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妊娠高血壓總結要點范文

        妊娠高血壓總結要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妊娠高血壓總結要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妊娠高血壓總結要點

        第1篇:妊娠高血壓總結要點范文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產后出血;護理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of 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FAN Qun-hua,REN Yu-ping,CAO Li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Mianyang 404 Hospital,Mianyang 621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Conclusion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diseas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Methods Through strengthening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disease antepartum and intrapartum and postpartum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special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care, handle each labor, found bleeding for etiology and timely correct treatment and careful nursing. Results 30 cases with 1 case of patients with uterine cut, all the rest of the hospital patients cur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ntepartum and intrapartum and postpartum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disease, reduce the matern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mprove maternal survival quality.

        Key words: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 Postpartum hemorrhage; Nursing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指妊娠20 w以后出現高血壓,水腫,蛋白尿三大癥狀,嚴重時可出現抽搐,昏迷,心腎功能衰竭,以及發生母嬰死亡[1]。而產后出血則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婦最常見且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有關報道稱導致產婦死亡的原因中,產科出血占49.9%,產后出血則占產科出血的87.8%而在引起產后出血的各種原因中妊娠高血壓疾病排在第4位[2]。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高齡產婦不斷的增加,妊娠期并發癥也隨之上升,如果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后出血不及時治療和控制,則會威脅母兒生命安全

        1臨床資料

        2014年06月~2015年12月我院共收治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160例,發生產后出血的30例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18.8%;其中初產婦25例占83.3%;經產婦5例占16.7%。發生產后出血的30例患者中,產后出血發生在2 h內的28例占93.3%;產后出血發生在產褥期的2例占6.7%。30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后出血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未在孕期做產前檢查。

        2產前觀察與護理

        2.1孕期的觀察 產檢對于每個孕婦都很重要。預防工作應貫穿在以下各個環節:①做好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孕早期開始產前檢查監護,不宜妊娠者及時在早孕時終止妊娠。②對具有較高產后出血危險的產婦做好及早處理的準備工作。

        2.2心理護理 由于初產婦缺乏一定的醫學知識和分娩經驗,加上對自己的病情不了解及宮縮引起的疼痛等將原因導致臨產延長。因此,護理人員應在產前將精神緊張對血壓的影響,對產程的影響,加強溝通,讓其多接觸成功病例。

        2.3飲食指導 產前注意評估全身營養狀況根據具體情況遵醫囑糾正貧血及低蛋白血癥,多食新鮮瓜果蔬菜易消化的食物,預防便秘,加強營養,給予高熱量飲食,多食富含鐵的食物,宜少量多餐。

        2.4保持充足睡眠 孕婦夜間休息較差,應保持病室安靜、舒適;空氣新鮮;溫度、穸仁室耍輝黽影滋斕幕疃時間,晚間按時入睡,必要時給予地西泮幫助入睡。

        2.5皮膚準備 孕婦會皮膚用碘伏消毒后用備皮刀備皮,暴露出會陰的皮膚,注意操作輕柔,以免造成皮膚破損和術后感染。經處理,本組患者術前皮膚完整,無感染破損發生。

        3產時觀察與護理

        3.1心理護理 應該對高危人群進行劃分,對高危孕婦囑進行定期檢查,發現異常及時處理,重在預防。教會孕婦如何有效的用力但同時注意孕婦的休息和營養;嚴密監護胎心和血壓及產程進展,并防止產時抽搐。

        3.2產時監測 分娩過程由3個產程組成:第一產程即由規律宮縮開始到宮口開全;第二產程為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第三產程由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①產婦進入第一產程時應嚴密監測血壓,脈搏,尿量胎心及宮縮情況。?K宮口開打2 cm進入待產室專人守護;?L30 min監測胎心一次;?M每2 h監測血壓,血壓高者應及時匯報醫生遵醫囑應用鎮靜藥及降壓藥,以預防子癇的發生;?N督促每2~4 h排尿一次,以免膀胱充盈影響產程進展;?O應用縮宮素時要專人守護,確保產婦安全,并指導產婦合理的休息及補充能量。②進入第2產程后嚴密觀察宮縮及胎心情況,嚴格無菌操作,正確掌握會陰側切指針和時機,指導產婦正確應用腹壓及呼吸方法,避免胎兒娩出過程中導致產道裂傷。③胎兒娩出后及早應用縮宮素,注意胎盤剝離征象,正確娩出胎盤,檢查胎盤是否完整有無缺損。在接產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子宮收縮情況,準確測出出血量。

        4產后監測與護理

        4.1產后護理 如果出血量2 h內大于200 ml者應積極查找原因給予急救處理,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子宮收縮情況,宮底高度,陰道出血量,產婦面色等全身情況,并囑產婦產后2~4h下床自解小便。

        4.2急救護理 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一旦發生產后出血立即就地搶救,成立搶救小組,由有臨床經驗的醫生和護士組成,由職位最高的負責指揮,其他工作人員精密配合,保證搶救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取頭低足高位,高流量氧氣吸入,并立即建立靜脈雙通道留置針輸液盡快恢復患者有效血容量。同時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呼吸,皮膚顏色,神志等變化,準確記錄出入量。②準確及時的執行醫囑:及時查找原因,給予有效的止血,如因宮縮乏力者,根據具體情況可以通過使用宮縮劑,按摩子宮,填紗布條或結扎血管等方法達到止血目的[4]。①按摩子宮:在腹部用一手置于宮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4指在后壁,均勻有節律的按摩子宮,使子宮收縮等方法。②宮縮劑:可根據具體情況肌肉注射縮宮素10單位或麥角新堿0.2~0.4 mg或遵醫者靜脈注射縮宮素,以加強宮縮,減少出血。③壓迫止血:必要時可選用宮腔紗布條填塞或宮頸外紗布壓迫,24 h后取出。由于紗布條可增加感染機會,只有在缺乏輸血條件下病情危急時考慮使用。④胎盤原因導致的出血,要及時將胎盤取出,并做好必要的刮宮準備。⑤軟產道撕裂傷引起的出血,需及時縫合止血。⑥凝血功能障礙者,遵醫囑給予抗凝藥,積極糾正休克,補充抗凝因子和血容量。⑦經上述措施積極治療后出血依然不止者,應做好術前準備行子宮全切術以挽救產婦生命[5]。

        4.3心理護理 產后出血患者對出血有恐懼心理,在積極搶救患者生命的同時,應做好產婦及家屬的安慰解釋工作,態度要耐心,熱情,仔細的講明出血的原因,解除患者的緊張心理,產婦發生大出血雖然生命得以搶救,但由于大量失血,可出現席漢綜合征。

        4.4出院指導 加強營養保持充分的休息及睡眠,鼓勵下床活動,活動量應逐漸增加。注意觀察子宮復舊、惡露的變化情況,堅持母乳喂養,有利于子宮復舊,產后42 d復查。

        5結果

        30例產婦中有1例產婦經積極治療出血依然出血不止,行子宮全切術,其余全部治愈出院。產后42 d復查,均無并發癥,對治療效果較滿意。對妊娠高血翰后出血的患者應注意產前檢查,產時、產后勤觀察、勤護理,正確觀察處理,注意合理用藥及產后康復指導,是提高產婦產婦生存質量的重要措施。

        6討論

        妊娠高血壓患者一般都有低蛋白血癥,各種臟器水腫,子宮肌纖維收縮力差。加之用了硫酸鎂,更易抑制宮縮引起產后出血。產后出血是妊娠高血壓患者最嚴重的并發癥,短時間大量出血,可迅速發生失血性休克,嚴重者危急生命。加強產前、產時、產后的護理,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態,做好心理護理,積極處理三個產程。對存在產后出血危險因數的產婦,應嚴格交接班,詳細交代病情,用藥及觀察要點,做到環環相扣達到預防目的,全面降低孕產婦和圍生兒發病率及死亡率。

        參考文獻:

        [1]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第8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64-73.

        [2]王伽略,葉蓉華.產科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4(4):266-268.

        [3]王蔚,于德信.產后出血116例分析[J].中國廠礦醫學,2005,18(2):139-140.

        第2篇:妊娠高血壓總結要點范文

        【關鍵詞】 妊娠糖尿病;妊娠結局;健康教育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4.203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間發生或首次發現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謝異常性疾病, 在我國GDM發病率約為1%~14%, 平均6.1%[1]。GDM發病機制較復雜, 不良情緒、營養結構不均衡等都是引發GDM或致GDM加重的重要因素, GDM是高危妊娠重要指征, 是流產、羊水過多、巨大兒、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不良妊娠結局的危險因素[2]。注射胰島素、口服降糖藥是目前治療糖尿病主要方法, 但目前尚無充分的證據證實用藥治療GDM絕對安全、可靠, 且用藥治療產婦接受率較低。為此制定兩套健康教育路徑, 開展研究, 總結健康教育經驗。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7月本院婦產科收治確診的GDM產婦112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 在婦產科門診篩查確診為GDM;②在本院產科住院分娩;③認知、精神均正常, 未合并其他類型嚴重器質性、系統性疾病, 如冠心病;④產檢中未發現其他類型先天性缺陷, 如胎兒發育不全;⑤知情同意。年齡25~37歲, 平均年齡(28.3±2.9)歲。確診時體質量指數(BMI)(21.3±3.4)kg/m2。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1例, 高中及中專47例, 大專及以上54例。產婦均來自于社區, 距醫院時間20 min~1 h, 平均時間(33.4±6.2)min。居住情況:與配偶14例, 與父母或公婆47例, 與父母或公婆、配偶51例。隨機將產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6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產婦給予常規管理, 在確診的第一時間, 進行有關GDM的健康教育, 詳細向產婦闡述GDM概念、發病機制、影響因素、危險因素、預防策略、管理方法, 并按照常規GDM管理路徑, 醫囑按時復查, 在歷次產檢中增加血糖檢測內容。復查期間, 據自身工作經驗進行簡單的健康教育, 無階段性健康教育路徑。

