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范文

        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

        第1篇: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創建評估機制;推動依法辦案;構建和諧社會

        受理舉報是檢察機關與人民群眾溝通的重要渠道,也是群眾向檢察機關舉報職務犯罪的主要途徑。而舉報線索的處理則是查辦職務犯罪案件的重要環節,近幾年來,隨著檢察機關查辦職務犯罪工作的不斷深入,如何處理好舉報線索和推動查辦職務犯罪,服務構建和諧社會之間的關系的重要性也日漸凸顯。由此,著力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舉報線索評估機制,已成為檢察機關當務之急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在認真思考之余,結合自身多年檢察實踐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與同仁們商榷。

        一、對舉報線索實行價值評估的必要性

        近年來,群眾舉報已成為檢察機關查處職務犯罪案件的主要來源,檢察機關通過群眾舉報也查處了一大批有影響的案件,在群眾中樹立了較高的威信。但也有不容我們樂觀的是,有不少舉報線索并沒有得到積極有效查處或即便查了效果也不怎么理想,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1、線索處理不及時。一些線索分流到辦案人員手上,辦案人員沒有認真分析舉報線索,組織力量進行初查或沒有在法定的期限內及時對該案件線索進行初查,由于舉報線索得不到及時處理,這樣勢必會挫傷群眾的舉報熱情。

        2、線索處理程序不科學。由于舉報線索價值不穩定性的固有屬性所決定,哪些線索可以初查或不查在實踐辦案中沒有固定模式和標準規定,主要憑的是自身職業感覺判定某些線索是否初查。而有些辦案人員對分流到手上的舉報線索沒有客觀科學的認識,不分緩急輕重,價值大小,而是有了案件線索就馬上投入初查,導致初查效果和成案率都不高,甚至有可能浪費司法資源。

        3、線索處理程序不公開。線索分流到辦案人員手上后,一些辦案人員沒有就舉報線索是否具有可查性給予舉報人一個公正而又有說服力的答復,未能完整客觀地向人民群眾公布舉報線索處理過程,對被舉報人及其單位也容易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正是由于檢察機關在舉報線索的處理方面仍然存在上述種種不完善、不盡人意,長期以來,案件線索的處理問題一直成為困擾檢察機關查辦職務犯罪工作的“瓶頸”,要破解這一難題,確保司法公正得到真正體現,在舉報線索處理過程中能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價值評估機制勢在必行。筆者認為,該評估機制應該是克服了原有舉報線索處理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具有科學、高效、公正的特性,符合新形勢下舉報工作的規律,對推動依法查辦職務犯罪案件,服務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非常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二、舉報線索價值評估的運行模式

        目前,全國許多檢察院都在積極探索舉報線索科學規范管理機制,筆者所在檢察院通過多年的工作實踐,摸索總結出了一套舉報線索價值評估機制,經實際運行證明,是科學可行的,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該評估機制的主要運行模式是:

        (一)客觀界定評估內容。

        每一件舉報線索都有它的共性,即有“線索來源、舉報方式、舉報主體、舉報內容、被舉報人犯罪的可能性”等要素組成,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舉報線索構成要件,因此,可以通過科學分析舉報線索的構成要件來客觀界定每件線索需要評估的內容。

        (二)科學設置評估標準。

        1、確定評估項目。根據案件的構成要件對線索的評估標準進行科學論證,將之分為線索概況(舉報時間、地點、方式等)、舉報人情況(舉報人精神狀態、態度等)、被舉報人情況(被舉報人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務等)、舉報人與被舉報人的關系、舉報內容(涉案罪名、作案動機等)、所附證據六部分,并根據具體案件確定哪些是評估項目。

        2、確定評估等級、機構、方法。一是在科學設置好評估項目的基礎上,將線索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甲級為可查性強的線索,應制定周密的初查方案,迅速組織力量進行初查;乙級為可查性較強的線索,應制定初查計劃,視警力等情況開展初查;丙級為可查性較小的線索,需進一步收集更詳細的情況或由舉報人補充相關材料后再安排初查;丁級為可查性小的線索,不具備初查價值,可暫作存查處理,如有新的內容補充,再對該線索重新評估,確定等級。二是設立評估機構,成立以檢察長為組長,分管副檢察長為副組長,舉報部門負責人及評估成員組成的“舉報線索價值評估”小組。三是制定評估方法:采用書面三級評估方法,由一名評估員對照“舉報線索價值評估標準”對受理的舉線索在三日內進行價值等級評估,確定線索等級,再由舉報部門負責人復核,然后呈報分管副檢察長或檢察長審批。

        三、構建舉報線索價值評估監管機制

        在推行舉報線索價值評估機制的同時,筆者認為還應建立健全以下監督管理及配套機制,以保障該評估機制更趨科學化、規范化。

        1、建立點名預約舉報制度。該制度規定:檢察機關公布接待人員個人簡介,供舉報人自由選擇接待人員,舉報人可在所有公布的接待人員中任選一至兩名向其舉報,且舉報人可事先與接待人員約定一定的時間、地點、舉報方式向其舉報,接待舉報人員在接受舉報人的點名預約舉報后,為首辦責任人,對舉報人所反映的有關情況應及時處理負責到底。

        2、建立編碼管理跟蹤機制。即對評估后的舉報線索全過程進行跟蹤監督,掌握舉報線索的分流、查辦動態。首先是以動態管理實現個案跟蹤,具體做法是按照編碼方法在受理環節給該舉報線索設定一編號,循號跟蹤分流、初查、立案等諸環節,使案件辦理落到實處。其次是定期通報。由于每件舉報線索都設有編號,實行動態管理,舉報中心每月通報結案和查處反饋情況,提醒辦案部門注意辦案期限。

        第2篇: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新形勢;煙草行業;法制建設;扎實推進

        2015年初,在全國煙草工作會議上,有明確指出煙草行業要切實落實和實現法治建設,提高行業法治水平。因而,如何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全面深入推進法治煙草建設,讓其充分發揮出對行業改革發展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切實保障煙草市場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便成為煙草行業的重要議事日程。但就當前推進法治煙草建設的現實情況來看,無論從行業的依法行政,還是行業的依法管理或者依法組織生產經營,其法治的能力與水平,與建設總體的要求目標,還存有一定差距。原因也是多個方面,有思想認知不足,有依法執行不嚴,還有人員法制素質跟不上新形勢需求等等。為此,作為行業體系內的從業工作者,筆者認為,有必要結合自我工作體會,就如何加快推進法制煙草建設,分享與行內同事一些自我膚淺觀點,供交流探討。

