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我的姐姐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傍晚,夕陽西下,我們來到了奶奶家。一進門,家里充滿了溫馨。在外上學的哥哥姐姐回來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也回來了,大家一起忙著準備中秋節的晚宴。我可不想摻和進去,連忙去一旁玩兒了。這時奶奶開始為觀音、月亮仙等幾大神仙上香,我好奇的湊在奶奶后面,突然,奶奶把我拉到觀音前面,說:“樂,給觀音磕個頭,保平安,考狀元。”雖然平時我很潮,不信什么神鬼,但是今天是傳統的中秋節日,我也要入鄉隨俗。我兩膝跪地,眼神虔誠,注視觀音,磕了幾個響頭,“樂,在來給月亮拜個”啊?還拜呀!就這樣……拜了一通神后,我的腦門紅彤彤的,有些輕微的起包。
“吃團圓飯嘍!”媽媽端著一個巨大的圓餅來到了正廳。由哥哥操刀,嗖嗖嗖,一陣刀光劍影過后,那圓餅被大分八塊。呵,是羊肉餡兒!“武玉鑫,你說一個餅分給九個人,一人能吃到多少塊?”我趁機耍一把哥哥的威風,問我弟弟一道較難的數學題。“1÷9……這根本不能算嗎!”剛上二年級的弟弟自然不知道分數,“胡說!1÷9=1/9!”我反駁到。“我,我還沒學嗎!”弟弟吼道。
吃完團圓飯,我們一家人分吃一個大月餅。“武玉鑫,再問你,你說一個月餅分給九個人,一個人能吃到多少塊?”“多……多少塊?”他又不知道了,我弟弟屬于老在一個地方摔跤的那種人,“我真是無語了……”
吃完月餅,我們一家人去賞月,我看著明亮的月亮,我的眼前浮現出嫦娥奔月的情景:
“嫦娥飄飄悠悠的飛了起來,她飛出了窗子,飛過了灑滿銀灰的郊野。越飛越高。碧藍碧藍的夜空掛著一輪明月,嫦娥一直朝著月亮飛去……”
也不禁吟誦出蘇軾的那首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每到過年,家家都要貼對聯,放鞭炮。大家知道為什么過年時都要貼大紅春聯、放鞭炮嗎?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的體積龐大,非常兇狠,每年農歷十二月三十那天都要來吃小孩,人們恨之入骨。人們為了“年”不再來作惡,于是在每年農歷十二月三十的時候,家家戶戶在自家的門上貼上紅對聯。點上火把,想把年嚇走。沒想到果真嚇走了“年”。后來每逢春節,人們便貼上對聯,燃放鞭炮。從此,“年”再也不敢出現了。
當然,這只是傳說。其實人們貼對聯,放鞭炮,都只是對新的一年的開始表示祝賀。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開開心心,平平安安罷了!
每年的大年初一,也就是新年第一天早晨,一睜開眼睛,就得吃一口大糕。然后再說吉利的話。這就可以在一年都能吉祥如意,據說這還會意味作來年將步步高升呢!
接著,晚輩開始給長輩拜年,長輩就會給晚輩壓歲錢。關于壓歲錢,還有一段傳說呢!相傳從前有一個跟“年”一起的怪物,叫“祟”。它和“年”是很好的朋友。自從“年”被紅色嚇跑之后,“祟”便出來出來單獨行動,它不再懼怕紅色。人們想了很多辦法,也沒能制服“祟”。有一天,一位老大爺在集市上買東西,“祟”看見他掏出的錢后,嚇得一溜煙的跑了。后來,人們便在新年這天都會給孩子們錢,就相當于給了孩子們一個“護身符”。壓歲也就是“壓祟”的意思。
……
臘月二十四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
臘月二十七至二十八,家家戶戶制作各種果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那天,家家戶戶便動手把大門,廳門,房門的舊對聯都撕掉,貼上新春聯,于是,家中門戶,秧然一新。
除夕外出家人都行趕回家團聚,除夕月全家吃團圓飯,不管多忙的人都得趕回家。
送壓歲錢是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后輩,能賺錢的后輩也要送錢給長輩。
初一拜年,又稱“拜正”。初一一 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后輩先祝福長輩,然后長輩再曉以期望,拜年的人,無論帶了什么禮物,其中大吉是不可少的。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若有兒女,親戚必需掏腰包給他們,到了初三在去人拜年,會被認為禮節欠周。所以,有句俗摻:“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
五年級
李 娟
清明節是我國特有的節日,它是從周代開始的,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今天是農歷3月9日,正好是清明節,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山路上卻人來人往,掃墓的人源源不斷。外公帶著我也去先人掃墓。我們準備了香、蠟、紙、水果、餅干等東西。我們來到了先人的墳墓前,擺好祭品,外公嘴里嘰里咕嚕地說著祭文,先把紙點燃,然后把香和蠟都點好插在墳墓前。外公還仔細清除了墳墓上的野草和雜物。一切都完成后,我們又叩了幾個頭,最后我們慢慢地往回走。
聽外公說,清明節還有一個故事呢!
