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人體解剖范文

        人體解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體解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人體解剖

        第1篇:人體解剖范文

        關鍵詞:解剖;模型;泥塑;寫生;默寫

        【中圖分類號】J06

        繪畫作為一種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門類,歷來重視“人”,表現“人”。但是,人是世界上最復雜、最高妙的生物,想要在繪畫中自由地去進行表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沒有專門的學習和訓練是斷然不可能的。所謂“由技入道”,在這里說的就是只有很好掌握了人體透視、解剖知識,才能更準確地在繪畫中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人連形都畫不準而能對繪畫主題有深刻的表達。所以我國自建立美術院系以來,“藝用人體解剖”一直是各美術院校里學習人物畫必修的課程。然而,縱觀中國各美術院校,尤其是一些綜合類院校的美術系(學院),其教學形式主要是口頭講授,結合展示解剖圖片和書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種講解容易顯得枯燥、抽象,如實物照片缺乏提煉;用平面的圖示、書籍描述立體結構顯得不夠直觀;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而且參與、互動性較差等。筆者認為解剖教學不應該僅限于講解、觀看圖片和書籍,而是應該多種教學手法配合起來進行,才能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為此筆者(在一些美術院校現有的優秀教學經驗基礎上,進行總結和補充,)對藝用人體解剖教學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嘗試。

        1.藝用人體解剖課上最常見的教學形式是教師結合書籍和圖片進行講解,在此基礎上,筆者嘗試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其中主要有:

        (1)利用數碼高清圖片,可選擇人體解剖圖片、真人圖片和繪畫雕塑作品圖片,三者結合觀看。在三者的互相比對中,使學生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利用高清視頻,主要是人體解剖視頻和人體動態視頻。國外有一些高清的人體解剖視頻,其觀看效果絕不亞于到醫院現場看解剖;人體動態視頻和視頻截圖,可以使學生看到某一運動瞬間人體的規律和變化,從而更好地理解。

        (3)利用三維動畫技術,通過建造人體結構模型,并模擬光影、透視效果等,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演示人體結構,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培養了學生的體塊和空間意識。這一種方法是在近年來3d技術的飛速發展中開始出現的,在教學中還非常少見。但是這種方法有著很多優點,如可將數字模型隨意地進行任意角度的翻轉進行觀察;還可以將某骨骼和肌肉進行添加或去除,從而發現它們之間的聯接和層次關系;教學效果明顯且適宜推廣。

        2.充分利用市面上現有的實體解剖模型進行教學。目前常見的解剖模型有人體骨架模型和肌肉人模型。如果人是一件外表光鮮亮麗的衣服的話,人體骨骼就好比是衣服撐子,有了這個撐子,人才能夠直立起來,才能夠做各種動作。附著在骨架之上的是肌肉,肌肉帶引骨骼運動,并且對人體表面的起伏影響巨大,所以人體骨架和肌肉是學習解剖最重要的內容。骨架和肌肉人實物模型最大的好處是學生可以在任意角度對模型進行觀察,并且可以用手觸摸,切身感受骨骼和肌肉的形體。相比之下,書本和圖片只能使學生看到有限的角度,而且是平面的,其實我們的眼睛經常會欺騙我們,使我們忽略了一些更加本質的東西,不如手眼并用感受得更加真實。實物模型有著圖片和書本無法比擬的一些優勢,教師如果根據模型進行講解會更加直觀,從而使學生對解剖了解得更加細致全面。

        3.安排一定課時的泥塑課程幫助學生鞏固對人體結構的理解和認知。在學習了解剖實物模型以后,讓學生根據實物模型做泥塑,可以有效鞏固學生對人體結構的感性認知,使所學理論在實踐中得以檢驗。泥塑課程強調運用學生自己的動手能力,這將會迫使學生必須對所要表現的人體有全方位立體的理解。前面講的第1、2點主要是讓學生看,這里的泥塑主要是讓學生做,看和做是兩回事,看懂了不一定能做,會做才是真正看懂了。在泥塑的同時是需要對形體進行分析和概括的,主要強調規律性和形體感,這就是藝用解剖和醫用解剖的區別。

        4.在課程中安排繪畫寫生練習的部分。在進行完泥塑的課程后馬上進入繪畫寫生的部分,第3點泥塑課程為繪畫寫生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學習藝用人體解剖的最終目的是為繪畫創作服務,所以解剖課程中須有繪畫實踐的部分,使解剖知識和繪畫實踐聯系起來。教師不應“一鼓作氣”把所有課程進行完再讓學生去畫,而應該讓學生學一部分知識就馬上根據此部分知識作繪畫寫生,邊學邊畫,使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看學到的知識是如何應用到作品里面的。教師同時也應該結合名家大師的作品給學生講解,看同樣的解剖部位在成功藝術家那里是如何表現出來的。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做繪畫示范,作為學生學習范本的有益補充。

        5.將默寫作為對學生解剖理解程度的檢測。學生能夠默寫出來的就是能夠完全理解的部分,默寫不出來或者默寫含糊、不正確的就是需要提高、強化的部分(默寫的作用參見拙作《造型訓練應當重視“默寫”》)。

        以上五點教學探索可以認為是前后連貫的步驟,周而復始地系統學習,也可以將其中一點抽出來作重點練習。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把藝用人體解剖知識學扎實,為日后的繪畫創作更好地服務。在藝用人體解剖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人體從立體直觀的感性認知到動手展現人體結構泥塑,再將其用繪畫手法記錄下來,最后進行默寫檢驗,經過一系列的學習鞏固,學生都能基本掌握人體結構并在繪畫中使用。

