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水利工程專業導論范文

        水利工程專業導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利工程專業導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水利工程專業導論

        第1篇:水利工程專業導論范文

        關鍵詞:通識教育;課程內容;知識領域

        作者簡介:黃寶強(1969-),男,江西臨川人,南昌工程學院鄱陽湖研究院,副教授。(江西 南昌 330099)鐘菊芳(1972-),女,江西龍南人,南昌航空大學土木建筑學院,副教授。(江西 南昌 330063)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0年度課題(課題編號:10YB189)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5-0073-02

        通識課程是實施通識教育的重要載體和主要途徑之一。[1]通識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必然反映到高等教育的通識課程中來。[2]實施通識教育的主渠道和重心在通識課程體系的設計和通識課程的建設。而要將通識教育的理念轉化成具體的課程編制和設置,首先要面臨的是通識教育內容選擇的問題。[3]以泰克西納的知識領域劃分對南昌工程學院的通識課程進行考察,通過對開設的通識課程的知識領域分布情況進行分析,探討通識課程內容知識面的覆蓋情況,檢查當前學校所開設的課程是否充分和合理,為通識課程體系的建設和通識課程內容的選擇提供依據。

        一、泰克西納知識領域劃分的理論依據

        泰克西納(Joseph T. Tykociner)知識領域劃分是20世紀美國學者泰克西納提出的對課程研究領域的知識分類方法。該分類方法將人類所有系統化了的知識劃分為互相聯系的12個領域。

        1.藝術(The Arts)

        本領域通過發展那些用符號代表知覺和認識活動的系統來促進信息交流。包括建筑學、自然美化、用符號表示舞蹈、文學、動作的藝術、音樂、戲劇、繪畫、書畫刻印藝術、雕塑、工藝設計、藝術評論等。

        2.信息的符號(Symbolics of Information)

        本領域包括語言學、邏輯學、數學、信息論等。

        3.物質能(Hylenergetics)

        本領域包括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質學、礦物學等。

        4.生物學領域(The Biological Area)

        本領域的基本科學為植物學、動物學、分類學、形態學、細胞學、遺傳學和生理學。

        5.心理學領域( The Psychological Area)

        本領域與培養一個人發展健全的個人有極其密切的關系,如“人類認知”、“個人心理健康與健康家庭”、“腦科學導論”、“心理學概論”、“心理、行為與文化”、“組織管理心理學”、“心理衛生學概論”等。

        6.社會學領域( The Sociological Area)

        本領域的基本科學為社會學、群體的行為研究、人類生態學、人口統計學、社會制度學和人種學。

        7.演進領域( Exeligmology Area)

        本領域探討過去事物的科學,包括關于世界總體的演進、人類總體的演進以及社會及其文化的演進等內容。主要是一些歷史課程,特別是人類社會及文化歷史的課程。

        8.未來領域( Pronoetics Area)

        本領域包括農學、藥學、技術和國防,是非常專業的領域。

        9.調節領域(Regulative Area)或稱“社會控制論”(Social Cybernetics)

        本領域的基本科學為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和行政學。

        10.傳播領域( Dissemination Area)

        本領域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職業指導、圖書館學、新聞學和大眾通信。

        11.探究領域( Zetetics Area)

        本領域的功能在于探索所有領域的生長問題。

        12.統合領域( Integrative Area)

        本領域的功能在于對所有領域進行綜合。包括哲學的、愿望的以及普通系統論的。

        這12 個領域是個動態系統,仍處在不斷探索過程中。根據其功能可以將這12 個領域歸納為5個“系”:

        第1個系包括第1 領域和第2 領域,其功能是通過發展那些用符號代表知覺和認識活動的系統來促進信息交流。

        第2 個系包括第3、4、5、6 領域,其功能是提供關于世界上的各種事實及其相互關系的知識。

        第3 個系以第2 個系為基礎,包括第7、8、9、10 領域,其功能是擴展人們過去的知識,并應用從第2 個系獲得的結果來提供和建立未來,并對從過去到未來的條件加以控制。