從前,有個太子叫重耳,他年輕時為了躲避別人的禍害,被迫逃亡。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走的臣子大多數都陸續各奔西東去了,只有少數的幾個忠心耿耿的臣子,一直追隨他左右。其中的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得昏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就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王,就是著名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請賞,他才憶起介子推割肉救己的往事,心中很是內疚。
第二天,晉文公去拜見介子推,介子推不愿意見他,就背起老母躲入山林。晉文公知道后,就讓御林軍去找。可是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餿主意說要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介子推就會自己出來的。晉文公聽了,便下令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晉文公帶著御林軍查看山林,在一棵柳樹下看見介子推抱著老母親,已經被燒死了。晉文公大吃一驚,把介子推母子好好地安葬了。這時他在樹下發現了一塊木片,上面寫著:“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與君做諫臣。”
晉文公后悔錯信人言,為了紀念介子推,就把那座發現介子推的山叫做“介山”,并把放火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登山祭奠,表示哀悼。他走到墳前,只見老樹已經復活,長出了嫩綠的新葉。晉文公望著老樹,把樹起名為清明樹,這一天叫做清明節。
清明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因為清明節一到,氣溫就開始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古時候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很近,而寒食也是民間禁火和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就合為了一體。而寒食也就成了清明節的別稱。清明節也多了一個習俗,就是不動煙火,也不吃熱的食品。看,我剛要吃熱飯菜,外婆就端走了。還告訴我:“我給你拿冷食吃,今天是清明節。”
你們好~~~!我很久沒來小荷了,因為學習的問題吧。總之,我很想你們。真的,很想。愛是薰依草,姐姐,貓貓很久沒有來了。你不會忘了貓貓吧?貓貓對不起你們。好希望你們可以原諒我。姐姐,如果你看到了這篇文章,你還會微笑的對我說:貓貓,你又進不了哦```嗎?我好希望你可以那樣。因為貓貓喜歡你笑的樣子,雖然我沒有見過。你是我在小荷上第一個個朋友。還記得剛來小荷,一切顯得很陌生,我看到每一個人都有那么那么多的好朋友,我好羨慕。真的。我是個不會炒熱場子的人,所以,我不會在幾分鐘內和你們談笑風生。可是,姐姐,你是第一個鼓勵我的人,我很高興,很快樂。但是,姐姐,貓貓很希望我們可以回到從前,那樣快樂的日子里``````
浪漫恒星,姐姐,你還記得貓貓嗎?呵呵~~~~,你或許忘了吧。不過沒關系哦,貓貓記得你的!想起我在你的作文里回復的話,“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嗎?”姐姐,很高興,你說:“當然可以拉!”你知道嗎?那時,我好高興。因為,在小荷里,我又有了你。
還有,很多很多````很多支持過我的人!我愛你們。
貓貓,愛你們。
你聽說過笨蛋還過節嗎?你一定會說:“那可能嗎?笨蛋還過節,笑話。”我今天就來告訴你吧,在我家就有“笨蛋節。”
