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資產品范文

        農資產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資產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資產品

        第1篇:農資產品范文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根據《市打擊制假售假專項行動方案》要求,我局成立了農產品和農資產品打假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局長擔任,副組長由副局長、紀檢組長擔任,負責農資打假各項工作。同時,制定了《市農業局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工作目標和人員職責,將工作計劃具體到月,把責任分解到人。另外,市政府把執法工作列入地方財政預算,安排萬元執法經費;農業執法試點申報成功,切實加大了人力、物力和經費投入,保障專項行動順利開展。

        (二)加強宣傳,營造輿論

        我局結合農資打假工作,積極采取多種宣傳形式。一是利用消委會3月11日在廣場舉行的“3.15”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活動,設立咨詢平臺,受理舉報投訴,向群眾派發宣傳資料,努力營造全市關心和支持農資打假工作的良好氛圍。二是精心策劃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計劃在春耕夏播期間,把宣傳海報張貼進村、向當地村民派發宣傳小冊子,引導農民科學選購和使用農資產品。三是組織新聞媒體積極宣傳農產品和農資產品打假工作成效和進展情況,及時曝光坑農害農的典型案件,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農資打假工作的良好氛圍。

        (三)加強打假,綜合治理

        從月初開始,我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人員對全市開展農產品和農資打假專項行動。重點檢查雜交水稻種子、殺蟲劑、除草劑、復合(混)肥料的標簽登記,以及高毒農藥的經營情況。農業局綜合執法大隊共出動車輛輛次,出動執法人員人次,檢查規模較大的農資批發經營單位家次,農資零售單位(門店)戶次,當場核對種子委托經營文件份,核查農藥標簽個,肥料標簽個,種子標簽個。執法人員共查處了銷售過期、假冒偽劣農藥包,對家違規單位和家存在安全隱患單位作出警告或責令立刻整改。

        二、存在主要問題

        目前,我市的農產品和農資產品打假執法情況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一方面缺少執法文書培訓。農業執法人員多是半路出家,平時較少接觸法律文書寫作;另一方面缺乏檢驗手段。對肥料和種子的產品檢驗,由于資質,我們目前只能通過標簽方面進行監督。

        第2篇:農資產品范文

        近些年,隨著人們對環境的重視,對農業生產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現代農業、綠色農業、高效農業、可持續型農業等詞匯不斷涌現。而功效單一、面源污染嚴重、效益逐漸遞減、農殘超標等問題的農藥、化肥等傳統農資產品,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此時集環保、高效、可持續發展于一身的綠色新型農資產品應運而生、廣受關注,并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推動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強大力量。新年伊始,本文作者選取了幾種近年來發展比較迅速的新型肥料、生物農藥以及比較熱門的農業新材料,介紹給廣大讀者,希望對您在新一年科學選購、使用農資,發展生產。有所幫助,

        一、新型肥料

        所謂新型肥料是有別于傳統的、常規的肥料。新型肥料與常規肥料的區別關鍵在于一個“新”字,而一個事物的“新”與“舊”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也就是說,現在的新型肥料,用不了多久可能也就成為常規肥料了。而現在的常規肥料,也是由當年的新型肥料經多年應用而穩定下來的。

        1.專用配方肥。通常稱為配方肥,是在測土配方施肥工程實施過程中研制開發的新型肥料。配方肥是復混肥料生產企業根據土肥技術推廣部門針對不同作物需肥規律、土壤養分含量及供肥性能制定的專用配方進行生產的,可以有效調節和解決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并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補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補多少,將化肥用量控制在科學合理的范圍內,實現了既能確保作物高產,又不會浪費肥料的目的。

        2.商品有機肥。以畜禽糞便、秸稈和蘑菇渣等富含有機質的資源為主要原材料,采用工廠化方式生產的有機肥料。與農家肥相比,該肥料養分含量較高,質量穩定,特別是在生產過程中,殺滅了寄生蟲卵等有害微生物及雜草籽等雜物,可以大大減少病蟲草害的傳播。施用有機肥料,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同時對提升農產品品質有一定效果。用于生產商品有機肥的原料主要有四類:一是雞、牛、豬等禽畜的糞便;二是蘑菇等食用菌的菌渣;三是蚯蚓糞便:四是經脫水干化處理的沼渣。而有個別企業利用污泥或生活垃圾等為原料生產有機肥料,這存在著安全隱患,違反《肥料登記管理辦法》相關規定,不能給予登記。

        3.水溶性肥料。是一種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復合肥料,能夠迅速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對較高,用于噴、滴、灌等設施農業,實現水肥一體化,達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常規水溶性肥料含有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全部營養元素,如氮、磷、鉀及各種微量元素等。施用時,可以根據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特點來設計配方,避免浪費。由于肥效快,還可以隨時根據作物長勢對肥料配方做出調整。

        4.微量元素肥料。硼、鋅、鉬、鐵、錳、銅等營養元素,作物需要量很少,但卻不可缺少。當某種微量元素缺乏時,作物生長發育會受到明顯的影響,產量降低,品質下降,過多使用會使作物中毒,輕則影響產量和品質,嚴重時甚至危及人畜健康。

        5.微生物肥料。由一種或數種有益微生物活細胞制成的肥料。主要有根瘤菌劑、固氮菌劑、磷細菌劑、抗生菌劑、復合菌劑等。科學施用微生物肥料,對增強土壤肥力、增強作物抗性、提高作物品質具有很好的作用。

        6.緩控釋肥料。是一種通過各種調控機制,使肥料養分釋放延緩,從而延長植物對其有效養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養分按照設定的釋放率和釋放期緩慢或控制釋放的肥料,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使用量與施肥次數、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提高作物產品品質等優點,使用量較大時,也不會出現燒苗、徒長、倒伏等現象。

        二、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活體(真菌,細菌,昆蟲病毒,轉基因生物,天敵等)或其代謝產物信息素,生長素,萘乙酸鈉,2,4-D等)針對農業有害生物進行殺滅或抑制的制劑。又稱天然農藥,主要來自天然的化學物質或生命體,而具有殺菌農藥和殺蟲農藥的作用。在我國農業生產實際應用中,生物農藥一般主要泛指可以進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微生物源農藥。

        1.植物源農藥。以其在自然環境中易降解、無公害的優勢,現已成為綠色生物農藥首選之一,主要包括植物源殺蟲劑、植物源殺菌劑、植物源除草劑及植物源光活化霉素等。到目前,自然界已發現的具有農藥活性的植物源殺蟲劑,有楊林股份生產的博落回殺蟲殺菌系列、除蟲菊素、煙堿和魚藤酮等。

        2.動物源農藥。主要包括動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黃蜂毒素、沙蠶毒素等。目前,昆蟲病毒殺蟲劑在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及印度等國已大量施用,國際上己有40多種昆蟲病毒殺蟲劑注冊、生產和應用。

        3.微生物源農藥。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謝物作為防治農業有害物質的生物制劑。其中,蘇云金桿菌屬于芽桿菌類,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廣、開發時間最長、產量最大、應用最成功的生物殺蟲劑。

        4.昆蟲病源真菌。屬于真菌類農藥,對防治松毛蟲和水稻黑尾葉病有特效。根據真菌農藥沙蠶素的化學結構衍生合成的殺蟲劑巴丹或殺暝丹等品種,已大量用于實際生產中。

        三、農業新材料

        1.液體地膜。生物全降解液體地膜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由木質素,膠原蛋白,表面活性劑,土壤保水劑等天然高分子物質經特殊加工形成的高分子材料,使用時可將除草劑混入其中,兌入2~3倍的水,直接噴灑在農田表面,即時可在表層形成能看得見的黑色地膜,100%降解。這層膜物質可起到保持土壤水分,使5~15厘米土層溫度上升1~6℃。經專家測定覆蓋花生比使用塑料地膜增產20%以上,可廣泛應用于干旱、寒冷、丘嶺地區農作物早期覆蓋和林木、果樹等的防寒。

        第3篇:農資產品范文

        由于現代商業企業對農資市場的參與遠遠落后于農村市場本身的發展需要,當前參與農資商流者主要是私人性質的商店,其次是集體農資公司,以前占主導地位的集體性質的供銷社則逐步被淘汰出局。私有商業及集體農資公司因本身發展的種種自身限制,加之現代營銷人才和管理者對農資市場的淡忘,所以現在國內的農資市場中,極為缺乏科學的營銷管理方法和農資營銷人才,現有農資經營者、銷售者大部分都是學農出身,所以在營銷管理中經常出現市場定位錯位、營銷方案策劃體系空白、消費者心理分析感性化等問題,將一個很有潛力的農資市場做的支離破碎,浪費了資源錯過了自己發展壯大的機會。

