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資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范文

        農資經營中存在的問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資經營中存在的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資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第1篇:農資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范文

        關鍵詞 鄉鎮農技站;站辦實體;存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4.3;F326.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21-0352-01

        鄉鎮農技站通過站辦實體的技物結合服務,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在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同時,鄉鎮農技站及其實體也存在諸多問題。現將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闡述如下。

        1 農技站站辦實體存在的問題

        1.1 資金短缺,經濟負擔重

        市、鄉財政拮據,農業事業費銳減,冗員增多,鄉鎮農技站實體負擔加重。近年來,市財政實行年度費用包干,按在編人員每人每年撥款1萬元,包干到鄉鎮。因為鄉級財政拮據,市財政下撥包干費用只夠鄉級財政代扣代繳農技人員的養老保險,農技人員工資差額部分也轉由農技站站辦實體補發,費用支出大,加劇了實體經濟困境。

        1.2 農資經營者較多,市場難以規范

        對5個鄉鎮的調查結果顯示,僅農藥、化肥的經營戶就達296個,每鄉平均59個。這些農資經營者既不懂使用技術,也不對農藥、化肥效果承擔責任,偽劣農資通過農資經營者以低價沖擊市場,經常出現藥害、肥害和無效藥肥坑農害農的現象,增加農資市場規范管理的難度。

        1.3 站辦實體技物結合服務的范圍狹窄,市場覆蓋率不高

        目前,如皋市技物結合服務局限于糧棉油等大宗作物,對正在發展的蔬菜及特色經濟作物的生產服務不到位,在種子、植保、肥料、生化制劑、設施栽培及產前、產中、產后配套服務上還需加大研究和推廣力度。

        1.4 工作思路單一,難以開創技物結合服務新局面

        農技推廣工作在向技術推廣、開拓經營、協調關系等復合型方向轉變的過程中,仍有部分鄉鎮農技站工作思路單一,不能適應已經變化的農技推廣新形勢。據調查,全市20個鄉鎮農技站中,基本具備技術、經營復合類型的有13個,占65%;技術型為主的4個,占20%;經營型為主的3個,占15%。實踐證明,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技術型往往不注意加強內部各項管理及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難以開創技物結合服務新局面;反之,只注重經營,不注意技術研究與推廣,不能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在群眾中缺乏信譽,同樣,也難以開創技術推廣與技物結合服務新局面。

        2 發展對策

        2.1 培養高素質的技術、經營復合型農技推廣隊伍

        鄉鎮農技站既肩負著農技推廣、保供增收、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任務,也肩負著技物結合、實體創收的任務。在實行站長負責制的體制下,為了確保農技站各項工作有序地開展,一是按照思想正、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協調的總體要求選擇農技站站長。二是不拘一格選配專門負責技術工作的業務站長。通過明確分工、職責,實行技術推廣和技物結合雙向考核。三是各站配備好老中青技術梯隊,緩解當前科技人員青黃不接的矛盾。四是以鄉鎮農技站為龍頭,以技物服務為載體,完善鄉村組技術推廣網絡,通過技術培訓和嚴格考核管理,促進農業新技術推廣[2]。

        2.2 規范經營秩序,提高市場占有率

        農資市場放開后,經營主體多元化格局已經形成,但經營行為至今沒有規范。為了適應經營行為法制化的要求,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必須改變農資經營者只顧盈利、不承擔相關責任的混亂狀況,必須建立技術、經營與責任相結合的管理新體制。由政府牽頭,工商、農技執法隊伍聯手合作,整頓農資市場秩序,規范經營行為。具體操作上,可采取每年由鄉鎮政府發書面通知,組織工商、農技部門召開農資經營者會議,在學習有關的農業法律、法規和規定的基礎上,提出規范農資經營管理的總體要求,并由鄉鎮農技站與農資經營者簽訂農資經營責任合同書,明確雙方職責和獎懲要求。鄉鎮農技站負責對當地農資經營者進行技術培訓,配供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農用物資,并按物價政策實施價格監督。開展技物結合服務的農資產品質量,由負責配供的鄉鎮農技站承擔法律責任。

        2.3 正確處理技術推廣與經營的關系

        加大新技術開發力度,努力拓寬技物結合服務領域,增強技術推廣后勁。市農技部門要加強農業新技術開發和研究,不斷開發技物結合新項目。鄉鎮農技站要在提高糧棉油技物結合服務市場占有率的基礎上,積極向正在發展的蔬菜和特種經濟作物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延伸,拉長產業鏈。與此同時,市鄉二級農技推廣機構的負責人要善于捕捉市場信息,通過研究市場、考察市場,及時掌握市場變化規律,提高技物結合市場占有率,提高駕馭市場的能力,從而為推進科技進步和農業產業化進程提供必要的保障。

        2.4 加強鄉鎮農技站內部管理

        嚴格控制非科技人員比例,試行績效工資制,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新機制。一是內部管理上要切實加強站辦實體的經營管理和財務管理,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紀行為。二是嚴格控制非科技人員比例,要嚴格按照省市要求,堅持鄉鎮農技站科技人員的比例達到80%以上,非科技人員比例高的鄉鎮要逐步分流、辭退,努力減輕農技站實體負擔,以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三是全面試行績效工資制度。建立以試行績效工資制為主要內容的內部管理制度。凡由農技站補發工資差額的部分,全部參加績效工資考核,按計績工資比例和創收實績比例計酬,建立利益與風險并存新機制[3-4]。

        2.5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關心、支持農技隊伍建設

        如皋市農技隊伍面臨科技人員新老交替,農業事業費減少,特別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新形勢下,農技部門必須推進“品種、科技、知識更新”三大工程,肩負的任務十分繁重。為了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各級政府要盡力增加農業事業費投入,保護和穩定農技推廣機構,不能削弱農技推廣組織;通過專題培訓、技術講座、脫產學習、實施綠色證書等途徑,普及科技知識,提高農業科技人員和全民科技素質,確保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技隊伍健康發展。

        3 參考文獻

        [1] 宋建波.鎮平縣涌現四類農業實體助推新農村建設[J].決策探索,2006(10):18.

        [2] 陳菊蓬,陳國海.慈溪市農技隊伍建設的現狀與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05,33(7):1345-1346,1349.

        第2篇:農資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范文

        一、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作用于農資營銷,往往我們看到的只是其中積極的一面,而忽視了還需要完善的另一面。近年來,國家政策惠農力度越來越大,有很多的政策性補貼或者投入,都是通過農資營銷渠道實現的。在這個政策價值的實現過程中,給農資營銷帶來的副作用也毋庸諱言。最突出的問題是一些政策并非普惠制,政策的支持是選擇性的,這樣,就造成了在政策因素的作用下競爭的不平等性。例如農機產品的定點經銷制度,就使農機生產廠家生產的產品千方百計地擠入補貼目錄,誰進入了補貼目錄,誰就進入了市場;沒有進入補貼目錄的產品,再先進也沒有良好的市場競爭優勢。對于經銷商來說,也是想方設法取得定點經銷商資格。只有取得了定點經銷商的資格,才能讓廠家放心,讓購機戶放心,讓監管部門放心;于購機戶這一環節,對于是否有補貼,則更是非常直接而且最關心的問題,有補貼意味著國家承認,是定點經銷商意味著質量有保障等等。所有這些意識,都是由于政策性因素帶來的。當然,其中還有一些被商品化了的政策因素,還是不公平競爭的根源有時候甚至還是腐敗的溫床,社會矛盾的導火索,也不乏導致惡性競爭的營銷案例。政策因素給農資營銷帶來的不良影響另一個方面還有政策的變化及對接問題。這其實就是說政策當中還存在著一些不確定性和變數。還是以農機補貼為例,有時候一種產品前一年的補貼是一個標準,下一年的補貼是另外一個標準,有的第一年沒有進入補貼目錄,而第二年又進入補貼目錄,經銷商和監管部門也難以把握,但是,農機營銷的季節性強,往往由于這樣一些問題,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操作上的問題或者其它問題。還有政策的對接問題。有時候上面的政策已經下來并廣泛宣傳,而下面的政策卻沒有適時對接,具體的實施細則或者方案難以出臺,在農業生產的季節性非常強的情況下,給農戶利益帶來損害,也給營銷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

