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業規模化發展范文

        農業規模化發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規模化發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業規模化發展

        第1篇:農業規模化發展范文

        關鍵詞:農業規模化;產業化;需求分析;科技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6-0055-02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江蘇省各地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加快農業規模化、產業化進程。蘇北、蘇中土地流轉率達到30%~40%,據沭陽統計,該縣土地流轉達到50%,規模經營面積達到60%,在蘇南土地流轉的進程更快,吳江縣已在80%以上。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大量輸出,泗陽縣裴圩鎮全鎮約有70%的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以前一對夫妻只能種幾畝地,現在一對夫妻可以經營幾十畝地到幾百畝地,一個經營大戶只要雇幾個人,可以經營幾千畝地;以前一戶農戶只能養幾頭豬,現在一個專業戶可以養幾十頭到幾百頭豬,工廠化養豬,一個工人可負責2 000頭豬。隨著土地規模化、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村勞動生產率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現代農業規模化經營與傳統的小農經營有著本質的區別。不僅經營方式不同,其生產的技術體系也完全不一樣。傳統的小農生產,主要依靠手工勞作,是勞動密集型的生產,要求精耕細作,勞動強度大,產品整齊度差,其技術主要是長期生產過程中的經驗。如陳永康的水稻生產經驗就是傳統的小農生產的技術典型。現代農業是規模化的生產方式、產業化經營形式,主要借助于農業機械化,只要少量的職業化的農民,勞動生產效率高,勞動強度低,產品整齊劃一,是標準化的生產,它的技術體系是在綜合各種環境條件,依據成本核算,科學設計出來的精確農業。因此在現階段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過程中,了解掌握規模化、產業化農業發展的技術需求,研究建立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產業技術體系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迫切需要著力解決農藝與農機脫節問題

        長期以來,農藝與農機的脫節是中國農業生產發展的一大詬病。從事農藝科技的人員與農機設計者之間的溝通較少,搞農藝的不懂農機設計和生產的復雜,搞農機的也不了解農藝發展需求的不斷變化。農機與農藝之間的矛盾主要是:農機與作物品種之間的矛盾,農機與耕作制度之間的矛盾,農機的單一性與農藝的多樣性之間的矛盾,農機的固定性與農藝的多變性之間的矛盾,農機有限的可靠性與農藝較強的農時性之間的矛盾,國外農機與中國農藝之間的矛盾。農機與農藝的矛盾不僅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且牽涉到農業部門和農機部門體制方面的問題。

        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為農業機械化打開了發展的空間。農業機械正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的各個過程。2011年中國農機化綜合水平達到54%,“十二五”末要超過 60%,也就是說目前大多數的農業生產操作是由機器完成。而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又對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農機化正深刻影響著作物品種選育方向、耕作制度變革方向、栽培模式改進方向。農業科技創新的方向日益從以生物技術為主向生物技術與機械化技術并重及輕簡栽培方向轉變。

        當前,要從培育適合機械化生產的作物品種,制定適合機械化生產的農業生產技術體系,研制適合農藝要求的農業機械等三個方面著手解決矛盾,推進農機、農藝融合。要立足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需求,大力研發推廣增產增效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機化技術。針對保障主要農產品供給安全的戰略需求,以基本實現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和經濟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為目標,重點突破水稻、小麥、油菜、棉花等機械化技術瓶頸,形成適宜不同區域、農機農藝融合的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針對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需要,重點研發推廣果蔬茶、設施園藝、設施養殖、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關鍵技術與裝備。針對丘陵山區種植制度多樣、規模小、種植分散的特點,大力研發推廣小型、輕簡型農機化技術與裝備。針對促進節能減排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需要,研發以精準變量作業技術為核心的高效農機裝備,加快普及保護性耕作、旱作節水、土地深松、秸稈還田、高效施肥施藥等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能節地農機化技術。

        三、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需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主導產業技術支撐體系

        近年來,農業新的經營主體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業龍頭企業、私營農場、種養大戶不斷發展壯大。在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延伸產業鏈,其生產過程包括產前、產中、產后多個環節。產前品種的選擇、農業生產資料等投入品的準備,產中育苗移栽、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產后的產品收獲、加工保鮮,每個環節都有很高的技術含量,需要多項技術的配套。沭陽種糧大戶滕云飛,以前水稻曾達1 400斤畝,現在只有1 000斤左右,小麥曾達1 000斤,現在只有700斤,產量越來越低,問題出在秸稈全量還田上,技術不過關,播種質量差,田間發酵嚴重。還有一個食用菌合作社,夏季日產草菇四五千斤銷往上海,就是解決不了采后運輸過程中的“開傘”問題,使得效益大降。產業鏈上的技術“瓶頸”成為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大障礙。而單項技術的推廣又遠遠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生產上因技術不配套而影響產業發展的現象屢有發生。因此,加快構建完備的技術創新體系,對農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各環節提供技術支持,成為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保證。

        長期以來,我們的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側重于單項技術突破,解決生產中的某個關鍵技術問題,產生的科技成果在生產中應用往往受到其他條件的制約,轉化效率低,推廣時間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是以農產品為單元、以產業為主線,整合多方面的科研力量和科技資源,建設從產地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從研發到市場,各環節緊密銜接、環環相扣的產業技術支撐體系。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是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是科技支撐農業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是科研組織管理模式和管理機制的重大創新。要認真梳理產業技術需求,完善產業技術鏈條,突破關鍵技術,快速形成一批能支撐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技術體系。重點開展優質高效糧棉油生產、現代設施農業、生態規模養殖、循環農業、觀光農業等技術體系研究。根據產業發展特點頂層設計好各個技術環節。充分利用省自主創新專項資金的調節作用,推動跨行業、跨區域、跨領域科研力量協作,縱橫交錯,協同配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四、三大領域主要科技需求和技術體系構架

        (一)糧棉油生產

        糧棉油生產面廣量大,由于不同作物的特殊性,機械化水平發展不一。稻麥機械化水平最高,油菜、玉米次之,棉花、甘薯、花生等作物還在探索之中。秸稈利用難度依然較大。要積極探索利用機械化進行深耕深松、精量播種、精準栽培、均衡施肥、地膜覆蓋、保護性耕作、統防統治等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

        1.水稻生產。移栽水稻:(1)選育優質、高產、多抗粳稻品種,特別是要抗水稻條紋葉枯病、抗倒伏。(2)適合機械化栽插的工廠化育秧技術。(3)機械化栽插的高產農藝要求。(4)高效農藥及植保設備研制。(5)水稻機械化收割、烘干。(6)秸稈還田技術。

        直播水稻:(1)選育適宜直播的水稻品種,主要對生育期有嚴格要求。優質、高產、多抗粳稻品種,特別是要抗水稻條紋葉枯病、抗倒伏。抗除草劑水稻品種。(2)機直播技術及農藝要求。(3)直播稻田的除草劑應用技術(直播稻雜草是一大難題)。(4)其他同移栽水稻。

        2.小麥生產。(1)選育適合當地種植的高產、優質、多抗小麥品種。抗除草劑小麥品種。(2)一次完成碎稈、滅茬、開溝、施肥、播種、鎮壓等項作業。難點是一播全苗。(3)除草劑應用技術。(4)小麥機械化收割、烘干。(5)秸稈還田技術。

        3.棉花生產。(1)選育早熟、適合機械化采收的棉花品種。高產、優質抗蟲棉品種。(2)機械化高效育苗、移栽技術。(3)機械化直播地膜覆蓋技術。(4)適合機械化要求的化控技術。(5)適合農田使用的高效農藥及植保設備研制。(6)機械化采收設備研制。(7)秸稈處理裝備研制。

        4.油菜生產。(1)選育適合本地栽培機械化采收的高產、“雙低”、抗病油菜品種(株型緊湊、抗裂角、抗倒伏、菜籽成熟趨于一致)。(2)直播技術、除草劑使用技術。(3)育苗技術、機械化移栽、合理密植技術。(4)機械化收割、烘干。(5)秸稈還田技術。

