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地理學科的魅力范文

        地理學科的魅力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學科的魅力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理學科的魅力

        第1篇:地理學科的魅力范文

        關鍵詞 新課標 地理課堂教學 多媒體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3-0075-03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變化,多媒體技術在蓬勃發展。“多媒體技術也叫多媒體計算機技術(Multimedia Computer Technology),是一種能夠讓用戶以交互方式將文本(Text)、圖形(Graphic)、圖像(Images)、音頻(Audio)、動畫(Animation)和視頻(Video)等多種信息經過特定的軟硬件獲取、制作、編輯和儲存等處理后,以單獨或合成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技術和方法。多媒體地理教學是教師將地理教學信息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與學生構成一組地理教學交互系統的教學方式。”多媒體地理教學可以輔助地理教學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因為地理學科的研究范圍和內容都是比較廣闊的,不是每一種地理事物或現象都能夠進行實地觀察,而且很多知識僅靠書本上的靜態圖片和文字說明想達到較好的教育目的是比較難的。但通過多媒體技術所擁有的特殊效果,如:動態模擬、錄像剪輯、背景擬音、圖文并用、問題顯示、超級聯接等方式能將復雜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通過畫面的展示、切換、組合、停頓、重復、疊加等方式得以突破,達到傳統教學難以實現的教學效果。多媒體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學效率。要提高效率就必須注重方法選擇,必須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地理課堂教學設計的要求

        1.多媒體使用應緊扣課本內容

        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恰當使用自有其妙處,它“可將抽象的圖形、抽象的概念,演變成一個個生動的、立體的、眼光可觸及的活生生的事物”,使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受到強烈的刺激。這自然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幫助學生了解文本學習的背景材料,展示有關教學內容,都能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應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應與文本內容緊密結合,注重學生的朗讀理解;切記丟開文本,讓學生專注于視頻畫面,以此削減了文本語言醉人的情韻、引人的魅力以及審美的教育、智力的開發、想象力的培養。要知道文本才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師生交往互動、實施課程標準的主要憑借,是其他任何媒體都難以替代的。正如于漪老師說的:使用多媒體“應有助于學生更形象、更準確、更深入地閱讀文本,更能自主探究,提高學習效率。不管怎樣先進的工具,都應從實際出發,適應實際需要”。因此,我們備課時,應在吃透文本的基礎上多做思考設想,哪些內容該使用媒體,如何使用,要達到什么效果,在精心設計上下功夫,使之能有效的幫助學生解讀文本。

        2.精心設計多媒體內容,培養學生發現性思維

        培養學生的發現性思維,就是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不斷發現的思維過程,學習思維的方法,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探索、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的能力。

        例如:初中地理《森林資源》中,森林資源的六個環境作用和森林資源利用保護兩個內容比較軸象,初中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本部分內容可采用多媒體或展示圖片等教學手段。通過豐富、生動、形象的CAI課件或圖片演示了保護水土、防風護田的原理和過程,為了強調森林的環境效益,還采用景觀對比分析的方法加深學生的理解,并輔以討論演講等形式培養學生能力。在講解森林的環境作用時,播放錄象展示兩副迥然不同的景象:暴雨沖刷山坡形成的濁流;山地森林郁郁蔥蔥。教師利用CAI課件,演示山坡上森林保護水土的過程。邊演示邊向學生解釋分析。圖中山坡上的箭頭表示“徑流”,箭頭的粗細表示“徑流的大小”。箭頭的濃淡表示徑流量大泥沙多;從坡頂向坡下箭頭漸細漸淡,說明此處徑流漸小泥沙漸少,坡底處箭頭細而淡.說明此處徑流小而泥沙含量很少,起關鍵作用的是山坡林帶的阻滯。使泥沙沉滯于坡上,并延長水分下滲時間,增加下滲的水流量,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引導學生分析森林的“防風護田”的作用時,教師利用課件繼續模擬演示兩種情景:黃土,大風驟起,塵土飛揚,農田漸漸被沙土淹沒;阡陌相連,行行樹林,大風挾沙而起,風過樹林,風沙漸小,農田安然無恙。這樣學生通過動感的畫面有感性的發現了問題的存在,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發現性思維。

        二、多媒體地理課堂教學設計的優點

        1.利用視聽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把學生帶入濃厚的學習氛圍之中,是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和主體意識的前提和保障。媒體教學具有把聲、圖、文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比傳統教學更直觀、更形象,教學過程活潑生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初中地理中區域地理中,“青藏高原”這一節的教學由于學習內容離學生很遙遠,時空跨度大,加之授課時間限制,教學上往往是條框多,知識點多,學生不感興趣,也難理解。為此,上課開始,可為學生播放一段剪輯好的有關青藏高原的錄像,并配上高亢嘹亮的歌曲《青藏高原》,把學生自然地帶入青藏高原獨特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放映結束,接著提問學生:“同學們剛才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同學們神采飛揚、爭先恐后地回答。顯然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和探求欲望,有利于教學的進行。

