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金融風險防范研究范文

        金融風險防范研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金融風險防范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金融風險防范研究

        第1篇:金融風險防范研究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8-000-02

        一、概述

        互聯網金融是將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和傳統金融業的結合對傳統金融產生了具有變革意義的影響,這源于互聯網的精神,即"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傳統意義上的金融與互聯網金融是存在區別的,其區別不單單在于各自的金融業務的開展所采取的媒介不同,更主要的區別在于互聯網金融的參與主體能夠深刻理解互聯網的“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髓,互聯網金融工具的存在,使傳統的金融業務具備了金融信息透明度更高、金融主體參與金融業務更加廣泛、金融主體與金融中介的協作度更靈活、傳統金融業務中間成本更加低廉、金融工具的操作更加便捷等區別于傳統金融的顯著特征。隨著我國互聯網的日新月異的發展并且和傳統金融的日異緊密結合,互聯網金融已在我國蓬勃興起,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先后出現了傳統金融業務的網絡化、第三方支付、P2P網絡借貸、大數據金融、眾籌和第三方金融服務平臺等六種模式。

        2015年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其中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規模超過10萬億元,其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支付市場規模,在2015年支付市場規模為9.22億元,這主要是歸因于中國電商的高速發展。其他市場規模如下表所示:

        市場規模類型單位(億元)

        基金銷售規模超過6000

        財富管理規模 100

        網絡小貸規模 5000

        P2P網貸市場 1000

        眾籌規模 100

        金融機構創新市場 2000

        在以上的市場規模中,其中基金銷售規模和財富管理規模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其可用資金規模是逐漸擴大的。另外,我們通過比較也可以看出,眾籌市場和P2P市場在我國就目前來說仍處于初期的發展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發展離不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大力支持,隨著我國傳統金融業對互聯網越來越重視,可以預見,我國互聯網金融的規模在將來的金融市場上的占比將會越來越大。

        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內部和外部的原因,也存在一些風險,值得我們關注。

        二、當前互聯網金融面臨的主要風險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發展的時間自2013年開始還比較短,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還不夠成熟,還沒有細化,所以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必然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從事金融活動必然有風險,互聯網金融也屬于金融的范疇,其也不會改變金融的性質和本質。在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是存在風險的,這就需要對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的加強管理,從而促使互聯網金融得到健康穩步的發展。

        1.技術方面的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計算機的支持,其大量業務均是通過設計的電腦程序和軟件來完成的。所以,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技術可靠性和管理的安全性就成為了互聯網金融最應該主要的技術風險。這種技術風險首先體現在計算機系統的內部,互聯網金融運行過程中的系統癱瘓、磁盤破壞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造成了互聯網金融運行的不安全性。其次互聯網金融技術風險還體現在計算機運行環境方面,諸如網絡黑客的攻擊、傳輸故障、外界病毒的入侵等。當然,其技術方面的風險還表現在客戶身份泄露和偽造方面,不法分子利用偽造的客戶身份竊取客戶的金融財產。近年來,互聯網金融技術方面的風險愈演愈烈,這與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的計算機技術支持是分不開的。技術風險的存在為金融主體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在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2.法律方面的風險

        互聯網金融法律風險主要表現在我國針對互聯網金融立法的滯后性而導致的交易過程過程中所產生的風險。我國目前的金融監管法仍然主要集中于傳統的金融業務,如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等,而與互聯網金融有關的金融法規則比較少,我國也僅僅在2015年7月頒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這與我國目前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的勢頭明顯是不匹配的,還缺乏與互聯網金融市場準入、金融主體身份確認、互聯網金融合同確認等相關細則,這就使得互聯網金融交易過程中的相關權利與義務的確認缺少相關的依據,這就使得互聯網金融交易產生的不確定性,增加了互聯網金融的交易成本。影響到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3.信用方面的風險

        傳統金融中的信用風險是指債務人到期不能履約的可能性,而信用風險在互聯網金融中表現的更加明顯。互聯網金融區別于傳統金融的最大特點是其虛擬性,這不僅體現在金融服務機構上,更體現在互聯網金融業務上。互聯網金融交易的虛擬性一方面使得金融機構可以借助于互聯網開設虛擬的經營網點和分支機構,從事虛擬化的金融服務,例如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同時互聯網的所有交易業務如交易信息的傳遞、支付結算等都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進行的,交易雙方并不面對面的交易,使得交易者的身份確認難度加大,也增加了金融信息交易的不對稱性,從而加大了信用風險。就目前而言,我國相當一部分金融交易者對于互聯網金融存在一定的疑問,更多的就是來自于對信用風險的擔心。

        4.流動性方面的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流動性風險主要表現在互聯網金融機構不能隨時應付客戶提現的不確定性,這主要是由互聯網金融的期限轉換功能不佳所造成的。在互聯網金融中,也存在資金的長短期的問題,若互聯網金融機構長短期資金期限錯配出現問題而不能應付客戶資金體現需求的話,互聯網金融的流動性風險應運而生。例如:互聯網很多的理財產品投資的資產是長期的,而其負債則是流動性比較強的短期資金,一旦流動性較強的負債不能按期償還的話,就可能會存在流動性方面的風險。

        三、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對策

        1.進一步加大互聯網技術投入,提升互聯網金融運行的內外部環境安全性

        為了防范互聯網金融的技術風險,首先應加強互聯網技術的研發工作,開發安全性能更好、系統運行更加安全的互聯網金融運行系統,從而從源頭上降低互聯網技術風險。同時應提高互聯網金融運行環境的安全性,對互聯網金融的交易系統和數據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以防范黑客攻擊。最后應對客戶的交易信息進行嚴格的保密,采取信息備案制,防止客戶信息的泄露。

        2.加大互聯網金融的立法工作

        法律法規是保障互聯網金融健康運行的重要舉措,國家應該在2015年《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制定與互聯網金融有關的具體細則,制定嚴格的互聯網金融準入和管理制度、互聯網金融退出制度、互聯網金融業務交易相關細則等。同時應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在成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基礎上盡可能發揮協會的作用,使互聯網金融能夠在國家監管和行業自律的基礎上健康的發展。

        3.加強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社會信用制度

        由于互聯網金融運行的虛擬性,使得信用體系的建設在互聯網金融運行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而我國信用體系建設與互聯網金融運行的發展不相匹配的,經常見諸于報端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跑路“事件也引發了人們對互聯網企業誠信問題的思考。為了加強和提高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誠信度,首先應加強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誠信記錄,再次基礎上確定其信用等級,為互聯網金融的交易者提供參考。其次要促進互聯網金融企業信用公開,從而形成互聯網金融交易雙方的信息對稱性,降低交易成本。最好要建立第三方信用體系評估機制,定期對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信用評定,對于信用評定較低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引進退出機制,以此來提高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信用意識。另外一個方面,我國也應大力培育互聯網金融參與者的信用意識,建立個人信用評估體系,使信用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石,以減少互聯網金融運行過程中的信用風險。

        4.重視投資者風險教育

        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它的風險暴露不充分,還在集聚之中。互聯網金融企業有義務向金融投資者進行風險提示、這樣才能使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得到有效的控制。一是推廣互聯網金融知識的普及。互聯網金融理論中存在著很多的專業詞匯,互聯網金融參與者對于其含義和意義很難理解,這就需要加大對互聯網金融基礎知識的宣傳,可以利用比較形象的漫畫、宣傳片等借助于網絡、紙介媒體、電視、手機等媒介進行通俗易懂的普及,幫助互聯網金融主體能夠對互聯網金融的知識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二是樹立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意識教育,讓互聯網金融投資者了解互聯網金融在運行過程中的風險,從而樹立風險意識。三是推動組合投資、分散投資等多元化的投資技巧。降低投資風險的有效的方法是組合投資和分散投資,互聯網金融投資方式的多樣性為投資者進行組合投資和多元化投資提供了機會,投資者可以選擇多樣化的投資方式,將資金投資于多種多樣的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中去,從而減低互聯網金融投資的非系統性風險。

        總之,互聯網金融在為我們帶來投資便捷、獲得收益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其存在的風險問題,加強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注重其風險管理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參考文獻:

        [1]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李博,董亮.互聯網金融的模式與發展[J].中國金融,2013(10).

        [3]楊群華.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特殊風險及防范研究[J].金融科技時代,2013(07).