        第4 個系是探究領域,其功能在于探索所有領域的生長問題。

        第5個系是統合領域,其功能在于對所有領域進行綜合。

        二、南昌工程學院通識課程的知識領域分布情況

        下面以南昌工程學院2011~2012年學年下學期開設的通識選修課程為例,對課程的知識領域分布情況進行分析。該學期共開設通識選修課程112門。按照泰克西納的知識領域劃分方法對所開設的課程進行劃分,結果如圖1所示。

        藝術(The Arts)32門,占總課程的28.5%。

        信息的符號(Symbolics of Information)11門,占總課程的9.8%。

        物質能(Hylenergetics)11門,占總課程的9.8%。

        生物學領域(The Biological Area)3門,占總課程的2.7%。

        心理學領域(The Psychological Area)5門,占總課程的4.5%。

        社會學領域(The Sociolgical Area)4門,占總課程的3.6%。

        演進領域(Exeligmology Area)2門,占總課程的1.8%。

        未來領域(Pronoetics Area)2門,占總課程的1.8%。

        調節領域(Regulative Area)或稱“社會控制論”(Social Cybernetics)17門,占總課程的15.2%。

        傳播領域(Dissemination Area)23門,占總課程的20.5%。

        探究領域(Zetetics Area)0門。

        統合領域(Integrative Area)2門,占總課程的1.8%。

        三、分析與討論

        1.各領域額課程分布很不均勻

        從南昌工程學院通識教育課程知識領域分布來看,課程最多的是領域1,有32門,占總課程數的28.5%。其次是領域10和領域9,分別有23門和17門。其余9個領域只占課程總數的35.8%,其中領域11沒有課程,領域7、8和12分別只有兩門課程,領域4有3門,領域6有4門,領域5有5門。領域1、9、10這三個領域占課程總數的64.2%,說明學校開設的課程中有較多的文學、藝術課程以及社會關系課程。領域1和領域9也是很多名校開設比例較高的課程領域。南昌工程學院領域10開設課程比例很高。相反,在一些名校,這個領域的開設比例一般低于5%。[3]但是領域7,反映歷史傳承的課程卻只有2門,與名校注重開設歷史課程,尤其是注重探討人類社會及歷史文化類課程相比有較大的差距,如北京大學該領域開設的課程是所有領域中最多的,占總課程數的25.7%。[3]與通識教育注重“文化”和“歷史”傳承相比,在歷史課程的設置和開發方面應該加強。

        西方國家的大學對自然科學領域比較重視,領域2和領域3的課程一般都超過10%,對生物學領域也有比較高的要求。南昌工程學院領域2和領域3的課程比例都達到了9.8%,而生物學領域的課程僅有3門,說明在自然科學方面的重視程度還有待加強,要加大生物學領域課程的數量。

        2.部分開設的課程仍然是以理論性的為主,反映出課程設置的功利性和適實用性

        111門課程中以“××學”、“××概論”、“××基礎”的課程有32門,這些課程還是以傳授理論性的知識為主,與通識教育的目標不一致。西方大學很多是跨領域的、以問題為中心的、綜合的課程,如“Screening Modern China:Chinese Film and Culture”、“Eth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Caribbean Societies:Socioeconomic Change and Cultural Adaptations”。[3]但是,南昌工程學院這類課程是少之又少。有部分課程是不適宜作為一門課程來開設的。如英語報刊閱讀、大學生應急救援知識、健美、橋牌、炒股入門與技巧、考研數學一復習與例題選講、計算機二級C等級考試輔導、考研數學復習策略與選講、心理成長游戲等。通識必修課有“大學計算機基礎”。“計算機科學概論”這門課的開設值得商榷。而將考研數學一復習與例題選講、考研數學三復習與例題選講、計算機二級C等級考試輔導、考研數學復習策略與選講等輔導性課程作為通識選修課來開設也是不合適的。

