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業經濟發展報告范文

        農業經濟發展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經濟發展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業經濟發展報告

        第1篇:農業經濟發展報告范文

        1、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高。一是水利設施抗災能力弱。近些年,我市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利用國家的水利項目資金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礎設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庫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庫溝渠等水利設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澇設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險水庫面大,農業抗災能力弱。二是標準化農田比例不高。“田成塊、路成網、渠相通、溝相連”的標準化農業比例低,綜合生產效益低,全市標準農田不到50%,難以形成農業規模經營。三是農村生產生活“四難”問題突出。即行路難、用水難、看病難和信息交流難比較突出農,生產生活條件太差。大多數村沒有像樣的公路,只有殘缺不全的“斷頭路、泥巴路”,農村的資源優勢很難轉變為經濟優勢;農村供水網絡、醫療網絡和信息網絡的建設才剛剛起步,農民生產生活仍然十分困難,農業基礎薄弱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

        2、農村基層運轉困難,基層組織戰斗力不強。一方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十分緩慢,村級公益事業長期投入不足,生產和生活條件難以得到改善;農村稅費改革完成后,相應的配套改革還沒有跟上,村組機構仍然比較龐大,而用于支撐村級運轉的農業稅附加和轉移支付還不能滿足村級的正常運轉,部分村干部待遇過低,基層干部工作積極性不高,基層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不強,造成農村基層運轉困難;另一方面多年來形成的沉重鎮村債務像是一個巨大的包袱壓在鎮村頭上,就赤壁市而言鎮村債務仍然很重,通過去年的多法化債,債務仍高達4064.61萬元,其中債務最多的村達到100多萬元,鎮村債務不能妥善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將長期受到制約。

        3、農村土地糾紛不斷,二輪土地延包完善工作較困難。由于好政策給農業帶來了很多實惠,農村土地從過去的包袱變成了今天的搶手貨。土地的一輪承包已過去30年,二輪延包也過去七八年,農村土地結構、人員結構和經營關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于土地多年來不值錢,土地和承包者之間的經營關系沒有理順和規范,而造成當前大量的土地糾紛問題,再加上由于過去的二輪延包極不規范,許多土地一時難以確權、確地到戶,所以二輪土地延包的完善工作在實際操作中有一定困難。

        4、農民組織化程度低,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全市農業生產主要還是以分散的農戶家庭經營為主體,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農經濟狀態,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農民的市場組織化程度不高,應對和抗御市場能力弱,這些都制約著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5、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就我市而言,農業科技投入增長比嚴重滯后于經濟增長速度,在科技隊伍建設、科技機構的健全、科技宣傳和新技術推廣應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資金投入、人事編制等問題的制約,造成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務機構機制不活、體制不新等問題,使服務體系很難發揮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門甚至呈現出“網破、線斷、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員素質不高,科技隊伍人心不穩,多數人知識老化,農村普遍存在新技術、新品種推廣不開,農業信息獲取缺乏有效渠道等問題。

        6、城鄉統籌程度低,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尚未建立。國家城鄉統籌發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個過程,縣鄉統籌發展尚未起步,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缺乏后勁。農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較大,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建立尚需要一個較長的程度。

        7、春耕備耕中存的問題。一是高產高效種苗推廣適用效果不好,對不熟悉的良種農民不是很接受;種子市場管理不到位,農民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在購種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農戶購種時上當受騙。二是農資管理有待加強,一方面農資市場價格不穩定,農民擔心農資漲價;另一方面農資品質不高,以次充優、以假亂真的象現依然存,農民防不勝防。三是農金相對短缺,由信用社按農戶的信用等級予以放貸,而我市農民的信用意識不強,評上信用等級的農戶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農民貸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錢放不出去。

        針對存在的問題,今年我市將采取以下五項措施。

        1、解決“四難”,建設“四網”。一是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在抓好通鄉油路建設的同時,利用國家實施“村村通”工程,徹底消滅斷頭路、泥巴路,實行橋涵閘配套,逐步形成市、鎮、村三級道路硬化網絡。二是加大“三建三改”工程建設力度,進一步實施好“人畜飲水”工程,今年初步完成全市40%以上村的供水管網建設,通過2—3年的努力,逐步建起農村自來水供水網絡,讓農民用上衛生安全的飲用水。三是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每年選擇1至2個鄉鎮辦合作試點,健全規范村級醫療機構,解決農民小病不就醫,大病難就醫的問題。四是進一步擴大廣播、電視網的覆蓋面,開設農業信息專欄,延伸互聯網信息到農村,設立村組信息中心戶,采用高科技手段為農民搞好農業信息服務。在“四網”的在建設中,實行科學規劃,統籌安排,綜合建設。把農村小康建設、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農業項目等資金捆綁在一起使用,提高投入效益?!八木W”建設分層次推進,每年選擇幾個有基礎的鄉鎮,實施好一兩個項目,花3—5年的時間建設農村“四網”。同時,抓好農村投資體制改革,逐步改革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體制,大力推行“民主謀水利,民營興水利,民眾干水利”,把水利經營推向市場,利用民間資本改造農村水利設施。

