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社會調查與勞動實踐范文

        社會調查與勞動實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會調查與勞動實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社會調查與勞動實踐

        第1篇:社會調查與勞動實踐范文

        社會調查方法納入高校國際貿易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國際貿易專業學科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也是培養高素質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現實需要。然而社會調查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在某些方面上出現了嚴重的缺失,為確保社會調查環節的質量,本文將就此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國際貿易學專業;社會調查;教學改革

        一、國際貿易學專業課程特點

        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規模呈現快速擴大的趨勢。國內經濟與國際接軌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除了外資企業,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也獲得了外貿進出口權,他們也需要把自己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在這種形勢下,市場對外貿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擴大,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基本素質與工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此環境影響下,我國的國際貿易學專業也得到迅速的發展,并呈現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在我國高校的專業布局中,“國際貿易學”大概是設置最廣、學生人數最多的一個本科熱門專業。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全球化的需要,熟練掌握現代商務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寬闊的國際視野、較強的國際交流能力和國際商務決策能力,勝任在涉外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從事國際商務經營與管理工作的高級商務人才,因此,國際貿易學專業的課程具有操作實務性強、創新度高等特點,國際貿易學專業涉及《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經貿英語》和《國際商務談判》等課程,它們具有理論性與操作實務性特別強的特點。

        二、社會調查教學環節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國際貿易專業的社會調查比較好地結合了本專業的特點,基本達到了實踐教學的目的,但是也存在以下三方面主要問題。

        (一)學生在社會調查過程中的資料收集、加工、利用工作不夠完善,一方面是指導老師的社會學功底不足以及學生的認識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各高校配套課程的建設還不夠完善。

        (二)當前各高校已開展的國際貿易專業社會調查,大多數是由專業教師自行組織的,由于個人條件的限制,開展調查研究的規模有限,視野也較為狹窄;另外,也難以保證社會調查報告的質量問題。

        (三)程序上的缺失。各高校對社會調查環節組織不嚴密,制度不規范,輔導不到位,甚至放任自流,學員不知從何下手,最后不了了之,使社會調查環節嚴重流于形式。

        三、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1.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科學合理地設計調查問卷;2.完善配套課程建設,重視師資隊伍培養;3.積極發揮院校組織作用,保障社會調查順利實施;4.完善調查過程監控,及時總結調查成果;具體做法如下:確定審核程序和內容;明確審核標準;獎懲措施。

        四、高校國際貿易學專業教學中引入社會調查的重要意義

        (一)國際貿易學專業學科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國際貿易迅速發展,新的國際結算方式、經濟合作方式、融資手段、運輸與保險方式不斷出現,貿易摩擦日益升溫,各國的對外貿易政策、貿易規則、法律法規不斷調整變化。這些新的問題和情況,在教材中不一定有所體現,但在教學環節中必須突出此類知識。而社會調查以其特定的方式滿足了研究者探討各種外貿行為、外貿現象和外貿問題的需要。在國際貿易研究和教育中引入社會調查方法,是國際貿易學學科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國際貿易學專業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

        國際貿易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核心是要解決進出口問題,而社會調查實踐活動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最好過程。開展社會調查實踐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和檢驗各種理論命題,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引起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還可以使學生全面地了解、接觸、認識社會,從多角度以經濟人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分析各種社會現象,為掌握國際貿易學這一學科的具體研究方法奠定基礎。

        (三)培養高素質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現實需要

        在當今社會,各高校國際貿易專業為了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使他們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具備創新理念和實踐能力與創業能力。將社會調查納入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環節中來,而社會調查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它不僅對于學生鞏固和加深理論知識,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實踐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國際貿易學專業所進行的社會調查涉及的課題和范疇極為廣泛,學生要面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被調查對象,還要有針對性地、有一定行動策略地解決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白玲.21世紀復合型、應用型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天津商學院學報,2007,(5):6061

        [3]劉紅燕.高職類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職教論壇.2004.18.P3637

        [4]張海鷹.社會調查方法在人文地理野外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高師地理學刊,2011,VOL31,(6):105108

        [5]夏艷玲.社會調查方法應用在社會保障實踐教學中的探索[J].勞動保障世界,2012,(2):6870

        [6]上官酒瑞.多管齊下才能杜絕“數字游戲”[N].新聞晨報,A24版,20120411

        教育實踐研究

        [7]王濤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改革[J].大學教育科學,2009,(1):8083

        [8]張弘.如何指導學生寫作市場調查報告[J].職業技術,2007,12

        [9]呂玉花.國際貿易實務課實驗教學內容設置問題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2.5.P134136

        [10]郭丕寬.國際貿易領域高端人才培養模式芻議[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3):9192

        第2篇:社會調查與勞動實踐范文

        摘要:在新形勢下,到底采取何種有效的手段,提高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筆者認為:開展“多角度、多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能較好地提高其實效。

