的有意義的學習。當然對學生進行自塑教育也是如此。自塑教育的實質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通過一定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自我教育,也就是所謂的“學生主動發展的教育”。新課程改革目標中要求教育者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體驗性,這個教學特點提倡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切實關注重小學生語文知識的主動建構,還要重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對話與交流。所以小學語文的自塑教育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能稱其為 “自塑”。因為它否定了學生的能動參與作用,壓制了學生主體的自主學習性與自主創造性的培養和發展,使語文自塑教育失去了發展的根本源泉。

        2.2小學語文的自塑教育能夠喚醒小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的主動參與意識

        小學語文的自塑教育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的目標,明白進行語文自塑教育的主要職責所在,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反思自我,還要幫助小學生明晰這堂課自己要學習獲得什么知識和獲得什么技能;耐心幫助學生設計,進行科學的、合理的課堂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氛圍,從而幫助學生實現自己學習過程的潛在的需要;還要幫助學生科學合理的評價,建構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最終促進學生學習語文進行評價的內在化。在小學語文一線教學中,這種自塑教育理念下,學生們的學習探究的需要得到加強,積極追求獲得新的體驗的需要欲望漸增,獲得外界認可和被欣賞的需要水平也在提高,學生責任承擔的需要在自塑教育中能夠切實得到滿足;以及對學生以往的語文學習的經驗得到激活、提高,語文知識的建構、學習和運用知識,認知與語文學習的策略科學改進,自信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實現。

        3 小學語文教育能夠促進小學生的自塑個性

        3.1新課程下小學語文課程觀,強調培養兒童的自塑個性

        新課程小學語文課程明確:“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小學語文課程教育教學觀,促進小學生的個性發展被語文教學實踐證明已成為新小學語文課程的根本的教學目標。在新課程改革下,要求一線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個體意識、情緒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等內在因素所起的巨大作用。這也是小學語文課程較為顯著的個性化特質。比如:在教學實踐中課程標準強調“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的道德品質,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積極引導小學生逐步形成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新小學語文課程觀念的實質是對促進小學生自我個性的尊重,也是對作為“發展中的人”的有益塑造。

        3.2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變革能夠促進小學生自塑能力的培養

        新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理念明確: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構成教學的主體,二者之間應該是民主的“交往”與“對話”的關系。何謂“交往”,即“認為教學要建立在師生親密友好交往之上的一種教學主張”。有教學實踐經驗的老師大都認為“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應是存在多元的、綜合的平等交流,只有建立這種平等、持久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不乏味,變得快樂。在小學語文知識的傳遞過程中,教師既肩負著“傳遞知識”的使命,還肩負著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創設供學生能夠自由地,以自己的愛好探索知識和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環境。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潛能有足夠的信心,其次教師還要能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的空間,以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與學生進行教學交往與對話。讓學生的精神生命得到自由的呼吸與滋長。

        參考文獻:

        [1]李曉文.學生自我發展之心理學探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第5篇:小學教育德育論文范文

        1.1小學德育教學的作用范圍狹窄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是目前小學教育發展中的重要內容,然而,受到小學學校教學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印象,目前小學德育教學的作用范圍與德育教學的根本目的相比是十分狹窄的,德育教學在學生成長中最明顯的作用是使學生能夠遵守校規校紀,使教師在學生管理方面更加輕松,而德育教學對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心理發展的作用并不明顯。

        1.2小學德育教學的難題較多相對于其他學校教育內容,小學德育教學所面臨的難題更多,一方面,學校德育教育和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不一致導致學生德育發展緩慢;另一方面,德育教學方法的單一性也導致德育教學的效果有限;除此之外,德育教學雖然被認為是各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應該完成的教學目標,但實際上,受課堂時間限制,這個教學目標的達成結果也并不理想。要徹底解決小學德育教學中的問題,就必須尋找到小學德育教學的關鍵點,使小學德育教學能夠深入到學校教育當中,使小學各科教師都能夠得心應手地在教學過程當中完成德育教育的使命。