        (二)規模養殖

        規模化養殖的技術需求主要在養殖設施的建設、設備的更新和畜禽糞便的處理上。

        1.規模養豬。(1)優良種豬的選育。(2)現代化豬場的選址、可移動、不固化土地豬舍的建設。(3)“豬―沼―菜”種養結合循環技術。沼氣發酵技術,沼液的輸送肥田技術。(4)生態發酵床養豬技術。(5)母豬繁育技術。提高繁殖系數和仔豬成活率。(6)飼料加工和營養配方技術。(7)疫病防治技術體系。(8)豬場監控技術及裝備。

        2.規模養禽。(1)優良種禽的選育。(2)養禽場的選址。(3)養禽場的建設、設備的研制和創新。(4)網床養雞技術。(5)林地規模化生態養雞技術。(6)孵化繁殖技術。(7)疫病防治技術體系。(8)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

        (三)園藝作物

        園藝作物用工量大,種類繁多,特別是丘陵山區的果樹生產,地勢高低不平,種植模式多樣化,給果樹機械化生產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產品的保鮮加工是一重點。

        第2篇:農業規模化發展范文

        關鍵詞:農業種植 規模化 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10-0020-01

        在現代農業高速發展的今天,一家一戶的生產經營模式與大市場、大流通的大農業發展已不相適宜。規模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規模化經營通過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實現經營成本下降,收益上升,達到效益的最大化。當前,要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在穩定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前提下,必須把大力發展規模化經營,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

        一、當前安仁縣農業種植規模化經營發展現狀

        安仁縣有耕地面積 42.35萬畝,其中水田34.11 萬畝,旱土8.24萬畝,極具開發潛力的丘崗山地140萬畝,其中坡度在15度以下的宜果面積42.9萬么。近幾年,安仁縣把落實中央土地流轉政策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上級的要求,以及與發達地區相比則相距甚遠,據調查統計,全縣農業規模化種植面積為4.6萬么,約占耕地、宜果面積的5.97 %,其中水稻規模化種植為11000么(其中種糧大戶面積為6000么,龍頭企業訂單生產基地為5000么),只占水稻面積3.22 %,煙葉規模化種植面積5100么,占煙葉生產面積1.55萬么的32.9%,水果規模化種植面積為2.5萬么,占水果生產面積5萬么的50%。目前我縣農業生產種植規模化發展主要有三種形式:

        第一,通過耕地承包,推動規模種植。這種形式主要以水田、旱土為主,種植作物多為一年生或一年多生:如水稻、蔬菜、烤煙等,一般不簽流轉合同,只是隨要隨收回的口頭協議,承包期限多為三年以下,有的甚至是一年一包或一季一包,且種植規模較小,形成較大規模比較困難。

        第二,通過山地租賃,進行集約經營。這種形式主要以荒山、荒地為主,種植作物多為多年生、高效而見效慢的作物:如水果、藥材、經濟林等,均以合同制形式明確雙方責權利,租賃期多在十年以上,有的甚至在三十年以上,且規模較大。

        第三,通過企業帶動,實行集中經營。這種形式就是農民分散生產,集中經營。最典型的就是我縣食用菌生產,企業在自己種菌同時,發動周圍的農民共同種菌。企業為菌農提供菌需物質和技術,菌農所需物質包括菌種以及種菌的所有原材料。農民只要按統一的技術要求和規程種就行,原材料準備和產品銷售是企業的事,風險也由企業承擔;另一種形式就是公司與基地實行訂單生產。最典型的就是我縣的生平米業公司,每年與農戶簽訂優質稻生產訂單達0.5萬畝,由公司提供種子,由農戶種植,最后按合同優質優價收購。

        二、目前安仁縣農業種植規模化經營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土地集中難。一是農民觀念認識還有偏差。從調查走訪的情況看,農村不少農戶把土地“流轉”與“失地”相混同,在他們看來流轉即意味著失地,故土地寧可粗放經營,也不愿流轉,有的甚至荒了也不給人家種,如全縣的旱地、邊遠水田就出現大片拋荒現象,有的連片達100畝以上,問題特別嚴重。據東南陽光公司的陽總反映,他想擴大臍橙種植面積,當地農民不但要價高,少數農民甚至百般阻擾,使他擴面的愿望難以實現;二是近年來國家又實施了一系列支農政策,促使不少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增強,如種1么水稻,國家給予農民各項補貼達110多元,特別是很多地方農民種不種糧,甚至拋荒,均可享受各種補貼,使水田規模化種植更加困難;加之農村的養老、醫療、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大多數農民仍然把土地作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對土地流轉存在后顧之憂。

        2.經營發展難。采取土地規模化生產經營的目的,首先是實現農業產業化,最終目的則是農業現代化。龍頭企業是扮演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重要角色之一,但據了解,很多企業在發展一定程度后均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進一步發展難。不僅是東南公司反映擴面難,牌樓鄉神州村種糧大戶何廣南同志他現在承包的土地均是農民棄耕的荒田,他想擴大種植面積,但農民的良田就是不愿意承包給他,他感到非常無賴;二是發展不穩定,訂單生產面對千家萬戶,因市場因素影響,往往履約率最低,市場好的時候,農民不履約,產品不給你,給企業造成的損失無法彌補,如生平米業公司只所以訂單生產逐年下降,主要原因就是與分散種植水稻的農民履行合同難;三是面對市場和天氣的不穩定因素,規模經營既有規模效益,也有規模風險,如2008年我縣百年一遇的罕見冰災,使東南陽光公司的2000多么臍橙受到重創,造成90%以上臍橙不能掛果,當年損失就達100多萬元,使公司元氣太傷。

        3.發展水平低。我縣農業規模化生產經營還是剛剛起步,政府投入不足,資本進入少,除東南陽光公司起點高、標準高外,其它規模化經營與現代農業要求相距甚遠,主要表現:,排灌、道路、水電等配套基礎設施差,品種、施肥、栽培、植保等農業技術含量低,產業化程度不高,機械化程度差。

        三、如何促進我縣農業種植規模化經營的主要措施

        最近幾年,農業徘徊不前,據了解主要原因是農民種田積極性不高。一個是因農業效益不高,除去成本和工資所剩無幾,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另一個就是每個農戶人平不足1畝地,依靠承包田致富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故多數農民是不靠田但也不離田,以粗放經營代替了昔日的精耕細作。因此,過去的經營體制已經制約了農業生產發展,尋找新的農業經營體制勢在必在行,農業規模化經營則應運而生,它又是一次農業革命。如何促進我縣農業規模化經營,本人提出如下建議:

        1.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政府要制訂和規范土地流轉相關政策,引導土地等農業要素的優化配置。一是通過土地使用權流轉使分散的土地使用權集中。一種是以市場形式通過拍賣或租賃走向規模化經營,如旱地、荒地、荒山等農民依賴性弱的完全可市場運作,或采取長期租賃經營,期限要在10年以上;一種是以企業經營,農民以土地入股形式走向規模化,實行“利益共沾,風險共擔”經營,如水田、旱地、荒地、荒山等均可;一種是采取專業合作組織形式,即統一技術標準,農戶分散生產,合作社統一經營;其它還可采取承包、訂單生產等達到規模化經營。不論采取何種形式,政府均要積極支持、引導、干預土地流轉,保證“自愿、合法、有序、有償” 流轉。二是政府要逐步完善好農村的養老、醫療、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使農民土地流轉后無后顧之憂。三是政府要大力推行“工業化、城鎮化、產業化”,發展第二、第三產業,接納農民就業,另外要對失去土地農民進行技能培訓,向發達地區輸送勞動力,逐步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以保證社會穩定。

        2.多種政策向農業規模化經營傾斜。規模化經營有規模效益也有規模風險,且屬微利經營,其中以糧食效益最低。建議政府對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經營企業,除享受國家的各項補貼政策外,對參加農業保險的企業和農村合作組織給予保費補貼或免費投保,以降低農業企業的風險度。對涉及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農田、水利、公路等基本建設設施的規劃、立項和投資要優先解決。另外有好的產業項目要優先立項,并在技術上給以支持,提高規模化經營管理水平,使產品上檔次、創品牌、出效益。并確立優質稻、臍橙、食用菌、優質油菜、優質茶、優質蔬菜作為全縣的支柱產業項目,鼓勵民營資本和外資投資這些產業,實現規模化生產經營,不斷做大做優安仁主導產業項目。

