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校人才培養計劃范文

        高校人才培養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校人才培養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校人才培養計劃

        第1篇:高校人才培養計劃范文

        關鍵詞:卓越計劃;省屬高校;環境工程;培養方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8-0063-02

        “卓越計劃”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簡稱,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該計劃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對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 

        作為日益引起人們普遍關注、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的環保產業,其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作為地方高校應以“卓越計劃”為指導,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積極進行教學體系及方法的改革和實踐,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環境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 

        一、環境工程專業就業現狀及人才需求分析 

        環境工程專業最早開始于上世紀70年代,主要由給水排水、化工、生物等專業派生出來,所以環境工程是一個涉及多學科交叉的專業,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涉及行業較廣。據相關統計數據表明,2002—2006年環境工程本科畢業生的一次分配簽約率逐年下降,有些學校甚至低至50%,雖然調查同時顯示考研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整體就業率的下滑趨勢仍相當明顯[1]。這主要是因為自1999年開始我國擴大了本科生招生規模,使環境專業畢業生人數激增;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與社會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進一步對畢業去向進行分析發現,除進一步深造的學生外,大部分畢業生所從事行業與環境工程有較大差距。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經初步調查統計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環境工程專業雖然人才需求量比較大,但大部分工資待遇比較低,學生更傾向于找其他非專業對口的高薪工作;二是環境工程治理單位多位于城市的郊區或遠郊區,地點偏遠,學生更傾向于找上班地點位于市中心的工作;三是環境工程專業從業人員的工資與工作經驗有直接的關聯,而應屆生缺乏工作經驗,對用人單位缺少吸引力。近年來,隨著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環境污染治理開始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國家增強了環保的執法力度,同時也加大了環保產業的投入,這為環境工程專業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就業前景。政府環保部門、公司和企業以及正在迅速發展的環保產業都需要大量專業的環境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2]。這些就業單位對環境工程畢業生的知識面、專業應用能力及實踐經驗都提出了較高要求,這也使新時期高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面臨新的挑戰。基于以上分析,環境工程專業雖然就業前景發展勢頭較好,但人才素質和實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我們要以實際工程為依托,以服務社會為目標,對教學體系及方法進行改革,以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環境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 

        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與優化 

        為培養符合“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導向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需制訂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對部分知名部屬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分析比對,以借鑒其培養方案中有利的一面,并結合省屬高校教學條件,制訂有地方特色的環境工程專業培養方案。通過選取4所部屬知名院校,對其環境工程專業培養方案進行統計分析,將課程體系分別按公共基礎課、公共選修課、專業基礎及專業課、專業方向選修課分類,按其占總學分(不含實踐學分)的百分比進行統計。統計結果表明,在所選4所學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中,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程所占學分比例達35%~50%,這說明各校對專業教育重視度較高。同時,在所選4所學校的培養方案中,都將工程力學、流體力學、物理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及分析化學等專業基礎課程作為必修學分,并且各門課程學分都在4.0以上,充分說明了各校非常重視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學習。在開設專業必修課程的過程中,各校往往提供多個選項,以讓學生有更大的選擇空間,也可以更有側重的進行學習。各校的公共基礎課所占學分比例為33%~47%,充分說明了各校對基礎教育的重視,基礎教育是學習所有專業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課外知識的基礎。在選修課程中,專業選修課程多集中于應用性質的課程,體現了各校希望通過選修課程,拓寬學生的專業學習范圍,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公共選修課雖門類繁多,但主要集中于人文素質培養的課程,體現了各校對學生的全面培養。省屬高校環境工程專業定位于面向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層次環境工程人才。以湖北大學為例,在分析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并借鑒部屬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優勢的基礎上,對本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調整和優化,對現有培養方案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本校的公共基礎課所占比例為35%,與4所部屬院校相當;專業基礎及專業課占38%,相較于4所部屬院校較低;公共選修課占5%,低于所選4所部屬院校的7%~10%;專業選修課占21%,高于4所部屬院校的5%~10%。本校在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過程中,重視公共基礎課,為拓寬學生專業視野,提供了眾多的專業選修課,為學生的后期就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專業知識。同時,在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的設置上需進行一定的調整,進一步強調專業基礎的重要性,在公選課方面也應適當加大力度,以有利于學生社會人文素質的培養。 

        三、省屬高校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實踐要求 

        作為省屬高校,為適應社會發展潮流,必須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畢業生。對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培養,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改進和強化。 1.專業能力培養。作為工科專業,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必須要有良好的專業基礎,包括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一定的專業擴展知識和提高知識,這是專業人才就業、個人提高和發展的基礎。學生必須擁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即通過所學專業知識可以解決實際工作中常見的一般性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要求學生在完成課堂理論學習的同時,多進行專業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專業實踐不應僅僅局限于校內的實驗課程,還應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實現校企聯合,為學生提供更好實踐場所的同時,積極服務社會企業。 

        2.人文素質培養。人文素質就是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遞、環境熏陶,在人的氣質、人格層面上內化。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是培養學生具有綜合的知識結構和智能結構,培育大學生包括理想、情操、人格、文明在內的精神品質[3]。作為工科學生,環境工程專業學生不僅要有良好的專業素質,還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質。這一方面是個人思想方面的訴求,另一方面也是人際交往、團隊協作的要求。對于人文素質的培養,既要通過公共課程的學習來增強,又要通過交流的方式來實現。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提供多種講座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人文素質的重要性,從而增進其學習的動力,增強其團隊協作能力。 

        3.心理素質培養。心理素質是人在感知、思維、想象、情感、意志、興趣等諸種心理品質上的修養和能力,其內容主要包括新環境的快速適應能力、穩定樂觀的情緒、較高的創造性、積極進取的精神、廣泛的興趣、堅強的意志、明確的自我意識、優良的智力心理素質、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知識和技能等。工科學生由于專業性質的原因,通常缺乏感情釋放的渠道,心理交流比較匱乏,進入社會后尋找工作的阻力以及各方面的壓力,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成功步入社會,爭取進一步發展的強大動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要開設一定數量的心理課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并掌握積極應對的方法。在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提供良好狀態的同時,為學生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4.個性特色培養。在原有的環境工程培養模式中,所修課程基本是固定的,學生沒有選擇性。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沒有個人特色,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體系改革過程中,應為學生提供多門課程選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自主選擇學習課程,既結合了學生的興趣愛好,也為學生以后的個性發展提供良好的知識基礎。 

        四、結語 

        高校人才培養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專業技能、人文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后期學習能力等,這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前進的過程。在環境工程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應以“卓越計劃”對人才培養要求為導向,以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與優化。重視基礎理論教育,強化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建設等實踐環節教學工作,同時注意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培養出一批具有創新思維、實踐動手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專業教育教學論文和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能力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質量環境工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第2篇:高校人才培養計劃范文

        關鍵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5-0005-03

        雖然擔負著高等技能人才培養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最近一些年來,在招生規模、專業和課程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績,有了更大的發展,逐步向多元化迅速擴大,但完善可靠的人才培養計劃,還沒有真正形成,致使培養高素質的應用性技能人才難以保證。這不僅是阻礙高職教育發展的一個不可小視的瓶頸,也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進一步優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計劃,配置好相應的課程資源,已成為目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一個重點工作。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

        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相對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其差異性體現在它有極其鮮明的人才培養的職業背景和職業特點。與同一系列的中等職業技術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又具有明顯的高等教育的本質屬性。因此,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計劃的培養目標,必須滿足以下要求:一是滿足社會中的某些職位(組)技術技能和專業品質的特點,體現以職業教育為背景,有一定職業經驗,適應就業生存的必需。二是滿足高等教育的本質屬性,應該體現在讓學生掌握終身職業的知識、技能,讓學生能夠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專業素質和技術領域開發所必須掌握的理論框架。三是符合高等教育這個本質屬性方面,還應當體現在讓學生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和思辨能力,學會思考和生活技能的職業人的素質,為學生的完滿人生奠定堅實基礎。[1]

        二、人才培養計劃制定的基本原則

        人才培養上,要反映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在對學生進行專業化培養的同時,進一步促進其個性發展,在核心課程和非核心課程、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設計方面,做到科學化;與此相適應的配套教學管理,要做到規范化和標準化;開發出人性化的選課程序,選課進程和學分安排要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計劃。體現該專業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體現圍繞該專業而構建課程群的課程知識,能力和素質,實驗教學。結合生產應用培訓(學校),并在學校實施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建立起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對獨立的系統。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滿足社會需求。在開設專業時要充分考慮到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基于專業人才的需求,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并把行業標準納入到人才培養當中來,以確定人才培養計劃的方向和目標。形成基礎、能力、專業的合理比例的課程群,使人才培養計劃具有更加顯著的時代性,逐步形成主動適應并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有市場競爭力的學科專業集群。

        2.和諧全面發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計劃的設計,必須符合國家的教育教學方針這個大前提。同時要讓所有學生達到“智、德、體”全面和諧的發展,使學生的心理年齡、社會年齡,生理年齡均處于正常水平范圍內。在正確處理好知識和能力、理論和實踐、觀念和行動關系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完成,并讓學生具有不斷學習的能力,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從而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這一特點。

        3.體現實用性。按照辦學特色而制定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計劃,應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圍繞這個目標所開設的課程內容,必須體現本專業科學技術應用與開發為主體。基本理論知識傳授部分,講明概念,為專業課學習打好基礎。突出有針對性和適用性的應用型教學,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能力,主要體現在自學能力和適應社會的崗位技能。