一個普通的周末,我閑著沒事,就打趣的地說:“爸爸媽媽,今天我們來過一個‘笨蛋節’怎么樣啊?”“什么是‘笨蛋節’呀?”爸爸媽媽異口同聲地問。 我說:“笨蛋節”就是看今天誰受欺騙的次數最多,然后咱們評出一個在今天的“笨蛋王”,好嗎?”“好!”爸爸欣然同意。游戲開始了,媽媽在做飯,爸爸在看電視,我在屋里讀報紙。“子鈺,快過來呀,有你最愛看的家有兒女。”我馬上跑到客廳一看,哪有什么家有兒女,只有它的廣告。我受騙了,但是我想:我也該把爸爸媽媽騙一騙了。我在屋里大叫一聲:“爸爸,快來看呀,有NBA的消息了!”我一看,估計爸爸知道我的詭計了,我只好說:“算了,不看拉倒,反正姚明病了和你無關。”一聽到這兒,爸爸以每秒F1賽車的速度沖進了我的屋里。結果,爸爸一把搶到報紙一看,一個關于NBA的消息也沒有,只有歌星的消息。“哎呀。”爸爸只好垂頭喪氣地又回到了客廳看電視去了。我靈機一動大叫“媽媽,蘇寧電器的冰箱又降價了。”“啊,降多少?”媽媽飛快地跑了過來,媽媽一看只有智能招聘的廣告。我哈哈… …我笑彎了腰。我終于沒有得到“笨蛋王”的稱號。
“哈哈哈… …”屋里屋外,笑聲飄蕩在我的家… …
突遭厄運,歡樂之家笑聲不再
1974年12月,王愛霞出生在山東省膠州市鋪集鎮沙北莊村。改革開放后,父親王炳玉就開始做起豬皮生意,每年數萬元的收入讓他很快成為鎮上屈指可數的富戶。
此后幾年,王愛霞的三個弟弟妹妹相繼出生,看到幾個兒女都生得聰明伶俐,王炳玉和妻子都深感欣慰。母親對王愛霞說,你父親小時候成績很好,可是家里太窮上不起學,他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你們姐弟都能夠學業有成。
1993年,王愛霞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當地師專,王家終于出了第一個學業有成之人,王炳玉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不幸突然降臨了這個原本歡樂的家庭。1994年11月2日,在送貨的路上,王炳玉遭遇車禍,由于傷勢嚴重,雖然當時保住了性命,卻一直昏迷不醒。
母親原來身體就不好,常年患有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疾病,經此變故后,母親變得更加憔悴了。很快,昂貴的治療費用花光了家中原有的積蓄,但王炳玉那雙眼睛始終緊閉。
1995年8月15日,王愛霞和母親正陪在父親身邊,靜寂的病房里突然響起一聲久違而又親切的“霞”,父親終于醒了,他那慈祥的眼睛里蓄滿了淚水。那一夜,王炳玉的思維特別清晰,詢問過車禍以來家里的情況后,王炳玉飽含深情地對王愛霞說:“孩子,你已經長大了,爸爸已經沒有能力再照顧你們母女了,你要好好孝順媽媽,照顧好弟弟妹妹,把他們培養成才。”王愛霞握著父親的手,眼含熱淚使勁點著頭。
第二天,王炳玉再次沉沉睡去。盡管王愛霞嘗盡了各種努力,試圖再次喚醒父親,然而,王炳玉卻再也沒睜開雙眼。1996年12月16日,王炳玉在睡夢中悄然離開了人世,不久,與丈夫感情甚篤的妻子因無法承受這一沉重的打擊也猝然離世。雙親相繼辭世,王愛霞難以抑制心中的悲痛,每日以淚洗面。
不懼苦難,姐姐姐夫共同擎起生命之旗
想起父親的囑托,王愛霞決定化悲痛為力量,竭盡全力把弟弟妹妹們照顧好。
不久,王愛霞就要面臨師專畢業了,當時,二妹王愛云已經考上哈爾濱理工大學,但上初中的三妹王愛飛和上小學的弟弟王帥都需要人照料。雖然王愛霞成績非常優秀,極有希望留在城市工作,但她還是放棄了這個大家都夢寐以求的機會,向校長提出要回離家最近的學校任教。學校領導在了解了王愛霞的家庭情況后,將她安排在距離她家只有3公里的鋪集鎮小學。
由于不愿承擔那份睹物思人的痛苦,王愛霞向學校申請了一間平房后便將老家的門鎖了起來,三妹讀初中住校,王愛霞帶著小弟住進了一間僅僅十余平米的學校宿舍。
剛畢業時,王愛霞每個月只有418元的收入,除去每月固定給遠在東北求學的二妹寄去300元的生活費和三妹住校每月所需的60元錢,留給她和弟弟的生活費已經所剩無幾。每年弟弟妹妹開學的時候也是王愛霞最感頭疼的時候,因為她的工資根本就不足以支付三個弟弟妹妹的學費。
就在王愛霞在殘酷的生活面前深感無助之時,1998年,一份不期而至的姻緣卻闖進她的生活。那時,她的許多同學都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對此,王愛霞并不著急,因為她深知以自己的條件要想找到一個好對象并不那么容易。王愛霞暗下決心,即使將來出嫁,也一定要帶上弟弟妹妹們一同出嫁。