        3.有部分課程是技能型、常識性的課程

        課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技能課,如面向大眾的移動通信技術、網頁設計與制作及flas、多媒體技術基礎、現代通信技術基礎、通信在航海中的運用、互聯網技術、生活中的信息技術、電子商務基本知識及網頁制作、電子商務基本知識及數據庫、三人制籃球、跆拳道、快樂乒乓球、短式網球教學。這些課程的設置反映了課程設置的功利性和盲目性。有些課程的理論深度不夠,在分類時很難將課程歸在哪一個領域,如三人制籃球、跆拳道、快樂乒乓球、短式網球教學、大學生科研訓練、考研數學一復習與例題選講、計算機二級C等級考試輔導、考研數學復習策略與選講。另外,還有一些常識性的課程,如奧林匹克運動、大學生應急救援知識、電工儀器表在實際應用上的實用和測量等。

        4.真正能夠體現通識教育思想的課程并不多

        綜上分析,根據通識課程的目標對所開設的課程授課內容、教學目標進行分析,真正能夠體現通識教育思想的課程并不多。這些課程有39門,只占全部課程的34.8%。代表性的課程有中國傳統文化與人格修養、《圣經》與西方文化、中西文化比較、美國社會與文化、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等39門課程。

        四、啟示

        1.加強通識課程的建設和改造

        通過以上分析,能夠符合通識教育目標的課程只占總課程的34.8%,可見南昌工程學院的通識課程建設還任重道遠。西方國家和我國著名院校通識課程的設置明確了通識課程設置的方向。一方面要加大對新課程的開發和建設,特別是要加大歷史課程和生物學方面課程的開發力度。重視原著經典課程的開發,增加對中國古典名著以及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等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有關倫理、道德、理性內容的經典著作課程建設,加強學生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修養。

        加強STS(Science in Society,“社會中的科學”)這類融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于一體的課程建設,在課程中做到學科之間滲透與交融交融。開設如“計算機課程與社會”、“能源與社會”、“生物技術與倫理”等課程,將兩種或三種以上科目結合在同一課程之中。也可以對現有的一些課程加以改造,使之與通識教育的目標契合。如“紀錄片創作與欣賞”、“影視作品賞析”等課程如能加入特定的社會關系、環境或生態問題或文化元素的評析,并將課程名稱與課程內容緊密聯系起來,將會是理想的通識教育課程。“英美概論”如果能對英美兩國的文化、歷史、社會變革進行對比、分析的話也將是一門很好的通識課程。可將“能源概論”融入社會學的知識,開設“能源與社會”課程。還可以將一些純技術性的課程,如“互聯網技術”與網絡安全、倫理道德、法律等結合起來,形成跨學科的課程,也是通識課程改造的一種思路。此外,還可以嘗試結合“兩課”進行改革,對一些內容進行壓縮和調整,以培養合格的公民為目標,融入有關愛國主義、構建和諧社會、社會公德、家庭價值觀念、公民權利和義務、民主與法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公正、正義、民主、自由、平等、個人責任感等,擴大通識教育的課程范圍。

        2.要加速建成一批通識核心課程

        學校教務部門應根據通識教育的目標、能力結構和課程結構等規劃建設一批通識核心課程,帶動其他通識核心課程的建設和發展。可以在現在開設的課程中選擇一批課程內容與通識教育目標吻合、體現學校特色的、跨學科性、開設時間長、各方反映較好的課程(如“水利概論”、“中國傳統文化與人格修養”、“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等課程)作為核心課程進行建設。

        “水利概論”是為了體現學校以“水利為特色”的辦學特色而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通識課程。該課程不應該是停留在水資源和工程等層面概論,而應該包含水利工程、水文水資源、水資源危機與人為活動、水利工程的歷史、水利工程與社會發展、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水文化、水教育、水利經濟、人水關系以及倫理等多種內容,是跨工程、地理、生態、環境、文學、美學、哲學、歷史等學科在內的一門綜合性課程,不但要使學生對大江大河、水利工程以及建設歷史有所了解,還應使學生思考在水利建設開發、水資源利用等方面與環境保護發生沖突時人類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倫理上的思考)。還應使學生受到優秀水文化的熏陶。所以說這門課程的意義非凡。要建設好這門課程,使之達到教學目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據了解,現在該課程采用分專題的講授方式,分設6個專題,每個專題有不同的老師主講。講授內容包括水循環與水危機、中國的水資源與水利發展、水旱災害及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和水利工程等。采用專題授課方式值得肯定,但是從授課內容來看,應該說與設置這門課的目的還是有一定距離的,而且這門課定位于“專業基礎課”也是恰當的。應該按照通識教育課程的目標對其建設改造,使之真正成為“通識教育課程”的旗幟。建設得好的話,該課程還可以成為一門校本課程。

