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核心素養下的化學教學范文

        核心素養下的化學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核心素養下的化學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核心素養下的化學教學

        第1篇:核心素養下的化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教學優化;價值觀念

        引言

        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教師必須要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念,培養學生歷史理解以及簡式素養。同時要增強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有效發展。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具有鮮明的學科教育特色,緊密依托于具體的學科知識,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之后,形成具有歷史特點的思維品質以及關鍵成就,能夠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與思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創新教學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歷史知識理解能力,增強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念。

        一、準確設置教學目標使課堂教學更明朗

        由于教學目標是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的指向標,所以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在歷史課堂教學當中,使學生能夠沿著教師所設定的教學軌道,積極的進行探索和前進,從而逐步強化學生的目標感,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和學習動力。教師在教學當中要使學生通過掌握一定的歷史學習技巧和歷史學習技能以及知識轉化能力和情感態度進行教育教學的提升。教師在目標設置的過程當中也要根據學生在具體學習中的知識掌握狀況和知識掌握能力,進行綜合性的考慮和設計。例如:當學生在學習唐朝經濟發展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創造性的教學思維,開展分層教學引導,強化學生在分層學習中的創造能力和聯想能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思路,啟發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有著較強的時間性,需要學生在學習和思考當中養成良好的積極心態,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并且在穩扎穩打當中努力的探索和前進。教師要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讀懂歷史并且理解歷史,思考歷史當中的深層次價值,教師也要在教學中,創新課堂教學形式。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唐朝經濟發展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先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在網絡上搜集優質教育資源,通過PPT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拓展性的教學,教學生展示唐朝城市的布局,并且引導學生了解當時唐朝的經濟發展,使學生通過以導游的身份向大家做唐朝當時的向導,引導其他同學在聆聽當中感悟,當時唐代經濟發展的盛況。教師通過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在歷史核心素養學習和養成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學習心態,并且增強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當中保持自己的觀點,逐步的轉化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三、加強核心素養宣傳力度,提高教學專業性

        教師在歷史核心素養教育教學當中,要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進行教育教學的拓展,由于學生在歷史學習當中,需要教師進行深層次意義的引導,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歷史蘊含的深層次韻味。教師要在核心素養教學時增強自身的專業性,這位教師在教學當中具備一定的教學素養,才能夠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養成正確的學習心態,每一名歷史教師要具備豐富的歷史教學內涵,做到與時俱進不斷的開拓自身的思維,在歷史教學當中,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的轉變教學觀念,了解教材當中每一個細節,通過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動態教學當中,強化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在學科探究當中的核心素養養成。只有教師對于歷史教材以及學生兩方面進行深層次的了解,才能夠在教學當中游刃有余的把握,學生以及教材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態掌握扎實的歷史學習概念,不斷強化學生自身的歷史觀念,使學生養成正確的核心素養。

        第2篇:核心素養下的化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有效建議

        化學作為高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在高中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扎實推進,核心素養引起了國內教育界的重視,高中化學教學逐漸開始重視化學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使學生能夠對化學進行系統的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是21世紀個人終生發展和適應社會變遷所需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對三維目標的傳承、整合、提升和發展。一門學科的核心素養影響著一個人擁有什么樣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而不僅僅局限于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科內容和學科素養之間相互滲透,共同支撐這門學科的發展進步。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是高中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化學教學活動的總體目標,高中化學教師必須清晰認識到核心素養對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它從高層次、高視野、高境界的角度指導教師進行化學教學,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完美人格的建立,以便適應時展的需求,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總體而言,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即科學探究意識、創新變化觀念、模型認知能力、宏觀辨識及微觀探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這五個方面從社會與個人的角度出發,不僅使學生的化學科學素質得到提升,對高中生今后的發展也產生深刻影響。

        二、培養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

        1.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化學是一門和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和素材都可以吸引學生興趣,引發學生對化學的思考。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會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化學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化學教師進行情境創設時,應當保證所創設的情境具有真實性、針對性及情感知識性特點,學生才能更好地融入教學情境中,更好地體驗情境,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與社會責任感。教師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了解化學教材在生活中的應用,樹立學生學以致用解決社會問題的觀念,最終養成健全人格。2.加強實驗探究教學。對于高中化學來講,實驗探究是學生對化學進行分析推理的重要途徑,是高中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教師在開展化學教學時,應當以化學實驗為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依據,在此基礎上形成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認知。高中時期化學實驗都是對前人理論的論證,把真理以實驗的形式再次重現在學生面前,那么教師要在實驗過程中養成學生的探究意識及推理論證能力。例如,在學習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驗引導學生對化學的思考,從而總結出催化劑在不同化學反應中反應速率也不同。學生通過實驗可以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在實驗中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感,引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3.加強實踐應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僅僅依靠課堂書本知識的傳授來獲得,而是要利用教學中的各種資源與書本知識進行整合。傳統化學教學中,教師太過于重視書本知識對學生的傳授,把教材作為教學的唯一重點,這種后果導致學生解題思路太狹隘,不能主動尋求另外的解決途徑去做題,限制了學生思維邏輯的發展。化學教師需要加強學生的化學實踐應用,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實踐,拓寬學生學習思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養成化學核心素養。