        4.集成性原則。制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計劃時,要很好地實現學校內、外部環境中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要實現有機融合,優化配置。研究開發出一批有價值的隱性課程、活動課程和短學期課程。在學生就讀期間的總學時中,公共選修課程,要占有相當的比例。教學內容的整合、呈現方式、編排順序,都要合理。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各二級辦學單位,將重點放在教學內容、課程設計和教學要求上,體現其辦學的目標,形成亮點。

        5.靈活的原則。所有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應根據實際情況(主要是產業和社會的發展的實際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在確保專業基礎課程核心地位的同時,站在市場的前沿,對市場變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時關注最新科學技術發展的動態及其研究成果,對相關專業的專業課程做好合理的調整,積極穩妥地解決好社會需求的多元化、多級化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計劃之間要保持相對穩定性的矛盾。

        6.操作性原則。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相對于普通高校而言,最大的特點就是操作性。因此,制定人才計劃時,要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培養目標,充分考慮到實踐操作這個環節,強化教學的實踐環節。在學生修讀的總學時當中,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學時,要占到總學時的40%以上。減少示范性教學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增加創新性和開放性試驗。學生實際操作和訓練的時間,相應實際操作性的課程要單獨開設,使學生得到更加系統的專業技能培養,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

        7.產學研優化組合原則。產業(行業)、學校、科研機構三者相聯合,打造應用性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高職院校在制定并實施人才培養計劃的時候,應當積極主動地贏得企業的參與,獲得科研機構的支持,三方形成合力。高職院校各二級辦學單位的人才培養計劃在形成過程中,應當通過二級辦學單位和學校層面的兩級專業教學指導委員的充分醞釀、討論和論證,使人才培養計劃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同時,反映生產企業的真正需求。教師不斷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大膽創新,突破“先通識課后專業課;先理論課后實踐課;先學歷課后工種操作課”固有的教學模式的藩籬。學生所學相關資格證書考試的課程以及有關工種考試課程,職業技術能力鑒定工作在高職院校也要扎實、穩步、有序地推進。學生的頂崗實習(生產實訓),也要根據企事業單位的用人的實際需求狀況,做出合理安排。“學工交互、學研交替、企校聯合”的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加有利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三、人才培養計劃的課程設置

        1.有關課程的詞源。“課程”這個詞的開源:在中國,課程這個詞,最早出現于唐宋年間。孔穎達為《詩經》作疏時(“奕奕寢廟,君子作之”),就曾經是用過“課程”這個術語。他說:“維護課程,必君子監之,乃依法制。”后來,宋代的理學家朱熹,在其著作《論學》當中,也多次提及“課程”這一術語,他說,“寬著期限,緊著課程”、“小立課程,大作工夫”等等。在英語國家:“課程”一詞的開源,來自于拉丁文的意思是“軌道”(賽道)、“學習過程”(研究的進程)。從詞源學的意義上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有的傾向于“道”,有的傾向于“跑”。傾向于“道”,則強調學習內容的設置,促進了后來的學科中心論的發展;傾向于“跑”,強調學生學習的主觀感受,促進了后來的兒童中心論的發展。

        2.有關課程的若干定義。(1)課程就是這門課程實施教學的具體科目。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課程又可以分為廣義課程和狹義課程。廣義課程是指人們所有的學習科目。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具體的學科科目。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實際上是把課程當作是“道”。(2)課程就是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活動。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課程就是所有教學元素和它們諸元素之間的運動進程。教學元素不僅僅包含教育者、教育影響(教育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學習者,還含有教學環境、師生關系等。(3)課程就是預先想要達到的學習效果。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課程就是實現學習者學習成果的過程。(4)課程就是學習者的學習體驗。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課程就是學生自身所感受到的意義,而不是事實、知識、信息單純的呈現。較少受到“有計劃的、有組織的、有目的的”課程安排的限制。(5)課程就是對人類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的再生產,也就是對社會文化的再生產。從這方面來看,課程就是社會和文化生活在學校生活當中的體現。(6)課程就是對社會的革新。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開設課程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學生適應或服從于社會,而是使他們勇于營建一個全新的社會秩序。

        3.課程設計和安排。課程設計和安排是指某一學科專業所有教學科目、實施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的時間進程,進行全面的組合和合理的安排。從學科專業教學的這個維度上來看,人才培養計劃是對某個專業進行整體研究、深入思考、科學規劃后,編撰而成本專業具體的教學活動安排,具有導向型和方向性。而課程的設計和安排,是人才培養計劃當中的核心,是構建人才培養模式根基所在。人才培養計劃的落實,最終還是要體現在合理的課程設計和有條不紊的教學工作方面。課程的設計和安排要與高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高職院校培養出的高度專業化的工作人員,要能夠在生產實踐、經濟建設與管理等領域,將先進的科研成果和設計方案,轉化并推廣到一線去,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培養其具有一定的理論能力、專業技能能力和高素質的社交技能。培養在某一領域能夠獨當一面、完成好專門任務的高素質人才,就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好該專業的培養計劃,體現培養目標。從這個角度講,課程目標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系統化的過程。學生學習內容的設計,要體現其“職前性”,把學生的學習過程安排成將來職業行動的過程。旨在讓學生通過工作實踐,來完成學習任務,這些課程也被稱為學習領域課程。通過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和研究,使他門可以學會完成職業生涯中某個專業的核心任務;通過所有學習領域的學習,學生能夠得到從事該職業的專業資格。那么怎樣建立起和專業培養目標相匹配的課程模式群呢?學習領域課程是一種全新的課程模式群,它是完全用某個職業的核心工作任務為根本,并以此,作為教學的基本內容,這是由“工作區”的具體典型的任務,轉變而來的,通常表現為抽象與具體一體化的理論和實踐綜合性學習任務,其核心特征是確保整個工作任務過程的整體性。學習領域課程與理論性較強的學科課程有著很大的區別,它來自于極其具體的職業領域,是理論與實訓高度融合的整體性學習任務。這個課程集群的建設,需要引入專業化的課程研發方法和研發技術。目前,普遍使用的是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也就是引入先進的專業研究和技術發展計劃,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核心工作任務分析方法”和實訓專家座談會,通過全面的職業準入、職業資格鑒定與研究,按“照”職業發展的規律和模型,重構學習領域模式的全面系統的專業核心課程集群。高等職業技術院校課程資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培養學生具備全面的職業素養和能力,包括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實踐經驗、學習和工作態度,以及文化素養,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學生的技能或能力的要求上面。當今社會,正處于信息社會,科學和技術不斷更新,社會職業崗位處于相應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與之相應職業的內涵和外延也是在不斷變化。所以課程的設置過程中,不僅著眼于目前的就業需求,同時也需要關注學生基于專業職位變化的適應性。同時,現代化大生產,往往使得許多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成為一個團隊,進行整體性的活動。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具有全面而專業的職業組成能力,必須具備較強的團隊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化解危機的能力、創新能力。高等職業院校的課程建設,也要把這些非技術(能力)素養的培養和教育納入到當中,共同構成高職院校課程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2]

        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也是高職院校課程設置的重要內容,通過培養要讓學生具有創造性的高級別的技能水平。職業技術和職業技能理論的創造性運用和本專業的基本理論,也應包括在高職院校的課程當中。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其內涵是質的變化,是在以往經驗技術層面上的理論提升。目前,大部分工作崗位均是科學理論技術和經驗技術有機的組合。高職院校培養出的高職人才,唯有具備了科學理論技術,才能適應工作崗位的變化。所以,高職院校所設計的課程,應該包含占主導地位的專業理論基礎課程、實踐運用所需的理論方法,以及相應的實際操作能力。根據國際通行的分類法,可將技能分為智力技能和運動技能,而前不久,英國教學理論研究專家――羅米索斯基對此項分類方法的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即從另一個角度,把技能分成創造性的和再生性的。可再生技能的特點是在技能重復的活動,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沒有大的變化,體現在固定程序操作的模式,比如利用計算機精心打字。創造能力的特點是在技能活動方面,要預先制定計劃并使用任務績效理論或在決策方面,表現出相當高的靈活性和權變性。電腦和其他高科技的出現,使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要求在生產和應用領域也日益增多。因為高職院校培養出的高職人才,其職業發展和定位是高技能崗位,這就要求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比例較高。所以在具體的課程安排和設計中,要加強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性職業技能的培養內容。[3]

        參考文獻:

        [1]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20年回眸――高等職業教育的探索與創新[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2]孔小利.研究高職辦學規律發展高等職業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2,(5).