        3.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規模化生產經營。發展農業規模化生產經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積極,又要穩妥,還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一是從區域來說,發達地區、平原地區、人多地少等地方可先行先試先走一步;二是從土地來說,旱地、荒地、荒山、邊遠地可先推行,而水田則要逐步推行;三是從作物來說,高效、有特色、多年生作物等先搞;四是從經營形式來說,要遵循依法、有序、有償原則,引導土地經營權以轉包、入股、轉讓、租賃、訂單生產等多種形式流轉,逐步探索最佳模式,鼓勵種田能手、專業大戶和各類經營主體參與土地規模經營,結合本地實際發展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推動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向優勢產業集中。

        參考文獻

        第3篇:農業規模化發展范文

        【關鍵詞】規模化經營 土地流轉 農民利益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全國范圍內實行的,使廣大農村地區摘掉貧困落后的帽子,中國因此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養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跡。當時的使中國人“活了下來”。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如何讓中國農民“發展起來”,縮小不斷擴大的城鄉差距,成為當前的熱點和難點。而農民最大的資本在土地,因此,考慮農民發展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還是土地。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這無疑是對現階段“三農”問題做出的重大政策調整和新一輪農村,對于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使農民“發展起來”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對于解放農業生產力,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大幅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社會整體效益,實現現代農業的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將成為中國農村繼“”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事件。然而,到底如何發展土地規模化經營,現實中又存在哪些問題,土地規模化經營的發展路徑和出路到底在哪里呢?本了一些思考。

        一、土地規模化經營應從條件具備的地區優先發展、率先發展

        土地規模化經營不是全國范圍內同步發展,更不是強制實行的一項任務。首先,土地規模化經營需要當地村民的一致認同。不同地區,村民的思想覺悟、知識水平,以及對規模化經營的認識都存在千差萬別,決不能搞一刀切,而要切合當地發展實際,以市場為主導,政府做好政策的解讀和對農民的幫扶工作,遇到問題時,應將農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二、拓展土地規模化經營的主體范圍,夯實規模化經營健康發展的基石

        規模化經營的主要方式有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家庭農場或承包大戶等。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農民自愿將土地、資金入股成立生產合作社,這里的合作社既包括直接用于土地的規模化經營,又包括以農業機械用具租用為主的合作社,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將新型農業合作社搞成以前的生產隊。農業企業是現在已經初具規模的以農業生產為主的企業主體,它的優勢在于科技含量高,管理相對成熟,且可以發展多元化經營,提高農產品的加工層次和深度,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更有利于參加規模化經營的農民。家庭農場或承包大戶是以家庭主體的承包經營方式的拓展,在規模上比以前擴大,便于實施機械化操作,隨之帶來的是生產效益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此種方式在全國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而發展好一點的家庭農場還可進一步發展成農業企業,鍛煉和培養出一批農民企業家,從而帶動大多數農民走向富裕。

        三、健全機制體制,形成依法管理和發展規模化經營的良好環境

        政府相關部門要提前修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從公共管理和服務的角度出發,圍繞土地規模化經營過程中合同簽訂、法律咨詢以及信息交流、價格評估、糾紛處理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從而賦予農民更加充分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1]。土地規模化經營中政府要針對流轉無合同約定、土地流轉價格缺少調整監督機制、自發流轉合同無相關部門備案等,從基礎抓起,搭建土地流轉平臺,規范土地流轉行為。

        四、完善金融服務體系,破解規模化經營發展瓶頸

        資金短缺是土地規模化經營的發展進程中一個不可逃避的問題,各級政府要制定相關政策對土地規模化經營發展的支持,并通過推廣相關地區的成功經驗,建立信用調查體系、土地流轉、金融貸款擔保、防范不良資產風險等平臺,對合作社等經營主體進行金融支持。通過平臺的建立,使金融機構能夠針對經營主體自身條件進行信用等級評估,也拓寬了土地規模化經營主體的融資渠道。通過推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集體資源使用權抵押、土地預期收益權抵押、大中型農機器具和不動產產權抵押等擔保模式,增強金融機構貸款融資信心,讓經營主體貸款融資有較大改觀。

        五、確保土地規模化經營過程中農民的受益,防范風險失控

        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根本目的是使農民更加富裕,但眾所周知,農業生產受氣候、環境和突發災害等影響比較大,一陣狂風暴雨或許會導致顆粒無收,因此這些潛在的風險必須考慮到土地規模化經營進程中,并通過建立保險制度,使得農民在任何情況下的生活都有保障。因此,要加快土地金融產品的創新,使包含銀行信貸、有價證券、信托等金融手段在內的土地金融創新工具符合土地規模化經營發展的需要,并此基礎上建立由土地抵押貸款、土地債券以及土地信托組成的完備的多層次的土地金融市場體系[2]。

        六、建立農民職業培訓制度,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

        有學者曾撰文指出:以河南為例,一個農業勞動力每年約有40天真正從事農業生產,大量的閑暇時間帶來的損失估計每年在800-1000億元,大批的農村人口緊靠分散的農業生產,不可能實現收入持續增長和生活真正改善的目標[3]。因此,如何將這些損失彌補起來,教育是有效之道,政府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分類分層次分年齡的進行職業技術培訓,根據農民自己的意愿和個人的能力素質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使農民在有最低保障的同時,更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前景,并向城鎮轉移。

        總之,土地規模化經營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它反過來又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在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政府的責任是順應發展潮流,積極培育土地規模化經營發展的健康環境,將農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

        參考文獻:

        [1]許慶,尹榮梁.中國農地適度規模經營問題研究綜述[J].中國土地科學,2010(4).

        第4篇:農業規模化發展范文

        【關鍵詞】剩余勞動力 規模化經營 農村

        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規模化經營已經成為可能和必然。規模化經營的專業化、機械化,使農業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對農村勞動力的需求減少。另外,我國農村已經存在的過剩勞動力就會顯性化,農業就業壓力更大。為此,必須有效地轉移農村勞動力。

        一、農業規模化經營要求農村勞動力轉移

        根據西方經濟學理論,農業的內部規模經濟來源于生產要素的不可分性。首先,是單個生產要素的不可分性,使得大規模生產能夠提高生產設備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例如,農業機械必須以一個完整的單位才能進行正常運行,當經營規模較小時,農業機械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利用率低下。同時,土地規模的狹小,也會使農機的無效作業增加,影響其生產效率。農業規模經濟表現為固定成本不可分割造成的分攤成本的降低。其次,各生產要素間相互聯系的不可分性使得大規模生產更有利于進行分工協作,從而提高勞動效率。農業的外部規模經濟包括某企業因其他企業規模變化而獲得效益;某企業的發展對其他企業產生的影響效益;市場規模變化而產生的效益等。例如,企業規模擴大后,可以在原材料購買與產品銷售上獲得有利條件、產出效益,就是一種外部規模經濟。

        從我國實際出發,只有農業經營達到規模化,才可能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經銷成本,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多地少,農村人均耕地約0.13km2,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1/2。家庭聯產承包制在國民收入很低、糧食短缺、種糧收益好的情況下,確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創造了用僅占世界9%的耕地養活占世界22%人口的奇跡。但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我國農業發展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大宗農產品由總量不足變為總量基本平衡且豐年有余、農業生產由資源約束變為資源和市場雙重約束、農業生產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等等,在許多以糧棉油生產為主的鄉鎮企業不發達的地區,由于種糧比較收益低或賠而不賺,致使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徘徊不前,甚至下降,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表面看,造成這種情況是由于糧食供求關系改變造成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以戶為單位的經營方式,土地規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競爭力差。許多農戶無商品生產意識,出于無奈,即使外出打工,也寧愿讓土地撂荒,因為在收入沒有保證的情況下,離開家園放棄土地難免缺乏安全感。靠少量的土地生產糧棉油無法讓一個3-5口之家達到小康水平或人均數千美元的中等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農業規模化已影響到整個經濟發展的進程,各國普遍選擇了加速推動的對策。許多國家政府制定了有利于土地集聚和整合的法律、制度。韓國在近5年內,促使耕作面積75英畝以上,達到規模化經營的農戶的戶數增加了一倍,達到1.57萬戶;日本從1947年到1975年農業人口從72%降到了25%。規模化經營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必會產生大量的富余勞動力,而消化吸收這些富余勞動力主要依靠發展第三產業。在發達國家80%以上的人從事第三產業,而我國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僅為30%左右。服務業的有效發展是以城市為依托的,優越的城市化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需要服務業的支撐。只有實行了農業規模化經營,才會有更多的農民脫離土地進入城市。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農業產業化和規模經營。從調查看,各地農村已經出現了自發土地聯合的趨勢,農業規模經營勢在必行。