        農村市場具有極大的分散性特點,農資經營企業必須加強自身的終端網絡建設。農村消費者對于農資的需求因為地理、時間、政策的不同而具有多樣多變性。農資市場總體需求量很大,但具體到一個需求單位上卻很小。當前因為農民消費者收入增長緩慢,加之農作物種植中的時間特點,所以一個地區對于農資的消費總量,在短時間里不會發生大的增減。另外有一組農資產品消費者的統計數據需要說明,農資產品的購買者已婚者占95.2%,其中30~55歲者占70%,初中以下(包括文盲)文化程度的比例是87%。下面對農資進行簡要營銷分析和策劃:

        1、 強化產品功能,避免一些城市市場中營銷手段的運用:

        目前由于國家環保的政策、及城市市場對農業商品“綠色、無污染”等需求特點的原因,農民對于一些以前所用農資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在種植經濟作物為主的地方尤為明顯,所以農資經營者應建立起順暢的信息渠道,適應消費需求為農資消費者提供適時高效的農資產品。如在不能銷售劇毒農藥,而普通農藥又不能殺死二化螟、三化螟和棉鈴蟲的條件下,如果能引進可殺這些害蟲的生物農藥無疑能打開市場。 現代農資消費者對于農資品牌也開始關注,所以經營者在產品營銷中不僅要注意對經銷產品品牌的選擇,而且要樹立起良好的商業品牌形象。農資消費者對于農資的需求主要是對其功能的,所以在這方面我們要避免城市消費市場中很有創意和殺傷力“賣點”等類似營銷手段的運用。

        2、力求低價格,關注渠道價格內傷:

        農資消費者對于價格的關注主要表現在對中低價格農資的需求,價格低并不代表質量差,這就要求經營者在物流管理中實行優化管理,縮短渠道減少流通成本,運用規模效應加大與廠家的合作深度獲得廠家價格支持。在價格管理中應注意對渠道價格的管理,避免因渠道價格失控對渠道的自身破壞。

        3、建立多種形式的渠道,注重渠道管理:

        因為農資當地市場原有經營者的資源優勢,對于渠道管理上,現代經營者一方面要整合自己的渠道,另一方面要采用工商聯合、參股、合作、租賃、兼并等多種手段對當地經營者進行重組,以便納入自己的營銷網絡中。對于渠道的建設要立足縣鄉市場網絡的發展,注重對現代種植農業縣鄉的開發。要獲得當地政府、協會的支持和參與,以便加強渠道本身的權威性。現代特許加盟的商業模式是渠道建設中可選的形式。

        4、靈活多樣,要用“農村心”去實施促銷:

        (1)經驗消費,口碑效應:農村消費者的消費主要是“經驗”消費,對于各類廣告宣傳相信率很低,具有關資料統計農村消費者對于各類農資電視廣告的相信率僅為5%。在經驗消費中,有很明顯的從眾心理,因為農村的居住、生活特點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在一個村莊內能形成城市消費市場從未出現的“ 韭菜現象”,在消費中農民的嘗試性消費很少,所以在農資促銷中,經營者應該充分考慮對榜樣性經驗消費者的發掘制造,可采用經驗性小報故事進行自己和產品宣傳。可以建立起以村長、有威望村民為主的信息傳遞準隊伍。

        (2)現場示范使用過程,力求簡單:因為購買農資的消費者本身文化教育程度低等特點,所以我們在促銷過程中要力求農資的使用具有簡單性、可操作性,如果產品使用復雜,消費者就極為可能會放棄使用,“傻子產品”市場需求強烈。經營者為加強消費者對產品使用過程的印象可以在賣場、村中田頭進行示范。但對于“復雜性”也應該有個認識,“復雜”具有相對性,培訓、示范、代操作等是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

        (3)“小恩小惠”,形式多樣:禮品贈送、電影下鄉、品牌鑼鼓隊都是些有成功經驗的農村促銷手段,關鍵是營銷者對實施時間、內容的把握。

        第4篇:農資產品范文

        關鍵詞:電子商務;農產品流通網站;平臺建設

        中圖分類號:F253.9 文獻標識碼:A

        農產品難賣、農產品流通不暢已成為當前阻礙農業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影響農民增收乃至農村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農產品流通是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現實需要,改善農產品流通的突破口是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建立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農產品流通平臺。

        1 構建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流通平臺的必要性

        1.1 可以改善現有的農產品流通模式。我國傳統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形成于改革開放初期,主要是以農產品的銷售和批發商為特征。當時國家為了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促進農業規模化生產,積極恢復農貿市場,并在城市建立了多種形式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初步形成了從農戶到農貿市場再到消費者三層流通網絡。在這個模式中物流和商流是一同運動的,因而造成了農產品流通信息封閉或不暢,流通效率低,流通成本高和農民作為交易的主體被排除在流通環節外的情況。借助電子商務和互聯網信息技術,可以將傳統的農產品流通中的商品流、資金流集中反映到信息流上,由原來的供給決定需求的推式流通模式改變為由生產和市場共同驅動的雙向供應模式。同時由原來的封閉、單向的流通模式轉變為整合、循環式的流通體系。

        1.2 提高農產品交易效率,增加農產品的交易方式。電子商務具有增加各環節農產品交易信息透明度的優點,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可幫助各流通環節了解上下游產品需求情況和價格走勢,農戶能直接、迅速、準確地了解市場需求,生產出適銷、適量的農產品。同時電子商務平臺使農產品交易不局限于現貨,可以大力發展農產品訂單,農產品訂單可以有效地減緩農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通過套期保值來轉移商品價格風險,對農產品價格風險具有防范作用,能發現合理的預期競爭性價格,并能調節農產品的現貨價格,從而穩定農產品的長期供求關系。

        1.3 增加農業獲取農業信息的能力。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農戶信息獲取能力、產品自銷能力和風險抵抗能力大大加強。通過供銷系統集中網絡資源,基于電子商務平臺,與地方網站、專業行業網站聯通,以遍布各地的市場和經營網點為基礎,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網絡體系,為流通網絡中的各方全方位提供政策信息、技術信息、供求信息、市場行情信息服務,實現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廣泛的信息交流。

        2 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流通平臺整體規劃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農產品流通網站應服務于農業企業和農業生產者,以農產品流通活動為中心,為農業生產、經營單位、加工企業、流通企業搭建高效的信息交流平臺。因此從功能上來看,首先應該進行專業化農業搜索引擎的建設,方便廣大農戶和農業企業對農產品貿易信息的查詢需求;其次應該具備農產品信息、農資產品信息和農產品的網上銷售、網上店鋪、短信平臺、發送農資及農產品供求信息、農產品供求信息定制、大型農資網站價格信息的自動采集及網上支付等功能,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流通平臺整體規劃,如圖1所示。

        其中B2B與B2C功能主要實現面向農產品流通環節中的涉農企業入駐該平臺,利用該平臺進行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對消費者之間的農產品及農資貿易,實現企業推廣和宣傳的作用。C2C功能主要實現農戶間的農產品拍賣及閑置物品的拍賣和置換。在線支付功能主要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實現,采用貝寶、支付寶等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這樣可以與阿里巴巴、淘寶等國內優秀的電子商務平臺接軌,即保障了交易的安全,又可以避免重復建設。農業信息功能包括農產品價格資訊模塊、農資價格資訊模塊、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及農業專家在線模塊,提供各類農業生產、技術、管理等農業生產管理信息及勞動就業、理財納稅等各項政策法規信息。同時建設短信服務平臺,支持短信增值服務,通過短信定期提供各類農業信息。

        3 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流通平臺運作模式

        3.1 B2B模式。B2B模式主要在農產品加工企業與產銷地市場批發商之間,農產品的供給企業和求購企業借助電子商務平成與農產品交易相關的所有環節,其發生方式如圖2所示。

        B2B模式運作的方式中,作為農產品供給企業,首先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各類農產品的供應信息,吸引需求企業前來洽談、采購,從而大大縮短供求雙方對接的時間,降低農產品供求雙方為搜尋交易伙伴而產生的交易成本;其次農產品供給企業往往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在多個需求企業之間進行選擇,可以與條件相對優越的需求企業達成交易,農產品交易有效地突破了地域空間的限制,為農產品銷售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產品供給企業的收益。

