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素質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素質教育案例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素質教育案例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素質教育案例分析

        第1篇:素質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關鍵詞】 聲樂教學;歌唱心理;藝術實踐;案例分析;教學推廣

        1 案例

        第一學期,J、Y等四位同學為一聲樂小組。因J同學進步較快,筆者就對她的發聲技能技巧加以強化訓練,并希望她在期末考試中發揮出良好水平。可她在考試時,唱第一句就跑調,歌唱氣息淺,手腳還緊張得微微顫抖,演唱表現與正常水平判若兩人。第二學期,她由小組授課上升為個別授課,筆者在聲樂課堂教學中重視對其歌唱心理的培養,強化技能訓練和增加藝術實踐活動,使她的發聲技巧和作品演唱水平都有較大進步,在第三學期班級演唱中發揮很好的水平,重新找回了自信。筆者充分肯定了她音色好、高音爆發力強、音域寬、氣息流暢,唱C3輕松等優點,鼓勵她參加“珠江鋼琴全國高校大學生基本功比賽”全省選拔賽,對她說:“你不是去拿獎,是去向別人學習。這是提高自己、鍛煉自己的一次好機會。”她終于鼓起勇氣報名并被選拔參賽。比賽小組輔導教師們悉心指導,熱情鼓勵,經過緊張培訓和訓練,并針對怯場等毛病進行心理素質培養。該生終于在全省選撥賽中取得專科組“個人全能”第二名“綜合素質”第二名和“歌唱與鋼琴伴奏”第四名的好成績。通過這次參賽,J增強了演唱自信心,心理狀態更趨成熟,在之后的“珠江鋼琴全國高校大學生基本功比賽”中,獲得了全國專科組“個人五項全能”三等獎和“自彈自唱”第三名,傳為全校佳話。

        2 分析與推廣

        筆者總結分析對學生J的聲樂教學過程,意識到注重聲樂知識的學習和歌唱技能技巧訓練,弱化對學生歌唱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藝術實踐,成為師范院校聲樂教學工作中亟待完善的課題。

        2.1 在聲樂教學中融入歌唱心理素質培養的意義。

        2.1.1 心理狀態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的心理活動的總的特征。歌唱心理狀態則是歌唱者面對不同環境條件(觀眾的多少、類型和演唱場所等)和掌握歌唱內容與技能的程度不同而產生的心理活動特征。這些心理活動和一定的生理功能相聯系,最佳的歌唱狀態是良好的身體狀態、良好的技術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狀態的統一,演唱者只有在最佳的狀態下演唱,才能正常發揮演唱水平。

        2.1.2 聲樂是一門融技術性、知識性、藝術性于一體的學術性較強的學科。聲樂教學就是啟發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去把握發聲機能,進行正確的歌唱。歌唱活動不僅是一個單純的技術活動,而且也是通過思維活動對信息進行整合處理的復雜心理活動。優美動聽的歌聲是心理活動指揮歌唱發聲器官在生理上做出反應的物質效應。聲樂學習的效果,與歌唱器官、肌肉活動的靈敏、協調、強度有關,和人的心理活動也同樣有著密切的聯系。

        2.2 營造民主、和諧的新型課堂教學氛圍。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傳統的聲樂教學過分地強調教師的權威性和主導作用,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作為聲樂學習主體的能動性難以得到發揮。教師在課堂上居高臨下,學生戰戰兢兢,怕唱不好,怕犯錯,老師則動輒加以指責,常常出現學生發聲時心理緊張,越唱不好越緊張,越緊張也唱不出來的現象。這是由于心理的自我暗示導致氣息上浮和肌肉緊張所致。良好的聲音效果,應當是心理活動與生理活動的合理協同的產物,心理不能達到自然、平靜,不能精神集中,就難以發出令人愉悅的聲音或唱好歌曲。教師教學中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能動性;力求闡述問題深入淺出,教學語言生動、活潑、富于情趣,注意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營造民主、和諧、愉悅輕松的新型課堂教學氛圍。

        另一方面,教師應根據學生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選擇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聲樂教學中要“樂”、要“輕松”,讓學生有寬松的環境和愉悅的心態,引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以愛為基點,以真摯的情感,博得學生的信任與尊重;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聲樂的動機和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實踐證明,一個平等和諧的環境,才易達到心理的愉悅,增強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能全身心融入良好歌唱狀態之中。

        2.3 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狀態離不開良好的技術狀態,良好的歌唱技能技巧是良好的歌唱狀態的前提。演唱者在觀眾面前產生的心理緊張和激動現象,即使是像吉利、帕瓦羅蒂等著名的歌唱家也在所難免。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魯索曾說過:“我自己身上也曾多次發生舞臺緊張的情況,雖然表現形式不是那樣嚴重。”但這些歌唱家高超的聲樂藝術水平,卻保證了演出時的高水準,正確的思維及肌體神經活動過程彌補了心理緊張和激動的影響。

        筆者在教學中,因J聲樂學習進步較快,對她考試要求偏高,給她增加了心理壓力,對考試和演唱失常也產生了一定影響。鑒于此,筆者認為J同學來自農村,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言談,有自卑心理。她剛入學時參加新生音樂晚會登臺演唱,因為緊張,聲音很小,甚至連歌詞也忘了,事后一直為此感到羞愧,經過這次失敗,在心里留下了怯場的陰影。筆者總結她的學習情況,主動和她交心,對她聲樂技能的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也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希望她振作精神,大膽地參加實踐活動,到舞臺上鍛煉,不要害怕失敗;鼓勵她從小組演唱到班里和系里甚至學校的演出活動要積極參加,并和她一起選擇演唱歌曲,對作品技巧處理進行認真分析,一起到演播廳走臺,熟悉舞臺環境,幫助她塑造良好的舞臺臺風。該生在一次在班級演唱中發揮很好, 自信心理得到提升,此后經過更多的舞臺實踐,演唱水平有很大提高,歌唱心理狀態日臻良好,為往后的演唱逐步成熟直到獲得全國比賽優異成績,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教學與發展個性方面,教師應正確了解和甄別學生不同性格特征和類型,因材施教,塑造良好的歌唱性格。心理狀態和技能的勝任能力有關,教師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聲樂技術技巧,幫助學生進行藝術實踐時,盡可能多做一些準備,根據學生的能力,實事求是安排聲樂作品。俗話說:“藝高膽大”,高超的聲樂技能,可使歌唱者產生強烈的歌唱愿望,并使整個身心得到最大的放松,滿懷信心地走上舞臺。因此,首先應該在學習聲樂技能、技巧方面狠下功夫,為良好歌唱心理狀態的產生打下堅實的技能基礎。

        2.4 在藝術實踐活動中搭建聲樂教學平臺。聲樂藝術是一門知識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學科,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要通過藝術實踐來得到驗證和提高。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及效果的檢閱。學生交流演唱會成為聲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能夠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和歌唱的心理素養。只有通過藝術實踐,使學生在聲樂演唱的過程中,認識聲樂的性質特征和聲樂活動規律及其社會意義,克服歌唱特別是歌唱表演中出現的毛病,經常參加聲樂實踐活動特別是成功的活動,能使學生的自我價值需要得到滿足,對于聲樂學習興趣的形成、鞏固和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于失敗更要認真總結。通過藝術實踐,能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塑造良好的舞臺形象和臺風。

