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國際服務貿易法范文

        國際服務貿易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國際服務貿易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國際服務貿易法

        第1篇:國際服務貿易法范文

        內容摘要:當今國際產業的重心開始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服務貿易已成為拉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發展服務貿易逐漸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我國發展服務貿易面臨歷史性機遇,發展服務貿易前景廣闊。

        關鍵詞:服務貿易 現狀 策略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一)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勢頭強勁

        服務貿易是產業進步的標志, 我國加入服務貿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據國家旅游局的統計顯示,2008年我國入境旅游繼續保持持續較快的增長勢頭,全年入境旅游人數達1.3003億人次,旅游外匯收入408億美元,入境旅游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國際服務貿易。

        我國服務貿易起步較晚,但勢頭強勁。從開放程度看,服務業開放已經涵蓋了《服務貿易總協定》中12個大類中的10個,涉及總共160個小類中的100個。目前,包括銀行、電信、證券、保險以及分銷等在內的100個服務貿易部門,已全部向外資開放,占服務部門總數的62.5%。可以說,服務業開放程度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從規模上分析,跨境服務貿易從1982年的43.4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1582億美元,短短23年間增幅超過35倍,約為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占全球服務貿易的比重從0.6%增長到3.3%。服務貿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8位,進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我國服務貿易前景廣闊。

        (二)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且國際競爭力不強

        我國服務貿易的優勢部門主要集中在海運、旅游等比較傳統的領域,其出口占我國服務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險、計算機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卻還很弱,這不符合當今國際服務貿易結構正向技術、知識密集化方向發展的大趨勢。以2004年為例,服務貿易中的11個項目雖然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旅游、其它商業服務、運輸項目依舊是服務貿易收入的主要來源,收入額分別為257億美元、160億美元和121億美元。分別占服務貿易總收入的41%、26% 和19%,合計占服務貿易總收入的86%。其中,旅游和運輸收入的占比分別上升4個和2個百分點,其它商業服務收入的占比則下降6個百分點。專有權利使用和特許費、廣告宣傳、技術咨詢、計算機信息服務等項目增速較快,分別增長121%、75%、67%和49%。這些數據表明我國服務行業結構有所改善。但由于外資進入后的替代效應,2004年我國金融和通信服務收入有所下降。分別減少38%和31%。上述情況表明,隨著我國服務業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境內服務企業,尤其是金融、保險、咨詢、郵電等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服務企業將面臨來自境內外的雙重挑戰。

        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一般可以通過貿易競爭優勢(即TC指數)來分析,所謂TC指數是指一國某一產業或商品進出口差額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其公式為:TC指數=(出口一進口)/(出口+進口)。TC指數的取值范圍為[-1,1]。當其值越接近于1,表明比較優勢大,國際競爭力越強;當其值越接近于-1,表明比較優勢小,國際競爭力越弱;當其值越接近于0,表明比較優勢接近于平均水平。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的TC指數均為負值,2000-2003年連續四年為-0.08,2004年稍有上升,為-0.07,而美國的TC指數一直保持在0.2左右,歐盟則高達0.8。這說明,盡管2000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得到快速發展,但總體競爭力還不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國內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

        國內服務業的發展是服務貿易的基礎,決定著服務貿易的總體國際競爭力。據最新資料顯示,服務業占GDP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為60%,發達國家的水平一般在65% 以上,美國甚至高達85%,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也達到48%,而我國服務業占GDP比重不僅明顯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36%),基本維持在33%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服務業的發展主要集中于傳統服務業上,而在全球服務貿易總額占最大比重的金融、保險、咨詢、通訊等技術和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我國尚處于初始發展階段。從上面分析可知,我國的服務業的發展不僅總量規模小,同時檔次低,總體競爭力薄弱。因此只有盡快發展我國服務業,為服務貿易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四)服務貿易法律法規未成體系且與國際規則有差距

        服務貿易法律法規不健全。近年來,我國先后頒布了《海商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廣告法》等一批涉及服務貿易領域的重要法律法規。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立法未成體系,不少領域還是空白,即使已頒布的一些有關服務貿易的法律法規,也比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一些規定與國際經貿規則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對應于《服務貿易總協定》的要求,我國現行的管理體制存在許多缺陷。目前,我國對國際服務貿易的管理和協調主要由中央相關部委負責,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務業國際貿易政策和規章方面存在差別性,服務業各有關職能部門職責不明確,容易造成行業壟斷等弊端。此外,我國對服務業的定義、統計范疇,以及劃分標準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及國際慣例不一致,所有這些,都是阻礙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策略

        當今國際產業的重心開始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發展服務貿易逐漸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我國發展服務貿易面臨歷史性機遇,發展服務貿易前景廣闊。

        (一)重點擴大高等教育、文化體育、對外醫療服務、信息技術等服務貿易出口

        要按照積極推進新興服務貿易出口與擴大傳統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相結合的原則,重點擴大高等教育、文化體育、對外醫療服務、信息技術等服務貿易出口。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具備走向產業化、國際化和服務化的基礎和條件。為了更好的發展要采取四項措施:一是適當簡化高等院校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審批手續,擴大高等院校招收留學生的規模;二是加大高等院校的國際宣傳力度,提高高等院校的國際知名度;三是針對國際社會的需求,增設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四是通過高等教育機構與國內外企業的合作,特別是與大企業、大公司的合作,提高高等教育對國際社會的服務能力。通過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提高我國現代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推動體育、文藝、影視等現代文化產業的國際化,把文化產業作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戰略領域。近十年來,我國與世界各國尤其是與發達國家的體育文化交流與合作活動已經達到一個新的水平,體育、文藝、影視等文化產業貿易也有較大的發展,在體育、文藝、影視界有一批名人進入國際文化產業,并獲得了良好的貿易收益。把體育文化貿易放在現代服務貿易戰略總體中去考慮,要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轉變觀念,把文化交流作為文化貿易來對待,突出國際市場經營操作行為;二是要建立體育、文藝界的明星培育體系和機制,為開拓國際文化產業市場奠定基礎;三是要加大國際明星的市場宣傳力度,提高文化產業在國際社會的貿易價值和市場效益;四是要放松體育文化貿易的政策管制,為現代文化產業國際化創造寬松的環境與條件。

        醫療衛生業是重要的現代服務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要充分認識到中醫在世界醫學中的重要地位,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業在對外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地位:一是轉變觀念,在重視援外醫療工作的同時,強化發展對外醫療服務貿易,把醫療服務貿易當作重要的現代服務貿易產業來對待;二是提高中醫中藥產業的國際化水平,盡快把中醫中藥服務業推向國際醫療市場,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醫療市場;三是調整援外醫療政策,在擴大發展中國家的醫療服務領域的基礎上,適當減少對外醫療援助規模;四是通過醫療服務的高質低價方式,搶占國際醫療市場,尤其是要擴大與發展中國家的醫療衛生服務貿易。

        信息產業技術服務貿易所擁有的發展空間、技術含量、市場價值等特點,決定了它應該是我國對外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選擇重點之一。在現代服務貿易領域,隨著全球信息技術產業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服務貿易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已經成為世界服務貿易發展的“領頭羊”,而且其技術含量價值也頗高。尤其是服務應用于各個經濟部門和生活領域的“軟件業”,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競爭的服務貿易重點市場。因此,應把信息技術服務貿易作為我國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

        (二)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服務貿易促進體系

        要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服務貿易促進體系,積極培育行業協會,建立國際服務信息網絡,打造整體品牌。針對目前我國在對外服務貿易中存在的責任范圍不清、條塊分割、管理體制不順等問題,有必要在商務部、外經貿部門設立統一協調的服務貿易專門機構,對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實施有效的宏觀管理。該服務貿易專門機構的職能應包括:制定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戰略和規劃;參與制定國際服務貿易法律法規;監督檢查有關國際雙邊、多邊服務貿易協定以及我國相關法規的實施;建立綜合統計體系等。同時,各服務行業還應建立相應的管理部門,其管理職能主要側重于:提出行業發展、開放或保護方案,對行業內的市場開放實施監督管理,統計服務貿易數據,推動優勢產業走向國際市場等。最后,我國應該建立起一個收集、傳遞國際服務信息的網絡,或成立一個統一的信息處理機構,防止因相關信息由服務單位自己收集處理和加工,影響到信息的利用率。

        (三)建立系統的服務貿易法律體系

        發揮政府作用,加強服務貿易立法,建立系統的服務貿易法律體系。我國服務貿易立法近年來雖大有改善,但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有些重要的服務部門沒有部門立法,有些法律條文措辭模糊、操作性不強,有些法律、法規之間存在矛盾沖突等等。因此,政府應結合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實際情況,按照GAIT(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S(服務貿易總協定)的規定盡快完善服務貿易的法律規章,建立不同層次、內容齊備且相互協調的服務貿易法律體系,為我國服務貿易的迅速、健康發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據。

        (四)建立符合國際規范的服務貿易統計體系

        加快建立符合國際規范的服務貿易統計體系。要以跨境貿易和附屬機構為主線建立服務貿易體系,明確服務貿易的統計標準、指標體系、統計方式和方式,加強對服務貿易進出口的運行分析,適時掌握進出口的產業動態,加強與國際組織的聯系,跟蹤服務貿易的統計規則的變化,不斷完善統計方法,調整統計范圍,細化統計項目,增強統計的實效性。

        (五)組建大型的服務企業集團

        組建大型的服務企業集團,加大服務營銷的力度。我國服務貿易企業要想和國際大集團抗衡,必須做大做強。當前的緊迫任務是組建一批國際服務貿易企業集團,擴大規模經營,提高整體競爭能力,并能對外資搶奪國內服務市場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國際服務營銷在服務企業國際化經營過程中的作用顯得更為重要。企業要在認真分析內外環境因素的基礎上,首先確定企業的經營目標;其次,要做好市場調研,準確劃分目標市場;另外,要建立科學的營銷組合,注重對服務貿易營銷組合7PS的研究,即產品、定價、地點及渠道、促銷、人員、有形展示以及服務過程管理等七個要素,結合這七個要素,制定出整體的營銷方案,從而做大做強服務貿易。

        (六)加強服務貿易人才培養

        加強服務貿易人才培養,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服務業是智力密集型行業,服務提供者的素質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益的關鍵,也是制約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人才是當前發展我國服務貿易的一個突出矛盾,因此,在加強服務產業、服務貿易重要性及作用的宣傳、強化服務貿易意識的同時還需加強服務貿易人才的培養。當前我國缺乏熟悉服務貿易的研究人員、企業家、金融家、會計師、審計師、保險師、律師、工商管理人員和工程承包商等人才,同時,具體的從業人員如勞務人員、導游等素質較低,我國應該在相應環節加大教育培訓的投入,提高服務人員素質。要建立門類齊備的服務貿易培訓機構,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加快服務貿易人力資源的開發,完善人才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發揮其創造性,并謹防在利用外資過程中國內服務企業優秀人才的流失。

        結論

        推進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根據不同的服務貿易模式,推進對外開放的力度可以有所不同,且需要選擇不同的開放方式與合適的開放次序:要按照積極推進新興服務貿易出口與擴大傳統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相結合的原則,重點擴大高等教育、文化體育、對外醫療服務、信息技術等服務貿易出口;要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服務貿易促進體系,積極培育行業協會,建立國際服務信息網絡,打造整體品牌,推動優勢產業走向國際市場;加快建立符合國際規范的服務貿易統計體系,不斷完善統計方法,增強統計的實效性;組建大型的服務企業集團,加大服務營銷的力度;加強服務貿易人才培養,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服務貿易屬于人才密集型的領域,服務貿易提供者素質是決定服務貿易質量和服務貿易效益的關鍵,也是制約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我國在發展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同時,應注重人才尤其是知識型服務貿易所需的外向型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提升人力資本的素質;發揮政府作用,加強服務貿易立法。建立不同層次、內容齊備且相互協調的服務貿易法律體系。為我國服務貿易的迅速、健康發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據。

        參考文獻:

        1.伍再華.基于競爭力視角下的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研究[J].經濟與管理,2006.11

        2.楊萍.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狀況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6.11

        3.付強.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策略研究[J].北方經濟,2006.9

        4.周占華.發展服務貿易前景廣闊[N].經濟日報,2007.1

        第2篇:國際服務貿易法范文

        關鍵詞:服務貿易;發展趨勢;現狀;對策

        前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服務貿易發展迅猛,已日漸成為全球經濟的主體。特別是發達國家,服務貿易所占比重正逐年上升。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正在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服務貿易的發展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世界將進入以服務業經濟為主的時代。而我國的服務貿易還比較落后。如何迎接服務經濟時代的挑戰,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

        伴隨著世界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轉移,服務貿易作為各國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已成為各國國際貿易和投資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近些年來,國際服務貿易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一)服務貿易的發展速度和規模逐漸增大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們對服務貿易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從而使得服務貿易在國際間的流動性增強,其規模及在各國經濟中的比重也在不斷增大,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和比重也越來越高。

        (二)服務貿易結構的變化

        傳統的國際服務貿易主要是以運輸和其他勞務輸出形式為主,當今金融、保險、等已成為服務貿易的重要項目,服務貿易正向以技術密集型或資本密集型的為主。交易內容和品種日趨擴大,知識和技術含量不斷的提高,結構正走向高級化。

        (三)服務貿易的地區分布不平衡,但地區差距在縮小

        發達國家由于在技術和資本密集度等方面存在絕對優勢,其國際服務貿易絕對主導地位,長期對發展中國家存在大量順差,而發展中國家則處于從屬地位,這種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世界服務貿易的框架格局。近幾年發達國家有逐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服務貿易的趨勢,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呈現逐步上升趨勢,特別是亞洲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發展較快。

        (四)服務貿易壁壘日趨隱蔽

        逐步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是國際多邊貿易體系所倡導和追求的終極目標,但是由于歷史等原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的競爭中實力相差太大,服務貿易給經濟發展不同的參與國帶來的利益差異巨大,因此,各國政府為了促進本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對本國的服務貿易進行不同方式的引導和干預。為了避免貿易摩差的大量出現,采取各種更為隱蔽措施和方式,促使本國的服務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更為有利的地位。

        二、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

        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的勢頭非常強勁。從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度來看,我國的服務業開放已經涵蓋了《服務貿易總結協定》中12個大類中的10個,共涉及160個小類中的100個。過去幾年中,我國服務出口年增長速度均保持在10%以上,遠超過世界平均增長水平。服務貿易的世界排名以及占世界貿易的比重穩步上升,但出口規模與我國經濟實力相比較仍較少,水平也較低,還處于相對落后水平。

        (一)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且國際競爭力不強。

        隨著科學技術和各國經濟的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的水平和結構正發生巨大的變化。服務貿易朝著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方向發展,其中科技含量較高的服務貿易所占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中國在服務貿易經濟起步較晚,經濟的高速發展仍然依靠資源的大量投入和廉價勞動力優勢,技術創新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對服務貿易的貢獻很小。服務水平低,競爭力弱等導致了我國服務貿易被動落后的局面。

        (二)國內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整體競爭力不強

        一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是其國內服務業的發展狀況,國內服務業的發展決定了其服務貿易的總體國際競爭力。長期以來,我國的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傳統的服務業上。服務基礎設施落后,從業人員素質低,技術落后,另外我國大部分服務領域(如電信,運輸,金融和保險等)主要以國有成分為主,長期以來缺少必要的市場競爭,服務行業與工業農業建筑業等行業間的專業分工協作關系也尚未形成,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服務產業的發展速度,影響了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的均衡發展。

        (三)服務貿易缺乏專業人才

        現代服務業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屬于人力資本的競爭。而作為我國在這方面的比較優勢并不理想。尤其是一些新興的服務業和知識型的服務業所需的外向型高級人才更是缺乏。發展服務貿易不僅需要一般復合人才,更需要一批精通國際商法,金融,運輸等業務的綜合人才。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專業人才缺乏是我國與發達國家在服務貿易方面差距巨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滯后

        目前,我國服務貿易的管理和協調主要是由商務部來負責。這種管理體制在一段時間里曾經對服務貿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對于《服務貿易總協定》的管理要求,卻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貿易政策和規章制度等方面的差別,各相關的職能部門管理交叉,職責不明等等都是嚴重地阻礙了我國服務貿易健康快速的發展。

        三、國際競爭力提升對策

        我國服務貿易仍存在很多問題,通過以下建議擬改善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一)有步驟,分層次的開放國內服務貿易市場

        我國的服務業不僅規模小,檔次低,總體競爭力也很薄弱。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給予發展中國家若干特殊的優惠待遇、寬限期等,放寬服務業行業準入,引入竟爭機制,盡快發展國內服務業,為服務貿易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首先,要有選擇的逐步開放國內服務貿易市場。這樣就會對未開放的國內服務市場和仍處于幼稚狀態的服務市場提供保護。其次,對于對外開放的服務市場領域,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分地區、分行業、有選擇的進行市場開放。盡量減少開放服務市場對我國服務業帶來的沖擊,同時還要積極的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使我國的服務業總體水平得到快速的題gao。

        (二)大力發展服務業,支持產業升級

        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長期以來,很多服務行業還處于壟斷狀態,

        政府作為宏觀調控的主體,應對這些行業進行深刻的體制改革,加強對高新技術等高等要素的孵化,加快服務市場化進程,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其快速成長。除了對處于幼稚期的服務業加以適當保護,更需要建立一個多元化的市場競爭主體和有效的、完善的市場體系,為服務業在競爭中有序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同時還應該大力扶持一些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鼓勵與科技創新相關的新興行業,支持對國民經濟具有基礎性作用的行業如醫療教育公共服務等,給這些行業在稅收、財政、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或政策傾斜,促進服務業良性健康的發展,優化產業結構。

        (三)加快服務貿易人才培養,提高服務人員的素質

        人力資本作為服務業比較優勢的基礎,與服務業之間存在著內在的有機聯系。我國勞動力資源雖然很豐富,但是高素質的綜合的涉外服務業人才仍然非常的缺乏,因此,要加快服務貿易人才的培養工作,特別是高校的課程設置狀況能更加合理,培養的復合型的人才,使他們能更好的適應現代服務業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還應該通過各種優惠的政策和科學的激勵機制加強海外人才的引進力度,企業應加快發展技術和人力資本密集型的服務產業,從而使得服務業的發展真正的建立在勞動生產率基礎上,從而為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本基礎。另外還應加強對現有從業人員的短期培訓,讓他們盡快熟悉和了解相關的法律條款,多層次,多渠道的培養服務業所需的各類人才,以切實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市場競爭力。

        (四)加快服務貿易立法工作,完的服務貿易法規體系

        目前我國服務貿易的立法工作還很不完善,許多行業都缺少專項的法律法規,從而造成造成服務貿易市場競爭秩序混亂。盡快建立既能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又不違反國際法律準則的地法律法規,以增加服務貿易的市場透明度。尤其是要制定一部符合我國服務貿易特點的基本法,并加快各服務部門的立法進度,建立健全的系統的服務貿易法律體系。

        四、結束語

        通過對世界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及我國服務貿易現狀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我國貿易總量已邁入世界服務貿易大國的行列,但是從數量上和質量上來看,我國的服務貿易在結構上仍需要優化,整體的國際競爭力還不強。為了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綜合的國際競爭力,我們必須在擴大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服務出口的同時,通過政府宏觀政策的的指導和扶持,引進人才,大力發展通信、保險、金融等新興資本技術密集型服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實現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水平。

        參考文獻:

        第3篇:國際服務貿易法范文

        摘 要: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和國際貨物貿易的發展歷史一樣漫長,它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各國的經濟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之相適應的是國際貿易中的服務貿易份額也在快速上升,逐漸成為各國參與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其興旺發達的成都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水平,中國的服務貿易自21世紀初以來,呈現出飛速發展的態勢,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也日益顯著。因此,正確認識當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探尋有效的解決對策,對于提升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縮小與其他國家的差距,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服務貿易;發展現狀;解決對策

        一、引言

        黨的十報告明確指出:要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強化貿易政策和產業政策協調,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優勢,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發展服務貿易,推動對外貿易平衡發展。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服務貿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982年的43.4億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4700億美元,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服務貿易的發展直接關系到中國經濟的未來,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可以在新一輪國際經濟結構調整中搶占有利的戰略位置,同時也能積極地推動世界經濟的復蘇與貿易可持續均衡增長。更為重要的是,對“十二五”時期我國轉變經濟與外貿發展方式、提升服務業與制造業國際競爭力、優化外貿與經濟結構,都將產生積極深刻的影響。但由于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起步晚、經驗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同發達國家相比尚存在較大差距,從總體上看,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仍處于發展初期,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服務貿易發展水平低于貨物貿易

        中國貨物進出口貿易正在逼近美國,有望在較短時間問鼎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不過,在服務貿易領域,中國仍有較大差距。近十年間,我國服務貿易的平均增長率為20%,貨物貿易為23%。增長率相差不大,但由于貨物貿易起步較早,貿易基數比較大,所以二者發展很不平衡,而且差距有進一步擴大趨勢。2010年,我國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之比約為8.1:1,然而同期,世界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總額之比約為2.2:1。2011年我國服務進出口與貨物和服務進出口總額之比為10.3%,低于同期18%的世界平均水平;從我國服務貿易總額占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來看,水平也較低,2011年該比值僅為5.2%。同期,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占世界貨物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則為20%。2012年中國服務貿易規模穩步擴大,預計全年將超過4700億美元,同比增幅約13%,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10.8%,較上年提高約0.5個百分點。但也低于同比貨物貿易總額。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在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匹配程度上,中國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有世界“制造車間”之稱,是加工貿易大國,但服務貿易無論從規模還是占比上,與貨物貿易都有很大的差距。

        (二)服務貿易總量繼續攀升、出口結構不合理

        中國服務貿易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2年到2011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從855億美元增長到4191億美元,增長了3.9倍。其中服務出口總額從394億美元增長到1821億美元,進口總額從461億美元增長到2370億美元。同期,中國服務進出口的國際排名不斷上升,服務出口排名由11位上升至第4位,服務進口排名由第9位上升至第3位。但從服務貿易總體結構來看,傳統服務貿易行業仍占據主導地位。下表列出2005年以來中國服務項目出口總額的總體情況。

        從上表可以看出,中國服務貿易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服務業,服務貿易收支仍主要集中于運輸和旅游服務項目。而在金融、保險、咨詢等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上仍處于劣勢,服務貿易結構有待于進一步優化,以使傳統服務貿易與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得到合理配比,使服務貿易總體結構不斷趨于合理化與和諧穩定發展。

        (三)服務貿易管理水平落后、法律法規不健全

        目前,主要有國家相關部委對國際服務貿易進行管理與協調,但對應于《服務貿易總協定》的要求,這種管理體制有很多缺陷,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務業國際貿易政策和規章方面的差別性、服務業各相關職能部門職責不明確、容易造成行業壟斷等,此外,中國對服務業的定義、統計范疇以及劃分標準與發達國家及國際慣例不一致,所有這些,都嚴重阻礙著中國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同時,中國雖然近年來先后頒布了《海商法》、《保險法》、《商業銀行法》等一系列與服務貿易領域相關的重要法律法規,但同發達國家相比,立法并沒有形成體系,很多領域還存有空白。而已經頒布的涉及服務貿易的法律法規,也因為比較籠統,而缺乏操作性,這也是阻礙中國服務貿易落后的一大因素。