        2、落實黨的農村政策,不斷深化農村改革。一是繼續落實好農村稅費改革政策,把農業稅免征政策落實到千家萬戶;二是進一步深化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去年我市開展了合村并組工作,全市247個行政村已合并為149個,減少村干部750人,今年重點抓好組的合并,力爭合組在現有的基礎上減少三分之一以上,把減人、減事、減支落到實處;村組合并完成后,將村干部納入財政供養,每村財政供養三人,按村的大小不同每村每月財政支付村干部工資1000至1200元,并實行嚴格的責任考核,增強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確保村組的正常運轉。三是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繼續落實好“雙代管”的有關政策;努力化解村債務,要采多法化債,今年再化債30%;繼續加強涉農收費的監督管理,定期開展專項整治,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切實維護好、保護好、發揮好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3、狠抓農業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業綜合經營能力。從今年開始我市將突出林紙、糧油、茶麻果和水產等“四大產業”重新進行部署,從基地建設到龍頭興建到市場開發,高起點規劃,加速度發展,使我市農業綜合經營能力有一個全面提升。一是強化對產業化經營的領導。按“一個產業,一名市級領導,一個工作專班,一套激勵政策,一抓到底”的方案抓好產業化經營,二是培植壯大產業龍頭。加快發展壯大以農產品加工為重點的龍頭企業,逐步擴大赤壁晨鳴集團生產規模,達到年產20萬噸的產量;重新運作好林紙公司,使其在竹木產業化經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糧油產業和茶葉產業的龍頭企業發展上,按小規模大群體的發展模式,培植加工大戶,引導加工企業向標準化、規?;a轉變,以企業群組建聯合體形成大龍頭、大產業。三是大力發展專業協會。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和“多元創辦、政府支持、部門指導、逐步規范”的原則,積極發展以專業協會為重點的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通過協會延伸產業鏈,扭緊農戶與企業和市場的利益關系,網絡更多的農戶,逐步形成真正意義的產業化經營。四是建立激勵機制。市政府從財政列支100萬元建立一個產業化發展基金,用于產業化經營績效掛鉤、科技推廣、檢查評比、外出考察、名優申報、產品宣傳、辦公經費等,對推動產業化經營發展貢獻較大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2篇:農業經濟發展報告范文

        xx縣今年的扶貧開發工作目標任務:減少農村貧困人口x萬人,為x個貧困鄉鎮"摘帽",x個貧困村"出列",x個空殼村"脫殼".為實現這一目標,在政策文件上,出臺了《xx縣減貧摘帽。同步小康實施意見》、《xx縣扶貧攻堅"531工程"實施方案》、《干部遍訪貧困村貧困戶結親十幫工作方案》、《駐村工作重點推進精準扶貧的實施方案》、《實施強基固本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方案》等,高位推動扶貧開發工作。在投入上,整合了縣財政預算投入減貧摘帽專項資金x萬元,扶貧產業資金x萬元,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園區建設資金x萬元,新農村建設資金x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x萬元,用于扶貧開發工作。同時,通過三資轉換、小額扶貧貸款貼息、貸款風險分擔,拉動信貸資金投入,破解資金瓶頸制約?,F正著手出臺《扶貧小額信貸實施方案》,每年由縣財政貼息x萬元、上級扶貧專項資金貼息x萬元,拉動信用社低息貸款x億元(年息x%),解決x戶貧困戶貸款難、貸款貴問題。

        在脫貧路徑上,一是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實行精準扶貧與產業扶貧結合,發展馬鈴薯這一"短平快"產業,實現年畝產值近萬元,2015年示范種植x畝,帶動全縣種植x萬畝。集中連片規劃種植x萬畝核桃,春季已完成15541畝,冬季計劃種植x畝,現全縣已發展x萬畝,建成示范點37個,特別是縣財政今年投入x萬元,強化撫育管理x畝核桃示范基地,掛果好,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發展扶貧養羊x戶x只,項目效益和群眾積極性、滿意度提升。實行提子、刺梨產業大戶帶動,提子發展到現在的x畝,其中x畝已掛果、產量x萬公斤,畝均產值x萬元。貧困戶每年在提子基地務工收入x萬元。此外,建成稻魚共生等精準扶貧示范點35個、面積x畝,畝均產值x元。發展辣椒訂單種植x萬畝左右,畝均產值x元。二是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大戶、合作組織帶動貧困戶同發展、調結構、增收入。目前,共引進培育大戶x多人,家庭農場x余家,專業合作社x余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x家,省級農業園x個以上,流轉土地x萬畝,推動產業規模化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三是實行統籌推進精準扶貧與全面小康同步走。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創建為抓手,把扶貧開發與新農村建設、農業結構調整、鄉村旅游結合起來,一個新農村示范點就是一個黨建示范點、一個小康示范點,一棟黔北民居就是一個產業孵化器,建鄉村旅館x家x張床位,農民文化家園、文體活動場所x個x萬平方米,黔北民居改造x戶,示范點x個。今年1至5月,鄉村旅游接待游客x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x億元。

        2.幾點啟示

        啟示一:精準扶貧不是"數據扶貧".數據是衡量貧困情況的可視化指標,但一些地區、一些人為了按時完成脫貧任務,在數據注水上大費心機,表現為擅改脫貧人口數量、篡改衡量貧困的指標。這次,在xx縣的座談會上,該縣扶貧和移民辦主任就向我們考察組一行直言不諱,為了趕進度,他們和全國大多數地方一樣,存在"數據扶貧"的現象。對此錯誤傾向,我們一定要警惕起來。確實,信息化時代,扶貧工作離不開準確的數據。真實準確的數據有助于決策部門掌握貧困實情,但注水虛假的數據卻可能影響整體脫貧的進程。因此,在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中,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精、準"二字,無論是"精確識別貧困人口",還是"精確投放扶貧資金",都要做到數據精確、真實、可信,容不得半點水分。

        啟示二:精準扶貧不能等同于送錢送物。交流中,xx縣干部反映,當前,有些干部對精準扶貧存在錯誤認識,認為精準扶貧就是簡單的送錢送物,只要錢和物送到位了,就算幫助貧困戶脫貧了。對此錯誤傾向,我們必須警惕起來。畢竟,錢和物只是杯水抽薪,只能解決貧困戶眼前的生計,要幫助貧困戶走出困境,真正脫貧,遠不于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想幫助貧困戶真正脫貧,最重要的還是要讓貧困戶掌握脫貧增收的方法。比如,可從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入手,讓有條件的貧困家庭每戶都有1個以上勞動力參加培訓,并實現轉移就業、增加收入,從而擺脫貧困。