        第3篇:高校人才培養計劃范文

        關鍵詞:XBRL 會計信息化人才 培養方案

        XBRL (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最早是由美國注冊會計師霍夫曼于1984年提出,是 XML(可擴展的標記語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在財務報告信息交換方面的一種應用,是基于互聯網、跨平臺操作,專門用于財務報告編制、披露和使用的計算機語言,基本實現數據的集成與最大化利用,會計信息數出一門,資料共享,是目前應用于非結構化信息處理尤其是財務信息處理的最新標準和技術,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效、更強大的財務分析與決策支持,增強了會計信息在未來的可擴展性與可維護性,它的出現將給企業信息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帶來一場效率的革命。

        一、XBRL納入我國高校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XBRL在我國的實務發展需要

        1.我國已成為XBRL國際會計組織的正式會員。2006年2月,證監會信息中心、保監會信息中心、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中科院研究生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聯合發起成立“XBRL中國地區組織促進會”。通過促進會不斷的努力,2007年12月3日,在加拿大舉辦的國際會議上,XBRL國際組織對全世界宣布:XBRL中國地區組織正式成立。2010年5月6日,XBRL國際組織批準XBRL中國地區組織成為正式地區組織成員。

        2.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較早就開始了XBRL的應用進程。2005年9月,上海證券交易所自主開發的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類標準,成為我國第一個獲得XBRL國際認證的分類標準。2005年4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XBRL國際組織的會員,這是我國首次、也是唯一一家以直接會員身份加入XBRL國際組織的單位。深圳證券交易所于2005年l月了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制作系統新版1.0”;2005年2月深交所“XBRL應用示范”,實現了在網站上展示“深證成份股指數” 樣本公司的年報實例文件。

        3.我國一直在探索推動XBRL在國內各行各業的應用。2009年4月,財政部了《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2010年10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了國家標準公告《可擴展商業語言(XBRL)技術規范第1部分:基礎》、《可擴展商業語言(XBRL)技術規范第2部分:維度》、《可擴展商業語言(XBRL)技術規范第3部分:公式》和《可擴展商業語言(XBRL)技術規范第4部分:版本》;財政部了《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兩套標準的,標志著我國以XBRL應用為先導會計信息時代的來臨,意味著我國進入了XBRL的推廣應用階段。

        (二)會計信息化專業人才的素質要求

        隨著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傳統的財務報告的編制模式和手段必然要被XBRL技術替代。當XBRL成為財務報告呈送的必要手段時,XBRL必然要為大多數會計人員所掌握,如果不能做到對XBRL的基本理解,就不可能正確恰當的運用。應用XBRL以后,對會計信息系統實施控制將會是會計人員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而這些控制程序內容的設計和執行,責無旁貸地落在公司會計人員身上。由此可見,當XBRL實踐時,會計人員必須掌握XBRL的基本技術原理和分類標準,以及基于XBRL的信息報告系統的操作技能。

        (三)我國高校實施XBRL教育的客觀環境已基本形成

        一是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的頒布,為基于XBRL的會計信息披露創造了良好的客觀環境,也為XBRL標準的制定確定了明確的框架和依據,為高校會計人才的培養提供了目標和依據。二是XBRL在我國的應用環境日趨成熟,上交所和深交所網站中XBRL格式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也可為教學演示提供素材,XBRL教學實驗數據容易獲得,為高校開展XBRL教學活動提供了可行性。三是目前我國高校會計電算化教學軟件用友、金蝶等的后臺數據庫Sql Server提供廠商及微軟等均支持XML技術,可以在Microsoft Office下生成XBRL數據文件,包括如何導入分類標準、生成實例文檔等,為會計專業學生掌握XBRL技術提供了方便。四是隨著XBRL在我國的應用和推廣,制定XBRL相關標準的客觀條件已初步具備,無論是從網絡技術平臺還是開發工具、實例研究等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這為高校會計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可參考的依據。

        二、基于XBRL的會計信息化人才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

        (一)XBRL會計信息化人才需求

        基于XBRL技術下,財務報告的內容將大為擴展,并實現實時披露,對會計人員的技能要求將從傳統的對數據進行組合、分類、報告轉變為評估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并及時向他們提供相關的信息。因此XBRL的出現給會計職業界和會計人才需求帶來了較大的挑戰,會計信息供應鏈上每個環節的利益相關者都受到影響,使他們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等發生變化,同時也對人才需求帶來深刻的變革,從XBRL技術應用實踐來看,可以將基于XBRL的會計信息人才的需求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層會計操作人才;二是中層財務管理人才;三是高層系統維護和開發人才。

        (二)基于人才需求確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

        基于上述XBRL人才需求的三個層次,介于目前我國還是處于XBRL應用的初級階段,對XBRL的應用還不夠深入和廣泛,為了滿足社會對于XBRL技術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應用和推廣這一新技術,我們認為,應該把高校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在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即基層會計操作人才和中層會計管理人才上。

        1.立足于對XBRL技術基本知識的掌握和相關應用軟件的使用。知識體系的設置應該與現有會計電算化課程的結構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應從學生先修課基礎和專業背景出發,將XBRL技術作為會計信息化課程的一個常規組成部分,讓學生熟練掌握XBRL技術,培養既精通財務、會計等經濟管理相關知識,又掌握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會計人才。

        2.基于XBRL技術應用和財務管理視角,培養財務分析人才。首先,了解XBRL的基本知識,能夠利用基于XBRL的軟件工具從證券交易所或相關的網站提取XBRL格式的實例文檔數據進行數據分析,提高財務信息的分析和應用能力。其次,熟悉XBRL的分類標準、技術規范、實例文檔的格式、存儲、傳遞和信息輸出的方式,以及信息處理的流程和控制環節,掌握基于XBRL的信息系統的結構和原理,能夠對XBRL信息報告系統進行維護和管理。

        三、高校XBRL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內容

        我國高校有關XBRL的課程開設與實務發展相比已相對滯后,應加強對XBRL教育的研究,在高校本科中增設XBRL課程,作為會計專業的必修課,培養實用型人才。

        (一)設置XBRL課程

        XBRL課程主要是圍繞XBRL的基礎概念、基本技術原理來展開,可分為初級課程和高級課程。初級課程主要讓學生掌握XBRL基本原理、技術規范和信息生成。內容包括:XBRL的基本概念、技術基礎、語言特征、數據字典、實例文檔、信息生成流程、XBRL Taxonomy和XBRL Instance解析、XBRL基礎模式文件解析、數據完整性和機密性等。初級課程重點在于認識XBRL在信息供應鏈中的角色,XBRL應用軟件的操作和XBRL會計報告如何生成,驗證確認以及應用XBRL解決商業問題。高級課程包括:XBRL分類標準、XBRL信息系統結構和原理、XBRL信息檢索與分析、XBRL系統維護與開發,以及XBRL相關內容,如XML和HTML等。這類課程一般需要有XBRL初級課程的基礎,也需要具有一定計算機知識、財務知識背景。

        (二)開展XBRL實踐教學

        在XBRL實踐教學中,可以專門設計用于實踐教學的案例,最好是真實的公司案例。一是使用網上公布的以XBRL形式提供的公司會計信息進行分析,二是到使用XBRL技術的企業調研采集實際案例。通過適當的實例,讓學生通過上機的方式,瀏覽和編輯XBRL分類標準,閱覽和生成XBRL實例文件,通過真實、精確的XBRL格式財務報告分析,使學生理解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內涵,認識XBRL標準化格式財務報告生成過程,不但有助于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編制符合XBRL分類標準的財務報告的實際操作技能。

        (三)與會計課程銜接和整合

        首先,沒有開設XBRL課程的高校可以給學生開發相關培訓課程,開設XBRL相關的學科知識和技能講座,如XBRL概念框架、XBRL技術標準與分類標準等,讓學生對XBRL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其次,把XBRL與會計課程銜接起來。XBRL與高校會計課程的整合,應當隨著學生掌握會計概念的廣度、深度而慢慢增加,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中,應當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安排不同的側重點來講解XBRL知識,在引言性課程中應包括對XBRL知識體系的宏觀把握,而在更高級的專業課程中XBRL知識應當以細節為導向,讓學生全面掌握如何對明細分類賬或經濟交易事項的數據進行規范和制定標準,用XBRL數據標簽表示財務數據,培養學生對XBRL信息報告系統建立和維護的綜合能力。通過在會計學專業結合傳統財會必修課程及計算機課程開設XBRL課程,進行不同側重點的講解,有助于學生掌握XBRL技術框架、分類標準及基本技術原理,培養其應用和維護基于XBRL財務報告信息系統的操作技能。

        四、高校XBRL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方法

        (一)強化師資力量

        XBRL的專業性和開放性對教師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既懂會計業務知識,又了解XBRL技術的復合型師資。目前我國最缺乏的就是權威的XBRL技術的專家和師資,所以,構建復合型師資知識結構是在會計信息化中推進XBRL教育師資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從事XBRL教育培訓的教師,需要對XBRL標準國際發展和應用狀況、國外其他地區組織XBRL的實施案例的情況進行追蹤,密切關注世界各國對XBRL研究的動向和成果等。有必要對高校師資進行XBRL相關內容的培訓,培養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創新型會計教師,讓教師真正把XBRL應用到每個相關課程中去,一方面要求他們在理論上進一步深造,到國內外比較成功的會計企業進修學習,另一方面要積極鼓勵支持教師參加會計實踐活動,增強會計實踐能力。

        (二)改進教學方式

        1.大力推廣網絡輔助教學。依托學校校園網平臺,采用瀏覽器服務器B/S體系結構,設計XBRL課程的網絡輔助教學系統,系統主要是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為師生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利用本系統,學生可以進行課程學習、上交作業、在線測試、提問交流等學習活動;教師也可以完成教材內容的、布置作業、試卷設置和答疑、公告管理等教學活動。網絡輔助教學系統,極大地拓展了課堂教學的空間,從而更好地滿足了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需求。

        2.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誘導、決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學法。它對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增強其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習的主動性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XBRL人才的培養需要學生掌握對于更多高級應用問題的分析、判斷、處理能力。有針對性的案例分析是提高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有效手段。例如對于XBRL成熟度的分析、不同分類標準的比較和評價、不同行業的擴展分類標準問題、特定應用模式的評價等。針對特定問題或開放式的設計案例及真實案例是最好的方式。

        3.廣泛地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目前獲取XBRL教學資源最便捷的途徑就是網絡,如,XBRL國際聯合會的網站(http://)、Bryant大學的XBRL教育資源中心(http://web.Bryant2. edu/xbr)等網站上就提供了豐富的XBRL教學資源,包括:XBRL基本概念和技術基礎、XBRL和XML案例研究、XBRL財務報告示范演示,這種演示向用戶提供了基本的實例,說明商業報告供應鏈如何從互聯網、XBRL和其他相關工具轉換而來并以一種更有效的方法向投資者提供現時的報告信息、XBRL的研究成果、XBRL最新進展等等。除此之外,國外還出版了一些有關XBRL的專業書籍,有關XBRL的文獻也在日趨增多。最后,還可通過系統地組織學生應用XBRL技術模擬實際企事業單位會計實務,讓學生通過XBRL的實例來掌握如何標記財務信息,使學生具有能建立和維護XBRL信息報告系統的能力。