        3.2 B2C模式。B2C模式中,參與者主要為農產品供應商和消費者,通過電子商務平成與農產品交易相關的所有環節,如圖3所示。

        電子商務平臺中B2C模式的應用,可以實現各類農產品供應企業和消費者的直接對接,通過農產品交易過程中環節的縮短,進而實現交易成本的降低。同時由于各類農產品供給企業直接面向最終消費者,因此能夠及時、準確、全面地了解最終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狀況,并以此指導其下一個階段農產品的生產經營,在為農產品最終消費市場提供適銷對路產品的同時,減少庫存積壓,提高經營效率。由于農產品的特點,開展B2C銷售,需要大力推動農產品品牌塑造和農產品標準化建設,以經濟較好的大中城市為基礎,建立基于銷售市場大型連鎖超市的網上選購,超市配送的農產品物流體系。B2C模式為農產品供應企業在農產品消費分層和農產品特色生產兩個角度找到了存在和發展的空間,隨著農產品消費層次提升、消費方式轉變以及特色農產品有針對的推廣,B2C模式將會得到普及。

        3.3 C2C模式。在農產品流通領域,這種模式是指單個農戶與消費者之間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的農產品交易,如圖4所示。

        C2C模式運作的方式中,農民借助于一些電子商務平臺,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的C2C功能模塊網上開店,銷售自己的農產品。農戶通過網上開店的形式可以足不出戶地在網上銷售自己的農產品,節約了為尋找市場而產生的成本支出。同時由于各種成本支出均較低,這就使得農產品可以較低的價格在網上銷售,從而給農產品的消費者帶來價格上的實惠。C2C模式方便了消費者求購特色農產品。

        3.4 農產品流通信息運作模式。農產品流通具有“小規模、大群體”的特點,從生產、加工到市場銷售,都表現出參與個體與組織眾多、規模小與離散性強、層次低、組織化程度低的特征,因此農產品的流通信息需要借助農民合作組織把農業信息收集整理起來。供銷合作社的工作重點在農村,熟悉農村市場,了解農民需求,全國供銷社系統是中國農村的最大流通體系,因此通過供銷社系統自上而下遍布農村完整的組織體系,采集、整理農村各類信息,構建數據庫,提供農產品信息服務,如圖5所示。

        4 小 結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生產中的“小生產與大市場”問題日益突顯,通過建設電子商務境下的農產品流通網站,不僅可以緩解農民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使農業生產符合市場需求降低生產風險,還可以實現通過網絡交易平臺將分散的、個別的農產品集中起來,形成規模,變劣勢為優勢,實現農民利益最大化。實現農業信息共享、加速農業信息流通、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改進農產品銷售方式、降低農產品營銷成本。

        參考文獻:

        [1] 叢媛媛,楊朝丹,蓋嘉慧,等. 農業信息網站的構建與實現[J]. 農業網絡信息,2010(2):92-94.

        [2] 黃魏,賀立源,李春國,等. 中國農業信息網站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J]. 中國農學通報,2003(2):124-126.

        [3] 孔祥春,張恒可. 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運作機制研究[J]. 內蒙古統計,2010(4):6-7.

        第5篇:農資產品范文

        與2009年同期價格相比較,近期薏米漲幅為500%,黑豆漲幅為400%,綠豆漲幅為300%,紅豆漲幅為2D0%,就連最不起眼、根本無法歸類到豆類之中的土豆價格,年初迄今的漲幅也超過80%以上。

        為此,經國務院批準,近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切實加強農產品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農產品價格等炒作行為,堅決維護正常市場秩序,促進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安定人民群眾生活。從“蒜你狠”到“豆你玩”

        去年底,在全國主要大蒜產地山東,零售蒜價同比上漲40多倍,每公斤達到9元。

        短短數月后,山東蒜價今年4月再創新高。金鄉、魚臺、蒼山等魯南幾縣,是全國最大的大蒜主產基地。今年3月,當地陳蒜批發價每公斤8元,到4月底升至12.2元。而在北京等大城市,一些超市的蒜價高達每公斤?20多元。

        瘋狂的大蒜故事還未完結,市場又迫不及待地上演新一輪農產品跳漲行情,以至于有語謔之“‘蒜你狠’之后再‘豆你玩’”。3月上旬以來,被歸于“小雜糧”范疇的綠豆價格突然跳將起來,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翻了一番。5月19日,武漢市場的東北綠豆批發市價約為每斤9.5元,由3月初的每斤5元上漲了90%,而相比去年4月2.6元一斤的市價,則上漲了3倍多,以至于被驚呼“綠豆貴過豬肉”。

        5月,國內玉米現貨價格持續上漲,媒體報道稱,繼“蒜你狠”、“豆你玩”之后或將出現“玉米瘋”。

        有分析認為,今年玉米價格在資本炒作之下,可能上漲兩到三成。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4月進口數據顯示,我國4月份玉米進口量為3587.78噸,環比增加73.43%。其中,從美國進口了2702.84噸。進口總額為1676828美元。前4月累計進口量是去年同期的10倍。

        中國年初自然災害導致的春耕不暢,令玉米價格走高。為平抑價格波動,中國開始進口玉米,在接下來的幾周內,中國還會大批量采購。這一消息馬上推高了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期貨價格,有消息稱,已經有大量熱錢涌人農產品市場。

        目前,河南、廣東、云南、遼寧、吉林等地,玉米收購價大幅提升。農業部近日2010年4月玉米市場監測信息顯示,4N國內玉米價格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玉米價格同比漲幅接近20%。近年來中國一直都有玉米進口,只是量多量少的問題,去年雖然玉米主產區干旱,但我國玉米實際上并未有缺口,供求關系并未改變。

        暴利帶來游資魅影

        玉米等糧價上漲并不是供求原因,而是因為國內通脹預期加劇,貨幣發行太多了。實際上伴隨著豬肉價格的持續低迷,今年的玉米需求量是萎縮的。但是在資本炒作之下,今年玉米價格有可能上漲20%-30%。

        綠豆的炒作者又是誰呢?目前,農民手上掌握的綠豆已經很少。除去年歉收外,不少糧農都習慣綠豆收上來后未經篩選等處理就直接賣給經銷商,俗稱賣毛貨。專家們推斷,從糧源減少、需求不旺這一現象來看,目前綠豆基本上都掌握在各級經銷商手上,綠豆炒作在經銷環節。

        原來,由于大量的社會資金缺乏與之相匹配的投資渠道,往往以一種“短、平、快”的投資方式在市場上四處尋找機會。逐利是投機資金的天性。大量投機性的社會資金一旦去炒作綠豆這類小的品種,市場就很容易出現暴漲暴跌,這個時候資金的炒作本質和游資性質也就暴露無遺。

        小麥、玉米、稻米、大豆的價格沒有上漲那么多,反而是綠豆、黑豆、薏米、土豆等一些雜糧雜豆價格,自年初以來普遍上漲了超過80%甚至二三倍。正是因為這些品種全國總產量非常小,而民眾對此類產品的消費能力又因為天氣因素的變化相對剛性,因此自年初以來,長期扮演空頭主力角色的他,已經悄然反手做多,成為了綠豆合約最主要的多頭主力之一。

        欺軟怕硬幾乎是所有小資金商海撈金的最大特色。目前,全國2009年雜豆(除大豆以外的所有豆類)總產量不過500萬噸,如紅小豆總產量不過50萬噸,綠豆總產量接近100萬噸,這一“小個頭”與年產量均達數億甚至幾十億噸的主要糧食作物相比,明顯具有“資源總量少、占用資金少、價格波動空間大和獲利空間大”等優勢,因此通過大量囤積現貨以及在虛擬市場大肆炒高雜糧價格兩種手段,小雜糧正在成為商品市場的“創業板”―總股本越小、總產量越少,拉升速度就越快,愿意參與炒作的人就越多――小雜糧成為了游資欺軟怕硬的樂園。

        哪里有暴利,哪里就會有市場游資的魅影。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地的多家大型大宗商品農產品中遠期交易市場,今年以來,多數市場均涌入了一定數量的多頭資金,并且堅決做多,如發生在山東日照的龍鼎大蒜電子交易盤,就在2009年底迄今多次遭遇多頭逼倉,最終導致在該市場扮演做市商角色的龍鼎大蒜市場投資方虧損累累。

        以紅小豆為例,預計全國總產量不會超過50萬噸,真正沉淀在農民手中的存量可能只有5萬至10萬噸,而更多的資源,基本都沉淀在流通商和貿易商環節,后者手中所掌握的資源,足以撬動起整個市場的價格。因為部分資金堅決進場做多,因此自年初以來,紅小豆的中遠期合約價格基本處于單邊牛市狀態,而敢于做多的游資,也從中賺取到了非常大的收益。