        在課程安排上,如果美術院系上藝用人體解剖課程要用36學時,教材多為六章上下,以六章為例,筆者認為比較理想的學時分配是每一章理論講解(含多媒體和實物模型的學習)共2學時;泥塑2學時;繪畫實踐1.5學時;默寫0.5學時。累計后得出,理論講解(含實物模型和多媒體學習)共12學時,占總課時的33.3%;泥塑共12學時,占總課時的33.3%;繪畫實踐共時,占總課時的25%;默寫共3學時,占總課時的8.3%。

        在以往的藝用人體解剖教學中,教師慣常給學生看看圖片,拿著書對著學生念一念,講一講,這種滯后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學得枯燥,不直觀,學習效率十分低下,經常是講完就忘,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必須運用多種手段來進行解剖教學,才能讓學生記得牢固,學得扎實。上文提供了五條探索建議,希望這些建議能對解剖教學有所幫助。

        第2篇:人體解剖范文

        關鍵詞:人體解剖學 臨床結合 教學方式

        人體解剖學對于醫學生來說,是入校之后第一門很重要的基礎課程,同時對于臨床醫學專業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理論課程之一。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講,因為《解剖學》這門課程的醫學名詞過多,內容復雜而且多為描述性的字眼,所以教學就會顯得古板、沉悶,根本不可能使得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有趣。而且當前醫學院尸源短缺,制作的標本太少,實驗課上,學生們的觀察實驗過少,難免覺得人體解剖學無味枯燥,最終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為此,一些醫學教育工作者應當采取新的教學方式,將人體解剖教學與臨床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可以靈活地將已經學習過的基礎醫學理論知識應用到臨床實踐中,讓學生徹底地吸收所學的專業知識。

        一、利用多媒體軟件教學,結合臨床實踐,鞏固學生專業知識

        目前,我國臨床醫學教育處于迅速發展階段,以往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已逐漸脫離教育最終目標,遠遠滿足不了合格的臨床醫學人才的需求。如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建立相應的臨床專業理論結構體系,為專業崗位提供合適人才,是所有醫學教育工作者兢兢業業想要實現的目標。在人體解剖學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自身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而教育工作者在課堂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單方面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枯燥無味的教學會讓學生很容易就忘記知識點,從而在心理上厭惡該課程。從心理層面來說,興趣是一種有很強趨向性的心理特征,這往往能帶來強大的記憶力,而解剖課程正需要優秀的記憶力。因此,與其按照傳統方式教學,倒不如創造機會讓學生走上講臺,討論并定義某一基本名詞概念或理論,也可以由教師收集并整理,講述一些較易理解的新理論,并下達任務,讓學生以分組方式進行交流與討論,并且制作多媒體課件,從而展現、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講授解剖學實驗課的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在實驗課中化被動為主動地去學習,也要使他們可以將所學的基本知識和實際應用相聯系,從而培養他們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

        不僅是上面提到的學生進行小組課題研究活動,教育方式還有許多其他方法,如教育工作者可以針對一些標本或活體進行CT掃描,利用信息數據處理技術,使標本結構以三維立體形式清晰明了地顯示微細結構的解剖,也可將一些復雜的人體結構顯示,如血管、神經等。人體的內部器官主要分布在人體的胸部和腹部,大血管和神經的皮膚和皮下深層組織,學生在觀察尸體或模型時,為了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其結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演示出某一個器官的結構。學生學習人體解剖學是為了以后能夠更好地應用于臨床,這意味著在活體上快速地找到某個臟器的準確位置并清楚其結構與相鄰臟器的關系,就能讓學生獲益良多,快速進步。教師還可以開創一個共享交流網絡平臺,由導師錄制一些清晰細致的解剖學實驗,上傳到平臺,供學生觀摩、學習、交流、重溫學習教程,進而強化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

        二、授之理論,習之實驗,提高學生臨床操作能力

        在傳統解剖學實驗課上,在學生們觀察標本時,教師就給學生們介紹人體各器官的形態結構及位置,這種方式常常讓課堂死氣沉沉,與此同時,刺鼻的福爾馬林味道也飄蕩于實驗室內,這種情況下教學質量會逐漸下降。假如教師們意識到解剖學與人本身的密切性,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配合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的病例講給學生聽,使得學生可以結合相關的理論知識,再結合標本模型,體會理解病例。例如,在教學“呼吸系統”的實驗課中,針對鼻腔粘膜嗅區上鼻道和上鼻道狹窄的特點做相關介紹的時候時,可以借助感冒的時候鼻粘膜會發炎水腫作為實例,感冒會讓本來狹窄的上鼻道縮小,這樣經過上鼻道的氣體量就會相對降低,如果空氣中存在含有某一種味道的氣體,那么該氣體通過上鼻道的量也會越來越少了,因此嗅覺就變得不再靈敏了。

        實驗課上的臨床實驗必不可少,動手能力也尤為重要。因此,醫學院就應該積極主動地開創一些開放性課堂,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觀摩或者操作。操作的項目應由教師設置課題,并皆以臨床病例為課題,由學生自由組隊,分工合作進行實踐,同時提供給每組試驗所需的儀器設備,藥品和試劑。

        三、結合臨床實驗,讓學生了解解剖學理論的普遍性及特殊性

        人體解剖學主要是尸檢、人體解剖等臨床實踐。人體解剖學教學實驗介紹一些器官的形態位置以及與相鄰的臟器的位置關系等內容,這些結構與正常的人體結構一致。一般來說,不同的個體間存在差異,只是差異程度不同。有些差異較常見,不會對正常的身體功能帶來負面影響;有些是不一樣的,一旦超出一定的范圍,它的功能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實際臨床操作中,不同的患者,其每個器官的形態結構以及相鄰關系是有所差異的。例如,在尋找尸體上神經系統與脈管系統的實驗教學中,經常觀察到人體的神經和血管的形態或位置異常,因此在臨床實踐過程中應注意個體差異。

        總之,教師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在人體解剖實驗教學過程中融入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觀點。在上面提及到的多個方面加以重視,相信醫學專業學生的操作能力、臨床思維能力以及哲學理性思維能力都會有明顯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晏繼紅.醫學教育中的哲學思辨觀[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7(9).