        1.從解決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的特殊矛盾的角度出發,開展“知識驗證型”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它作為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存在著知與信、信與行的特殊矛盾。我們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的原理、觀點及其他社會知識,能否為學生所接受,并內化為行為,“信”是紐帶和關鍵。為解決這一特殊矛盾,教學實踐中,我們較多地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讓學生帶著疑慮走向社會,通過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形式,在社會實踐中驗證知識,增強理論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以解決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確立正確的信仰、信念。例如有的高一學生認為:“‘先富’幫‘后進’,這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市場經濟條件下幫助是幌子.實際上是利用‘幫助’在后進地區乘機撈一把。”針對這一實際思想認識,我們組織學生調查訪問了省扶貧先進單應—一寧波慈興集團。該企業近幾年中,分別以資金、技術、產品業務和管理人員、工人業務培訓等形式,先后扶持了6個“老少邊”貧困地區的工廠,其中一個還成為麗水地區十大明星企業。學生在活動后說:“現在我們懂了.人間不盡是金錢關系。‘先富’幫‘后進’,實現共同富裕,我們信!”

        2.從結合教學改革實際的角度出發,開展“興趣愛好型”的社會實踐活動。執行新的教學計劃,實施“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的“三板塊”操作方法,給思想政治課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改善形象,吸引學生,改進方法,提高實效”,“變封閉式為開放式,變說教式為實踐式”,成了我們教師的最新觀念和工作方式。為此,結合學校實際,根據學生自愿選擇的原則,我們在高一、高二年級中開設了“焦點與熱點”、“新聞采編”等選修課和以社會調查為主要形式的“社會調研”興趣活動小組。前者主要采取課堂集中講解,課后學生按照老師要求分散實踐;后者則在教師的直接帶領下,集中進行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活動。上學期,我們組織學生走訪市公安局,了解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狀況、原因及預防,組織參觀“萬畝漁塘”,了解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狀況。這不僅增強了學生對選修課、活動課的興趣,也促進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3.從結合教材行為鍛煉要求的角度出發,開展“實踐鍛煉型”的社會實踐活動。所謂“實踐鍛煉”,是按照一定要求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際活動以培養他們優良品德和行為習慣的方法。沒有實踐鍛煉,學生可能懂得許多“大道理”,如為什么要講奉獻,為什么要熱愛勞動,為什么要艱苦奮斗,但卻不一定有良好的奉獻精神、自覺的勞動習慣和節儉行為,甚至出現“高分低德”的現象。我們根據教材行為要求,結合“規范”教育,開展以社會服務為主要形式的“雙學”奉獻活動,以社會公益勞動、學農等專業生產勞動為主的操作鍛煉,既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又磨練了他們的意志,培養了他們的行為。這類社會實踐活動,因涉及面廣、難度大,一般由思想政治課教師向學生提出建議,并參與、協助學校有關部門實施。

        總之,“多角度、多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幫助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溝通書本與社會、理論與實踐,提高思想認識和覺悟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思想政治課實現德育功能的重要方法。實踐證明,它具有課堂教學不可替代的教育效果。

        第3篇:社會調查與勞動實踐范文

        關鍵詞:綜合實踐;生活;社會;教學;效益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緊扣現實生活化,活動方式多樣化,運用知識綜合化等特點。《義務教育綜合實踐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開發并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教學中如何切實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現實生活化效益,筆者根據教學實踐淺談三點看法。

        一、延伸社會資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會上去,以社會為學校。這樣,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來。”因此,要根據時空的特點,或以班級的形式,或以小隊的形式,因地制宜,因“效”制宜,組織形式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旨在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一個開放的時空,讓他們在興趣中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綜合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的同時收獲發展,例如社會調查等等。

        社會調查是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社會發生的某一現象進行調查,弄清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及解決方法的一種研究策略。這是學生走近社會,感受生活的形式之一。通過社會調查,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并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能力。

        二、融合生活主題

        為了促進和保證綜合實踐活動更好地開展,主題內容的設定尤為重要,是實踐活動的良好開端。

        1.確定主題

        綜合實踐課程強調有意義的學習,因此實踐活動的主題確定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經驗,以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取用為學習課題,以建立與生活的聯系,并要注意主題的趣味性和豐富性,使學生產生興趣,在活動之前便開始“蠢蠢欲動”。例如,我組織開展“巧吹肥皂泡”的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自制肥皂泡,比賽誰吹得大、誰吹得多,學生都愛玩,學生一聽到這個活動課題就非常高興。

        2.專題整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實現新課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最佳手段。不受課堂空間和形式的局限,能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學習。例如,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學校德育部開展“拒絕吸煙”主題教育活動。為切合該專題,我組織學生一起進行“拒絕吸煙”簽名活動,并讓他們查找資料、抄報,宣傳吸煙有害的知識,從而使學生在該主題實踐活動中受到了教育。

        三、豐富實踐內容

        如何拓展學校教學活動空間和內容,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應用,在實踐中學習,如,搜集有益信息,進行勞動體驗等等,以學增知,以勞輔德,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以更好地體驗勞動實踐。

        1.信息搜集

        在社會信息化不斷提升的今天,良好的信息索取習慣是幫助學生養成信息素養的前提,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通過這項活動,學生不但拓寬了知識面,開闊了視野,同時還提高了閱讀和習作的能力,養成了關心身邊事物的好習慣。

        2.勞動體驗

        為喚起學生的勞動意識,培養學生的勞動興趣和勞動技能,促進學生的品德養成和身心、情感、能力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根據實踐活動本身具有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原則,我校開辟出一小塊菜地作為學生勞動實踐基地,稱為“勞動樂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體驗了勞動的艱辛以及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更懂得了珍惜。

        小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強調“回歸生活和社會”,目的就是改變過去那種與社會生活相脫離的灌輸教育,讓學生參與社會生活,使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開拓創新精神,發展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肖成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施指南[J].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4).