        2.做好小學德育教學的關鍵點

        2.1樹立明確的德育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所要完成的基本內容和所要達成的根本目的,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根本辦法。對于小學德育教育來說,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對小學德育教學的表現和實際作用進行具體的分析,是小學德育教學活動進一步完善的基礎。

        2.2使用合理的德育教學方法不同教學方法的選用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有著不同的促進作用,對于小學德育教學來說,合理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還將使小學德育教學整體得到發展,也就是說,合理的教學方法將使德育教學跨出“教學”的范圍,成為小學師生交流的方式、成為小學生與社會交流的方式。

        2.3使學生自身成為德育教學的主體要使德育教學有實質效果,就必須尊重學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體性,這是小學德育教學目的能夠實現的最根本的關鍵點。這就意味著,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和道德表現能夠得到班主任和家長的一致認同和支持,只有這樣,學生的德育教育主體地位才能展現,德育發展的主體性作用才能夠得到發揮。

        3.小學德育教學關鍵點的實踐方式

        3.1以賢德教育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則“德”應該來源于學生的內心,德育教育應做的是在學生心中播下“賢德”的種子,是學生懷揣這顆種子,通過自身的不斷發展,使這顆種子生根發芽,長成結果,使學生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充滿社會道德感和責任感的人。因此,在小學德育教學活動中,應以縣的教育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這就意味著,小學教師作為德育教學的實施者,其自身必須具備賢德的品質。教師應該從自身的儀容儀表、言談舉止、為人處事等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典范。

        3.2以活動教育代替談話教育在以往的小學德育教學過程中,德育教學的主要方法是“說教”,即使教師們力求從語言藝術的應用和情感交流方面與學生達成互相的信任并以此作為德育教學的主要手段,德育教學也逃不出被學生當成“耳旁風”的怪圈,因此,應以活動教育代替談話教育,使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社會責任感的提升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例如,城市環保活動期間組織學生進入到街道和社區,觀察不文明的、破壞環境的行為,并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制止這些行為,使學生在實踐中會體會到不文明行為給他人造成的不良影響和勸人環保的難處,從而形成相應的公民責任感,這種深刻的體驗會讓他們在日常的行為中更注意環保,公共道德也同時得到提升。

        3.3幫助學生形成德育反思的習慣在以往的德育教學中,學生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的評估者是家長和教師,學生自身并不能夠對自己的品德發展形成清楚的認識,而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德育教學則要去學生能夠進行自我評價。因此,幫助學生形成德育反思習慣是十分必要的。如在課堂上管理學生之后,問學生一個問題:“你能夠站在老師的角度,或者站在同學的角度想想自己的行為嗎?”,或者在管理學生之后,問全班同學一個問題:“你們身上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嗎?為什么?大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學生理解學校德育教育和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認識到自己在德育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以德育自評的方式實現自我教育。

        4結語

        第6篇:小學教育德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職教育 文學教育 學生就業 素質培育 能力培育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比之以往空前發展,同時,對于職業學校學生必備素質與能力的要求,比之以往也顯得更為突出與緊迫。

        2009年1月6日,國家教育部印發了最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其開篇處指出:“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思維發展,加強語文實踐,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服務。” 而優秀的文學作品,,恰恰有很強的獨特的培育作用:

        第一,文學的認識培育作用

        文學作品可以幫助讀者在種種有意味的形象中了解人類社會生活的復雜內容,人性的歷史形態,人的情感、心理、命運等,較為容易地獲取生活層面以上以下的各種認知和體驗;同時,可以通過提供人間萬象的直觀“圖景”令讀者悟解人類社會生活的真實本質。這顯然可以彌補職業學校學生在這一方面知識和閱歷的不足。

        舉一個例子。前蘇聯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有著極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在極強的藝術感染力的幫助下,學生們可以認識到沙皇統治下的那個蠻荒社會的殘酷狀況,從而感受到生活在今天的時代的確是應該加倍珍惜而大有作為的。還可以認識到作品主人公阿廖沙在極端艱難困苦中心靈的掙扎和不屈的奮斗,從而反觀自身在優越學習和生活條件下的種種短缺(諸如責任心、敢于克服困難的信心以及獨立擔當工作、獨立撐起生活等等的素質的不足),羞愧之余努力進行自我改造。