        [2]柯益彬,劉黎星,葉維建,鄭玉濤.臨床醫學專業人體解剖學實驗改革的體會[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8(2).

        [3]廖建林,周奕,譚谷權. 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 中國健康月刊,2011(7).

        第3篇:人體解剖范文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高職院校;人體解剖學教學

        提出“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后,教育信息化在全國各大高校鋪展開來,“信息化教學比賽”、“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等也因此在全國范圍如火如荼開展。有些教師因為這些比賽“一夜成名”,這更大大增強了教師參與教育信息化的積極性。當然教育信息化不只需要在軟件(教師教學思想與能力)上的更新突破,還需要我們的教學設備的更新換代來輔助,從而使學科的教學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信息化更使高職院校醫學院的人體解剖學這門古老的學科教學煥發了生機,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本文以現階段普遍應用到人體解剖學教學的信息化手段為例淺談其對該學科的一些影響。

        一、信息化教學為人體解剖學這門古老學科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使教學內容由枯燥變得有趣味性。教育信息化科技公司推出的產品使抽象問題直觀化、復雜知識簡單化、靜止的結構動態化。例如橋媒科技推出的3DbodyAPP就實現了把課堂上以前借助掛圖、多媒體圖片等展示的人體結構以三維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并可以把人體九大系統疊加,同時還可以模擬解剖過程使學生在感官上體會到人體結構的立體層次。圖片效果逼真與學生平時玩的游戲畫面的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學習積極性。手機App下載后實現人體結構圖片成為“口袋畫冊”而可隨時翻閱。除此之外,visiblebody圖集App還擴充了其簡短的flash內容,其闡釋的人體各個關節的運動就使學生對其中參與的肌肉的作用更容易理解。(二)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早期的在線精品課程資源開始實現了學生可以隨時自學。如今的慕課開始注重交互性的提升,精悍的微課緊緊抓住學生的黃金7分鐘注意力將知識點的精華以圖片、動畫、聲音的形式淋漓盡致表達。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我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進而融合更多的數字化人體結構教學資源并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堂內外時間通過這些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如在線慕課、微課、醫學類論壇、3D人體結構軟件等來完成任務,然后在課上分組研討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老師輔助答疑重難點并適時結合臨床實際來幫助加深人體結構的學習,進而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并開闊了視野。(三)增強學生自學能力和職業意識。高職院校醫學院學生的自學意識亟待引導,自學能力當然是他們作為大學生必須具有的素質,在以后的職業道路上他們的自學能力會顯著影響其職業技能的提高。而之前有限的教育資源使學生很難理解所學的基礎醫學知識的意義,與將來自己從事的醫學行業很難聯系起來,學生就選擇不認真學習基礎課程比如人體解剖學這門課程,更不要說去突破難點,從而不能很好地為日后的專業學習打好基礎。教育信息化資源,如“丁香園”、“小木蟲”這樣專業的醫學論壇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打開手機App了解將來考取助理執業醫師證需要現階段掌握什么人體解剖學知識,記憶知識有哪些訣竅等,還可以在病例討論區運用所學習的人體解剖學知識去做簡單的分析理解,進而體會到學習人體解剖學這門課程對于以后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的益處而主動認真學習。另外,還有推出的“人體解剖學立體書城”涵蓋了教材、PPT、病例分析、課外拓展、課后測試等,這都大大方便了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鍛煉提高其自學能力,最終還可把學到的知識與臨床病例相結合加深人體結構知識的理解。

        二、教育信息化對人體解剖學教學帶來的問題

        毋庸置疑,教育信息化對高職院校的人體解剖學教學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一)忽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教育信息化的諸多3D數字模擬人體結構產品給學生感官上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如人體解剖虛擬仿真系統直觀形象,讓學生對其充滿了興趣,而同時會讓學生會誤以為這可以替代標本解剖。另外有學生討厭浸泡標本的藥水味道或者本身對標本解剖就有恐懼感,更借此系統躲避解剖標本。但是人體解剖學本身是一門實踐性要求較高的一門學科,虛擬仿真教學平臺也永遠無法替代尸體解剖給學生對于人體的手觸感覺,學科也因此要求學生必須能夠親手解剖標本和觀察標本。因此,在人體解剖學的教學中,要激勵學生親手操作解剖標本,通過此實踐加深學習的理論知識的理解,達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的目標。(二)忽視因材施教,容易“拔苗助長”。高職院校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不注重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對于慕課、微課等在線學習資源的學習容易停留在形式,知識理解淺顯,不能很好利用這些資源去完成教師課前、課后布置的學習任務,最終會導致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學大打折扣。這就需要要教師對學生因材施教,教育信息化的手段的運用需要循序漸進,學習任務的布置也需要按照學生的能力逐級增加難度,注重采用合理的教學模式。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要求我們教師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準備每節課,并且要隨時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但教師除了教學還有其他的任務比如科研,所以這就容易導致“職業倦怠”。因此教育信息化在我們教學中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總之,教育信息化可以拓展教學內容并優化教學過程,使人體解剖學的人體結構知識具有了趣味性,并讓人體結構立體逼真呈現,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但這些都只是我們學習人體解剖學這門課的手段,尸體與標本的解剖動手操作始終不可被替代。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做到預習和復習,并將所學知識與臨床病例相結合,使人體解剖學真正為醫學類其他專業課奠定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林加福,陳玲瓏,吳碧蓮.高職院校人體解剖學信息化教學的初步探索[J].解剖學研究,2015(37).