        [2]郭元祥.當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現狀與問題[J].基礎教育雜志,2006(8).

        第4篇:社會調查與勞動實踐范文

        專業調研類社會實踐是高校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學術能力應用于實踐的重要方式。對專業調研類社會實踐的組織管理進行探索,提高調研實踐管理的科學性,有利于提升實踐成果,促進學生更好的在實踐中成長成材。

        關鍵詞:

        專業調研;社會實踐;育人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內容,“社會實踐活動體現了實踐育人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大學生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干、鍛煉毅力,……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成長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一課。”[1]劉同國認為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基本上是教學實踐、服務實踐、科研實踐、調查實踐和公益實踐五種主要形式。[2]其中社會調查類實踐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2005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中青聯發〔2005〕3號)特別指出“把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鞏固理論教學成果的重要環節,使大學生在參與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011年湖南師范大學周彩姣等對湖南六所高校的500多位學生進行了調查,經分析有41.56%的學生選擇社會調查作為社會實踐的形式。[3]而在社會調查實踐中,基于學生專業背景專業調研類實踐比重逐年上升。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堅持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綱要提出調查實踐不僅要滿足走進社會、調查社會、了解社會,更要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學生專業能力與實踐的結合。專業調研類社會實踐是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平臺,對它的管理和育人作用進行探討,能有效提升專業調研實踐的科學管理水平,強化其育人功能。

        一、定義與內涵

        根據目前的文獻檢索,專業調研實踐尚沒有明確的科學定義,主要還是經驗主義的總結,以“專業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或“結合專業開展社會實踐”等形式描述。本研究把專業調研實踐確定為“以學科專業為基礎,社會現象為觀察目標,團隊為組織力量,利用科學的調查方式、統計知識對社會某一現象進行調研分析,并形成符合學術規范的調查報告”的一種實踐方式。上述定義的核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基礎,即該類實踐必須以學科的專業背景為基礎,最后形成的調查報告是基于統計調查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報告文學;二是社會調查,即調查對象面向社會現象,在調查方式上必須經過實地走訪。當然由于專業的多樣性,專業調研實踐的具體形式是多元的,但學科為基礎、社會為對象,成果有科學性必須是必備的要素。

        二、專業調研實踐的功能性

        專業調研實踐是社會調查實踐的重要形式,不僅具有社會調查實踐本身推動學生投入實踐、了解社會、鍛煉自身的重要作用,更因其以專業學術背景為支撐而具有特殊的功能性。強化社會調查實踐的育人效果。專業調研非常注重對社會的深入和分析,尤其對社會的熱點問題、民生問題有高度的問題意識。通過參與專業調研,根據科學的調查和研究,可以讓學生用更科學的視角分析社會現象,克服簡單的經驗主義認知,從而強化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有效溝通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社會調研能力是人文學科學生必需的專業素質。學生調研能力的獲得與提高將是其受益一生的能力培養,同時在培養其調研能力的過程中,還能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4]社會調研實踐可以作為課堂實踐教學的重要方法,既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教學質量評價提供參考;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自我認知,明確專業改進的方向。成為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持續培養的平臺。專業調研實踐的完成并不是學生該項實踐的終結,調研成果更應當視作學生繼續學習、參加后續科學訓練的起點和基礎。在各高校都注重通過大學生學科競賽培養人才的現狀下,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持續完善,通過持續進行調研的深入、分析,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能力、專業素養,并為學科競賽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

