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環境化學范文

        環境化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環境化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環境化學

        第1篇:環境化學范文

        關鍵詞: 環境污染 環境治理 綠色化學

        我由一份報告了解到:“環境問題是由于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噪聲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人類生命。威脅生態平衡,危害人體健康,制約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讓人類陷入了困境。對此我的看法是:“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人類在改造自然、創造物質財富的進程中,特別是20世紀,隨著有機化學工業的發展,石油、天然氣生產的急劇增長,使化工污染越來越突出,環境問題日趨嚴重。不可否認,化學科學的研究成果和化學知識的應用為推動人類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化學及其制品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生產和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但是,隨著化學品的大量生產和廣泛應用,給人類本來綠色平和的生態環境帶來了黑色的污水,黃色的煙塵,五顏六色的廢渣和看不見的無色毒物。

        環境污染威脅人們健康,給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威脅,如何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和思考的問題。上世紀80年代全面地開展了對各主要元素,尤其是生命必需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各主要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人類活動對這些循環產生的干擾和影響,以及對這些循環有重大影響的種種因素的研究;重視化學品安全性評價;開展了全球變化研究,涉及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同時擴大了污染控制化學的研究范圍。

        環境污染,通常是指由工業廢氣、廢水、廢渣、汽車排氣引起的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食品污染和土壤污染,以及噪聲、惡臭、垃圾和地面下沉等問題。在農村,則主要是指森林植被的破壞造成生態系統平衡失調,以及由化肥、農藥特別是劇毒高殘留農藥的施用過量和使用不當造成的大氣及水源、作物果實污染、土壤鹽漬化等問題。

        大氣污染,是指煤煙粉塵污染、二氧化硫污染和光化學煙霧污染等。如燒1噸煤,一般就有6公斤煙粒升入空中。這種飄浮空中的煙粒與燃燒煤放出的二氧化硫氣體混合水質污染,便可形成煤粉塵煙霧。

        水污染,主要是指廠礦污水及有害有毒物質污染,城市糞便、垃圾污染、內河航船污染物污染,等等。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情況尤為嚴重。據報道,西方國家由于大量排放污水,造成境內河流水色“五彩繽紛”,“要什么顏色就有什么顏色”。

        對于我國在環保方面的發展動向、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情況,每個月我都利用網絡、報紙,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專題和板塊“環保資訊”告訴大家;并定期制作一些宣傳板宣傳環保知識和生活中的環保常識。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號召同學們從不同方面關愛自己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周圍的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隨著國家對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視和公眾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跨世紀的環境化學任重道遠。無論是控制或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還是改善環境質量、保護人體健康、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等各個方面,環境化學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環境監測,大氣復合污染的化學機制、污染評價與防止對策,水體中復合污染及土壤多介質污染機制研究,有毒化學品生態效應及危險性評價,內分泌干擾物質的篩選,污染控制原理,環境修復技術等諸多領域,環境分析化學,大氣、水體和土壤環境化學,污染生態化學,污染控制化學等分支學科都面臨挑戰和良好的發展機遇。

        一項普查資料表明:我國工業污水的排放量每年可達75億噸。由于大部分污水未加處理就排放,致使許多城市和地區的飲水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國南方一個城市,由于數以百計的工業廢水排污口每天排放幾十萬噸含有酚、氰化物、鉻、砷、汞、鎘、有機磷等廢水,已使河水早就無法飲用。

        在農村,由于大量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大氣、土壤污染也十分嚴重,特別是劇毒高殘留農藥的長期過量施用,已使不少作物不但品質顯著下降,而且在毒性方面也都達到足以危害人畜的地步。據報道,我國華北某省的一個城市每天要排放出65萬噸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這些污水所含毒物嚴重超標,有的超過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幾十以至上百倍。由于一些地區用這些廢水灌溉農田,導致土壤大面積被污染。最近有關部門在普查中發現:污灌區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普遍高于清灌區,其中汞高出3~4倍,鎘高4~5倍。此種情況,如不及時采取措施,長此下去,終有一天會造成“土壤中毒”,導致土地無法耕種。此外,城市的噪聲、垃圾、穢物、惡臭等更使環境污染在一些地區達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

        世界銀行的報告說,污染已經嚴重威脅中國人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發展。另外,中國的水污染也相當嚴重。如果把污染給中國國民經濟造成的損失折合成美元計算,水污染給中國造成的損失每年至少在50億美元以上。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加在一起,每年造成的損失就高達600億美元。這個數字接近199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8%。

        1992年聯合國環發大會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將環境保護變成世界范圍的統一行動。人類對生產的概念要重新詮釋,即提倡清潔生產。環境治理要由原來的末端治理轉向生產的全過程控制,最終實現零排放。綠色化學、綠色技術是國際前沿,世界各國都極為重視,我國也已加入綠色化學的研究行列。發展綠色化學與技術,消滅和減少環境污染,這是國家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第2篇:環境化學范文

        公眾環境保護意識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成敗,而提高公眾環境意識,培養公民環境道德,最主要的途徑就是有效開展環境教育。目前,我國農業面積較大,農村人口仍占多數,環境保護意識還不太強,農村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環境化學教育是非常好的方式和措施,可以讓學生學到化學知識的同時,自然地接受環境教育,有利于保護農村環境。