        [2]馬志健,易西南,張海英.人體解剖學精品資源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與實踐[J].解剖學研究,2012(34):387-390.

        [3]姚玉英,賈麗麗.高職院校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探索[J].探索科學,2016(5).

        第4篇:人體解剖范文

        摘要:隨著本科科學教育這門課程的開設。傳統的《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因其涉及的范圍多且深已經不能適應這一學科的發展要求。結合科學教育這一專業特征和樂山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實驗教學改革的內容,從教材、學生興趣、考核體系、實驗內容、形式等方面對科學教育專業開設的《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課程改革進行分析與交流。

        關鍵字:人體解剖生理學 科學教育 實驗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人體解剖生理學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是許多學科的入門級必修科目。同時它又是一門實驗性的科目,許多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因此實驗在人體解剖學中占據著及其重要的地位。。人體解剖學誕生至今已經經歷了很長的時間,隨著科學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學科與學科之間分的越來越細,因此有必要將一些基礎性的課程與專業進行細分以適應學科的發展。根據專業的特點來有針對性地設置教學內容。科學教育作為樂山師范學的新專業,人體解剖生理學作為該專業的一門必修科目,它既有一般綜合性大學的課程配置特點,同時也要根據科學教育專業的專業特點對原有的一些內容進行改革與整合。

        1.以科學教材為導向

        科學教育專業包含的科目多,范圍廣,但是每一科涉及的內容都不夠深入。以蘇教版小學科學課程教材為例,內容涉及到人體解剖實驗的知識相對比較多但是內容比較淺顯。比如有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吃的學問》、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呼吸和血液循環》。依據小學《科學》教材內容的設置可以將本科科學教育專業人體解剖學實驗課程安排一些基礎性的實驗,如蛙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制備,不同刺激強度和頻率對骨骼肌收縮的影響,ABO血型的測定,人體動脈血壓測定等。使學生能在這些基礎性的實驗中掌握基本實驗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養他們觀察,動手,采集和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為以后的創新性實驗打下基礎。同時可根據本科科學教育專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科學》課程實踐教學中的實際情況自編教材作為原有實驗教材的補充和參考。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課程的特點不一定按照章節來講。可以把一些相關性較強但是沒有安排在同一章節的內容放在一起來講,如第一章第二節的神經組織可以放到第三章的神經系統中一起介紹。

        2.從學生的興趣出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以前的教學中學生總是被動地跟著老師走,缺乏主觀能動性,實驗也是被動地參與。樂山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一教學經驗,從教師與學生之間主體的轉變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比如一些比較簡單的實驗(如ABO血型的測定,肺活量測量等)可以交給學生來講。在講解過程中,不但可以鍛煉查找相關資料的能力,還可以在與老師同學的交流中增長知識,牢固記憶。實驗課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論課,要上好實驗課必須自己先要了解實驗,會做實驗。這就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要在實驗室提前進行實驗操作,實驗過程中遇到問題各個擊破,不斷完善,最終達到能夠規范地完成實驗操作。學生通過這種在實驗中出現問題后一步步地尋求答案排除障礙的過程,對這些知識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與記憶。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與準備給其他同學呈現出一堂有自己風格的課堂,對于講課的學生來說能使他們獲得一份成就感,更增加了學習的興趣。

        3.實驗內容的多樣性

        在學生完成基礎性實驗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喜好等開展自主探究,可以是在其他書籍或者專業期刊上看到的實驗方法的驗證,或者是自己平時的生活學習中產生的靈感。也可以是學生遇到問題時通過獨立思考,與同學朋友的交流討論、老師的指導點撥后解決問題的探索性實驗。或者是在聽講座時感興趣的內容,網上的熱點問題等等。只要是學校的實驗室能夠完成的實驗,都鼓勵學生自行設計、操作并完成實驗。在設計綜合性實驗的時候,老師應該合理安排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的比例,同時還應考慮到培養學生實驗基本操作的能力。

        4.完善考核體系

        在之前的考核體系中,《人體解剖生理學》一般都是按照理論課占70%,實驗課占30%來考核,這樣就造成了一些以成績為導向的學生不重視實驗課程,不能從實踐的探索過程中體會到實驗的樂趣。為了能夠得到高分他們死記硬背,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掘與鍛煉。建議將考核評分標準改為理論實驗各占50%,那么那同學們就會更重視實驗課程,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實驗探索上。同時,實驗考核中應更加注重平時實驗操作的規范性,而不是單純的以實驗報告的好壞來判斷成績的高低。此外,要更重視的是最后“問題與心得”環節,學生反映出在實驗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需要怎么解決,以后要怎樣預防等等。以此來判斷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是否真正的學到了知識,掌握了理論、概念。

        參考文獻

        左明雪.人體解剖生理學(M).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235

        辜清,郭炳冉,段相林,人體組織學與解剖學實驗(M),4.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79

        汪華僑.潘實清.吳忠道.等.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實踐(J).中國醫學教育雜志,2006,26(2):70―73

        凌樹才.王俊波.呂寒冰.等.如何開展人體解剖學的研究型本科教育(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2:98―109

        張海英.易西南.改革人體解剖學教學以適應全新醫學教育理念的挑戰(J).解剖學研究,2009,31(5):393―395

        邴杰.孫穎郁.孫秀英.等.高校本科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3:87―90

        第5篇:人體解剖范文

        【關鍵詞】人體解剖學;護理專業;教學模式;工學結合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次教改選取2017級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選擇2017級高職護理專業6個班作為實驗(教改)班,共362人;6個班作為對照(傳統教學)班,共353人。在試驗班教學中使用“工學結合”的人體解剖學校本教材,作為學生學習人體解剖學理論課程及實驗課重點內容[3]。以下是對6個試驗班實施“工學結合”課程改革成效的問卷調查過程及結果。