        2.5 聲樂教學特點及其與其他學科文化的整合。聲樂是以人聲為手段來表現音樂,表達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現實的一種表演藝術。聲樂教學是培養和訓練學生掌握歌唱技能技巧,提高對音樂和藝術的認知能力、表現力和創造能力,培養人們高尚藝術情趣的教育活動。

        聲樂學科的發展同樣與戲劇、影視、舞蹈等其他姊妹藝術以及生理學、心理學、物理學、人文科學等有著緊密聯系。深化聲樂教學改革,體現“以人為本”人文教育思想,要讓學生學習掌握全面的音樂知識,加深音樂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底蘊以及人類社會各種文化的有機聯系,除了注重歌唱技能訓練和聲樂表現力的提高外,還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豐富文化藝術修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合格的音樂教育人才,能勝任中小學音樂課堂的講臺,而且具有超出講臺外的聲樂演唱能力,并為他們的繼續學習深造和更高層次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徐行效.聲樂心理學[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3,(1):251(3):266,268,(4):271

        第2篇:素質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關鍵詞:任職教育 考試功能 模塊式考核

        考試是對人的知識、技能和能力以及其它某些心理特征的測量,具有評定、診斷和反饋、預測、激勵、選拔等功能。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實踐與理論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一些新教育理念的形成,我國的考試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適應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教育理念的要求,任職教育考試要按照素質教育的方針,根據任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在深入研究課程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對現有的考試模式進行改革,以充分發揮考試在教育中的功能,進而實現任職教育的培養目標。

        一、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發展、考試體制改革的對策

        1.革新考試內容,為考試內容賦予時代氣息

        要與社會大系統相融合,與社會實際、熱點問題相鏈接,考核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制定命題雙向細目表,規劃測試知識和能力的題目分配,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大非智力因素考核的命題力度,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綜合評估,通過答案的靈活多樣性,給學生想象力等的發展創設一種彈性環境;考試應注重學生的個性,使具有特殊學習性向和才能的優秀學生能脫穎而出。

        2.革新考試方法,實施多樣性考試機制

        任職教育的考核應堅持以職業崗位能力為重點,知識、技能、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為主的原則。考核形式應多樣化,具體形式應根據學校自身條件以及學科性質和特點來確定,重點考察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技術操作技能,實施模塊式(理論+技能)考核。理論模塊以閉卷為主,間或采用開卷考試、論文與答辯、案例分析、調查報告等形式;技能模塊以過程式考核為主,間或采用實驗設計、課程設計、實際創作等形式,使得考試模式多元化。同時,建立綜合素質考察機制,使其平時表現與學業成績參與到終結性評價之中。

        3.重新定位考試的功能,實施多元化教學評價機制

        考試功能應回歸本我,發揮整體效能,在多樣化的基礎上創造發展出新的功能。學校應采用多元教學評價機制,將平時表現成績與終結考試評定相結合,扭轉單一的終結考試成績決定教學全局的現狀;學校和教師應綜合利用形成性、診斷性和終結性評價,根據考試的結果分析來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考試應確立絕對標準和個體標準,對學生素質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明確學生的素質優劣及其潛能所在,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方向和指南。

        二、任職教育考試模式改革的探索

        針對任職教育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結構的特點,應將考試內容分為理論考核、知識應用能力、實踐動手技能、教學參與程度四個模塊,針對不同的模塊建立不同的評價指標、實施不同的考核方式。該模式的構成體系:

        1.理論考核模塊(20%)

        考核方式:閉卷與開卷相結合。

        指標體系:基礎理論(50%):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方式:閉卷);理論應用(50%):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方式:多題隨選,開卷)。

        2.知識應用能力考核模塊(30%)

        考核方式:案例設計分析(或論文)。

        指標體系:知識合理性(25%):使用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的正確程度;資料搜集(25%):資料的完整性,資料搜集的難易程度,資料的可用性;分析能力(25%):合理性,嚴謹性,敏銳性;知識的整合性(25%):相關知識的運用,整體框架結構與內容;創新(3―10分):作為獎勵分,對創新觀點予以加分。

        3.實踐動手技能考核模塊(30%)

        考核方式:現場動手操作。

        指標體系:軟件操作(25%):軟件使用的熟練程度;案例分析(25%):考試案例的綜合分析與實施;問題處理情況(25%):案例中相關問題的靈活處理程度;結果評價(25%):結果正誤與分析的合理性。

        4.教學參與程度考核模塊(20%)

        考核方式:過程式考核。

        指標體系:參與情況(25%):態度、意識;操作情況(25%):實踐操作規范化;完成情況(25%):實驗完成質量、認真程度;作業情況(25%):知識的綜合運用與分析。

        總之,課程考試改革是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的重點,二者相輔相成,在強調教學改革的同時應重視課程考試改革,摒棄一律采用閉卷筆試的死板做法及一卷定終身的終結性評價機制,根據課程的性質,采取靈活多樣的考試評價模式,真正發揮考試“指揮棒”的作用,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參考文獻

        [1]邱林 專業基礎課多元化考試模式的構想與實施[J].高等建筑教育,2010,(12)。

        第3篇:素質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關鍵詞:教學;實踐;認識;提升

        “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質的培養”。高校體育應面對未來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即培養學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共處。本文通過體育教學實踐中如何貫穿素質教育,以及通過課堂實踐教學對學生身心素質的影響進行實踐研究,旨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提倡素質教育的理念,挖掘體育與素質培養相交融的模式。

        當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成為我國教育改革中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弘揚人文教育成為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正如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指出的:“一切都要求重新強調教育的倫理和文化內涵” “教育應當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應該使每個人借助于青年時代所喜愛的教育,形成一種獨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以及培養自己的判斷力,以便確定在人生的各種不同情況下,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情。”這充分說明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是需要一種具有觀察能力、判斷力、適應力和創新等綜合能力的人才。因為我們將面對的是一個發展非常迅速的世界,需要很高的人文素質、很強的交流溝通能力、很好的團隊精神和組織能力等。

        以體育為載體“增強大學生體質、促進健康、提高綜合素養、培養富有情感和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人 。因此,就高校體育課程而言,在學傳授掌握運動知識和技能、強身健體等功能的基礎上,人們越來越要求它能夠在培養學生創新和進取的心態,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國際化和多元化的視野等方面能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貫徹人文教育,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之一。

        體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案例分析

        體育教學與人文教育相融,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追求,合理的身體素質、優秀的思維品質、健康的生活方式與和諧的人際關系。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將體育課程建設成體育教學中融合人文教育的一門課程,在近年的體育教學工作中,進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是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在對學生進行創新性學習行為的培養過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利用體育課現選用幾個教學實踐案例進行研討。

        1.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案例(1) 在教學中,所有游戲教材,只將游戲的名稱告訴學生,然后給2—3分鐘時間分組討論并且制定規則,接下來分組進行游戲,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在將正確的游戲方法告訴大家進行比較。又如在游戲“改換追擊目標(貼膏藥)”的教學過程中有學生提出:原來的游戲方法中逃的人以逸待勞,追的人越追越累,常常造成“耍猴”現象,可否改為“一人追,一人逃——逃者貼——被貼者追,原追者逃”的游戲形式,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加以采納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課堂總結時教師對這位同學的創新意識進行了表揚,全班同學不約而同地為這位同學鼓掌。這樣表揚激勵的話,即提高了學生創造的積極性,也激發了其它同學的創新欲,使學生樂于創造。