        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代表著先進的與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經營模式,符合商品化,產業化的發展趨勢,有利于土地資源的統籌安排和綜合利用,有效解決經營規模狹小、生產成本高、增收速度慢等問題;有利于逐步消除小農經濟思想;有利于實現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科技推廣,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適應資產專用性和農產品交易不確定性要求,降低農產品市場各環節的交易成本,避免小規模農戶的同構競爭和政府壟斷性的農資供應部門和流通部門的中間盤剝。

        二、規模化經營使農村勞動力陷入困境

        生產力在社會生產中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處在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之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工人所推動的生產資料的數量就會增加。馬克思指出:“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表現為勞動的量比它所推動的生產資料的量相對減少,”即意味著農業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作為一種客觀趨勢,農業資本有機構成必然會不斷提高。而農業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不管是追加資本、還是原資本都會相對地甚至絕對地減少對農村勞動力的需求。盡管農業具有規模化經營的壟斷傾向, 但農業作為一種弱質產業、基礎產業、公益產業,由于農村勞動力的困境,其分散化經營的細碎化傾向依然存在。

        1、農民害怕失去土地

        我國農民普遍有一種戀土情結,就是幾千年來農民逐漸形成的對土地依依不舍的情感,農民不愿離開土地。土地的規模化經營不同于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大鍋飯”。在推行土地規模化經營方式的過程中,農民把土地集中起來統一管理,搞現代化、集約化經營,一部分農民將成為農業工人。由于廣大的欠發達地區農民文化程度不高,缺乏適應新型農業生產方式的技能,離開土地尋找新的容納地――工作崗位難度更大,推行土地規模化經營方式,農民會有一定抵制的。

        2、農民對失去土地后身份問題的擔憂

        土地規模化必導致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以農民工的形式進入城市,但許多農民工雖然在城鎮打工多年,卻始終是城鎮的邊緣群體,很難真正融入城市之中,而最終還是回流到原地。在原有的城鄉二元制經濟結構和戶籍管理下,農民工很難真正獲得市民待遇,他們在從軍、就業、教育、醫療等各方面所遭遇的身份歧視并沒有實質性消除。無論是從經濟地位、權利上看,還是從社會聲望、國民待遇上看,農民工的社會地位不僅低于其他社會階層,而且與其對社會的貢獻相比不相稱。農民工一方面渴望享受城市文明,一方面又對城市敬而遠之。可見,二元經濟結構和戶籍制度造成農民身份不明確,對土地規模化經營方式的推行起著嚴重的制約作用。

        3、社會保障的缺失加重了農民對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心理負擔

        由于歷史遺留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體制與運行方式的不合理,使農民長期處在社會的最低層, 處于相對被歧視的地位,成為游離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邊緣群體。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調查顯示,2005年占人口70%左右的農民的社會保障費支出僅占全國社會保障費總支出的11%,全國9億農民中只有404萬享有農村低保。這種城鄉社會保障的不公平,成為農民對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最大心理障礙。

        三、規模化經營下轉移農村勞動力對策

        隨著農業經營規模的擴大、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必然有更多的農業勞動力從土地上釋放出來,需要進行轉移。根據西方國家的經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一般有這樣幾條途徑:一是政府采取一定的補貼措施,促進農業勞動力的轉移。日本采取各種獎勵辦法,鼓勵小規模農戶放棄土地,從農業中轉移出去;同時,對離農再就業的農民進行免費的職業培訓和發放轉移過程中的生活補貼。二是發展工業生產。工業是農業勞動力轉移的原動力和主要途徑。工業的發展,特別是農業機械的大幅度增長,一方面為勞動力轉移提供了物質前提,同時又為農業勞動力的轉移提供了就業機會。法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了鋼鐵、紡織和煤炭等工業的發展,這些新興工業部門工資高,吸引了大量勞動力,使法國農業勞動力由原來占全國總勞動力的80%下降到40%,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石油、內燃機、汽車、飛機、人造紡織、有機化學等行業的發展,使法國農業勞動力占全國的比重下降到20%,這個比重可以說是由傳統農業進入現代農業的標志。三是發展農業合作社,為農業勞動力的就地轉移創造條件。日本農協中從事供銷服務的工作人員,農協所辦的食品加工廠的職工,都是從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中招雇的人員。結合我國實際,推行土地規模化經營轉移農村勞動力,必須注意以下方面。

        1、加強職業技能教育

        教育是基礎和唯一途經,這是全世界發達國家無一例外的經驗。在發達國家,與現代農業水平相應的是高素質的農民,荷蘭90%的農民受過中等教育,12%畢業于農業院校,德國的農民70%以上受過農業技術教育和其他專業培訓。而我國在已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85%以上沒有受過專業培訓,外出農民工中接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不足15%。因此,不論是土地規模化經營本身,還是把農村剩余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都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來抓好對9億農民的教育。要在5-10年內在農村普及高中教育,把廣大農民的基礎教育水平提高一個檔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培養各種類型的專門人才;要把政府農村工作的重點和財政轉移支付相當大的部分放在農村教育上,使農民有能力面對現代化、集約型農業生產的新要求,也敢于離開原有土地,在其他的工作崗位找到新的謀生手段,從而最大限高度地消除農民對土地過高的依賴程度帶來的負面影響,為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推行創造條件。

        2、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城鄉二元戶籍制度以及由此衍生的城鄉居民身份差異給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自由遷移設置了障礙。由于經濟體制轉軌和現代化企業制度改革的積極推進,城市職工下崗數量增加,城市就業壓力日益增大,這又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帶來了新困難。要實現土地的規模化經營,就必須要打破原有城鄉二元制的經濟結構,積極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要對原有的戶籍制度進行徹底改革,打破城鄉界限,取消身份差別,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和城市居民一樣共享平等的權利,避免歷史上周而復始的因土地兼并而引發的可怕的流民現象;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接納找到新的途徑。

        3、建立并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現有的體制增加了農村勞動力流動的成本和風險,導致勞動力市場的不合理配置,又使進城民工遭受歧視,其權益受到侵害,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事屢屢發生。同時農民缺乏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其子女的安置問題等一系列問題成為阻礙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重要因素。隨著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方式的全面推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增多和轉移,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不僅事關社會穩定,也事關中國整個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盡快建立一個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多層次、涵蓋社會救助、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社會保障制度;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切實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問題,努力創造一個穩定和的社會環境。

        (注:本文為湖北省教育廳一般社科項目《湖北農村富裕勞動力有效轉移的渠道及形式研究》,項目編號:2007Y121。)

        【參考文獻】

        [1] 尹麗輝:規模化經營――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條件[J].湖南農業,2005(1).

        [2] 唐劍:從農民角度出發認識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之障礙[J].農業經濟,2007(1).