        1.2調查方法及調查內容

        1.2.1基本情況問卷調查

        從試驗班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認可度、校本教材的評價、今后教學與學習模式的期待和本次教改的認可率4個方面進行課程改革成效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362份,收回問卷362份,回收率100%。

        1.2.2校本教材靚點的調查

        “工學結合”的人體解剖學校本教材,把系統解剖學的九大系統依次設計為教學模塊,每個教學模塊分為若干個護理工作過程,將護理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任務,導入相關解剖學知識,并輔以實驗操作技術和精選習題。“工學結合”的人體解剖學校本教材,內容分為工作任務及學習任務、學習領域解剖知識、實驗操作、精選習題4個部分。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對各部分的接受程度。

        1.2.3學生學習能力變化的調查

        學期結束后對試驗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其對“工學結合”學習模式的自我評價。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軟件22.0版本,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描述為例(%)和均數±標準差(x±s),行χ2檢驗、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問卷調查分析

        2.1.1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評價

        認可“工學結合”課程改革比認可“傳統教學”形式的學生人數分別為54人(14.9%)和48人(1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大部分學生選擇兩者結合的教學模式,有260人(71.8%)。分析其原因有兩點:①傳統教學的學習思維習慣在學生心中根深蒂固,短時間內很難適應新的教學模式。②由于試驗班教學條件有限,工作任務展示不夠充分,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加之新生還沒有學習臨床課程,工作任務陌生,增加學生學習難度。

        2.1.2學生對校本教材評價

        “工學結合”的人體解剖學校本教材4個組成部分中,48.1%的學生選擇“實驗操作”為校本教材之最大靚點,該調查結果進一步說明學生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獲得的人體解剖學知識點印象深刻。以后課程改革應當更加注重實驗教學,注重實驗技能培訓和考核,著重提高學生在活體、標本及模型上的辨認能力,培養學生動手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教學過程和工作過程的對接[4]。有18.2%的學生選擇“學習領域解剖知識”,有7.2%的學生選擇“精選習題”,而本次教學改革的突破點是工作任務與學習任務,用“工作任務驅動學習”,只有26.5%的學生選擇該項。說明學生對這種學習模式還有待適應,需要進一步引導。

        2.2學生成績分析

        試驗班期末成績為(65.11±19.55)分(2人無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班(46.23±25.51)分(3人無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試驗班與對照班總體率的假設檢驗分析,分別從及格率、70分以上百分比、80分以上百分比、90分以上百分比依次分為幾個分值組,將試驗班成績與對照班成績比率進行對比分析,各分值試驗班比率較高,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統計結果證明,試驗班期末考試成績無論從平均分值還是各階段分值都明顯高于對照班,更說明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無論理論課還是實驗課都能更有效地做到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5],期末考試成績也得到顯著提高。

        2.3學生學習能力提高自我評價

        為了進一步了解教學改革的效果,學期結束后對試驗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其對“工學結合”學習模式的自我評價。統計結果表明,試驗班學生在學習興趣、溝通交流能力、表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整體理念、評判性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團隊合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綜合能力[6]等多個方面中有所進步、自我感覺有明顯提高的人數均超過55%以上。

        3討論

        3.1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成績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及格率由對照班的51.89%提高到75.76%。平均成績由對照班的46.23分提高到65.11分。說明采用編寫“工學結合”的教材因材施教,整合教學內容,這種形式的教學改革起到了顯著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

        3.2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明顯增強

        由于注重實驗技能的培訓和考核,培養并提高了學生“動手摸、動手寫、動手畫”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綜合職業能力明顯增強。

        第6篇:人體解剖范文

        [關鍵詞] 人體解剖學;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R32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3(c)-115-02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專業學生必修的重要專業基礎課之一,也是醫學基礎課中內容最繁多、最枯燥的學科之一。現在我院人體解剖學教學學生多、課時多、負荷量大。因此,如何適應新形勢下高教迅速發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要求;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獲得最佳效果;如何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當前人體解剖學教學的重要問題。筆者就自己的體會提出幾點看法,僅供參考。

        1加強師生溝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了解學生,關心、幫助學生,尊重學生,以情感人,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與重視,實現師生之間思想感情的溝通和共鳴,從而使學生喜歡人體解剖學。解剖學的教學特點是以組為單位的實驗課較多,因此筆者充分利用這個優勢,以平等的關系經常與學生交談,給他們講述學習解剖學重要性,同時盡量了解和掌握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溝通師生感情,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為教學環境營造一種溫和、輕松、良好的氣氛。

        2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可激發起強大的學習動力[1]。老師應想方設法使課堂激情四射、學生興趣盎然。這樣,學生因為課堂的精彩紛呈產生強烈的參與愿望,老師看到學生的傾情投入而不斷提高課堂質量,形成良性循環。首先,充分利用多媒體動畫[2]。例如講解膝反跳射時,利用多媒體放映膝跳反射神經傳導動畫,既有利于同學們理解,又激發其學習興趣。其次,充分利用身體語言。筆者經常利用自然的示范表演傳達課本上枯燥的內容。例如在講解腓總神經損傷導致的跨域步態時,老師可以一邊講解形成跨域步態的原因,一邊自己演示步態的樣子,既給同學們一種直觀形象感,又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再次,用生動形象的比喻類比激發學習興趣[3]。在講課中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類比,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觸類旁通的效果。比喻恰當,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而且能加深學生理解、加深印象。如復雜的上、下行傳導路可比作古戰場。當發生敵情時,有三個通訊員(三級神經元)把敵情(感覺神經沖動)一次傳到后方司令部(高級軀體感覺中樞),并且過河(交叉)一次。然后再由兩個通信員(上、下級神經元)把作戰命令(運動信息)傳至前線。講授視器時完全可以把眼睛比作成一臺照相機:眼瞼比作鏡頭蓋,屈光系統(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比作鏡頭,視網膜比作膠卷等。