        案例分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激勵性言語,撩撥學生的創造欲望,即使學生的創造性解答明顯不對時,教師也要先肯定他的創新意識,維系他創造性思維的熱情,充分體現高校體育教育的人文性。可見,適時的激勵,能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現——高期望”的良性循環中,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激發,使教學實踐中的人文性得以充分體現。

        2.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案例(2)在游戲“抗洪救災”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創設了洪水泛濫的情境,并為各組學生提供了相應的“抗洪”物資:沙包(海綿墊、球等);救災物資:糧食(羽毛球、空盒等)。至于先“抗洪”還是先“救災”;如何“抗洪”如何“救災”則由學生自由討論,發揮想象,各抒己見,提出合理建議。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責任感和義務感,而且在這一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更具獨立性,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更把人文教育的內容予以教學實踐中,實現了人文教育與體育教學的融合。

        案例分析:思維的獨立性,是指與眾人、前人有所不同,具有獨立性思維的人敢于對“司空見慣”或“完美無缺”的事物提出疑問,力破陳新,銳意進取。也就是探索推進人的心態由“從眾心理”向“獨創心理”轉變,以此緩解個性的壓抑。所以,教師認為,要培養學生由“我看大家”的“從眾心理” 向“大家看我”的個性心理轉變。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動口、動腦,讓學生去進行個體實踐,這也正是人文教育中所提倡的要給學生以“人”的自由。教師的主導作用貴在引導、啟迪,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重要的不是讓學生學會什么,關鍵是讓學生“會”學,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內在創造欲望,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更要培養他們探究問題的習慣,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敢于懷疑,敢于向“權威”挑戰,勇于提出新見解、新看法。

        3.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引導學生開展討論

        案例(3)在“體育鍛煉、飲食與體重控制”一課的教學中,以“如何穩妥控制體重”為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時,教師作為一個學習者,參與到討論中去,適時、適機地進行引導、點撥。通過學生們的激烈討論,每組最后總結出一個觀點,讓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進行交流:(第1組學生: 通過節食來控制體重。第2組學生: 通過減肥藥物控制體重。第3組學生: 通過體育鍛煉控制體重)。接著教師又讓學生根據這幾種方案進行辨析,馬上有一位同學站起來,用實例證明了前三種方案都是不全面的,最后學生們在自己討論、辨析的基礎上歸納出了“合理的飲食+科學的鍛煉”才是“穩妥控制體重”的結論。學生在這個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光組與組之間的爭論很精彩,同一組內、組間的討論也很激烈,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且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更充分體現人文教育中強調的與人合作、和諧共進的精神。

        第4篇:素質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論文摘 要:素質教育必須同時滿足社會、個體對教育的需求,這既是素質教育實施的目標,也是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考核改革的目標。本文以財務會計學課程為例首先對考核的背景進行分析;其次研究如何樹立重在能力培養的現代考核觀念;最后以《財務會計學》課程考核方法改革為例研究其課程特點和培養目標,系統規劃考核制度。

        素質教育是相對于應試教育提出來的,從教育價值上說,素質教育必須同時滿足社會、個體對教育的需求,這既是素質教育實施的目標,也是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考核改革的目標。本文之所以將研究的著眼點放在考核上,是基于:課程考核除具有檢驗教學目標實現程度的評價功能之外,還是日常教學工作的指揮棒,是確定學生努力程度和努力方向的一個重要因素,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傳統的考核方式大部分是“重結果輕過程”。考核試題和平時作業多是識記性題目和模擬性業務題,大多只有固定答案,難以達到能力考核的作用。

        受考核方式的影響,教學方式也多以應試為核心。雖然多數教師重視教學改革,都認為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合作性學習等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對學生能力培養和提高教學效果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但如果考核方法還繼續沿襲傳統的考核方法,那么教學改革很難有真正的成效。因為對于教師而言,知識傳授更容易些,而組織重在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的啟發式教學,如案例教學、企業調研,則難度較大,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精力首先提升自身能力,并進行大量考核資料的準備;對學生而言,完成識記性的作業更容易一些;而案例研討、案例設計、企業實務調研、撰寫課程論文等作業難度較大,但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訓練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考核方法改革的背景分析

        傳統的考核方式曾經為我國篩選人才發揮過應有的作用。但在目前形勢下顯示出較大局限性。考核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而不是運用知識的能力、考核試題也多是只有一個答案,不利于考察和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考核不注重考察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不利于考察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這既不符合信息時代的要求,也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受考核方式的影響,教學方式就以應試為核心,教學多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單向灌輸式教學,不易調動學生主動性,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尤其是財務會計學這門課,由于會計改革的深入變化,對課本中的一些理論要深化理解,這更需要老師與學生共同去探討,去發展,應采用更為開放的教學方式,而不應一味運用這種單項灌輸的封閉式教學方式。

        2.考核方法改革的實踐

        考核是確定學生努力程度和努力方向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考核也是反映學生學習成果的一個重要方面。下面以財務會計學課程考核方法改革為例進行實踐分析。

        2.1樹立基于素質教育,重在“能力培養”的現代考核觀念

        建立以“素質立意考能力,將素質教育觀念內化于考核”的考核評價體系,通過考核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和心理素質、協作精神、職業道德等。不要單純以課程和教材知識的難度、深度和考核的分數來衡量學生,而要把考核真正當作是實現教育目標過程中的一項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標本身。

        2.2緊密結合《財務會計學》課程的特點和培養目標,系統規劃考核制度

        一是在考核方式上,將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平時成績與期終考核成績分別占60%和40%。二是在考核內容上,減少知識性試題的份量,增加案例分析等能力性試題的份量,側重于考核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2.1利用“學識層次分類法”設計考核內容,確立考核的能力導向

        我們在財務會計課程考核改革中運用了“學識層次分類法”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學識層次分類法主要根據認知進行分類。由于認知意味著獲得、儲存知識和開發智力,掌握與某學科有關的知識主要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因而也是現代教育的核心內容,該方法將認知行為分為以下六個層次:①知曉;②理解;③應用;④分析;⑤綜合;⑥評價。

        根據認知行為的六個層次,在設計試卷時考慮學識層次和教學內容間的平衡、以及不同學識層次間考核時間的分配等。試題以案例分析為主,具體題型包括:單選、多選、判斷、計算分析以及綜合評價等。通過案例分析,學生不僅在案例中掌握了賬務處理的方法,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會計準則,同時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評價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和職業判斷能力。

        由于考核注重了能力的考查,試題基本沒有考死記硬背的知識,如定義、概念、公式的表述等,而是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試卷綜合考察了學生全面理解、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閱讀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文字語言表達能力等。

        2.2.2構建多種形式的課程考核體系,題目側重理論聯系實際。

        考核方式要突出多樣性、針對性、生動性,不能只限于筆試,還應采取企業調研、課程論文、正式作業、案例討論與成果展示、書面報告、模擬實訓、課堂評價等方式考察和評價學生。

        我們根據財務會計學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學生將來就業崗位時的要求,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每一組負責對財務部門的某一個崗位的業務范圍、崗位特點、流程以及內控制度的要求等方面進行調研,小組成員的工作由每一小組組長來分工協調,調查可以采取走訪、互聯網、電話等多種形式,最后形成書面報告。報告的完整性,排版或圖文,考核答辨時的口齒、邏輯性、及學生評委的評價,平時上課提問的質量,調研過程中的工作量,組與組之間的比較均可作為分數評定的依據。這種考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個性能力得到極大發揮和張揚,真正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2.2.3側重考察學生的創新精神。考核題目在考察學生收斂思維的同時,考察學生的發散思維,同一個案例可能有很多答案。在閱卷的時候,對于創新精神也給予充分肯定,學生的回答即使不符合標準答案,但只要分析闡述言之有理,就不完全算錯。

