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

        第1篇: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論文摘要】首先闡述了管理科學的發展經歷以及在管理活動中管理思想的形成,最后論釋了管理科學發展的基本脈絡和今后的發展趨勢。

            管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可以稱其為“科學”的學科,歷經一百多年的理論行探索和實證性研究,漸次地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獨立的科學門類。這主要從兩個層次上去理解:一方面是說管理作為一門科學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理論研究基礎,即在獨具特色的學科門類上逐步完善了本學科的理論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完善了支撐本學科發展的理論研究基礎;另一方面是說管理作為一門科學建立了獨立的實證研究方法,即實證研究的技術、方法和工具逐步完善和成熟。此時,管理可以稱其為“科學”,即管理科學。

            無論是管理諸學說的多維思辨和發展,還是理論工具、研究范式、技術方法的形成過程,無一例外都基于管理實踐者腳踏實地的“實務性研究,,和基于數理思維的理論研究者的“科學性探索”的整合。管理科學經歷了長期不斷的傳承和創新,才開創了屬于自己的學科體系和理論基礎。

            一、在管理活動中積淀了科學管理的思想

            1.早期的管理活動產生了科學管理的訴求

            在漫長的長達幾千年的管理活動中,人類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管人之術,當人們難以解釋其根本之時總是加以神化或虛幻化,這也就帶動了神學、哲學和巫術的發展。當人類漸次地接受科學價值觀以來的近100多年來,人們更相信管理是一門科學,更崇尚科學管理的手段,這也是管理科學理論建立的思想基礎。

            科學管理思想的建立,起源于企業管理者“實務性研究”的重大發現,他是美國費城的米德維爾鋼鐵工廠的總工程師,后來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的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長期的作業和作業管理實踐,終身探索科學管理方法力圖解決如何提升單個工人的生產率問題。1881年,泰勒通過對工人操作動作的研究和分析,消除不必要的動作,改正錯誤的動作,確定合理的操作方法,選定合適的工具等,這些讓泰勒總結出來一套合理的操作方法和工具培訓工人,使大多數人都能達到或者超過定額。這也是早期科學管理的實務性研究成果。1911年,泰勒將實務性研究上升到理論研究層次,其標志就是發表了《科學管理原理》一書,這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學管理著作,它標志著人類在長期管理實踐中科學管理思想的形成。

            2.科學管理研究的深入和思想的成熟

            泰勒的懈學管理原理》鑄就了科學管理學說的建立,這僅僅是開辟了一個研究領域或研究方向,還不能斷言此時此刻進入了管理科學的研究時代。

            隨后的十幾年里,吉爾布雷斯夫婦(frank b .gilbreth,1868-1924;lillian m.gilbreth, 1878~1972)的動作研究和工作簡化方面為科學管理的方法做出了重要貢獻,與泰勒相比吉爾布雷斯夫婦的動作研究更加細致和更為廣泛。在制造業比較發達的美國,致力于以科學手段實現生產效率的提高的研究者與日激增。科學管理學說僅僅是利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勞動生產率來實現雇主的低成本訴求與作業工人不斷要求提升工資訴求之間謀求平衡點,其重點是從工業工程和經濟學的角度來觀察和分析各種要素間的均衡點。

            二、從科學管理到管理科學研究體系的形成

            1.從科學管理到管理科學的技術路線分析

            科學管理可以被看作一個研究方向或一家之學說而已,管理科學的研究就較為寬泛,科學管理一旦升華到管理科學說明在此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上有著重大差異。所有稱得上是‘科學”的,諸如“管理科學”、“經濟科學’和“社會科學’瞥,都必須建立自己獨立的、特有的學科體系;都必須建立獨立的屬于自己的基礎性理論平臺。從科學管理到管理科學體系的形成必須經歷三個階段:

            首先,科學管理學說得到發展形成了不同的科學管理學說體系。各家之言的枝繁葉茂帶動了支撐這些學說的理論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其次,科學管理的不同學說漸次的找到支撐各個研究方向的理論分支,形成理論研究分支,即“管理學”的形成。管理學的建立為探索管理科學的原理、機理和本質勾畫出白己獨特的理論支撐。

            再次,就是管理學方法或者研究范式的成熟,管理學發展到一定程度,借用和移植了其他科學研究的工具和研究方法形成了本學科的研究范式。如科學學、系統科學、工程學、運籌學和數學工具的廣泛應用,使管理科學的發展構筑了強有力的論證工具和研究方法。

            最后,形成了本學科研究的獨特方法和基礎理論研究范式,找到了隸屬于本研究范疇的科學研究的邏輯體系和理論根源。管理學這門學科就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管理科學”了。

            2.管理科學發展過程中的“管理叢林”時代

            管理的實務性研究和理論性研究在上個世紀中葉得到了廣泛的發展,為管理科學體系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哈羅德?孔茨(harold koontz,1908 ~ 1984),1961年12月,在美國((管理學雜志》上發表了《管理理論的叢林》一文,認為由于當時各類科學家對管理理論的興趣有了極大的增長,由于他們研究條件、掌握材料、觀察角度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產生并形成不同的管理思路,他當時劃分了六個主要學派。1980年,孔茨又在惜理學會評論》上發表倆論管理理論的叢糊一文,指出經過近二十年的時間之后,管理理論的叢林不但存在,且更加茂密,至少產生了11個學派。孔茨把管理學派發展枝繁葉茂的現象稱之為“管理理論的叢林”,簡要地概括了當時管理理論研究學派的“從林狀態”。

            也就是基于管理的理論性研究和實證性研究進入“枝繁葉茂”的管理理論叢林階段,為管理科學體系的形成開辟了了一個新的時代。但是,如果這一“森林景象”,沒有探究隸屬于自己的、獨立的理論支撐使學科發展變成一棵有根有干的參天大樹,就永遠沒有本學科發展成為一門科學的可能。管理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為理論基礎的建立‘尋根”階段。

            3.管理科學發展的“尋根”時代

            管理科學的發展進入了各自學說和門類尋找屬于自己的理論支撐的時代,在這一時期,理論研究者大都借鑒和移植其他成熟的科學工具、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理論支撐著本學說的論點。

            (1)系統論的引入和借鑒。引入系統論,主要是因為管理理論叢林時代的各家之說既不能舉證其他學說錯誤的科學證據,也不能科學地論證自身學說打處處可以行之”。人們發現了管理系統的存在,即管理是一個系統,不能簡單地考量其局部而得出結論,于是管理理論研究借鑒“系統論’,為其研究基礎和技術支撐就顯得非常及時和必要了。系統思想作為一門科學的系統論,是美籍奧地利人、理論生物學家l. v貝塔朗菲((l. von.bertalanffy)創立的。他在1952年發表“抗體系統論”,提出了系統論的思想。1973年提出了一般系統論原理,奠定了這門科學的理論基礎。1968年貝塔朗菲發表的專著:《一般系統理論基礎、發展和應用》該書被公認為是這門學科的代表作。

            系統論是研究系統的一般模式,結構和規律的學問,它研究各種系統的共同特征,用數學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尋求并確立適用于一切系統的原理、原則和數學模型,是具有邏輯和數學性質的一門新興的科學。系統論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處理的對象,當作一個系統,分析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研究系統、要素、環境三者的相互關系和變動的規律性,并優化系統觀點看問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系統,系統是普遍存在的。這一觀點支撐著管理首先是一個系統的觀點,要求管理者不可孤立的單要素分析某一特定事件。

            (2)控制論的引入和借鑒。引入控制論主要是強調了管理的核心職能,“控制和監督”,在管理的實證性研究和理論性研究上都需要相應成熟的理論性研究成果的支撐。成熟的控制論理論研究標志性成果應該是1948年諾伯特?維納發表了著名的《控制論》一書,維納把控制論看作是一門研究機器、生命社會中控制和通訊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更具體他說,是研究動態系統在變的環境條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狀態或穩定狀態的科學。控制論認為管理系統是一種典型的控制系統。管理系統中的控制過程在本質上與程的、生物的系統是一樣的,都是通過信息反饋來揭示成效與標準之間的差,并采取糾正措施,使系統穩定在預定的目標狀態上的。從理論說,適合于工程的、生物的控制論的理論與方法,也適合于分析和說明管控制問題,管理是控制論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人們對控制論原理最早的認識和最初的運用是在管理面,從這個意義上說,控制論之于管理恰似青出于藍,用控制論的概念和法分析管理控制過程,更便于揭示和描述其內在機理。

            (3)協同論的引入和借鑒。引入協同論主要是強調了管理的協調職能,這也是確保系統效率的關鍵所在。“組織和協調”,在管理的實證性研究和理論性研究上都需要相應成熟的理論性研究成果的支撐。協同論(synergetics)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協同機理的新興學科,它著重探討各種系統從無序變為有序時的相似性。協同論的創始人聯邦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教授、著名物理學家哈肯把這個學科稱為“協同學”,一方面是由于我們所研究的對象是許多子系統的聯合作用,以產生宏觀尺度上結構和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由許多不同的學科進行合作,來發現自組織系統的一般原理。

