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微生物采樣方案范文

        微生物采樣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微生物采樣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微生物采樣方案

        第1篇:微生物采樣方案范文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的進步,食品中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食品企業、政府監管部門的關注。在此大環境下,食品加工企業要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保證所生產出的產品安全合格,而此次主題就由訾雅靜老師對食品中的致病菌和如何控制微生物進行講解。

        微生物的種類、特點和危害

        微生物是一切微小生物的統稱,包括細菌、霉菌、酵母菌、真菌、病毒和少數澡類等。其主要特點有以下五個方面:一、個體微小,結構簡單;二、生存環境可塑性大,在-10℃~80℃、酸性、堿性,高鹽等條件下都有適合生長的微生物;三、分布廣、品類多、數量巨大、無處不在;四、繁殖快,例如大腸桿菌在20min以內繁殖一代,一晝夜最少也可繁殖出72代,數量非常巨大五、易變異、易培養、適應性強。

        微生物是食品加工中最主要的危害之一,其中尤以致病菌為甚。條件致病菌污染食物或食品微生物超標會造成食品的腐敗、變質,而人們食用被污染、腐敗、變質的食物后,會出現發燒、腹瀉、中毒等癥狀,更有甚者會危及生命。GB 29921食品中致病菌的介紹及限量

        為了控制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國家衛計委委托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起草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標準,該標準于2014年7月1日由國家衛計委正式頒布實施。

        該標準用以監督管理生產加工企業的產品中微生物的情況,其中對主要致病菌進行了簡介并對肉制品中的致病菌指標做出限量。

        沙門氏菌:據統計,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世界各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中常列榜首,沙門氏菌引發常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其中以鼠傷寒,腸炎和豬霍亂桿菌為常見菌種。其感染過程主要是大量活的沙門氏菌進入消化道后在腸道繁殖,釋放出毒素,導致人體或動物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等癥狀;污染源主要是帶菌的人或家畜的糞便、血液等。沙門氏菌最適繁殖溫度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而且其生命力頑強,在糞便中可存活1~2月,在冰箱中可生存3~4個月,在土壤中可過冬。GB 29921中沙門氏菌為二級采樣方案,限量指標為:n=5,c=0,m=0。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人畜共患病原菌,最適生長條件為35~37℃。該菌是一種細胞內的寄生菌,主要通過眼及破損皮膚、粘膜、腸道進入體內,從而入侵細胞免疫系統,可能造成呼吸急促、嘔吐、發燒、抽搐、昏迷等情況,還可能引發腦膜炎、化性結膜炎,敗血癥,甚至造成死亡。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生存環境適應范圍大。其對營養要求不高,在酸性、堿性,低溫條件都可生存,在4℃的環境中仍可生長繁殖,故而在食品中檢出比例大。GB 29921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為二級采樣方案,限量指標為:n=5,c=0,m=0。

        金黃色葡萄球菌:人類的一種重要病原菌,有嗜肉菌之稱,可引起許多嚴重感染,如肺炎、偽膜性腸炎、心包炎、敗血癥、膿毒癥等全身性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布廣,空氣、水、灰塵、人或動物的排泄物等為常見污染源,其最適生長溫度為37℃,干燥環境下可存活數周。在中性環境下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最快(20min,2的n次方,幾何基數遞增),且具有高度耐鹽性(10~15%),可以產生腸毒素(50%~70%)耐100℃煮沸30m不被破壞。在GB 29921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三級采樣方案,限量指標為:n=5,c=1,m=100CFU/g,M=1000CFU/g。

        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大腸桿菌的一個類型。該病菌常見于牛等溫血動物腸內,會釋放一種強烈毒素,并可導致腸管出現嚴重出血性腹瀉,更有甚者會伴發溶血尿毒綜合癥,危及生命。一旦感染,將造成嚴重疫情。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可經食物和水在人群中廣泛傳播,具有較強的耐酸性、耐低溫,最適生長溫度為33~42℃,廣泛分布于水和土壤中,甚至可以在一小部分養牛場的健康肉牛腸道內檢出,易增加屠宰過程中牛肉受到污染的可能。因此,在牛肉制品中的風險最高。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在GB 29921中為二級采樣方案,限量指標為:n=5,c=0,m=0;(僅適用牛肉制品)

        通過對幾類致病菌特點、習性、危害的簡單了解,可以發現帶菌的人、動物糞便、血液雜物和被污染的水、土壤、空氣、接觸面等因素是大腸、沙門氏菌和單增李斯特氏菌的主要污染源;而膿包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最主要的污染源。生產過程中如何控制減少微生物

        國家衛計委于2014年6月實施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GB14881-2013,以規范企業的生產行為,防止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污染,控制潛在危害。希望通過該規范提高從業人員的衛生意識,促進食品行業管理方式的進步,提高監管效率,保障消費者健康。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從廠房布局、設備設施、人員衛生等各個方面做出了非常全面的規定。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仍有幾方面容易被忽略。

        第一、環境衛生,廠房功能布局。廠房選址要求對食品無顯著污染,其功能布局、流程需符合食品衛生操作要求。企業的生產條件不盡相同,需根據自身情況設置布局,從而降低環境中微生物對食品的危害。

        第二、水和空氣在生產過程中的控制。水包括市政供水和自建井。如企業使用自建井,需將水凈化消毒,特別是產成品區生產用水。若使用市政供水,企業也可加消毒設施,進一步保障生產用水符合要求。此外,污水不可對生產用水造成二次污染,也不得污染生產環境。就空氣方面而言,車間的進出風口處要有防蟲,防塵設施,同時,要保證空氣從高清潔區流向低清潔區。從滅菌角度看,空氣可采用臭氧、紫外燈、二氧化氯噴霧或熏蒸等措施。

        第三、人員和培訓在生產過程的要求。從事生產的人員必須有健康證,并且每天需要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局部化膿性感染(手部傷口等)、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竇炎、化膿性肺炎、口腔疾病等)的操作人員必須暫時停止其工作或調換崗位。當前,食品監管部門和生產企業越來越重視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檢查。人員的素質、熟練程序、風險意識、危機現場的處理等,有助于提升產品的品質,優秀企業會通過各種培訓來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提高相應的知識水平。

        第四、進貨索證。為減少微生物污染,企業進貨前需索要相關證件,審察廠家是否合規。證件包括原料、輔料、包裝材料、洗滌劑、消毒劑等。只有企業使用合格合規的生產原材料,產品性能才會更有保證。

        第五、生產過程中的制度與管理。在生產過程中,企業的衛生管理制度,以及相關的檢查、考核是控制減少微生物污染的重要保證。在此過程中,須嚴格執行進出車間操作規程,清洗消毒操作規程;生、熟避免交叉污染;定期、定時消毒操作。操作人員離崗后重新回到崗位,需重新洗手消毒,并且在工作中一定要規范帶口罩防護,以減少微生物的污染。