        2.利用多媒體教學,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抽象思維能力是一個學生最難得、最寶貴的思維能力。利用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可以把抽象變具體,把復雜變簡單,幫助學生將教學中抽象的內容進行分析、理解、掌握,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地球運動這一節時,因為地球的運動過程,學生看不見,摸不著,時空跨度又極大,所以這構成初中地理教學中最大的難點。為了誘導學生從身邊的日常現象中悟出深奧的科學原理,可利用計算機設計CAI課件:北緯40度太陽東升西落的模擬動畫,作為學生探索新知的切入點。伴隨著悠揚的“日光曲” ,首先模擬冬至日太陽的東升西落的過程;其次.模擬夏至日太陽的東升西落過程;再模擬二分日太陽同時落在天穹頂上。最后再通過比較各季節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促使學生自己從感性認識中抽象出:地表光熱的多少與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有關這一科學道理。這組動畫的設計,利用了學生日常司空見慣的太陽東升西落的現象,但又顯示出了學生無法同時看到的不同季節太陽東升西落的過程,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直觀經驗來幫助學生進行抽象的科學推理。這樣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懂得只要肯做有心人,自然界處處皆學問的道理,激發了學生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和欲望。

        3.使用多媒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

        多媒體的功用是無可非議的,它擴大了學習的空間,拓展了學生視野,提升了學生素質。“廣袤的世界成了學生多彩的書本,大量的信息可以通過聲情并茂的圖片、聲音和動畫等手段呈現,教學內容以其無窮的張力,讓學生享受審美的樂趣,接受情感的熏陶,獲取思想的啟迪,情感、態度、價值觀伴隨知識得以同生共長。”然而,多媒體雖好,也只能是一種先進的教學工具;使用多媒體,也只是為解讀文本而采取的一種教學手段。而教學手段的選擇,一定要注意地理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的要求,畫面的設計與展示要自然恰當,不能因畫面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影響了學生的聽課與思考。學生讀文想象、演算思考及相互討論時最好應關閉畫面,使之思維專注。如有的老師設計的視頻上,正中是部分應學習的內容,左上角一直鳥兒在不停地煽動著翅膀,或右下角一只青蛙在不停地轉動著腦袋;從心理學角度講,靜止的畫面背景上,動著的部分易引起人的有意注意,所以如此設計,學生為其所吸引,誰知道老師重點講了些什么?因此,課堂設計中,一定要注重學生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思維的羽翼騰飛起來。

        4.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傳統的教學地圖對動態的表現一般是通過多幅圖或使用指示符號分別表示不同時空段的方法,真實感不強,表現出的動態化不連續,運用多媒體調控自如靈活的優勢,將教材的語言文字和靜態的圖片所描寫的內容變成了集文字、聲音、色彩、圖象為一體的畫面。營造出一種特殊的、優秀的意境,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在學習初中區域地理《西北地理》時,筆者嘗試用powerpoint制作教學課件,讓學生去感受我國西部地區獨特、優美的自然風光。西北地區地處內陸,遠離海洋,故降水少,干旱成為這里的自然特色。由于東西延伸較長,降水量自東向西由400mm減少到200mm直到50mm以下,植被由草原逐漸過渡到荒漠草原直到荒漠。正是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也形成了西北地區獨特的自然景觀。在課堂上通過CAI課件展示了這一地理變化。你看:在內蒙古美麗遼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畫面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古人詩詞的蒼茫和悠遠。花開季節,遠遠望去,漫山遍野的紅的、白的、粉的、黃的花在綠草的映襯下尤為壯觀。錫林郭勒草原是內蒙古草原最華麗的地方,每當春夏來臨,珍珠般的羊群散落在草原上,讓你感覺到了仙境般的人間。西部遼闊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閃閃,沙漠深處有一駱駝隊在緩緩前行。在敦煌城南的沙漠中有一潭形如月牙的泉水湖——月牙泉,它靜靜地橫臥在茫茫沙漠,清澈見底,四周水草叢生。還有獨特的風蝕城堡、風蝕蘑菇 …… 這樣不僅讓學生欣賞到我國西北地區優美的自然風光,而且還增強了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熱情。

        5.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多媒體的使用不能為了圖好看、圖熱鬧、圖輕松,更不能為了作秀去玩弄花拳繡腿,使之成為表演的道具,而應成為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手段,以引導學生有效地去解讀課文、去思考解題方法、去進行交往互動;以改變教師枯燥的文字講解、有限的掛圖演示以及“教師——課本”這種單一傳遞結構的限制,引導學生與社會生活實踐相聯系,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使教學與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因此,怎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以提高媒體教學的質量,應作為課堂設計的一個重點去進行認真思考、精心設計。

        6.利用多媒體教學,及時對教學情況進行反饋

        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過程,實際上也是一種直接或間接的不斷的反饋過程,這種反饋活動,一般更直接地體現在檢查和練習上。多媒體手段為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可以根據課堂的內容設計出多樣的考查方法。一般以填空、選擇、表格、問答等形式進行檢測,這樣學生對每節課的內容都能及時得到鞏固,提高了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地理教學中,能很好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是21世紀地理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和手段,隨著時間的進程,它的優勢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承認和運用。雖然,目前它還處于一個嘗試階段,有些問題也正需要實踐、探索,但只要我們理解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掌握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正確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一定能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達到高信息量、高效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徐平德,吳純淵主編.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6,(04).