           協同論應用于生物群體關系,可將物種間的關系分成三種情況:競爭關系;捕食關系;共生關系。每種關系都必須使各種生物因子保持協調消長和動態平衡,才能適應環境而生存。協同論的領域與許多學科有關,一些理論是建立在多學科聯系的基礎上的,協同論的發展與許多學科的發展緊密相關,且正在形成自己的跨學科框架。協同論的出現是現代系統思想的發展,為處理復雜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4)其他理論引入和借鑒。近些年來,管理科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尋根階段,各個理論分支逐漸成熟,并各自通過移植和借鑒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獨立的理論支撐和技術工具及方法。

            我國管理科學理論研究的基礎是借鑒了數學、經濟科學、心理學、信息科學等學科的成熟理論和方法,其中數學主要指運籌學、統計學、微分方程、隨機過程、模糊數學、離散數學等。如運籌學、博弈論的引入為管理決策方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信息科學、通信科學和網絡數據庫技術為管理控制和預警提供了外部支持:而線性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隨機序列分析為管理預測提供了科學工具和技術手段;某些理論研究方法諸如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和數據包絡分析法也在管理科學的發展過程中為管理的評價提供了科學技術方法。

            4.管理科學發展的“思辨”時代

            管理科學發展經歷了尋根階段之后,其發展方向變得漸次的清晰和有序,每一門類的子學科發展還必須經歷“思辨”過程。所謂“思辨”過程,就是理論性研究的科學理論探索和實務性實證研究的辨析,經過這一辨析過程。管理科學將移植和借鑒的其它科學門類的技術工具、科學方法和原理在管理的實務性應用中探究其特殊性和獨立特質,以尋求自身在學科門類上的獨特性和完整性,借以形成獨特的“管理科學”的理論與學科門類發展體系。

            三、管理科學研究體系的形成脈絡和展望

            1.管理科學發展的脈絡綜述

            (1)管理科學的發展是與管理的實踐者和研究者的科學價值觀念的形成相聯系。

            (2)管理科學的啟蒙應來源于“實務性研究’,不斷探究和經驗總結。(所謂管理科學中的“實務性研究”是指管理行為的實證研究、管理方法研究和管理技術研究。)

            (3)管理科學的發展應依托于“理論性研究”的長期探索和發展。(所謂管理科學中的“理論性研究”是指對管理行為探尋其本源、確立管理理論發展根基、構架嫁接、移植和創新管理理論的基礎。)

            (4)在實務性研究和理論性研究的相互辯證中得到發展。

            2.管理科學發展的展望

            現代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全球政治、經濟一體化趨勢日趨明顯。為了適應現代競爭的需求,管理科學理論研究也必然呈現出一些新的觀點或學說、呈現新的思維和學科門類。

            (1)借鑒創新學及其學科體系的研究成果。在管理科學的研究中有關創新學的理論、方法和工具的借鑒將成為管理科學發展的主要趨勢。“創新”是現代企業管理實務性研究的核心和重中之重。管理創新及其相關子學科門類必然得到發展,它是企業生存與發展,提升核心能力的基礎。為滿足企業管理的制度創新、組織創新、方法創新的需求,創新學相關理論及其技術工具的廣泛應用勢必成為管理科學研究發展的未來。

        第2篇: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帶著這樣的想法,黃炫淇決定參加保研夏令營。

        姓名:黃炫淇

        學校:北京科技大學

        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方向

        去向:清華大學Open FIESTA,學習互聯網+創新設計方向

        在投夏令營簡歷時,黃軒淇采取了海投戰略,向比較合適的學校和專業發出了申請,大概10個左右,專業大多是經管學院的管科專業,另外幾個也是與此專業相關的,比如物流與供應鏈、數據挖掘等。黃炫淇所學的專業是經管和計算機相結合的,選擇方向比較多,她個人更想在計算機、數據挖掘方向繼續做研究,所以除了經管學院,也申請了幾個理工科學院。最終,她得到了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商學院和北京理工大學經管學院的入營通知,由于人大商院和信息學院的夏令營時間重合,信息學院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更偏重理工科,黃炫淇感覺更適合自己,所以她考慮再三放棄了人大商學院的夏令營機會,先后參加了人大信息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北理工經管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的夏令營。清華大學也舉辦了信息方向的夏令營,但與黃炫淇的實習時間沖突,她放棄了。

        參加夏令營前,黃炫淇咨詢了學長學姐,了解了往年的活動、筆試和面試的知識范圍等情況。為了更多地了解導師,同時咨詢一些專業相關的知識,她提前發郵件聯系了自己心儀的研究大數據挖掘方向的教授。

        在本科期間,黃炫淇學習了數據挖掘專業課,很喜歡鉆研這部分內容,她覺得數據挖掘的應用范圍很廣,行業前景很不錯。那位老師看了黃炫淇毛遂自薦的郵件后提出了見面。見面時,黃炫淇帶上了簡歷和以前做得比較好的研究報告和小論文。她的簡歷介紹了曾獲得過物理、英語、計算機方面的一些獎項和證書,這些正好比較符合老師的要求。另外,老師對她在校參加的創新項目(內容與輿情分析有關)和系統開發項目很感興趣,所以在向老師簡單介紹項目內容、主要承擔的工作等之后,黃炫淇也得到了老師的指導。老師還回答了一些關于研究生學習方法、招生安排、需要提前掌握的技能等問題,并帶黃炫淇參觀了實驗室,讓她了解老師的團隊在做的研究方向。

        黃炫淇申請的夏令營都在7月,所以最大的問題是時間特別緊,盡管放棄了人大商學院的夏令營,留下的兩個在時間上也是緊挨在一起。那一周,黃炫淇的壓力都很大。

        北理工的夏令營主要是參加一些講座,重點是論文的展示;人大信息學院夏令營主要是筆試和面試。在夏令營過程中,黃炫淇最大的感受就是優秀的同學真的很多,她比較羨慕那些發表過優質論文的同學,在面試的時候,有老師提到,在一定程度上是從論文和創新成果中能夠看出同學們的科研潛力的,所以遇到這種學生,老師們會多留意一些。不過,黃炫淇沒有因為本科期間未發表優質論文而沮喪,在面試中她感受到,做科研最重要的是嚴謹、認真、能沉得住氣,所以學生的個人性格和品質是老師們考察的一大重點。“從錄取結果看,我感覺,比較謙虛低調但是細心的同學錄取的比較多。”黃炫淇說,“所以,在夏令營里不需要懼怕大牛對手,畢竟大神和大牛是一兩個,只要自己努力,發揮正常,表現大方一點,還是很有機會被錄取的。”

        在夏令營中,黃炫淇能和教授們有所交流,聽了不少場專業講座。每位老師都會介紹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講座中可以了解更多專業的前沿知識,黃炫淇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明確了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她的本科所學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方向,從前總是把重點放在信息系統開發上,通過參與夏令營,黃炫淇發現自己的專業還可以和電子商務、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設計等方向結合起來。

        2015年8月,黃炫淇拿到了人大夏令營的預錄取資格,不過,她還在做準備。10月,黃炫淇通過了清華的推免面試。最終,她選擇了清華大學的Open FIESTA。

        第3篇: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刁兆峰,山東省定陶縣人,出生于1962年12月,華中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和企業管理專業博士生導師,1993-1998年任武漢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1999-2002年任武漢工業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院長,2002年起任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湖北省省級品牌專業――工商管理專業負責人。

        社會兼職。中國建材企業管理協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數量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武漢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武漢市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武漢市漢陽區政府咨詢委員、武漢當代企業發展顧問中心副主任及首席戰略咨詢專家、廣西工學院等多所大學兼職教授。湖北省新產品、新技術項目評審委員會、湖北省優秀學位論文評審委員會和武漢市招投標評審委員會成員。

        從事領域。主要從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企業管理等學科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為本科生領銜講授的《管理學原理》課程于2008年榮獲湖北省省級精品課程,并連續3年(2006、2007、2008年)被學生網選為“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另為校內研究生和MBA學員講授《高級管理學》和《企業戰略管理》等學位課程,獲得一致好評。主要研究方向有二,一是企業戰略創新及其管理,主要探討企業戰略創新模式與途徑、企業戰略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機制及其風險管理;二是企業持續成長及其管理,主要探討企業持續成長障礙、企業持續成長機制、企業持續成長評價,以及企業持續創新促進企業持續成長的機理與模式等。

        研究成果。近年來,在企業戰略管理、管理創新與創新管理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先后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部和湖北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武漢市科技攻關項目和大型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有10余篇被“EI”、“ISTP”收錄,出版著作3部,作為編委會主任編撰出版“21世紀工商管理課程系列教材”(14部)、和“21世紀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新編系列教材”(18部),并多次再版,獲得社會廣泛好評。參與完成的科研成果《湖北大別山區建材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與企業集約化經營理論分析及實證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京珠高速公路公司化、商業化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湖北省水路交通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另外,近年來曾多次參與國內大中型企業的經營策劃與管理咨詢工作,并為省內、外多家企事業單位舉辦《論執行與執行力》、《企業持續成長的門檻及其克服》、《21世紀管理發展新趨勢》、《企業戰略發展新思維》、《企業戰略創新的邏輯與途徑》等學術講座幾十場,并獲得普遍好評。