        啟示三:精準扶貧要注重產業扶貧。產業扶貧是"造血"扶貧,是持續穩定促進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有效途徑,是根本的長遠的扶貧。在這一點上,xx縣的做法值得學習借鑒。比如,他們把精準扶貧與產業扶貧相結合,突出扶貧攻堅"x"工程,大力發展核桃、刺梨、特色蔬菜、有機高粱、牛羊稻魚等產業,推動貧困群眾盡快實現脫貧。我們抓精準扶貧,一定要與產業扶貧結合起來。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老百姓的袋子才能鼓起來,貧困戶才能真正走出貧困。

        3.幾點建議

        建議一:推進精準扶貧,要突出產業扶貧。一是要加大資金扶持。要在財政扶貧資金中直接安排到戶的產業扶持資金,并逐步增加,為貧困戶發展產業提供資金支撐。要開展貧困村村級發展互助資金、扶貧到戶貸款貼息、扶貧項目貸款貼息等試點工作,逐步擴大試點范圍。要探索建立扶貧產業發展擔保公司,創新扶貧產業融資模式,積極開辦各種類型的小額貸款業務,為產業扶貧提供便利的融資服務。二是要堅持龍頭帶動。要大力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產業基地,采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等形式,做大做強扶貧產業。要加大對貧困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確保每個貧困村有1個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入社率達到50%以上。要積極鼓勵、引導和支持各類投資主體到貧困村投資興業,帶動貧困村發展和貧困戶增收。三是要加強科技扶貧。要圍繞農業優勢產業,積極推廣新技術,提高產業科技含量和發展水平。要建立健全農技推廣隊伍,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切實增強貧困戶運用科技致富的能力。

        第3篇:農業經濟發展報告范文

        我國是世界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比例較高,農業經濟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農村經濟的發展利于促進農民增收,對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和諧發展、社會穩定有重要意義。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人們收入的增加,農業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收入的增加,農民生活好了,社會更加穩定和和諧。其次,農業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區域的協調發展。我國當代的國情是由于地理位置、資源分布不均等造成了城鄉差距較大,而不斷發展農業經濟對于實現城鄉資源的合理化配置和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有重要意義。再次,農業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經濟實力,利于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農業經濟一直以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發展農業經濟,以農業經濟的發展帶動我國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從而實現國家經濟的不斷繁榮,提升我國的經濟綜合實力。

        二、農業經濟發展的特點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適應國內外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發展現代化經濟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敖待解決。1.農業經濟發展方式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國內外經濟新環境。眾所周知,近幾年來國際政治經濟大環境以及我國國內的經濟發展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國的經濟發展總水平已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國人均經濟發展水平則較低,原因在于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糾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不科學,不能適應我國農業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的實際。經過筆者的調查研究和走訪農村發現,大部分農村的農業的現代化水平雖然有所提高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式仍然較為粗放,不夠科學。如農村養殖業仍然出現粗放管理、產量和質量較低等情況,農民在發展個人經濟時遇到了很多技術上的困難,而且在得不到及時解決的情況下只有破產,而無有效的方法去解決。許多思想保守的農民在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更是失去了發展農業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農業經濟發展速度較慢。此外,由于缺乏法律意識以及部分農民個人素質較差等情況,出現了很多“毒蔬菜”、“合成雞蛋”等農產品,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2.農業經濟發展缺乏科學技術的利用和創新意識,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創新則是一個民族不斷發展的動力和力量源泉,兩者缺一不可,都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各項技術不斷更新換代的今天,農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卻忽略了科學技術的利用和自我的創新。首先,先進技術和設備等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利用率較低,導致了農業經濟發展緩慢。據統計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小額的個體的農業經濟在我國經濟中仍然占較大比重,且發展緩慢,農民由于個人素質及地理環境、信息暢通度等因素影響對新技術和新科技缺乏認識,對新技術和新科技的利用率較低,先進的技術、設備、管理方法等只有較少的會被農民用到農業經濟的發展中。其次,農民的個人和集體創新能力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經濟的快速、高效發展。十報告中指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要更加注重協同創新?!盵1]而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缺乏對經濟發展內容、發展方式等各方面的創新。以淡水魚養殖業為例,農民在養殖種類、養殖方式、養殖場地及魚類銷售等各個方面都不敢打破原有的模式,不敢或不具備創新能力,是淡水魚養殖業止步不前,在遇到疾病或自然災害時,養殖業抗壓能力較弱,有效甚至停止養殖。這充分說明了農業經濟發展中缺乏創新能力嚴重影響農業經濟快速高效發展。

        三、解決農業經濟發展中問題的措施和建議

        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設備和管理手段醋精農業經濟快速、穩定、健康發展。1.全面深化和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努力實現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合理化、科學化轉變。所謂經濟體制改革即正確、科學、合理的處理好政府宏觀調控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系,在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同時,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發展農業經濟在尊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價值規律的前提下,注意農業經濟發展中各要素的分配和競爭,同時對農民進行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識和依法維權的意識,使農民在經濟發展中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抵制、杜絕違法發展農業經濟等現象,提高農民發展農業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農業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此外政府可在財政和稅收方面對農業經濟給予一定的扶持和傾斜,鼓勵農業經濟的發展。2.政府普及先進的科學技術、設備和管理方式,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同時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實施創新戰略,普及和鼓勵全民創新意識,把創新作為提高農業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和最重要的因素,國家和政府應強調創新的重要作用,把鼓勵人民創新用于提高我國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重要策略。國家在創新方面應建立創新體系,做到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發展為主體,以產業、科研相結合為基礎,不斷鼓勵和提高國家和人民的創新能力,努力集中和集聚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進行創新和在創新。推動農業經濟,乃至全國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四、結語

