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地理學科的核心價值范文

        地理學科的核心價值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學科的核心價值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理學科的核心價值

        第1篇:地理學科的核心價值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 核心素養 內涵 特征 方法

        教育部在2014年C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在學科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要求,為各學科教學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這一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要積極踐行“核心素養”培養計劃,體現學科教育的價值

        1 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構成

        一個人的素養體現在素質與修養兩方面。具體到地理學科的素養,主要指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后形成的良好心理品格,包括夯實地理知識基礎、積極的地理態度與地理情感、獨特的地理觀點與地理學習方法、提高地理綜合能力等。在地理新課程標準中提到,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既有自然學科特征也有社會學科特征,表現為思想性、區域性、生活性、實踐性與綜合性。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來看,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主要培養目標就是強化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與地理人文素養,具體涵蓋地圖技能、地理位置、空間思維與人地關系4個方面。

        在當前教育環境中,培養地理核心素養已成為推動中學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為社會培養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教師要充分理解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與特征,圍繞“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制定教學計劃,優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促進綜合發展。

        2 初中地理學科素養的基本特征

        2.1 終身性

        地理學科的四大關鍵指標如地圖技能、地理位置、空間思維與人地關系是經過人類持續發展總結而成。在當前全球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四項指標已成為人們在社會中生存與發展的必備素養,讓學生掌握豐富的地理知識,具有完善的地理能力,同時形成有利于終身發展的地理品質。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重視人們的地理素質,它既能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也能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學習需要。

        2.2 漸進性

        一個人具備成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質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經歷循序漸進的過程。考慮初中生的未來發展,他們處于不同階段,應具備的地理核心素養也有所區別,所以需要經過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不斷深化。在漸進性培養核心素養過程中,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制定針對性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計劃。

        3 構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有效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積極轉變課堂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擺脫傳統單一化的教學模式,除了傳授學生基本地理知識以外,更多關注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增長。以下將對初中地理課堂構建核心素養體系的有效方法提出幾點建議。

        3.1 合理設計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地理技能

        現有地理教材已根據教學改革需要做出一定調整,主要信息呈現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和活動3個部分,其中活動內容是傳遞地理信息、培養地理技能的重要紐帶,進一步補充與拓展文字及圖片部分的內容。學生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實踐,更加直觀、系統、具體地接觸與運用地理知識,在動手、動腦、動口過程中提高了地理技能,包括學會如何識別地圖、如何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另外,教材中設置的活動內容主要考察范圍包括學生的識圖能力、讀圖能力、分析材料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拓展學生思維,讓他們形成“腦地圖”,在此基礎上系統地分析地理事物,總結地理規律,運用地理技能。例如在學習“中國政區”部分時,教師可根據初中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游戲教學方法,通過拼圖競賽形式考核學生對我國各省級行政區的名稱、位置、輪廓等掌握情況。這種有趣的教學模式激起了學生的探究熱情,他們積極地識圖、記圖、用圖,奠定了學習地理的基礎,掌握了技巧和竅門。另外,學生在參與活動時也獲得了拓展思維和動手操作的機會,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地理邏輯,系統性地把握地理知識。

        3.2 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地理思維

        初中地理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提到,教師應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善于通過教學內容提取有價值的地理信息,給學生形成一個完善的、系統性的知識網絡,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況、總結等多樣化地理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初步形成空間意識與整體觀念。例如環境問題是大家普遍關注的內容,在學習有關“氣候變暖”的內容時,教師除了根據教材內容讓學生掌握地球變暖帶來的影響以外,更要創設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的思維,從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兩方面分析全球變暖現象的原因,讓學生以地理視角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出遏制全球變暖現象的合理建議,形成可持續發展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是通過這種點滴積累的方法,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此凸顯地理學科的價值。但是想要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吸引學生并具備探究意義,只有開放性、趣味性、實用性的問題才能激起學生的思考與討論熱情,活躍課堂學習氛圍,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可以說,課堂提問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想要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找到適合的切入點,即合理提問。