        一、充分利用化學教學平臺進行環境教育

        氮氣在空氣中性質穩定,而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汽車數量的猛增,很多空氣中的氮氣高溫下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再氧化成二氧化氮,是有毒氣體,是形成酸雨的一個主要因素;含硫礦物冶煉、原煤燃燒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硫,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元兇,它使農作物歉收,樹木凋零,土壤酸化,毀壞建筑;甲烷又叫沼氣,它可以通過農村中的垃圾,豬、牛家禽糞便等在沼氣池中發酵制得,一方面把農村垃圾處理掉了,另一方面得到了潔凈燃料,節省了很多柴草,樹林、綠色植物砍伐量減少;全球氣候變暖,二氧化碳大量增多是主要原因,二氧化碳與水在葉綠素上進行光合作用不但消耗了二氧化碳,生成綠色植物,而且產生大量的氧氣,教育學生要多栽樹、種草,少砍伐,尤其是荒灘、公路兩旁,城市中,人口密度大的地方;金屬銅、鐵等在國民經濟、工農業生產、人們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但在金屬冶煉產生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離子,如果不加以處理,任其排放到農田,農作物吸收,再進入人體,會導致水俁病,骨痛病等。結合化學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化學習題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例如在銅與濃硫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硫氣體時,通常是把銅片放入濃硫酸中進行加熱,產生的氣體做完實驗后,還會繼續生成,搞得教室里氣味很難聞,學生身心受到影響,后改為在一個帶導管的膠塞側面挖一個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狀的銅絲,在試管里加入濃硫酸,蓋好膠塞,使銅絲與濃硫酸接觸,加熱產生二氧化硫,做完實驗后,向上拉銅絲,終止反應,不再產生二氧化硫氣體,教室里的空氣幾乎沒有受到影響;氯氣是有毒氣體,學生在做氯氣制取和性質實驗時,由于是分組實驗,數量較多,一定會有很多的多余氯氣,教育學生一定要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氣,否則整個實驗室將難以容人;家用小汽車和公共汽車消耗燃料之比約為1:5,它們排放含污染物的尾氣量之比也約為1:5,如果家用小汽車平均乘坐2人,公共汽車平均載客50人,讓學生從能源消耗和環境保護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參觀考察和社會調查,如參觀造紙廠、水泥廠、化工廠,陶瓷工業基地,調查周邊的水環境,硫酸磷肥廠旁邊雨水PH的測定等,寫出調查報告,使學生了解周圍環境污染原因及對策,在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同時,也增強和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出專欄,辦展覽和小報,寫小論文,聘請環保部門的專家來校作講座等多種形式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在農村中、小學,師范高職,大學師范專業開設環境教育課程

        目前,中學教材中,分別在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中包含有環境教育的內容,但比較分散,相互缺少聯系。據報道,美國、日本、西歐等很多先進發達國家在小學、中學里增設了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的內容和課程,教育學生從小就要注意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等。我們應在農村小學、農村中學開設環境教育選修課。我國較多人口仍在農村,如果環境教育不面向占在校學生多數的農村學校,是沒有道理的,環境知識普及到他們才是真正的科學普及。師范專業學生是未來的人民教師,很多要到農村學校工作,在校時開設環境保護課程,納入考試科目范圍,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更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三、在環境教育中注意下列幾個觀點

        環境與人類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人們如果不注意保護環境求得生態平衡,最終必將受到環境的無情懲罰,如非洲的撤哈那沙漠,近年來我國出現的非典,禽流感都是人為造成的惡果,使學生知道,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一種化學物質既有為人類謀利的一面,也有危害人類的一面。如DDT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殺蟲劑,曾用它來控制蚊子,使流行在熱帶國家的瘧疾得以大大減少,保護了生活在熱帶國家人們的生活健康,DDT的發明者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然而現在全世界都在禁用DDT,因為DDT對環境污染太大了。首先,DDT在殺死害蟲的時候,很多益蟲也被殺死,其次,DDT在自然界很穩定,它難以被分解成無害物質,再次,當鳥類吃了被DDT污染的昆蟲之后,DDT會在鳥類身上聚集,最終使鳥所下的蛋的質量顯著下降,使胚胎不能存活,影響鳥類的繁殖。據專家考證,在遙遠南極的企鵝身上,DDT的含量都非常高。同樣,DDT通過食物鏈也會在我們人體內聚集,危害人類健康。學習現代新的成就,同時要注意它的發展趨勢,例如,現在農村電冰箱、空調越來越多,給生活帶來了很多舒適、方便,但它們的制冷劑氟利昂同大氣高層中的臭氧發生反應,而使臭氧的濃度降低,以致有可能使大氣高層中臭氧層,不能再作為對太陽有害射線的保護層,建議使用無氟電冰箱、空調。結合化學教育,使學生認識環境污染與環境科學的關系,認識到環境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如按照江西省政府統一部署,自2008年8月開始,江西省按照分批建設、統一協調的原則,在全省84個縣(市)建設85座城鎮污水處理廠(豐城市2個)。由于此前已在各設區市建成15座污水處理廠,目前,江西省已建成100座污水處理廠,近期又在全省啟動十個工業區污水處理示范工程建設,污水處理能力得到極大提升,整個江西的城市、鄉村水質大大提高。

        第3篇:環境化學范文

        關鍵詞:環境化學;教學

        隨著技術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強,同時也使資源的使用和廢棄物排放量顯著增多,這使自然環境的組成和結構受到了大規模的影響,從而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造成了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和生態破壞,對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環境產生了很大影響。對自然環境產生破壞的結果稱之為環境效應,根據環境效應的不同,可分為環境物理效應、環境化學效應和環境生物效應,其中環境化學效應在環境效應中影響量最大。環境化學是一門研究有害化學物質在環境介質中的存在、化學特性、行為和效應及其控制原理和方法的科學,因此環境化學是環境科學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化學科學一個新的重要分支,目前該課程已成為高等學校化學化工、環境工程等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

