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金融學特征范文

        金融學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金融學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金融學特征

        第1篇:金融學特征范文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標準金融學;有限理性;認知偏差;非有效市場

        [中圖分類號] F830.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11)08-0008-05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一直被認為是行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它主要是研究人們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的認知、感情、態度等心理特征及其引起的市場非有效性的一系列問題(李心丹,2005)[1]。伴隨著金融市場上各種異常現象的出現以及心理學等相關科學的發展,以理性人假設和有效市場假說為前提的標準金融學無法解釋金融市場的大量異象,于是出現帶著心理行為特征的行為金融學。

        一、 行為金融學的淵源和發展

        (一)由標準金融學到行為金融學的起源和發展

        1.標準金融學的起源和發展

        20世紀50年代,金融學開始起源。1952年,Markowitz最為著名的論文《投資組合選擇》(Portfolio Selection),提出了均值―方差模型(Mean-Variance Portfolio Theory),建立了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PT),這標志著標準金融學的誕生。Markowitz因為這個理論而被譽為“投資組合理論之父”,并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1964年, William Sharpe在他的老師Markowitz的研究基礎上,提出單因素模型,購建了著名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也因此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1976年,Stephen Ross發展了無套利原理,將資產定價和金融市場上沒有免費午餐這樣的簡單命題緊密聯系起來,建立了富有影響力的套利定價理論(APT)。1970年,Fama提出有效市場假說(EMH)之后,Black-Scholes-Merton 建立期權定價模型(OPT),標準金融學逐漸發展成為一門具有統一分析框架的邏輯更加嚴密的學科體系。

        2. 行為金融學的起源和發展

        由于金融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市場是否有效”,即資本和資產的配置效率。20世紀80年代,一些金融學家對金融市場的大量實證研究,開始越來越多地發現了許多標準金融學無法解釋的異象,學者們將心理學應用于對投資者的行為分析,并因此涌現了大量實證文獻,而逐漸成為越來越有活力的行為金融學派。這一領域國外稱之為Behavioral Finance,國內文獻稱“行為金融學”或“行為經濟學”。1999年克拉克獎的得主Matthew Rabin和2002年諾貝爾獎的得主Daniel Kahnerman和Vernon Smith,都是這個領域的代表人物,這些最為著名的獎項授予行為金融這個領域的專家,正是進一步說明了主流經濟學對行為金融學這個領域的充分肯定。

        這段時期的兩篇代表論文是Kahnarman and Tversky(1979,1974)[2][3]發表的論文“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和“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 。在行為金融學的專著方面,Shleifer(2000)[4]的“Inefficient Markets: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Finance”是第一本行為金融的學術專著。另外,還有Montier(2002)[5]的“Behavioral Finance: Insights into Irrational Minds and Markets”,Shefrin(2002)[6]的“Beyond Greed and Fear: Understanding Behaviorial Finance and the Psychology of Investing”,都是較為全面的行為金融專著。

        (二) 行為金融學的概念和定位

        美國芝加哥大學Thayer教授提出,行為金融學應該是研究人類認知、了解信息并付諸決策行動的學科。通過大量的實驗模型,它發現投資者行為并不總是理性、可預測和公正的,實際上,投資者經常會犯錯。行為金融學研究的是人的非理因素,包括投資者信念、異質性研究及投資者判斷偏差等。

        饒育蕾(2003)[7]認為,行為金融學是基于心理學的實驗結果,來進行分析投資者的各種心理特征,并在此類分析結果的基礎上研究投資者的決策行為及其對資產定價影響的一門學科。投資者是非理性或有限理性的人,非理導致了市場的非有效性,進而使資產價格偏離其基本價值。

        李心丹(2005) [1]認為,行為金融學是行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它主要是研究人們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的認知、感情、態度等心理特征及其引起的市場非有效性的一系列問題。

        De Bondt, W. and R., Thaler(1985)《股票市場過度反應了嗎?》進而引發起行為金融研究的復興[8]。此后,行為金融的研究不斷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其原因有這樣四點:①經濟學開始回歸經濟行為主體,金融學順應轉向微觀金融研究;②大量異象產生和心理學證明了標準金融學的缺陷;③對研究方法論的再思考,行為金融理論在試圖找出市場異象背后深藏著的更深層次的經濟學解釋;④Kahneman和Tversky提出的前景理論在學術研究領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三)行為金融理論與標準金融理論比較

        標準金融學認為金融投資過程是一個動態均衡過程,根據一般均衡原理,依據在理性人假設和有效市場假說之下,推導出證券市場的均衡模型。有效市場假說是標準金融理論的核心之一,它反映了標準金融的研究思路和脈絡。Shleifer(2000) 認為,有效市場的建立基于三個假設條件上:投資者是理性的;即使投資者是非理性的,由于投資組合和交易的隨機性,也能抵消它的影響;部部分投資者的非理,市場可以通過“套利”使價格恢復其理性[4]。

        李心丹(2005) [1]將行為金融的研究歸納成三層次:①有限理性個體研究;②群體行為研究;③非有效市場研究。這樣,行為金融學的三個研究層次正好和標準金融研究的三個層次形成了對應關系:有限理性和理性人假設的對比關系;隨機交易行為與群體行為的對比關系;完全市場假設和非完全市場假設的對比關系。這些對比關系見圖1所示。

        表1將標準金融學和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假設和研究主題進行了比較,我們看到行為金融學以人的行為為中心的生命范式代替了標準金融學的機械式的力學范式,同時行為金融學承認標準金融學的范式在一定范圍內正確。從研究方法上看,二者的相同之處都是在假設基礎上建立模型,并用模型對金融市場的各種現象做出分析和解釋;不同之處是行為金融學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進行研究。

        行為金融學是在標準金融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們之間的差異是研究目標各自不同。標準金融學描述的是經濟個體的最優決策行為,而行為金融學則是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決策行為。

        二、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框架和內容

        在過去20多年里行為金融領域的相關研究中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三個領域:一是資產定價,即行為資產定價,主要考察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心理和行為對資產價格的影響。Hersh Shefrin (2007)[9] 對行為資產定價方法的研究進行了詳細的綜述。二是投資者行為,主要考察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行為和策略,并基于心理學和社會學對這種行為的原因進行解釋。三是行為公司財務,主要考察投資者或者經理人的非理性對公司財務行為的影響。

        對于行為金融理論,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一個公認的研究體系框架。不同學者在研究過程中提出過各種不同的觀點,綜合各個學者的觀點,筆者將行為金融的研究框架歸納為四個方面:有限理性的認知和行為偏差;前景理論;非有效市場的異象研究;行為資產定價和行為組合理論(見圖2)。

        (一)有限理性的認知和行為偏差

        認知偏差是運用認知心理學原理,將人的判斷與認知過程理解為信息加工過程,根據信息處理的特征,從原理上分析認知過程存在的偏差。大量的心理學實驗表明,人在認知過程中,會運用一種叫做啟發式的認知捷徑,也叫經驗法則,它包括代表性啟發法、可得性啟發法、錨定與調整等,這一過程可能會導致啟發式偏差;另一方面,人們所面對問題的背景或表現形式也會對人們的判斷帶來影響,從而導致框定偏差。這些偏差是導致人有限理性的心理學原因。

        人們在金融投資過程中,還有各種心理特征和情緒特征導致投資過程中的行為和決策偏差,如過度自信、反應過度、反應不足、后悔厭惡、損失厭惡、時間偏好、證實偏差、心理賬戶、羊群行為等。這些情緒特征也是形成投資決策偏差的心理學原因,這些因素解釋了金融市場中為什么會存在過度交易、對信息的過度反應和反應不足、反轉效應與動量效應、稟賦效應、隔離效應、反饋機制等非理性的行為效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證券市場異象之謎的原因。

        (二)前景理論

        標準金融學的“理性人假設”的預期效用理論存在公理化假設,而心理實驗卻表明人們在不確定條件下存在選擇偏好,導致預期效用理論在現實中存在反射效應、偏好反轉、孤立效應等特征,這使預期效用理論的結論出現問題。經濟學家試圖通過放松個體決策與偏好的公理化假定,對預期模型進行了修正或改進,但很多修正模型仍然不是十分令人滿意。

        Kahneman和Tversky(1979)[2]提出的前景理論,也叫期望理論,對個體偏好提供了更合理的解釋。前景理論包括價值函數和權重函數等原理,這些可以用兩個圖來刻畫(見圖3)。

        (三)非有效市場的異象研究

        Fama(1970)根據市場價格所反映的信息集將有效市場分為弱式有效、半強式有效、強式有效三種市場類型[10]。然而,由于這個理論是在特定的假設條件下建立起的邏輯推導產物,理論結果還有很多問題,如股票收益的日歷效應、規模效應、“黑色星期一”等,所以有效市場假說是有缺陷的,表現在假設缺陷、檢驗缺陷、套利的有限性等方面的局限。這其實說明了證券市場中長期存在并被廣為關注的異常現象,如股票溢價之謎、股票價格的長期偏離、股利之謎、弗里德曼―薩維奇困惑、規模效應、日歷效應、賬面市值比效應等。Barberis和Thaler(2003)認為投資者的過度自信和代表性認知可以解釋波動率之謎[11]。經濟學家們試圖在不動搖市場有效性的前提下對這些異象做出解釋,如偶然性或選擇的方法和模型問題等,并認為只要找到適當的方法就可以消除異常。但理性的解釋都不能從根本上令人滿意。