        第六、滅菌對減少微生物危害有所幫助。為減少微生物污染,降低產品的安全風險,滅菌工序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通過徹底加熱,包括致病菌在內的大部分微生物可以被很快殺滅?,F在的滅菌方式很多,如沸水煮、巴氏消毒、高壓蒸汽、干燥滅菌、輻射滅菌、化學殺菌劑和消毒劑等等,企業需選擇適合自己產品的滅菌方式,減少有害微生物的危害。

        第七、溫度與時間的控制。生產過程需在合理溫度下使操作工序盡量緊湊,從而降低食品中已有的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速度,降低菌落總數。每類微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適生長溫度,在最適生長溫度下,細菌會呈幾何級繁殖增長。因此為降低終產品的菌落總數量,就需控制生產過程中產品的溫度,使其盡可能遠離致病菌和腐生菌的最適生長溫度。

        第八、監控與檢驗對控制微生物有重要作用。微生物無處不在,可造成食品污染的環節眾多,在2014年更新的GB 14881里面單獨增加了附錄A――食品加工過程的微生物監控程序指南,提出了加工過程環境微生物和過程產品微生物的監控要點。附錄A涵蓋了加工過程各個環節的微生物學評估,清潔消毒效果以及微生物控制效果的評價。從實際質量監控需求著手,對監控指標、取樣點、監控頻率、取樣和檢測方法、評判原則,以及不符合情況的處理等進行了詳細說明和解釋,并通過示例說明,指導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對微生物進行全方位的監控,以減少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污染,控制潛在危害,保證產品合格。

        微生物的應用

        雖然,致病微生物會對食品造成污染,但事實上,很多微生物是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應用歷史悠久,很早人們就會在適宜條件下利用微生物將原料經過特定的代謝途徑轉化為所需產物,例如發酵。常見的發酵產品有:酸奶、奶酪、l酵肉制品、饅頭、面包、泡菜、酒、腐乳、醬油、醋等等,發酵豐富了人類的生活。經研究發現,發酵過程在增加或提高營養成分的含量以及改善食品的風味方面正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第2篇:微生物采樣方案范文

        為了解上海鐵路管區內食品衛生狀況,及時改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對2005―2012年上海鐵路管區食品衛生監測結果進行分析。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上海鐵路局管區內日常監測單位有客站內餐飲店、超市、副食品經營單位、零售網點、動車組列車專供食品、鐵路單位職工食堂等。經統計,2005―2012年日常監測單位數分別為51個、50個、47個、55個、48個、38個、38個、36個。2005―2012年采樣總件數分別為196件、196件、196件、254件、281件、198件、265件、181件。日常監測6大類食品種類為盒飯、面包糕點、熟肉制品、豆制品、飲料冷凍飲品(碳酸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飲用水等)、其他類別(餅干、方便面、蜜餞、調料、油炸小食品、膨化食品、糖果、堅果、炒貨等)。其他類別的食品種類較多,數量少,因此,將其進行合并為其他類別進行分析。

        1.2方法

        對6大類食品按照GB/T 4789.1《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總則》最新標準進行采樣,送上海鐵路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檢驗科檢驗。檢測項目為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4789.2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GB/T 4789.3《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菌群測定》最新標準進行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測定。結果按照《食品衛生國家標準匯編》進行判定,凡出現1項指標不合格則判定該食品為不合格。

        2結果

        2.1概況

        3討論

        上海鐵路地區食品采樣量、種類、結構等每年差別較大,有的食品甚至1年只有1個季度采樣。建議監督采樣部門對每年采樣做完整計劃,合理分配每月/每季度采樣單位、采樣頻率、采樣食品種類數量,保證不同食品間構成比基本一致,保證采樣有依據。

        王東黎等[1]提出了鐵路站車食品抽檢結果分析及食品安全分級辦法。① 高風險食品:常溫下短時間內易腐敗變質,食品微生物抽檢合格率小于60.00%的食品。如站車自制熟肉制品、豆制品、糕點面包等。② 中風險食品:常溫下短時間內較易變質,食品微生物抽檢合格率在60.00%~90.00%的食品,如糧食加工品、醬腌菜、糖果蜜餞等。③ 低風險食品:常溫下不易變質,食品微生物抽檢合格率大于90.00%的食品。如飲料、方便面、酒水等。建議有針對性地分級、分頻率制定監測方案,加強對高中風險食品監管力度,也要關注其他類別食品中潛在的高風險食品。

        8年間,2010年食品衛生總體質量最好,可能與世博會召開、監管力度加大、各部門對食品要求提高、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10年《鐵路運營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等實施效果顯現有關。2007年和2008年食品衛生總體質量也不錯,可能與2007年8月起,鐵道部啟動為期四個月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及其持續效果有關。而2006年食品總體質量最差,可能因為此,鐵道部著手食品整治工作。但2010年之后各項合格率開始下滑,雖然2011年后相繼出臺《鐵路餐飲服務和食品流通許可管理辦法》、《動車組列車食品安全管理辦法》、《鐵路食品安全指導意見》,但食品總體質量都不如2010年,之前良好的持續效果也未延續。

        大腸菌群多存在于溫血動物糞便、人類活動場所等糞便污染處,是評價食品衛生質量重要指標之一,表明食品在其生產銷售過程中受糞便污染程度。菌落總數是判定食品被細菌污染程度、衛生質量、保質期、生產過程是否符合衛生要求。菌落總數嚴重超標,會破壞食品營養成分,加速腐敗變質。增加食品污染致病菌的機會,形成食品安全風險。上海鐵路管區8年中食品大腸菌群平均合格率比菌落總數平均合格率高。建議有關部門加強監管頻次,對食品生產、運輸、存儲、銷售等環節同等重視,注意保質期,對不合格產品嚴格處理。

        大腸菌群8年中平均合格率95.36%,盒飯、面包糕點、飲料冷凍飲品的大腸菌群平均合格率低于該值。菌落總數平均合格率89.13%,除豆制品外,其他5大類食品菌落總數平均合格率均高于該值,豆制品蛋白質含量較高,營養豐富,是微生物的良好培養基,在溫濕度、水分適宜情況下,污染后微生物繁殖快,菌落總數易超標,食品易變質,因此,保質期較短,相關文獻和報道也都表明豆制品菌落總數不合格率較高。建議取締個體分散及不合格供貨方式,加強冷食加工單位自身衛生管理,從消毒保潔、防止二次污染等環節保證食品衛生質量,加強各方監管力度。

        季節對食品合格率有影響。一般夏季溫度較高,在營養、溫濕度等方面為細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易造成食物腐敗變質,感官上變味,發生食源性疾病和細菌性食物中毒[2]。一般1、4季度合格率高于2、3季度,而上海鐵路地區面包糕點、熟肉制品、豆制品未體現該季節性規律。四季度食品不合格率高的原因排除溫度因素,豆制品、面包糕點、熟肉制品均保質期較短,可能銷售了過期食品,或生產加工環節出現問題。8年總合格率87.55%,低于此合格率的食品種類和季度有:盒飯(3季度)、面包糕點(2~4季度)、熟肉制品(3季度)、豆制品(1~4季度)、飲料冷凍飲品(2季度)、其他類別(2季度)。近年來,高溫天逐漸增多,2季度末、3季度、4季度初都將是監管重點。同時,對面包糕點、豆制品、熟肉制品這類保質期較短的食品要全年加強監測頻率。需要注意的是,盒飯保質期也短,但其流通較快,因此合格率并不低,但需注意食用前加熱溫度達標。其他類別食品種類多,采樣數量少,前幾年合格率較高,但近年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合格率呈下滑趨勢,是食品衛生質量的安全隱患。

        4參考文獻

        [1]王東黎,趙宇.鐵路站車食品抽檢結果分析及食品安全分級[J].鐵道勞動安全衛生與環保,2010(6):303-305.