        3.3 構建地理知識體系,促進學生鞏固知識

        地理知識是一個龐大的網絡體系,教師應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幫助學生構建樹形結構,以直觀、立體、清晰的方式整合教學內容,向學生傳遞地理信息體系,這對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非常有益。例如為了讓學生掌握“水資源”的相關知識,以“水資源”為基礎,延伸水資源的分布、水資源的構成、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等內容,在水資源分布中再延伸其空間特點與時間特點;在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中再延伸具體的保護措施等,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學生逐漸從單一的知識體系轉為多元化的知識體系,牢固掌握了水資源的分布、構成、利用和保護,并且能運用相關知識處理問題,形成地理思維,鞏固地理概念,總結地理特征與規律,這與新課標中地理教學改革的目標相符合。可見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就是要從點狀思維逐漸拓展為線性思維或面狀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力,幫助他們構建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能客觀、準確地判斷地理事物,了解地理環境,解決地理問題,最終也就形成了良好的核心素養。

        總之,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也是實現“育人”目標的必經之路,體現了地理學科的教學價值。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講究教學的方式方法,著重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地理觀念及地理品質,將培養核心素養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與重要任務。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制定差異性的教學方案,培養不同層面的核心素養,始終把握靈活性、實用性、有效性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每一個細節之處滲透與落實核心素養,只有在充滿活力的地理課堂中,才能最終達成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第2篇:地理學科的核心價值范文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地理;課外作業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含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四個方面,其包含了地理學科在育人方面的核心功能,倡導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實現教育教學行為的調控[1]。在傳統高中地理教育中,學生課外作業多數是以參考書上的大量習題為主,枯燥無味,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由此影響高中地理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為了改變這樣的格局,教師需要以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為基本訴求,對高中地理課外作業進行優化設計,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狀態。文章結合高中地理課外作業設計案例,探討其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

        一、立足趣味性,激發學生參與課外作業活動的積極性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需要在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教育教學環境中,而對于課外作業而言,教師必須充分調研了解學生的趣味點,并將其有針對性地融入課外作業活動,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從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要求高中生能夠正確理解人地關系,樹立人地協調價值觀,在完成課外作業的過程中形成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的觀念,并樹立危機意識,正確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能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審視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綠色食品知多少”一課教學為例,學生在接觸綠色食品相關知識之后,對于生活中的綠色食品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增強課程的交互性,教師可以綠色食品知識為背景,讓學生設計綠色食品知識普及及現狀調查問卷,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問卷調查,主要了解人們對綠色食品的看法、生活中綠色食品的選擇情況、綠色食品市場發展現狀及趨勢,學生進行信息收集和整理,形成關于綠色食品相關知識的系統化認知,在問卷調查設計和執行的過程中,學生之間要懂得合作共享以提升效率,使整個課外作業展現出實踐性和交互性的特點,更為重要的是,其所獲取的數據來自現實生活,有助于學生形成對綠色食品市場發展前景的客觀認知,這對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顯然,上述案例中學生的興趣點與生活是關聯的,由此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進行課外作業設計時,對于學生興趣點的尋求可以從下幾個方面入手:挖掘鄉土地理資源、關注社會熱點等,并將其融入課后作業設計,以實現相關興趣點的升華。

        二、關注鄉土性,活化課外作業活動的資源配置

        先生認為:“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鄉土社會所蘊含的自然風物、生存智慧、文脈習俗、道德精神對于開啟民智、塑造人格、傳承文明等方面影響深遠,從某種角度來講,鄉土地理可以展現本鄉本土的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是最生動最直觀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增強學生知識體驗,也是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途徑之一[2]。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必須做到與實踐充分融合,而地區性的教學資源必然成為課外作業設計的重要素材,對于高中地理教師而言,需要高度重視鄉土教學資源的挖掘,關注學生身邊的地理知識。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知識點教學環節,課文中主要是以珠江三角洲地區為研究視角,教師可將其換成廈門市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數據信息,并結合相應知識體系的建構組織教學,依照這樣的思路,教師可要求學生收集和整理本市區工業城市化發展的資料和信息。學生收集資料可通過以下途徑:圖書館、報紙雜志、上網查詢、企業調查、人物訪談等,同時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要求學生以城市設計規劃者的身份談論我們的城市應該如何發展工業,城市工業化與城市化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城市化發展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我們應如何克服?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聯系全國的情況加以延伸拓展,并給予學生一定的課外時間,可選派學生代表講述自己的看法,其他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可以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并且補充自己的意見,這樣可使問題的互動交流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可見,倡導課外作業的鄉土性,其本質就是在引導學生從局部認知向整體認知發展,使學生可以站在區域分析的視角審視和解決問題,隨著對于本地區相關問題認知的不斷提升,學生地理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目標也得以實現。