        參考文獻:

        [1]趙菊珊,婁延常.大學通識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09,(5):106-110.

        第2篇:水利工程專業導論范文

        大學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知識生產、社會服務”三大功能,需要進行一種專業目的的學科群建設,以學科群組織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在對環境科學學科群和相應的專業課程體系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對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進行探討,為建立適應新時期要求的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供科學依據,也為專業建設提供一種新范式。

        1專業學科群

        高等學校的專業是一種傳承知識、培養人才的組織方式,主要指學術和人才培養的人為分類,起著目錄性的指導作用,規定著師生探索的方向和范圍,也起著范型的作用,是人才培養的范式。從知識角度講,專業也是實現知識領域專門化的一種方式,是知識、學科及學科群的一種組織形式,既是具有一定共性和內在聯系的學科群的集合體。

        專業學科群包括基礎學科、帶頭學科和外延學科三個層次。學科群建設就是要加強基礎學科的理論源頭作用,發揮帶頭學科的牽引作用,使多形態的學科結構產生協同效應,緊密聯系交融形成一個學科整體是學科發展的一個新模式。學科群必須有帶頭學科。帶頭學科領域內的知識內容必須是學科群中心任務所涉獵的內容的大部和關鍵所在,是眾多學科之中的核心學科和首席學科,擔負起領導和組織的功能,連通、協調著各個學科、各層次學科,起著牽引作用。根據環境科學專業的發展演變過程和傳統特色,環境科學是其帶頭學科,也是環境科學專業學科群的主干課程。基礎學科是學科群的理論源頭,環境科學專業的基礎學科為地學、化學。

        2環境科學專業學科群分析

        2.1環境科學專業淵源

        環境科學就是研究人及其生存環境間關系的一門學科。環境科學學科都是在傳統學科中衍生、發展、壯大起來的,在環境科學的初級階段,與環境科學的相關學科分別從解決環境問題的不同角度出發,形成了具有各自學科特點的環境類專業,如環境化學、環境地理學、環境地質學、環境生物學、環境工程學等,形成了各類環境科學分門別類發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這樣環境科學學科都以二級學科的形式附屬在傳統學科內。例如,綜合性和師范型大學的環境科學體系主要起源于地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等學科,農業大學的環境科學體系主要起步于土壤農化和農業環境保護,海洋大學的環境科學體系主要側重于海洋環境科學等。隨著環境科學進入綜合發展階段,由于實際環境問題的綜合性,前述學科通過相互聯系、聯合、融入和融合,并逐漸綜合、歸并為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兩個專業。1998年國家對學科設置體系進行了調整,新設了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其下包括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兩個二級學科,其中環境科學所涵蓋了原來的環境地理學、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海洋學等多個二級學科,成為一個覆蓋面非常廣的一個新的二級學科。

        2.2帶頭學科的演變

        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強的科學,研究核心是人地關系。研究對象是人地系統,是指環境與人類活動兩個子系統相互作用,構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機制的復雜巨系統。按照研究人地關系系統相互關系的課程設計,環境科學專業主干課程是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是一門年輕的交叉科學,環境問題是環境科學發展的根本驅動力,環境科學發展以環境問題為導向。20世紀50年代初,環境科學是在人類認識解決環境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人類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因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而在國外被提出,隨著國際社會對環境問題關注的不斷加強而得到發展,特別是進入20世紀七、八十年代后,得到了迅速發展,逐步形成了一門具有領域廣泛、內容豐富的獨立新興學科。