        第3篇:微生物采樣方案范文

        【關鍵詞】食品安全;微生物;監測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880-01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food safety risk monitoring in Ziyang city in 2013

        Jia Yong Yan wen wen kang xiao yan zhang hong

        Ziy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641300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microbial and pathogenic factor in food in Ziyang, and provide scientific data for the monitoring of food safety risks.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2013 national food pollutants and harmful factors, risk Handbook" and the relevant national standards, in 2013 February -12 months in the city's 4 counties (city, district) within the scope of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ome food is microbial monitoring..Results:The monitor cover 11 categories of 160 pieces of food, the fully qualified Class 3, 8 class 42 pieces of unqualified, unqualified samples accounted for 26.2%. Detection of 8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1 strains of Enterobacter sakazakii, food borne pathogen detection rate of 5.6%.Conclusion:Foods sold in Ziyang city are subject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the potential risks always exist in foodborne disease.

        【Key word】Food Safety Microorganism Monitor

        為了解資陽市食品安全現狀,特別是為了解資陽市食源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情況,根據《2013年四川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施方案》中《2013年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監測方案》要求,結合資陽市具體情況,我們于2013.1―2013.12月開展并完成了11類160件食品中9個微生物指標的監測任務,結果分析報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樣品來源:按照監測方案要求類別在資陽市所屬4個縣、市(區)內,在大型超市、農貿市場、學校周邊攤點、餐飲店、食品加工房等采集11類160件食品。采樣方法按照中國標準出版社《食源微生物檢驗用樣品的抽取和制備手冊》[1]進行。

        1.2檢測方法:依據《2013年國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風險工作手冊》[2]、《食品微生物檢測工作指南》[3]和《食品微生物學檢驗》(GB 4789-2010)[4]進行微生物檢測。依據《食品衛生標準及相關法規匯編》[5]進行評價。

        2 結果

        檢測食品樣品11大類,不合格8類,占73%;檢測食品樣品160件,不合格42件,不合格率26.2%,檢測細菌總數及大腸埃希氏菌污染指標的樣品120件,超標33件,占27.5%;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出9株,占5.6%。乳制品、皮蛋和熟肉制品40件微生物指標全部合格。

        檢測桶裝水10件中,50%細菌總數超標。學校周邊攤點食品的微生物指標超標嚴重, 50件面包糕點和膨化小食品有20件細菌總數和大腸埃希氏菌超標,4件食品檢出金黃色葡糖球菌,不合格率達到48%。嬰兒配方食品中1件檢出阪崎桿菌,不合格率10%。冷凍飲品2件細菌總是超標,不合格率20%。檢測流動早晨中即食食品10件,檢測到細菌總數在10萬cfu/g以上的6件,占60%。燒烤食品20件中2件大腸埃希氏菌大于10萬cfu/g,且同時在該兩件食品中分離到金黃色葡萄球菌。燒烤和流動早晨未查到相關限值,暫將細菌總數十萬以上或分離到致病菌作為不合格食品。

        3討論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眾十分關心的問題,也是世界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題,它關系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在經濟的健康運行,關系著政府的形象,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是通過被污染食品而引發人類疾病的一類生物,食品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和這類病原微生物作斗爭。

        本市2013年食品風險監測結果顯示被監測的食品種類中微生物指標超標嚴重,整體不合格率高達26.2%,部分食品不合格率更是高達60%。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出9株,占5.6%。明顯低于其他地區報道結果,應該與所監測樣品類別不同有關,特別是本監測樣品中沒有生食肉類制品有直接關系。

        11類食品中細菌總數和大腸埃希氏菌污染嚴重的是學校周邊攤點的采集的面包、糕點和膨化小食品等,共檢測50件竟有20件微生物超標,不合格率達高到40%,與其國內他地區報道一致【6】,足以說明學校周邊食品衛生環境之惡劣,提示學校周邊食品攤點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風險問題,有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持續整治學校周邊攤點食品衛生。

        桶裝水10件細菌總是超標5件,不合格率50%,桶裝水飲用安全堪憂,建議有關部門加強監督執法力度,加強對桶裝水生產及流通流域等各個環節的衛生質量管理。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出9株,其中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1株坂崎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別在膨化食品、速凍面食、面包糕點和燒烤中檢出,它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當其毒力強污染量大時會引起食源性疾病,潛在風險較大。阪崎桿菌在嬰兒食品中檢出,與其他地區結果一致 [7]。

        近年,我市細菌性食物中毒發生有所減少,但零星的食源性疾病案例時有發生,有關部門要保持風險意識,加強食品衛生管理,繼續加強食源性疾病監測力度,擴大監測范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擴大食品風險監測范圍,增加監測樣品種類和數量,讓所得數據更具有科學性和代表性。

        參考文獻:

        [1] 雷質文等主編.食源微生物檢驗用樣品的抽取和制備手冊[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30-468.

        [2] 楊大進等主編.2013年國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風險工作手冊[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12:428-595.

        [3] 蔣原主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測指南[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9-358.

        [4] GB 4789-2010《食品微生物學檢驗》[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5] 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衛生標準處編.食品衛生標準及相關法規匯編[M].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上--下.