        (四)行為資產定價和行為資產組合理論

        資產的定價總是與該資產的風險相聯系的。行為金融學認為投資者可分為信息交易者和噪音交易者兩類。信息交易者是理性投資者,噪音交易者則會犯一些認知偏差錯誤。兩類交易者相互之間有影響,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資產的價格。

        Barberis,Huang和Santos(2001)[12](BHS)將前景理論引入到股票的一般均衡定價模型中。盡管Shefrin和Statman(1994)[13]建立了行為資產定價模型(BAPM),他們將CAPM中的β值擴大,但由于噪音交易者非理性因素難以準確衡量,所以BAPM模型并沒有辦法被廣泛接受。由于行為金融學沒有推導出核心的基于行為的資產定價模型,研究只能通過實證說明市場的非有效性,而并不能進行理論描述和表達出非理性金融資產的定價機理。

        學者認為,投資者心理偏差是造成異質性信念的原因之一(Scheinkman and Xiong,2003)[14]。因此,研究學者期望在將來行為金融學研究的核心模型時,可能會將基于前景理論、有限套利理論和投資者非理性心理及異質性信念有機結合。另外,行為資產組合理論運用心理賬戶原理,將投資者對資產的態度分為不同的心理賬戶,并構建單一賬戶證券組合選擇模型和多重賬戶證券組合選擇模型。

        三、行為金融學在中國的研究和展望

        (一)行為金融學在中國的研究

        1.中國學者在行為金融的國內研究現狀

        作為一個新興的資本市場,中國市場近20年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這一過程的發展,為大量學者和市場參與者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不可否認由于整體研究水平的限制,目前國內學者的研究更多的是將國外的研究方法與國內數據相結合,進而驗證國外研究結論在中國的適用性,而且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證,開創性的研究并不多見。

        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才剛剛開始研究投資者心理導致的金融市場異象,沈藝峰、吳世農(1999)實證檢驗了我國股票市場是否存在過度反應,結果表明是市場不存在過度反應[15]。趙學軍、王永宏(2001)對中國股市的“慣性策略”和“反轉策略”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結果充分表明中國股票市場有反轉現象,但無慣性現象[16]。彭星輝、汪曉虹(1995)采用調查分析的方法對上海市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特點和個性心理進行了調查,調查和分析結果發現,高反應性個體傾向于較為保守和低風險的投資策略,采取較多的輔助投資活動,而低反應性個體則傾向于選擇風險性較高的投資策略[17]。王壘、鄭小平、施俊琦和劉力(2003)對中國證券投資者行為和心理特征進行研究,分析表明,中國股市是一個政策市,投資者對投資對象了解的越多,獨立性越強,投資獲得盈利的可能性才越大[18]。林樹、俞喬、湯震宇、周建(2006)通過心理學研究試驗,發現較高教育程度個體投資者的“賭徒謬誤”效應對股價時間序列的變化均會強于“熱手效應”[19]。

        李心丹、王冀寧和傅浩(2002)通過國內某證券公司7,894位投資者的個人交易數據進行了過度交易現象研究,實證結果表明,我國的個體投資者確實存在上述認知偏差[20]。李心丹(2005)連續幾年對行為金融的深入研究之后,提出了研究體系框架,將行為金融學分成三個層次:①投資者的個體行為研究;②投資者的群體行為研究;③有限套利和非有效市場研究[1]。這一研究體系的初步提出,對后續研究有著重要影響。

        饒育蕾在多本《行為金融學》[7][21]著作中除了提出行為金融的研究體系框架外,還對中國機構投資者認知偏差和預測市場能力進行了實證研究,檢驗我國機構投資者是否理性,即檢驗我國的機構投資者是否具有啟發式、框定依賴等認知偏差,實證研究表明機構投資者存在錨定和框定依賴等認知偏差。饒育蕾實證檢驗了中國機構投資者情緒指數是否與證券市場未來投資收益率之間具有相關關系,結果表明中國機構投資者不能有效預測市場。

        郭文英(2007)[22]通過分析投資者對信息的評價方法,發現概率測度忽略了信息的沖突,包含概率測度的非可加測度則提供了不同投資者對信息評價方式的數學表示,而由于人類模糊思維的影響,模糊測度下的預期更能體現實際的現象,所以基于模糊測度的Choquet期望可以表現投資者的悲觀和樂觀態度,建立在此基礎上的資產組合選取模型更好的反映了投資者的實際決策行為。模糊測度是一種非可加測度,而基于概率測度的模糊測度反映了投資者的主觀信念,代表了和投資者信念一樣的對事件的可能性評價。因此,用模糊測度表示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能模型化投資者的心理現象,表現投資者對信息的判斷,解釋已被證實的投資者的悲觀和樂觀等經濟行為。在Choquet預期下,結合行為金融學中關于效用函數的觀點,郭文英(2007)首次用能夠充分體現投資者的悲觀和樂觀態度的Choquet積分構造異質性信念下的資產組合選取模型。

        2.國外學者對中國現象的行為金融研究

        Hersh Shefrin(2007)[9]在《資產定價的行為方法》的中譯本版序中說,對于了解中國市場的運作而言,行為金融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的投資者中間存在明顯的行為現象。就此而言,中國的投資者看來和西方投資者一樣具有相似的特點。比如,最近的研究表明,中國投資者和西方投資者一樣都會表現出強烈的處置效應。各國的投資者都不大愿意出售當前價格低于買入價格的股票,而且對表征推斷的依賴看來也讓中國的投資者受制于外推偏誤,這和西方的個人投資者是一樣的。但在某些方面,中國的投資者表現出和西方投資者不一樣的特征。比如,看起來亞洲投資者要比西方投資者有著更強烈的自信。而且性別差異在中國投資者行為當中不像西方投資者那樣突出。在西方,男人看來會比女人交易更多,但是在中國,男人和女人在交易模式上更為相似,一旦控制了注入年齡、交易權利以及證券組合分散化程度這些其他的因素之后,在投資者群體中,女性占據的重要比例比西方更加接近于50%。

        投資者基于自身的信念進行交易,不同的信念能夠導致獲利或損失。投資者為了“生存”需要不斷的根據過去的績效更新自己的信念從而改變資產持有策略。這樣,金融市場就可以看成一個投資者信念演化的生態系統。Taylor and Jonker(1978)提出的模仿者動態(Replicator Dynamics)的微分形式,給出投資者行為的模仿者動態概念,該定義是建立在單一群體對稱階段博弈、以及選擇動態為收益正性的動態模型[23]。

        (二)行為金融在中國的研究展望

        中國學者對行為金融學的研究近幾年迅速增多,學術期刊上開始較多的出現,但是這僅僅是一個起步,而且研究仍然缺乏一個系統性的研究框架。總體看來,對認知偏差、投資者情緒及基于投資者心理的最優組合投資決策和資產定價問題的研究還很缺乏。這一領域的研究只有試圖建立新的基于行為因素的資產定價模型和行為資產組合理論,才能改變行為金融學實證較多、核心理論模型較少、描述性的較多、指導性較差的現狀,推動對市場有效性的檢驗。

        長期以來,證券市場的效率問題備受學術界、實務界的關注。它涉及到證券市場是否有效、資產價格是否無偏差地反映所有信息以及投資者是否理性等問題。而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是中國證券市場能否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行為金融的研究對解決一些異象問題,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現實緊迫性,有著良好的研究和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李心丹.行為金融理論:研究體系及展望[J]. 金融研究,2005(1):175-190.

        [2] Kahneman,Daniel and Amos Tversky. Prospect Theory :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 Econometrica,1979(47):263 -291.

        [3] Kahneman,Daniel and Amos Tversky .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J]. Science ,1974(185):1124-1131.

        [4] Shleifer,A. Inefficient Market: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Finance[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5] Montier,J. Behavioral Finance: Insights into Irrational Monds and Markets[M]. John Wiley,2002.

        [6] Shefrin,H. Beyond Greed and Fear: Understanding Behavioral Finance and the Psychology of Investing[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7]饒育蕾,劉達鋒.行為金融學[M]. 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8] De Bondt,W.and R.,Thaler. Does the Stock Market Overreact?[J]. Journal of Finance,1985(40):793-808.

        [9]Shefrin,Hersh. 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Asset Pricing[M]. Beijing:China People's University Press,2007.

        [10] Fama Eugene.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 Journal of Finance,1970(25):383-417.

        [11] Barberis,N. and R. Thaler. A Survey ofBehavioralFinance[J]. Handbook of Financial Economics,Elsevier Science,2003:1053-1121.

        [12] Barberis,N.,M. Huang and T. Santos. Prospect Theory and Asset Price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116):1-53.

        [13] Shefrin,Hersh and Meir Statman. Behavioral Capital Asset Pricing Theory[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4(29):323-349.

        [14] Scheinkman,J. and W. Xiong. Overconfidence and Speculative Bubbl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3(111):1183-1219.

        [15] 沈藝峰,吳世農.我國證券市場過度反應了嗎?[J].經濟研究,1999(2):21-26.

        [16] 趙學軍,王永宏.中國股市“處置效應”的實證研究[J]. 金融研究,2001(7):92-97.

        [17] 彭星輝,汪曉虹.上海股民的投資行為與個性特征研究[J].心理科學,1995(18):94-98.

        [18] 王 壘,鄭小平,施俊琦,劉 力.中國證券投資者的投資行為與個性特征[J].心理科學,2003(26):24-27.

        [19] 林 樹,俞 喬,湯震宇,周 建.中國投資者“熱手效應”與“賭徒謬誤”的試驗研究[D]. 復旦大學工作論文,2006.