        第4篇: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關鍵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創新型人才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10-123-02

        隨著信息技術在各行業中的應用與普及,信息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作為管理與計算機相結合的一個專業,承擔為社會輸送信息人才的重任,而信息具有時效性和不完全性等特點,這就要求信息處理人員在進行信息管理工作中不但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所以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該專業建設的重點工作。

        一、專業現狀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屬于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一個專業,它的興起來自于社會的需要。1998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將1994年頒布的原目錄中經濟信息管理、科技信息、信息學、林業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統5個專業合而為一,設立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專業),專業調整情況如表1所示。在2008年全國有434所高校設有信管專業,有的高校把信管專業設立在計算機學院,有的隸屬于管理學院。

        黑龍江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的信管專業從2001年開始招生,已經畢業人數600余人,每年就業率都可達到90%以上。可見該專業的就業形勢很好,但從畢業生反饋的信息中得知,畢業生在工作中往往很少用到學過的專業知識。該專業涉及的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時效性,知識更新速度快,即使在學校學到很多前沿知識,等到畢業后,這些知識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經“過時了”。所以說,學校在對該專業的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除了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即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所謂創新型人才是指那些思維開放、富有想象力、想法新穎、做事果斷的復合型人才,不僅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科技素養、人文素養、心理素養、身體素養,而且還應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該校信管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意識。該專業在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實施了一系列的方案,其中效果較突出的是本科生導師制。該方法結合生師比始終在3:1左右的特點,先向學生公布教研室每個教師的個人簡歷及研究方向,然后由學生選擇導師,接下來教研室主任和學科帶頭人在征求教師意見的前提下進行人員調整,使每個教師指導3-4名學生。教師要了解所指導學生的理論、實踐和科研等多方面能力,并按計劃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和指導。本科生導師制從2005年開始實施,期間有近1/3的學生參與了教師的科研項目,還有一些能力較強的同學參加了大學生科研立項,并在期刊雜志上。這種重點培養的方式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但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是當前大部分高校的信管專業在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二、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不符

        信管專業培養目標是企事業信息化人才,但事實上畢業生很難滿足社會對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預期,近年來,我國各高校信管專業的招生人數也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這些現象不應該是社會需求的真實反映,而是由于我們的高等教育專業設置和培養模式沒有滿足社會需求所造成的。

        造成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不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信管專業是新專業,企業對該專業了解不夠,社會上一直存在著“搞管理信息系統的人一定畢業于計算機專業”的思維定勢;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該專業歸屬混亂,目前的信管專業分別設置在管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理學院、工程技術學院、會計學院等。這種狀況使信管專業人才的培養存在著諸如專業定位缺失、專業特色不明顯、行業方向過于模糊等現象。這些對信管專業的發展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是十分不利的。

        (二)學生創新意識差

        信管專業在相關課程的教學中,安排有較多的計算機操作學時,每學年安排不同層次的實習,學業優良的學生還有機會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雖然該專業為學生提供了以上一些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機會,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并不十分理想。

        造成學生創新意識差的主要原因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實驗內容與企業結合不密切,專業知識體系中缺乏一定的行業背景、行業知識以及實踐積累,學生對企業實際流程不了解,在實驗中不能結合所學知識對企業進行深層次的研究與分析,從而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實驗課缺乏科學嚴格的考核機制,大部分考試課的實驗成績只占課程總成績的10%左右,這其中還包括書寫實驗報告和出勤分,這種評分不能考核出學生的操作能力,從而影響了學生上機操作的積極性。這些現象抑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教師缺乏實踐經驗

        在我國高校中,信管專業是一個新專業,新專業需要大量教師,由于急速擴充,大部分高校忽略了教師綜合能力的考核。該校信管專業的教師隊伍也是在短期內擴展起來的,大部分教師是從高校畢業直接走上講臺,沒有在企業中的實際工作經驗,對企業流程的了解局限于書本。由于自身對企業了解不夠,在講課和指導設計過程中很難把理論較好地結合實際,就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了。

        (四)研究手段落后,缺乏相應的研究條件和設備

        信管專業十分重視信息技術在研究中的運用,雖然我國高校信息管理院系也強調所謂現代化設備的運用,但包括黑龍江科技學院在內的大部分院校僅限于微機層次,在網絡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實驗室能上網的電腦也不多見。由于科研條件所限,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就限于描述性研究為主,缺乏嚴格、系統的實證性研究,從而影響到科研成果的應用,進而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加深社會對信管專業的了解

        1.提高培養模式的市場化程度。高等教育體系作為市場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保持其相對獨立性和超前性是必要的,但更需要納入社會大市場之中,高校培養的人才必然要受到獨立于教育部門的企業、組織的檢驗。高等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來源于社會市場的需求。因此,我們在人才培養方面不能閉門造車,要積極采納來自企事業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意見。

        2.加強社會對高校的評價和監督。我國目前對高等院校的專業設置往往以一紙文件進行規定,而對于這些高等院校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質量是否符合要求等關鍵指標,卻缺乏必要的評價和監督機制,尤其沒有體現社會對專業的評價和監督。為此,要加強社會對高校的評價和監督,高校在課程設置上要力爭反映最新的社會人才培養需要。

        (二)強化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教育

        1.改革實踐教學模式。作為信管專業的學生,不拿相當一部分精力投身于實踐,不從一線的實踐當中學東西,光靠書上的東西是非常不足的。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個學院與企業之間密切交流、合作的機制,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觀察能力以及數據分析與信息處理、系統規劃與系統設計能力,并通過在企業實習培養學生較強的人際溝通與快速反應能力。

        2.改革實驗教學考核方法。在實驗考核上應加大對考試課實驗環節的考核比重,目前已有部分考試課采取了理論和實驗各占50%的考核標準,應把這種考核標準擴展到更多的專業課程中去,并增加實驗過程的考核。教師應在上機過程中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表現,監督實驗進程,并根據實驗內容完成情況提出問題由學生解答。并把過程考核作為平時成績評定依據,以此督促學生注重平時的積累,培養一種良好的學習心態和行為習慣,真正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設計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建立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信管專業是一門綜合經濟、管理理論和信息技術的學科,對教師隊伍的素質有著特殊的要求,學校要舍得投入財力、物力培養師資,可以采取與企業互相交流的方式,選送青年教師到企業、IT職業培訓機構鍛煉學習,或者聘請具有實際管理和信息系統開發經驗的專家,定期向教師講解當前信息管理行業的最新技術和發展狀況,從而不斷地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

        (四)加強實驗室硬件設施建設

        信管專業作為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一個本科專業,其發展趨勢是以管理科學為基礎,以多學科知識為支撐,利用現代化手段和技術,解決管理工作中的各級決策問題。所以應加大對實驗室硬件設施的投入,建立一個高度集成、網絡環境下的信息資源開發與應用平臺,從根本上改變研究條件,為學科發展打下堅實的硬件基礎。

        以上問題不僅是黑龍江科技學院信管專業的問題,也是同類院校信管專業的共性問題。以上對策只是從高校能力范圍的角度提出的,有些問題比如專業歸屬混亂,則需要依賴于更高的教育機構從宏觀角度進行調整。作為管理科學、經濟學以及計算機科學的交叉學科,信管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必須強調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才能切實推動社會的經濟發展,進一步推動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學術繁榮。

        [本文為黑龍江科技學院教學研究項目“我校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與本科專業協調發展研究”的階段性文章。]

        參考文獻:

        1.湯志偉,吳瑞巍,余海瑩.信息管理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與核心能力培養互動模式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8(5)

        2.任傳成.地方本科院校的信管專業建設問題探討[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12)

        3.盧志平,陳朝暉.主動實踐理念下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J].現代情報,2009(4)

        4.楊茂森.創新型人才的六大特征[J].中國人才,2008(7)

        第5篇: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關鍵詞:高校;法務管理;應用性人才

        中圖分類號:F276.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6-0228-02

        在教高[2012]10號文件中,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員會明確提出培養卓越法律人才教育。近年來,我國高等法學教育發展迅速,學科體系日益完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法律人才,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涉及法律的事務及經濟活動變得更加復雜,致使我國現有高等法學教育不能完全滿足我國法制建設的需要,法制理念教育還有待深入,培養模式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構建。此外,學生實踐能力不強,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培養不足。在現有國內高校的培養模式中,法學往往作為獨立的學科進行學習和研究,而把法學和管理學交叉融合進行人才培養的模式還鮮有。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需要一大批既懂法律、又懂管理,同時又熟悉實務操作的法務管理人才,這為法務管理的發展提供了現實基礎和政策支持。法務管理涉及多門學科,其中包括法學、管理學及經濟學,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其運用現代的科學方法,對企業可能和已經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事前的合理預防和防范、事中的恰當協調和控制、事后的妥善處理和總結,以降低企業法律風險及減少法律損失,保障企業目標順利實現。其是企業管理中最年輕和最具活力的一個分支。