        第二,文學的審美培育作用。

        文學的審美,是指文學通過所描繪的社會生活圖景及作家滲透于其中的感受、理解和評價顯示出來的是非愛憎傾向對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精神性格、行為取向等所產生的影響。

        從古至今的許多優秀文學作品都富有多方面的強烈的審美作用。例如我國的《庖丁解牛》、《張衡傳》、《都江堰》、《藍領之星――解讀羅東元人生密碼》(報告文學)等,以優美的語言塑造了一大批具有卓越智慧的能工巧匠的感人形象并且敘述描繪了他們的非凡創舉。他們的“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都有很強的美感,都可以成為將來工作與生產在第一線崗位、主要以動手制造與創造為己任的職校生最適宜的審美對象,從而激發他們在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精神性格、行為取向等方面都積極向上努力,激勵他們在第一線崗位的工作與生產中主動追求產品的制造之美和創造之美。

        第三,文學的情感培育作用。

        文學的情感教育關注教育過程中受眾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受眾的個體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情感缺失已成為我國當代青少年的共性問題。文學作品的閱讀和學習能夠幫助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啟發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感染和影響,從而實現豐富情感、感染情緒、同化情感、正確表達情感等培育目的。

        在我國文學珍品中,《可愛的中國》、《我愛這土地》、《雷鋒之歌》、《誰是最可愛的人》等等優美散文和詩歌,以其真摯熾烈的情感歌詠祖國、歌詠英雄,其實質是歌詠偉大的精神和崇高的素質。這些篇章都以情感取勝,可以感染學生對于祖國、對于英雄的熱愛與崇敬之情,從而使自身的情感修養得到潛滋暗長的提升。

        第四,文學的情商培育作用。

        情商(EQ)又稱情緒智力,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并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后天的培養息息相關。

        情商包含了自制、熱忱、堅持,以及自我驅動、自我鞭策的能力。

        被譽為“情商之父”的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接受了美國心理學家彼德?薩洛維(P.Salovery)的觀點,認為情商包含五個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能夠察覺某種情緒的出現,觀察和審視自己的內心體驗,監視情緒時時刻刻的變化。它是情商的核心;

        2.自我管理,調控自己的情緒,使之適時適度地表現出來;

        3.自我激勵,能夠依據活動的某種目標,調動、指揮情緒的能力;

        4.識別他人的情緒,能夠通過細微的社會信號、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與欲望;

        5.處理人際關系,調控與他人的情緒反應的技巧。[1]

        “情商”的實質,應該是一個人立于世上生存與成就事業和良好人生的極為重要的素質和能力。

        職業學校的學生進入社會以后所需要的“情商”,應該是上文指出的“較強的毅力、抗壓力,恒心、耐心、平常心,和甘于犧牲、甘于淡泊的精神等對應的素質;較強的協作意識、合作能力、大局意識、團結能力”。這是一些職校生突出缺乏的素質與能力,特別需要利用優秀文學作品給予精心培育。

        第7篇:小學教育德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 科學 情境教育

        研究教學論的專家認為: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溶入湯中,才容易下咽、吸收;知識要融入情境中,才能顯示活力和美感。因為抽象靜態的文本知識借助特定的情境被“激活”了。語文教學就是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內容,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美深刻的語句;聯系生活體驗,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喚醒學生內心愛的情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征、認知能力以及接受水平,需要找到一個從生活經驗到概念學習轉換的過渡“階梯”,而“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論”正好與之相契合。這種為教育教學而創設的情境適合小學生的語文情境學習,被賦予了感情、符合學科特點,它不僅降低了兒童學習的困難,同時也讓小學生得到別樣的情感體驗。