        一、列舉典型案例

        采用典型案例,充實教材教學內容,也是改進專業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環境化學教材和一般教材一樣,圍繞本學科運用系統的理論知識進行分述。構成環境的三大要素―――大氣、水、土壤三方面分別講述化學污染物在這三種環境中形成、遷移、轉化和歸趨過程中的化學行為和生態效應,專業理論內容較多,實際事例比較少。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根據教學內容,把世界上發生的重大環境污染事件作為案例進行詳細剖析,使學生對這些事件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對所學的專業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學氣中污染物的遷移部分時,要求學生掌握大氣溫度層結、輻射逆溫、大氣穩定度、氣象條件和地理地勢對大氣中污染物遷移的影響。筆者用1930年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馬斯河谷煙霧事件、1984年12月3日美國聯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爾市發生的印度博帕爾事件、1986年4月26日發生在烏克蘭切爾諾貝利的核泄漏事件、1948年10月26日發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城的煙霧事件等案例結合專業理論進行詳細分析,使學生能夠把大氣條件對大氣中污染物擴散及對環境造成影響的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充分理解影響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因素。又如在學氣中污染物的轉化部分時,要求學生掌握大氣中污染物產生的原因、發生光化學反應的機理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筆者用1943年夏季發生在美國西海岸洛杉磯市的光化學煙霧事件、1952年以來發生的倫敦煙霧事件對光化學煙霧、硫酸型煙霧產生的機理及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后果進行詳細分析,使學生對大氣中污染物的產生、轉化及對環境的影響有更深刻的理解。再如在學習水環境中污染物存在形態和分布對環境的影響時,用1968年發生在日本的米糠油事件分析了有機污染物對水環境造成的影響和1953―1956年在日本熊本縣水俁鎮發生的水俁病事件,分析了無機重金屬元素對水環境造成的影響和對人類造成的嚴重傷害,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水體中有機污染物、無機污染物對對于人類生存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的水資源造成的影響的認識。通過把這些世界上著名的污染事件與本課程中的相關專業理論聯系起來,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學習本課程意義的認識和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靈活選用教學方式

        (一)多媒體教學

        在不增加課時的前提下,使用多媒體教學比傳統的板書教學效率能有較大提高,環境污染的實景圖片引入課堂,能帶來更大的震撼。污染傳輸動畫能生動再現沙塵暴的起源、遷移和衰弱,生動而直觀。然而,單純的多媒體教學不利于剖析化學變化機理和探索生物轉化路徑,常常是ppt放完后,學生依然一知半解。為此,在教學中應選擇板書+電子教案的模式,通過多媒體放映環境污染的景象,通過粉筆細說污染的成因和形成機制,這樣的教學模式能達到充分調動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目的,突出了重點,深化了難點。

        (二)教學組織形式

        一般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講授,學生記筆記、做作業,但這種方式已經不適于現代教育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要求,因此,在環境化學的教學中,應改變傳統講授式的模式,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技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1.采用教學案例法

        采用典型案例,充實教材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把世界上發生的一些重大環境污染事件作為案例進行詳細剖析,比如在講授大氣污染化學時,首先介紹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中國酸雨分布等背景材料,然后布置學生在學習結束后思考和討論如何從環境化學的角度解決相關污染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對環境問題有深入、透徹的認識。

        2.采用專題講座和專家講學的形式

        目前的教學形式主要講授環境污染化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較少涉及到環境化學的研究前沿內容和實際的應用研究,因此,畢業生在應用環境化學基本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的能力較弱。為此,在環境化學課堂安排有關環境化學應用的專題講座十分必要,特別是邀請該領域的專家進行講學,能讓學生及時了解國內外環境化學及相關領域研究的最新動態,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環境問題的興趣。

        3.學生主講,課堂討論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增設學生主講,課堂討論的形式,提供一些難度較小的主題,要求學生查閱文獻,制作PPT或撰寫讀書報告,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學生科分組進行,各自分工。這樣的形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表述問題的能力,并且提高了學生查閱和綜合文獻的能力,一舉多得。

        三、時刻不忘素質教育

        在我們的實驗教學中,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產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氣體或污染物,學生在做實驗過程中時刻要意識到這一點。在做實驗過程中應將常規實驗改為微型實驗,提醒學生不要浪費化學藥劑,不要隨意在實驗室傾倒有毒物質,以免做環保實驗的同時又對環境造成危害。讓學生把所做實驗產生的污水收集起來,根據廢水的性質進行處理后再送污水處理站。如“活性炭對苯酚吸附性能的測試”,要求學生盡可能準確量取廢水,否則多取的廢水就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吸附完苯酚的活性炭要用專用儀器盛裝,殘留的苯酚溶液要排入學校專用的化學廢物收集桶。盡可能將廢棄物回收、利用、化害為利、變廢為寶,也包括對暫時不能利用的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使學生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第4篇:環境化學范文

        【關鍵詞】中學化學 環境化學 滲透

        化學正面臨人類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巨大挑戰。21世紀是化學學科飛速發展的世紀,同時化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也將越來越深入。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不斷地改變著這些環境條件,甚至引起對環境的污染,發展到21世紀多方面的全球環境問題,無不與化學科學密切相關。重視環境保護,治理環境污染,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大家的共識,環境問題已成為世界性熱點,社會各界對環境保護的呼聲日趨高漲。所以,如何闡明這些危害人類的環境問題的化學機理并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科學依據,已成為化學科學工作者的一個重要職責。環境科學與化學學科交叉形成的環境化學在這方面負有特殊的使命。

        我是多年的中學化學教師,下面談談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滲透環境化學教育的內容以及一些體會。

        (一) 酸雨

        教學"硫及其化合物"時,列舉一些事例如80年代以來我國南方重慶、貴陽等工業城市大面積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慶市連續的"四潮黑雨"事件;2005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并趁熱打鐵與學生共同分析酸雨的危害、形成,啟發學生的抽象思維,并積極探究防止酸雨形成的方法。

        中學化學中 "電離平衡"一章,主要介紹弱酸弱堿的電離平衡,鹽類水解,這幾種體系pH值的計算。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掌握不同溶液pH值的計算。這時我們可以結合實際給學生提出雨水pH值如何計算?酸雨的pH值又是多少呢?我們現在經常說酸雨(廣義講pH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以人們關注的環境問題為例,不僅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變死記為活用,而且認識到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是在不斷完善的。