        一、培養法務管理應用性人才的可行性

        1.法學普及越發廣泛。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至今,30年已經過去。在過去的30年中,中國法學研究,已經從一門原本非常孱弱的法學學科成長為一門顯學,吸引了廣泛的關注,受到了世人的高度重視,并且在與法學發展相關聯的各個領域,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法學學科在過去30多年的變化,可以用顯著來加以形容,也可以說是從一顆弱弱的小苗成長為參天大樹。眾所周知,法學屬于社會科學,且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教育部頒布的諸多學科門類中,法學一級學科下設10個二級學科,它們分別為憲法學和行政法學、法學理論、民商法學、法律史、訴訟法學、刑法學、環境和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和軍事法學。作為一門擁有完整理論體系的學科,法學是大學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法學專業是一個受歡迎的熱門專業,成為全國高校普遍設立的一個專業。隨著我國法制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依法治國理念的深入,法學學科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1000余所普通高校中,有近三成高校設置了法律院系和法律專業,在校學生達10余萬人,且發展勢頭蒸蒸日上。總之,經過30多年的發展,法學學科建設完善齊全、法學師資實力雄厚、專業普及率高,法學問題研究廣泛且深入。毫無疑問,目前法學的發展現狀為法務管理人才培養提供了堅實的法學基礎。

        2.管理學發展日趨成熟。在20世紀70年代末,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在我國的發展正式拉開序幕。黨的以來,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確定了改革與開放的路線方針,首肯了管理的重要性。開放打開了國門,使昌盛于國外的管理科學得以順利進入中國,并開始吸引愈來愈多的研究者。企業管理協會以及其他各種與管理相關的學會在全國各地紛紛成立,管理學院或管理科系作為許多高校重要學科之一被普遍設立,經濟管理研究機構、培訓中心也紛紛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之中。中國技術監督局于1992年頒布了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該標準將管理學列為工程與技術科學的一個一級學科。管理學之下,列有管理思想史、未來學、管理心理學等11個二級學科和48個三級學科。這一標準首次確認了管理科學在整個科學知識體系中的地位,正式提出了管理科學的學科層次機構。管理學已出現在社會的許多地方,且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呈現出日趨成熟的態勢。

        3.政策扶持和引導。在教育部2012年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高校要結合區域特征、歷史傳承、學科優勢,強化辦學特色,克服同質化傾向,促進合理定位,各展所長,加強學科創新建設,促使學科交叉融合,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創新人才。意見中還提出要加快卓越法律人才建設,促進法學與其他學科融合創新,培養更多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法律人才,滿足社會對法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這為法務管理的創新融合提供了政策基礎和發展保障。

        二、培養法務管理人才模式

        1.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在學生入學后,可為學生安排導師,導師為學生提供有關法務管理的研究方向,激發學生研究興趣,并通過研究發現問題,對發現的問題可在課堂上進行組織討論,也可由學生自己把對問題的研究思路、方法、認識等以論文等形式書寫出來,可作為平時成績,若有可能可給予一定的學分,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研究的動力,取得更好的效果;導師或任課老師可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讓學生參與自己的研究過程,導師對自己的研究內容熟悉,所以對學生的指導會更有針對性、指導效果會更佳,便于學生更快地找到自己的研究興趣和研究方向、縮短學生摸索時間,這樣便于出成果,成果的完成又同時會刺激學生對研究的熱愛,形成學與研的良好互動;學校、學院設置本科生研究項目,每年由學生圍繞法務管理自擬題目,進行研究項目經費申請,學校或學院組織專家對學生的研究項目和問題進行評審,擇優錄取,申請成功的學生,在規定的研究時間內交出相應的研究成果,如政策建議書、論文或報告等形式,并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進行獎勵,獎勵形式可以是一定數額的獎金也可是充當一定數額的學分,總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項目研究,有助于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充分利用學生的時間,避免學生把大部分業務時間浪費和用在不該用的地方。

        2.構建以賽促學的培養模式。比賽是激發思考和深刻理解問題的一個好的方式,通過不同類型的比賽,如辯論賽、挑戰賽、模擬法庭、情景模擬等,有助于學生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理解、有助于學生思想上的交流、有利于學生動手、組織和演講技能的鍛煉,并可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比賽的地點、場地、規模等可以不限,可由學校或學院組織較為正式的比賽,也可由任課老師在課堂上隨機給出與法務管理有關話題,設定正反兩方,展開討論,或給定情景,賦予學生相應角色進行表演比賽,讓學生作為企業法務部門的負責人處理、控制發生風險,既可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鍛煉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學院、學校可設置激勵機制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省市、國家,甚或國際級的相關挑戰賽,對取得較好成績的團隊、學生給予一定獎勵,激勵更多學生參與進來,以促使學生對自身應用能力的鍛煉,并不斷把這種比賽文化完善、傳承,形成良好的氛圍,這些賽事活動對法務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塑造和培養非常必要且意義重大。

        法務管理是管理學年輕的分支之一,是法學和管理學交叉融合的創新性研究方向和領域,培養法務管理應用型人才是滿足社會需求、企業需求及緩解純法學專業就業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響應國家培養卓越法律人才、復合型人才號召的生動體現。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法務管理在我國發展的可行性基礎上,針對法務管理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產學研相結合及以賽促學兩種培養模式。法務管理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系統性工程,需要更多的學者進行不斷探索、創新,努力把兩大成熟的學科法學和管理學有效融合,探索出一些有意義的方法和途徑。

        參考文獻:

        [1]曹均偉,陳芳.日、德、美大公司法律事務管理模式及啟迪[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5,8(27):12-17.

        [2]曹凱.煤炭企業集團的法務管理體制初探[J].中國煤炭,2010,36,(2):33-35.

        [3]鄭家茂,潘曉卉.大學創新教育呼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突破[J].江蘇高教,2008,(1):83-85.

        [4]曹玉梅.高校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對策[J].教育探索,2007,(10):19-20.

        [5]陳慧敏.融“賽教學”為一體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2009,18(3):10-13.

        第6篇: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關鍵詞:物流學學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

        1引言

        物流學是一門綜合學科,物流產業是一個新興聚合型產業,它的理論與實踐必然在中國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被稱為"第三利潤源"的現代物流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正在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競爭的國際化、需求的多樣化、市場的一體化使現代物流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高級階段。許多專家指出,現代經濟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實踐的發展,需要對物流學理論更深入、更規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斷完善物流學學科體系,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應我國物流發展的要求、適應物流學理論研究和物流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提出關于對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兩種設計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們的爭鳴和共同探討。

        2.構建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必要性

        從二十世紀初,美國人提出物流這一概念開始,就有許多爭論,并逐步深化與發展,到目前為止,各國對物流的定義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異。物流業已成為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一個重要產業,已是既成的事實,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已無可質疑。物流作為一門科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各國研究的成果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但是,物流尚未作為一個學科屹立于眾多成熟的學科之林,這個學科就是“物流學”。直至目前,物流學還是一個沒有進行充分研究的新學科,建立和不斷完善這樣一個學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這個學科下面又應該包含哪些子學科、其學科體系究竟如何?這是長期致力于物流實踐、物流理論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訓的專家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2.1物流實踐的發展急需明確物流學學科體系

        目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和物流學理論研究上的滯后已嚴重影響了中國物流實踐的發展。物流實踐活動對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影響日益明顯,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然而,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物流學學科體系至今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致使物流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學學科的本質還沒有被全面揭示出來,進而直接導致了人們對物流認識的偏差。

        2.2新興的物流學呼喚建立自己的學科體系

        物流學理論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術和物流模式,產生了許多傳統學科無法解釋的問題,帶來了傳統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學學科。通過理論研究,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物流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是由管理學、經濟學、工學和理學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興學科;物流學學科有著自己的理論體系和研究內容;作為一個學科,物流學有著自己的學科體系。從物流學理論研究出發產生的建立物流學學科體系的需求,是學科發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

        為適應物流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深入,社會和經濟發展各對層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長,目前我國物流教育正在快速發展(見下表),從2001年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專業,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辦物流專業。但是,我們的同仁中仍在對有關物流的學科專業的內涵進行著討論。例如,對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從系統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稱為物流系統工程,簡稱為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從物流系統整體出發,把物流和信息融為一體看作一個系統,把生產、流通和消費全過程看作是一個整體,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物流系統規劃、管理和控制,選擇最低的物流費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顧客服務,達到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的綜合組織管理活動過程。”這樣,就從方法論、工學、管理學三個角度對同一概念產生了三種定義。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試想,在這種內涵混亂的情況下,必然產生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正是由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產生的。

        2.4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對今后學科的調整和完善會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目前我國的物流學學科體系正在建立過程中。由于受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分業管理等問題的影響,我國物流業呈現一個分散的狀況,再加上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物流教育條塊分割的狀況也未得到徹底的改變。因此,各學科專業的研究領域、研究目標、研究的重點不明確。新設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專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原來某一物流相關學科的轉型,使物流學學科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對物流學學科體系進行構建,以期對今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調整和不斷完善起到指導作用。