        第4篇:農業經濟發展報告范文

        引言

        農業機械化是“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過程”。由于農村剩余勞動力和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等因素的限制,與發達國家農業機械化水平相比,我國實現農業機械化水平還比較低。但是,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國家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無疑都為農業機械化提供了發展條件。據相關統計,截止到2009年底我國農用機械總動力達到87.5MW,農用大中型拖拉機351.58萬臺,小型拖拉機1750.90萬臺,大中型拖拉機配套機具542.06萬部,小型拖拉機配套機具2880.56萬部,農用灌溉柴油機924.92萬臺。按照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衡量標準,2009年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為48.8%,總體上我國農業機械化正處于由中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過度時期[4];2010年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經超過50%,標志著我國農業生產進入了機械作業為主的階段,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農業機械化水平是反映社會生產力、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指標,而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的貢獻率又是反映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指標,研究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貢獻率,有助于把握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水平,為制定農業機械化相關政策提供理論依據,進而促進農業機械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1理論方法、模型設置、數據來源

        1.1理論方法國內外對農業機械化貢獻率測算方法有很多研究,主要方法有要素生產率法和有無項目比較法,要素生產率法包括偏要素生產率法和全要素生產率法,偏要素生產率是指農業產出與農業單要素投入的比率,如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資金生產率、科技生產率等;全要素生產率是指農業產出與農業總要素投入的比率,主要方法有生產函數法、增長速度方程法、多元線性回歸法和數據包絡分析法(DEA)等,全要素生產率可以全面的反映每單位農業要素投入會引起農業產出的變化量。本文利用全要素生產率中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計算農業機械投入產出彈性,然后通過下列公式對我國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貢獻率進行測算(公式略)

        1.2模型設置為了計算農業機械投入產出彈性,研究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的貢獻率,模型選取農林牧漁業總產值(Value)代表農業經濟作為因變量。影響農業經濟的主要因素有勞動力、土地、資金和科技等。因此,選取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Lab)作為勞動力投入要素;選取農作物總播種面積(Land)作為土地投入要素;選取財政支出中的支農支出(Cap)作為資金投入要素;選取農用機械總動力(Mec)、化肥施用量(Fer)作為科技投入要素。根據以上因變量和自變量建立下面的生產函數模型:(式略)、資金、機械、化肥的彈性系數,其含義為各要素每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變化百分率,ε則為隨機擾動項。

        1.3數據來源為了增大樣本容量,得到更為準確估計結果,根據全面性、簡潔性、可操作性原則選取1978~2009數據作為基礎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其中1978~1989年的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1990),1990~2009年的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10),由于沒有2007、2008、2009年支農支出數據,用農林水事務支出代替;沒有2003年至2009年的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數,用第一產業從業人員代替。同時為了增強數據的可比較性,利用農村消費價格指數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進行去除物價處理,這樣就可以排除物價變動對估計結果的影響。

        2實證分析

        2.1相關分析農業機械化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農業經濟增長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對農業經濟的促進作用會愈加明顯。農用機械總動力指主要用于農、林、牧、漁業的各種動力機械的動力總和,可以有效的反應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指以貨幣表現的農、林、牧、漁業全部產品的總量,它反映一定時期內農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成果,可以全面的反應農業經濟狀況。分析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經濟之間的關系,即分析農用機械總動力和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之間的關系,有利于了解不同階段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的貢獻作用。用Eviews5.0進行相關分析,相關系數為0.99,說明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為進一步驗證是正相關還是負相關得到相關圖(圖略)可以看出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經濟的變化趨勢相同,二者之間是正相關關系,即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經濟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這說明有必要就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貢獻率進行分析研究。

        2.2生產函數分析對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分析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農作物總播種面積、支農支出、農用機械總動力、化肥施用量五種要素對農業經濟的貢獻率情況,進一步研究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的貢獻率。原模型分析結果(表略)。對模型進行如下檢驗:首先是統計檢驗,模型的R-squared為0.992120,說明方程的擬合優度非常好,可以通過擬合優度的檢驗,方程的F值為654.7132,P值為0說明模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但是變量Lab和Mec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沒有通過檢驗。其次是計量經濟檢驗,自變量兩兩之間進行相關圖的分析,結果表明Cap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問題。對模型進行懷特檢驗,p值是0.224745,說明承認模型存在異方差,犯錯的概率是22%,所以模型存在異方差。模型的DW值0.825867,說明模型存在序列相關。分別用去除Cap、加權處理和二階差分解決模型的多重共線、異方差和序列相關問題,最后得到實證分析結果(表略),通過生產函數可以得出勞動力投入產出彈性、土地投入產出彈性、機械投入產出彈性、化肥投入產出彈性分別為-0.74、0.15、1.13、0.78。

        2.3農業機械化貢獻率測算對數據進行去除物價處理之后,基期(1978年)農業產出1395.6億元,報告期(2009年)農業產出60542.6億元;基期(1978年)農業機械投入11750.0萬千瓦,報告期(2009年)農業機械投入87496.1萬千瓦。1978年至2009年共32年。根據公式(1)、(2)、(3)、(4)分別可以計算出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年均增長速度為132.44%,農用機械總動力年均增長速度為20.15%,農用機械總動力相對增長率為15.21%,通過生產函數分析得到農業機械投入產出彈性為1.13,進而測算出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貢獻率為17.19%。

        2.4結果分析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經濟之間的相關系數是0.99,并且是正相關關系。農業機械化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促進了農業產出增加和農業經濟發展。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增加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減少0.74%,勞動力要素投入的增加不會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相反還會抑制農業經濟發展。因此,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還會為農業機械化發展創造條件。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增加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加0.15%,土地要素投入的增加會對農業經濟產生促進作用。我國現有的耕地在逐年減少,不利于農業經濟發展,同時對糧食安全造成威脅。因此,保證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必須保護耕地。農用機械總動力增加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加1.13%,機械要素投入產出彈性為正說明我國具備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條件,即農業機械投入的增加對農業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農業機械投入產出彈性最大說明和其他農業生產要素相比,農業機械投入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是最顯著的。化肥施用量增加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加0.78%,在短期化肥的合理使用對增加農業產出作用明顯,在長期化肥過度使用不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長遠來看靠化肥要素投入的增加來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并不是長久之計。