        總之,化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植入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釋放學生天性。同時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把學生的創新能力放在學科發展的首要位置,不斷更新自身教學觀念,根據時代的需求培養出具有創造性且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林小駒,李躍,沈曉紅,等.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構成和特點[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5.

        [2]張賢金,吳新建,葉燕珠,等.基于“核心素養”理解的高中化學教師培訓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

        [3]吳星.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建構視角[J].化學教學,2017.

        第3篇:核心素養下的化學教學范文

        摘 要:以《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為例,從師生教學困惑、歸因分析、策略探討等幾個方面闡述核心素養視閾下化學用語的教學改進,提出“化學方程式”單元的認識模型和本單元認識素養形成的路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定量計算;教學策略;單元結構化設計

        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體,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中學化學核心素養是:中學生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忘記后所剩下來的,以基礎化學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為載體的化學基本觀念和思維方法,及由此形成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相關品格,即中學化學核心素養。

        結合本課學習內容,可以從以下方面測評學生是否具備了核心素養:能從定性到定量、從宏觀到微觀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認識定量研究對科研生產生活實踐的價值;根據物質的質量關系,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計算。

        一、問題提出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是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題3,從課題內容上看,無非是根據化學方程式找出已知和未知,然后列比例計算,似乎沒什么難度。可是在近幾年的中考化學中,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題目的得分率較低,這個結果遠遠超出老師的預期。

        二、調查結果

        1.教師教授本課的困惑

        授課時教師根據化學方程式定量方面的意義,引出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列出數學比例式,本以為很簡單的一項技能訓練,可學生解題時仍然錯誤百出,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

        2.學生學習本課的困惑

        3.原因分析

        本課題在課標中所屬的一級主題是“物質的化學變化”,二級主題是“質量守恒定律”,與本課題相關的主要要求有:“能說明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能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計算,認識定量研究對于化學科學發展的重大作用。”可見,課標試圖通過該課題的學習,發展學生以下認識:化學變化的認識從定性上升到定量,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利用物質在“量”的方面存在的必然聯系,實現對化學變化的定量研究;體會到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不僅豐富了化學反應的內涵,還初步形成“物質的變化觀”和“化學的價值觀”等基本學科觀念。

        囿于教對課標、教材內容內涵及學習價值挖掘深度所限,教師對本課題形成了片面的學科理解,片面地把本課定位為初中化學一項重要的計算技能,教學目標確定為重點關注如何讓學生盡快熟練掌握這項技能。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強調:“為學生創設體現化學、技術、社會、環境相互關系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初步了解化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知識、技能作為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必須通過活動體驗、情境創設,建立知識結論和發現過程的聯系,建立知識結論和學習者的聯系,在活動中幫助學生建立化學的價值觀,從而使初步認識定量研究化學反應對于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的作用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4.教學策略探討

        (1)構建“化學方程式”主題的認知模型,進行單元整體結構化設計

        王云生老師指出:“長期以來,中學化學教學習慣于依照章節順序設計教學,注重分析教學內容的知識點、重點和難點,忽視知識間內在聯系,學生獲得的是沒有加以結構化的、碎片化的知識,章節復習基于以應試為目的的知識整合,很難幫助學生理解主題中各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難以形成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學科教學形成了以知識點、重點、考點為中心的‘三點一測’的教學模式,教師工作、學生學習負擔重,雖對提高應試成績有一定效果,但難以全面落實學科素養的培養任務。”

        針對“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價值以及師生教與學中存在的困惑,構建“化學方程式”主題的認識模型,力圖促進學生定量認識的發展。

        基于以上的認識模型,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學生核心概念(化學方程式)認識素養的形成途徑如圖3所示。

        (2)本課教學設計主要活動流程如表

        總之,教師應充分挖掘化學方程式計算中蘊含的學科觀念和思想,形成對本課題的學科理解,在幫助學生感悟的基礎上對“物質的變化觀”和“化學的價值觀”進行滲透和理解,幫助學生體會定量計算的學習價值,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落實。