        3運用歌訣歸納,化繁為簡

        這是一個比較古老的方法,主要是應用有節奏、有韻律的材料便于記憶的原理,通過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訣、民謠、順口溜等形式,歸納總結一些知識點,從而記住一些難以記憶的重點、難點。例如:記憶八塊腕骨時,用“舟月三角豆,大小頭狀鉤”來記憶;記憶十二對腦神經,則用“1嗅2視3動眼,4滑5叉6外展,7面8聽9舌咽,迷走和副舌下全”來記憶。這種方法只是適用于部分知識點的記憶,如果知識點太多、太濫反而加重學生的負擔,起到反作用。

        4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幫助其理解記憶

        正如歌德所說:“你所不理解的東西是你無法占有的”。因此,我們要想真正掌握的知識,必須以理解為前提。所謂理解就是把新的知識經驗納入已有的知識經驗系統中,并且把新舊知識聯系組成一個新的系統。與其他學科一樣,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也要引導學生遵循“理解后的知識容易記憶”的規律。切忌使學生產生和養成死記硬背的偏見和習慣。因而在講課時要盡量抓住機會,多講一些“為什么”,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例如講解神經損傷癥狀時,考慮為什么會產生這些癥狀?再從神經支配哪些肌肉、這些肌肉有哪些功能講解,既能將以前學過的知識和新知識串聯起來,又有助于同學們理解記憶。

        5鼓勵學生授課,變被動為主動[4]

        這種方法僅僅適用于實驗課教學中,并且授課內容不多的情況下,可以改變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指、學生看”模式,讓學生親自上講臺講授準備好的本次課教學內容,對學生講授方法可不做硬性規定,但不可照本宣科,必須使用教具,可以只講一部分。講完后,其他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互相討論,最后解決問題,從而使同學們更能深刻了解知識的內涵,把握其實質,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6提出啟發性問題,鼓勵同學們質疑

        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并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授課內容,精心設計問題,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調動學生思考、探索問題的欲望,激發思維潛能。要鼓勵學生質疑,拓寬思維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多為教師問學生答,而忽視了學生問教師答的這種逆向知識交流的途徑。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疑問是思維的啟迪劑。學生只有通過深入研究教材和認真思考才能提出問題。古人云:“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重視和鼓勵學生提問。但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急于回答,首先引導全體學生思考、討論,再請個別學生答此問題,其他學生發表各自見解,最后由老師總結。這樣有利于克服教師導向作用的局限性和學生的思維定勢,從而形成思維的散發性、深刻性、邏輯性、獨創性等。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筆者在授課過程中通過與同學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教學手段的不斷提高,教學模式和方法也不斷發生著變化。因此,在教學中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就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不可拘泥一法、墨守成規,生搬硬套反而會影響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范定懷.提高人體解剖學教學質量的嘗試[J].解剖學研究,2002,24(3):236.

        [2]朱傳軍.淺談多媒體教學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5,14(1):46-47.

        [3]李良文.淺談解剖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1, 1(1):56-57.

        第7篇:人體解剖范文

        1.高職院校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的教學現狀分析

        護理專業是一門注重實踐性的專業,其操作技術的實現,是建立在人體解剖學的基礎之上的,通過目前護理專業所使用的教材中可以發現,其大部分內容都與人體解剖學理論相關,護理人員對人體解剖學的熟知程度,與護理工作的質量高低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目前很大一部分的高職護理專業,在人體解剖學的教學方法以及模式上,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仍然采用著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要對專業名詞死記硬背,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實踐能力沒有得到充分重視。歸納為以下幾種表現:

        1.1 課程的設置存在著不合理之處。人體解剖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一般分為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兩部分,系統解剖學時按照人體的系統順序,對每個器官的位置、形態、結構、功能等進行教學,這是人體解剖學理論的基礎性課程;而局部解剖學是以某一個或者局部的器官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位置、結構以及其毗鄰的器官而設置的課程。然而很多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中沒有進行專門的解剖學課程設置,將解剖學的教學內容模糊的定義為基礎的解剖學理論,學生也往往只學習到系統的解剖學知識,而對局部器官的解剖學卻十分的模糊,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無法用理論知識做指導,影響臨床護理的質量。

        1.2 教學方法單一。在一部分高職院校的解剖學理論課程中,仍然采用著傳統的板書與掛圖結合的方式,對于一部分難理解的內容,設置幻燈片以及錄像等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器官的直觀了解,但是由于人體特殊的立體結構,一味的采用平面和靜態的方法,學生無法客觀和真實的了解器官的構造,另外,一部分高職院校的標本以及解剖實驗的器材缺乏,學生缺少實踐的機會,有了機會實踐,其實驗結果卻得不到有效的論證,教學質量始終無法提高。

        1.3 教學改革的實施效果較差。隨著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目標的提出,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和主動性的教學理念逐漸引入解剖學課堂,然而,從目前的教學方式來看,大量的課堂時間仍然被教師所占用,來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卻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因此來說,教學改革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和深化。

        2.改進高職護理專業人體解剖理論課教學現狀的對策

        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最終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為了改變目前高職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理論課的教學現狀,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解剖學是一個十分具體的形態學學科,如果單純依靠大量的符號和術語,是很難讓學生對該門課程產生興趣的,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將文字、圖像、聲音以及動畫等方式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使多個感官同時獲取信息,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將多媒體引入解剖學課程,是十分必須和必要的。在講述各種體內器官的功能結構時,采用多媒體課件,將原本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和立體化,使學生接受起來更加容易,同時,可以節省大量教師用來板書的時間,能夠將課堂時間更充分的交給學生,提高課堂效率。