        (三)加強非學歷輔助教育

        加強非學歷輔助教育,強化會計職業培訓、會計從業資格認證和繼續教育制度。為盡快解決人才緊缺問題,應強化職業培訓工作,重視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加強現有會計人員素質的培訓和提高。培訓形式可以多樣化、多層次,以適應不同的需要。會計職業團體或組織應定期舉辦XBRL的短期培訓,以便讓從業人員盡快掌握XBRL基礎知識和技術,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解決具體問題。我們可以借鑒美國會計學會的做法,它的短期培訓課程是針對繼續職業教育展開的。這類培訓一般定期開展,在網上公布開課信息。

        五、結語

        從XBRL應用的國際環境上看,目前絕大多數西方國家均已加入了XBRL標準化組織。我國臺灣地區也制定了臺灣XBRL技術標準推動計劃,并積極申請加入XBRL標準化國際組織。同時,隨著外資企業,特別是外資銀行、保險企業的進入,XBRL的應用已經成為國內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必須盡快制定XBRL人才培養計劃,將XBRL理論及技術作為一項重要能力培養要求納入到人才培養知識體系中,將XBRL相關技術納入到會計常規教育內容中,對會計專業人才進行全方位宣傳教育、系統培養與訓練,使會計人才充分認識到XBRL的重要作用,主動運用XBRL技術進行報告制作、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等,為XBRL的實務發展提供社會需求人才,以爭取在該領域的主導權。Z

        參考文獻:

        1.張敏,朱小平.會計信息化下的XBRL與會計課程整合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9).

        2.楊周南,吳沁紅,續蔥漢.中國XBRL研討會綜述[J].會計研究,2006,(8).

        3.季秀杰.推廣應用XBRL――我國企業與會計教育的應對[J].商業經濟,2011,(8).

        第4篇:高校人才培養計劃范文

        [關鍵詞] 民族高校; 財會創新人才; 教學模式; 財會立體化教學; 財會情境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65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2)24- 0112- 02

        21世紀是機會與威脅并存、利益與風險共生的知識經濟時代。面對知識經濟挑戰,同志曾指出: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高等教育法》第5條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教育部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也提出實施“高層次創造性人才工程”,要求民族高校“成為知識創新和高層次創造性人才培養基地”。因而,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財會人才是知識經濟對財會教育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知識經濟在為財會職能作用發揮提供廣闊空間的同時,也給財會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致使我國傳統財會教育模式培養的財會人才已難以應對日趨激烈的競爭,更難擔負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重任。因此,改革我國傳統財會教育教學模式已勢在必行。

        1 民族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型財會立體化教學價值

        財會教學改革既是財會教學方式變革,更是財會教育理念轉變——研究、探索、調查和發現成為財會教學改革核心,身在其中的教師和學生都是學習者、發現者。因而,構建財會立體化教學新模式,對推動和深化我國民族高校財會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

        1.1 對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調動

        財會立體化教學改革既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又強調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辯證統一關系。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其參與意識將大大增強,這無疑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1.2 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財會立體化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結合教學內容廣泛收集有關資料并深入實踐財會改革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既豐富和深化了教學內容,增強了教學吸引力和針對性又為學生撰寫論文提供方向和素材。學生通過對各種學術觀點的比較與分析可培養其信息獲取與利用能力、綜合分析與判斷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及自我識別、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能力。

        1.3 對教學改革實踐推動

        開展財會立體化教學活動將使學生學到許多在教材和課堂教學中學不到的東西,使教學內容得到深化和拓展,教學內容的深化和拓展又反過來促進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方法改進。

        1.4 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

        財會立體化教學改革將對教師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師只有加強自身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自己,才能適應教學要求,充分發揮對學生的引導作用。這既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在這種雙重力量驅動下,教師的教學水平勢必不斷提高。

        2 民族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型財會立體化教學模式機理

        財會立體化教學模式指在財會教學中對教材內容、教學形式、教學空間進行全方位整合系統設計,積極調動并發揮財會教師主導作用,充分實現學生在情感、認知等多方面的自主構建。是由財會教材內容超文本化、財會教學形式多樣化、財會教學空間擴展化三維度構成的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2.1 財會教材內容超文本化

        (1) 財會教材內容超文本組織形式。超文本是按照人腦聯想思維方式,用網狀結構非線性組織管理信息的一種先進技術,是多媒體系統的一種固有特性。超文本基本結構由節點和鏈組成。節點和鏈均有多種不同類型,因而形成各種不同多媒體系統。利用多媒體超文本特性可實現對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組織和管理。例如,按財會教學目標要求可把包含不同媒體信息的各種財會教學內容組成一個有機整體;按財會教學內容要求可把包含不同特征的各種財會教學資源組成一個有機整體。

        (2) 財會教材內容超文本教學設計。① 以利用和形成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作為價值取向和目標指向,對財會課程內容設計的總目標是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認知結構建構;② 重視財會環境設計、編寫財會超文本教材。財會環境可促發學生認知結構處于激活狀態,為新舊知識提供接觸點;③ 財會教學內容設計條理化、結構化和整合化。這一原理要求財會教學內容設計可采取由一般到特殊和由特殊到一般的兩條互逆途徑,使教師對財會學科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相互關系能精細了解并形成以學生優質的認知結構為目標;④ 財會教材超文本設計要以學生現有認知結構為起點,以學生自主建構的良好認知結構為終點;⑤ 財會教材超文本設計不僅要考慮從宏觀上對內容、情境進行設計,還要考慮激活原有認知結構、鞏固新建認知結構等微觀策略。

        2.2 財會教學形式多樣化

        (1) 大膽嘗試“TRY哲學”,增加學生創新體驗。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有更多創新人才和創新產品出現,一個很重要原因在于用西方人廣泛接受的“TRY哲學”比較好地解決了理論與實踐關系的問題。事實上,人類歷史上許多發明創造就是在一次次嘗試中獲取的,人類本身也是在一次次嘗試中獲得進化、發展的。因此,“TRY”哲學應成為創新教育的重要行動原則。什么都愿“TRY ”正是一個人創新意識的生動表現;什么都敢“TRY ”正是一個人創新意識的萌芽。只有這樣,新的東西才會層出不窮地被“TRY ”出來。

        (2) 加強引導,培養學生“舉一反三”創新思維品質。財會立體化教學離不開“舉一反三”。本質上,“舉一反三”是獲得新知識、認識新事物的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遷移方法、強化與反饋方法,是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財會立體化教學中,應把握住:①擺正三種類型思維,即學究式思維、批判性思維和生成性思維在財會立體化教學中的位置。學究式思維是一種被動思維、定勢思維,批判性思維往往是一種求異思維,求異意味著否定原有定勢,建立新的思維定勢,生成性思維是一種主動思維,講求富有創造力和建設性。財會立體化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學究式思維,也要教給學生批判性思維,更應教給學生生成性思維;②處理好思維與信息關系問題。信息不能代替思維,思維也不能代替信息,二者都必不可少;③認清感性思維或直覺思維的重要意義。學生邏輯思維和感性思維兩者都需要加以培養。只看到其中一面而忽視另外一面會使學生思維能力受到局限;反之,就容易使學生依靠自己具備的整體知識直接而迅速地使問題得到解決。

        (3) 創設財會問題情境,提供學生表現自己創新意識的時間和空間。財會立體化“創新教育”教學形式對教師而言是將“教”的目標轉化為“學”的目標;激活學生創新思維,方法上點撥、誘導,情感上激勵,多層次給予公正評價;對學生而言是明確學習目標、感知學習內容,參與探究活動,學會思維方法,獲得成功體驗。

        2.3 財會教學空間擴展化

        財會教學空間擴展化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空間不應只局限于教室單一場所,應充分認識現代社會信息資源及獲得這些資源的方式。沒有豐富的高質量財會教學資源,就不可能讓學生進行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重視財會教學資源建設則要求廣大教師應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各種已有資源。有了豐富的財會學習資源,學生就可在廣闊空間獲取學習信息。

        (1) 建立社會大環境與生活小環境,使學習知識成為自覺行為。對此,我國的一些民族高校已經有這方面成功范例。如長春大學的外語教學對大學一年級學生采用全封閉教育,每周只有周末學生才可出校門。在這種全封閉環境中,學生間、師生間都要求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教室、食堂、操場上所有的標語、標牌都是英語。總之,學生的生活學習空間是一個完全的英語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英語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學習已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2) 建立基于IT的智能教育環境。基于IT的智能教育環境能滿足不同學生發展需求,并可使學生從不同的方式獲取信息,從而激活學生創新思維。事實上,信息流動過程有3個循環。第一個循環是“環境感覺登記高級加工反應器環境”,流經這個循環的信息量將隨傳播技術的進行逐漸減少;第二個是“環境現代媒體感覺登記高級加工反應器現代媒體環境”,這個循環渠道成為人類獲取信息主渠道;第三個循環是在高級加工區內進行的循環,一切有價值的信息再生創新都在這個循環中完成。于此相對應,財會立體化教學設計也應為3個層次:以“產品”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和以“系統”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前兩層次的教學設計與學習機制密切相關,涉及到學習目標和教學策略制定。為此,在財會立體化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有意識根據信息加工的二級三循環過程合理安排教學策略,以實現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目標。

