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金融學的認知范文

        金融學的認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金融學的認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金融學的認知

        第1篇:金融學的認知范文

        【關鍵詞】投資理財;教學法;課程

        中國分類號:G642

        1理財課開設的必要性

        從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來看,我國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的在提高,每個家庭的資產也在不斷的上漲,因此人們也希望能將自己的財產進行保值或者增值。我國人們在消費水平也在不斷增加,比如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的投資都在逐年增加,在以后還會有其他方面的花費,因此人們就必須要知道一些理財方面的知識,讓自己的財產能合理的安排,特別是對于那些有著極好收入的人來說,更需要有專業的理財知識,或者是專業的理財人員的幫助,這樣才能將自己的財產進行合理的保值或者讓其增值。現在社會上的金融機構,也在不斷在開發適合人們需要的各種理財產品,讓人們能夠盡量小的風險下還能有利潤可收。對于個人理財來說,競爭也是非常大的,對于能夠了解和熟悉個人理財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對于大學生來說,開始上大學,自己手中可支配的資金也在不斷增加,都希望能在生活費夠用之后的結余,能將其進行理財讓自己富余的財產增值,所以大學生開設理財課程十分必要,通過學習相應的理財知識,能為以后自己的財產作出一個合理的理財方案,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2個人理財的教學方法

        2.1案例教學法

        對于個人理財這門課程,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引入案例,這樣對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學習理財課程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在講授課程時候,案例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選擇和學生已有知識相聯系,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學生對理財知識的掌握,而且理財這門課程涉及到的相關知識很多,有經濟、金融和管理等方面,學生還要自然的將這些知識熟練的進行鏈接,才能更好的將知識學好。我國人們比較認同的理財方式是儲蓄,儲蓄的收益很低,而且流動性及高,但也是一種理財的選擇,將資金進行積累起來。隨著國家的發展,我國儲蓄的種類不斷增加,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儲蓄的種類,從而得到收益。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儲蓄方面的知識,教師就可以用引入案例的方式教學。例如儲蓄資金的時候可以選取兩種方式將錢存入銀行,一種是整取整存,另一種是大金額的儲蓄,時間都是三年,當到期后,這兩種方式的利息就會不同,對于整取整存的儲蓄方式來說,到三年后,沒有取出,那么之后的時間就會按照活期的利息來算,而另一種方式來說,就不會改變利息的計算;如果說第一鐘儲蓄方式在沒有到期的情況下,將資金取出,利息就是按照活期利率來計算,而第二種方式儲蓄是不能提前取出來的。

        2.2項目教學法

        理財這門課程的實用性很強,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時候,要學會根據用戶要求設計出符合他們要求的理財方案,對于學生這種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項目教學來幫助學生掌握這種能力。教師可以根據項目講授相關的知識點,而且選擇的項目要與所學的知識點相關,并且將項目分成若干子項目,讓同學們分成小組,將自己組所接受的項目共同來完成,并把項目的評判標準告知學生,然后讓同組的學生共同將任務完成。學生要想將這個項目完成,就必須去圖書館查閱相關的資料,還要進入社會,了解現實的情況,也能對客戶的需求進行了解,讓后將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合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方案。通過項目學習以及完成,都需要同學們的合作才能完成,這樣也能鍛煉同學們合作意識,還能將理論知識和實際聯系起來。同學們在完成自己的項目之后,每個小組可以進行互評,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將經驗和不足進行總結,然后教師再做最后的評價。

        2.3互動教學法

        互動教學法可以結合以上兩種教學法進行學習。個人理財也是有一定的步驟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客戶信息的收集。(1)收集完資料之后,對客戶有了充分了解,這樣才能建立好與客戶的關系,也只有這樣才能為以后制定出符合客戶要求的理財計劃書,這一步的關鍵是在于要有熟練的溝通技巧和實踐經驗,以及處理緊急事情的能力,為了讓同學們能更好的接受知識和理解知識,用互動教學法就能使學生達到學習的要求。互動教學法也是必須要有教師的講授,教師可以充當不同需求的客戶,讓同學們對不同客戶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理財規劃,這樣不斷的鍛煉就能成為合格的理財規劃師。教師就可以通過這樣的與同學面對面的交流,就能掌握同學們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同學們的語言使用情況,通過交流可以充分了解同學們所欠缺的知識,對他們進行鼓勵和知識的補充,讓同學們能真正的理解作一個合格的理財規劃師應該怎么樣與客戶交流,需要了解客戶那些資料等,同時還能提高同學們處理事情的應急能力,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財方面的知識。

        2.4多媒體教學法

        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更加直觀,更易于同學們理解知識。教師通過多媒體將市場上比較新的理財產品展示給同學們,教學內容被生化化,利于同學們理解和接受。并且在以上教學方法教學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把教學內容展示在多媒體上,課下同學們還可以將課件拷下來,回去之后進行復習,才能將知識掌握的更好。教師只有根據教學內容利用不同的教學法進行教學,但是還要注意各種教學法相結合,發揮各種教學法各自優勢,最后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專業知識扎實的合格的理財規劃人才。

        總結:

        個人投資理財課程的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決定了課程的教學質量水平,只有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才可以讓學生更快更好的學到課程中的知識,并實質的運用到實際中。

        參考文獻

        [1]張雅泉;淺談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證券投資實務》課中的應用[J];職業時空;2011年02期

        [2]高敬;國際金融專業項目教學的實踐與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08年09期

        [3]張偉芹;項目教學法在理財規劃與實務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年17期

        第2篇:金融學的認知范文

        論文摘要:本文在對行為金融學的發展歷史和理論體系介紹的基礎上,探討了深度心理學在行為金融學領域應用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深度心理學的方法提高投資者投資能力。 

         

        經濟學和心理學兩個在發展過程中有著割不斷關系的學科,在現在越來越表現出了相互融合的趨勢。金融學作為經濟的皇冠,在這場變革中當然也是產生出了行為金融學這一巨大的成果,集中體現就是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始終堅持自己是心理學家的kahneman。但是在現在的行為金融學中,主要的心理學理論還是認知學派的,而且多是以經濟學的方式來利用心理學的理論。本文就是在于探討用除認知心理學以外的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在改善投資者投資能力可能性,尤其是利用深度心理學的方法。 

        一、行為金融學的發展來源 

        1776年,斯密《國富論》的出版標志著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獨立,此時經濟學被定義為對財富的生產和分配的科學。到了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代表人物馬歇爾那里,他說::“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在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提到的兩個基本假設之一的:人們充分利用所有可以獲得的信息做決策,這一假設就足見對人的重視。為以后經濟學在在對人的討論方面奠定了基礎,雖然這里的人是完全理性的人。 

        1947年herbert simon考慮到人的心理因素在經濟行為中的作用,提出“有限理性”理論。“有限理性”是對新古典經濟學關于“絕對理性”的否定,經濟學對人的認識開始考慮現實的人的實際情況。 

        到了20 世紀70 年代, 心理學家kahneman 和tversky基于認知心理學的理論, 在“有限理性”假設的基礎上, 更進一步提出了既非完全理性, 又不是凡事皆自私的“現實人”假定。他們的《不確定狀態下的判斷:啟發式法則和偏差》和《前景理論:風險狀態下的決策分析》兩篇文章中側重于研究人們在風險下進行判斷和決策的過程,提出了決策心理學的重要理論:“前景理論”。kahneman也因為在此方面的突出貢獻獲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理論對行為金融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的提出標志著行為金融學的真正興起。 

        二、行為金融學的研究體系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是一門介于心理學和經濟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就是以決策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為基礎,探討投資者的真實投資決策過程中的行為規律及心理機制,試圖去解釋在決策過程中,情緒和認知過程是如何對投資者的具體投資活動產生作用的。行為金融學將金融學、心理學、行為科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融合在一起,來研究投資者實際決策行為對金融市場的運行和金融產品的定價的影響。 

        hersh shefrin認為行為金融學的研究主題分為三部分:直覺驅動偏差、框架依賴和無效市場。啟直覺驅動偏差主要是指投資者在形成認知和做決策時存在著一些經驗規則及與此相聯系的系統性偏誤, 從而導致個人在金融市場上表現出一系列的偏差。框架依賴是指個人因為情景和問題的陳述與表達不同會有不同的選擇。無效市場是指在直覺驅動偏差和框架依賴的作用下導致價格偏離基本面價值。 