        二、體制因素。而今,農產品生產經營體制非常活躍。農業發展公司、生產基地、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戶聯戶等農地生產經營模式很多,對農業生產效益的提升,農產品品質的提高,都產生了良好的積極作用。但是,對農資營銷,也帶來了壓力與挑戰。首先是農資生產環境更難把握。由于生產經營體制的變化,區域產業發展方向、規模、市場等因素變數更大。生產什么產品,生產多少等產業計劃難以從某一單一的渠道來把握,農資生產計劃和市場趨勢分析等環節更加復雜。其次,是農資營銷環節。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等,直接導致的就是農資營銷渠道的扁平化。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農資團購等農資應用與經銷模式的產生,使營銷環節的作用力越來越弱,而且這些情況的出現,也使農資營銷的計劃出現更大的可變性和風險性,挫傷農資經銷商的經銷熱情。再深一個層次分析,這些農資生產經銷形式的出現,實際上還存在著農資生產者與經銷商之間爭利的狀況,勢必導致農資市場的畸形競爭乃至農資生產與營銷的對抗性。在這種情況下,假冒偽劣產品進入市場,就變得并不意外。其三是資源浪費的問題。農資的更新換代在一些產品當中表現是快的,適應性和針對性也很強。由于體制的變化,產業轉型升級也無法避免。這樣,就給區域內已有的適用于原有產業經營模式和生產經營體制的農資應用帶來影響。有的由于產業的轉型升級,原有的農資已經不再適用;有的由于經營規模的擴大,新的生產主體需要用新的農資來適用生產,原有的農資資源勢必會被閑置浪費。在農資資源流動性欠強的前提下,體制性因素的變化,導致一些農資資源閑置浪費的狀況,是無法避免的;其四就是農資營銷本身的體制問題。單一的農資營銷,已經被邊沿化,越來越不能適用產業發展的需求,競爭能力也越來越弱。聯合經營、巔峰轉身已經成為一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農資經銷商的選擇,一些網購、郵購等農資經銷新模式的出現,也都是在體制因素的作用下產生的,也要高度關注。

        三、產業因素。農資營銷當中的不利性產業因素,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其一是農資產業本身。在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需求越來越強烈的趨勢下,以農藥、化肥為主要特征的農資,在農業生產的目的作用下,始終無法擺脫對農產品生產量的追求。質的追求,需要不用或者少用化肥農藥來保證質量;而量的追求,則需要較多的化肥農藥來刺激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量的增加,這樣就造成了人們對農產品質的追求與量的增加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要想由農資自身的變革來解決,在人類社會對農產品量的需求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是難以實現的。由此看來,農資產業,只有可能在人們對其質與量的不斷的追求中實現自身變革,達到一種理性平衡,而不可能完全放棄其中對質或者對量的追求。在這種思維下,如何有效地把握農資產業自身的質和量,也是農資營銷當中的一個技術性問題。同時,農資的新產品科研、推廣、普及等問題,也給農資營銷帶來影響。一項農資新產品新技術,從研究、實驗到推廣普及,往往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較多的可變因素,這也給農資的科研與發展帶來了影響,農資的自我革新和創新難,恐怕也緣于此。當然,農資自身的問題,還不僅僅是對農產品的作用,還有對生態、環境、水、土壤、文化、思想乃至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及基因等的改變,這些都是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其二是農資邊沿產業的變化。鋼鐵、礦山、能源、化工、交通運輸等,都與農資產業有著很大的關聯性,即使相對于農資產業來說,是邊沿產業。農機制造需要鋼鐵,肥料生產需要礦石,農資運輸離不開交通能源等。這些邊沿產業當中的每一項,都直接影響著農資的生產和營銷成本。但是,這些邊沿產業,其變幻莫測的程度甚至比農資本身的變化過之而無不及,而且,這些變化還是農資營銷本身無法左右的。來自于這些邊沿產業對農資營銷的影響,使農資營銷始終處在以這些產業為主導產業的邊沿而飄忽不定。其三是其它產業因素。某一具體區域內的農業產業結構的變化,生產經營體制的改變等因素,對農資營銷帶來影響,但對于這些因素的把握,農資營銷也只是被動性的去適用,不能主動地去改變這些,這對于農資營銷實質上也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

        四、市場因素。來自于市場的對農資營銷的不利因素,最重要的是假冒偽劣農資。假冒偽劣農資,以其生產成本低,銷售靈活,價格低廉,對農業生產產生的不良作用在短期內無法用肉眼或者簡單的方法來直接判斷,而使其在人們的趨利意識下,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場。假冒偽劣農資,很多時候是假冒某一品牌農資而進入銷售渠道,坑農害農,擾亂市場環境,影響品牌農資營銷。而且,更有甚者,由于受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很多時候,假冒偽劣農資的不良影響還被相關部門以種種理由掩蓋起來,或者淡化其破壞性。這種非市場因素對農資市場的干預,往往被某一局部地區的農資營銷和農產品生產營銷,陷入假冒偽劣產品生產銷售的惡性循環;其次是農資的價格因素。農資市場的價格機制很不明朗,特別是在政策性補貼的投入機制下,農資產品銷售的價格彈性大,產品質量優劣表現并不明顯,使農資使用者產生一種“只選對的,不選貴的”的心態。其實,這本身就是由于農資銷售的自身表現所決定的。還有就是一種新型農資上市,價格制定也很不透明和規范,在無法判斷同一類產品的作用與效果的情況下,價格相差數萬元。這對于農資使用者來說,是難以理喻的。例如無人駕駛直升機這種植保機械,其定價機制就值得商榷。動輒幾十萬的農用機械,恐怕還不是我國當前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所能夠承受的。如果單純從作業效率的角度或者農業生產本身來對植保飛機定價,并不科學。在農業比較效益相對低下的情況下,對某一農資高位定價,只能帶來工農業產品的巨大剪刀差;再次就是農資市場監管問題。不能不說,農資市場監管還存在著很多薄弱環節:農資產品本身的標準化,沒有較為適用的檢測衡量機制,技術標準存在較大差異,產品的淘汰報廢執行難,生產監管難等問題依然突出,安全隱患化解,風險保障機制缺失等等,監管多頭、缺位、錯位等現象存在,造成監管乏力,所有這些問題,都給農資市場的正常發育,帶來了不利影響。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1、認真分析政策因素。農資營銷的政策性因素作用越來越大。有經驗的農資經銷商應該積極掌握政策,認真分析蘊含在政策當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科學預計和判斷政策走向,切實化解政策實施當中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針對政策對接和完善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和問題,采取積極的態度補位,讓政策永遠掌握在有準備的人的手中。同時,善于發現行業政策當中的不利因素,采取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化腐朽為神奇,在一些政策作用尚未涉及的空白層面,建立自己的營銷自信,盡力減少政策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