        三、倡導合作性,形成課外作業常態運行機制

        傳統高中地理課外作業忽視了學生的交互性和合作性,因此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教師在進行課外作業設計時就需要落實合作性原則,營造良好的知識交互和應用氛圍,以活動促發展,通過類型多樣、主題豐富、組織靈活的課外實踐活動作業,使學生學用結合,促進其思維和智慧的發展及技能和能力的提高[3]。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要求高中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綜合思維能力能夠得到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得到良好訓練,并學會用自己學到的地理知識審視世界,使思維能力展現出綜合性的特點。以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中“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知識點教學為例,教師設定了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分小組充分利用自身收集到的材料構建對應南水北調的模型,并體現以下程序:“明確主題—分配角色—設計情境—學生展示—討論評鑒”,該作業需小組成員在相互探討之后進行展示,并講述清楚南水北調是如何運作的?南水北調帶來的巨大效益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最好讓學生制作成PPT,在此環節中,學生不僅需要完成諸多相關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還要懂得進行有效的知識體系構建,實現地理學科知識的應用,使課外作業朝著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在小組成員交流的過程中,大家形成共同探究的習慣,久而久之將此部分成員固定為興趣小組,進而成為推動課外實踐作業有效開展的重要載體。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切實發揮小組長的效能及學生的主體性,要懂得處理不同意見和建議之間的關系。實踐活動為學生發展提供了最佳途徑和手段,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學習對象與自我的雙向建構,使學生更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使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朝向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

        四、注重實驗探究,加強地理實踐力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地理實踐力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為能力,由此可見,地理實踐力主要包括野外考察、地理實驗和社會調查三個方面[4]。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地理實踐力是每個地理教師應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對高中地理課外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掌握區域分析方法,實現區域認知素質的提升。如在學完工業區位后,教師可讓學生到學校附近的廈門可口可樂公司進行調查,并設計如下問題:①可口可樂公司生產飲料的原料有什么?來源于哪里?②其工業要素投入包括哪些?占比分別是多少?其選址的主要區位因素包括哪些因素?③其經濟效益如何,近幾年的變化趨勢及原因是什么?④其對周邊有沒污染?有沒有搬遷的可能?學生可以查閱資料,實地調查、采訪公司管理人員及一線工人多方了解,通過親身探究,獲取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并獲得深切體驗,從而激發其更深層次的探究欲望。高中地理知識中很多研究都是以某個區域為背景進行的,大區域和小區域的研究視角是地理要素認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強高中生地理知識認知的重要路徑。如講完旅游地理后,教師可結合鼓浪嶼申遺成功組織學生參與研學小課題探究實踐,其實施主要從三個步驟進行。第一,研學前,學生查閱資料,熟悉區域特色。具體而言,鼓浪嶼研學旅行小課題可從以下幾個方向展開。課題一:廈門鼓浪嶼傾聽人文歷史。廈門鼓浪嶼融匯了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一百多年以來在這小小的彈丸之地演繹了無數的繁華與傳奇,還留下了獨具特色的建筑群。追尋歷史蹤跡、探訪名人故居、領略萬國建筑、了解海島人文文化,感受歷史文藝之島的魅力。課題二:廈門鼓浪嶼主要景點分布及成因,游覽價值。課題三:探尋鼓浪嶼風琴博物館。了解風琴種類、風琴珍品的歷史淵源、主要特色、文化內涵及旅游開發價值。課題四:鼓浪嶼旅游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探究。課題五:對鼓浪嶼旅游資源開發條件作出評價。課題六:對鼓浪嶼景區規劃設計做出評價(景區形象、功能分區、空間布局)。課題七:設計一次主題游(收集信息,確定目的地,合理選擇路線,保證旅游安全)。第二,地理研學過程中,學生觀察探討,尋找課題價值點。第三,地理研學旅行后,學生執筆總結,形成研究小報告。學生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匯總,將有價值的內容整合成PPT,在課堂上圍繞學生發現的問題與疑惑,展開討論,對研究結果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議。整個研學旅行中,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及觀察能力,鍛煉了學生意志,提高了其綜合思維能力和地理實踐力。綜上所述,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教師在開展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系,課外作業需科學設計,優化內容及形式,改進課外作業的推進方式,關注高中生的興趣點,巧妙滲透鄉土資源,并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驅動,使高中地理教學更優質高效,高中生核心素養得以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董瑞杰.核心素養目標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續發展觀教育教學[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19(1):57-61.