        在這三個主題中,要追究根本無疑前兩個是主要討論的對象,不只是因為無效市場是由他們產生,而且更重要的是前兩個方面都是關于人的行為偏差的描述。在此試圖用深度心理學的觀點來解釋這些行為的原因,已達到利用深度心理學的方法來幫助投資者提高投資能力的目的。 

        在直覺驅動偏差中,hersh shefrin主要指出了下面的一些影響人正確抉擇的經驗規則:典型性、過度自信、錨定、模糊性規避。在框架依賴中主要指出了:損失厭惡、協調決策、享樂式編輯、認知與情緒方面、自我控制、后悔、貨幣幻覺。 

        三、深度心理學在行為金融學中的應用方式 

        從以上對現在行為金融研究的陳述,發現在行為金融學還是主要在研究一些“金融怪象”,這些現象是用經典的金融理論所解釋不了的,而且用的方法基本就是由心理學借鑒過來的實驗法,在此基礎上利用認知心理學的理論作基礎來幫助解釋。也就是說,在現有的行為金融學里還是在用基于統計學的研究來解釋人的行為動機。那樣對個人投資者來說,他們即便了解了這些現象但對自己的實際幫助在那呢?因為這些現象的根源很深,我們在實際的投資過程中尼要認識自己的這些錯誤都很難,你說要完全改過那就是更加的難上加難了。所以說需要用另外的眼光,用一種更加長遠的方式來認識這些問題,從而尋找方法來逐漸幫助個人投資者來提高其投資能力 

        在kahneman的理論體系里,他提出了一種將人的認知過程區分為“直覺”和“推理”,并對二者做出了詳細的區分。通過這個行為金融學里重要的理論——前景理論的前提,會發現直覺是很多很多錯誤的根源。這也就自然的想到了榮格關于人的意識功能的劃分:感覺、思維、情感和直覺。在榮格這里,直覺是“直覺這種功能使你看見實際上看不見的東西,這是你自己在事實上做不到的。但直覺能為你做到,你也信任它”;“在你必須處理陌生情況而又無既定的價值標準或現成的觀念可遵循的時候,你就會依賴直覺這種功能。”和“但你處于一種直覺的狀態,你通常不再注意細節。”,可以看出這和kahneman給直覺的功能是一樣的。 

        在榮格看來直覺更多的事無意識的表現,它可以無處不在的通過域下過程來影響你。這就是問題的所在那就是要改變直覺,就需要深入我人類的無意識當中來認識它和改變它。也就是說,最深刻的變化應該是從無意識的工作進行起。在這種情況下,榮格學派代表的深度心理學就是要針對人類的無意識來進行工作的。那深度心理學在行為金融學領域,也就是在幫助個人改善投資能力是最徹底和最好的。 

         

        參考文獻 

        [1]【美】薩繆爾森;諾德豪斯.經濟學(第十七版).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第3篇:金融學的認知范文

        關鍵詞:舊微觀金融學;現代微觀金融學;新微觀金融學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265(2012)11-0048-03

        微觀金融學的發展經歷舊金融學、現代微觀金融學和新微觀金融學(羅伯特·豪根,Robert Haugen,1999)。十九世紀60年代前即“舊時代金融”,當時主要是通過會計財務報表分析來研究金融;“現代微觀金融學”則是以有效市場假設、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和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建立起來的金融經濟學,著重分析價格發生機制和金融市場效率問題; 本世紀80年代“新金融”產生,依賴行為金融學理論,研究投資者的有限理性以及無效率市場。

        一、舊微觀金融學

        早期的金融研究包括李嘉圖在1821年對整體市場價格水平和相應的貨幣供求問題以及利率決定等問題的研究;維克塞爾(Wicksell)在1898年通過利息理論把宏觀金融問題與經濟增長和經濟危機等結合起來考慮。當凱恩斯革命引致的現代宏觀經濟學誕生時,宏觀金融學也相應形成,核心即貨幣經濟學,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從封閉的研究環境逐漸拓展到開放的經濟環境,國際金融問題也逐漸成為重要內容。宏觀金融學的核心內容——貨幣理論也成為宏觀經濟學中的重要內容被不斷改進。

        最初的微觀金融學仍主要停留道瓊斯式的簡單數據采集、統計分析和經驗法則(Rules of Thumb)水平上。經過巴舍利耶(Bachelier L.)、馬科維茨(Markovitz D.)、德布魯(Debreu)、托賓(Tobin J.)、夏普(Sharpe W.)、薩繆爾森(Samuleson P.)、布萊克(Black F.)、默頓(Merton R,C.)、哈里森(Harrison D.)、克里普斯(Kreps)、達菲(Duffie D)等經濟學家們的努力,它與正統經濟學結合并向嚴格的經濟科學發展。

        微觀金融思想源于克來默(Gabriel Crammer,1728)和伯努里(Daniel Bernouli,1738)在不確定環境下的最初思考,200年后成為微觀金融學的基礎。傳統微觀金融學的典型代表作品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大衛·多德的《證券分析》以及亞瑟·斯通·丟寅的《公司金融政策》,其分析范式是用會計和法律工具來分析公司的財務報表以及金融要求權的性質。

        二十世紀早期,費雪(Fisher I,1906)、希克斯(Hicks,1934)、凱恩斯(Kenyes,J.M.1936)等重新審視不確定環境下的決策問題。馬夏克(Marschak,1938)在1938 年就試圖用均值—方差空間中的無差異曲線來刻畫投資偏好。拉姆齊(Ramsey,1927)開創性地提出了動態的個人(國家)終身消費/投資模型。它使得主流經濟學家們再次重視時間和不確定性。

        二、現代微觀金融學

        現代微觀金融學的啟蒙是伊曼·摩根斯坦(vonNeumann-Morgenstern,1947)的期望效用體系。博迪和默頓(Bodie和Merton)認為,微觀金融學是一門研究人們在不確定環境下如何進行資源跨期配置的學科。二十世紀50年代馬柯維茨的均值—方差理論成為現代微觀金融學的標志,也是整個現代金融理論的奠基石。之后,夏普(Sharpe)、林特納(Lintner)、莫辛(Mossin),建立一個由期望效用公理體系出發的單期一般均衡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CAPM)。二十世紀70年代后,布萊克和思科爾斯的期權定價理論標志著開始了一個新的金融時代。

        現代微觀金融學的基礎是金融經濟學,其核心是單只證券或若干證券組成的資產組合定價。遵循一條逐漸背離經濟學的一般均衡思想的路徑: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一般均衡條件下,市場由所有同質當事人組成,個體當事人的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化的均值—方差效用,即兩基金分離定理。

        布萊克—思科爾斯期權定價理論。它構造一個期權資產組合,其價格遵循幾何布朗運動,結果是無風險的,在無套利的情況下,它的收益必然等于無風險利率。

        羅斯套利定價理論,羅斯將布萊克—思科爾斯期權定價理論中無套利條件擴展為一個一般性的“資產定價基本定理”——無套利假設等價于存在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一種“等價鞅測度”,可是,本質來說依然是一種均衡理論——關于當事人的理導致無套利均衡的理論。

        現代微觀金融學的方法論。無套利均衡分析是采用組合分解技術,利用基本的金融工具(如遠期協議、期貨、期權及互換等)組裝成具有特定流動性和收益/風險特性的金融產品,或者分解金融風險,又或者是分解后加以重新組合,本質上是用一組金融工具來“復制”另一組金融工具的技術,即無套利均衡分析方法的具體化。

        總體來說,微觀金融從單期到跨期、從個體決策到市場動態一般均衡的拓展,依賴于無套利分析方法,建立起一個學科體系,在不確定環境下在時間和風險約束下,獲得資源的最優配置和市場均衡,并對資產進行定價。