        3.考核觀念的變革推動了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創新

        由于考核的思路發生了變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

        3.1根據專業核心能力,選擇教學內容。

        財務會計學對于未出校門的學生來講,是一門極為抽象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識要點。我們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感受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重要性,會計如何為企業的分析、管理和決策服務。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在教學中加入大量鮮活而貼切的案例,對于教材上的內容做出區分,課堂上采取“五講教學法”。同時有針對性地指定和指導學生閱讀某些報刊、雜志、書籍和網站上的相關資料,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向學生傳授學習會計的方法,培養和鍛煉的是學生獲取知識、分析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在這種能力的培養方面,教材遠遠不及處于時代前沿的各種傳媒。

        3.2根據專業素質要求,重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會計職業道德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不可能通過一門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就能把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起來的。一般情況下,會計的職業道德主要體現在會計原則之中,學生能否透徹理解其含義,教師的教學方式非常重要。會計的基本原則大多應用于整個賬務處理程序之中,而教師在教學時,卻容易忽視在專業技能的教育中貫穿職業道德教育。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本人缺乏實際經驗,對虛假會計信息的意識不敏感、不熟悉,另一方面,隨著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日益增多,資本市場的日益發展,對會計信息的披露要求將越來越嚴格。時代呼吁誠信,作為任課教師,我們更應該意識到職業道德教育的分量舉足輕重,只有在思想上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才會在教學過程中貫穿職業道德教育,在向學生傳授財務會計知識的同時,及時將會計一般原則與賬務處理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不僅掌握會計核算的處理技巧,并且真正地理解會計一般原則,在日后的賬務處理實踐中才能做到正確地運用一般原則。

        3.3注重時事會計案例的使用,使會計教學的內容更加具體形象

        在教學中我們注重會計案例的使用,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和決策的能力,幫助學生成為決策者,這種思想貫穿教學的始終。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一些企業的實例,模擬了現實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到公益性捐贈時,以最新電視新聞,“某企業集團向國家減災委員會捐款用于抗震救災”作為案例;在講到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時,介紹財政部運用經濟杠桿抗擊非典、南方冰雪災害、汶川地震等的重要舉措,“減征、免征或緩征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的案例;在講到財務指標時,介紹劉姝威分析藍田股份的財務狀況,得出藍田股份短期償債能力越來越弱的案例等。通過這些時事案例,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會計并不枯燥,會計活動就在我們的周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3.4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統合

        選擇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原則應是:一要結合專業教育的特點,二要結合教學內容,三要結合教學對象,四要結合教學目的。我們認為,多樣化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要想發揮其功效,關鍵在于教學手段和方法的“統合”。

        本課程采用的教學手段包括傳統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五講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自學法等。其中講授法具有系統性、條理性、重點性、信息量大、啟發性強等特點,適合集中講述大量重點、難點問題;討論法具有主體性、發散性、探究性的特點,適合學習爭議性較大的知識點;自學指導法具有獨立性、廣泛性與經典性,適合應用于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總而言之,在批判繼承傳統教學方式的條件下,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多種教學方法。同時創建了“導學-督學-促學-自學”課程輔助教學管理模式,以充分保證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的目的。

        4.考核方法改革的效果

        財務會計學課程考核改革之后,有部分學生表示考核難度較大,題量偏多,但絕大部分同學普遍支持考核改革。學生普遍反映,改革后的考核考前不用機械記憶,對知識的印象反而更加深刻,真正考察了能力,以后要堅持。有的同學還指出,在回答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時,有一種學以致用的。

        筆者用了相當一部分課時聯系實際去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們在課堂上熱情高漲,積極參與,這使傳統的注入式教學下的學生和老師同堂異夢的情況大為改觀。不少同學表示他們在課堂學習中提高了能力。教師也能明顯感受到學生的變化,和學期初相比較,學期末學生明顯變得獨立、大膽,極具求知精神和批判精神。

        由此可見,這一教學成果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對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有明顯的效果。可以適用于任何一門課程的考核和教學,具有可操作性,有一定的應用前景,在高校有推廣價值。

        注:唐山學院教研課題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第5篇:素質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關鍵詞】職業素質 專業課教學 電氣自動化技術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6C-0031-03

        職業素質是指從業者為了達到從事某種職業的要求所應具備的個人素養,是從業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具體內容為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心理等幾個方面。在高職教育體系中,職業素質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職生職業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影響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但在實際教學尤其是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常常不被重視而被忽略,很多專業課教師認為這是德育課教師、輔導員、心理咨詢員等的職責。本文以柳州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訂單班”的專業課教學為例,探討將職業素質培養融入專業課教學的一些做法。

        一、電氣自動化技術人員的職業素質要求

        隨著我國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蓬勃發展、自動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社會對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需求量大為增加,如何培養和造就出適應時展、用人單位滿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電氣自動化技術人才已成為高職院校的當務之急。

        通過對行業、企業,以及德國、新加坡等技術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職業院校進行廣泛調研,得出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對應的就業崗位有:初次就業崗位(維修電工、設備管理員、電器裝配工、配電工、值班電工等)、發展崗位(設備主管、生產主管、電氣技術員、工程項目主管等)、拓展崗位(電氣設備銷售員、電氣設備質檢員、售后服務主管、中專技校電工培訓教師等)。這些崗位除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服務社會等)、工作態度(積極主動、責任心強、勤奮學習、敢于創新等)、行為規范(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等。

        (一)高度的責任心和進取心。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主要培養能夠從事供用電、各類電氣設備、電氣控制及自動化系統的安裝、調試、維護等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職業方向為強電和弱電,專業人員必須嚴格按電工安全規程、電氣作業規范等行業規范進行安全操作。因此,高度的責任心和極強的進取心是電氣自動化技術人員職業素質的重要要求。沒有高度的責任心就不可能有嚴謹的工作作風,沒有極強的進取心就不可能有強烈的敬業精神。

        (二)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指個體對逆境引起的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的承受與調節的能力。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個體良好的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氣自動化技術人員的心理承受能力主要是指當電氣設備、電氣控制及自動化系統等出現故障或突發事件急需處置時必須具有的承擔風險的能力,這種素質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專業人員是否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同時專業人員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鍛煉良好的意志品質,培養自己處亂不驚的優良心理素質。

        (三)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服從意識。團隊協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電氣自動化技術人員一般在汽車制造、鋼鐵冶金、機械加工等行業企業中從事機電設備和自動化系統的安裝、調試、維護、維修等工作。由于專業工作繁瑣復雜,特別是出現各種突發事件時的處置、聯絡、匯報等工作縱橫交錯,遺漏一個細小環節都將會造成嚴重后果,這就需要專業人員具有強烈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工作中服從安排、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確保工作完成順暢,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四)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電氣自動化技術工作牽涉到用電安全,特別是出現各種故障需要人工干預設備作業時,專業技術人員必須要有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按照復雜的工作程序人工操作設備作業。以保證安全的技術措施為例,在全部停電或部分停電的電氣設備上工作,必須完成停電、驗電、裝設接地線、懸掛標示牌和裝設遮欄后,才能開始工作。如此高強度的工作要求專業人員必須具備一絲不茍和踏實嚴謹的工作作風,絕不允許出現半點閃失。