        一、重視輿論宣傳教育,抓牢思想意識統領

        推進法治煙草建設,輿論氛圍是不可或缺的風向標。煙草行業要強化意識陣地,提升思想認知,就需創新宣傳方式如:借助微信公眾平臺、QQ群等新媒體普法;開設法治煙草講堂講座;舉辦法治煙草專版專欄;推行法治煙草的法律競賽活動;加強法治煙草的典型案例示范和指導等,來積極宣傳煙草相關法律法規,旗幟鮮明地唱好法治煙草的主旋律,不斷提升普法宣傳實效,達到在行業內,逐漸形成一種崇尚和維護的法治良好氛圍,從而讓讓法治精神占領思想陣地,扎牢在廣大干部職工的心中根基,自覺自愿的做到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從而為為全面推進煙草行業的科學發展,營造出良好環境而打下堅實基礎。

        二、調動人的活躍因素,建強隊伍法治素養

        推進法治煙草建設,人是其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務必調動其這一生產力要素。

        要通過健全完善學習培訓機制,繼續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加大業務能力培訓,建立學法用法的考核評價機制,從而提高煙草行業干部職工的法治素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在工作中自覺運用法治思維、方式,去想問題、辦事情,去主動用法律約束個人思想行為和有效化解矛盾,從而把現有的干部員工隊伍建成一支能打硬仗的法治員工隊伍,為法治煙草建設提供人才支撐。特別是重點提高煙草行業各級領導干部依法履職的法治能力,著力提升其法學理論、實踐水平、工作技能,做法治煙草建設的引領者和捍衛者。同時努力提高煙草執法人員的法治素養和執法技能,在維護法律尊嚴的基礎上,能夠養成依法執法的工作常態,并將其作為政治責任的自覺追求,實現法律社會的效果統一。

        三、建立科學完備體系,夯實制度這基本點

        推進法治煙草建設,制度的健全完善是其推進的根本保障。針對現有推進實施情況,在行業系統內,根據最新的國家法律和行業法制規定,進行持續的制度梳理清理,并通過加快制度的立項、起草、評價、修訂等程序,探索建立出新形勢下符合煙草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相適應的制度體系,使行業內各項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按制度辦事,規范企業經營管理,推進依法治企;用制度管人,規范干部職工的行為,約束其權力運行;同時還要在行業內培育出對制度體系的認同、敬畏文化,注重制度的創新并掃除盲區,讓制度和人形成良性互動,強化執行力進而達到善治的效果。

        四、強化行業依法治理,加大法治成果監督

        要進一步將法治煙草建設納入執行的關鍵環節,通過嚴格確定部門、崗位執法權限職責,進一步細化執法流程,明確執法環節和步驟,筑好行政執法的“藩籬”,規范權力運行,防止權力越位;要健全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建立問責機制將執法辦案質量納入評查范圍形成常態化機制,加強執法過錯、錯案追究的責任追究,防止法制風險;要通過打造陽光煙草,強化政務公開,落實經營辦事公開,落實招標采購相關要求,暢通行政訴訟渠道的服務熱線和政務服務窗口,處理來訪來電,接受咨詢、收集資料,通過公眾平臺等媒介,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從根源規避不法經營現象;要與法制機關、同級執法機關建立聯運機制,形成資料信息共享,加大審查監督力度,有效防控行政許可法律風險;要利用輿論監督,及時有效地糾正執法過程和依法執法,依法管理,以及依法組織生產經營中的違規行為;從而確保行業類依法治理,行政執法和組織生產經營,都能得到全面有效的貫徹執行,并確保監督有結果、有成效。

        總之,法治煙草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任務十分艱巨而繁重,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也非一勞永逸。但加強法治煙草建設,意義重大,時間緊迫,還需我們廣大煙草行業的干部職工積極行動,牢固法治理念,提升聚力,為努力創建生產經營規范、執法文明的法治煙草新格局,不斷地實踐和探索,永在路上,這也是新形勢下行業防范和應對各種挑戰及法律風險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第3篇: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范文

        法治是人類社會政治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從形式意義上說,它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從實質意義上說,它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如果從“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哲學意義上來理解,前者可以理解為“形而下”的制度器物層面,后者可以理解為“形而上”的思想真理層面。我們做好法律體系及制度設施方面的建設,開展全民性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為實現法治創造良好條件,這當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一點“形而上”的真理性追求,即把法治的原則、價值和精神等思想真理安放在推進法治建設的實踐中,使法治建設成為有思想的實踐,其作用、意義和效果將會更為深遠。

        在弘揚法治的實踐中注入一點“形而上”的真理性追求,舉其要者,首先,能夠使我們的普法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更加深刻地觸及人們的思想和靈魂,徹底滌蕩人們思想深處尚不同程度存在的傳統觀念、人治思想和慣性思維的影響,使人們真正樹立對法律的信仰,從而把法治的原則、價值和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我們推進法治建設的步履更加堅實。其次,能夠使我們的普法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抓住實質和根本,刪繁就簡,舉一反三,提綱挈領,舍櫝得珠,克服具體法律規定條文浩繁而普法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力量有限的矛盾、法律規定的有限性與社會生活的無限豐富性之間的矛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能夠使我們的普法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成為“理想趨向現實、現實趨向理想”的辯證運動過程,真正把法治的理想轉化為一種思維方式,使人們善于從本原性的法治真理演繹推導出法律體系的原則性要求,從而達到 “有一言能終身行之”和“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使“他律”內化為“自律”,有效解決“知法未必守法”的問題。第四,在推進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對法律 “普遍服從”的同時,可以有效增強社會公眾對“良法”“善治”的鑒別力和判斷力,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使我們一步步趨近“良法之治”的法治目標。