        1. 2. 2 觀察組 產婦給予階段性健康教育, 對于孕周

        1. 3 觀察指標 在產婦確診時及產前檢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 記錄確診后復查血糖達標例數。記錄不良妊娠結局例數(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羊水過多或過少、胎膜早破等)以及圍生兒不良結局(胎兒窘迫、胎兒窒息、胎兒生長受限、巨大兒)。血糖控制標準:任意一次檢查空腹血糖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血糖變化情況與達標情況 觀察組產前空腹血糖(4.8±0.4)mmol/L、餐后2 h血糖(6.9±1.1)mmol/L, 分別低于對照組的(5.4±0.3)mmol/L、(7.5±1.7)mmol/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不良妊娠結局

        2. 2. 1 產婦不良妊娠結局 對照組產婦不良妊娠結局, 其中妊娠高血壓綜合征5例、羊水過少2例、羊水過多2例、胎膜早破11例、早產5例、剖宮產35例、產后出血3例、產褥期感染7例、產后糖尿病2例, 合計72例, 涉及產婦42例。觀察組中妊娠高血壓綜合征2例、羊水過少1例、羊水過多2例、胎膜早破7例、早產2例、剖宮產31例、產后出血3例、產褥期感染5例、產后糖尿病1例, 合計54例, 涉及產婦37例。對照組不良妊娠結局事件例數高于觀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2 圍生兒不良妊娠結局 對照組圍生兒不良妊娠結局, 其中胎兒窘迫4例、巨大兒8例、新生兒窒息4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4例、新生兒肺炎9例、低體重2例、死胎1例, 合計32例, 涉及圍生兒18例。觀察組圍生兒不良妊娠結局, 其中胎兒窘迫3例、巨大兒4例、新生兒窒息2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4例、新生兒肺炎6例, 合計19例, 涉及圍生兒10例。對照組圍生兒不良妊娠結局例數高于觀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小結

        GMD危害巨大, 可影響母嬰預后, 是不良妊娠結局高危風險, 同時還可能造成產后糖尿病、新生兒先天性糖代謝紊亂, 影響母嬰長遠預后。越來越多的醫院婦產科開始注重GMD管理, 1日門診制度備受推崇[3]。但實際情況是該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①1日內門診健康教育內容較多, 產婦及其家屬難以適從, 無法掌握重點;②1日內門診健康教育缺乏持續性, 因記憶曲線效應, 許多產婦、家屬一段時間后遺忘大部分健康教育內容, GDM管理效用降低[3, 4]。階段性健康教育干預彌補了1日門診模式缺點, 有助于產婦把握不同階段GDM管理要點, 適應妊娠生理與病理特點, 提高了GDM管理效用, 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顯著下降[5]。

        綜上所述, 階段性健康教育干預有助于提高GDM管理水平, 改善妊娠結局, 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11.

        [2] 楊慧霞.我國妊娠期糖尿病診治現狀和應對措施.中國實用婦科雜志, 2013, 29(4):241-243.

        [3] 蘇世萍, 張岱, 劉春紅, 等.妊娠糖尿病一日門診管理實踐與效果. 中國護理管理, 2012, 12(7):66-69.

        [4] 楊慧霞.加強合作共同促進妊娠期糖尿病規范化診斷與治療.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12, 4(4):193-195.

        第3篇:妊娠高血壓總結要點范文

        【關鍵詞】 催產素;靜脈滴注;并發癥;預防;治療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52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217-02

        妊娠晚期,受胎兒和母體因素影響,需人工誘發加快產程,促進宮縮,使分娩提前結束。催產素靜脈滴注為常用的引產方法,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有效的特點,患者易于接受。但臨床若處理不當,極易出現產后出血、子宮破裂、產道嚴重損傷、胎兒宮內窘迫等嚴重并發癥,故分析并發癥發生因素,并針對性防治,是確保醫護安全的關鍵[1]。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200例,均為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催產素靜脈滴注引產的患者,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劃分,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強并發癥防治,回顧兩組臨床資料,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200例,年齡21-39歲,平均(27.6±1.5)歲,孕周35-44周,經產婦34例,初產婦166例。其中胎兒畸形1例,胎膜早破62例,死胎1例,延期妊娠76例,妊娠高血壓綜合癥35例,過期妊娠25例。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劃分,兩組在一般情況上具有可比性,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最高催產素靜滴嘗試濃度為5%葡萄糖500ml中加入5U,最低濃度為2U,滴速為8-30滴/min。對照組行健康宣教、環境護理、心理疏導、對癥支持等常規護理,觀察組分析并發癥誘發因素,行針對性防治干預,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2.1 適應證和禁忌證把握 并非所有產婦均適合采用催產素催產,醫護人員需嚴格掌握適用范圍,具體包括:妊娠肝內膽汁瘀積癥;胎膜早破;胎兒畸形、死胎;過期妊娠;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延期妊娠。下列因素需禁用:低血壓和催產素過敏;胎位不正,明顯頭盆不稱;痙攣性子宮收縮或先兆子宮破裂;胎盤功能嚴重低下;前置胎盤;嚴重心功能不全;瘢痕子宮。把握上述要點,從根本上降低并發癥發生率[2]。

        1.2.2 胎兒宮內窘迫及子宮破裂預防 加強子宮收縮的觀察,設專人監護,采用胎兒監護儀宮縮監測結合手摸法對子宮收縮加以監護。手摸法患者無痛苦,操作簡便,經濟。監護者個人經驗與手摸法的準確性相關,故需用胎兒監護儀,在用藥初期進行監護,可對宮縮頻律及壓力準確觀察,以對用藥的滴速與濃度及時調整,促使有效宮縮形成。在對催產素的反應上,不同孕婦存在個體差異,如產婦中部分在應用催產素后較為敏感,易出現強直性宮縮,取立即低流量持續吸氧,停用催產素,取阿托品0.5-1mg肌注,以預防胎兒宮內窘迫和子宮破裂,采用剖宮產分娩[3]。

        1.2.3 產程異常 胎先露下降及子宮頸口擴張為主要的觀察產程進展的指標,而產程進展中,子宮收縮為主要產力,依據收縮強弱,每1-2h需行1次肛查,對產程進展情況加以了解,并正確描記產程進展圖,當產程停止而宮縮規律時,需分析誘發原因,恰當處理,發生宮頸水腫情況時,即給予阿托品1mg宮頸封閉,取安定10mg靜脈推注,依據需要在4h后行1次重復封閉[4]。

        1.2.4 胎兒缺氧 催產素滴注過程中,每隔20-30min用多普勒胎心聽診器聽診1次胎心音,連續在宮縮前或剛結束時進行,記錄胎心節律和頻率的變化,觀察羊水性狀及量,宮口開大3-4cm者,需行人工破膜操作,對羊水有無糞染及糞染的程度進行觀察,若有糞染情況,提示胎兒宮內缺氧,需立即采取措施行吸氧處理,協助患者取左側臥位,并將床腳抬高,依據產程進展情況及胎心音狀況選擇終止妊娠的措施。

        1.2.5 整體安全性防護 加強各項生命體征的指標監測,妊娠高血壓綜合癥患者需加強血壓變化的觀察,完善心理疏導工作,因產婦多有程度不等的高危因素,易產生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影響正常產程,故需耐心做解釋工作,解除產婦恐懼心理。兩次宮縮間指導產婦盡量放松,檢查有無子宮壓痛,宮縮過強,但未破膜的產婦,需警惕羊水栓塞。

        1.3 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版,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8%,對照組為80%;觀察組無子宮破裂、胎兒宮內窘迫、產程異常、胎兒缺氧等并發癥的發生,對照組發生5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顯著推動了醫療科技的進步,加之公眾健康意識的增強,對醫療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針對并發癥等意外事件進行積極防治,是避免醫療糾紛,確保患者身心健康,促進康復,維護醫院及社會效益的關鍵。針對產科應用催產素靜脈滴注臨床特點,觀察組分析并發癥形成原因,并行針對性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8%,對照組為80%;觀察組無子宮破裂、胎兒宮內窘迫、產程異常、胎兒缺氧等并發癥的發生,對照組發生5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加強催產素靜脈滴注時并發癥的防治,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降低意外事件率,確保醫療安全,具有非常積極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志文,李秀娟.催產素在引產和催產中的應用監護[J].中國社區醫師,2007,6(9):109.

        [2] 張惜陰.足月妊娠引產及催產·實用婦產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104.

        第4篇:妊娠高血壓總結要點范文

        關鍵詞 羊水栓塞 孕產婦死亡 分析

        羊水栓塞是指孕婦在分娩過程中羊水內容物,如角化上皮細胞、胎糞、胎脂、毳毛等突然通過血管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引起急性肺栓塞、過敏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腎衰竭或猝死的嚴重并發癥[1]。羊水栓塞至死率高達65%~88%,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0年3月~2013年3月對16例發生羊水栓塞死亡病例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對南陽市2010年3月~2013年3月孕產婦死亡監測系統上報的所有孕產婦死亡信息、調查表及復印的住院病歷進行回顧性分析。死亡病例均經專家評審,任意選擇其中由羊水栓塞致死的孕產婦16例,從發生時間、臨床表現、發生醫院級別、患者體質、評審結果等方面進行分析。

        診斷標準:參照1998年美國羊水栓塞國家診斷標準:①孕產婦出現急性低血壓或心臟驟停;②產婦急性缺氧,表現為呼吸困難、發紺或呼吸停止;③產婦凝血功能障礙,實驗室數據表明血管內纖維蛋白溶解,或無法解釋的嚴重產后出血;④上述癥狀發生在宮頸擴張、子宮收縮、分娩、剖宮產時或產后30分鐘內;⑤對上述癥狀缺乏其他有意義的解釋者。

