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建筑類專業論文范文

        建筑類專業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建筑類專業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建筑類專業論文

        第1篇:建筑類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建筑類 崗位需求 建筑應用文寫作 課程

        隨著在社會經濟轉型發展步入供給期,建筑行業也在順應時展進行著必要的改革,原有需求模式下的建筑人才供給正在悄然地發生著改變,能獨當一面、獨立承擔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綜合人才成為建筑類行業的首選。而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作為一門具有較強崗位需求的基礎課程正是培育優秀建筑專業人才的關鍵能力之一,也是建筑專業學生走上職業崗位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由此可見,建筑類專業崗位需求所要求建筑從業者應該具備的寫作能力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建筑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和個人的發展前景,而承擔育人職責的高等職業院校必須本著服務社會經濟的基本功能擔負起這一重擔,從學校層面給與關注,加大建筑應用寫作課程建設力度,實現人才的最優化培養。

        一、高職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在建筑類專業崗位需求中的重要地位

        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的轉型升級,建筑行業企業的有效供給也正在有序的進行,原有的大批量高成本的建筑投入已轉化為供給形態的生產,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人口結構的改變,老齡化、高齡化人口比重的增加,都對建筑行業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更為建筑行業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而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的開設與深度展開為建筑行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更加強勁的人力支撐和智力保障。

        1.應用文寫作課程是建筑行業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識

        社會經濟的發展,綠色建筑的提出,對建筑專業人才的知識需求觀念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知識結構的改變,能力素質的提升,寫作能力的要求成為主流。尤其建筑行業市場情形的變化更驗證了建筑行業對應用寫作能力的事實要求。可以說,建筑行業的發展不再是繪圖設計、按序施工、裝飾裝潢等一系列運營與操作的單一化,它更需要建筑專業人才具有相應文字材料的撰寫與表述來實現項目工程的支撐,更需要計劃方案、可行性報告、招投標書、勘察承包合同、報驗單、規章制度、現場標語等系列應用文體的有效促進與保障。

        而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就是培養建筑人才在充分掌握應用文寫作原理、體例、格式、要求、相關注意事項的基礎上,與現行建筑專業相關理論實踐知識進行實質性的融合和貫通,進而構建適應現代建筑行業優秀人才成長的知識結構與體系,從有形規則上確保建筑行業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促進建筑專業人才素養與能力的有效提升。

        2.應用寫作能力的具備是建筑類專業人才適應專業崗位需求的大勢所需

        高職建筑專業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建筑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崗位適應力和執行力,滿足建筑行業對高素質技能型綜合人才的迫切需求。可以說,這是避免建筑類專業學生因單一技能而導致的狹隘發展空間的出現,使學生能有更加完備的知識儲備應對建筑行業 現代化與國際化的發展,使高職建筑類專業學生以完備的職業技能適應建筑行業對人才的大勢所需。

        我們深知,建筑行業的每一個環間都需要運用應用文知識,如建筑人才培育過程中需要的各種實驗報告、學術論文、畢業論文;建筑工程施工前所需要的可行性報告、勘察報告、工程申請書等;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所需要的承包合同、施工合同、報審表、報驗單、建筑現場標語等;建筑工程施工一定階段后所需要提交的總結、下一步工作的安排與調整等;同時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為了避免事故的發生,還要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等等。這些工作材料的撰寫都需要有扎實的應用文寫作功底來進行支撐,都需要系統的學習才能勝任。可以這樣的說,應用寫作能力的錘煉是培養建筑專業優秀人才的重中之重,是建筑行業市場化、規模化、規范化經營的必需。

        二、高職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現狀剖析

        建筑應用文寫作就其本身而言,是建筑行業中經常使用的一種高頻率文體,是培育高職建筑專業學生關鍵能力的基礎知識點。雖說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但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課程建設的傾斜,同時大多數學生也沒有把應用寫作課程真正理解為職業所需,人為的忽視了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學習,主觀的認為專業技術才是第一位的,專業技能才是就業的根本。孰不知,專業技術與技能的提升更需要和專業知識的融合,更需要雙方的貫通,而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的設置就是上述兩者的橋梁與紐帶,就是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提升的有效途徑。

        1.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地位不高

        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相對于建筑類學科而言,地位尷尬,重視程度低,屬于可有可無的學科流。這主要是高等職業教育思維和職業視野狹隘的后果,無論學校、教師、學生對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都未給予如專業課一樣的關注和重視,普遍認為專業知識還沒有學透徹、還沒有掌握到位,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時間去W寫作課程,即使很重要也不愿意設置該課程,這是典型的能力至上觀念。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忽視了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規律,忽視了社會對高素質技能型綜合人才的迫切期望,從而導致建筑應用寫作課程失去了本應不低于專業課程的地位,課程建設陷入發展困境、步入低谷,建筑類高職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提升滯緩,綜合素質卻是,已無法滿足建筑專業崗位需求。

        2.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教法單一

        當前,由于高職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得不到很好的重視,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疏于教學教法研究,教學方法單一。特別是,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慕課、翻轉課堂、微課及彈幕教學等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的涌現與實踐,帶來了教育教學新的革命,但是我們的授課教師雖有所涉獵但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化比較嚴重。課堂教學依然是以單向的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為輔,再輔之以簡單的練習。這種單調的教學方法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課堂互動、多媒體教學成為一種沒有實際意義的課程形式,教學相長嚴重缺失,嚴重制約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推動與開展。

        3.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師資匱乏

        高職應用文寫作課程基本上都是由文科教師來進行授課的,對建筑專業知識了解的不多,尤其建筑施工的相關過程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很難把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實質和重點講解清楚,其知識的融合更無從談起;而建筑專業的教師畢業于理工科專業,實踐經驗豐富,不善于寫作,特別是應用文寫作知識一知半解,知識結構明顯缺失,很難用完備的書面語言和規范的格式體例來表述建筑施工過程中所涉及的相關環節及經驗分析。故而,就其現狀來看,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師資短缺問題成為當前的首要難題,如何培育合格的建筑應用文寫作教師值得我們深思與重視。

        4.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興趣缺失

        建筑應用文寫作沒有文學寫作那樣能給人以激情,給人以思索,給人以斗志,尤其建筑專業學生本身就對文科知識興趣匱乏,在平時的生活工作學習中也不注重文化知識的積累和沉淀,一提寫點東西就主動回避,不愿意去觸及,從主觀上就加以抵制。而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本身就是一門比較乏味的課程,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特別是失去了文學情調以后,學生的興趣逐漸流失,只能更加被動的加以接受,機械的學習,更為嚴重的是有的學生根本放棄了這類學科的學習,認為技術才是生存的真理,建筑應用寫作課程的開設與學習就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可想而知,在這種錯誤思想的主導下,我們的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效果又有何成就而言。

        三、基于建筑類專業崗位需求的高職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建設策略

        高職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作為職業能力課程已經逐步引起更多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其課程建設已融入重要基礎課程行列。這就要求我們在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中注重專業崗位需求,切實轉變育人觀念、強化教師培養、精講多練、善用媒體,切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加大建筑優秀人才培育力度,促進課堂教學相長,實現人才培養效能最優化,為建筑事業的發展提供強勁的人力資源和智力支撐。

        1.轉變觀念,凝聚綜合人才培育意識

        隨著國家“創新、協調、綠 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高職建筑應用寫作課程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而重新確立自己的學科發展定位。也就是說,我們高職院校及其師生必須轉變傳統的技能至上觀念,樹立現代綜合人才觀,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專業崗位適應力為目的凝聚綜合育人意識,進而增強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學習力和執行力,促進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真正融入建筑專業技能的學習,助力高素質技能型綜合性建筑人才的培養。

        2.強化師資,提升課堂授課水平

        授課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成才。雖說經過多年的積累,我們已經儲備了一批應用文寫作教師,但是針對實踐性較強的建筑專業應用文寫作課程卻難以駕馭,主要是因為建筑專業知識匱乏,課堂教學的重點、要點難以與之融會貫通,高質量授課水平難以提升,教育質量堪憂。為此,這就需要我們必須積極的培養一批專職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授課教師,以其嫻熟的應用寫作能力和通達的建筑專業知識實現教師能力的提升與改造,進而幫助建筑專業學生解決專業實踐中所需應用寫作文體的應用和困惑,幫助學生專業技能的熟練與提升,促進教學相長,實現高素質技能型綜合建筑人才的培育。

