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幼兒園教育敘事范文

        幼兒園教育敘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兒園教育敘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幼兒園教育敘事

        第1篇:幼兒園教育敘事范文

        【關鍵詞】繼續教育;繼續教育課程;期望;幼兒園教師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09)05-0041-04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是幼兒園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具體執行者,是直接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的人。沒有高素質的幼兒園教師隊伍,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成功的幼兒教育改革都只能是空中樓閣(葉平枝,2004)。社會發展對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次性的職前教育已遠遠不能滿足教師需求,繼續教育能彌補職前教育的不足,已成為提升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

        目前,國內關于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研究已十分深入,但對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研究較少。已有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研究多為質的分析和理論思考,且側重從教育管理部門(教育者)的角度來研究,很少從幼兒園教師(受教育者)的角度進行思考。筆者認為,從“受教育者”立場出發,關注教師的期望和需求,能更好地提升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有效性。本研究著重考察幼兒園教師對繼續教育的期望及其與現狀的差異,以期為教育部門在制定和實施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計劃方面提供參考。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隨機抽取北京市7個城區(海淀、豐臺、西城、崇文、東城、朝陽、通州)的不同級別(市一級一類示范

        園、區一級一類示范園、一級一類園、一級二類園、未評級園)的公、私立幼兒園的120名教師作為被試,回收有效問卷109份。被試構成情況見表1。

        三、研究結果

        (一)教師對課程內容的期望

        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目前主要包括三大類內容:教育理論知識、教育實踐知識、現代化信息技術。其中,教育理論知識指教育學、心理學、幼兒教育教學等理論課程;教育實踐知識指與教學教研實際相關的課程,如五大領域教法、藝術技能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指計算機應用課程。調查發現,教師最期望學到的是教育實踐知識,其次是教育理論知識,而現階段教師受到的繼續教育課程內容主要是教育理論,這與教師的實際需求和期望不符。

        從整體上看,不同學歷、職稱、教齡的教師都注重教育實踐知識,對現代化教育技術重視程度則普遍偏低。同時,不同職稱、學歷、教齡的教師對課程內容的需求又有差異。具體數據見表2。

        (二)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期望

        筆者將繼續教育的教學方法分為四類:教師講授、課堂討論、自學(如:遠程網絡學習)、幼兒園實地觀摩和研討。調查表明,教師最期望的教學方法為課堂討論,其次為幼兒園實地觀摩研討。而目前,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講授,與教師的實際期望差距較大。

        不同職稱、學歷、教齡的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期望基本相同。其中,二級教師更為重視課堂討論法和教師講授法(43.75%、16.07%);本科學歷的教師更希望采用遠程自學方式(45%,專科為18.18%),專科學歷的教師更重視教師講授法(17.05%,本科為2.5%);5~10年教齡的教師對課堂討論法的期望最高(48.15%,10年以上的為39.19%,5年以下的為39.13%)。

        (三)教師對課程師資的期望

        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師資不同于一般師資,他們是教師的教師。調查顯示,目前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主要由區(縣)教育部門領導、教委(教育局)教研室的教師授課。大多數教師表示,更希望那些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高職稱幼兒園教師來授課(各層次教師對高職稱教師的選擇比率均在50%以上)。

        四、討論

        從以上可以發現,教師對繼續教育的期望與現狀存在較大差異。教師期望的繼續教育課程應具備以下特點。

        (一)繼續教育課程的內容:實踐重于理論

        當前幼兒園繼續教育的課程內容以教育理論知識為主,而教師對實踐知識的期望遠遠高于教育理論知識和現代化信息技術。教育理論知識是幼兒園教師從事實際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然而現階段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講授的教育理論知識多為職前教育階段所學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等宏觀概念和理論,往往比較陳舊。這種重復學習對于教師提高實際工作能力收效甚微,因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理論與實踐難以有效聯系、實際教育教學能力不足,因此,以教育理論為主的培訓內容很難調動幼兒園教師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一味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忽略實踐知識的課程內容就成了繼續教育的一大弊端。因此,幼兒園繼續教育課程內容的制定應注意融合實踐知識與理論知識,并適當加大實踐知識的比重。這樣才能提高幼兒園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也能提高繼續教育的有效性。

        (二)繼續教育教學的方法:以討論交流為主

        傳統的集體講授教學法可以使知識的學習具有系統性、連貫性,但存在受訓教師參與程度低、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等不足。而小組討論法可以彌補集體教學的缺陷,能更有針對性地促進教師之間、幼兒園之間的交流互動,為教師們互相借鑒、取長補短提供機會,教師在繼續教育中的參與程度因此大大提高。因此,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可以將集體講授與討論交流的教學方法有機結合,既保留集體講授法的優點,又可以提高教師的學習興趣。

        (三)繼續教育的師資:以幼兒園高職稱教師為主

        目前,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主要由區(縣)教委(教育局)教研室的教師來授課。豐富的經驗使他們能夠從整體上把握繼續教育,很好地開展大教育的理論知識講授,以及師德教育、教師心理培訓等,但是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同時負責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對幼兒園教師的狀況未必熟悉,這樣授課內容的針對性就會大打折扣。鑒于幼兒教育的特殊性、綜合性和靈活性,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更需要實踐經驗豐富的幼兒園高職稱教師來擔當。他們更加了解在職幼兒園教師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指導和更實用的解決辦法,這將大大提高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質量。

        五、建議

        幼兒園教師對繼續教育的期望與現狀間的較大差異表明,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何使繼續教育更好地滿足幼兒園教師的實際需求,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一)了解教師需求,進行層次多樣、針對性強的繼續教育

        不同層次、水平、階段的教師對繼續教育的需求不同,因此繼續教育應因人而異。在制定繼續教育教學內容前,應先調查了解分析各層次、水平、階段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然后根據專題、教齡等分組,進行層次多樣、有針對性的繼續教育。例如,對實際教學經驗豐富,但缺少理論基礎、電教設備應用能力較差的年齡大、教齡長的教師,可以開展有關理論知識和信息技術的課程培訓;對學歷高、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強的教師,可以開展教育案例分析和幼兒個案分析的相關培訓;對學歷較低的年輕教師,可以開展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培訓。

        目前,北京市各區(縣)都設有新教師培訓項目,這就是因材施教的做法。例如,崇文區的新教師培訓中,理論課程內容占學時很少,而主要根據新教師的實際困難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開展一些現場觀摩和指導活動,使新教師在入職初期就有機會學習有經驗教師的長處,提早意識到自己今后可能遇到的問題。

        (二)貼近幼教工作,進行實踐指導性強的繼續教育

        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是開展教師繼續教育的目標之一(孫玉潔,1996)。繼續教育組織者應不斷更新教育理論知識,設置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為目標的、以指導實踐為主的課程內容。教育理論知識是實踐的指導,繼續教育組織者需要思考如何將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實際結合起來,在理論講授過程中穿插案例,使理論形象化,使案例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如可以依托先進教育理論,為教師提供五大領域教學教法的優秀經驗、活動區材料的優化設計與合理投放、家園共育的具體建構以及幼兒教育個案分析等與教師日常工作息息相關的內容,以滿足各層次教師的需求。

        (三)改變單一的繼續教育教學方式

        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教學中普遍采用的課程組織形式仍是集體講授,教學方法單一,教師講授多,討論少,實踐研究就更少,幼兒園教師的實際教育教學能力不能得到快速提高。因此,在繼續教育課程實施上,應探索“多元化、多層面的實施途徑,既深入挖掘傳統的集中講授的價值,又開始探索親身實踐、現場觀摩與專家點評相結合的方式”。〔1〕一些學者還提出“園本基地、能力本位”的培訓模式,〔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多元化的宏觀幼兒園教師培養模式及“師徒幫帶”“現場觀摩與即時反饋”“專家指導”“微格教學”“雙線交叉”等具體操作模式(秦旭芳、龐麗娟,2001)。

        如何更好調動幼兒園教師的積極性,同時使他們能更敏銳地發現和解決日常工作中的問題,筆者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和參與式培訓是繼續教育中值得采用和推廣的教學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對現行以知識本位、教師中心和傳授、灌輸為主要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進,有助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的思維共振,提高學習效率,并在合作中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克服片面性,取長補短,實現資源共享。〔3〕參與式培訓則一改“培訓者講授,學員接受式學習”的教學方式,突出“培訓者組織活動,學員發現式學習”的特點,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親身體驗主動、合作、探究學習的喜悅和效果,以促進自身觀念、態度和行為的改變。參與式培訓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分組討論、案例分析、錄像分析、觀察、辯論,以及其他根據培訓內容而設計的各種游戲、練習和活動。

        (四)依靠幼兒園的優質師資,建立多種組合的教師資源庫

        目前,北京市幼兒園繼續教育師資主要由區(縣)教育研修學院研修員構成。由于很大一部分研修員并不來自幼兒園,這就造成了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內容針對性不強等不足。因此,完善師資結構是保證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有效的重要環節。

        近年來,名師工程逐漸興起,一些市區縣紛紛建立了名師工作室,讓一線優秀教師獲得豐富而深厚的思想內涵和專業發展。筆者認為,名師工作不能只著眼于培養幾個“名師”,而應充分發揮名師的帶頭和輻射作用,帶動、培養出一批骨干教師。比如名師們可以通過舉辦專題報告會,介紹職業體驗、教育理念、教學風格及特色,舉行教學學術講座、開公開示范課、研究課,組織評課、互動交流活動等,展示名師教學魅力,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不斷為本區域中的幼兒園教師提供新經驗。

        參考文獻:

        〔1〕〔2〕王雪為,何秀英.對我國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研究的綜述與分析〔J〕.教育導刊:下半月刊,2005,(7):4-6.