        同時,由于前年東北綠豆豐收,綠豆收購價一度跌至每斤2元,農民紛紛改種其他農作物,使得去年的綠豆種植面積縮小了1/3。因為天氣原因,吉林作為全國生產綠豆最大的主產區,2009年實際減產幅度超過50%,直接減少市場供應量約20萬噸,比例高達全國年度總產量的20%,這使得市場早就預期綠豆價格在2010年會出現大漲,而適時出現的西南大旱更成為了炒作者最好的催化劑。

        大蒜被炒作的基礎是供求關系。近年來大蒜種植面積減少,總產降低,引起資本炒家關注。最近蒜價高漲,既有種蒜面積縮小的影響,又跟業界對今年大蒜的減產預期有關。前兩年,我國大蒜市場需求低迷,大蒜收購價常年在1元忪斤左右,2008年底創歷史低點,每公斤0.1元。“蒜賤傷農”影響了農民種植積極性。魯南蒜區2008年大蒜收獲面積80萬畝,2009年僅有60萬畝。今年4月中下旬,魯南一些蒜苗因倒春寒受凍死亡,一些地塊明顯減產。

        減產預期不管是否導致供不應求,都給價格炒作提供了條件。當前大蒜炒作手法主要有三個。一是借機制造并強化漲價預期。如利用北方倒春寒、西南大旱、種植面積減少等概念炒作。事實上,這類情況過去時常發生,但一經概念炒作,漲價效應會立即放大。二是買空賣空。資金雄厚的大老板即使沒有可靠蒜源,也可一方面組織貨源,一方面供貨信息,并以高價與下級經銷商談判。因此,新蒜未上市,價格已抬得很高,“瘋狂的大蒜”

        由此出爐。三是將庫存大蒜層層轉包或囤積居奇。目前魚臺、金鄉等地冷庫很搶手。冷庫為經銷商炒蒜提供了很大便利,大蒜在冷庫中存儲兩年不成問題,其間,庫存大蒜可以囤積居奇,也可以不停易主升值。2008年新蒜收購價每公斤不到0.1元,這批蒜一年左右零售價被炒到每公斤10元。

        去年H1N1肆虐,坊間流傳大蒜能防HiNi,大蒜一度被炒到天價仍供不應求。大經銷商會不斷制造炒作題材,誰知道下一個概念是什么?

        解決之道在于疏導

        游資炒作農產品危害性極大,不僅對我國的整體通貨膨脹會產生助推作用,而且影響到農產品供給和價格的穩定。并且,游資炒作后一旦迅速撤走,農產品的價格就會跌入低谷,這對抵御風險能力本來就很弱小的廣大農戶的危害非常大。就像普洱茶被大肆炒作之后,游資迅速撤走,留下大量苦不堪言的農戶。

        但奇怪的是,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發改委就農產品炒作表態大相徑庭遭質疑――國家統計局告訴公眾,農副產品價格上漲主要是天氣原因,其不具投資品特性,目前沒證據表明有游資進入;兩天后,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表示,能夠較長時間保存的農產品很可能成為“游資”炒作對象。

        其實,市場經濟強調放開市場,但放開并不表示放任和不作監管。這種人為改變供求關系而導致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必須采取措施果斷予以遏制。

        筆者呼吁,政府應當從多個層面遏制當前的農產品漲價潮。比如在生產領域,有關部門應加大力度查處和打擊各種有失公平的承包協議或者是合作協議,維護農民的種植權益;在加工領域,適當降低事關民生物資行業的稅收和政府收費,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在流通領域,切實打擊各類囤積居奇的炒作行為,并對不合理的物價波動及時出臺抑制措施。

        在農產品領域,生產者與消費者“兩頭瘦”、流通者“中間肥”的現象,近年來有日益普遍的趨勢。這其中有相對合理的一面,因為在市場經濟中,規模優勢,技術優勢,信息優勢,都會形成各經濟鏈環之間不太公平的利益分配。體現在某些商品上,這種“不公平”,有可能通過市場的自我調節來糾正。

        但是,由于農產品既有一個“季節生產,常年銷售”的制約,又有一個“小農戶面對大市場”的信息與流通難題,中間商控制市場、壟斷價格、綁架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的動力與能量更強,所以更需要宏觀政策拿出相應的作為。

        宏觀政策的作為應該體現在哪?在于政府應該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眾所周知,公共產品是可以免費或者少量付費就能消費的,比如政府創辦的交易市場本身,市場設施,檢驗檢疫服務,信息服務等;比如,建設一批專門服務于菜農、果農的公共冷庫,實現季節生產,均衡上市,既可豐富市場,又能增值于生產環節,直接促進生產者的積極性。此外,有關部門還可以利用“政府信譽”,建立半公益、半市場化的會員制中介組織,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解決小農戶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讓農民在市場上“強”起來。市場主體結構失衡的問題解決了,游資炒作的空間自然也被壓縮了。

        與此同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全面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切實抓好農業生產,加強產銷銜接,確保當地主要農產品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切實加強對農產品市場運行情況監測預警,主要農產品價格出現顯著上漲或者有可能顯著上漲時,依法采取臨時干預措施。加強農產品交易資金監管,預防和制止社會游資對農產品進行投機炒作,努力保持農產品價格基本穩定,保護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保障農產品市場供應,安定人民群眾生活。

        國家有關部門還應及時投放貨源,平抑價格。事實上,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在近幾個月內,進行了四次臨時存儲玉米的競價銷售,累計有290萬噸東北臨儲玉米順利成交。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談到近期玉米價格上漲的其中一個因素是,國內外資金利用當前市場形勢有意制造看多氣氛,意圖推高現貨價格從而炒作玉米期貨。曾麗瑛表示,國家將繼續銷售臨時存儲玉米,“只要市場有需求,國家將在臨時存儲玉米銷售完后,安排銷售國家儲備玉米。就目前國家玉米庫存來說,滿足市場供應綽綽有余。”

        國家還在考慮取消出口玉米淀粉和酒精的5%出口退稅,以壓制出口量。

        第6篇:農資產品范文

        農作物的繁衍、生長與自然界的多種因素息息相關,其中包括大氣溫度濕度、土壤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條件、CO2濃度、水分及其他養分等。隨著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傳統農業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將先進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各個環節,對農副產品生產與流通進行全過程、智能化管理與控制,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智慧農業隨之產生。

        一、何謂智慧農業

        所謂的智慧農業,指的是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農業領域的一項高新技術。智慧農業系統覆蓋了從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參數的采集,到利用知識推理和計算機技術進行參數分析,最終通過農業專家系統指導農業生產的整個生產管理鏈。

        發展智慧農業的最終目的是增產增收、節約資源、作物多樣化、保障安全。并在保持水土平衡、調節氣候、改善地理環境,促進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使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更加穩固,農業生產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智慧農業的核心實質是基于物聯網技術,通過各種無線傳感器實時采集農業生產現場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參數及農產品生長狀況等信息,以進行遠程監控生產環境。將采集的參數信息進行數字化和轉化后,實時傳輸網絡進行匯總整合,利用農業專家智能系統進行定時、定量、定位云計算處理,及時精確地遙控指定農業設備自動開啟或者關閉。

        (一)如何“精確”把關

        很多地方在每年的春天,需要提前在大棚內進行水稻育秧,水稻育秧對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灌溉等都有嚴格的要求,以往都是通過農民長期積累的經驗來操作。不僅工作效率低,精確度也不夠。水稻育秧大棚監控及智能控制系統是通過光照、溫度、濕度等無線傳感器,對農作物溫室內的溫度、濕度信號以及光照強度、土壤溫度、土壤含水量、CO2濃度等環境參數進行實時采集,自動開啟或者關閉指定設備(如遠程控制澆灌、開關卷簾等)。同時在溫室現場布置攝像頭等監控設備,實時采集視頻信號。通過傳感器對大棚環境指標各項數據的采集,統一集中到數據存儲平臺,一方面可以全面掌握每個溫室大棚的環境情況,二是可以通過高清視頻查看秧苗的具體發育情況,三是可以通過閾值設置,實現自動通風、光照、灌溉等自動化管理。這樣用戶能通過終端,隨時隨地觀察現場情況、查看現場溫濕度等數據和控制遠程智能調節指定設備,在家里或外出游玩也同樣能夠知道稻子的嫩芽的生長情況。