        3.精講多練,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就其本身而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能力課程,是建筑專業學生提升自身素養的必備知識儲備。這就要求我們在建筑應用寫作教學過程中精講多練,勤學苦練,融會貫通,學以致用,促進理論知識向實際職業能力的有效轉化。在課堂教學中尤其要注重建筑專業的特點,注重實際案例的導入,鼓勵學生有的放矢、鑒別比較、深入思考、切題回答、觸類旁通,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建筑應用寫作課程中有重點的采用項目教學法、翻轉課堂、彈幕教學等有效教學方法,并輔之以仿寫、研討、修撰等教學手段,強力督促學生深度思考,切實提高建筑應用文寫作水平,實現教學成效最大化。

        4.善用媒體,增強網絡教學深度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教育教學革命性的變化,現代信息技術構筑的多媒體教學成為當前課堂教育的主要潮流。尤其虛擬仿真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使更多難以闡釋的建筑知識更加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的求知欲望普遍得以提升。可以說,網絡教學的開展不僅改變了授課形態,更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成效。為此,我們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善用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多媒體教學,增強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網絡教學深度與廣度,妥善利用微信、QQ聊天室,特別是課堂彈幕的高效使用,為師生雙方提供更加自由而廣闊的交流空間,使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真正適應建筑專業崗位需求的必備基本職業能力,成為培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鳳.淺談高職建筑工程專業應用文寫作教學[J].職業教

        育研究,2013(8):117-118.

        [2]林圣娥.論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與專業的結合――以“畢

        業論文”教學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29(4):

        81-82.

        [3]嚴昭飛.對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

        革新,2010(31):281-281.

        [4]何蕓.點燃興趣 以用促學――對高職應用文寫作課程的

        幾點思考[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 2010(1):130-131.

        [5]黃鍵.與專業結合高職《應用文寫作》課程改革問題研究

        [J].科技展望,2015,25(35).

        [6]李迎新.網絡環境下開展應用文寫作實踐教學的有效方法

        第2篇:建筑類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建工類專業;實踐教學;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實踐教學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關鍵教學環節。建工類專業都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和提高更離不開實踐教學工作的科學合理開展。目前,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建工類專業所開展的實踐教學主要工作如下:

        一、建工類專業實踐教學工作開展的內容和存在問題

        我院建工類專業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通過課程設置和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配置建立起來論文與理論教學體系相配合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主要包含:實驗教學、技能訓練教學和實習教學三個方面。

        1.實驗教學

        建工類專業的實驗教學分為基礎性實驗教學和專業性實驗教學,其性質多為演示性和驗證性實驗。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例,就有《建筑力學》、《建筑材料》、《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工程測量》等課程涉及到實驗教學。教學開展上一直采用先在教室里學專業理論后到實驗室進行實驗的教學模式,由于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時間、場所的變化,實驗教學過程成為了“前學后忘”的過程,實驗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2.技能訓練教學

        建工類專業技能訓練是對建筑行業基本工種的基本技能進行的培訓鍛煉,是我院實訓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內容主要包括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操作技能訓練等。因受到建設資金投入的制約,校內技能訓練基地建設未能滿足建工類技能訓練教學的正常開展需求。諸如建筑工程技術、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等專業的操作技能訓練教學還需安排校外工地。而學生在工地很難得到動手操作的機會,往往“動眼不動手”,嚴重地影響了對施工工藝流程的認識和實踐技能的提升。

        3.實習教學

        建工類專業實習教學是讓學生在實際生產環境中了解建筑行業的相關職業技能要求,將校內所學的理論和技能向職業崗位實際工作能力轉換的重要教學環節,它強調內容的覆蓋性和綜合性。實習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認識參觀實習、安全生產實習和畢業頂崗實習,基本安排在校外合作企業的工地上進行。但從實習教學中的反饋信息了解到,現階段的生產和畢業實習教學方式還存在著兩大問題:(1)在校外開展實習教學,指導教師對實習學生缺乏有效指導和管理,不能保證實習效果;(2)由于實習單位對學生實習崗位未明確或受工程建設實際項目情況的制約,學生未能在工地有針對性地進行相關內容實習,實習效果大打折扣。

        二、針對實踐教學中的問題采取的應對措施

        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的關鍵,它決定了高職教育的特征以及高職教育人才目標的實現。我院針對實踐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實踐教學工作中采取了相關的應對措施:

        1.改革實驗教學模式,實現教室、實驗室合二為一

        在開展實驗教學工作方面,學院根據土木工程類專業課程的特點,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了改革。摒棄了原來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相互獨立的教學模式,調整實驗室布局,將部分專業課程的理論教學搬到實驗室進行,讓演示性和驗證性實驗教學充分融入理論教學中,實現教室、實驗室合二為一。

        實驗教學模式的革新不僅能夠增加理論教學的生動性,學生邊學邊實驗,及時加深了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還可以在教學中進一步完善教學方法,突破以教授法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運用演練法、情景教學法等,提升教學質量;另外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場景布局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增加互動,調節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果。

        2.校內外基地并舉,提高工地實訓效果

        第一、繼續開展校企合作,加強建設校外實訓基地。進一步累積校外實訓基地的數量來適應適應不斷發展壯大的學生規模的需要,同時,繼續深入開展合作,有針對性的安排技能實訓和學生實習,改變實習學生只能看不能做的不利局面。

        第二、加大教學計劃的時間彈性,保證實訓教學順利實施。如:測繪技能訓練是建工、道橋等專業技能實訓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學院測繪儀器數量不能滿足多個專業同時開展實訓教學的需要。對此,學院通過采取調整和加大教學計劃的時間彈性,有效解決了該問題。

        第三、抓緊建設校內技能訓練基地。校內實訓基地是實現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重要場所,應加大建設經費的投入,將其建成能夠瞞足建工類專業的技能實訓教學開展的實際需求的仿真型職業技術訓練環境。

        3.加強校企共管,努力提高實習效果

        加強校企共管是提高實訓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采取主要措施有:

        第一、建立實踐教學質量保證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包括研究制定實習教學考核辦法,實施學院和專業兩級管理體制,強調實習指導老師在實習過程中的全方位指導和監督,為進一步提高實習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注重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與更新,強化實習教學的指導效果。

        第三、到企業生產一線聘請工地項目部里的優秀工程師擔任實習指導老師,注重實習的過程指導和監管。

        三、結束語

        總之,實踐教學是實現高職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我們要充分重視實踐教學工作,及時采取應對措施解決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對高職教育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關鍵作用。

        [1] 吳敏,趙榮輝 高職院校工科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重新構建研究――以岳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8.

        第3篇:建筑類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工程教育:人文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改革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中國建筑及其相關產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高速公路和鐵路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蓬勃興起,城鎮化的速度不斷加速,民營建筑企業及其相關產業迅速崛起,人們對生活和居住環境的要求不斷提升,這一切都對建筑類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起點的歷史時刻,針對國情中國選擇了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模式,中國正面臨著經濟增長方式從生產要素趨動型向自主創新驅動型的根本轉變。創新型國家與和諧社會的建設需要高素質的建筑人才、高水平原創性的科技成果和高質量的社會服務。這一切都需要中國建筑類工程教育在向先進國家學習的同時,結合國內經濟發展的實際,加速提升和改造。

        一、樹立人文素質教育與工程教育并重的育人理念

        作為一所以土木建筑及其相關學科為特色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我們強調工程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并重,不斷加強了本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并啟動了學校“文化建設工程”,具體做法是:

        (1)在學校內增設人文類、藝術類、法學類、理學類專業和系科,將學校由原來以工科為主的大學改造成為了以工程學科為主體,兼有文、理、藝、法、經等學科的多科性大學。強調理科對工科的支撐,突出文、理、工、管、藝等學科的有機融合。