        第2篇:地理學科的魅力范文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教學技能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校的教師現在都能熟練使用多媒體技術了。然而,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對學校的多媒體技術使用情況進行了一些探討。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常識,濫用多媒體

        在日常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展示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不管教材的內容、教學方法和目的如何,不加選擇地使用多媒體。最突出的現象是用錄音代替范讀,用錄像代替講解,用投影代替板書。用放錄音來范讀課文常見于語文教學,不少教師本來有不錯的朗讀技巧,但卻將自己的朗讀制作成錄音教材在課堂中播放。實際上,單靠語言來傳遞的信息是有限的,大部分的信息是需要靠教師體態加語言來向學生傳遞的。有的教師片面追求多媒體輔助教學,無論有無必要,每堂課總要加入一些課件,甚至有些所謂的課件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大材小用,浪費資源。在演示化學實驗時,關于顏色變化、氣體產生等實驗現象較明顯,直接演示即可,可有的教師為了體現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將上述的實驗現象通過課件的形式做出來,既分散了學生精力,又浪費了時間。還有的教師用錄像代替學生實驗,雖然能較好地幫助教師分析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然而學生沒有見到實物,真實感不強,沒有親自動手,非常不利于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2.多媒體選擇不當,使用不到位

        究竟什么時候用什么樣的多媒體技術表現最合適、最恰當?教師心中沒有數,不比較不鑒別,在選擇多媒體上有盲目性。其實每件事物或現象都有它最佳的表現方式,教師要善于捕捉這些東西,有針對性地去選擇多媒體,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實施教學。

        3.課前準備不足,操作技能偏低

        在課堂教學中,時常出現備課不充分的現象,教師對設備操作不當,在課堂上手忙腳亂,影響自己的教學情緒,擾亂教學思路,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如播放錄音時,放不出聲音或播出與教學無關的內容;進了教室使用多媒體設備時,才知道燈泡已壞;業務不熟,如亮度達不到,不能把畫面調清晰,不能將投影調在正中間,導致學生看不清;不及時關機,將內容長時間投在銀幕上,分散學生注意力;在連接筆記本電腦和多媒體時,不觀察就亂插信號線,造成連接線的針或孔出現接觸不良或損壞……

        二、幾點建議

        多媒體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缺陷。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運用時注意揚長避短,切記不要去追求形式上的現代化。

        1.要了解和掌握各種媒體的使用技能

        使用多媒體的技能是當代教師的一項教學基本功。目前,各種媒體如視頻展臺、投影儀、電子白板、彩色噴墨打印機等都是現代化教學的好助手,除了要會進行操作,還必須對其特性有全面了解,包括結構和功能、呈現信息的特點等,從而為選擇和應用做準備。

        2.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使用多媒體的目的是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以提高教學效率,要防止搞形式主義。教學中要依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來確定視聽教學的具體目標,明確需要解決學習過程中哪個環節的問題,是提供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還是總結規律或是訓練某種技能等。

        3.要做到教學性、技術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運用多媒體手段,要以正確的教學思路為指導。首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把握住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要充分認識到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不可以替代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更不能代替教師的教學。能夠運用實物教學的,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比機械地將實物制成一些圖片投影到銀幕上效果要好得多。其次,要正確掌握應用多媒體的時機,適時、適量,恰到好處。根據教學進度的需要以及學生接受知識的心理準備因素,恰當地掌握多媒體的演示時機是搞好課堂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再次,藝術性可增加教學感染力,強化視聽的教學效果。但有的教師不注意畫面的直觀整潔性,經常將文字、圖形、動畫、按鈕等布滿整張畫面,使課件顯得非常花哨、凌亂;另外要注重圖片與圖片之間的整體性與協調性,很多教師往往是這里找一張圖片,那里找一張圖片,也許每一張圖片都很精美,但放在一起卻是一個大雜燴:有的是水彩畫,有的是水粉畫,有的是實景照,而有的則是卡通圖,整個課件顯得很繁雜、很俗氣,沒有藝術感。

        第3篇:地理學科的魅力范文

        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法的意義

        1.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教師教,學生學”是傳統地理教學的固有模式,而也正是因為這種單調的教學模式,讓很多學生都對地理學習失去了興趣,變得厭倦,甚至是麻木。而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則能夠使枯燥的地理課堂變得有聲有色,更容易給學生的大腦形成較為強烈的刺激,學生對接受新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有所提升,并且在這種別具一格的學習環境當中,學生也更容易保持長久的興奮狀態,注意力也更為集中,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

        2.化抽象為形象,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地理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其中有很多沒有辦法直接觀察的地理現象,如果用傳統教學方法來講述這些知識,學生是非常難于理解的。而借助于多媒體的輔助,則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多媒體能夠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自由地變換大小、虛實和時空等,將那些不可視的地理現象以及事物變化過程明晰地再現出來,除了能夠化繁為簡、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之外,還能夠更好地突破重難點,更能夠促使學生進行主動學習。

        3.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多媒體在高中地理課堂上的使用使得課堂信息的來源更加多樣化,相較于傳統教學中只有教師和教材這兩個信息來源外,多媒體的應用還延展了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增加了地理課堂的知識傳授量。比如,每次月考之后,教師都會講答案告訴給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通常都是教師在黑板上把答案抄寫下來或者是逐字逐句地將答案念出來,這樣是非常浪費時間的。而利用多媒體中的投影技術則可直接將考試答案直接展示給學生看,中途省去了抄寫或者念答案的時間,教師也能夠將更多的時間放在“為什么”的講解之上,由此而增大了課堂的容量,課堂教學內容與實踐的沖突矛盾也就隨之而得到了有效解決。