        第5篇:農業經濟發展報告范文

        1.1 低碳農業經濟內涵

        低碳經濟是指在發展中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是與高投入低產出的“高碳”經濟相反的一個概念,而低碳農業經濟則是將低碳經濟與農業相結合,從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入手,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

        1.2 研究意義

        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是導致環境污染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帶來溫室氣體的第二大來源,解決環境污染的關鍵是轉變現階段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農業生產模式,探索出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農業生產方式,促進農業生態系統的建設。

        2 低碳農業經濟模式

        2.1 節能模式

        從農業機械、養殖方式、耕作制度等方面入手,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改革落后的耕作方式、種植技術;推廣生態、高效的畜禽養殖技術,降低能源的消耗與飼料的使用,推廣水稻直播等保護性耕作,利用太陽能調節畜禽舍溫度等措施。

        2.2 節水模式

        目前,我國農業年用水量大約站全國總用水量的68%,位居第一,其中灌溉用水量占農業用水量的90%以上。但灌溉水利用率也不高,約有一半以上的灌溉水因蒸發、滲漏等原因并沒有被作物直接利用。近年來,各地大力發展節水型農業,采用管道輸水、防滲渠道等方法,有效地減少了水的蒸發和滲漏。并且在各地推廣了噴灌、滴管等節水技術,大大地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

        2.3 有害投入品減少、替代模式

        化肥、農藥、農用薄膜的使用雖然能夠促進農作物增產,但也存在著不可小覷的不良影響,會帶來農產品的殘毒,會造成土壤退化,會影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用生物農藥代替化學農藥、用農家肥代替化肥、用可降解農用薄膜代替不可降解農用薄膜等方法都能有效減少有害投入品的使用。

        2.4 廢棄物再利用模式

        秸稈還田、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秸稈氨化后喂養牲畜、桑樹修建下的枝條種植食用菌等。

        2.5 立體種養模式

        充分利用陽光、土地、水資源等,拓展生物的生長空間,提高生產效益。如“稻-萍-魚”種養結合,“魚-桑-雞”種養結合,“雞-豬-魚”種養結合等模式。

        2.6 “三品”基地模式

        “三品”即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大力建設“三品”基地,能夠大大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能。

        2.7 清潔能源模式

        主要有太陽能利用、風力發電、秸稈氣化、秸稈發電等。

        2.8 農業觀光休閑模式

        近年來,觀光休閑農業受到大眾的喜愛,發展較快,主要有休閑農莊、農村天然景觀、農業高新技術園區、特色產品市場、歷史人文遺址等。

        3 促進低碳農業經濟模式發展舉措

        3.1 加強宣傳,提高人們對低碳農業經濟的認識

        目前,絕大數人并不了解低碳經濟,對低碳農業經濟更是聞所未聞,因此加強宣傳力度顯得尤為重要。利用網絡、廣播、電視、報紙等多媒體手段宣傳低碳經濟和低碳農業經濟,通過社區、單位等場所的黑板進行宣傳,印發相關宣傳資料進行宣傳。通過諸如此類的方法,讓低碳經濟和低碳農業經濟家喻戶曉,讓人們認識到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下,發展低碳經濟和低碳農業經濟的重要性,并開始自覺實施起來。

        3.2 選擇合適的低碳農業經濟模式,切實施行

        發展低碳農業經濟有多種模式可供選擇,各個地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本地區發展的模式,加以務實推進。繪制低碳經濟模式運行的宣傳圖,讓農民群眾做到心中了然,能夠根據宣傳圖切實施行低碳農業經濟模式。對低碳農業經濟模式的實施進行適時的總結報告,表彰成果顯著者,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3.3 抓重點,大力促進低碳農業經濟發展

        發展低碳農業經濟是要從多方面進行的,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要抓住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的重點,從重點出發,促進低碳農業經濟的發展。首先要將低碳農業經濟的發展規?;?,讓農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低碳農業經濟帶來的益處,從而增加農民群眾的熱情。其次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落實到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去,比如減少有害投入品的使用,改善灌溉設施,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農機設備。

        4 發展低碳農業經濟的意義

        4.1 發展低碳農業經濟促進農業結構調整,適應現代農業的建設

        全球氣候的不斷變化必將增加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那么調整農業結構是勢在必行的。在現代農業建設中,?r業機械化是必然的,但很顯然,只有低能耗、低排出、低污染、高收益的農業機械才能適應低碳農業經濟的要求?,F代農業要求農業科技技術現代化,農業管理制度現代化,低碳農業經濟適應現代農業建設的要求,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應運而生。

        4.2 發展低碳農業有利于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很多農村地區依然存在著化肥、農藥、農用薄膜使用過度的問題,污染土壤;農機廢氣排放多,焚燒秸稈,污染大氣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污染環境,還降低了農民的生活質量。發展低碳農業,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取代當前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既有利于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還能提高農業產量。

        第6篇:農業經濟發展報告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

        一、“互聯網+農業”的概述

        “互聯網+”在發展的過程中展現出一種全新的時代信號,帶動了經濟新的增長,這種經濟模式的主要增長點在于依賴互聯網的連接作用,通過互聯網把生產和生活中的各個要點連接在一起,對農業的各個資源進行整合,通過互聯網經濟帶動整個經濟的增長,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表現出深刻的時代特點,對于促進整個社會經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十二屆政府報告中,國家總理指出,不斷加強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將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國家實體經濟產業相結合,創新出新的經濟模式,并不斷為第一,第二產業服務,推動我國經濟科學化增長,朝著智能化,產業化的方向不斷邁進。