        參考文獻:

        第4篇:核心素養下的化學教學范文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我國各級教育都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于初中化學學科來說,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并在此基礎上改進教學策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成?檳殼拔夜?初中化學教學的主要方式和目標。

        一、初中化學的核心素養

        初中化學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在化學學科中最具學科本質的素養,現階段我國的化學核心素養主要有以下幾個:

        (1)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在化學學習中,學生要有全面整體的意識,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去探索和分析問題。

        (2)變化觀念和平衡思想。初中化學要培養學生從發展的角度看待事物的生長變化規律,掌握平衡思想。

        (3)證據推理和模型認識。初中化學要培養學生按照證據進行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模型的基本認識。

        (4)實驗探究和創新意識。化學實驗是化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方法和創新意識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

        (5)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初中化學通過實驗教學等來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探究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基于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1.從核心概念出發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教學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從化學的核心概念出發,積極引導學生構建化學知識體系。傳統的化學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通常就是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化學概念、特性、反應、公式等,很多學生都沒有真正理解這些內容,致使學生對化學知識掌握不夠透徹。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把教學重點轉向對化學核心概念的講解上,讓學生真正理解這些化學核心概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化學知識體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整合知識,找出現在所學知識和之前學過的知識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形成正確的知識表征,從而圍繞可遷移的化學核心概念構建化學學科知識體系。例如,教師在講解“氣體制取、檢驗、凈化”的有關教學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利用對比的方法學習記憶有關氣體的性質、用途、制取方式等內容。拿我們非常熟悉的為例,它們都是我們生活別常見的氣體,無論是在性質、功能還是制取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關聯,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教師可以在講解二者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自己總結歸納出O2和CO2的相關性質和原理,找到二者的聯系和區別,并在頭腦中形成系統的核心知識體系,進而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和水平。

        2.轉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學習的狀態,這種被動學習不利于學生培養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充分地發散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因此,在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下,初中化學教師要積極的開動腦筋,設計出吸引學生參與興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具體的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例如游戲教學法、實驗教學法、問題情境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方式在化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提高化學學習興趣,增強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新課導入時,可以先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一小段化學實驗視頻,讓學生觀察視頻中的化學實驗現象,然后提出幾個小問題,讓學生觀看完回答。這種問題引導式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的激發學生的思維,啟發誘導學生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同時還能檢驗學生對之前知識學習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化學實驗教學,并且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些化學實驗。具體來說主要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先簡單的給學生介紹一下將要做的化學實驗的相關注意事項,明確實驗目標,以及可能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之后讓學生根據步驟一步步進行試驗,最后觀察實驗結果,總結實驗規律。對于一些比較難或者步驟比較多的實驗,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做一遍示范,然后讓學生分組合作共同完成實驗。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第5篇:核心素養下的化學教學范文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23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在基礎教育階段應該幫助學生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要求高中各學科課程要提出學科核心素養,將教育教學的行為統一到育人目標上來,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

        目前,大家認為,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含有以下方面:人們在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變化的過程中,運用探究的手段,基于證據進行分析推理,透過宏觀現象審視變化的微觀本質;能建立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理解化學、技術、社會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贊賞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能運用已有知識和方法綜合分析化學過程對自然可能帶來的各種影響,權衡利弊,勇于承擔責任,積極參與有關化學問題的社會決策。

        “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是蘇教版必修《化學1》專題2的第二單元教學內容,本課按照目前關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重新審視了教材,挖掘其學科核心素養價值,以這部分教學內容為載體,進行了精心設計,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發展學生基于證據進行分析推理、透過宏觀現象審視變化的微觀本質、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二、教學設計

        1. 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指導思想分析

        學科教學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形成。以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課堂教學,應該從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從重視學科知識的傳授、灌輸轉向重視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組織和指導,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地融入教學活動當中,讓學生在探究體驗中、學習反思中獲得化學核心知識,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2)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是一節典型的物質性質的課,也是學生進入高中后第一次完整地學習一種鹽。教材并沒有把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逐條呈現,而是通過兩個“活動與探究”(“碳酸鈉的性質”、“區別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實驗方案設計”)來引導學生在動腦思考、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這樣的編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提升化學學科素養。

        (3)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初步學習了碳酸鈉與酸的反應,了解了檢驗溶液酸堿性的常用方法,但對與碳酸鈉關系十分密切的碳酸氫鈉的性質了解甚少。因此,教學時可以用實驗探究、對比的方法理解兩者性質之間的異同。

        2.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展示、實驗對比,讓學生認識到二者性質的差異是結構不同所致,并能歸納總結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鑒別方法和相互轉化。

        (2)學會研究物質的一般思路與方法。特別是從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對比中,學會全面地認識和分析事物,體驗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用途,感受化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使命感。

        3. 教學重難點

        基于上述分析,把教學重點確定為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化學性質、鑒別,教學難點設計為對照實驗方案的設計。

        4. 教學過程及點評

        教學環節1 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師]資料1中,侯氏制堿法制得的“堿”是什么物質?