        在法治問題上的“形而上”追求,就是堅持不懈地反思和追問法治的本質、價值、原則和精神等根本性的問題,從大量感性的政治法律現象中獲得普遍必然性的認識。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們在他們思考探索的過程中,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寶貴和豐富的法治思想與精神財富,值得我們無比珍視。每當我們讀到“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成就,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權力的馴服,實現了把權力關進籠子的夢想……”“貧民的寒舍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就形同虛設”等等這些法治警句的時候,我們的心靈就會產生強烈震撼,這種震撼正是其中所蘊含的深刻的“形而上”思想傳遞給我們的。

        第4篇: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范文

        一、總體要求

        運用多種學習方式,突出重點學習內容,在學習中創新方式,注重實效,通過對全民學法活動的開展,干部群眾的法治觀念、法治意識普遍增強,自覺學法用法制度進一步完善,學法、知法、守法、用法、護法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

        二、學習內容

        1、關于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重大意義和基本要求,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學習宣傳法治中國建設的新目標、新路徑、新方針及新方法。

        2、憲法和法律

        憲法基本原則、精神和內容,基本法律制度,進一步增強干部群眾的憲法法律意識、公民意識、愛國意識、國家安全統一意識和民主法治意識。

        3、重要文件及系列會議精神

        《省依法治省綱要》及省委推進依法治省系列重要會議精神,《關于法治建設的意見》,州、縣《2015年全民學法實施方案》,《2015年法治建設工作要點》等文件精神及州委、縣委推進法治建設系列重要會議精神。

        4、社會保障相關法律法規

        《社會保險法》、《勞動合同法》等部門法律法規。

        三、學習方式

        1、集中學習

        對關于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憲法和法律、重要文件及系列會議精神、社會保障相關法律法規等,在每周二、五的例行學習會上進行集中學習。

        2、主題宣傳

        結合實際,把部門法規政策制成藏漢雙語宣傳冊,以“愛國守法感恩團結”主題宣傳活動為抓手,按照“誰執法、誰普法”要求,深入到結隊親、寺廟僧尼及聯系點群眾,開展法律法規學習宣傳教育活動。

        四、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

        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明確工作職責,發揮職能作用,成立了以縣人社局局長為組長的全民學法領導小組。

        2、強化工作保障

        根據《縣2015年法治全民學法實施方案》要求,結合部門實際,明確了全民學法的內容、方法、目標。

        第5篇: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范文

        一、指導思想

        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為主線,以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目標,以改進工作作風、發揮職能優勢、健全服務機制為抓手,組織發動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掛鉤服務全市村(社區),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幫助指導基層開展法治創建、提供法律服務、化解社會矛盾,切實解決基層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法律問題,推進法治惠民進程,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二、活動方式及目標

        1、活動方式:設立村(社區)法律服務工作站,實行“1+1+4”掛鉤服務,即1名律師和1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共同掛鉤服務4個以上村(社區),將法律服務送到千村萬戶。【掛鉤服務村(社區)名單另行下發】

        2、工作目標:年內,通過“法律快車村村通”活動的開展,村(社區)法律顧問覆蓋率達到95%以上;村(社區)法治文化陣地基本實現全覆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率達25%以上,市級95%以上;村(社區)人民調解組織健全完善,各類矛盾糾紛有效化解在基層;“半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進一步完善,實現應援盡援;村(社區)法治建設、平安建設進一步推進。

        三、掛鉤服務人員職責

        1、當好法律顧問,推進法治創建。履行好村(社區)法律顧問職責,幫助村(社區)按照村(居)自治管理的法律法規,完善村規民約,規范村(居)民自治和兩委議事規則,促進村(居)務公開。引導村(居)民依法有序參與社區事務、財務、集體資產管理和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務管理,推進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

        2、開展法制宣傳,豐富法治文化。加強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及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能力。按照“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的要求,協助推進法治文化廣場、專欄、法制學校、法制圖書角建設,打造村(社區)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示范點。

        3、提供法律服務,維護合法權益。深化“三農”法律服務,著力為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構筑城鄉一體格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提供法律幫助。適應基層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開展面向群眾的法律咨詢活動,解答百姓生產、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為村(社區)組織和群眾提供訴訟和非訴訟法律服務;為特困群眾和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維護其合法權益。

        4、參與矛盾調解,促進和諧穩定。指導村(社區)加強調解組織建設,協助化解處置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各種矛盾糾紛。主動參與突發事件和的預防和應對,幫助制定事前預防預警、事中應急處理和事后救助、補償、撫恤、安置工作方案,增強基層維穩能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5、收集社情民意,服務人民群眾。通過與群眾零距離接觸,了解群眾訴求,關心群眾疾苦,幫扶弱勢群體,努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掛鉤服務人員每年至少提供5條以上有價值的社情民意。

        四、工作要求

        1、實行定向聯絡。掛鉤服務人員要將姓名、單位、職務、工作職責、電話號碼(手機、辦公室)等在所掛鉤的村(社區)進行公布,以便群眾隨時聯系和約訪。掛鉤服務人員要認真履職,經常深入村(社區)調研和開展幫扶工作,每月主動與村(社區)聯系不少于一次,每季度至少到村(社區)開展工作一次。

        2、實行工作記實制度。掛鉤服務人員對聯系村(社區)情況以及開展法制宣傳、提供法律服務、參與矛盾調解、推進法治創建等工作情況要作詳細記錄,每季度要通過所轄縣(區)司法局向市“法律快車村村通”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作一次書面報告。

        3、嚴格遵守規章制度。掛鉤服務人員要嚴格執行中央和省、市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有關規定,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不得接受村(社區)宴請或禮品、禮金,不得增加村(社區)負擔,樹立司法行政機關、法律服務機構和掛鉤服務人員的良好形象。

        五、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市局成立全市司法行政系統“法律快車村村通”活動領導小組,局長任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律師管理工作處,負責活動的日常組織、協調和考核等工作。各地司法行政機關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工作班子,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主動配合的工作格局。要加強統籌協調,把開展“法律快車村村通”活動與中心工作、司法行政“工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有機結合,相互銜接,相互促進。

        2、注重溝通協調。各縣(區)司法局要加強與鄉鎮(街道)、村(社區)的溝通,認真做好掛鉤服務人員的選派工作,全力支持掛鉤服務人員開展工作,及時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要主動協調、積極爭取其他社會資源和力量的參與,努力提高掛鉤服務村(社區)的實際成效。