        (二)溫室效應

        化學平衡是化學反應在一定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最大限度,是一個動態平衡,條件改變平衡就會遭到破壞。自然界也存在許多平衡。環境污染正是由于人為因素破壞了這些平衡而造成的。例如,自然界中碳循環就是一個化學平衡,空氣的成分是相對固定的,人類動植物的呼吸,燃燒等消耗氧氣,生成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又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如果環境條件改變或者由于資源不合理利用,就會打破這種平衡。例如,由于能源消耗量增加,大氣中CO2含量不斷提高,可能會加速有機物質分解和空氣中CO2濃度提高,產生溫室效應。因此,維持地球碳循環平衡是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一個重要環節。接著向學生滲透溫室效應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讓學生充分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三)水土污染

        元素在生物體內的分布也有一定規律。其中以輕元素為最豐富,常量元素幾乎沒有重金屬在內,相反金屬濃度較大時將引起生物的毒害作用。金屬元素對環境的污染,通常是采礦業、金屬冶煉、電鍍、化工等工業所產生的"三廢"經過種種途徑而進入空氣、水源和土壤的。如Cd是水遷移性元素,除硫化鎘外,其他鎘的化合物均能溶于水。水生生物對鎘有很強的富集能力,其富集是水體中重金屬遷移轉化的一種形式,通過食物鏈的作用可對人類造成嚴重威脅。眾所周知的日本水俁病是食用含有甲基汞的魚造成的,。這是由于水體中汞的生物遷移,通過食物鏈逐級富集,是一種危害人體健康與威脅人類安全的生物地球化學遷移。還有日本著名的痛痛病就是由于長期食用含鎘量高的稻米所引起的中毒。廢舊電池中含有很多重金屬元素,滲出液對水土造成很大的污染,現在對其處理方式主要采取填埋,焚燒等,但這些方法都不利于環保,這時讓學生積極思考探究討論尋找解決污染的方法,并充分意識到不能隨便亂仍廢舊電池。

        在有機化學教學中介紹有機氯農藥危害,使學生認識到化學農藥所帶來的隱患,在化肥教學中介紹使用化肥的利和弊等等,讓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合理使用農藥化肥的重要性,并積極宣傳,做到恰到好處既使農作物的產量提高,又把對水土的污染降到最低。

        實踐證明,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滲透環境化學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對有關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環境化學教育,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中體會到化學不只是帶來污染的,而治理消除污染必須靠化學,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滲透環境化學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第5篇:環境化學范文

        1.(1)觀測圖繪制。該圖的繪制主要針對城市環境中某些特定參數,例如化學元素種類,在該圖中應當有相關的標示,且每種元素的檢測值應當與分布地理位置進行對應。這繼承了傳統地球化學觀測圖的繪制方法。

        (2)化學系統分布圖繪制。該圖需要針對區域進行,通過特定的觀測手段與數據統計,將區域內地球化學的相關參數以空間分布形式展現出來。

        (3)化學系統關系圖繪制。有了化學系統的數據分布,要想獲得更多的信息,還需要將這些信息有條理的建立聯系。例如水文觀測與地球環境化學轉移,運用模擬遷移對地球化學的運動規律進行分析。景觀地球學則更有利于展示地球化學的系統概覽,對于化學轉移的過程有更加直觀的理解,相關化學控制因素也更加突出。這樣的關系圖能夠有效的模擬真實環境系統的各項化學行為,并且在加入評價體系后,人類主觀的參與可以將該圖作為環境規劃的主要參考內容。

        (4)預測圖繪制。更接近實際的地理圖,通過分布圖和關系圖的分析,在預測圖上針對區域進行環境污染的分析,預測污染的過程和涉及范圍,在聯系實際情況規劃污染治理策略,是主要的環境治理參考圖。

        2.城市環境地球化學中人為因素人類生產生活活動向自然環境中釋放了多種有害元素,這些元素一是生產活動釋放,例如化肥農藥的使用,向自然環境中釋放了打破原有平衡的元素,還改變了土壤的主要結構,破壞了土壤化學平衡,相應的土壤受到污染還會將這些有害元素通過循環作用釋放到更大的環境中;二是生活廢物的排放,這些有害廢物不經處理直接進入環境中,例如生活廢水和垃圾,因為食物變質產生的有害元素因此進入土壤或者水環境,城市垃圾的主要處理方法填埋等幾種處理方法又將這些有害元素富集起來,加重了城市水環境和土壤環境的污染。

        二、城市環境地球化學治理工程學

        城市環境出現了嚴重污染,就需要人為進行治理和幫助環境進行自我恢復,地球環境治理工程學的相關技術和原理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治理學是工程學新生分支學科,對環境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其根本目標和基本科學思想來看,有著巨大的環境經濟效益,應當受到國家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地球環境治理工程學也可以稱作是地球化學改造應用科學,利用地球自然資源和基礎化學特性,盡量降低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干擾,按照原有化學環境進行人為的平衡。地球環境治理工程學與人類生存的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地球環境化學基本原理入手,研究地球上各大生態體系及生態體系之間的關系,更關注了交互關系的研究,將污染原理、規律和環境效應直觀的表達出來,所以地球環境治理工程學應當用做與環境發展,合理治理和修復以破壞的城市生態壞境。

        第6篇:環境化學范文

        一、高中化學理論下大氣污染:溫室效應、酸雨、光化學煙霧、臭氧空洞、鉛污染。

        1、CO2與溫室效應:(此知識已在初中化學學習)

        我們知道燃燒礦物燃料燃燒后,產生CO2、CH4、CFCl3、N2O…,允許陽光進入地面,對紅外線有強烈吸收作用,使大氣溫度上升。它的危害將非常深遠:近百年地球氣候年均升溫0.6℃;夏季降水量將減少,臺風頻繁發生;森林減少,荒漠擴大,昆蟲北移;預計到2100年全球氣溫上升3.5℃;兩極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15-95cm;中緯度氣候帶北移150-550km。