        一、帶入情境啟迪想象,發揮學生能動性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從閱讀到寫作,都突出了“想象”。兒童的想象需要情感伴隨,兒童記憶屏幕中的形象要組合成新的形象,需要“力”的推動。兒章常常會因為好奇而想象;因為想改變眼前的現實而想象;因為可以獲得心理的愉悅而想象。想象可以展示孩子的聰慧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的體驗,想象力是兒童擁有的巨大財富。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教育是最受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教材中選錄的多是生動有趣的童話、小說、寓言等文章。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運用多種手段給學生創設一個環境、一種氛圍,讓學生能深刻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盡快進入文本描摹的情境中。課堂上借助音樂渲染情境、巧用圖畫再現情境、扮演角色體悟情境、通過語言描繪情境。這些情境設置能讓學生在想象的情境中自由翱翔,彌補了單純課程容易陷入知識系統狀態的缺陷,將知識的系統性、活動的操作性、審美的愉悅性和環境的廣闊性融為一體,憑借特定的氛圍,激起學生熱烈的情緒,在優化的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李吉林設計的各種“情境”,“無論是進行語言訓練,提供作文素材;進行審美教育,促進整體發展;還是考慮到多種題材體裁的教學:識字的情境教學、閱讀的情境教學、散文的情境教學、詩歌的情境教學、童話的情境教學、寓言的情境教學、作文的情境教學,對學生來說,都是種新鮮的刺激。這些精心設置的“情境”具有顯性的目的指向,及時“提供人的自我意識、場景記憶、他心想象共生演化的學習環境”,因而引領著兒童邁向更優化的方向,促進兒章全面深入的發展。

        二、培養興趣指導觀察,注重學生實踐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能力逐漸增強,語文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就顯得尤其重要。如果只靠直觀性的教學情境,極容易使教學簡單化、表面化,不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與訓練,也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滿足學生對真、善、美更高層次的追求。固情境教學提出了“強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過優化情境,引導兒章從感受美的樂趣中感知教材”。小學語文教師非常注重課堂設計,所設計的每一個問題、所展示的每一幅畫、所吟唱的每一首歌、所分配的每一個角色能做到精益求精,能最大程度地引起學生的興趣。

        李吉林老師是把學生引入“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情境,利用課文創設情境、聯系生活展現情境、運用實物演示情境、借助圖畫再現情境、扮演角色體會情境、錘煉語言描繪情境,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愿望,培養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他們的熱情,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在情境教育的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是那樣的欣喜、興奮,在唯美的活潑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情境中,他們感受、體驗、表達,語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自由、充分地發展。李吉林情境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課堂的實踐訓練使學生學習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訓練,潛在的智能也得到開發,學生情感的培養、知識的滲透出現一派生機,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極大程度的提高。

        三、陶冶情操滲透審美,培養學生感悟性

        少年兒童在小學階段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情緒色彩明顯,非常注意那些直接的令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創設情景寓情于教,促進學生素質的主動協調發展,情境教育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學生讀一些作品時,由于時空原因,由于學生年齡認知、修養、閱歷等原因,理解起來有些“隔”。他們也許會嘆服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卻不會被感動。而語文教學如果不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就注定是失敗的。因此,語文課堂上,教師不能緊扣文學術語,應挖掘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鼓勵他們去尋找周圍相似的人或事,充分調動學生情感,達到與文章的共鳴。

        從思維規律來看,人的思維具有多向性,教材中往往只提供了一種思維模式,我們不妨利用反向思維,為學生提供另一種拓寬思維的方式,讓學生去感知、想象、發揮。文學作品講究含蓄就如同繪畫講究留白,講究“言外之意”“意外之象”。從這個角度出發,運用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論的語文課堂可以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想象力,在揣摩作者寫作目的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感知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尋根究底,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加深學生思維深度。

        第8篇:小學教育德育論文范文

        小學屬于基礎教育階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德育要在實現這些教育目標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為德育本身肩負著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認識水平和實踐能力的重任,強烈的學習興趣,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升知識和能力水平的可靠保證,身心健康也是德育追求的重要目標,因此德育工作任重道遠。為了確保人才培養的方向,客觀上要求小學教育必須堅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端正辦學思想,堅持不懈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基于德育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須加強德育管理。現代小學德育管理的任務是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前提下,加強和改善學校對德育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體制,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協調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實現德育目標。在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德育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要使德育工作更具實效性,就需要我們在吸取以往德育工作成功經驗的同時,不斷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二、德育管理的基本環節