        三、解決中國服務貿易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健全完善服務貿易立法,加大政策支持

        我國自80年代起,就開始著手有關涉外服務貿易的國內立法工作,初步形成了由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及大量的地方性法規共同組成的多層次的涉外服務貿易法律體系。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為核心,包括了廣泛涉及投資、金融、保險、電信、法律服務、海運及工程承包、咨詢等服務領域的各種法律法規,但由于中國服務貿易法制化建設起步較晚,法律體系不健全,因此,應將自《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以來中國制定的涉及服務貿易的立法,按照GATS的規定,進行重新修整,完善符合國際慣例的服務貿易法律法規體系。同時,政府應該積極引導服務貿易發展的前進方向,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以制度層面保障服務貿易的發展,把服務貿易提到與工農業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強服務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加快服務貿易發展創造優良的國際國內環境。在重視勞動密集型服務企業的同時,加大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企業的政策扶持,以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二)優化服務貿易出口結構。

        中國服務貿易出口比較落后,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隨著國內服務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中國將面臨服務貿易競爭的巨大壓力。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優化服務貿易出口結構,根據國內特點,在穩定和拓展旅游、運輸、勞務等傳統服務出口的同時,努力擴大文化、中醫藥、軟件和信息服務、商貿流通、金融保險等新興服務出口。注重科技的研發與應用,使服務貿易出口從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向知識技術密集型過渡。不斷提高服務貿易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

        (三)加快服務貿易人才培養工作。

        人才的缺失成為制約我國服務貿易轉型、升級的首要因素。多年來,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主要集中在運輸、旅游、勞務輸出等傳統的勞動密集型部門和資源稟賦優勢部門,而在全球服務貿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險、通信、咨詢等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的行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究其根本是人才的不足。針對此現狀,應繼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根據產業發展和企業發展需求培養人才,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鼓勵集團化辦學,鼓勵行業協會、企業和社會共同研究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進一步推進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新方式。要加強國際合作,推進雙方和區域貿易自由化,并且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在開放中學習,開放中促發展。在培養本土人才的基礎上,吸引國際人才及外流人才歸國。為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充分做好有效的人才儲備。

        四、小結

        當前,世界經濟已經步入服務經濟時代。服務業占世界經濟總量比重達70%,主要發達經濟體服務業比重近80%,服務領域跨國投資占全球跨國投資比重近三分之二,服務貿易占世界貿易比重約為五分之一。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未消退之際,服務貿易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促進全球經濟平衡、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傳統貨物貿易進出口環境日益嚴峻的當下,服務貿易被寄予更多希望,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大力發展我國國際服務貿易,是應對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適應世界發展趨勢、掌握發展主動權的必然要求,是我國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從制造經濟轉向服務經濟的戰略抉擇,因此,在激烈競爭的國際環境下,積極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加快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思路。(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

        參考文獻:

        [1] 于立新主編.中國服務貿易研究報告No.1,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8

        [2] 裴長洪.中國國際商務理論前沿(6),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3

        第4篇:國際服務貿易法范文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服務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地位不斷上升,特別是近二十多年來,世界服務貿易發展非常迅速,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服務貿易越來越成為各國特別是大國競爭的焦點。我國于*6年底明確未來對外貿易發展方向將從偏重貨物貿易轉向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協調發展。近年來,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推進,我省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勢頭良好。為加快推進我省服務貿易發展,本文在分析全省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和競爭力的同時,對服務貿易發展潛力和方向進行探討。

        一、國際服務貿易的內涵和發展特征

        (一)國際服務貿易的內涵

        關于國際服務貿易的界定,各國的統計和經濟貿易文獻并無統一的、公認的定義,最具代表性的定義有兩種:

        1、國民經濟核算和國際收支統計的定義(簡稱BOP定義)

        按照SNA的觀點,對外貿易是發生在居民與非居民之間交易,因此服務貿易就是發生在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之間的服務產品的交易。其中,服務的出口由常住單位向非常住單位進行服務的銷售、易貨交易或贈與所組成,而服務的進口則由常住單位從非常住單位那里進行服務的購買、易貨交易或贈與的接受所組成。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五版的《國際收支手冊》中,國際服務貿易的定義與國民經濟核算的定義一致,稱為BOP定義,即國際服務貿易是國家間的服務輸入或服務輸出的一種貿易形式,是指跨國界進行服務交易的商業活動。

        2、服務貿易總協定的定義(簡稱GATS定義):

        1994年簽訂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把國際服務貿易定義為四種方式提供的服務:①跨境提供服務,指從一成員國境內向另一成員國境內提供服務;②國外消費,指在一成員國境內向另一成員國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③通過商業存在,即直接投資企業,提供服務;這是目前國際服務貿易活動中最主要的形式,即允許外國企業和經濟實體到本國開業,提供服務,如在各國境內的服務業外資公司;④通過自然人移動提供服務,指一成員國的自然人暫時移動到另一成員國境內提供服務,該自然人并不取得法人資格。如A國律師、醫生或教師以自然人身份到B國提供服務。

        GATS對國際服務貿易的定義是目前為止最簡單明了、最有助于對國際服務貿易進行分類和描述的定義。

        3、世界上現行的國際服務貿易統計體系

        *2年,由六大國際組織(聯合國、歐共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世界貿易組織)共同編寫的《國際服務貿易統計手冊》的問世,標志著國際公認的國際服務貿易統計基本框架的形成。按照該手冊規定,國際服務貿易統計現行的基本原則是,遵循《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關于國際服務貿易的定義,確定以四種供應模式,即跨境提供、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移動作為服務貿易統計的范圍。具體操作上,以居民與非居民間的服務貿易(即國際收支項下的服務貿易,簡稱BOT統計)和通過外國附屬機構實現的服務貿易(即FATS)兩條主線進行服務貿易統計。

        目前,各國在反映服務貿易情況時,大部分以BOT統計為主,輔以開展FATS調查。限于目前我省國際服務貿易統計制度尚未建立,本文中的國際服務貿易相關數據是按照國際收支項下的服務貿易口徑(簡稱BOP統計),以*省國際收支申報統計表為基礎,并采集相關部門的數據進行調整補充后匯總而來的,反映*省跨境服務貿易進出口情況。同時,本文中有關*國際服務貿易結構的相關分析數據都是基于上述口徑進行分析和計算的。

        (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特征

        當前,全球服務貿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統計,*6年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為53304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1.6%,其中,出口為27108億美元,進口為26196億美元。

        (一)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迅速上升。1980年,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為7675億美元,1990年為16011億美元,*0年為29718億美元,*5年達到47760億美元,*6年為53304億美元,26年增長5.9倍,年均增長7.7%。1980至*6年,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從3650億美元擴大到27108億美元,26年間增長了6.4倍,占世界貿易出口的比重從1/7提高到近1/5。

        (二)發達國家是國際服務貿易的主體。在國際服務市場上發達國家是國際服務貿易的主體,并呈現以歐美為主體的格局。據統計,*6年,美國服務貿易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為3874億美元和3067億美元,均比*5年增長9%,繼續位居世界首位。歐洲服務貿易出口13820億美元,比*5年增長9%;進口12230億美元,增長8%。其中,歐盟服務貿易出口12470億美元,進口11320億美元,分別增長9%和8%。英國位居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第二位和進口第三位,其中出口2231億美元,增長9%;進口1694億美元,增長6%。德國服務貿易出口1642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三,進口2145億美元,排名第二,增幅分別11%和7%。

        (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的地位逐漸上升。發展中國家雖然在資本、技術密集型服務行業較發達國家明顯滯后,但在資源、勞動密集型服務領域中,發展中國家則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取得了迅速發展,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尤其亞洲服務貿易增長最快。*6年,亞洲服務貿易出口和進口增速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四個百分點,并已連續三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服務貿易出口6140億美元,比*5年增長15%;進口6660億美元,增長14%。日本為亞洲最大的服務貿易進出口國,服務貿易出口和進口世界排名超過法國,均居第四位,其中出口1214億美元,增長12%;進口1428億美元,增長8%。印度由于軟件行業的快速發展,服務貿易增長繼續保持良好勢頭,*6年,其服務貿易出口和進口增速分別高達34%和40%。

        (四)服務貿易結構調整加快,新興服務貿易快速增長。二戰前,國際服務貿易主要是勞動力的輸入輸出,而二戰后,由于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以旅游、運輸、銀行、建筑和承包為代表的服務貿易逐步走向國際市場。20世紀80年代以后,世界服務貿易結構逐漸向新興服務貿易部門傾斜,技術、知識密集化趨勢日益明顯,1990年至*6年,運輸和旅游服務合計占世界服務貿易的比重從62.5%下降到50.3%;而以通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保險、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為代表的其他服務類型占比則從37.5%逐步增長到49.7%。

        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及特點

        改革開放后,*對外開放不斷向縱深化發展,貨物貿易規模日益擴大,招商引資質量日益提高,為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全省服務貿易逐步發展壯大。特別是加入WTO后,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市場開放重點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全省服務貿易發展迎來新的機遇。進入21世紀,全省服務貿易規模逐年提高,涉及領域日益拓展,貿易伙伴不斷增多。

        (一)總量規模穩步攀升,增長速度快于貨物貿易。*1年全省跨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僅22.82億美元,其中,出口12.02億美元,進口10.79億美元,*6年迅速擴大到60.84億美元,其中,出口29.79億美元,進口31.05億美元,分別比*1年增長2.7倍、1.5倍和1.9倍。6年來,除*3年外(受“非典”影響),其他年份的服務貿易總額的增速均快于同期貨物貿易的增長水平,尤其是*5年以后服務貿易出口和進口的增速均超過同期貨物貿易的增幅(見表1)其中,*6年全省服務貿易出口比上年增長36.1%,為6年來最高水平,快于同期貨物貿易出口增速17.7個百分點。與世界服務貿易增長相比,*1年至*6年,全省服務貿易總額和出口、進口年均增幅分別為21.7%、19.9%和23.5%,均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別高出同期世界服務貿易總額、出口和進口增幅9.4、7.3和11.6個百分點。

        (二)服務貿易總額占全國的比重保持穩定。*1年以來*服務貿易發展與全國水平相比,呈現出口慢進口快的格局。*1年至*6年,全省服務貿易總額年均增幅與全國平均增長21.7%持平,服務貿易出口年均增幅低于全國6.2個百分點,進口平均增幅快于全國5.4個百分點。*服務貿易總額占全國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左右,*1年為3.2%,*6年仍為3.2%,其間波動不大。從出口和進口看,服務貿易出口占全國比重由*1年的3.7%降為*6年的3.3%,服務貿易進口占全國比重則由*1年的2.8%上升到*6年的3.1%。

        (三)服務貿易出口占貿易出口的比重低。*1年至*6年全省服務貿易出口占貿易(含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下同)出口比重低于10%,在5.6%和8.0%之間波動,其中*1年為8.0%,*6年為6.7%,比*1年下降1.3個百分點。*服務貿易出口占貿易出口比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更大,*5年*服務貿易出口占貿易出口比重為5.9%,低于同期全國比重2.9個百分點,不足世界平均水平(18.9%)的三分之一。

        (四)傳統旅游、運輸服務貿易為主體,新興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和運輸這兩項傳統服務貿易上,*6年全省僅旅游和運輸這兩項服務貿易總額就占全省服務貿易總額的六成以上,達63.2%,其中旅游占43.1%,運輸占20.1%,而在全球服務貿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險、通信、咨詢等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的行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所占份額較小。從出口來看,*6年旅游服務出口14.71億美元,運輸服務出口6.44億美元,分別比*1年增長56%和2.7倍,從發展趨勢上看,旅游服務貿易雖然保持主體地位,但所占比重有所下降,*6年旅游服務出口占全省服務貿易出口比重分別由*1年的78.3%下降到*1年的49.4%,降幅達28.9個百分點,運輸服務保持穩步擴大,*6年運輸服務出口占21.6%,比*1年提高6.9個百分點。咨詢、廣告宣傳以及計算和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出口所占比例盡管較小,但規模明顯擴大。*6年,全省咨詢、廣告宣傳以及計算和信息服務三項出口總額分別由*1年的136萬美元、96.6萬美元和221.6萬美元擴大到6515.3萬美元、3262.0萬美元和2360.2萬美元,分別增長47倍、32.8倍和9.7倍,這三項服務出口占全省的比重由*1年的0.4%提高到4.1%。