        實驗室診斷:通常在孕產婦腔靜脈血內查找來自于胎兒的成分(如胎兒鱗狀上皮細胞、脂肪、角蛋白、毳毛、黏液等)作為確診羊水栓塞的標準,最終確診需要通過尸體解剖[2]。

        結 果

        一般情況:16例發生羊水栓塞死亡的產婦,年齡22~39歲,平均29.5歲;分娩地點發生在三級醫院1例,發生在二級醫院3例,發生在一級醫院6例,非正規醫療場所7例;經產婦10例,初產婦6例;順產11例,剖宮產5例;產前發生4例,產中發生5例;產后發生7例。

        臨床表現:出現癥狀至死亡時間≤1小時3例,1~2小時死亡5例,2~4小時死亡5例,≥4小時死亡3例。10例在發病時首先出現煩躁、寒戰、咳嗽、呼吸困難、發紺、惡心、嘔吐等癥狀,急性肺水腫、右心衰時出現咳吐粉紅色泡沫痰、心率快、血壓下降甚至消失。2例僅尖叫一聲后,心跳呼吸驟停而死亡。4例患者后期出現DIC,表現為大量陰道、手術切口流血不止,失血性休克表現;8例患者首發癥狀為陰道大量不凝血,血涂片診斷1例,尸檢診斷1例。

        誘發因素及搶救情況:不合理使用縮宮素5例,使用米索前列醇4例,人工破膜4例,產鉗助產3例;6例患者被及時做出診斷,但因病情發展迅速或臨床醫生的業務水平、醫院硬件設施等原因導致搶救無效死亡;1例在家分娩出現癥狀后在轉院的過程中死亡。9例因不合理應用宮縮劑而誘發羊水栓塞或因失去最佳搶救時機而死亡。

        討 論

        目前孕產婦死亡率統計差異較大,2002年我國監測資料顯示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產科出血51.0%、妊娠期高血壓疾病11.0%、羊水栓塞11.0%、妊娠合并心臟病6.0%、產褥感染6.0%、妊娠合并肝臟病5.0%。目前由于人們說水平及醫療水平普遍提高,產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得到有效控制,期死死亡率明顯下降,羊水栓塞已上升為孕產婦死亡原因的第1位。羊水栓塞發生率雖然不高,但一旦發生死亡率極高。16例患者中有13例羊水栓塞死亡發生在基層醫院或非正規醫療場所,經過專家評審結果顯示,6例不可避免死亡;10例可以避免或創造條件可以避免死亡。這主要與羊水栓塞起病急,早期診斷困難及基層醫院或非正規醫療場所的軟件、硬件設施不足,地區醫療水平發展不平衡有關。該組羊水栓塞患者的短暫先兆癥狀是寒戰、惡心、嘔吐、氣急、煩躁不安等,繼而出現嗆咳、呼吸困難、肺底部濕音、心率加快、血壓下降等,主要死亡原因為肺動脈高壓導致急性右心衰繼而呼吸循環功能衰竭、休克死亡,以及DIC引起難以控制的出血性休克導致患者死亡。羊水栓塞患者一旦出現心肺功能衰竭,搶救很難成功。在總結經驗時體會在下面情況下,應考慮早期羊水栓塞的發生:①在分娩過程中有不明原因的血氧飽和度下降;②縮宮素使用過程中出現不明原因的過敏反應,應視為羊水栓塞的早期表現;③不明原因的產后出血以及血液不凝,血DIC化驗異常,應視為羊水栓塞。針對以上情況基層醫務人員應加強醫療知識專業培訓,提高對羊水栓塞的診斷水平和處理能力[3]。羊水栓塞發病急驟,該組資料中死于發病后4小時以內13例(81.3%),因此對羊水栓塞的治療必須爭分奪秒。因此要求產科工作者加強學習,增強責任心,熟練掌握羊水栓塞的診斷要點,提高處置能力。羊水栓塞搶救成功的關鍵在于早診斷、早治療。盡早應用肝素及處理妊娠子宮。臨床工作中邊搶救,邊確診,以最快速度開通呼吸通路,及早進行氣管插管、呼吸機正壓給氧,盡早建立多條靜脈通路,保證有效的輸血和用藥通道。維持有效循環。及時改善肺動脈高壓癥狀,盡早就診右心衰竭及抗休克治療。注重羊水栓塞的預防,防止羊水及其內含有形物質進入母血循環是預防羊水栓塞發生的關鍵[4]。實際工作中應嚴格掌握縮宮素的使用指征,防止不恰當的宮腔操作及子宮、產道損傷,避免在娩出胎兒過程中強力按壓腹部及嚴格掌握剖宮產的指征。

        參考文獻

        1 陳敦金,張春芳,陳艷紅,等.羊水栓塞的防治[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0,26(1):7.

        2 陳龍,賈建長,趙子琴,等.羊水栓塞致死的法醫學鑒定[J].復旦大學學報,2008,35(5):760.

        第5篇:妊娠高血壓總結要點范文

        【關鍵詞】 妊娠;子宮肌瘤;分娩方式

        作者單位:473100 商丘市中心醫院婦產科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妊娠合并癥,子宮肌瘤在分娩期可影響子宮收縮致產程延長,阻礙產道導致難產和產后出血等并發癥;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由于孕期子宮肌壁血運豐富,增加產時出血及手術難度,需要選擇合適的病例。本文對我院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6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孕婦在分娩期的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如下。

        1 臨床治療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產科共收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孕婦46例,年齡23~42歲,平均30歲;初產婦25例,經產婦21例;合并妊娠高血壓病3例,糖尿病1例,乙型肝炎2例。

        12 子宮肌瘤診斷時間 孕前B超檢查發現8例,孕期B超檢查發現29例,剖宮產時發現9例。

        13 術中見子宮肌瘤所在部位 子宮前壁及宮體17例,肌壁間5例,混合7例,子宮后壁及宮頸5例,漿膜下1例。

        14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產時處理 對產前B超診斷的宮體及宮底部》5 cm的肌瘤,無其他剖宮產手術指征者,給予陰道試產,嚴密觀察宮縮及產程進展,其中13例陰道試產,3例因宮縮乏力,及時改行剖宮產術,10例經陰道分娩,1例產后出血>500 ml,用縮宮素及米索前列醇治療后好轉。對產前B超診斷妊娠合并子宮肌瘤24例的孕婦擬行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術前備血,術中先行子宮下段剖宮產,娩出胎兒、胎盤,縫合子宮切口后,再仔細探查子宮肌瘤的位置、大小、數量,對漿膜下、子宮前壁及宮體的肌瘤行剔除術。方法:在肌瘤周圍注射縮宮素,先切開子宮肌層的假包膜,暴露肌瘤,用組織鉗鉗夾肌瘤,鈍行分離基底層,1號可吸收線連續逐層縫合,不留死腔;術中1例因為出血》500 ml,且肌瘤穿透宮腔,另1例為多發子宮肌瘤,經與孕婦及家屬溝通,術中行子宮次全切術;20例行肌瘤剔除。對剖宮產術中發現的9例子宮肌瘤,有4例行肌瘤剔除。其余5例瘤體小,未予處理。

        15 子宮肌瘤病理檢查 21例為平滑肌瘤,3例為紅色變性,2例為囊性變。

        16 新生兒情況 46例孕婦中3例為35~36周早產,早產兒阿氏評分正常,均轉兒科治療,余為正常新生兒。

        17 產后情況 46例產婦中,除2例子宮切除外,產后常規應用縮宮素10 U、3 d,46例產婦均痊愈出院。

        2 討論

        21 肌瘤合并妊娠占肌瘤的05%~1%,占妊娠03%~05%,肌瘤小而無癥狀者常被忽略,肌瘤對妊娠及分娩的影響與肌瘤的大小及生長部位有關[1]。妊娠合并漿膜下或肌壁間小肌瘤

        22 文獻報道 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與單做剖宮產相比,出血量無顯著增加,手術難度也無明顯增加,而且,可使90%單發子宮肌瘤和半數多發子宮肌瘤患者避免子宮切除,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在充分做好術前準備的情況下,在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3]。也有學者認為,并非所有剖宮產術中肌瘤剔除都是安全的,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個體化對待是必要之前提,剖宮產術中應根據肌瘤的大小、部位、患者情況和技術條件而定,一般認為適用于以下情況:黏膜下肌瘤,帶或大部分突向漿膜下的子宮肌瘤,肌壁間肌瘤位于切口附近或是肌瘤剔除術后易于行子宮修補的[4]。在本組資料中36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剖宮產術中,其中行子宮肌瘤剔除24例,子宮次全切除2例,我們同樣認為術中仔細探查子宮肌瘤的大小、位置、數量、綜合評估孕婦全身情況及手術難易程度,在確保患者安全的情況下行肌瘤剔除,對宮頸及后壁的肌瘤不予處理,對多發肌瘤及年齡偏大者同時行子宮次切除。

        23 剖宮產術中發現的子宮肌瘤,由于術前沒有做好充分準備或者沒有良好的與孕婦及家屬溝通,只處理在2~5 cm之間的易剔除的肌瘤。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產時的處理,無論選擇陰道分娩、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單做剖宮產,都需要保證產婦和新生兒安全為前提。

        參 考 文 獻

        [1] 樂杰.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31(1):272.

        [2] 王雁,王建六.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治療.實用婦科雜志,2007,23(9):521523.

        第6篇:妊娠高血壓總結要點范文

        關鍵詞: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解讀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R743R255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01.011

        文章編號:16721349(2015)01002805

        Interpretation of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2014)

        Han Fang,Li Shuang,Cao Kegang

        Dongzhimen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7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Cao kegang

        Abstract: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 recently released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2014).It was updated from 2011 edition.This review interprets some main contents in the guide.