        三、新微觀金融學

        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計算技術的進步和主要金融市場數據庫的建立,金融學家們從不同角度對金融理論進行了廣泛的實證檢測。新的研究發現否定了傳統資產定價研究的結論:單個資產、資產組合、基金和投資策略的平均收益與其貝塔系數不相稱。CAPM并非衡量風險的合適模型。收益具一定程度的可測性。例如,股息率、短期債券收益率、長短期國債收益率差、金邊垃圾債券收益率差、商業周期指標等可預測股票收益的時序變化(法瑪和弗倫奇,Fama和French,1989)。三因素、四因素模型對股票收益變化具有較強的解釋能力。法瑪和弗倫奇(Fama and French,1993)證明了三因素模型(市場因子、規模因子和價值因子能夠解釋70%—80%的美國股票收益變化。在其他市場也發現了類似的實證證據,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股票市場。

        市場現實和金融經濟學在數學知識上的匱乏促使豪根推出了所謂的新微觀金融學。豪根認為,新微觀金融學就是用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和心理學來研究非有效的市場。豪根認為,新微觀金融學分析范式的核心就是建立“歸納性”的特別因素模型(Inductive ad hoc Factor Models),他認為預期收益模型——就單只證券來分析其特有的影響預期收益的因素,陳,羅爾,羅斯(Chen 、Roll、Ross)的風險因素模型——尋找那些能夠說明股票收益同通貨膨脹率、GDP等之間相關性的因素,以及卡內曼(Kahneman)及特沃斯基(Tversky)開創的行為微觀金融學,分析當事人在收益和風險之間時而精確計算又時而陷入情緒沖動的行為。

        1951 年伯勒爾(Burrel)首次將行為心理學結合在經濟學中來解釋金融現象,將投資模型與人的心理行為相結合的金融新領域。1979 年,卡內曼和特沃斯基(Daniel Kahneman和Amos Tversky)正式提出了預期理論,它的假設更接近現實, 嚴重動搖了傳統微觀金融學所依賴的期望效用理論, 并為行為金融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二十世紀80 年代以后行為金融學發展很快,并在90 年代獲得了突破。塞勒(Thaler,1987,1999)研究了股票回報率的時間序列、投資者心理會計等問題。席勒(Shiller,1981a,1981b,1990)主要研究了股票價格的異常波動、股市中的“羊群效應”(Herd Behavior)、投機價格和流行心態的關系等, 并成功預測了2000 年由于網絡股泡沫破滅引起的歷史上最大一次股災。1994 年,謝夫林和斯塔特曼(Shefrin和Statman)提出了行為資產定價模型。2000 年,兩人又挑戰資產組合理論, 提出了行為組合理論。此外,里特(Ritter,1999)對于IPO 的異常現象的研究,卡內曼等(Kahneman等,1998)對反應過度和反應不足切換機制的研究都引起了學者們高度的關注。

        行為金融學以期望理論為基礎,結合心理學和行為學對投資者行為進行研究,針對現代金融學有效市場假說的三個假設分別提出了質疑: 非理或有限理;投資者非理并非隨機發生;套利會受到一些條件的限制。行為金融學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期望理論等基礎理論。新微觀金融學理論仍存在爭議的地方:

        如邁金萊《非隨機游走于華爾街》中市場表現出大量的同有效市場假說相對的異常現象,但是法瑪在1998年《市場效率、長期收益和行為金融學》中,反駁在對市場異常現象研究中,沒有明顯證據表明長期收益具有系統性的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而長期收益反轉如同長期收益持續那么頻繁。因此,非有效市場和有效市場可能都不完全正確。

        新微觀金融學的致命缺點是用歸納推理而不是演繹推理,將歸納推理用于案例分析、計量模型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想“歸納”出一個理論則缺乏基本的邏輯基礎。行為金融學模型研究的重點停留在對市場異常和認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歷史觀察上,不能從最基本的假設出發,在一個統一的框架下對金融市場定價問題給出一個全面、令人滿意的解釋。

        對于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方面,作為EMH的創始人法瑪(1998)認為,盡管大量數據顯示股價長期回報異常(long term returnanomalies)的存在, 市場仍是有效的,異常只是一種“偶然結果”,而且,大部分異常是與方法模型有關,適當選擇方法能消除異常。另外,EMH 的反對者并沒有提出一種更好的替代方案,因此,現階段EMH仍是最好的金融市場理論。

        四、比較與啟示

        現代微觀金融學和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內容是統一的,兩者都是研究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下通過資本市場對資源進行跨時期的最優配置,重要的任務都是資產定價。斯塔特曼(Statman,1999)認為: 兩者本質上沒有很大的差異,都試圖在一個統一的框架下,利用盡可能少的工具構建統一的理論, 解決金融市場中的所有問題。唯一差別的是行為金融學利用了與投資者信念、偏好以及決策相關的認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現代微觀金融學和行為金融學的不同點主要表現在:

        第一,現代微觀金融學承襲了傳統經濟學“理性人”的基本分析假定,但忽視了對微觀個體實際決策行為的分析(卡內曼,斯拉夫,特沃斯基,Kahneman,Slovic、Tversky,2000)。而行為金融學源于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的行為理論為基本分析工具,視野更加開闊,對金融行為理性與否的定性既涉及偏好的形成過程,也涉及決策和判斷形成過程。行為金融學認為人類特有的認知方式的傳導過程使得投資者產生過度自信、過度反映等認知偏差,產生嚴重的系統性錯誤,從而導致非理的發生。

        第二,市場是否有效是行為金融學與現代微觀金融學理論沖突的核心。行為金融學的噪音交易模型把投資者劃分為理性套利者和噪音交易者(非理性投機者)兩類,理性套利者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噪音交易者,加大了風險資產的價格波動并削弱市場效率(Van Raaij,1981)。

        第三,行為金融學與現代微觀金融學的不同在于前者以人們的“實際”決策行為為研究起點。人的實際決策行為受決策時的環境、狀態、心理狀況等許多因素的影響。對同一現象或同一信息,人們在不同的狀態下會給出不同的解釋,并做出不同的決策。研究者們往往對不同時期、不同市場的數據采用不同的資產定價模型處理,研究結果不免有失客觀性。哈瓦維尼和凱姆(Hawawini 和Keim,1998)曾采集了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金融數據,與不同的資產定價模型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卻是自相矛盾的。最終,他們不得不回到法瑪(Fama,1991)的論述:市場有效性必須和相關的預期收益模型同時得到證明,在現有金融手段下,用市場有效性前提下的預期收益模型是無法檢驗市場有效性的。

        行為金融學和現代微觀金融學有許多分歧,主要分歧在于前提假設中的投資個體理性與否。行為金融學認為,通常情況下概率和效用評估等主觀判斷、決策行為依賴于有限的可供利用的信息,而這些依據直觀推斷和經驗規則得到的信息會產生系統性偏誤。但當錯誤的結果重復地出現時,人們就會從中學習,許多不確定情形下人類判斷的認知偏差就會逐步消失,再加之適當的引導,即使人們的初始行為是非理性的,其最終的行為方式也會逐漸變得理性起來。所以,從時間延續、場景重復、信息逐漸完備的意義上看,行為主體是趨于理性的。而且,行為金融學和現代微觀金融學的一些基本模型和結論是一脈相承的。如行為金融學的行為組合理論(BPT)一般被看作是現代微觀金融學中現代資產組合理論(APT)的擴展。可見,兩種理論又是可以調和的。

        參考文獻:

        [1]Bodie,Z.,and Robert C.2000,Merton,Finance.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2]Leroy,Stephen F.,and Jan Werner,2001,Principles of Financial Economics.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Merton R.,1996,Continuous-time Finance.Blackwell.2ed.

        [4]Markowitz,H.,1952,“Portfolio Selection”,Journal of Finance 7(1),March:77-91.