        2、SO2與硫酸酸霧:(此知識在高一化學氧族元素)

        SO2來自含S的煤石油的燃燒,H2SO4廠,礦物煅燒:2SO2+O2=2SO3、SO3+H2O=H2SO4。在SO2、NO2和水作用下形成酸雨,它將使祖國土壤、江河湖泊酸化,導致魚類不能繁育,腐蝕建筑和古跡,影響人體健康,使農作物枯死。而且酸雨可以漂移,造成大范圍公害。有季節性,夏季pH高。我國酸雨屬硫酸型。

        3、NOx與光化學煙霧(此知識在高二化學氮族元素)

        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NO和NO2。NO和NO2都是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HC)在大氣環境中受強烈的太陽紫外線照射后產生一種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學煙霧,在這種復雜的光化學反應過程中,主要生成光化學氧化劑(主要是O3)及其他多種復雜的化合物,統稱光化學煙霧。CxHy化物、NO2在日光下:NO2NO+O、O+O2O3、O3+CxHyRCHO、RCHO+NO2+NOCH3(CO)OONO2(PAN)、PAN+O3+RCHO光化學煙霧(強氧化劑)。

        1943年,美國洛杉磯市發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此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亞和歐洲部分地區也先后出現這種煙霧。經過反復的調查研究,直到1958年才發現,這一事件是由于洛杉磯市擁有的250萬輛汽車排氣污染造成的,這些汽車每天消耗約1600t汽油,向大氣排放1000多噸碳氫化合物和400多噸氮氧化物,這些氣體受陽光作用,釀成了危害人類的光化學煙霧事件。目前,由于我國內地汽車油耗量高,污染控制水平低,已造成汽車污染日益嚴重。部分大城市交通干道的NOx和CO嚴重超過國家標準,汽車污染已成為主要的空氣污染物;一些城市臭氧濃度嚴重超標,已具有發生光化學煙霧污染的潛在危險。

        4、氣臭氧層及其破壞(此知識在高一化學氧族元素)

        大氣臭氧層分布于平流層,是地球的天然屏障,可以吸收99%的紫外線。氟里昂即氯氟烴,包括F-11(CFCl3)F-12(CF2Cl2)哈龍1301(CF3Br)等。當氟里昂進入同溫層受紫外線照射并與O3反應:CF2Cl2CF2Cl·+Cl·、Cl·+O3ClO·+O2、ClO·+OCl·+O2。每一Cl·(氯自由基)消耗10萬O3。O3減少10%,紫外線輻射增加19-22%,皮膚癌增加15-25%。危害角膜、免疫系統。

        5、鉛污染

        自1923年美國實際使用四乙基鉛作為汽油的抗爆性能(即汽油在各種使用條件下抗爆震燃燒能力,用辛烷值表示)起,到70年代初,世界各國大都采用含鉛汽油。在當時的技術水平和歷史條件下,汽油加鉛對改造汽油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四乙基鉛是一種無色油狀、易溶于汽油的劇毒物質。使用含鉛汽油的車輛,所排放的廢氣中鉛主要是以氧化鋁形式存在,它損害人的造血機能,使腸胃中毒,嚴重時可使神經中樞中毒,還能損害心臟和腎臟功能。它對孕婦和嬰兒的影響尤為重要,血鉛含量過高影響兒童的身體發育和智力;兒童血鉛含量每公斤體重增加10微克,智商水平下降2-4個智商數,而鉛在人體中蓄積,不易排出,衰期為12年,一旦嬰兒體內血鉛增高,將產生長期的危害。鉛不僅使人體健康遭到嚴重損害,也可使汽車凈化裝置中的催化劑“中毒”而失去凈化效果,使機動車輛排放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二次污染。據分析,城市中80%的空氣污染物源于含鉛汽油,全世界有17億人的健康因此受到威脅。

        二、高中化學理論下水污染:水體富營養化與赤潮與海洋污染、重金屬污染。

        水污染的種類有:1.無機污染物、2.有機污染物、3.水體富營養化、4.水體熱污染、5.赤潮與海洋污染等。其中水體富營養化與赤潮與海洋污染是高中化學經常接觸的。(此知識在高二化學氮族元素)

        1、水體富營養化與赤潮與海洋污染

        赤潮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赤潮是一個歷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紅色,實際上是許多赤潮的統稱。

        由于城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營養物質在水體中副集,造成海域富營養化。此時,水域中氮、磷等營養鹽類;鐵、錳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機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進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檢測的結果表明,赤潮發生海域的水體均已遭到嚴重污染,富營養化。氮磷等營養鹽物質大大超標。據研究表明,工業廢水中含有某些金屬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在海水中加入小于3mg/dm3的鐵螯合劑和小于2mg/dm3的錳螯合劑,可使赤潮生物卵甲藻和真甲藻達到最高增殖率,相反,在沒有鐵、錳元素的海水中,即使在最適合的溫度、鹽度、PH和基本的營養條件下也不會增加種群的密度。

        2、重金屬污染。

        1)水俁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縣水俁市含甲基汞的工業廢水污染水體,使水俁灣和不知火海的魚中毒,人食用毒魚后受害。1972年日本環境廳公布:水俁灣和新縣阿賀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其中60人死亡。2)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鋅、鉛冶煉廠等排放的含廢水污染了神通川水體,兩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農田,使稻米和飲用水含鎘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三、高中化學理論下土壤污染:無機污染物、有機污染物

        無機污染物:Hg、Cd、Pb、Cr、As、F、Cl、P、S等;有機污染物:酚、氰、農藥等。(此知識在高二化學氮族元素)

        染污的土壤,影響作物的生長如Mn、Cu和磷酸影響植物對Fe的吸收;無機砷影響水稻的生長;磷肥中的三氯乙醛影響小麥的生長等。影響人體的健康,土壤污染可以進而造成大氣污染、水污染,吸入人體或通過飲水和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健康。