        Key words:stroke;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econdary prevention;guideline;interpretation

        2014年,美國心臟協會(AHA)/美國卒中協會(ASA)發表了最新的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的二級預防指南,在2011版基礎上作了許多修訂,如補充了睡眠呼吸暫停和主動脈弓動脈粥樣硬化等腦卒中復發的普遍危險因素[1,2],增加營養部分,刪除Fabry病等。新指南引起很大關注。本文主要針對指南更新的要點結合我國國情進行解讀與思考,力求為臨床醫師提供腦卒中二級預防實用的循證建議。

        1更新部分的要點解讀

        1.1如何控制危險因素

        1.1.1調控血壓高血壓是腦卒中和TIA的主要危險因素,無論收縮壓還是舒張壓升高均與腦卒中或TIA的發生密切相關[3]。特別是近幾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高血壓的患病率明顯增加。根據2010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3],血壓與腦卒中發病危險呈對數線性關系,基線收縮壓每增加10 mmHg,腦卒

        中發病相對危險增加49%,舒張壓每增加5 mmHg,腦卒中危險增加46%。高血壓也是腦卒中復發的危險因素,因此,治療高血壓是腦卒中二級預防的重要措施[4]。2014年指南采納了AHA的建議,對高血壓開始治療的時機進行了界定:對于既往有過缺血性卒中或TIA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血壓開始治療的時機是在最初發病的幾天后,收縮壓(SBP)≥140 mmHg或舒張壓(DBP)≥90 mmHg(Ⅰ類;B級證據),但對于治療前SBP<140 mmHg和DBP<90 mmHg的患者受益情況不確定(Ⅱb類;C級證據);高血壓繼續治療是針對經過治療的此類高血壓患者,目的是預防腦卒中復發和其他血管性事件(Ⅰ類;A級證據)。此外,2014版指南提出,血壓的下降目標值雖然應該個性化,但達到SBP<140 mmHg和DBP<90 mmHg是合理的(Ⅱa類;B級證據)。小皮層下卒中的二級預防研究[5](SPS3)證實[5],最近有過腔隙性腦梗死的患者,血壓目標值SBP<130 mmHg是合理的(Ⅱb類;B級證據)。另外,新指南推薦進行高血壓的管理,如生活方式的改變,作為高血壓綜合治療的一部分(Ⅱa類;C級證據)。

        1.1.2防控血脂異常根據衛生部《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2》[6],我國血脂異常者至少為2.5億,其中成年人患病率更高,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達標率更低,而LDLC升高是缺血性卒中獨立的危險因素[7]。一項他汀類藥物結合其他預防措施的隨機試驗的Meta分析得出結論[8],他汀類能很好降低LDLC水平,LDLC每下降1 mmol/L,相當于卒中相對風險減少21.1%,且他汀類藥物強烈降低LDLC,可顯著降低卒中復發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新指南對此部分進行修訂,并使之與《2013ACC/AHA降低成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風險之膽固醇治療指南》的認識一致[9]。新指南不再強調LDLC的目標值,他汀類藥物因其強化降脂作用被推薦用于減少缺血性卒中及TIA患者卒中及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這些患者被認為是起源于動脈粥樣硬化和LDLC≥100 mg/dL,有或無臨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ASCVD)證據(Ⅰ類;B級證據)。也可用來治療無ASCVD證據且LDLC<100 mg/dL的此類患者(Ⅰ類;C級證據)。如合并其他ASCVD,應該根據2013年ACC/AHA指南進行管理[9],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及藥物治療建議(Ⅰ類;A級證據)。

        1.1.3改善糖代謝紊亂和糖尿病(DM)糖代謝紊亂包括1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先于2型糖尿病發病,它包括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減低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在5.7%~6.4%。在美國,2型糖尿病占成年人糖尿病發病的95%[10],糖尿病已經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威脅。

        在我國,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如高熱量飲食及久坐等,致我國糖尿病發病率迅猛增長。2007年―2008年進行的中國糖尿病和代謝紊亂的橫斷面研究得出結論,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糖尿病患者,包括大約9 240萬成年糖尿病患者及1.482億成年糖尿病前期的患者[11]。上海高危糖尿病篩查項目也證實[12],上海糖尿病患病率從2002年―2012年顯著增加,且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存在有多個危險因素的人群中患病率較高。一項關于高齡腦卒中患者糖代謝異常對不良預后的影響研究結果證實[13],高齡急性初發腦卒中患者中一半以上的患者符合糖代謝異常診斷,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均是腦卒中后預后不良的獨立風險預測因素。

        腦卒中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個重要并發癥,糖尿病可使卒中的風險比普通人群增加1.5倍~3倍[1417]。新指南推薦,TIA或缺血性卒中后,所有患者應通過檢測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進行糖尿病篩查[18]。測試和時機的選擇應該遵循臨床判斷,并且要認識到急性疾病可能暫時擾亂血漿葡萄糖的檢測水平。一般而言,應激狀態后HbA1c測量可能更準確[19]。

        1.1.4控制體重肥胖是指體重指數(BMI)>30 kg/m2,它是冠心病確定的危險因素[20],也可增加突發卒中的風險,體重指數從20 kg/m2開始,每增加1 kg/m2,卒中風險增加5%[21]。來自俄羅斯的數據資料顯示[22],到2050年,男性肥胖率預計將增至76%,冠心病和卒中的發生率將達到每10萬人中12 723例。我國北京市成年男性肥胖人群流行病學調查及危險因素分析結果顯示[23],北京市35歲~60歲男性居民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別為39.8%和21.0%,是偏高的。

        關于肥胖,2014年指南推薦TIA或腦卒中患者通過測量體重指數進行肥胖的篩查(Ⅰ類;C級證據)。盡管減肥對控制心血管風險有益[24],但對于新發生的伴有肥胖的TIA或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有用性還不確定(Ⅶb類;C級證據)。

        1.1.5適當增加體力活動適當的體力活動可以減少卒中的風險[25,26]。AHA/ASA發表了給腦卒中幸存者的關于體力活動和運動的建議[27],其中包括體力活動和運動處方應該被納入腦卒中幸存者的管理中,強調低至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并加強肌肉鍛煉,減少久坐的行為習慣等。關于這部分內容,新指南推薦,對于愿意并且有能力增加體力活動的患者,建議制定全面的計劃(Ⅱa類;C級證據)。

        1.1.6合理營養營養部分是指南新增的內容。腦卒中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并不清楚,但很可能對患者預后有影響,而且患者的營養狀況經常在住院期間惡化[28]。因此,剛入院時有必要對腦卒中患者進行營養評估。新指南也推薦,對既往缺血性卒中或TIA的患者進行營養評估是合理的,以尋找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良的征象(Ⅱa類;C級證據)。如營養不良,則推薦個性化的營養建議(Ⅰ類;B級證據),建議患者減少鈉的攝入量,每日少于2.4 g是合理的;如能進一步減少至<1.5 g/d,則能達到更好的降壓效果(Ⅱa類;C級證據)。并建議其遵循地中海飲食,強調蔬菜、水果與全谷物,限制甜食和紅肉攝入(Ⅱa類;C級證據)。不推薦常規補充維生素(Ⅲ類;A級證據)。

        1.1.7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新指南首次把OSA列為腦卒中或TIA二級預防需要控制的危險因素。在美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影響了超過1 200萬人,多達20%為成年人[29]。有研究表明,嚴重和未經治療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提高了醫療利用率,并且增加了花費,每年每人可達2 720美元[30]。未經治療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會有多個伴發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卒中、糖尿病、抑郁癥和認知障礙[31]。楊建學等[32]研究證實,OSAS可引起血液流變學指標異常,腦卒中發病率上升,早期診治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有助于腦卒中防治。

        新指南建議對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實施睡眠研究(Ⅱb類;B級證據)。此外,對于此類患者,可能會考慮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治療(Ⅱb類;B級證據)。

        1.2介入治療在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患者的二級預防中是怎樣應用的有關顱外頸動脈病變,新指南建議,當選擇頸動脈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術(CAS)及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CEA)時,應該考慮患者年齡。對于老年患者(70歲以上),與CAS相比,CEA可能與改善相關結局有關;對于年輕患者,考慮到圍術期并發癥的風險(如卒中、心梗或死亡)和同側卒中的長期風險,CAS與CEA相當(Ⅱa類;B級證據)。但如圍術期卒中和死亡的風險小于6%,則可考慮CEA和CAS(Ⅰ 類,B級證據)。新指南不推薦使用彩超進行顱外頸動脈循環的長期隨訪(Ⅲ類;B級證據)。

        對于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新指南推薦,最近(30 d內)有過卒中或TIA的患者,由于主要的顱內動脈嚴重狹窄(70%~99%),在阿司匹林的基礎上增加氯吡格雷75 mg/d治療90 d可能是合理的(Ⅱb類;B級證據)。卒中或TIA患者歸因于主要顱內動脈狹窄50%~99%,且長期SBP<140 mmHg,高強度的他汀類藥物治療是推薦的(Ⅰ類;B級證據)(修改建議,證據級別由Ⅱb提升到Ⅰ類證據)。如中度狹窄(50%~69%),不推薦血管成形術或支架植入術(Ⅲ類;B級證據);如嚴重狹窄(70%~99%),支架與翼展支架系統不推薦作為初始治療,即使對正在服用抗血栓藥的卒中或TIA患者也不推薦(Ⅲ類;B級證據)。

        對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新指南推薦使用抗血小板藥物,以減少復發性卒中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風險(Ⅰ類;A級證據)。值得注意的是,關于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舊指南不推薦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同用。但是,隨著CHANCE研究結果的公布,中國的研究第一次改寫了美國的指南。王擁軍等[33]研究證實,在小的缺血性卒中或TIA發作的24 h內開始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連續服用90 d減少卒中風險,且不增加出血風險,效果優于單用阿司匹林(Ⅱb類;B級證據)。有關心源性腦栓塞的內科治療,新指南也作出了更新。

        對于最近有過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而無其他明顯誘因的房顫患者,新指南推薦6個月內進行長時間(約30 d)心率監測(Ⅱa類;C級證據。)對于大多數既往房顫的卒中或TIA患者,在出現神經系統癥狀14 d始口服抗凝藥是合理的(Ⅱa類;B級證據);但在出血性轉化高風險存在的情況下(如大面積梗死),延遲啟動口服抗凝藥至超過14 d是合理的(Ⅱa類;B級證據)。