        二、多媒體教學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以高一地理(人教版)第一章中的第三節《地球的運動》教學為例。由于本課中有一些諸如恒星日、太陽日、角速度、線速度、遠日點、近日點等非常難解的概念,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講的話,對高一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就會相對比較困難,所以便可以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輔助教學,以動畫演示的形式來對重難點進行講解,由此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增強其記憶能力,并培養其讀圖和思考的能力,具體操作可作如下參考:

        第一,新課導入。教師活動:1)《時間都去哪兒了》歌曲播放;展示春夏秋冬這幾個季節不同景色圖片。2)提出如下問題:時間到底到哪兒去了;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以及四季的變換;冬夏兩季,哪一個的白晝更長,為什么?學生活動:分小組進行討論,回答上述問題。

        第二,新課學習。教師活動:1)用課件來演示地球的自轉與公轉運動圖;2)讓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總結出地球自轉與公轉的主要區別。學生活動:1)仔細觀察多媒體課件中關于地球自轉與公轉的動畫演示;2)作對比分析,歸納和總結出二者的區別。

        第三,演示和探究。教師活動:1)將學生分成四人組,每組配一個地球儀,讓其自主閱讀教材中和地球自轉相關的內容,并根據這些內容用地球儀來進行演示,再進行討論,總結出地球自轉的特點;2)讓所有小組逐一對地球自轉的定義、特點、周期和方向等進行回答。學生活動:1)認真仔細地閱讀教材內容,觀察地球儀,主動進行探究;2)進行小組合作探討,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結論,并大膽地表達出來。

        第四,繪圖。教師活動:1)在黑板上繪出相應的俯視圖(從北極的上空來看地球的自轉方向);2)讓學生以此為依據,在紙上繪出另外一個俯視圖(從南極的上空來看地球的自轉方向)。學生活動:認真觀察教師的繪圖過程,準確地在紙上繪出相應的俯視圖。

        第五,動畫演示。教師活動:1)利用多媒體動畫對太陽日與恒星日的區別進行演示;2)播放地球角速度與線速度的動畫視頻;3)視頻演示長江入海口淤泥堆積的方向,巧妙地引出“地轉偏向力”這一知識點;4)提出問題:太陽日與恒星日有什么區別;對比悉尼和上海這兩個城市的地轉偏向力,有什么不同之處。學生活動:1)認真地觀看視頻,研究教材中的相關內容;2)小組討論“太陽日與恒星日的區別”、“不同半球的地轉偏向力在方向上有什么不同之處”。

        第六,探究指導。教師活動:1)讓學生閱讀教材中有關地球公轉的內容并觀看多媒體中有關地球公轉的動畫;2)讓學生分小組對地球公轉特點進行討論;3)讓學生在黑板上對地球公轉方向進行繪畫。學生活動:細心觀察、合作探究、大膽嘗試。

        第七,提出問題。教師活動:1)假如地球只會自轉,不會公轉,將會出現怎樣的后果;2)假如地球只會公轉,不會自轉,又將會出現怎樣的后果。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上述問題。

        第八,課堂小結。教師活動:在幻燈片上歸納和總結這一課的學習內容,并以知識體系的形式演示出來。學生活動:1)在筆記本上對本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2) 完成教材上的課后練習題。

        第4篇:地理學科的魅力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主體地位;興趣;能力;課堂效率

        目前,傳統的地理教學方法有很多弊端,只強調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記憶,忽視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以及靈活運用。教學手段突出以教師操作為主,學生觀看為輔,從而忽視了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課堂上,學生只是被動聽老師講,卻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探究。學習方法上,采用看書、做練習題,從書本上尋找試題的答案;完全是應試教育,學習只為提高分數,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掌握。新課標要求我們以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為主,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應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突出自主探究。教學課件的制作要從符號、圖形、色彩、聲音、節奏等多方位的視覺和聽覺心理功能進行設計和開發,并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和環節選擇最合適的多媒體課件。如,在講解“海陸變遷”一節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課件,讓學生能更清楚地了解海陸的變遷過程,使學生直觀形象地接受,教學效果明顯,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此,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在初中地理教學已被廣泛應用,而且成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應用多媒體教學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更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地理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一技術輔助教學,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感知效應

        初中地理學科中有很多比較抽象的地理景觀,這些抽象的地理知識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比較難學、難懂,很難在感知上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從而影響了地理學科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感知效應。眾所周知,多媒體技術具有很強的模擬地理現象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優點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達到感知清晰、思維活躍的境界,從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二、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教師往往是以講解為主,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因此認真的學生在聽,不認真的學生就會管不住自己,去玩、走神等。傳統的教學已經不適合新課標改革的要求,以致降低學生聽課、識記的效率,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課堂改革的今天,按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于引導者的地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以及環境觀。

        三、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地理知識涉及面廣,有很多理論性的知識,學生難以掌握,抽象性知識也不少,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感,對地理課不感興趣,甚至產生畏難的情緒,出現厭學現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多媒體進行地理課堂教學,通過制作地理教學課件,使講授的知識具有動態感,圖文并茂,再配上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上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讀用圖的能力