        〔3〕傅永曙.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論〔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2.

        The Study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Expectations to Continuous Education Courses

        Zhang Yingqia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No.2 kindergarten, Chongwen District,Beijing, 100062)

        Li li, Xu Xiaohu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第2篇:幼兒園教育敘事范文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現狀調查;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08)06-0039-05

        教師是教育改革的主力軍,其素質直接影響教育質量。提高在職幼兒園教師的職業道德、專業水平及整體素質已成為當前幼兒教育改革的關鍵環節,而這需要高質量的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來支撐。

        為了解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現狀,筆者在全省范圍內隨機抽取757位教師、168位園長、50位幼兒園教師培訓機構負責人進行問卷調查,并對部分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園長、培訓機構負責人進行個別訪談和座談。

        調查內容包括:浙江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經費投入、管理情況;繼續教育機構的日常運轉情況;園長對繼續教育的態度;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情況:園長和教師對繼續教育的評價及其對今后繼續教育的需求與建議,等等。

        一、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發展較好。不少地區幼兒園教師接受了越來越多的繼續教育培訓,有些地區的培訓機構根據幼兒園教師需求開展了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培訓,但是,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繼續教育發展不平衡

        1、地區發展不平衡

        調查表明,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教育行政部門重視程度不同等多方面原因,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發展呈現出較大地區差異。就幼兒園教師接受繼續教育培訓的次數來說,2004~2007年,寧波、紹興地區幼兒園教師人均接受過9次左右的培訓,而衢州等地只有4次左右。

        2、城鄉、公辦民辦不平衡

        調查發現,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發展還呈現出一定的城鄉、公辦民辦差異,主要體現在培訓經費的管理上。浙江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撥款主要向城市公辦幼兒園傾斜,民辦幼兒園一般得不到教育行政部門的培訓撥款,其教師培訓經費全由幼兒園或教師承擔。在教師自負培訓經費的幼兒園中,村鎮民辦幼兒園所占比率最高,其他性質的幼兒園如城市民辦幼兒園、國有民辦幼兒園的教師培訓經費主要由幼兒園負擔。部分幼兒園教師在訪談中透露,村鎮民辦幼兒園之所以存在較為普遍的教師自負經費情況,主要是因為這些幼兒園承擔不了這些費用和怕教師培訓后流失,如果教師自己掏錢參加培訓,則幼兒園的師資流失風險及損失會減少。民辦幼兒園教師與公辦幼兒園教師的待遇差距較大,自負經費的規定讓很多民辦幼兒園教師被迫放棄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機會。

        事實上,民辦幼兒園尤其是農村民辦幼兒園教師最需要接受培訓。調查結果顯示,沒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主要集中在各類民辦幼兒園,占82%。其中,村鎮民辦幼兒園中無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所占比率最高,達53.2%。盡管這些教師非常渴望得到培訓,但經費少、業余時間少、距離城市遠等原因使他們參加培訓的機會非常少。這也是本次調查中農村幼兒園園長和教師普遍反映的問題。

        教育部曾明文規定,社會力量舉辦的中小學和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由舉辦者自籌。這樣的規定對于目前已占浙江省幼兒園總數75.1%、在園幼兒數占全省在園幼兒總數61.8%的民辦幼兒園來說,十分不利。因此,如果培訓經費不解決,將嚴重影響到浙江省民辦幼兒園教師乃至所有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推進,阻礙浙江省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繼續教育網絡不夠健全,管理不夠完善

        1、網絡不夠健全

        與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絡建設相比,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網絡建設較為滯后,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省幼兒園教師培訓中心的龍頭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出來,培訓規劃不夠完善,各類培訓未形成體系,與各培訓機構聯系欠緊密,等等。到目前為止,浙江省各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機構還沒有建立起聯系制度。這一方面與目前教育行政部門關注的重點仍在中小學,對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關注度偏低有關,另一方面與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起步較晚,目前還處在探索階段有關。

        2、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在構建教研、科研、培訓一體化的培訓體系時,暴露出一些問題。部分地區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歸口不明確,與教研部門未理順關系。在被調查的50個培訓機構中,有39個是教師進修學校,3個是培訓中心,3個是教育局幼教管理部門,5個是由原來的教師進修學校和教研、科研等單位合并而成的教師發展中心、教研與教師培訓中心。眾多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機構使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歸口不明確。培訓中心、教師進修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等權責不明。據調查,目前培訓機構有培訓資格,但專業性不夠強、培訓效果不夠好;而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貼近一線教師需要,但沒有培訓資格,培訓經費也緊缺;有的地方因教師進修學校一直未開展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活動,不得已由行政部門連同教研室共同組織開展當地的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

        (三)工學矛盾突出,培訓效果不夠理想

        工學矛盾突出是幼兒園教師、園長和培訓機構一致反映的出現在教師繼續教育中的問題。浙江省幼兒園特別是村鎮、民辦幼兒園師資偏緊,有的幼兒園甚至采用教師包班制,不少教師每周只能休息一天。因此,不少教師幾乎沒有時間參加培訓。

        調查表明,大多數幼兒園教師和園長對目前開展的各類培訓效果評價主要集中在“較好”和“一般”上,對培訓效果持非常肯定態度的較少,而培訓機構的自我評價較好。這表明,培訓機構與幼兒園教師、園長的認識并不統一,后兩者的需求尚未得到真正滿足。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培訓的效果并不理想。

        調查還發現,不少培訓機構組織的培訓偏重形式。首先是培訓內容脫離教師需要。調查發現,73%的培訓機構會在一定程度上根據教師需要來開設培訓課程,但仍有27%的培訓機構有時脫離教師教育教學實際,根據主觀判斷來確定培訓內容,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特別是缺乏創新精神,不能滿足教師個性化需要。其次是培訓形式單一。

        調查顯示,在培訓形式方面,雖然有90%以上的培訓機構表示已采用集中培訓和園本培訓相結合的形式,但主要還是以集中培訓、理論講授為主。培訓形式較為單一。

        (四)培訓隊伍不夠專業,部分培訓者學歷層次偏低

        根據浙江省教育廳要求,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者應具備較強的教育專業理論知識,要熟悉幼兒園教育規律和幼兒園教育實際,具有理論提升和實踐指導能力。其他專業的教師較難達到這一要求。然而,在被調查的培訓者中,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僅占26.8%。培訓隊伍不夠專業已成為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深入開展的瓶頸。

        從培訓隊伍的學歷層次看,有12.6%的培訓者仍是專科學歷,他們主要是幼兒園教師、園長、教研員等,而來受訓的教師45.4%已達到專科學歷,17.0%已是本科學歷。訪談中一位培訓者自嘲道:“我自己的學歷層次和理論水平不高,怎么去提升幼兒園教師的理論水平呢?”

        二、對策

        綜上所述,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之所以產生上述種種問題,主要是因為人們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和管理體制出現問題。人們對幼兒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的作用認識不到位。政府關注的重點是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對幼兒教育重視不夠。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提倡幼兒教育事業發展要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浙江省民辦幼兒園數量迅速增加。在改革辦學體制時,政府一度忽視幼兒教育的公益性,對幼兒教育尤其是民辦幼兒教育投入嚴重不足,有的地方甚至將公辦幼兒園出售給個人經營。由此造成幼兒園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公辦民辦之間的發展不均衡,進而造成全省各地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出現較大差異。

        要解決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增加投入,促進繼續教育均衡化

        自2005年起,浙江省教育廳開始撥專項經費用于面向農村幼兒園骨干教師的省級培訓,但下撥的經費遠不能滿足農村幼兒園教師特別是農村民辦幼兒園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需求。因此,要保證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經費,各級政府還要給予適當支持。

        政府經費撥給的具體方式可以參考國外的做法。如美國,當公民參加某個社區學院的繼續教育時,國家就將所需經費轉到辦學單位。我們也可從當地教育事業經費中為經費不足的幼兒園,尤其是民辦幼兒園教師專門列出一筆經費,在這些幼兒園教師的培訓考核合格后,將一定比率的經費撥給培訓機構。

        一些農村民辦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還非常需要社會的支持,溫州市永嘉縣政府發動企業投資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做法值得借鑒。正如一位園長所說,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經費單靠一種力量解決是困難的,政府、社會、幼兒園、教師都應該承擔一點。