        對于有急性早期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且沒有明顯的左室(LV)附壁血栓形成,超聲心動顯示心尖前壁運動不能或障礙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可考慮維生素K拮抗劑(VKA)治療3個月(目標INR,2.5;范圍2.0~3.0)(Ⅱb類;C級證據);對合并LV附壁血栓的患者,當左室射血分數(LVEF)<40%,因非出血性不良事件不能耐受VKA治療,用低分子肝素(LMWH)、達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治療3個月,可視為VKA替代治療(Ⅱb類;C級證據)。

        對于超聲心動示左心房或LV血栓的竇性心律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新指南建議抗凝治療與VKA聯用≥3個月(Ⅰ類;C級證據)。有機械性左心室輔助裝置(LVAD)的患者,在沒有主要禁忌證(如活性胃腸道出血)情況下,VKA治療(目標INR2.5,范圍2.0~3.0)是合理的(Ⅱa類;C級證據)。

        對于不合并房顫及其他引起癥狀(如頸動脈狹窄)的風濕性二尖瓣疾病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長期VKA治療INR目標值2.5,可能被考慮代替抗血小板治療(Ⅱb類;C級證據)。如患者正在接受足量的VKA治療,可考慮增加阿司匹林(Ⅱb類;C級證據)。對于沒有房顫和其他抗凝指征的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無論有無二尖瓣環鈣化,抗血小板治療都是推薦的(Ⅰ類;C級證據)。對于先天性主動脈瓣疾病或非風濕性二尖瓣疾病不合并有房顫或其他抗凝指征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抗血小板治療也是推薦的(Ⅰ類;C級證據)。

        既往有缺血性卒中或TIA的患者,在植入機械性主動脈瓣和二尖瓣之前,VKA治療都是推薦,但是INR目標值不同,分別為2.5(范圍2.0~3.0)和3.0(范圍2.5~3.5),均為Ⅰ類證據。如出血的風險較低,建議在VKA治療的基礎上增加阿司匹林(75~100)mg/d(Ⅰ類;B級證據)。對植入生物瓣膜的患者,瓣膜置換術3個月~6個月后,如無其他抗凝治療指征,新指南推薦阿司匹林(75~100)mg/d長期治療優于長期抗凝治療(Ⅰ類;C級證據)。

        1.3對于一些特殊情況的腦卒中該如何治療對于主動脈弓動脈粥樣硬化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新指南推薦抗血小板治療(Ⅰ類;A級證據)和他汀治療(Ⅰ類;B級證據)。此外,新指南不推薦為了二級預防而實施主動脈弓斑塊的動脈內膜切除術(Ⅲ類;C級證據)。

        對于卵圓孔未閉(PFO)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沒有抗凝治療的情況下,抗血小板治療是推薦的(Ⅰ類;B級證據),修訂后證據級別由Ⅱa變為Ⅰ類;而對于有PFO和靜脈源性栓塞的此類患者,抗凝治療是需要的(Ⅰ類;A級證據);當抗凝治療有禁忌證時,下腔靜脈濾器置入是合理的(Ⅱa類;C級證據)。同時,新指南提出,在有PFO或者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情況下,根據復發性DVT的風險,經導管裝置封堵術可能被考慮(Ⅱb類;C級證據);但是對于沒有DVT證據的隱源性卒中或TIA合并PFO的患者,現有的數據不支持封堵有益(Ⅲ類;A級證據),證據級別由Ⅱb變為Ⅲ類。

        新指南推薦,對最近發生過缺血性卒中或TIA的患者進行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常規篩查不是必要的(Ⅲ類;C級證據)。成年人有輕至中度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近期有過缺血性卒中或TIA,補充葉酸、VB6和VB12,可安全的降低Hcy,但并沒有證據表明能預防卒中(Ⅲ類;B級證據),修訂后證據級別由Ⅱb類降至Ⅲ類證據。

        對于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血栓形成篩查的有用性未知(Ⅱb類;C級證據)。缺血性卒中或TIA后,對于凝固測試有異常發現的患者,如無抗凝治療,則推薦抗血小板治療(Ⅰ類;A級證據)。

        新的指南提出,對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沒有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的其他表現,且缺血性事件有另一種解釋,如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狹窄等,抗磷脂抗體(APA)的常規檢測是不推薦的(Ⅲ類;C級證據)。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滿足APS的標準,抗凝治療沒有開始,抗血小板治療是必要的(Ⅰ類;A級證據)。

        患有鐮狀細胞病的既往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薦慢性輸血以降低血紅蛋白S<血紅蛋白總量的30%(Ⅰ類;B級證據),證據級別由Ⅱa升為Ⅰ類;如果輸血治療不可用或不實際,可以考慮羥基脲治療(Ⅱb類;B級證據)。

        關于孕期和哺乳期,新指南推薦,在血栓形成高風險存在的情況下,對于正在接受適量低分子肝素(LMWH)治療的孕婦,在孕期結束后需要抗凝治療,使用華法林、UFH或LMWH是合理的(Ⅱa類;C級證據)。如計劃分娩,在引產術或剖宮產之前LMWH停止≥24 h是合理的(Ⅱa類;C級證據)。在低風險的情況下,抗血小板治療是非孕期的推薦治療,早期妊娠根據臨床情況可考慮使用普通肝素(UFH)、LMWH或不予治療(Ⅱb類;C級證據);早期妊娠后,可考慮小劑量的阿司匹林(Ⅱa類;B級證據)。

        此外,關于新指南的實施,推薦監測被廣泛接受的循證指南成果,以利于改善促進健康行為,并減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分歧(Ⅰ類;C級證據)。指南建議實行自發的醫院質量監督和改進項目,以改善對于卒中二級預防指南的遵守程度(Ⅰ類;C級證據)。

        2有關2014年指南的一些思考

        根據2010年《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目前我國現存腦血管病患者700多萬人,約70%為缺血性腦卒中,這個龐大的群體是復發性卒中的高發人群。因此,我國腦卒中的防治形勢十分嚴峻,尤其需要做好二級預防。

        2014年美國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在舊版的基礎上作了許多修訂,可更好地指導臨床規范,有利于腦卒中和TIA的二級預防。但是,由于美國居民和國人體質不同,指南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考慮到國民的身體素質情況,并強調個體化的治療原則。另外,在指南學習過程中也有一些思考,比如,他汀類因其強化降脂作用被推薦用來治療血脂異常的患者,但隨著其在臨床中應用范圍越來越廣,使用時間越來越長,與其相關的不良事件的報道也越來越多,如他汀類引起的肌病[34]、偶發糖尿病[35]、肝酶異常[36]、顱內出血[37],提醒我們在臨床應用過程中需監測患者血常規及肝腎功等,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

        我國的傳統醫學歷史悠久,而且適合國民體質,比如針刺[38]等方法可以有效針對腦卒中的二級預防,可以將祖國醫學與現代醫學緊密結合,研究具有預防和治療意義的中成藥及中藥注射液等,力求將我國腦卒中和TIA的二級預防做到更好。

        參考文獻:

        [1]Johnson K,Johnson D.Frequency of sleep apnea in stroke and TIA patients:A metaanalysis[J].Clin Sleep Med,2010,6:131137.

        [2]Di Tullio MR,Russo C,Jin Z,et al.For the patent foramen ovale in cryptogenic stroke study investigators.Aortic arch plaques and risk of recurrent stroke and death[J].Circulation,2009,119:23762382.

        [3]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8:701743.

        [4]Kemcn WN,Ovbiagele B,Black HR,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4 ,45(7):216236.

        [5]Benavente OR,McClure LA,Coffey CS,et al.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mall Subcortical Strokes (SPS3) trial:Results of the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M].Presented at: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2013:15.

        [6]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2[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3:24.

        [7]Eckel RH,Jakicic JM,Ard JD,et al.2013 AHA/ACC guideline on lifestyle management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risk: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2014,129(25 Suppl 2):s76s99.

        [8]Amarenco P,Labreuche J.Lipid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Review and updated metaanalysis of statins for stroke prevention[J].Lancet Neurol,2009,8:453463.

        [9]Stone NJ,Robinson JG, Lichtenstein AH, et al. 2013 ACC/AHA Guideline on the Treatment of Blood Cholesterol to Reduce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Risk in Adults: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J]. J Am College Cardiology,2014,63(25,Part B):30243025.

        [10]Tabák AG,Herder C,Rathmann W,et al.Prediabetes:A highrisk state for diabetes development[J].Lancet,2012,379:22792290.

        [11]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12]Wang C,Zhang Y,Zhang L,et al.Prevalence of type 2 diabetes among highrisk adults in shanghai from 2002 to 2012[J].PLoS One,2014,9(7):e102926.

        [13]吳碩琳,石玉芝,王春雪,等.高齡腦卒中患者糖代謝異常對不良預后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2:163166.

        [14]Kissela BM,Khoury J,Kleindorfer D,et al.Epidemiology of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The greater Cincinnati/Northern Kentucky Stroke Study[J].Diabetes Care,2005,28:355359.

        [15]Goldstein LB,Bushnell CD,Adams RJ,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1,42:517584.

        [16]O’Donnell MJ,Xavier D,Liu L,et al.Risk factors for ischemic and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ic stroke in 22 countries (the INTERSTROKE study):A 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10,376:112123.

        [17]Lee M,Saver JL,Hong KS,et al.Effect of prediabetes on future risk of stroke:Metaanalysis[J].BMJ,2012,344:e3564.

        [18]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13,36(suppl 1):s11s66.

        [19]Roquer J,Rodríguez-Campello A,CuadradoGodia E,et al.The Role of HbA1c determination in detecting unknown glucose disturbances in ischemic stroke[J].PLoS One,2014,9(12):e109960.

        [20]Williams MA,Fleg JL.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elderly (with emphasis on patients≥75 years of age):A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Council on Clinical Cardiology Subcommittee on Exercise,Cardiac Rehabilitation,and Prevention[J].Circulation,2002,105:17351743.