        (2)每年舉辦200多場由文化名人、社會名流和知名企業家主講的人文講座,聘請大批知名作家和評論家到校任教,提高教師的文化層次和素養,強化人文素質教育。

        (3)在學校創辦“校史館”、“賈平凹文學藝術館”、“建筑館”、“自然科學展示館”、“材料與礦物標本陳列館”,舉辦各種文化藝術展覽和多種文學刊物,營造濃郁的人文氛圍,使大學生們“不養而成”。

        (4)以大學生為主體,開展豐富的文化藝術活動。創建了大學生文學社、讀書會、大成講壇、國旗隊、管弦樂團、合唱團、舞蹈團、社會實踐小分隊等群眾性社團,使工科大學生在各種文化藝術活動中,增強大學生們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意識,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養成。

        幾年的文化素質教育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大學生的誠信程度不斷提高,出現了一批無人監考班集體。學生們的社會責任心大大提高,“愛心家教”組織受到國家的表彰、“大學生支農團”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踐活動中被國家樹立為學習的榜樣。

        二、制定厚基礎、寬口徑的專業培養體系

        在高度計劃經濟年代里,中國的工程教育主要由各工業部委舉辦。各工業部委主要基于對物的制造來培養人,工程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物的品種和制造工序為本。于是工業部委越化越小,工程教育的專業劃分越來越細,專業數目越來越多。學習蘇聯前的1952年,我國高等學校的專業數為215個,其中工程學科的專業數為15個。學習蘇聯后的1963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專業設置數為510個,其中工科類專業劇增到164個。1982年,我國的本科專業增加到1443個,增加后的工科專業達到255個。工科類專業經歷了由學科設置專業到行業設置專業到由產品(或工序)設置專業的巨大變化。

        以我國“土木工程”專業為例,1952年前僅此一個專業。1953年后開始設有“工業和民用建筑”專業和“結構工程”專業,到20世紀80年代就增加到建筑工程、地下建筑、道路工程、礦井建設、橋梁工程、鐵道工程、水利工程等近10個專業。再如建筑材料類專業,1956年僅設有“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專業”,到1982年就演變為水泥、混凝土、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磚瓦、非金屬礦產等8個專業。

        缺乏人文教育的窄口徑專才教育,使得學生視野狹小、心理封閉,很難獲得奇想和創新的靈感,即使有一點思想的火花,也不會有實施的膽略和氣魄。所培養的學生匠氣十足,習慣于復制或重復性操作,不敢超越前人或越雷池半步,更有甚者性格怪僻,不能與人很好地協作共事。

        而在現代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科學和技術呈指數形式增長,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即使是一些傳統的產品或產業,其品種和工藝在高新技術的支撐下,也不斷經歷著革命性的變化。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企業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人們職業的變動性越來越大。因而窄口徑的工程教育與現代工業在高度分化基礎上的全面綜合化的大趨勢相違背,難以應對產品替代、企業破產等引起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性質的轉移,更滿足不了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

        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對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加強學生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另一方面需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這就需要我們工程教育在拓寬專業面的同時,加強基礎理論和基本素養的教育。

        我國大學本科專業已經從1982年的1343個縮減到1997年的249個。我校的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拓展為土木工程專業后,涵蓋了原建筑工程、道橋工程和巖土工程。原水泥、耐火材料、混凝土等專業合并后成立了新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其專業面涵蓋原無機、金屬等類材料的十多個專業。

        專業口徑的變化,自然引起了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巨大變革。構建適應科學技術和社會快速發展需要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就顯得十分迫切了。

        三、構建“階段、平臺加模塊”的工程人才培養過程體系

        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是一個頗為復雜的循序漸進得系統工程。根據高素質、厚基礎、強能力的培養目標要求,科學合理地設計系統、不斷建設和完善系統、認真科學地實施該培養過程、適時檢測過程運行狀態并及時進行狀態參數的調整,同時及時地發現一些拔尖人才,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將構成工程人才培養的主線。這里面難點和重點是培養過程的設計、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建設。

        我校的做法是將整個工程人才培養過程分解為三個階段、六個平臺和若干個模塊。三個階段為大學本科的“基礎教育階段”、“學科基礎教育階段”和“專業教育階段”。六個平臺指依知識傳授和工程人才培養的規律,按照“公共基礎教育平臺一專業啟蒙教育平臺一基礎理論平臺一技術基礎理論平臺一專業教育平臺一專業知識拓展平臺”一步步地推進。

        所謂的模塊是指組成某個平臺的若干個知識傳授或能力訓練的課程或訓練項目。公共基礎教育是全校學生必須接受的基本訓練,也依大類學科不同(如理工、人文、藝術等)而略有區別。

        第4篇:建筑類專業論文范文

        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位于吉林省省會長春市,始建于2000年6月,2004年經國家教育部首批確認為獨立學院,是一所民辦普通高等學校。為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領域培養城市規劃、城市建筑、城市管理各行業高級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2008年經吉林省學位委員會首批批準獲得學位授予權。校園占地面積6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5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幽雅,規劃別致,設施一流,擁有完善的教學設施和現代化的教學設備。

        學院現設有建筑系、土木工程系、藝術設計系等10個教學系(部),38個本科專業,分布于工、管、文、藝四大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生萬余人。學制四年,國家計劃內統一招生,由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頒發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學院設有國家獎助學金,學院獎學金和科技創新獎學金。學院現有省級重點立項建設二級學科1個,省級品牌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十二五”特色專業2個,教研項目6項,省級教研項目6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精品課7門、省級優秀課程29門,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1個,省級教學名師3名,省優秀教學團隊5個,省級優秀教材三等獎3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獲省教育廳學生工作創新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連續四年被評為省級優秀組織單位,在全國第二、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和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祖國萬歲”歌詠活動中獲國家教育部優秀組織獎。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英語、電子設計大賽和“挑戰杯”等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中均獲多項大獎。

        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堅定“質量一流、管理一流、設施一流、服務一流”的辦學目標,貫徹“注重基礎、重視應用、強化實踐、特色育人”的教學改革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學院科學的管理模式和具有自身辦學特色的培養模式得到了廣大學生和家長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藝術設計系簡介

        藝術設計系始建于2003年,是學院首批創建的教學系(部)。經過十余年的建設和發展,藝術設計系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學條件不斷改善,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藝術設計系現設有環境設計等五個專業教研室,視覺傳達等五個設計工作室,并已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綜合素質較高的專兼職教師隊伍,聘請了同濟大學、魯迅美術學院、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吉林藝術學院等高校的專家擔任專業教學及教學管理工作,設有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公共藝術、動畫和風景園林五個本科專業。

        藝術設計系注重青年教師專業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積極鼓勵專業教師參與教學改革與教育科研工作,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現有省級優秀課程三門,完成省級科研課題三項,發表省級以上論文五十余篇,公開出版《藝術設計優秀作品集》四部。公開出版高等院校教材六部,其中四部為全國“十二五”精品課程規劃教材。在教學中始終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強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藝術設計系學生與教師在國家、省舉辦的藝術展覽和比賽中獲得藝術創作獎三十余項,省級藝術創作獎一百余項,優秀組織獎八項。其中2013屆中國手繪設計大賽中榮獲組織獎和佳作獎;2013年第四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有25名同學分別獲得二、三等獎和入選獎項,7名教師榮獲中國高校名師獎,我院被授予團體一等獎。2014年第八屆“創意中國”設計大賽9位同學獲一、二等獎。2015年“吉林省第四屆大學生藝術展”9位同學榮獲一等獎,28人榮獲二、三等獎。藝術設計系已經成為培養未來藝術設計師的搖籃。

        藝術類專業介紹

        1、環境設計專業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掌握環境藝術設計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受到造型基礎和手繪表達等訓練,具備創新精神和獨立完成設計與施工的能力,能從事公共建筑室內設計、居住空間設計、城市環境景觀與社區環境景觀設計、園林設計等工作的高素質環境藝術高級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

        室內設計原理、中外建筑史、人體工程學、建筑裝飾理論、居住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建筑裝飾設計、空間陳設設計、景觀設計基礎、景觀設施設計、廣場景觀設計、居住區景觀設計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后可從事公共建筑室內設計、城市環境景觀設計、園林設計、項目策劃與經營管理、教學等工作。