        [生]是純堿,化學成分是碳酸鈉。

        [師]讓我們一起走近碳酸鈉。

        [師]實物展示。請根據資料2和初中所學知識,推測碳酸鈉化學性質,并運用桌面上的藥品和儀器進行驗證(藥品:水、0.1mol/L稀鹽酸、石灰水、氯化鈣溶液、酚酞試液、0.1mol/L碳酸鈉溶液、0.1mol/L碳酸氫鈉溶液等,儀器:試管、滴管等)。

        [生]討論,制定實驗方案,猜測實驗現象,進行探究驗證。在四支試管里各加入0.1mol/LNa2CO3溶液2毫升左右,然后依次滴加幾滴酚酞試液、氯化鈣溶液、石灰水、稀鹽酸,觀察現象。主動交流實驗現象和結論。

        [板書]

        碳酸鈉的化學性質

        一、化學性質

        1、與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

        2、與某些堿反應:Na2CO3+Ca(OH)2■CaCO3+2NaOH

        3、 與某些鹽反應:Na2CO3+BaCl2■BaCO3+2NaCl

        ?u析:通過科學家侯德榜先生實業救國的事跡引課,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和無私的愛國情操,引發學生對“堿”的好奇心和重視,讓學生認識化學學習的社會價值。

        后面讓學生根據初中所學,大膽預測碳酸鈉的化學性質,設計實驗對自己的預測進行驗證,得出結論,發展學生尋找證據進行分析推理的化學學科素養。

        教學環節2 分析比較,深入探究

        [生]認真閱讀資料,仔細觀察碳酸氫鈉樣品,產生了以下疑問:為什么在資料中碳酸氫鈉可作為食品制作中的膨松劑,而碳酸鈉不能?兩者性質差異有哪些?

        [師]順勢引導。請大家根據碳酸鈉的化學性質來設計實驗,對比觀察兩者的性質差異。那么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實驗對比才更有科學性?

        [生]在相同的反應條件下比較!如相同反應物的濃度、狀態等。同時,提出了以下3個探究實驗方案:

        [探究實驗1]水溶液的酸堿性

        在試管里加入0.1mol/LNaHCO3溶液2毫升,滴加幾滴酚酞試液,與前面現象進行對照,比較溶液的酸堿性。觀察現象。填寫表1。

        [探究實驗2]與鹽、堿反應

        向盛有2mL0.1mol/LNaHCO3溶液的試管中先滴加1mL0.01mol/LCaCl2溶液,觀察現象。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與前面實驗比較,填寫表2。

        [板書]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探究實驗3]與酸的反應

        向盛有體積均為2mL、濃度均為0.1mol/L 的Na2CO3、NaHCO3溶液的兩支試管中,同時加入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足量)。觀察現象。填寫表3。

        [板書]NaHCO3+HCl■NaCl+H2O+CO2

        [生]通過實驗對照,得出結論:Na2CO3、NaHCO3性質大體相似,但是在某些反應上又有差別。如同濃度時,Na2CO3溶液的堿性強于NaHCO3溶液,但NaHCO3溶液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大于同濃度的Na2CO3溶液。又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兩者性質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生]大家積極思考,有同學提出了結構決定性質的觀點。

        [師]對!那我們來一起分析它們在組成結構上有什么異同?完成表4。

        [生] 清楚地發現:兩者性質差異的原因就在HCO3-、CO32-方面。

        [師]資料3中說,碳酸氫鈉作為食品制作過程中的膨松劑。請你猜想碳酸鈉、碳酸氫鈉哪一種受熱更易分解?

        [生]肯定是碳酸氫鈉受熱更易分解,而且分解時會有氣體產生。

        [師]讓實驗來說話。

        [探究實驗4]熱穩定性

        [師]采用(圖1)裝置,應該如何放置兩種固體,才能證明碳酸鈉的熱穩定性較碳酸氫鈉更好?