        (二)完善繼續教育管理體系,加強指導和評估工作

        1、加強省幼兒師資培訓中心的指導作用

        浙江省幼兒師資培訓中心是全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指導機構,應發揮龍頭作用,為各地區培訓機構提供業務指導和服務。

        為此,參照省中小學師資培訓中心的職能定位與人員配備標準,省幼兒師資培訓中心應強化非學歷培訓功能,配備足夠的人員,專門開展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規劃制定、方案策劃、培訓隊伍組建、培訓及科研的組織與管理等工作。

        此外,省幼兒師資培訓中心應加強與各培訓機構的聯系,經常開展調研,掌握全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情況,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加強指導:還應經常組織開展對培訓隊伍的培訓,提高培訓隊伍的綜合素質;為各培訓機構搭建交流平臺,使好的培訓經驗得以推廣。

        2、完善管理體制,保證工作質量

        在解決培訓效果問題上,有學者提出“四位一體”的培訓體制。所謂“四位一體”,就是對教師培訓中心、教研室、電教中心、電大等單位進行內涵性資源整合,達到優勢互補,促進“研訓一體化”。目前,浙江省不少地區成立了由原來的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電大等單位合并而成的教師發展中心,如平陽縣教師發展中心。在合并后的培訓機構中,幼教教研員同時還是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組織管理者,由于他們更了解一線教師的需要,能結合教研實際開展培訓,培訓效果相對較好。

        對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開展情況進行評估也非常重要,它能不斷完善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建議浙江省教育廳根據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實際情況,制定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機構評估體系,定期組織評估,促進培訓機構的建設和培訓工作的開展,確保繼續教育工作的落實和改進。

        (三)組建高水平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隊伍

        組建一支專業化、高水平的專職培訓隊伍是將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推向深入發展的重要保證。參照《示范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評估標準(試行)》,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專職培訓者應具備如下基本條件:學前教育專業碩士及以上學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有較強的教育專業理論知識,熟悉幼兒園教育規律和幼兒園教育實際,具有理論提升和實踐指導能力,有策劃、組織培訓和開展教學以及組織開展對培訓者進行培訓的能力。

        選拔培訓者可采用三條途徑。一是進入。引進正規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畢業生。進入培訓機構后,先讓其到幼兒園鍛煉半年以上,積累實踐經驗,并開展本地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調研工作,掌握第一手材料,為開展培訓作準備。二是系統進修。如果幼兒園有合適人選,可送到學前教育專業教育碩士點學習,提高其學歷層次和綜合素質。三是短期培訓。招入和選拔的培訓者如不熟悉成人教育規律,可通過培訓提高其理論水平和策劃、組織培訓的能力。此外,各培訓機構還可以聘請專家或優秀幼兒園教師任兼職培訓人員。

        (四)構建以發展能力為導向的培訓課程體系

        萬中、程敏等人將“能力本位教育”引入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領域,提出了要根據能力需要來確定培訓內容,要以培訓具體的操作能力為中心,要尊重受訓人員的個性和需要等觀點。這些觀點對發展、完善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體系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以發展能力為首要目標

        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應當以提升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實踐創新能力為首要目標。只有目標定位準確,培訓工作才能循序漸進地深入開展。

        2、按受訓者的需求設置課程

        不同年齡、不同層次幼兒園教師的培訓需求不同,培訓機構要以此為導向來設置必修課程。比如,新教師的任務是盡快適應幼兒園工作,最需要得到關于組織幼兒一日生活活動和教育教學活動的培訓,也非常需要得到提高藝術技能、與家長溝通能力、觀察了解兒童能力、為人處世技巧等方面的培訓。據此,培訓機構可增設比較實用的《人際溝通技巧》《藝術技能》《幼兒園教師行為藝術》等課程。中青年教師開始關注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以及學前教育理論知識的豐富和自己的心理狀態,據此,培訓機構可以增設《教師心理健康》等課程。

        在選修課程方面,各地有較大的自主性,培訓機構可在調查教師實際需要的基礎上開展“主題式”或“菜單式”培訓,以滿足幼兒園教師多樣化、個性化的需要。

        3、以促進能力發展為導向實施課程

        目前,一些國際培訓機構非常關注課程實施的方式。他們認為能力只有在反復實踐中才會不斷提高,因此課程實施應特別注重學員實踐參與性的培訓方式。培訓規模宜小不宜大。專家引領下的觀摩研討、師帶徒、課題研究、專題沙龍、案例分析與研討、外出參觀等都是深受教師喜愛的培訓方式,對提高教師實際能力的作用也非常顯著。

        如何將培訓規模由大變小,培訓機構可借鑒美國的做法。在美國,社區學院只選擇幼兒園中學歷層次高的教師作為培訓對象,之后由這些教師將培訓理念、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帶到所在幼兒園對所有教師進行二次培訓,其培訓規模都不大,每次在15人左右。這種培訓人人都有充分參與的機會。培訓效果很好。

        4、以實踐能力水平為主要評價指標

        以能力發展為培訓的首要目標要求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以實踐能力水平為主要評價指標。目前,幼兒園教師在繼續教育中考試和作業任務繁重,壓力很大,不利于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今后的培訓考核,可以考慮將幼兒園教師實際能力水平作為主要評價指標,由幼兒園自己組織考核,培訓機構進行抽查。

        第3篇:幼兒園教育敘事范文

        關鍵詞: 教育敘事研究 學前教育研究 方法

        一、教育敘事研究

        教育敘事研究作為一種質的研究形式,于20世紀70年代在西方教育研究領域率先興起,20世紀90年代末,丁剛教授將其引入中國,教育敘事研究在我國中小學興起。教育敘事研究以后現論、文學中的敘事學理論、現象學和解釋學理論等為理論基礎,強調研究者“面向事實本身”,關注處于真實教育情境中的個人,試圖描述和解釋教師的生活故事,揭示事實背后的意義。教育敘事研究作為教育研究中的一種新興的質性研究形式,發揮自己的特長。

        關于教育敘事研究的理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來說,就是對有意義的教育事件進行描述分析、發掘,或揭示日常事件、行為、生活背后的意義,從而促進教師改進教學實踐,豐富教育理論;從狹義上講,專指教師以研究者身份從事的敘事研究,教師對日常生活、課堂教學中的事件、個人經驗、個人傳記進行敘述,以此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并通過反思改進自己的行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特點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將教育敘事研究方法引入學前教育研究中,主要特點如下。

        (一)教育敘事研究資料來源的多樣性。

        教育敘事研究以教師的生活故事為研究對象,這從資料收集的來源上可以看出,作為一種質的研究方法,教育敘事研究在收集資料時主要采用參與式觀察和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捕捉研究對象的深層信息。日常中平淡的教育故事也許就隱藏著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和教師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周圍環境、氣氛、教師的行為動作也許就隱藏著個人的某種價值觀念和理論修養水平,這都需要研究者仔細觀察。另外,教師的“教育日志”、自傳或傳記、各種活動的圖片、相關的學生的作品和日記、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等也為教育敘事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二)教育敘事研究所敘述內容的情景性。

        教育活動是一種實踐活動,它總是在特定的背景或情景下發生,教育敘事研究并不是對教育活動進行簡單地描述與記錄,而是將研究對象的行為與教育場景、背景相聯系,對情景做細致描述,分析和把握處于情景中的個體是如何理解周圍發生的事情、事件的,并剖析事實背后所含的意義,將其融于事實講述之中,只有經過這樣的深度描述,才能引起敘述者和讀者情感上的共鳴,幫助教師、學生、研究者有所發展和提升,促進彼此間的互動。

        (三)教育敘事研究所述內容對人的關注。

        多數教育敘事研究的研究對象常常是單一的個體,每個個體在真實情境中的所思所想都是不同的,所以研究者對個體在真實教育情境中的個人生活經歷、所思所想十分關注,通過搜集教育、敘述、重構個體在教育生活中的故事,達到對個體行為和經驗的理解。此外,研究者在進行教育敘事研究時,不僅對事件本身、事件背景做各種記錄和描述,同時還對研究者自身的信息做描述。因為研究者所敘之事處處滲透著自己的立場和態度,是生命中一種獨特的親身經歷、體驗和感受,有著不可重復性。教育敘事研究所述內容體現了對個體獨特性的尊重。

        (四)教育敘事研究強調民主平等。

        教育敘事研究的主體有兩類,一類是一線教師(或學生、家長、教育管理者),作為敘事研究的主體,目前的很多中小學教師會在研究者的指導下開展教育敘事研究,他們敘述的內容多是自己的課程、教學故事和自己對教育教學事件的理解。另一類是教育理論研究者,作為敘事研究的主體,他們以中小學教師為觀察或訪談對象,對其所述內容進行分析和闡釋。受“教師成為研究者”觀點的影響,目前我國教育敘事研究的主體更多地指向前者,認為教師身處教育情境中,不但容易觀察和獲取教育情境中的事件,而且在敘述過程中容易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其實我們更倡導理論者與研究者兩者共同、平等地參與研究過程,兩者之間互相學習、平等交流,才能將理論與實踐完美地結合,才能使教育敘事研究遠離平庸。