        3.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設計方法

        學科是指學術的分類,是指一定的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學科發展歷史表明,一個學科的成熟將要引發這個學科與相關學科的集成。對于在一定層次和高度已經認識清楚的事物,人們將會在更高的層次上來認識。物流學學科的發展也是這樣的。以前人們所認識的重點是物流各要素所組成的這些學科。目前我們認識到,這些學科必需進行集成才能達到更大規模的優化,而這個更大規模的范圍就是物流學學科的研究范圍。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過程,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總費用最小,因此,經濟指標是衡量物流系統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學必然涉及經濟學的有關內容,特別是近代興起的技術經濟學和數量經濟學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關系。在對作為物流要素的對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對對象物產生時間維和空間維物理性變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術科學的許多領域。在運輸技術、倉儲技術、搬運和包裝技術中融合了機械、電器自動化等學科的成果。對物流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須以數學特別是應用數學、運籌學等為基礎,也要以電子計算機作為手段來實現分析和控制的目的,這些都是物流學的研究范疇。綜上所述,物流學可以說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或是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

        鑒于此,我們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提出以下兩種設計方法,供大家討論和完善。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一種設計方法:

        將物流學作為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一個一級學科,物流學下面進一步分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二級學科。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見表1。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二種設計方法:

        在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中設立一個二級學科——物流管理工程,該二級學科下可設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個研究方向。將物流經濟作為經濟學學科門類中應用經濟學下產業經濟學二級學科的一個研究方向。這種設計方法可鼓勵多學科共同研究物流問題。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見

        在上面兩種設計方法中,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基本構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子學科,有必要對這三個子學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的定義為:“高效、低成本地將原材料、在制品、產成品等由始發地向消費地進行儲存和流動,并對與之相關的信息流進行規劃、實施和控制,以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論強調物流學科研究的重點就是對物流系統的管理。在我國,物流管理學科應該作為國內物流學的重點子學科進行研究。

        物流活動是由物流組織來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組織的根本”。企業的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業務的具體運作、物流過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與評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論的指導。物流與許多的管理學專業有關,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學科有著自己的研究范圍。

        (1)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可以概括為:同現代生產經營、科技、經濟、社會等發展相適應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學科的內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對象是物流系統,它是由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物質資料(物品)的運動構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會經濟活動中物品實體運動的客觀規律,它包括物品運動的時間及時性、路徑合理性、速度的經濟性以及物品運動過程中的停滯和相關形質變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學科是研究以經濟效益為目標,運用現代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手段來分析處理物流活動,設計建立物流系統,以及對物流問題進行決策的科學。因此,物流管理學科必須以經濟學、管理學、運籌學為基礎,以網絡化的電子信息技術為支撐。

        (3)物流管理學科的目標

        物流管理學科的目標概述為: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的方法與科技成就,闡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動的規律,發展物流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過程的運作效率。該學科作為一個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理論方法、管理數學及計算機應用等基礎理論;掌握物流系統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物流計劃、預測、決策、經營、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專門人才。

        (4)物流管理學科的特點

        物流管理學科具有理論與應用并重的特點,將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應用于物流管理實踐領域,通過分析宏觀和微觀物流發展的規律,研究發展適合宏觀管理和企業管理特點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

        (5)物流管理學科研究的意義

        物流管理實際是對物流活動的管理,通過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運動,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統”作為概念所反映的物質實體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業構成的三個基本要素之一,它的運動不僅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而且還由于它的運動,使社會經濟主體之間形成供應鏈。科學地進行物流管理,不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還可消除或緩解經濟主體之間聯結點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學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動化的物流設施,建設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分析和工程設計,建成后需要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和管理;物流的載體——運輸車輛、自動立體倉庫、裝卸搬運設施的建設等,也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實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術,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學的許多學科方向,如機械、建筑、電子、信息、材料、交通運輸等等。

        在眾多的理論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種含義(見本文第一部分)。我們認為,“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是真正意義上的物流工程,國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劃在了工學學科門類下。

        (1)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多目標決策的、復雜的動態物流系統,主要從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統的設計和實現。

        (2)物流工程學科的內涵

        物流工程學科主要是對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實施與管理的全過程進行研究。設施設計是工程的靈魂,規劃設計是物流系統優劣的先決條件。物流工程為物流系統提供了軟件和硬件平臺。一個良好的物流系統不能僅留在規劃階段,需要通過具體的工程建設來實現,物流工程的實施過程就是完成整個系統的硬件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等過程,同時也需要規劃軟件的功能。在進行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和實現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其經濟性指標,又要考慮技術上的先進性、科學性。因此,物流工程學科主要是以工學學科作為其理論基礎的,它既是技術學科,也有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的滲透。

        (3)物流工程學科的目標

        物流工程學科的目標概述為:運用工學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根據物流系統的基本要求,對復雜物流系統進行分析、設計和實施,以提高物流技術水平,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

        (4)物流工程學科的特點

        物流工程學科具備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方法,不僅要運用自然科學中常用的科學邏輯推理和邏輯計算,同時,也常采用對系統進行模型化、仿真與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計算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學科的意義

        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意義主要在于培養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業的發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時掌握管理方面堅實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熟練運用現代物流工程理論、系統規劃設計方法和計算機技術,具備獨立從事大型物流工程項目規劃、實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專門技術人才。

        3.3物流經濟

        物流學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資源優化配置、物流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宏觀物流產業的發展與增長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靠的是經濟學理論,包括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理論在物流研究中的具體應用。

        日本行政管理廳統計審議會對物流的定義是:“物的流通是與商品的物理性流動相關聯的經濟活動,包括物資流通和情報流通。物資流通由運輸、保管、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以及運輸基礎設施活動組成。”日本的物流定義中強調了物流是一種經濟活動,物流在日本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從經濟學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經濟問題無疑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1)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經濟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物流產業的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問題。

        (2)物流經濟學科的內涵

        物流經濟學科應以宏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和中國宏觀物流問題的關注為基礎,以深度分析宏觀物流發展趨勢及宏觀物流產業發展政策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經濟發展中的宏觀物流理論體系;同時應關注微觀物流經濟的研究,研究重點集中在與企業問題有關的物流企業制度、物流項目評估、物流市場需求預測等政策和理論問題上。

        (3)物流經濟學科的目標

        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目標為:研究物流產業發展政策及其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關系,對物流業發展提出決策建議,成為有關決策部門和企業的思想庫和參謀部;加強物流經濟理論體系建設并與國際物流經濟學科接軌。

        (4)物流經濟學科的特點

        物流經濟學科同樣具備多學科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的特征。相關學科有運輸經濟、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術經濟、信息經濟和會計學等。該學科的特點就是要緊密結合物流業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宏觀和微觀的物流發展問題進行理論探討。

        (5)物流經濟學科研究的意義

        物流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物流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動脈系統,同時對實現資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還以本身的宏觀效益支持國民經濟的運行,改善國民經濟的運行方式和結構,促使其優化。特定條件下,物流會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一個新的物流產業可以有效改善我國產業結構。因此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必將促使國民經濟向更加合理的、協調的方向發展。

        4.對物流學學科體系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相關建議

        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物流人才的培養應該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物流學學科的設置應立足于培養復合型物流人才。按照這一思路,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提出如下幾點相關建議:

        (1)保留現有某些按物流環節設置的物流類專業。這類專業有交通運輸、油氣儲運工程、包裝工程等,它們既是按物流環節設置的專業,也分屬不同的行業。這些專業都有他的特定的領域適用性,不一定要全盤改造成為物流工程專業。

        (2)盡快構建和完善物流學學科體系,進一步明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等學科專業的內涵。

        (3)加強高校、學術團體、企業之間的交流,對物流學學科體系問題進行不斷的探討,逐漸深化,,在適當的時候向國家提出調整學科專業目錄的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1]丁俊發,現代物流與中國經濟發展,首屆中國物流學會年會,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統論,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m

        [3]宋偉剛,物流工程及其應用,機械工業

        出版社,2003,m

        [4]徐天亮,本科物流類專業設置體系與培養分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c

        第7篇: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關鍵詞:模糊需求;車輛路徑問題;蟻群算法;可信性;置信水平;揮發系數

        中圖分類號:TP18

        車輛路徑問題(簡稱VRP)屬于經典的復雜組合優化問題,是由Dantzing于1959年首次提出的。在以往的VRP研究中,客戶的地理位置、需求情況等在路徑規劃前已經確定,提出了確定VRP的算法。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車輛路徑問題的某些信息可能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模糊車輛路徑問題(簡稱FVRP)開始出現。D.Teodorovic和G.Pavkovic在模糊推理算法中引入了決策者偏好的概念進行求解;張建勇等采用Sweeping算法和混合遺傳算法求解模糊需求下的車輛路徑問題。

        1 問題描述及模型

        實驗結果表明,本文算法所得車輛行駛距離和車輛利用率是小于文獻[6]算法所得行駛距離,尤其當實例集較大時,本文算法明顯優于文獻[6]算法。所以,本文算法用于求解具有模糊需求的車輛路徑問題是可行且有效的。

        4 結語

        針對模糊需求的車輛路徑問題,本文建立了具有模糊特征的數學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模糊可信性的改進蟻群算法。算法中通過引入可信性、置信水平來提高運行效率,并考慮了初始化階段僅以需求量來進行路徑構造可能出現局部收斂的情況。本文對soloman實例進行了測試,由實驗結果可知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快速得到車輛行駛距離較短,車輛利用率較低的路徑。

        參考文獻:

        [1]GIANPAOLO G,FRANCESCA G.Real-time vehicle routing:Solution concepts,algorithms and parallel computing strategie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51(1):1-11.