        第4篇:微生物采樣方案范文

        [關鍵詞] 控制;改進;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策略

        【中圖分類號】 R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7-327-2

        作為現代實驗室科學技術和臨床醫學的高等級結合,醫學檢驗近年來發展迅速,并形成了集合多種技術與多種學術門類的綜合性前沿學科。由于涉及到大量的化學實驗,因此,醫學檢驗在應用的過程中具有極強的臨床實踐性。尤其在當前情況下,臨床微生物檢驗的實踐意義越來越明顯,在抗生素合理使用、醫院感染控制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尤其在感染性疾病的診治領域,臨床微生物檢驗能夠為有效的控制感染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和重要依據。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病原學檢查遇到了層層阻力,不但病原微生物體積微小,難以培養,在取材與檢查等方面也會使臨床微生物檢驗的質量難以得到良好的把握,對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會產生消極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在人類生存的環境中,微生物的種類繁多,一些多重耐藥菌和泛耐藥菌株能夠對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診治產生明顯的阻礙作用,切實加強對臨床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提出并實踐改進策略,能顧對臨床醫學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文章以此為視角,首先對臨床微生物檢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討論了質量控制的方式方法,最后從多個角度給出了臨床微生物檢驗的若干改進策略。旨在通過本文的工作,為指導臨床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提供可供借鑒的信息,發現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最大限度的提提升微生物檢驗的質量,使微生物檢測的結果更加可靠和準確。

        一、臨床微生物檢驗中存在的質量問題

        (一)檢驗方案的設計問題

        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檢驗方案設計的合理性對檢出率和有效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比如,在痰樣本的檢驗過程中,不同的檢驗方案在陽性率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比如,通過熒光法檢驗多次齊-尼二氏染色的痰標本時,陽性率往往能夠達到 14%左右,但是,采用集菌檢查法進行檢驗時,檢出率會提高到 18% 左右,后者明顯高于前者。后者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前者??墒牵谀壳扒闆r下,大多數檢驗實驗室還在繼續選擇直接涂片檢查法,檢驗結果往往達不到要求。

        (二)檢驗操作規范性問題

        在臨床微生物檢驗過程中,任何一步都需要通過較強的判斷能力才能有效的實施,這與臨床檢驗和生化檢驗不同,前者對檢驗人員的知識儲備和個人經驗具有更高的要求,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檢驗人員的操作有效性和規范性能夠對檢驗的準確度產生直接的影響。從這個角度講,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需要檢驗人員不但的提高自身的素質,對操作規程有更為深入的了解,通過閱讀有關資料,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水平,以便在更高的理論基礎之上改進微生物檢驗的效果。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實際操作中,一些檢驗人員并未對繼續教育基于高度的重視,在學習新的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術方面積極性欠缺,對檢驗質量重視不夠。

        (三)標本采集與處理問題

        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檢驗質量的缺位表現在多個方面,在標本采集和處理方面也存在某種程度的欠缺。樣本的采集需要在恰當的時間進行,樣本的處理方法應該正確――這些都是臨床微生物檢驗的關鍵所在。比如,在尿液采集的過程中一般要采用“中段尿采集法”,而對于尿標本的采集也要取中段尿(通常為 10~20mL范圍內),并進一步的將其排入到無菌容器中??墒牵趯嶋H操作中,有些醫生或者操作人員會在工作的過程中,對無菌操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不會收集中段尿,致使外尿道有常居菌進入,使尿液標本受到污染,嚴重的影響到檢驗的效果。在有關的研究中,那些未經嚴格無菌操作收集的尿液在檢驗準確率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甚至會產生更為嚴重的后果。

        二、臨床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層面

        (一)注重培養基的選擇

        臨床微生物檢驗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除了要完成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外,還要在培養基的選擇方面付諸更多的精力。比如,需要注重培養基成分對目的菌的抑制作用。其中的原因在于,常規培養使用的培養基只有簡單的幾種,可是與此相對應的是,能夠引發感染的病原菌卻種類繁多,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在所用培養基中難以生長。對這些種類的細菌而言,如果繼續采用常規培養基進行分離培養,勢必會造成檢驗結果的疏漏。此外,在臨床中,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檢出率,通常會在選擇培養基中加入抗生素,目的在于抑制非目的菌,可是因為細菌對藥物的敏感性有時會產生變異的情況,目的菌對加入的藥物也會“過度”敏感。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在培養前需要對培養基進行相關的性能試驗,以此來控制培養基的質量。

        (二)檢驗人員需和臨床醫生配合工作

        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對檢驗結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質量控制方面,要求檢驗人員不但要閱讀和學習相關的生物學和檢驗學的資料,還應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水平和技能,提高檢驗的精度和效度。當然,實際情況是,一些檢驗人員對標本的傳染性有懼怕的心理,對從事這項工作的排斥性較強,在思想上難以真正進入到這一行業。可是,責任心的缺乏對檢驗人員科技素質的提高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從這個角度講,相關領導要對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高度重視,通過巡視或者現場管理的方式,使檢驗人員意識到臨床檢驗在醫學檢驗和臨床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可以選派一些專業性強、思想穩定、具有較高技術職稱的工作人員從事這一工作,在內部培訓和外部學習相結合的模式下,不斷的提高檢驗人員的素質。如此一來,檢驗人員便能夠對患者的病情和用藥治療情況產生直接和深入的了解,這對綜合分析、設計合理的檢驗方案,具有明顯的幫助。

        (三)控制標本的質量

        對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來說,控制標本的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它直接關系到檢驗的精度。因此,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對樣本進行正確的采集、運送與處理。在進行培養之前,要號召檢驗室對標本質量進行評估,仔細區分和分離致病菌與常居菌,一面造成誤檢,影響對患者進行的準確治療。因此,為了更好的提高檢驗的效果,往往要采集厭氧菌培養標本,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對采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是較高的,他們不但知曉標本作厭氧培養的必要性,還要對標本在正確的時間(用藥之前)進行采集與運送,提高標本質量。此外,檢驗人員還應與臨床醫生互通信息,彼此配合,共同對標本的采集等工作付出努力。

        三、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改進策略

        (一)加強標本的采集與預處理

        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標本的采集和預處理對檢驗結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尤其在前期工作時期,要對實驗室進行實時控制,監控質量,使之能夠達到理想的狀態。此外,還應通過有效的途徑提升檢驗結果的可靠性、準確性。比如,可以在有條件的醫院或者實驗室建立專業的采樣間,其中的專業人員要進行集中的培訓,把標本正確采集納入到檢驗人員的日常工作之中,最大限度的提高病菌檢出率。

        (二)強化微生物檢驗的室間質量評價

        正如前文所述,臨床微生物檢驗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因此檢驗過程就需從系統化的角度進行,強化微生物檢驗的室間質量評價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當然,在對室間質量進行評價時,那種簡單、粗糙的考核是不可取的,需要借助最新的知識和技能才能實現,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各細菌室整體水平。但是,在目前情況下,我國一些實驗室的水平還較為落后,需要積極的參加到室間質量的評價體系之中,并積極、主動的借鑒衛生部、香港、澳大利亞等部門、地區和國家的經驗,這對掌握苛養菌、不常見菌、疑難菌的鑒定思路與方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三)對微生物檢驗進行全過程質量管理

        將全過程質量管理應用于臨床微生物檢驗能夠有效的降低誤檢率,提高檢驗質量。而為了實現這一點,改進檢驗結果,需要強化檢驗工作和臨床工作之間的聯系。比如,對于部分可疑的陰性結果,尤其是和臨床相沖突的結果,檢驗人員要和臨床醫師進行信息交換,查找原因,提升診斷的準確率;再如,對于分離出來的特殊菌株,要設法保存,這對后續的科研工作以及拉近患者和醫護人員之間的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在目前情況下,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正面臨著諸多問題,檢驗環境越來越復雜,檢驗結果對臨床醫學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患者對檢驗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從這個角度講,醫院或者醫學實驗室只有重視臨床微生物檢驗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多種方式提高檢驗的精度和準確度,才能為臨床工作提供更多、更有價值的指導信息。當然,臨床微生物檢驗是一項精度極高、操作極為復雜的工作,需要在實踐和理論研究的過程中不斷的加以完善和改進。

        參考文獻:

        [1]楊春艷.談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問題[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4):122-123.