        [21]Kernan WN,Inzucchi SE.Obesity:A stubbornly obvious target for stroke prevention[J].Stroke,2013,44:278286.

        [22]Rtveladze K,Marsh T,WebberL,et al.Obesity trends in Russia.The impact on health and healthcare costs[J].Health,2012,4:14711484.

        [23]李永進,游凱,陳利,等.北京市成年男性肥胖人群流行病學調查及危險因素分析[J].衛生研究,2014,3:500503.

        [24]Mahajan R,Lau DH,Sanders P,et al.Impact of obesity on cardiac metabolism,fibrosis,and function[J].Trends Cardiovasc Med,2014,S10501738(14):147149.

        [25]Lee CD,Folsom AR,Blair SN.Physical activity and stroke risk:A metaanalysis[J].Stroke,2003,34:24752481.

        [26]Willey JZ,Moon YP,Paik MC,et al.Lower prevalence of silent brain infarcts in the physically active: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udy[J].Neurology,2011,76:21122118.

        [27]Billinger SA,Arena R,Bernhardt J,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recommendations for stroke survivors: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4,45(8):25322553.

        [28]Burgos Pez R,Segurola Gu H,Bretón Le I.Nutritional support in stroke patients[J].Nutr Hosp,2014,29 (Suppl 2):5766.

        [29]Ho ML,Brass SD.Obstructive sleep apnea[J].Neurol Int,2011,3:e15.

        [30]AlGhanim N,Comondore VR,Fleetham J,et al.The economic impact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J].Lung,2008,186:712.

        [31]Yaggi HK,Concato J,Kernan WN,et al.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s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and death[J].N Engl J Med,2005,353:20342041.

        [32]楊建學,剛沈霞,趙勇剛,等.腦卒中與阻塞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相關性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08:37(2):183185.

        [33]Wang Yongjun,Wang Yilong,Zhao Xingquan.Clopidogrel with aspirin in acute minor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N Engl J Med,2013,369:1119.

        [34]Abd TT,Jacobson TA.Statininduced myopathy:A review and update[J].Expert Opin Drug Saf,2011,10(3):37387.

        [35]Sattar N,Preiss D,et al.Statins and risk of incident diabetes:A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statin trials[J].Lancet,2010,375(9716):735742.

        [36]Gillett RC,Norrell A.Considerations for safe use of statins:Liver enzyme abnormalities and muscle toxicity[J].Am Fam Physician,2011,83(6):711716.

        [37]Hackam DG,Woodward M,et al.Statins a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Collaborat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irculation,2011,124(20):22332242.

        第7篇:妊娠高血壓總結要點范文

        [關鍵詞] 剖宮產;圍術期;整體護理;新生兒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2(a)-0121-02

        The overall cesarean section perioperative care

        NIU Aipi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Centers of Zhengzhou City in Henan Province 4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erioperative cesarean section overall nursing experience.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twenty-six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sarean section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do holistic nursing care, and to sum up the main points nursing. Results Three hundred and twenty-six routine operation cesarean section expectant mothers, 333 cases were babies survive childbirth, Carefully perioperative holistic nursing care, No case had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ve breastfeeding basic reached 95%, Phase I of the wound healing, 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 from the hospital. Conclusion Completes the maternal cesarean section perioperative holistic nursing care, to ensure successful operation, maternal and infant safety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 Perioperative period; The overall care; Neonatus

        剖宮產為經腹切開子宮取出已達成活胎兒的手術,手術應用恰當,可使母嬰平安[1]。是婦產科最常見的手術之,適用于產婦產程進展緩慢、胎兒宮內的窘迫、瘢痕子宮、前置胎盤等。隨著剖宮產適應證的放寬,世界范圍內普遍出現剖宮產率不斷上升的現象[2]。2011年3~5月行剖宮產326例,通過圍手術期的精心護理,確保了母嬰安全,減少并發癥,現將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326例產婦行剖宮產術,年齡22~36歲,平均28歲,初產婦257例,經產婦69例,其中瘢痕子宮62例、雙胎7例,孕周35~41+5W。急診121例,擇期205例;剖宮產指征分別為:難產129例;分娩并發癥37例;妊娠合并癥42例;異常妊娠57例;胎兒宮內窘迫32例;產婦要求29例。

        1.2 手術方式

        全部孕婦均采用腰硬聯合麻醉下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

        2 結果

        326例行剖宮產術產婦,分娩新生兒333例均存活,經過精心圍術期的整體護理,無一例并發癥發生。術后母乳喂養基本達到95%,傷口I期愈合,母嬰健康出院。

        3 護理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多數孕婦對剖宮產手術分娩感到恐懼、緊張,手術室中與家人分離,環境陌生,擔心胎兒及自身安全,怕手術疼痛等,對其心理產生“不安全”等心理反應。針對孕婦的心理特點,術前應根據每個孕婦心理差異,護士要善于運用自己對疾病專業知識及良好的溝通技術,主動向孕婦手術的必要性和該手術方式對孕婦及嬰兒的重要性,對孕婦及家屬的疑問耐心解釋,解除思想顧慮,使之愉快地接受手術和護理[3]。

        3.1.2 術前全身準備 術前準備是保證手術能夠順利進行及防止術后并發癥發生的重要環節[4]。常規禁食、禁水、備皮、清潔臍孔,皮試。檢查并記錄孕婦的一般狀況、生命體征,血尿常規、心電圖、出凝血時間、血型、肝腎功能等。超聲超了解胎兒狀況,監測胎心音。用胎兒監護儀進行胎兒動態監護,準備好新生兒用品。術前行氣囊留置導尿術。

        3.2術中護理

        3.2.1 給患者安全感,消除其恐懼心理 護理人員應及時進行自我介紹,讓患者了解手術室環境,說明麻醉方式。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22~24℃,冬季氣溫低時用熱水袋暖好新生兒包被。保持手術室環境安靜,減少的各種器械噪聲。護士操作輕、快、熟練,操作與解釋并舉,使產婦獲得安全感,積極主動配合手術。術前可適當與產婦交談與手術無關的話題,分散其注意力。胎兒娩出處理好后,把胎兒抱給產婦看,并與之身體相貼,告之胎兒的性別、出生的準確時間。

        3.2.2 預防出血性休克 每例手術前均應做好輸血準備,術中密切觀察血壓變化、出血量多少,胎兒取出后立即用縮宮素,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失血量。特別對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更應加強注意,避免因繼發宮縮不良而發生術中大出血。

        3.2.3 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的預防 硬膜外麻醉給藥平臥后,應給予右髖部墊高,以免發生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術中注意觀察有無面色蒼白、頭暈、惡心、嘔吐、血壓迅速下降等癥狀。

        3.2.4 新生兒窒息的護理 新生兒窒息為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論窒息輕、重臨床都應給氧,氧濃度40%~50%為宜,氧流量輕度窒息1~2 L/min,重度2~4 L/min,給氧可用鼻導管面罩,給氧期間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注意濕化,鼻導管給氧注意定時換導管,防止分泌物堵塞。嚴密觀察分析患兒血氣指標,爭取在12 h內達正常血氣水平。嚴密觀察患兒神志、瞳孔、呼吸、脈搏、心率、尿量、中心靜脈壓,有異常迅速報告醫師并做相應處理。窒息可引起缺氧腦病,應密切觀察神志、瞳孔、前胸緊張度、四肢肌力、肌強力等。如出現尖叫、抽搐,應警惕新生兒顱內出血。注意患兒嘔吐及大便的性狀、皮膚顏色,觀察有無應急性潰瘍。

        3.2.5 急癥剖宮產術前護理 對于母嬰情況危急的的患者,立即做好手術準備,停止進食水、備皮,留置尿管,觀察宮縮、血壓及胎心音變化。囑咐產婦不要緊張及大聲叫喊,保持體力,避免腸脹氣。

        3.3 術后護理

        3.3.1 術后即時護理 產婦與新生兒進入母嬰病房后,首先連接留置導尿管并固定扎實,及時向手術醫生了解術中情況,術后診斷及注意事項等,檢查靜脈通路是否通暢,調節好滴速,監測血壓、脈搏、呼吸。按壓宮底,及時擠壓出宮腔內殘留積血,切口處壓沙袋24 h止血。

        3.3.2 產婦回病房后采取去枕平臥位,有嘔吐現象時頭可偏向一鍘,并早期進行翻身。一般手術后2 h即可以翻身,這樣既可使患者感到舒適又有利于靜脈回流,比傳統的去枕平臥6~8 h再翻身效果更佳[5]。術后第2天改半臥位,2~3天后坐起及早下床活動。

        3.3.3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心電圖的變化 根據心率、血壓、尿量意識狀態等指標盡早發現有無心衰癥狀,如術后不明原因的低血壓心動過速,應懷疑有內出血的情況[6],應積極配合醫生查找出血原因,爭分奪秒進行搶救工作。

        3.3.4 留置尿管護理 囑咐患者多飲水,保證每日尿量1 500 mL以上,以達到沖洗尿道、減少尿路感染之目的。外每日消毒,注意尿道口衛生,每日詳細記錄尿量,觀察尿液顏色變化,尿液有無渾濁、沉渣等感染跡象,尿管是否通暢。術后24 h及時拔出留置尿管,協助排尿,防止尿潴溜。

        3.3.5 母乳喂養護理 在母乳喂養前,先給新生兒換清潔尿布,避免在哺乳時或哺乳后給新生兒換尿布。若翻動剛吃過奶的新生兒容易造成溢奶。準備好熱水和毛巾,請產婦洗手。用溫熱毛巾為產婦清潔。過脹應先擠掉少許乳汁,待乳暈發軟時開始哺喂(母乳過多時采用)。指導產婦用前臂、手掌及手指托住新生兒,使新生兒頭部與身體保持一直線,新生兒身體轉向并貼近產婦,面向,鼻尖對準,同時指導產婦另一手成“C”字型托起,或采用食指與中指成“剪刀狀”夾住(奶水噴流過急時采用)。哺乳時用刺激新生兒口唇,待新生兒張大嘴時迅速將全部及大部分乳暈送進新生兒口中。按上述含接的方法可以大大減少皸裂的可能性。