        3 民族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型財會立體化教學模式實踐

        3.1 財會教材編寫超文本

        對于財會立體化教學中的知識點,應用文字、圖形、圖像、語音、動畫等多種形式,采用超鏈接方式將財會立體化教學內容所涉及知識的橫向、縱向背景或前沿作出完整展示,將各知識點含義講透、操作要領講透,設計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的練習題,設計讓學生自主創新與社會實際需求相結合的應用題,讓學生既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有所得的,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壓力與動力,因為這種超鏈接知識或技能具有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無限吸引力。具體而言,財會立體化教材應包括基礎教程、綜合教程、擴展教程、教學參考書以及配套多媒體學習課件、網絡課件等。

        3.2 財會立體化教學形式創新

        在教學形式上,要徹底改變傳統教師一言堂局面。根據教材設計,運用各種有效教學媒體,創設別具一格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積極參與學習,讓學生的思維能與教師同步甚至超前于教師,讓教與學真正互動起來。在此,教師的引導與指導尤為重要,不能放任學生海闊天空而不加任何指導與引導。創造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發揮。既應注重學生主體地位,更要發揮教師指導作用。

        3.3 構筑基于IT的財會立體化教學環境

        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建立教師個人網站,在網站上放置足夠的學習資源,包括相關課程的多媒體學習課件,還要利用公告板、電子郵件、協作學習資源等進行師生之間及生生之間協作學習。在教學場所上,仍然提倡課堂教學為主,但要創造種種可讓學生產生不同感受、可產生啟發式聯想的課堂環境。同時,積極利用體驗式教學實踐環節,讓學生獲得有關生活與學習體驗。體驗式教學就是要求學生不僅要動腦,更要動口向他人傳遞自己的思想。要動手動筆實際操作,在手腦并用過程中不斷改正不足,不斷在解決新問題時產生頓悟,使問題獲得出色解決。通過學習,通過引導,學生不斷積累知識,為靈感的涌現夯實基礎。泰勒曾說過:“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比只有一種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到的見解。”知識和信息是創造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知識越豐富,創造性思維的靈感火花越能經常出現,越容易取得新成果。

        通過上述財會立體化教學模式實施,學生們的頭腦就會處于積極思考狀態,新舊知識不斷碰撞,這表明學生頓悟的品質已得到很好培養。頓悟是創造力的表現形式,培養頓悟就是培養創造力。通過這種立體化教學模式的長期教學,學生們必然會在情感上、在認知上、在創新能力上有質的飛躍,這正是財會立體化教學模式最終期望的目標。

        4 結 語

        民族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就是在學與教培養學生個性化過程中,靈活運用立體化教學法,激發學生研究財會專業基礎的積極性,使學生以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動力在高層次上進行探索,進而產生財會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論。應以尊重態度歡迎學生提意見,讓他們在執著的追求、開放的思路、自由的探索及真誠的交流中走上創新之路。

        主要參考文獻

        [1] 顧明遠,孟繁華. 國際教育新理念[M]. 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

        [2] 周宏. 學科創新教育新視點[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

        第5篇:高校人才培養計劃范文

        1目前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國際化技能人才培養現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開展多層次、寬領域教育交流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培養造就復合型、高層次、通曉國際規則的、適應對外開放的創新型國際化人才”。隨著互聯網帶來的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國際競爭的日益激烈,社會對具有國際視野的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強烈,也對營銷技能人才主體之一的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注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國際化技能人才。

        目前,伴隨著我國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樗秤?教育發展潮流,我國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也在嘗試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與資源,不少高校都積極開展國外合作辦學項目,旨在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高職市場營銷技能人才。但是,由于高職市場營銷專業長期以來注重學生傳統營銷技能的培養,對學生國際視野的培養仍缺乏。因而,在與用人單位調研中發現營銷專業學生有英語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欠缺,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足,國際商務禮儀欠缺,團隊合作能力不強,組織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通過對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的走訪調研發現,大部分院校在培養市場營銷專業國際化人才中,主要通過加強英語類課程、商務禮儀課程等方面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但這種方式僅是片面的,不能滿足目前企業行業與國際社會對市場營銷專業國際化人才的需求。

        互聯網的深入發展拉近了人們彼此的距離,讓世界變小了,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應該具備全球化視野,在互聯網的支持下在全球范圍內開展營銷活動。因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國際知識、國際意識、國際文化、國際交際能力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顯得十分重要。

        2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國際化技能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國際化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服務于區域互聯網零售業、批發零售業、制造業、商業、服務等行業的中、小型企業,具備營銷策劃、推銷業務、在線銷售、廣告策劃、市場調研、公共關系等技能,具備國際視野、人際溝通、團隊合作、國際商務禮儀和慣例、市場職業素養、商務英文會話寫作等素質,具有創新創業知識,能勝任國際市場營銷、推銷業務、網絡營銷、促銷策劃、市場調研、公共關系、跨境電商等工作崗位的國際化技能人才。

        3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國際化技能人才培養規格內容

        31知識結構

        了解社會常識、消費心理行為知識;了解互聯網知識,掌握網上信息傳播的途徑、平臺、銷售平臺等網絡知識;掌握O2O職業領域的工作過程和理論知識;能熟練運用外語,具備基本的和外國人交流溝通的能力;具備職業領域對應的品牌營銷知識、網絡營銷專業知識;掌握市場營銷、國際市場營銷、網絡營銷的原理和規律;掌握廣告策劃、公關策劃、客戶關系管理、推銷技巧等專業知識;掌握電子商務業務知識;掌握商務談判、線上銷售等專業知識,能構建知識網絡。掌握市場營銷、商務外語、創新創業三體一線的知識結構。

        32素質結構

        能尊重別國的意識形態、文化、價值觀、風俗和宗教信仰,無狹隘的民族觀;具有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開拓創新精神;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具有責任心、事業心、進取心;具有創意素質、文案素質、演講與表達素質、人際溝通與合作素質、自愿公平誠信的職業素養。

        33技能結構

        具備進行市場營銷相關實踐工作的技能;能從傳統途徑和新型營銷方式來開展營銷活動;能熟練掌握國際交往禮儀和慣例,有良好的合作創新精神;能熟練地應用互聯網開展工作;能熟練進行計算機操作,熟練使用Photoshop、Microsoft Office等工具開展工作;能熟練地使用外語進行商務會話、應用文寫作、專業資料閱讀以及相關資料翻譯;具備較強的項目組織、商業談判、協調溝通、人際交往能力。

        4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國際化技能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

        基于對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國際化技能人才培養規格內容的分析,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可以分解成網絡營銷、商務英語、促銷策劃、市場調查與預測、推銷業務、創新創業等六個不同的能力模塊。圍繞每一個模塊進行對應的課程設置,包括網絡營銷、廣告實務、在線銷售、商務英語、跨文化溝通、商務英語視聽說、促銷策劃、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營銷、推銷業務、SYB創業課等多門課程。通過模塊與課程的設置,培養學生的網絡營銷能力、商務英語能力、促銷策劃能力、推銷業務能力、市場調查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國際意識、國際知識和國際交往能力。

        41網絡營銷能力模塊

        能力要素:能制訂網絡營銷策略;能開展網站建設策劃或選擇電子商務平臺;能策劃和裝飾店鋪;能策劃和操作產品上線;能策劃和網絡廣告;能策劃網上促銷活動;能進行搜索引擎優化;能開展郵件營銷;能開展博客營銷;能開展社區營銷;能分析利用網站統計數據;能評估網絡營銷效果。

        課程設置:網絡營銷、廣告實務、Photoshop設計、在線銷售、營銷策劃。

        42商務英語能力模塊

        能力要素:能良好掌握英語溝通技巧;能撰寫英文書信等商業信函;能進行英語會話;能與外商進行商務溝通。

        課程設置:商務英語、商務英語寫作、商務英語閱讀、跨文化溝通、商務英語視聽說。

        43促銷策劃能力模塊

        能力要素:能制定營銷戰略規劃;能對產品研發、設計、銷售策略提出建議;能進行廣告策劃與;能策劃與實施促銷活動;能策劃渠道建設;能策劃終端營銷;能培訓營銷人員;能對營銷團隊建設進行策劃;能參與營銷體系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建設。

        課程設置:促銷策劃、團隊建設與人際技能、渠道管理。

        44市場調查與預測能力

        能力要素:能明確調查問題;能界定調查范圍,確定調查內容;能選擇合適調查方法;能制訂調查計劃;能進行實地調查,收集所需信息;能整理獲取的信息;能統計并分析信息;能進行預測,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能撰寫調研報告;能進行調研評估。

        課程設置: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營銷。

        45推銷業務模塊

        能力要素:能收集市場信息;能制訂個人銷售計劃;能明確目標客戶;能制訂拜訪行動計劃,并在拜訪完畢后填寫總結;能做好拜訪準備;能在接觸客戶中識別有效的客戶;能應用FABE等模式介紹產品;能有效促成交易;能結算賬目;能進行銷售服務;能催付賬款;能進行渠道管理;能進行大客戶接待;能參與其他營銷活動;能應用電話進行良好效果的溝通。

        課程設置:推銷業務、商務禮儀、商務談判、經濟法、消費心理學、演講與口才。

        46創新創業能力模塊

        能力要素:能產生創業想法;能設計創業計劃;能實施創業計劃。

        課程設置:SYB創業課、創意思維課。

        5實現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國際化技能人才培養規格的途徑

        51開展中外合作辦學

        中外合作辦學已經成為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一大熱點,有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已經成為衡量一所示范性高職院校的重要指標。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國際化市場營銷人才,就必須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引進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中外校方根據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市場實際需求制訂合適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實訓大綱、考試大綱,雙方可以各自保留各自的教學模式,雙方互認學分或者互認畢業證書。授課形式上可以由外方教師進行授課或者由經過培訓過的中方教師進行雙語授課。我方學生可以到海外進修學習,感受外國的學習氛圍與風俗文化,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國外風情。學生還可以進行學歷教育或者非學歷教育,選擇全日制課程或者非全日制課程。