        [2]曹東.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19):14-15.

        第3篇:地理學科的核心價值范文

        上世紀80年代以前,地理學科的德育目標概括為“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1986年頒布的地理教學大綱提出了“要進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全球觀念以及有關國情國策的教育,使學生初步樹立科學的資源觀、人口觀和環境觀,以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奮斗的雄心壯志”。1996年國家教委頒布的地理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深化對國情、國力以及國策的認識,積極參與協調人類與環境關系的活動;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濃厚感情,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21世紀初,高中地理課程總目標明確要求:“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縱覽地理德育目標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地理德育已深深融入到地理課程之中,成為地理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根據課程總目標的要求,結合地理德育目標的發展歷程,我們認為,地理德育目標主要包括國情鄉情教育、國際理解教育、環境倫理教育、思想學風教育。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地理德育的根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立國之魂、育人之本,它更是中學地理教育的根基所在。地理課程資源中蘊涵著豐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要素。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成為地理德育的根基,統領著地理學科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課程開發與評價。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礎上形成的地理德育目標應主要包括:國情鄉情、國際理解、思維學風、環境倫理教育等內容,它們在地理學科教育中分別對應著區位分析、整體性、差異性、可持續發展等地理思想,體現在地理課程的具體內容當中。

        三、以核心地理思想解構地理德育的關鍵路徑

        地理學科有其獨特的價值,其核心地理思想—區位分析、差異性、整體性、可持續發展觀等解構地理德育的關鍵路徑。

        1.區位分析的思想。地理學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都是從自然與人文等諸多地理要素出發,運用科學原理和方法進行論證。即運用區位分析的思想,認識國情鄉情,了解我國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分析我國人地關系的基本狀況。學生通過了解我國基本國情,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感,實現中國夢的美好信念。通過區位分析,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把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掌握的基本規律,同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習生活有用的地理。

        2.地理環境差異性的思想。以區域差異的視角,認識世界,進行國際理解教育。通過世界地理的學習,通過對于各國地理環境差異性的了解,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認識到國與國的差異和特點。使學生在對本民族主體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尊重各國、各地區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風俗習慣,學習、掌握與其他國家、民族、地區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處的修養與技能,理解世界各國的發展訴求。地理德育通過地理環境差異性的路徑研究,能使學生樹立全球意識,理解和平發展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題,探討全人類共同價值觀念。從而增進學生對于不同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國家、地區的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寬容,將事實上的相互依賴轉變成為有意識的團結互助,理解文化的多樣性,讓學生初步具有國際視野和參與國際交往的能力,促進整個人類及地球上各種生物與自然和睦相處、共同繁榮與發展。以實現地理德育的目標: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倡導的平等、公正、誠信、友善、和諧等優秀品質,能夠正確認識和處理競爭與合作關系的新時代接班人。

        3.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思想。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思想,綜合的、全面的探究地理問題,培養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和思辨批評的態度。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現象。辯證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研究自然科學的理論依據,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礎。地理課程內容“大氣的運動”“海水的運動”“陸地水的循環和轉化”“地殼物質循環”“生物循環”等通過循環運動,各要素間的相互聯系等等,都是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體現,這為培養學生用唯物辯證法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辯證思維的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扎實的科學態度、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通過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增強學生對于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習地理的學習興趣以及對地理環境的審美情趣。

        第4篇:地理學科的核心價值范文

        [關鍵詞]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題評析廣西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280110

        自2013年起,廣西開始實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2013年的地理學業水平考試卷注重試題的開放性、創新性,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新能力方面入手,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下面對該次考試地理試題的特點進行分析,并對今后的教學提出相應的建議,希望推動我區普通高中貫徹落實國家課程方案,規范教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試題評價

        1.注重雙基,體現主干知識。

        按照學業水平考試的要求和特點,試卷突出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考查學生掌握學科基本觀點、基本方法的情況。知識覆蓋面廣,保證80%以上的覆蓋率,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的分值比例為35∶45∶20。試題主要圍繞地理學科的核心與支撐知識展開,體現了主干知識的中心地位,巧妙創設問題情境,提供適量的地理信息,適當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促進公平,科學選材。