        二、“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以互聯網為手段高效整合農業發展資源

        為了促使我國農業經濟穩定發展,就必須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促使農業發展資源得到有效的整合。首先,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全面秉持以人文本的戰略理念,基于區域實際發展現狀之上,構建具有針對性的農業互聯網發展計劃。與此同時,還應該對地區的自然環境包括土壤以及氣候等方面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分析,借助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為接下來地區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最后,還應該全面整合農業市場的所有數據信息,基于互聯網技術之上,全面把控好市場的發展動向,全程跟蹤市場當中的價格以及走向,對接下來農業產品的發展趨勢進行事先準確性的預判,最終才能夠為我國農業生產邁向穩定發展方向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

        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在我國農業經濟穩定發展過程中,就必須對農業電子商務進行全面的建設與發展。首先,我國政府等相關部門,應該根據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整體態勢,構建完善的扶持政策,幫助農民更好的生產。與此同時,全面加強農業電子商務農業的資金投入力度,依托于我國當前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充分的借鑒先進國家的相關建設經驗,從而促使我國農業電子商務模式更符合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規律,為我國農產品流通具備較高的專業性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還應該積極鼓勵社會各大企業投身到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工作當中,重視與物流等企業之間的合作,為我國農產品加快流通以及拓展經營范圍提供有力保障。而為了做好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管理工作,除了利用互聯網技術之外,還應該秉持精細化管理理念,在農產品物流以及運輸管理等方面,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最后,重視區域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發展,按照模塊化的經營形式,加強超市以及企業等方面之間的聯系,促使農產品流通具備一定的完整性,為農業經濟實現又快又好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加快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進程

        在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中,就必須對農業互聯網基礎設備形成高度關注。首先,根據不同農村地區的整體發展方向,做好農業經濟的布局建設工作,加強農村網絡通訊建設管理力度,促使網絡能夠覆蓋全全部的農村地區。與此同時,身為農業相關的技術人員,還應該緊跟時展步伐,不斷的革新當前的技術手段,促使今后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更多的智能網絡服務設施能夠全面的應用,同時,全面研發與農業相關的數據信息,構建針對性的農村信息化網絡服務體系,充分借助大數據技術,加以全面分析農業發展當中的所有數據,實現農村互聯網基礎實施的無縫化連接。

        第7篇:農業經濟發展報告范文

        【關鍵詞】 碳金融 農業經濟發展 SWOT分析

        一、引言

        隨著全球變暖引起農業減產、土地荒漠化加速、極端天氣頻發等一系列溫室效應,各國政府及環保組織開始召開各種談判商討溫室效應治理方法,遏制碳排放對農業和自然資源造成的負面作用。2005年生效的《京都議定書》是各國商討的代表結果之一,該議定書中明確提出各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具有商品的屬性和相應價值,這就直接催生出了在減緩氣候變化領域就逐步形成了以二氧化碳排放權為交易對象的“碳金融”市場。到2006年碳金融的概念由世界銀行正式提出,廣義的碳金融指的是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一切有關的金融與經濟活動,通過金融市場互相交易原則使買賣雙方獲益,將環保義務化成經濟活動。碳金融創造性地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變為金融產品,為應對氣候危機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在某種程度上,農村生態環境破壞與全球氣候危機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源于粗放式經濟發展帶來的負外部效應,盡管前者更為特殊且范圍更小。本身就很脆弱的農村生態環境所遭受的污染不僅源于城市化發展,也源于自身農業經濟的發展,解決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務必要摒棄有破壞性質的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治理好溫室效應,大力發展高效低排的低碳農業。具體可以借鑒全球氣候危機處理的有關辦法,引進碳金融使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切實得到解決,同時利用金融手段解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投融資困難等問題。

        二、碳金融概述

        低碳經濟的發展直接催生了“碳金融”這個全新的概念,迄今對于碳金融尚未形成統一的概念。綜合分析各有關學者的觀點,本文認為碳金融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地說,碳金融包含碳排放有關的服務及市場體系、財政、監管、金融等政策支持體系;狹義地說,碳金融指的是政府、環保組織、企業等利益主體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配額進行交易的金融活動。

        農業生態環境問題的發生多源于其較強的負外部性,也就是所謂的市場失靈,這時政府開始介入,但由于政府固有的缺陷(事后處罰、信息不對稱等)又可能造成政府失靈,這樣環境治理效果往往不佳。在充分利用金融風險管理策略的基礎上,碳金融匯集了社會監督、政府管理及市場調節等多方力量,是回避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完善治理農業生態環境問題的創新舉措,有助于實現農業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的協調發展。由于金融手段具有高經濟效益、能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對各利益主體具備刺激性而非強制性、兼具微觀防治與宏觀調控功效等獨特作用,其在推動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作用巨大。碳金融的創新之處在于賦予溫室氣體一定價值,并在金融市場上促進碳信用的交易,將生產的負外部性轉為正外部性,推動了傳統高碳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向低碳發展模式的有利轉變。

        三、運用SWOT分析農業碳金融在我國的發展

        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為我國農村經濟帶來了許多重大成就,然而,日益嚴峻的環境形勢與我國經濟的發展相伴而生。作為我國經濟增長基礎性支柱產業的農業仍然處于低效低產高投入高排放的高碳行列,農業生產使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城市污染與工業向農村的逐步轉移更加劇了惡化的進程。因而,發展農業碳金融不僅有助于順利實現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更能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并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進一步尋求農業碳金融在我國的發展策略,接下來將運用SWOT方法對農業參與碳金融問題進行態勢分析。