        [5]邵宇編著.微觀金融學及其數學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第4篇:金融學的認知范文

        一般認為,行為金融學的產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發表《投資戰略的實驗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為標志,該文首次將行為心理學結合在經濟學中來解釋金融現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寫了《人類決策的心理學研究》,為行為金融學理論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發表了《預期理論:風險決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為金融學中的預期理論。

        中南大學的饒育蕾和劉達鋒著的《行為金融學》是我國第一本系統闡述行為金融學理論的著作。吳世農、俞喬、王慶石和劉穎等早在中國證券市場初建時就對中國股市調查并進行取樣分析,得出中國市場為非有效市場,其主要論文有:吳世農、韋紹永的《上海股市投資組合規模和風險關系的實證研究》,陳旭、劉勇的《對我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的實證分析及隊策建議》。國內對這一理論的研究相對不足,對投資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鑒了兩位美國學者的思路進行論證。美國學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達摩達蘭著的《投資管理》總結了美國比較有影響力的觀點,對行為金融學理論在投資領域的應用進行了發展,對投資行為進行了全面剖析,其對投資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獨到之處,這種在行為金融學下投資策略的研究對我國證券業的發展將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羅伯特•泰戈特著《投資管理-保證有效投資的25歌法則》以其簡單而明了的筆法描繪了行為金融學下投資方法的選擇應具備的條件和原則,指導我們的實踐。BrighamEhrharot著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中也不乏對行為金融學的應用,比如:選擇權的應用等。

        2行為金融學概述

        行為金融學是將行為學、心理學和認知學成果運用到金融市場上產生的一種新理論,是基于心理學實驗結果提出投資者決策時的心理特征假設來研究投資者實際投資決策行為的一門學科。行為金融學有兩個研究主題:一是市場并非有效,主要探討金融噪聲理論;二是投資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討投資者會發生的各種認知和行為偏差問題。主要理論:證券市場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場定價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聲交易者風險即金融噪聲理論。投資者構筑的投資組合具有金字塔型層狀特征即行為組合理論。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金融學總結的投資者行為偏差有:決策參考點決定行為者對風險的態度;投資者存在心理帳戶;投資者還存在過度自信心理和從眾心理。

        3行為金融學在實務中的應用

        實際上,各種積極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場定價失真或無效。他們認為通過投資于定價失真的市場或資產可以獲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這種無效性是轉瞬即逝的,這樣,這些無效性可能會為有耐心的投資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個好的投資策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行為金融學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諸如阿萊悖論、日歷效應股權溢價、期權微笑、封閉式基金之謎、小盤股效應等等金融學難題。還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選擇策略參考點來判斷預期的損益、動量交易策略等投資策略。一些金融實踐者已經開始運用行為金融學的這些投資策略來指導他們的投資活動。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價格下跌時,分批買進股票以攤低成本的策略。采用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資活動。

        行為金融學認為,人們在進行決策的時候,往往會選擇一個決策參考點來判斷預期的損益,而非著眼于最終的財富狀況。在心理預期的過程中,人們會把決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帳戶來考慮,常常擁有自信情節,高估已經擁有的商品或服務,并且傾向于增加這里物品或服務的使用次數。還對預期的損失過于敏感,把同樣價值的損失計算成遠高于同樣價值的收益,而對已經形成損失的東西卻表現出一種“處置效果”,由于期待機會收回成本而繼續經受可能的損失。因此在行為金融學中的“心理”帳戶和“認知偏差”這兩個概念,應該在日常理財中關注。運用動量交易策略。即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準則,當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與交易量同時滿足過濾準則時就買入或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當處置效應在證券市場上比較嚴重時,其帶來的股票基本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幅就會更大;當價格向價值回歸時,可利用動量交易策略,通過差幅獲利。

        市場無效性本質上是一種套利機會,如果足夠多的資金追求同一種市場無效性,它肯定會消失。對于許多定量投資者來說,永遠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種市場無效性在學術刊物上得到詳細論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實際上,如果昨天的無效性已廣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資本,再設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險的。資本市場同樣如此。因此,不要屈從或迷戀“權威”的信息,應該努力追求有個性的投資策略。

        在職業資金管理游戲中獲勝的資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錯誤的人,但其中的許多錯誤都可以歸因于人類本性——追求安穩、相信潮流、失敗后希望改換風格和指導思想。投資組合管理中的一些錯誤源于資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戶,不了解自己的投資市場,一些錯誤源于資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鋼絲繩”的游戲,一方面要獲得高額收益,另一方面還不能超越客戶的風險承受性。

        4股票投資策略

        4.1具備股票投資取勝的素質

        對于我們來說,在股票業取得成功的素質應該包括:忍耐、自立、簡單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開闊、有獨立判斷能力、百折不撓、謙讓、靈活、愿做獨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認錯誤,還有對普通的商業恐慌不屑一顧。這些素質的具備與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與行為金融學是相符的,市場可能是無效的,積極管理者也有增加價值的潛力,但這些無效性既不簡單,也不是靜態的,利用起來代價也不低。換言之,市場無效性的一個特點就是容易消失。這就意味著市場無效性一旦被隔離出來,并廣為人知,越來越多的資金追逐這一無效性時,這個特點就消失了。問題不在于投資者和他們的顧問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當信息收到之時情況可能已經發生變化。當樂觀的金融信息廣泛傳播時,大多數投資人認為這個經濟形勢在近期內還會進一步高漲時,經濟走勢實際上已經向衰退邁進。頭腦清醒的投資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況下做出正確決策,那種需要各種資料的“科學頭腦”是不科學的。

        第5篇:金融學的認知范文

        的研究成果。

        關鍵詞:行為金融;現代金融;防御型投資策略;進攻型投資策略

        行為金融學是從微觀個體行為以及產生這種行為的更深層次的心理、社會等因素來解釋、研究和預測資本市場的現象和問題。在美國和歐洲,行為金融學不僅在學術研究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它在實踐中也已經得到了應用。個人投資者在應用行為金融學的知識來避免心理偏差和認知錯誤,機構投資者也正在以行為金融學的精髓來發展以行為為中心的交易策略。

        一、行為金融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迄今為止,行為金融學還沒有形成一套系統、完整的理論。目前絕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集中于確認那些會對資本市場產生系統性影響的投資者決策心理特點以及行為特征。

        第一,投資者的心理特點。處理信息的啟發法。現代社會信息量越來越大,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金融市場決策者面臨的情況日益復雜。決策者將不得不更多的使用啟發法。啟發法是使用經驗或常識來回答問題或進行判斷,它意味著對信息進行快速的、有選擇性的解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直覺。由于決策的速度很快以及不完整性,使用啟發式方法可能得不出正確的結論,從而造成認知錯誤和判斷錯誤。啟發式方法一般包括:一是典型性。這種啟發性方法是一個諺語的起源:“如果它看起來像只鴨子并且呷呷的叫聲像只鴨子,它可能是只鴨子。”在形成預期時,人們通過評估未來不確定事件的概率與其最近所觀察到事件的相似程度。典型性使得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過度,也就是投資者在形成預期時給予新信息太多的權重。二是顯著性。對于發生不頻繁的事件,如果人們最近觀察到這種事件,那么人們傾向于過分估計這種事件在未來發生的概率。例如,如果最近一架飛機墜毀的消息頻繁地被媒體傳播,人們將過高估計飛機未來發生墜毀的概率。顯著性可能使得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過度。三是自負。人們對自己的能力和知識非常自負。例如,當人們說這件事有90%可能性將發生或這聲明是真實時,那么這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小于70%。自負可能使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遲鈍。四是錨定。心理學家已經證明,當人們進行數量化估計時,他們的估計判斷可能被該項目先前的價值所嚴重影響。例如,二手車的銷售商通常是在開始談判時出高價,然后再降價,這銷售商盡力將消費者滯留在高價格上。錨定使得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遲鈍。

        第二,后悔。人類犯錯誤后的傾向是后悔,而不是從更遠的背景中去看這種錯誤,并會嚴厲自責。后悔理論有助于解釋投資者延遲賣出價值已減少的股票,加速賣出價值已增加的股票。Shefrin和Statman指出,后悔理論表明投資者避免賣出價值已減少的股票是不想使已犯的錯誤成為現實,從而避免后悔,投資者賣出價值已增加的股票是為了避免價格隨后可能降低而造成后悔。

        第三,認知不協調。認知不協調是人們被告知有證據表明其信念或假設是錯誤時,人們所體驗的心理和智力上的沖突。認知不協調理論認為,人們存在采取行動減輕未被充分理性思索的認知不協調的傾向:人們可以回避新信息或開發出扭曲的論據以保持自己的信念或假設正確。如新車買主有選擇地避免閱讀他們其他車型的廣告,而去看他們所選擇車型的廣告。

        第四,回避損失。趨利避害是人類行為的主要動機之一,而對“趨利”與“避害”的選擇在經濟活動中是首先考慮如何避免損失,其次才是獲取收益。研究表明,人們在從事金融交易中賦予“避害”因素的考慮權重是“趨利”因素的兩倍。