        2.2 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護理專業的解剖學理論課程的學習中,也需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對掛圖以及模型等自行進行了解,結合教材,進行實驗,當學生提出各種疑問時,首先由同學之間進行討論找到問題的答案,當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給予解答。對于普遍存在于學生中的共性問題,教師給予提示而不是簡單的回答問題,以此培養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促進學生養成動手實驗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3 加強實驗教學,加大實驗的考核力度。在一些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解剖學考試中,理論課內容占據了80%的內容,而實驗課卻僅僅占了20%,完全忽略了實驗課的重要性,在學習理論課的過程中,實驗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檢驗理論課學習效果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實驗的教學,增加學生實驗的機會,在進行考核時,也要將理論課與實驗的考核結果相結合,作為評價標準。只有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才能為實踐做基礎,而在學校所涉及到的實驗課,正是檢驗學生理論水平的主要依據,加強對實驗課程的考核,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

        第8篇:人體解剖范文

        關鍵詞:人體解剖實驗室 開放 實踐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12-0111-01

        引言

        人體解剖學在醫學類院校的教學工作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門基礎中的基礎課程。換言之,醫學生只有很好的掌握這一門課程,了解人體的構造,并可以獨立進行解剖操作,才能在之后的學習以及實際工作過程中更加的得心應手。但是,學生在解剖課的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僅僅依靠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往往不能將其解答,因而在現階段的教學改革工作中進行人體解剖實驗室的開放顯得十分重要的。本文通過對人體解剖實驗室開放的具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我國的實際醫學教育發展情況,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合適的對策,從而更好地培養出動手能力強、知識豐富、更加具有創新能力的醫學生。

        一、當前階段人體解剖實驗室開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人體解剖實驗室的開放時間

        目前,仍有很多醫學類院校沒有意識到開放實驗室的重要性,學生只有在上課的時間才被允許進入實驗室。對于僅僅學習了基本人體解剖知識、剛剛接觸實體標本的醫學生來說,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很多問題。由于學生人數較多,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之內老師往往無法對每一位學生的問題進行答疑,這就使得仍有學生存有疑問,產生了問題的累積。當然,有一些院校已經意識到了開放實驗室的重要性,解剖實驗室不僅是在上課的時間,在周末或者是節假日也對學生進行開放,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更加細致的了解人體解剖生理結構,掌握各個部位的解剖過程中的關鍵點。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并沒有專門的老師進行具體指導,導致學生在完成解剖工作的時候需要自己摸索,很容易出現問題,從而造成尸體的浪費,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學生的時間。

        2.人體解剖實驗室的開放空間

        很多學校在進行人體解剖實驗室開放的過程中,沒有把握好開放程度,將一些具有嚴重危險性的實驗室、實驗器材比較昂貴的實驗室都進行了開放,造成了不良影響。例如解剖數碼互動實驗室,這一實驗室如果允許學生自由出入的話,學生可能會因為好奇進行一些新的實驗,使得設備數據丟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但是,這一部分的實驗室如果不進行開放,讓學生完全的按照教師的示教來進行操作,完全沒有自己的思考,沒有自己的認識,不利于進行人才的培養工作。學生在實際的解剖操作的過程中會誕生一些新思路、新靈感,能夠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在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進行人體解剖實驗室的開放過程中亦不能忽視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實驗室,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動手能力,不利于醫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人體解剖實驗室的開放對象

        很多院校在進行人體解剖實驗室的開放過程中沒有考慮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需求,不同的操作能力以及不同專業的學習程度。同時,解剖實驗室的開放,有可能帶來許多對解剖學感興趣、但是不具備基本的解剖學知識的學生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觀摩甚至是實地的操作。但這一部分的同學往往沒有對人體解剖的相關知識結構進行系統的、具體的學習,導致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問題,產生器材、尸體的浪費,而這些器材、尸體的購入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也就造成了資金的浪費。對于不同年級的醫學生來說,實驗室開放程度也應當具有差異性:大一、大二的學生學習內容比較少,對解剖學的實際掌握、操作水平都有所不足,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對于自己課上所學到的知識、操作進行練習,進行更好的復習、鞏固,并且在實際的解剖過程中出現的實際與理論不符的情況,大一、大二的學生難以自主解決,需要專業的老師來進行相關的指導;而對于大三、大四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于各種實際操作已經能夠比較熟練的掌握,只是需要將各部分的知識更加系統的聯系起來,從而為之后的工作奠定好基礎,在之后能夠更快、更好地投入工作,在最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價值。但在實驗室的實際開放的過程中,很多院校都沒有對不同的對象進行區分,導致了教學資源浪費。

        二、針對當前階段人體解剖實驗室開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具體對策

        1.注意開放時間

        在上課的時間進行人體解剖實驗室的開放是所有的高校基本上都能夠完成的,在周末、假期也要注意進行實驗室的開放,讓醫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練習機會。要注意的是,在實驗室開放的具體過程中,要有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不要讓學生盲目的摸索,造成尸體的浪費。此外,還可以鼓勵讓學生自己選題開展某一科研探究,在尸體上解剖驗證。

        2.注意開放空間

        在進行實驗室的開放的時候,對于一些有珍貴標本的實驗室可以只對那些可以熟練操作的學生進行開放,而且,學校還可以成立學生創新實驗室,為醫學生提供一些基本的資源來讓學生進行動手能力,讓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進行試驗,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培養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思考的能力,促進我國的醫療事業的發展。比如,給學生一個急性闌尾炎引起腹痛、腹肌緊張、爛尾周圍膿腫的病例,讓學生模擬解剖,從人體解剖學的角度來解決問題,讓他們自行查閱資料、討論,實際解剖標本等等更好地掌握知識。