        (五)貿易伙伴不斷增多,市場集中度較高。隨著貨物貿易伙伴和招商引資來源地的不斷拓展,以及“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加快實施,全省服務貿易伙伴也不斷增加,市場日益拓寬。根據國際收支申報統計匯總數據分析,*5年,香港、美國、日本是我省服務貿易出口的前三大市場,僅這三大市場的出口額就占同期全省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72.3%;日本、香港、美國和新加坡是我省服務貿易進口的主要來源,*5年我省從上述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進口額均超過1億美元,占全省同期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的82.8%。

        (六)服務貿易呈逆差格局,逆差項目主要集中于新興服務貿易上。我省的服務貿易總體上呈逆差格局,*2年以來全省逆差規模表現為先揚后抑的“∧”型走勢,*2年全省國際服務貿易逆差僅4847萬美元,*3年為3.27億美元,*4年擴大到6.96億美元,*5年開始逐漸縮小,逆差規模為5.59億美元,比上年縮小1.37億美元,*6年全省國際服務貿易逆差進一步大幅縮小,逆差額為1.27億美元,比*5年下降77.3%。全省國際服務貿易逆差的項目主要集中于咨詢服務以及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上,*6年這兩個項目的逆差額分別為5.22億美元和2.93億美元。*6年,全省實現順差的項目有旅游、運輸、建筑服務、計算機信息服務和保險服務以及其他商業服務中的教育、醫療服務等。旅游項目是我省最大的順差來源,從*1年以來,全省旅游服務一直是呈現凈出口的格局,順差規模除特殊年份(*3年和*4年)外均在3億美元以上,同時隨著服務競爭力的提高,幾年來,全省運輸、建筑、計算機信息服務也均陸續由原來的逆差轉為順差。

        三、*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競爭力分析

        進入21世紀以后,*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但無論從發展的規模還是內部結構上看,都還存在較大的發展差距,為說明*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在全國的競爭力狀況,我們引入貿易競爭指數(TC)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來分析我省國際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水平。

        (一)國際服務貿易總體競爭力水平仍較低。為說明國際服務貿易的總體競爭力水平,我們應用貿易競爭指數來分析。貿易競爭指數(TC),也稱為比較優勢指數或可比凈出口指數。其計算公式為:TC=(Xij-Mij)/(Xij+Mij),其中,Xij為i國家(或區域)第j種商品的出口,Mij為i國家(或區域)第j種商品的進口。

        通常,TC指數范圍介于-1和1之間,一般認為,當TC指數大于0時,意味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當TC小于0時,缺乏競爭力;如果TC為0,則可稱之為中性競爭力。

        通過計算,我們可以看出,*2年以來*服務貿易的TC指數都為負數,反映了這幾年雖然*國際服務貿易發展速度有所加快,但服務貿易還是一個凈進口省份,總體競爭力水平仍較低,處于比較劣勢,其中,*1年至*4年競爭力呈下降走勢,從*5年開始有所提高。與全國及上海比較,“十五”期間,全國的國際服務貿易的TC指數基本穩定,在-0.08和-0.06之間,比較接近于0;上海*0年至*4年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TC指數也在-0.09和-0.01之間,*國際服務貿易的TC指數不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且也明顯低于上海。

        (二)不同項目服務貿易發展的競爭力水平差異較大。為了反映不同項目服務貿易發展的競爭力狀況,我們采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來分析。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是指一個地區某種商品出口占其出口總值的份額與本國該類產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產品份額的比率。用公式就是:

        RCAij=(Xij/Xit)/(Xwj/Xwt)

        式中:RCAij表示i地區j產品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Xij表示i地區j產品的出口額;Xit表示i地區所有產品的出口總額;Xwj表示全國j產品的出口額;Xwt表示全國所有產品的出口總額。

        利用這一指標可以反映一個地區某項目服務貿易出口在全國服務貿易出口格局中的地位,并根據該數值大小來確定某項目服務貿易在全國服務貿易中的競爭優勢。通常認為,RCA大于2.5,表明具有極強的競爭力;介于1.25-2.5之間,表明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如果RCA介于0.8-1.25之間,表明具有中度競爭力;如果RCA指數小于0.8,則表明競爭力較弱。

        1、旅游項目的競爭優勢最突出。*1年至*6年旅游項目的RCA指數一直保持在1.33以上,處于1.25-2.5區間內,表明旅游服務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是全省服務貿易發展的主體。

        2、運輸項目的競爭優勢也比較明顯。*1年至*6年運輸項目的RCA指數基本都保持在1左右,具有中度競爭力,而且與同期全國運輸服務的RCA比較,數值高于全國水平(0.75),表明運輸作為我省服務貿易出口主要項目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3、新興服務貿易項目盡管競爭力還比較弱,但競爭優勢開始逐漸顯現。通過比較RCA指數可以看出,盡管我省新興服務貿易項目的指數都還小于0.8,處于較弱的競爭力區間,但從*1年以后,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服務等的RCA數值明顯提高,分別由*1年的0.13、0.05和0.04提高到*6年的0.25、0.27和0.25,表明這些新興服務貿易盡管才起步,但競爭力水平開始逐步提高。此外,建筑服務作為我省的傳統服務貿易項目,競爭水平也有所提高,*6年建筑服務的RCA指數為0.47,比*1年高0.15。

        四、*國際服務貿易發展潛力和發展方向探討

        (一)*國際服務貿易發展潛力

        當前,國際服務貿易發展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從世界范圍看,全球產業結構升級、貨物貿易持續增長、國際投資傾向于服務業等三大主要因素推動世界服務貿易穩定快速增長。從國內看,在“十一五”規劃中已明確提出到2010年我國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要達到4000億美元,并提出把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作為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內容。在這良好的外部環境中,只要*緊緊把握當前國際服務貿易轉移的機會,全省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將呈現巨大的發展潛力

        潛力一:服務業發展加快將為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服務業是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長期以來,我省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后影響了服務貿易的發展,*6年,*省第三產業比重僅為39.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不僅大大落后于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6年全省國際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僅占全國的3.2%,其中出口占3.3%,大大低于上海20%的水平。由于服務業原來的市場開放度很低,很多行業長期以來屬于壟斷經營,這一方面造成了這些服務業的低效率運營,另一方面也直接造成了服務業價格過高以及技術和創新水平低等問題,極大影響了服務的質量。目前,服務業發展滯后,也為今后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十一五”期間,我省已將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提升第三產業的發展質量,并作為全省結構調整的重點,同時,由于先進制造業發展提出的一系列服務性要求和現代服務業的快速崛起,都將為第三產業發展增加新的增長動力。服務業發展提速必將為擴大國際服務貿易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潛力二:服務貿易領域開放還有很大的空間,將有效提升國際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加入WTO后,我國在分銷、銀行、保險、證券、電信、建筑、法律、旅游、交通等眾多服務貿易領域的承諾已得到落實,在WTO分類的160多個服務貿易部門中,已開放了100多個,但服務貿易領域還不是外商投資的主要領域,*5年,中國服務貿易領域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僅占全國的19.4%。從我省來看,“十五”期間全省服務領域引資有所突破,*6年更是取得明顯成效,服務業正日益成為外商投資我省的重要新興領域。*6年

        服務業吸收外資合同14.92億美元,增長42.3%,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0.9個百分點,占合同外資總額的比重由上年的17.6%提高到19.1%;全省服務領域實際到資5.67億美元,增長15.2%,占全省實際到資總額的17.6%。盡管服務領域引資在不斷增多,但還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與世界外國直接投資流動格局差異還是很大的,當前國際產業轉移的重心開始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全球經濟總量中服務業已占60%以上,金融、保險、旅游和咨詢等服務業是產業國際轉移的重點領域,可見我省服務貿易引資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WTO后過渡期,服務業進入深度開放,外資進入的地域、數量和股權限制都將被取消,市場整體開放氛圍和開放強度都會提高,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跨國公司的戰略調整以及系統、網絡、存儲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由業務流程外包(BPO)和信息技術外包(ITO)組成的服務外包正逐漸成為服務貿易的重要形式。目前,世界服務外包市場大約有4000-5000億美元,其中離岸外包約400億美元左右。因而要緊緊抓住新一輪國際服務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著重引進境外先進的經營方式、經營理念和經驗,大力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構建資源消耗少、附加值高、吸納就業多的產業結構,大力培育服務企業創新能力,有效促進全省服務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提升國際服務貿易的水平和競爭力。

        潛力三:新興服務貿易出口大有可為,將成為服務貿易出口的重要增長點。*1年以來全省國際服務貿易出口雖然增長很快,但服務貿易出口結構不夠合理,多集中于旅游、運輸、建筑等傳統服務業上,而在金融、保險和專利使用等技術含量高的現代服務領域則比例偏低,逆差規模大。從當今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趨勢上看,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以高新技術為核心,以技術進步為動力的國際服務貿易,比如金融、保險、技術咨詢等項目發展迅速,而且技術含量和服務質量也越來越高。進入“十一五”期間,我省新興服務貿易已開始顯露發展潛力,發展速度加快,*6年,全省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服務的出口分別是*1年的10.6倍、6.7倍和47.9倍。當前要按照積極推進新興服務貿易出口與擴大傳統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相結合的原則,大力扶持技術轉讓、設計咨詢、金融保險、教育培訓、計算機和信息技術以及民族文化等服務貿易出口,同時,利用WTO成員對我開放服務市場的有利時機,鼓勵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運輸、建筑服務企業更多地走出去,進一步開拓市場,擴大出口規模。

        (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方向

        根據全省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潛力,全省在進一步做大做強傳統服務貿易的同時,要加快構建以信息流、科技流和資金流為基礎的服務貿易平臺,促進新興服務貿易快速發展。

        1、打造旅游特色品牌,加快旅游和勞務輸出型服務貿易發展。抓住我省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有利時機,打造海峽旅游、濱海旅游、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等核心旅游產品,突出旅游產品特色,提升旅游產品功能,優化旅游產品結構,培植強勢旅游品牌,加快旅游景區發展,不斷滿足旅游市場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提高旅游業競爭力,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和關聯產業發展,做大做強旅游這一傳統服務貿易。

        2、以大型港口為依托,加快運輸型服務貿易發展。運輸也是我省傳統優勢服務貿易之一,目前,全球貿易中90%以上貨物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國際間客運主要依靠空運。伴隨著貨物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海運服務市場需求量大,全省要加快建設以大型港口為依托,連接高速公路、快速鐵路、國家及省級干線公路和民航機場客貨運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形成對接國內外大樞紐和大通道的海峽西岸現代綜合交通網絡,增強海上和陸路對外對內交流能力,進一步增強國際運輸服務能力。

        3、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對外承包工程型服務貿易發展。全省要進一步加快對外承包和建設安裝等“走出去”步伐,加強對外工程承包企業自身能力建設,朝著資金密集、管理密集、技術密集,具備設計、施工一體化,投資、建設一體化,國內、國外一體化的跨國公司方向發展,擴大對外承包和建設工程規模。

        4、大力發展信息和信息關聯產業,加快信息型服務貿易發展。信息產業是我省三大主導產業之一,信息服務貿易是新興服務貿易之一,發展潛力巨大。要加快建設福廈沿海的信息產業基地,大力發展以新一代互聯網、軟件、網絡計算機為重點的電子信息產業和信息服務業,加大對進出口中軟件產品、軟件服務和系統集成的投入。著力提高市場中介專業服務水平,形成完善的、以自主創新為主導的計算機和信息服務貿易體系,促進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進一步擴大。

        5、大力發展科技產業和科技關聯產業,加快科技型服務貿易發展。大力發展工程咨詢、管理咨詢、技術咨詢、市場咨詢(調查)等具有技術含量高、市場需求量大的技術咨詢服務貿易,重點扶持提供戰略性市場要素服務的管理咨詢、規劃咨詢、市場調查與研究等技術咨詢行業;積極促進特許和專利使用權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健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機制;加大對發明專利申請和專利國際申請的支持力度,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前景的高新技術轉化。