        [20] 李心丹,王冀寧,傅 浩. 中國個體證券投資者交易行為的實證研究[J]. 經濟研究,2002(11):54-63.

        [21] 饒育蕾,張輪.行為金融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2] 郭文英. 投資行為人的異質性研究[M]. 北京: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07.

        [23] P. D. Taylor and L. B. Jonker. 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ies and Game Dynamics[J]. Mathematical Biosciences,1978 (40): 145 -156.

        Review of Behavioral Finance:Origin,Orientation and Research in China

        Long Jing,Li Yanxi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第2篇:金融學特征范文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股票投資策略

        1 文獻綜述

        一般認為,行為金融學的產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發表《投資戰略的實驗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為標志,該文首次將行為心理學結合在經濟學中來解釋金融現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寫了《人類決策的心理學研究》,為行為金融學理論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1979年Daniel Kahneman教授和Amos Tversky教授發表了《預期理論:風險決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為金融學中的預期理論。

        中南大學的饒育蕾和劉達鋒著的《行為金融學》是我國第一本系統闡述行為金融學理論的著作。吳世農、俞喬、王慶石和劉穎等早在中國證券市場初建時就對中國股市調查并進行取樣分析,得出中國市場為非有效市場,其主要論文有:吳世農、韋紹永的《上海股市投資組合規模和風險 關系的實證研究》,陳旭、劉勇的《對我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的實證分析及隊策建議》。國內對這一理論的研究相對不足,對投資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鑒了兩位美國學者的思路進行論證。美國學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達摩達蘭著的《投資管理》總結了美國比較有影響力的觀點,對行為金融學理論在投資領域的應用進行了發展,對投資行為進行了全面剖析,其對投資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獨到之處,這種在行為金融學下投資策略的研究對我國證券業的發展將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羅伯特•泰戈特著《投資管理-保證有效投資的25 歌法則》以其簡單而明了的筆法描繪了行為金融學下投資方法的選擇應具備的條件和原則,指導我們的實踐。Brigham Ehrharot著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中也不乏對行為金融學的 應用,比如:選擇權的應用等。

        2 行為金融學概述

        行為金融學是將行為學、心理學和認知學成果運用到金融市場上產生的一種新理論,是基于心理學實驗結果提出投資者決策時的心理特征假設來研究投資者實際投資決策行為的一門學科。

        行為金融學有兩個研究主題:一是市場并非有效,主要探討金融噪聲理論;二是投資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討投資者會發生的各種認知和行為偏差問題。

        主要理論:

        證券市場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場定價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聲交易者風險即金融噪聲理論。投資者構筑的投資組合具有金字塔型層狀特征即行為組合理論。

        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金融學總結的投資者行為偏差有:決策參考點決定行為者對風險的態度;投資者存在心理帳戶;投資者還存在過度自信心理和從眾心理。

        3 行為金融學在實務中的應用

        實際上,各種積極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場定價失真或無效。他們認為通過投資于定價失真的市場或資產可以獲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這種無效性是轉瞬即逝的,這樣,這些無效性可能會為有耐心的投資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個好的投資策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行為金融學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諸如阿萊悖論、日歷效應股權溢價、期權微笑、封閉式基金之謎、小盤股效應等等金融學難題。還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選擇策略參考點來判斷預期的損益、動量交易策略等投資策略。一些金融實踐者已經開始運用行為金融學的這些投資策略來指導他們的投資活動。

        第3篇:金融學特征范文

        的研究成果。

        關鍵詞:行為金融;現代金融;防御型投資策略;進攻型投資策略

        行為金融學是從微觀個體行為以及產生這種行為的更深層次的心理、社會等因素來解釋、研究和預測資本市場的現象和問題。在美國和歐洲,行為金融學不僅在學術研究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它在實踐中也已經得到了應用。個人投資者在應用行為金融學的知識來避免心理偏差和認知錯誤,機構投資者也正在以行為金融學的精髓來發展以行為為中心的交易策略。

        一、行為金融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迄今為止,行為金融學還沒有形成一套系統、完整的理論。目前絕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集中于確認那些會對資本市場產生系統性影響的投資者決策心理特點以及行為特征。

        第一,投資者的心理特點。處理信息的啟發法。現代社會信息量越來越大,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金融市場決策者面臨的情況日益復雜。決策者將不得不更多的使用啟發法。啟發法是使用經驗或常識來回答問題或進行判斷,它意味著對信息進行快速的、有選擇性的解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直覺。由于決策的速度很快以及不完整性,使用啟發式方法可能得不出正確的結論,從而造成認知錯誤和判斷錯誤。啟發式方法一般包括:一是典型性。這種啟發性方法是一個諺語的起源:“如果它看起來像只鴨子并且呷呷的叫聲像只鴨子,它可能是只鴨子。”在形成預期時,人們通過評估未來不確定事件的概率與其最近所觀察到事件的相似程度。典型性使得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過度,也就是投資者在形成預期時給予新信息太多的權重。二是顯著性。對于發生不頻繁的事件,如果人們最近觀察到這種事件,那么人們傾向于過分估計這種事件在未來發生的概率。例如,如果最近一架飛機墜毀的消息頻繁地被媒體傳播,人們將過高估計飛機未來發生墜毀的概率。顯著性可能使得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過度。三是自負。人們對自己的能力和知識非常自負。例如,當人們說這件事有90%可能性將發生或這聲明是真實時,那么這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小于70%。自負可能使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遲鈍。四是錨定。心理學家已經證明,當人們進行數量化估計時,他們的估計判斷可能被該項目先前的價值所嚴重影響。例如,二手車的銷售商通常是在開始談判時出高價,然后再降價,這銷售商盡力將消費者滯留在高價格上。錨定使得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遲鈍。

        第二,后悔。人類犯錯誤后的傾向是后悔,而不是從更遠的背景中去看這種錯誤,并會嚴厲自責。后悔理論有助于解釋投資者延遲賣出價值已減少的股票,加速賣出價值已增加的股票。Shefrin和Statman指出,后悔理論表明投資者避免賣出價值已減少的股票是不想使已犯的錯誤成為現實,從而避免后悔,投資者賣出價值已增加的股票是為了避免價格隨后可能降低而造成后悔。

        第三,認知不協調。認知不協調是人們被告知有證據表明其信念或假設是錯誤時,人們所體驗的心理和智力上的沖突。認知不協調理論認為,人們存在采取行動減輕未被充分理性思索的認知不協調的傾向:人們可以回避新信息或開發出扭曲的論據以保持自己的信念或假設正確。如新車買主有選擇地避免閱讀他們其他車型的廣告,而去看他們所選擇車型的廣告。

        第四,回避損失。趨利避害是人類行為的主要動機之一,而對“趨利”與“避害”的選擇在經濟活動中是首先考慮如何避免損失,其次才是獲取收益。研究表明,人們在從事金融交易中賦予“避害”因素的考慮權重是“趨利”因素的兩倍。

        第五,羊群效應。人們的相互影響對人的偏好改變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追求時尚與盲從心理便是其中最突出的特點。這對經濟決策的形成與改變具有特殊的影響力。在金融投資領域,人們往往是顯著的、非理性的從眾心理特征與行為。

        (二)決策行為的一般特征

        1994年,Shefrin和Statman開始研究可能對金融市場行為產生系統影響的決策行為特征。,一些決策行為特征已經得到行為金融學家們的公認,并作為對決策者的基本假設:

        第一,決策者的偏好是多樣的、可變的,他們的偏好經常在決策過程中才形成;

        第二,決策者是應變性的,他們根據決策的性質和決策環境的不同選擇決策程序或技術;

        第三,決策者追求滿意方案而不一定是最優方案。盡管這些決策特征之間相互作用的特點和對市場的影響尚不十分明確,但實證研究表明,投資者決策行為特征與市場中投資特性是相關的,如股票價格的過度波動性和價格中的泡沫;投資者中存在追隨領導者和從眾行為;過早的售出盈利投資和過晚售出失敗投資;資產價格對新的市場信息反應過度或不足等。

        二、行為金融學在證券市場的實際應用

        在證券市場投資中具體運用行為金融學可分為防御型策略和進攻型策略。防御型策略是指利用行為金融學對人的投資心理以及決策特征的分析來控制心理偏差和認知錯誤,也就是在投資中避免犯錯;進攻型投資策略則在了解投資者的心理偏差和決策失誤對市場產生的影響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以從中獲利。

        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更現實的是采取防御型投資策略。個人投資者在資金實力、分析手段與信息獲得與把握上都處于劣勢,因而經常靠打聽小道消息等作為決策依據,行為經常是非理性的。此外個人投資者對自己的資金負責,缺乏來自第三方的監督控制體系,導致個人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容易犯心理偏差和認識錯誤,因而有必要采用防御型行為金融投資策略來指導投資。進攻型投資策略一般為機構投資者采用,因為在錯綜復雜的金融市場中,要對證券的定價進行判斷非常困難,個人投資者很難在實際中判斷出當前的市場定價是正確的還是發生了偏差,只有掌握著大量信息和良好分析技術的專業投資者才有可能進行判斷。此外,各種定價錯誤或偏差的幅度和持續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個人投資者精力有限、交易成本高,無法利用這些偏差和錯誤來獲利。:

        防御型行為金融投資策略是應用一系列行為金融的知識對自身的投資行為進行內省式的審察和研判,具體可包括:首先要核對信息的來源,核實信息的可信度、實效性等,要密切關注最近有無更新的消息或數字披露,要避免只關注支持自己看法的信息。第二,判斷自身是否過分自信,特別在最近投資行為取得了一系列成功時就更應關注這點。第三,要善于比較正面和負面觀點,查明對市場持最樂觀以及最悲觀態度的分別是什么人以及為什么會持有這樣的觀點。第四,要避免錨定效應導致不理性的期望值。