        第5篇:微生物采樣方案范文

        關鍵詞:洗衣廢水;陰離子表面活性劑(LAS);中水回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洗衣行業應運而生,而且規模日漸擴大。經對某公司350t/d洗衣用的原材料進行調查,并對它的排水進行連續監測,擬定了一套治理及回用方案,對回用廢水的經濟價值進行了分析。

        1洗衣廢水的特點

        洗衣廠的生產流程一般分為潤濕、洗滌、清洗、彩漂、殺菌、脫水、烘干等,在洗衣過程中使用的原料主要有洗滌劑、增白劑、殺菌劑等。洗衣廢水的主要特點是含有大量洗滌劑、殺菌劑、懸浮物等,污染因子為LAS、SS、TP、COD、NH3-N等。根據對某洗衣公司的洗衣廢水連續采樣分析,其中主要污染因子的濃度變化范圍為LAS30~60mg/L、SS200~350mg/L、TP3~8mg/L、COD100~400mg/L,溫度30℃~50℃,廢水有殺菌劑的氯味。LAS及殺菌劑對微生物均具有抑制作用。

        2治理及回用方案分析

        2.1治理方案

        該工程采用的處理流程為:廢水格柵調節池物化預處理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消毒石英砂過濾活性炭吸附離子交換中水回用。各單元的作用是:通過格柵去除廢水中大的懸浮物(衣物中的毛、纖維等),物化預處理主要去除部分COD、TP、LAS、SS等,生物處理段進一步去除COD、TP、LAS、SS等,經消毒后通過石英砂過濾去除殘留懸浮物,然后進入活性炭吸附器,對殘留難除解污染物進一步吸附,最后通過離子交換系統去除廢水的硬度(Ca2+、Mg2+)。

        2.2物化預處理段各污染物去除率分析

        根據該公司的洗衣廢水特點,在實驗室進行小試。首先通過物化預處理方式分析加藥后對COD、TP、LAS的去除率與其它廢水在實際工程中的去除率進行比較,確定物化預處理方案的可行性。根據試驗發現,該廢水通過物化預處理后COD、LAS的去除率與其它廢水相似,可保持在60%~70%的范圍,TP可達到90%,SS可達到70%~90%。因此通過物化預處理后的LAS、SS、COD等可得到有效去除。加藥沉淀后各污染物可降至LAS12~24mg/L,SS60~105mg/L,TP≤0.5mg/L,COD24~160mg/L。

        2.3生物處理法分析和控制及去除效果

        在運行情況良好的活性污泥系統中取污泥濃度3500mg/L左右的活性污泥50mL,分別加入100mL、200mL等不同劑量的洗滌廢水,充分攪拌放置1小時以上,對加廢水前后的微生物進行鏡檢分析發現,經物化預處理后的廢水中,殺菌劑和LAS對微生物有一定影響,菌膠團的性狀稍有變化,但對大多數微生物未造成沖擊。因此后續處理用生物法是可行的。在實際工程中,將物化預處理后的廢水經過水解酸化后,進入接觸氧化池,在運行初期加入活性污泥及適當營養進行培養及馴化,并掛膜。運行過程中維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濃度。活性污泥的主要作用在于對LAS的吸附,在MLSS濃度適中的情況下運行,可有效吸附LAS并對其進行降解,并有效減少接觸氧化池曝氣時的泡沫量。生物段的有效運行二沉池出水污染物的去除率:LAS可達90%以上,COD可達85%~90%,TP可達10%~20%;廢水通過二沉池沉淀后可達LAS≤3.0mg/L,SS≤20mg/L,TP≤0.4mg/L,COD≤24mg/L。

        2.4中水回用處理方案分析

        二沉池出水經消毒殺菌后去除廢水中的的細菌和病毒,再進入石英砂過濾器去除殘留懸浮物,懸浮物的有效去除率可達90%以上,然后經過活性炭吸附進一步去除殘留的LAS、剩余有機污染物等,該段有效的去除率可達90%以上,最后經離子交換樹脂去除硬度(Ca2+、Mg2+),使用硬度為0。經處理后的洗衣廢水最終可達到如下效果:LAS≈0,SS≈0,COD≤2mg/L,Ca2+、Mg2+≈0。洗衣廢水經過上述系統處理后可重新進行回用,去除硬度后,還有利于減少洗滌劑的用量,而且衣物更易清洗干凈。整個系統也維持著良性循環的狀態。

        3經濟效益分析

        3.1運行成本組成及單價

        1)電費按裝機估計為0.63元/噸;2)藥劑費為0.25元/噸;3)人工費0.57元/噸;4)設備維修費0.1元/噸;5)污泥處置費0.03元/噸;6)中水回用系統維護費用0.56元/噸。該系統的運行成本合計為2.14元/噸。

        3.2經濟效益分析

        該洗衣公司目前的洗衣用水取自自來水,用水單價為4元/噸,如果將洗衣后的廢水處理后作為中水回用,每噸水可節約成本約1.86元/噸,以每天回用300噸水計,全年共計節約成本約20萬元。

        4結論

        洗衣行業的用水量較大,洗衣廢水經適當處理后進行回收利用,不僅可將廢水進行有效凈化,減輕對環境的污染,而且可為企業節約成本,減輕負擔,形成良性循環,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達到環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廢水處理原理[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

        第6篇:微生物采樣方案范文

        由于微生物在各種食品劃分(蛋白質、乳制品、水果/蔬菜、加工食品)和地理區域的要求不同,所以食品工廠的微生物檢測標準也隨之不同。本文將更詳細地介紹世界各國關于微生物檢測的差別,包括檢查樣品采集地點和用于分析的檢測方法。

        本文中的數據和圖表來自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19個國家450多個食品工廠的 QA/QC經理初步研究訪談中得到的全球食品行業的微生物檢測最新市場報告。

        在過去15年中,世界上針對微生物的檢測數量上升了128%。其中,病原體檢測的增長速度更快,在所有食品微生物檢測中所占的百分比與日俱增。15年前,病原體檢測占總微生物檢測的13.7%,2013年,它占總檢測的23.2%(圖1)。

        各國之間的食物交易快速增長使食物鏈變得日趨復雜。例如,在美國,目前進口食品占總消費食品總量的15%~20%。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自1999年起,食品的進口量每年增長7%。在過去10年里,動物源性食品的進口增長了5%,而植物性食品增長了8%以上。