        第2篇:金融風險防范研究范文

        【關鍵詞】金融風險;風險規避

        “金融風險”是金融機構在經營過程中,由于決策失誤,客觀情況變化或其他原因使資金、財產、信譽有遭受損失的可能性。一家金融機構如果發生金融風險,其帶來的后果往往不僅僅是對自身的生存構成威脅,還有可能會威脅到整個金融體系。一旦發生系統風險,金融體系遭到破壞,必然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經濟秩序,進而引發一系列危機。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的穩定關系著經濟的穩定,社會的穩定。隨著金融體系的不斷發展和與世界接軌,我國面臨的金融風險種類越來越多,程度也日益加重。為了使經濟能夠快速穩定的發展,促進社會穩定,防范和規避金融風險成為了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

        一、金融風險的成因

        造成金融風險的原因有很多,筆者認為,主要分為以下3個方面。

        1.金融環境差是形成金融風險的外部原因。在我國,政府對金融的控制、干預十分嚴重。在計劃經濟時期,銀行遵照國家的指令辦事,作為政府的“出納”,但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銀行已經隨著時代的發展轉變為商業銀行,需要擁有自己經營的自。但是,一些政府強制商業銀行貸款,直接干預銀行業務的現象還是十分嚴重的。另外,企業對信貸資金依賴性強,約束不強的現象木有根本改變。企業需要擴張,需要從銀行借入大量的資金,長期依靠銀行貸款維持企業運轉。但又由于企業經濟效益不好,還債能力不強,對于銀行而言,就產生了惡性循環。

        2.金融機構自身沒有形成有效的防范金融風險的機制是形成金融風險的內部原因。從目前金融機構運行和管理的情況來看,其內部控制的機制十分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內控機制,權力與權力之間不能有效的互相制約,使得貸款質量下降。另外,金融機構重量不重質的習慣已經形成,大多數金融機構工作者為了完成當月的任務,為了自己的利益,冒險違規經營,更是從內部加大的金融風險發生的幾率。

        3.防范金融風險的意識不強是形成金融風險的重要原因。隨著金融市場逐步開放,向市場化轉變,金融風險問題也原來越顯現出來。然而,人們舊時的觀念難以從根本上改變,不理解金融風險的破壞性甚至完全沒有發現金融風險的存在,使得這些人放松了對金融風險的警惕性,忽略了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性,從而在投資融資的過程中過于盲目、肆意妄為,給不規范運作、不規范的金融企業有了可乘之機,埋下了形容金融風險的地雷。

        二、金融風險的分類

        按照金融風險的來源不同,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由于金融市場上的各種因素如利率變動、匯率變動、股票價格變動、商品價格等的變動所導致的導致金融資產價值變動的風險。這些市場因素對金融機構,個人投資者造成的影響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并且市場風險對于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所造成的風險也是不同的。

        2.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由于交易雙方中的其中一方違約而導致財產損失的可能性。這種違約既可能是主觀、故意的,也可能是客觀、無意的,前者如有錢不還,后者如無錢可還。但無論如何,信用風險在金融市場上還是比較普遍的。除了傳統風險以外,隨著網上銀行的發展,網絡金融交易中產生的信用風險已經越來越突出。

        3.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由于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降低而導致財產損失的可能性。所謂金融資產流動性降低,通俗的講,就是原來的東西不值這么多錢了,或者以原來的價格賣不出去了,在這種情況下就可能無法換取現金等價物來償還債務,從而會造成一系列風險。

        4.通貨膨脹風險。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由于物價的上漲,同樣金額的資金,未必能買到過去同樣的商品。這種物價的變化導致了資金實際購買力的不確定性,稱為通貨膨脹風險,或購買力風險。

        5.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是指由于金融機構的交易系統不完善、管理失誤而造成財產損失的可能性。舉例來說,你擁有的某只股票某一天出現了漲停,你想全部賣出變現,可是由于線路繁忙怎么也成交不了,等到第二天重新賣出時股價已經回落,這就是一種操作風險。

        三、如何防范金融風險

        形成金融風險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那么我們就著眼于這些最根本的原因,從源頭防范和治理金融風險。

        1.提高金融風險的防范意識,健全金融法制和體制。使得美國次貸危機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金融防范的意識淡薄,金融機構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降低放貸要求,不規范經營,最后形成了數不勝數的壞賬。所以,我國的金融機構一定不能因為盲目追求利益而不惜降低放款標準,要有防范金融風險的意識,要加強金融機構人員對金融風險防范的意識,切勿因一己之私,釀成大禍。另外,我國金融管理相關部門還應該加緊步伐,建立和健全金融法律法規,形成一個健全的金融法制環境,以抑制不規范經營的發生。

        2.加強監管力度,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加強監管力度,首先應該加強金融機構背部控制的力度,加強行業的自律建設要對所屬成員定期進行業務檢查、財務檢查和服務質量檢查,建立嚴格的授權制度,各級金融機構必須經過授權才能對相關業務進行處置,未經授權不能擅自越位。要實行分工控制制度,確保授權授信的科學有效性,建立對風險的局部分割控制。另外,還要求我國改變單一的監管方式,實行多樣化的,與全球金融業發展趨勢相適應的監管方式,以應對新型的金融風險。

        3.完善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建立和健全我國的金融風險預警熊,掌握金融運行的動向和脈搏,預測其穩定期和危險期,能夠提前做好防范金融風險發生的工作。設立獨立的金融風險管理部門,對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通貨膨脹風險、操作風險等進行檢測和監管,定期進行風險等級的測量,并對發現的風險進行治理。

        4.控制金融機構不良貸款,調整銀行資產負債比。控制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積極采取措施化解不良資產,強化金融機構資金平衡的能力。調整銀行資產負債比,使銀行的資產結構想健康、平衡的方向發展,增強資產流動性。另外,強化信貸款里機制,建立有利于提高貸款質量的放貸標準和放貸機制,杜絕不規范經營,減少壞賬的發生。

        5.政府要當好“有形的手”。作為政府,必須能夠有快很準的決策,準備定位,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進行有效的管理而非強有力的管制。減少不正當干預的手段,退出金融市場,使得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能夠得到自。建立和創新監管模式,提高監管效率,創造一個良好的金融外部環境。

        四、結束語

        一個國家的金融業對整個經濟、社會、政治的穩定都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如果發生金融風險甚至金融危機,將會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因此,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金融風險問題,了解和分析當前國內可能面臨的金融風險,通過深化經濟體制和金融體制改革,在制度上和實踐上預防金融風險,需找化解的對策。中國加入WTO以后,金融市場逐步開放,和世界金融市場直接對接的時刻已經不遠,面臨的風險因素也將從國內擴大到國際方面。所以,對金融風險的防范和化解,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李秀昆.略論我國商業銀行現階段金融風險的化解和防范[J].現代商業銀行導刊,2007.

        [2]周水金,張能斌. 當前金融風險的成因與對策建議[J].金融理論與實踐,1997(07).

        第3篇:金融風險防范研究范文

        關鍵詞 房地產估價 商業銀行金融風險防范

        近年來,隨著我國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并日趨成熟,房地產業已經成為了國民經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牽一發而動全身。同時房地產也是最容易產生泡沫經濟、引發金融風險的行業,因此,作為聯系商業銀行金融風險和房地產市場紐帶的房地產抵押貸款估價體系的健全就顯得極為重要。

        一、房地產抵押貸款估價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有力工具

        據《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1)》顯示,截至2010年年末,主要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余額9.35萬億元,同比增長27.5%,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0.5%。鑒于房價攀升和房地產信貸規模較大的情況,央行強調需要關注房地產市場波動帶來的宏觀經濟波動、房地產價格下跌和房地產信貸下降以及銀行信貸損失等三大潛在風險。由于銀行貸款長期向大企業和重點行業集中,銀行的經營風險正在上升。如果房價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將對銀行的信貸資產價值與抵押品資產價值產生雙重影響,使房地產市場波動風險高度集中于銀行體系。

        建設部、央行、銀監會曾聯合發出《關于規范與銀行信貸業務相關的房地產抵押估價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了商業銀行在發放房地產抵押貸款前,應當確定房地產抵押價值。因為作為抵押物的房地產的評估價格是確定貸款額度高低的最重要依據,每一筆貸款的審批都要以估價報告為前提。如果房地產抵押價值被低估,抵押物的擔保作用就得不到合理的利用。相反,價值高估則會帶來房地產信貸風險,持續性的價值高估甚至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危及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定。房地產估價作為金融機構發放抵押貸款過程的中介環節,在防范金融風險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只有科學合理的把握好估價環節才能維持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我國房地產估價防范金融風險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比較法帶來的問題

        房地產估價的三大基本方法為市場比較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估價人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估價方法進行估價工作。建設部1999年頒布的《房地產估價規范》要求“有條件選用市場比較法進行估價的,應以市場比較法為主要的估價方法”。因此,市場比較法在實際操作中應用的最廣泛的估價方法,但是在房地產市場繁榮甚至過熱的階段,使用市場比較法進行估價容易增加金融風險。

        市場比較法的原理是將估價對象在估價時點近期交易的類似房地產進行比較,對這些類似房地產的成交價格作適當的修正和調整,以此估算估價對象的客觀合理價格或價值,其一般化的公式為:

        評估價格=可比實例成交價格×交易情況修正系數

        或評估價格=可比實例成交價格±交易情況修正數額

        市場比較法的本質是以近期的類似房地產交易價格為基準進行的估價。當房地產市場過熱、交易價格持續高于實際價格的合理范圍時,依據此方法估算出的抵押物價格必然也會高出其真實價值,同時畢然的使銀行擴大了貸款發放額度。當房地產市場實現了理性回歸,房地產交易價格重新回到合理區間時,抵押物的實際價格也逐漸顯現出來,此時已經形成了銀行信貸的安全隱患,可能導致將來的大量呆賬、壞賬。

        (二)估價的時點性與融資的長期性相矛盾

        房地產估價的一個顯著特點便是具有時點性,即主要是對估價對象在當前的價格狀況做出判斷,而房地產抵押貸款的發放期限比較長,大部分屬于中長期貸款項目,如個人住房貸款的發放期限最長可達30年。房地產市場的擴張和收縮從長期來看總是沿著“復蘇-繁榮-衰退-蕭條”的周期循環往復,呈現出規律性的波動。以日本為例,20世紀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和80年代后期經歷了兩次周期性波動。由此推斷,在房地產抵押貸款的償還期內會經歷數個房地產經濟周期。在房地產市場繁榮時期發放的抵押貸款,容易以高于抵押物長期均衡價值的估價結果確定貸款的發放額度。一旦房地產市場開始進入衰退或蕭條時期,抵押物的市場價格就會低于當初的估價結果。此時如果借貸方無力按期還款,或者理性違約,就可能沖擊銀行資產的安全性,成為金融風險的誘因,甚至引發金融危機。