        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是要求學生把地理有關內容的位置落實到地圖上,并能在空白填充圖上填寫出來。多媒體通過課件,可把地圖任意放大、縮小,既能看到全圖,也可突出某個地點,做到點面結合,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

        五、有利于突破地理教學中的重難點

        地理課本中的一些難點,如地震的產生、地震波的傳播、地殼運動、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恒星日和太陽日的不同等,內容較抽象,即使有模型也難以理解。通過觀看電腦模擬過程,能直觀地反映這些地理現象,那么難關就可以攻下。同樣道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可運用多媒體技術,突出重點知識,便于學生把握。

        六、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地理課涉及的范圍廣泛,包括世界各地、各民族,有眾多的地名、地理現象。由于時間和資金的問題,不可能去親身體驗。單憑教材和地圖冊,學生覺得知識是抽象的,有時還因國外的地名多而弄得暈頭轉向,從而害怕學習地理知識。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國家或地區的資料,讓學生感受那里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跡,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把抽象的知識感性化,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該知識。

        總而言之,要想提高地理的教學效率,教師還需要轉變觀念,認真鉆研文本、扎實備課,堅持創新,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作用,積極有效地應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董會悅.中學地理教育生活化初探[J].學周刊,2016(13).

        第5篇:地理學科的魅力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地理課堂教學;運用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采用的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對于傳統教學中,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變化過程、細微的結構等,多媒體通過動畫模擬、局部放大、過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決,它打破了“粉筆加黑板,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方法,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思考。

        利用多媒體地理教學可以把學生所學知識具體形象、生動活潑、新穎而有趣地表現出來,為學生感知、理解、記憶創造條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適應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媒體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它能變靜為動,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例如:在介紹《長江》一課的課前2分鐘。可以播放長江的一段影視片段,悅耳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解說,學生猶如親臨其境,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來,一段影視用來導入新課,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穎。就這樣,讓學生處于一種親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創設情境,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地理課中有許多重點、難點,有時單靠老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費力,而多媒體地理教學形象、直觀、效果好。它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易于學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動感,又利于知識的獲取,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例如:在介紹我國長江中游和下游的洪水原因時,它既是這一課的重點,又是這一課的難點。我們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出長江水系圖,用閃爍的方法顯示洪水的三個主要來源。即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教師很容易給學生介紹清楚,在有些年份,流域內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來自同一時期,河水猛漲,就會使長江干流出現特大洪水。另外再插入一些近年來上中游山區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等影視片段去啟發學生,它是使洪澇等自然災害不斷加劇的另一主要原因。多媒體的運用,使難于理解的重點、難點,變得形象、具體、生動,清楚易懂,使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的過程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人才的過程。但我認為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使靜止圖成為動態圖,從中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能動作用,使教與學成為有機的整體。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向縱深發展。例如:在介紹我國黃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時,我們可以先放一段黃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視,再用動畫演示“地上河”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積形成的。原來是黃河中游流經支離破碎、土層疏松的黃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黃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壞,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與雨水一起,匯人黃河,使黃河成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黃土高原,黃河流人下游平原地區,由于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流速慢了下來,大量的泥沙沉積于河底,使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由于黃河下游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學生也可以分析出,為什么黃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積狹小。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匯人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積狹小。就這樣,通過形象直觀的圖像和影視,既促進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有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圖能力。

        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是學生貫于始終的基本技能。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會學生通過閱讀地圖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也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例如:在介紹京杭運河時,用重新著色、閃亮來突出京杭運河北起通縣,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配以閃爍五大水系)。這樣就可以克服了傳統地圖內容繁多,重點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紹長江流域有那些主要支流時,用閃爍來突出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和洞庭湖、漢江、贛江和鄱陽湖它們的位置。介紹長江上、中、下游的劃分也可以閃爍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這樣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特征的概念。如果用一般教學手段展示圖的內容,有一定局限性。而采用電教手段,就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特別是對一些看上去無圖而又枯燥無味,需要死 記硬背的東西,如果能夠采用一定的圖像來幫助理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落實地理教學中的德育功能。

        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也是工作的重點。特別是對中學地理教學來說,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完成得好壞,是檢查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要使德育教育融入地理知識的教學中,采用電化教學手段有獨到之處。學習中展示一些具體真實的畫面,更能讓學生了解國情,深知目前國家還并不富裕,還要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同時又要讓學生 明確科學就是生產力,是社會前進的動力,今后還要更加努力學習,早日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多作貢獻。

        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兼顧全面,因材施教。

        第6篇:地理學科的魅力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法;提高能力;積極性;教學效率和質量

        地理多媒體教學課件是以多媒體為載體呈現地理教學內容的計算機軟件,對于傳統教學中難以表達、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變化過程、細微的結構等,可以通過動畫模擬、局部放大、過程演示、重復放映等手段予以解決。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課件,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地理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利用課件中插入的影視片段或歌曲,創設情境,使課堂教學趣味化

        多媒體課件可以創設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如在介紹“西北地區”“我國的主要山脈、高原、盆地、平原”等課的前2分鐘,可以播放該課影視片段。悅耳的音樂、清晰美麗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解說,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用影視片段來導入新課,一方面通過對學生的感官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影視片段的形式較新穎,可以一下子把學生分散的心集中到課堂來,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自然,從而激發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