        第5篇:國際服務貿易法范文

        關鍵詞:國際服務貿易;策略;國際旅游島;海南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4-0-01

        20世紀90年代以來,服務業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部門,相應的,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也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國際服務貿易年均增長率高達20%,大大超過貨物貿易的年均4%的增長速度。海南作為中國唯一的熱帶省份,正面臨著國際服務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歷史機遇與挑戰,同時建設國際旅游島于2009年12月30日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背景下,如何發展海南國際服務貿易,以提高區域競爭力,縮短與國內發達地區的差距,并盡快實現國際旅游島建設目標,筆者試從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大背景下,從政府和企業兩個角度提出建議。

        一、政府角度的舉措

        1.大力發展服務業,為服務貿易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產業是源,貿易是流。要為海南服務貿易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必須大力發展服務業,優化服務業產業結構,促進服務業產業升級,通過提高服務業的整體質量和水平,為擴大海南省的服務貿易創造有利條件。

        2.以“大旅游”的產業發展推動海南服務貿易的發展。旅游業是海南最具特色、最具潛力和競爭力的產業,也是關聯行業最多、帶動效應最為明顯的行業。要立足于海南旅游資源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以旅游業為龍頭帶動整個服務業發展,確定“大旅游、大產業、大發展”的發展思路,統籌規劃全省的旅游項目、合理布局旅游景點,創新運作機制,推動旅游業的轉型升級,并帶動金融、房地產、信息、教育、文化、康體保健等現代服務業的全面發展。

        3.促進國際服務貿易與國際貨物貿易的共同發展。國際服務貿易與國際貨物貿易是一種相互依存的共生關系:一方面,在貨物貿易發生的同時伴隨著服務貿易的發生,如貨物貿易過程中的金融、運輸、通信等服務;另一方面,服務貿易中服務的產生、改進同時促進了貨物貿易的發展。因此,在對待海南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時,要齊頭并進,充分發揮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相互促進的協同作用,使兩種貿易形式的比較優勢得以發揮。

        4.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服務貿易人才培養。加快服務貿易人才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政府要加大對教育和科研的投資力度,在財政、稅收和信貸等方面給予足夠的政策支持。二是加強對從業人員的短期培訓,使其更熟悉GATS的有關條款和規定;鼓勵大專院校開展與服務貿易相關的專業人才培養,加開國際服務貿易課程。

        5.建立健全服務貿易法律法規體系。我們應加快海南省服務貿易的地方性立法,促進海南省服務貿易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1)加強對WTO和GATS有關條款的系統研究,及時掌握相關信息,利用GATS跨過各成員方的服務貿易壁壘;并以GATS的有關條款為指導,維護自身權利,指導服務貿易的發展。(2)加快海南省服務貿易的地方性立法,并制定適當的政策法規。(3)加快建立國際服務貿易統計指標體系的步伐,為海南省制定服務貿易政策提供完善詳細的數據信息服務。

        6.完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建立統一的服務貿易管理和協調機構,完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1)要建立服務貿易統一的管理組織和協調機構,來負責制定服務貿易的立法及發展規劃、政策協調以及明確服務業各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等事宜。(2)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調,促進海南省服務貿易的發展。(3)制定服務貿易發展科學的戰略規劃。根據不同地區和行業的發展現狀,逐步對服務貿易實行地區梯度和行業梯度的開放。對有競爭優勢的行業和幼稚行業進行適度的對外開放。(4)還可以借鑒上海、北京等地的經驗,建立海南省國際服務貿易行業協會。其管理職能主要側重于:提出行業發展、開放或保護方案,對行業內的市場開放實施監督管理,統計服務貿易數據,推動優勢產業走向國際市場等。

        二、企業層面舉措

        1.挖掘品牌價值,實施服務品牌戰略。海南省的服務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要特別注重挖掘品牌價值,實施服務品牌戰略,提高服務企業與服務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由于服務所具有的無形性、空間形態不確定等特點,使服務品牌的影響力更大。

        2.著眼本地比較優勢,提供特色服務產品。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海南的服務提供企業要充分地利用海南的本地特色,打造有濃郁本地韻味的服務產品,如:海南獨特的熱帶風情、別具一格的黎苗族文化、特色的海洋文化產品等等。著眼于本地的特色比較優勢,形成競爭優勢,從而在國際市場中獲勝。

        3.認真學習,充分使用WTO、GATS規則。在中國企業與國際市場、跨國公司的交往史中充滿了血淚,其中大部分就是不熟悉國際規則而造成的,為規避服務業跨國投資的風險,企業在投資前應進行可行性研究,全面仔細地學習研究WTO、GATS規則,并以此來指導企業的對外投資和引入外資的行為,同時全面了解投資國的需求、競爭情況,以及當地政府的政策法規后,再確定投資地區。而且,服務企業還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在融資、保險、法律、信息服務、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為其創造的有利條件,開展跨國經營。

        4.與國內企業及跨國公司建立戰略聯盟。海南的企業規模總體上是小而弱的,在國際競爭中可與一些有共同戰略目標和利益的國內企業和跨國公司通過協議和契約結成聯合體,發揮規模聚集效應,降低運作成本,獲得共同利益。積極參加大型跨國公司的戰略聯盟,進入世界跨國公司的分工體系,作為跨國公司全球體系的一部分,我們的公司可以分享到國際優秀公司的管理、銷售和融資的先進經驗,從而促進海南公司不斷的改進和強大,進而提升海南國際服務貿易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遲福林.海南服務業的發展前景與瓊澳合作[J].今日海南,2011(2).

        [2]陳珂.國際服務貿易與海南旅游業的發展[J].新東方,2008(7).

        [3]崔凱.發展遼寧省旅游服務貿易出口的策略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8(2).

        第6篇:國際服務貿易法范文

        關鍵詞:一帶一路;服務貿易;國際物流;協同發展

        一、服務貿易與國際物流的協同發展問題

        1“一帶一路”的新機遇新挑戰。我國“一帶一路”大戰略的實施,服務貿易和國際物流又迎來了發展的新一輪高峰。國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重點圈定包括廣東省在內的18個省。廣東順應發展大勢,大力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及服務貿易與國際物流的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大戰略的實施及服務貿易的發展,最終都要通過“一帶一路”沿“帶”和沿“路”與國際物流的協同發展來落地。現代物流被廣泛認為是第三利潤源泉[1]。“一帶一路”沿“帶”沿“路”的服務貿易與國際物流的協同發展是貫徹“一帶一路”的新課題。國際物流的實質是利用國際物流網絡、物流設備和物流技術,實現國際間的流動和交換,以促進世界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伴隨著服務貿易的蓬勃發展,國際物流同步得以不斷擴大。[2]作為國與國之間經濟往來的紐帶,國際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共同構成了世界貿易發展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并且國際物流服務業對促進貨物貿易以及服務貿易的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我國國際物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根據協議規定,我國的物流相關領域在2006年已全部對外資開放,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大大增強了,但是“入世”也給中國相關的一些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3]。許多國際物流企業巨頭都看中了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爭相到我國投資和發展國際物流業,已經使我國的國際物流業面臨巨大的挑戰。“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我國國際物流業既提供了更廣泛的機遇,同時我國的國際物流業也面臨沿“帶”沿“路”各國更廣泛的競爭。[4]我國“一路一帶”大戰略的實施環境下,實現我國服務貿易的長足發展,必須有創新的思維和理念,其別需要有服務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的思維和理念,促進服務貿易與國際物流的戰略協同,這對于我國落實國家“一路一帶”戰略,促進我國服務貿易與國際物流的持續穩定發展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5]2.文獻綜述及理論基礎。物流國際化已經成為貿易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國際物流與服務貿易的協同發展已經開始逐漸為廣大學者所關注;從本文整理的文獻來看,在有關的權威期刊上,都發表過一些對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進行協同研究的論文[6],但都還很少有對國際物流與服務貿易協同發展進行系統研究的文獻;龍江(2002)研究了現代物流和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之間的關系,對物流在國際投資與跨國公司的聯系及逆向聯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了詳細闡述。[7]國際物流業屬于生產業,夏晴(2004)以運輸服務業為例,闡述了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相互依存關系,指出服務貿易對貨物貿易起著支撐和促進作用,而貨物貿易優勢的發揮與競爭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與相關服務貿易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8]王莉(2004)認為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的關系是:一方面,國際貿易是國際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礎,國際貿易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決定著國際物流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同時,國際物流的科學化、合理化又是國際貿易發展的有力保障。[9]楊長春對北美、日本和歐洲這三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關系的分析結果顯示,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之間存在著一種反饋性的互為因果的關系。[10]協同論是促進國際物流與服務貿易協同發展的理論基礎。協同論(synergetic)是聯邦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教授、著名物理學家哈肯(HermannHaken)。1971年哈肯提出了協同的概念,1976年系統地論述了協同理論并發表了《協同學導論》,并著有《高等協同學》的著作。所謂協同論,實際上是一種研究開放系統處于遠離平衡態時在與外界有物質或能量交換的情況下,如何通過自己的內部協同作用,自發地出現時間、空間和功能上的有序結構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協同效應是其中最重要的原理。協同效應是指由于協同作用而產生的結果,是指復雜開放系統中大量子系統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整體效應或集體效應。對千差萬別的自然系統或社會系統而言,均存在著協同作用。[11]上世紀末,英國管理戰略學家安德魯•坎貝爾和K•S•盧克斯,將人們對協同問題的探求成果編纂成書,書名題為《戰略協同》。兩位管理大師的書名表明他們的思想理念,協同更應從戰略的視角去把握和應用。現在的戰略協同,在企業層面更強調應用于經營多元化的企業集團。按照此思想之精髓,所謂戰略協同,即:具有多元化的一定集團,通過對子系統的相互協作,可以使該集團的整體效益大于各獨立組成部分效益總和的效應。由此,戰略協同論在一定集團中運用具有更為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服務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狀況分析