        (三)估價機構在房地產抵押貸款業務中處境尷尬

        在房地產抵押貸款業務中,銀行、評估機構和貸款客戶三者缺一不可,但三者的關系卻非常微妙,既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又相互利用、相互不信任。三者的關系中,銀行在貸款前處于最有利的地位。房地產市場的繁榮為銀行抵押貸款的發放提供了選擇的余地,因此銀行需要估價機構對貸款客戶進行審查和監督,以此保證自身資金的安全性。估價機構作為促成銀行和客戶聯姻的紐帶,其作用是很重要的,但在實際中,估價機構往往處于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一方面,要盡量滿足客戶所提出的種種要求,因為客戶是估價報告的買方;另一方面,要兼顧銀行的利益,因為估價報告要經過銀行的審查,不合格的估價報告會被銀行拒絕,這也可能造成銀行對該估價機構的封殺。銀行、估價機構和貸款客戶三者博弈已經成為估價行業公開的秘密,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國情和制度方面的因素,但是這種局面卻使估價機構喪失了其原有的公正性和獨立性的原則,自然地加大了銀行的系統風險。

        (四)估價師素質參差不齊

        在抵押估價事務中,估價師出具的抵押估價報告是銀行給貸款方提供貸款額度的重要依據,銀行在估價結果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比例向貸款方提供貸款,因而估價師或估價機構應該對貸款負有相當的責任。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估價師或估價機構的權利和義務是不對等的。一旦貸款方違約,銀行收回抵押物并對其進行依法拍賣時,銀行可能會因為估價值和拍賣金額相差太遠而遭受巨大經濟損失,然而估價師或估價機構并不會承擔相應的責任,銀行一般也不會把評估機構告上法庭。

        三、完善房地產估價防范房地產金融風險的措施

        (一)在估價時重視收益法的運用

        收益法是預計估價對象未來的正常收益,選用適當的資本化率將其折現到估價時點后累加,以此估算估價對象的客觀合理價格。收益法的本質是不僅僅考慮當前的市場形勢,更重要的是對未來的市場走勢和收益狀況的把握。運用收益法評估抵押物,就能夠很好的克服市場比較法的缺陷和估價的時點性問題,測算出估價對象的長期合理價值,有效地防范可能在較長的貸款期發生的金融風險。特別是在房地產市場過熱,甚至在泡沫已經產生的情況下,運用收益法得到的估價結果往往會比市場比較法更接近該房地產的內在合理價值。

        (二)銀行應加強房地產抵押貸款估價的管理

        銀行應加強對估價報告以及估價機構的審核。我國的銀行對抵押物的評估價值尚未建立有效的審核制度,對評估結論的內涵和價值定義缺乏充分的了解和分析。銀行的信貸人員無法對不恰當的估價報告作出正確的判斷,一般只能簡單的以評估值的固定折扣確定貸款額度。因此,銀行的信貸人員有必要對房地產估價的理論和實務有所了解,在貸款審核中能夠對估價報告合理與否有一個基本的判斷。

        估價機構的質量保證體系是在估價機構內部為減少面臨的風險設置的一系列保證估價質量的組織模式。銀行在房地產貸款過程中,有必要了解和擁有估價機構質量保證體系的完整資料信息,指定資質高、信譽好、服務水平好的估價機構,并與估價行業實現資源共享,為防范風險創造條件。

        (三)加強房地產估價行業建設

        一是房地產估價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快制定和完善房地產估價檢驗標準。隨著房地產抵押貸款規模的不斷擴大,專業估價機構的抵押估價量也迅速增加。但是許多估價機構服務質量低劣,出具不負責任的估價報告,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估價成果質量檢驗制度的缺失。由于客觀標準的缺失,銀行很難追究出具不實估價報告的估價機構和人員的責任。因而加快制定和完善房地產估價檢驗標準應成為估價行業主管部門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二是加強估價行業協會的統一建設。雖然房地產估價師有自己的行業協會———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但就整個房地產估價市場來說,卻是由建設部、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分頭實施管理,相應的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土地估價師學會和注冊會計師學會各行其政,多頭管理,從而使估價標準難以統一,使我國估價理論和估價方法難以與國際接軌。由于各部門的估價標準和估價程序不統一,這樣就容易造成對同一標的物的估價結果差異較大,使得房地產估價的權威性弱化。因此當前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加強行業協會的統一建設。

        三是杜絕行業壟斷行為,提倡公平競爭,切實保證機構的獨立性。當前的房地產估價市場中,相當一部分估價機構是由當初的政府機構脫鉤改制成立的,這些估價機構在完成股份制改革后仍然與原單位保持曖昧的關系,通過這層關系估價機構能夠相對容易的獲得估價業務,甚至壟斷市場。估價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應該盡快通過完善制度,杜絕行業壟斷,提倡公平競爭,促進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估價機構等有關各方的良性互動。此外估價行業管理部門和行業管理協會方面還可以通過建立地區統一的房地產市場信息數據庫來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效服務。

        參考文獻:

        第4篇:金融風險防范研究范文

        關鍵詞:金融創新;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7)03-0074-03

        一、金融創新風險的內涵

        金融創新是指金融業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具體是指金融管理當局或金融機構為追求宏觀效益或微觀利益而對其機構設置、業務品種、市場結構及制度安排等方而進行的創造性變革和開發活動。[1]金融創新風險是金融創新過程中,創新供給主體的創新措施不能順利實施,或者是創新收益遭到損失的可能性。它由兩部分構成,一是金融創新設計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即由于設計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而使金融創新措施未能如期出臺,甚至流產的可能性;二是金融創新實施過程中的風險,即由于實施過程中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而使實施受到阻礙或實施效果嚴重偏離預期的可能性。這兩種風險之和,即為金融創新總風險。[2]

        1.金融創新風險的形成原因。一是金融創新通過影響貨幣供應量而使通貨膨脹成為可能。商業銀行的新型負債賬戶、可轉讓存單、證券化貸款等金融創新創造了新的貨幣供給。而現代金融業電子化的進程加快,電子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效率,從而提高了貨幣流通速度。另外金融創新通過電子化交易、創新的工具等擴大了貨幣乘數。這些都增加了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量、調控信貸規模的難度。二是金融創新弱化了金融監管的有效性。一方面導致金融監管的領域擴大,對象增多。除了對傳統機構的監管,監管機構還需要對投資公司、基金公司等新型的金融和準金融機構進行監管。另一方面由于表外業務規模的擴大,表外風險隨時都能轉化為真實的風險,對于表外業務的監管難度也在增加。三是金融創新降低了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金融創新使得各種金融機構原有的分工界限日益模糊,降低了金融機構的穩定性。大量的金融創新工具,為投機活動提供了諸多“沖擊市場”的手段。金融創新推動了金融市場、資本流動的國際化,使局部的金融風險能夠迅速轉化為全局的金融風險。

        2.金融創新風險的構成。金融創新風險可以細分為以下幾種風險:一是設計風險。即由于金融創新設計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而使金融創新措施未能如期出臺,甚至流產的可能性。二是市場風險。指市場價格變動而導致金融衍生產品價格變動而產生的風險。這里的市場價格,主要是指基礎資產的價格。三是信用風險。指衍生交易的一方不按合同條款履約而導致的風險。四是流動性風險。指金融衍生工具的持有者在市場上找不到適當的對手,只能以低于市場價格的價格,將衍生工具出售所造成的風險。五是操作風險。指由于內部控制系統或清算系統失靈而導致的風險。六是法律風險。指由于交易合約內容不合法律規范,交易合約不具備法律效力或其他方面的法律原因,而給交易主體帶來的風險。七是聲譽風險。指由于操作失誤,不按時履約,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或其他原因,而給組織創新工具交易的機構或交易中的一方的聲譽帶來的不良影響。聲譽風險這種無形損失,經過一段時間后一定會轉化為有形損失。

        金融創新風險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其中市場風險占據主體地位,它與其他風險相互緊密聯系。比如,在衍生產品交易市場上,某種衍生產品的價格波動越大,交易主體無法履約的可能性越高,因而信用風險也就越大,同時,市場風險越大,交易主體把衍生產品合約在理想的價位上脫手的可能性越小,流動性風險也就越大。同樣,其他風險也會對市場風險產生影響。比如,操作風險的增大會提升衍生產品合約價格波動的幅度,從而增大市場風險。總之,金融創新的風險體系,是一個由多種風險交織在一起的彼此制約的復雜鏈條。

        二、金融創新風險的防范對策

        在全球金融一體化的背景之下,我國民族金融業面臨激烈的挑戰和競爭。激發金融創新的動力,提高金融創新風險防范的能力,是新形勢下我國金融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1.金融監管與金融創新風險防范。各國監管當局和國際性金融監管合作機構一直在積極地探索有效的風險監管辦法,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金融風險監管規則,采取了各種各樣的防范風險的措施,以構造金融創新風險的監管機制來防范風險。

        (1)有效的監管形式的安排。混業經營已經成為當今國際金融發展的趨勢,2005年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被確定為首批直接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試點銀行,我國銀行開始涉足基金業務。2006年10月,保險機構獲準可以投資境內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等未上市銀行的股權。為了滿足跨領域金融創新的需要,我國的金融監管可嘗試設立國家金融管理局,實行跨行業、跨市場、跨產品的金融監管,將金融監管權統一起來,為我國金融業走向混業經營提供有力的保障。

        (2)建立完善金融監管的法律支持體系。金融監管的有效運行依賴于健全的金融法律體系。監管者要有效履行金融監管職能,除了主體法律體系外,還需要一套較為完整的與之相配套的實施細則,對立法環境尚未成熟、近期不易立法的有關金融行業,先制定過渡性的暫行條例。

        (3)加強監管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建立健全金融信息披露制度。健全金融監管信息系統,在條件成熟時建立金融監管信息中心,專門從事監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保證信息共享的長期性、穩定性、安全性,達到防范金融風險,提高金融監管效率的目的。