        德育管理是現代小學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學校德育管理的科學化、最優化是建立系統化、層次化、網絡化的教育工作體制,促進德育工作更加順利、有效地實施的重要保證。小學德育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包括以下相互聯系的四個基本環節。

        (一)制定計劃

        1.制定德育目標

        德育目標是小學德育的出發點和歸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樣,一切德育活動將無處著手。小學德育工作目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結構,反映了黨和國家對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總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時期人才培養的總的方向和總的趨勢。德育目標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學教育的基本任務。同時,為了便于實際工作的順利進行,還要把總目標進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德育目標。

        2.制定德育工作的內容及實施步驟

        德育工作內容應根據小學的德育目標來確定,使內容符合于培養目標的要求。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應當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及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時還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結構、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確定實施步驟,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二)安排實施

        1.建立小學德育管理系統

        學校應建立在校長領導下的,由校長、黨支部(總支)書記、部分師生員工、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參加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其職責是組織校內外各方面的力量,協調校內各組織、各職能機構以及學校與家庭、社會間的關系,宏觀指揮并指導德育工作的進行,監督檢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質量的評定以及總結等工作,這是進行德育工作的組織保證。

        2.運用多種方法

        在新的形勢下,以往的僅通過思想品德課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單一途徑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開辟德育工作的多種渠道和多種途徑已是大勢所趨。學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課外,還應充分發揮少先隊組織和全體教職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寓于課外和校外活動之中,寓于社會實踐和勞動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統一。學生不應僅僅從教師那里獲得德育知識,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會(包括各種媒體)、集體等也是對他們進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

        (三)評估效果

        1.制定標準

        質量標準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沒有它,就失去了參照度,也就無法做出科學的評價。制定小學德育工作的質量標準應根據小學德育的目標及國家頒布的相關規定,如《小學德育綱要》中的德育目標、《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三好學生標準》及學校制訂的《文明禮貌常規》等。另外,小學教育的總任務、小學生年齡特征也是制定標準的依據。德育的質量標準可采用階段性指標和綜合指標來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過程中某一階段的德育工作與成果的考核標準。德育質量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是一個標準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學的實際。

        2.評估效果

        它是對小學德育工作與德育成果作出評價,并以德育質量為依據來衡量德育目標達成度的一項工作。科學的評定可以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與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從而促進與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和學生的發展。要防止片面地以開展教育活動的次數多少和活動的熱鬧程度等表面現象來評定德育質量的傾向。

        三、思考總結

        一個時期的德育計劃完成后,要及時進行總結,總結要以德育工作計劃為依據,用科學的理論做指導,發揚工作中的成績,尋找差距。因此,總結可以積累德育工作經驗,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僅僅是為了回顧和總結前一段工作的實施情況,最為重要的是依據以往的經驗,結合下一階段的實際,制定出更加科學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計劃。因此,總結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又是促進德育管理科學化的一條基本途徑。

        四、開展德育工作的新途徑

        (一)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的工作職責要求教師把崇高的理想信念、道德觀念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滲透到教育教學過程中。一般來說,小學生都是崇敬老師的,并且是喜歡模仿老師的言行的,作為一名教師,要適應新時期德育工作的需要,就得努力提高自身的師德水平,這樣,才能成為孩子眼中美好品德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樣,所謂身教重于言教就是這個道理。作為一名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有對學生的愛護之心,憐憫之心,同情之心。當學生失意時,能傾聽他們的訴說;當學生無助時,能向他們伸出熱情的雙手;當學生無望時,能用最親切、最感人的話語去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才愿意和教師溝通、交流,也只有這樣,德育工作才會取得實效。