        第7篇:環境化學范文

        關鍵詞 雙語環境 趣味性 教學過程

        維吾爾族是一個擁有悠久傳統文化歷史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新疆民族教育與雙語教育當中的“民漢兼通”作為構建新疆和諧語言文化社會的戰略性教育目標,已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理想的教育趨向。

        狹義的新疆雙語教育指的是少數民族學校中使用漢語教授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學科內容的教育。這是將維吾爾族學生第二語言漢語的學習和使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學以致用、邊學邊用,通過學習漢語促進數、理、化知識技能的掌握,同時又在用漢語學習數、理、化的過程中深化漢語知識技能,使二者相互促進。在這里,漢語由原來僅作為單一的一門語言課教學內容,逐步過渡為維吾爾族學生掌握其他學科知識的語言工具,這本身對漢語教學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每個學生對語言的敏感程度、漢語的掌握程度不同,學習積極性不同,也就很直觀地表現在各個基礎學科的學習上。

        1 存在的問題

        在筆者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有這樣的問題存在:第一,漢語基礎薄弱者居多。筆者所教授的兩個班級總共有94名學生,他們中大部分來自周圍偏遠農村,漢語水平相對較差,只能用簡單的詞匯相互交流,對一些專業詞匯理解上存在很大問題,有的幾乎完全聽不懂。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問題,尤其是尋找一些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的生活范例來進行形象類比,幫助他們理解消化。例如在進行《化學鍵》一節的教學時,學生對于共價鍵定義里面的“共用電子對”就很難理解,微觀的東西肉眼看不見手摸不著,不知道從何處開始理解。這時候需要教師在進行講解的時候盡量注意方法,建議首先從漢字字面意思開始解釋,然后再賦予化學涵義,以便于學生學習。并在教學中盡量用生活中直觀的事物來進行類比:“共用電子對”好比兩個學生共用的“課桌”是兩個人共同的財產一樣,是屬于兩個原子共同擁有的。

        第二,學習內容相對枯燥無味時(化學概念、定律、原理等),學生沒興趣,厭學情緒較重。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的科學。雖然以一定的實驗科學作為研究基礎,但更多的是概念、規律和理論。而這些在學生的眼睛里就只是一排又一排的漢字,每個字都認識,連在一起就不太明白了。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枯燥講述,趣味性不高,學生看不懂,會比較厭煩。在《原電池》這一節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的注意力一直放在自己手機的電池上,想要去探索電池是如何工作的,卻很厭煩去學習原電池的本質以及工作原理,筆者在課堂上講的東西他們也不是很理解,課本上的漢字也不太理解,所以一直弄不明白,也就一直鉆牛角尖出不來。后來,又從手機電池開始講起,講到了電池的材質,在使用電池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他們自己來相互聯系,再在身邊發現其他相似的工作原理(蓄電池),再進一步來講述原電池這一主干知識,他們很容易就接受了。

        第三,忽視化學學科重要性。對于化學課,很多學生認為上課聽過就過去了,下課之后不復習鞏固,作業不認真完成。這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對課本上漢語有或多或少的排斥,沒有自己母語的習慣與便利,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學生對化學的忽視,未能體驗其重要性。筆者剛接手這兩個班的時候,學生就是這樣子的。而筆者用了最原始的方法,每天上完課布置下去作業,在晚自習時間會跟班輔導(晚自習時間是由學生自己安排的),并要求學生優先完成化學作業,他們看不懂不理解的可以隨時提問,無論是關于語言還是學科內容,甚至還包括了政史地的內容。這樣雖然花費時間,要求任課教師不僅學科知識,而且見多識廣,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滿足學生的各種求知欲,但是收效甚好,學生慢慢會養成習慣,不再是一下課就將化學拋之腦后,不再畏難而退,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所幫助。

        2 建議

        首先,在雙語環境下教學,我們這些學科教師應該有很明確的意識,我們首先是一名語言教師,其次才是專業課教師。要先讓學生理解我們的語言,然后再去發現語言表述下的學科意義。

        其次,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我們經常會對學生說,學習是一個把課本從薄學到厚,再從厚壓到薄的過程,教書也是一樣的。作為教師,我們要能夠從薄學到厚,更要能從厚教到薄。雙語環境的學生,漢語水平不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應用簡單易懂的詞匯來講解陳述,表達那些難懂的概念原理,尤其是生硬拗口的原理、反應過程等。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需要保有基本的專業素養,用最簡單易懂的文字表達最專業的精神,不誤導學生學習具有歧義的學科知識。

        再次,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細節問題。例如板書,在《化學鍵》一節有一個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夠應用電子式表達簡單的化學反應過程。這個知識點在漢語班教學的時候教師只需要講解一下書寫步驟,然后舉例給學生練習就可以了,但在雙語班卻不能僅僅如此。要在講解的過程中把步驟簡單明了、條理清楚地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按照步驟分步完成,才能有好的效果。還有就是關于課堂提問,盡量提問一些他們比較感興趣的東西,或者是以比較感興趣的方式來提問,學生回答之后要給予點評、鼓勵,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后,要為學生而教。要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依照事實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法,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課標要求。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脫離了學生這個主體,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是沒用的。同樣一個課時的內容,對雙語環境的學生來說可能有些吃力,所以教師要更加切合實際地處理教材,盡量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做最適合他們的教學設計。

        3 后記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建設者、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化學是與人類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沒有化學創造的物質文明,就沒有人類的現代生活。作為化學教師,我們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根據我們面對學生的學情以及實際教學條件,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才能,進行科學創造,設計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案和方法,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和特色!