        [生]大試管中盛的是Na2CO3固體,小試管中盛的是NaHCO3固體。大試管的導管伸入盛有石灰水的B試管中,小試管的導管伸入盛有石灰水的A試管中。如果A試管中的石灰水變渾濁而B試管中的石灰水沒變渾濁,則可證明。

        [師]演示實驗,點燃酒精燈,先預熱,再集中加熱。

        [生]學生描述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填寫表5。

        [板書]2NaHCO3■Na2CO3+H2O+CO2

        [師]根據資料4,推測向飽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可能會出現什么現象?

        [生]可能會有固體析出。

        [探究實驗5]飽和Na2CO3溶液與CO2的反應

        [演示] 向一瓶充滿CO2氣體的軟塑料礦泉水瓶中,倒入10毫升左右的飽和Na2CO3溶液,旋?o蓋子,快速振蕩一會兒。

        [生]觀察現象:礦泉水瓶變癟,澄清的碳酸鈉溶液變渾濁。

        [板書]Na2CO3+CO2+H2O■2NaHCO3

        [師生共同分析]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小,這是析出沉淀的主要原因,而從方程式來看,106g碳酸鈉反應將生成碳酸氫鈉168g,生成的碳酸氫鈉多了且反應消耗了水,也會導致碳酸氫鈉析出。

        評析:根據實驗現象的異同,引導學生分析碳酸鈉、碳酸氫鈉組成結構的異同,進而尋找證據進行推理,透過宏觀現象審視變化的微觀本質。課堂上精心設計對比實驗進行探究,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化學觀念。

        教學環節3 總結提升,鞏固觀念

        [師]碳酸鈉與碳酸氫鈉關系密切,請大家根據本堂課內容說說它們是如何相互轉化的?

        [生] 歸納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相互轉化途徑(略),形成物質間有條件的轉化觀念。

        [投影]碳酸鈉、碳酸氫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環節4 解決問題,拓展應用

        [投影]問題解決:

        [生]交流討論(略)

        [課后作業]

        查詢侯氏制堿法的工業流程圖,分析涉及的原理。

        評析:通過幾個有“生活味”的問題解決,提升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化學應用觀。也體現了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化學教學,是一種能使學生主動獲取化學知識、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教學策略。

        三、幾點反思

        1. 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要讓學生明白所學化學知識的價值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這也是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讓學生“想學”的方法有多種,其中向學生展示所學化學知識的價值是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向學生展示所學化學知識的價值,可以是向學生展示所學化學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科技領域的應用,特別是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可以是向學生展示所學化學知識在化學科學發展中的應用;還可以是向學生展示所學化學知識在化學及其相關學科學習中的應用[2]。高中化學課程中之所以安排“碳酸鈉性質與應用”教學內容,就是因為鈉及其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本節課以侯德榜的愛國事跡為引課,以“為什么碳酸氫鈉可作為食品制作過程中的膨松劑?”“Na2CO3、NaHCO3均可與胃酸反應,為何不選用Na2CO3作抗酸藥?”等應用性問題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了知識的價值,明白了“為什么學”的問題,有效地調動了自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了化學學科素養。

        2. 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要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提高能力、發展素養

        本節課采用實驗探究進行教學。教學中提供相應的儀器藥品,讓學生自己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學生在實驗探究中,主動對比碳酸鈉、碳酸氫鈉的性質與應用,將知識融入推測、驗證、探究和歸納的過程中,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的一般規律: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整個教學過程,充分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體驗化學研究的過程中發展了學科素養。

        3. 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教師要科學地處理教材內容

        第6篇:核心素養下的化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化學變化;能量守恒;新課標Ⅱ卷;學科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5-0077-02

        基礎化學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根本宗旨。而課改已從科學素養逐漸進人“核心素養時代”。化學變化和能量守恒則是高中化學學習中的基本思維方法之一。物質與物質之間之所以能夠相互轉化是因為過程中發生了化學反應,進行了化學變化這一復雜過程。化學反應宏觀上可以理解為舊物質與新物質轉化的過程,微觀上實質就是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亦可以描述為最外層電子的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同時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本文主要從化學變化和能量守恒兩個視角分析2016年高考新課標Ⅱ卷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體現,并通過新課標Ⅱ卷11題、26題(3)定的問題淺析學生在化學學科學習過程中自身素養的體現,以幫助學生盡快走進“核心素養時代”,使教師適應新課改的步伐。

        一、2016年高考理綜卷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體現能量守恒的能力分析

        筆者認為,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建立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基礎之上的,同時2016年高考化學考試大綱對學生學科知識等能力做了明確的要求,通過實現學生知識、態度與STEM理念的有機結合,體現PISA科學素養評估的核心要素。但是,在化學變化與能量守恒這一學科核心素養中,從化學變化與電能、熱能的相互轉化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不僅僅是建立在學生知識基礎之上,而且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學習品質和學習能力綜合考量,體現化學學科核心的素養。