        (一)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狀況。2012年8月國家統計局今日了《對外開放實現跨越式發展》報告。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我國服務貿易保持穩健發展,貿易規模增長迅速,貿易結構逐步優化,國際地位不斷上升,已開始躋身服務貿易大國行列。2016年1~8月,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5188.9億美元,同比增長13.5%.其中,服務出口1777.7億美元,增長1.8%;服務進口3411.2億美元,增長20.7%。2016年1~8月,中國服務貿易逆差1633.5億美元,超過2015年全年服務貿易逆差總額1366.2億美元的水平;其中,旅游貿易逆差為1015.5億美元,占服務貿易逆差總額的62.2%,是服務貿易逆差的最大來源;以留學為目的旅行服務逆差458.5億美元,占服務貿易逆差總額的28.1%,位居第二位。運輸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保險和養老金服務的逆差額分別為259億美元、153億美元和54億美元。1~8月,加工服務實現順差120.5億美元,專業管理和咨詢服務實現順差103.1億美元,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實現順差1023億美元。[12]1.我國服務貿易規模增長迅速,服務貿易大國地位顯現2011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4191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3.9倍,年均增長19.3%;其中,出口1821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3.6倍,年均增長18.5%;進口2370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4.1倍,年均增長20.0%;增速比同期全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速高10個百分點左右;服務貿易總額占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從2.7%上升至5.2%。其中,服務貿易出口在世界服務貿易出口中的比重從2.5%提高到4.4%,世界排名從2002年的第12位升至2015年的第2位;服務貿易進口在世界服務貿易進口中的比重從3.0%提高到8.1%,世界排名從第10位升至第2位;2015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7130億美元,同比增長14.6%,其中服務出口2881.9億美元,同比增長9.2%;進口4248.1,同比增長18.6%,服務貿易逆差1366.2億美元。2015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占比對外貿易總額(貨物與服務進出口之和)15.4%,占比提升2.7%。[13]2.我國服務貿易結構不斷改善,新興服務貿易發展迅速2014年,中國金融、文化等新興服務出口穩步增長,對服務貿易結構調整和優化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其中,金融服務增幅居首,出口增長41.9%,出口額達27.3億美元。電影音像出口增長31.4%,金額為1.2億美元。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增長17.4%。咨詢出口增長8.7%,出口額達314億美元,占服務出口的比重為20%,僅次于旅游出口。一些新興服務進口也快速增長,其中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廣告宣傳、通信服務進口增長顯著,增幅分別為46.4%、37.1%、27%和22.4%。新興服務貿易快速增長,提高了中國服務貿易附加值,促進了知識技術密集型企業發展,為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做出了積極貢獻。傳統服務貿易發展勢頭遠遠遜色于新興服務貿易。2014年,三大傳統服務(旅游、運輸服務和建筑服務)出口合計僅增長4.5%,占比為47.4%,比2013年略有下降。其中,旅游出口總額仍居各類服務之首,但同比僅增長6.8%,在中國服務出口總額中的占比下降至24.1%。運輸服務出口位居第二,同比下降2.1%,占比降至17.6%。建筑服務出口同比增長18.8%,占比為5.7%。2015年1~10月,高附加值行業與新興服務出口的快速增長帶動了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的不斷優化。1~10月,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202.8億美元,同比增長18.6%,占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上升至10.8%;廣告服務、文化和娛樂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分別增長20.7%、51.6%和74.9%,均大幅高于平均8.5%的出口增幅。[14]3.重點領域國際服務貿易出口成效顯著,文化出口能力進一步增強2003~2011年,建筑服務出口增長10.8倍,順差增長36.9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出口分別增長了18倍和21.2倍,年均分別增長38.7%和41.1%;文化、廣播影視、教育、中醫藥服務等服務出口潛力得到進一步發掘。近年來,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結構逐步優化,2013年,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達274.1億美元。其中出口251.3億美元,是2006年的2.6倍。文化產品出口主要以視覺藝術品(工藝品等)、新型媒介(游戲機等)、印刷品、樂器為主。2013年,我國文化服務進出口95.6億美元。其中出口51.3億美元,是2006年的3.2倍,文化服務主要以廣告宣傳服務為主。2015年中國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270億美元,同比增長25%,占比提升1.5%,專業管理和咨詢服務出口增長291億美元,同比增長13.6%,占比提升0.7%,廣告、文化娛樂、知識產權等服務出口增幅分別達37.1%、43.9%、64.9%,占比均有提高。[15](二)數據、變量的描述。國際物流是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貿易的發展會促進物流業的國際化,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依存。以下基于我國的統計年鑒數據對我國服務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的關系進行分析。本文以1990~2015年的年度時間數據為樣本,樣本容量為26,數據來源分別為1990~2016年《中國統計年鑒》等。按照三次產業的統計,為使統計口徑一致,物流產業的相關統計數據采用交通運輸與倉儲郵電業的相關數據來近似替代物流產業相關數據。所以在本文中以我國的交通運輸與倉儲郵電業的相關數據來代替我國國際物流總產值。另外,因為統計單位的不一致,故在本文利用匯率(當年),全都換算成億美元(美元)。用WL表示我國國際物流總產值,用FJCK、FJK、FCK分別表示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進口額、出口額,用HL表示匯率,我們采用SPSS2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LOG(WL)、LOG(FJCK)、LOG(FJK)、LOG(FCK)分別表示WL、FJCK、FJK、FCK的對數值,以減少數據的波動性和異方差性。(三)協同發展分析。我國的國際物流總產值與我國服務貿易出口、我國國際物流總產值與服務貿易進口、國際物流總產值與服務貿易進出口協同發展的線性相關性是比較強的,這可以用線性相關模型來進行分析。分析可以知道,我國的國際物流總產值與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進口、出口額值之間都存在高度的正相關關系,下面,我們分別用我國國際物流總產值與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進口、出口額來分析它們的協同發展模型。(1)服務貿易出口——物流協同發展模型我們可以利用以下模型進行相關性分析:LOG(FCK)=C(1)×LOG(WL)+C(2)(2.1)得到:LOG(FCK)=0.089830LOG(WL)-148.555419(35.770874)(-4.168554)(0.002511)(35.637156)R2=0.981589R2=0.980822其中LOG(WL)表示廣東省國際物流總產值,LOG(FCK)表示我國的服務貿易出口額。從方程可以驗證該方程能夠很好地解釋這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系數符號也具有預期特征,且各自t值均通過了5%的顯著水平檢驗,模型的其他檢驗指標也都表明回歸結果可靠。從模型的方程也可看出,我國的國際物流總產值與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額之間存在著高度協同發展的正相關關系。(2)服務貿易進口-物流協同發展模型我們可以利用以下模型進行相關性分析:LOG(FJK)=C(1)×LOG(WL)+C(2)(2.2)得到:LOG(FJK)=0.134105LOG(WL)-372.587687(26.786661)(-5.244363)(0.005006)(71.045360)R2=0.967634R2=0.966286其中LOG(WL)表示我國國際物流總產值,LOG(FJK)表示我國服務貿易進口額。從方程可以得到該方程的擬合度良好,該方程能夠很好地解釋這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系數符號也具有預期特征,且各自t值均通過了5%的顯著水平檢驗,模型的其他檢驗指標也都表明回歸結果可靠。從模型也可看出,我國的國際物流總產值與我國服務貿易進口額之間存在著高度協同發展的正相關關系。(3)服務貿易進出口——物流協同發展模型我們可以利用以下模型進行相關性分析:LOG(FJCK)=C(1)×LOG(WL)+C(2)(2.3)得到:LOG(FJCK)=0.224787LOG(WL)-525.774951(35.532211)(-5.856519)(0.006326)(89.776012)R2=0.981345R2=0.980568其中LOG(WL)表示我國國際物流總產值,LOG(FCJK)表示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從回歸結果可知模型的解釋能力相當高,調整的R2值為0.99,F檢驗高度顯著,模型中所有解釋變量高度顯著,系數符號也具有預期特征,且各自t值均通過了1%的顯著水平檢驗,模型的其他檢驗指標也都表明回歸結果可靠。從模型的方程也可看出,我國國際物流總產值與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之間存在著高度協同發展的正相關關系。

        三、促進我國服務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的政策思路

        第7篇:國際服務貿易法范文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際物流服務貿易流通產業本土化

        引言

        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局勢風云變幻,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持續發酵,世界經濟增速緩慢并逐步產生極化現象。值此社會變革動蕩和經濟發展的歷史關鍵期,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順應了當今世界全球化、經濟多極化及文化多樣化的大潮流,有效促進了國際物流企業在服務貿易領域的持續開放和深化合作。通過將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產業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密切結合,有助于促進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系統內部各產業要素的有序流動和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物流及貿易產業政策的協調性,開啟在更高水平、更深層次和更廣領域的跨區域物流及貿易產業合作新篇章。伴隨“一帶一路”的有效推進,沿線各國經濟增長速度被帶動起來,這勢必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物流需求量的持續提升和對物流需求內容的持續多元化。在此進程中,結合“一帶一路”倡議需求來考量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發展方向并制定匹配戰略,將有助于促進國際物流服務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開啟國際物流產業合作及國際貿易發展新模式。

        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發展的影響因子剖析

        (一)國際物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分析

        由于我國國際物流服務企業總體規模偏小,這使得多數國際物流企業難以拉長物流服務鏈條,無法通過為“一帶一路”沿線客戶企業提供多樣化物流增值服務的方式來提升其國際物流服務總體能力和增進企業整體利益。導致該問題出現的宏觀原因在于“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物流基礎設施與基本物流裝備的投資建設力度較小,相對薄弱的物流基礎設施與設備難以支撐其國內客戶企業對國際物流服務的龐大需求。雖然“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啟動了兩年多,但沿線各國仍然根據本國規劃來設計物流系統,未能將本國物流系統建設與“一帶一路”倡議相融合。考慮到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經濟發展主要動力來源于沿海地帶,缺乏向內陸深入的必要基礎設施,由此制約了國際物流服務通過建構內陸基礎交通網絡的方式來有效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物流需求規模。再者,“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物流基礎設施多建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其物流基礎設施直至今日多處于“帶病作業”狀態。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的相對滯后性決定了國際物流服務企業難以有效地為“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提供強力物流保障。

        (二)國際物流服務網絡資源整合問題分析

        國際物流服務系統的復雜性決定了單一物流企業難以有效承擔起客戶企業對國際貿易中的物流需求。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及由此帶來的國際貿易市場競爭態勢的逐步升級,物流客戶企業對國際物流服務供給提出了物流運輸方式多元化和物流服務內容多樣化的新要求。這一要求勢必促使國際物流服務企業在擴大其物流服務供給品類的同時增加其物流服務供給難度,進而增加物流服務成本。采取模塊化運作的方式有助于國際物流服務企業在增加物流服務品類的同時有效控制物流成本。但由于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系統缺乏內部協調性,使得國際物流服務系統各業務模塊之間暴露出嚴峻的利益沖突問題。從法律層面分析其問題根源,國際物流服務系統各業務模塊的供給分別屬于不同的法人實體企業,各物流法人實體企業都有獨立的企業利益。當國際物流服務網絡中其他節點企業的利益與本企業利益相沖突時,該物流法人實體企業會根據本位利益做出利己性決策。這使得“一帶一路”規劃者在推進國際物流服務系統模塊化戰略的同時,未能有效加強供給國際物流服務系統各業務模塊之間的協同性,由此降低了國際物流服務系統業務模塊化戰略的實施效能。

        (三)國際物流服務系統標準化問題分析

        標準化水平不足,難以有效推進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系統的模塊化。國際物流設施和設備的標準化是實施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系統模塊化戰略的前提。國際物流服務業務鏈條中各業務環節的物流設施與設備缺乏統一標準的指導,將會嚴重降低“一帶一路”倡議下沿線國家間的流通系統運作效率,降低各國及各類物流裝備之間的有效銜接性。其直接后果是增加國際物流服務中的無效工作量,降低國際物流服務的速率和效率,顯著增加國際物流服務系統成本。當前的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系統中的物流設施設備的標準化水平低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不同運輸方式下的物流基礎設施與設備標準之間缺乏標準統一性,由此影響到跨運輸方式的物流系統銜接能力。以集裝箱為例,鐵路集裝箱與海運集裝箱之間存在顯著標準差異,這種差異抑制了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跨國物流業務中大規模運用鐵海聯運模式來增進沿線國家貿易聯系。

        “一帶一路”導向下的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發展策略

        (一)基于國際物流服務網的一站式服務策略

        第一,規模效益導向的國際物流服務網絡規模擴張策略。根據規模效益理論,當國際物流服務企業在生產要素領域的單位資源投入增加值小于單位產出增加值時,企業將從規模擴張中獲得可觀利益即規模效益。故圍繞核心龍頭企業提升國際物流服務鏈條的整合效能顯著強于各國際物流服務企業單獨運作的效能。為此,國際物流服務供應商可以首先通過強力整合企業內部資源的方式,持續擴張本企業的運營規模和實力,以應對日益劇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態勢。跨國物流服務系統運作需要考慮到實時化管理的新要求,故在推進規模效益導向的國際物流服務網絡規模擴張策略時,國際物流服務企業需要首先搭建國際物流服務信息管理平臺,以強化其國際物流服務信息管理水平。國際物流服務核心企業需以建立強大信息指揮中心組織的方式,調度其散布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龐大物流資產,以此管理、指揮、協調各類物資流通服務活動,確保貨物在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有機銜接,推動“一帶一路”沿線物流服務系統的有序運轉。