        參考文獻

        [1] 王斌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第8篇:環境化學范文

        關鍵詞: 化學教學 環境污染 環境保護

        隨著世界能源會議的召開,環境保護這一話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環境為我們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資源和條件。然而,在人類社會工業化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革新的同時,生態環境遭受極大的破壞,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給人類社會帶來福音的同時,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也遭受重大的破壞。由于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溫室效應、大氣臭氧層破壞、酸雨污染日趨嚴重、有毒化學物質擴散、人炸、土壤侵蝕、森林銳減、陸地沙漠化擴大、水資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樣性銳減十大全球性環境問題產生。環境問題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貫徹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化學課因其獨特的課程特點,在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的重要性

        《新課程標準》確定了化學課程改革的重點: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了解化學制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懂得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治理環境污染,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使學生在面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挑戰時,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學的決策。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程度逐漸提高,在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新的環境污染。環境污染加重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如黃河斷流、北京的沙塵暴等。所以,在化學教學中加強環保知識的宣傳教育,是每一位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將環保意識植根于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養成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日常生活中做起的習慣,是貫徹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方針的必由之路。

        二、在理論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教學的首要任務自然是傳授知識,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根據知識特點將其與環保的知識和問題相結合,將環保教育融入理論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自然地接受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例如,在講到煤和石油的有關內容時,我們很容易聯系到環境被污染和生態被破壞的例子。國內的,我們可以介紹某某礦區塌陷,某某礦山變禿山,可以介紹“金水河變黑水河”、“梅溪河變臭水溝”的現實。國外的,我們可以介紹“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英國倫敦煙霧事件”、“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等。在講到有關的化工生產時,我們可以介紹我國的江河湖泊被污染的現狀,可以介紹“日本水俁事件”、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的“異氰酸甲酯事件”,甚至可以把全球氣候變暖、南極上空越來越大的臭氧洞形成的原因介紹給學生,從而使學生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當然,在適當的時候,我們可以將國際國內在環境保護方面成功的范例,如:廢渣山變花園、廢塑料變汽油、廢渣變建筑材料、垃圾變能源變肥料和廢水的綜合利用等介紹給學生,從而激發他們參與環境保護的欲望,增強他們搞好環境保護的信心,使學生認識到,所謂“廢品”,實際上是擺錯了位置放錯了地點的巨大的物質財富。進行環境保護不僅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而且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注意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不注意保護環境,必將給人類帶來災難。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適當地融入一些環保方面的例子,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而且對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好化學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使智育與德育融為一體。

        三、在實驗教學中充分貫徹環保理念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中學實驗室的污染源多,國家提出居民區大氣中的有毒物質有21種,中學化學實驗室里就有14種。因此,要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首先就要從學生做起,從課堂做起。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以身作則,規范實驗操作。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教師都要言行一致,做到實驗操作規范,藥用量適當,廢液、廢物不亂傾倒。如在藥品的取用和稱量、液體的量取和轉移、過濾等基本操作中,準確熟練的動作可避免藥品的灑落、揮發造成污染;藥品取用少量,廢液、廢氣經過化學處理再排放,可把污染降到最小。如硫在氧氣中燃燒時,硫粉取少量,并事先在氧氣瓶中裝適量NaOH溶液,這樣能把污染降到最小,有利于師生健康,從而樹立環保意識。隨著素質教育的整體推進,化學實驗從內容到形式都在發生較大的變化,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如化學實驗的微型化、化學實驗的清潔化,特別是綠色化學理念的提出,體現化學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是社會對化學科學發展的新要求,對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四、結合第二課堂教學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為了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利用放假時間,開展第二課堂,組織一些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化學課外活動,引導學生關心和熱愛環境保護工作。例如,可以通過知識講座、板報、知識競賽、演講等,在學生中宣傳環境保護知識;通過社會調查、走訪、參觀等活動,讓學生了解進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可以利用電影、錄像等現代化手段,向學生介紹氣候變暖、沙塵暴、酸雨、大氣臭氧空洞等形成的原因及其對人類的危害,讓學生產生搞好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另外,可以通過一些與環保有關的小實驗,如:“從定影液的廢液中回收銀”、“加氯消毒法處理污水”、“水中鉻、汞的檢測”等,讓學生了解一些檢測和治理環境污染物的方法,使他們意識到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同時也有能力參與環保。有條件的話,還可以組織學生對當地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區、水土保護區和環境污染區等進行實地考查,使他們認識到人與氣溫、氣候、空氣、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環境保護等都存在密切關系。通過現場對比,豐富學生環境方面的知識,將現場的現象與已授的化學知識向聯系,展開問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物質是什么、防治途徑如何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使環保教育更結合生產實際,可以到現場去教學,可以帶領學生到一些工廠去參觀(如化肥廠、農藥廠、造紙廠、五金廠等),去看一看,了解工廠在處理工業“三廢”方面做了哪些具體的工作,用什么樣的設備轉化“三廢”,還可以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處,讓學生開動腦筋,設想對尾氣的處理和廢液的轉化利用,如何變廢為寶。通過實地參觀,既豐富學生的環保知識,又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從而形成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五、結合現有法律法規的宣傳加深學生對環保意義的認識

        組織學生參加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利用3月12日植樹節、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取得當地環保、水保、森保等部門的支持,讓學生在宣傳中了解我國有關這方面的規定和常識,以提高學生在環境管理、環境文化方面的認識。

        總之,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科學,化學知識廣泛深刻地滲透進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化學物質、化學現象、化學變化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因此,在化學教學中,適時聯系實際,滲透環保意識,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觀念,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用先進的科學知識指導工業生產,優化產業結構,變廢為寶,保護環境,這樣才能營造美好的生活環境,人類才有一個充滿生機的地球。

        參考文獻:

        [1]周正民.環境化學導論[M].鄭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4.1.

        [2]徐春放.化學教育,1999(2):321.