        環境科學是多學科、多門類的綜合性科學,不過主要是移植其他眾多自然科學學科如生物學、地學、化學、氣象學、經濟學、工程學、規劃學等的原理和方法應用,及相關學科分化,并隨著科學和技術進步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從地球科學分化出的環境地學包括環境地理學、環境地質學、環境海洋學、環境地球化學以及環境生物地球化學和環境大氣學等。生物學分化出環境生物學和環境醫學包括環境生態學、環境水生物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生理學和環境毒理學等。由化學學科分化而來的環境化學包括環境分折化學和環境工程化學、環境有機分析化學、衛生工程化學、用水廢水化學、大氣污染化學、土壤污染化學和海洋化學等。環境物理學,包括輻射生物學和輻射醫學以及環境聲學、環境空氣動力學等。工程類的環境工程學包括給水排水工程、給水及污水處理工程、供熱工程、空氣調節技術、除塵技術、冷凍技術、“三廢”綜合利用等。環境社會科學是從社會學科發展而來的,包括環境發展史、環境污染史、環境經濟學、環境規劃和環境管理學等。90年代前后,才開始注意到社會科學在研究和解決環境問題中的重要作用,環境哲學、環境社會學、環境倫理學以及環境法學等學科才逐漸形成。

        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人與生物圈”的研究列為全球性課題,強調從宏觀上研究人與環境的規律。人類面臨的人口、糧食、能源、環境、健康等重大問題都是環境科學的研究內容,既要從廣義的科學、技術和社會角度解決,更是從生物認)與環境角度來解決。這樣,“環境科學”以其與時倶進的強大生命力,不斷地擴充其學科視野,擴展其理論視界,擴張其應用視域,直到全面關注并深層關懷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生態文明前景。這樣不僅形成了眾多的環境科學分支,還與其他一些應用學科甚至社會學科相互滲透,產生了許多應用科學。人類環境學基礎理論包括環境動力學、環境控制論和環境系統學;從應用上分有環境工程學、環境規劃學和環境管理學;從層次等級分有個體環境、家庭環境、企業環境、社區環境;從系統類型分,有農村環境、城市環境、工礦環境、交通環境;從學科領域分,有經濟環境學、文化環境學、社會環境學、行為環境學、環境倫理學、醫學環境學、教育環境學和技術環境學等。

        環境是指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圍繞生物界泡括人類)并構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的外部空間和無生命物質,如大氣、水、土壤、陽光及其他無生命物質等。環境科學的主體是人,人的活動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向自然界索取資源,產生出一些新的東西再返回給自然。環境科學的目的就在于弄清人類和環境之間各種各樣的演化規律,包括人和環境的關系;人類活動引起環境質量的變化,這種變化又反過來影響人類活動,使我們能夠控制人類活動給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它的任務就是要揭示人和環境的這種相互作用的客觀規律,以及運用這個規律來保護和改善環境。環境科學的研究從宏觀上講,研究人和環境相互作用的規律,由此揭示社會、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基本規律。從微觀上講,環境科學要研究環境中的物質,尤其是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及其在環境中的遷移、轉變、積累、歸宿等過程及其運動規律。還要研究環境污染綜合防治技術和管理措施,尋求環境污染的預防、控制、消除的途徑和方法。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學科內容進一步細化、深化,分支成環境科學學科群。環境科學學科群包括生態環境學科集、環境學學科集和應用環境學學科集。

        2.2.1生態環境學科集

        生態環境科學學科集包括基礎環境因子學科子集和生態環境學科子集。

        環境科學研究的環境是圍繞著人的生存環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基礎環境因子學科子集細分為地質學、地貌學、氣象學、水文學、土壤學、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等環境因子,每個環境因子都包括一個系列學科,如土壤學系列學科包括基礎土壤學、土壤地理學、土壤資源學、環境土壤學、土壤調查與制圖、土地評價、土壤改良治理工程與技術、水土保持、土壤社會學等課程;同時包括地質環境學、地貌環境學、大氣環境學、水文環境學、水資源環境、土壤環境學、生物環境學、植物環境學、動物環境學、微生物環境學等環境因子系列學科。