        第五,羊群效應。人們的相互影響對人的偏好改變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追求時尚與盲從心理便是其中最突出的特點。這對經濟決策的形成與改變具有特殊的影響力。在金融投資領域,人們往往是顯著的、非理性的從眾心理特征與行為。

        (二)決策行為的一般特征

        1994年,Shefrin和Statman開始研究可能對金融市場行為產生系統影響的決策行為特征。,一些決策行為特征已經得到行為金融學家們的公認,并作為對決策者的基本假設:

        第一,決策者的偏好是多樣的、可變的,他們的偏好經常在決策過程中才形成;

        第二,決策者是應變性的,他們根據決策的性質和決策環境的不同選擇決策程序或技術;

        第三,決策者追求滿意方案而不一定是最優方案。盡管這些決策特征之間相互作用的特點和對市場的影響尚不十分明確,但實證研究表明,投資者決策行為特征與市場中投資特性是相關的,如股票價格的過度波動性和價格中的泡沫;投資者中存在追隨領導者和從眾行為;過早的售出盈利投資和過晚售出失敗投資;資產價格對新的市場信息反應過度或不足等。

        二、行為金融學在證券市場的實際應用

        在證券市場投資中具體運用行為金融學可分為防御型策略和進攻型策略。防御型策略是指利用行為金融學對人的投資心理以及決策特征的分析來控制心理偏差和認知錯誤,也就是在投資中避免犯錯;進攻型投資策略則在了解投資者的心理偏差和決策失誤對市場產生的影響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以從中獲利。

        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更現實的是采取防御型投資策略。個人投資者在資金實力、分析手段與信息獲得與把握上都處于劣勢,因而經常靠打聽小道消息等作為決策依據,行為經常是非理性的。此外個人投資者對自己的資金負責,缺乏來自第三方的監督控制體系,導致個人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容易犯心理偏差和認識錯誤,因而有必要采用防御型行為金融投資策略來指導投資。進攻型投資策略一般為機構投資者采用,因為在錯綜復雜的金融市場中,要對證券的定價進行判斷非常困難,個人投資者很難在實際中判斷出當前的市場定價是正確的還是發生了偏差,只有掌握著大量信息和良好分析技術的專業投資者才有可能進行判斷。此外,各種定價錯誤或偏差的幅度和持續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個人投資者精力有限、交易成本高,無法利用這些偏差和錯誤來獲利。:

        防御型行為金融投資策略是應用一系列行為金融的知識對自身的投資行為進行內省式的審察和研判,具體可包括:首先要核對信息的來源,核實信息的可信度、實效性等,要密切關注最近有無更新的消息或數字披露,要避免只關注支持自己看法的信息。第二,判斷自身是否過分自信,特別在最近投資行為取得了一系列成功時就更應關注這點。第三,要善于比較正面和負面觀點,查明對市場持最樂觀以及最悲觀態度的分別是什么人以及為什么會持有這樣的觀點。第四,要避免錨定效應導致不理性的期望值。

        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可以采用進攻型投資策略。各類投資機構由投資經理們具體負責運作的,投資經理們和個人投資者一樣,在投資決策中也會犯各種心理偏差和認識錯誤,因而也需要采用防御型投資策略來加以避免。但投資經理們有著良好的金融投資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際經驗,他們能更好的對自身的行為進行控制。在各類機構中一般都有著良好的管理監督制度和風險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幫助投資經理們避免犯心理偏差和認知錯誤。因而,機構投資者更重要的是利用進攻型投資策略來獲得盈利。目前可采用的進攻型行為金融投資策略主要有:

        曾琪:行為金融學理論探討及其實際應用

        第一,反向投資策略。反向投資策略,就是買進過去表現差的股票而賣出過去表現好的股票來進行套利.這種策略的提出最初是基于DeBondt和Thaler(1985,1987)對股市過度反應的實證研究。行為金融理論認為,由于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決策中,往往過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現,根據公司的近期表現對其未來進行預測,從而導致對近期業績情況做出持續過度反應,形成對績差公司股價的過分低估和對績優公司股價的過分高估,最終為反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機會。

        第二,動量交易策略。動量交易策略,即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準則,當股票收益或交易量滿足過濾準則就買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行為金融意義上的動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對股市中股票價格中間收益延續性的研究。Jegadeesh與Titman(1993)在對資產股票組合的中間收益進行研究時發現,以3到12個月為間隔所構造的股票組合的中間收益呈現出延續性,即中間價格具有向某一方向連續變動的動量效應。Rouvenhorst(1998)在其他十二個國家發現了類似的中間價格動量效應,表明這種效應并非來自于數據采樣偏差。

        第三,成本平均策略和時間分散化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資者在購買證券時按照預定的計劃根據不同的價格分批地進行,以備證券價格下跌時攤低成本,從而規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帶來的較大風險。時間分散化策略是指根據投資股票的風險將隨著投資期限的延長而降低的信念,建議投資者在年輕時股票投資比例可較大,并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減少。

        參考文獻:

        [1]Kaheman,D.andA.Tversky(1979).“ProspectTheory:AnAnalysisofDecisionMakingUnderrisk”,Econometrica

        [2]Baberis.N.A.shleiferandR.Vishny(1997).“AModelofInvestorSentiment”,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

        第6篇:金融學的認知范文

            的研究成果。

            關鍵詞:行為金融;現代金融;防御型投資策略;進攻型投資策略

            行為金融學是從微觀個體行為以及產生這種行為的更深層次的心理、社會等因素來解釋、研究和預測資本市場的現象和問題。在美國和歐洲,行為金融學不僅在學術研究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它在實踐中也已經得到了應用。個人投資者在應用行為金融學的知識來避免心理偏差和認知錯誤,機構投資者也正在以行為金融學的精髓來發展以行為為中心的交易策略。

            一、行為金融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迄今為止,行為金融學還沒有形成一套系統、完整的理論。目前絕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集中于確認那些會對資本市場產生系統性影響的投資者決策心理特點以及行為特征。

            第一,投資者的心理特點。處理信息的啟發法。現代社會信息量越來越大,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金融市場決策者面臨的情況日益復雜。決策者將不得不更多的使用啟發法。啟發法是使用經驗或常識來回答問題或進行判斷,它意味著對信息進行快速的、有選擇性的解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直覺。由于決策的速度很快以及不完整性,使用啟發式方法可能得不出正確的結論,從而造成認知錯誤和判斷錯誤。啟發式方法一般包括:一是典型性。這種啟發性方法是一個諺語的起源:“如果它看起來像只鴨 子并且呷呷的叫聲像只鴨子,它可能是只鴨子。”在形成預期時,人們通過評估未來不確定事件的概率與其最近所觀察到事件的相似程度。典型性使得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過度,也就是投資者在形成預期時給予新信息太多的權重。二是顯著性。對于發生不頻繁的事件,如果人們最近觀察到這種事件,那么人們傾向于過分估計這種事件在未來發生的概率。例如,如果最近一架飛機墜毀的消息頻繁地被媒體傳播,人們將過高估計飛機未來發生墜毀的概率。顯著性可能使得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過度。三是自負。人們對自己的能力和知識非常自負。例如,當人們說這件事有90%可能性將發生或這聲明是真實時,那么這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小于70%。自負可能使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遲鈍。四是錨定。心理學家已經證明,當人們進行數量化估計時,他們的估計判斷可能被該項目先 前的價值所嚴重影響。例如,二手車的銷售商通常是在開始談判時出高價,然后再降價,這銷售商盡力將消費者滯留在高價格上。錨定使得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遲鈍。

            第二,后悔。人類犯錯誤后的傾向是后悔,而不是從更遠的背景中去看這種錯誤,并會嚴厲自責。后悔理論有助于解釋投資者延遲賣出價值已減少的股票,加速賣出價值已增加的股票。Shefrin和Statman指出,后悔理論表明投資者避免賣出價值已減少的股票是不想使已犯的錯誤成為現實,從而避免后悔,投資者賣出價值已增加的股票是為了避免價格隨后可能降低而造成后悔。

            第三,認知不協調。認知不協調是人們被告知有證據表明其信念或假設是錯誤時,人們所體驗的心理和智力上的沖突。認知不協調理論認為,人們存在采取行動減輕未被充分理性思索的認知不協調的傾向:人們可以回避新信息或開發出扭曲的論據以保持自己的信念或假設正確。如新車買主有選擇地避免閱讀他們其他車型的廣告,而去看他們所選擇車型的廣告。