        第5篇:農業規模化發展范文

        關鍵詞 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基本情況;問題;制約因素;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7-0264-01

        積極穩妥地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黨在農村的一項重要政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要求。近幾年來,泰興市曲霞鎮黨委、政府堅持有序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確立了“以糧食生產為主導產業,加快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思路,努力探索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新路徑,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夯實基礎。

        1 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基本情況

        截至2015年底,曲霞鎮已累計流轉承包土地1 206.67 hm2,占全鎮耕地面積的81.5%,培育以家庭農場為主的新型經營主體75個。

        1.1 產業發展

        在已流轉的1 206.67 hm2土地中,稻麥兩熟1 053.33 hm2,占比87.29%;苗木73.33 hm2,占比6.08%;蔬菜57.33 hm2,占比4.75%;水產18.13 hm2,占比1.5%,其他占比0.38%。在糧食生產中,單體流轉面積規模為6.67~133.33 hm2。統計數據表明,從事稻麥兩熟種植已成為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的產業發展趨勢。

        1.2 主體建設

        全鎮以農業產業園區創建為抓手,制訂了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和糧食產業園區發展規劃,并以規劃為指導,通過招引能人、組織村組干部、培育種植大戶等形式,培育家庭農場46個、種植企業2個、為農配套服務專業合作社27個,有序推進規模化種植,家庭農場已成為規模化經營的主力軍,并且初步形成了以“園區+合作社+農場”的主體管理格局[1-2]。

        1.3 基礎設施

        從2012年起,先后實施了重點縣小型水利設施改造項目1個、高標準農田整治項目2個、千億斤糧食生產項目2個,一批生產道路、泵站、水渠、涵閘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得到及時改造,有力提升了農業規模化經營的綜合保障能力,夯實了農業規模化經營的基礎。

        1.4 物質裝備

        結合省市出臺的農機補貼政策,新增了一批農業生機械裝備。2年內,新增58.84 kW以上拖拉機17臺套、乘座式插秧機8臺、噴桿式植保機4臺、糧食烘干機6臺、育秧機5臺、開溝機6臺、收割機5臺。新增農機倉庫8個,占地面積1萬m2的烘干中心正在建設之中,該烘干中心建成后日批處理能力將達到300 t,農業規模化經營的服務能力將得到加強。

        2 存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

        2.1 存在的問題

        2.1.1 主體培育引導不夠。部分家庭農場、種植企業、專業合作社存在資金實力不強、技術能力有限、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難以適應大面積糧食生產的要求,甚至有個別經營主體出于“跟風”的目的而流轉土地,造成“能種就種、不能種就跑”的怪象,增加了社會管理風險[3-4]。

        2.1.2 管理技術滯后。就該鎮2015年水稻長勢情況看,規模化經營的田塊普遍差于家庭經營的田塊,栽插時節推遲、田間雜草防控、病蟲害防治等問題表現尤為突出,導致糧食產量降低,規模化經營效益下降。個別糧食作物生產經營主體依靠家庭經營式的種植形式,采取直播的方式制約了水稻的科學管理水平。

        2.1.3 應對災害能力不強。部分地區受農業基礎設施老化影響,保障能力弱化。2015年“6?26”連續暴雨,導致該鎮近200 hm2土地受災,出現了適齡秧苗無法及時移栽、田間積水無法排出的現象,近20 hm2土地無法移栽或補栽,處于拋荒狀態,經營虧損已成定局。

        2.2 制約因素

        2.2.1 思想觀念上的誤區。一方面,農戶不愿流轉。在絕大多數農戶要求流轉的同時,存在部分農戶不愿流轉的現象,已流轉的田塊中,仍夾雜著部分農戶自行種植的耕地,農戶與經營主體間的矛盾時有發生,影響了規模化經營的有序推進。另一方面,部分經營主體盲目擴張。少數經營主體沒有結合自身實際,片面地追求規模,一味在土地流轉的量上做文章,不能做到精耕細作,種植水平總體偏低。

        2.2.2 物質裝備存在差異。在實施規模化種植的過程中,機械化程度越高,保障能力就越強。受自身經濟實力的影響,無論是糧食種植企業、還是種植大戶,由于剛處于起步階段,對農業機械的投入不足,是當前影響規模種植的突出問題,尤其表現在機插秧的作業能力上,少數承包主體趕不上適期播種,影響糧食產量。

        2.2.3 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出于投入較大的考慮,部分主體不接受秸稈還田、機械耕翻、精準定量播種、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害防控等種植技術,依然采用傳統的耕作方式、種植模式,規模化經營的經濟效益無法充分顯現。

        3 建議

        農業規模化經營有效解決了秸稈禁燒、無勞動力種田等社會問題,但防范規模經營的風險必須擺在重要位置,以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有序、規范推進。

        3.1 加強政策宣傳

        一方面,宣傳土地承包流轉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保障農民的承包經營權利,在“依法、有償、自愿”的原則下,讓農戶自覺參與到土地流轉,營造良好的規模經營環境。另一方面,加強經營主體的引導,引導經營主體實施農業“三新”應用推廣,在規模化經營的“質”上下功夫,通過有效的科學管理,提高土地產出率,增加規模效益。

        3.2 加強風險防控

        第一,要正確引導有意規模經營的主體,結合自身實際種植經營能力,合理確定種植規模,一般應在6.67~20.00 hm2之間,防止規模超大而引發的社會風險;第二,要引導種植主體在新技術、新品種引進上,結合本地的土壤結構、氣象條件、種植方式、病蟲草測報與防治、林業綠化規劃,防止在推行新技術、新品種種植過程中潛在的風險,向農業科技要產量、要效益;第三,要提升應對自然災害的防控能力,進一步完善涉農保險的工作機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極端自然災害對規模農業造成的損失。

        3.3 加強農業投入

        其一,經營主體要加大農機作業機械的投入,提升機械化作業水平,增強自身規模種植的經營能力;其二,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路、渠、泵、涵等基礎設施完善程度是保障農業規模種植取得成效的基礎,通過不斷改造路、渠、泵、涵等基礎設施,提高規模經營的保障能力;其三,完善好服務體系建設,通過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項目建設,提高各專業合作社在糧食生產產前、產中、產后等環節服務水平,同時降低規模經營生產成本,提升農業規模經營主體的營利能力。

        4 參考文獻

        [1] 蔣和平,蔣輝.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實現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4(1):5-11.

        [2] 呂晨光,楊繼瑞,謝菁.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研究:以山西省為例[J].統計與決策,2013(20):135-138.

        第6篇:農業規模化發展范文

        1 引言

        改革開放35年來,以“均田制”為特征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為甘肅農業轉型升級、農民收入增加和地帶性差距的縮小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任何一種制度安排都是由一定時期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并要根據生產力的發展做相應調整。隨著人們吃飯問題、溫飽問題的解決和農業商品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家庭承包責任制固有的制度缺陷,如土地“細碎化”現象嚴重、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農業規模不經濟、農戶組織化程度低,抵御風險的能力弱等問題漸露端倪,農業比較效益隨著農產品產地收購價格的低迷和生產成本的上漲呈不斷下降趨勢。受利益博弈的影響與驅動,農村大量青壯勞力在城鎮化推進的過程中紛紛棄地脫農,外出打工,“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農業兼業化”的現象日趨嚴重。出于對農村土地大量撂荒、新生代農民非農化轉移和將來中國“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的戰略考量,黨的十明確提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甘肅作為西部的一個農業欠發達省份,受地理環境、資源稟賦、經濟基礎、科技水平、人員素質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現代農業發展整體滯后于全國及其他地區,且隨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的快速推進,省內14個市州的地帶性差異及內部差距呈不斷擴大之勢。鑒于此,如何圍繞甘肅農業現代化建設,創新農業體制機制,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就成了當前我們急需研究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文利用實地調研、個案解析與效率指數測比的方法,對全省不同農業片區農業規模經營的發展水平進行聚類與梯度劃分,總結提煉“高梯度”地區的成功經驗與路徑對策,以為甘肅“低梯度”地區的發展與趕超提供經驗借鑒,為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供決策依據。