        二、利用軟件把教學內容制作成動畫,使知識由抽象變為具體直觀

        地理教學中的一些重點、難點知識,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制成地理課件,使問題化繁為簡,來解決學生難以理解的地理問題。如學習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這一節時,學生對于自己生活的星球為什么轉,不但繞著地軸轉,而且繞著太陽轉等問題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師利用Flash制作的地球自轉和公轉動畫來演示這一現象,學生通過觀看演示的情況,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方向、周期、產生的地理現象及原因等知識。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提高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利用課件放映實地情景,使教學內容可視化

        地理教學中跨時空的內容很多,學生也難理解,如果運用軟件制成課件把遠方的、過去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展示出來,學生就可以一目了然,從而加強直觀認識,提高觀察、想象、分析綜合的能力,促進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如講到我國的河流和湖泊對人類有什么影響時,利用課件播放一些水資源、水能資源和航運價值等方面的視頻,啟發學生思索、討論,學生便能夠得出河湖給人們帶來諸多便利的結論。然后播放1998年長江干流上發生特大洪水,抗洪搶險的片段,理解河流也會給人類造成災害,如吞沒農田,毀滅家園,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等。通過課件中插入的具有可視性的視頻資料,讓學生處于一種親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利用軟件的動態方式,使教學內容形象化

        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問題進而開展小組活動是現代教學的模式,它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教學。利用課件中文字的移動、大小變化和閃爍等方式展示要討論的問題,學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要討論的問題是什么,利于開展小組活動。而不是學生對問題含糊不清,沒記住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必把問題寫在黑板上或讀上兩三遍,從而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板書的缺陷,為課堂贏得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維空間。

        利用軟件在靜態的政區圖上,把某地區或國家的輪廓及表示該地區或國家名稱的文字等設置成動畫方式,使地圖“活”起來,再把圖呈現給學生,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就可以準確記住其名稱,進而描述其地理位置,學會描述某地區或國家位置的方法。

        五、利用課件的交互性,更大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地理課件的設計和使用要體現這一觀點。如在講解中國行政區劃這一節課時,教師播放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劃的位置、輪廓特征及輪廓像什么等課件,然后學生開始小組活動,進行省級行政區劃的拼圖游戲。學生在行政區劃的拼圖課件上利用鼠標左鍵拖動省區到該省區的所在位置,如果放對位置,計算機給予鼓勵;如果放錯了位置,計算機也給提示:“對不起,你放錯了位置,請繼續努力!”該省輪廓又回到原來的地方。就這樣通過人機交互,多次練習拼圖,學生能夠在中國行政區劃空白圖上熟練找到各省的位置,說出其輪廓特征及簡稱,達到預期目的,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對教學的參與,培養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

        六、利用網絡進行階段復習,使教學內容系統化

        第7篇:地理學科的魅力范文

        關鍵詞:地理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體會

        多媒體技術具有綜合處理文本、圖像、音頻、動畫和視頻等多種信息媒體的功能。由于地理學科知識跨度大,空間性、綜合性強,很多學生對地理事物理解能力不夠,感覺學習難度大,成績不夠理想。所以在現代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確實非常重要。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主動參與。在一節課開始,如果能恰當利用多媒體引入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把抽象的文字演變為生動的畫面,把學生引入到多媒體課件所帶入的情境中去,為下一步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這節課學生的學習情緒會高漲,對于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進入課堂學習更是至關重要的。

        如在講各種地震災害時,我先讓學生觀看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影視剪輯,地動山搖,房屋震顫,建筑物倒塌,一片錯亂;生命的脆弱,震后的狼藉和遇難者的悲慘,這一幅幅形、聲、光、色相結合的活動畫面,直觀形象地再現了地震災害發生時的一幕幕。它以生動、直觀、多樣的信息,強烈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急于了解地震災害的成因、分布等課本內容的求知渴望。

        很多課例也可以以視頻歌曲的形式引入,如:中國地理之長江:《長江之歌》;濕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以洞庭湖區為例:《八百里洞庭美如畫》;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以珠江三角洲為例:《春天的故事》。

        在講中國地理或世界地理的某個分區的課前,先讓同學們欣賞一兩分鐘的相關視頻或圖片,可加深學生對遙遠地區的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西北地區時我播放相關影視片斷,悅耳的音樂、清晰美麗的畫面、優美動聽的歌詞和解說,使學生猶如親臨其境,對大草原、茫茫沙漠和欣欣向榮的綠洲農業有了一個大致了解,并且對西北的內部差異有了總體印象。這樣就一下子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自然,從而激發了求知欲,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二、利用多媒體攻克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地理對象的復雜性、抽象性、廣闊性、漫長性和認識上的間接性,使人們不可能全部親身經歷或一一直接觀察。因此,恰當利用多媒體能使許多抽象的地理概念、事物、現象和規律,以及跨越時空的地理環境由靜變動,無聲變有聲,抽象變具體,遙遠變咫尺,大大增強表現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難點。下面列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一例。