        1、我國發展農業碳金融的優勢

        首先,作為排碳大戶,我國農業的碳源非常豐富。據有關報告稱,溫室氣體的第二大重要來源是農業,而發展中國家可以運用農業固碳等技術全面發揮其農業70%的減排潛力。在不考慮農產品運輸過程中碳排放量及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加工生產的條件下,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農業的排碳量約占17%,可見,我國農業的固碳及減碳潛力巨大。通過開展農業碳金融能夠為我國爭取更多碳減排量,或向需要額外購買碳排量的機構或國家出售碳信用,給我國農業發展提供更多獲取收益的機會。其次,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潔發展機制)東道主國家,農業碳減排市場較廣,有著豐富的可供開發成CDM項目的資源。秸桿發電、生物質能、畜便甲烷收集利用等是目前已在我國得到開發的項目,且初見成效,未來更多的CDM項目將得到開發。作為農業大國,農業CDM模式在全國推廣開來意味著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再次,農業固碳在緩解溫室氣體排放壓力上作用巨大。工業碳排放是發展經濟的現實需要,這時通過其他途徑部分轉化工業碳排量就十分必要。低碳農業可以實現在大量降低碳排量的同時發揮其固碳功效,如農田土壤固碳。我國可抓住碳金融這一機遇,使農業的固碳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提升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后,我國開展農業碳金融項目將免受場地限制且成本較低。相比資源和空間小、人口密度大的城市,農村資源更豐富,在農村設立碳減排項目會更加可行。農村土地租賃成本低,土地廣闊,使碳減排項目建設免受場地限制且成本大大降低,這樣在碳減排量價格一定的條件下,項目成本的減少會對其在碳產品市場的競爭優勢有所提升。

        第8篇:農業經濟發展報告范文

        根據OECD在世界上1996發表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報告并綜合多年來關于知識經濟的提法,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它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存儲、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①知識經濟的繁榮不再直接受制于資本、資源、硬件技術的數量、規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賴于知識的積累和運用。知識經濟的外形是無形資本,人類社會的知識總量,人力資本、知能、高科技網絡電腦等等,如同產業革命極大地改造了世界的面貌一樣,以芯片、微處理器、光導纖維為特征的電腦、通訊和信息存儲技術的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它們的緊密結合,正在生產領域掀起一場技術革命,把我們帶入了經濟時代。

        發展知識經濟必須重視人才在知識經濟中的特殊作用,大力發展教育,提高我國人力資本的素質。判斷知識經濟發展狀況,生產力水平高低,教育狀況和勞動力素質是一個重要的測量指標。因為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傳播及應用,無不依賴于以智能為代表的人力資本的支持,人才是科學技術的主要載體。大力發展教育,盡快提高勞動力資本的科技素質,培養大量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解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其次發展知識經濟還應加大對知識技術的投資,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它的增長直接依賴于知識和技術的積累和應用。加大對知識和技術的投資,提高人類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充分發揮知識、技術對農業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

        2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

        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農業大國,人均農業資源十分有限,人均占有耕地面積不足0.08公頃,且因城市建設、高速公路的修建、水土流失等多種原因,耕地面積還在持續減少。從技術水平上看,我國農業技術水平總體比較低下,勞動生產率提高緩慢,許多農產品的生產屬于勞動力等生產資料的高投入和知識低投入的生產,生產成本較高,導致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低下。

        八十年代初期出現的,曾經使我國的農業經濟連年大幅度增長,九十年代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改變和正在改變著農業和農村的面貌,最近幾年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小城鎮建設蓬勃興起,使農業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進入二十一世紀,農產品供需基本平衡,甚至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現象,人們徹底解決了溫飽問題,正由溫飽向小康轉變,人們由追求吃飽到追求吃好,對農產品有了選擇性,對農產品不僅有數量的需求,更有質量的要求,市場對綠色農產品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要以占世界7%的耕地來養活占世界25%的人口,就必須更多地依靠知識資源和充分地利用自然資源來解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問題。

        3我國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1)經營觀念陳舊,缺乏市場意識。由于受長期以來小農經濟意識的影響,農民怕風險,不肯改變原已形成不合理的種植結構,經營方式,很多農民處于傳統的守舊的經營方式之中,很少考慮適合種植什么、適合養殖什么的問題;其次,農產品市場變化莫測,農民缺乏市場信息往往是別人種養什么賺錢了,才跟著種養什么,缺少市場預測,對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得不到準確的市場信息,往往使農產品不適應市場需求,導致農業經濟發展緩慢。

        (2)生產力落后,經濟效益低下。我國農業生產還處在半機械化、半手工的操作階段,農民文化素質偏低,缺乏技術人才,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難,制約了傳統農業向規?;?、產業化、市場化、合理化、高效化轉變,落后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導致農業生產率低下,使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投入大、產出低,經濟效益不理想。

        (3)流通機制不活,銷售渠道不暢。農產品市場交易規模小,集聚和輻射范圍不大,品牌化經營、網絡交易尚未推廣到農產品的流通領域,農民普遍對市場陌生,并且缺少中介組織,提供市場信息服務,目前農村初步建立的中介組織,因機制不活、功能不全、服務不利,農民仍然得不到穩定暢通的產品銷售渠道,產品銷售速度和質量成了重要問題,農民面臨的市場風險較大,總之在某種意義上說,知識技術的掌握及應用狀況制約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4知識經濟促進農業經濟增長

        (1)科技資源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當前人類正處在一個以科技或知識資源的生產,占有、分配和使用為重要因素的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源泉,例如:聯合收割機和播種機的應用,節約了大量的勞動力等資源,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高科技的網絡應用于農業領域,使農民開闊了視野,掌握了很多生產銷售的信息,優化了經營觀念,根據市場需求生產加工,使流通機制變活,銷售渠道變暢。農業要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就必須以科技知識和人的智力資源等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因為科技知識資源經多次使用自身并不會減少,而且在使用過程中還會增值,可以被用來創新知識,知識越用越多,使用成本越來越低,與其它生產要素相結合,可大幅度提高勞動力和資本的使用效益。以此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與有效替代,從而更充分地利用自然資源,提高經濟效益。人們通過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自身的科學的全

        面認識,將科技知識運用于主動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科學、合理、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并開發尚未利用的自然資源,以替代稀缺資源,由此保證農業經濟可持續快速地增長,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至于對后代的經濟發展造成危害,因此科技資源必將推動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地快速發展。