        第6篇: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法治;法治文化;法治城市

        1 法治文化在法治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法治文化是法治的靈魂和源泉,體現著法治的理念、精神、原則、制度、現實運行等。正確認識并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在創建法治城市中的作用,有助于進一步推進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國家、法治社會的全面構建。

        (1)法治文化是法治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從系統論的角度出發,法治城市建設的宏觀體系應包括地方立法完善、法治政府構建、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法治文化培育、法治工作隊伍培養等諸多方面。所以,研究法治文化的歷史變遷、重大成就以及新形勢下所面臨的困境,必然成為法治城市建設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基本內容。

        (2)法治文化是法治城市建設的思想基礎。弘揚法治文化,傳播法治理念,有助于培養法治精神、形成法治思維方式、提高法律素養,以奠定法治城市的思想基礎和重要精神支柱,從而為法治城市建設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3)法治文化是法治城市建設的必要條件。法治城市建設中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制度的完善,都需要先進的法治文化作支撐,發揮法治文化的理論指導作用、輿論引導作用、示范引領作用。因此,法治文化是法治城市建設的重要保障、內在動力、必要條件。

        2 武漢市法治文化培育的現狀

        多年來,武漢一直在法治城市建設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并逐漸認識到法治文化在法治城市建設中的滲透力、引導力和感染力,不斷摸索和創新法治文化的培育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從而使法治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有利于武漢法治文化建設的機制和制度。如將普法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提供財物保障,又如依托各專業文藝團體和社區文化站,加強城市法治文化隊伍建設,鼓勵其深入城市各街道、社區巡回演出;創新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的形式和法治文化傳播平臺。如組織“12?4”法制宣傳活動,舉行法制教育講座,利用電視臺、廣播電臺、報刊等傳統媒體以及微信、QQ、微博等網絡新媒體向全體市民普及法律知識,又如鼓勵將法治文化與機關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鄉村文化有機融合,創作各類法治藝術形象和作品,拓展法治文化建設的發展空間;加強城市法治文化示范點創建工作,創建法治公園、文明小區等一批法治文化示范點;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武漢法治文化建設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和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法治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還比較滯后,尚未形成基礎理論體系;部分部門及領導干部對法治文化建設的認識深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法治文化培育的運行模式有待轉型,目前主要由政府主導和推動,社會各界對法治文化建設的參與意愿和熱情不足;法治文化宣傳隊伍的培育力度和專業化程度不夠;雖然拓展了法治文化的載體,但總體上看,內容不夠豐富、形式相對單一,傳統文化融合不足;法治文化與城市法治實踐的結合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典型成果的推廣和轉化還不夠;對特殊群體的法治文化培育有待加強,如城鄉一體化進程中涌入的農村居民;等等。

        3 加強武漢法治文化培育的建議

        城市法治制度和秩序的迅速發展與法治文化緩慢成長之間的鴻溝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武漢法治化建設的全面展開。為此,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1)立足于荊楚文化和武漢歷史,加強武漢法治文化的理論研究,努力創造符合市情、體現時代、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要充分發揮市委黨校、市社科院、市社科聯等機構的作用,調動全市廣大法學人員、法律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以及各界人士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法治理論研究的工作中來,開設全市范圍的法治文化建設論壇,為法治文化建設實踐提供理論指導。(2)積極推進武漢法治文化體系建設,按照法治文化發展的規律制定和完善法治文化建設規劃和具體的實施意見。(3)改變法治文化培育的運行模式,通過政府、社會和公眾層面的多維互動以及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法治教育體系來推進武漢法治文化建設。(4)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立體的法治文化宣傳體系。加強重點對象(黨員干部、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農民、外來經商務工人員及流動人口等)的法制宣傳教育;擴大創作隊伍,鼓勵各類法治文化相關的文學、藝術和影視作品的創作,努力創造出更多的反映武漢法治實踐活動和全體市民法治生活的優秀作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新載體,創新法治文化宣傳教育平臺,如創辦法治文化網,舉辦法治文化夜市、社區學法俱樂部,興建法治主題公園、廣場、長廊、街區,在輕軌、地鐵、公交站臺,出入口通道、車廂內等新型載體上,加大法治文化宣傳力度等。(5)召開法治文化建設經驗交流會,推廣經驗,注重培育并總結全市法治文化建設的先進典型,形成在全省、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先進經驗,并加以推廣,擴大法治文化建設成效。(6)注重培養專門的法治文化宣傳隊伍,不斷提高專兼職工作人員的法律知識水平和普法宣傳、參與法治文化教育的能力,尤其要加強對基層法治文化人才的培養和扶持。成立多個層面的法治文化的宣傳隊、藝術團等(7)積極構建覆蓋全市、惠及全民的法治文化服務,堅持不懈地開展法治文化惠民工程建設,使全體市民共建共享法治城市建設成果。

        總之,培育成熟的法治文化對推進法治武漢建設的全面展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培育法治文化建設是個全面、漸進的工程,需要找準法治與文化的契合點,從文化建設的自身特點出發,確立明晰的目標,堅持正確的領導,發動社會廣泛參與,創新法治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注重法治文化建設的成效,從而為法治武漢的建設注入強大活力,為武漢社會經濟又快又好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和支持。

        參考文獻

        [1]董冰、董濮.城市法治文化建設路徑探析[J].學習與探索,2015(11).

        [2]李湘剛.論我國城市法治文化建設[J].江西社會科學,2012(1).

        [3]湯達金、梁瑋、朱振進.浙江法治文化及其建設路徑 [J].浙江社會科學,2006(2).

        [4]劉斌.當代法治文化的理論構想[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7(1).

        [5]謝暉.傳統與制度:法治文化的兩種面向[N].檢察日報, 2011-11-24.