然而,許多熱心的親戚和朋友卻開始積極為她物色起合適的人選,但每當對方聽說王愛霞“拖家帶口”的現實后,都紛紛打了退堂鼓。
由于二妹王愛云上高中時王愛霞經常代替父親去參加她的家長會,時間久了,王愛云的班主任楊老師對王家的變故也略知一二,并對王愛霞姐妹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的精神非常欽佩。盡管王愛云早已畢業,但楊老師始終惦念著她們姐妹。當得知王愛霞因為家庭的原因依然待字閨中時,楊老師突然想到了學校剛剛分配來的人品學識都非常優秀的王澤海。
很快,王愛霞和王澤海見面了,初次相見,王澤海就深深喜歡上了成熟大方的王愛霞。然而王愛霞卻總是對他忽冷忽熱,王澤海的內心異常苦悶。
此時的王愛霞正經受著心靈上的巨大煎熬。平心而論,王澤海心地善良,性格敦厚,是自己托付終身的合適人選,但每每想起自己的家庭狀況,她就感到深深的不安:難道要把自己所愛的人拖累進這沉重的負擔里?善良的王愛霞只有忍痛默默地選擇了躲閃。
王澤海對王愛霞的態度深感困惑,向介紹他們認識的楊老師求助,楊老師將王愛霞的家庭處境如實相告。王澤海恍然大悟,王愛霞并非不喜歡自己,而是因為有著不為人知的苦衷啊!想起一直以來王愛霞獨自一人默默承受著這份煎熬,王澤海一陣心痛。這天下午,王澤海悄悄來到王愛霞的弟弟王帥所在的班級,放學后領著他一起回到王愛霞的宿舍,見王愛霞一副詫異的神情,王澤海深情地擁住愣在那里的王愛霞說:“讓我們一起照顧他好嗎?”一瞬間,多日凝積的淚水順著王愛霞的臉龐緩緩而下,兩人緊緊相擁在一起。從此,無論周末一同去看電影還是閑暇時漫步街頭,他們都帶著剛剛十歲的王帥。
帶著三姐弟出嫁,大姐的愛如此深沉
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和接觸后,盡管仍有許多人勸王澤海再斟酌一下他和王愛霞的感情,但他還是和王愛霞商定于 1998 年下半年結婚。不久,在王澤海向學校申請了一間單身宿舍后,他們舉行了簡樸的婚禮。然而,就在婚禮當天,三妹和弟弟卻惹出了亂子,剛剛十五歲的三妹竟然自作主張帶著弟弟回了老家,還像小大人似的表示:“我們不能再拖累姐姐了,以后我們就住在老家。”王愛霞的雙眼立時涌滿熱淚,弟弟妹妹哪里知道做姐姐的心思,自己就是不結婚,也不能舍棄他們不管啊!然而,小姐弟倆像是訂立了“攻守同盟”一般,拒絕搬到姐姐的新家。最后,王愛霞只好威脅取消婚禮,小姐弟倆方才退下陣去,被姐姐逼著搬到了新家。當晚,由于王澤海的宿舍根本住不下這么多人,花燭之夜王澤海只好被妻子“趕”出洞房,住到了同事的宿舍。婚后,三妹開學便住進了學校宿舍,而小弟則被安排到了與新家相鄰的同事宿舍,總算圓滿解決了這場小風波。
婚后,為了給弟弟妹妹上學提供堅強的經濟后盾,工作之余,王澤海主動找了兩份家教工作。弟弟妹妹們的成長成了他們心目中的頭等大事,除了盡己所能省下每一分錢為弟弟妹妹們提供生活學習所需,他們深深知道,要想讓弟弟妹妹們健康成長,日后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僅僅這些還遠遠不夠。如何疏導和緩解弟弟妹妹們“身為孤兒”的悲觀情緒,成了王愛霞和王澤海心頭費盡思量的大事。
短短一年時間里接連痛失雙親,對小小年紀的弟弟有怎樣的打擊可想而知。王愛霞也漸漸發現,從前活潑頑皮的弟弟一下子變得孤僻而冷漠,學習成績也直線下降,一天說不了幾句話。王愛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任由弟弟這樣消沉下去,自己如何對得起九泉之下的父母?考慮到自己家里的女孩居多,王愛霞更加注重培養弟弟的男子漢氣質和頑強意志。在學校里,每當看到其他男生有比較愛玩的游戲,王愛霞都默默記在心里。每天吃過晚飯后,王愛霞便和王澤海帶著弟弟一起去做那些只有男生才玩的“重體力游戲”,漸漸的,在游戲的過程中,他們暫時忘卻了失去父母的痛苦,王愛霞的耳邊又重新響起了弟弟的開懷笑聲。