        試題面向全區學生,緊密聯系我區普通高中教育教學的實際,避免因學生的經濟、城鄉、民族、性別等背景的差異而影響正確答題,充分體現了公平性原則。試題表述和卷面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杜絕與試題無關的信息,減少考生審題的閱讀量,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3.圖文并茂,學科特色明顯。

        地理學的一切工作都從地圖開始,并最終落實回地圖。地圖是地理學科外在最明顯的特點。試題以地圖為知識載體,將其作為考查學生地理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全卷共有14幅圖表,其中景觀圖2幅,體現了“無圖不成題”的地理試題特點。其中13個選擇題和6個綜合題,都從地圖切入,學生需要通過讀圖獲取相關信息,才能正確作答。

        4.具有廣西特色,突出地理的有用性。

        鄉土地理教學是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之一,本次學業水平考試試卷多處引述了廣西的地理事物與現象作為試題情境,體現了廣西特色,如第1題、第2題、第17題選擇題,第36題綜合題。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家鄉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讓學生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是地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本次地理學業水平考試的試題充分體現了實踐性,做到了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關,例如第9題選擇題。同時也通過試題向考生與教師傳達課改的理念,即關注生活中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5.反映新課改的時代需求。

        本次考試的綜合題出現了一些教材中沒有的表述,如“石漠化”、“霧霾”等,需要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與技能,對實際的地理問題進行探究并作出解答。“探究性”試題的出現,體現了高中課改“高度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的要求,體現了新課標“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的理念要求。

        二、教學啟示

        1.堅持知識為基礎、能力為主導的思想。

        扎實的知識基礎是學生前進的基石。掌握好基礎知識,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運用能力等。課改后多套教材同時在不同中學使用,不同教材出現了知識的表述差異,使原有的考查方式失去了基礎。與此同時,從“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轉變是學業水平考試的趨勢。而能力考試的核心手段是創設情境,并結合情境考查學生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貼近現實、貼近生活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

        2.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

        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承載著豐富的地理信息。地理圖表信息的處理能力已成為多數學生地理答題的“門檻”。目前地理學業水平考試基本上每個題組都提供了相應的圖表,考生需要對所給圖表信息作出正確的分析,才能順利地解答問題。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使用圖表的興趣,指導學生掌握各類圖表的判讀步驟和技巧,提高學生獲取圖表信息的能力,并注重圖表信息的疊加和圖文轉換,提高圖表閱讀的深度。

        3.綜合開發地理課程教學資源。

        隨著高中地理課程改革的發展,依賴于書本和教師講授來學習地理的局面將被淘汰。地理教學一定要整合好校內、校外的教學資源,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交往、合作、動手、組織等實踐能力。教學中可引入廣西的建設發展等材料,激發學生對建設好家鄉的強烈使命感,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目標,使學生具有為家鄉的現代化建設積極奉獻的責任感。

        第5篇:地理學科的核心價值范文

        關鍵詞:課堂教學;德育;滲透;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學科是一門兼顧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綜合性、區域性和實踐性學科。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傳授知識、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地理的同時,應注重根據地理學科特點滲透對學生情感與價值觀和德育教育。

        一、培養學生愛國愛鄉情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酃是每個人心中最炙熱、最長久的情感。熱愛祖國是初中德育目標的內容,也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道德規范的要求。初中地理情感與態度價值觀培養的要求是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初二年級的中國地理可以作為培養學生愛國,增強民族自豪感的素材。例如,中國海岸線綿長,海洋面積廣闊,海洋資源豐富,但是在海洋及海洋島嶼歸屬問題上與日本、菲律賓和越南等國存在爭議,結合歷史地理說明爭議區域自古屬于中國領土;還有一些企圖分裂中國、破壞民族平等和平共處等事件,可以潛移默化于無聲中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維護祖國的信心和決心。中國行政區劃中講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中國地理中的世界之最;以及中國在地理學新領域的發展及應用取得的成就等,都可以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從古至今文人墨客留下很多思鄉的篇章,愛家鄉是愛祖國的基礎,是個人情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初中地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要求。地理學科具有區域性特點,教學中可以家鄉所在區域為典型代表,開發鄉土教材,實施鄉土地理教學,讓學生了解家鄉的山山水水、風土民情、民族構成和工農業生產,用所學地理知識因地制宜的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不但有助于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其愛鄉愛國之情。