        從表面上看,這兩種趨勢似乎是一致的――全球食物鏈的不斷復雜增加了微生物檢測的數量。但是,各國對微生物的檢測是大不相同的。

        地理差別

        在北美洲(NA)、歐洲(EU)、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食品中微生物檢測的普遍增長和病原體檢測的增長是不一致的。在北美洲,過去幾年里,病原體檢測量增長了10%以上,而在歐洲,增長率僅為其一半。總之,根據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各地理區域均有不同的增長趨勢,而影響增長的因素與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有很大關系,是這種認知影響著區域內的檢測量及種類。所以,在進口食品時,考慮食品的來源地區和食品劃分,對檢測非常重要。

        食品(蛋白質,乳制品,水果/蔬菜,加工食品)中微生物的檢測量存在區別。蛋白質部分,包括牛肉、豬肉、雞肉、魚和蛋占等食品產業中微生物檢測量占總檢測量的27%,占總病原體檢測的40%以上。乳制品部分,包括液態奶、奶酪和其他基于乳制品中微生物檢測量占總檢測量的23%,而僅占病原體檢測的10%。在過去20年里,蛋白質部分得到了重視,法規和病原體檢測水平也體現了這點。但在過去幾年,食源性疾病一直增長,一些食品中規定的低檢測水平也就沒有了意義。

        在采集食物樣品時也是存在地理差異,在世界各國所有的食品微生物樣品中,26%是從原材料中采集的,25%是在加工過程中和工廠內或周圍采集的,其余49%是從進入市場前的成品中采集的。只做病原體檢測時,地理區域內的樣品采集顯示了主要差異(圖2)。但在北美洲,只有8%的病原體樣品從原材料中進行采集,而加工過程中或周圍的采樣比例達到44%以上。相比之下,亞洲的病原體檢測中,只有8%是從加工過程中或周圍采集的,這表明各國使用的檢測理念非常不同。然而,在過去20年里,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計劃(和其他項目)一直處于北美洲食品安全項目的中心。由此可見,這種情況不只在中國、印度和其它的亞洲國家出現。

        以彎曲菌屬為例

        以病原體之一的彎曲菌屬為例,將更為清晰的看到食品檢測在各國的不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根據全球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總結了1996~2012年間通過食物傳播的病原體導致的疾病趨勢。報告顯示,經過多年的大幅度增長后,彎曲菌屬傳染病在2000年起達到了最高水平成為細菌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起因之一。但2013年,全球彎曲菌屬的檢測量大概為4600萬次,占世界總病原體檢測的2%。另外,據統計,在食品工廠中,只有14%的工廠檢測彎曲菌屬,可見,只有很少的工廠檢測該病原體,并且當他們檢測時,所占比例遠低于其他微生物。

        檢測彎曲菌屬在食品工廠的存在情況可以看到,由食品種類和地理區域帶來的差異,其檢測仍有區別。在北美洲,25%的蛋白質作物檢測彎曲菌屬,但其他食品劃分沒有檢測此病原體。但是,在亞洲,除了水果/蔬菜外,每個食品劃分都檢測了此微生物(圖3)。

        在這些工廠的彎曲菌屬檢測中,檢測方法隨區域而不同。全世界總共有76%的彎曲菌屬檢測使用了傳統方法,而位列其后的分析方法,基于抗體的檢測僅占檢測量的12%。

        在地理區域上,亞洲工廠使用了傳統方法進行彎曲菌屬分析,在歐洲工廠使用了傳統方法和基于抗體的方法,而在北美洲,大多數分析使用了更新、更快捷的方法。用于彎曲菌屬的檢測方法顯現出的區域差異正如其他病原體檢測方法一樣。由于方法和方法的等價性并不總是完美的,所以不同的方法會產生不同的食品安全解決方案(圖4)。

        第7篇:微生物采樣方案范文

        關鍵詞:課堂教學 成績評定 綜合素質

        根據我校培養方案,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是生物工程專業質檢方向以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選修課之一。計劃課時為37(約三分之一的實驗課時),總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檢測的基本原理、國家標準方法及內容體系,各種食品、飲料等的采樣原則及前處理方法等;了解國內外微生物檢驗技術的現狀及發展情況,理解各種快速檢測新技術的原理、使用范圍和方法等。作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以及生工專業質檢方向的專業選修課,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教學內容決定了它是一門操作性、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其教學的直接目的是教會學生掌握目前使用的國家標準方法、知識以及對這些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應用,教會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應對實戰的能力。

        考核成績評定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對教學的效果、課堂的效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學風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本課程以微生物檢驗基礎理論知識、快速檢測技術和檢驗實驗三部分構成課程結構框架,分別在三部分中設置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下表1,以其在課程學時數較少的有限時間內為學生傳授完善的知識體系,確保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掌握,并獲得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是筆者對教學進行不斷改革的追求。

        一、以“考勤和提問”方式督促學生形成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

        學生的學習出勤和課堂提問的表現能夠間接地反映他們的學習態度。如有的學生上課經常遲到或借故缺勤,甚至曠課;有的學生雖然每次出勤,但在上課時,不專心聽老師講課,而是看與本課程無關的書,或者做其他專業課的作業,可謂“出工不出力”。持這樣學習態度的學生,上課心不在焉,往往不能正確回答或回答不出老師的課堂提問,其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從考勤和提問中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出勤包括遲到、缺課(病假和事假)、曠課三種行為,遲到1次扣0.5分,曠課1次扣1分,缺課需要病假或事假證明,病假不扣分,事假扣0.5分。“提問”以隨機提名方式進行,一個學期每個學生1~2次,答不出扣1分,答的不好酌情扣分,出勤和提問占課程總成績的10%。全勤、學習態度端正、認真聽講學生得10分。

        二、以“隨堂作業”形式考察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

        占總評權重的10%,即10分。在教學進行到某一章節或某一部分的結束時,適時對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定時隨堂測試,讓學生獨立完成。測試題目以知識測試為主,能力測試為輔,主要考查學生對于所學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知識測試題目事先擬好標準答案,而能力測試題目可是開放性的,可事先制定答題給分的檔次標準隨堂測試具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是檢測學生的習效果,促進學生平時的學習;二是對于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教師可據測試的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的節奏、方法和深度。一般以3~4次為宜,各次得分相加換算成10分,再計入總評成績。

        三、以“PPT準備與匯報”形式掌握學科前沿技術

        占總評權重的20%,即20分。本課程的教材為自編教材,其中大部分內容介紹了微生物快速檢測的新技術,學生分兩人一組準備PPT匯報,學生介紹內容涵蓋了“微量多項實驗鑒定系統”、“快速自動化微生物檢測儀器和設備”、“現代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技術的采用(包括DNA探針、PCR、DNA芯片、ELESA、免疫熒光技術、放射免疫和全自動免疫診斷系統)”、“生物傳感器”等。通過對不同新技術的精心準備和交流,學生基本上掌握了這些新技術在微生物檢測中的應用。以“PPT準備與匯報”開展教學,不盡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也大大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以及交流(匯報結束,臺下老師、同學提問)應變能力。