        3.3.6 疼痛護理 疼痛多因子宮收縮、切口疼痛和腹脹引起,影響產婦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和按需哺乳。鎮痛泵可減經患者痛苦,但使用鎮痛泵期間要注意觀察產婦呼吸,血氧飽和度,有無嗜睡和呼吸抑制情況及鎮痛效果,必要時請麻醉醫生處理。告知產婦宮縮疼痛的必然性,緩解其緊張情緒,鼓勵家屬做好安撫工作,轉移產婦注意力;囑產婦多翻身,多活動,或用手在下腹部行順時針按摩,可減輕腹脹引起的疼痛,盡早排氣。

        3.3.7 飲食護理 術后禁水6 h,6 h后可少量多次飲用溫開水,12 h后可進流食,如米油、面湯等,促進腸蠕動;忌食牛奶、豆漿、甜食等產氣食物,防止腸脹氣;排氣后進食半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增加維生素和蛋白質的攝入,促進傷口愈合;多吃富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保證大便通暢。

        3.3.8 預防并發癥 常規使用抗生素,定時測體溫;會陰沖洗2次/d,保持外清潔;勿受涼,大量褥汗時及時更換衣服;室內通風2次/d;保持空氣新鮮;注意術后翻身,盡早下床活動;鼓勵多飲水,主動咳嗽,及時排痰;按壓宮底,及時擠出宮腔內積血,以防產后出血。

        3.4 出院宣教

        (1)加強營養,吃高蛋白、高維生素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湯類等,以防便秘,禁止食用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2)注意衛生,預防感染。勤換內衣內褲,保持會清潔,出院后可洗頭,洗后用毛巾擦干,避免用吹風機吹干;1周腹部敷貼揭掉后可淋浴,禁忌盆浴;注意觀察陰道流血量;保持良好心態,保證充足睡眠[7]。(3)注意性生活。產后6周后在采取避孕措施下可恢復性生活, 6個月及時上環。(4)產后6周回醫院行常規復查。(5)純母乳喂養堅持4~6個月,哺乳后及時將排空,以免導致乳腺炎。(6)加強鍛煉,恢復體型。向產婦講解鍛煉的必要性,教會產婦做一些產后保健操,指導產婦回家后適當運動、循序漸進,以利早日恢復。(7)新生兒預防接種。新生兒滿月之內到當地的區婦幼保健所辦理新生兒計劃免疫接種本。(8)新生兒臍部護理。新生兒臍帶未脫落者回家繼續用安爾碘消毒,3~4次/d,沾水或者尿濕再次消毒。(9)開具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 新生兒滿月之內名字取好后、證件帶齊到院辦理出生醫學證明。

        4 小結

        剖宮產術是解決高危產婦及胎兒危急情況,挽救母嬰雙方生命的一種常見手術,對于胎兒出現宮內窒息、巨大兒或骨盆狹窄時更顯示其優越性。但也有術后疼痛、發熱、腹脹、產后子宮弛緩性出血等并發癥。胎兒易發生新生兒窒息、吸入性肺炎及剖宮產兒綜合征等。做好孕產婦剖宮產圍術期的整體護理,對保證手術成功、母嬰安全及術后康復非常重要。

        在326例剖宮產產婦的護理中,筆者采用調查問卷及時反饋患者的護理效果,100%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效果滿意,使諸多護理問題得到解決,減少了術后并發癥,提高了本科整體護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二)[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60.

        [2] 石一復. 國內外剖宮產率的演變現狀及對策[J].現代實用醫學,2005,17(11):661-662.

        [3] 王寶珠.剖宮產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8,5(8):106.

        [4] 廉秀麗,單偉穎.136例剖宮產患者圍手術期的整體護理分析[J].承德醫學院學報,2002,19(2):129-131.

        [5] 陳紅芹,陳洪芳,劉正玲.剖宮產319例術后護理[J].職業與健康,2001,17(1):141.

        [6] 李素閣. 高齡孕產婦剖腹手術的護理體會[J].健康必讀雜志,2011,(4):113.

        第8篇:妊娠高血壓總結要點范文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又稱試管嬰兒,是當前解決廣大不孕不育夫婦生育問題比較直接有效的手段[1]。1988年我國首例試管嬰兒誕生,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內輔助生殖技術已步入先進國家行列。雖然輔助生殖為不孕不育患者帶來了希望,但囿于傳統觀念及心理壓力等多方面的原因,不孕不育患者承受的壓力比較大,情緒波動也比較大,這不僅影響了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還對受孕率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2]。為探析接受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的護理難點及對策,該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以來收治了200例不孕不育患者,在接受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并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后,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200例不孕不育患者為研究對象。征求患者本人同意及倫理委員會的批準,200對夫婦中不育男性83例,年齡為30~50歲,不育年限0~20年不孕女性117例,年齡為25~45歲,不孕年限1~15年;有57例男性有抽煙使,煙齡2~10年,酒癮患者36例,酒齡2~6年,高血壓婦女有27例;在文化程度上,大專及以上有78例,初高中82例,小學及以下40例。200例患者均給予體外受精-胚胎移植。

        1.2 研究方法

        200例不孕不育病人均接受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以其作為研究對象,采取回顧性方法分析病人在接受治療間的相關護理;采取問卷調查形式,對病人治療前后的心理變化情況、對家庭生活影響等各個方面展開調查,并進一步做出總結。問卷調查分兩期進行,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后,主要問題有:家庭人口、經濟情況、接受治療次數、心理壓力系數、壓力來源、放松方式、家庭幸福指數、對相關知識了解度等方面。各項指數均以10分為標準。

        2 結果

        接受治療前,問卷調查的200對夫婦中,心理壓力系數達5分或5分以上的有183例,占91.5%;壓力來源中,最重要的是來自于公婆的壓力,占51.5%;極少數夫婦能夠很好的自我放松,僅占26.5%,且多為飯后散步為主;家庭幸福指數達5分或5分以上的有74例,占37%;96.5%的夫婦表示不了解不孕不育癥的相關知識。

        接受治療后,問卷調查的200對夫婦中,心理壓力系數達5分或5分以上的有53例,占26.5%;規律運動、自我放松的夫婦有193例,占96.5%,放松方式多元化;家庭幸福指數達5分或5分以上的有167例,占83.5%;100%夫婦了解了不孕不育相關知識,并能夠很好地配合醫護人員。

        不論是治療前還是治療后,不孕不育病人普遍存在焦躁不安、情緒波動大等現象。但是在醫護人員的開導下,病人心理狀況較之于治療前明顯好轉。

        3 討論

        采取有效的護理對策,給予病人更多的心理關懷,加強對病人的宣傳教育及充分的知情同意能取得病人的信任,有效解決病人的心理問題,有助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杜絕醫療糾紛,同時得到病人隨訪配合[3]。該院200例不孕不育患者接受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并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后,成功受孕103例,成功率高達51.5%,且早期、中期妊娠隨訪率、分娩隨訪率、“三證”合格率均達100%。但是在護理過程中,一些問題不得不引起重視。接受治療前,96.5%的夫婦表示不了解不孕不育癥的相關知識,不清楚輔助生殖技術的過程、具體要求以及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意外,因而在治療過程中,病人不能夠很好地配合醫生,從而影響了受孕率。其中,心理壓力系數達5分或5分以上的占91.5%,普遍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家庭、社會壓力,尤其是女性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更大。只有26.5%的夫婦能夠以飯后散步的形式進行自我放松。此外,不孕不育病人家庭幸福指數普遍偏低,達5分或5分以上的僅有74例。此外,一些家庭由于無法支付大額的治療費而放棄治療,且不孕不育病人普遍存在焦躁不安、情緒波動大等現象,這給該院治療及護理增加了難度[4]。

        在充分了解病人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該院對200病人均給予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并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綜合護理。接受治療過程中,病人出現情緒不穩定,由于但極少考慮失敗的因素,因而在治療過程中每個階段(超排卵、取卵、受精、卵裂、著床)的不成功受孕等,會使病人產生無助感,甚至情緒失控[5]。針對這種情況,該院積極采取相應措施,加強對不孕不育夫婦相關知識的教育,讓病人更好地了解有關試管嬰兒的相關知識、輔助生殖技術的過程、具體要求以及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意外等。通過多種形式,如知識講座、宣傳手冊、宣傳視頻短片等,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介紹病人就診流程、術前檢查要求、護理要點等各個方面,并設置相關咨詢平臺,以便解決病人的疑難問題。在充分了解后,病人重新調整心態,并能夠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我院治療,心理壓力系數達5分或5分以上的病人由接受教育前的183例減少到53例。而且在醫護人員的溫馨提醒下,在簽署知情同意書、取卵、取精、移植時,均攜帶好身份證、結婚證及有效期內的計劃生育證件等相關證件,病人的配合度明顯增加。

        在隨訪問題上,由于病情的特殊性,不孕不育癥夫婦不愿意除讓夫妻以外的第三者包括醫護人員知道妊娠的過程[6]。因此,在隨訪過程中,病人拒絕配合,這給隨訪工作增加了難度。我院積極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通過短信問候、微博溫馨提示等方式,不定時給病人予以親切關懷,消除了病人的消極情緒和不良心理。病人消除戒備心理,與該院醫護人員建立了良好的溝通與交流,進而保證早期、中期妊娠隨訪率達到100%。