        [6]孫育瑋.法治文化:都市法治化的深層底蘊[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

        第7篇: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范文

        1月15日,省委省政府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全面部署法治建設,動員全省人民認真貫徹《法治建設綱要》,加快推進依法治省,全面建設法治。會議的召開,標志著的依法治省進程進入了全面深入推進的新階段。為貫徹落實好省委的這一重大戰略決策部署,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研究新形勢下建設法治的各項工作,今天,省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決定在這里召開各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會議,就是專題研究部署推進法治建設工作。下面,我講幾點意見一、建設法治,依法治省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去年11月17日,李書記在全省立法工作會議上代表省委提出,要通過健全立法、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依法監督、糾正違法、普法教育等各項任務的實施,逐步實現我省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的法治化,努力建設一個人人知法守法、各個方面都嚴格依法辦事的法治。這是我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統籌協調三個文明全面發展、實現“兩個率先”的重大戰略舉措,標志著我省推進依法治省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今年以來,圍繞制定出臺《法治建設綱要》,省委加快了推進依法治省進程。省委提出建設法治的目標和要求后,在依法治省領導小組直接領導下,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司法廳抽調人員,12月初迅速成立《法治建設綱要》起草小組。由于我省提出建設法治省份的目標,在全國還沒有先例。為此,起草小組首先認真學習了黨的十六大報告、十六屆一、二、三中全會文件和省十屆六次全會有關法治建設的論述,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做好起草的各項案頭工作。先后召開了法學家座談會、省級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座談會、各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研討會,就建設“法治”的內涵定義、目標體系、具體內容及實施措施等進行深入探討研究。在此基礎上,拿出了《綱要》的“草擬稿”。幾經修改形成“征求意見稿”,分送各省轄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省級機關有關部門和部分法學專家教授征求意見。在吸收了各方意見后形成“送審稿”,又于2月20日召開了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會議討論修改。3月19日,省委書記李源潮主持召開省依法治省領導小組召開第四次全體成員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綱要》(送審稿)和《省2004年依法治省工作要點》,對《綱要》提出了進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見。5月,省委十屆七次全會又將法治作為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寫進了決議。根據省委意見,我們又邀請了省政協委員和部分法學專家進行了研討,吸收大家意見形成了“省委常委會討論稿”。6月22日,省委常委會討論并原則同意《綱要(討論稿)》,常委會紀要認為“《綱要》十易其稿,廣集民意,既具有創新性、科學性,也具有可行性,體現了特色,可以作為推進依法治省、建設法治的基本綱領”。此后,省委書記李源潮親自主持政協民主協商會征求意見,并在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南京大學聯合舉辦的法治高層論壇上,進一步聽取了專家學者的意見。在吸收各界意見的基礎上,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作了最后推敲、研究和完善后報省委印發。

        根據《綱要》,今明兩年是我省建設法治的啟動準備階段,從現在起到今年年底,省各部門和各市要抓緊提出貫徹意見方案,為明年全省完成動員部署創造條件。第一,要大力抓好法治的宣傳。要把建設法治宣傳作為“四五”普法宣傳的重點內容,結合全省動員部署建設法治電視電話會議和《綱要》的傳達、學習,加大法治的宣傳力度。要以《綱要》為基本依據,重點宣傳省委這一戰略決策的重大意義,宣傳法治的本質內涵、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宣傳各地各部門推進法治建設的重大舉措和典型經驗。一是要抓好媒體宣傳,要在報刊、電視、廣播、網絡上開辟專欄、專版和網站,進行集中宣傳;二是要抓好各級黨委中心組學習,通過組織法制講座、提交領導干部學習筆記、論文、體會文章等形式,把領導干部的思想統一到省委的決策上來;三是要積極組織成立各類宣講團,尤其是面向廣大基層群眾和青少年學生的宣講團。省廳將及時印發《法治建設宣傳提綱》供各地宣講用。四是各級要采取豐富多彩的,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宣傳,如板報、櫥窗、知識競賽、宣傳一條街、法制廣場、法制文藝等等,不斷提高宣傳的吸引力和效果,營造廣場、法制文藝等等,不斷提高宣傳的吸引力和效果,營造建設法治的濃烈氛圍。第二,要認真組織制訂貫徹落實《綱要》的實施意見。一是要有一個貫徹《綱要》的綱領性文件。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將于近期制定《關于扎實做好法治建設工作的意見》。各地要從本地實際出發,層層制定出臺面向2020年的貫徹《綱要》的實施意見,確保《綱要》在全省得到全面貫徹落實;二是要抓緊制定動員部署建設法治工作的方案,報當地黨委批準實施;三是要著手規劃2006—2010年本地貫徹《法治建設綱要》的工作規劃,并通過年度工作計劃予以落實。各地起草貫徹《綱要》的實施意見,首先要深刻領會和把握省里《綱要》的精神實質,吃透情況,同時也要實事求是,結合本地的具體實際,確定不同階段的工作重點,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綱要》的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辦事的精神貫穿始終。要根據省轄市的特點,科學、合理地規劃意見的內容,努力發掘各地的典型經驗,使方案凸顯當地特色。各地各部門傳達貫徹7月15日電視電話會議情況請于8月底前報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年底將制定出臺貫徹《法治建設綱要》的實施意見報依法治省領導小組。第三,要建立健全充實完善領導機構和組織網絡,確保法治建設落到實處。建設法治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戰略性系統社會工程,必須發揮黨委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領導作用。只有在省委的統一領導下,才能真正使法治有利于維護“兩個率先”的發展大局、有利于維護人民的實際利益、有利于鞏固黨對社會政治生活的領導。一是完善市、縣委領導,依法治理領導小組組織實施,市、縣委書記負總責,分管市、縣委領導同志專門抓的領導責任制。地方黨委要專門召開會議,聽取匯報、部署任務,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二是各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的由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的工作機構,明確專門處室承擔具體工作任務,確定信息聯絡員,從而形成上下左右溝通連貫、運轉有序的組織網絡。三是要抓好業務干部培訓和骨干培訓,加強隊伍建設。要定期組織專門從事法治建設工作的業務干部進行輪訓和培訓,通過交流、學習、表彰,不斷提高他們的專門知識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同時抓好骨干的培訓,通過他們聯系社會各界,通過宣傳,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到法治實踐中來。各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要認清形勢,緊緊抓住法治建設的重要機遇,高度重視、乘勢而上,建立健全和完善領導機構和組織網絡,切實肩負起推動各市法治建設的重任。