        二、教育敘事研究與學前教育研究

        教育敘事研究方法與學前教育研究有密切的關系,將科學的方法運用到學前教育領域中的目的是揭示學前教育教育規律、充實學前教育知識和改善學前教育實踐。①將敘事研究方法應用于學前教育領域,使其成為學前教育研究方法中的一部分,是否具有適切性?其適切性表現如下。

        (一)教育敘事研究有助于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彼此相互靠攏。

        長期以來,由于受社會分工的影響,學前教育科學研究已經逐漸成為少部分人從事的活動,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多數教育工作者不具備幼兒園教育工作經歷、經驗,不愿意深入到幼兒園實際中,由此導致的學前教育科學研究過程和研究成果往往與教育實踐場景脫離,對實際缺乏指導作用,成為學前教育研究中的一大弊病。幼兒園教師與專業研究者有一個根本的區別,就在于他們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學實際現場,在現場中感受教育生活中發生的一切,而教育現場正是產生教育問題的地方。敘事研究通過要求教育工作者深入現場,把幼兒園作為研究基地開展研究,傾聽一線教師敘述的產生于真實教育情境之中的故事,體會他們對學前教育最為深切的感受,教育工作者作為研究者,與幼兒園教師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在此過程中建成,加強兩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學習。教育敘事研究作為溝通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橋梁,豐富著學前教育理論,指導實踐活動,促進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接軌。

        (二)教育敘事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科研興校”、“教師即研究者”等理念近年來已經成為中小學教師的共識。目前,許多幼兒園已開展了許多研究課題,但是對于為什么要開展科研,幼兒教師從事研究應當采用什么樣的教育科研方法,廣大幼兒教師卻不是十分清楚。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之所以鼓勵幼兒教師參與科研活動,是因為學前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學前教育向前發展,如不及時解決,將使學前教育陷入難以適應社會和兒童發展需求的困境。那么,什么樣的研究才最適合幼兒教師呢?一些幼兒教師對科研抱有畏懼心理,認為無從下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可行的研究方法,而行動研究法對于幼兒教師來說是較合適的,行動研究中的教育敘事研究可稱為“敘事的行動研究”,教師更容易掌握,因為這種研究方法與教師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關注幼兒教師日常遇到和亟待解決的實踐問題,需要教師把自己的教育實踐作為研究對象,對日常教育生活進行反思。

        教育敘事研究對于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很大幫助,因為教育敘事研究中的描述和解釋的方式本身具有很高價值,對故事的寫作過程就是對教育問題的探索過程。當幼兒教師在對某一教育故事進行描述時,會舍去大量的無關信息,然后挑出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準備關注和探究的教育問題,并把事件與背景和情境相聯系,試圖解釋自己的認識。在教育敘事研究過程中,教師對日常教育生活的觀察能力提高了;有意識地、系統地探究反思能力形成了;傾訴、發泄個人經歷和感受的機會獲得了;對教育教學理論和兒童也有了新的認識。

        (三)讓學前教育研究回歸生活本身。

        教育學本身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所以教育必須回到一定的情境中,回歸到具體的生活中,而不是被概括化、統一化。教育敘事研究倡導回歸生活世界,重視個體生活史和生活實踐的意義,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深入到具體的教育實踐中,以教師的教育實踐和經驗為研究對象;要求教育敘事研究的另一主體,教師所陳述的故事不是其主觀想象的,而是教師在日常生活、課堂教學中曾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育事件。教育生活事件發生的時間、環境、完整的情節、與事件密切相關的人物、事件背后的意義都包含在教育敘述研究中,所以說教育敘事研究是最接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維方式,給人一種親近感。

        教育敘事研究的方式無疑為學前教育研究回歸生活本身開辟了一條道路。對于傾聽者和閱讀者來說,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鮮活生動情節的具體描述,能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使他們從多個側面和緯度認識和了解學前教育實踐,理解幼兒教師教育信念的形成。對于幼兒教師來說,兒童的自然成長發生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許多教育情景都是在沒有刻意計劃下發生的,掌握教育敘事研究方法可以讓教師更加關注兒童的生活,在兒童生活的背景和環境中認識兒童的學習與發展,從而采取恰當的教育行動。

        綜上所述,教育敘事研究作為一種質的研究方式,它真實性、行動性的特點決定了它可以被用到學前教育領域中,我們在強調它的同時,并非將它處于與其他研究范式對立的位置上,因為學前教育是一個開放的、復雜的系統,需要運用不同研究范式,從多角度看待學前教育問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深入認識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論,了解它們的優勢與局限,結合具體研究問題,科學地運用各種方法。

        注釋:

        ①徐琳.“學前教育研究方法”概念的靜態語義分析及其動態生成[J].學前教育研究,2011,(1):49.

        參考文獻:

        第4篇:幼兒園教育敘事范文

        [關鍵詞]城市 農村 幼兒 教師 發展現狀

        一、前言

        本文通過對粵西地區8所市級示范幼兒園和8所鄉鎮中心幼兒園各選取16名教師進行敘事研究。結構式訪談采用電話的形式,涉及七個方面,從她們的經歷人手,通過32人的比較,旨在從職業態度、專業認同、教學反思、對自身素質的認識、對專業發展途徑的認識、專業評價、對園本教研的認識幾個維度分析各自專業發展的優勢和困難。對農村教師進行一年零三個月的跟蹤訪談,在操作上采用職業關系、教學反思、培訓等三個方面作為訪談的參考主題,由被訪談對象闡述一段時期來最深刻的主題。幼兒教師的個案不能涵蓋幼兒教師成長經歷以及所遇到的困難,只對具備同樣特征的幼兒教師具有代表性,但敘事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解釋樣本本身,通過對這一特定對象(通常是比較小的樣本)的深入研究而獲得比較深刻的理解。因此希望能為深入理解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供實證支撐。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 研究對象

        本文以粵西地區16所幼兒園的32個幼兒教師(農村和城市各16個案)的教學現狀為研究對象。

        2 研究方法

        (1)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調查粵西地區多所幼兒園的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

        (2)采用敘事研究和個案研究,調查幼兒教師專業認同、在職培訓、專業評價等情況,分析我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地區差異。

        (3)文獻資料法:大量收集中國期刊網、維普中文科技期刊網和肇慶學院圖書館有幼兒教育的參考文獻。

        三、粵西地區城市與農村地區的幼兒園教師的個案比較研究

        基本情況:城市教師和農村教師相似之處是同時畢業于大學本科并從事幼兒園工作1年多;不同之處是工作環境,薪酬福利、晉升、換工作的機會不同。通過對32位教師具體情況比較分析可見,其中28位幼兒教師的薪酬產生正相關,24位教師都強調了性格在入職初期就以及形成,其中15位農村教師工作一年多后仍未勝任工作且有離職意向。

        四、跟蹤訪談的分析

        農村教師,大學本科畢業后在鄉鎮中心幼兒園工作,從事幼兒教育教學工作1年半,現負責幼兒園校園網,財務、舞蹈等各種工作,并結合專業特長開展全園教師信息化培訓和大班電腦教學工作。城市幼兒教師在以專業成長經歷為線索的訪談中,能夠感受到她們對幼兒的喜愛、對工作的熱情執著和對發展機會的渴望。

        1 對農村和城市的幼兒教師入職前的感受的采訪

        農村部分教師認為;大學四年學的東西太雜,什么都粗通皮毛,什么都不精,工作也不好找。畢業時首先考慮了工作地點,父母在這邊打工,我就打算離父母近些。當時在招聘會上就投出這一份簡歷,通知去面試了,當時我家這邊幼兒園缺人很厲害。自己也覺得幼兒園各方面都比較符合我的要求吧。城市部分教師認為;自己在校期間就是獲過很多獎,參加過各種社會實踐,并大都是學校或班級的學生骨干,想通過幼教這個職業的專業知識,為自己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是可以的。想去城市的幼兒園去工作為將來有計劃的發展自己的特長。

        2 對農村和城市的幼兒教師入職后的工作現狀調查

        農村幼兒教師認為這份工作太有挑戰性了,還在實習期,大部分園里人手不夠,就讓部分老師也帶班。班上大都有40多個孩子,大部分老師光記住他們的名字,把名字和人對上號就已經費了好大的勁,由于老師較少,想請假都不行。