        52吸引海外學生,營造國際氛圍

        高職院校可以把國際文化氛圍列入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學校層面上建立多元化的國際交流機制,加強學校對外交流的力度,以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依托,吸引海外學生來校學習。通過校園內海報、文化墻、微信、微博等溝通宣傳工具來營造校園內的多元化文化氛圍,致力開展校園文化交流活動,加強多元文化的發展與理解。此外,加強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國際意識教育,通過專業活動、競賽活動等來增進留學生與本校學生的溝通,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

        53注重師資隊伍國際化培養,開展青年教師海外進修工作

        學生是教學之源,教師是教學之本,教師在高等職業教育改革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要培養具有創造才能、適應多元社會的國際化學生,就必須具有國際化素質的專業教學隊伍。高職院校可以引進具有海外留學背景的教師,同時注重師資的國際化培養,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國際化培養,定期開展教師素質培養、業務培養、出國進修培訓以及引進外籍專家校內培訓。給予青年教師到德國、美國、新加坡等高職教育發達國家學習的機會,讓青年從繁重的課業壓力中走出來去提升自我,通過多樣化的學習和交流,提升教師的國際素養。

        54教育理念國際化,教學模式與國際接軌

        構建國際化課程體系,在原有的課程基礎上新增國際化元素課程,以國際化視野構建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機制,推進國際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將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融入課程中去,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實施與國際接軌的教學模式。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吸收他國先進的教學理念,改善單一的成績評價方式,采用成績評價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從多方面去評價人才,注重學生實戰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化市場營銷人才。

        第6篇:高校人才培養計劃范文

        關鍵詞: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集團化辦學;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集團化辦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在地方政府統籌下,依托行業、企業,由職業院校牽頭組建職業教育集團(以下簡稱:職教集團);并由校企政共同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行業企業中的職業活動領域為學習內容,運用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培養掌握現代服務技術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專業人才培養方式。該模式的實質就是通過職教集團搭建的廣闊平臺,讓學生在仿真的職業性教學情景中參與學習、體驗學習,在真實的職業情境中應用學習成果、檢驗學習效果、完善學習內容,在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其中,校企合作是工學結合的基礎,工學結合是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集團化辦學的最終目標則是要促成校企深度合作、工學有效結合。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集團化辦學”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1.我國現代社會產業體系的構建需要產學研結合培養大量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當前,我國正處于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這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需要職業教育培養一支規模宏大的高素質才隊伍。可以說,職業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支撐力量之一。

        2.國家出臺的政策支持校企合作、集團化辦學的人才培養模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于職業教育的論述中明確指出:“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吸收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鼓勵企業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就集團化辦學進一步提出:“創新辦學體制,鼓勵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共建高等職業學校,探索行業(企業)與高等職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組建職業教育集團,發揮各自在產業規劃、經費籌措、先進技術應用、兼職教師選聘、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學生就業等方面的優勢,形成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各方合作辦學,跨部門、跨地區、跨領域、跨專業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

        這些政策的出臺從根本上保障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集團化辦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和探索。

        3.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人力資源的需求相契合

        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的,是造就數以千萬計專門人才的平臺。這類人才的工作內涵是將成熟的技術和管理規范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和服務,工作場合和崗位是基層第一線。高職院校培養的這類人才正是企業大量需求的人力資源。這是一個企業賴以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許多工業化國家的實踐和研究已充分證實:企業的革新能力、生存發展機會和生產率方面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線員工貢獻力。因此,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人力資源的需求是相契合的。職業教育是企業人力資源質量提高和再開發的重要手段。

        4.集團化辦學是擴大校企合作廣度、深度的重要途徑

        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新任務,為職教集團發展提供了新機遇。集團化辦學促進了職教集團專業鏈與行業產業鏈的深度融合。首先,集團的組建使校企合作的方式由個別學校與個別企業之間雙邊合作變成職教集團與多個企業多邊、多相、集團式的全面合作,這種全面合作是職教集團的基本特征。集團式合作幾乎可以覆蓋行業內所有的技能型人才需要,為行業提供與產業發展需求相對應的人才培養以及行業內從業者全方位的培訓與學歷進修。最終形成行業企業與職教集團相互依賴、共生共存的局面。其次,有效地吸引社會資金特別是行業企業的資金興辦職業教育,更多地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的辦學,擴大職業教育的優質資源。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過程中“學院熱,企業冷”的現象。可以說,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形成職業教育辦學聯合體是校企有效合作的重要途徑。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集團化辦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

        依據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應用性和職業性目標定位,以及旅游行業的特點和旅游企業的運行狀況,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從2009年開始實施專業群內涵建設項目,作為天水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的牽頭單位,經過連續3年“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集團化辦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與社會效果。

        1.以組建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為契機,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搭建廣闊平臺

        集團化辦學的最終目標是解決校企有效合作問題。盡管近年來各種校企合作的形式不斷出現,但從本質上講,職業院校還沒有與企業形成緊密合作模式,大部分企業不向職業院校投資,不參與職業院校的辦學,不向職業院校提供長期穩定的、技術含量較高的、與產業技術發展先進水平相匹配的實習崗位,使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處于“一頭熱”的境地。集團化辦學是在新的平臺上重建校企合作的紐帶。

        以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龍頭組建天水旅游職業教育集團,這是一個以契約為主要聯結紐帶的多元合作職教集團。集團由職業院校、企業、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等組成,地域涉及甘肅(天水)、陜西、山東、福建、內蒙等。經過兩年的運作,集團在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融通、共享方面有了初步的效應。特別是在促進校企合作、密切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的聯系方面有了長足的進展。目前已初步形成,跨區域校企合作的“藍海模式”、企業直接參與教學設計的“絲路模式”、工作任務定向及工學交替的“和諧園模式”和服務區域優勢產業發展的“關中――天水經濟區模式”等合作模式。

        2.集團化辦學機制下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踐

        (1)利用集團成員的多元化優勢和行業背景,制定貼合行業要求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依托職教集團成員單位組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審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該委員會的重要職責之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由三個階段組成。首先是“工作分析”階段,此階段主要由職教集團內部行業企業成員分析職業內的工作,以確定該職業的內的工作職責和各個職責內的任務。其次是“崗位工作任務分析”階段,此階段由校外企業人員和校內專業教師共同開展,以確定在一定工作職責內完成每項任務需要的能力目標并選取典型工作任務。第三是“教學分析”和“教學設計”階段,根據任務分析的結果,確定課程體系設置,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線設計課程教學大綱。這一階段的任務主要由企業成員配合校內專業教師完成。

        (2)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線,以提高學生的核心技能為目標,校企合作設計教學內容。

        在以上有針對性地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根據課程建設的一體化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實踐活動為主,理論知識為輔,實現了由單一到綜合的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與開發模式。例如,通過對旅游企業一線的大量走訪、調查以及對天水各類旅游資源的深入分析,開發了天水兩日游的旅游線路,該線路填補了天水旅游線路安排的許多空白點,以此產品為主線開發教學內容不僅形成了鮮明的特色,也引領了天水旅游線路開發的新思路。

        這種教學設計把導游實務理論的知識點有機融合到每個項目任務中去,讓學生通過完成各項任務來直觀的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這樣學生通過完成每個項目既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又掌握了地陪導游的實際技能,使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與建立職業認同感相結合,實現了教學與工作的一體化。

        (3)以基于課程設計的典型工作情境為主線,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施中把課堂教學轉向工作情境,課堂由教師為主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中以項目為載體,將企業的工作任務、工作內容融入課程教學中。把教學內容按工作過程展開, 針對行動順序的每一個過程環節以及職業能力設計任務模塊,以項目任務模塊來構成教學的組織過程。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強化高職學生實習實訓的教育作用,而且使“項目進校園,專業入企業,在校如在崗,課堂是職場” 的校企合作人才共育雙重目標得以實現。

        (4)以工學結合為主導強化職業能力培養, 做到校內課堂教學、模擬實訓與企業各類、各層次的實習相結合、校企聯動就業共擔。

        該人才培養模式采用靈活的教學形式、工學交替的教學組織,形成“學習――工作――再學習――再工作”的培養方式,時間上安排學生第1-3學期在校內學習,第4、5學期在企業頂崗實習,第6學期在校內學習。具體安排如下:第一個學期安排一周的專業見習,學生到各實習基地參觀學習,各校企合作專業人員介紹企業情況及其企業文化,培養學生對職業的基本認識;2、3學期每學期安排2-4周的企業專項實習;第4、5學期主要到旅游企業頂崗實習;第6學期在校完成實結和職業崗位評析。通過校企合作,為企業和學生搭建深入了解的平臺,通過頂崗實習實現了校企間的雙向選擇,為學生能就業、就好業打下了基礎。

        (5)以打造符合職業人才培養要求的專業教學團隊為目標,改善與加強“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建設。

        能否真正建成“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為了使專業教學團隊能勝任“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集團化辦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加強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這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要確定有效地團隊目標;其次要培養卓越的專業帶頭人;第三要構建和諧的團隊文化。

        ②注重專職教師“雙師”素質培養。每年有計劃分期、分批安排已有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