        2.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掌握傳統平面媒體、現代數字媒體、網絡視覺設計、交互設計、出版印刷、品牌與廣告設計基礎理論及設計項目管理等知識,受到視覺藝術創意思維和藝術表達等訓練,具備創新精神和獨立完成設計與實施的能力,能從事企事業傳播機構、現代傳媒、廣告設計、平面設計、新聞、出版、商業、教育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

        平面設計史、視覺傳達概論、包裝設計、書籍整體設計、圖形設計、字體設計、CI 設計、商業攝影、網頁設計、交互信息設計、視覺識別與應用、品牌設計與媒介應用、廣告策劃與應用、展示設計與應用、圖像處理軟件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后可從事現代傳媒、廣告設計、平面設計、新聞、出版、商業、教育等工作。

        3. 公共藝術專業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掌握公共空間設計及視覺展示設計的理論和知識,受到藝術設計創造思維和藝術表現技能等訓練,具備創新精神和獨立完成設計與施工的能力,能從事公共空間設計、展示設計、城市環境設計、研究、教學及藝術項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

        公共藝術概論、空間形態與視覺傳達、裝飾基礎、材料與工藝、展示設計、陳設設計、室內軟裝飾設計、動態展示、公共設施設計、環境雕塑造型、壁畫與浮雕、數碼影像圖形處理、視覺形象識別、公共空間設計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后可在市政、規劃、建筑部門及各類會展中心與博物館及展覽館等專業設計機構從事創作、設計、策展、教學及藝術項目管理等工作。

        4.動畫專業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掌握動畫設計基礎理論和知識,受到造型基礎和手繪表達等訓練,具備創新精神和獨立完成設計與實施的能力,能從事動畫策劃、動畫創作、動畫推廣、動畫應用以及在各級各類學校動畫教學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

        動畫概論、導演分鏡頭研究、動畫運動規律、動畫造型設計、Flash動畫設計、二維動畫軟件、三維動畫軟件3DMAX、三維動畫軟件MYAY、三維動畫軟件擴展、動畫項目設計與項目創作、動畫短片策劃實踐、動畫短片創作實踐以及動畫周邊推廣實踐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后可在影視與動畫制作團體、動畫應用機構、動畫傳播企事業單位從事動畫策劃、動畫創作、動畫推廣、動畫應用,以及在學校從事動畫教學工作。

        考試報名

        (一)招生計劃和學費標準 2016年藝術類招生專業設有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公共藝術、動畫四個專業,學制四年,共擬在全國計劃招收本科生500名,學費標準為: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公共藝術、動畫專業18000元/學年,實行文、理兼招(招生計劃以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門公布為準,各專業學費以吉林省物價部門審批為準)。

        (二)報考條件 符合教育部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和各招生省份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考生報名條件者均可報考。

        (三)報名 報名時間和地點:我院承認各省美術類專業統考成績,參加各省美術類專業統考的考生,按照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門的有關藝術類專業考試文件要求進行報名。

        (四)考試

        1.專業考試 凡參加各省美術類專業統考的考生,均按照本省招生主管部門的有關文件要求進行專業考試。

        2.文化考試 考生憑各省2016年美術類專業統考合格證參加全國普通高校藝術類專業考生的文化課考試。

        (五)錄取

        1.專業分數線確定辦法執行生源所在地省級招生部門確定的美術類專業統考本科合格分數線。

        2.文化分數線確定辦法執行生源所在地省級招生部門確定的藝術類專業本科文化課錄取控制分數線。

        3.錄取辦法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體檢合格、文化課成績達到所在省的藝術類專業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取得各省2016年美術類專業統考合格證的考生,按照考生所在省招生部門錄取時投檔的文化課成績的60%與專業課成績的100%合成綜合成績,按綜合成績從高到低,以專業志愿順序依次錄取。如綜合成績相同,有等級要求則等級高者優先錄取,等級相同或無等級要求,專業課成績高者優先錄取,若專業課成績再相同,素描成績高者優先錄取,若素描成績再相同或無專業課單科成績,則比較文化課單科成績:文科依次語、外、綜、數;理科依次:數、外、綜、語。(有關省招生部門有明確錄取規定,則按該省錄取規則執行)。

        (六)聯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蘭家鎮甲6路 電話:0431 –81865504 81865508 81865509

        傳真:0431 –81865507

        藝術設計系網址:http://yssj.jlucc.edu.cn

        招生就業網址:http://zsjy.jlucc.edu.cn

        第5篇:建筑類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產教融合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創新

        【基金項目】(1)2015年度湖南城市學院教改項目湘城院發[2015]42號;(2)湖南省教育廳,2016.06,2016年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湘教通[2016]400號,面向工程能力輸出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綜合平臺建設。

        【中圖分類號】TU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234-01

        一、基于產教融合的建筑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礎和思路

        我校針對城市建設發展形勢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結合學校的學科專業結構與特點,在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專家咨詢和轉型發展討論的基礎上,確定了學校的辦學類型定位:“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明確了辦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定位。確定了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即突出學校以建筑類專業為主干專業的特色,界定了本校建筑類專業的服務方向,培養的學生是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線應用型人才。

        二、基于產教融合的建筑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路徑和措施

        1.創新產教融合能力本位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1)在能力培養上,一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和行業、職業的需求,明確每個專業基本技能和專業能力。二是采取課程體系支撐、職業資格證書獲取、實踐教學技能考核等方式來培養和驗證學生的能力,積極引導和輔導學生參與職業資格認證。

        (2)在制度建設上,正式將專業能力獲取情況與學位授予掛鉤,明確規定未獲取人才培養方案所要求的專業能力者不能授予學士學位。

        2.強化產教融合實踐教學環節

        一是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根據近四屆畢業生從業狀況的跟蹤調查結果和對建筑類專業專門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結合學校人才培養定位,構建并優化了“二三四”(兩支撐、三層次、四模塊,即以第一、第二課堂兩大平臺為支撐,建設基礎、應用、創新三個實踐教學層次,形成實驗實習、設計與論文、技能與競賽、社會實踐四大實踐教學模塊)實踐教學體系。

        二是改革教學內容和手段。在改革教學內容方面,我校建筑類專業的教學內容以中小城鎮乃至城鄉一體化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為主。在改革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方面,打破“填鴨式”教學模式,創造性地探索“做中學”,建立適應行業需求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方法如“模擬式教學”等。

        三是加強實習基地和實驗室建設。目前,建立了建筑工程工藝實習工場等校內實習基地217個。建立了創新實驗室,制定了創新實驗標準和相應的管理制度。

        四是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制定實踐課程教學大綱、設計任務書,使實踐教學管理有據可循;強化過程教學,執行階段打分;加強實習管理,制定各類實習的實習指導、任務書,對學生進行跟蹤檢查,撰寫實習報告等。

        3.打造產教融合建筑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平臺

        一是建立校辦產業群。湖南城市學院擁有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建設工程監理公司、土木工程檢測中心等校辦產業。二是擁有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平臺。學校現有國家級、省級實踐教學平臺21個。三是開辟了海外合作辦學平臺。

        4.加強產教融合“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

        改革教師聘任制度和評價辦法。一是激勵和吸引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兼職教師或專業建設帶頭人;二是實施青年教師輪崗培訓制度;三是鼓勵教師參加職(執)業技術資格考試和提升教師實踐能力。

        三、基于產教融合的建筑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成效和思考

        1.取得的成效

        從培養質量上看,近5年,學生參加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共獲獎近700項。從畢業生的薪酬看,湖南城市學院連續兩年位列第3名,居湖南二本高校第一名。從研究成果上看,學校牽頭主持了“十一五”國家課題“我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土建類子課題“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城市建設應用型本科人才工程素質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等3項教學成果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從媒體反響看,人才培養的效果和經驗在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國家級媒體報道24篇(次)。

        2.改革中的思考

        一是構建和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政府在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中處于主導地位,主要是政策引導和經費支持;而學校和社會(企業、行業)是雙主體地位,學校要轉變觀念,主動出擊,行業企業要積極參與。