        2、積極適用體制變化。當前我國的農地生產經營模式,總的趨勢是由小戶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的方向發展。無論體制如何變,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始終是方向和主流。所有體制的變化發展,都離不開這個主流。因此,農資經銷商應該抓住這一主流,適用營銷的變化。應該從區域內生產經營體制的最基本現實出發,鞏固農資營銷運營成果,牢牢掌握農資營銷的客服資源,使自身的經銷成為有本之木;要敢于根據區域生產經營體制變化的發展趨勢,通過農資營銷模式創新,服務創新,技術培訓推廣創新等,使農資營銷不斷適用體制的變化發展。

        3、切實關注產業動態。農資營銷,既要立足于營銷做營銷,這是營銷的本質要求,又要跳出營銷做營銷,這是營銷創新的要求。這兩種觀點,都要求經銷商切實關注產業動態。既要關注農資行業的產業動態,又要關注農資的邊沿行業、產業之外的產業動態,準確判斷產業發展。這種對產業動態的判斷,是建立在對農資產業情況熟悉的層面上的,也是建立在對與農資相關的或者農資產業之外的其它產業變化趨勢有一定了解的層面上的。所以,一個成功的農資經銷商,應該對以農資產業為中心的與之相關和無關的產業,都有充分了解,并從其中積累起豐富的營銷經驗為我所用,來維護自己的營銷決策。

        第3篇:農資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范文

        一、推行農資連鎖經營,更好地服務于廣大農民群眾

        我縣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國家級貧困縣,農業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0%。如何促進我縣的農業生產,保護農民群眾對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打擊坑農害農的不法行為,營造農資生產經營發展的良好環境,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我們從實際出發,注重調查研究工作,深入全縣各鄉鎮走訪,收集第一手資料,從中發現問題,找出問題出現的結癥,尋求解決辦法。通過調查我們得知,在農資經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營市場過亂、價格過高、質量無法保證、出現了農資糾紛無法投訴等問題。為更好地為廣大農民群眾服好務,切實解決他們在農業生產中的具體問題。一是我們積極與縣供銷社、農資部門聯系在全縣范圍內推行農資連鎖經營;二是加強對農資銷售的宣傳,使農民群眾購買到合格、有質量保證、正當渠道的農資產品;三是建立銷售網絡,我們與農資企業和農業主管部門一道,按照合理、方便的原則,在每個鄉、鎮、村有經營能力的個體工商戶或群眾中建立經銷點,實行產前產后一條龍的服務,由農資經營企業與愿意從事農資經營的群眾或個體工商戶簽訂經營協議書,明確雙方的責、權、利關系,實行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服務規范和統一銷售價格的連鎖經營農資的模試。既保證了農資銷售的質量,方便了農民群眾,又使農民群眾發現購買的農資有問題有了索賠的具體對象,從而對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二、抓好對農資經營的入口關,規范經營行為

        為了搞好農資銷售經營,確保農民群眾利益不受侵害,我們從一開始就對農資經營的入口進行嚴格的審查,對不符合要求的,堅決將其排除在關口之外。由我們牽頭組織技監、農業部門在縣上的重點集鎮集中召開農資連鎖經營暨農資市場管理工作現場會,大力宣傳農資連鎖經營、農資市場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和進行連鎖經營的流程、方法、要求。在具體的工作中,要求從事農資經營的個人或企業,按照農資經營的要求,提供《農資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的復印件和代銷協議,到所轄區工商所辦理經營《營業執照》方可從事農資經營活動。我們這樣做,既可使從事農資經營的經營戶大膽地進行經營活動,為農民群眾提供良好的農業生產方面的服務,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又使一些不法分子無利可圖,失去發展的空間,防止了假冒偽劣農資的滋生和蔓延,有利于凈化我縣農資市場的經營環境。

        三、加強對農資市場的治理整頓工作,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的職能作用

        一手抓農資市場的網絡建設,一手抓農資市場的治理整頓,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能保證我縣農資市場的健康、穩定、有序的發展。在此我們利用春耕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并結合我縣農資市場的實際,對我縣農資市場進行治理整頓。特別將種子、農藥、化肥等春耕農資重點商品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管理和監測的力度。深入鄉、村、銷售點、重點市場和經營企業進行檢查,對不符合要求的堅決取締。我們的方法是:一查是否符合農資規定的資格要求;二查是否有《農資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三查進貨渠道、進貨數量、經營品種和出廠合格證、是否建立了銷售臺帳等。在進行集中檢查的同時,我們還注意了平時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加強平時巡查和監測,充分發揮了工商行政管理的職能作用,嚴厲打擊銷售和生產假農資、坑農害農的不法行為,切實保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截止目前,全縣共查處違法經營戶12家;受理消費者投訴65起;為農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8.5萬余元。

        四、充分發揮“12315”投訴舉報的作用,積極為農民群眾辦實事

        第4篇:農資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范文

        一、當前農村市場“兩個流通”領域存在的問題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作為農村市場主要的監管和行政執法部門,近年來,在加強農村市場“兩個流通”監管、整頓規范農村市場秩序、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農村市場“兩個流通”領域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農產品流通領域存在的問題

        1、農產品生產經營相對分散

        農產品生產經營者主要集中在農村。農村地域廣、分散的特點使農產品生產經營監管區域大、難度高,容易產生監管和執法盲區,導致監管不到位。

        2、農產品市場主體發展情況不甚理想

        一是市場主體素質不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及法律意識較為薄弱:農村經紀人各自為戰,行為得不到有效的指導和規范。二是組織化程度較低。目前,農村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較少,農民呈無組織分散狀態進入市場,市場競爭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弱。三是農貿市場的管理不規范。目前許多農貿市場存在著基礎設施差、規劃建設不合理、市場內部管理混亂、職能部門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的流通。

        3、農產品經營附加值低,深加工不夠,尚未實現資源型向效益型轉變,品牌意識淡薄

        當前的農產品生產和經營大部分還是簡單的種植銷售,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不夠,屬初級產品的資源型生產經營。缺乏深加工和升級。這樣的生產經營難以形成規模,收益低下:并且許多經營者缺乏現代營銷理念,不強調商品包裝。不重視品牌開發,使一些地區的自然資源優勢、技術優勢或產地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4、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由于病蟲害多,化肥、農藥、獸藥、生長調節劑等農用化學品的大量使用。極易使蔬菜、糧食中農藥殘留超標,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的源頭。一些出口農產品及加工品因農(獸)藥殘留超標被拒收、退貨、終止合同和停止貿易交往等現象,以及近年來媒體曝光的瘦肉精事件、紅心鴨蛋、多寶魚等食品安全事件,極大地影響了老百姓的消費心理,使農產品質量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農資流通領域存在的問題