        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可以采用進攻型投資策略。各類投資機構由投資經理們具體負責運作的,投資經理們和個人投資者一樣,在投資決策中也會犯各種心理偏差和認識錯誤,因而也需要采用防御型投資策略來加以避免。但投資經理們有著良好的金融投資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際經驗,他們能更好的對自身的行為進行控制。在各類機構中一般都有著良好的管理監督制度和風險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幫助投資經理們避免犯心理偏差和認知錯誤。因而,機構投資者更重要的是利用進攻型投資策略來獲得盈利。目前可采用的進攻型行為金融投資策略主要有:

        曾琪:行為金融學理論探討及其實際應用

        第一,反向投資策略。反向投資策略,就是買進過去表現差的股票而賣出過去表現好的股票來進行套利.這種策略的提出最初是基于DeBondt和Thaler(1985,1987)對股市過度反應的實證研究。行為金融理論認為,由于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決策中,往往過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現,根據公司的近期表現對其未來進行預測,從而導致對近期業績情況做出持續過度反應,形成對績差公司股價的過分低估和對績優公司股價的過分高估,最終為反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機會。

        第二,動量交易策略。動量交易策略,即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準則,當股票收益或交易量滿足過濾準則就買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行為金融意義上的動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對股市中股票價格中間收益延續性的研究。Jegadeesh與Titman(1993)在對資產股票組合的中間收益進行研究時發現,以3到12個月為間隔所構造的股票組合的中間收益呈現出延續性,即中間價格具有向某一方向連續變動的動量效應。Rouvenhorst(1998)在其他十二個國家發現了類似的中間價格動量效應,表明這種效應并非來自于數據采樣偏差。

        第三,成本平均策略和時間分散化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資者在購買證券時按照預定的計劃根據不同的價格分批地進行,以備證券價格下跌時攤低成本,從而規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帶來的較大風險。時間分散化策略是指根據投資股票的風險將隨著投資期限的延長而降低的信念,建議投資者在年輕時股票投資比例可較大,并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減少。

        參考文獻:

        [1]Kaheman,D.andA.Tversky(1979).“ProspectTheory:AnAnalysisofDecisionMakingUnderrisk”,Econometrica

        [2]Baberis.N.A.shleiferandR.Vishny(1997).“AModelofInvestorSentiment”,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

        第4篇:金融學特征范文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 價值投資 應用

        傳統的金融學認為:投資者都是理性的,投資者能夠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進行正確的投資,從而獲得價值的回報。但是隨著金融市場一些金融問題頻繁出現引起了經濟學者和專家的關注和思索,行為金融學因此而誕生。現代行為金融學從價值投資者的心理、性格、情緒等主觀因素進行分析,發現在價值投資的過程中,主觀因素對投資決策起著很大的作用。現代行為金融學不僅在學術界引起了學者的重視,而且在實踐領域也引起了重視,在價值投資領域投資者們經常應用行為金融學的知識來避免心理偏差和認知錯誤。

        一、行為金融學的內涵

        作為行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行為金融學研究的是投資決策過程中人們的認知、感情等心理特征,以及由認知、感情等引起的市場非有效性。行為金融學是建立在行為學、金融學等學科的基礎上,并以此分析投資者的心理對于其投資行為形成的影響。

        二、行為金融學的基本觀點

        人的心理活動包括認知過程和非認知過程。基于心理學原理,行為金融學把價值投資看成是一個心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認知偏差或選擇偏好,這些偏差如圖1所示。

        圖1 投資者心理過程及對資產價格的影響

        由上圖可以看出,行為金融學在心理學實驗的基礎上來分析價值投資者的心理動態,并認為價值投資者是非理性人,在投資的過程中受到其情緒、認知偏差的影響,并且其非理將導致市場的非有效。在此基礎上行為金融學研究價值投資者的決策行為,并且總結出了基本的觀點:

        1.投資者不同質

        目前,投資者的性質是有所不同的,有的是個人投資者,有的是機構投資者。兩者相比較而言,機構投資者投資行為較為規范,具有較強的資金實力,可以進行組合投資,分散風險,并實行專業化管理。這導致投資者的偏好與行為方式不同,因而對未來的估計也有所不同。

        2.投資者損失厭惡型的

        趨利避害這是很多人的動機, 標準金融學認為價值投資者是厭惡風險的,但行為金融學的觀點不同,他們認為價值投資者只有在面臨收益時是風險厭惡,而當價值投資者面臨損失時則為風險尋求。價值投資者而對“趨利”與“避害”的選擇在經濟活動中是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避免損失,其次才是獲取收益。

        3.市場存在非有效性

        市場中資產的價格具體非理性的特征,行為金融學認為定資產的價格的不僅僅是資產的內在價值,還包括價值投資者的心理、情感等非理性的因素,這些因素都在價值投資者決策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4,投資者認知不協調

        認知不協調是價值投資者被告知有證據表明其信念或假設是錯誤時,價值投資者的心理與智力上發生沖突。認知不協調理論認為,價值投資者存在采取行動減輕未被充分理性思索的認知不協調的傾向,價值投資者可以回避新信息或開發出扭曲的論據以保持自己的信念或假設正確。

        三、行為金融學的投資策略

        投資者的實際心理和投資者的經濟行為是行為金融學非常注重的,通過研究決策者的行為特征,為金融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指導。

        1.價值投資策略

        價值投資策略是利用市場投資者的“羊群效應”造成的偏差來進行投資。我國投資市場存在大量的“羊群效應”。例如:我國的股民是以工薪階層為主,70%左右的股票投資者的收入是源于工資,這類投資者90%以上的人是存在認知偏差的。這些個人投資者需要從專家、機構投資者那里尋求依靠。羊群效應使整個市場的預測出現偏差,使得投資的價值發生偏離,出現投資價值的下挫或者上揚。

        2.逆向投資策略

        逆向投資策略最重要的是在智慧上的一種獨立,如果共識變成羊群心理,逆向投資者就應當逃離這個群體,但不一定是向著相反的方向,而且逆向投資者更樂于去思考一些別人沒有思考過的觀點。在中國股市中,有著“久漲必跌,久跌必漲”,“利空出盡便是利好”等俗語,這些都可以用行為金融學來解釋。逆向投資策略就是買進表現不是很好的股票賣出表現比較好的股票,采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投資和盈利。正如2007年底,大多數投資者在股指PE達到70倍的時候看高10000點,理性的投資者在這樣的時候應該選擇退出。據統計,1928年至2009年間,逆向投資的平均收益為12.90%。

        3.動量交易投資策略

        動量交易策略(Momentum Strategy) ,即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準則,當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時滿足過濾準則就買入或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行為金融意義上的動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對股市中股票價格中期收益延續性的研究。動量交易投資策略是源于對中長期收益延續性的研究。面對股票在一定時期內的連續上揚或下挫,可以采用動量交易策略, 根據研究發現我國股市中價值投資者賣出贏者的概率是其賣出輸者概率的2倍,利用這一現象采用動量交易,可以獲利益。

        四、價值投資者對行為金融學的運用

        我國的價值投資行業起步比較晚,國家政策對價值投資的干預比較多,價值投資市場對政府宏觀調控政策導向反映比較多,而對市場自身發展規律反映不是很明顯。而我國的金融政策發展不是很完善,導致價值投資者的發展不是很成熟。

        1.個人投資者對行為金融學的運用

        個人投資者在價值投資過程中的策略趨向于比較保守。這是由于個人投資者的資金實力上、市場分析的能力不是很強,導致個人投資者對市場信息把握沒有優勢,個人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是非理性的。沒有專門的機構對個人投資者的價值投資進行監督和控制,也沒有專門的機構對其投資提供專業的指導,依靠的知識個人的力量,導致個人投資者在價值投資的過程時常會出現盲目的投資決策,個人投資者時常犯下心理偏差與認識錯誤。因此,個人投資者要做到:

        一方面,提高個人投資的金融知識學習水平,加強對金融市場規律的研究,對市場進行科學的分析,增強個人投資者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減少個人投資者價值投資中的非理性因素,提高個人投資者的決策水平。另一方面,在具體的價值投資的行為中,價值投資者需要對自己的心理進行審視與反思,善于對價值投資市場公開信息進行科學的分析和判斷,對信息的來源進行嚴格的核對;虛心接受他人意見,不能盲目地過于自信,對風險增強理性的識別和判斷;對于價值投資市場上其他投資者的觀點進行理性分析,不僅既要分析合理的成分又要分析不合理的充分,綜合判斷,嚴格地梳理各種信息的來源。

        2.價值投資機構對行為金融學的運用

        價值投資機構與個人投資者不同,90%的投資機構的資金實力比較的雄厚,每個投資機構都有3人以上的投資家和投資顧問,這些價值投資機構的投資專家和投資顧問的金融專業和背景都非常的不錯。價值投資機構內部風險防控機制與監督管理機制比較好,可以減少投資經理人的心理偏差,提高投資機構的決策科學性。但是,65%以上的價值投資機構也會受職業經理人投資心理偏差的影響,所以價值投資機構應該加強對職業經理人進行學習和培訓,提高職業經理人素養,這是關系到投資機構的利益也關系都委托投資人的利益。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價值投資機構憑借其擁有的信息資源、知識資源以及資金資源,可以利用個人投資者的心理偏差,對個人投資者的心理進行導向進行盈利。例如: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價值投資機構利用個人投資者的心理偏好進行反向投資,利用其反應過度的心理,形成對于上市公司業績的高估與低估,這樣價值投資機構就就可以從中獲得更大的效益。