        [2]ALAN L E,JUAN C M,MARTIN S.The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stochastic demand and duration constraints[J].Transportation Science,2010,44(4):474-492.

        [3]袁慶達,杜文,周再玲.帶軟時間窗的混合車隊車輛路線問題的模型和算法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1,36(4):401-406.

        [4]TEODOROVIC D,PAVKOVIC G.The fuzzy set theory approach to the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hen demand at nodes is uncertain[J].Fuzzy Sets and Systems,1996,82(3):307-317.

        [5]張建勇,李軍,郭耀煌.具有模糊預約時間的VRP混合遺傳算法[J].管理科學學報,2005,8(3):64-71.

        [6]張建勇,李軍,郭耀煌.模糊需求信息條件下的實時動態車輛調度問題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4,18(4):69-72.

        作者簡介:唐瑞雪(1987-),女,貴州貴陽人,碩士,研究方向:算法分析;秦永彬(1980-),山東煙臺人,博士,研究方向:可計算性及計算復雜性。

        第8篇: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關鍵詞]蒙特卡羅;不可預見費;風險管理;投資估算

        [中圖分類號]C9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27-0069-03

        隨著2007年金融危機的發生,全球經濟環境風云變幻,風險管理越來越成為項目管理的重點。之于項目風險而言,預留不可預見費是應用最普遍的一種方法。而如何預留不可預見費卻有不同的技術手段,通常采取的是按一定費率計提,即按投資估算值的百分率計算,如石化系統對基礎設計階段不可預見費的計算規定為“工程費、固定資產其他費、無形資產、遞延資產之和的8%(無同類型裝置)或6%(有同類型裝置)”。傳統上,因為一個項目進行招投標時,項目的陳述只能有大約20%的精度,根據在進行的項目估算時可提供利用的信息量,一般可占項目估算的10%~50%不等。統一的計提費率雖然簡化了不可預見費的求取方法,但會因各個企業單位的估算經驗、數據庫的完善程度的不同而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導致的結果就是對于一些企業單位,由于其對風險影響因素的把握相對準確和成熟,確定的不可預見費率之于自身將顯得過高,從而影響資金的利用情況;而對于一些經驗并不豐富的企業單位,又顯得過低,不能達到風險管理的目的。因此,合理的不可預見費是風險管理的一個重點。蒙特卡羅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較好地根據企業具體項目水平為企業預留不可預見費。

        本文以蒙特卡羅的思想為基本出發點,主要應用Excel模擬運算,按蒙特卡羅的基本思想步驟,以某一投資項目為例,對其估算不可預見費,并找出蒙特卡羅應用于一般項目求取不可預見費的基本方法。

        1 不可預見費求取的理論分析

        1.1 不可預見費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項目在其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影響過程的不確定性因素。我們無法完全消除這些不確定性,也難以大量地減輕。因此,以預防為主的思維就要求我們在進行風險管理時事先預留一定的費用,用于應對這些不確定性的或然發生,這就是項目投資估算中的不可預見費。本質上講,估算不可預見費是對未知風險的一種預測。

        對不可預見費的影響因素分析,就一般項目而言,建設投資可由工程費用和其他費用構成。工程費用又包括建安工程費,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在計算過程中,可具體體現為設備工程量、設備價格、材料工程量、材料價格、設備材料安裝費、土建工程量、土建施工費單價。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就是土地使用費、與項目建設有關的其他費用、與未來企業生產經營有關的其他費用等。

        由上述分析知,在投資估算中,建設投資的高低受到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作為輸入變量的銷售量、銷售價格和變動成本,是服從一定概率分布的隨機變量,因此,輸出變量建設投資也是一個由以上各隨機變量共同決定的隨機變量。蒙特卡羅模擬的重要一個環節就是確定這些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企業可以根據以往自身的經營經驗的數理統計,確定上述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類型、置信區間及置信度。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體現的是一個企業管理投資的水平和經驗。正是因為企業這些特有的歷史經驗,才造就了企業間個體的差異。

        1.2 蒙特卡羅之于不可預見費求取的應用分析

        蒙特卡羅模擬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也稱隨機模擬,它主要依據概率分布對隨機變量進行抽樣,然后將樣本帶入數學模型進行計算得到應變量。雖然蒙特卡羅模擬技術只給出的是統計估計而非精確的結果且應用其研究問題需要花費大量的計算時間,但它對問題的維數不敏感,對求解對象是線性問題與否也沒有原則性要求,因此在復雜系統的不確定分析中,蒙特卡羅方法成為不可或缺的手段。而且對于那些無法得到解析結果的復雜問題來說,這種手段可能是唯一有效的結果。

        在項目管理中,常采用這種方法來模擬仿真項目的進度,另外,也常用蒙特卡羅方法研究項目的費用問題。可利用蒙特卡羅方法,通過基于網絡計劃的活動成本計算來估算項目成本可能的變化范圍,以及研究費用超支風險的發生概率等問題。

        根據分析蒙特卡羅在項目管理中的應用,在一般企業產品型項目中,用蒙特卡羅求解不可預見費可由以下過程完成:

        第一步,根據項目建設投資構成中的風險因素構造數學模型;第二步,判斷風險因素的概率分布;第三步,隨機抽樣多次,進行模擬計算;第四步,根據模擬計算結果,確定不可預見費的大小。

        需要強調的是,蒙特卡羅模擬方法運算的結果,并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值,而是一個區間范圍及對應的概率分布。因此,運用蒙特卡羅模擬方法的最后一步,就是分析目標函數的概率分布,結合企業自身的策略,最終得出結論。

        2 具體項目風險成本的蒙特卡羅分析

        下面以某一項目為例,介紹如何應用這一過程求解不可預見費。

        2.1 項目簡介

        該項目是某一塑料公司基于“塑料廢品回收―加工再生產品―銷售”的經營模式的擴建項目,公司委托某咨詢公司策劃商業計劃書,在風險分析中,需要應用財務數據進行分許,求出風險金,即不可預見費(為利于試驗,項目數據有些微改動)。該公司根據自身項目水平推斷各種數據的置信水平為90%。最初投資為7469.5萬元。

        2.2 構造數學模型

        分析項目,不可預見費作為風險管理的一項工作,可以由最終的項目建設投資的不確定性分析確定,蒙特卡羅模擬中,可構造數學模型:

        輸出變量為建設投資,輸入變量為設備工程量、設備價格、材料工程量、材料價格、設備材料安裝綜合單價、土建工程量、土建施工費單價。

        2.3 判斷風險因素的概率分布

        蒙特卡羅模擬中,風險因素的隨即概率分布常用有幾種,分別是指數分布,威布爾分布,正態分布,對數分布,Γ分布,均勻分布,三角分布。根據該公司以往經驗,以上設備價格、材料價格、安裝費用綜合單價、土建施工費單價四種變量在市場中均呈正態分布,而設備工程量、材料工程量、土建工程量有一個敏感性的變化范圍,該公司初步定為10%,而其他費用對政策性依賴較強,該公司暫不計算初步變動值。

        2.4 Excel隨機抽樣,模擬計算

        在Excel中,構造數學模型部分如下:(詳見表1)

        為各風險變量獨立抽取隨機數,NORMINV 返回具有給定概率正態分布的區間點,RAND返回一個區間大于0小于1的區間數,再利用Excel中所提供的模擬運算表對虛自變量進行分析技術,選擇完成1000次試驗,生成一個統計上可稱之為大樣本的試驗結果。

        前20次模擬如下(詳見表2):

        2.5 判斷該項目不可預見費大小

        做出概率直方圖,如下圖:

        建設投資直方圖

        從下圖的概率分布結果,可以看出建設投資的最大風險值是10423.7,最小風險值是2519.0,最可能值是6471.4。由于90%(置信度)的可能性是不超出8447.6,是最初建設投資值的13.1%,因此,最終該工程公司的報價選取了13.1%作為其不可預見費的費率。

        3 蒙特卡羅應用方法總結

        從上述試驗可知,基于蒙特卡羅模擬方法的不可預見費求取,相比目前通用的固定費率計算的方法,由于強調企業作為個體的差異,估算結果建立在企業多年積累的項目經驗基礎之上,在考慮多種風險因素的情況下,描述實際行為,從而更加科學,貼近實際。當然我們必須保證這些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是建立在企業多年經驗數據統計的基礎之上,是企業各種項目管理能力的綜合體現。

        參考文獻:

        [1]陳利群.工程報價估算中未可預見費的確定[J].企業經濟,2001(8):62-63.

        [2]鄒文智.蒙特卡羅模擬方法在不可預見費估算中的應用[J].建筑經濟,2007(10):108-111.

        [3]楊云飛.蒙特卡羅法在房地產開發風險分析中的實際運用研究[J].建材與裝飾,2008(2).

        [4]倪蔚穎.蒙特卡羅模擬在項目成本風險分析中的應用[J].大眾科技,2008(7):216-218.

        [5]尹志軍,陳立文,王雙正,蘇春生.我國工程項目風險管理進展研究[J].基建優化,2002(4):6-10.