        (五)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執行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是指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傾聽能力和設計能力等。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員在工作中除了與團隊成員、同行間的相互聯系外,還必須與各種類型客戶、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保持良好的溝通,這就對專業人員人際交往能力和執行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強調:“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高等職業學校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現代企業優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強化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培養,加強實踐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重視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生自信心,滿足學生成長需要,促進學生人人成才。”由此可見,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已被提升到了相當重要的地位,我國各職業院校對此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采取了一系列的針對性措施,如開設職業素質教育活動,提升學生就業與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引進職業文化,開展企業文化理念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育;開展企業管理行業專家講座,指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來說與用人單位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許多企業不愿意招聘應屆畢業生。

        造成這種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學校的教育。目前,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職業素質過程中存在不少的問題,例如,輕職業素質培養、重專業素質教育,認為職業教育主要是搞專業技能教育等。另外,一些院校在培養學生職業素質中還存在思想教育力度不夠、學生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素質教育的衡量考核標準流于形式,實際操作性不強、學校沒有形成全員參與職業素質教育的局面,很多專業課老師認為職業素質培養是學生管理人員的事,與自己無關等。

        三、將職業素質培養融入專業課教學的具體措施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了培養高素質專業技術人員,在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訂單班”的專業課教學中突破傳統授課模式,大膽進行教學改革,要求每個專業課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將職業素質教育融入到各自專業課的教學活動中,并嚴格考核實施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積累了一些經驗。新教學改革具體概括為要求學生學會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我評價的三個教學模式。

        (一)設立小組長負責制,培養學生學會自主管理。陶行知說:“最好的教育是教育學生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小組長負責制具體做法為:在“訂單班”設立六個小組,實行小組長負責制,制定了“小組管理”制度,明確了小組長的具體職責。各小組通過每周輪流安排一名同學擔任小組長,培養盡可能多的同學的溝通協調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為他人服務的意識等。

        通過“小組管理”制度的設立,學生參與班級民主管理的積極性得以極大調動,培養了學生自主管理、合作交流、關心集體榮譽等良好習慣。

        (二)按小組形式組織教學,促使學生自主學習。電氣自動化技術工作需要學習并掌握大量的行業規范、設備操作規程、應急處理程序等技術文件,若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教學,難以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這無疑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在“訂單班”教學中,以小組共同完成的學習任務作為學習成果。

        以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核心課程為例,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設計了由各小組同學共同完成的教學任務:氣動系統安裝與調試;電氣元器件安裝與調試;YL-335B機電一體化自動生產線設計、安裝與調試等。在理論教學中,教師首先結合相關理論進行典型案例分析,其次給各小組提供各教學任務的文字要求和相關示意圖,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的文字說明、繪制電氣控制工藝流程系統圖、制訂合理的安裝與調試工作計劃表、列出材料清單、制作調試運行記錄表等,同時要求學生制作PPT,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小組案例分析結果演示給全班同學,并詳細解答教師或同學的質疑。

        在實踐教學中進行現場實際操作,由各小組學生分別擔任項目工作計劃圖紙設計員、機械裝備員、硬件測試員、PLC程序設計員等角色,按照相應的工作方案進行實踐操作。這種完全模擬機電一體化生產設備現場實際情況的實踐操作,使學生認識機電一體化設備的組成結構、運動、驅動、傳感、通信及控制方式,從而使學生掌握機電一體化自動生產線的安裝、調試、操作和維護技能,這樣的教學安排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在專業知識的運用、實踐操作、人際溝通、團隊協作、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能力,學生小組通過團隊合作的形式來解決各種現場實際問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專業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等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

        (三)改革考核機制,突出學生自我評價。對“訂單班”學生除根據職業素質的要求對教學安排進行改革探索外,我們也大膽地對考核評價機制進行改革,重點突出學生自我評價,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評價模式取代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的評價模式。例如,在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案例教學過程中,每組學生首先針對案例分析通過資料查詢、咨詢、討論、總結等形式進行詳細的探討,其次再以PPT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在課堂上向教師和同學匯報學習成果,教師和學生根據案例分析評價表(見表1)對該組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在實踐操作(見表2)過程中,通過多次的案例分析、動手操作、課件制作、成果匯報等實踐環節的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操作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許多學生在給別人“挑毛病”的同時,也提高了自我評價的能力。

        四、教改成果的分析與評價

        為了了解將職業素質培養融入專業課教學改革效果,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對三類學生即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普通班學生、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訂單班”學生、其他專業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為:對行業的了解、專業學習的興趣、強化職業素質培養效果。共發放調查問卷570份,回收有效問卷553份,有效率97%。

        (一)對行業的了解。從圖1可以看出,“訂單班”的學生經常有機會到廣西柳州鋼鐵(集團)公司、廣西柳工機(下轉第43頁)(上接第32頁)械股份有限公司、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卷煙廠等校外合作辦學企業參觀學習,接觸到較多的企業規章制度以及企業文化,68%的“訂單班”學生表示對電氣自動化技術行業較為了解,對將來所從事的職業充滿信心,這主要取決于學生學習目標明確以及很強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

        (二)專業學習的興趣。在專業學習興趣方面,“訂單班”學生有86%對本專業感興趣(圖2),這與我們在“訂單班”實行教學改革有很大關系,專業課教學與職業素質培養相結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強化職業素質培養的效果。見圖3所示,“訂單班”的效果明顯高于其他班的效果,這種結果表明,學生已深刻感受到學校在專業課改革中,強化職業素質培養的改革,有利于培養自己良好的職業素養、職業技能和文明習慣,有利于增強自己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總之,教師不僅是專業知識的傳播者,更是職業素質培養的示范者、學生良好人格形成的影響者。實踐證明,學校強化職業素質培養、教師精心設計專業課教學、學生積極配合,三者緊密結合是保證職業素質培養融入專業課教學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李宇輝.將職業素質培養融入專業課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4)

        [2]何玲霞,曹正明.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問題的思考[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

        [3]魏海波,張君薇,趙繼忠,等.《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2)

        第6篇:素質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關鍵詞:講授案例教學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臨床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133-03

        講授案例法是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融入教程和案例兩個部分,使系統掌握知識和培養職業能力有機結合起來。[1]系統講授理論知識后,通過案例分析和討論,培養學生在觀察、比較和演繹推理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到見解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2]如何引導學生將病理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臨床分析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是病理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3]為此,我們進行了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2009年臨床專業1-2班11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1班55人為講授案例法組,2班55人為傳統講授法對照組。

        2.方法。①講授案例教學方法,講授案例法組主要在高職、高專合堂大班制進行,首先,兩節課時間前2/3(約70分鐘)系統講授病理學理論知識,然后利用兩節課后1/3的時間(約30分鐘),分析與理論課內容密切相關的病例,即課堂病例插入式教學,所選病例為學生踐習時錄像病例,教師進行整理、剪輯,做到簡明扼要、客觀真實、層次清楚,病例內容與所學專業密切相關,且不超出學生所學知識范圍。多媒體呈現病例后讓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討論過程由班干部主持、評價,教師巡回旁聽,并做最后點評。②傳統講授教學方法,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板書、錄像等方式進行理論課講授,學生被動聽講,以教師講授的內容為主進行復習考試,形成系統、穩定、扎實的理論式傳統講授教學方法。