        三、專業調研實踐存在的主要困難

        專業調研實踐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課堂實踐教學,學生根據課程要求開展實踐調查。二是暑期社會實踐,在暑期實踐中專門組織專業調研類團隊。這兩種類型的專業調研實踐為課堂教學的改革、人才的培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在實際組織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難。第一,師資力量匱乏。專業調研實踐的核心是專業素養,最主要的資源是教師的指導。但是由于教師承擔了大量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對于學生課外實踐指導的主動性降低。即使部分教師出于奉獻精神或教學需要指導學生,也難以照顧到眾多學生的需求。因此,能持續指導學生開展專業調研實踐的教師資源相對較少。第二,學生主動性的缺失。專業調研實踐與其他社會實踐相比,難度大、時間長、能力要求高,導致學生主動性不夠。許多學生即使因為課程需要參與了該項實踐,也較多以完成任務的態度開展,缺乏積極性。第三,缺乏持續性。專業調研實踐要產生高質量的調研結果、實現培養學生專業能力、調研能力的目的,需要研究能有持續性。然而無論是課堂實踐教學還是暑期實踐調研,絕大多數都只能局限于短時期內。因為缺乏教師的持續跟進、學生的主動參與,隨著作業的上交、實踐評比的結束,專業調研實踐也告一段落。而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前期的實踐才剛剛為學生培養鋪下了基礎而已,遠未到收獲的時候。第四,過程管理工作量大。專業調研實踐以團隊形式開展,人員眾多,調研范圍廣、時間跨度大,再加上各種安全因素考慮,對調研實踐的過程管理就存在滯后性。兩頭到位,中間缺失,造成對調研團隊跟蹤的脫節,在安全性和關鍵節點上難以實現有效管理。專業調研實踐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學生參與人數逐年增加,但同時阻礙育人效果的困難也始終沒有有效解決。如何通過有效的組織管理克服這些弊病,提升專業調研實踐的育人效果,是高校學生創新實踐工作管理人員面臨的重要課題。

        四、建議和改進措施

        上述專業調研實踐存在的困難涉及到了教師資源、學生激勵、實踐引導和管理體制四個方面,任意一個因素的忽視都會影響實踐的育人質量。因此對專業調研實踐管理的改進應該是多維度的立體設計,實現各方資源的有效整合。第一,從專業調研實踐管理改進的橫向維度考慮,要充分加強專業調研實踐的項目化管理。可以通過設立專項調研競賽的方法進行組織,明確獎勵制度、經費支持、競賽規則等,調研實踐的成果最終進行公開評比展示。以此為平臺吸引學生加入,并進而通過參賽學生引入指導教師。第二,從縱向維度考慮,要實現課程教學與專業調研實踐的銜接以及多層次學科競賽與專項調研競賽的銜接。專業調研實踐的基礎是教學課程,因此相關課程的教學實踐環節可以與專業調研實踐互通,認可參加專業調研實踐的學生完成了相關課程的實踐環節。同時實踐成果的評比也應該反饋到日常的教學中,作為教學改進的線索。學科競賽目前是學生參加創新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專項調研競賽的成果應該被納入不同等級的學科競賽項目,即鼓勵調研成果參加校級、省級競賽或申報各類學生創新實踐項目,通過逐級提高的平臺來逐漸強化調研實踐成果質量的提高,并在此過程中實現學生能力素養的提升,由此達到持續培養學生的效果。第三,要搭建第三維度平臺。建立由課程教師、指導教師、管理教師聯合組成的指導委員會,統籌管理專業調研實踐及以調研實踐成果為平臺的學科競賽。課程教師團隊面向全體學生,通過講座等形式負責軟件、問卷設計等統一指導;指導教師團隊負責調研項目的立項指導和過程中期意見引導;管理教師負責團隊安全保障、過程管理和社會實踐與調研實踐的互認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每個教師實際承擔的工作量減少而學生個體獲得的指導卻可以增加,教師的積極性也被發動起來。指導委員會之下應設置專門的學生社團負責具體工作的開展和聯絡。學生社團受眾廣、學生接受度高,可以在學生群體中廣泛宣傳、發動,正面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營造良好的參加氛圍。學生社團還能夠充分發揮人力優勢,建立對調研團隊的直接點對點聯系,有效加強調研過程中的意見交流和安全管理。通過橫向的項目化管理、縱向的課堂銜接、競賽銜接和第三維度的競賽指導委員會、學生社團,可以有效解決專業調研實踐存在的問題,為專業調研實踐的“育人”效果提供了支持和力量。我校經濟與管理學院近年來采用上述的管理方法開展暑期專業調研實踐,每年均組織實踐團隊超過60支,社會影響明顯,成果豐碩,有多項調研報告在后續的省級競賽中獲獎或立項省級學生科研項目支持,并與課堂教學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效果,成為我校通過創新實踐活動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

        五、結束語

        專業調研實踐是培養學生調研能力、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結合的有效形式,是“實踐育人”理念指導下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重要平臺。采用科學的管理方式、合理的操作流程能夠有效整合各種資源,為專業調研實踐的開展提供支持和激勵。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仍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來進行探索,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更好、更科學、更有促進作用的管理制度。

        作者:吳旭東 林韜琦 單位:中國計量大學

        參考文獻

        [1]劉延東在全國高校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2009-07-05.

        [2]劉同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現狀與發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

        [3]周彩姣,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現狀調查與完善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2(9):74-79.