        1.溫室環境實時監控

        通過終端遠程查看溫室的實時環境數據,包括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土壤溫度、土壤濕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濃度、氧氣濃度等。遠程實時查看溫室監控視頻,并可以保存錄像文件。溫室環境報警記錄及時提醒,用戶可直接處理報警,系統記錄處理信息,可以遠程控制溫室設備。遠程、自動化控制溫室內環境設備,提高工作效率,如自動灌溉系統、風機等。農民可以直觀查看溫室環境數據的實時曲線圖,及時掌握溫室農作物生長環境。

        2.智能報警系統

        系統可以靈活的設置各個溫室不同環境參數的上下值。一旦超出設定值,系統可以根據配置,通過終端提醒相應管理者。可以根據報警記錄查看關聯的溫室設備,更加及時、快速遠程控制溫室設備,高效處理溫室環境問題。可及時發現不正常狀態設備,通過終端提醒管理者,保證系統穩定運行。

        3.遠程自動控制

        系統通過先進的遠程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讓用戶遠程控制溫室設備。提供客戶終端,客戶可以通過終端在任意地點遠程控制溫室的所有設備。例如施肥、灌溉、通風等。

        (二)智慧農業能帶來什么

        舉例說明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在農業生產方面產生的功能效應。某縣農民發現某種農產品非常暢銷,于是蜂擁而上,第二年該農產品產量大增,可是大量滯銷,給農民不但沒有帶來利益,反而帶來大量經濟損失。真的是產品過剩嗎?顯然不是,是農產品流通環節出了問題,農民不知道市場在哪里,只能依靠流通環節的中間商,中間商為了謀求最大利益,犧牲的當然是農民的利益。

        使用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可以開拓農產品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打破地域空間限制,提高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降低流通成本,解決農產品賣出難問題。

        農產品電子商務能夠縮短生產和消費的距離,既發揮迂回經濟的專業化分工的效率,又縮短迂回經濟條件下的生產和消費的距離。電子商務的優點主要表現在降低交易成本、減少庫存、縮短生產周期、增加商業機會、減輕對實物基礎設施依賴的24小時無間隔的商業運作等,因此能夠有效地克服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不利因素,對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為:

        1.減少生產的盲目性。農業的市場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農業信息傳遞速度緩慢、信息準確性差等多種因素引起的生產和經營的盲目性所造成的。農業電子商務能夠減少乃至消除農業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為農戶和企業及時地提供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有利于企業和農戶準確地把握市場需求,使農業的生產行為變得智能、快捷。

        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農業產業化中導入電子商務,企業通過網絡信息、處理訂單、安排生產、分配資源,供應鏈中的所有組織幾乎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從互聯網上獲得所需信息,減少了中間商環節,縮短了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距離,與傳統的營銷手段相比,成本降低、環節減少,交易速度加快,從而節省費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同時,電子商務疏通了信息的傳輸,既提高了信息傳輸的速度,又拓寬了信息的傳輸范圍,便于買賣雙方聯系,降低了買賣雙方的搜尋費用。3.打破區域和時間的限制。農業電子商務打破了傳統交易中信息傳遞與交流的時空限制,依賴互聯網的交易網絡,使農業企業沖破條塊分割的市場格局,擺脫區域性市場的限制,進入跨地區乃至跨國的網絡銷售,有利于形成統一有序的大市場,使交易雙方的選擇性擴展到最大化。

        4.實現農產品流通的規模化。在農業電子商務中采用網絡交易平臺,能夠將少量的、單獨的農產品交易規模化、組織化。農民可能并不是以單個農戶或合作社出現,而是將農產品委托給配送中心而由其統一組織銷售,交易的一方是農民群體,另一方是企業,雙方的地位平等,各自的利益都能夠得到充分保證。配送中心對農產品進行統一的質檢、分級,采取明碼標價,從而保證流通規模化過程中農產品的質量。

        5.方便對農民的教育與培訓。農業電子商務將使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變得更為快捷、方便,更具有針對性,能夠讓農戶了解最新農業生產技術和社會發展動態,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有利于促進農業新技術在農村的迅速傳播,有利于農業產業化不斷推向深入。

        二、農副產品電子商務

        (一)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模式

        B2B(BusinessToBusiness),是指互聯網市場領域中的一種企業對企業之間的營銷關系。它將企業內部網,通過B2B網站與客戶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網絡的快速反應,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促進企業的業務發展(BusinessDevelopment)。

        B2C(Business-to-Customer),是商家對顧客的縮寫,而其中文簡稱為“商對客”。“商對客”是電子商務的一種模式,也就是通常說的商業零售,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這種形式的電子商務一般以網絡零售業為主,主要借助于互聯網開展在線銷售活動。B2C即企業通過互聯網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新型的購物環境――網上商店,消費者通過網絡在網上購物、在網上支付。由于這種模式節省了客戶和企業的時間和空間,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特別對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這種模式可以為其節省寶貴的時間。

        C2C是電子商務的專業用語,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電子商務。

        O2O即OnlineToOffline,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這個概念最早來源于美國。O2O的概念非常廣泛,只要產業鏈中既可涉及到線上,又可涉及到線下。

        隨著業務領域的拓展,商務模式不斷地創新發展,現在B2C加O2O模式也很流行。

        (二)農產品電子商務核心關鍵技術

        1.EDI技術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在工商業界中的應用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在當前電子商務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EDI應用于萬維網,EDI的應用將得到更廣泛的拓展。標準化EDI技術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在開發EDI網絡應用中,無需改變現行標準,只需擴充標準。

        2.電子商務安全技術

        安全技術是保證電子商務系統安全運行的最基本、最關鍵的技術。利用密碼技術、數字簽名技術、報文鑒別技術、防火墻技術、VPN(虛擬專用網絡)技術及計算機病毒防御等技術,在保證傳輸信息安全性、完整性的同時,可以完成交易各方的身份認證和防止交易中的抵賴行為發生。

        3.電子支付技術

        電子支付,顧名思義是指參加電子商務活動的一方向另一方付款的過程。電子支付包括電子現金、電子信用卡和電子支票等支付工具。在電子商務活動中,客戶通過計算機終端的瀏覽器訪問商家的Web服務器信息,完成商品或服務的訂購,然后通過電子支付方式與商家進行結算。

        4.數據庫技術

        數據庫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管理信息的工具,數據庫技術滲透在企業各種應用中,無處不在。電子商務作為新型的商務模式,受到了數據庫技術全方位的支持,從底層基礎數據的存儲到上層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都涉及到數據庫技術,其中主要包括Web數據庫基本原理、數據倉庫技術、聯機分析處理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及數據層訪問技術。