        3.評價方法。期末成績評定,期末考試卷面成績,試卷按統一標準答案,由教研室集體改卷,然后輸入教務處教學考務管理系統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應用PEMS3.1軟件處理,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習期間綜合素質評定,調查講授案例教學法組與對照組見習期間基本情況,逐一評定醫生基本素質構成:知識素質、臨床思維能力和態度素質。[3]知識素質包括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臨床批判性思維能力包括臨床實踐中試圖尋找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做出有根據的、正確的臨床決定,態度素質評定包括職業道德、合作精神、醫患關系等方面。[3]職業道德由所在見習科室主任打分,以上由見習生所在醫院醫務科組織代教老師組織負責調查,蓋章后寄回學校實踐部統一整理分析。

        二、結果

        2009年臨床專業1-2班病理學期末考試單項試題成績比較,講授案例教學法組病理期末考試案例分析成績優于傳統講授法組,而基礎知識成績兩組無明顯差異(見表1)。

        表1 兩種教學法期末考試單項試題成績比較(x±S)

        通過調查見習期間醫學生基本素質:知識、能力及態度素質,發現講授案例教學法組臨床批判性思維能力表現優于傳統講授教學法組,而知識掌握和態度素質兩者無明顯差異,見表2。

        表2 兩組教學法實習期間醫生綜合素質評定比較

        注:與傳統教學組比較,p<0.05如表3所示,講授案例法與傳統講授法比較,學生在溝通交流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及相互協作能力的自我感覺均有所提高。

        表3 兩組教學法互相協作、溝通能力的比較

        三、討論

        1.講授案例法利于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傳統的講授教學方法注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全面系統講授,有利于學生全面、牢固掌握病理學知識,但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略顯不足,講授案例教學法使期末病例分析成績、臨床批判性思維能力及相互協作和溝通交流能力均有明顯提高。講述案例法不僅重視知識的轉移,更重視知識的應用。在講授基本理論知識之后,馬上進行案例分析與應用,可使知識向能力轉化以實現“無縫對接”,防止知識與應用脫節,通過案例分析強調學生不是死記硬背講授的知識,而是重點培養學生思維分析能力,即應用所學知識處理現實中錯綜復雜問題能力,這也是我們提倡素質教育、職業能力教育的根本所在。

        2.講授案例法利于提高學生相互協作和交流溝通的能力。講授案例法不但能通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通過課堂討論,提高學生的相互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由于講授案例法改變了傳統教學法上學生的被動地位,如積極思考、應邀發言、主動討論,所以使學生學會了溝通合作,經過小組、大組、班級之間的交流思想的撞擊,在合作中相互溝通,在溝通中相互合作,增強了說服別人及聆聽他人意見的能力。

        3.講授案例法沒有影響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講授案例法組與傳統講授法組,在考試試題單選、名詞、簡答題,其平均成績無顯著性差異(P>0.05),原因可能是兩組教學法均采用講授為前提,盡管講授案例法講授時間稍短于傳統講授法組(約30分鐘),但由于案例討論過程中學生及時復習、鞏固與案例有關的理論知識,所以并沒有影響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說明在講授案例法教學中,不但能提高學生交流溝通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不會影響理論知識考試成績。因此,講授案例法利于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同時又保留了傳統講授法的優勢,受到學生普遍認可。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要想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只有二者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并根據特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機綜合運用,才能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統一,讓理論知識傳授和能力素質培養得到共同升華。

        總之,講授案例法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明顯優于傳統講授法,使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得以實現,可提高醫學生職業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易激揚.講授—案例結合教學法探索[J].河南財經學院學報,1991,(4):99-102.

        [2]Noblitt L,etal.A Comparison of Case Study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for Improvement of Oral Communication and Critical-Thinking Skills[J].college science teaching,2010,39(5):26-32.

        第7篇:素質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1.1 德育滲透教學案例分析之一。(1)教學對象:預備班級男女生。(2)教學主題:“熱愛祖國、美化家園”。①把愛祖國化為實際行動,練好身體,掌握建設祖國的本領,②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家園、美化家園,為祖國建設貢獻一份力量。(3)教材:①耐力跑;②韻律操“我們的祖國是花園”;③游戲“綠化祖國”。(4)教學目標:①進行耐力跑練習,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②進行游戲練習,使學生在活動中練,提高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③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5)教學內容:①準備操和熱身跑;②呼啦圈自主練習和創想練習;③曲線耐力跑練習和傳授跑的技術;④毽子自主練習、毽子投擲練習和綠化祖國的游戲活動;⑤集體舞“我們的祖國是花園”。(6)教學特點。①在思想上,重視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通過活潑歡快的“綠化祖國”的游戲活動,把愛國主義的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在教師有的放矢的教學中,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受到教育;②在目標上,注重把主目標――耐力跑練習放在第一位,把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的目標放在第二位;③在內容上,注重把主教材練習放在第一位,將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次教材融入主教材之中,教學內容主次分明;④在組織和方法上,注重按照素質教育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要求,組織和安排學生自創的學習時間與空間,小組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并培養學生自主、自律的觀念和意識。

        1.2 德育滲透教學案例分析之二。(1)教學對象:初三年級男女生。(2)教學主題:“弘揚民族體育,振奮民族精神”。(3)教材:①少年拳第一套;②障礙接力跑。(4)教學目標:①初步掌握少年拳第二套動作;②進行障礙接力跑練習;③培養自鍛能力、遵守紀律、勇敢頑強、團結協作和積極進取的精神。(5)教學內容:①報數擊掌游戲、隊列變換操和自編韻律操;②復習少年拳第二套1~8節動作和學習9~12節動作;③前滾翻、過獨木橋、跨越障礙練習;④障礙接力跑。(6)教學特點。①在思想上,重視民族傳統文化和民族傳統精神的教育,通過言傳身教等方式,把傳統體育教材的內容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親身體驗勇敢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使學生接受民族傳統教育;②在目標上.注重通過主目標――復習和學習少年拳套路技術,來達到教學的目的;③在內容上,注重主教材與次教材――障礙單項練習相結合,圍繞一個教學主題進行施教;④在組織和方法上,注重按照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采用學生自學、自創和自練的教學形式。主教材的學習中,配上了“大中國”的音樂。次教材進行了教學場景的設置,以求營造與教學相一致的氛圍,如繪制了兩張黃河波浪圖,放置活動場區內,聯想黃河波濤洶涌的氣勢。同時配置“黃河大合唱”的音樂,由此,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陶冶了情操,烘托了教學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3 德育滲透教學案例分析之三。(1)教學對象:初三年級男女生。(2)教學主題:“眾志成城,筑堤抗洪”。(3)教材:①實心球;②障礙跑;③保健知識和技能。(4)教學目標:①進行實心球練習,發展力量素質;②進行障礙跑練習,培養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③進行保健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初步掌握包扎和搬運等方法。(5)教學內容:①原地轉法、齊步走、左右轉彎走;②搶救傷員游戲;③實心球操;④實心球傳、接、拋力量練習和實心球“投石筑堤”游戲;⑤障礙跑和障礙接力練習;⑥按摩手法、相互按摩和自我按摩練習。(6)教學特點。①在思想上,重視愛祖國、愛人民、愛家園的教育,教育學生在國家遇到危難和困苦的緊要時刻.要挺身而出,為保衛祖國和人民生命財產而無私奉獻的精神,同時,樹立了生活內容的體育觀,把課堂上所學到的保健知識和技能運用于“抗洪救災”的主題教學之中。②在目標上,注重圍繞實心球練習,將主目標與次目標相結合,做到兩者兼顧,來開展思想品德教育,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③在內容上,安排了與主教材相關的實心球操和用實心球做“投石筑堤”的練習內容,將教學內容與教學主題緊密結合起來。④在組織和方法上,強調組織的嚴密性和隊形編排的多變性,并采用隊列操練、搶救傷員游戲、實心球“投石筑堤”和障礙跑等教法,使學生既得到了腰、腿部肌肉力量的鍛煉,又得到了抗洪救災精神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能夠選擇與抗洪救災教學主題相關的各種各樣的教法,沒有生硬地、機械地去迎合抗洪救災的教學主題。