        第5篇:社會調查與勞動實踐范文

        【關鍵詞】課外活動;“五性”;思品教學

        一、注重教育性

        課外活動應該重視道德認識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深化,道德意志的增強和道德行為的訓練。一句話,體現其教育性。教師在設計時應緊密聯系實際,緊扣教材內容,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做到時時留心,把課外活動教育性與創新精神培養相結合起來。

        例如我教了《珍惜勞動成果》這課后,通過課后的信息反饋發現學生對勞動成果的認識片面、模糊,結合學校的科技教育特色,我設計了一個變廢為寶的小制作、小發明比賽,這一活動得到了學生甚至家長的積極響應,學生用易拉罐、可樂瓶等廢品制作了各種精美的小擺設:花瓶、模型、小工具等一一展現出來。學生在勞動中享受到 成功的喜悅,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格外珍惜。這次課外活動,強化了學生的道德認識,并進行了學生動手創新實踐訓練,增強了創新教育效果,可謂一舉多得。

        二、注重計劃性

        認真制定課外活動計劃,才能使課外活動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實施,才能使課外活動行之有效。如我教了《勞動最光榮》一課后,我設計了一系列小型課外活動:舉行“疊衣服、釘紐扣、洗鞋子”自理能力競賽并表彰;帶領學生上街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要求學生參與家庭勞動并交流勞動后的體會。學生參加了這一系列課外活動后,對勞動這一概念認識就較全面了,也使學生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統一。

        三、注重層次性

        思品課循序漸進的原則體現在課外活動的設計中。應該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和認識規律,設計恰當的“坡度”和“層次”。如果教師在設計課外活動時,不注意遵循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先讓學生參與難度較大的課外活動,再讓學生參加較簡單的課外活動的話,不但不能強化道德行為訓練,而且活動肯定沒有實效。如我在教《和同學團結友愛》一課后,設計了以下一系列活動:讀報紙,了解全國各地的手拉手活動情況;班隊課請學生交流讀后感;在學生中開展“手拉手”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全國性“手拉手”活動。這一系列活動層次較強,內容上由淺入深,螺旋上升,不斷深化使學生經歷了知情意行過程。學生實現了由知到行的轉化,深化了道德認識,強化了行為訓練。

        四、注重科學性

        課外活動的途徑的科學性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即年齡特點及知識水平),根據教材內容進行選擇。如果忽視了這些因素,往往活動不能順利進行,而且又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社會調查是課外活動經常用的途徑,即通過學生親眼看、親口問、親耳聽、親自了解,親身感受。從而受到教育的一種活動形式,選擇這一途徑時應考慮適應性和可行性。例如社會調查會花費較多的精力,所以不宜安排較多,以免加重學生負擔;再如社會調查主要在高年級適用,因為高年級學生知識面較寬,逐步開始接觸社會,道德評價增強,而中低年級不具備上述水平,故不能適用于這種途徑。

        課外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在活動目的、活動方法的指導是否具有科學性,對學生能否積極地、自主地參加活動有直接影響,也是活動能否收到良好效果的關鍵。

        五、注意趣味性

        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占了多數,特殊的時代、特殊的家庭環境造就了獨生子女特有的性格特征,他們認識事物往往沒有什么明確的目的,無意性較強,而且對抽象的概念不感興趣,他們對道德認識也總是與一定的具體情境相聯系。再加上道德知識一般都比較抽象。往往讓學生感到空洞、產生厭煩感,進而甚至會厭學心理。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積極組織一些學生喜愛,又富有教育意義的課外活動,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這一好老師的帶領下去動手實踐,參與活動,收獲知識,得到教育。

        第6篇:社會調查與勞動實踐范文

        一是通過實踐鍛煉進一步了解了國情,增強了社會責任感。這次下去鍛煉的年輕同志都是在城市里長大的,一般都是通過書報、電視廣播來了解農村的,對農村的感性認識較少,對農村的工作更是不了解。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0%以上,不了解農村的情況,就很難對我國的國情作一個準確全面的了解。這次赴農村實踐鍛煉,特別是通過對農村進行社會調查研究,撰寫調查報告,大家對農村的認識有了一個新的提高,對我國的農業發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民的生活狀況有了更深地了解。

        二是通過實踐鍛煉密切了與人民群眾的感情。大家都感到了所住農戶對自己生活上的熱心幫助;談到了農民的熱情淳樸、善良友好、吃苦耐勞對自己的促動以及分別時的依依不舍。面對樸實的農民,大家深深感到:作為一個人民的干部,要有公仆意識,要有為群眾服務的意識,要努力工作,真正為老百姓干好事、干實事,切實為他們服務。有的年輕干部與本單位聯系,號召大家給貧困農戶捐去了衣被;有的年輕干部與本單位的團支部聯系,長期資助二名當地的失學兒童;還有的年輕干部與本單位的黨支部聯系,給當地的學校捐助了二臺電腦。

        三是通過實踐鍛煉提高了工作能力。年輕干部參與鎮村的行政工作,開拓了視野,使自己應對復雜問題的能力有了一個較大的提高。年輕干部在對農村進行社會調查時,對當前農村和農業的現狀進行了較深的分析,并能結合當地情況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發展建議,有的年輕干部還能利用自己的理論知識和特長來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困難,并從中提高自己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了實踐出真知,實踐出能力。