        第二,國際物流服務網絡節點功能的整合與提升。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的主體物流活動是在物流節點上完成的,例如貨物的裝卸、保管、包裝、流通加工及配送等功能都需依靠專業化運作的國際物流服務節點完成。強化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的節點銜接功能有助于整合國際物流服務網絡節點資源并提升其功能。國際物流服務貿易應確保各節點之間的運輸方式銜接能力,加強鐵海聯運、鐵空聯運、空海聯運等多種運輸方式間的銜接效能。由于不同運輸方式對于運輸包裝標準和裝載工具標準的要求各不相同,通過強化物流節點的流通加工職能可以有效改變貨物的包裝方式和形式,增強不同運輸方式間的貨物流通銜接力,促使干線物資流與支線物資流順利對接。再者,國際物流服務企業需加強存儲功能,針對不同的存儲需求來設置差異化存儲設施與裝備。例如針對偏重于物質流通的貨物提供流通型倉儲服務,針對諸如糧食類商品等偏重于倉庫管理的存儲型貨物則應加強存儲型倉儲服務。為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主企業對國際物流服務的體驗水平,國際物流服務企業可以根據貨主企業的個性化需求,為其提供增值物流服務,例如通過門到門物流服務、通關業務服務。報檢業務服務等,以此提升貨主企業的貨物通關率和通過檢驗檢疫關的比率,提升貨主企業對國際物流服務企業的滿意度。

        (二)國際物流服務供應鏈資源整合策略

        第一,國際物流服務鏈的橫向資源整合策略。國際物流服務企業在打造國際物流服務鏈時,需強調運用兼并重組手段來推動橫向資源整合進程;國際物流服務鏈中的核心企業應當作為該資源整合策略的主導者,圍繞企業核心業務模塊整合物流系統功能。針對當前我國國際物流服務企業的服務功能單一問題,該類物流企業需及時實現傳統的倉儲運輸型企業向綜合物流服務供應商的身份轉變,在強化傳統的核心業務模塊基礎上,有效集成倉儲、運輸、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管理等綜合化物流服務,將各類影響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諸多要素整合為一體,打造完善的國際物流服務供應鏈,提升國際物流服務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國際物流服務鏈的縱向資源整合策略。國際物流服務鏈的縱向整合策略應定位于圍繞核心企業整合國際物流服務供應鏈系統資源。國際物流服務企業可通過交叉持股的方式來加強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產權交融,逐步形成相互持股乃至相互控股的利益互嵌格局,將具有不同核心物流服務資源的企業整合到核心物流企業的核心業務模塊中,并以核心物流企業的客戶管理系統為平臺,向客戶企業提供全面物流服務。國際物流服務鏈的縱向資源整合策略的有效落實,需要考慮到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組織機構建設,通過建立跨企業的聯席會議機制的方式,強化國際物流服務鏈成員企業之間的業務聯結性和戰略協作。對于部分掌握核心物流及物流相關技術的企業,國際物流服務核心企業需要采取參股、租賃和聯合開發的方式,將這類核心業務模塊整合到國際物流服務鏈系統中,以提升國際物流服務鏈與其他企業集團之間的核心競爭力差異性,利于企業從中獲取技術壟斷利潤。

        (三)國際物流服務的模塊化與標準化策略

        第一,國際物流服務貿易業務模塊的解構與重構。針對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系統中產生的利益沖突問題,為確保國際物流服務貿易各業務模塊的服務供應商的目標一致性,首先,有必要通過對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系統進行業務解構的方式,弱化部分物流服務供應商在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系統中的話語權,使得單一的物流業務模塊不再歸屬于單一的國際物流服務貿易企業,即特定的國際物流服務貿易企業難以通過控制核心業務模塊的方式,威脅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系統的安全運作。此舉可以降低國際物流服務貿易企業的利己化沖動,是有效化解國際物流服務系統內部企業之間利益沖突問題的有效途徑。其次,從模塊之間的關聯性來考慮,各業務模塊之間雖然具有功能的相對獨立性,但卻在業務層面具有緊密的關聯性。而國際物流服務系統中各業務模塊聯結性的主要障礙在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統支持。為此,國際物流服務系統應當建構統一化的信息管理系統,以有效降低各業務模塊間因信息交互不暢而造成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最后,由于多數客戶企業對國際物流服務的需求具有顯著差異性,但從物流業務諸環節對其物流需求進行分解后可以發現,各類客戶企業所需模塊內容的主體部分具有相同性,僅在個別模塊上具有差異性需求。故國際物流服務貿易企業面對差異化的客戶需求時,只需對個別物流模塊進行差異化處理,即可向客戶企業提供多樣化的國際物流服務,滿足客戶企業對國際物流服務的多元化需求。

        第二,國際物流服務貿易業務模塊的標準化設計。針對當前“一帶一路”視域下各國客戶企業對于跨境物流服務的需求內容具有顯著差異的問題,通過模塊功能的多元化設計方式,可以在保障國際物流服務系統運作成本不顯著升高的基礎上,有效滿足多元化物流服務需求。為此,需要強化國際物流業務模塊的標準化設計。對個別業務模塊展開分析,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的業務模塊是按照在大尺度空間范圍內具有相同和類似模塊功能所構成的,通過對各業務模塊實施標準化處理,可以有效提升系統內業務模塊的交叉利用和有機對接。以倉儲為例,傳統物流系統中的流通型倉庫和存儲型倉庫分屬于兩類不同的倉儲模塊,并針對不同類型倉儲模塊實施差別化管理;而在新型模塊化管理架構下,通過對諸如托盤、集裝箱等各類業務模塊進行標準化設計,確保在物流系統中的該類物流裝置能夠符合統一的物流基礎模數的要求。此舉能夠確保倉儲模塊與運輸模塊及流通加工模塊之間的有機對接,顯著降低了貨物在流通過程中的裝卸頻率并提升貨物的跨境流通速率,有效提升整個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系統的運作效能。考慮到模塊化設計更適合于大規模物流客戶企業,導致部分業務規模較小的客戶企業被排斥在外,為此,在針對中小型客戶企業物流需求的具體模塊內容標準化設計上,國際物流服務貿易企業可采取聯合供應鏈設計技術。聯合供應鏈設計技術指國際物流服務貿易企業將部分業務規模較小的客戶企業的同質化需求進行歸類,將其需求轉變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需求集團,并在此基礎上為小規模客戶企業提供一系列跨境物流服務解決方案。此舉可以在有效保障模塊功能設計多元化的同時,運用聯合供應鏈設計方案,有效降低中小型客戶企業享有模塊化國際物流服務的成本。

        參考文獻: 

        1.張良衛.“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分析—以廣東省為例[J].財經科學,2015(7) 

        2.陳恒,魏修建,杜勤.“一帶一路”物流業發展驅動因素的動態軌跡演變—基于勞動力投入的視角[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5,17(2) 

        第8篇:國際服務貿易法范文

        關鍵詞:零售業經濟衰退對策

        21世紀初,亞洲,尤其是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已成為全球零售巨頭利潤的主要來源。在零售業嚴冬的當下,國際零售巨頭們在中國如何動作,給中國零售業可能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而中國零售業將如何應對等等問題已是當前人們比較關注的課題。

        一、國際零售服務貿易與我國零售業的發展現狀

        1、國際零售業服務貿易的總體現狀

        全球化步伐正在加快,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經濟的全球化使各國市場呈現多樣化、國際化,消費者不僅只滿足于本國的商品及服務供給,而且對具有異國文化的商業服務也產生廣泛需求,這為各國零售業的國際化提供了市場條件。

        二是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發達國家零售業由于西方國家經濟增長緩慢、消費不振、市場增長空間有限,制約了國內零售商業的擴張。另外,零售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實現了組織化和規模化,而市場飽和以及過度競爭導致國內經營成本上升,商業利潤不斷下降。于是各國大型零售商紛紛沖破本國市場局限,進軍海外市場,在國外開店,在全球采購商品,并將全球化發展定為其發展目標。

        三是國際零售服務貿易的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在國際服務貿易格局中,發達國家在進出口方面都占絕對的優勢。跨國銷售額,包括沃爾瑪、家樂福、阿赫德、麥德龍等在內的世界超級零售企業,每年都以百億美元計算。從進入國家和地區的數量來看,世界約20多家零售業巨頭開展跨國經營,其店鋪分布于歐、亞、中南美和北美等40余個國家和地區。

        2、我國零售業的發展現狀

        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零售市場體系已初步建立,并正在向現代零售市場體系的方向發展和完善,零售市場經營主體規模不斷擴大。

        隨著居民購買力的持續提高,市場供應商品的極大豐富,以及市場經營主體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零售市場總體規模迅速擴大。2006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2.6%,2007年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4%,增幅為1997年以來的新高。居民消費多元化和層級性的發展,促使我國零售業業態快速發展。目前,我國零售市場上的零售業態,幾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零售業態,以連鎖經營形式發展的現代零售業態己成為我國零售業發展的主流。

        連鎖化、集團化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零售企業重組、并購等改革步伐加快。大型零售企業規模持續快速擴大,漸成零售市場主體。2006年,中國零售企業百強商品銷售總額為874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1.4%。

        我國現行的國內零售市場開放政策,總體上非常接近加入WTO所作的承諾,在開放地域上已經超出了中國的承諾,突出表現為以沃爾瑪、家樂福的大賣場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場快速增長。到2008年底,沃爾瑪在我國開設了104家分店,家樂福開店達120家。目前,中國已成為家樂福在法國之外最重要的海外市場。

        二、當前我國零售服務的SWOT分析

        隨著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更多的國外資本通過多種方式進入中國零售領域是必然趨勢。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形勢下,中國零售業既面臨內部的優勢和劣勢,也面臨著外部的機遇和挑戰。

        1、內部優勢

        (1)改革開放和引進外資以來,我國零售業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在:零售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新的經營理念、營銷方式、管理手段和技術在零售業率先使用,引發了國內以流通社會化、現代化,與國際市場接軌為主要內容的流通革命;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2)與外商零售業相比較,中國零售業的最大優勢就是熟悉本國國情的本土化優勢。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民族文化優勢;門店地理位置優勢;與供應商長期關系優勢;區域銷售規模優勢。從總體實力上看,目前沒有哪家國內零售企業能與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零售巨頭抗衡,但其在區域上的優勢只是相對的。

        2、內部劣勢

        (1)企業規模零、散、小,從業人員素質低下。盡管我國流通企業已經具備較大規模,但放在全球背景下看,仍屬中小企業。零售企業的核心是員工的服務,但我國的許多零售企業只注重員工形象,而忽視員工的素質。

        (2)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經營方式單一。我國零售企業在管理上大多數是粗放式管理,離規范化、制度化、體系化和特色化還有很大的差距,表現出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特色。在經營方式上,零售企業大多采用招商、聯營、代銷甚至出租柜臺,這種經營方式常常導致企業的管理與經營脫離,企業不僅無法提供有特色的優質服務,也無法形成企業的經營戰略。

        3、外部面臨的機遇

        (1)國內零售市場容量擴大。2008年1—8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84萬億元,同比增長21.9%,這顯示出我國消費保持強勁增長態勢。我國零售市場業已經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最具增長潛力的市場之一。

        (2)政策扶持。中國政府已經將過去的管理職能轉變為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大型流通企業。力爭培育出擁有自主品牌、自主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能力強,可以和外國零售企業相抗衡,初步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

        (3)享受加入WTO帶來的權利,可以進入更大的國際市場舞臺。

        4、外部面臨的挑戰

        我國零售企業外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跨國零售商的沖擊,因為我國零售業與其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規模上的差距。進入中國的外資零售企業普遍規模大,如沃爾瑪公司2007年在華銷售額高達213億元,家樂福為296億元。我國本土零售企業普遍存在著規模相對較小、網點分布不合理、定位趨同化的缺陷,在總體經營規模上與跨國集團有較大差距。

        (2)業態形式上的差距。目前,外資零售業在中國市場所涉及的業態包括百貨店、超市、大型綜合超市等現代零售業業態。雖然目前外資零售企業的銷售額只占國內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左右,但在競爭激烈的高端大賣場,外資所占的份額已經達到80%以上,擁有絕對優勢。

        (3)品牌資產方面的差距。跨國零售企業的品牌優勢是一種極具沖擊力的無形資產。通常,外國零售企業的無型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約為5%,尤其是沃爾瑪和家樂福這兩大零售巨頭的商譽已接近100億美元,而國內影響力較大的華聯超市,其無形資產卻只有0.75億元人民幣。