        第9篇:環境化學范文

        關鍵詞:環境化學;教學改革;PBL教學;多媒體教學;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5-0124-02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類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破壞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從而導致了環境問題的發生,到20世紀3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比較明顯的暴露出來,到60年代,出現了震驚世界的公害事件,在全球范圍內引起廣泛關注。在這種背景下環境科學迅猛的發展起來,以環境問題作為主要研究目的環境化學是環境科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已經成為高等院校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水文水資源等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環境化學主要研究有害物質在環境介質中的存在、化學特性、行為和效應及其控制的化學原理和方法。它既是環境科學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化學學科的一個新的重要分支[1]。環境化學把化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用于研究開放性的環境體系,而我們生存的環境是復雜的,不同環境間又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系,因此,環境化學的學習,不但要有系統、鞏固的化學理論基礎,而且還要求廣泛地掌握自然科學的其它學科。在環境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如何講授好這門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習應用效果,最大限度發揮該課程的作用,關鍵在于教學方法的改進。我們針對本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對于提高學生對環境化學的學習有重要的意義。

        一、教材作為授課基本內容的框架,合理更新教學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輔助工具,優秀的教材可以系統地提供本領域的科學原理和結論。胡英院士指出,作為一本教材,希望學生學了以后,能知道一類知識在框架中的位置,以便今后深入考察和鉆研;更希望學生通過典型章節的學習,體會字里行間蘊藏著的科學方法[2]。自20世紀70年代形成環境化學學科以來,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和環境保護事業的迅速發展,我國環境化學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進展,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學者編寫了一些優秀教材,對環境問題的原理機制等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為了使學生建立起一個比較完整的環境化學知識框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教材作為講授內容的基本框架,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等知識進行講解,使學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等,以便今后深入研究。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環境化學所涉及的知識與待研究的問題不斷增加,日新月異,一些新理論、方法以及新出現的環境問題沒有及時補充到教材中去,而且對于目前環境領域面臨著的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也少有反映,因此環境化學的教學內容必須在教材的基礎上及時更新和補充,盡可能多地引用新出現的一些典型環境案例,充實教材教學內容,這是改進環境化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據教學內容,把一些新出現的看得見、聽得到的素材,貫穿到教材中作為案例進行剖析,使學生對這些事件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對環境化學的理解更加深刻,學習熱情也大增。如在講解大氣環境化學這章內容時,除了講解一些普遍的大氣污染事件(光化學煙霧,溫室效應,酸雨等)外,還將最近幾年來地球上出現的異常天氣穿來,比如2008年中國南方的大范圍雨雪天氣以及2012年出現的極端寒冷天氣,會令學生對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更多的思考,從而明白應對氣候變化是擺在全人類面前嚴峻的現實問題。環境化學課程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學會自主學習、總結和發展,對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關鍵。

        二、將PBL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授課中

        在環境化學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填鴨式的“教師講,學生學”為主,教師的講解替代了學生的主體活動,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技巧、創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養和鍛煉。另外環境化學課程是建立在基礎化學的理論之上,內容比較抽象,因此極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為了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變為積極主動地學習,引入“以問題為基礎”(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的課程教學模式。20世紀60年代,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首先創立,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3]。PBL的教學理念主張在課堂教學之前,先把所要講授的題目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在內容學習之后,要求學生用剛剛學過的知識解釋問題發生的原因和過程,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4]。在PBL模式學習中,包含三個環節: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問題的提出是學習的核心內容,教師根據所要學習的相關內容,巧妙的設計出生動形象的問題,將有關教學內容轉化為面向全體學生的系列問題。教師在授課前幾天,將問題告訴學生,讓學生在課下圍繞這些問題,收集資料,分析、思考、解決問題,在課堂上分小組進行討論,分析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則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在教師指點下,學生進一步達到學習目的,最后由教師進行詳細講解。例如,學氣環境化學中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時,為了區別光化學煙霧及硫酸型煙霧,讓學生清楚的掌握它們反應機理、特點及形成條件。可以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它們主要發生的時間及環境條件?引起這些污染事件的罪魁禍首是什么?讓同學們課后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分析,之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最后由老師點評講解。通過將這些問題與光化學煙霧、硫酸型煙霧形成機理結合起來思考,就可以使學生充分理解二者之間的區別,從而掌握光化學煙霧及硫酸型煙霧的定義、產生原因及機制,這可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

        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環境化學所研究的環境本身是一個多因素的開放性體系,變量多,影響因素復雜,許多化學原理和方法不易直接運用,而且環境化學內容廣泛、知識抽象,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講授法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目前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大學課堂的主流,多媒體教學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向學生傳遞信息,在環境化學授課過程中,采用多媒體使環境污染情形通過圖片視頻等呈現出來,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可以達到模擬情景教學的目的。情境教學要求教學要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事實問題的基礎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到現實世界的真實問題,進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從而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及與其他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的目的[5]。通過多媒體授課使學生非常直觀的感受到現實的環境問題,避免了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到實際環境中去親身感受,又可以達到類似的情景教學的目的。當然,對于一些以計算和公式推導為主的章節,可以采用粉筆加黑板跟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更有助于學生對前后內容銜接的理解,更容易記憶。

        四、加強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高校教學存在的普遍現象是重理論,輕實驗教學,其結果是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使理論不能跟實際相結合。環境化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驗性都很強的課程,實驗教學在授課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往的實驗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真正的實驗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對實驗的全局設計思路缺乏考慮,影響了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因此,在環境化學實驗內容的安排中,避免一些簡單的重復操作性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性質的實驗內容是教學改革的客觀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給定的實驗目的,自己設計實驗方案,確定實驗方法、選擇實驗器材,自己進行操作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處理。通過這樣的實驗,可以使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形成綜合的培養。

        五、結語

        總之,為了培養出21世紀高素質的人才,在環境化學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對傳統教學方法作了一些有益的改革與探索,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加強實驗教學環節的落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能力的培養,同時大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戴樹桂.環境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張軍麗,湯積德.高校環境化學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天中學刊,2011,26(2):89-90.

        \[3\]楊淑萍,劉月蘭,洪燕君.PBL教學模式在生態學教學中的應用\[M\].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122,120-12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精品呦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二区 |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 日本一本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一级人成字幕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 宅男网在线看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