        第9篇: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關鍵詞] 收益管理;協同;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

        [中圖分類號] F27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024(2008)09-0012-04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基于共生理論的金融企業集群發展研究”(批準號:70773070);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 資助項目“服務質量管理研究”(批準號:T0502);上海市教委科研項目“服務管理研究”(批準號:05es74)

        [作者簡介] 施 若,貴州財經學院金融學院高級工程師,上海理工大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服務管理、收益管理、銀行管理;

        (貴州 貴陽 550004)

        顧寶炎,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服務管理、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上海 200093)

        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進步,使航空、酒店、銀行等服務性企業的經營由壟斷轉向競爭,市場由以企業為中心轉向以顧客為中心,產品或服務由同質化轉向差異化,顧客需求由單一化轉向多元化。這些變化使得傳統的供求理論在解決有限資源約束下提高企業收益問題時,面臨資源閑置或因潛在收益流失造成企業收益下降等困境。自1970年代末以來,深受市場激烈競爭和價格血戰帶來收益嚴重下滑困擾的航空業,通過對自身經營戰略的反思,率先進行有效提高企業收益的新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起源于航空業的收益管理理論正是在傳統的供求關系理論的基礎上,吸收運籌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和協同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并在計算機等先進技術的支持下,逐步形成以市場和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細分和預測為基礎,以資源存量控制和價格控制為優化機制,以協同環境為運營保障的收益管理理論體系,逐步形成為現代管理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收益管理理論在航空業的成功應用,不僅推動了該理論發展,而且其應用領域逐步向酒店、銀行、汽車租賃、交通運輸、電信、電力等服務性行業拓展。正如國際運籌聯合會主席Bell先生預測管理科學未來50年發展時所指出: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的收益管理已經改變,并將繼續改變整個應用領域和管理科學的面貌。筆者通過國內外收益管理研究文獻的分析梳理,系統地對收益管理理論的內涵、行業應用特征、發展演化及必要條件等基礎問題進行歸納研究,力圖為收益管理理論的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一、收益管理理論的基本內涵

        關于什么是收益管理理論的基本內涵,專家和學者眾說紛紜,并作出了不同的詮釋,主要觀點體現如下:

        Talluri和 Van Ryzin (2004)從經濟學視角將收益管理定義為需求決策管理(DDM),認為收益管理是通過對市場需求的細分和預測,決定何時、何地以何種價格向誰提品或服務,通過擴大顧客有效需求來提高企業收益。該定義是對供應鏈管理(SCM)的必要補充,同時充分認識到市場細分和預測對提高收益的重要性。

        Weatherford和Bodily(1992)從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性質視角提出收益管理就是易失性資產管理(Perishable-Asset Revenue Management)。該觀點充分認識到服務性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有別于制造業產品的重要特性就是易失性,其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或收益同時間有密切關系,且價值隨著時間而呈遞減趨勢。因此,持有該觀點的學者認為收益管理就是對不同時段的資源(如航空的飛機座位等)和價格進行有效管理,通過有效利用企業有限資源,并根據不同時段資源價值制定價格的途徑來提高企業收益。該定義意識到資源所具有的價值將隨時間變化的重要特征。

        Jauncey等(1995)學者從企業經營目的視角提出收益管理就是在考慮需求預測的基礎上,在需求淡季通過折扣等促銷手段提高客房入住率,在需求旺季提高客房價格的方式來實現客房收益最大化。美國酒店和汽車旅館協會(AHMA)在Jauncey等的定義的基礎上,考慮了顧客取消預訂、顧客爽約和是否接受顧客預訂情況等因素,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收益管理的內涵。Jauncey和AHMA對收益管理的定義強調實現企業收益最大化的目標,同時認識到市場預測在收益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Donaghy(1995)、Liemberman(1993)等學者從技術視角對收益管理進行解釋,他們認為收益管理是一種企業生產能力的管理工具,通過對信息系統、管理技術、概率統計和組織理論、經營實踐和知識等理論和技術的優化組合,以增強企業的收益能力和對顧客的服務能力。該定義強調了收益管理是提高企業收益的技術手段和管理工具。

        Jones(1999)等學者從系統的視角出發,認為收益管理是為酒店業主實現酒店盈利能力最大化的服務管理系統,該系統通過細分市場對盈利能力的識別,確定銷售價值、價格設定、折扣生成、訂房過濾準則以及對價格、客房資源進行有效控制,以實現酒店盈利能力最大化的目標。該定義強調了收益管理在酒店盈利能力管理中的戰略地位,從系統的角度分析市場、價格、存量等要素對收益的影響,強調了整體收益最大化的觀點。

        Kimes(1989)在綜合上述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并結合營銷學理論,提出4R理論,即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Right time and place),以正確的價格(Right price)向正確的顧客(Right customer)提供正確的產品或服務(Right product or ser-vice),實現資源約束下企業收益最大化目標。4R理論反映了收益管理的市場、運作機制和企業目標等內涵,是目前對收益管理較為全面和準確的詮釋。

        筆者以為,企業收益應由顯性收益和隱性收益兩個部分組成。傳統收益管理對收益的認識主要集中在受價格和有效存量要素影響的利潤的這一顯性收益上。但隨著經營市場的開放和競爭程度的加劇,顧客、員工、企業內外環境等要素對企業收益的影響力加大,企業品牌和社會價值等帶來的隱性收益在企業收益的比重逐漸增大,因此,單一采用利潤一個維度來詮釋企業的收益已顯不足,企業的收益應該詮釋為由企業利潤、顧客滿意度和社會貢獻度三個維度共同構建的價值。故筆者將收益管理理論的基本內涵界定為:企業在有效協同影響收益的內外要素基礎上,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等技術的支持,通過有效地對市場細分和預測,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以正確的價格向正確的客戶提供正確的產品和服務,實現由利潤、顧客滿意度和社會貢獻度構成的價值的最大化目標。收益管理系統是一個受多個要素影響,由市場分析、優化機制(即資源存量控制和價格控制)、協同環境構成的復雜服務管理系統。

        二、收益管理理論的行業應用特征

        收益管理理論是一門由運籌學、管理科學、經濟學等學科融合而成的邊緣交叉學科。隨著收益管理理論在航空領域的成功應用,收益管理理論現已在其他服務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雖然各個行業的特點不盡相同,但適用于收益管理理論的行業一般具有共同的應用特征。Van Wes-tering (1994)和 Kimes(1998)等學者對航空、酒店餐飲等行業應用收益管理理論進行長期研究,將其共同的應用特征總結如下:

        1.企業具備相對固定產能。以航空、酒店等行業為例。由于行業特征,都存在前期投資規模大(如購買新的飛機、修建新的酒店、開設新的營業網點等),最大生產或服務能力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固定不變,短期內不可能通過改變其生產或服務能力來滿足需求變化。企業只有在有限的產能條件下,通過提高管理水平來提高企業收益。

        2.需求可預測性。航空、酒店、銀行等服務性企業的資源可分為有形資源(如飛機座位、酒店客房、銀行服務窗口)和無形資源(如酒店入住時間、銀行窗口排隊時間等),其顧客可分為預約顧客和隨機顧客,其銷售可分為旺季和淡季。企業只有通過對計算機或人工預訂系統收集的顧客、市場信息進行分析預測,管理者才能夠了解不同顧客需求變化的規律和實現需求轉移,并以此制定出合理的資源存量配置和定價機制,實現企業收益最大化。

        3.產品或服務具有易失性。與傳統制造業的產品不同,航空、酒店、銀行等服務性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具有易失性,即時效性。其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隨著時間遞減,不能通過存儲來滿足顧客未來的需要,如果在一定時間內銷售不出去,企業將永久性地損失這些資源潛在的收益。企業只有通過折扣等管理手段降低資源的閑置率,以實現企業收益增長的目標。

        4.市場可細分性。航空、酒店、銀行等行業面臨以顧客為中心、競爭激烈和需求多元化的市場。不同顧客對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感知和敏感度各不相同,采用單一價格策略將會造成顧客流失或潛在收入流失。比如,航空市場上存在兩類顧客,一類是對價格不敏感,但對時間和服務敏感的商務顧客,另一類是對價格敏感,而對時間和服務不敏感的休閑顧客。如果采用高價策略,休閑顧客可能選擇低成本的航空公司或其他交通工具,造成航空公司座位資源閑置。反之,如果采用低價策略,商務顧客選擇低價或因對服務質量不滿而流失,造成航空公司潛在收益下降。對市場進行有效細分,為不同需求層次的顧客制定不同價格和分配不同資源,是解決企業資源閑置或潛在收益流失的重要途徑。

        5.具有隨機波動性需求。如果顧客的需求確定且無波動,企業可通過調整生產和服務能力來滿足顧客需求。然而,航空、酒店、銀行等行業面臨顧客需求不確定,呈季節性或時段性波動。企業采用收益管理,在需求旺季時提高價格,增加企業的獲利能力;在需求淡季時通過折扣等策略來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閑置。