        四是通過實踐鍛煉磨煉了意志品質。大家在學校的時候都學過這樣兩句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次到農村鍛煉的年輕干部都是在城市中長大,以前對農業勞動的辛苦只是字面上的了解,這次通過赴農村鍛煉,通過親身參與農業勞動,有了一個較深的體會??就是苦,但是大家都沒有流露出畏難怕苦的情緒,而是積極參與到農業勞動中去,和農民一起頂著烈日下地干活,割稻子、種油菜、臉曬黑了、肩壓紅了、手起泡了,雖然感到辛苦,但覺得特別有意義。

        第7篇:社會調查與勞動實踐范文

        【關鍵詞】高中歷史審美

        那么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呢?現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我的認識。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導學生發現美、熱愛美。

        歷史中的美是無處不在的,縱觀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人類追求美、創造美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歷史教材本身就是審美教育的寶庫。教師要全面熟悉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導學生發現美、熱愛美。美育通常劃分為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三類。所謂自然美,就是各種自然事物呈現的美,既包括未經勞動改造的自然景物,如祖國的壯麗風光,又包括經過勞動改造的自然景物,如秦朝修筑的氣勢恢弘的萬里長城,埃及充滿神秘色彩的金字塔等。欣賞自然美,可以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祖國、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豐富想象力,培養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所謂社會美,是指現實生活中社會事物和現象呈現的美。它來源于人的社會實踐,因此人的美在社會美中占有中心地位。燦若星辰的民族精英、古今中外的風流人物,他們為實現人類的美好理想而奮斗不息,他們是心靈美的光輝典范,展現出人類創造歷史的執著追求、閃光的智慧、高尚的人格和堅強的意志品質,這足以震撼學生心靈,喚起學生共鳴,激發奮發向上的情感力量,激勵學生追求美、熱愛美、創造美。所謂藝術美是指各種富麗堂皇的建筑、各具特色的雕塑、琳瑯滿目的工藝品、價值連城的繪畫、書法、文學戲劇作品等等。藝術美對人的心靈和情感產生強大的穿透力,陶冶和凈化著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增強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了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2.運用多種直觀教具,創造出審美的歷史情境,引導學生感受美、追求美

        歷史雖然已經飄逝,不能直接感知,但歷史文物、歷史圖片和歷史遺跡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因此,歷史教師要善于通過文物、模型、地圖、圖片以及電影、電視、錄像等直觀教具進行歷史教學。這些直觀教具不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刺激人的視覺、聽覺,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形成清晰的歷史形象,烘托出濃厚的審美氛圍,而且可以以事物的外在美來揭示事物本身所蘊涵的內在美,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講"秦漢時期的文化"一節時,可播放氣勢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資料片,指導學生觀察兵馬俑的陣容和肖像特點,在學生感受、感嘆兵馬俑陣容的嚴整宏偉、肖像的栩栩如生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歷史形象的表象看到隱藏在其背后的實質,引導他們將兵馬俑的龐大陣容與秦國富國強兵的內在史實聯系起來,還可以引導他們將兵馬俑拱衛秦始皇陵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激發審美想象力,激勵學生探索美、追求美。

        3.通過跨學科整合滲透,引導學生感悟美、鑒賞美

        歷史學科包羅萬象,涵蓋古今中外的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等,歷史學科這一綜合性特征,決定了歷史教學必然涉及其他學科,比如涉及語文、美術、音樂、地理等。傳統的歷史教學難以用相關學科專業的語言把教材中蘊涵的美生動具體地呈現給學生,對學生審美教育只能停留在膚淺的表層,限制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和審美情趣的培養。如何才能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學生感悟美、鑒賞美的能力呢?跨學科整合滲透教學不失為解決此問題的有效途徑。跨學科整合滲透教學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探索歷史教學與其它學科的結合點,變單一的知識結構為多元的知識結構,使學科知識通過整合、相互滲透、交叉,得以綜合運用。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增強對學科知識的整合能力。譬如文化史教學中教師要引進美學理論,有針對性地滲透美學方面的知識,從美學角度分析作品的立意,無疑會有利于學生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提升審美能力。當然,教師還可借助學生的才藝,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跨學科整合教學,如讓學生吟頌唐詩宋詞、鑒賞名篇名畫、演奏音樂家的名曲,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而且提高了審美鑒賞能力,

        4.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體驗美、創造美

        第8篇:社會調查與勞動實踐范文

        一、走出課堂,探索課外實踐活動的形式

        讓教育走出課堂,讓校園、家庭、社會共同發揮教育功能,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課外實踐活動強調的是學生的親身經歷,重視的是學生的體驗、感受。《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開發并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們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在生物課外活動中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創新性為主要特征的系列活動。

        (一)個人自動

        學生每參與一次課外活動,就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媒體收集信息,以獲取相關知識,并且親身實踐,使學生形成了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及良好的學習方式。為此,七年級上冊的“生態系統”、七年級下冊的“人糞尿的處理方法”、八年級上冊的“陸地生活的動物”“先天和學習行為”“發酵現象的演示”“制作孢子印”和八年級下冊的“設計一個旅行小藥箱的藥物清單”“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等活動安排學生個人獨立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維,駕馭知識的綜合能力。