        2 甘肅農業規模經營的發展現狀、個案解析與梯度劃分

        甘肅作為西部一個比較典型的欠發達省份,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農業在歷史性解決吃飯問題、溫飽問題后,駛入了特色定位、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轉型發展的快車道。特別是“十一五”以來,甘肅立足區位條件與資源稟賦,著力打造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按照全省戰略性主導產業、區域性優勢產業、地方性特色產品三個層次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推動農業特色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現已初步形成以定西為主的馬鈴薯種薯及商品薯規模化生產基地,以定西、隴南為主的中藥材規模化生產基地,以平涼、慶陽、天水、隴南為主的蘋果產業規模化生產基地和以慶陽為主的瓜籽、小雜糧規模化生產基地,以河西走廊、沿黃灌區、涇河流域、渭河流域、徽成盆地為主的五大優勢蔬菜產區和以河西走廊為主的雜交玉米、瓜菜制種、釀造原料規模化生產基地。2014年,全省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面積達到2960多萬畝,占整個農作物播種面積的54.6%;從事特色農產品種植、加工、營銷的農戶達到235萬戶,占全省農戶總數的48.5%;從事特色農產品加工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25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1000多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27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365家,農產品年加工能力達1400多萬噸,加工轉化率達49.5%。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已基本覆蓋全省特色優勢產業。以馬鈴薯、中藥材為例,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已達1062萬畝,鮮薯產量1600多萬噸,面積居全國第二,產量居全國第一,已發展成為國內重要鮮薯產區和最佳種薯繁育基地。現已建成有一定規模實力的馬鈴薯產品加工企業120多戶,其中規模以上馬鈴薯加工企業57戶,年加工鮮薯430多萬噸。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83.69萬畝,產量98.37萬噸,產值超過100億元,中藥材人工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一。其中,當歸、黨參、黃(紅)芪、大黃、甘草五大道地藥材總產量分別占全國的95%、60%、50%、60%、25%。現已建成中藥材加工企業2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中藥材加工企業63家,年加工中藥材20多萬噸。農業區域特色產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經營不僅改變了長期以來甘肅農業分散經營、低效重復、競爭乏力的狀況,而且催生出許多從事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而為甘肅現代農業的提速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歷史和自然原因,甘肅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產業化水平依舊不高,區域特色產業的發展普遍存在單體規模小、標準化程度低、基礎條件差、抗風險能力弱、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基于現實的考證認知,為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有必要通過甘肅不同農業片區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個案解析來總結成功經驗,挖掘共性特征,以為甘肅農業產業的轉型發展提供經驗借鑒。甘肅不同農業片區農業規模經營的個案解析與經驗比較如表1所示。

        通過對甘肅不同農業片區農業規模經營發展的實地調研與個案解析,我們發現,“十二五”期間,甘肅以區域特色產業定位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整體發展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省內不同農業片區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我們參照已有研究,結合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目標與核心特征,從數量與質量兩個方面,將勞均耕地面積、勞均農業增加值、農民人均純收入三項指標綜合起來,用指數法構造農業經濟轉化效率指數,并以此分析甘肅農業規模經營發展的地帶性差距。通過對2014年甘肅不同農業片區農業規模經營發展水平的效率指數測算。甘肅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可劃分為4個梯度。第一梯度:河西綠洲農業灌溉區和沿黃農業灌溉區是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最好的地區。第二梯度:中部旱作農業區和隴東黃土高原區為次好地區。第三梯度:南部山地特色農業區為次弱地區。第四梯度:甘南及祁連山高寒生態牧區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最差的地區。如表2所示。

        眾所周知,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目的是推動農業轉型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手段是通過農業生產組織形式與經營方式的變革創新促進農業資源要素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優化配置。從實地調研和表2的對比分析來看,甘肅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滯后的縣區絕大多數都集中在甘南、隴南及祁連山區,也有一少部分分布在中部干旱地區和隴東黃土高原區,這些地區山大溝深,土壤貧瘠,農業機械化水平低,農民受傳統小農經濟生產方式的影響,發展現代商品農業的意識淡薄,從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新型經營主體少,農民的職業化程度低。河西綠洲農業灌溉區與沿黃農業灌溉區所轄縣區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整體發展水平高,農業經濟轉化效率高。中部旱作農業區和隴東黃土高原區近年來隨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增加和農民職業化程度的提高,以馬鈴薯、中藥材、小雜糧、草食畜為主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總體呈上升態勢,從全省來講,處于次好地區。

        3 促進甘肅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的對策建議

        甘肅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提升發展,必須按照全產業鏈經營的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品質為根本,以科技為支撐,以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為引領, 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模式創新,構建農業資源要素高效配置與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現代經營體系。

        3.1 圍繞做強區域特色產業,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農村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公司制農業企業是引領農業規模經營發展的主導力量,這意味著,農村各類經營主體的狀況,特別是帶動引領區域特色產業發展的新型經營主體的狀況對甘肅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影響巨大。從課題組實地調研的情況來看,凡是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比較好的地方,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的整體水平也比較高;凡是以個體農戶分散經營為主要生產方式的地方,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則相對滯后。為此,要推動甘肅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上水平、上臺階,必須著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與現代農業組織體系建設,加大對聯戶經營、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公司制農業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引導不同經營主體沿著產業價值鏈進行基于專業分工的深度嵌入與合作,使農業資源特別是農地資源、資本資源和農村勞動力資源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進行優化配置,以降低農業的生產成本與經營風險,著力提高農業的規模經濟效益。

        3.2 探索多元化經營模式,提高農民的組織化、職業化水平

        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實現沒有固定模式,不同區域、不同產業、不同經營主體可根據自身情況探索實踐不同的經營模式。目前甘肅比較典型的農業規模經營的模式主要有業主經營模式,即業主通過拍買“四荒”土地或成片租用農民的承包地成為專業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主,引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市場引導模式,即在一些區位優勢明顯、自然條件好的地方,農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經濟價值高的特色優勢產業,逐步形成一村一品或數村一品,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村。合作社組織模式,即通過合作社把從事相同產品生產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按照統一農業投入品供應、統一技術指導服務、統一品牌包裝、統一定價銷售的模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土地入股模式,即農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為企業的股東,企業將入股土地進行整治和連片集中,進行農業專業化、規模化經營。企業訂單模式,即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龍頭企業與農民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引導農民按公司的標準要求進行訂單生產,建立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以上模式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職業化水平,為農業規模經營的提升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應不斷完善,總結推廣。

        3.3 健全農地管理機制,促進農地向規模經營主體流轉

        “均田制”導致的土地“細碎化”問題嚴重弱化了農村土地的經濟功能,事實證明,難以形成致富途徑。為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必須按照市場化配置原則,健全農地管理機制。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政策引導機制。出臺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商企業投資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商品農產品原料基地的相關政策,多管齊下推進土地流轉。二是建立完善土地流轉激勵機制。通過建立農地規模化經營獎補機制,吸引更多農村能人和經營大戶參與農地流轉,發展特色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三是建立完善土地流轉市場準入機制。要對進入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種植大戶、企業業主的經營能力進行資格審查和資信評估,對大宗土地流轉實行登記備案和流轉合同簽證制度。四是建立完善土地流轉糾紛調處機制。依靠民間協商、鄉村調解、縣區仲裁、司法保障,有效化解農地流轉過程中的矛盾糾紛。五是設立農村土地流轉或托管中心,以土地托管為載體,對農村撂荒土地進行統一規劃開發,引導農戶通過土地托管發包、股份制合作等形式將承包土地向農業產業化項目、農村種養大戶流轉。

        3.4 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強化規模經營主體的科技支撐

        區域農業特色產業的規模化經營需要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與服務。為此,必須從改革農業科技體制,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轉變科技服務方式入手,進一步強化對農業規模經營主體的科技支撐。一是以“十二五”期間省農牧廳確定的20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平臺,組織專門的科研團隊,明確首席專家,為區域優勢顯著的農業特色產業集群提供科技攻關與服務。二是建議省上將武威黃羊鎮打造成甘肅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充分發揮省農墾集團的優勢,整合人才、科研與土地資源,為河西綠洲農業區農業特色產業的規模化經營提供示范指導。三是鼓勵支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組建研發機構,促其與農業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協同創新、技術集成與產品研發。四是進一步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鼓勵農業科技人員進村入戶、深入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普及推廣針對性、實用性強的農業新技術、新產品,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以提高農業規模經營主體的科技應用能力。