        她們認為一段時間后已經能很好的適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了,最開心的是孩子們都喜歡和我們玩。認為對幼兒要盡量少批評,所以我們很少發火。這樣一來似乎沒什么威信了,最怕獨立帶班了,一活動孩子們總是又吵又鬧,班級紀律總沒有主班老師在要好。也學了很多常規管理的口令。城市教師認為自己上課總要求做到更好,盡力去模仿優秀教師的夸張、兒童化的語言,還有課堂設計,進一步提高表達能力,上課慢慢就不緊張了,上完課馬上和主班老師進行交流和虛心請教。如一位老師說她第一次上的是英語課,設置了三個游戲,孩子們一玩起來就‘瘋’了,一堂課下來大部分都沒有學會兒歌。主班老師說,在游戲的參與形式上要注意選擇,比如的第二個游戲不適宜全班參加而第三個游戲階段為加深對兒歌的感性認識,游戲最好能變成角色扮演的形式。像這樣師傅手把手的教導對我們幫助挺大的,也能學到更多東西。

        從農村教師的表述中,分析她從入職時對幼兒教育朦朧的認識到產生職業倦怠離開教育一線崗位的過程,可以看出她專業發展存在著以下困難:明顯缺乏對專業發展的信心,缺乏對自身職業的規劃;能發現和反思問題應該能促進專業發展,但缺乏暢所欲言的民主環境和與領導溝通的技巧,也缺乏專業的引領,減緩了專業成長的過程;人職初期為了更快適應工作,有較強的專業發展動力,但是參加培訓的需求和現實矛盾,也沒有參加何種培訓的自;理論方面的培訓缺乏對實踐的指導,造成對理論重要性的誤解;對園本培訓的認識有偏差,對科研重要性認識不足以及科研能力缺乏;領導對于教師專業發展認識不夠,存在不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能性,至少不能全力支持;全體幼兒園的一線教師沒有互幫互助的習慣,未形成學習共同體。

        五、結論

        通過32位教師的分析,農村的部分幼兒教師在人職前對職業沒有規劃,將其只當作謀生的職業而非事業。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與城市相比存在以下幾個方面明顯欠缺:一是寬松民主的園所環境,園長并不是真正全力支持一線教師的專業發展的;二是與領導的溝通技巧,農村老師一直抱怨園長管理上的不當;三是多元化的專業發展途徑,技能型的培訓過多,欠缺深入理解幼兒教學的參與式培訓;四是反思的過程走形式,重材料上交而不夠重視對教學的體驗和反思后的實踐;五是忽視了對幼教事業熱愛的先決條件,對自身素質的認識過于悲觀;六是園本教研中的專業引領不夠,教研重結果而不是當作自我提升的過程。這些問題與農村教師所處幼兒園的經濟條件、文化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關注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尤其是農村欠發達地區已經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鄧澤軍:我國幼兒教師專業化問題與建議[J]學前教育研完,1607(11):51~52

        [2]陳琴,龐麗娟許曉暉:論教師專業化[J]教育理論與實踐,1602(I):38~42

        [3]戴莉法國幼兒教育師資的培訓lJJ幼兒教育,199B(09);21

        [4]劉焱:英國學前教育的現行國家政策與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1803(09):14~16

        第5篇:幼兒園教育敘事范文

        關鍵詞:教師 自我反思 評價

        一、“反思性評價”的意圖――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自我實踐反思是教師對自身教育行為及效果的分析思考,是教師提高自身素養的基本途徑。它需要教師能通過具體的事例來不斷發現、思考、探索、解決教育中的困惑和問題。如何尋找合理的反思途徑,并以正確的理念來審視自己的行為是教師面臨的最大挑戰。

        1、直接目標――發現實踐智慧

        我們認為反思不僅是對自己、對實踐為對象,更應以自己的思維為對象。因為人要實踐,就一定有行動的根據,反思就是對自身行動對終極根據進行思索。所以它不是事實的羅列和敘述,而是要發現問題的核心,要概括和抽象出問題的本質。

        2、最終目的――追尋行為自由

        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是因為其專業化的行為所決定。她應該能透視現象判斷事物的本來面目,從而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因此,反思不是平面化的經驗結晶,而是要撥開現象的迷霧到達自身行為或思想的深遠處,使教師的行為從自發走向自覺。

        反思性評價要求教師把自己作為評價對象來進行審視,也就是退后一步,讓自己暫時置身于其外,以自身為對象進行思考,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價值取向以及實踐行為所具有的意義。反思所獲得的評價結果,不是他人的批評,而是自我的思考結晶,自我的成長進步,此時,教師體驗到的是成功的喜悅,進步的欣慰。

        二、“自我反思性評價”的途徑――滲透于教育全過程

        反思性自我評價,應該滲透在教育全過程之中。教育是日復一日的,反思也應該是經常的,而不是時斷時續的。經過不斷的自我診斷、自我調整、自我激勵,教師最終得到自我提高。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一 )反思教學意圖與實際結果的反差

        教案記錄了自己的設想,在撰寫教案的基礎上開展反思性評價,將自己對活動過程的目的、各步驟的效果加以評析,能有效提高反思評價的實效。可以從中發現原有的設計意圖與實施中的矛盾、脫節,進而找到自己思想深處的疑惑、含糊之處。例如:結合三八節,教師開展了科學活動《禮物送給好媽媽》,教師通過對活動引導策略與有效指導進行反思,在教案旁這樣寫到:從幼兒的回答中,我發現孩子對于同類種事物還容易混淆,需要加強孩子對同類事物分類的能力。盡管我已經在提問前再三強調是幾種禮物,卡片上相同的只能算一種禮物,但很多小朋友還是將其混淆,有的說是10種,有的說是六種,他們只是將其提供的在桌面上卡片數量數了一遍。有時我發現孩子回答的答案很多不是老師預設,作為老師,我覺得如果在活動中能直接以討論的方式解決那就直接生成一個環節,如果不行,那就可以引導孩子去課后作為一種延伸活動。

        (二)反思一日活動的意義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是紛繁復雜的,能否覺察各種活動蘊涵的教育意義,是自我反思的重要環節。我們的許多日常活動經常處于一種無意義的,或者說意義不明顯的狀態之中,把娛樂看作學習,把散漫視同自主。如果日復一日地循環,不但使兒童的發展經常處于自在無序狀態,自己的教育水準也難以提高。改變這一現象,需要避免以往習慣的簡單羅列敘事方式。自我反思性評價不排除敘事,但在敘事的基礎上,還要求一問、二想。問一問這件事有沒有意義,再想一想,是什么樣的意義,自己是否把握住了這個意義來引導兒童發展。根據追問和思考的結果,再來敘事,時間的意義就能體現出來,對日常事件的認識和理解也就不會膚淺,就能夠發現其中的教育價值和自己的教育行為及觀念是否適宜,一問、二想,再敘事的方式把教師的反思引向深入。

        三、“自我反思性評價”的重點――教育的適宜性

        第一,反思評價教學目標的適宜性。幼兒園教育強調教師能根據兒童發展隨時生成或修改活動,其中教師最難把握的就是目標的適宜性。對目標達成情況,尤其是活動設計的各個環節是否能準確體現目標進行反思,最容易發現問題。因此對目標的反思是教師提高設計活動準確性的一個簡單策略。它要求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抓住重點難點開展思考:我定的教育目標是否符合《綱要》精神?是否符合班級兒童的能力水平?本活動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是什么?實際實行的結果同預先的意圖有哪些差距?

        第二,反思評價活動實施的合理性。教育的中心問題是過程的實施。對活動過程的反思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展開:環節的設置是否合理?場景的設計、教具的使用是否科學?組織和管理是否有效?

        第三,反思評價師幼互動的質量。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在每時每刻都發生著師幼互動的事件,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兒童產生深刻的影響。有很多教師往往忽略這些細節,所以產生很多困惑。當她仔細反思自己的言行后,常常會對孩子有新的認識。

        四、“反思性評價”的補充――同伴診療性評價

        俗話說“旁觀者清”,這其實道出了同伴在群體反思中的重要價值。當教師身陷活動中時,往往會對自己的很多語言、行為不敏感,而旁觀者卻很容易發現其中的問題。因此,運用同伴互助的方法,不僅對教師本人,對同伴也會起到特殊的教育效果。

        (一)教師相互診療

        這是很容易做實行的方法。不一定要開展大型活動才運用,同年級段、同領域或同興趣愛好、甚至平時要好的教師之間在日常教學中隨時可以開展相互點評。需要注意的是,被評價教師一般比較容易接受好朋友的建議和意見,所以此類評價的基礎是相互信任和坦誠,因此應積極鼓勵同伴關系良好的教師形成小型的學習共同體。

        (二)開展教育研討

        研討通常是針對教師群體共同存在的問題或困惑開展討論。它通過創設百家爭鳴、暢所欲言、快樂學習的平臺,遵循“發現問題―提出方案―試點實驗―觀點碰撞―全面推廣”這種重點突破、由點及面的“實踐―評價―反思―再實踐”的循環線路,能促進教師的實踐交流、思維碰撞及理念融會,體現合作學習的最大價值。研討活動的形式有頭腦風暴式、案例式、專題式、菜單式等各種形式,使評價滲透到教研活動的過程中,對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有極好的作用。

        (三)家長參與評價

        第6篇:幼兒園教育敘事范文

         