        (二)抓好課堂教學

        1.利用教材資源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工作,教師要把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同時又與德育有著密切的聯系,要充分利用好各學科的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以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語文、品德、社會等學科要充分發揮人文學科的優勢,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及中國近代史和基本國情教育;數學、自然等學科,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音、體、美等學科也要結合學科特點,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2.利用網絡資源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課也在各校普及,它具有獲取信息快、直觀性強的特點。網上世界的精彩豐富和網絡文化的簡單快捷,對青少年具有極大吸引力,因而也極易使之沉迷上“癮”。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上網會對人的心理產生障礙而禁止或阻止青少年上網。相反,應積極讓已掌握計算機技術的青少年上網。但對因上網而導致心理障礙的青少年應積極疏導。首先,是防患于未然,應在青少年上網前就向青少年傳播有關上網可能導致心理障礙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礙產生的方法,使青少年盡量避免上癮。其次是對已患上上網心理障礙的青少年進行矯治。如適當控制上網時間,要求青少年在上網的同時不要忽視與同學、家長、教師的人際交往,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引導家長正確指導孩子上網等。要培養學生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抵制不健康的網站和信息,加強網絡道德教育。

        3.利用本土資源

        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利用當地和學校的教育資源,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多樣化的認識環境和空間。在德育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家鄉、學校的德育資源,用鮮活的事實教育學生,使他們增強自豪感、自信心;用典型的事例感召學生,使他們學有榜樣,趕有目標。這樣,可以避免過多的說教,使德育更具有實效性。茅以升事跡陳列館是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座落在優美潔凈的茅以升實驗學校內,館內陳列著反映茅以升先生事跡的部分文化生活用品以及反映茅老先生在橋梁事業方面的成就的文字與圖片等。館內立有茅老雕像,并有多媒體設備滾動播放紀錄片《架橋人——茅以升》,以大量生動的事實,展現茅老奮斗進取、無私奉獻的一生。為貫徹落實杭州市委、市政府《杭州市青少年學生第二課堂行動計劃》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杭州市青少年學生素質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推進青少年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全面提升杭州市青少年學生生活品質,2008年1月,茅以升事跡陳列館作為首批列入“杭州市青少年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場館名錄”的71座場館,面臨著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借此契機,學校依托少先隊和德育干部的力量,圍繞展館建設和宣傳,精心設計并實施了以“橋”為主題的一系列教育活動,積極做好場館的內部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認真組織開放,在做好迎接廣大青少年、市民參觀的各項工作之余,也形成了自己的德育工作特色,吹響了德育的“集結號”。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對小學生而言,其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小學德育工作既要有內容,還要有載體,有趣味,而有意義的活動是德育工作的主要載體。因此,要經常組織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以活動促德育。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1.結合班級活動

        班級活動是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在德育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開展班級活動或召開主題班級會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的程度,有層次地安排活動。如低年級可以安排一些使小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健康、家庭負責,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活動;中年級可安排一些培養對他人負責的精神,培養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孝敬父母、與人友好相處、誠實守信等品質方面的活動;高年級要側重從培養學生對社會負責的精神的角度安排活動,即培養學生對學校、對社會、對環境、對人類負責的精神,使之關心班級、熱愛集體、遵守社會公德、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長、熱愛祖國、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熱愛全人類。

        2.結合社會實踐

        開展的活動要符合學生的興趣、意愿,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搞社會實踐活動時,教師可提出一個總目標,具體的地點、活動的方式、采取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選擇,這樣就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在活動中能力得到了培養,才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這既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又能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3.結合家庭教育

        人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家長在德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影響。學校要定期召開家長會,提出教育學生的明確目標,教師要與家長加強聯系,互通信息,交流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創建良好的環境

        作為學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努力創造整潔優美、健康向上的育人環境來陶冶學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又要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學生營造和保護良好的校園環境要靠大家來努力。學校的校園環境包括班級環境、走廊環境、室外環境等,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學校要搞好綠化、美化、凈化工作,一進校門,教室就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同時要注重積累過去和現在校內的有德育內涵的人物、事例、文章、作品、實物等,使之逐步成為本校德育文化環境的個性特色。