        (4)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監管。市場準入監管是防范創新工具交易風險的第一道關口。監管當局對準備上市的創新工具,各種交易機構的注冊、審批,交易所會員及經紀人資格的批準等都要嚴格審查,把握交易風險和交易總規模,控制金融創新風險,確保金融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5)監管的市場化,引入金融機構信用評級法。穆迪已為全球超過1000家銀行發出評級,其中包括已開發市場和新興市場銀行。信用評級運用于金融監管之中,一方面評價金融機構的業績,對金融機構的經營具有指導作用。另一方面利用評級指導金融機構的投資和經營活動,以提高資產質量,限制不慎投資經營活動。主要是利用信用級別限制被監管的金融機構的投資范圍,根據信用評級決定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將信用評級與信息披露結合起來,將評級與市場準入掛鉤。

        (6)建立高效的金融創新風險預警體系。借鑒發達國家金融風險防范的經驗,結合我國金融業運行的實際情況和風險特征,從宏觀層面可分為三個層次建立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如圖1所示

        圖1 金融風險預警系統

        2.金融創新主體與金融創新風險防范。加強金融創新主體創新風險防范,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1)表外業務的管理。金融創新主體應根據自身的規模、資金、能力等確定表外業務占全部資產額的比例,并把握好表外頭寸。同時,表外業務與表內業務要分開管理,加強表外業務的統計和核算,及時發現表外業務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出應付突發事件的措施。

        (2)海外分支機構的管理。總部要對海外分支機構規定業務范圍及各類業務的規模和審批權限,加大總部對海外分支機構資金流動的管理力度。2004年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違規從事投機性石油衍生品交易而導致巨額虧損,最后不得不接受重組。中航油事件充分表明,總部對于其海外分支機構的管理制度構建需要進一步完善與創新。

        (3)金融機構內部控制設計。實踐中幾乎所有關于衍生金融工具其監管的建議性文件都突出強調內部控制制度在衍生金融工具監管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和完善創新金融工具交易的內部控制制度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明確創新金融工具交易中董事會、管理當局以及具體操作人員的職權和責任,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對在交易活動中有越權或違規行為的交易員及其主管,要有明確的懲處制度。二是應建立足以監控、管理和報告創新產品交易風險的管理信息系統,特別是明確不同層次的報告制度。三是應選用具有高素質的交易人員,并明確界定交易員權限,包括其職責范圍和交易限額。四是實施全面的內部控制與稽核。[3]創新業務風險管理規則和程序是內部控制總體框架的延伸,內部稽核人員對風險管理過程和內部控制系統進行定期檢查,有效發揮內部監管職能。

        3.行業自律組織與金融創新風險防范。對于金融創新風險的防范,在強調加強政府監管的同時要注重發揮行業自律監管的作用。衍生產品品種眾多,交易過程復雜,交易規模龐大,監管部門很難對于所有的交易進行全面的監管。因此,監管當局應該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調動市場交易主體自律管理的積極性。2000年5月的中國銀行業協會(China Banking Association,CBA)成立,實踐證明CBA在維護銀行業市場秩序,提高銀行業從業人員素質,促進銀行業的健康發展,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4.國際協作與金融創新風險防范。通過金融監管的國際協作,各國監管機構與國際性金融組織的合作與協調,能夠有效的降低金融創新風險。金融創新的國際監管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國與國之間的協作監管,二是國際性組織對其成員國所進行的風險監管。

        (1)國家之間的協作監管。全球金融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金融創新工具的交易、金融組織機構、金融創新業務和金融創新市場都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這樣,一方面增加了一國政府和金融監管當局對本國金融機構及金融市場交易活動監管的難度;另一方面,一筆業務或經濟糾紛也往往涉及到多個國家的監管法規能否共同協調的問題。由于金融創新的風險帶有國際性質,其監管不是某個國家的事情,它關系到本國乃至全球的金融安全,因此,在此方面加強國際協作更加重要。

        (2)國際組織的監管協作。開放經濟條件下單個國家金融監管的失靈使得金融監管國際合作成為必要。從20世紀80年代起,各國監管當局開始進行國際合作。在銀行監管方面,在國際清算銀行的主持下成立了“銀行規則與監管實踐委員會”,即巴塞爾委員會。巴塞爾委員會的建立,開創了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先例。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是由各國證券與期貨監管機構所組成的證券監管國際合作的組織。1994年成立的國際保險監管者協會(IAIS),通過為各會員國提供磋商平臺,以提高保險領域的監管標準。

        參考文獻:

        [1] 屈小博.我國金融創新的困境與對策研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位論文,2005.

        第5篇:金融風險防范研究范文

        關鍵詞:物流金融;風險分析;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

        F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20-0067-02

        1 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開放與發展,大量中小企業為推動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于其資金實力薄弱、融資難等問題使之抗風險能力脆弱,生命力低下。因此銀行金融機構為了滿足日益增大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為它們量身定做了一種新型融資模式-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是物流業和金融業因各自發展需要而相互融合后的產物,是指在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過程中,由物流企業為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提供的與物流業務或者儲存貨物相關的貸款、投資、租賃、抵押、貼現、保險等衍生金融服務。物流金融是一種新型的金融產品,涉及到了三個主體,分別是金融機構,物流企業和有融資需求的中小企業。物流金融在以其及時性、創新性等特點影響下,在現代物流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 物流金融中存在的風險分析

        物流金融在我國來說,還屬于一個新興的金融物流產品,不為廣大從業人員所知,在各個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2.1 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指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和物流企業由于在物流金融業務中的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對稱、業務收益和風險承擔程度不對等,導致某一方為維護自身利益的行為損害另一方收益的可能性。一方面,而在日常經營中,銀行只能把監管貨物的任務委托給物流企業,自己無法親自監管,所以在貨物的實時監管、數量盤點、質量保障以及風險收益上,銀行與物流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不透明,不可能對抵押物的進出與每筆業務進行詳細的審核與監管,就會造成物流企業為了追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給銀行造成一定的損失。例如物流企業可能會對抵押物進行反復多次不正當的抵押、流轉甚至賣出。另一方面,物流企業作為擔保人,雖然擁有貨物作為抵押,但是也不可能對融資企業的信用風險、貨物價值等做出全面恰當的評估,所以就會存在融資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融資資金,從而隱瞞企業和貨物的真實信息,使抵押物的真實市場價值無法抵償銀行貸款和利息,物流企業就需要承擔連帶責任的風險。

        2.2 經營風險

        由于物流金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物流與金融相結合的衍生性新業務,所以無論從經營理念、制度規范、人才儲備,還是從技術水平、操作模式各方面講,尚不完善,對參與其中的三方都存在很多漏洞與風險。

        首先,對于商業銀行而言,物流金融業務在我國開展的時間較晚,規模也不大,目前開展這項業務的也只有國內為數不多的幾家金融機構。所以商業銀行在物流金融信貸業務方面的經驗不足,貸款工具設計、資金籌集、風險管理和內部監控等方面技術相對落后。而且物流金融結算業務涉及大量的金融創新和網絡結算,這對商業銀行原有的金融技術、人員配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銀行如不能在這些方面做出相應的提高,那么面臨的操作風險將不可忽視。

        其次,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而言,我國目前很多第三方物流企業實力弱小,技術水平低下,管理制度也不完善,倉庫的信息化程度也不完備。所以不規范的操作和缺乏完善的監控技術,勢必會導致抵押物變質、損毀或丟失,造成安全監管風險;另外當前很多物流企業員工素質不高,對質押品的評估不能準確、公平、公正。

        最后,對于融資企業而言,在運營過程中,如果因為物流企業操作不當導致抵押貨物損毀或丟失,或者由于貨物市場價值貶值等原因,造成利益減少的風險,對于融資企業來說都是得不償失的。而且也會在商業銀行的心中造成不好的印象,從而增加了以后再融資的難度。

        2.3 抵押物風險

        由于抵押物的各方面情況變化不一,因此存在一定的風險,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商業銀行在選擇抵押物的時候,選擇不當。選擇了市場需求小、不易儲存、價格變化大、流動性差的貨物,從而導致當融資企業無法正常償還貸款,銀行需要拍賣抵押物時,抵押物的價值貶值或者無法正常變現。二是由于國家政策改變、經濟環境變化、匯率變化、替代品出現、商品價值貶值等原因造成抵押物的價值降低,融資企業或銀行的利益受到損失。三是由于物流企業在保管貨物期間,對貨物的性質認識不清,保管設備使用不當,溫濕度控制不力,防偷防盜機制落實不到位等等原因造成抵押物的損失,影響變現。四是銀行與物流企業的評估體系和風險防范制度的不健全,導致對抵押物的合法性和其價值變化缺乏及時有效的判定,從而導致利益受損。

        2.4 法律風險

        因為物流金融在我國出現的時間尚短,目前我國還未出臺與物流金融業直接相關的專門法律來規范業務操作和處理相關主體的法律糾紛,只能參考諸如《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所以很多不法分子會利用法律漏洞來謀求私利,損害當事人的利益,搞壞市場秩序。另外由于物流金融業務涉及到的主體比較多,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就很容易產生各種法律糾紛,而現行法律可能對此約束力較小,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物流金融在我國的長遠發展。

        3 物流金融風險防范措施和建議

        隨著物流在我國經濟中的重要性顯現,物流金融作為衍生性、增值性產品,受到了相關人員越來越多的重視,所以如何規避物流金融過程中的風險已成為重中之重。

        3.1 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機制,規范物流金融業務

        為了規范和促進物流金融業務發展的需要,國家有關部門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物流金融法律法規,并出臺相應的實施細則。完善行業的準入資格、行業管理辦法及操作指南等制度,逐步建立物流金融風險防范體系。可以建立由中央人民銀行、政府、物流協會等多方組成的協調機構來指導物流金融業務操作、規范行為、進行違約懲罰、規避風險。