        生態環境學科子集細分為海洋、河流、沙漠、草原、森林、農田、湖泊、沼澤、平原、山區、高原、丘陵、盆地等類型,包括海洋學、流域學、草原學、森林學、農田學、湖泊學、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等學科;海洋環境學、流域環境學、沙漠環境學、草原環境學、森林環境學、園林環境學、農田環境學、湖泊環境學、河流環境學、城市環境學、聚落環境學等系列課程;同時包括生態系統工程學、海洋環境工程、水利工程環境學、沙漠環境工程、草原環境工程、森林環境工程、園林環境工程、農田環境工程、湖泊環境工程等系列學科。

        2.2.2環境學學科集

        環境學學科集包括基礎環境學學科子集、社會環境學學科子集和環境工程學科子集。

        基礎環境學學科子集包括環境科學概論、環境地質學、環境地球化學、環境海洋學、環境土壤學、污染氣象學、環境化學、環境物理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生物學、數學環境學、化學環境學、環境醫學、環境毒理學、環境生態學、環境監測、環境質量及評價、環境儀器分析等系列學科。

        社會環境學學科子集包括環境哲學、環境科學方法論、環境統計學、環境倫理學、環境社會學、自然環境保護學、清潔生產概論、環境信息系統、環境保護學、環境管理學、環境經濟學、環境法學、環境美學、景觀環境學、環境政治學等系列學科。

        環境工程學科子集包括環境規劃學環境工程學、環境生態工程學、環境保護工程學、環境系統工程學、環境地球化學工程學、水污染防治工程學、大氣污染防治工程學、固體污染防治工程學、噪聲控制工程學、環境材料等系列學科。

        2.2.3應用環境學學科集

        應用環境學科是飛速成長的環境科學學科群中另一個重要學科子集。環境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產生了經濟環境學,同理如農業環境學、資源環境學、城市環境學、產業環境學、家庭環境學、工程環境學、環境教育、放射性環境學、農村環境學、區域環境學、全球環境學和宇宙環境學等都是環境科學應用的重要研究領域。出現了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科雙向同步發展的景象,如與前述應用環境科學學科相對應的農業環境工程、資源環境工程、城市環境工程、產業環境工程、家庭環境工程、環境教育工程、放射性環境工程、農村環境工程、區域環境工程、全球環境工程和宇宙環境工程等學科紛紛出現,這樣就逐漸形成了飛速成長的應用環境學學科集。

        2.3環境科學專業學科群的外延發展

        環境科學專業是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交叉滲透形成的、與人類及生物生存息息相關的前沿學科集其知識體系涉及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的高效利用、浪費、污染及控制、生態與環境建設的各個方面。因此人和環境科學集向外延拓展:(1)人一方面外延發展成人、生物科學與技術進而發展成包含現代生物認肢術與工程的生物(人)科學集;另一方面人口資源外延發展成自然資源,發展成以人口資源為主體的自然資源調查與保護、管理,進而發展成為資源科學學科集;(2)環境科學由人類生存環境發展成為生物(人)環境系列課程,外延發展成社會環境、人類環境系列課程,進而發展成為包括自然環境學科、社會環境學科、人類環境學科的環境科學學科集。

        2.4農業大學環境類特色學科

        農業大學最大的特色學科是農業學科群屬于生命科學群的重要組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農業己經形成了許多傳統學科,與環境科學專業有關的課程有:普通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物化學、農業概論、作物栽培學、園藝學概論、生物保護學、設施園藝環境調控工程、養殖環境工程、農業生態學、農業病理學、植物保護學、試驗設計與生物統計、農業儀器分析;農業氣象學、農田水利學、土壤肥料學、農業環境學、園林環境學、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綠色(有機)食品工程、建筑環境學、環境景觀設計等。

        2.5地方環境特色學科

        青島農業大學位于美麗濱海城市一青島市的腹地城陽區,瀕臨黃海,東接嶗山、西鄰膠州灣,濕地廣布,水域(濕地)環境研究方便。學校具有強大的農業技術背景,依托這一背景,學院環境科學專業將在農業環境保護、濕地(尤其是海洋)環境保護、區域環境規劃、農業環境工程等方面獨具一格。