        第9篇:妊娠高血壓總結要點范文

        急性胸痛的病情千變萬化。危險性存在較大差異。急性胸痛的病因分心原性和非心原性兩大類,后者涉及很多引起胸痛的病因。急性胸痛的診斷要求快和準,首先考慮或排除危及生命的急癥,應在眾多表現為急性胸痛的患者中識別出高危疾病,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主動脈夾層、肺栓塞、氣胸等;低危胸痛則種類更多,包括頸椎病、胸壁本身疾病(肋軟骨骨膜炎、肋間神經痛、帶狀皰疹)、食管病變(食管原性胸痛、胃食道反流病)、呼吸系統疾病(胸膜炎、自發性氣胸、大葉肺炎)、心臟神經官能癥等等,兩者的危險性不同,高危胸痛需要迅速診斷,并給予及時、準確的處理,低危胸痛患者,則可觀察6~8小時,若無反復胸痛發作,且輔助檢查結果陰性則可暫時出院。

        對急性胸痛患者,診斷的難點也就在于如何快速鑒別高危胸痛(尤其心原性胸痛)與低危胸痛,應盡快了解病史、查體、并完成心電圖及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綜合判斷胸痛患者是否存在危及生命的疾病,以快速決定是否需納入快速通道。最常用的思維方式是重點排除法,即首先通過常規問診、查體和必要的輔助檢查采集信息,建立病例特點,考慮最有可能的重點疾病譜,然后由重到輕逐一排除,直到確定診斷。如果患者的特征非常典型,而醫生對這種疾病也非常熟悉,通過確診性的檢查和必要的排除性檢查就可以明確診斷。但是,由于可能的疾病多、相關的信息量大,急診室需要快速而準確判斷,就有必要擬訂一個診斷流程作為急診胸痛診斷和處理的參考。這一流程的大致經過是:病史、查體、常規檢查分析資料建立病例特點必要的診斷/排除檢查逐步排除確診。應該強調心電圖是胸痛診斷中的常規項日,其次是X線胸片。在不能排除心肌梗死和肺栓塞時,心肌標記物(目前最常用的是肌鈣蛋白I和肌鈣蛋白T)和D-二聚體也是必查項目。上述檢查結果加上痛史和查體資料構成胸痛診斷的第一輪信息。 急性高危胸痛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胸痛中有15%~25%的患者被確診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ACS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心病猝死(SD),是臨床常見的心臟急癥。也是造成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美國每年死于冠心病60萬人,其中60%~65%猝死于院外,而3%急診診斷為心原性胸痛患者,在30天內有可能發生惡性心臟事件,約2%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漏診,其急性期病死率是確診患者的2倍。對急性胸痛患者,診斷的難點也就在于如何鑒別ACS與其他病因所致的胸痛。應盡快了解病史、查體、并完成心電圖及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綜合判斷胸痛患者是否存在危及生命的疾病,以快速決定是否需納入快速通道。對于低危的胸痛患者,可觀察6小時,若無反復胸痛發作且經序列心電圖和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查陰性者,可行負荷試驗評價,試驗結果陰性可安全出院。

        具備臨床癥狀(持續性胸痛大于30分鐘)、心電圖(具備ST-T的動態變化)、血清生化標記物測定(心肌酶升高)3個特征中的2個即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癥狀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缺乏足夠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因為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從無癥狀癥狀輕微甚至漏診心臟性猝死或嚴重血流動力學障礙,均可出現,而心電圖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可達80%,且心電圖的ST段抬高與否對決定是否采用再灌注治療具有決定性意義。目前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已不再作為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金標準,僅在不能檢測心肌肌鈣蛋白時作為最好的替代指標,而心肌肌鈣蛋白具有幾乎100%的特異性和高度的敏感性,故生物學標志物首推心肌肌鈣蛋白,其次才是CK-MB。由于心肌肌鈣蛋白反應迅速,可以反映顯微鏡下才能見到的小灶性心肌梗死,使過去不能診斷的小灶性心肌梗死得到明確。

        應在10min內完成初步評價,通過病史、體檢、心電圖及初次心臟生物標記物檢測。20min內確立診斷,綜合上述結果可確定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心臟標記物正常,15min后心電圖復查,6~9 h,12~24 h心臟生物標記物復查。急性心肌梗死一旦確立診斷,應按指南規范及時治療,早期再灌注治療是改善心室功能和提高成活率的關鍵。 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AD)

        系主動脈內膜撕裂后循環中的血液通過裂口進入主動脈壁內,導致血管壁分層。主動脈夾層的平均年發病率為0.5~1/10萬人口,在美國每年至少發病2000例,最常發生在50~70歲的男性,男女性別比約3:1,40歲以下發病者應除外有家族史者及馬凡綜合征或先天性心臟病等。主動脈夾層的主要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壓、主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中層病變(如Marfan綜合征)、內膜撕裂(二葉主動脈瓣、主動脈狹窄)以及妊娠、主動脈炎、創傷等。

        診斷要點:①突發心前區、背部或腰部劇烈撕裂樣疼痛;②類似“動脈檢塞”表現(有時夾層撕裂的癥狀與急性閉塞的動脈相關.腦、心肌、腸、腎臟以及脊髓均可累及);③有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病史,且大多入院時血壓均較高,但亦有以休克為初始癥狀者,此時往往已累及心包;④心底部及主動脈走形區可聞及血管雜音;⑤主動脈CT掃描可確診,CT可顯示主動脈腔內膜片、假腔及主動脈內膜和中層之間夾層等征象,從而確診主動脈夾層的存在。盡早開始鎮靜鎮痛、控制血壓、心率和減慢心肌收縮等,確診后禁用抗栓藥物。有適應證者盡早行外科手術。 急性肺栓塞

        與前兩種疾病相比,肺栓塞漏診率和誤診率普遍偏高,誤診率達20%,在美國,深靜脈血栓的發病率為0.1%,而肺栓塞的發病率為0.05%,年發病約60萬人;病死率高。發病1 h內猝死率11%,總死亡率32%,快速作出正確診斷十分重要。肺栓塞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缺乏特異性,表現為典型肺梗死三聯征(呼吸困難、胸痛、咯血)不足30%患者。肺栓塞的主要體征表現為肺動脈高壓及右心功能衰竭的體征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所致的腫脹、壓痛、僵硬、色素沉著和淺靜脈曲張等。英國2006年急性肺栓塞規范化診療流程建議,對任何呼吸困難、胸痛、咳嗽和咯血的患者,都要考慮急性肺栓塞的可能。大面積肺栓塞,出現嚴重呼吸困難、呼吸增快、胸痛、紫紺、低氧血癥,甚至暈厥。心電圖可呈急性右心室負荷的特征性改變,D-二聚體可助診斷。UCG及肺增強螺旋CT亦能提供診斷依據。 氣胸

        臨床表現:①突發劇烈的胸痛、呼吸困難,胸痛可放射至同側肩部、對側胸廓或腹部,類似急性心肌梗死或急腹癥。②喘憋癥狀尤為明顯,80%的老年氣胸表現為呼吸困難,而胸痛癥狀不明顯。③如果氣胸發生在左側,會出現心電圖異常Q波,酷似急性心肌梗死,但氣胸引流后心電圖恢復正常。④體檢氣胸側胸廓運動減弱,縱隔移位(心臟濁音及心尖搏動移向健側),叩診鼓音,語顫減弱或消失,呼吸音消失。⑤胸部X線示肺外周部分空氣,無肺紋理可確診。治療為迅速排氣。 低危胸痛食管疾病

        非心原性胸痛中,有半數來自食管病變。食管疾病所引起的胸痛與心原性胸痛非常相似,但前者引起的胸痛一般與進食有關,同時還伴有一些消化道癥狀。食管疾病中以胃食管反流病(GERD)最為常見,其表現為胸骨下方或胸骨后持續樣疼痛,在進食后發生或進食時疼痛加重。 急性心包炎

        呈尖銳性及穩定性疼痛,可放射至肩胛骨、前胸、上腹部或后背。通常有胸膜疾病的成分,向前傾斜身體可緩解癥狀。干性心包炎可聞及心包摩擦音。 胸膜炎

        干性胸膜炎病變局限者X線胸片可無明顯變化,胸腔積液較少時見肋膈角變鈍,胸腔積液較多時可見弧形積液影,超聲檢查可見液性暗區,可提示穿刺的范圍、部位和深度。胸腔積液表組織學檢查可明確病因。

        頸椎骨關節炎

        可引起神經根損傷,疼痛可放射至前臂,偶爾也可引起前胸痛,但這種疼痛在做頸部運動時由于脊椎孔狹窄故可使疼痛加劇,斜位頸椎X線攝片可示脊椎孔狹窄則提示本病診斷。

        胸廓出口綜合征

        本病是由于前斜方肌或頸肋異常壓迫臂叢神經和鎖骨上動脈而產生上肢的感覺、運動和血行的障礙。可有臂痛和前胸痛的表現。體征有尺神經分布區域的感覺減退或過敏,橈動脈搏動減弱、指端發涼等。頸椎X線可顯頸肋及第一肋骨畸形等征象。

        肋間神經炎、胸椎或脊髓損傷、縱隔腫瘤、肺尖上部癌以及隔疝等均可累及臂叢下支神經,引起胸痛。

        帶狀皰疹

        常驟然起病,沿肋間神經分布,呈粟粒至綠豆大丘疹,繼變為水皰,常發生在胸部一側不越過中線,患部皮膚感覺過敏,呈刀割樣劇痛或灼痛。

        心臟神經官能癥及其他精神因素所致如戒斷綜合征

        這些患者常有焦慮不安、心悸、坐立不安以及含糊不清的胸部不適的主訴,但必須除外輔助檢查陽性發現者作為排除診斷。 總結與建議

        急性胸痛的病因十分繁雜,較易引起誤診和漏診。在診斷過程中應盡早對疾病進行評估,診斷思路應從高危到低危。高危患者生命體征不穩定,應該首先穩定生命體征,做到先救命,后診病。要動態、嚴密地觀察病情變化,必要時要重復檢查以及及時請相關科室會診,通過多學科合作,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準確的診斷、危險評估和恰當的治療手段,從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診斷和治療能力,減少誤診和漏診,既要避免治療不足又要避免過度治療。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图色中文字幕 | 中国一级特黄精品在线播放 | 五月天AV在线资源站· |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