        二、培養學生健康審美情趣

        美的基本形態是藝術美和自然美。地理學科二者可兼得。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應用已在我國普及。地理課堂上應用多媒體教學,制作課件并加以美化修飾,以圖片視頻形式形象直觀展示地理事物。如展示自然地理中奇幻莫測的宇宙奇觀,壯麗秀美的山河,記錄火山臺風的發生等;又如,人文地理中的民族風俗,城鄉的發展變遷等,配以美妙的文字,可讓學生感受藝術美。

        地理知識來源于現實世界,學生可以通過感受身邊一些地理事物發展變化,如所生活的鄉村或城市面貌的變化,也可以旅游和野外實踐的形式考察具有獨特地形地貌的地區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體驗自然美和現實美。學生在感受藝術美與自然美的基礎上,形成追求美好事物的情趣,陶冶情操,從而形成美好的品德。

        三、培養學生求知興趣和終身學習觀

        易經中說“蒙童求我,非我求蒙童”,一個人應該主動向師長求教以獲取知識。而主動的前提是興趣,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當人們對某件事情或某項活動很投入時,往往印象深刻。當前初中地理在學校被列為“豆芽學科”,學生及家長不重視,包括地理教師對所教學科的價值認可度也逐漸降低,不思進取,沒有學習的積極性何談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興趣。作為地理教師應該積極學習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和理論,多讀書豐富專業知識,以”身教“為榜樣”,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以風趣幽默語言,創設地理學習情境,在有條件的地方,組織學生實地考察,體現地理學科實踐性,激發學生求知欲。

        活到老,學到老。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學科,有自然科學的屬性,通過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可以感受到探索研究自然規律的魅力;地理學科也有人文學科的屬性,學生學習風土民情,游覽秀美江山,可以增長見識,提高個人文化修養。通過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從而奠定終身學習觀。

        四、培養學生寬容樂觀人生態度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擁有海納百川的寬容是一種人生智慧,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寬容可以帶來快樂。地理學科內容包羅萬象,區域可大可小,從遙不可及的宇宙空間到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也可以從國家到個人生活的村莊;還有區域中人和地理事物,地理事物和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包容和諧的生存;還有海洋對各種特征河流的吸納,因此,地理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寬容教育具有優勢。

        第6篇:地理學科的核心價值范文

        關鍵詞 傳統文化 旅游地理學

        一、概念的界定

        (一)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

        (二)旅游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休憩療養、康樂消遣同地理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發展互相關系的一門學科。從旅游活動的行為性質來看,旅游被看作是部門經濟地理學,因為它是一種文化活動,從旅游業是國民經濟的一種新興產業來看,旅游地理學被看作是部門經濟地理學,因為旅游地理學是服務行業地理學的一門重要分科。

        二、傳統地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資源

        傳統地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資源,是形成文化旅游吸引力的核心。不同地域的文化,由于其形成環境、形成過程的不同,產生了文化的差異性。對旅游者而言,所處的居住地與旅游目的地的距離越遠,文化差異越大,越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從而引發旅游者一的興趣和動機。作為一種文化旅游資源,傳統地域文化的重要價值主要表現在文化、生態和精神等層面。

        傳統地域文化有較高的文化價值。每她域文化都是當地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并由此創造了富有特色的傳統地域文化景觀。由于不同集團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創造的文化景觀也各有明顯的特征。通過對特定地域景觀的仔細觀察和研究,可以了解許多關于該文化集團過去活動的重要知識,這是因為文化景觀比較形象地反映了人類最基本的要求:衣、食、住、行和娛樂,這對于異地旅游者來說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不僅文化景觀可以成為文化旅游的重要資源,特定地域的民間傳說、民俗風情更加豐富多彩,更加能體現傳統地域文化的內涵,對文化旅游來說更具吸引力。

        傳統地域文化有較高的生態價值。Marc Antrop認為存在于地域的傳統文化景觀反映了文化和生態環境的關系,反映了人類對土地的利用方式,有助于維持景觀的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的景觀體系,使文化景觀具有更好的識別性,這種可識別的景觀對于游客有著極強的吸引力。