        1、經營主體不規范

        隨著農資經營市場的放開,農資經營主體進一步多元化,不具備經營條件和資格的經營現象比較多。尤其在廣大農村地區,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和一照多用、多家共用等現象。不少農資經營戶的經營場所、專業知識、倉儲設備及防護措施達不到經營種子或農藥等條件要求,在既無農資《經營許可證》,又無《營業執照》的情況下,擅自從事種子或農藥經營。有些有權經營的單位,以出租、轉讓、承包或掛靠等形式將農資經營權轉讓給其他單位和私人,以包代管甚至不管,造成售假行為時有發生。還有的經營者擅自改變經營方式。將零售擴大到批零兼營。或搞起總、總經銷等。

        2、農資經營行為不規范

        一是一些農資經營企業沒有把好進貨關,沒有嚴格執行進貨查驗制度,進貨渠道混亂。從一些不具備農資生產資質的商家進貨,質量無法保證。二是農資經營者內部質量管理制度不健全,“兩賬兩票、一卡一書、種子留樣”等制度落實不到位。三是部分取得資格的個體代銷店業主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的。未認真履行產品宣傳介紹、農資使用指示傳授、農業生產技術指導等職責,農資售后服務差,時常導致農民不能正確使用農資。部分農資經營者本身由于缺乏相應的農資應用知識,給農業生產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農資商品質量難以保證

        現在農資市場的商品品種多樣,成分復雜,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部分商品質量更是難以保證。而且,有些假冒偽劣、過期失效、不合格的農資由于價格優勢和農民自身知識的缺乏在農村還有市場,從另一方面助長了農資的混亂經營。同時有些地方工商執法人員綜合素質和技術能力還不高,側重于對經營行為和主體資格的監管,而對生產加工、執行檢驗標準、使用效果、商品包裝等方面的知識缺乏了解。制約了執法的效能。

        4、農民法律意識不強

        目前,大部分農村地區農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法律意識不強。對于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的使用。主要憑經驗和經營者的介紹,對于相關的專業知識掌握不多,上當受騙的現象時有發生。此外,農民大多在購買農資時沒有索要發票,受到損失不懂得保留證據,投訴時無法提供有效的證據。同時,有關職能部門對農產品損失的評估沒有相應的標準和辦法,即使索賠,也不能彌補所遭受的經濟損失。

        5、農民消費維權難

        一是農民獲得信息和知識的機會和能力不高,法律法規意識不強,購買農資時遇到消費侵權問題不知維權或如何維權:二是農民居住分散。離城鎮、工商所或投訴點、聯絡站較遠,交通不便。因此放棄自身權利,自認倒霉;三是舉證較難。許多農民在消費時還沒養成索取有效憑證的習慣。一旦消費受損就無法舉證。目前,農村大部分鄉[鎮、村(居)委會]都設有“一會兩站”,但部分地區由于辦公經費不足,維權法規知識不足、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使“一會兩站”流于形式,沒有發揮其消費舉報及維權的作用。

        二、發揮職能作用,加強農村市場“兩個流通”領域監管的對策與建議

        通過對當前“農產品流通”和“農資流通”兩個領域存在問題的分析,結合當前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的加強和轉變,建議通過以下幾項具體措施來促進“兩個流通”領域的服務和監管。

        (一)農產品流通領域

        1、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商標富農機制”

        要按照“立足一個資源優勢。圍繞一個產業鏈條,抓好一個注冊商標,帶動一批特色品牌”的工作思路。一是面向農村,擴大宣傳。采取公益宣傳、“送法下鄉”、送資料材料到企業、送服務到現場等方式,引導農民和涉農企業增強商標品牌興農意識,利用商標品牌開拓市場的意識。提高商標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二是創新機制,加大商標品牌培育力度。及時了解掌握富有市場競爭力的農產品所具有區域及地理特征的獨特標志,上門指導服務,引導涉農企業、農民、各類經濟組織申請注冊農產品商標、地域商標、認證商標,爭創知名字號,形

        成“公司+農戶+商標”的模式。三是切實保護商標權利人的合法利益,依法查處商標侵權案件。加大涉農商標的保護力度,建立和完善與之相適應的商標打假維權保障機制,對商標侵權行為嚴厲查處。形成以農產品創品牌、以品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經營方式,服務新農村發展。

        2、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合同幫農機制”

        加大合同宣傳的廣度和深度,加強對涉農合同的指導、服務,推行“訂單合同”示范文本,指導和幫助涉農企業與農戶簽訂合同,規范簽約行為,推動“訂單農業”、“契約農業”的發展。對“訂單合同”實施全過程監管,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和農戶在履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積極探索研究與之相適應的涉農合同監管、維權護農的有效機制,推行簽約合同備案登記、履約聯系監控、違約行政調解管理模式,切實維護農民和涉農企業的合法權益。

        3、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經紀活農機制”

        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村經紀人、專業合作組織。堅持“鼓勵、扶持、引導、規范”的原則,依托市場抓發展、依托產業抓培育、依托龍頭企業抓帶動、依托制度抓規范,引導合作組織、涉農企業規范經營,搞活農產品生產流通。并加強對農村經紀人的日常監管,加大對農村經紀人違法違章行為的查處力度,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4、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政策愛農機制”

        按照建設“服務型工商”的要求,進一步轉變職能,強化服務,切實把著力點轉到農村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大力培育發展農村市場,積極支持農村各類市場主體加快發展。全面推進個體工商戶分層登記:簡化登記程序。鼓勵和支持農村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鼓勵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和健康養殖業。積極推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現代流通方式,促進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農業市場體系。

        5、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場助農機制”

        積極培育、繁榮和規范農村市場,營造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開辟涉農市場主體準人綠色通道,采取放寬政策、降低門檻等措施,支持涉農龍頭企業向農產品深加工、種植、養殖業、農村勞務經濟及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的行業拓展,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吸引更多農民就業。

        (二)農資流通領域

        1、加大力度整頓農資市場秩序

        農資市場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環節,農資市場秩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關鍵因素。要以整頓農資市場為重點,以農資打假為手段,以規范農資市場秩序為目標,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和監管工作,積極加強服務指導,完善各項保障措施,確保農民群眾用上放心農資,一是清理清查農資經營主體資格。二是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查處經銷假冒偽劣農資商品的違法行為。以種子、肥料、農藥、農機具及其配件等農資商品為重點,圍繞重點季節、重點市場、重點商品,集中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整治。三是強化農資市場的日常監管,加強對農資商品的檢查力度,對經檢測不合格的農資商品,依法退市下架,堅決將不合格農資商品清除出市場。四是嚴厲查處制作、虛假農資廣告和商標侵權行為,進一步加強對農資廣告環節的監管,防止虛假廣告通過大眾傳媒向農村傳播。五是加強和完善農資市場監管長效機制。全面規范完善農資企業“兩帳兩票、一卡一書”制度:在大、中型種子經營企業實施種子留樣備查公示制度:進一步強化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制度,在清理農資企業經營主體資格的基礎上,全面建立農資經營企業“經濟戶口”檔案,對農資企業實行信用等級分類動態監管。

        2、增強服務意識,深入開展扶農助農活動

        強化宣傳,營造輿論氛圍,努力提高經營者的守法意識和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將送法下鄉與開展農村市場監管緊密結合起來,利用電視等新聞媒介及印發宣傳資料等方法,廣泛宣傳有關打假護農的政策法規,并深入到各鄉鎮現場受理農民投訴,調解農資消費糾紛,幫助農民群眾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進一步健全“一會兩站”工作機制,研究制定基層工作職責,建立完善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有專人抓、有專人管、有專人負責。協調各級政府,把“一會兩站”工作納入到鄉鎮的重要議事日程。積極支持和配合開展工作,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支持。確保工作有序開展。