        幼兒園日常問題:幼兒園日常問題是指幼兒園日常教育活動、生活活動和幼兒園日常管理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這些問題,包含了研究和實踐改進的價值。實際上,它可以涵蓋幼兒園一天生活中所有與教師、幼兒發展有關的問題。

         

        項目:項目是指一系列獨特的、復雜的并相互關聯的活動,這些活動有著一個明確的目標或目的,必須在特定的時間、預算、資源限定內,依據規范完成,它是需要通過行動、思考解決的實踐問題,或具有創新意義的某項工作。在幼兒園的課題研究中,每一個幼兒園的日常問題就是一個項目。

         

        項目式研究:項目式研究是把這一實際問題和工作作為研究對象,把解決問題、形成具有教育內涵的新的教育、管理方式作為研究目的。行動研究是項目式研究的基本研究方式。項目式研究重在通過行動研究的方式解決實踐問題過程,但不需要課題研究的繁瑣過程。

         

        項目式研究的基本操作流程是:項目設計—項目實施—項目評價。

         

        基于幼兒園日常問題的項目式研究:是指教師把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梳理、篩選和提煉,成為一個項目,以反思為核心展開行動研究的過程,是一種研究范圍小、研究周期短、研究過程簡便的研究。

         

        二、項目式研究的主體與方式

         

        項目式研究的研究主體是教師,研究由教師承擔,強調作為研究者的教師個人既是研究的責任主體,同時又是研究的利益主體。

         

        教師開展項目式研究的方式主要有兩種:①個人項目研究。它是教師對自己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中發現的、值得研究的問題進行的分析和探索。個人項目研究的全過程主要由教師自己實施,它的直接目的是教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和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②小組項目研究。這種方式是以小型備課組、教研組為單位,或以班組為單位,因為共同關心的問題組成的研究共同體,就大家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某一共同的問題或困惑進行小組合作型的分析和探究,解決實踐中的問題,進而為參與研究的教師整體專業素質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三、基于幼兒園日常問題的項目式研究的路徑與方法

         

        經過不斷研究、總結和分析,概括了幼兒園項目式研究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六個步驟。三個階段:項目設計階段、項目實施階段、項目評價階段;六個步驟:調查與發現問題、提出與論證項目、組建項目組、制定項目計劃、項目實施行動、項目效果觀察、分析解釋形成項目報告。

         

        我們通過診斷、例談、敘事的方式,引導教師學會結合日常教育問題進行研究,幫助教師在研究反思中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不斷提高教師項目式研究的能力,使他們的研究思路及措施更趨清晰,專業素養不斷提升,從而推動課題研究的有效實施。

         

        (一)項目設計階段

         

        對日常教育問題進行診斷是開展項目式研究的前提。教育問題診斷能幫助教師科學地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判斷,使他們學會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們對幼兒園日常活動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進行了調查分析,并采用現場診斷的方式,從觀察到的教師教學行為和幼兒的學習行為來診斷教師在日常教育中的問題,從而引導教師,通過自我反省、同伴診斷、小組頭腦風暴的方法,對問題進行分析解剖,在不斷學習、實踐、研究的過程中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法。

         

        在項目設計階段,要關注以下三點:

         

        1.關注問題的真實性

         

        項目主要來源于教師工作實踐中的真實問題,是教師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困惑或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教師自己熟悉的、有體驗的、有積累的、有濃厚興趣的、長期關注的,而且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把項目研究與日常工作結合起來,我們采取調查問卷的形式幫助教師從日常教育生活中尋找問題,針對一些真實存在,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問題,通過項目審議會的研討論證,最終將其提煉成項目。

         

        2.關注項目的研究價值

         

        具有研究意義以及富有創意與成效的“項目”,不僅不會加重教師的工作負擔,而且還會提高教師研究的積極性。如“提高幼兒餐后活動組織與管理的有效性”“幼兒園展示舞臺活動創新”“在班本特色活動中發展孩子的積極個性”“運用角色體驗解決幼兒問題行為的案例研究”“豐富班級生活中的角色體驗”等。而有些問題如在同一領域別人已經有相當成熟的研究結果與做法,或者因為涉及的因素較多、比較復雜,就建議不作為項目進行研究。

         

        3.關注項目的操作方式

         

        當項目形成后,我們根據項目內容決定項目的實施方式。對于多個班級或者多人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某一共性的問題或困惑,則組建大項目組進行合作型的分析與探究,并選定項目組長負責項目實施的計劃、項目組活動的組織、項目實施的跟進以及項目總結等工作;對于個別班級或個人在日常教學中發現的值得研究的個性問題,則由該班老師或個人自行實施研究,大課題組給予相應的支持。大項目組與個人項目并行或穿行的方式,使得項目研究有點有面,靈活自如。

         

        (二)項目實施階段

         

        項目式研究是以教育實踐為研究現場,以反思、提升教育教學實踐為目的的教育科研方式。其實施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為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強調研究者在實際情境中,針對具體問題提出改進計劃,通過在實踐中實施、檢驗、修正而獲得研究結果。

         

        關于項目的具體實施,我們做到了幾個注意點:

         

        1.注意項目計劃的操作性

         

        項目式研究不同于一般的課題研究,因此在制定項目計劃時,首先,我們要求要明晰和簡單,有些內容不必太詳細。項目計劃的內容大致包括:項目名稱、項目實施目標和價值、項目實施要點、項目完成時間、項目組成員及分工等。其次,項目計劃要考慮幼兒成長和發展的特點,項目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而幼兒又是具體和不斷變化的。因此,項目計劃必須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可以隨著實施中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

         

        2.注意研究方式的靈活性

         

        針對不同的研究內容,研究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大一班進行的“如何在班本特色活動中發展孩子的積極個性”的班本項目研究,就由班級教師獨立進行活動的計劃、組織、觀察、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大課題組給予研究者充分的自主權,使研究者能放開手腳,大膽嘗試。又如,“幼兒餐后活動有效性的研究”這類參與人數較多的項目,則由項目組長負責按時對參與研究的班組或個人在項目研究中的實施情況進行收集與整理。

         

        3.注意項目組活動的有效性

         

        每月一次開展項目組活動,對教師在項目實施中的具體教育實例、個案、活動案例等以“例談”的方式,采用教師和專家共同進行案例分析,一例一議,以此讓教師學會對教育案例進行科學分析。項目組通過活動觀摩、現場研討、分組再實踐來剖析反思,互相啟迪,通過案例分析,逐步提高教師的案例分析能力。由于案例來自教師日常活動中真實的事情,所以更能引發教師參與案例分析的熱情,使他們從就事論事說案例走向用教育理論解釋案例。項目組對階段的研究成效進行小結,并討論下一步的研究計劃。

         

        (三)項目評價階段

         

        在此階段,我們會以教育敘事、現場觀摩、資料比對等方式對每個項目進行效果觀察、分析與評價,并最終形成項目報告。一般來說,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判斷一個項目研究是否有成效:

         

        1.項目研究者的觀念是否正確

         

        只有在正確的教育觀指導下的研究才可能是有價值的。我們通過案例分析解讀,引導教師學會撰寫“教育敘事”“教育故事”等。通過教育敘事的方式,讓不同層次的教師學會敘述自己的教育經歷和教育體驗,發現自己教育故事的教育價值,改變原有的比較陳舊的教育觀念與思維模式,使教師把目光投向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不斷發現自己教育行為、教育活動與幼兒行為的關聯,并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

         

        2.項目研究前后有無明顯改善

         

        教師通過項目研究前后的現場對比、資料比對、數據變化等,對項目研究的成效做出判定。例如,大班自從進行了“幼兒餐后活動有效性的研究”后,幼兒餐后活動的內容明顯豐富,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性、社會交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都有了明顯提高。小班進行了“如何有效開展家長來園活動”的項目研究后,家長來園活動從內容、形式和效果等方面都比以往更加豐富且有效。

         

        3.項目成果是否具備應用性

         

        教師好的項目研究不僅能夠解決教師在幼兒園日常工作中個體或少部分群體的問題,還應該具備推廣性,使得其他人或群體能夠沿用或借鑒。因此,每個項目組完成研究后,都會進行項目報告研究,與全體老師交流與分享經驗。優秀的項目研究成果能夠作為其他小組或個人解決同類問題的理論和實踐的依據,具有較好的應用性。如“有效開展家長來園日活動的項目研究”成果就被新一屆的小班年級組作為開展家長工作的參照。

         

        四、為什么要進行基于幼兒園日常問題的項目式研究

         

        (一)可以形成一些高質量的研究項目

         