        1.4 德育滲透教學案例分析之四。(1)教學對象:初二年級女生。(2)教學主題:“一家親、盼團圓”。(3)教材:①木蘭拳;②接力跑;③體育舞蹈。(4)教學目標:①進行木蘭拳練習,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柔韌性;②進行接力跑練習,發展速度素質;③進行體育舞蹈練習,培養形體美和審美素養。(5)教學內容:①隊形變換練習和健美操練習;②木蘭拳視聽演示和模仿練習;③木蘭拳練習;④香港站――澳門站――臺北站――北京站開小火車游戲練習;⑤向香港朋友獻花的接力跑游戲練習;⑥華爾茲舞放松活動練習。(6)教學特點。①在思想上,重視形勢教育,讓學生都能夠關心國家大事.并激發愛國和愛生活的熱情。還重視把素質教育中的美育要求貫穿在教學之中,培養了學生對體育美和生活美的審美情趣與素養;②在目標上,注重主目標――木蘭拳技能學習,在練習中,把對體育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激情表達出來。同時,把次目標――接力跑練習與教學主題結合起來,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體育審美教育之中,寓形勢教育于體育游戲活動之中,從而也把教學主題凸現出來;③在內容上,將次教材――接力跑和體育舞蹈的選擇與教學主題緊密結合;④在組織和方法上,注重在小場地――籃球場上進行隊形變換和隊形編排,簡捷整齊。借助了花扇、電視錄像和標牌等器具,采用了開小火車游戲和接力跑游戲等教法,進行了有針對性地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在歡快熱烈、井然有序的游戲活動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體育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教學方法

        2.1 主題形式教育法。(1)教學思想:在教學中,緊緊圍繞一個思想教育主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2)教學方法:①在課的設計時,選擇一個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題,如《抗震災,迎國慶》;②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選擇一個教材,并確定本次課的教學目標;③緊扣思想品德教育主題,結合教材性質和特點,選擇有助于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教學方法;④進行教學場景設計,制作符合主題需要的彩圖和道具,烘托教學主題和為教學創造條件。

        2.2 榜樣教育法。(1)教學思想:在教學中,選定一名表現出色的同學作全班的榜樣,開展“學習榜樣,爭當先進”的比、學、趕、幫、超競賽活動。(2)教學方法:①把全班分成四――六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名在德、智、體等方面都表現較為出色的學生代表來擔任小組長;②教師向每位小組長提出注意的問題和基本的要求,尤其是要求他們必須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起好表率和模范帶頭作用,在教師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各項活動,因為,這對能否產生教學效果至關重要;③教師向全班或每個小組宣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要求,然后,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體育活動;④在教學中,教師也可扮演學生的角色和學生打成一片,隨時隨地參與各小組的活動,并進行教學指導和監督。

        2.3 為人師表教育法。(1)教學思想:在教學中,體育教師的語態、儀態、氣質和精神面貌等言行舉止,對學生會產生積極地影響。當體育教師表現出嚴謹的教風和雷厲風行的舉動時,學生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并加以效仿。(2)教學方法:①穿著得體的運動服裝和運動鞋。精神要十分地飽滿,帶一種嚴肅而不失活潑的神態,步入教學場地,首先給學生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②在教學中,教師要嚴以律己、以身作則,語氣要謙和、平穩。口令要干脆、響亮。舉動要迅捷、穩重。處理問題時,要有條有理、有勇有謀。做動作時,要有力度、有神采,有時要有剛有柔;③在教學中,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自己的言行之中,去感化和影響學生,做到不說粗話、臟話,舉止文雅等。

        2.4 表揚與評比法。(1)教學思想:表揚先進,鞭策后進,開展評優創先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2)教學方法:①在教學中,對表現較好的小組和個人,應及時地加以表揚,使他們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思想覺悟;②通過開展比、學、趕、幫、超的體育學習競賽活動,在課的結束部分,評選出表現出色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頒發用自己制作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流動小紅旗,以此進行精神獎勵;③下次課再次評比,依此類推。

        3.體育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教學評價方法

        3.1 評價原則。確定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德育教育與體育教育相結合。二是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三是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四是課上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五是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3.2 評價內容、指標與方法

        體育教學進行德育滲透情況評價表

        序號評價內容(權重)評價指標

        評價標準

        ABCD得分

        Ⅰ學習目標(20%)教學目標體現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和體育道德的要求。20161210

        Ⅱ學生表現(40%)

        課堂常規(20%)遵守課堂常規,上課積極、認真。20161210

        體育道德(20%)遵守體育規則,上課互幫、互助。20161210

        Ⅲ教師行為(40%)

        為人師表(20%)行為舉止,師德表現。20161210

        德育施教(20%)體育道德教育內容、方法的運用20161210

        合計

        [參考文獻]

        [1]孫輝.體育教學實施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中運科報會論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2]孫輝.中小學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的教材教法研究(中運科報會論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第8篇:素質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關鍵詞】互動式案例;合同法;教學方法

        前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學生的教育要求也逐漸的轉變,對于相關的學習能力的培養也不再是單一的應試教育,人們開始轉向素質教育的隊伍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現階段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充分發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鍛煉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能力。現階段互動式教學案例的實施,能夠使法學教育達到基本的目的,培養優秀的綜合型職業人,使學生認識法律,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解決實際問題。

        一、傳統的教學方法

        在傳統教學方法實踐的過程中,會隨著課程的難度越來越難理解,在課堂課程開課時,學生們往往斗志昂揚,想要學好一門學科。但是隨著課程難度的加深,對于相關的理論知識,學生們開始沒有辦法理解,職業學院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對法律的概念不是特別深刻,也不懂得對相關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理解,對學到的知識難以駕馭。但是,主要的原因,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呆板,對于相關的理論知識沒有實際的討論分析,老師在課堂上是主導,對學生進行一味的知識灌輸,沒有很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不理解,思維能力減弱,想法死板,不愿意主動去思考,導致教學效果差的現象出現。

        二、互動式案例教學法

        (一)互動式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互動式案例教學法是不斷課改的優良成果,老師在教學中合理的運用案例分析,對學生進行教育,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與學生一起研究案例,其特點是,不同于以往的老師單方面的案例分析,互動式教學法要求與學生一起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分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法律概念和對法律的規范意識,學生也能通過教學案例的分析,鍛煉自己的法律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互動式教學案例的分析達到發展的效果。