        3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

        高等學校的“專業”指的就是一個系列、有一定邏輯關系的課程組織151。因此,專業就是培育學科群的組織保證,是圍繞社會需要,尤其是人才培養的需要,組織多學科協同攻關,形成一些由若個具有某一共同屬性的分支學科構成的學科群體和人才培養的范式。

        環境科學著重研究區域生產(生活)活動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及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和工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其工作重點是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的指導下,努力提高環境容量,注重區域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環境質量的改善,保證區域環境健康和優質農產品生產,確保生物認)生存的環境質量,是人們生活、生產和環境保護的理論基礎,也迫切要求用較為完善的理論去對許多應用性問題提供專門指導。“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綱要”161中指出: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建立合理的農林牧副漁復合生態體系。發展生態建設工程,開展溫室效應、酸雨及臭氧層機理,及其對環境和人體影響的研究。是中國21世紀初環境科學研究發展的前沿和核心領域。由于環境問題涉及面廣、性質復雜,其解決需要各相關學科的知識,環境科學專業也就需要同時具備相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尤其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解決環境問題的迫切性,要求環境科學本科專業人才必須具備廣博的理論基礎和扎實地掌握相應的技術手段。針對環境科學涵蓋面的廣泛性和所研究問題的復雜性,客觀上需要專業方向各有所側重的人才多樣化,需要具有深厚理論基礎的綜合能力和適應性強的專業人才的特點。這就要求學生掌握環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環境管理的基本訓練,熟悉國家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了解環境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狀況;同時通過學科交叉、滲透,加強基礎理論教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強化專業基本技能、基本實踐的訓練,培養學生具有系統扎實地環境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管理規劃能力,具備區域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生態環境建設、資源利用技術、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質量保障方法和可持續發展方法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成為基礎扎實、適應性廣、能力強、素質高的區域環境系統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技術人才,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等工作。高等學校應在教育部頒布的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基本框架下,根據環境科學專業學科群發展的要求,按照“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的原則,結合自身特點和所處環境,從有利于學生就業和繼續深造兩方面著手構建環境科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

        專業學科群是本專業的主干課程的細化、交叉融合形成的系列課程的集合,以本專業的主干課程系列課程為核心,以專業主干課程的外延課程系列為支撐,加上這些專業課程的基礎課程群,形成金字塔型學科群。地方農業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學科群包括化學科學學科集、生物濃業)科學學科集、生態環境科學學科集、環境科學學科集和環境工程科學學科集。青島農業大學將前述的環境科學專業學科群分成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專業選修課程等層次,形成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針對龐大的課程體系,特別是眾多的選修課,學生們往往很迷茫。為了學生們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很好地在環境科學領域定位自己、發展自己,在寬口徑的基礎上,能有一技之長,畢業后成為能在產業環境保護、生態農業、循環生產、污染監測及控制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的應用技術型人才。我們結合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的發展趨勢,緊密結合中國資源管理與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與社會需求,尤其是“三農”領域的廣泛需求,考慮到農業院校的基礎和環境科學領域的特色,根據市場的需要考慮設立多個專業方向,來培養多層次、多樣化、適應性強的各類人才。按照“基礎+模塊”模式設置了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將環境科學專業選修課程分設三個方向,每個學生至少選修一個方向的課程、至少選修8個學分人文社科類課程和一定任選課。濕地晦洋)環境科學方向:主要選修課程有水生生物學、水文與水資源學、海洋學導論、自然資源學、水域生態學、水污染與控制、水污染治理、海洋環保技術、水土保持、環境生態工程學等;

        污染控制方向:環境工程原理、CD制圖、產業生態學、城市生態學、環境風險評價、環境土壤學、清潔生產概論、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物理性污染控制、水處理新技術、室內空氣污染控制工程等;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中文不卡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女同 | 亚洲国产99热最新在线 | 最新国自产在线播放 | 日本一道本精品一区二区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