        自然地理——抽象變具體。在學習地球運動這一重點和難點時,在沒有多媒體之前老師在課堂上作很多板圖,用手勢比比劃劃,然后寄希望于學生發揮想象力,這樣往往花費很長時間,但有許多學生到了高三還沒有徹底弄明白。現在我們利用多媒體及清華同方的教學軟件配合進行教學,就可以動態形象、全方位地表示出來。比如要解決晝夜長短變化的問題,我們可以先給出地球公轉和自轉的運動圖,通過演示得出結論:由于地球自轉和公轉平面之間有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以回歸年為周期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然后以地球為中心放大,給出一束平行的太陽光線,從而晝半球和夜半球清晰可見,可以任意反轉地球,進而從不同角度、側面操作和演示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時各地晝夜長短的變化。此時只要稍加引導,學生就可總結出關于各地晝夜長短的變化的規律,而且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因為學生已經從多種角度觀察過晨昏線的變化,所以在做題時無論給出哪種光照圖學生都能在腦海中有相應的空間立體圖對應。由于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全方位演示,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教師不費多少唇舌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地理多媒體教學可以變復雜為簡單、變困難為容易,形象直觀,更易突出重點和難點,這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

        人文地理——遙遠變咫尺。在介紹美國農業時,很多同學知之甚少或了解片面,我利用多媒體呈現美國位置圖、地形圖、降水量圖、氣候圖,引導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得出結論:氣候適宜、地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是進行農業生產優越的自然條件。再播放多幅美國農場及農業生產活動照片,進而讓學生自己總結美國農業生產的社會經濟條件:市場廣闊、交通便利、科技發達、政策完善等;繼而以美國現代化農業視頻承上啟下,不僅對美國農業的生產條件進行總結,而且引出美國農業的特點美國農業的高度機械化和區域專門化,對于美國農業區域專門化的表現,又可以運用Flash課件為美國各種農作物“找婆家”的小游戲攻破。這樣利用多媒體不僅美國農業的兩個重、難點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了,而且學生對美國的農業有了直觀的、形象的、深切的理解,為理論聯系實際介紹我國的鄉土地理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且學生還可以發散思維,為我國農業發展獻計獻策。

        三、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提升智能。

        地球是立體的,課本卻是平面的,以文字和地圖來表現,故人們稱地圖為地理的第二語言,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語言、文字無法替代表達的。多年教學經驗使我看到讀圖成為大多數學生學習地理的“瓶頸”。所以培養讀圖能力是地理教學的重中之重。利用計算機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可以使這部分內容具體化、形象化,還可以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等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接受信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擴大知識面,形成地理能力。地圖以“活”的方式走進了學生的生活,學生能由淺入深地逐步提升地圖閱讀能力,消滅了學習地理的攔路虎。

        如在講等高線地形圖時,我們可以利用三維立體圖展示山脈的形態。先在三維圖上找出高度相等的點演示山脈這一立體圖是如何轉換成等高線地形圖的;再翻轉三維圖從不同角度觀察山脈的不同部位在等高線地形圖中是如何表現的,如山谷處等高線凸向高值,而山脊等高線凸向低值,等高線一般不重合,但陡崖處例外,等等。等高線地形圖的所有特征都能通過三維立體圖與等高線圖的對比得出結論,這樣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能使學生印象深刻,有助于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

        第8篇:地理學科的魅力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 多媒體教學 得與失

        多媒體技術能夠直觀、形象地展示出教學內容,是非常實用的教學儀器。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非常符合高考改革的需要,然而,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方面。本文結合魯教版高中地理教科書中的一些教學案例闡述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得”與“失”,接著提出改進多媒體在地理教學應用的合理化建議。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之“得”

        當前信息化程度不斷加快,順應這一趨勢,高中地理新課標要求“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于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多媒體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以獨特的魅力走入了高中地理課堂,下面就來闡明多媒體在高中地理課堂應用方面的“得”。

        (一)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地理課堂上用多媒體,生動形象地通過圖像、色彩、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創設教學情境,進一步活躍了課堂氣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地理教學課堂上,怎樣抓住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對于課堂教學的成敗至關重要。比如:學習南極洲這節課時,因大家都沒有機會親身體驗過那里的地理環境,對那兒非常陌生,這時借助多媒體播放我國南極科學考察隊登陸南極洲的相關紀錄片,就可以讓大家近距離地感受到南極富有特色的地理景觀,以科考隊員們活生生的探險經歷真切體會到南極酷寒、干燥、烈風的氣候特征。教師在課堂上,依靠多媒體,充分調動大家的視覺、聽覺和感知器官,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多維互動、培養學生們自主學習、探究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探尋南極的興趣,也帶動了大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課堂營造出和諧的氛圍。

        (二)擴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通常意義上,高中地理教學總是維持師生之間“一對一”的模式——教師灌輸式、填鴨式地把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學生再被動地接受、待進一步消化、吸收,“一支粉筆、一幅掛圖、一個地球儀、一張嘴”是對傳統地理教學最恰當的概括,然而,現代教育光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如今的學生思想更加成熟、思維更加敏捷、知識面也更加廣泛,魯教版地理教科書本身就有一些局限的地方,也是無法與時俱進的,這就要求教學想方設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拓學生思考的空間,理清教學思路,絕對不能拘泥于教材大綱中的知識點,要學會前后融會貫通、加強課外知識積累、見得多才能理解透徹。例如,在學習地球自轉和公轉時,教師就要事件做好PowerPoint課件,直接進行實物投影展示,這樣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用動畫模擬的形式把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公轉的全過程完整、清晰地展現在學生們的眼前,再觀察其方向、速度變化規律,可以大大地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節約課堂講課時間,更能減少學生的理解難度,促進學生快速掌握新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之“失”