        第9篇:農業經濟發展報告范文

        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為我國農村經濟帶來了許多重大成就,然而,日益嚴峻的環境形勢與我國經濟的發展相伴而生。作為我國經濟增長基礎性支柱產業的農業仍然處于低效低產高投入高排放的高碳行列,農業生產使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城市污染與工業向農村的逐步轉移更加劇了惡化的進程。因而,發展農業碳金融不僅有助于順利實現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更能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并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進一步尋求農業碳金融在我國的發展策略,接下來將運用SWOT方法對農業參與碳金融問題進行態勢分析。

        1、我國發展農業碳金融的優勢

        首先,作為排碳大戶,我國農業的碳源非常豐富。據有關報告稱,溫室氣體的第二大重要來源是農業,而發展中國家可以運用農業固碳等技術全面發揮其農業70%的減排潛力。在不考慮農產品運輸過程中碳排放量及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加工生產的條件下,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農業的排碳量約占17%,可見,我國農業的固碳及減碳潛力巨大。通過開展農業碳金融能夠為我國爭取更多碳減排量,或向需要額外購買碳排量的機構或國家出售碳信用,給我國農業發展提供更多獲取收益的機會。其次,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CDM(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清潔發展機制)東道主國家,農業碳減排市場較廣,有著豐富的可供開發成CDM項目的資源。秸桿發電、生物質能、畜便甲烷收集利用等是目前已在我國得到開發的項目,且初見成效,未來更多的CDM項目將得到開發。作為農業大國,農業CDM模式在全國推廣開來意味著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再次,農業固碳在緩解溫室氣體排放壓力上作用巨大。工業碳排放是發展經濟的現實需要,這時通過其他途徑部分轉化工業碳排量就十分必要。低碳農業可以實現在大量降低碳排量的同時發揮其固碳功效,如農田土壤固碳。我國可抓住碳金融這一機遇,使農業的固碳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提升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后,我國開展農業碳金融項目將免受場地限制且成本較低。相比資源和空間小、人口密度大的城市,農村資源更豐富,在農村設立碳減排項目會更加可行。農村土地租賃成本低,土地廣闊,使碳減排項目建設免受場地限制且成本大大降低,這樣在碳減排量價格一定的條件下,項目成本的減少會對其在碳產品市場的競爭優勢有所提升。

        2、我國發展農業碳金融的劣勢

        其一,我國農村普遍缺乏高素質專業人才是農業碳金融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大多數農民只對農業生產的有關知識較為熟悉,卻對環境、金融等專業知識知之甚少,而作為農業碳金融專業人才對所有這些知識都應全面掌握,且要在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上改進生產方式與技術,以便切實維護、管理并監控農業低碳項目的開展。人才缺乏給農業碳金融的發展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其二,農村基礎設施不健全是阻礙農業碳金融發展的又一因素。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使得農村在金融業發展、水電供應、農田水利、商業服務等設施條件上建設較為滯后,無法為農業碳金融的發展提供相應的農村金融體系支撐,進而使得低碳項目的建設得不到農村基礎設施的有力支持。其三,部分農民從思想上抵觸農業碳金融,不配合低碳項目的展開。農業碳金融能否在未來給農民帶來實在的經濟利益還未可知,農民對其能否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等問題尚存懷疑,對于農業和工業來說,碳金融都是一場變革,部分農民的在農村引進低碳項目的過程中難以改變其舊有觀念,不贊同實施碳金融項目。其四,農業生產自身存在的經濟風險和自然災害風險加大了開發農業碳金融的難度。農民決策缺乏科學性、農業生產周期長、市場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增加了農業的經濟風險。同時,我國農業基礎一直比較薄弱,全球氣候變化引起的水資源短缺、自然災害頻發且抵御能力差等,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我國農業飽受自然風險。

        3、我國發展農業碳金融的機遇

        首先,目前我國減排形勢不容樂觀,利用金融杠桿發展碳金融已獲得初步成效。各大交易所的碳交易日益活躍,CDM基金和綠色碳基金得以成立,為CDM項目、碳匯和碳交易市場的規范打下基礎。低碳有關金融創新也有了新進展,未來將會更多地涉足農業領域。其次,農業碳金融有利于吸引發達國家的農業碳資金與技術,而農業經濟發展離不開資金與技術。通過引入CDM項目,我國農村可吸收國外先進的生態環境治理經驗與農業生產技術,同時在農業產業領域引入國外碳資金,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再者,碳金融明顯的杠桿效應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業碳金融的發展需要在遵循市場規則的基礎上以政府為導向,這是對農業金融發展的有益補充,也克服了政府獨自幫助農業進行低碳經濟轉型所帶來的高成本問題。最后,農業碳金融有利于緩解農村人口就業壓力,形成我國農業經濟的新增長點。農業碳金融交易機制較為復雜,涉及部門與機構眾多,其所產生的活動經濟收益有利于形成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農業低碳項目的運轉將產生大量人才需求,這將大大提振農村就業形勢,從根本上改善農村人口流動現象,最終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4、我國發展農業碳金融的挑戰

        第一,我國碳金融政策忽視了對農業領域的偏倚。當前我國重點開展的碳金融領域尚局限于化工、能源等產業,而與農業相關的生物質能所涉及的主要領域也并非完全意義上的農業碳金融,農業CDM項目亦有邊緣化趨勢,使得碳金融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第二,在碳排放市場上我國較為被動,議價能力較弱。盡管我國的排放權最大,但在碳排放權交易整體產業鏈上我國仍處于最低端,中國企業出售碳排放權后無需承擔任何風險,所有損失均由買家承擔,企業的談判時經驗不足,國外制定碳減排標準,等等,都削弱了我國的議價能力。第三,城市加快了向農村轉移工業污染的步伐,這違背了農業碳金融的發展初衷。近年來各大城市為了緩解環境壓力,在犧牲農村生態環境的條件下轉移工業污染,使農業經濟發展面臨嚴重威脅。

        二、促進碳金融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潛力的有關對策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天天综合网亚在线 | 日韩视频中文字暮 | 伊人网在线观看动态图 | 伊人精品影院一本到综合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中文一级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