        三、加速智慧農業工程建設的意義

        第7篇:農資產品范文

        研究背景與文獻綜述

        (一)研究背景。生產是農業的本質需求,它的發展反而取決于市場與流通。我國作為農業大國,但在農業現代化水平方面卻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發達國家早已實現現代化農業,而我國仍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轉型的過渡時期。如今我國正處于改革時期,不管是政府部門還是人民大眾都積極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農業的現代化建設,充分發揮“疊加效應”和“乘倍效應”,促使農業經濟實現飛速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越來越受廣大民眾的關注,因為其作為新興的農產品流通模式,深刻影響著我國的農產品貿易。目前,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活動主要適應何種商業模式,什么樣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更適合我國國情,這些問題成為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首要考慮的問題。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是否可行,分析了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以及遇到的問題。并且根據近幾年所總結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實踐經驗,深入分析我國農產品的電子商務模式,以求在現有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上尋找到最合適的又很有發展前景的模式,這樣能夠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基于產業價值鏈視角下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比較可行,因此本文在分析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一系列策略及建議。旨在為政府部門、研究機構以及農業企業提供理論借鑒,以深入研究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二)文獻綜述。全世界都著重關注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與開發,并賦予了超高的關注力以及投入了大量的支持。美國在1970年就開始對其進行研究,隨著理論上的研究日趨成熟,對其的實際運用也達到一定水平。而對于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法國、日本、韓國等一些國家也十分關注,并且將其進行了推廣及付諸行動。近幾年,國內許多研究學者從不同的領域在不同的程度上對農產品電子商務進行了研究,其中包括電子商務技術、金融貿易、物流等。陳天寶(2015)認為農產品電子商務在我國農業產業化過程中占據著核心地位,且必須加大建設農村信息網絡,建立示范體系,培養新一代“電農”。吳玉剛(2016)則研究了在貿易領域應用中其可行性,并指出電子商務的發展必須實現全面農業信息化,發展相關的眾多參與者和中介機構,努力培養網上交易的客戶群體,必須從法律、技術方面確保農產品電子商務可以安全實施。尹艷冰(2015)在其畢業論文中便提出了這個問題,并針對此提出了電子商務整體的規劃方案。胡天石(2014)在研究電子商務模式的過程中,指出產業價值鏈是目前而言最適合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式。在分析制約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的關鍵因素的基礎上,麻茵萍(2014)討論了政府應采取的公共政策。上述的這些研究比較側重于電子商務在農產品貿易領域方面的應用,反而在生產領域上的運用方面農產品電子商務設計的很少。隨著現在網絡越來越普及,全社會應用水平的提高,理論界深化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研究的研究水平,研究范圍也越來越寬泛。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與農業信息化是無法分割的,這么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政策優先發展工業等產業,使農業產業薄弱,也導致其信息化相對落后。據CNNIC 于2015年初的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農村互聯網用戶數量已經達到1.78億,網民普及率是27%,并且在同一時間內,鄉村網民數量是城市網民數量的20%,普及率與城市相差甚遠,而這個概率與全球網民普及率最低的非洲相同。在我國,農林牧漁的農民上網人數在總人數中只占1.39%,還是有大部分農民沒有參與過網絡銷售的,農民得到農業網站的信息,還是需要通過其他的網絡設施或者憑借其他方法。由于信息化水平落后,使得農民無法及時有效地獲得并利用信息。此外,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的農民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導致信息素質也不夠高,缺乏對市場消息的靈敏反映能力。因此,他們在農業生產上就只會一味地模仿他人,缺乏目的性和獨特性。根據一些資料調查結果可以得知,我國有大半的農民根本就不知道一些農產品的市場需求,大部分都是依據自身的直覺或者以往的經驗來決定種植生產什么,或者是隨大流,這就導致了出產的農作物與市場上所需求的完全不匹配,進而導致供求矛盾的產生。目前,我國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供求信息服務平臺的構建,典型平臺為中國農業信息網,政府部門建設的涉農網站都包含其中,這些網站里也包括B2B、B2C形式;二是各大企業所設立的商務服務網站。這些企業商務電子化服務的主要內容,便是安排農產品的生產、供貨、銷售等,其主要的客戶便是一些大型企業。此類網站發展快速,基本上就是用上述兩種形式。從如今的發展程度來看,北方區域沒有南方區域發展得快,東部沿海地區相對于內陸來說則發展更迅速一些,在不同的地區,農民在電子商務上所表達出來的意識、捕捉以及利用能力都是存在很大的不同。對于絕大多數農村人而言,在網絡上銷售農產品這一方式還是比較陌生的。但是,那些沿海居民卻早早實行在網上銷售,他們就很好地利用了信息化社會這一點優勢,并很快進入了實戰階段,現在已經初步形成規模。從其應用的形式上可以看出,我國既有期貨市場(如小麥、大豆、棉花之類的),也有現貨交易(比如一些時節農產品等)。而且,網上銷售的品種也是多樣化的,不再只是糧食、油類、化肥等,還增加了家禽、蔬菜、土特產、花卉、水果、水產品、茶葉之類的貨品。基于價值鏈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經營分析價值鏈是指企業為創造價值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這種活動的性質是經濟性的,利益對象主要為客戶、員工、股東等,最早是由美國的邁克爾•波特先生提出,其具體概念提及出現在《競爭優勢》這一書籍中。他提出眾多增值環節的價值鏈的結合體便是一個企業,并將價值鏈定義為:企業的價值實現,是由眾多活動共同建立而成的,這些生產經營活動各不相同卻有緊密聯系,而由此便形成了一個動態的構建過程。經濟學家Kaplinsky R.在企業價值鏈模型中融入企業之間的關系,構成了產業價值鏈的概念,即消費者與企業之間存在鏈接關系的集合地,該集合地必須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企業滿足需求的依據是某種核心技術。完整的產業價值鏈體系上,各環節上參與的角色不一,所呈現出來的作用也不同,并且各自獲取著相對應的利益。其最終的目的“創造價值”在產業價值鏈上便顯現得尤為突出,產業價值的傳遞、轉移以及增值過程更清晰地展現了價值的創造。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產業價值鏈主要是指在農戶至最終消費者這一完整價值鏈中創造價值的過程,農戶、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企業、經銷商、物流企業、網絡平臺、支付平臺、認證機構、監管機構以及消費者構成了其價值鏈主體(見圖1)。在該價值鏈上,各主體被組合在同一產業價值鏈體系中,緊密聯結了主體之間的價值,相互作用下創造更大的協同效應和價值。在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價值鏈中,部分價值鏈主體可以直接參與電子商務,創造以及配置價值,直接參與主體為網絡平臺、農戶、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和經銷商。在農產品電子商務中,網絡平臺是其核心部分,間接參與電子商務的主體為支付平臺、認證機構以及物流企業,他們主要提供基礎設施以從產業鏈價值中獲得報酬。價值分配的間接主體還包括監管機構,但其并不在農產品電子商務價值鏈之中獲得對應的回報,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給農產品電子商務制造良好的運營環境,具體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價值鏈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價值鏈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及困境