        二是學校要加強內部治理。學校、二級單位、教師必須明確各自的職責任務,二級學院要發揮主體作用,把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三對接”工作落到實處;職能教輔部門要突出人才培養服務作用;同時,強化二級單位之間的聯動和對外的協調工作。

        作者簡介:

        第6篇:建筑類專業論文范文

        2014年國家教育部提出推動一部分地方高等學校向技術型大學轉變,湖北省教育廳也下發了《省教育廳關于在省屬本科高校中開展轉型發展試點工作的通知》(鄂教發[2014]5號)。湖北文理學院作為鄂西北地區唯一一所開設有土建類專業的高校,根據國家和省教育廳的精神,提出在建筑工程學院土建類專業群(包括土木工程、建筑學、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四個本科專業)開展轉型發展試點改革。為了卓有成效地轉型,我院在領導的帶領下創新性地提出“雙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并且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制訂了“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方案,將學歷證與注冊執業資格證的要求進行融合,為了在不影響學歷教育質量的前提下,將執業資格證的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學中來。我院針對土木工程結構類專業課程提出“基于項目的教學方法”,以實際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為主線組織教學,有效整合了不同課程的教學內容,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整體感,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我院正在圍繞著培養技術型土木工程人才進行著各個方面的改革,上述我們實施的“基于項目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針對土木工程結構類專業課程。而原理類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還沒有涉及,原理類專業課程的學習質量直接關系到結構類專業課程的教學,關系到轉型改革的成敗,本文擬配合我院轉型改革和“雙證融通”教學理念的實施,以及實施過程中其它一系列教研項目,來探討原理類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

        1 原理類課程的特點與教學現狀

        土木工程專業原理類課程主要包括混凝土原理,鋼結構原理等課程,是結構類課程的基礎。原理類課程主要學習組成結構的材料性能和各種結構構件的性能、計算和設計。結構構件多數是在一些簡化假設的基礎上,采用經驗公式進行計算和設計的,要求學生注意其適用范圍,各種系數的取值,以及配合公式的使用的一些構造方面的要求,學生理解和應用起來一直都比較吃力。 另外,原理類課程所學習的是結構的構件,是結構的局部,與結構類課程相比,學生沒有整體認識,容易感覺支離破碎,常常無法理解和想象構件和節點的形式,對其學習失去興趣,進一步地會影響結構類課程的學習。

        目前原理類課程的教學大體上還是以課本為主,老師課內講解為主,沒有安排參觀實習,學生因為沒有感性認識,參與度不高,再加上前面所述的原理類課程的特點,學生興趣不高,學起來吃力,學習效果自然不甚滿意。

        2 原理類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構想

        2.1 將“基于項目教學”方法引入原理類課程的教學

        我院曾以“框架結構的設計”為具體的項目,進行了高層、抗震等設計類課程的教學試點,取得了寶貴的成功經驗。考慮到“項目”并不僅僅指“實際工程”,而是泛指某個“任務”,讓學生通過調查、研究、完成“任務”,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而原理類課程中每個構件、每個節點設計、構造的學習也是“任務”,筆者試著將這一新型教學模式推廣到原理類專業課程,借助我院“項目教學模式”現有研究成果的經驗,以《鋼結構原理》的教學為例,探討這一教學方式在原理類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在《鋼結構原理》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鋼結構的各種節點、構件的構造、受力特點和計算方法有更加深入的認識,我們將鋼結構中常見的節點和構件作為一個“項目”布置給學生,學生三人一組,每組完成一個項目。為了保證學生制作模型的質量,老師在指定“項目”內容時,包含了常見的鋼結構節點和構件,并考慮了授課時會用到的節點。學生接到“任務”后去圖書館,網絡上找資料,主動了解自己所要制作的節點的使用、受力特點、構造和計算方法,并選用合適的材料制作節點模型,并制作PPT介紹所制作節點的相關知識,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這樣的主動參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圖1為學生在項目的實施中所制作的模型。

        2.2 將LEGO式拼插積木引入原理類課程的教學

        上面學生做節點的過程中,大多都選擇了紙板,KT板作為材料,但比例不容易把握,模型不夠精確。相比之下,lego積木尺寸精準,通過各種形狀的基本塊可以拼出幾乎所有你能想象得到的造型,這個原理和我們專業的有限元軟件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了切實保證“基于項目教學”方法的實施效果,我們嘗試將Lego類拼插積木引入到原理類專業課程的教學。圖2為lego積木拼的鋼結構節點。

        Lego積木大多數只有一面有凸點,利用Lego的基本塊,設計并拼搭出自己想要的形狀本身就是個具有一定挑戰,并且有意思的過程。而且,由于Lego在很多人心目中代表著快樂,讓學生快樂地參與教學模型的制作,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做中學,玩中學”。對于復雜的模型,可以先通過電腦設計,再拼出設計好的模型。

        3 結論

        在土木工程原理類課程的教學中引入“項目教學法”,是一種有意義的嘗試,通過項目的實施,學生學會查找資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學生主動地找老師討論問題的現象比以前多了很多,實現了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實現了教學相長。由于Lego積木的特點,將其引入原理類課程的教學,為“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提供了絕佳的手段,大大增強了項目教學法實施的趣味性,增強了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編制.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課程教學大綱[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劉凌云. 鋼結構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 教育與職業,2007年,第29期(總第561期),190-191

        第7篇:建筑類專業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工學融合;辦學模式;課程教學改革;工作室;創新能力

        近20年是我國建筑裝飾業迅速發展的20年,根據《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建筑裝飾行業到2015年工程總產值力爭達到3.8萬億元,年平均增長率為12.3%左右;行業從業人員將達到1800萬人以上。到2015年,建筑裝飾行業從業者隊伍中,受過系統高等教育的人數力爭達到250萬人,比2010年增加100萬人,年平均增加20萬人。每年新增從業者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員爭取占到50%左右。”建筑裝飾行業的迅猛發展要求全面提高行業整體素質,迫使從業人員不斷更新知識和觀念,提升業務技能,也為高職教育發展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建筑裝飾工程類專業已經成為熱門專業,如何辦好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是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和大膽探索的工作方向,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在過去三年里,對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的發展做出了一些探索與實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工程類與藝術設計類專業辦學模式的融合

        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屬于土建大類設計小類專業,與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技術等專業同屬于這個小類,國內開辦這些專業的院系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工科類院系;一類藝術設計類院系,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辦學模式與文化,工科類辦學模式參照工科專業實踐模式,以技術操作為主,缺乏創意教育環境與手段;藝術設計類辦學模式重視對造型與表現的教育,缺乏行業技術標準、工程管理意識,均有較大的局限性。另外,兩種類型都缺乏對行業環境的認識,對設計與施工業務流程、工作成本、團隊合作、客戶溝通等職業素養也難以在實踐性課程中充分體現,因此,高職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必須走兩種辦學模式融合的道路,并不斷創新,形成適合于當前建筑裝飾行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兩種模式的融合首先反映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學生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定位,課程設計與實踐體系的建設均要依據于此,教學團隊與行業專家共同通過工作分析會的方式對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進行討論,將設計師助理和工程監理助理作為該專業畢業生首次就業崗位的目標,對崗位技能與素養進行提煉,設計方面的技能與素養和工程管理方面的技能與素養將會得到具體化,在比重上可能每個學校會有所不同,但是兩個方面的能力培養必須并行,這是建筑裝飾行業普遍的要求,也是建筑裝飾行業又便于土建工程行業的區別所在(土建行業設計單位與施工單位分離)。按照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在第五學期分為設計與施工兩個模塊,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發展情況選擇不同的崗位發展方向,但是基礎技能與素養是均需要具備的,只有按照這樣的設計思路才能保證兩種模式的融合。