        3.2 合理規避道德風險,加強合同管理

        合理規避道德風險,應當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首先,政府應積極完善各項政策法規,建立和健全物流市場體系,完善防范物流金融融資風險的市場環境,建立有效的信用評級制度以供社會各方來參考。其次,銀行要優先選擇那些資產規模較大、信息化水平高,有監管和償付能力的物流公司和融資企業進行合作,盡量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和沒有償還能力所造成的道德風險。而且銀行要建立完善各種評估機制,對客戶建立資信檔案管理制度、客戶信用分級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事前防范,事后控制,降低風險。最后,物流企業一定要通過合同來保障自身權益。在選擇融資企業時,應該進行調研,選擇資信良好,有償債能力的融資企業,并且與融資企業之間簽訂好合同,要明確物流企業承擔的是抵押品的監管和保管責任,不應對貨物價格及抵押品權屬的真實性負責。明確雙方的責權利,以及出現法律糾紛后的賠償等事宜,通過法律手段來降低自身的風險。

        3.3 建立契約式戰略聯盟,完善違約懲罰機制

        銀行、物流企業和融資企業是三個獨立的主體,彼此之間不可避免的存在利益沖突,所以要減少這種沖突,就要使之結成契約式戰略聯盟,地位平等、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成為利益共同體。與此同時,要著重完善違約懲罰機制,對于參與物流金融業務的違約方處以高額罰金,用罰金的數額要足以抵消其違約收益,來達到抑制違約、積極履約的目的。當然,對于那些長期嚴格履行契約規定和努力工作的企業,聯盟應建立合適的聲譽激勵機制,通過經濟手段對其進行激勵,以維護物流金融業務的長遠發展。

        3.4 完善信用體系,建立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

        要避免經營風險,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由商業銀行、物流企業和融資企業三方共同建立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在這個信息平臺上面,融資企業和物流企業要定期公布財務狀況、經營狀況,做到信息透明公開化,不僅有利于商業銀行和物流企業對于業務的實時監控,減少由于信息不透明不對稱和經營風險所造成的不必要損失,也可以通過信息平臺監控來降低監管成本,提升競爭力。

        3.5 改善物流企業硬件設施,整合資源

        對于經營風險和抵押物風險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物流企業的軟硬件條件不足造成貨損,所以要避免這部分風險,就需要提高物流企業的硬件設施,整合物流資源。要建設符合標準的倉庫等物流設施,選擇高效率低耗損的物流設備,為貨物的存放提供良好的環境,保證貨品的安全。對于那些硬件資源不充分的物流企業,可以與其他物流企業聯合,實現資源整合。要加強貨物的在庫管理,提高溫濕度控制,減少貨損。

        3.6 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內部管理機制和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是保障物流金融長遠發展的兩條重要措施。員工的素質將決定物流金融的風險,由于物流金融是一種交叉性的新型產品,所以同時具有金融和物流兩方面專業知識的人才相對較少,因此無論是銀行還是物流企業,都應該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培訓,加大這兩方面的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增強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另一方面,三方企業都應該加強內部管理機制,引入合理的風險防范機制。統一規范管理,制定專人進行負責,完善崗位責任制度。例如銀行要嚴格信用審查制度,建立風險預警系統;而物流企業應該要加強貨物出入庫管理,做好貨物盤點,空自倉單的領取、批準和發放都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登記,防止虛假倉單的出現。

        4 結束語

        物流金融的出現對于第三方物流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對銀行增長利潤,提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也有重要作用,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三方組織應該正確識別存在的風險,從軟硬兩個方面來防范風險,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為我國物流金融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參考文獻

        [1]艾東.中小企業物流融資風險管理探討[J].上海金融,2005,(12).

        第6篇:金融風險防范研究范文

        關鍵詞: 區域金融風險;成因;化解

        一、區域金融風險的定義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業本身具有高風險的特點,區域金融風險是介于宏觀和微觀之間的一種中觀金融風險,它是指一國內某個經濟區域內金融系統所面臨的的風險。金融風險是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區域金融風險是整體金融風險爆發的導火索,區域金融風險一直是我國金融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區域金融風險通過各種關聯因素影響區域經濟的正常發展,集聚到一定程度會演變成全局性的金融風險進而引發金融危機。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開放的前提下,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安全,是保障經濟社會健康運轉的一個基本要求。

        二、我國區域金融風險的成因剖析

        1金融機構重規模輕效益的發展思路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作為企業,金融機構的經營目標也是利潤最大化,但是由于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金融體制改革滯后于經濟發展,各金融機構普遍采用擴大規模的手段來獲取更大的利潤。金融機構重數量,輕質量,重規模,輕效益的發展模式使得機構規模在擴張的同時,也增大了區域金融風險。我國加入WTO以后,金融業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國外金融機構所帶來的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大,為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國內金融機構加快了引進國外金融工具的步伐,加大了金融創新的力度,但是國內金融從業人員的素質,金融監管的手段并未得到同步提升,導致某些新業務的引進不但沒有成為新的利潤來源,反而成了金融風險新的發源地。

        2金融機構內部控制體制不健全

        內部控制是金融機構的一種自律行為,現階段相當數量的金融機構缺乏健全有效的內控制度。以商業銀行為例,內部控制度不健全表現在對貸款和對外交易支付的授信管理方面,會計核算制度及內部稽核制度不健全,部分銀行不按照規定籌措資金,無序競爭,違規攬儲,有些不按規定經營資金,挪用資金進行炒股,炒樓等,導致一些分支機構資金在高風險領域運作,極易給銀行帶來巨大大金融風險,甚至引發區域金融風險。

        3“影子銀行”體系風險

        擔保公司,信托公司,地下錢莊,小額貸款機構等各種非銀行類金融機構,這些機構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間接融資功能,卻沒有受到與銀行同樣的監管,被稱為“影子銀行”,由于監管“真空”的存在,部分影子銀行存在超范圍經營和違規經營的現象,如利用高息吸收社會資金,再以更高的利息貸出,賺取利差,由于一些公司規模小,運作不規范,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其抵抗風險的能力差,很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的《金融監管藍皮書: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14)》,中國影子銀行體系所涉及的非傳統信貸融資規模大致為27萬億元,占銀行業資產比例為19%,很容易銀行系統性風險,2013年6月銀行“錢荒”事件就是影子銀行典型的風險信號。

        4金融監管存在缺陷

        我國金融機構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制度。這種制度使得各個監管機構更注重各自系統內部的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而不是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由于監管機構之間的立場和角度不同,缺乏協調配合,容易出現監管套利和監管真空。二,金融監管法律的不完善,雖然我國建立了金融監管法律框架,但缺少與之對應的實施細則,執行中可操作性較差,實際中難以發揮有效的監督作用。三,金融監管人員的素質不能滿足金融業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高素質,復合型金融人才缺乏,難以滿足金融業監管的需要。如近兩年興起的P2P網貸平臺,由于目前沒有準入門檻,沒有行業標準,沒有外部監管,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整個行業良莠不齊,卷款跑路事件頻發,給投資者造成了巨大損失。

        5地方政府對區域金融活動的不適當干預

        地方政府對區域金融活動的不適當干預是導致區域金融風險的重要原因,在經濟改革的過程中,地方政府獲得了大量的權利和財政利益,其經濟行為對區域金融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不當的政府干預不僅會降低資金的使用效率,而且會增加金融風險。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使得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自覺地將自己至于資金配置的中心地位,強制銀行信貸向國企傾斜,導致銀行信用活動脫離了效率原則,也是導致重復建設,盲目建設的重要原因,事實上,由于重復建設等導致的銀行不良資產在整個不良資產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官員為了自己的政績,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主動干預商業銀行的正常經營活動,盲目審批項目,擴大投資,這些投資往往資金量大,期限長,有些地方政府將商業銀行視為政府的一個部門,對銀行貸款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很少考慮,導致投資效率低,同時加大了債務風險,根據審計署公布的數據,隨著地方政府融資貸款還債高峰期的到來,今明兩年地方債到期量達42萬億,部分省份到期債務高達60%,2014年是地方政府償債壓力最重的一年,以上行為都增加了區域金融爆發的風險。

        6經濟政策給不同區域帶來不同的影響

        發達地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經濟發展走勢與我國的整體走勢保持一致,因此,國家制定的經濟政策時更多的是以經濟發達地區作為參考,但是由于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在同一層次,使得單一的經濟政策對不同地區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對于發達地區可以通過成熟的金融市場,多樣性的金融工具等手段迅速調整金融活動,化解風險以促成經濟的良性發展,相反對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由于金融市場不健全,金融工具單一等原因,在經濟活動的運行中無法及時有效的化解經濟政策造成的不利影響。因此,在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的格局下,單一的經濟政策可能是造成欠發達地區經濟風險的形成和累積的原因。

        三、區域金融風險防范存在的問題和難點

        區域金融風險指在一定地理區域內,由于一些金融機構的不當經營活動而導致的整個區域的金融機構出現風險的的可能性。2010年浙江溫州民間出現借貸危機,2011年河南連發三輪擔保業擠兌潮,2012年鄂爾多斯房產泡沫爆發等事件凸顯了我國區域金融風險管理的不足,這些金融風險事件的發生嚴重擾亂和破壞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給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

        1區域金融風險的雙重性

        區域金融體系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雙重影響。區域金融的發展目標要與國家的經濟發展目標保持一致,符合國家各項經濟政策,因此區域金融風險受到國家經濟風險的影響,會因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產生風險。同時,區域金融體系是發展地方經濟的支撐,與地方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地方政府會按照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制定規劃,區域金融部門必須予以配合,因此區域金融體系的雙重性使得區域金融風險具有復雜性。