        傳統地域文化有豐富的精神價值。傳統地域不僅保存了富有特色的歷史文化景觀、傳統習俗,保留了優美和諧的人居環境,更將人們的精神志趣追求融合到日常生活中。

        三、傳統文化在旅游開發中的重要性

        文化是總體的人類社會遺產,是一種淵源于歷史的生活結構的體系,這種體系往往為集團的成員所共有,它包括這一集團的語言、傳統、習慣和制度,包括有激勵作用的思想、信仰和價值以及他們在物質工具和制造物中的體現。

        旅游業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速,已經從最開始的游山玩水向求知型旅游過度.近些年來,宗教文化游,綠洲文化游,學院文化游廣受歡迎。因此不論是旅游從業人員,還是旅游規劃與開發人員,具備傳統文化知識才能迎合旅游者的要求。

        四、旅游地理學教學中本土傳統文化的獨特性

        旅游文化是旅游系統中的文化現象和事物,是構成旅游過程的物質的和精神文化現象和事物的總和。

        獨特性就是指與其他事物相比,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當地民間傳統節慶文化及民間藝術資源等都是本土傳統文化獨特性的具體體現。旅游地理學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配合本地區的大型活動做一些旅游資源的開發:如彝族的花臉節和火把節等,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璀璨。同時也推動了當地旅游發展。

        五、加強理論知識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措施

        (一)保護傳統文化

        祖先創造的具有繼承活性的歷史遺產可稱為傳統文化。首先在旅游地理學教學中,傳授保護傳統文化思想,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毋庸諱言,近些年來,“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傳統價值觀在現代人心目中所剩無幾。讓傳統文化回歸旅游地理學課堂可以提高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

        (二)進行國情教育

        在旅游地理教學中滲透國情教育,是本學科的優勢,向學生進行國情教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學生的綜合素質會全面提高。第一抓好旅游地理教學的各個環節,落實國情教育。

        任課老師要充分利用各個教學環節,滲透國情教育。比如講到中國工業的發展,要求學生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課堂上可以結合家鄉工業的變化,以現身說法從實教材內容,使國情教育更具時代感。

        第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真實感受國情教育。

        課內的國情教育是有限的,課外的國情教育是豐富多彩的。比如組織學生去息烽集中營和遺址參觀學習,大家的愛國熱情,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普遍提高。大家說,沒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這么多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

        參考文獻:

        [1]鄭朝貴.旅游地理學[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

        [2]鄭冬子. 旅游地理學[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3]鄭冬子. 旅游地理學[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4]莊嚴.傳統文化[J],蘭州學刊,1997.

        [5]陸敬山.發揮地理課堂優勢融入滲透國情教育[J].科教導刊,2011.

        第7篇:地理學科的核心價值范文

        關鍵詞:興趣;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學習主體;活動探究

        高中地理學科是高中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它的很多內容既涉及了人文科學也涵蓋了自然科學。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真正地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統一起來。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以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方向的新時期的高中教育給廣大教師提出了新挑戰。新課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轉變教學思想,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對于高中地理學科來說,參考文獻:也要落實新課改的要求,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高中地理學科和學生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優勢來開展教學工作。為此,有經驗的教師總結出了運用“縮小師生距離、多種電教手段、多種方法組織教學,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和加強教學語言藝術”的教育教學經驗;但也有教師過多地花費心思設計活動的形式,為興趣而活動,從而忽略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和知識本身的傳授;更有甚者為了一味追求興趣,把地理課堂變成了展示才藝或傳授其他科目知識的主陣地(當然前期的,引導性的和適當的是可以的)。為了激發興趣,我們可以講述奇聞軼事,也可以設計新穎的活動形式,更可以通過其他一些輔助手段,但這都是外部誘因引起的學習動機,這些外在動機易波動,一旦環境改變,行為也容易隨之消失。對于學生們來說,學習最大的價值就是知識本身的實用性給學生們帶來的成就感,而不簡簡單單是分數的高低,這也完全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所以,地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切實關注落實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在教學設計上要立足于學生深入學習和終身發展的需求來精心預設教學流程,使學生們逐漸由“學會”轉變為“會學”,這樣學生們才能夠逐漸發現地理學科的魅力所在,學習的興趣才會越來越濃,學習效果才會越來越好。