        3.5 拓寬經營主體的融資渠道,為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資金保障

        甘肅農業特色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因資金短缺,發展受到很大制約。為此,必須下大力解決規模經營主體籌資難、融資難的問題。一是根據甘肅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規劃,落實好財政支農資金整合政策,把財政支農資金真正用在甘肅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構建與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的關鍵環節上。二是參照省上已成立的能源、交通投資公司的做法,由財政注資成立專門的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通過與信用社、銀行合作,推出更多適合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擔保貸款產品。三是以馬鈴薯、中藥材、草食畜、果蔬等特色優勢產業項目和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為抓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外商資本等投資區域農業特色產業開發。四是有計劃、有重點地選擇扶持單體規模實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市,使其在更寬領域內籌資融資,以解決其經營規模擴張所需的資金。

        第7篇:農業規模化發展范文

        【關鍵詞】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 現狀 政策建議

        一、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對勞動力的需求不斷增加,大量的勞動力潛能從農村中釋放出來,推動了我國農村土地的規模經營,促進了現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十以來,隨著農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深入發展,土地流轉進一步加快。截至2014年底,全國農村承包地流轉面積超過了4億畝,比2012年增加了1.3億畝,流轉面積占比超過30%。土地流轉推動了農業規模化經營快速發展。目前,蔬菜、花卉、瓜果種植、畜禽水產養殖和特色種養等產品的生產逐漸向規模化、專業化農戶聚集,生產規模化程度提高。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快速涌現。十以來,各種類型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快速發展,逐步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力量。截至2014年6月,全國家庭農場有87萬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40萬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萬家。

        二、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部分地區土地流轉出現“非糧化”、“非農化”現象。黑龍江省土地流轉后非農化情況并不多見。但在南方特別是大城市郊區非糧化現象則不同程度存在。而且越是發達地區非糧化現象越突出。這種現象使得確保糧食安全的任務更加向糧食主產區轉移,主產區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更加突出。[1]隨著土地流轉進程的加快,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急劇增多,對配套設施用地的需求日益強烈,有些農戶為解決農產品的倉儲和晾曬等問題,而不得不將一些土地轉為非農用地,造成了土地的“非農化”。

        第二,部分農村耕地存在閑置、撂荒的現象。據發展改革委統計農村都存在大量承包地撂荒,約在30~40%。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加,其獲得的經濟收入遠高于從事小農經濟生產所帶來的收益,從事農業的生產積極性降低,其承包經營的土地要么由其父母耕種,要么讓其近親或關系比較好的朋友耕種,對于土質較差、地塊較小的土地,則選擇休耕或棄耕。另一方面有些地方因自然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土地被閑置,如沿海地區因海水倒灌,農田鹽漬化而大面積撂荒的農田。

        第三,城市二元結構以及現有的戶籍制度,限制了人口的正常流動,阻礙了城市化進程、城鄉一體化發展,不利于土地的流轉,從而阻礙了土地規模化經營。在原有的城鄉二元制經濟結構和戶籍管理之下, 農民工很難真正獲得市民的待遇,多數農民工在就業領域、工薪報酬、看病就醫和子女上學等方面都無法享有與市民相同的待遇,且農民工文化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有限,只能從事簡單的生產勞動,使得他們面對農業戶口轉變為城市戶口存在的高門檻時,例如購買一定面積商品房等,表現的束手無策,削弱了農村勞動力在城市進行生產的積極性,使他們沒有安全感,不敢放棄自己手中的土地。這種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制度無法徹底切斷農民與土地的聯系,他們寧愿土地擱置,也不愿意流轉出去。

        第四,土地流轉機制不完善,鼓勵流轉但缺乏價格評估、補償機制。由于我國土地分等定級與估價工作剛剛起步,缺乏對轉讓土地的合理經濟補償標準和規定,對流轉出去的土地得不到應有的價格補償,從而極大的影響了農戶流轉土地的積極性,有能力進行規模經營的農戶和想投資于農業的工商企業,因缺乏額完善的價格評估補償機制擔心因土地流轉機制不健全投資后出現麻煩。

        第五,土地細碎化問題嚴重,各地區細碎化程度不平衡。一是南方地區的土地零碎化程度要高于北方地區,二是東部地區的人地比例較高,但畝產量及產值也較高,土地的零碎化也高于其他地區。由于土地細碎化,農戶可以在土地上進行多樣化的農作物種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自然災害對同一農戶造成損失的風險,但其生產成本較高,不利于機械化大生產,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難以進行,也不利于土地的規模化經營。

        三、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政策建議

        第一,統籌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原有的城鄉二元制的經濟結構,使進城務工人員能夠享受城鎮基礎設施和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實現與城鎮原有居民同等待遇,消除其失地的后顧之憂,推動更多人口融入城鎮,使大量勞動力從農村解放出來,推動農村土地的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第二,加快土地流轉,完善土地流轉機制。要把握好流轉、集中、規模經營的度,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完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落實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完善政策和相關法律,建立土地承包權與土地經營權可分離的制度,依法平等保護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

        第三,盤活農村閑置用地,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開發利用閑置、撂荒的耕地,有些被閑置的土地是由于土質較差,土地產出率極低,人們放棄了對其的更種,當地政府可以組織科研人員進行實地調研,找出解決辦法,進而充分利用土地,發揮其最大效用。另一方面,隨著勞動力人口的轉移,我國許多農村都出現了“空心村”,農村土地資源被大量的占用,由于我國宅基地政策落實不到位,一戶多宅的現象突出,這也造成了土地資源的占用。因此積極落實宅基地政策,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集中規劃農村居民點,對現有土地進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四,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我國以往的小農經濟,農民進行糧食種植缺少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抵御自然災害、病蟲害的能力低,全面提高農民的素質,使他們既能增加對農業知識的了解,提高糧食產量、質量,又能有能力面對現代化、集約型農業生產的新要求,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第五,加強對糧食生產功能區,示范區的建設。建設一批高產穩產的糧食生產功能區,打造一批節本增效、綠色環保的示范區,根據本地區的自然條件、生產經營狀況、經濟發展水平,打造符合本地區發展的農業示范基地,國家應加大對糧食生產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健全配套政策扶持。各個地區也要根據各地情況,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適度進行土地規模化經營。如像上海這樣的人口密集區,耕地資源少,人均耕地面積小,經濟發展水平高,就要利用科技提高當地的糧食產量。

        第8篇:農業規模化發展范文

        關鍵詞:土地流轉;農村經濟;持續發展

        一、前言

        我們國家一直非常關注農業的發展,并且近些年來我國政策的聚集點也更加注重農業的現代化與規模化,農業的現代化經營也會是今后的農業重要的發展方向。土地政策與制度的變更會直接對農業的生產方式與效率造成影響,并且農業土地流轉是新時代的主要內容,土地流轉更加適合我們國家現代農業的發展與經營模式,所以深度的研究農村入地流轉對農村經濟產生的影響有著深遠而重要的意義。

        二、農村土地流轉現狀

        1、土地流轉形式多樣

        土地流轉指的是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利的農業住戶在保留承包權的大前提之下把土地的經營權與使用權轉讓交給其他的農業住戶或者經濟組織等。目前,現階段我們國家的土地流轉形式多種多樣,其中包含轉讓、出租、交換與股份合作等一些方式,大部分農戶選擇的方式是轉讓,并且伴隨工資與農業的收入差距增加逐漸加大,民工的數量越來越多,農村土地閑置的情況就越來越嚴重,因此,農民工常常將他們的土地經營權以現金或者物品的方式來進行轉讓。其次是互換的方式,這種形式主要出現在一些土地比較分散的省份地區,這樣更加方便對土地進行集中種植與管理。其他的流轉形式大都是以上述兩種形式為基礎進行變化。

        2、土地流轉數量逐漸增加

        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結果,我們可以看出,隨著我們國家土地流轉的政策改革,土地流轉的數量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增加。十年之前參加土地轉讓的農民所占比例約為10%,土地流轉的面積約占15%,而相較于東北與華北地區土地質量更佳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土地流轉的占比是更高的。在這之后,土地流轉的數量逐年增加,每年以大約1%的速度上漲,我們從整體來看,隨著政策的改變與鼓勵強度加大,土地流轉的數量處于一個急速上升的趨勢。