        2區域金融風險的外部傳導性強

        一個國家內部不同區域間的資金和商品的流通幾乎沒有任何限制,使得金融風險在區域之間具有更強的外部傳傳導效應。一方面,區域內積累的金融風險能夠較好的向區域外擴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風險,另一方面當周邊區域發生金融風險,區域金融發展也會受到較大的沖擊。這就要求管理者在構建區域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時將區域經濟放在開放動態變化的經濟環境中,關注周邊區域及全國的金融發展形勢。

        3區域金融風險的突發性

        全國性金融風險的爆發通常會有多個經濟指標同時惡化,大量機構同時陷入經營困境,單個企業的金融危機一般不會導致全國性的的金融危機。但是區域金融體系化解風險的能力明顯不足,少數企業的經營惡化就可能引發區域性的金融危機。因此即使在整體經濟發展良好的情況下,區域金融危機也可能爆發。

        四、防范與化解區域金融風險的策略

        1建立區域金融風險預警系統

        防范與化解區域金融風險應做到未雨綢繆,防范于未然。建立區域金融風險預警體系的首要目標是使區域監管部門能夠及時準確的了解本地區的金融系統運行現狀,從而做到風險事件的事前預防和事后處理。構建區域金融風險預警系統,應以金融統計數據為依據,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首先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選取既能夠體現穩定性,一致性,適應性特點,又能夠反映預警對象的指標,并且能夠隨經濟環境的改變及時進行調整的區域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這些指標體系既要包含宏觀層面的指標如GDP增長率,通貨膨脹率,財政收入增長率,利率,匯率,進出口增長率等,又要包含微觀層面的指標體系,如地區存貸款余額,不良貸款比例,地區證券交易額變化率,保費收入變化率,地區財政收入支出變化率,地區GDP,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通過健全的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對區域金融運行進行監控,及時向監管機構發送警報,使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風險,從而保障區域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2建立金融機構破產制度

        一個市場經濟國家也必然要求有一套完整的市場機制,包括市場準入機制、市場監管機制和市場退出機制。這是任何競爭性行業都應該存在的制度,金融領域也不例外。金融機構破產制度是金融市場退出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迄今尚未建立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應盡快出臺《金融機構破產條例》。

        3建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為迅速有效地處置金融突發事件,預防和減少金融突發事件對社會造成的危害和損失,維護地區金融和社會穩定,保障地區經濟安全,應制定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實行“統一領導、分工協作、職責明確、快速有效、穩妥處置”的原則,做到及時反應,認真負責,措施得力,高效低成本。領導小組應及時收集金融突發事件的相關信息,做好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4加強對區域金融機構的日常監管

        監管部門應加大對金融機構的監督檢查力度,對不同類

        監管,及時發現和改正違規經營行為,增強員工貫徹執行各項制度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第一,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信貸管理,進一步完善貸款流程管理機制,嚴格執行貸款操作程序,對客戶提交的資料進行認真核實,掌握客戶的資信狀況和交易背景等,對放貸后客戶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嚴厲打擊各種騙貸行為。第二,引導金融機構切實落實內控管理制度,控制操作風險,對貸后資金使用情況加強跟蹤管理,防范貸款企業資金鏈斷裂給銀行帶來的風險,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第三,金融機構應加強對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法制意識和風險意識。第四,督促金融機構嚴格執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及時向當地人民銀行報告經營中發現的異常情況,把風險消滅在萌芽時期。

        5建立區域金融創新合作機制

        由于區域金融風險的特殊性,可以使區域金融風險通過區域間聯合監管化解掉一部分,通過建立區域間信息溝通和共享,可以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具體可以采取一下措施:第一,建立金融風險監控協會,聯系區域內各家金融機構,定期召開交流會,共同探討運行中出現的問題,總結成功的經驗,加強業務交流。第二,實現監管信息的共享,使各自所獲得的信息量更多更及時更準確。第三,要加強相互監督,制約機制,金融監管是人民銀行的職能,各金融機構要嚴于律己,自覺接受檢查監督,對于擾亂金融秩序,影響穩定的違法行為予以檢舉和制止。

        參考文獻:

        [1] [ZK#]李嘉曉;秦宏;羅劍朝論區域金融風險的防范與化解[J]商業研究2006,(19)

        [2] 孫穎區域性金融風險剖析[J]統計教育2007,(3)

        [3] 陳宏論如何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風險[J]財會月刊,2010,(2)

        [4] 紀陽對我國區域金融風險成因及防范的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8)

        [5] 林宏山區域性金融風險防范的研究與思考――以漳州市為視角[J]福建金融,2013,(2)

        第7篇:金融風險防范研究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審計風險

        自我國2001年加入WTO以來,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資本市場的持續深化,我國金融體系逐漸步入正軌,建立了多層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場體系,實現了主體多元化的發展。而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成為金融領域最引人矚目的潮流之一,并深刻影響著傳統商業銀行的改革與發展方向,商業銀行的審計重心隨之改變,由此也對商業銀行審計風險的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互聯網金融概況

        (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互聯網金融有機結合了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的金融功能,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業態及服務體系,具有普惠金融、平臺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異于傳統金融的金融模式。

        (二)互聯網金融的實質。從融資模式角度看,互聯網金融模式區別于傳統的金融模式,它是與銀行的間接融資和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完全不同的一種全新的融資模式,從本質上來講它仍然是一種直接的融資模式。但是與傳統的直接融資模式比較的話,互聯網金融具有信息量大、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特點。

        (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業蓬勃發展,并迅速成長。在2013年之后,各類互聯網金融產品在我國大量出現,互聯網金融的業務體系也從單一向多元化發展,互聯網理財、互聯網貸款、互聯網保險等諸多互聯網金融產品走入人們生活之中。據螞蟻金服公布的余額寶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底,余額寶的規模增至6207億元,其規模已經相當于一家國內中型銀行的規模。另外,互聯網金融綜合運營成本低,以小微客戶為主要客戶群體,并且注重客戶體驗,對客戶的粘性較強,服務范圍廣,潛在客戶群體廣闊。螞蟻金服的數據顯示,2015年余額寶用戶中,農村地區的用戶規模同比2014激增了65%,數量占到整體的15.1%;發達城市新用戶中,外來務工人員占比上升至一半以上;90后取代80后,成為互聯網理財中堅力量。

        互聯網金融的異軍突起不可謂對傳統商業銀行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加速了傳統商業銀行的改革步伐。2015年提出的“互聯網+銀行”計劃,為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這一時代大背景下的變革指明了出路。與此同時,這些改革也使商業銀行的審計面臨新的挑戰。

        二、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審計現狀及成因

        (一)風險管理的變革帶來的審計風險。風險管理作為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我國商業銀行從安全控制、信息共享、流程管理等方面入手,同時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擴寬了風險管理的數據源,重檢并規整了內部IT整體框架,實現了商業銀行對風險管理的升級與完善。銀行也逐步從傳統的追求利潤的粗放經營模式,向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精細化管理模式轉變。

        在對銀行執行相關審計業務時,考慮到風險管理對商業銀行的特殊意義,要求審計人員要對銀行的風險管理狀況和模式有整體細致的把握,評價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因此,要求審計人員了解并熟練運用風險管理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這對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風險管理與業務經營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以及各種風險因素之間的相互關聯性,給注冊會計師識別和評價風險因素帶來了困難,使得審計人員在考慮與財務報表的重大錯報相關性時難以確定相關的風險因素。這也給評估風險范圍和程序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二)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帶來的審計風險。為了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直銷銀行應運而生。《2016中國直銷銀行市場專題研究報告》顯示,截止到2016年3月1日,已有55家商業銀行推出直銷銀行服務,其中81.8%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及城市商業銀行。60%以上的直銷銀行以貨幣基金、銀行理財及存款產品為主要業務,成為商業銀行擴展理財業務的主要渠道。而直銷銀行多選擇移動端及PC端作為推出渠道。

        與此同時,“互聯網+銀行”計劃給銀行的跨業經營提供了便利。傳統的銀行業務不再是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越來越多的銀行通過新設或者并購的方式形成子公司,涉足證券、保險、基金、融資租賃等其他金融業態。另一方面,也有越來越多的銀行成為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的子公司。

        直銷銀行等一系列創新產品和服務的監管往往不是很明確,對于相關業務的會計處理缺乏統一標準,相關的信息披露也沒有明確要求。這就要求注冊會計師在不斷深入了解新產品,對其風險和收益做出評價的同時,考慮如何合理運用企業會計準則的原則,對被審銀行的會計處理方案進行判斷。

        而商業銀行的跨業經營也使審計工作的組織難度加大,對于那些控股多個金融業態的商業銀行,注冊會計師不僅要考慮被審單位業務是否符合各個行業的監管要求,而且要考慮是否滿足《企業會計準則》規范。這是對注冊會計師綜合服務能力的巨大挑戰,也加大了商業銀行的審計風險。

        (三)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運用帶來的審計風險。“互聯網+銀行”的模式促進了商業銀行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改革與升級。為了做好資源挖掘,商業銀行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了解客戶消費傾向與習慣,預測客戶行為,為產品和服務創新提供更加系統化的支持。同時,由于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大背景下,推出多種跨業業務,銀行不得不同時使用多種不同的業務處理系統。此外,直銷銀行多采用線上業務辦理,打破了傳統銀行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民生銀行的線上客戶數據顯示,超過80%的客戶選擇通過移動終端使用民生直銷銀行,超過40%的客戶選擇在下午進行投資理財,甚至有3%的客戶會在凌晨打理資產。直銷銀行的產生使銀行網點虛擬化,為客戶與銀行提供了便利。