        課題組先后進行了“幼兒餐后活動有效性的研究”“關于互動墻面的設計與教育價值探究”“自然角觀察記錄方式的研究”“如何在班本特色活動中發展孩子的積極個性”“在大班幼兒中進行同伴資源有效利用的案例研究”“如何開展班級圖書旅行活動”“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午餐習慣的研究”“運用角色體驗改善小班幼兒過度依賴性行為”“如何有效開展家長來園日活動”“畫信活動在幼兒園的開展與實施”“歌唱教學的組織策略研究”“讓材料的投放更合理”等12個項目的探索性研究。研究的對象涵蓋幼兒、家長、教師三個層面,研究的內容包括生活、學習、家園互動、教師培訓等各個方面。我們通過對每一個項目的深入而細致的研究,總結了許多值得推廣或借鑒的教育策略、實用經驗、管理方法,這些項目較好地提升了幼兒園教育的內涵與質量。

         

        (二)可以有效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基于幼兒園日常問題的項目式研究有效地解決了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問題,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思維、研究能力、教育觀念的提升。我們從幾個方面來考量教師項目式研究能力的提升:

         

        1.以實踐為中心,解決教師的臨場問題

         

        項目式研究讓教師時刻保持一種覺醒的狀態與反思的習慣,對種種新的或老的教學問題、教學困境進行思考:為什么孩子們吃完午餐后總是吵吵鬧鬧無所事事?為什么班級里能力一般的孩子總是沒有存在感?為什么孩子們對閱讀圖書沒有興趣?這許多的臨場問題都召喚著教師去學習、反思、實踐、改進。因此,因為參與了項目式研究,教師的教育教學常態就顯現出研究的意味。基于幼兒園日常問題的項目式研究正是以教師的時機教育情境為研究現場,以研究教師的教育行為為核心,將研究過程與教師的實踐融為一體,引領教師以研究的態度與方法關注、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育行為,使其對自己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有所關注、有所反思和突破。

         

        2.以自主為導向,引領教師進入自我成長的研究狀態

         

        項目式研究的項目主要來源于教師自身對實踐問題的認識與反思,教師既是研究的實踐者,又是研究的策劃人和負責人,同時也是研究成果的受益者。因此,在項目研究中,教師作為研究主體的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其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發揮。項目式研究中的一個個小項目,都是基于教師的體驗和認識開展研究的,研究成果指向教師自身行為的改善與自身經驗的重構。無論是個人項目還是小組項目的研究,都是教師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過程。

         

        另一方面,項目式研究切入口小、周期短的特點,以及研究過程與成果表達的靈活多樣性,都有利于教師克服對教育科研的畏難情緒,激發教師以探究的熱情主動關注自己的教育行為,思考習以為常的教育經驗中存在的問題,以科學的方法研究問題。它改變了傳統大課題研究的諸多限制,改變了教師在課題研究中的被動地位,將教師引入到一種自我成長的研究狀態。

         

        3.以反思為核心,成就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新范式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教師所面臨的教學情境常常是獨一無二的。前人所留下的教育理論或經驗可提供指導,但教師必須根據自己所在教學場所的具體情況和靈活多變的教育教學情境做出自主的判斷和選擇,并由教學實踐總結出的“實踐性知識”。項目式研究主張教師作為積極的行動研究者,在對教育教學行為的反思中不斷發展自己的實踐性知識,即從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通過研究幼兒園日常生活中實際發生的問題來反思和改進自己的實踐,促使教師對自己、對自己的專業活動乃至相關的事物獲得更為深入的理解。因而,項目式研究使教師的專業成長逐漸從外塑性發展范式轉變為內源性發展范式。

         

        總之,“基于幼兒園日常問題的項目式研究”的內容基于教育者自己工作的需要,是工作中需要改進和創新的內容。在研究中,教師能及時得到專業支持和同伴互助。同時,項目式研究過程雖然不追求嚴格意義上的科研方法,但是研究過程體現了教育者的實踐理性的思維方法和過程。而這一點恰恰是教師專業素養的核心:學會專業的思考和解決問題。因此,項目式研究既是適合教師的研究方式,又是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升的有效方式。

        第7篇:幼兒園教育敘事范文

        1.健全幼兒園各項管理制度。幼兒園管理群體必須具備善于管理、勇于創新的能力,工作務實且思想先進,注重人文管理,重視教職工思想道德建設,調動教職工工作積極性,提升教職工集體榮譽感,穩定教師隊伍。

        2.對于幼兒園環境布置方面的管理要營造適合幼兒健康發展的文化氛圍,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底蘊,構建鄉土文化特色校園。注重校本課程與幼兒園文化課程的整合。

        3.幼兒園安全管理要落實到位,科學管理。為教師的日常工作、幼兒的一日活動營造一個舒適而又祥和的環境。

        4.激勵機制建設方面,在未來的教學中,幼兒園要注重實際,進一步充實、完善教師量化評比方案,建立教師成長評價體制,通過家長測評、幼兒測評和同事互評相結合方式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二、不斷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1.堅持幼兒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幼兒園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幼兒園要加強保教人員行為規范教育。幼兒保教人員要將關愛幼兒、重視幼兒身心健康、把保護幼兒人身安全放在首位;要平等對待每個幼兒,不諷刺、挖苦、歧視幼兒,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

        2.教師專業成長方面要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現有師資質量。如果僅從質量角度衡量。一下子沒有那么多合格教師來滿足當前學前教育工作的需要。所以,我們還應當實事求是,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教師培訓,努力提高現有幼兒教師的水平。對于學歷、資格證書、普通話等不符合要求的現任教師,我們可以給某一個緩沖過度年限,比如3年,但必須在這個時間內達到要求,否則不再聘用。此外,我們還要加強崗位練兵。有計劃地開展“讀一本好書、樹立一種教育理念、倡導一種好的教學方法,上一節優質教學展示課的活動,并引導教師以敘事的形式積極反思交流、總結提煉并在全園推廣。

        3.在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總結教師隊伍建設活動中好的經驗做法,不斷建立并實施、修改完善后形成體制。我們還要不斷探索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規律和途徑,進一步健全、完善師德檔案制度、師德考核辦法,將師德表現作為崗位設置、教師考核的首要內容,實行師德問題“一票否決”,促使教師隊伍建設逐步走上制度化軌道,進一步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我園教師隊伍綜合素質。

        三、增強創新意識,強化課程改革目標

        1.課堂教學方面要創設充滿活力的課堂,倡導幼兒全員參與,注重師生之間交流互動。教師要圍繞目標科學設計、創設情景,使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教師應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以質量求生存發展,以質量面對挑戰。

        2.課程開發方面要深度挖掘本土教材,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懷。

        3.教育教研要根據課改精神,以幼兒活動為重點,園領導和骨干教師牽頭,深入開展教學科研。教師應注重教研形式和內容的創新。教師可采取推門聽課、賽課等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成效;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等方式展示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個人風采。我們應提倡教師積極撰寫論文、教學反思之類的教學心得,鼓勵教師多參加國家級優秀論文評選。這樣可以讓教師建立自信,在機遇面前不懼挑

        4.對于幼兒發展方面,我們要關注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有意識地轉變幼兒活動方式,大力開展探究性研討活動,完善本土課程內容,制定好計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從而使幼兒全面健康成長。

        四、搶抓機遇,改善辦學目標

        第8篇:幼兒園教育敘事范文

        (陜西省西安市新城區筑夢幼兒園,西安 710004)

        [摘要]立足本園的教師專業發展既有助于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也有助于提高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水平。通過教師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搭建專業平臺等路徑,構建立體化的園本研修體系,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

        關鍵詞 ]園本研修;專業發展;幼兒園教師

        教師的專業發展不是憑空實現的,必須借助一定的途徑、采取一定的方法才能實現。就幼兒園而言,園本研修就是促進其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途徑和方法。一方面,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場所就是其工作和生活的幼兒園,是從所在幼兒園的具體教育教學情況出發的專業發展,離開了所在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就失去了針對性;另一方面,幼兒園需要一批具有專業發展背景的教師,同時又需要不斷開展本園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才能提高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在園本研修中促進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既滿足了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滿足了幼兒園培養教師的需要,有助于幼兒園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

        一、教師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

        所謂教師專業化,指教師個體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以及教師群體為爭取教師職業的專業地位而持續努力的過程。教師專業化在本質上強調的是成長和發展的歷程,包括三個層次:一是教師個體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二是教師群體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三是教師職業之專業地位的確立和提升的過程。這三個層次緊密聯系,相互促進,同步進行。教師專業發展就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完善的過程,即由一個專業新手逐漸發展成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

        本質上“教師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這兩個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強教師專業性的過程,不過“教師專業化”主要強調教師群體的、外在的專業性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則主要指教師個體的、內在的專業化提高。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探究歷程來拓展自身的專業內涵,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最終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

        二、利用園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

        園本研修是園級教研活動的制度化與規范化,是基于幼兒園、為了幼兒園、發展幼兒園的研修,其基本特征是以園為本,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幼兒園的問題,這決定了園本教研必須著眼于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或個別典型幼兒的特殊性問題;必須著眼于幼兒園五大領域、保育教育、班級活動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或典型的特殊性問題;必須總結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促進其觀念的更新、工作知識的習得以及教學技能的操練與提高等。