        3、流轉市場發展存在滯后問題

        目前土地流轉的規模與效率都是非常低的,這是由于我們國家土地流轉市場發展存在滯后問題。土地流轉市場緩慢主要提前在三點上。第一點是土地流轉缺乏一個成熟的交易平臺,這樣農戶與農戶之間就不能夠很好的交流,信息非對稱問題,對土地流轉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也就增加了土地流轉的成本,就會導致一些成交失敗的問題。第二,土地流轉的程序是比較專業的,通常情況下,農戶的文化程度都比較低,如果沒有專業與規范的引導的話,就會致使流轉的隨意性比較強,特別是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出現不規范的,這樣土地價值就沒有辦法很好的進行評估,這也就嚴重影響了土地流轉的收益。第三,土地流轉規模的范圍是受限制的,并且因為單個用戶流轉規模與范圍受限程度比較大,土地就很難進行輕易的流動與分割,這就嚴重影響了規模收益。

        三、農村土地流轉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影響

        1、增加農民的收入來源

        傳統的的大方向之下,農戶通常都是從事農業生產或者進城找工作。所以農民的收入來源通常都是農業上的收入或者是工資,而這兩個來源是不能夠同時享有的。這種生產的隔離與限制問題,對農民的收入來源渠道的拓寬是有影響的,同時它也會造成由于農民進城務工而發生土地荒廢問題,也就不利于農業的規模化經營。目前土地流轉既能讓農民獲得一些土地的租金,也能讓農戶進城務工得到穩定的工資,所以說土地流轉能夠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能夠增加農民收入的來源。

        2、加速農村勞動力的轉移

        農村土地流轉的實行良好的讓了農民生產與收益的分開,讓農民走出田地里的生活而進入工業生產當中,這樣既能夠得到租金,也能夠得到務工的工資。土地流轉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的效率以及它自身的價值,這樣,農民在沒有從事農業生產的情況下,也能從土地租金中對非農生產的成本形成彌補,這樣就讓農民有了許多工作方式可以選擇,為加速農村勞動力向非農業生產中的轉移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3、提升土地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土地規模化經營效益

        在對土地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上,加快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對實現土地流轉市場化的目標是非常有利的,這樣土地本身的價值就能夠讓市場的供需關系來決定,就可以正確的對土地的價格進行引導,讓土地的生產資料達到最高效率配置的目的。與此同時,農業生產也會從分散化向更加集中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土地的流轉方向是從生產效率相對較低的農戶向生產效率更高的農戶,這樣也就有效的提升了農村土地生產的效益,同時大大減小了農村土地閑置與荒廢的可能問題。而在增強土地規模化經營效益的問題上,伴隨著我們國家政策對農業土地流轉重視程度與引導方向越來越強,近些年來,農村土地流轉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速度上都有著急速上升的效果,并且在市場價格機制的調配之下,農業土地本身價值也有了很好的體現,土地資源的配置效率也在以很快的速度上升。在土地流轉方面的收入增加很好的加強了農戶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很好的促進農村分散土地規模經營,加快農業成片成區的生產,真正的達到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的目標。

        四、結語

        通過實踐可以證明,實施土地流轉,并且適度地發展規模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要趨勢,它對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是有利的,能夠有效減少農業成本的同時提升勞動生產的效率。它非常有利于加快農業增產增效,同時也能增加農民的收入。并且它對保證主要農業產品的供應與糧食安全的保證都是有利的,因此,每個地區都要從實際的角度與問題出發,積極的推動土地流轉,使其正規化,規模化,這樣才能讓我們國家的農業發展良好的進步,為我們國家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作者:張淑梅 單位:龍江縣農村合作經濟管理總站

        參考文獻:

        第9篇:農業規模化發展范文

        土地流轉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基礎,通過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能夠集中農民土地,這樣才能促進農業的規模化發展。因此,沒有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支持就沒有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一)農村土地流轉能夠有效減少土地拋荒隨著城市發展進程的加快,農村的勞動力開始逐漸向城市轉移,伴隨著農村收益的下降,農村逐漸出現耕地被拋荒的現象。因此,通過實行土地流轉將成片的拋荒地集中起來,讓少數人投入資金和技術進行開發經營,這樣便能將拋荒的土地進行再次利用,并且可以有效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二)農村的土地流轉能夠推動農業的規模化經營,提高生產效率目前我國還沒有從傳統農業轉向現代農業生產,生產主要表現為農業生產規模小、農業經營方式滯后、科學技術含量低以及信息化程度低等,整體呈現出來的就是生產率低,經濟效益差,農村土地流轉能夠有效的推動農業向規模化經營靠近,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從而產生交易經濟收益,增加土地的投資價值,有利于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且實施農村土地流轉能夠產生邊際產出拉平效應,有效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此外,土地流轉必然會促進農業生產向科技化、信息化和產業化靠近,從傳統農業走向產業化的現代化農業生產。

        (三)有利于土地使用權邁向市場土地流轉是發展現代農業和實現農業產業收入提高的必然途徑。農村土地自從承包到戶以后,土地的經營呈零散的現象,原本成片的土地被分割成幾塊,由不同的農戶管理經營,這樣就會導致經濟效益的降低,農業的人均收入在農民人均收入的比重減小。隨著農業生產中機械化的普及,新型農業生產明顯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但是新型農業生產對土地的規模化要求較高,這樣才能方便機械操作。因此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權的轉讓,能夠促進新型農業的發展,從而形成市場化的農業模式,進而推動土地的使用權向市場邁進。

        (四)農村土地流轉能夠提高農民收入,減小城鄉差距農民的收入增加困難是目前我國“三農”問題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分析西方發達國家的農村發展經驗得知,我國農民收入增加困難的原因之一是我國農村勞動力過多,勞動力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根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農村的勞動力已經超過了農村土地的最大承載能力。而實行土地流轉能夠通過流出和流入環節促進農民收入的提高。其中,流入環節即是指通過土地的流轉讓傳統的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發展;流出環節是指將農村剩余的勞動力進行解放,將農村勞動力向城市進行轉移,讓這些勞動力投身于新的工作中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綜上所述,通過實行土地流轉能夠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從而進一步減小城鄉差距。

        二、我國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農村信息化水平不高大多數農民思想比較傳統,這就增加了實施土地流轉工作的困難。很多農戶寧可將土地閑置也不愿意將土地進行流轉。并且農村的老人、婦女和兒童不便進行遷移,這也是造成農村土地收益較低的原因之一。

        (二)農民對土地流轉的期望值過高,不利于土地流轉工作的順利開展根據調查顯示,雖然現在農村有些人對自己的土地不能進行經營,但是由于農業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較小,并且流轉的經濟效益不大,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不大,土地流轉從中獲取的經濟效益不高,所以很多農民對土地流轉的積極性不高。

        (三)土地流轉不規范根據調查顯示,在我國土地流轉過程中,普遍存在土地流轉過程不規范,通常農戶與農戶之間進行土地流轉只有口頭約定,沒有可依據的書面流轉合同。

        三、針對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

        (一)加強宣傳力度,轉變觀念,提高土地流轉積極性在進行農村土地流轉的過程中,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土地流轉的宣傳力度,讓農民切實了解土地流轉的積極作用。并且政府一定要立足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土地流轉工作,努力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提高農民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二)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轉機制,推動農村土地流轉順利進行針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不規范的問題,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轉機制勢在必行。為了推動農村土地流轉的順利進行,有關部門應該對土地流轉的原則和程序進行認真研究,并擬定完善的土地流轉合同,進行統一印制。這樣便能有效解決土地流轉過程中流轉無序、條例不明所引發的流轉問題。為了提高農村土地流轉的效率,相關部門可以建立激勵機制,鼓勵農民進行土地流轉,結合實際情況開展規模化經營,對農村發展種植、養殖專業戶,進行重點扶持,除了給予適當的經濟補貼外,還應給予技術上的支持,這樣才能有效的促進農業的規模化發展。

        (三)加強引導和運作,培養新型的農業產業要促進農業的規模化發展,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民的引導以及土地流轉的運作。為了促進農村產業的發展,有關部門應該鼓勵農民向種植大戶和集約經營進行轉變,通過土地流轉讓農民走向規模化經營。此外,還應該通過建立農業合作組織,培養新型農業產業,采取“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促進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人伊香蕉久久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 |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 久久国内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无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