        3.國家價值投資部門對行為金融學的運用

        行為金融學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解釋目前我國的宏觀經濟各項指標,行為金融學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股市的各種現象。這種現象與價值投資者在價格發生逆轉之后,面臨不確定性的政策性因素,對風險的表現出的恐懼程度遞增有一定的聯系。在這種情況下,價值投資者在群體效應的影響下,對市場會產生過度的反應,對風險也會產生過度的恐懼與謹慎。

        國家價值投資部門對行為金融學的運用可以與金融市場的調控手段高度結合起來,在股市偏軟的同時,國家價值投資部門考慮價值投資者心理因素偏差的影響,提高價值投資者的信心,價值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國家價值投資部門通過各種渠道對價值投資者進行科學的、合理的引導,提高價值投資投資者的素質,從而促進價值投資市場的成熟。

        五、結論

        行為金融學不是對傳統金融理論的否認,而是對傳統金融理論的批判繼承,兩者研究的對象、目標和希望解決的問題具有一致性,價值投資者在決策與行動過程中,由于投資者受心態模型的影響,出現處置效應、羊群行為等認知偏差和決策偏好,這使得價值投資者在實際的投資管理中易犯各種系統性的錯誤。

        實質上,行為金融學是智力正常、教養良好卻一貫地做著錯誤的事情的投資精英的心理與投資行為及其投資規律的學說。價值投資者將行為金融理論應用于投資管理實踐,一方面,價值投資者了解自己的認知偏差,避免做出錯誤的決策;另一方面,價值投資者可以利用其他價值投資者的認知偏差和判斷錯誤,在大多數投資者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前,投資那些價格有偏差的品種,并在價格定位合理后,實現獲利。

        參考文獻

        [1]王磊,鐘茗,現代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比較研究[J].海南金融,2008(1).

        [2]鄒潔,馬寧.證券市場行為異象的行為金融學解釋[J].經營管理者,2009(2).

        [3]趙碩剛.中國證券市場羊群行為實證研究綜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10).

        [4]饒育蕾,盛虎.行為金融學[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7).

        [5]Brigham Ehrharot.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10).

        [6]Rock,Kevin.Why new issues are Underpriced[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6(15).

        [7]李國平.行為金融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8]陳收.行為金融理論與實證[M].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 2004.

        [9]曹鳳岐,劉力,姚長輝.證券投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8).

        第5篇:金融學特征范文

        關鍵詞:行為金融;經典金融;中國金融實際

        一、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基礎

        行為金融學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流派大約在20世紀80年代。1979年,心理學家Kahneman和Tversky發表文章“前景理論:風險狀態下的決策分析”,為行為金融學的興起奠定了理論基礎,成為行為金融學研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芝加哥大學的泰勒(Thaler)、耶魯大學的希勒(Shiller)成為研究行為金融的第二代核心人物。1985年,Debondt和Thaler“股票市場過度反應了嗎?”一文的正式發表掀開了行為金融學迅速發展的序幕。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行為金融學更加注重投資者心里對最優組合投資決策和資產定價的影響。Shefrin和Statman(1994)年提出了行為資產定價理論,2000年二人又提出了行為組合理論,從而把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推向了。

        對于什么是行為金融學,不少學者都有自己的看法。綜合各家之言,本文認為行為金融學是基于心理學實驗結果來分析投資者各種心理特征,并以此來研究投資者的決策行為及其對資產定價影響的一門學科。任何學科都會有屬于自己的理論基礎,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基礎之一是人的心態和情緒,即“價值感受”。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存在過于自信、避害大于趨利、追求時尚與從眾以及減少后悔和推卸責任等心態與情緒。由于投資者存在以上的情緒,所以人們通常不遵循傳統金融理論的最優決策模型進行決策。[1]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基礎之二是投資者并非都是理性的。投資者由于掌握、理解信息的差別、偏好和非精確性,必定存在非理,從而對證券市場價格的形成也能產生影響。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基礎之三是市場競爭的非有效性。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信息的不對稱及市場上非理性投資者的存在,必然導致市場競爭具有非有效性。由此判斷,行為金融學就是試圖探討從投資者心理到市場的反應、再從市場表現到投資者心理這樣一個交互過程的規律和機理,從而對人的行為和市場效率做出解釋和指導。[2]

        二、基于理論與實踐角度對行為金融學的審視

        著名作家狄更斯有句名言“這是一個好的時代,但也是一個壞的時代。”現在,可以說,這是一個好的時代,因為關于經濟、金融學研究的種種學術思潮異彩紛呈,各種經濟、金融理論與實踐創新的成果不斷涌現。但是,這也是一個壞的時代,在如此多的經濟、金融新理論成果出現時,人們被這紛繁復雜的經濟世界迷惑了,開始變得迷茫和浮躁,這不利于學術研究進步的。行為金融學的異軍突起使人們更加地迷茫和浮躁。一旦遇到認為經典金融理論解釋不了的經濟現象,就馬上將其裝入行為金融學理論的框架中。他們不去探索自身在經典金融領域的不足,而是取巧走捷徑,這不是科學的態度。

        (一)基于理論角度對行為金融學的審視

        1.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手段缺乏可靠基礎

        行為金融學的研究部分地依賴于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認知心理學本身的發展與應用范疇直接影響到行為金融的研究。認知心理學的許多觀點貼近于人的思維世界,能夠對人的思維世界進行很好的詮釋。但是目前橫亙在認知心理學面前的障礙也是現實存在的,具體有如下兩點:一是缺乏對于認知心理的一個客觀、科學的評價策略與評級體系;二是缺乏對認知心理仿真與輔導研究工具的開發。目前雖然利用計算機能模擬人的認知能力,但其模擬程度卻非常小。因此,認知心理學本身的研究還有待于理論的提升和手段的優化。從而,行為金融學發展所需的研究手段也是缺乏可靠基礎的。通俗地說,我們目前還無法對行為金融進行在現實世界的精確推導,那么其所引出的理論基礎、框架、研究體系等也就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2.行為金融學自身的理論體系存在很大的缺陷

        一個學科之所以成為學科,是因為有其扎實的基石,以基石為基礎構造的理論大廈,并且可以通過對理論大廈的科學有序的探索為未來該學科的發展指明方向,并且解決實實在在的社會問題。經典金融學理論是具有推理嚴密、建立在數學理論上的富有解釋力的概念與模型,并且對于金融體系能給與一致性的解釋,其在人的理性和市場有效的兩大基石之上構成了系統的金融理論大廈。然而,行為金融學還沒有可以構造大廈的基石,它缺乏類似于經典金融學的統一的物理范式。具體來說,存在如下問題:一是行為金融學的理論體系松散,各個研究部分之間缺乏邏輯聯系。二是行為金融學理論的解釋缺乏整體性,表現出一些理論分支可以解釋一種現象卻解釋不了另外的現象;可以解釋個體現象卻無法解釋群體現象;可以從不同角度解釋不同的異象,卻不能提煉出普通學科所必須具有的精髓。三是行為金融學無法估計自己的發展方向,在這一領域的探索也如同盲人摸象。

        3.與經典金融學對比存在的問題

        經典金融學是不完美的,這種思想早已有之,哈耶克和西蒙都曾經指出過這個問題。但是,經典金融學不完美并不代表要對其精髓以及整個理論體系的拋棄,我們的經濟、金融研究仍然離不開經典金融學。與經典金融學理論的龐大的理論體系對比,行為金融學理論存在以下的問題。第一,經濟學中的理性是指個人會在一定的社會背景和一定的約束條件下追求自身利益與效用的最大化。只有在理性這個假設下,個人行為才是可以探究的,這樣才能展開我們的研究工作,如果個人行為非理性,各有各的做法,那經濟學的研究就無法展開。同時,理性的假設僅僅只是一個假設,從經濟研究上講,假設不重要,重要的是從假設出發可以推導出具有普遍解釋力的理論。到目前為止,以理性假設為基石的經濟學仍具有很強的解釋經濟現象的能力,所以理性假設是可行的。相反,行為金融學的非理性假設并未見得有更廣泛的和更深層次的解釋力。因此,行為金融學拋棄理性假設來進行研究是不科學的。第二,經典金融學框架是由核心內核和保護帶所構成的。[3]如果只是保護帶的改變,則整個框架還是存在的,經濟、金融理論的發展是對保護帶的改變。主流傳統經濟、金融理論在保持內核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對保護帶的調整使其更具有解釋經濟現象的能力。而行為金融學則試圖改變經典金融學理論的內核。如果能建立新的更好的更具解釋力的內核和相應的保護帶是可以的,稱之破舊立新。但是如果不懂得去建立一個新的體制與框架以及如何運作這個框架,則不叫破舊立新。