        3.注意開放對象

        在進行人體解剖實驗室開放的過程中,對不同的人群加以區分:對于大一、大二年級的學生,在開放實驗室的時候要注意保證有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減少問題的出現;而對于大三、大四年級的學生,則可以幾個人一起申請實驗室,不一定需要有老師的指導。

        總結:通過文中對人體解剖實驗室開放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找出了其中的一些問題,并且結合我國實際發展情況,正確找到較為合適的解決對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解剖學實驗室教學質量的提高,更好地培養了醫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的動手能力,為這些醫學生在日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但是,采取的上述幾項措施并不能夠完全保證人體解剖實驗室的開放,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各項技術不斷完善,相應的基本國策也在變化,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的地方也是應該不斷地變化。因此,今后人體解剖實驗室在具體開放實行過程中,相關的管理者應該適當的結合我國的國情調整策略,培養出更好的適應當前國情的人才,也促進我國的教育事業的不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聶政. 人體解剖實驗室開放的實踐與探索[A]. 中國解剖學會科技開發和咨詢工作委員會.第三屆全國解剖學技術會議論文集[C].中國解剖學會科技開發和咨詢工作委員會,2011:3.

        [2]張友旺,陳建,王松,秦智,寇現娟. 人體解剖標本陳列室開放的實踐與探索[J]. 湖北體育科技,2015,08:688-689+693.

        [3]王紅. 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開放的實踐探索[J]. 實驗科學與技術,2009,04:147-148+156.

        第9篇:人體解剖范文

        在醫學課程體系中,人體解剖學是一門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位置關系、發生發展的科學,屬于生物學的形態學范疇,與其他醫學學科有著密切聯系,是學好其他醫學基礎課和臨床課的奠基石。老師究竟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才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并靈活運用呢?作者以即將進入臨床課程學習的大三年級學生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1解剖理論與臨床病例相結合

        解剖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如何使它更富有趣味和吸引力是解剖學老師不斷探索的問題。以作者及周圍同學的學習體會,一個富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在娓娓講述解剖知識的同時經常穿插相關的臨床病例和應用,必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靜脈的解剖時,老師在課前可以這樣設問:“同學們有沒有聽說過靜脈曲張?它是指靜脈回流受阻導致靜脈極度擴張影響到正常的行動和生活,在這里有個問題,靜脈的曲張絕大多數都發生在左側,請同學們在解剖過程中聯系相關的解剖結構進行思考。”之后在實習結束后老師可對照標本并聯系相關的解剖知識進行解答。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相關的解剖知識,還為臨床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1.3以嚴謹的思路和淵博的知識折服學生

        對大一年級剛剛接觸醫學課程的學生來說,他們對醫學知識充滿了好奇心。因此,老師正好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在將課本上的知識條理化并對照解剖標本進行重點講解的同時穿插臨床上的相關病例,學生由于對臨床知識非常好奇,這就帶動他們對解剖學基礎知識也產生濃厚的興趣,并跟著老師的思路去思考和學習[1]。因此,這就要求老師具有相當的教學經驗和一定的臨床知識,能夠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應對自如,使得學生在聽課中既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識,又在課后的整理總結過程中培養了學習解剖的信心和興趣,而一旦興趣建立,學生們自然“無需揚鞭自奮蹄”了。

        2如何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

        2.1采用重點示教的方法

        作為一名醫學生,他的學習能力是隨著形態學到功能學直至臨床課程的學習的過程而逐漸提高的。對于實行大體解剖學和神經解剖學教學模式的醫學院校而言,大一年級的學生,還不能適應解剖課程中龐大的信息量,如果采用常規教學模式可能使得學生盲目地學習,這必然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的下降以及自信心的喪失。因此,如果老師能夠將系統化、條理化的知識在局解操作的課前、課中以及小結時對照標本進行重點講解,使得學生不僅通過觀看,還通過聆聽獲得相當大的知識量,同時結合多種形象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既掌握了課本上的知識,還對解剖結構、毗鄰和層次有了更直觀的印象,為今后的臨床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2采用形象的口訣加深記憶

        由于解剖學的名詞非常多,老師在教學時往往感到非常困難。這時候可以采用一些口訣來加深學生的記憶[2]。以作者的學習經歷,在解剖學習中的許多口訣非常形象并利于記憶。比如在盆會的學習中,老師將子宮動脈與輸尿管的關系比作“橋下流水”,非常生動形象;在神經解剖的腦干學習中,上丘與下丘的功能可以用“站得高看得遠”概括上丘與視覺有關而下丘與聽覺有關。諸如此類的口訣還有很多,只要老師善于總結,必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3以多媒體幻燈的形式進行總結

        人體解剖學每個局部解剖的操作和學習告一段落后,老師可以利用大班課將本章知識進行總結串講,對于解剖中的重點難點,老師應當合理地將多媒體手段融入到課件中去,從而避免了一些解剖部位由于較復雜或不易觀察而造成的“學習盲區”。例如“顱骨的結構及顱底所通過結構”、“會陰間隙及其手術的層次路徑”、“喉的構成及其運動”等都可以制作成動畫,使得學生對相關的解剖結構和臨床應用有一個概括的認識,從而到達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3]。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老師在學生的解剖實踐過程中給予悉心的指導并引導學生完成復雜的解剖操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使他們不僅學到了解剖學基礎知識,還切身感受到了人體奇妙的解剖和層次,便于形成良好的感性認識,為今后的手術學學習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 熊懷林,范光碧,胡興宇.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解剖學教學質量[J].解剖學雜志,2008,31(4):603-60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最新理论片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欧美成αv人在线观看 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伊人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孕妇作爱 | 亚洲思思久久99 |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