        多媒體技術雖在高中地理課堂上發揮著重要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下列突出問題:

        (一)學生依賴心理嚴重

        多媒體技術雖然能夠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但只是一種必要的輔助手段,只為了學生更好更快地接受、理解新知識而引入的教學設備,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師和黑板的地位。否則,地理課堂就好像電影放映室,學生完全充當“觀眾”,這不利于多個知識點穿插成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體系,造成學生無法整合,而是孤立地學習每項新內容。比如學習世界人文地理時,單在多媒體播放課件講述某個區域,學生們就會顧此失彼,缺乏前后知識的連貫性和相互對比性,可能會輕易混淆拉丁美洲和非洲的一些知識點。

        (二)多媒體教學手段應用最廣泛的就是PowerPoint課件

        然而制作周期較長,對文字的大小、顏色,圖片的亮度、對比度,出現的次序等都要有較高的講究,若一個細節出錯,則會影響全局效果。若教師把大部分時間用到制作課件而不構思巧妙地課堂任務設計,那么在地理課堂中就會發生語言不順暢、知識銜接不當等問題,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的對策

        針對多媒體教學的“失”,有必要繼續發揮其“得”,加以彌補,如地理模型和儀器的實物觀察等,善于將多媒體手段和傳統的、有益的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以求得教學效果的最優化;不能忽視教師在課堂的指導地位,絕不能讓多媒體代替教師講課,多媒體只發揮很好的輔助效用,而非萬能的教學工具;教師制作課件時盡量簡潔明了,切忌花哨,要調動學生學地理的信心和激情,而不能弄巧成拙,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可能會得不償失。

        結束語

        魯教版高中地理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緊密依據學生的實際地理水平和教學的特征,靈活選用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明確多媒體的“得”與“失”,汲取多媒體的長處為課堂服務,促進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國青,張志豪. 多媒體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研版),2012(01) .

        [2]陳曉琴,王志東,劉永清. 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J].知識經濟,2011(22) .

        第9篇:地理學科的魅力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地理課堂教學;創新

        最近,網絡微博上掀起了一場板書PK多媒體的討論大戰。的確,隨著電子備課、多媒體教學、班級群、博客等越來越多的電子化成分介入課堂上,校園里,老師寫板書成了一種奢侈。

        其實,這兩種教學方式本身是不對立的,之所以我們會有以上的思考,是因為沒有把握好這個“度”。過多地使用多媒體必然會造成學生的倦怠,因此,如何在課堂中把握好“度”非常重要,下面我以課堂實際為例,談談地理課堂中多媒體的運用。

        一、多媒體的引導有利于學生思維延伸

        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單一形式,通過視、聽、觸、想等多種形象化教學,創設一定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人口和人種》這部分中如何讓學生體會世界人口過多這一現象,學生其實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但是僅僅靠語言的描述無法體會人口過多的現象,于是我在導入這一環節,專門在我們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點拍攝了一組照片,有了這一很好的鋪墊,學生的思維被打開,更進一步思考人口多帶來的影響,為什么人口這么多?等問題。

        二、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回歸生活,面向社會實際

        培養學生主動思維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是地理教學的最高要求,在地理學習中,教師應更多地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例如,《地圖》這節的學習,教學的重點是運用地圖,但我們課本上的地圖非常有限,因此,我將電子地圖搬進了課堂,通過CoogleEarth,讓學生們自己找家庭住址、學校位置、自己感興趣的地方。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資源環境,突破以書本知識為主要來源的限制,用各種相關資源豐富教學,拓展知識,開闊視野。

        三、多媒體與教具演示相結合,課堂不單一

        學生普遍具有好動、好奇、好勝的心理,對于有的課程內容來說,學生是“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只有動手做才能學得會”。例如,《地球的運動》,僅僅讓學生看多媒體的演示是無法理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這些抽象的知識的,在課堂中我先為每位學生備一個小地球儀,讓學生自己動手轉動地球儀,觀察結果。通過觀察,他們得出:地球自轉時,地球上任一點都是白天和黑夜的輪轉;地球公轉時,地球南北半球所看到的面積存在變化,因此南北半球得到的太陽熱量隨轉動的角度不同發生變化。完成上述活動之后,教師多媒體演示地球的運動,學生自然較易理解,讓學生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親力親為,知識的掌握就會更牢固。

        四、多媒體應與傳統教學方式相輔相成

        多媒體的出現提高了空間想象力,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充了課堂容量。但多媒體設備進入教室后,有的教師不管教學內容是否需要,學生是否感興趣,節節都是多媒體,長時間下來,學生對多媒體課堂已從剛開始的新奇到麻木,直至現在的倦怠。課堂的學習效果和興趣明顯下降。所以,課堂中不能盲目追求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而忽視了對傳統媒體的恰當使用,如教材、語言、文字、事物等。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在多媒體課堂中也不忘在黑板上板書,這樣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完整。教育需要電子化,但傳統教育精華和經典做法同樣不能放棄。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免费片在线观看 | 性开放网站在线网站在线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久热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不 | 日本性变态另类性高潮 | 日本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