            第四,回避損失。趨利避害是人類行為的主要動機之一,而對“趨利”與“避害”的選擇在經濟活動中是首先考慮如何避免損失,其次才是獲取收益。研究表明,人們在從事金融交易中賦予“避害”因素的考慮權重是“趨利”因素的兩倍。

            第五,羊群效應。人們的相互影響對人的偏好改變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追求時尚與盲從心理便是其中最突出的特點。這對經濟決策的形成與改變具有特殊的影響力。在金融投資領域,人們往往是顯著的、非理性的從眾心理特征與行為。

            (二)決策行為的一般特征

            1994年,Shefrin和Statman開始研究可能對金融市場行為產生系統影響的決策行為特征。,一些決策行為特征已經得到行為金融學家們的公認,并作為對決策者的基本假設:

            第一,決策者的偏好是多樣的、可變的,他們的偏好經常在決策過程中才形成;

            第二,決策者是應變性的,他們根據決策的性質和決策環境的不同選擇決策程序或技術;

            第三,決策者追求滿意方案而不一定是最優方案。盡管這些決策特征之間相互作用的特點和對市場的影響尚不十分明確,但實證研究表明,投資者決策行為特征與市場中投資特性是相關的,如股票價格的過度波動性和價格中的泡沫;投資者中存在追隨領導者和從眾行為;過早的售出盈利投資和過晚售出失敗投資;資產價格對新的市場信息反應過度或不足等。

            二、行為金融學在證券市場的實際應用

            在證券市場投資中具體運用行為金融學可分為防御型策略和進攻型策略。防御型策略是指利用行為金融學對人的投資心理以及決策特征的分析來控制心理偏差和認知錯誤,也就是在投資中避免犯錯;進攻型投資策略則在了解投資者的心理偏差和決策失誤對市場產生的影響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以從中獲利。

            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更現實的是采取防御型投資策略。個人投資者在資金實力、分析手段與信息獲得與把握上都處于劣勢,因而經常靠打聽小道消息等作為決策依據,行為經常是非理性的。此外個人投資者對自己的資金負責,缺乏來自第三方的監督控制體系,導致個人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容易犯心理偏差和認識錯誤,因而有必要采用防御型行為金融投資策略來指導投資。進攻型投資策略一般為機構投資者采用,因為在錯綜復雜的金融市場中,要對證券的定價進行判斷非常困難,個人投資者很難在實際中判斷出當前的市場定價是正確的還是發生了偏差,只有掌握著大量信息和良好分析技術的專業投資者才有可能進行判斷。此外,各種定價錯誤或偏差的幅度和持續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個人投資者精力有限、交易成本高,無法利用這些偏差和錯誤來獲利。

            防御型行為金融投資策略是應用一系列行為金融的知識對自身的投資行為進行內省式的審察和研判,具體可包括:首先要核對信息的來源,核實信息的可信度、實效性等,要密切關注最近有無更新的消息或數字披露,要避免只關注支持自己看法的信息。第二,判斷自身是否過分自信,特別在最近投資行為取得了一系列成功時就更應關注這點。第三,要善于比較正面和負面觀點,查明對市場持最樂觀以及最悲觀態度的分別是什么人以及為什么會持有這樣的觀點。第四,要避免錨定效應導致不理性的期望值。

            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可以采用進攻型投資策略。各類投資機構由投資經理們具體負責運作的,投資經理們和個人投資者一樣,在投資決策中也會犯各種心理偏差和認識錯誤,因而也需要采用防御型投資策略來加以避免。但投資經理們有著良好的金融投資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際經驗,他們能更好的對自身的行為進行控制。在各類機構中一般都有著良好的管理監督制度和風險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幫助投資經理們避免犯心理偏差和認知錯誤。因而,機構投資者更重要的是利用進攻型投資策略來獲得盈利。目前可采用的進攻型行為金融投資策略主要有:

            曾 琪:行為金融學理論探討及其實際應用第一,反向投資策略。反向投資策略,就是買進過去表現差的股票而賣出過去表現好的股票來進行套利.這種策略的提出最初是基于De Bondt 和Thaler(1985,1987)對股市過度反應的實證研究。行為金融理論認為,由于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決策中,往往過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現,根據公司的近期表現對其未來進行預測,從而導致對近期業績情況做出持續過度反應,形成對績差公司股價的過分低估和對績優公司股價的過分高估,最終為反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機會。

            第二,動量交易策略。動量交易策略,即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準則,當股票收益或交易量滿足過濾準則就買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行為金融意義上的動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對股市中股票價格中間收益延續性的研究。Jegadeesh與Titman(1993)在對資產股票組合的中間收益進行研究時發現,以3到12個月為間隔所構造的股票組合的中間收益呈現出延續性,即中間價格具有向某一方向連續變動的動量效應。Rouvenhorst(1998)在其他十二個國家發現了類似的中間價格動量效應,表明這種效應并非來自于數據采樣偏差。

            第三,成本平均策略和時間分散化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資者在購買證券時按照預定的計劃根據不同的價格分批地進行,以備證券價格下跌時攤低成本,從而規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帶來的較大風險。時間分散化策略是指根據投資股票的風險將隨著投資期限的延長而降低的信念,建議投資者在年輕時股票投資比例可較大,并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減少。

            參考文獻:

            [1]Kaheman, D.and A.Tversky(1979).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 n Making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2]Baberis.N.A.shleifer and R.Vishny (1997). “A Model of Investor Sentiment”,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第7篇:金融學的認知范文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資本市場;投資策略

        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下,資本市場日益復雜多變,投資主體很容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使自身經濟效益受損。現代金融學研究指出,投資參與者擁有理性決策行為,但很容易受到心理因素影響,導致資本信息價值難以充分發揮。對此,應在行為金融學基礎上采取正確的投資策略,獲得更多經濟效益。

        一、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基礎

        該理論是上實際80年代產生的綜合理論,包括人類學、決策學、心理學等內容,從微觀個體與行為產生角度進行深層次分析,為資本投資提供理論依據。

        (一)BAPM理論

        該模型是在現代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基礎上衍生而成。據以往學者研究明顯,投資者只對資產組合的期望收益與方差高度重視,在觀點一致的投資者相互作用下,獲得決定期望收益風險測度

        系數,由此實現市場均衡,形成均衡價格。但是,在BAPM模型中指出,投資主體的理性信念并非完全相同,因市場中投資主體包括信息知情者與噪聲交易者兩種,前者與認知偏差間關聯不大,可嚴格根據CAPM理論形式,后者因認知偏差錯誤,因此并非嚴格遵循均方差偏好選擇相應資產。

        (二)BPT理論

        該理論同樣是行為金融學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論。通常行為金融學領域中,相關學者表明該理論與現代金融輪之間不具備對立關系,可將二者融合起來,使現代金融理論得以完善,并將該理論作為主要研究方向。BPT理論即行為資產組合理論,以現代資產組合論為基礎提出,與以往CAPM相比,前者可充分彌補后者在風險度量、理性人等方面的缺陷,使其與投資者實際行為相同,由此引發金融業的高度重視。與CAPM理論相比,BPT理論中的投資主體可分為兩種類型,即信息交易者與噪聲交易者,其中前者以CAMP為依據,通常不會產生認知層面的偏差,而后者則恰恰相反,行為主體常常不遵循CAMP準則行事,且認知偏差較高。從本質上看,以上兩者均可通過相互作用對資產價格起到決定性作用,且均值方差有效組合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改變。

        (三)期望理論

        在當代金融學中,該理論屬于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關鍵價值理論。以往大量金融學研究表明,投資者對風險有極大的厭倦心理,但在當代行為金融學中存在較大差別,認為投資者是損失厭惡型,二者存在本質上差別。通常情況下,投資者在談及收益問題時,在投資行為與傳統經濟學相同情況下傾向于確定性收益,當資本損失產生后,根據行為金融學分析可知,投資者行為帶有較強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在風險偏好與風險意識方面。大量研究表明,投資者在出現損失后常常沮喪,且沮喪感是獲利時的喜悅感的雙倍,重點不在于金額,而在于人的社會屬性。