        其次是實踐性環境構建,即滿足于設計、創意、表現的實踐環境與滿足于施工工藝實踐的環境同步發展,不能偏廢一方,我們在很多院校看到的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訓室均以設計類實訓室為主,施工工藝實訓室的建設相對滯后,更多的院校的是把施工實踐寄托于校外企業和實際的施工場地,穩定性不夠,學生應該在校內就能夠經常接觸到裝飾工程中常用的裝飾材料和施工技術,具備了一定的施工技術知識才能完成行之有效的設計方案,所以實踐性環境構架的合理性是確保兩種模式融合的關鍵點之一。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在2010年獲得了自治區示范性實訓基地-建筑裝飾工程實訓基地的建設項目,構架了由六個實訓室組成的大型實訓基地,包括建筑CAD實訓室、三維造型實訓室、工程制圖實訓室、創意模型設計與制作實訓室、建筑裝飾工種實訓室、燈光照明系統設計與展示實訓室等,涵蓋裝飾工程中設計與施工的主要工作流程,教師與學生在該基地即能完成人才培養中的主要技能實踐工作。

        第三,師資隊伍的綜合性構架與建設是保障兩種模式的核心工作,由于兩種辦學模式自身的歷史背景,往往工科類的院校缺乏創意設計類教師;藝術設計類院校缺乏工程技術、工程造價、營銷與服務等類型的師資,教學團隊的中教師專業來源的單一化嚴重制約專業建設的發展,并影響整個團隊的發展與辦學方向的決策,形成一個,結構合理,專業來源廣泛的教學團隊十分重要,是今后專業發展的根基。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建筑裝飾教學團隊經過三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個包括有建筑空間設計與表現、水電路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工程預算等專業領域的教師,80%的專任教師具有室內建筑設計師、景觀設計師、計算機輔助設計AutoCAD高級應用工程師、高級裝飾美工、建筑行業工種考評員等行業資質。

        缺少其中一個方面都有可能使得兩種模式的融合成為紙上談兵,難以實施,只有將以上三個方面落實才能保障兩種辦學模式的融合,為今后的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以課程教學改革落實工學融合的辦學理念

        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基礎,辦學理念的真正落實體現在每個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如何體現工學融合的辦學模式,首先要從課程標準修訂入手,構建適應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突出實踐操作能力,融入崗位職業規范,在考核方式上,推行校內考核與企業考核、崗位資格標準與課程內容相結合的考核體系;在教學方法上堅持以真實任務項目為主,開展項目式教學法,以精品課程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教學改革。

        為了推進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全面實現工學融合的教學模式。柳州城市職業學院藝術與傳媒系提出了“教學內容真實化、教學形式項目化、專業技術標準化、創意風格多元化”的教學改革理念。并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找到突破。

        (一)堅持“項目進課堂”的教學改革

        常見的設計類專業學生實訓可以分為“假題真做”、“真題假做”、“真題真做”,大部分院校的課堂實訓基本上以“假題真做”和“真題假做”為主,“假題真做”一般由教師命題,要求學生完成一個不具有商業意義和行業要求的設計項目;“真題假做”是把一個已經用于商業市場的已有項目讓學生重新體驗設計的過程。這兩種實訓模式是學生專業實踐初期階段的必要實訓模式,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往往不能按照企業所要求的典型工作任務的完成時間、方案質量和技術指標來要求學生,這是造成學生日后進入企業以后難以適應崗位要求的原因。因此必須擴大“真題真做”實訓項目的比例,我院藝術與傳媒系的改革嘗試是在設計類專業學生進入二年級開始,所有技能型課程均要求實訓項目的全真實任務實訓課時不少于整個課程實訓課時的80%,讓學生在畢業實習之前就完成了20個以上的真實實訓項目,對企業在設計項目中工作時間、工作效率、設計和制作質量以及相關技術指標有切實的體驗,通過真實的項目訓練形成企業工作的方式。

        (二)積極推進“企業文化進班級”

        學生職業素質不高與學生對企業文化的體驗和理解不足有一定的關系。創意設計類企業由于是知識型企業,所以比較注重員工自身的發展,企業對員工個體的創造性能力和文化素養有一定的要求,平時工作的組織形式和員工管理形式也與一般生產性和經營性企業不同,學生在校內課堂上提前體驗企業文化對今后進入該類企業有較強的優勢。

        企業文化的教育主要從平常的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入手,對學生的著裝、語言、禮儀,以及課堂環境進行具體和規范化的要求和改造,以建筑裝飾工程企業為典型,將這類企業的企業文化要素引入課堂。首先,對常規的教室和實訓室進行企業化氛圍營造,突出創意交流和任務管理功能的設計,使得學生進入課堂猶如進入企業。其次,對學生的著裝提出要求,適應創意性企業的特點,形式上不要求統一,但要求莊重而有親和力,可以適當施展個性和品位,以及作為知識型企業相應的禮儀素養要求。第三,將創意性企業工作形式引入課堂,改變常規課堂教學師生臺上臺下的關系。

        (三)將職業素養融入學生專業成績評價體系

        過去的學生專業成績多以作品和技術論英雄,以設計類課程為例,我們常見的學生專業成績考核形式是以學生在每個專業技能課完成的最后一個設計作品或者項目方案作為該門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為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就不能以最終“文本式”的作業作為學生專業學習結果的唯一評價指標,而是要將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意能力、溝通意識和表達能力、團隊協作意識等指標納入學生專業成績的評定,而不是將這些職業素養的教育和考核單列出來,應該融入到每一門課程之中。柳州城市職業學院藝術與傳媒系在每門設計類課程中不同程度的改造了學生專業考核的指標,促進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以《住宅裝飾設計》課程學生成績考核體系為例,學生綜合成績總評由實訓項目平均分和職業能力分組成,前者占80%,后者占20%,職業能力考核指標包括行業意識與學習態度、實訓項目完成量、工作效率、信息收集能力、團隊合作、溝通與表達等,事實上在這樣的考核體系中獲得優異成績的學生一定得到企業的青睞,在職場中占有一定的優勢。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作為突破點,在每個階段確立幾門專業課程作為重點建設課程,通過課題研究帶動教學改革,以校本教材開發為課程改革固化成果,擴大影響,推動其它課程的改革。

        三、通過創意型工作室實踐方式提升學生職業素養與創新能力

        創意型工作室是校內學生專業實踐進一步拓展、自主承接項目和創業實踐的舞臺,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也做了大量的研究與實踐,但依然存在很多認識上的誤區,事實上高職教育所倡導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設計和專業實踐模式并沒有真正在這些工作室中得到體現。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將真實任務和企業文化有效的融于工作室的專業實踐中,工作室環境的專業實踐模式改革與探索是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十分重要的途徑。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藝術與傳媒系近年來積極推行創意型工作室建設與專業實踐模式的研究,大部分專業教師參加了廣西教育廳新世紀教改工程項目課題《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創意型工作室教學模式的開發與研究》,主要改革成效體現在解決了傳統創意型工作存在的缺乏企業環境創設,缺乏對業務流程、技術崗位、技術標準的設計與管理,缺乏創意思維激發的手段與過程,缺乏企業文化環境構建等問題,有針對性的設計和開發了一批創意型工作室,為學生提供企業化或企業模擬的專業實踐基地。

        第8篇:建筑類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工程測量;課程設計;教學改革;評價方案

        《工程測量》課程是我院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學、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等專業,本課程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工程測量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學會常規測量儀器的操作,了解測繪新儀器、新技術的原理及其應用,同時熟悉地形圖的應用,能夠從事相關專業中的測量工作,具有使用各種測量儀器的的能力,更好地從事測量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加適應社會需求[1]。

        1工程測量課程基本信息

        1.1主要內容

        《工程測量》課程主要內容:水準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與直線定向、測量誤差、小地區控制測量、地形圖的基本知識、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及應用、建筑工程施工測量、道路工程測量、房屋建筑建筑物變形觀測等[2]。該課程教學主體上分為兩大模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理論教學主要教授學生測量基本理論與方法,實踐教學主要是使學生正確熟練操作儀器并掌握相關的測量技能,具備解決工程施工能力。

        1.2學時安排

        我院的《工程測量》課程共48-64學時,3-4個學分,每學年有9個~11個班級授課,年修讀學生300人以上。

        1.3與其他課程的關系

        《工程測量》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圖等課程為基礎,同時又為建筑施工、砌體結構、地基與基礎等后繼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既是前面所學課程的延續,又是學習后續課程的基礎,只有掌握了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并運用其它的專業和基礎知識,才能熟練完成項目施工過程的技術指導和管理。