        (一)自我反思的研修方式

        自我反思是教師對自我教學行為及結果的審視和分析,建立在教師的教學經驗基礎之上,是園本研修活動的起點,是教師承擔“園本研修的個人責任”的具體落實,教師只有在回顧自身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才能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包括:

        寫課后教案。當前的課堂教學越來越顯出動態生成的特點,有些課堂中的突發問題或值得深思的現象,在課前很難被教師預料到,因此“預設”和“生成”漸漸成為課堂教學的兩大焦點。寫課后教案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課后教案就是把自己上課時的課堂情況詳盡、及時地記錄下來,并對其中某些片段和環節進行不斷的反思和總結,通過揚長避短來提高自己今后教學的水平。

        寫反思日記。實踐者在一天的教育教學工作結束后,及時地記錄下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記錄下教育教學的背景、實施要點、實施效果及伴隨而至的思想感悟和情感體驗,記錄下發現的問題及反思后設計的假設性解決方案等。這種高密度的反思實踐活動對教師形成敏銳的觀察力和反思力大有裨益。

        寫教育敘事。教師實現實踐反思最簡單的方法是不斷地說出屬于自己的“真實的故事”,并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體現教師個人對教學事件的理解、表達教師對事件教育意義的體悟,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構建個人的實踐知識。實踐者在教育教學中總會遇到一些獨特的事件或沖突。對這些事件或沖突進行觀察、分析和化解的過程即是反思實踐的真實過程。教育敘事經過實踐者基于真實事件的加工,具有鮮明的情節性、沖突性、主題性和典型性,因此更宜成為教師日常反思實踐的主要表達方式。

        觀摩公開課。通過觀摩別人的公開課、分析別人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來反觀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也是教學反思的一條重要途徑。吸取他人經驗教訓、少走彎路的反思可以極好地使教師從自我封閉的狀態中解脫出來,讓教師通過鏡子來反思自我。

        反觀錄像課。把自己的一節課或數節課的教學進程拍攝下來,然后居于旁觀者的角度自我審視,分析自己的教學活動,是一種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的好手段。如在課堂上自己講授時間有多長?講話的音調怎么樣?語言是否簡潔?在教室里是怎樣行走的?孩子聽課時的反應如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獲取關于自己教育教學行為的大量信息,從而為自我反思提供生動具體的實踐證據支持。

        (二)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

        同伴互助是園本研修的基本形式,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建立在教師合作的基礎之上,力求通過教師的合作互動以及同伴之間的相互影響,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從性質上來說,同伴互助有組織型和自發型。組織型由幼兒園領導發起,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研討活動;自發型是教師本人主動與教學伙伴(或幼兒園管理者或同仁或專家)進行研討,不拘時間、地點、形式,具有經常性的特點。同伴互助的方法有對話、協作和幫助。對話著眼于交換信息,共享經驗,主要開展方式是就某一主題或教學案例進行深度會談、專題討論或辯論。其中,深度會談能讓教師把深藏于內心的、甚至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來、表達出來,由此形成很多有價值的新見解。專題討論是大家一起圍繞某個問題暢所欲言,教師可與校長對話,也可與其他教師對話,還可以與專家對話,提出各自的意見和看法。會談和討論的內容主要是教學案例,比如教育筆記、反思記錄、錄像課、聽課筆記、評課記錄等。

        協作指幼兒園領導引導教師主動尋找合作伙伴,共同承擔某項實際問題的研究,并在實際問題的商討和解決過程中實現共同提高。幫助指具有豐富教學經驗與教學成績的骨干教師指導新任教師或教學能力有待提升的教師發現、分析和解決相關實踐問題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骨干教師既貢獻自己的智慧,也能從新任或新手教師那里獲得新的啟發。除此以外,還可以召開信息會,讓大家把自己的信息和其他人交流;舉辦讀書匯報會,通過交流看過的書、觀點和心得體會,促進大家的思想碰撞,鼓勵大家把自我生成性經驗外化給同伴,或把同伴的經驗內化為自我經驗。

        (三)搭建專業平臺

        園本研修的實質是理念和實踐的結合,它雖然是基于幼兒園,對幼兒園問題進行的研究,但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面,仍然需要專家的專業指導和學術支持,為此幼兒園應搭建專業平臺,對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行專業引領,具體包括以下方式:

        輔導講座。幼兒園可以邀請專家,就教學中的有關問題作專題或系列講座,或舉辦學術性報告、理論學習輔導講座等,如解讀綱要、指南、教師專業標準等國家指導性文件,并與教師進行互動式交流。

        專題談話。幼兒園可以組織專家和教師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專題談話。這需要幼兒園針對教師教學中的困惑,事先確定談話專題,擬定談話提綱。在談話過程中,專家要善于引導教師自我分析、自我評價,并鼓勵教師表達自己關心的問題,給予有針對性的指點。

        專題式研討。幼兒園可以外派教學骨干參加各種專題的學術會議,建立由骨干教師組成的“先導小組”,內化先進理念后,向其他教師傳播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先導小組”成員與其他教師組成學習共同體,以集體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與個性問題為研討內容,重點解決教師應如何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等實踐問題。

        第9篇:幼兒園教育敘事范文

        (一)教育設施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幼兒教育設施已今非昔比。完善的幼兒教育設施是開展幼兒教育的硬件基礎,同時也是激發興趣、開發思維和鍛煉身體的保障。“玩”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始終是幼兒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讓孩子能夠在“玩”的過程中體現天賦和挖掘潛力,需要完善的教育設施作為支撐。目前,在幼兒園的教育設施建設中,往往不乏一些高科技教育設施,不僅能夠實現傳統教育的教育功能,同時在幼兒教師的配合下,鍛煉幼兒的抽象思維,開發智力,對幼兒教育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教育設施對于幼兒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師資力量

        如果說幼兒教育設施是幼兒教育的硬件部分,那么師資力量自然是幼兒教育的軟件部分。傳統觀念認為,好的師資力量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教師的能力往往是教育結果的潛在表現之一。尤其對于幼兒教育來講,由于幼兒的可塑性極強,在幼兒園期間,教師的行為和舉止往往會對幼兒的行為習慣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對幼兒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的要求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幼兒教育主要集中在3~6歲,幼兒的智力開發、習慣培養、興趣愛好等方面均需要幼兒教師的引導教育。有研究表明,5歲之前是人的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相對于18歲正常智力水平,50%的智力是4歲之前獲得的,30%的智力是在4~8歲獲得的,由此可見,幼兒期的智力發展速度是驚人的,因此,幼兒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育水平是幼兒教育及后續教育的關鍵所在。

        (三)衛生保健

        衛生保健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也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幼兒正處于身體的生長發育階段,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尚不完善,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在幼兒園這樣的環境中,相互接觸密切,極易引起疾病的傳播,因此衛生保健工作也是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科學的管理制度是做好衛生保健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組建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小組是必要且重要的,做好定期衛生檢查、健康檢查、幼兒預防接種等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幼兒的患病率。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加強幼兒的體格鍛煉,強化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安全責任制,將安全工作落到實處,堅決消滅安全隱患,確保幼兒茁壯成長。

        二、幼兒教育的方法

        (一)家園溝通與合作

        家長與幼兒園的溝通合作是幼兒教育需要重視的問題。由于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家長與幼兒園教師之間缺少溝通,對孩子身心發展的了解存在片面性,導致對幼兒的教育方式出現不科學、不合理等問題。因此,建立幼兒教師與家長的互動平臺是保障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措施之一。學校應定期舉辦家長會,以便雙方都能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況,對孩子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言傳身教,樹立榜樣

        家長和幼兒教師都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讓孩子在一定的潛意識下進行學習和模仿,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不容忽視,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作用會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古人云: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為了做好幼兒教育工作,家長和幼兒教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潔身自律、以身作則,給孩子起到表率和榜樣的作用。

        (三)循循善誘,鼓勵教育

        幼兒良好行為及習慣的培養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循序漸進、耐心培養。對于幼兒教育,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都不應該操之過急,而是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教育和鼓勵教育。幼兒教師的耐心和鼓勵對孩子的身心成長起著關鍵作用,尤其是在幼兒的心理發育方面,教師的鼓勵會塑造孩子自信、勇敢、堅強等特質,從而提高孩子的適應能力。

        (四)糾正錯誤,提高認識

        俗話說,人無完人,孰能無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由于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往往會犯一些小錯誤,這就需要家長和教師及時糾正。有的家長或教師對孩子缺少足夠的耐心,面對孩子的一些小錯誤,往往是抱著“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傳統思想進行教育,其實這樣的教育不僅達不到最佳的效果,同時還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幼兒時期是孩子學習能力的迸發期,作為家長或者教師,應該平等地面對孩子、耐心地引導孩子,給孩子進行敘事性教育,讓孩子明辨是非利害關系,從思想上讓孩子提高認識,從而減少犯錯誤的幾率。

        三、總結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在线看嘿嘿嘿 | 综合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精品亭亭亚洲Av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