        二、行為金融基礎上資本市場投資策略

        任何理論都是為實踐而服務,行為金融學也是如此。當前,國內資本市場日益壯大,金融投資渠道更加廣闊,相應的風險問題也隨之增加。對此,投資者可引入行為金融基礎,正確選擇投資策略,以此有效的規避風險,獲得可觀收益。

        (一)證券投資策略

        一方面,反向投資。該行為屬于行為金融學中發展較為完善的策略之一,同時也受到投資者的高度重視。這來源于人們對信息的高度反應,以投資者心理錨定為基礎。簡單來講,該策略的核心在于“劍走偏鋒”,根據投資者對股票信息的敏感度與錨定作用,對股民不看好的股票進行投資,其本質是投資主體因過度自信導致噪聲交易者反應偏差糾正,由此獲取利益。該策略需要長期正確投資行為為基礎,根據金融理論可知,因投資者在決策中過于重視近期收益,根據近期表現對長遠發展進行決策,導致近期業績做出持續過度反應,一旦投資主體利用反向投資技術,說明投資主體需要將受眾優質股票售出,并大量采購資質較差的股票、冷門股票等,為自身利用反向投資策略獲利提供機遇;另一方面,時間分散投資。該策略是指隨著投資時間的延長,投資風險意識逐漸提升,一些投資者年輕時大量投資股票,而后逐漸減少投資額度。根據風險與收益匹配特點可知,將投資者年齡納入策略中,對風險愛好者、厭惡者、中立者進行劃分。發現隨著時間的不斷延長,投資者的風險承擔能力逐漸降低,也就是在投資群體中,年齡越小的人員對風險的偏好越高,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傾向于低風險、低收益的產品。此類群體的投資行為偏向于保守,低風險成為重要考慮因素。在選擇投資策略時,依據年齡劃分投資群體可將時間因素在投資策略中的作用體現出來,展現出時間分散化對投資產生的影響。

        (二)成本評價策略

        該策略是指投資者依靠攤低成本避免遭受巨大投資風險。在行為金融學中指出,如若投資者利用成本平均策略,則在不同階段采購股票的成本均值與股票價格均值相比較低。究其原因,主要因投資主體不同階段可采購的股票金額固定,而股票類型不但可為一種,也可為許多種,當股價下降時,購買數量增加;當股票提升時,購買量降低。可見,從整體來看,投資主體在股價低迷時的采購量要超過高價股票,這樣便可使在特定時期內價值均值低于采購的所有股票均價。

        (三)差異化策略

        根據國內證券市場現狀,應準確把握市場發展特點與主流趨勢,確立統一化的投資組合,面向投資者提供多元投資組合,在滿足國內資產市場需求的同時,吸引更多潛力身后的投資者加入。此外,資本市場帶有許多異常現象,投資者數量龐大,風險偏好不盡相同,在決策行為、投資行為等方面存在偏差。對此,應根據行為金融學理論,結合資本市場現狀、成因與問題,在規范投資行為的同時,還應考慮到市場中投資策略間的差異。根據原因分析投資者個體差異,如心理偏差、行為偏差等等,從認知與行為角度著手進行規范,由此解決投資策略的差異問題。可見,在面對不同投資者來說應由針對性的采取差異化策略實現投資目標。

        (四)金融學投資策略

        1、明確投資目標在行為金融學基礎上,對資本市場現狀進行分析,使投資決策失誤降到最低。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常常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欲望、情緒、心理等等,因此首先要擺正投資態度,這是十分必要的條件,可使自身免受股市變化的影響而產生心理波動。對于短期投資者來說,應明確投資目標,且制定長期投資目標,因為時間可產生更多效益,投資市場中也是如此,雖然投機與投資關系緊密,但投機只能獲取短期收益。根據資本市場發展規律,只有選取最為合理、有潛力的投資類型,才能夠真正獲得持續性經濟效益。對此,投資者應避免短期投資,樹立長期投資目標。2、制定投資規劃在金融投資中,只有制定完善可行的投資計劃,才可引領正確的投資走向,獲得更大的發展,靈活應對多變的投資環境,做出科學的投資決策。在投資階段不可過于盲目,應制定詳細投資規劃,這樣才可避免受到欲望與沖動的干擾,可針對性的評價投資項目,判斷投資規劃是否與市場規律相符合。此外,投資規劃還可督促投資主體樹立長遠投資目標,在市場環境占據主動地位,由此獲得更多經濟效益,投資規劃作為關鍵工作之一,還可有效規避經濟風險。3、提高風險判斷力對于每位投資者來說,在投資期間都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很容易產生沖動情緒,盲目跟風投資。對此,應提高自身耐心與判斷力,不要盲目依從他人觀點,而是要堅持自我判斷,才可避免和減少做出錯誤的投資決定。首先,應學習多樣化投資技巧與知識,了解資本市場變化規律。其次,保持理性清晰的思維,學習主動思考、逆向反思等等,這樣才可更深層的發覺資本市場變化情況,掌握投資關鍵因素,促進自身判斷能力、風險意識提升,以清楚冷靜的頭腦做出正確的投資判斷。最后,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勇敢的迎接挑戰。從本質上看,資本市場環境復雜多變,只有具備較強的風險判斷力,才能深入總結和分析投資規律,獲得更多投資效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投資市場環境較為復雜,只有經過詳細分析才可獲取更多效益,如投資主體心理、投資行為等等,從而深入挖掘資本市場的真正價值。在全體投資中,許多信息無法真實有效的體現投資價值,特別是部分投資者在缺乏理性思考情況下做出的投資行為,可通過行為金融學分析,根據當前資本市場制定有效的投資規劃,使資本市場獲得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范嘉琪.從行為金融學角度分析我國資本市場中的投資策略[J].科技經濟市場,2019(9):012-014.

        [2]陳棟.基于分形R/S的中國股市的復雜性研究[J].蘇鹽科技,2020(03):15-17.

        [3]朱雪蓮.基于行為金融學的我國開放式基金投資策略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19.

        第8篇:金融學的認知范文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金融學;科學方法論;內在缺陷

        文章編號:1004-7026(2017)19-0020-01中國圖書分類號:D035文獻標志碼:A

        1宏觀經濟學的內在缺陷分析

        對于宏觀經濟學而言,想要擺脫經濟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應基于自身框架,充分將金融學體系有規律的納入到其中,這是危機過后經濟學首要解決的問題。但根據目前的體系理論發展形勢看,雖然宏觀經濟金融模型架構的程度較為樂觀,但依舊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內在缺陷。一是大多數的研究都將銀行機構的建模作為主要研究方向,卻忽視了金融市場與銀行機構之間的聯絡關系,影響了模型的實際解釋。二是某些重要的金融變量在模型中的部門之間沒有較為明確的傳送制度及有效方式,因而無法依托于模型的評估機制上,做出全面客觀性的分析。三是大部分模型依舊被看做成單純性的線性關系,使許多突發事件對經濟以及金融系統所帶來的潛在性的危機得到科學合理的有效評估。四是家庭與企業各部門之間的財產債務信息統計表均未納入到當前的模型中,但從實際情況分析,家庭與企業的財產債務統計表不均衡,甚至經常與金融部門較大杠桿性相適應,這表明納入家庭與企業部門的財產債務,能夠有利于對宏觀經濟發展動態信息的理解。五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行為及穩定性能經常不屬于當前模型范疇中,但歐洲債務危機卻明確的表示出,財務部門的穩定性會根據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加大政府債務風險,進而對金融體系以及實體經濟體帶來較為嚴重的不良影響。對此,強加國家資產債務統計表的分析,能夠更加精確的表示公共機構的失衡情況以及其有體系的風險。最后,針對金融體系與宏觀經濟間具有不確定性的動態聯動機制,宏觀經濟制度在面對失衡的分析不應只是單純的結合金融的穩定性,更重要的是了解并掌握金融系統的內部發生扭曲會最終造成整個系統以外的全部失衡,以及對宏觀經濟帶來的巨大影響的原因。