        1.4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隨著教學深入,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有:(1)學生沒有吃透測量原理、不能很好的理論聯系實際[3];(2)在實踐操作中有諸多不合規范的操作習慣;(3)部分學生心態浮躁不得更適當的學習方法、不能潛心研究學術問題。例如:不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學習;(4)面對棘手問題不能夠發散思維立足于新的視角合作的解決;(5)課程考核不能全面客觀的反應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掌握程度[4]。2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設計思路課程體系與內容的改革圍繞相關專業培養目標,以人才培養質量及人才全面發展、社會需求為導向,根據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特點和行業發展的新要求,不斷探索和深化教學改革,做到課程體系改革與教學內容改革有計劃、有措施、有特色的落實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1)在理論教學上,教學內容吸取國內其他更高水平院校同行的先進經驗;深入到社會項目上,與一線的技術員和專家共同探討;優化和完善工程測量教學大綱,適當刪減過時保守內容或者僅作簡單講述;(2)在實踐教學上,積極加強校內實驗室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5];通過測量技能大賽、產學研結合等多種方法,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積極增加投入購置新型教學儀器設備,努力改善教學條件以滿足教學要求;加強與生產單位以及測繪儀器銷售商的交流;(3)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形成了以授課課件、實踐操作錄像等方法相結合的立體感官教學方法[6][7];嚴格要求學生遵守測量規范和操作程序、培養良好的專業工作習慣,提高學生們的專業素質;通過參加專業比賽,鍛煉并檢測學生的測量技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測量專業知識;(4)另外,關注提高學生的“測、繪、算”技術能力,使學生熟練掌握全站儀,了解GPS測量技術[8],學習CASS成圖技術,讓學生嘗試結合EXCEL編寫簡單的計算軟件;(5)在考試改革上,采用綜合性筆試和平時性考核項目的多維度考核辦法,不斷探索優化更加客觀的考核方式,以全面的反映出學生參與該課程學習的程度以及獲得該課程總體知識、能力、素質綜合成果的體現程度。

        3工程測量課程目標

        (1)掌握各類普通測量包括水準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和小區域控制測量的基本原理和測量方法;并會正確規范熟練的使用各種常規測量儀器包括水準儀、經緯儀和全站儀;(2)會結合現行規程規范和選取合適的儀器,設計一般性的測量方案,并進行有效率的測量和內業處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測量項目、建筑物變形監測項目。

        4工程測量課程活動設計

        4.1各類普通測量以分組比賽類型教學

        下面以四等水準測量為例作介紹。(1)目的:使學生正確熟練的操作水準儀;使學生深入的掌握水準測量原理、四等水準測量的規范操作工序和規范的水準內業處理,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基礎和提高實操水平;(2)活動安排:水準測量原理、四等水準觀測方法、內業處理流程、學生練習水準儀、普通水準測量實驗,計劃4課時;分組完成四等水準外業、內業,提交成果資料,計劃2課時;成績和總結,評定成績并總結問題、分析原因,計劃2課時;(3)評價方案:儀器操作與觀測方法占30%,觀測記錄和內業處理占30%,觀測記錄和內業處理,占30%;小組總結報告占30%;出勤占10%。

        4.2建筑工程施測量以案例分析來完成教學

        下面以民用建筑施工測量為例做介紹。(1)目的:了解施工測量任務、特點及測設的基本工作;掌握測設點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測量的方法;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放樣流程;(2)活動安排:課堂講解施工測量任務、特點及測設的基本工作,計劃2課時;課堂講解測設點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測量的方法,計劃2課時;觀看民用建筑施工放樣現場教學視頻,課堂提問學生,總結分析施工放樣流程,學生完成案例分析學結,計劃4學時;(3)評價方案:課堂提問占40%;民用建筑施工測量案例分析學結占50%;出勤占10%。

        4.3建筑物變形測量以完成項目類型教學

        (1)項目目的:使學生了解建筑變形測量的意義與重要性;理解建筑物變形測量的施測內容與測量方法;熟悉建筑物變形測量項目的整個流程;(2)活動安排:收集該項目相關的資料,了解此建筑物的變形情況,配置測量儀器,制定觀測計劃,計劃2課時;布設水準點、觀測點,做垂直位移測量,計劃2課時;布設控制點和工作基點,做水平位移測量,計劃2課時;處理數據,整理項目成果,并給出項目結論及建議,計劃2課時;(3)評價方案:外業測量占30%;觀測記錄和內業處理占30%;項目總結報告占30%;出勤占10%。

        5工程測量課程學習評價方案

        理論考試內容圍繞教學大綱進行,在學期末組織學生考試。其他考核項目在授課期間進行。制定如下考核方案:(1)綜合性筆試,占總評成績比重50%,評分標準依據參考答案評分;(2)小組數據和總結報告,占總評成績比重10%,評分標準是水準測量占25%、角度測量占25%、距離測量占25%及小區域控制測量占25%;(3)建筑工程施測測量案例分析總結,占總評成績比重10%,評分標準是民用建筑施工測量案例分析總結占50%,工業建筑的施工測量案例分析總結占50%;(4)建筑物變形測量項目成果書面材料,占總評成績比重10%,評分標準是成果精度統計及質量檢驗結果占30%,變形測量過程中出現的變形異常和作業中發生的特殊情況匯總占20%,變形分析的基本結論與建議占30%,附圖附表占20%;(5)課程論文,占總評成績比重5%,評分標準是把握測繪科學前沿動態占40%,內容充實可靠占50%,論文形式要素正確占10%;(6)出勤,占總評成績比重10%,評分標準是曠課、遲到、早退酌情扣分。

        6總結

        結合工程測量課程特色和學習目標,在非測繪專業的工程測量教學實施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分別從不同知識板塊設計教學活動,并在課程考核上注重“多維度”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才能更加客觀全面的反映出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以及獲得知識、能力、素質等綜合成果的量度,這樣才能更好的達到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果,為社會培養出適應企業需求的技術型人才。

        作者:許善文 唐小方 單位:廣東白云學院

        參考文獻

        [1]岑敏儀.土木工程測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顏為莉.探究工程測量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措施[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16):136-137.

        [3]許善文.淺談關于土木工程專業的水準測量實踐教學方法[J].科技資訊,2016(3):118-121.

        [4]陳曉剛,趙海云,林輝.MOOC背景下建筑類專業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策略[J].測繪通報,2016(4):128-132.

        [5]田桂娥,吳長悅.測繪實習基地的建立與完善[J].山西建筑,2016(10):246-248.

        [6]宋巖.應用型本科院校土木類專業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2):69-71.

        第9篇:建筑類專業論文范文

        一、建筑類高職院校語文教育的現狀

        當前,建筑類高職院校語文教育的現狀可用“缺失”一詞來形容。在課程設置上,大學語文課程大多不在考慮范圍之內,建筑類專業學生在校讀書期間,也很少得到關于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語文能力的培訓或指導。根據調查發現,這種情況的產生主要是由以下兩個原因造成的。

        (一)因認識不深或偏見造成的對語文教育的忽視

        “語文”二字對于中國人來說再熟悉不過,從小學、初中到高中,語文都是學生的主要課程。寧波大紅鷹學院大學語文研究所所長何二元在對比中小學語文與大學語文的生存條件時曾談到,“中小學語文課時多,跨度大。按呂叔湘先生的統計,是‘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如今12年學制,加上無止無休的補課,有人統計,語文課教學可能已達5000課時。教學時間很多。”[1]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包括一些院校主管教學的領導都想當然的以為,中國的學生在大學入學考試結束后已經具備了應該掌握的語文知識與能力,在大學階段沒有必要再繼續語文課程的學習。這種認識直接導致大學語文教育在高校中的受重視程度大打折扣,并且遠遠不夠,高職院校尤其如此。然而,事實上,這種對大學語文課程的認識和理解是片面的,不正確的。