        3、多部門加強協作,共同參與

        加強與農業、質監、公安等部門的協作配合,明確職責分工,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統一部署,統一行動,構筑強有力的農資質量保障屏障。建議政府牽頭整合執法檢測資源。互通有無,實行資源共享,降低行政執法成本,創造更有利的執法條件。充分利用群眾優勢。廣泛搜集信息,嚴厲打擊不法商販,徹底消除農村市場監管盲區。

        4、提高執法人員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

        對身處農資市場監管第一線的工商執法人員,加強農資專業知識培訓,可以通過聘請農資或農業專家傳授農資、農產品商品基本知識,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增強對假冒偽劣農資商品的鑒別能力,防止違法生產、銷售經營現象的發生。

        三、積極構建農村市場長效監管機制,搞好農村市場“兩個流通”規范監管

        做到農村市場的長期穩定、有效監管,制度是前提。通過基層執法實踐,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推動長效監管。

        (一)完善宣傳引導機制

        把對農村市場經營者的法治宣傳和思想引導擺上突出位置,認真抓好抓實。宣傳工作要體現針對性,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經營者特點,科學制定宣傳計劃,實行“因人施教”:要保持經常性。當作工商部門的一項常規職責,做到有管理必有宣傳,堅持不懈地長年抓;要具有靈活性,通過辦班培訓、媒體宣傳、座談討論、集會演講等多種方式,使經營者喜聞樂見。積極參與;要保持實在性,既有長遠規劃。又有近期目標。使經營者的素質得到漸進式提高。實施農村者信用建設工程。建立行業信用標準,制訂誠信經營公約,開展“誠信市場”、“文明店”、“信得過業戶”等評比活動。樹立先進典型。不斷提升農村經營者的信用水平。深入推行行政指導制度。幫助農村經營者整改問題,規范經營行為,保護他們合法經營的積極性,促進各類農村市場主體健康發展。

        (二)完善巡查監管機制

        以落實工商所監管執法轄區責任制為基礎,健全農村市場巡查監管工作規范,明確監管對象、任務、時間、方式等內容。使管理人員熟知具體“管什么,怎么管”,積極推進執法規范化、經常化和標準化。著力解決不作為和作為不到位的問題。積極創新監管方式,推行農村市場信用分類監管。綜合農村市場主體的行業特點及信用信息。劃分監管等級,明確監管重點和監管距離。對監管區域進行網格化劃分,實施網格化管理,推動監管責任落實到位。提升農村市場監管效能。全面賦予工商所綜合監管職責,切實加強屬地商標、廣告、合同以及公平交易管理。堅持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相結合。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進行集中整治。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農村市場監管快速反應機制。

        (三)完善監督維權機制

        進一步抓好對農村市場秩序的社會監督工作。強化政府牽頭、工商主導,融媒體、人大、政協、人民團體、鄉村兩級組織和消費者于一體的社會監督體系建設。完善監督制度,改進監督方式,加大查訪和評議力度。加強與有關司法、行政執法部門的橫向協作,建立聯席會議和信息共享機制,實施聯動執法、聯手維權。進一步打造地市工商局、縣區工商局和工商所12315三級執法維權平臺,完善市級12315指揮中心統一受理、分流申訴舉報。地市局、縣區局和工商所分級執法的快速反應機制。抓好基層12315維權站點建設。突出實施12315進鄉村的“鄉鄉通”、“村村通”工程。12315站點在各鄉鎮和行政村既要全面覆蓋。不留死角。又要做到有場所、有牌子、有負責人、有電話、有工作制度,保證受理申訴舉報工作正常開展。要及時消費警示,強化維權教育,使廣大農民樹立科學、安全的消費理念,不斷增強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

        第5篇:農資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范文

        關鍵詞:農資;供應鏈管理;配送

        中國分類號:F306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中國農資流通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資商品的流通打破了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管理模式,逐步朝著市場化、社會化的方向發展。農資商品流通體系也逐步向多種流通渠道、多種經濟成份并存、多種經營形式的格局發展。

        一、農資供應鏈管理內涵

        供應鏈的概念最早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其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它不僅是一條連接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料鏈、信息鏈、資金鏈,而且是一條增值鏈。供應鏈管理是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管理學家Stevens提出的一種以企業內部與外部的集成觀,是一種建立企業間合作伙伴、戰略聯盟的思想。農資供應鏈管理是對農資生產商、農資流通企業、零售商和農資用戶這些為了實現各自利益和目標在一定時間內結成相互協作的利益共同體的管理。通過供應鏈管理使生產出來的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能以準確的數量,恰當的質量,在合適的時間,以適當的價格,送到適當的場所滿足農資用戶需求,使系統成本最小和整個系統的效率提高。

        二、農資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

        1.現代經營理念淡薄

        農資市場放開以來,農資企業積極順應新形勢,不斷深化改革,以引入連鎖配送現代流通方式為契機,大力推進企業重組和網絡整合,通過加強聯合與合作,建立了新疆“農佳樂”、江蘇“蘇農”等農資連鎖經營品牌和市場網絡,農資供應企業業務規模與效益得到迅速增長。但一些地區的農資連鎖經營是遵循國家政策導向以及各省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原有的供銷社系統企業改制而來,農資連鎖經營因其老“供銷”背景的存在,企業的發展打上了濃厚的集體企業的烙印,而這種烙印也是有利有弊。有利的是能夠得到一些相對優惠的經營發展政策,弊端是使得一些員工和領導對農資連鎖經營的長遠發展和經營風險沒有足夠的認識。而且部分地、縣農資公司對深化農資流通體制改革、轉換經營機制認識不足,觀念陳舊,對加強系統聯合共同抵御市場風險,建立市場網絡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夠。危機意識、改革意識、聯合意識不強。經營管理隨意性、主觀性大,時效性、科學性差,并期望靠行政保護維持經營。

        2.管理支持不夠

        我國的一些農資連鎖企業特別注重連鎖經營網點的擴展,而忽視了對管理的充實與穩定。而且農資連鎖經營的各級連鎖分支機構的資金、人才都依賴連鎖經營總部輸出,雖然連鎖經營總部有資金實力來進行營業網點的建設,但整個連鎖體系所需要的經營人才和流程管理并不僅是資金所能購買到的。首先,農資連鎖經營的各級連鎖機構在現實的經營運作中,并未被授予其相對獨立的協調運營管理職能。其次,連鎖總部對各級連鎖分支機構營業資金的回收,還未建立高效通順的管理體制。再次,各連鎖分子公司間的組織管理協調基本都依賴連鎖總部。因此,任何一項風險最終都會轉嫁到連鎖總部,致使連鎖總部存在著極大的管理隱患。農資連鎖經營企業現存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流程方面的不足,是管理執行不力的突出表現。