        (一)價值鏈視角下農產品電子商務盈利模式。有機農產品價值鏈。在上文筆者分析的有機農產品網銷模式中,可以看出,有機農產品的生產配送依托于一個復雜的產業鏈,在該產業鏈中涉及的主要企業有:有機產品(企業)認證一產品生產一產品加工一產品銷售一產品物流一質量監控-產銷集成服務。在這條有機農產品價值鏈中,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整個農產品產銷過程中,科研、物流、咨詢等工作始終貫穿其中。盈利分析。有機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能夠實現盈利的根本原因在于,該模式對消費者的需求實現了更好的滿足,并且保證了產品質量的同時也實現了穩定供應。基于產業價值鏈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有效縮短了物流的中轉距離和時間,建立了緊密配合的線上與線下合作模式,具有較良好的消費者體驗和較高的消費者信任。電子商務平臺有效地將農產品和分散的農戶整合在一起,利用全國物流配送方式打破了地域限制,進一步為消費者提供了穩定的供應源。如圖2所示,本文基于產業價值鏈視角分析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總結發現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盈利主體包括平臺使用者、消費者、流量使用者等,盈利來源主要包括銷售提成、增值服務以及農產品商品。(二)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困境。主體之間的信息嚴重不準確。農產品的流通體系較為雜亂,參與的主體數量較多,而這些都是可以從農產品的電子商務價值鏈模型中觀察出來的,不過由于每個主體接入互聯網平臺的能力不一樣,對信息技術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樣,這樣就會造成所得信息不準確,會對提升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價值帶來消極的負面影響。電子商務服務平臺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關鍵是電子商務平臺,作為價值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了生產與消費,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但是當前我國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發展相對落后,部分企業至今還未建立與客戶之間交流的信息管理系統。主體之間發展不協同。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前提是價值鏈體系上各環節必須相互組合和作用。然而,由于傳統觀念的限制、農產品價值鏈素質低下、缺乏市場競爭意識、人才和技術不到位等,并沒有出現各利益集團之間的信息和知識共享平臺這種相互關系。因此,沒有從根本上使加工企業、農產品生產以及電子商務的龍頭企業獲得幫助。另外,政府缺乏對農產品流通的指導與管理,并未充分發揮其宏觀調控和監管作用。物流配送體系不協調。目前各環節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是導致物流配送體系薄弱的重要原因,有效整合無法形成,從而客戶的價值也不能創造,直接影響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消費者對農產品保鮮的特殊需求需要物流配送的大力支持,以此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數量和品質,根據客戶的要求,運用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將農產品送到客戶的手中。農產品商品化不夠標準。我國農業生產的經營主要是采用農戶型經濟生產模式,造成了低下的生產加工能力和分散的農民組織程度,嚴重影響其效率,無法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另外,較宏觀的農產品概念、復雜的生產銷售鏈條以及內容各異的加工服務都使得農產品商品化缺乏標準。價值鏈視角下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模式分析宏觀政策積極引導。政府應該積極發揮其在農產品和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指導作用,在宏觀政策的引導下制定農產品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通過財政和政策的支持,制定適合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政策,以此明確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和戰略目標。同時要在此基礎上,加大政府對農產品生產組織和農產品相關企業的支持。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與繁榮是一體的,形成這樣現象的原因與先進的基礎設施有關。農村基礎設施包含了農產品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應該在國家公共機構組織提供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強調政府在建設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級政府從各種投資渠道著手,利用現有信息基礎設施資源,著重建立資源共享和應用于各級網絡的平臺,這樣可以節省資本,打破資本約束的現象。加強參與主體之間協調力。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價值鏈主體之間是一個合作的關系,要讓人們重視產業價值鏈整體的價值就要加強價值鏈主體之間的合作,使各方之間呈現共贏的局面,不能只關心短期的利益,這樣才能建設和諧的利益關系。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應將行業內有價值的品牌作為核心,對其進行整合,來發揮品牌對價值增值的作用,同時根據行業的核心業務聯系和配套系統的相吸作用,將品牌的農產品企業作為主體,對行業間的價值鏈進行整合。其次,要降低投資成本,就要通過發揮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與電子商務之間的作用來提高農戶的能力。然后可以通過對訂單農戶和農產品貿易機構的發展,來制定服務化管理以及增強集約化管理。最后,加快創新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產業價值鏈先要改變農民的支付和購買觀念,以此實現產品的豐富多樣化、服務的個性化、交易的便捷化、支付的安全化和渠道的多樣化。進一步完善交易平臺基本功能。農產品電子商務若要順利發展必須借助其電商平臺,電商平臺既是前提也是基礎,且能夠縮短農產品供應鏈。而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服務功能是需要通過以下幾點來加強并創造核心的競爭力:第一,網絡上的交易實行安全化管理。網絡交易要想持續發展下去,首先要讓人們了解網絡交易的好處,知道什么是網絡交易,在此基礎上開發更為安全的網絡技術,以提供更為可靠的網絡交易平臺。第二,加強網絡信息和進行交流平臺的管理。在網絡信息平臺進行討論給人們帶來了方便,給那些不能實際聚在一起的人們提供了好的場所,這樣人們才能在一起討論,獲取有用的信息,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第三,提供個。通過客戶管理體系獲取每位客戶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信息,并以此加強企業的品牌價值。第四,提高網站功能層次。在電子商務購買平臺增加支付功能可以解決客戶好多問題,讓客戶愿意在此平臺買東西。建立完整的產品標準管理體系。目前來看對農產品的要求有許多,其中包括了新鮮度、環保程度以及毒害問題,因此,只有對其進行規范化管理才能保證農產品好的質量。而覆蓋農產品價值鏈的一系列標準體系都應該嚴格按照質量的標準來進行體系的認證,這一系列標準體系包括農產品的稱謂、包裝、運輸、存儲、生產加工、質量標簽、集裝箱包裝和食品添加劑等等,要具有統一樣式的標簽。現在的農產品已經逐漸被農戶所認知,因此我們要學會運用企業、園區、農戶一體的生產方式來完善產品的標準管理體系,利用農產品企業品牌的效應實行規范化的管理。建造高效物流配送體系。首先各級政府應不斷加強農村道路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金融折扣、扶持的方法,將現有運輸、倉儲和網絡物流基礎設施相結合,建立起農村到城市的配送以及運輸功能為一體的配送體系,建立物流中心和交易中心。其次,重點發展第三方物流配送體系,鼓勵更多的運輸企業發展現代物流,同時建立配送系統,實行資源共享。最后,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可以自行創建物流,也可以與其他流通企業合作,加強對物流配送人員的管理,在確保配送安全的基礎上滿足客戶對包裝完好的特殊需求。擴大涉農電子商務隊伍。首先,加大參與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農戶的培訓,這樣可以在農戶參與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同時,提高對電子商務的可信度。 其次,加強農產品和電子商務的合作,不僅可以提高農產品信息化建設的能力與自身的水平,也能提高農戶的總體素質,還能使高校建立農產品企業與電子商務的培訓基地。最后,要培養出新一代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主力軍,對其進行培訓讓其了解農產品的相關信息,建立優秀的電子商務服務團隊,以提高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建設水平和服務水平。

        第8篇:農資產品范文

        【關鍵詞】農產品;網絡營銷;電子商務;創新模式

        引言

        隨著網絡的普及,電子商務應用,在農村產品流通對傳統的農產品交易影響逐步變大。農村改革核心問題是改革傳統的農業觀念,促成主動,積極,有效的交易方式提高農村的發展用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來實現小康社會。本文從農產品流通及電子商務的交易模式分析出發,以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生的角度分析問題,提出適應現代農業的改革方向,以電子商務為輔助的條件下為當今農產品交易提供可參考的理論依據。

        一、農產品電子商務分析

        農產品電子商務是以農產品生產為中心的一系列電子化交易活動,包括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網絡營銷,電子支付,物流管理,以及客戶關系管理等。我國與其他發達國家在應用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方面也有所差異。

        國外農產品電子商務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比例多,地位高,美國農業中使用農產品電子商務規模大,投入多,澳大利亞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澳大利亞農業交易中的一部分,是澳大利亞的經濟命脈,日本農產品電子商務適用范圍廣而且標準化程度高[1]。國內農產品電子商務處于不斷發展階段中,使用農產品電子商務范圍不斷擴大,受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但與發達國家比較,我國在農業科研經費投入少網站數量少,使用沒有達到普遍化,規模化。

        二、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特點

        第一:農產品的大眾化

        根據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優點,利用電子商務進行營銷因手續簡便所以參與的人多,由于電子商務沒有中間商,因此利用電子商務成本低,所以參與的人多也越來越大眾化

        第二:農產品的無風險性

        農產品電子商務消除了傳統的流通環節的缺點,通過電子商務農民與顧客直接交易,農民能了解市場需求,減輕農民的風險減少盲目性,顧客了解產品可以選者產品通過農產品電子商務拿到商品后滿意在付款,減輕顧客的經濟風險。

        第三:農產品的集中性

        我國位于多個地帶因此有各種農產品品種,但都分布在各地,因此有些農產品了解的人少,體現不了它的流通價值,通過農產品電子商務顧客就能非常直觀并容易了解到每一個農產品,因此吸引更多的農產品集中在一起。

        三、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

        互聯網在許多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互聯網最大的優點就是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有驚人的信息傳播速度。而電子商務是利用互聯網為工具,使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的各種商業和貿易活動[2]。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快,農產品的銷售完全可以發展電子商務來減少流通成本,形成大家的互利共贏[3]。

        經營分析矩陣是由美國麥肯錫咨詢公司的Mike Allen根據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要求開發的,用于評價企業不同戰略經營單位業務狀況的一種分析方法。經營分析矩陣同樣適用于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應用研究。經營分析矩陣圖[4]如下:

        市場前景由盈利能力、市場增長率、市場質量和法規限制等因素決定,分為強中弱三個等級;經營單位的競爭能力受到企業在市場上的地位、生產能力、產品研究和開發等因素的影響同樣分為強中弱三個等級[4]。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只有滿足溫飽問題,人類才能進行一切實踐活動。因此,農產品的市場前景吸引力屬于中等。農產品種植或養殖的成本不高,但是流通到市場上的農產品價格卻不低,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農產品流通成本過高,時間長了易變質腐爛,所以農產品經營單位的競爭能力屬中等。綜合分析,農產品行業處于區域5。

        四、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存在的問題

        第一,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意識低,重視少。

        近年來電子商務發展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但農民和,企業,政府還沒有意識到農產品電子商務在農產品交易中的重要性與潛力。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投入少,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重視少。參與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熱度不高。

        第二,農民不懂電腦,上網費高。

        到目前為止我國農村沒有幾人懂電腦,大部分農民文化水平低,因而農民無法利用農產品電子商務進行交易。上網費用高也阻礙了農產品電子商務在農村的良好發展。

        第三,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標準化程度低。

        我國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時間晚,雖然發展速度快但存在著一系列問題,總體分析得出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標準化程度低,包括參與少,規模小,技術水平低,質量水平差。

        五、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建設

        第一,更新農民的固有銷售觀念。

        目前,我國大多數農產品主要還是靠廠家或者中間商來收購,基本上處于被動狀態,來收購的人多了,價格自然上漲,反之下降。應更新農民的傳統營銷觀念,引導農民通過互聯網來獲得信息,通過互聯網來銷售農產品,做好農產品電子商務,變被動為主動,增加農民的收入。

        第二,加強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信息時代,掌握信息就意味著掌握了主動權,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農業從業人員占人口的絕大多數,要想國家發展,農業必須發展。信息不通也是制約著農產品銷售的重要因素之一,構建信息化的新農村,政府應該加大在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投入,加快農村互聯網基礎建設。