        (二)基于實踐角度對行為金融學的審視

        行為金融學真正引起人們的注意是在20世紀80年代。也就是說從行為金融學的出現到正式引人注意經過了大約100年的時間,在如此長的時間里無人注意是有客觀以及主觀方面原因的。一方面是科學技術特別是公眾傳媒的不發達,另一方面是行為金融學在這段時間里的無作為。從行為金融學產生發展的歷史可知,行為金融學開始出現及成長都是在早期資本主義國家。他們的經濟金融體系開始逐步形成,但他們也并未將行為金融學理論作為其發展經濟金融理論的指導。經典金融學理論在這段時間里卻得到了長足地發展,特別是在二戰以前的英國和二戰以后的美國,都涌現了大批優秀的經濟學家,他們提出了許多著名的經濟、金融理論。有代表性的如H.M.Makowitz的資產投資組合理論、Franco Modigliani和Merto H.Miller的MM理論和資產定價理論(Sharpe的CAPM模型,Ross的套利定價理論等),這些都為經典金融理論框架及核心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此時悄然興起的行為金融學僅僅只是一種邊緣化的學術觀點,研究行為金融學的經濟學家也名不見經傳。

        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是行為金融學發展最瘋狂的時期。一個理論的發展是應該對實踐起指導作用的,是否行為金融學對實踐起到了指導作用呢?是否困擾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新興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金融危機在這一段時期內就消失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這段時期經濟金融危機不但沒有消失,而是發生頻率更高、對經濟的沖擊力越大。我們可以通過表1來了解這一時期的情況。

        表1 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危機一覽表

        資料來源:拉斯.特維德.金融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附表);同時,2004-2008年的資料根據百度網整理得出。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對與之對立的事物進行批判,行為金融學的發展也是遵從從此路徑展開的。20世紀90年代末,在批判經典金融學的風潮下,行為金融學叩開了中國的經濟理論之門,學者們對它的研究也可謂是轟轟烈烈。但問題也開始出現了,經典金融學理論沒有完全理解,更不懂得如何去運用。現在又出現了行為金融學理論,其試圖顛倒經典金融理論的若干主要觀點,讓人們都迷茫了,不知道到底誰對誰錯。金融學不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學科,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引進、并進而轉化為我們自己的東西,從而為我國的金融領域的改革提供指導意見。在引進與本土相結合時,有許多問題需要考慮:該引進什么樣的金融理論與金融體系范式?引進以后與我國實際是否相符合?該怎樣對其修改進而更好的運行?

        三、中國未來金融理論發展的路徑選擇

        任何一種理論的發展都離不開實踐,背離了實踐的理論其價值會受到懷疑,未來金融理論的發展趨勢也離不開金融實踐的發展趨勢。金融實踐活動正在或即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我想,主要有兩點:其一,金融活動市場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其二,資產越來越趨向于證券化。簡單說,就是宏觀金融問題將越來越復雜,金融微觀化傾向越來越強。總結來說,金融理論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有如下幾項。

        1.以資本成本理論為核心研究金融學。資本成本是金融學理論的核心。公司金融中的基本假設是,投資者向企業融資,他們期望有一定的投資回報,這種回報也就成了公司的融資成本。公司價值是用資本成本折現的一系列的現金流。所以,對資本成本的研究形成公司股東價值最大化前提下公司金融學的基礎內容。資本成本如何估算也是投資學的核心理論,在有效資本市場中,投資人期望的回報率,就是投資人的機會成本,也就是公司資本成本。資本成本同時是宏觀金融學研究的基礎。宏觀金融運行的目的是促使有效金融市場的形成,使公司和投資者之間的資源配置有序化,所以宏觀金融的目標歸根到底應該是促使一國資本成本的最小化。

        2.以隨機折現因子為起點的金融資產定價理論。金融資產定價理論是投資學的基礎,而隨機折現因子是資產定價理論的基準方法。在資產市場不允許存在套利機會的前提下,或者在無法取得大規模無風險套利收益的前提下,隨機折現因子產生并能對經濟中所有資產進行定價。對隨機折現因子的估算,能將不同形式資產定價模型統一到一個框架內討論問題,形成一個可以交流的語言,有利于解決理論上的困惑。同時,也便于發現理論模型的假設和實際的距離,以及這種距離對理論模型結論的影響,而這些對于起步階段的中國金融學界意義重大。

        3.最具有潛力的公司金融學理論。公司金融學研究公司和管理層的行為,其理論模型相對簡單,通常是“單期”模型,并且一般都建立在某個事項上,它不需要高深的數學、也不苛求各個模型之間的連續一致性。所以在中國這樣的市場,能寫出公司金融學的模型,而且這些中國公司金融理論模型將不僅能驗證現有的公司金融學經典理論,還有望從中國的新視角推動公司金融學科的整體發展。[4]■

        參考文獻:

        [1]易憲容,趙春明.行為金融學[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曾康霖.解讀行為金融學[J].金融論壇,2003,(2).

        第6篇:金融學特征范文

        一般認為,行為金融學的產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發表《投資戰略的實驗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為標志,該文首次將行為心理學結合在經濟學中來解釋金融現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寫了《人類決策的心理學研究》,為行為金融學理論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發表了《預期理論:風險決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為金融學中的預期理論。

        中南大學的饒育蕾和劉達鋒著的《行為金融學》是我國第一本系統闡述行為金融學理論的著作。吳世農、俞喬、王慶石和劉穎等早在中國證券市場初建時就對中國股市調查并進行取樣分析,得出中國市場為非有效市場,其主要論文有:吳世農、韋紹永的《上海股市投資組合規模和風險關系的實證研究》,陳旭、劉勇的《對我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的實證分析及隊策建議》。國內對這一理論的研究相對不足,對投資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鑒了兩位美國學者的思路進行論證。美國學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達摩達蘭著的《投資管理》總結了美國比較有影響力的觀點,對行為金融學理論在投資領域的應用進行了發展,對投資行為進行了全面剖析,其對投資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獨到之處,這種在行為金融學下投資策略的研究對我國證券業的發展將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羅伯特•泰戈特著《投資管理-保證有效投資的25歌法則》以其簡單而明了的筆法描繪了行為金融學下投資方法的選擇應具備的條件和原則,指導我們的實踐。BrighamEhrharot著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中也不乏對行為金融學的應用,比如:選擇權的應用等。

        2行為金融學概述

        行為金融學是將行為學、心理學和認知學成果運用到金融市場上產生的一種新理論,是基于心理學實驗結果提出投資者決策時的心理特征假設來研究投資者實際投資決策行為的一門學科。行為金融學有兩個研究主題:一是市場并非有效,主要探討金融噪聲理論;二是投資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討投資者會發生的各種認知和行為偏差問題。主要理論:證券市場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場定價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聲交易者風險即金融噪聲理論。投資者構筑的投資組合具有金字塔型層狀特征即行為組合理論。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金融學總結的投資者行為偏差有:決策參考點決定行為者對風險的態度;投資者存在心理帳戶;投資者還存在過度自信心理和從眾心理。

        3行為金融學在實務中的應用

        實際上,各種積極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場定價失真或無效。他們認為通過投資于定價失真的市場或資產可以獲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這種無效性是轉瞬即逝的,這樣,這些無效性可能會為有耐心的投資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個好的投資策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行為金融學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諸如阿萊悖論、日歷效應股權溢價、期權微笑、封閉式基金之謎、小盤股效應等等金融學難題。還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選擇策略參考點來判斷預期的損益、動量交易策略等投資策略。一些金融實踐者已經開始運用行為金融學的這些投資策略來指導他們的投資活動。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價格下跌時,分批買進股票以攤低成本的策略。采用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資活動。

        行為金融學認為,人們在進行決策的時候,往往會選擇一個決策參考點來判斷預期的損益,而非著眼于最終的財富狀況。在心理預期的過程中,人們會把決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帳戶來考慮,常常擁有自信情節,高估已經擁有的商品或服務,并且傾向于增加這里物品或服務的使用次數。還對預期的損失過于敏感,把同樣價值的損失計算成遠高于同樣價值的收益,而對已經形成損失的東西卻表現出一種“處置效果”,由于期待機會收回成本而繼續經受可能的損失。因此在行為金融學中的“心理”帳戶和“認知偏差”這兩個概念,應該在日常理財中關注。運用動量交易策略。即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準則,當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與交易量同時滿足過濾準則時就買入或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當處置效應在證券市場上比較嚴重時,其帶來的股票基本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幅就會更大;當價格向價值回歸時,可利用動量交易策略,通過差幅獲利。

        市場無效性本質上是一種套利機會,如果足夠多的資金追求同一種市場無效性,它肯定會消失。對于許多定量投資者來說,永遠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種市場無效性在學術刊物上得到詳細論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實際上,如果昨天的無效性已廣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資本,再設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險的。資本市場同樣如此。因此,不要屈從或迷戀“權威”的信息,應該努力追求有個性的投資策略。

        在職業資金管理游戲中獲勝的資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錯誤的人,但其中的許多錯誤都可以歸因于人類本性——追求安穩、相信潮流、失敗后希望改換風格和指導思想。投資組合管理中的一些錯誤源于資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戶,不了解自己的投資市場,一些錯誤源于資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鋼絲繩”的游戲,一方面要獲得高額收益,另一方面還不能超越客戶的風險承受性。

        4股票投資策略

        4.1具備股票投資取勝的素質

        對于我們來說,在股票業取得成功的素質應該包括:忍耐、自立、簡單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開闊、有獨立判斷能力、百折不撓、謙讓、靈活、愿做獨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認錯誤,還有對普通的商業恐慌不屑一顧。這些素質的具備與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與行為金融學是相符的,市場可能是無效的,積極管理者也有增加價值的潛力,但這些無效性既不簡單,也不是靜態的,利用起來代價也不低。換言之,市場無效性的一個特點就是容易消失。這就意味著市場無效性一旦被隔離出來,并廣為人知,越來越多的資金追逐這一無效性時,這個特點就消失了。問題不在于投資者和他們的顧問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當信息收到之時情況可能已經發生變化。當樂觀的金融信息廣泛傳播時,大多數投資人認為這個經濟形勢在近期內還會進一步高漲時,經濟走勢實際上已經向衰退邁進。頭腦清醒的投資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況下做出正確決策,那種需要各種資料的“科學頭腦”是不科學的。