        3.信息管理不完備

        信息是神經系統,從農資商品的生產、采購到儲存、運輸及銷售,每一個環節的物流信息應及時處理,才能應對市場變化。目前,我國的計算機通訊網絡和信息技術雖有快速發展,但地區之間尚不夠平衡,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發展落后,農業信息網絡不健全,農戶居住分散,溝通渠道不暢,許多信息難以收集、傳遞,信息化體系建設明顯滯后。由于農資產品需求的季節性,為了避免農資供應的意外或中斷,保證農業生產的日常進行,一般各農資企業都建立一定的儲備。而在傳統的業務往來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缺乏交流與合作,供應鏈中供需信息不能得到及時、實時的共享造成的“牛鞭效應”,增加了農資供應渠道中的不確定性,占用了大量的流動資金,造成了庫存成本的上升。

        在采用連鎖經營的農資企業中雖然大多數已經實現計算機聯網,對于各配送中心的農資商品的庫存、出入庫、銷售價格都實現了計算機管理,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農資經營網絡規模和農資物流規模與配送資源能力的不匹配;配送中心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采購、運輸、儲存、配送脫節管理的現實,使得農資供應各環節之間信息傳遞不暢;各配送中心、直營店與加盟店之間的經營信息網絡的建設顯得有些滯后,這就導致各銷售終端的信息反饋不夠及時;采購計劃仍采用傳統的方式等。

        三、實施農資供應鏈管理的措施

        1.轉變經營觀念,建造科學的管理流程

        供應鏈管理是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為一體的一種現代管理模式,在其標準規范化的經營運行過程中,會采用到許多新的經營管理思想和現代化技術,這就要求開展農資供應鏈管理的管理者和工作者轉變經營觀念,在經營過程中,切忌急功近利,要切實加強對農資供應鏈中各個節點的規范化建設,以保證其有效運轉。同時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堅持按照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進行運作,建造切合實際的崗位作業標準化管理流程。

        2.轉變配送中心職能,加快農資配送信息化建設

        為實現農資供應鏈管理的有效性,必須對完成農資供應的配送中心進行完善,實現農資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內部渠道的扁平化管理,把配送中心從盈利的鏈條中抽出,由盈利型轉變成服務型。統一規劃各配送中心在各自區域內的采購、運輸、儲存、配送事務,作為直線服務機構。

        供應鏈是一種動態聯盟,其宗旨是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增進信息溝通,提高供應鏈中環節的生產效益和運營成本的降低。因此農資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應建立在電子計算機網絡系統之上,信息傳遞貫穿于整個工作流程的始終。農資配送信息化是指農資配送企業內部通過建立有關用戶需求信息、市場動態、企業內部業務處理情況等信息共享的網絡系統,依靠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建立起的運輸節點間的處理網絡,來實現對農資配送業務管理系統的信息化。沒有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統,農資配送業務進行連鎖經營、實現規模化將寸步難行。為實現整個農資供應鏈物流系統的低成本、高效率的運轉,必須建設高度信息化的配送中心,加強對農資采購、庫存和配送計劃等業務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實現程控化和標準化的管理。配送中心應盡快建立高效、完善的“農資配送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包括訂單管理系統、倉儲管理系統、信息反饋系統、配送管理系統等功能,提高管理的透明度。

        3.改變運營機制

        供應鏈管理模式要求在經營組織內部實行縱向一體化鏈式管理,即要求以核心企業為軸心,前向與農資生產企業、中間與農資流通企業、后向與廣大農戶,相互結成一個供應鏈條。在供應一體化的鏈條上的各個交易主體即為一個節點,各個節點之間不再是獨自存于市場的交易關系,取而代之的是以信任和互利為基礎的合作關系,實質上也就是形成了一種共生關系。這就要求農資核心企業要緊密的聯接上下兩端,把在市場中所需要的多層交易,轉移到供應鏈一體化的內部來進行,通過對供應鏈的整合與建造,分析和預測終端市場的實際需求,再向上逐級傳遞,提高供應鏈內各節點的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有效地降低整個系統的經營風險,減少經營決策的不確定性。

        4.健全農資服務體系

        隨著農村市場的日益規范和日趨活躍,農資流通中“服務至上”也將日益明顯。前端供應鏈和最終市場的結合直接影響到供應鏈的經濟效益,為了實現前端供應鏈與最后節點“農村市場”的無縫連接,以及實現整個供應鏈的發展,實現最佳經濟效益,就要健全農資服務體系。即在為農戶提供高效和優質農資商品的同時,還要為農戶提供相應的技術增值服務。如通過建立科學種植技術的服務體系,對農作物的種植、相關農藥、農膜等農業生產資料的使用方法進行指導;建立農田病蟲害和旱澇災害的預防服務體系,針對季節的棉玲蟲、蝗蟲等蟲害,要做好相應的預報預防工作;對旱情、雨雹等天災,要做好相應的農田管理預防指導工作;建立相應穩定的服務管理機制,成立咨詢服務中心,采取800免費電話咨詢、公司網站公用信息查詢等方式進行實時服務;不定期的舉辦農業科技電視宣傳講座;定期組織專家深入到農村進行現場指導服務、發放科技書刊等活動。通過這種立體的多層面的技術服務,形成增值優勢。

        作者單位:河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馬士華,林勇,陳志祥.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105-120.

        第6篇:農資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范文

        關鍵詞:農業生產資料;大田農作物;農資市場;河北省

        中圖分類號:F306.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17-3901-03

        Investingation on the Purchase and Us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Means of

        Production in Hebei Province:Taking the Agricultural Means of Production of

        Field Crops for Example

        ZHANG Hong-jie

        (Security Department,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071000, Hebei, 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al means of production is the basic factor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ts quality, price, application method and technology have direct effect on output and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as well as farmer's income. Based on the result of questionnair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purchase and utilization of field crops’ agricultural means of production were studied in Hebei provinc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regulating agricultural capital market and us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aterials effectivel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ans of production; field crop; agriculture capital market;Hebei province

        農業生產資料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用。河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業經濟對全省經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規范有序、穩定健康發展的農資市場可為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增加農民收入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次調查以使用范圍最廣的大田農作物的基本農業生產資料——種子、化肥和農藥為主要研究對象,調查了農民購買農資產品的途徑、使用農資產品的方法和存在的問題以及農民對農資市場發展的期望。

        1 調查方法及樣本概況

        針對以大田農作物種植為主的農戶,采用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問卷內容較為廣泛,涵蓋對生產資料認知、購買、使用和農民對農資市場的期望等內容。選取河北省滄州市、衡水市、保定市、邯鄲市和張家口市這5個糧食主產區的農戶作為樣本,對其進行農業生產資料的認知、購買、使用情況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50份,收回有效問卷585份,占全部發放問卷的90.00%。受訪者主要分布在平原,平均年齡為40.69歲,家庭人口以4口之家為最多,每公頃耕地投入以6 000~9 000元的占大多數。總體來看,以上樣本特征與農村情況基本符合,說明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

        2 農民對農業生產資料的認知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從中央到省市縣,層層設立物資局和批發站,中心城市和部委設立物資供應站和供銷機構,高度集中、計劃分配調撥、統一組織產需銜接、對外基本封閉的批發體系已不復存在。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新的基本適應中國現階段農業經濟發展要求的生產資料批發體系已初步形成。在新形勢下農民對農業生產資料的認知、購買情況出現了新的特點,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2.1 農民購買農資產品的途徑有待進一步改善