        傳統商業銀行的有非常清晰的審計線索,因為所有的經濟業務都用文字記錄,有憑證可查。但是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的資料全部實現了電子化及會計業務處理的程序化和自動化,傳統的審計線索被中斷。而多種業務系統的運用,也給注冊會計師在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接口,選取審計對象和方法審計方法帶來了諸多困難。而計算機信息系統如果對一些新業務處理功能欠缺或者運行不穩定,這往往是財務報表存在錯報的高風險區域。

        三、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審計風險防范措施

        (一)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同時聘請專家參與審計工作。通過以上對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審計業務所面臨的風險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商業銀行的變革對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變革要求注冊會計師對風險管理要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所以,審計人員應加強對風險管理有關知識的學習和研究,熟練掌握風險管理的相關技能。注冊會計師也要在工作中對風險管理這方面多做總結,得出經驗,才能在識別和評價錯報風險時有的放矢。

        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過程中涉及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已經超出了注冊會計師通常了解和掌握的范疇。在這樣的情況下,聘請風險管理專家有助于審計人員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進行深入的了解和評價,做出合理的錯報估計。另外,聘請專家參與審計工作時也要考慮專家的專業勝任能力和客觀性,審計組也要對聘請的專家實行嚴格管理,專家也應遵守相關審計規范,保持職業操守,保守工作機密。

        (二)采用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策略。商業銀行龐雜的分支機構和繁多的業務品種相較于其他行業而言,為注冊會計師帶來了較高的審計風險,特別是為了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對金融產品和服務進行不斷創新,更是增加了審計的風險。因此,更需要審計人員以風險為導向,有針對性地對高風險領域投入更多的審計資源。注冊會計師需要對商業銀行行業性的普遍風險以及被審單位的特別風險因素予以特別關注,以便對財務報表的高風險區域進行識別和評估。在審計工作中,注冊會計師除了需要關注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風險進行還要考慮合規風險、聲譽風險等其他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領域。

        同時,注冊會計師要保證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充分貫穿審計過程始終。審計人員要以風險評估為前提,時刻圍繞高風險領域開展工作,在開展工作過程中要全程高度保持嚴謹的職業懷疑態度,并且要根據測試結果不斷調險評估結果。在審計完成階段,注冊會計師要對所有審計發現結合審計風險進行判斷并得出適當結論,及時就發現重大錯報風險領域與管理層進行溝通。

        (三)配置專門的信息技術審計團隊。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運用為商業銀行的審計增加了新的風險。因此,為了能有效地開展審計工作,注冊會計師需要對銀行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全面了解,以便更好的規劃和獲取必要的審計證據。計算機信息系統特有的復雜性和高技術性,使得對其的了解和評價建立在相當的專業知識積累基礎上。因此,在商業銀行審計團隊中,配置專門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審計人員,以便對銀行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正確性以及相關內部控制進行分析和評價,配合財務審計團隊,為審計程序的實施建立必要的基礎和支撐。

        四、結語

        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體現出的新的形態,在對其開展審計業務時,為了規避新的審計風險,注冊會計師可以從提高自身專業素養,聘請專家,采用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引入專門的信息技術審計團隊等幾方面入手,對審計風險加以防范。

        參考文獻:

        [1] 雷智軍.互聯網金融時代下完善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思考[J].中國商論,2015,33:82-84.

        [2] 中國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課題組,萬輝.我國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研究[J].金融縱橫,2016,02:15-25.

        [3] 陳煒,葛夢瑤.利率市場化背景下直銷銀行業務創新和發展策略[J].南方金融,2016,06:63-67.

        [4] 盧聞齊.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直銷銀行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J].財經界(學術版),2016,12:4.

        [5] 武鵬,楊向榮,王曙光.商業銀行審計風險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2:55-57.

        [6] 宋首文,代芊,柴若琪.互聯網+銀行:我國傳統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新變革[J].財經科學,2015,07:10-18.

        [7] 邱峰.互聯網金融催生新型銀行運作模式――直銷銀行[J].金融會計,2014,03:35-40.

        [8] 王濱.互聯網金融發展及商業銀行應對[J].銀行家,2014,04:94-97.

        [9] 楊瑩.淺析商業銀行外部審計風險與防范[J].財經界(學術版),2014,12:253+255.

        [10] 安明碩.試論商業銀行的審計風險與控制[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7,01:71-73.

        [11] 馮淑霞,張偉.商業銀行審計風險的成因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會計版),2007,08:87-88.

        [12] 倪存新.對商業銀行審計專業化管理的若干思考[J].新金融,2008,12:36-39.

        [13] 林毅.互聯網金融下直銷銀行發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14] 徐盛鑫.審計人員何時利用專家[J].衛生經濟研究,1995,04:48.

        [15] 陳燕燕.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外部審計模式探析[J].商業會計,2015,23:56-58.

        第8篇:金融風險防范研究范文

        引言

        房地產金融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房地產金融是指房地產資金的融通,包括住房金融和土地金融。狹義的房地產金融是指與房地產投資及開發經營相聯系的貨幣資金融通活動和房地產金融資產投資活動,即為房地產業及相關部門籌集、融通、清算資金并提供相應服務的所有金融行為。從服務對象上劃分,它包括為房地產業的房地產開發、建設、交易、經營等活動服務的“房地產業金融”和為居民的住宅建造、購買、維修、裝飾消費等活動服務的“住宅金融”兩個主要部分;從服務內容上劃分,它包括房地產資金融通、房地產資金轉賬結算、房地產保險、房地產信托等業務,其中又以房地產資金融通業務為主。

        一、房地產金融風險的概念及分類

        (一)房地產金融風險的概念

        房地產金融風險是指商業銀行為房地產行業提供資金的籌集、融通、清算等金融服務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導致銀行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背離,從而承擔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二)房地產金融風險的分類

        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由于借款人無力償還或不愿償還,導致房地產貸款本息不能按時收回甚至無法收回的風險。主要是房地產開發企業商品房銷售困難、資金周轉不靈或經營不善虧損嚴重甚至破產倒閉而無力還款,以及借款的住宅消費者失業、收入減少、意外支出增加、死亡等原因導致無力還款。

        2.流動性風險

        由于金融機構缺乏足夠的現金和隨時能轉換為現金的其他資產,以致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滿足客戶提取存款要求的風險。流動性風險有的是原發性的,即資產結構中的中長期貸款比重過高,現金和國庫券等不足以應付提款需要,又缺乏及時融入現金的手段和渠道,導致流動性不足;也有的是繼發性的,是由信用風險帶動的流動性風險:房地產金融中人多以房地產作借款的抵押物,當借款人不能按期還款時,貸款銀行要處理抵押房地產從中求償,如果賣不掉房地產而使銀行缺乏現金來應付提款等需要,也會形成流動性風險。

        3.資產負債結構風險

        由于房地產資金融通中資產結構通常以中長期貸款為主,如果金融部門的負債結構中以活期存款為主,就可能形成流動性風險;如果負債結構中多一些公積金存款、住房專項儲蓄存款等來源較穩定的成分,結構風險就能縮小。

        4.資產質量風險

        如果貸款中質量差的貸款(逾期不還的無力償還的和無法追索的等)較多,貸款銀行就面臨效益差的風險,房地產金融中的資產質量風險與借款人信用有關,與宏觀經濟形勢有關,也與具體的貸款業務處理有關。

        5.利率風險

        如果存款利率上升,或者貸款利率下降,或存貸款利率同向變動但利率差縮小,都可能帶來經營效益方面的風險。房地產資金融通尤其是住宅金融的期限往往較長,在長時期中利率變化越頻、越大,利率風險也就更大。

        6.通貨膨脹風險

        由于名義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才是實際的利率,在名義利率不變時通貨膨脹會使實際利率下降,甚至可能為負數,就使銀行面臨風險。固定利率下的通貨膨脹風險一般比浮動利率下的大,因為后者往往隨通貨膨脹而上浮,如果貸款利率固定而存款利率浮動,銀行的通貨膨脹風險就更大,房地產金融的長期風險使其通貨膨脹風險也較大。

        7.匯率風險

        如果外匯升值本幣對外貶值,以外幣計價的債務負擔將加重:反之,則以外幣計價資產將實際減少。外匯買賣、外匯收支中也有風險,當房地產金融中借有外債或引進外匯時,也會面臨外匯風險。

        8.其他風險

        房地產金融中還有其他風險,如經營管理不善導致經濟效益下降甚至虧損的風險,業務操作中其他失誤帶來的操作風險,業務辦理過程沒有全面注意法律條文導致法律風險、國家政策變動的風險、房地產資金轉賬結算中的風險、房地產保險中的風險、房地產信托中的風險等。

        二、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的成因

        (一)房地產市場利益主體的不同利益訴求

        我國特殊的國情決定房地產市場利益主體多元化,主要包括土地供應方、各級政府、開發商、銀行、投資性住房和自住型住房需求者等。多方利益主體在房地產市場中存在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尤其在房地產行業實現市場化之后,房地產價格與每一個利益主體存在著直接的關系,一方面房價高漲讓消費者不堪重負,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不僅為房地產開發商貸款也為一般的消費者提供了按揭貸款服務,這無疑將風險再度集中于銀行信貸。再者,各級政府也在房地產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在收益與風險間尋求平衡。因此,房地產市場中各方利益主體的博弈決定了房地產金融風險。

        (二)對房地產金融市場的監管和調控機制還很不完善

        目前,我國房地產金融市場的法規建設相對于房地產市場發展而言還是相當滯后的,除《商業銀行法》中有關銀行設立和資金運用規定外,還沒有專門的房地產金融監管框架,房地產金融業務的有關規范也有待制訂。