        第9篇:小學教育德育論文范文

        幼小銜接期是指由幼兒園大班進入到小學一年級,此時期恰好是結束幼兒園生活、開始接受正規小學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兒心理發展的一個轉折期。《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和小學應密切聯系,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一直受到幼教工作者和大班家長們普遍重視的問題。幫助孩子順利地完成這一階段的過渡,應以“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發展需要”為基本原則,怎樣讓孩子從幼兒園平滑過渡到小學,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為重點。

         

        一、從心理準備入手,培養孩子入學前良好的心理品質

         

        1.提高孩子的任務意識,養成認真、專注做事的習慣

         

        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幼兒專注做事的習慣。如:讓孩子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明確在每項活動中教師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并學會做完。做事的時候要一心一意,不能邊做邊玩,做完事情再去玩;做完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在老師要求的時間內把事情做完,不拖拉;養成認真做事的態度,追求良好的結果;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一些注意力訓練。

         

        2.培養孩子思考、務求甚解,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

         

        首先,請家長配合幼兒園,讓幼兒養成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如: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等;其次,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養成愛想、愛問和認真回答問題、注意傾聽的習慣;再有,培養幼兒正確地握筆寫字、看書、讀書的習慣;還有,通過適當的布置作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游戲、活動中加強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3.為了使幼兒能更好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環境

         

        幼兒園大班集體活動時間在下學期(3月-7月)由30變為35分鐘,延長了5分鐘時間,在集體活動時間里引導幼兒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讓幼兒在心理上對時間概念有所準備。

         

        二、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重點,幫助孩子適應幼小過渡中的斷層問題

         

        (一)、教育活動:

         

        1.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結合主題“我上小學了”要求讓幼兒學習有關的常規知識: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鉛筆盒,愛護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刨鉛筆和其它學習工具。

         

        2.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養成愛想、愛問和認真回答問題、注意傾聽的習慣。

         

        3.向幼兒滲透數學方面的知識:通過每次的數學活動、數學區工作對幼兒進行分類、統計、簡單運算、自編應用題的培養,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運用數學經驗解決問題,提高幼兒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教育環境的創設:

         

        1.注意改變活動室的布局,在下學期期可將集中圍坐式的環境改變為小學班級式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里感受到小學班級式教學環境的體驗,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

         

        2.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書寫環境;如:將活動室的物品都注上漢字、活動室環境布置圖文結合、以語言區為重點精心設計制作有關讀寫方面材料供幼兒操作,同時在各區域中進行滲透、同時,讓幼兒熟悉漢語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種正確認讀漢字的工具和基礎;堅持開展餐前的認讀識字活動等。為幼兒閱讀、書寫提供條件。

         

        (三)日常生活的管理:

         

        1.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批評、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等,要求幼兒早晨在8:00前到園,不遲到。以培養幼兒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規律生活的良好習慣。

         

        2.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小值日生制度,適當增加一些簡單的勞動,如掃地、擦桌子等。讓幼兒感知到,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家長和老師,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快。

         

        3.進一步加強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的培訓。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增強幼兒的獨立意識,讓幼兒學會自理、自立,逐漸減少成人的直接照顧,會正確的穿衣、褲、鞋,會保管、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懂得自我保護。

         

        三、加強幼兒園與小學的互動觀摩交流,為幼兒做好入學前必要的心理準備

         

        1.組織幼兒參觀小學,參觀小學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而且還把他們帶進小學生的課堂,參觀小學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讓幼兒熟悉小學和激發幼兒入學的愿望,并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指導,開展“我要上學了”主題活動。

         

        2.做好幼小的知識銜接工作。對大班教師進行培訓,使她們了解小學的知識體系及學習內容,對于一些知識的傳授能與小學銜接,并適當增加一些執筆姿勢及書寫習慣的教學。

         

        四、家園同步,增強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共同為幼兒入小學做好準備

         

        1.召開專題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幼兒園,并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2.利用家訪、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們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并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學習與生活。

         

        五、結束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欧日韩欧美网站在线看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 日韩v欧美v在线 | 日本久久午夜不卡免费 | 亚洲女人的午夜天堂一区 | 亚洲精品乱码不卡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