        ③優化專職師資結構。學院有計劃地從普通高校、社會和企業逐年招聘和引進部分教師,注重增加專業教師中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并力求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專業) 、學歷結構、年齡結構、性別結構的合理配置,不斷改善和優化專職師資結構,為學校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④建設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聘請本地區、本行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且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技術人員或部門經理及技能標兵(服務明星)擔任兼職教師,建立“二元師資隊伍管理模式”,把兼職教師作為打造專業教學團隊的重要組成部分來建設和管理。形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傳授的機制,以適應培養生產第一線所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6)以行業準入制度、市場的人才需求規格與學生的實際就業需要為參照,實施以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雙證結合”的過程性考核評價制度。

        實施“課證融通”,把職業資格標準融入課程體系,努力使課程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結合起來, 如在考核《導游基礎知識》《導游業務》《旅游法規》等課程時,可以用導游資格證考試的成績進行置換,從而實現“以證代考”。職業素質類課程積極推行過程性評價體系,以技能大賽、工作任務完成展示來代替試卷考核;以賽場、職場等多種動態形式代替單一的靜態考場。

        3.集團化辦學機制下的“中高貫通、協調發展”的實踐

        高職集團化辦學是以國家級示范性高職院校為龍頭,以開設同類專業的中、高職學校為主體,以同類行業、企業及科研單位為依托,以區域優勢產業為支柱,以專業建設為紐帶,以實現資源共享為目的,組建起行業性的職教聯合體,把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和終身教育三者融為一體。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集團化辦學” 人才培養模式涵蓋職業教育的多個類型和層次:有中職、高職,有職前教育、職后教育,有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有學歷證書教育與資格證書培訓等等,形成了人才培養、培訓和服務的一體化。集團化辦學,可以在集團成員院校中試點以高等職業院校為主導,系統設計中高職一體化貫通的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探索基于學分互認的中高職課程銜接,實施分段式學籍管理等更加靈活的模式。使中、高等職業教育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與教材、教學資源、招生制度、行業指導等十個方面的銜接,在職教集團內部得以有序實現。以此彌補中高職教育因辦學層次、學制和課程結構配置的缺失而造成的單一與重復。

        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集團化辦學”人才培養模式要把握的關鍵環節

        結合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集團化辦學”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探索,筆者認為應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1.政府主導,搭建平臺是實現這一模式的助推器

        政府以積極搭建區域共享實訓基地和職教集團等校企合作網絡為平臺,推動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職業院校人才資源和設備資源。職教集團各成員單位共同遵守《集團章程》,實施產學研結合,形成跨地區、多功能、多層次的“自由聯合體”,也是分工明確和資源互補的“利益共同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機制是推動校企合作發展的動力和維系校企合作良性運轉的紐帶。政府要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和社會發展規劃,要建立與完善有利于推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制定相應管理辦法,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引導、鼓勵與支持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提高企業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多元化的資金來源,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嚴格勞動準入制度,抓緊制定和完善就業準入的法規和政策,全面推進和規范企業用工的職業資格證書準入制度。

        2.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是實施這一模式的突破口

        突破傳統學科課程體系中對課程設計安排的限制,以工作任務為線索確定課程設置,以職業能力為依據組織課程內容,以典型產品(服務)為載體設計教學活動,以職業技能鑒定為參照強化技能訓練。以典型崗位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教學活動,整合理論與實踐。

        3.校企共建共享型校內實(培)訓基地與緊密型的校外頂崗實習基地是實施這一模式的支撐

        依據職業技術領域典型工作任務的完整工作過程流程和職業崗位技能要求,建設校內學習型生產性實(培)訓基地以及緊密型的校外頂崗實習基地。把校外旅游企業的管理模式、工作任務和工作內容引入校內實訓基地, 使兩者有機結合、互為補充, 在充分整合優勢資源的前提下, 把教育、技術、就業有機結合, 形成旅游人才培養產業鏈。這既是保障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的前提,也是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平臺。同時,完善對校外基地實習過程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建設與績效考核,改變頂崗實習粗放式管理的現狀。

        第7篇:高校人才培養計劃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引言

        職業教育是教育的一個類型,是為了培養從事某種職業所具備職業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提供的直接為從業服務的教育。職業教育并非高等教育的低級階段。高等教育是讓受教育者獲得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非職業教育,間接服務于就業。但目前的中國職業教育最高層次表現為大專,即高等職業院校,這決定了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在課程的廣度與深度設置上是不能與本科會計學專業相提并論。會計電算化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有所區別,擁有自己的特色與創新。

        1.從就業市場出發,重視市場調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職業教育是讓受教育者直接地就業,應一切從就業市場出發,尊重市場需求。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示范的職業院校,在開展市場調研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分析方面有著一定的經驗,值得借鑒與學習。一方面依托企業人事部門,國家就業五十強評審,麥克斯等第三方認證度較高的調研機構;另一方面依托學院內部的校企合作辦公室,調動專業教師與輔導員參與調研工作,常規運作,制度保障,并輔以多種現代的溝通手段,例如QQ、微信、校友聯誼會、問卷調查、行業專家座談會、學校走訪學習等。會計電算化專業圍繞著中小型會計行業人才結構現狀、適當人才需求狀況、會計專業發展趨勢、崗位對知識能力要求、職業資格要求等敏感因素,通過設立一系列高關聯度指標,建立綜合的評價指標體系,調整人才培養模式的方向,與企業親密接觸,適應經濟與行業發展。

        2.探索職業道德建設新模式

        “厚德載物”。職業道德既是基本的職業資格要求,也是用人單位選聘人才的參考標準。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說過“一個人的成功,只有約15%取決于知識和技能,85%取決于與人溝通。”而在與人溝通與交往過程中,道德品質無疑發揮著關鍵作用。目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在會計知識與技能方面很難與本科學生相抗衡,應提高“非智力”因素的比重,重視情商教育,加強道德建設,提升綜合競爭力贏得就業市場的成功。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是省屬示范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成立于2002年,發展至今,已由原來的3個班108人擴建到在校生25個班約1250人,院系領導坦誠地認為重視職業道德建設,并作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是其穩步發展的關鍵因素。

        2.1充足的課時講授職業道德

        安排“財經法規”、“會計職業素養”等專業課程,以獨立的章節形式講授“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等具體的會計職業道德。并輔以多種教學方式,例如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案例教學等,模擬真實的會計崗位環境,形象地剖析典型會計失德行為及危害。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中也應當穿插職業道德教育,專業教師將師德師風建設與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密切結合融入課程教學,自我教育,加強管理,展現良好的專業素養。

        2.2實現自我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統一

        “教是為了不教”。自我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自發地將職業道德要求轉變成行動,作用于實踐,運用于生活。學生在模擬實訓和頂崗實習中,體會真切的職業環境,通過嚴謹的訓練、嚴格的管理,規范行為內化成自身的道德修養。學生的管理工作中也“別有用心”營造職業道德的學生活動,例如,開展創建文明宿舍,文明班集體,學雷鋒活動日等,讓學生在輕松的大學生活中寓教于樂,塑造良好的個性特征和健康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熱愛專業,誠實做人等職業品質。重視德育的考評體系。在一年一度的院獎和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定中,建立德智體美的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制度,其中德育成績占綜合測評的30%,違規違紀實行一票否決,從紀律和規章上給德育的實施提供了保障。

        3.從就業視角構建課程模塊

        職業教育的知識體系是工作體系,工作體系是由一系列關聯的工作任務構成,從這個角度講,職業教育本質是實踐的體系,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而課程結構影響著就業競爭力的形成。從量上來說,理論知識并非獲得就業適應能力的充分條件;從質上來講,掌握再多的理論知識與工作任務聯系不夠緊密也是不恰當的。作為重技術的會計電算化專業更應如此,一定要“有的放矢,敢于舍得”,用心設計課程的結構,把握“量”與“質”的平衡。

        3.1按助理會計師職業資格要求安排課程結構

        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是行業敲門磚,助理會計師證書是職稱系列的第一道門檻。從中小企業的會計人才需求出發,緊密結合專科畢業證書與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制訂專業教學計劃,修訂、完善教學內容與教學重點。

        3.2理論夠用,實訓充足

        理論知識安排多少,服務于考證與“動手環節”,企業用多少,我們學多少。課程體系既有理論教學部分,又有實踐教學部分。二者互為補充,交叉滲透,協調統一。3.2.1從三年的大塊結構分,由“三步驟”+“兩環節”構成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是省級示范學院,它的“三步驟”分為專業基礎、專業技術和綜合能力三個部分;“兩環節”是指手工記賬實訓和會計電算化實訓兩個過程。通過“三步驟”+“兩環節”貫穿全三年,由專業基礎課程進階為專業核心課程,最后發展為綜合實訓課程,縮短就業后的適應期。3.2.2從一門課程的小塊看,由理論部分和實訓部分兩塊構成實訓部分課時占據課程總課時的1/3以上,實訓課程充分利用最新的財會教學軟件,如網中網、用友、金蝶等相配套的實訓部分,利用真實的憑證、賬本等實物票據資料,采用案例分析法、項目導向法、情境分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盡可能將理論教學形象化、真實化、場景化,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與生疏感,達到零距離就業的效果。

        4.打造符合職業教育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4.1健全完善的在職教師繼續教育制度

        職業院校的師資與普通學校不同,不強調高理論,高科研。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不但要懂教學,而且要像老會計一樣走過市場,懂得做賬、報稅、財務管理、審計。從某種程度上講,職業教育的會計師資應同時具備教育家、財務總監和基層財務人員三種職業,配套保障的培訓與進修是必不可少的。