        (二)小組協作

        課外實踐活動不同于課堂教學,旨在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中豐富完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能力。其中組織小組協作開展實踐競賽不失為一種良好途徑。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扦插成果展:八年級下冊中的“扦插材料的處理”的教學中主要讓學生學會處理扦插材料的方法,而準備插床、扦插、水肥管理等更多的任務留給學生小組課后完成。大約一個月后,再在課堂進行小組扦插效果的評定。由于學生的好勝心理,學生通常會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同學和教師。這樣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好勝心而更加豐富多彩。另外,七年級上冊的“認識周圍的生物”、七年級下冊的“食品安全”和八年級上冊的“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等都可以通過小組協作來完成。

        (三)師生互動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設計活動過程,準備活動所需器材,實踐、操作過程,并記錄觀察現象、數據,完成實踐成果報告,得出活動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如:七年級上冊的“綠色開花植物的結構層次”、“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八年級上冊的“飼養和觀察蚯蚓”,八年級下冊的“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等活動可安排師生互動。在這些活動課中,師生交流機會增多了,彼此間相互了解、相互溝通,從而保證了活動繼續開展和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走向社會,提升課外實踐活動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開發并用校內外各種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提升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作為教育者,必須引領學生獲得輕松參加活動的體驗和經驗,使他們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整體認識;教會學生關愛大自然,并主動地參與社會生活,最終服務于社會。

        (一)多做社會調查

        社會調查是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社會發生的某一現象進行調查,弄清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及解決方法的一種研究策略。是學生走近社會,感受生活的極好形式,可以加強學生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樂于思考、勇于實踐的能力。

        資料:“人類活動正在使許多水域環境遭到破壞,工廠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農田中農藥和化肥隨雨水進入水體等,使許多水生動物大量死亡。”我們家鄉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嗎?怎樣改變這種現狀?鑒于這個問題,我就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著手開展了“調查——訪問——討淪——寫出調查報告——給政府的倡議書”這一系列的調查活動,通過這種社會性的調查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了解社會的現狀,認識周圍的生活環境,讓學生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從而增強學生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使學生不但對環境污染的知識有更清晰的理解,同時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社會調查的基礎上得到提升。

        (二)角色扮演——爭做“愛綠、護綠”的使者

        第9篇:社會調查與勞動實踐范文

        1.實踐教學尚未得到學校的高度重視

        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長期的教學任務,各高校領導和相應職能部門以及所有的相關教師,都應予高度重視,并將之納入到學校教育工作的長遠規劃中。然而,許多高校目前的教育教學規劃中關于實踐教學的內容很少,對實踐教學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從而使實踐教學得不到系統安排和有序開展。而且,在許多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通常僅停留表層,還沒有深入細化到可操作的層面,比如,學生應完成的實踐學時、達到的實踐學分、實踐成績的評定等具體層面上,尚未發現有系統的規劃和具體的要求。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學,也常常忽視與學生專業的有機結合,教學方式方法也較為單一,如通常局限于社會調查、勤工助學等,既沒有突出學生的專業特色,也無法開拓學生的視野。

        2.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教學環節,面向的是所有的全體學生,要求所有學生積極參與,但據調查,許多高校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普遍不高。究其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其一,實踐教學方法不夠靈活多樣。教學方法單調呆板,手段單一,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需要和多樣性需求,從而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其二,實踐教學涉及的領域不夠寬。由于領導重視不夠,使實踐教學的資金投入不足,教師主動、積極進行教改的動力不足,社會也缺乏熱情,從而大大限制了實踐教學領域的拓展。

        3.實踐教學內容空泛陳舊,針對性明顯不足

        首先,實踐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脫節,從而無法發揮不同學科學生的不同專業特長,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難以實現學用結合。其次,實踐教學內容脫離社會實際。內容脫離社會實際使實踐教學僅成為一種形式,不能真正達到為社會發展作貢獻,為群眾辦實事的目的。第三,實踐教學形式單調。實踐教學形式單一,改革和創新相當欠缺。比如,往往局限于社會調查、政策宣傳、參觀訪問、文藝演出、生產勞動等形式。第四,形式主義嚴重。實踐教學本意是使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中獲得教育和啟示。但現實是,實踐教學往往只重視宣傳鼓動,忽視動手操作,重視響應號召,忽視長期堅持和經常主動,從而導致實踐教學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形式主義嚴重。此外,系統培訓和輔導的缺乏,也往往導致實踐教學主題確定的隨意性,方式選擇的盲目性,以及實踐報告撰寫的混亂無序性等。同時,對于學生在實踐遇到的問題,不少指導教師既不能做到及時地幫助學生辨析和答疑,也不能及時、正確地疏浚與引導,從而極大地限制了學生通過實踐教學而向縱深發展。