        我們可以把物質轉化過程比作是貯存在物質本身內部的能量(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光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釋放出來,抑或是熱能、光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轉化為物質本身內部能量(化學能)被貯存起來的過程。釋放能量和貯存能量的過程最終是為了保持化學變化過程中能量的守恒。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均需要很好的銜接,只有明白了其中的化學變化和能量轉化關系,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學科素養和個人學習品質。

        二、2016年高考理綜化學卷中的化學變化與能量守恒

        1.化學變化與電能

        化學能與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能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比如化學能、電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例如原電池的設計使用,在物質相互變化的過程中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可以理解為將物質本身的能量轉化為電能,是一個釋放能量的過程;電解池則是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同樣可以理解為將電能轉化為物質本身的能量,是一個貯存能量的過程。因此,化學能是諸多不同形式能量的其中一種,是可以同其他形式能量進行相互轉化的,是以物質變化為基礎而變化的。

        [例1](2016?新課標Ⅱ卷,11)Mg-AgCl電池是一種以海水為電解質溶液的水激活電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負極反應式為Mg一2e-=Mg2+

        B.正極反應式為Ag++e-=Ag

        C.電池放電時Cl-由正極向負極遷移

        D.負極會發生副反應Mg+2H2O=Mg(OH)2+H2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具備化學學科知識,具有STEM的相關理論基礎,在幫助學生奠定核心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閱讀題目和做題的方法進行引導,并且對知識本身具有宏觀概括能力和對知識的外延性具備一定的控制力。本題中涉及原電池的電極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判斷,在分析過程中需要從其本質到特征再次回到本質。

        2.化學變化與熱能

        能量的轉化是以物質轉化為基礎的。物質的轉化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在物質變化的過程中能量的轉化同樣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別的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別的物體,在能量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其總量不變。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熱力學問題與能量守恒定律密切相關,尤其以蓋斯定律的運用為重。

        [例2][2016?新n標Ⅱ卷,27(3)]聯氨(又稱肼,N2H4,無色液體)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問題:

        (3)①2O2(g)+N2(g)=N2O4(1) H1

        ②N2(g)+2H2(g)=N2H4(1) /H2

        ③O2(g)+2H2(g)=2H2O(g) H3

        ④2N2H4(1)+N2O4(1)=3N2(g)+4H2O(g) H4=-1048.9 kI?mol-1

        上述反應熱效應之間的關系式為H4=_____。

        分析本題需具備化學變化的實質基礎知識,清楚物理學科和化學學科的聯系,以及能量守恒在化學中的運用。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科認知基礎上建立實際問題的解決模式,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白化學與工業生產的關系,認識STEM理念在高中化學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新課程改革下,結合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觀點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建立化學變化的過程和過程中能量守恒的核心概念和相互關系,在強化基礎知識的同時運用蓋斯定律建立化學變化和能量守恒之間的數學推理關系式,提升學生的認知。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行建構,學生體會感知學科間的相互聯系,提升教師本身的科學素養,實現共同發展。

        第7篇:核心素養下的化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核心素養;化學觀念;微粒觀;微粒作用觀

        一、問題提出

        當今,“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已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化學作為一門在原子、分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學科,它的學科素養中一項重要內容即為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能力:能從物質的微觀層面理解其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聯系,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應用”的觀念;能根據物質的微觀結構預測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質和可能發生的變化。建立“微粒觀”等基本化學觀念,學會從宏觀到微觀再到宏觀的化學思維方式,能切實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從而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所需具備的“核心素養”打下重要的基礎。

        山西師范大學梁永平教授指出:物質的微粒性認識和微觀角度的核心是理解微粒作用觀,是人們對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之間的行為方式與物質宏觀性質之間關系的根本看法,是科學認識和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基本思維方式。

        本節課選取蘇教版選修3《物質的結構與性質》教材中的《微粒間作用力與物質性質》這一內容進行專題復習,創設四個教學情境,層層深入,在共同探討中幫助學生理清判斷晶體熔沸點的基本思路,進一步樹立學生結構決定性質的微粒作用觀等化學基本觀念,并學會再用這些觀念去解決物質性質等宏觀現象。

        二、教學設計案例

        專題3 微粒間作用力與物質性質復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對晶體的分類、四大晶體的構成微粒、微粒間作用力的區別以及對晶體熔沸點的影響等內容的復習,讓學生形成清晰的思路,學會從微粒組成、物質結構等角度探討晶體性質的影響因素。