        農資產品經銷商與農戶是關系非常密切的一對群體,農民購買農業生產資料場所的規范情況對農民是否能夠購買到貨真價實的農資產品有著重要的影響。調查顯示,有38.54%的農民經常在證照齊全的經營場所購買農業生產資料,說明在證照齊全的經營場所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的農民所占的比例較小,并且仍有相當比例的農民在無照經營的場所購買農資產品。這表明農民到正規經營場所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的意識比較淡薄,貪圖便宜、方便,忽視農業生產資料質量的情況比較普遍,說明農業生產資料市場規范化管理、依法經營的任務繁重。

        第7篇:農資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范文

        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對于抓好今年春耕生產和奪取全年農業豐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加強農資市場監管是我們的職責所在,開展農資打假是我們應做的工作。這項工作是工商部門立足職能,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支持“三農”工作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局出發,做出的一項重要工作部署。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作用,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圍繞愛農護農幫農行動,鏟除坑農損農害農行為,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實現農資市場秩序的根本性好轉,確保農民用上“放心種子”、“放心化肥”和“放心農藥”。要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利益,增進農民福祉,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對廣大農民的深厚感情,努力提高支持“三農”工作和維護農民利益的自覺性,積極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近年來,全市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加強了農資市場監管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了農資市場監管措施,加大了農資市場的規范和整治力度,“紅盾護農行動”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別是去年市局市場科去年農資商品網上備案、農資連鎖經營等創新工作,得到了自治區工商局考核組的認可。但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市農資市場秩序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制假售假行為還沒有得到根本遏制,坑農害農現象還時有發生,農資流通渠道還沒有得到理順。同時,我們的農資市場監管各項制度還沒有落實到位,農資市場長效監管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和完善。通過去年的年末考核我們也發現了部分旗縣區工商局在農資市場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市場科的創新工作在部分旗縣區工商局就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如:農資經營者網上備案和農資經營者供貨商檔案制度沒有完全落實到位。目前,全市在“*市工商局重要農資商品質量網上監管平臺”備案的戶數不足農資經營者總戶數的__%;在具體的已辦理農資商品準入備案手續的經營者中,品種的備案率也不高,產品生產者的有關情況錄入不完整。供貨商檔案建檔率比例低,檔案資料不完整。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

        二、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作用,深入開展農資市場秩序整頓,保障春耕生產正常開展

        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繼續推進紅盾護農行動,深入開展農資市場秩序整頓,把維護和實現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打假、護農、增收”為目的,進一步加強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市場監督管理,突出重點,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和嚴重坑害農民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加強農資商品質量監測工作,保障春耕生產正常開展。

        (一)強化落實,完善農資市場管理的各項制度。各旗縣區工商局要進一步加強農資市場監管的基礎工作,全面落實農資市場監管供貨商檔案制度、農資商品市場準入備案登記制度、售貨信譽卡制度、商品質量承諾制度和農資經營者信用監管等五項制度,強化農資市場監管基礎工作,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立即開展一次對轄區所有農資生產經營者,特別是對中小農資生產經營者的全面清理,完善供貨商檔案和農資商品市場準入備案相關材料。同時,抓好創新工作的落實,現在市局市場科與信息中心已經開通了農資市場網上監管平臺,各旗縣區工商局必須抓好此項工作的落實,對本轄區的農資經營戶必須全面實行網上備案,并及時更新內容。通過這一措施,深化農資商品入市備案管理和網上監管方式改革,強化對農資商品如實備案資料的實質性審查,使網上監管平臺發揮全方位的監管效力。會議結束后各地要及時召開會議,傳達此次會議精神,按照市局這次會議和實地指導等形式組織好培訓工作。各旗縣區工商局也要與工商所長簽訂農資市場管理責任狀,層層落實好監管責任。

        (二)抓住重點,加強農資市場管理。各旗縣區工商局要加強種子、化肥、農藥、農機具及配件等農資市場監督管理。集中力量對農資生產、銷售相對集中的地區及批發市場、專業市場和集散地,特別是農村集貿市場,進行重點檢查,對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商品的行為,依法予以嚴厲打擊,確保春耕生產安全,確保不誤農時。強化農資經營者的質量責任,倡導農資經營者在農資商品交易活動中簽訂合同時使用示范文本,提高農民的維權意識。今年市局選擇了赤峰市農業生產資料公司等_家信用好、經營規范、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作為全市首批開展農資連鎖經營的試點企業,各地要抓好農資連鎖經營試點企業的登記、備案、質量抽檢等工作的落實,管理好農資連鎖經營的龍頭企業,確保農資連鎖企業發揮積極作用,維護良好的農資市場秩序。

        (三)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坑農害農等違法違規行為。嚴格依法辦事、依法行政是嚴厲、準確打擊坑農害農行為的保障,是凈化市場秩序的保障,是真正落實中央文件精神的保障,也是樹立、維護工商機關監管農資市場威信的保障。我們要緊緊圍繞種子、農藥、肥料、農機及零配件等重點品種,突出加強對農村農資市場特別是零售商戶的整治,嚴厲打擊在產品標簽、保質期、產品質量等方面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嚴肅查處大案要案。徹底搗毀制假售假窩點,防止假冒偽劣農資商品進入市場和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各級工商機關要在嚴厲打擊坑農害農行為過程中,注意學習農資領域新的科技和法律知識,特別要了解掌握各種農資所涉及的特定法律政策,要關注新發展,了解兄弟部門的監管動態,提高依法履行自身職責的意識和能力。要認真組織好“農資放心工程示范店”評選活動,以典型為榜樣引導廣大農資經營者守法經營,誠信經營。要積極會商消費者協會、個體私營企業協會、經紀人協會和各類農資、肥料、農藥、農機、飼料等行業協會及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充分發揮他們的獨特作用,加強自律性監督,引導農資經營者誠信守法經營,熱情為“三農”服務。

        第8篇:農資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范文

        一、加強農資經營人員培訓,規范農資經營秩序

        為進一步規范農資市場管理,提高農資經營者的法制意識,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和農產品質量安全。2011年1月13日農業局舉辦了全縣農資經營人員培訓會,來自全縣87名農資經營人員參加了培訓。在培訓會上,農業局黨組書記張述華同志作了動員講話,政策法規股股長曾定富、種子管理站站長王俊杰、植保站站長文斌、執法大隊隊長王延慶等就《種子法》、《農藥管理條例》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的農業法律法規進行了授課。此次培訓共87人,經考試,均已合格。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農資經營人員的素質。依法經營的自覺性,增強了質量安全和法律意識,對規范我縣農資市場經營秩序營造了良好氛圍,為今年大春備耕和農業生產打下堅實基礎。

        二、搞好農業法規宣傳,堅持為“三農”服務

        充分利用“12315”、“12316”消費者權益保護、“三農”服務及鄉鎮逢場日在金山鎮、略坪鎮、新盛鎮、縣城宇隆廣場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在現場向農民宣講真假偽劣種子識別和購買散裝雜交水稻種子的危害性。此次活動共出動宣傳人員近50次;出動宣傳車輛20余臺次。

        三、加強種子備案審查,規范種子經營行為

        把種子備案審查,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長任副組長、種子站長、政策法規股股長、執法大隊隊長、植保站站長為成員的種子備案審查小組,在2010年12月我局將進入我縣銷售的雜交玉米、雜交水稻種子進行嚴格的審核備案。到我縣備案的經營公司有10家,申報備案雜交玉米種子78個,雜交水稻種子89個。經審核,德陽鑫豐種業有限公司