        四、以“課程論文撰寫”形式培養科研思維

        課程論文的撰寫需要學生融合貫通微生物檢測技術中理論知識和快速檢測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指導學生如何查閱和有效利用資料,并將其轉化并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要求學生在學習教材內容以外,關注學科前沿技術,開創教學內容新領域教學過程中,在保證現有國標主要內容和知識體系的前提下,使學生了解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學科領域(目前雖沒有放入GB中)的其他知識及技術和前沿知識及新技術,并了解獲得它們的途徑和方法。學生論文有以某種病原菌為例,介紹對此致病菌的各種檢測方法,也有以某種檢測方法為手段,介紹此方法在不同病原菌中的檢測及特點等各種方式展開的綜述,不但鍛煉了學生檢索文獻、利用文獻的能力,開闊了學生視眼,學習了科研論文的撰寫,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

        五、注重實驗設計和操作過程,培養嚴謹的科學作風和良好的研究思維能力

        綜合考慮微生物檢驗的教學特點及實驗條件,以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為目標,引導學生對實驗材料進行選擇(如有些同學選擇放置不同天數的牛奶,也有選擇不同貨架期的各種食品等),對實驗內容、步驟等各個環節進行設計,并自己計算所需要的耗材和玻璃器皿,樹立學生對自己的實驗全權負責的信念。在實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擴展學生的實驗設計形成研究論文,因條件不允許的實驗內容,鼓勵學生申請校開放實驗室項目、學生科研計劃項目及大學生創新設計大賽等。建立培養學生學習的長效機制,學生學完課程后仍然可以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平臺,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增強學生勇于攀登科學高峰的意識。

        另外,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各項注意事項,儀器、設備、藥品、試劑的使用,甚至包括衣帽、操作姿勢、言行、手法、材料處理、善后清潔等都嚴格按要求進行。通過嚴格的要求培養學生細膩、嚴謹的科學作風。

        第8篇:微生物采樣方案范文

        關鍵詞 基層衛生檢驗;樣品采集;質量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34-0087-01

        衛生檢驗是一項對食品衛生、勞動衛生、職業衛生、一次性衛生用品及其他與人體健康有關的產品進行的衛生檢驗。檢驗報告一旦發出后,即具有法律效力。樣品采集的質量是實驗室工作開展的關鍵點,直接關系到檢驗數據的質量,因此樣品的規范、正確的采集和送檢,對于產品衛生質量管理評價以及整個衛生監督工作都有重要意義。

        1 樣品采集

        1.1 采集原則

        所采樣品應具有代表性、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

        1.2 采樣前的準備

        1)準備包裝取樣人員的工具,無菌工具,取樣工具等,擁有正確的采取產品或加工過程的取樣器械工具是至關重要的。除非選用合適的工具,否則樣品的完整性會被懷疑,甚至樣品毫無意義;

        2)采樣前必須審查待測定樣品的的詳細信息,如生產日期、批號、規格等,并制定合理可行的采樣方案。

        1.3 樣品采集

        樣品采集通常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

        1.4 采樣的數量

        采樣數量應能反映該食品的衛生質量和滿足檢驗項目對樣品的需要。由于用一般方法取得的樣品校多,顆粒過大且組織不均勻,因此,必須對采集的樣品加以適當的制備,以保證能代表全部樣品的情況,并滿足分析對樣品的要求。

        2 樣品的運送和保存

        1)抽樣結束后應盡快將樣品送往實驗室檢驗。如不能及時運送,冷凍樣品應存放在-20℃冰箱內;冷卻和易腐樣品存放在0℃~4℃冰箱或冷卻庫內;其他樣品可放在常溫冷暗處;

        2)運送冷卻和易腐樣品應在包裝容器內加適量的冷卻劑或冷凍劑,保證途中樣品不升溫或不融化,必要時可于途中補加冷卻劑或冷凍劑;

        3)3盛樣品的容器應消毒處理,但不得用消毒劑處理容器,不能在樣品中加入任何防腐劑;

        4)樣品采集后,最好由專人立即送檢,如不能由專人攜帶送樣時,也可托運。托運前必須將樣品放好,應能防破損,防凍結,防易腐和冷凍樣品升溫或融化。在包裝上應注明“防碎”、“冷藏”等字樣[2]。

        3 采樣的注意事項

        1)采樣工具應該清潔,不應將任何有害物質帶入樣品中;

        2)樣品在檢測前,不得受污染,發生變化;

        3)微生物檢驗的樣品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4)在感官性質上差別很大的食品不允許混在一起,要分開包裝并注明其性質;

        5)盛樣容器可根據要求選用硬質玻璃或聚乙烯制品,容器上要貼上標簽,并做好標注。

        4 存在問題

        4.1 故意采合格樣

        此問題主要表現在采餐具時刻意采重新消毒的,采樣品則采特意準備的合格樣品,以確保檢驗的合格。

        4.2 以送代抽

        監督員到廠家采樣時,常常坐在有關科室里,根據以往或詢問的情況,一邊填寫各式單據,一邊讓廠家有關人員去取樣,而不是親自下到車間或倉庫根據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采樣要求有代表性采取。

        4.3 采樣的隨意性

        基層衛生監督員大部分非科班出身,業務素質低,責任意識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無菌意識淡薄或操作不當,遇上散裝樣品隨意用塑料袋裝,取二次供水時,不按要求放水或水龍頭口處酒精燈過火消毒[3]。

        4.4 送檢樣品的時效性

        無論微生物檢驗還是理化檢驗,很多樣品的送檢時限都有嚴格規定,除有固定包裝,標有保質期的樣品,如冷飲、餐具都要求及時送檢,事實并非如此。原因:其一是有時采樣回來,下班了,無人接樣,耽擱了送樣時間;其次是監督員對時限的概念淡薄,認為只要送到實驗室就行,待手頭上別的事情辦完,然后再不緊不慢分頭收集樣品;三是先收費或其它程序造成。

        4.5 樣品量的問題

        樣品的數量少,開具的檢測項目多,也是很難保證檢測質量。

        5 討論與對策

        認量論證后,衛生檢驗檢測工作的各個環節包括檢樣、送樣、檢驗、報告發出等都有規范要求,檢驗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如加標、盲樣、空白對照等均有標準可依,操作性強,但樣品采集的質量卻沒有具體指標,記錄等手段來體現和控制。

        參考文獻

        [1]高鶴娟.食品衛生檢驗(理化部分)注解.