        (二)互動式案例教學法的優勢

        互動式案例教學法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更加注重將課前的預習和課堂的學習相結合,搭配課后的復習和練習,最后通過成績評價完成教學過程,這種教學方式的使用使教學更加的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對于知識的導向也能更加的明確。通過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將更多的案例帶進課堂,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調查,加入深層的討論和研究。老師通過實際的案例對法律相關的知識進行講解,學生通過老師對實際案例的講解進行學習理解,能夠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拓發散性思維能力,通過對案例的討論研究,學習如何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

        三、互動式案例教學法在合同法課堂中的運用

        (一)教學準備

        互動式案例教學法的實踐課堂中,老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對本節課所要講述的重點進行分析整理,不浪費課堂上的時間,在課前先為學生留下一些需要搜集的資料,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對相關的知識稍作了解,課堂的效率也會事半功倍。老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要注意,案例要典型、要真實,要具有一定的生活意義,盡可能地與實際生活相連,并且又要符合《合同法》。適當的使用多媒體教學,也能夠使教學案例更加的形象具體。合同法看似與我們的學校生活沒什么關系,但是它卻真的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例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舉例,有兩個女同學一起逛街買衣服,一件衣服的價格是五百元,但是,你想要七折購買,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當售貨員同意你的價格并且將衣服賣給你,這就是合同法的體現。標價作為要約邀請,女同學還價屬于邀約,營業員同意售出就屬于承諾。類似與生活相關的例子會更容易被同學接受和理解。

        (二)課堂討論

        互動式案例教學中還有一大重點,就是學生要通過課堂討論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老師可以挑選一些合適的案例交給同學們分組討論,通過學生之間激烈的討論,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帶動課堂的氣氛。討論的過程要注意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做到在熱烈中有秩序,老師可以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進行相應的點撥,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擴展學生的思考空間,通過老師各種方式的引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得出結果。也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小型辯論,對不同的觀點進行辯論,在不斷地討論中得出結論。老師把主體地位還給了學生,學生也能夠更好地進行分析學習。

        (三)考核制度

        建立適當的合同法科目的考核制度,對于相關的知識進行考核。考核可以分為有標準答案的定性考核,以及沒有標準答案的動性考核,前者能夠通過標準答案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程度,后者則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的創新性想法,老師一定要給予相關的鼓勵,通過相關的考核鞏固學生的知識儲備,也能使老師發現每個學生的問題,及時的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通過互動式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我們發現這種教學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有比較大的優勢,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對于相關的問題,要給予研究分析,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改進教學方法,要時刻關注著法律背后的問題。利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與互動式教學方法相結合,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永強,廖天虎.雙向互動式案例教學法在刑法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09.02:113-121+204

        第9篇:素質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財務會計工作對工作人員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實踐能力都有很大的要求,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財務會計時不僅掌握過硬的財務會計知識,還應鍛煉應用能力,將知識運用到工作中。本文通過對案例教學法在財務會計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希望為提高財務會計教學效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對案例教學法在財務會計教學中的運用分析研究具有一定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財務會計;教學

        在財務會計的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十分廣泛。但是這種應用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培養能夠適應社會要求的綜合素質人才,而是因為考試中往往會出現通過一個案例要求學生進行分析問題的試題,教師只能在教學中加入案例教學法的元素,使學生熟悉這種解題方式,提高考試成績。教師并沒有真正理解案例教學法的意義,而是將案例教學法作為考高分的工具,不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1 案例教學法的概念釋義

        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教師舉出與理論知識相關的案例,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剖析,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在遇到與案例相似的情景時能夠使用理論知識從容應對。案例教學法由美國哈佛大學在上世紀發明,在外國教學中應用廣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在財務會計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解析

        財務會計的相關課程不僅需要學生具有過硬的理論知識基礎,還要具備實踐能力,使理論知識能夠應用到工作中。并且,由于財務會計的工作面對物質財富,不僅要求學生具有相關會計知識與實際工作能力,還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在財務會計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及時溫習課堂知識,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問題,并將過去所學的知識與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對案例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還能夠通過營造工作場景使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并培養學生在面對問題時采取正確的價值觀,樹立正直、誠實的工作心態。

        3 在財務會計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措施選項

        我國財務會計相關課程的教育仍存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使課堂成為老師的天下,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學生的思考方向被老師掌控,大大限制了學生理解、探究的能力,雖然在素質教育潮流中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加入了案例教學法的元素,但是教師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的答題速度加快,初衷并不是為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案例教學仍然不能真正為學生的實踐能力服務,只能流于形式。為加強案例教學法在財務會計教學中的作用,現提出以下措施。

        3.1 適當選擇案例

        由于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同,所以在案例教學時應選擇適當的案例進行分析。案例選擇應當與該節課的教學任務相關,能夠使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案例中,并且案例最好不僅能夠應用本節課的知識,還能夠結合以前所學進行復習,使財務會計知識在學生腦中形成系統、完善的知識結構。案例的編寫應當選擇精確的角度,使學生盡量發現更多問題,了解財務會計工作的實際要求。案例還應當真實,且發生時間較近,這樣能夠為學生模擬一個與時俱進的工作環境,使學生融入案例中。

        3.2 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

        探究性學習教學方式是教學的一種新理念,教師可以選擇適當的案例,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找出問題的解決方式,營造一種探索和研究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獨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對其進行驗證和改進的過程中,對財務會計知識產生更深刻的了解。探究式學習強調以學生解決問題為主,是一種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鍛煉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探究式學習中能夠得到思維寬度的拓展,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對待問題以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進行解決,有助于學生發揮獨立性,使學習態度更加自主、科學

        3.3 重視案例報告的評價

        在學生分析完案例后,教師應當要求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將學生對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思路、解決方法、運用的知識、分析結果條理清晰地記錄下來,教師在課堂上組織討論會,學生根據各自不同的報告進行分析討論,教師給予相應的評價。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給予評價的目的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分析結果進行評分,更重要的是樹立學生的信心,使學生樂于參與到案例分析教學活動中,逐漸對案例的分析程度加深理解,加強財務會計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學生的討論結果對錯、討論過程優劣,而是要對學生的態度進行肯定,激勵學生自主完成對報告的改進。

        3.4 給予學生充足的分析時間

        現在我國案例分析教學法存在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教學流于形式,雖然課堂上確實出現了案例教學的身影,但是這種案例教學法的效果不明顯。這說明教師在案例教學法的開展上用力不夠,如在時間安排上不充足,使學生不能在深入理解案例的情況下結合知識進行分析,而是將本節課的知識強硬地加入案例分析中,導致主末倒置,不是通過案例引出知識,而是知識套入案例。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教育部門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為學生合理安排教學任務,不會使教師因為教學任務繁重而不得已將好的教學措施流于形式,另外,教師也應當加強教研工作,完善案例教學方法。

        4 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財務會計的能力也有了更多要求,財務會計工作人員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加強財務會計的教學工作,有利于學生在真正走上工作崗位后快速融入工作中,不會感覺知識與實際工作脫軌,產生知識無處可用的情況。對于學生盡快適應職場環境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這也是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加強教學改革,適應社會用工需要的英明舉措。

        【參考文獻】

        [1] 黃肖紅,唐春雯.財務會計案例教學法的思考[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5(01):42-43

        [2] 張曉麗.案例教學法在財務會計課程中的應用[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2,36(07):27-2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 |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福利福利AV | 三级国产国语三级在线蔓延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精品v | 亚洲另类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