        4.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

        目前,在絕大多數高校中還沒有專門的辦法和標準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的有效評價。對任課教師實踐教學的考評,往往只看教學大綱是否安排有課時,有無教學計劃,對于如何有效實施,如何實現教育目的,則沒有考評細則,從而導致教師的實踐教學無規可循,隨意性很大。實踐教學中學生成績的評定,實踐情況登記表、記錄表,或調查報告、實踐論文成為主要依據,從而常常使弄虛作假、糊弄教師的行為在學生中不斷出現。比如,托人拉關系找單位蓋章簽署意見,抄襲剽竊調查報告、實踐論文等現象,不僅直接影響實踐教學的成效性,而且嚴重偏離了教育教學的目標。5.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穩定性不足具有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是實踐教學常態化、經常化的重要前提。但目前,一些高校忽視了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穩定性建設,從而無法及時地推廣開展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活動和項目。校地聯系十分松散和隨意,比如,有些學校和基地在某些活動和項目開始時保持一定的合作,但項目一旦完成、活動一旦結束,校地彼此之間聯系減少了甚至中斷。

        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成效的對策建議

        1.重視實踐教學,制定實踐教學規劃,使實踐教學能夠有序開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要進一步提高其成效,首先,要求高校領導、教師轉變觀念,高度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認識到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將實踐教學納入到學校總體規劃和各項工作中,才能合理地安排學時、規定學分、制訂操作細則,也才能夠有序地將它實施和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也才能夠在專業設置、課程安排、目標考核等各個環節中實際體現它的要求。其次,應當設置專門機構負責對內的組織和對外的聯絡,負責實踐教學的統籌和安排,采取多種措施增強這些專門機構的組織、協調和指導作用。同時,還應當建立、完善實踐教學的相關規章制度,提出實踐教學的有關要求、實施策略、保障措施、評估方法等。此外,還應當建立相應的保障系統,提供經費支撐,積極主動地與社會各方面聯系,努力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和理解,從而促使實踐教學活動正常有序開展。

        2.拓展教學領域,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增強實踐教學的針對性、趣味性、實效性和多樣性

        涉及不同的的教學領域、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內容、活潑多樣的實踐教學形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從枯燥的理論說教中解脫出來,同時還可以使學生自覺地接受理論并轉化為行動。實踐表明,實踐教學的不同教育內容和不同教學形式,其教育成效是有所不同的。比如,為豐富學生對國情、對社會的感性認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既可以通過社會調查、社會考察的方式,也可以憑借掛職鍛煉等方式。生產勞動、勤工儉學等不同活動,同樣可使學生樹立勞動觀念,培養艱苦奮斗和自強自立精神,等等。因此,實踐教學的內容、形式應當從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從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勤工儉學等多方面予以考慮,以滿足學生的學習、就業和生活的需要。同時,實踐教學還不能忽視高等教育教學的規律,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長,而應當有計劃有步驟地分階段、分層次實施。比如,低年級學生宜采取軍事訓練、生產勞動、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實踐教學形式;而高年級學生的實踐教學,宜采取以他們的專業知識為基礎的教學形式,比如,專業實習、掛職鍛煉、助研助管、科技發明、創業實踐等,使他們能夠充分發揮專業技能優勢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

        3.完善考評體系,提高實踐教學考核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實踐教學考評體系和考評機制的完善,必須考慮教師考評和學生考評兩個層面。首先,教師實踐教學考評考核機制必須完善。主要策略包括:將實踐教學提高到教師教學、科研活動同等重要的地位,將實踐教學納入到任課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考評指標中,并將之與教師的競聘上崗、職稱評定、評先評優掛鉤,借以提高任課教師開展實踐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完善學生實踐學習考評機制。學生實踐學習成績的考評,不能僅憑實踐學習“經歷表”或“登記表”而評判其成績,而應當綜合采用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法。具體包括,將課堂學習和實踐學習結合起來,將實踐學習提高到與教學實習、畢業實習同等重要的位置,實踐學習成績不僅要記入學生檔案,而且應該將它納入各種評定的指標體系中。此外,還應該設置多種獎項以提高學生主動地參與實踐教學積極性。

        4.建設長期穩定的教學基地,保障實踐教學常態化和長期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有效性保障條件之一就是建設長期而穩定的實踐教育基地。選擇和建立實踐教育基地,既要遵循社會與高校共同建設、共同管理的原則,又要本著服務社會和服務高校的原則。使高校、基地、社會三方都能受益。同時,整合社會資源,建立多樣的、功能齊全的實踐教育基地群,強化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不同的教育基地中得到不同的教育。比如,在有紀念意義的革命圣地,學生既受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又受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在民營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等,學生不僅可以檢驗自己的所學知識,增強和提高實踐能力,同時,還可以憑借專業知識和特長,為企業提供適當的技術幫助。在典型意義的鄉(鎮)、村,學生不僅可以深切感受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成就,又可以開展科技支持、文化普及、衛生服務、知識宣講、文藝演出等對口支援活動。體系式的實踐教育基地群,既能保證學生了解社會、全面健康發展,又能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滿足群眾的需要,實現群眾的愿望。

        三、小結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影院 | 在线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 |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 欧美精品一级高清手机在线 | 性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