        2宏觀經濟學的科學方法論構建

        2.1完善金融學理論體系

        金融學的理論要取得突破性的革命進展。在西方國家傳統的體系類別劃分下,金融學通常是將經濟體資產所定價格與企業金融作為代表,這是較為常見的微觀經濟學典型,而含有貨幣、信貸等方面的信息則會被分到宏觀經濟學研究范疇,一般情況下僅僅是在形式上體現出作用卻不對實質性的事物造成影響。但在現實情況下,含有貨幣、信貸以及利率等所有這些主流宏觀經濟學的金融變化要素,卻是極其重要的,不僅有著顯著的區別于其他經濟變化要素的運行軌跡,同時還會對實際經濟體造成不容小覷的重要影響。

        2.2提高對金融規律認知

        宏觀經濟學應全面提高自身對于金融學規律的認知,必須要將其上升到全新的層面。雖然在建立完善的金融學基礎理論體系中,會遇到金融要素與經濟實體之間的聯系方面的問題,但宏觀經濟學想要真正完成全新的構建,就應在其基礎上不斷向前邁進,在更高的角度上去構建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相互統一的基礎性理論框架。針對宏觀經濟學以往發展過程中所堆積下來的諸多短板問題,首要任務就是應重新構建其金融支柱。主要指的是系統性將金融體系視為單獨存在的完整個體,進而基于內生性的角度,對框架中的核心構成部分展開研究,而不是單純性的只分析貨幣與信貸。并基于此,對宏觀經濟學的整個框架分析并依據結構對其重新構建。基于相對較高的角度上去建構一個有著內生性邏輯,又含有金融、實體經濟以及政策間彼此作用的綜合性理論框架。框架既要有依托于家庭、企業、金融部門以及政府相關行為方式的微觀基本性要素,也要充分結合微觀基礎到宏觀展現的傳輸機制與有效途徑,從而產生較為完整的宏微觀連接明確的統一性研究框架。

        參考文獻: 

        [1]陳雨露.重建宏觀經濟學的“金融支柱”[J].國際金融研究,2015,(06):3-11. 

        第9篇:金融學的認知范文

        一般認為,行為金融學的產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發表《投資戰略的實驗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為標志,該文首次將行為心理學結合在經濟學中來解釋金融現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寫了《人類決策的心理學研究》,為行為金融學理論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發表了《預期理論:風險決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為金融學中的預期理論。

        中南大學的饒育蕾和劉達鋒著的《行為金融學》是我國第一本系統闡述行為金融學理論的著作。吳世農、俞喬、王慶石和劉穎等早在中國證券市場初建時就對中國股市調查并進行取樣分析,得出中國市場為非有效市場,其主要論文有:吳世農、韋紹永的《上海股市投資組合規模和風險關系的實證研究》,陳旭、劉勇的《對我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的實證分析及隊策建議》。國內對這一理論的研究相對不足,對投資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鑒了兩位美國學者的思路進行論證。美國學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達摩達蘭著的《投資管理》總結了美國比較有影響力的觀點,對行為金融學理論在投資領域的應用進行了發展,對投資行為進行了全面剖析,其對投資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獨到之處,這種在行為金融學下投資策略的研究對我國證券業的發展將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羅伯特•泰戈特著《投資管理-保證有效投資的25歌法則》以其簡單而明了的筆法描繪了行為金融學下投資方法的選擇應具備的條件和原則,指導我們的實踐。BrighamEhrharot著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中也不乏對行為金融學的應用,比如:選擇權的應用等。

        2行為金融學概述

        行為金融學是將行為學、心理學和認知學成果運用到金融市場上產生的一種新理論,是基于心理學實驗結果提出投資者決策時的心理特征假設來研究投資者實際投資決策行為的一門學科。

        行為金融學有兩個研究主題:一是市場并非有效,主要探討金融噪聲理論;二是投資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討投資者會發生的各種認知和行為偏差問題。

        主要理論:

        證券市場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場定價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聲交易者風險即金融噪聲理論。投資者構筑的投資組合具有金字塔型層狀特征即行為組合理論。

        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金融學總結的投資者行為偏差有:決策參考點決定行為者對風險的態度;投資者存在心理帳戶;投資者還存在過度自信心理和從眾心理。

        3行為金融學在實務中的應用

        實際上,各種積極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場定價失真或無效。他們認為通過投資于定價失真的市場或資產可以獲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這種無效性是轉瞬即逝的,這樣,這些無效性可能會為有耐心的投資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個好的投資策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行為金融學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諸如阿萊悖論、日歷效應股權溢價、期權微笑、封閉式基金之謎、小盤股效應等等金融學難題。還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選擇策略參考點來判斷預期的損益、動量交易策略等投資策略。一些金融實踐者已經開始運用行為金融學的這些投資策略來指導他們的投資活動。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價格下跌時,分批買進股票以攤低成本的策略。采用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資活動。

        行為金融學認為,人們在進行決策的時候,往往會選擇一個決策參考點來判斷預期的損益,而非著眼于最終的財富狀況。在心理預期的過程中,人們會把決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帳戶來考慮,常常擁有自信情節,高估已經擁有的商品或服務,并且傾向于增加這里物品或服務的使用次數。還對預期的損失過于敏感,把同樣價值的損失計算成遠高于同樣價值的收益,而對已經形成損失的東西卻表現出一種“處置效果”,由于期待機會收回成本而繼續經受可能的損失。因此在行為金融學中的“心理”帳戶和“認知偏差”這兩個概念,應該在日常理財中關注。運用動量交易策略。即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準則,當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與交易量同時滿足過濾準則時就買入或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當處置效應在證券市場上比較嚴重時,其帶來的股票基本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幅就會更大;當價格向價值回歸時,可利用動量交易策略,通過差幅獲利。

        市場無效性本質上是一種套利機會,如果足夠多的資金追求同一種市場無效性,它肯定會消失。對于許多定量投資者來說,永遠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種市場無效性在學術刊物上得到詳細論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實際上,如果昨天的無效性已廣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資本,再設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險的。資本市場同樣如此。因此,不要屈從或迷戀“權威”的信息,應該努力追求有個性的投資策略。

        在職業資金管理游戲中獲勝的資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錯誤的人,但其中的許多錯誤都可以歸因于人類本性——追求安穩、相信潮流、失敗后希望改換風格和指導思想。投資組合管理中的一些錯誤源于資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戶,不了解自己的投資市場,一些錯誤源于資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鋼絲繩”的游戲,一方面要獲得高額收益,另一方面還不能超越客戶的風險承受性。

        4股票投資策略

        4.1具備股票投資取勝的素質

        對于我們來說,在股票業取得成功的素質應該包括:忍耐、自立、簡單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開闊、有獨立判斷能力、百折不撓、謙讓、靈活、愿做獨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認錯誤,還有對普通的商業恐慌不屑一顧。這些素質的具備與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與行為金融學是相符的,市場可能是無效的,積極管理者也有增加價值的潛力,但這些無效性既不簡單,也不是靜態的,利用起來代價也不低。換言之,市場無效性的一個特點就是容易消失。這就意味著市場無效性一旦被隔離出來,并廣為人知,越來越多的資金追逐這一無效性時,這個特點就消失了。問題不在于投資者和他們的顧問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當信息收到之時情況可能已經發生變化。當樂觀的金融信息廣泛傳播時,大多數投資人認為這個經濟形勢在近期內還會進一步高漲時,經濟走勢實際上已經向衰退邁進。頭腦清醒的投資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況下做出正確決策,那種需要各種資料的“科學頭腦”是不科學的。

        4.2逆潮流而動

        風險觀念的根源在人類感情中可以找到。我們都是社會性生物,渴望與別人協調一致,達成共識。以常規方式失敗經常比非常規性失敗痛苦較少。相應地,投資者更愿意冒以常規方式失敗的較大風險,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規方式失敗的較小風險。許多投資者并不一定像他們以為的那樣對風險有多少耐心。

        摘要:投資學發展到現在遇到了許多有效市場理論無法解釋的問題,經濟學家將心理引入投資領域產生了行為金融學。行為金融學理論既側重對非理性偶然的因素進行分析,又關注對行為科學的吸納,深入探討投資者的心理舉動,這是很有意義的。通過對行為金融學的分析,以高效率實現投資活動為目的,總結現代金融環境下的投資策略,以期實現對投資學理論與實務的重要補充。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股票投資策略

        參考文獻

        [1]曹鳳岐,劉力,姚長輝.證券投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手机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网站 | 综合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婷之久久综合丝袜美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