每逢周末是這個“三口之家”改善伙食的日子,王愛霞總是到市場上買些肉包子和弟弟一同“分享”。以前,王愛霞總是故意吃得很慢,好把包子留給弟弟,讓他吃飽,然而有一次,弟弟卻吃得比她還慢,并且只吃了兩個就說吃飽了。弟弟長大了,他已經知道如何像一個男子漢一樣去回報給予自己幸福的姐姐。一行熱淚從王愛霞的臉龐滑落,他們教會了弟弟如何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三妹王愛飛心思縝密而又早熟,剛剛考上高中時,看到姐姐姐夫日夜操勞,而自己卻只能“袖手旁觀”,王愛飛的內心非常痛苦,她多么希望能夠減輕姐姐姐夫的重擔啊!由于當時尚未開學,學費也還沒有著落,盡管自己的成績非常優秀,將來考大學應該是穩操勝券,但王愛飛還是堅決向姐姐提出要輟學打工,和姐姐姐夫一起掙錢供弟弟和二姐讀書。然而,一直以來對弟弟妹妹都溫言細語的姐姐這次卻嚴厲責備了她:“你這樣做對得起父親嗎?你難道忘了當初父親是怎么教導我們的嗎?”王澤海也在一旁耐心勸導三妹說:“不要有思想壓力,我們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你只管把功課讀好,將來考上大學以慰九泉之下的父母。”在姐姐姐夫“軟硬兼施”的手段下,王愛飛終于放棄了輟學的想法。
蕉城區民政局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活動
近清明,雨紛紛;思故人,意悠長。清明節是我國民間最重要的祭祀節日,為進行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居民的文明意識,培養居民的文明習慣,提高居民的文明素養,蕉城區民政局開展了“我們的節日·清明節”的主題活動。
一是成立清明節期間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保障清明祭掃工作井然有序,順利完成;二是成立清明節期間安全防范和意外事件應急小分隊,處理突發事件和維持現場秩序;三是加強員工的安全教育,明確安全責任,培訓工作人員安全使用滅火器,定期更換滅火器;四是協調聯動機制爭取多方支持。如:增設清明祭掃公交路線、設立臨時醫療救護點等等;五是專門為群眾燒紙錢提供了4個流動焚燒爐,做好安全祭掃工作;六是雇傭20多個當地村民維護祭掃現場秩序。(蕉城區民政局陳雨喬)
說我們都玩AU(勁舞團),說真的我不玩;說我們都愛非主流,可是每天我們仍然是穿著整潔得體的衣服來往于學校家中,穿梭在大街小巷。
我們不是全部都沒有素質,全部都沒有道德。我們也有三好學生,我們也有優秀干部,我們也有優秀團員。在公交車上,我們也會給老、幼、病、殘、孕讓座,在學校里,我們也同樣知道好好學習。
我們不是機器,我們不能只去學習。我們也有我們的愛好、我們的思想。70后與80后們一定也經歷過我們的年代,我們還是一群孩子,一群不懂事的孩子。我們需要的是你們的幫助、你們的指導。可是你們又幫助了我們多少?又指導了我們多少?你們大部分都是批評,是諷刺,是挖苦!
出生在這個時代不是我們的錯,我們面臨著比你們更大的壓力,我們有著比你們更激烈的競爭。我們必須學習比你們更多、更深層的知識,因為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現在也處在青春叛逆期,所以就產生了逆反心理,這也是70后、80后們經歷過的,難道你們當初沒有逆反心理嗎?
我們90后不是完美的,我們當然也有缺點。可是你們70后80后們都只去注意我們的缺點,把我們的優點放在一旁置之不理。面對你們的批評,我們不能反駁一句嗎?你們走的路一直是平平坦坦的嗎?你們從小到大沒犯過錯嗎?
我們90后也有好學生。在學校里,我們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在家里,我們尊重父母長輩。不是每一個90后都像你們想的那樣。
我們的時間還有很多,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是新的一代,我們需要你們70后和80后的正確指導。你們是我們的長輩,比我們經歷過更多的事情,你們在某些方面是比我們強。但是,請你們在提意見時注意你們的言行。你們說我們不尊重你們,可是你們自己呢?
請換一種眼光看待我們。■
臨杰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