        第7篇:金融學特征范文

        【關鍵詞】金融學科定義,學科設置

        1、背景介紹

        美國伯克利大學經濟系錢穎一教授發表在《財經科學》2002年增刊上的文章《經濟學科在美國》中的論述道,比較國內和國外對經濟學科內的領域設置,需要特別澄清什么是金融學的問題。他發現國內和國外對金融學(finance) 這一領域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一個國內學生說他是學金融的, 到了國外會發現他學的在那里不被稱為金融。相反,在國外是學的金融, 在國內又可能不叫金融。

        2、課題研究現狀和基本內容

        根據權威的《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Finance(金融學)是以不同的中心點和方法論而構成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其中心點在于資本市場的運營、資本資產的供給和定價,其方法論在于使用相近的替代物給金融契約和工具進行定價。具體來看,Finance基本內容包括四個方面,即有效的市場、風險與收益、替代與套利期權定價和公司金融。針對國內金融學界,金融學的概念與內涵確定,則存在一些較大的爭議性。例如,基于Finance一詞的翻譯,中國目前大致存在以下四種主流的翻譯,即:金融、財政、財務、融資。上述四種翻譯中,后三種翻譯,范圍與內涵相對比較確定,關鍵在于金融的翻譯,則值得進一步的深化。

        一直以來,中國傳統的金融學概念可以概括為(劉鴻儒,1995),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進一步,根據張新(2003)的表述,中國傳統的金融學概念,具有轉軌經濟背景的典型特征,主要是針對貨幣、信用、銀行、貨幣供求、貨幣政策、國際收支、匯率理論等專題的研究,研究角度側重于宏觀——資本市場的地位以及微觀角度并不突出。

        中國目前的金融學概念與內涵基本上可以概括三個基本的方面:

        (1)微觀金融學,主要包括三個基本方向:公司金融學、投資學(包含金融工程與數理金融)、市場微觀機構。基于學科劃分角度,主流設置在(工商)管理學院。但是,應該注意與諸如會計學院、統計學院、數學學院的進行交叉與融合。根據中國目前的教學與研究現狀,微觀金融學與國外差距比較大,研究與教學方面,應予以極大改進。

        (2)宏觀金融學,主要包括兩個基本的方面:第一,是微觀金融學概念的進一步延伸,基本的內容包括為國際資產定價理論為基礎的國際證券投資理論與公司金融理論、金融市場與金融中介機構等。其中,金融市場側重于對諸如股票、債券、衍生金融工具等金融市場,金融中介側重于以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為核心。這個研究部分,整體來看,這些專業課程設置與研究應該設置在(工商)管理學院(或商學院);第二,是中國傳統的金融學概念,主要包括“貨幣銀行學”與“國際金融學”兩個基本的學科專業,研究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諸如:貨幣與貨幣政策、中央銀行、匯率、國際收支、金融制度與金融體系、金融危機等。需要指出的,這些研究內容雖然是宏觀性問題,但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角度應該是微觀化的。整體來看,這些專業課程設置與研究應該設置在經濟學院。

        (3)金融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性學科。根據目前國內外學科劃分以及研究內容劃分,主要包括三個基本的方面:第一,與諸如數學、物理學、統計學、工程學、計算機等理工科專業結合,形成的“金融工程學”,側重于上述學科交叉框架下,研究諸如資產定價等問題;第二,與法學結合的“法與金融學”,內容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以金融學問題為核心,側重于研究不同法律框架下的金融問題;二是以法律問題為核心,基于金融理論與金融研究方法考察金融法律的形成、結構、程序與影響等;第三,與心理學等學科結合的“行為金融學”。嚴格意義上講,行為金融學并非一個全新的金融學科,而是傳統的微觀金融學的一種新的思考方式或補充。本質上,將傳統的微觀金融學中理性經濟人假設在現實中進行釋放,考慮現實中的經濟人普遍存在著心理與行為偏差(心理學、行為學范疇),即經濟人是有限理性的,則是行為金融學。

        3、總結

        國內所說的金融是指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指的是貨幣銀行學。它在計劃經濟時期就有, 是當時的金融學的主要內容。人民銀行說我們是搞金融的, 意思是搞貨幣銀行;第二部分指的是國際金融, 研究的是國際收支、匯率等問題。這兩部分合起來是國內所指的金融。為了避免混亂, 我們且稱之為“宏觀金融”。但這兩部分在國外都不叫做finance (金融) 。而國外稱為finance 的包括以下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公司金融。在計劃經濟下它被稱為公司財務。之所以應把corporate finance 譯成公司金融而不譯成公司財務,就是因為它的實際內容遠遠超出財務,此外還包括兩方面:一是公司融資,包括股權債權結構、收購合并等,這在計劃經濟下是沒有的;二是公司治理問題,如組織結構和激勵機制等問題;第二部分是資產定價,它是對證券市場里不同金融工具和其衍生物價格的研究。這兩部分合起來是國外所指的金融。為了避免混亂, 我們且稱之為“微觀金融”。

        根據這一分析我們便清楚了,國內學生說自己是金融專業的,他們指的是宏觀金融,但是按國外的說法這一部分不叫finance (金融),而是屬于宏觀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學這些領域。國外說的finance (金融),一定指的是微觀金融。在美國,貨幣銀行和國際金融通常設在經濟系,而公司金融和資產定價通常設在管理(商) 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峻.金融學的發展趨勢及其對金融本科教學的啟示【J】,經濟研究導論 ,2010.

        第8篇:金融學特征范文

        關鍵詞:金融學 培養模式 實踐教學

        在新形勢下,金融領域出現國際化、混業經營、網絡信息化發展和服務個性化、特色化等特征,這必然要求金融學專業跟上這個形勢。但現在的金融學教學,還處于“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育方式中。以至于畢業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發現很多知識在學校里沒有學到或者是淺嘗則止。在對金融學的認識上,對金融( finance )的理解局限于以“貨幣銀行學( money and banking)”和“國際金融學( international finance)”兩大代表性課程,高校金融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偏重于宏觀,輕微觀。國外對金融( finance) 的理解,集中反映在以“公司財務、公司融資、公司治理為核心內容的“公司金融( corporate finance,有時譯作公司理財)”和以資產定價為核心內容的“投資學( Investments)”這兩門課程上,其核心研究對象顯然更側重微觀金融領域。在國際化的背景下,對金融學的研究更加偏重于市場,偏重于微觀層面的問題,更重視微觀金融的研究和教學。

        一、我國現有的金融學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在設計課程體系時表現為“重理論、輕實踐”

        史煥平等(2006)指出我國高校金融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設置卻存在著相對滯后性。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偏重于宏觀金融的教學,宏、微觀金融課程的比例不盡合理。考察周邊高校,在進行金融學的課程設計時,宏觀金融的課程比例普遍達40%。

        (二)在培養模式上存在的主要缺陷

        張弩(2010)指出現有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以下缺陷:對人才培養模式理念認識不足;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不足;新形勢下師資隊伍培養不足;教學手段創新不足。劉桂梅等(2011)指出我國的本科院校的金融學專業對口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是:培養目標同質化,缺乏特色;教學內容陳舊,脫離金融實際;偏重理論,忽視實踐;職業生涯規劃不健全。

        二、如何創建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

        關于如何創建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上,國內外的學者也進行也大量的研究。劉學華(2011)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來改進金融學人才的培養模式。第一,取消按專業方向選修專業課的模式, 增加選修課程的不同模塊,精選專業核心課程;第二,對個別課程的學時安排及前后順序進行調整;第三,增加金融風險類課程及實驗教學課程;第四,探索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和靈活富有彈性的開課時間。蔣海等(2004)建議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第一,完善專業課程設置,既保證專業課程之間連續性和整體性,又盡量避免專業課之間的交叉重復,造成的教學資源的浪費。一方面需要在教材內容的設計上統籌兼顧,另一方面為了保持課程的完整性確實有必要重復的內容,應該通過任課教師之間的協調,在課時安排、授課內容的深淺程度上進行合理的設計在適當壓縮宏觀金融理論課程內容的同時,增加資本市場理論和微觀金融理論的課程培訓,如可以壓縮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課程的一些內容,增加投資銀行學、金融工程學、公司財務、數量金融、金融計量、金融衍生工具定價理論及等課程內容。必須加強金融專業的學生在數理金融學、計量金融學方面的培訓教學方法的改進。在教學模式上,改變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授課模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推行老師授課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基本原理與學科前沿相結合的靈活的教學模式。胡靜(2012)提出要適當增加微觀金融的比重,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和積極開拓校外實習基地,探索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邱暉(2012)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第一,所培養的人才主要服務于地方的金融和經濟發展;第二,所培養的人才具有國際視野;第三,所培養的人才是復合型、交叉型、綜合性人才;第四,所培養的人才具有比較前沿的理論知識;第五,所培養的人才具有較高的現代技術駕馭能力,應用性突出;第六,所培養的人才具備應有的職業道德水準。

        馬巾英(2010)建議課程體系設置要注意構建和豐富實踐教學體系,開設金融學專項問題研討課,就現實經濟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加大案例課程比例;增加模擬教學。實行“平臺+專業方向模塊”。由于銀行、證券、保險業務有較強的特殊性,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及其他部門、企業等對金融學人才的要求各有側重。為滿足社會對金融人才的多樣化需要,金融學本科教學可采用“平臺+專業方向模塊”的培養方式,即首先設置學科平臺,再根據社會需要設置不同的專業方向。以增加學生的適應能力。劉祥偉(2011)建議要在高年級實行導師制、高年級暑期實習的優化和優化實踐教學體系。

        總之,我們在進行金融學培養模式改革和課程設計時要,要向“復合型”、“應用型”轉變。可以有針對地進行職業崗位的知識能力的傳授,增加實習的磨練。

        參考文獻:

        [1]史煥平,廖繼勝.金融學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設置的若干思考[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6,(6): 45.