        (4)人才聚集能力的差距。我國零售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多數屬于經驗型人才,而在外國零售企業中,各主要部門都部署了一批具有先進經營理念的高級管理人才和國際型人才。另外,在人才的爭奪中,外國零售企業憑借其各方面優越的條件贏得了求職者的青睞,更加劇了我國零售企業高級人才的短缺狀態。

        三、全球經濟衰退中發展我國零售服務貿易的對策

        在零售服務貿易全面開放又面臨全球經濟持續衰退之際,零售服務貿易的競爭主要表現為外資零售企業和中資零售企業在本國市場的競爭。同時,我國的零售服務貿易要主動的應對危機和尋求發展,通過競爭,加快民族零售企業快速、健康、持續發展。1、面對危機,國際零售巨頭在中國進行了一系列動作

        (1)加速向二級城市拓展業務。現在中國88%的國內生產總值出自二級城市,2002—2006年,這些二級城市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1倍,零售額上升了79%。

        (2)大規模降價促銷,不但會對中小超市形成強烈沖擊,還會引發行業洗牌。如春節期間,沃爾瑪在64個城市117家商場進行了大規模降價促銷活動,部分商品降價幅度達54%。

        (3)加速在中國的本土化。以門店為中心的地方采購、配送中心逐步完善,顯示出對中國文化及政策準確理解和適應性。

        (4)加速收購兼并,利用相關企業的現有營銷渠道擴大規模效益。如2006年,沃爾瑪收購了好又多超市的部分股權,按照計劃,沃爾瑪最終將全盤收購好又多,如果收購成功,沃爾瑪在華將全面超越家樂福。

        2、零售服務貿易的應對措施

        通過以上可以看到,我國支撐消費強勁增長的諸多因素仍然存在,因此,作為消費產業鏈中擁有稀缺性渠道價值的零售企業,應具備更強的抗周期性。在高通漲的刺激下,我國零售業持續偏旺,社會消費保持強勁增長態勢。中央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對市場的拉動作用正逐步顯現,這表明現階段我國零售行業仍處于以居民收入持續高增長及高儲蓄率為核心推動力的消費升級時期。

        (1)政府加大對零售業的宏觀調控力度,從政策上予以扶持。一是制定零售業發展的整體戰略規劃,努力清除內外貿之間、地區經濟之間以及流通供應鏈之間的行業隔墻,為流通產業的跨地區、跨行業和跨越式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二是加快相關立法工作,在法律和行政方面為零售業發展提供保證。對外資進入中國零售市場實行法制化管理,如制定反零售企業壟斷法、大店法,制約大店的快速發展和單個零售企業規模的無限擴大,阻止外資零售企業的不正當兼并和收購,為國內中小零售企業的發展爭取生存空間。

        三是充分運用銀行、證券市場的融資功能和多種金融服務手段,引導和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突破企業財務資源的瓶頸。

        (2)充分利用當前經濟危機帶來的機遇,大力整合和壯大民族零售企業。一是進行資本重組,實現規模經營。通過強強聯合培育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發展我國自己的商業航母;有條件的零售企業可以大膽出擊,通過合作、合資等方式與跨國公司對接,形成有雄厚資本實力的跨國企業集團進行跨國經營。

        二是通過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來提高企業競爭能力,以特色和差異化應對跨國零售巨鱷的競爭。塑造品牌,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3)外資零售業在中國發展的戰略重點大多放在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中國零售企業則已經把連鎖門店開到了縣城以及富裕的村鎮,具有先發優勢。隨著我國政府加大對農業的投入、農民收入的增加以及中央提出的家電下鄉、扶持農村連鎖超市等利好政策,相信農村市場將大有作為。

        (4)具備條件的企業應主動地、有選擇地走向國際市場。我國零售業通過十多年的對外開放和利用外資,已涌現出了一批如華聯、大商等基本掌握現代零售企業管理方法、具有跨地區經營實力和市場應變能力的大中型零售企業。另外,國際經濟環境寬松,特別是非洲和南美洲的消費需求對中國商品與文化的偏好增強,以及中國政府對企業“走出去”的政策支持等有利條件,可以通過學習國外零售企業特別是發達國家零售企業的跨國經營經驗,嘗試走向國際市場。

        【參考文獻】

        [1]張宇:論零售業產業優化[J].當代經濟研究,2007(8).

        第9篇:國際服務貿易法范文

        (一)規模經濟優勢。多寧在其文獻中提出跨國公司比本國公司在提供服務和產品上可以實現它們范圍經濟、規模經濟、信息或業務成本高效率。會計公司的合并通常被歸結于公司追求范圍經濟、規模經濟和交易成本經濟。合并后的會計公司能夠在地域覆蓋和產業專門化方面相互促進,同時為國際會計公司提供跨國服務取得范圍經濟性和交易成本經濟性,而合并后的范圍經濟性的取得來源于強大的信息系統和研發活動。

        (二)人力資源優勢。國際會計公司在人力資源方面一般比國內會計公司更有優勢。引入人力資本這一高級生產要素來解釋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是對經典國際貿易理論的重要發展,能部分解釋發達國家在金融、保險、咨詢、會計、通訊、計算機軟件等服務業部門的比較優勢,也能部分解釋當發展中國家人力資本要素增加時,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的動態性問題。外國會計公司為了在我國迅速擴大業務量,一般會以高薪、出國培訓、良好的工作環境、先進的技術方法等條件吸引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中一批高素質的執業人員,從而導致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人才的流失。國外會計師事務所從人才結構、人才引進模式、員工的培養和激勵機制三個方面都比國內會計公司有明顯優勢。

        (三)聲譽優勢。克萊格認為,國際會計公司比本土會計公司擁有相對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可能是良好的聲譽。他認為,第一,客戶更愿意選擇他們熟悉的會計公司為其提供會計服務,因為不同國家的審計師和審計準則所提供的審計質量確實是不同的,或者是聘用其他審計師的成本相對于審計質量而言太高了。對于在國際資金供應國設立公司總部的國際會計公司而言,國際資金供應國的投資者對他們的會計公司比較了解,愿意信任他們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第二,在發達經濟地區,當會計公司的客戶不斷增長,或當它們首次需要通過發行股票來籌集資金拓展業務時,它們比較傾向于聘請大型會計公司,因為由大型國際會計公司出示的審計報告能夠增加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對財務報告的認可度。

        二、我國會計服務貿易現狀

        (一)形勢不容樂觀

        1、國外對華會計服務的壓力。會計市場全面開放后。國際會計機構將憑借其豐富的市場經驗、先進的會計審計技術、強大的國際背景和能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優勢,搶占相當大的市場份額。而國內那些規模小、業務單一、防范風險能力差的會計服務機構將面臨破產的風險。從近期情況看,在我國幾乎所有重要的商業城市都有“國際四大”(指普華永道、永安、畢馬威和德勤)的會計師事務所或代表處。其業務收入水平不僅處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業務收入的前列,而且我國所有境外融資的公司及境內融資的大公司均是他們的客戶。

        2、我國會計服務貿易進出口存在著嚴重的不對稱性。一方面國內市場被搶占。世界排名前20位的會計公司基本上都已在我國開辦了組織形式不同的會計師事務所,他們在我國的會計市場中一直占據著“龍頭老大”的地位,他們有著雄厚的資本、良好的信譽、完善的體制、高素質的人員和廣闊的業務領域;另一方面國外市場沒有啟動。不僅在發達國家因“審計技術”落后的原因使得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報告不被認可,而且在發展中國家也因“國際聲譽差”等原因導致市場被搶走。這種現狀,不僅影響了本行業的發展,也影響了我國資本的有效流動和企業對國外市場的拓展進程。

        (二)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與國際會計公司差距很大

        1、規模小,缺乏競爭力。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只有20余年的發展歷程,雖然數量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執業經驗,但從整體上來看,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存在著規模小、競爭力弱的突出問題。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06年統計,目前我國有會計師事務所5,600多家,注冊會計師7萬余人。年均業務收入在300萬~14,000萬元之間。而目前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會計師事務所或會計服務公司,其專業從業人員為10,623~146,000人不等,年業務收入大多在11億~153億美元之間。由此可見,無論從執業人員數量還是業務收入方面,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與國際相比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2、執業質量尚待提高。在我國,目前轉制后的事務所90%以上是有限責任公司形式,且注冊資本大多是30萬元。在當今會計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一些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當局,在利益的驅動下,以降低執業質量,爭取執業數量來提高經濟效益。他們抱著一種能賺則賺,能撈則撈,反正事發之后所承擔民事責任是以注冊資本為限的思想,從而使執業質量、審計質量受著嚴重威脅。在服務范圍上,中國會計服務行業仍以傳統審計和會計業務為主,新興業務收入與總業務收入的比例偏小,這是必須盡快加以改變的現狀。

        三、對我國會計服務貿易的啟示

        (一)深化會計師事務所改革,提高國際市場競爭能力

        1、通過“合并”、“聯合”擴大會計事務所規模。面對加入WTO,特別是國外事務所的進入,我們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可盲目樂觀。我們應以市場為導向,以人才為紐帶,有步驟地實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合并、聯合,實現優化組臺,規模發展,盡快組建一批規模大、素質高、專業分工細、辦公條件好、社會信譽高、可以與國際會計公司抗衡和競爭的中國自己的會計事務所,建立服務功能強大、內部管理嚴格、執業水準較高、地域布局合理的事務所服務網絡。走規模經營之路,發展大規模會計師事務所,增強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為會計師事務所向國際化方向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擴大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范圍和執業領域,走多元化經營之路。從國際會計市場來看,傳統的會計和審計服務業務占“四大”會計公司業務收入的比重不斷下降,而傳統的咨詢服務業務收入的比重迅速提高。這就迫切要求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要有開拓未來市場的遠見,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業務結構,積極拓寬服務領域,提高市場份額,形成自身的經營特色,挖掘和發揮自身優勢,提高服務質量,改變以往單純的審計業務,轉向會計、審計、稅務、管理咨詢、網絡服務并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國際會計市場上有所作為,在提高傳統審計業務質量、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開拓新業務,必須積極向咨詢服務和服務領域拓展,實行業務多樣化經營戰略。

        (二)增強品牌意識。正確選擇可比的國際知名會計公司,對其價值觀念和公司營銷戰略、風險防范、基礎建設、人才資源發展等問題進行對比研究,以指導公司建設與發展;選擇國際知名會計公司合作或成為其在中國的成員所;利用國際知名會計公司的財源、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公司執業質量和公信力,樹立新的市場營銷觀念,引進國際知名會計公司先進的市場營銷和管理經驗,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創立自我知名品牌。

        (三)培養和引進優秀人才,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1、增加對注冊會計師專業人才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并支持會計師事務所與大專院校合作培養注冊會計師人才的項目。會計師事務所應加強對員工的技能培訓,對有潛力的人員更應加緊進行國際經濟、法律和外語培訓,使他們盡快通過外國注冊會計師考試。選派人員到外國會計師事務所學習和鍛煉,有計劃培養和造就大批中國的博士生、碩士生,以不斷壯大中國注冊會計師隊伍。

        2、應積極拓寬高級會計人才引進渠道。除了注意國內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外,還應積極實行優惠政策,吸引海外學子以及在國外知名會計公司工作、獲得西方國家注冊會計師資格的高級人才回國發展事業,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注冊會計師隊伍,為國內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還應積極儲備工商管理、電子商務、環境保護、內部審計、保險精算以及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才,形成人才層次復合化、知識結構多元化的格局,為未來多元化服務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對已獲得發達國家注冊會計師資格的中國公民,采取相關科目免試政策,使其盡快獲得中國注冊會計師資格,并鼓勵、扶持他們在國內興辦會計師事務所。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资源站中文在线丝袜 |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 好吊妞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播放人成午夜免费视频 | 激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色婷婷爱婷婷综合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