        6.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邊際成本的特點。航空、酒店、銀行等行業的經營屬于前期投資較大的行業,短期內改變生產或服務能力比較困難,但增售一個單位資源的成本非常低。以波音737-300機型的航班為例。根據某航空公司1999年的機型成本數據,平均每個航班的成本如下:總成本大約6萬元左右,其中固定成本大約5.5萬元,而邊際成本僅為0.033萬元。固定成本是邊際成本的1833倍,因而多載旅客能在不明顯增加成本的基礎上獲取更大的利潤,提高企業的總收益。

        7.產品或服務具有可預售性。企業面對需求多元化的顧客采取收益管理,一方面通過提前預訂,以一定折扣價格將資源預售給對價格敏感的顧客,降低資源閑置概率;另一方面設置限制條件防止對時間或服務敏感的顧客以低價購買資源,造成高價顧客的潛在收益流失。同時,對預訂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根據不同需求層次的顧客購買資源的概率分布情況,在確保資源不閑置的基礎上,盡量將資源留給愿出高價的商務顧客。

        盡管以上特征體現了企業有限產能、產品和需求特性、市場和經營等特點,卻忽略了企業的技術特征。筆者認為,由于收益管理的實施需要進行復雜的模型計算和大量數據處理,沒有先進的技術支持,收益管理理論的應用將會受到嚴重的制約。因此,有效應用收益管理理論的應用領域應該還具備高水平的信息化基礎。

        三、收益管理理論發展的三個必要條件

        從收益管理的發展歷程分析,市場環境、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是促進收益管理理論發展的三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首先,競爭性市場環境是收益管理應用發展的前提條件。面對封閉壟斷的市場,壟斷企業可以憑借對資源和價格的控制來獲得高額的壟斷利潤,企業缺乏對資源或價格管理的源在動力。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要求放松行業管制,打破壟斷,促進競爭,提高效率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競爭促使市場由以企業為中心向顧客為中心轉變、由產品功能向顧客需求轉變,產品或服務由同質化向差異化轉變。面對這些變化,企業再難以通過壟斷控制資源或價格的手段來提高企業的收益,而是要根據市場和顧客需求,制定合理的價格機制,將有限的資源合理分配給不同需求層次的顧客;通過有效管理企業資源和價格,獲取潛在收益的方式來提高企業的總收益。也就是說,追求收益管理成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開放性的市場競爭環境是收益管理應用和發展的前提條件。

        其次,多學科理論交叉是保證收益管理應用發展的基礎條件。一個新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成熟的多學科理論的支持,收益管理理論的應用和發展也具有同樣道理。收益管理理論是解決航空等服務性企業資源和價格均衡,實現企業收益最大化的一系列理論和方法。它在傳統的供求管理理論基礎上,吸收和應用運籌學、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行為心理學、協同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逐漸形成自身的理論體系。運籌學、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形成了解決資源存量機制、差異化價格機制等收益管理的優化理論基礎;市場營銷學、行為心理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形成了解決市場細分、預測以及顧客行為等市場分析理論基礎;博弈論推動了收益管理聯盟資源共享理論的發展;人力資源、組織學、和諧理論以及協同學是形成收益管理協同運營環境的理論保障。因此,收益管理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是多種學科理論支持的結果。新型學科的吸收和引進,將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其體系。

        再次,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是收益管理應用和發展的保障條件。收益管理的應用和發展離不開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數據庫和網絡通信技術的支持。航空技術的發展,降低了飛機制造成本和企業入市門檻;計算機、數據庫等技術的發展,如座位編目計算機控制系統(SABRE)、計算機預訂系統(CRSs)、全球分銷系統(GDSs)、動態存量資源分配和優化系統(DINAMO)等,能自動、快速、準確地解決收益管理中大量的數據收集、整理、存儲和分析及復雜的資源、價格優化計算、市場預測和顧客分類等問題。網路通信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拓寬了收益管理的市場分銷渠道。因此,每一次科學技術的進步都促進了收益管理及其應用領域的發展。

        四、收益管理理論的發展演化

        收益管理起源于航空業,有效地解決了航空業面臨的有限資源閑置或價格戰所造成總體收益下滑的現實問題。隨著收益管理在航空領域應用的巨大成功,收益管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并迅速地在酒店、交通運輸、電信等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通過對國內外關于收益管理的文獻的研究分析,筆者將收益管理理論的發展歸結為萌芽、優化和協同三個發展階段。

        19世紀20~30年代,航空業處于發展初期,飛機成本較高,市場供給遠遠小于市場需求,航空業主要經營運輸郵件等貨物運輸和富有階層的高端市場,市場主要由大型航空企業壟斷。大型航空企業通過高額壟斷價格策略獲取超額壟斷利潤。二戰后到60年代,飛機制造技術的發展使得航空運輸業可以采用大型噴氣式飛機,增強了航空公司的運輸能力,同時其高速性和舒適性刺激了公眾的旅行需求,另外大型飛機也降低了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極大地推動了航空運輸業的發展。隨著航空業供給的增加和需求的多元化,單一的高額票價政策造成了飛機座位閑置,由機座位資源的不可存儲特點,使得航空公司的收益下滑。為了解決收益下滑問題,航空公司利于計算機技術加強顧客訂票的管理,將一些收益管理的概念逐漸應用于航空領域,如計算機訂票系統的使用;利用超訂管理手段預防顧客違約(如取消訂座、爽約等顧客行為)給企業帶來收益損失;利用折扣價管理手段來提高飛機運載率。這些技術和管理手段逐漸形成了收益管理理論的雛形。英國學者Littlewood提出機票預訂折扣費用準則理論和二階分類模型以及Belobaba提出的預期邊際座位值(EMSR)等理論,逐步揭開了收益管理理論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序幕,使得收益管理理論的科學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20世紀70年代末,以美國為首的許多國家政府放松了對航空業管制,許多低成本運營的中、小型航空企業紛紛涌入航空市場(如People-Express公司)。美國激烈的航空市場競爭,引發美國航空史上著名的“92航空價格血戰”,造成了美國航空業近20億美元的損失。而此期間,美國航空公司市場部總經理羅伯特?克蘭德爾引入了收益管理思想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收益管理系統,并將其應用到經營實踐中。通過利用收益管理系統以有效地管理座位資源和價格,在全行業虧損的情況下,創造了6%的收益增長。收益管理理論在美國航空公司應用的成功,引起業界和學術界對收益管理的重視和研究。國際航空協會(IATA)、運籌協會國際聯合會(IFORS)等國際機構、科學機構和高校、航空公司和管理咨詢公司構成了收益管理理論研究和應用的組織與機構;運籌學、市場學、經濟學、管理學、信息學等多學科理論的發展奠定了收益管理的理論基礎;收益管理研究從靜態發展到動態、由單航程發展到OD網絡研究、由單資源發展到多資源、由二階分類發展到多階分類;計算機、數據庫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加速了收益管理理論向實踐轉化,收益管理應用領域由航空領域逐步拓展到酒店、交通運輸、電力、電信、銀行等服務領域。此階段,隨著收益管理理論逐步完善和實踐拓展,收益管理逐步形成自身體系,成為現代管理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以利潤為中心的收益優化成為這一階段的研究主流。

        進入服務經濟時代,企業經營的內外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影響企業收益的要素更加復雜多變。企業信譽、社會價值等隱性收益在企業收益中的比重日趨增強。研究者發現企業是一個開放性的復雜系統,過分強調顯性收益――利潤最大化,忽視信譽、社會價值等企業隱性收益,將制約企業收益的進一步提高。為此,對企業收益的認識應由利潤最大化轉變為價值(利潤、顧客滿意、社會貢獻)最大化,收益管理也由對資源、價格要素優化管理轉變為對資源、價格、內部環境(員工、組織結構、企業文化等)以及外部要素(國家政策、顧客、競爭對手或伙伴)協同管理。隨著和諧理論、協同理論、人力資源理論以及顧客行為心理理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應用于收益管理,為協同收益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持,促使收益管理由優化階段步入了協同發展階段。

        五、結語

        收益管理起源于航空業,是解決有限資源約束條件下企業收益最大化的現代管理科學的重要學科分支。筆者在傳統收益管理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服務經濟時代企業的特點,提出了協同收益管理的概念,并對收益管理基本內涵、行業應用特性、發展演化和必要條件等基礎性問題進行梳理分析,指出協同收益管理是今后該領域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Talluri,K.G. and van Ryzin,G.J.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Revenue Management [M]. 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4.

        [2]Weatherford,L.R. and Bodily,S.E. A taxonomy and research overview of perishable-asset revenue management:yield management,overbooking pricing [J]. Operation Research,1992,10(5):831-844.

        [3]Kimes,S.E. Yield management:A tool for capacity-constrained service firms [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1989,8(4):348-363.

        [4]Van Westering,J.,Cooper,C.L. and Lockwood,A. Yield management-the case for food and beverage management [J].Progress in Tourism,Recreation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1994,6:139-147.

        [5]Kimes,K.S.,Chase,R.B.,Choi,S.,Lee,P. and Ngonzi,E. Restaurant revenue management:applying yield management to the restaurant industry [J].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iminstration Quarterly,1998,35(1):22-29.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 亚洲字幕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a人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人成久久播播 |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 日本高级黄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