        4.2加強企業實習基地建設

        一方面,“引進來”,聘請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財務總監等作為學校的客座教授,具有會計事務經驗和財務管理經歷的企業人員充實教師隊伍,不僅把企業的培訓模式和先進技術帶進學校,還可以依托自身的實踐經驗開拓教學和科研的新思維,成為“教授型”會計師。另一方面,“走出去”,鼓勵我們的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參與實踐,了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經濟業務概況、崗位細責、管理規章和用人制度等企業概況,有助于制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示范的職業技術學院,它成功地將代賬公司引入校園,通過這個校企合作的平臺,教師可以親身體驗從會計從業證、賬簿到報表的全套操作,感受會計分崗的不相容與相互銜接,較好地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和開展繼續教育,進一步提高實踐應用能力。

        5.因地制宜,特色創新,建立核心競爭力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這種品質發展的思路是不符合專科學生的現狀和會計專業技術性強的特點。高職教育的會計電算化專業應當找準自己的賣點,避免過強的競爭,以特色求發展。

        5.1與學院特色相吻合

        中國的高職院校是有著鮮明的行業特色,而會計電算化專業是個服務型專業,可以適用于各個行業,在高職辦學的條件下,完全可以利用行業辦學的優勢,形成自己的行業特色。可以采用訂單式培養模式,訂單企業需要什么,會計電算化專業就安排學習什么,在有限的時間和繁瑣的理論中選擇達到會計電算化專業與訂單企業在就業市場中的最佳平衡。但是訂單企業很難滿足全部就業需求,還是需要會計電算化專業認真分析高職就業市場趨勢、政策支持、地域經濟等,“避敵就虛”。特色要有可行性:“開口”要適度,既不能遍地開花,也不能路子狹窄;要因地制宜,符合地域經濟、學生質量、師資配備和專業發展等客觀情況。

        5.2與學生特色相吻合

        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辦學目標是實現每一位學生成功就業,這就要求我們在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時,除了強調專業外,更重要地是要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長、興趣、性格等,找出他們自己的閃光點,在大職業中定位恰當的職業細分,知道自己是誰?要什么?能做什么?量身制作,量體裁衣。學生在職業生涯中才真實感受到學校教育的價值,也才會真正反哺我們的學校。除了開設《職業規劃》、《會計職業素養》、《就業指導》等專門的課程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分析評價體系外,我們應該在校期間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愛好特征參加多項活動,培養多項綜合能力,為每一個學生建立職業檔案,輔以輔導員、專業教師、同學、學生會同事、家長等多方評價完善這個檔案,指出孩子的缺點、競爭力、努力點和階段努力方向。職業人生,人生幸福。

        【參考文獻】

        [1]于冰.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初探[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5(6):70-72.

        [2]吳冬霞.基于德育模式下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4):203-204.

        第8篇:高校人才培養計劃范文

        1 國際化人才素質特征①③

        1.1 具有嫻熟的外語駕馭能力

        外語能力是國際化人才的第一要求。不同的國家使用不同的語言,而英語是世界多個國家的官方語言,掌握了英語便是掌握了國際上溝通交流的基本工具。嫻熟地駕馭外語,能使國際化人才更好地在國際上交際、公關和談判。嫻熟地駕馭外語,也能使國際化人才更好更快地理解和融入國際環境和文化。

        1.2 具有精湛的綜合信息處理能力

        信息能力主要指運用全球網絡及各種媒體獲取廣博知識的信息意識和信息實踐能力的綜合。掌握綜合信息處理能力是國際化人才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著整個世界,國際化人才如果能運用熟練的電腦操作能力快速、準確地處理和獲取信息,就能掌握競爭的主動權,從而獲取競爭優勢。

        1.3 具有優秀的跨文化溝通能力

        不同的國家文化之間存在巨大差異。有的國家崇尚個人英雄,有的國家推崇團隊合作。這種文化的差異性就要求國際化人才應具備以全球性的眼光和視野去理解、尊重和接納不同文化的能力。具備優秀跨文化溝通的國際化人才,不僅要關注國際政治經濟等熱點問題,并且要了解世界的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和人口、生態、環保等全球性問題。

        1.4 具有卓越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國際化人才掌握的核心能力。國際化人才要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卓越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這種能力在激烈全球化競爭環境中占據了獨特優勢。國際化人才能夠通過跨國度的吸收先進的知識和經驗,對現有的工作進行持續的創新,從而不斷發展科技技術,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因此,擁有一支創新能力強的國際化人才隊伍,便擁有了核心的國際競爭力。

        1.5 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能力

        知識結構方面,國際化人才要具有很高的融合度和很強的輻射性(王邵軍2006)。

        他們不僅要了解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和國際商務等方面的知識,在與世界各國人員打交道的過程中,也要掌握一些有關國際風俗習慣、國際禮儀等方面的知識。同時,他們還要求及時更新國際市場慣例與法規以及國際市場動向等方面的知識,把握世界經濟走向。可見,國際化人才的知識結構既要有較寬的知識面,又要有較深的專業造詣。

        1.6 具有靈活的應變能力

        經濟全球化使得我國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多變,這種不確定性的環境就要求國際化人才必須具備靈活的應變能力。在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時,國際化人才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善于處理不斷出現的新問題。

        2 我國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

        2.1 構建國際化的學科與專業課程體系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對人力資源的數量、結構和素質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的學科和專業設置應立足于全球化,對此做出戰略性的優化和調整以適應這些變化。在專業調整中,設計一些公共基礎課程和文化素質課程以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比如開設世界文化、世界歷史、國際金融、國際經濟、國際貿易以及國際關系等方面的課程,這些課程有益于增強學生的國際意識,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全球的多元文化。而在專業課程設計方面,可以考慮引進國外原版優秀教材授課,使學生及時了解相關學科的國際前沿研究,并通過專業實踐實訓課程的方式使學生親身體驗應用所學理論探索實際活動,從而培養其基于全球觀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對上崗有持專業資格證書要求的專業,比如計算機、財務會計、人力資源管理類專業等,可以采用與國際專業資格認證接軌的專業資格證書認證,比如計算機類的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有: SISCO公司的CCIE認證、IBM公司的AIX、DB2等認證,以及經濟類的國際注冊會計師認證(ICPA)等,都得到世界的普遍認可。④

        2.2 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辦學

        加強與外國高水平大學合作,推進高水平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還可以探索從以下方式建立教學科研合作平臺以充分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

        第9篇:高校人才培養計劃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對策

        培養大量的一線創新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也是當代中國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歷史使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明確指出:“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創新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擔負著為社會提供創新人才的重任。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對創新型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如何培養出合格的創新型人才已經成為擺在高職院校面前的重要命題。

        一、創新人才培養的內涵

        國外有關文獻對創新人才的研究一般是從心理學角度出發的,對創新人才涵義的理解大都是在強調人的個性全面發展的同時突出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倡導培養創新型人才,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探討過創新人才的內涵問題,歸納起來有幾種代表性的觀點:一是指富于獨創性,具有創造能力,能夠提出、解決問題,開創事業新局面,對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一是指具有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國內外對創新人才的理解有一些共同點,即都強調創新人才必須具有創造性、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等素質。但不同的是,國外對創新人才的理解,多是把當代社會對創新的需要融入到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之中的產物。而我國對創新人才的理解大多局限于“創新”上,對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個性品質的全面關注不夠。綜合國內外觀點,筆者認為:所謂創新人才,是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創造出有價值的、超越前人的創新成果(包括精神產品或物質產品)且應用于實踐的新型人才。

        二、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的制約因素

        1.教育觀念。創新人才的培養應該在創新思想的指導下進行。因此,筆者將高校教育理念對創新人才培養的影響作為分析其他影響因素的起點。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以知識的傳承為主,重視基礎理論教學,重視專業知識傳授,忽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方法是灌輸式教學方法,忽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訓練和培養、忽視創造性教育;傳統的教學評價是知識再現式的考試方法,以知識掌握的數量和精準度為評價標準,忽視學生自覺創造新知識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難以形成。由此可見,傳統教育模式忽視創新思維培養和創新能力開發,對創新能力開發具有明顯的制約作用。

        2.體制環境。受傳統管理體制的影響,目前,高職院校行政管理主體依然是政府,學校自主靈活辦學的體制尚未完全建立,高職院校在管理制度、經費使用、教師評聘、招收學生、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等方面沒有自;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實行統一學制、統一人才培養方案、統一課程體系、材、統一考核方式等,學生的興趣愛好受到限制,創新能力得不到擴展,嚴重影響高職院校創新人才的培養。

        3.師資隊伍。我國高職院校很多是由成人高校轉型或中專學校提升的,教師的學歷偏低,加上后續有關政策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引進的教師多數是高校畢業生,缺乏企業實踐能力,教師隊伍中真正具備較高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能指導學生實訓又能參與企業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很少,實踐創新能力有限。因此,師資隊伍是制約高職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

        4.教學資源。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實踐教學條件薄弱,經費投入不足,實習實訓條件不達標等問題,在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方面都無法滿足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造成學生實踐訓練不足,動手能力差,影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高職院校教材多沿用以前的傳統教材,缺少對生產實際的調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對職業崗位(群)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項能力的科學分析,不適應知識經濟和現代高新技術發展的需要。此外,課程內容還普遍存在著先進科學理論、技術與陳舊教學內容、體系的矛盾,與現代科技發展的高水平相差甚遠等等,都影響創新人才的培養。

        三、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的優化對策

        1.樹立“創新型”人才培養教育觀念。高職院校要真正樹立起適應與創新相統一的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在滿足學生學會基本知識和理論的同時,注重教給學生做人之道、治學方法和創新能力,在此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综合乱码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乱理片在线观看 | 亚洲顶级片在线免费播放 |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 | 中文字幕长篇连载国产 | 太粗太深了太紧太爽了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