        各級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振奮精神,迎難而上,積極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和助手。法治的提出標志著我省加快推進依法治省進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也是進一步推進依法治省工作的一次重要發展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綱要》的起草歷時七個月,從一無所有到基本成熟、正式印發,凝聚了司法行政干警的智慧和辛勞,雖然司法廳承擔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工作,壓力很大,尤其是起草站的角度高,對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的法治建設提出工作要求,有“小馬拉大車”之感。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辦公室設在司法廳,并將《綱要》的起草重任交給我們,是省委、省政府對我們最大的信任。各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站在市委的高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奮發有為。“作為決定地位,作用決定權威”,困難再大、壓力再大、任務再艱巨,也要迎難而上,克服困難,竭盡全力完成好這項重任,不辜負省委、省政府對我們的信任。

        要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提高工作水平。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充分認識到法治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充分認識法治建設的要求,把握好工作的著力點。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針對各地實際需要,站在黨委角度,深刻認識和分析法治建設的工作目標,不斷探索、總結成功經驗,創新載體,推進我省民主法治建設。充分發揮依法治市辦公室綜合協調、上傳下達的職能作用,掌握情況、培育典型,典型引路,以點帶面,不斷開創依法治省工作的新局面。建設法治要積極主動地善于發現和挖掘典型,還要花大力氣培育引導和總結提煉,以及適時適度地輿論造勢。我們必須在典型的總結推廣和宣傳弘揚上下大功夫,宏觀造勢,彰顯先進,推動和促進面上的工作。第四,研究制定建設法治推進機制。建設法治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立足長遠,契而不舍地狠抓落實,必須從工作機制入手,進一步明確建設法治的推進機制、推進措施。在6月22日省委常委會上。李源潮書記也明確要求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綱要》確定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研究提出落實《綱要》的配套措施。目前辦公室正在擬定相應的配套措施,初步設想是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責任機制,即按照《綱要》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要求,將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人大、政府、政協、兩院等,明確工作分工。第二部分是工作機制,包括四個方面,即領導責任制、工作體系、調研檢查制度和考評辦法,著重強調建立健全黨委領導、人大監督、“一府兩院”實施,全社會齊抓共管、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以及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工作職責要求,推進法治建設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要求、調研檢查措施和制定法治建設的考核指標評價體系(含獎勵、表彰、懲罰措施)等。第三部分是保障機制,在這部分設想爭取幾條硬性的措施。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建設,設立專門的工作班子(常設機構),配備專門人員(定員定編),落實專門經費(財政保障),添置必要的設備,確保工作正常開展。希望各地在起草實施意見時,結合當地實際,也要研究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

        此外,當前還要抓好命名省級基層民主法治示范“兩個創建”工作,根據去年全省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經驗交流會的部署和《省2004年依法治省工作要點》及與省民政廳商議的方案,以依法治省領導小組名義命名首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區”。今年全省將首次命名100個省級

        第8篇: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法治新聞;社會管理法治化;發展策略

        一、法治新聞概述

        當前,新聞界出現了“法制新聞”和“法治新聞”兩詞并存混用的局面。一般來說,“法制新聞”是指新近發生的具有受眾及時知曉意義的法制信息。

        作為一種專業性新聞,法制新聞是以1980年《中國法制報》的創刊為標志,伴隨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而蓬勃發展起來的。而對于“法治新聞”,雖然理論界至今還沒有做出科學的界定,但通過對“法制”和“法治”的辨析,我們可以肯定,與法制新聞相比,法治新聞更注重對公平、正義等法治精神的宣傳,更關注普通人的公民權利。如果我們采用法治新聞這個概念,則可以提醒新聞工作者時刻把“法治的價值追求”作為新聞寫作的指導思想,從而拓寬報道題材,在新聞報道中將法律與社會大背景聯系起來,尊重人的價值,表達人的呼聲。通常來說,法治新聞具有以下三大方面的社會功能。

        (一)正確教育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

        在新聞實踐中,法治新聞通常會陳述和描述法治事件或案例,以案說法,教育和引導民眾以此為鑒,汲取法律的營養,增強法律意識和依法處事的能力。事實上,人們在閱讀法治新聞時,并非純粹消遣,往往會觸動神經,進行思索,受其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引導自己合法地處理事務。

        (二)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實現扶弱助困

        社會上有不少弱勢群體,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少數強者侵害時,往往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新聞媒體要自覺關注這些弱勢群體,除了協助和配合相關法律和社會職能部門為他們開展司法援助活動外,還要在新聞報道中注意聽取他們的呼聲和疾苦,通過各種相關的新聞援助活動,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三)抑惡揚善,弘揚社會正氣

        作為社會輿論公器的新聞媒體,報道打擊犯罪的新聞,在字里行間傳遞社會和民眾正義的共鳴,這會讓讀者在閱讀后備受鼓舞,讓犯罪分子和試圖以身試法者在強大法律威懾面前望而卻步。

        二、社會管理法治化背景下的法治新聞

        黨的十報告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十六字方針中增加了“法治保障”。這意味著黨的十明確了要實現“社會管理法治化”的思路,并表明中央已將“社會管理法治化”作為我國法治建設和社會管理的重要指引與基本方向。

        社會管理創新的本質是以人為本,實現善治良政,達到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社會管理創新要求我們不斷破解社會公正、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社會參與等方面的制度、保障性困擾和機制性束縛,實現“三個轉變”,即:管理目標由“為民做主”向“人民民主”根本轉變;管理主體由“政府大包大攬”向“多元社會主體協同治理”根本轉變;管理方式由主要依靠政策管理向依法治理、綜合施策根本轉變。可見,實現社會管理的法治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重要一環,為此,要全面推進我國社會管理法治化的進程。

        在推進社會管理法治化的過程中,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既處于戰略機遇期,又是矛盾凸顯期;大眾傳媒由平面媒體拓展到影視媒體、網絡媒體,信息和意見隨時被捕捉與放大;社會結構由單一黨政系統發展到公權力系統、企業系統和公民社會系統并存。在面臨這些變化和挑戰時,有的地方政府在社會建設、管理、服務過程中,呈現重行政手段輕法治手段、重個人權威輕法治權威、重政策應用輕法治規則的現象。這些都嚴重阻礙了社會管理法治化的進程。因而,在全面推動社會管理法治化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加大法治宣傳教育,最終形成社會管理法治化的氛圍,普遍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的水平。