        第9篇:微生物采樣方案范文

        摘要:發酵管內裝有乳糖蛋白胨液體培養基,并倒置一德小套管。乳糖能起選擇作用,因為很多細菌不能發酵乳糖,而大腸菌群能發酵乳糖產算產氣。為便于觀察細菌的產酸情況,培養基內加有溴甲酚紫作為PH指示劑。

        平板培養基一般使用伊紅美藍培養基,伊紅美藍瓊脂平板含有伊紅和美藍染料,在此亦作為指示劑,大腸菌群產生帶核心的、有金屬光澤的深紫色菌落。

        關鍵詞:大腸桿菌 渾河 革蘭氏染色平板分離

        (一)、立論依據

        1、 水的微生物檢驗是衡量水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判定被檢水能否食用的科學依據之一。

        2、通過水的微生物檢驗,可以判斷水加工環境及食品衛生環境,能夠對食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確的評價,為各項衛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提供傳染病和人類、動物和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標:

        渾河,是縱貫遼寧省東部和中部的著名河流,長368公里,又稱小遼河。以我國飲用水衛生標準為依據,檢測各不同采樣段的渾河水中的細菌及大腸菌群數,以此判斷渾河水的水質。

        2、解決的關鍵問題

        (1)水樣的采集

        (2)水中細菌總數和總大腸菌群的測定

        3、研究方法

        (1)細菌總數測定采用平板菌落計數法

        (2)初發酵試驗

        發酵管內裝有乳糖蛋白胨液體培養基,并倒置一德小套管。乳糖能起選擇作用,因為很多細菌不能發酵乳糖,而大腸菌群能發酵乳糖產算產氣。為便于觀察細菌的產酸情況,培養基內加有溴甲酚紫作為PH指示劑,細菌產酸后,培養基即由原來的紫色變為黃色。溴甲酚紫還可以抑制其他細菌,如對芽孢菌的生長抑制。

        (3)平板分離

        平板培養基一般使用伊紅美藍培養基,伊紅美藍瓊脂平板含有伊紅和美藍染料,在此亦作為指示劑,大腸菌群產生帶核心的、有金屬光澤的深紫色菌落。初發酵管24h內產酸產 氣和48h產酸產氣的均需在以上平板上劃線分離,培養后,將符合大腸菌群菌落特征的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只有染色為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的菌落,才是大腸菌群菌落。

        (4)顯微鏡直接計數法是將少量待測樣品的懸浮液置于血細胞計數板上,放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1ml細菌數=每小格細菌數*16*25。若細菌在邊緣,看右不看左,看下不看上。

        4、實驗方案:大腸桿菌的檢驗

        (1)培養基的制備

        1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鈉(5g)、瓊脂(15-20g)、水(1000ml)、PH(7.0-7.2) 2伊紅美藍培養基(100ml) 20%乳糖溶液(2ml)、2%伊紅水溶液(2ml)、0.5%美藍水溶液(1ml) 3乳糖蛋白胨培養基、 蛋白胨(10g)、牛肉膏(3g)乳糖(5g)、氯化鈉 (5g)、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蒸餾水(1000ml)ph(7.2-7.4)

        用水浴鍋煮沸攪拌,之后導入錐形瓶中,趁熱緩慢導入培養皿中。121攝氏度滅菌20分鐘。

        (2)培養基的檢驗

        將培養基放到22 ℃和37 ℃分別培養2d,觀察是否有菌落,若沒有菌落形成繼續下面實驗。

        (3)樣品的獲?。?/p>

        自來水(對照試驗)、渾河水樣

        1檢測渾河水

        2檢測自來水

        (4)樣品處理:多管發酵法測定水中總大腸桿菌菌群

        1自來水樣的檢測

        a)在2個含有50mL 3倍濃縮的乳糖蛋白胨發酵瓶中,加各入100ml水樣。在10支含有5ml的3倍濃度乳糖濃度蛋白胨發酵管中,各加入10ml水樣均勻混合后在37攝氏度培養24小時,24小時未產生氣體繼續培養至48小時。

        b)平板分離:將24小時培養后產酸的氣體和48小時培養后產酸產氣的發酵管分別畫線接種于伊紅美蘭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在于37度下培養18-24小時,將符合以下特征的菌落:有金屬光澤;紫黑色,不帶或者略帶金屬光澤;淡紫紅色,中心顏色較深,其中的一小部分進行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

        c)復發酵實驗:經涂片、染色、鏡檢,如果是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則挑取該菌落的另一部分,重新接種于普通濃度的乳糖蛋白胨發酵管中,每管可接種來自同一初發酵管的同類型菌落1-3個,37度培養24小時,實驗結果若產酸又產氣,即證實又大腸桿菌存在。

        2渾河水的檢測

        水樣采取后,檢測水樣的稀釋濃度和接種水樣的總量,取決于估計水清潔或污染的程度,一般是:清潔水不需稀釋,接種水樣300ml,其中2分100ml,10份10ml;水輕度污染,稀釋成0.1,接種水樣111.1ml其中100ml、10ml、1ml、0.1ml各一份;水中度污染,稀釋成0.1 和0.01,,接種水量11.11ml其中10ml、1ml、0.1ml、0.01ml各一份;水嚴重污染,稀釋成0.1、0.01、0.001,接種水樣總量1.111ml,其中1ml、0.1ml、0.01ml、0.001ml各一份。

        a)將水樣稀釋0.1、0.01

        b)分別吸取1mL 0.01、0.1的稀釋水樣和1ml原水樣,各級注入裝有10ml普通濃度乳糖蛋白胨發酵管中。另取10ml和100ml原水樣,分別注入裝有5ml和50ml 三倍濃縮乳糖蛋白胨發酵液試管中?;靹蚝?,37攝氏度培養24小時,若沒有氣體產生繼續培養48小時。

        (5)數量評估

        每個水樣取一毫升,用顯微鏡直接計數法估測里面的細菌數量。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溶液稀釋倍數

        (6)濃度梯度溶液的制作

        根據選擇水樣的不同,每種水樣稀釋三種不同的濃度,每種濃度做三次試驗,制作濃度梯度溶液。

        (7)數量檢測:

        用滅菌吸管取1ml稀釋X倍的水樣注入滅菌的培養皿中,傾注約15ml已融化并冷卻到45℃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并立即放在平整的桌面上,作平面旋轉,使水樣與培養基充分混合。

        (8)數量觀察:

        培養基凝固后倒置于37 ℃培養24h之后進行菌落統計。統計時候一定注意稀釋的倍數。

        參考文獻:

        [1]何曉青,程莉等.飲用水中病原微生物檢測方法與評價標準[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10(7):111~113

        [2]白鳳翎.國內外食品衛生微生物標準菌落總數的比較研究

        [3]劉靈芝,黃毅.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J]. 微生物學雜志 2002, 22(3)

        [4]沈萍,陳向東.微生物學實驗[M].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 午夜精品在线直播的视频网站 | 在线看片不卡人成视频 | 亚洲AV香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自拍另类欧美亚洲中文字 | 一区二区粉嫩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