        第三,加強培養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

        一是普及農業專業學生掌握互聯網并鼓勵畢業生去農村就業,在進行大學生村官招聘時,有意識地招聘一些有專業背景的學生。二是加快農業技術學校電子商務師資的建設,在每個縣區農業技術學校,增加專業師資力量,引導和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

        第四,減少農民的上網成本。

        政府應該出臺政策鼓勵農民從網上獲得信息,不僅僅靠“電腦下鄉”來降低普及成本,還要從網絡費用上給農民以優惠,其次建立公共的上網設施,有利于農民上網交流學習獲取更多知識和信息。

        六、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的創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國內比較火熱的電子商務網站之一如淘寶等個人到個人的CtoC(個人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模式根本解決不了農產品的供求矛盾,由于我國農產品生產的特有模式和農產品生產的分散性,而通過涉農組織搭建的BtoC(企業到個人)平臺也不符合農產品的流通規律,因為目前中國農產品生產還主要是,因此不能照搬消費品和工業品的電子商務模式,所以提出了F(Farmer農民)toC(Cooperation專業合作社)

        toB(Business企業)模式。

        F(Farmer)為農民,C(Cooperation)為專業合作社,根據將來的發展狀況C可能會成為大農場,B(Business)為農產品加工和銷售企業。對于農民來說以家庭為單位生產的農產品,從數量上來說都非常的少,其質量也難以把握,這樣在交易中就不具有話語權,如果形成了專業合作社這樣一個組織,這個組織中就會有專業的人才來解決這些問題,將會使農民利益最大化。

        農產品電子商務不能照搬照抄其他產業的模式,必須研究和探索出農產品的電子商務模式。雖然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但隨著農產品電子商務新模式的出現和發展,電子商務將在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F to C to B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不管是從農產品的生產上還是從農產品的流通上都會減少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從而實現農民利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竇隔.甘肅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2011,6.

        [2]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范[N].電子現貨學習樂園,2013-04-3.

        第9篇:農資產品范文

        關鍵詞 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產銷直連;平臺模式;上海市

        中圖分類號 F25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5-0349-02

        近年來,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農產品安全事故頻繁發生,引起人們對這一民生問題的極大關注。從市場與供應鏈角度來看,市民承擔高菜價,為安全擔憂,但同時也存在農民賣菜難、效益沒保障等問題。農產品流通不暢已成為當前阻礙農業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影響農民增收乃至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1]。生鮮農產品易變質、難貯存,新鮮是生鮮農產品的生命和價值[2]。由于生鮮農產品易腐爛、難貯存、不易長時間運輸,生產者所面對的市場風險很大,很多生鮮農產品無法實現“貨暢其流”和“物盡其值”。農產品電子商務代表著全球農產品貿易的大趨勢,將對傳統的農副產品生產流通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3]。上海市地產生鮮農產品品質優良、一致性高,主要供應到上海市,探索適宜的生鮮農產品營銷模式尤為重要。

        1 傳統農產品流通體系存在的問題

        傳統農產品流通一般包括生產、供應、銷售等多個環節,存在供求信息不對稱、供應鏈復雜、營銷成本高等問題。在生產環節,農民很難獲取市場信息,農業生產周期長、受到氣候影響大,導致生產決策盲目性大。在供應環節,農產品供應鏈復雜,引起生產大起大落,導致農產品結構性過剩,以致于無法真正體現農產品價值,即“增產不增收”。在銷售環節,存在很多中間交易,價格逐級攀升,遇到供大于求時極易引起爛市現象,即“漲價不漲利”。上述問題一直困擾著農產品生產、消費和市場經營管理,已成為民生焦點。

        “增產不增收,漲價不漲利”原因復雜,但是關鍵原因還是在于農業本身。農民之所以賣菜困難,主要是因為我國實行,以農戶為單位的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大流通不相適應[4]。農業之所以屬于弱勢產業,主要是因為農業從事初級生產,農產品價值低,還要承擔種植和市場風險。農產品流通環節多,市民從最后環節購買蔬菜就注定著市民買菜要承擔高昂的價格。農產品供應鏈復雜,農民一家一戶很難直接融入大市場[5],這注定農民收益只占據了極小比例。因此,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進行產銷對接,能夠增加農民收入,減少市民開支,有利于穩定農產品供應。

        2 電子商務與農產品流通互補性分析

        農產品及其貿易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與電子商務之間不僅具有適用性,還具有極強的互補性[6]。國內外研究表明,傳統農產品流通信息不對稱、市場風險大,而農產品電子商務可以促進產銷信息暢通、擴大貿易機會,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傳統產品流通環節多,價格節節高升,而電子商務將買賣雙方直接銜接起來,可以降低價格,從而能夠減少市民的開支。同時網上交互式的交易方式,能夠農產品信息“零時滯”[7],農產品采收后可以當天送到,等客戶穩定后可以以銷定產,從而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將對農民、市民、農業都產生積極影響,是對傳統農產品貿易的有益補充(表1)。

        3 幾種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分析

        電子商務雖然發展迅速,但是過程中遇到諸多問題,許多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運用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 Cost)、價值鏈理論(Value Chain)和供應鏈理論(Supply Chain)對其進行解釋和分析[8]。以下研究生鮮農產品交易成本構成和降低成本途徑,尋找生鮮農產品增值方法及便捷高效供應途徑,探索適合上海市地產農產品流通的電子商務模式(表2)。

        3.1 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網站模式

        B-B模式主要指合作社與超市、食堂等大客戶進行網上交易。該模式下買賣雙方相對固定,沒有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優勢,不能明顯減少人工、物流等成本,不能增加交易機會,賣方也很難提供豐富的產品。

        B-C模式是指面向規模化種植企業和市民的電子商務網站。該模式實現產銷銜接,可以明顯減少信息和物流成本,擴大交易市場,通過產品更新、新鮮供應、方便訂購等服務增值,但賣方同樣無法提供豐富的產品。

        3.2 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共平臺模式

        C-C模式是指農民借助電子商務平臺開設農產品網店。該模式下農民按單采收,并委托第三方配送產品,減少交易風險,保證產品新鮮,還可以增加交易機會,但由于缺乏豐富產品、品牌保證和專業第三方服務,該模式很難做大。

        F-B-C模式是指當地龍頭企業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并提供宣傳、包裝、配送、結算等專業化服務。該平臺具有“雙重集散”功能,農民市民都可以參與進來,農民可輕松接到訂單,市民可放心選購產品,專業而密集配送網絡能確保產品生鮮供應。

        3.3 上海市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選擇

        上海市地產生鮮農產品主要來源于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大部分供應給上海市當地市民、飯店、食堂。其流通過程包括田頭收購、市場批發、終端零售等環節,存在單一基地品種少、批發零售差價大、市民購買不方便、新鮮難保證等突出問題。理論分析表明,F-B-C模式可以緩解上述問題。該模式下實現了農民與市民 “直接對話”,農民可以即時信息,市民可以方便挑選產品,龍頭企業將發揮帶動作用,提供宣傳、物流、支付等專業化服務。還可以將線上線下緊密結合,在市民集中、交通便利的場所,設置農產品展銷、提貨網點,將新鮮農產品推廣給消費者,將農產品電子商務線上、線下工作緊密結合。F-B-C模式符合上海市地產農產品特點和消費習慣,或許是大都市先行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有效方式之一。

        4 結語

        上海市消費集中、物流完善、網絡覆蓋全面,部分市民有網購習慣,喜歡網上購物的方式,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具有先天優勢。近年來,上海市相繼建設了幾個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如孫橋電子商城、菜管家、多利農莊等。對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做了很多探索,積累了不少經驗,但也面臨一些突出問題。

        目前上海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第三方服務體系尚不完善,還需要政府積極引導下不斷建立和發展,特別是專業化的生鮮物流,將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活動開展。

        5 參考文獻

        [1] 萬筱寧,孫新宇.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網上交易探討[J].計算機與農業,2002(2):17-19.

        [2] 關海玲,陳建成,錢一武.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模式與對策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0(1):201-204.

        [3] 姜華.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問題和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6(19):312-314.

        [4] 林華.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途徑和措施[J].農業與技術,2005(3):43-44.

        [5] 劉慧.農村收入現狀與農民增收淺析——基于福臨鎮的調查報告[J].企業家天地,2009(7):22-23.

        [6] 關海玲,陳建成,錢一武.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交易模式及發展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0(1):47-49.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一页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 丝袜美腿国产综合久久 | 亚洲国产2020最新 | 日韩一级欧美动漫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