        但是,當前在社會管理實踐中存在著一種錯誤的傾向,認為加強社會管理就是加大管理力度,主張采取嚴厲措施,嚴管重罰。這種傾向具有明顯的“人治”色彩。從這一錯誤認識出發實施社會管理行為,不僅無法達到有效的社會管理,反而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而這種錯誤傾向的存在,充分表明在社會管理創新進程中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此,應大力發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法治宣傳教育,努力提高政府、社會組織以及公民個人在社會管理活動中的法治意識。通過提高法治意識,在全社會形成法治氛圍,不僅能夠減少乃至防止政府對社會生活的盲目干預,確保政府在社會管理中正確發揮作用,而且有利于形成社會組織、公民等社會主體自主管理的空間,規范各類社會主體的行為,進而促進社會和諧。

        法治新聞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一種重要途徑,在社會管理法治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促進法治新聞在社會管理法治化進程中的發展,通過法治新聞的宣傳和教育作用,使社會普遍形成法治氛圍,民主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推進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各項制度體系建設,從而更好地為社會管理法治化服務,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三、法治新聞在社會管理法治化進程中的發展策略

        通過前面對法治新聞所具有重大社會功能的描述,我們發現在社會管理法治化進程中,法治新聞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法治新聞將在社會管理法治化進程中得以全面發展,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五方面展開。

        (一)法治新聞應因地、因時、因事制宜

        如何在社會管理法治化進程中更好地發展法治新聞報道,從而充分發揮“以案說法”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筆者認為,基于法治新聞的復雜曲折性而易滑向新聞娛樂化,法律內容的嚴肅性和表述嚴密性而易滑向新聞說教化,以及法治新聞報道實現傳播效果最優化,我們可以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從實際出發,選擇適當角度進行報道。這就要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不讓報道成為犯罪事實展覽和犯罪教科書,因此,精心策劃報道,選擇合適的報道角度尤為重要。第二,抓住恰當的時機,優先報道。新聞事件報道越及時迅速,新聞傳播價值就越高,否則,就失去新聞報道的意義;同時,不必從事件發生到結束連續不斷地追蹤報道,應有所選擇,有所側重,通過報道事件關節點,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第三,把握重點內容,因事而宜。這要求把普法學法作為法治新聞報道的出發點和歸結點,讓報道充滿人文關懷,不僅關注物質層面的人,而且關注精神層面的人,強調人的價值,關注人的生存狀態和社會權益,注重人的和諧發展。

        (二)法治新聞應適應市場需求

        在推進社會管理法治化的過程中,法治新聞如何突破“同質化”競爭形勢,把法治新聞做得令廣大讀者喜聞樂見,以達到最好的普法效果呢?那就是要適應市場需求,走受眾定位之路,走法治專業報的專業之路。作為受眾,按個人需求獲取最大量的有用信息,是人們的普遍愿望。對信息各有所需、各取所需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因此,法治新聞報道不能停留在就事論事的層面,要選取典型事例挖掘其發生的社會環境和社會背景,去尋找事件發生的癥結。另外,法治新聞要帶著讀者的興趣,深入到普通讀者一般不可能直接接觸到的社會管理層中的各個領域,反映法治進程和法治建設中的新現象、新趨勢。

        (三)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

        法治新聞的發展必須在明確自己基本定位的基礎上,樹立“公益為本,經營為用”發展的理念,應當把追求社會公正作為最終的價值。司法通過公眾同意的公共準則——法律來解決糾紛,以追求法律上的公正;傳媒則通過激發公眾內心的價值標準——道德來評判是非,以追求道德上的公正。但在實踐中,應當劃清界線,否則很容易導致“媒體審判”現象出現。而“媒體審判”與“無罪推定”、“罪刑法定”原則相悖,妨礙、干預和影響司法的獨立和公正。因此法治新聞在發展過程中,要做好角色定位。

        (四)不失生動的情況下,正確使用法言法語

        法言法語是具有法律專業特色的、體現法律規定內容的、特定的法律規范用語。法治新聞報道,無論是人物稱謂還是表述法律行為,都必須嚴格使用法律專業術語,例如“書”和“狀”是就兩個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所以,不可隨意使用、自造濫用法律用語,產生錯誤的引導。但是,法治新聞面向的是普通百姓,因此在采寫過程中,要做到通俗易懂,增強其可讀性,避免局限于法治領域報道的做法,改變法治新聞報道的視點,拓展延伸法治新聞宣傳報道的范圍,用社會的各種視角和觀點解說法律現象。

        (五)積極融入創新思維

        當今,在社會管理法治化進程中,面臨新的情況,新的舉措,要敢于發散思維,開拓創新。法治新聞報道就是在數不清的案例中取舍,在取舍中,要有創新精神,不要滿足于報道一些曲折離奇的案例,而是要從案例中挖掘深層次的東西。一些看似普通的案例,如果經過認真分析,去偽存真,挖掘其真諦,可能會有好新聞產生。

        參考文獻:

        [1]殷修林.“法制新聞”筆談.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1

        [2]王更喜.由“法制新聞”到’法治新聞”.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3

        [3]祥耘.法制新聞的社會功能.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1

        [4]徐漢明.全面推進社會管理法治化.湖北日報,2012,11.27

        [5]顧華詳.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法治建設研究.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12,2

        [6]林凌.論法治新聞報道的優化策略.傳媒觀察,2009,7

        [7]李麗.淺談法治新聞中的策略傳播.新聞實踐,2010,12

        [8]唐歡.如何突破法制新聞發展瓶頸.新聞世界.2012,4

        [9]韓少沖.淺談對法制新聞的幾點認識.東方企業文化·策略,2010,8

        第9篇: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范文

        1、突出憲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學習宣傳。通過法制培訓、專題法制講座、開展法治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憲法關于國家根本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公民基本權利義務和國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等重要內容,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重大意義和基本構成,促進全社會樹立憲法意識,維護憲法權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深入人心。