        2.能力目標:通過四個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微觀粒子構成、結構是怎樣影響決定宏觀物質性質的,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進一步樹立學生的微粒作用觀,用化學的視角去解釋客觀現象。

        【教學重點】微粒間作用力對晶體熔沸點等性質的影響

        【教學難點】氫鍵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教學過程】

        【活動一】元素組合游戲――晶體的分類

        下列元素中的一種或兩種可以構成哪些晶體,請在表格中寫出它們的化學式,并將晶體分類。提供元素:Na;Al;Cl;O;H;Si

        【學生總結】構成微粒、微粒間的作用力、晶體類型

        【活動二】微粒間的作用力對物質熔沸點的影響

        參考表格中的數據,總結物質熔沸點的比較規律

        【學生總結】根據表格總結影響晶體熔沸點的因素,估計空格內數據

        【教師】PPT展示(略)

        【過渡】對于氫鍵,你有多少了解?

        【關于氫鍵】氫鍵的影響

        【例1】關于氫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每一個水分子內含有兩個氫鍵

        B.冰、水和水蒸氣中都存在氫鍵

        C.不同分子間也可以形成氫鍵

        D.H2O是一種非常穩定的化合物,這是由于氫鍵所致

        【總結歸納】氫鍵的形成、特點、類型、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活動三】二氧化碳與石墨的“變臉”――晶體結構與物質的性質

        【學生感悟】物質結構發生變化,性質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活動四】播放視頻:石墨烯的制得

        第8篇:核心素養下的化學教學范文

        信息技術學科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的發展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然而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卻忽視了對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主要探討在信息技術學科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

        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信息意識

        信息技術學科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視程度不足,致使學生不能實現知識的有效建構、遷移和技能的熟練運用,對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性影響。文章結合當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對如何培養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做一些探討,希望能夠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

        什么是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呢?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其一為信息意識,其二為計算思維,其三為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其四為培養信息社會責任感。信息技術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關鍵在于將課堂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的培養融為一體,筆者結合教學實例談談如何培養核心素養。

        二、核心素養形成的對策研究

        信息技術教育必須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核心任務,要把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訓練學生的計算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字化學習和創新能力,規范學生的信息道德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在信息技術學科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應該切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是指個體對信息的敏感度和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目前大部分學生的信息意識還是比較薄弱的,學生的信息來源主要還是課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在課堂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知識獲取途徑,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更方便快捷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在獲取信息的時候,要提高對信息的敏感度,以便將信息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二)培養學生計算思維

        計算思維是指:“個體在運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思想方法形成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思維活動。”這些思維和方法不只屬于計算機,與日常生活也緊密相關。比如學生去上學前會盡可能將上課要用到的東西放入書包,這就是“預置和緩存”;比如我們在散步時突然發現手表丟了,肯定會原路返回去尋找,這就是“回推”。由此可見,計算思維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當成為我們賴以生存的一種能力。然而,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怎樣才能經歷、感受并形成計算思維方式呢?顯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筆者認為需要讓學生在每節課上都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應用計算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過程。經過反復的練習之后,在學生的潛意識里就會很自然地形成這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模式一旦形成,當學生再遇到相似問題的時候就會很自然地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了。

        (三)培養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

        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是指個體通過評估和選擇常見的數字化資源與工具,有效地管理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形成創新作品的能力。例如我們學校開展的機器人投籃比賽,我只是跟學生提一提,具體怎么做,由小組成員自己討論完成。學生拿到任務后,充分利用信息化環境,在網上查找比賽要求、比賽規則、比賽方式等,用計算思維的方式去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并進行決策。學生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提高了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學習,培養了創新的精神,激發了創新的意識。

        (四)培養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感

        信息社會責任指信息社會中個體在文化修養、道德規范和行為自律等方面應盡的責任。信息技術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如計算機病毒肆虐、黑客猖獗、機密信息泄露等威脅。要有效地防止和減少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同時,了解不正當地使用這些技術可能對人類所帶來的巨大危害,充分認識其自身對此應盡的義務及所承擔的責任。例如在講《計算機病毒》這一課的內容時,除了介紹病毒的危害、來源和防范外,還要介紹一下黑客,讓學生就對黑客的態度開展辯論活動,讓學生認識到黑客的危害,形成良好的觀念,幫助學生樹立信息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自覺規范個人網絡行為。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時代與社會發展的重要要求,也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和創新能力和信息社會責任感,有利于順應時代的發展,及時更新知識體系,提高學習的效率,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

        作者:樊麗娟 單位:張家港市常青藤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

        [1]袁智強,李士锜.數學師范生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發展研究———以“正態分布”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3,34(03).