        遼單527(遼審玉2007010)雜交玉米種子,無四川省引種文件,給予不備案。

        四、加強農資市場執法檢查,嚴厲打擊假劣農資產品

        一是我局精心研究部署,制定檢查方案,采取合理措施,從源頭上有效地控制了假冒偽劣農業投入品的銷售使用,進一步整頓和規范了農資市場秩序。1月中旬由縣政府副縣長白光裕親自帶領農業綜合執法大隊人員開展了農資市場專項執法檢查。在檢查中,未發現高毒高殘留及違禁鼠藥銷售。

        二是靈活采取重點檢查與專項抽查、隨機抽查與定點檢查、群眾舉報與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檢查方式,突出重點,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坑農害農行為。對銷售散裝種子的人員進行了批評和現場教育,并責令停止銷售;對個別銷售沒有備案的種子的門市責令立即停止銷售,并按規定申報備案。

        三是組織綜合執法大隊開展農資經營市場執法大檢查,對種子經營網點和鄉鎮農貿市場進行執法檢查,共出動執法車輛20臺次,執法人員60人次,檢查種子市場10個次,檢查種子經營門市80個次,依法收繳散裝雜交水稻種子40余公斤,查處違規銷售種子門市1個,銷售過期農藥門市1個。

        四是為確保農民買到稱心合格的農機產品,加強打擊假冒偽劣農機產品的力度,進一步凈化和規范農機銷售、維修市場,保證春耕期間農機生產安全順利進行,縣農業局抽調精干力量組成檢查組,深入農機經營銷售市場、農機維修網點,開展“3.15”全縣農機打假專項執法行動。在整個行動中,分別深入到全縣10個鎮,對16家農機維修網點和8家農機及配件銷售點,4家農機銷售門市開展突擊檢查,同時對農機維修設施、維修人員技術資質,零配件質量等進行了逐一核查。

        在檢查中,先后對2家不具備維修資格、維修人員無技術資質、無經營許可證的“三無”農機維修點進行了依法取蹄,對6家個別項目達不到技術要求,問題較輕的農機維修網點,下達了限期整改通知書。并對兩家出售“三無”零配件、涉嫌經營“假冒偽劣”產品的銷售點,下達停業整頓通知,按相關規定做了相應處罰,并依法扣押封存了有質量問題的零配件13件(套)。

        五、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種子價差太大;農戶制種交公司才10元一公斤,賣出來都在45-60元一公斤;

        2、雜交水稻制種面積大,加之周邊市、縣都有雜交水稻制種。農戶自留種較多,到市場自行銷售,監管難度較大;

        第9篇:農資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范文

        一、工作目標

        堅決查處一批違法案件,依法嚴懲一批不法分子,銷毀一批假冒偽劣農資產品,公布一批制假售假典型案件,確保農資質量可靠、市場穩定、秩序向好。增強農資生產經營主體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鼓勵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支持農資打假工作,積極推進社會共治。

        二、工作重點

        以農資生產企業、農資經營門店、農資網絡電商平臺和面向用戶直接兜售的攤販等為重點對象,以農村和城鄉結合部、農資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和農資展銷會,種養殖生產基地、菜籃子產品主產區以及在各級抽查中暴露問題多、媒體曝光多、投訴舉報多的地區為重點區域,重點圍繞以下品種開展專項治理。

        (一)種子。組織開展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主體檢查和產品監督抽查,重點檢查企業資質、生產經營檔案、標簽及種子質量。實施種子春秋查市場、夏查基地和冬查企業的例行監管制度。重點查處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生產經營假劣種子、未審先推、無證生產經營、包裝標簽和使用說明不規范、無生產經營檔案、經營未登記備案品種等違法行為。

        (二)農藥。加大農藥市場監督抽查力度,組織開展農藥市場抽樣檢測,加強經營農藥的監督檢查。重點查處生產經營違法添加未登記成分、有效成分不足等假劣農藥和無證生產經營、套用或冒用登記證、包裝及標簽標識不合規、未如實記錄購銷臺賬等違法行為。

        (三)肥料。開展復混肥料(復合肥料)、有機無機復混肥料、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有機肥料等登記或備案肥料產品監督抽查,及時公布監督抽查結果。重點查處假冒偽造登記證,生產經營的登記產品中有效成分含量不足、非法添加農藥成分、標簽標識不規范等違法行為。

        (四)獸藥。開展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和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監督檢查,實施獸藥質量監督抽檢。重點查處生產經營假劣獸藥、非法添加禁止使用的藥品和其他化合物、超劑量超范圍使用抗生素、直接使用原料藥等違法行為。

        (五)飼料和飼料添加劑。開展《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監督檢查,嚴格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質量安全監督抽檢。重點查處無證生產、生產經營假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使用非法添加物等違法行為。

        三、主要任務

        (一)深入開展巡查檢查。各地要重點圍繞種子、農藥、獸藥、飼料、肥料等農資,迅速開展春耕農資巡查檢查,通過監督抽查、飛行檢查、暗查暗訪、投訴舉報、用戶回訪等多種途徑,積極查找問題隱患,規范農資生產、經營、使用行為,為夏糧豐收提供堅實基礎。

        (二)強化農資產品抽檢。各地要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原則,配合開展種子、農藥、獸藥、飼料、肥料等省級農資監督抽查計劃,組織開展本地農資產品抽檢。落實監督抽查結果通報、反饋和共享機制,及時農資消費警示信息,嚴防假劣農資流入農業生產領域。

        (三)嚴查假劣農資案件。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對發現的違法行為,堅持重拳出擊、露頭就打、嚴肅查處。持續強化部門協作配合,深化行刑銜接,對涉嫌構成犯罪的案件,及時移送公安機關,確保生產經營秩序穩定,保障農民用上放心農資。

        (四)提升農資監管能力。加快建立農資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實施《省飼料獸藥生產企業重點監控名單和黑名單制度》,引導農資生產經營主體增強誠信意識。建立健全主要農資產品電子追溯制度,提升種子、農藥、獸藥追溯應用覆蓋面。

        (五)深入開展宣傳教育。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活動,暢通農資下鄉渠道,普及農資法律法規和打假維權知識,指導農民科學用藥用肥用料,提高農民識假辨假能力和維權能力。依托村“兩委”、村民理事會、志愿服務隊伍等社會力量,積極開展咨詢培訓、技術指導、普法宣傳、維權服務等工作。

        四、重點工作安排

        (一)3–5月,組織參加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視頻會議,部署全年工作。開展春耕農資打假執法檢查。組織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活動,普及農資法律法規、識假辨假和依法維權知識。

        (二)4–12月,組織開展種子、肥料、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資監督抽查,公布抽查結果。

        (三)9–12月,組織開展秋冬種農資打假工作,開展種子市場、制種基地和企業巡查檢查。

        (四)12月,做好全年農資打假總結匯報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農資打假工作,切實履行牽頭協調職責,推動黨委政府將農資打假工作擺上重要日程,加強與公安、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的溝通配合,完善工作機制,提升農資打假合力。要保障農資打假人員、裝備和經費,確保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推進。要發揮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在農資打假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按照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全面推進農資打假工作上水平、上臺階。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四区五区 | 亚洲不卡另类在线 | 亚洲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精品 | 在线日韩亚洲电影aⅴ | 日本综合精品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