        2、按照全省、全市部署,結合本縣實際,2012年在全縣公民中重點宣傳普及“五法二條例”,即行政強制法、國家賠償法、仲裁法、個人所得稅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省義務教育條例。抓好《省2012年重點普及法律輔導講話》的發行,扎實推進“五法二條例”的宣傳普及。

        3、加強對新頒布新修訂的重要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圍繞重要法律法規的制定修訂、審議通過和頒布實施開展專題學習宣傳活動,突出宣傳普及有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規,進一步發揮法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規范、引導和保障作用。

        4、深入推進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工作。加強公務員法、行政監察法、審計法和廉政準則等相關法律法規和黨紀條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公務員“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受追究”的觀念和反腐倡廉意識,促進依法行政、廉潔從政、公正司法。

        5、大力促進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健全完善中小學法制宣傳教育制度,督促中小學法制教育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健全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

        6、進一步深化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學法工作。結合實際,采取多種形式,開展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制宣傳培訓,提高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誠信守法、依法經營、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

        7、扎實開展農民法制宣傳教育。通過發放法制宣傳書籍(資料),義務法律咨詢,在農民工集中居住地、工作場所建設常規性普法教育和法律服務陣地,引導廣大農民了解和掌握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解決矛盾糾紛的法律途徑和法律常識。

        二、深入推進“法律六進”活動,全面提高各類普法對象的法律素質

        8、有針對性地策劃和組織開展“深化法律六進,服務科學發展”主題普法教育系列活動。結合機關、鄉村、社區、企業、學校和單位特點,設計有特色、有針對性的活動載體,強化主題活動推進措施,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完善標準,把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9、進一步規范“法律六進”內容,豐富形式,創新載體,推進工作常態化,形成長效機制,加強監督檢查和考核,確保取得實際效果。

        10、廣泛發動和組織普法教育工作者、普法講師團成員、普法志愿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法活動,滿足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需求。

        11、努力擴大“法律六進”活動的覆蓋面。加強偏遠鄉村、新建社區、企業和單位以及非公企業、新社會組織的法制宣傳教育,加強學校周邊、城鄉接邊、工業園區、集貿市場、流動人口聚居區等區域法制宣傳教育,確保該活動覆蓋全社會。

        12、充分運用大眾傳媒推動“法律六進”。強化新聞媒體開展公益性法制宣傳教育的社會責任。積極推動和全力支持新聞媒體及新聞網站更加有效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推動“法律六進”向社會各領域、各行業延伸。

        13、認真總結“法律六進”主題活動經驗,大力宣傳和推廣活動典型,使各個層面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在全縣形成學趕先進,爭創一流的濃厚氛圍。

        三、扎實開展依法治理創建活動,注重普法教育成果轉化

        14、普治并重,善于把普法教育引導法治實踐,在法治實踐中加強普法教育,善于把執法、法律服務、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庭審判案等法治實踐的過程變成法制宣傳的過程,使法治實踐成為普法教育的最好課堂,通過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辦事的示范作用,不斷增強人們學法用法的信心。

        15、扎實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法治創建活動。進一步推進法治縣創建,提升區域法治化管理整體水平;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示范單位創建,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的能力;進一步推進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基層法治創建,促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

        16、健全完善法治創建工作考核考評體系。總結各部門開展法治創建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建設的好做法、好經驗,進一步健全法治縣創建和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示范單位創建以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推進各項法治創建活動規范運行。

        17、加大法治創建活動典型經驗的宣傳推廣。組織開展好第五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第三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新一輪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的推薦申報工作。總結交流開展法治創建活動經驗。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加大對法治創建典型經驗的宣傳,樹立不同類型法治創建活動先進典型。

        四、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吸引力和滲透力

        18、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實踐活動。堅持人民群眾在法治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各類文化團體參加法治文化建設,充分利用文學、文藝匯演、戲曲、圖片、攝影、書畫等形式,宣傳法律知識;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和移動通訊等大眾媒體在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19、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繼續鞏固和發展傳統的法制宣傳教育陣地,積極拓展新興法制宣傳教育陣地。進一步完善城鄉公共場所法制宣傳教育設施,大力加強法制廣場、法制長廊等普法園地建設,發揮城鎮、鄉村公共文化場所如圖書館、文化場館的作用,使其成為傳播法治文化的重要陣地。精心打造“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示范基地”,推薦和樹立一批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示范基地。

        20、建立健全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推進制度。及時轉發省普法辦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工作思路和目標要求,有效推進全縣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五、創新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形式,確保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取得實效

        21、注重運用現代傳媒開展工作。各部門要主動加強與報刊、電視等各種媒體的聯系溝通,辦好法制專題節目欄目,促進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建設信息資源共享,擴大工作覆蓋面和影響力。要充分發揮網絡普法宣傳的優勢,繼續組織好“給力六五普法,助推法治”為主題的全省“百萬網民學法律”網絡知識系列競賽活動。

        22、創新普法培訓考試形式。適時組織各鄉鎮、各部門普法骨干進行培訓,改革培訓內容,創新培訓形式。

        23、發揮經驗典型的示范作用。今年將繼續組織推薦全省“十大法治人物”評選活動,積極收集整理各地、各部門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好的做法,發掘經驗典型,積極發揮先進典型在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建設工作中的示范引導作用。

        24、組織好今年“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系列宣傳活動。著力擴大“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的品牌效應,各部門要不斷豐富內容、創新形式,力求取得更大的社會效果。

        六、強化組織領導夯實工作基礎,為法制宣傳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25、及時調整充實工作組織機構。積極爭取各部門領導對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建設工作的重視和支持。根據工作需要和人動情況,及時調整充實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同時,健全工作制度,明確工作職責,為工作順利實施提供組織保障。

        26、全面加強工作隊伍建設。配齊配強專職普法教育工作者隊伍,加大培訓力度,著力提高組織能力和工作水平。倡導和鼓勵社會其他力量和各界人士支持、參與、監督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整合資源,激發活力,形成社會參與、全員配合、良性互動的“大普法”工作局面。

        27、切實加強法宣辦規范化建設。縣法宣辦應做到“四落實、四有”,即機構落實、制度落實、經費落實、任務落實,全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計劃、有重點、有檢查、有創新。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州最新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五月婷六月丁香之综合在线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 | 尤物麻豆A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