        [2]張弩,鄒睿蓉.高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0,(3):176.

        [3]劉桂梅,馬洪勛,王品正.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J].惠州學院學報,2011,(8):106.

        [4]劉學華,國曉麗.淺議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優化[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1,(1): 117.

        第9篇:金融學特征范文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認識;思考

        1.對行為金融學的認識

        行為金融學是融合了多門學科知識的理論,包括行為學、心理學、金融學、決策學、經濟學等。相比于傳統的金融學,行為金融學理論考慮的因素更多,分析的情況也更為復雜,往往能夠解決傳統金融學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行為金融學理論與傳統金融學理論在研究假設、理論模型以及實際應用等方面都存著很大的不同,如果要充分的認識行為金融學,了解這兩種金融學理論之間的區別是很有必要的。

        1.1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假設

        (1)人類的理性并不具有普遍性

        傳統的金融學理論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這一假設之上的,但是在現實中,這一假設很難反映出實際的情況。行為金融學認為人的理性不具有普遍性,即人是具有理性的,但是人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理性的。行為金融學將人的投資決策過程看成是一種心理活動過程,并將這種心理過程劃為三個過程,分別是認知過程、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在這三個過程中人都會出現一定的偏差,這種情況就會導致投資者個體的心理偏差,這種偏差的普遍性會導致金融市場的群體偏差,這種群體偏差最終會導致群體的決策偏差,并使資產的定價出現偏差。所以根據行為金融學的理論,投資人在決策時的不理性會導致資產的定價不能真實反應資產價值。

        (2)市場并不是完全有效的

        傳統金融學的另一假設是市場有效。但是市場有效這一假設也不符合現實情況,市場有效假設主要存在以下三點缺陷:

        第一,假設上的缺陷。市場有效假設認為市場中的價格不存在操縱成分,市場價格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價值。但是在現實情況下,投資者的決策行為存在著一定的誤差以及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市場價格往往不能如實反映價值,而且在市場中,價格操縱的現象是時常發生的。所以,市場有效假設是存在著一定缺陷的。

        第二,檢驗缺陷。市場有效的假設是無法得到驗證的(Fama,1991)。這是因為市場有效性的檢驗需要運用預期收益模型(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來估計未來收益,只有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相一致時才能證明市場是有效的。但是預期收益模型的建立是以市場有效為基礎的。當用這樣的模型來驗證市場的有效性時,就陷入到了這樣一個邏輯錯誤中去,即:市場的有效性需要用到預期收益模型來驗證,但是預期收益模型的建立首先要假設市場的有效性。所以市場的有效性是無法得到驗證的。

        第三,套利的有限性。傳統的金融學理論認為市場中的套利行為可以促使價格真實地反映價值水平。但是,在現實情況下,套利行為的發生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的。首先,套利行為的發生需要類似的替代品以及賣空機制。在實際情況中,股票的替代品是很難找到的,另外賣空機制也會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其次,套利者往往了解投資者的心理狀態,但是套利者很難確定噪音交易者不正確的理念如何表現出來。最后,套利行為的發生是以一定的成本作為代價的。行為金融學認為即使是在市場不正確的情況下,套利行為也要發生一定的成本。

        1.2 行為金融學的理論與模型

        (1)行為金融學的預期理論

        傳統金融學的期望效益理論利用的是效用函數,但是行為金融學的預期理論則用價值函數來代替傳統金融學的效用函數。行為金融學的價值函數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征:

        第一,投資者的價值函數的自變量是投資者的損益,而不是投資者的財富。所以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不是以資產組合為出發點而是根據資產組合中各個資產的損益情況來進行相應的決策。而判斷各個資產損益情況的標準,不同的投資者是不一樣的,具體數值的確定要依據投資者自身的心理價位。

        第二,價值函數的表現形式是一條S型曲線,凹進去的部分代表著盈利,凸起來的部分代表著虧損。這樣的表現形式也表明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程度是不一樣的,存在著位置效應。當投資者處于盈利情況下時,投資者往往愿意出售股票賺取利潤,這時的投資者便是風險規避型。當投資者處于虧損情況下時,繼續持有股票,這便是風險偏好型。

        第三,投資者價值曲線并不是對稱的。投資者由于損失導致的失落程度大于同等金額的盈利帶來的快樂程度。這就說明,相比于盈利,投資者更不愿意虧損,投資者對于虧損的敏感性更強。

        (2)行為金融組合理論

        行為金融組合理論將資產組合成金字塔的形狀,這種資產組合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具有層狀的結構,每一層的資產都有不同的投資目的和風險報酬。金字塔的底層風險小,收益低,可以起到防范風險、保全資本的作用。金字塔的高層風險加大,收益較高,可以用來賺取更高的利潤。然而,傳統金融學理論中的馬柯維茲均方差組合,是一種風險厭惡型的資產組合方法。這種資產組合方法將資產組合看成是一個整體,而且只考慮不同證券間的協方差。這兩種資產組合理論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行為金融組合理論與時下流行的在險價值資產組合方法較為一致,更符合實務操作。

        (3)行為資產定價模型(BAPM)

        行為金融學家認為從投資者的行為角度去研究資產的定價是十分重要的。行為學家提出了行為資產定價模型(BAMP),這與傳統金融學當中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MP)有很大的區別。行為資產定價模型將投資者分為信息交易者和噪音交易者。信息交易者也就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下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是理性的。噪音交易者則會犯一些認知上的錯誤,這種交易者類型是不包括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下的。所以行為資產定價模型更加貼合實際情況。

        1.3行為金融學在我國證券市場上的運用

        (1)異常現象的解釋

        行為金融學可以解釋傳統金融學解釋不了的現象。例如開放式基金的高比例贖回現象,用傳統的金融學理論很難去解釋,然而,利用行為金融學理論則能夠合理解釋。行為金融學認為投資者對虧損更加敏感。當投資者處于盈利狀況時,盈利的邊際效用在下降,投資者賣出股票賺取利潤的動機更強。當投資者處于虧損狀況時,由虧損帶來的負的邊際效用在降低,投資者更愿意持有股票。這就是所謂的“前景理論”。這種理論可以解釋投資者的“處置效應”。開放式基金的高比例贖回現象其實就是一種“處置效應”。

        (2)投資決策的指導

        行為金融學的理論還可以指導我們的投資決策。行為金融學的理論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到投資者決策的不理性,如表現在股票市場上的盲目地追漲殺跌行為,這些不理性的行為往往會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如果我們能夠及時地逆向操作便可以獲取豐厚的投資收益。另外,行為金融學當中的認知缺陷、風險偏好變動等理論都能夠給我們的投資決策提供一定的指導。

        2.由行為金融學引發的幾點思考

        2.1 行為金融學是不是對傳統金融學的否定?

        行為金融學是金融學理論與實踐的創新,開辟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行為金融學從實證的角度去研究金融市場,發現金融市場的運行規律,所以行為金融學比傳統金融學更加貼合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但是這并不是對傳統金融理論的否定,傳統金融學是先從規范的角度去研究金融市場,然后再根據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去驗證金融理論并不斷加以改進。所以說傳統金融理論與行為金融學理論只是運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去研究金融市場,行為金融學的興起不能說成是對傳統金融學的否定。

        2.2 行為金融學的興起給我們帶來了那些啟示?

        在行為金融學的發展歷程中,曾遭受到了來自傳統金融學家的不屑,傳統金融學家認為行為金融學已經走上了歧途,過分注重投資者的行為,而不是金融市場本身。但是事實證明,行為金融學的發展道路是一條正確的道路。這給我們在學習金融理論知識時帶來了很大的啟示。首先,在學習金融理論知識時,不能迷信權威,要抱著疑問去學習。其次,金融的研究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講本本主義,要注重金融的創新。

        2.3 現代金融理論的發展越來越與實踐相結合,這對于我國證券市場的指導意義有哪些?

        我國的證券市場具有許多我國獨有的特色,國外發達的證券市場的經驗可能并不適合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所以要根據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關的措施。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發展戰略的現實化。由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特殊之處,我們只能根據現實情況制定發展戰略,并根據實際情況發生的轉變,不斷調整發展戰略。

        第二,具體問題研究中的現實化。具體提問題的研究要與我國證券市場的具體情況相結合。這樣的問題研究才更具有針對性,研究的對策才更有效。

        結論

        通過比較分析傳統金融學理論與行為金融學理論存在的不同以及行為金融學理論的創新之處能夠幫助我們充分認識行為金融學,運用行為金融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這對于幫助行為金融學理論的發展與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行為金融的思考則有助于加深對于行為金融學的理解,同時也能夠為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積極的指導。

        參考文獻:

        [1]沈莉.股票投資中行為金融學的研究與應用[J].前沿,2014,Z2:114-115

        [2]王征.論行為金融學統領下的投資策略[J].西南金融,2013,8:66-67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州成a人片在线观看高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在线看 | 亚洲色影在线网站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婷婷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