        第9篇:核心素養下的化學教學范文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21

        當前中外教育特別重視的學科核心素養是指本學科給予學生未來發展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在解決復雜的、不確定性的現實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或能力;是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整合。化學學科要培養學生運用探究的手段,在探究中尋找證據進行推理,學會透過宏觀現象審視變化的微觀本質,同時還要關注學習化學的社會意義,這些都是在發展學生與化學學科相關的核心認識、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即發展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

        本文將就“分子和原子”第二課時的教學來介紹本人在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教學背景分析

        1. 教學內容分析

        從本章節開始,學生認識物質的視角將從宏觀轉向微觀,并將對微觀世界進行一系列探究活動,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本部分內容重在揭示化學變化中分子、原子是如何變化的。通過實例分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時的不同情況,從而揭示出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通過兩個典型的化學反應,分析得出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結合成新的分子。

        2.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質的性質、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在小學自然和初中物理也學習了物質的三態變化、物質熱脹冷縮等和分子、原子部分相關的知識,這為學習新知識做了知識鋪墊。分子是初中學生接觸到的微觀粒子之一,在此之前學生只有一些微觀現象的感性認識,比較缺乏理性認識。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驗探究和微觀動畫展示,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通過分子模型的組建理解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從而加深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

        2. 能夠運用分子和原子的觀點解釋一些日常現象,能夠區分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3. 通過對物質及其變化的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之間相互聯系的分析推理,逐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4. 知道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是可分的,而原子卻是不可分的。培養學生學會運用辯證統一的觀點來思考問題的思想方法。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 重點:逐步學會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認識并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能夠運用分子和原子的觀點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2. 難點: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從微觀角度認識物質的變化和物質的分類。

        四、教學過程設計及解析

        教學環節1:從分子的角度認識物質的變化

        設計意圖:先由學生熟悉的水的蒸發過程入手,再以前一單元剛學過的過氧化氫的分解為例,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小組合作,畫一畫變化前后的微觀模型,讓學生感知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時的不同表現,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體分析如下。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水的蒸發和過氧化氫的分解是兩個宏觀現象,學生通過畫微觀示意圖了解變化的本質,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不變,化學變化中,分子發生改變,變成別的物質的分子。培養學生學會從微觀的角度看物質,用微粒的變化分析物質的變化。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在講解水的蒸發的過程時使用了動畫模擬水分子變化前后的狀態,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并且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但是分子的數目不會增減。

        教學環節2:分子與物質化學性質的關系

        演示實驗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探究引導學生分析淀粉變藍的本質原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體分析如下。

        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利用學生在生物中學到的淀粉遇碘變藍的知識設計了對比實驗,體現了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尋找證據進行推理:通過對比實驗的設計,讓學生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碘酒和碘蒸氣都能使淀粉變藍,從而證明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幫助學生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學生看到的是宏觀的實驗現象,淀粉遇到碘酒和碘蒸氣都變成了藍色,引導學生分析微觀本質,碘酒和碘蒸氣中都含有相同的碘分子,使淀粉變藍的是碘分子。

        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碘蒸氣是有毒的,為了減少碘蒸氣進入空氣中,我們在實驗中用饅頭塞住燒瓶的瓶口,并且盡量縮短加熱的時間,體現了環保意識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環節3:分子與原子的聯系

        設計意圖:分子和原子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觀粒子很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我們通過各種分子模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分子原子的存在,以及在變化中的表現。在此過程中,充分實現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具體分析如下。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對中學生來說,分子和原子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著的微觀粒子的確非常抽象,我們只能借助多種分子模型,使學生具體的、可感的理解分子的構成,在此基礎上,認識現象背后的一般規律,學生的抽象思?S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分組活動,給學生兩個過氧化氫分子模型,演示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水和氧氣的變化過程,學生通過演示自然理解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教學環節4:從分子的角度理解物質的分類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物質分類的知識入手,并結合微觀圖片,透視分類的本質,只含一種分子的物質是純凈物,含有不同分子的物質是混合物。

        五、教學反思

        1. 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要依托教學內容,并基于?W情進行改造,讓學科的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呈現方式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例如本節內容中“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這一知識,教材中并沒有相應的實驗,學生很難理解這句話的意義。我們可以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設計簡單的實驗,并通過觀察、想象、類比等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現象背后的本質,在此過程中可有效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以及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等核心素養。通過整合,增刪,讓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有新的提高。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电影 |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奶水 | 亚洲97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