        (三)房地產融資渠道單一,房地產開發資金過多依賴于銀行貸款

        我國市場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金融市場尤其如此,國內商業銀行制度體系尚不完善,而房地產開發資金集中依靠商業銀行貸款,這無疑使得房地產金融風險雙倍增加。我國商業銀行關于房地產的信貸形式主要有房地產開發貸款、建筑企業貸款、住房消費貸款以及土地儲備貸款等,因此,房地產市場運行中的各個環節中存在的風險都與商業銀行信貸密切相關,商業銀行實際上直接或間接地承受了房地產市場運行中各個環節的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所以,一旦此環節中出現危機必然為房地產金融帶來巨大的風險,因此,房地產資金來源多元化是降低房地產金融風險的重要舉措。

        (四)房地產金融市場結構單一,沒有形成完整的房地產金融體系

        缺乏多層次的房地產金融市場機構體系,缺乏多元化、規范化的房地產金融市場體系,缺乏獨立、有效的房地產金融市場中介服務體系,沒有形成完備的房地產金融一級市場,尚未建立房地產金融二級市場。

        (五)個人住房信貸存在的違約風險

        自我國商業銀行為個人住房提供按揭貸款服務以來,銀行中個人住房貸款和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不良資產率都有所下降,有效的改善了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因此銀行便把個人購房貸款作為優化資產的主要途徑大力發展,而沒有看到個人住房貸款存在的風險。我國個人征信系統尚未建立,商業銀行難以對貸款人的貸款行為和資信狀況進行充分嚴格的調查監控,個人住房消費信貸的發展可能存在違約風險。

        三、房地產金融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市場約束機制

        在市場經濟體系中,如果市場約束力缺失或者力度有限,就可能因資源有限,以致個別利益主體將發展成本轉嫁給資源貢獻者,而資源貢獻者不僅無法實現利益還要付出成本。此時的市場資源的利用率受損,整個社會成本也可能加大。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來自各個利益主體的爭奪,更是來源于利益集團對于某些參與主體的市場約束力的無效,導致各個利益主體失衡,進而導致成本不斷外化,而最終這種成本又是由全社會來承擔的。因此對于房地產金融風險的化解應該著手于有效的市場約束機制構建,通過平衡房地產市場中各個利益主體的訴求,保證參與主體的相對平等性,以實現收益與風險的對稱。

        (二)商業銀行應加強自身管理

        一方面,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防范應注重加強事前預防,而不是事后補救。在發放貸款前,一旦出現房地產商無力償還銀行貸款的問題,就應沒收其抵押資產。但是這種評估方式也屬于消極的補救措施,應將風險防范的重點放在事前控制及事中控制。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房地產信貸各個環節的實時監控。商業銀行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章制度和規定,而不能受利益驅使,給不符合規定的開發商發放貸款,并加強對房地產市場規律的認識,不受虛假繁榮的誘惑,進一步加速銀行的體制改革、完善內控制度,并制定科學的商業銀行內部考核方法,實行權利與責任合一的約束與激勵制度。

        (三)拓寬房地產融資渠道

        拓寬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是為了將集中在商業銀行的風險分擔到全社會以共擔風險,主要途徑是讓投資者直接承擔房地產業風險的市場化融資。目前適合我國房地產融資主要是將銀行貸款融資轉化到銀行貸款、房地產信托、住房資產證券化等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模式,是豐富房地產開發商和住房消費者融資渠道的主要可行方法,也是有效降低房地產金融風險的主要途徑。在成熟完善的房地產金融體系中,房地產開發融資和個人住房貸款應該在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的以及融資市場之上建立豐富的證券化二級市場。在二級市場上,創新各種房地產金融工具,主要包括投資基金、信托證券、指數化證券等。這樣在房地產金融市場上投資者對證券化金融資產的自主購買,有效地實現房地產金融市場風險第一次分散,二級市場把集中于房地產信貸機構的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再次分散到整個金融市場的各種投資者中,從而實現房地產金融分析的逐級化解。

        (四)建立個人信用制度

        我國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個人信用制度,通常只能依靠道德約束,一旦出現信貸危機受到的經濟利益和法律責任約束極為有限,因此,建立個人和企業的信用制度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應該借鑒發達國家個人信用制度,建立包括信用檔案機制、信用調查機制、信用賬戶機制、信用監控評估機制一體化的系統制度,從經濟法律的角度開發個人和企業的信貸行為,加大信貸違約成本從而有效降低信貸違約風險。比如,各商業銀行可采用聯網方式,對故意違約和采用欺詐手段騙取貸款的借款人在網上公布,并取消其終身貸款資格;而對守約的借款人則可給予信用等級評定,信用等級越高越容易獲得貸款,而且貸款期限、利率水平也可獲得更多優惠。另外,對購買別墅、購買高檔商品房、購買多套住房并主要用于投資的客戶,應適當提高貸款利率及貸款成數,并遏制“零首付”、“假個貸”等違規行為的發生。

        (五)完善相關法律體系

        第9篇:金融風險防范研究范文

        關鍵詞:中小金融機構;信貸風險;防范

        1引言

        金融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金融秩序的穩定有利于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因此,必須加大金融體系改革,完善金融制度建設,防范信貸風險,既要加大中小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也要采取合理措施防范信貸風險。目前,我國金融正處于新常態形勢下,中小金融機構面臨更加嚴峻的經濟形勢,信貸風險也呈現出新的特點,在強化風險管理方面,中小金融機構做出了更多的努力和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總體而言,中小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形勢依然嚴峻,不良率依舊居高不下,加大對中小金融機構信貸風險的相關研究,了解造成信貸風險的原因,對防范風險,提高中小金融企業經營效益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當前金融形勢出發,對信貸風險加劇的原因進行論述,進而提出一些防范風險的建議,力圖為中小企業化解風險提供參考。

        2信貸風險加劇的原因

        2.1越來越大的銷售壓力。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市場上的融資手段越來越多,在正規的金融機構之外,一些類金融機構、小額貸款企業也提供信貸服務,信貸客戶擁有多種選擇,中小金融企業受到實力等限制,營銷能力薄弱競爭力不強,再加上我國總體經濟態勢,對資金有需求的企業越來越少,符合貸款條件的企業更少,有的企業需要貸款卻滿足不了貸款條件,符合貸款條件的企業卻不需要貸款,貸款結構不合理,這都加大了中小金融機構投放貸款的難度,另外受到相關政策和金融監管的影響,中小金融機構對市場了解不夠,沒有根據市場需求研發合適的產品,貸款產品不合理。2.2貸款不良率居高不下,企業不良貸款反彈。受到經濟形勢的影響,市場萎靡,企業的銷售業績下滑,很多投放的貸款出現了不良,再加上企業盲目擴張,在取得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后,企業又通過其他渠道尋求借款,爭取獲得短期規模的增長,使金融機構受到很大影響。受到原材料價格和貸款的影響,企業資產縮水,中小金融機構的惜貸和拒貸,給企業造成極大的影響,甚至造成企業資金鏈斷裂,導致貸款不良的發生。2.3信貸道德風險增加。一方面企業道德風險加大,企業透過財務信息造假,虛構合同等方式進行騙貸行為,給中小金融企業造成嚴重影響,另一方面,中小金融企業內部員工由于賭博、購買股票基金、投資實體經濟等原因造成資金虧損,通過與外部人員勾結進行騙貸,形成道德風險,損害金融企業利益。

        3對策建議

        3.1提高貸款質量。中小金融機構在進行貸款發放時,必須制定嚴格的審批程序和貸款風險控制流程,提高管理能力的科學化和專業化,確保風控能力和經營模式的相互適應,首先要做好產品定位,抓好市場機遇,大力推廣市場需求的產品,不斷提高信貸產品的質量和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其次要增加對客戶的審核力度,嚴格執行審核門檻,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而盲目放貸,提高客戶貸款質量。3.2嚴格信貸授權制度。按照不兼容原則制定內部控制制度,在組織架構中建立分離的授權審批制度,建立獨立的風險制約系統,提高信貸審批的質量和效率,優化部門設置,強化崗位制約,設立專門的信貸監督崗,在實際工作中嚴控風險。3.3提高信貸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想提升信貸管理水平,必須成立高素質的信貸隊伍,加強員工素質的培養,建立嚴格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實行競聘上崗,規范崗位設置,形成高素質的信貸隊伍,實施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機制,加強各個崗位的技能和知識培訓,并采取措施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3.4全面提升社會信用。目前,社會上存在不少逃避銀行債務的情況,國家和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大宣傳教育,引導社會形成誠實守信的道德觀念,讓講信用、守信用的觀念深入人心,并通過法律法規對人民的守信行為進行約束,嚴懲不守信的行為,防止信貸風險。3.5加強對健康風險文化的培育。為了實現對于信貸風險的有效控制,企業應積極打造健康信貸文化,增強全體員工的愛崗敬業的意識,具體實施以下幾點內容,首先,企業在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中應將風險文化建設作為重點內容,強化對風險文化的宣傳,深化員工對總體風險控制目標的認識,其次,增強中小金融機構員工的改革意識,推進金融業的改革,使其認識到自身的市場定位,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4結語

        綜上所述,可見,面臨新的經濟金融形勢,中小金融機構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和減少信貸風險。一方面,中小金融企業要從自身出發,提高自身信貸體系建設,做好員工職業道德水平和職業技能水平的雙提升工作,同時要做好信貸客戶的審查,嚴格控制信貸發放條件;另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要采取措施引導社會形成誠實守信的氛圍,對不守信行為要依法嚴懲,促進信用社會建設,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快速進步與發展。

        作者:肖飛 單位: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

        參考文獻

        [1]王淑穎.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與商業銀行金融創新分析——基于浙江省湖州市中小企業的調研[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7(3).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精品福利视频网 | 中文字字幕在线无线码 |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国产老熟女 | 午夜一级国产经典欧美日韩 | 日韩欧美永久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