        (二)因課時緊張造成的對語文教育的放棄

        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在于其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技術應用性人才,是與就業、與工作緊密相連的。這樣的培養目標決定了高職院校不僅要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更要注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與動手能力的提高。因此,很多高職院校均采用“2+1”的人才培養模式,即三年制的學生有兩年時間在校主要進行理論學習并輔以實驗、實訓等實踐性環節,第三年直接在企業參加實習并結合實習內容或生產實際完成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在課程設置和安排上,學校也更重視專業課的開展,保證專業課有充足的課時。相比之下,無法直接創造物質財富并且在短期內無法產生明顯效益的語文課程只好讓位于專業課了。

        建筑業是一個以土木工程、房屋建設和設備安裝以及工程勘察設計為主要工作內容的生產部門,其產品是各種工廠、礦井、鐵路、橋梁、港口、道路、管線、住宅以及公共設施的建筑物、構筑物和設施等等。因此,建筑類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素質建筑技術和管理人才”。[2]培養學生高級施工技術和管理能力是建筑類高職教育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建筑類高職院校安排的專業課課程有:施工技術、地基基礎、建筑結構、建筑工程經濟、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建筑識圖與構造、建筑材料、建筑測量、建筑力學、房屋建筑設備、建筑CAD等等,基礎課有高等數學、思想概論、思想品德與法律基礎、計算機基礎、大學英語和英語聽力,大學英語與英語聽力,開課時間為兩學期,其它基礎課程為一學期。顯然,在課時緊張的情況下,大多數院校放棄了語文教育的開展。

        二、建筑類高職院校開展語文教育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語文教育在建筑類高職院校呈現為“缺失”狀態,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然而,實際上,開展語文教育對于建筑教育、建筑行業及學生本身都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一)建筑行業的發展需要

        建筑業的產品如工廠、礦井、鐵路、橋梁、港口、道路、管線、住宅以及公共基礎設施等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建筑物,從深層次上講,它們是文化的載體,蘊含著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的精神內涵。一些獨具特色的建筑物已經成為城市文化的象征,比如北京的天安門、故宮,上海的東方明珠塔、世貿大廈等等。中國的建筑能否體現中國特色,中國的建筑業能否在世界建筑行業的發展中站穩腳跟,這不僅與從事建筑行業的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密切相關,與他們的文化素質也密不可分。而技術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均與從業人員的語文受教育程度有很大關系。

        具體而言,一線技術工作人員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文素養對技術的傳承、進步和革新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工程建設結束后,工作人員需要對本項工程建設成就和突破、失誤和不足及項目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及時總結和反思。他們如果有較好的語言文字功底,就可以在工程建設中通過交流總結,活躍思維不斷深化理論認識,從而進一步推進我國在工程建設領域的科技進步。同時,較高的人文素養也可以使他們從更高的層次或更文明的角度來處理和解決建筑施工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因此,提高工程建設人員的人文素質和語文職業能力,促進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廣大從事土木工程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認真面對和研究的一個問題。

        (二)用人單位的需求

        建筑類高職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是在建筑工地擔任建筑施工員、造價員、質量員、安全員等建筑企業生產一線的技術及管理人員崗位。根據目前我國工程建設的管理模式,現場從事第一線管理、技術等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語言能力不僅對工程建設的質量、進度、效益等有很大影響,并且對我國工程建設技術的進步、管理能力的提高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調查顯示,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語言能力并不能夠使用人單位滿意。

        湖南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李祥貴老師負責的《高職院校語文應用能力測試機制研究》課題組對2009年人才市場對高職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需求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前來應聘的畢業生,只有16.5%的企業認為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普遍好或較好”,76.1%的企業認為“普遍欠佳”,7.4%的企業認為“普遍不好或很糟糕”。在書面表達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多到少依次為:(1)不夠簡潔;(2)主題不夠明確;(3)意思表達不夠清晰;(4)欠條理,出現病句、錯別字。對于口頭表達能力,26.1%的企業“普遍好或較好”,72.7%的企業認為“普遍欠佳”,1.2%的企業認為“普遍不好或很糟糕”。[3]由此可見,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都很不滿意。

        這種情況在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中同樣存在。因此,從就業的角度來講,提高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為社會、為企業培養更多的令用人單位滿意的合格畢業生。

        (三)畢業生的職業發展需要

        職業生涯規劃對于一個人非常重要,每一位畢業生在踏上工作崗位之前或工作之初都需要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做一個規劃。

        目前,高職院校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畢業后在建設領域大多從事現場施工員、造價員、質量員、安全員等工作,他們的職業發展方向是在取得注冊造價師、建造師、監理師等國家執業資格證書后,從事更高層次的技術管理工作。如果他們在語言能力、總結能力、寫作能力等方面沒有一定的功底,那么,以后的人生職業規劃和發展中也很難有大的突破。職業教育必須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對策:開展“建筑語文+實用寫作”的語文教育

        既然語文教育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比較重要而且必需,那么在當前課時緊張的情況下如何開展語文教育呢?筆者嘗試采用“建筑語文+實用寫作”這樣一種語文教學模式,試圖通過將語文與專業緊密結合起來的方式,達到既兼顧專業又切切實實提高學生語文職業能力的目的。

        具體而言,建筑類高職院校開設的大學語文課程在教學思想上應服從《大學語文》課程的屬性要求,服從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出合格的具有良好語文職業能力的土木專業畢業生而服務。在課時安排上也應與土木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相結合,以新生入學第一學期為宜,課時不必過多,50-60個課時即可。在教材選擇上,選用自編教材——《高職建筑語文》。該教材也嚴格遵循與專業相結合的原則,具體由“建筑語文”和“實用寫作”兩個部分組成。

        “建筑語文”部分的教學目標為:通過對所選篇目的學習或閱讀,使學生了解建筑文化,培養學生對建筑的喜愛,增強學生對建筑行業的職業責任感、進取心和自信心。在具體內容的設計上,按照學生對事物由淺入深的認知原則,分為“著名建筑”、“建筑與大師”、“建筑與文化”、“建筑與革新”“建筑與古代文學”等五個主題單元。在“著名建筑”單元里,主要介紹趙州橋、萬里長城、故宮、都江堰、蘇州古典園林等中國建筑,使學生對中國的一些偉大建筑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建筑與大師”單元進一步介紹中國著名建筑大師梁思成、茅以升、詹天佑的動人事跡,講述他們與建筑之間的故事。建筑本身是一種文化,蘊含著不同的建筑思想和建筑理念,建筑業的發展同樣可以體現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因而在“建筑與文化”單元里,主要選取以北京、上海等地的民居及建筑為內容的文章,比如《胡同文化》、《上海的民居最風情》及上海外灘建筑群等。在“建筑與革新”單元里,主要介紹一些現代城市象征,比如上海東方明珠塔、陸家嘴金融中心、世博建筑群等等,體驗建筑給上海這個城市注入的新鮮血液與活力。最后一個單元“建筑與古代文學”,選取《滕王閣序》、《登鸛雀樓》、《岳陽樓記》、《黃鶴樓》等詩詞,讓學生體驗建筑詩情畫意的另外一面,和作者一起感受亭臺樓閣帶給心靈的獨特情思。

        “實用寫作”部分主要結合土木工程專業特點,緊密聯系具體的土木工程崗位實踐,為培養學生一定的土木工程職業能力服務。當前的應用文寫作在內容編寫上有面面俱到、大而全的局限,因此,筆者主要結合土木工程專業崗位選擇教學內容。具體包括招投標書、合同、總結報告、招聘啟事、論文寫作五個方面。在每一部分分為情景案例、知識介紹和實訓三個環節。比如引入一些由于不會寫應用文或不知道規范要求而引起的工程糾紛案例、合同,這樣既可以引起學生重視,教學目標也更加明確。另外可與建筑現場相結合,讓學生根據現場建筑施工特點,寫出各項技能操作要領,或者帶領學生參觀一些古建筑、現代建筑,寫說明文或觀后感或用媒體展示。在參觀實訓中進行寫作練習,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本專業課程的理解,又可以提高語文職業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語文教育對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建筑類高職院校應結合實際及專業發展需要,適時地開展語文教育。

        注釋:

        [1]何二元,黃蔚.母語高等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5

        [2]王廷杰.關于建筑類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思考[J].商情.2012,(4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色婷婷亚洲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 日本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 亚洲资源站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欧洲国产愉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