        二、培養學生讀圖思考的習慣

        高中地理學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大部分知識都需要通過地圖的形式呈現出來,也就是說地理地圖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知識,除了教材中所呈現的信息,也涵蓋著一些隱含的信息和知識之間的聯系。所以說地圖不僅僅是教材知識的一種呈現形式,也是對于教材知識的匯總與延伸。正是因為地理地圖在地理學科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學生們學習地理學科的過程中,不僅僅要關注教材中的文字信息,更要培養學生學會讀圖、學會思考的習慣和能力,這樣學生們在地理學習中的學科素養才能夠得到提高。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很多地區和學校在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不是很系統,所以在高中教學中,特別是學生識圖、讀圖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水平開展教學活動,而不能簡單地、單一地講高中的知識,要注意初、高中知識的聯系和銜接,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們實現由文字信息理解到讀圖能力提升的飛躍,學生才能夠利用課上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實現素養和能力的共同提升。

        三、培養學生“對終生有用地理”的素養

        學科素養是現在高中教學一直都在強調的一個核心詞匯,高中地理學科也不例外。對此,高中地理學科課程標準就指出“只強調要學習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學習區域地理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具體區域的自主編寫權下放給編者”。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也有自,處理教材和運用教材具有靈活性、開放性、彈性。為了更好地堅持圖文結合的學法指導和堅持由圖導文的能力培養,為了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我們要將初中的地理教學與高中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將來的高考打好基礎。在教學中,要貫徹三個原則———能夠讓學生推出或分析出的結論,教師不先直接講出來;能夠讓學生形象化理解的知識,教師不抽象講述;高考考查的知識點,教師不回避。結合近年高考的命題特點,地理學習的重點在于:1.地理常識的熟記,地理名詞的熟記和區域地理的熟悉,地圖的閱讀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養;2.基本概念的理解,專業術語的記憶,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的熟記和掌握,并且學會運用這些內容解決一些實際問題;3.范例的學習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具備圖文資料分析和解答能力。熟練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基本規律之后,便可拋開教材,將學習的空間擴大到生活中、自然界,看到一個區域,就可以從氣候、地形、資源、自然帶、工農業、人口、交通、政治、歷史等方面進行思考。學習“有用的地理”,培養“對終生有用地理”素養,這也是現在高考對我們學生的要求。為適應高考的命題趨勢,使學生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我在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側重四種能力的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簡單計算能力;由圖導文的推理分析能力;由圖到文的語言表達能力。盡管我在教學中堅持讀圖的學法指導,強化讀圖能力的培養,但由于學生智力水平和認知層面的差異,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學習地理的五個不同層次:一味死記文字的最低層;圖文各記的第二層;由圖記文的第三層;讀圖導文的第四層和心圖口文的最高層。我們要尊重這些差異,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規律,正確地加以引導,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逐漸在提升中培養學生的讀圖推理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與“學”的實踐中,筆者僅就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和深入教學為著手點,提出了自己的個人觀點,當然這既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成分,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朱蘭萍.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動”內容的教學探索[J].文教資料,2006(3):81-82.

        [2]李端蓉.新課程下中學地理實踐活動課的實施探討[J].龍巖師專學報,2005(23):173-174.

        [3]朱繼美.高中地理“問題解決”學習模式的應用研究[D].長春:長春師范學院,2010.

        第8篇:地理學科的核心價值范文

        地理教學為什么要轉向生活世界?筆者認為它集中體現在地理科學的本質特點、地理教學的實踐總結和教學發展等幾個方面。

        1.是地理學科的本質特點所決定的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地理科學以關注和研究地理環境、人地關系為己任,對于人地關系的認識素來是地理學的研究核心和長期任務。人類通過長期的實踐活動所形成的社會和創造的歷史,已經構成了一個不同于自然世界的新質世界,這個新質世界——生活世界已經成為當今人類生存與發展的主要舞臺和基地,這就決定了地理學關注和研究的重心必將從自然世界轉向生活世界。這種轉向是地理學研究對象——地理環境與人地關系隨時展所作出的調整,一方面反映了學科的穩定,另一方面體現了學科隨時代的發展,緊扣人類生存與發展的主要基地和舞臺——生活世界的現實狀況。這種學科本質特點,決定并影響著地理教學的重心將從自然世界轉向生活世界,進一步彰現地理學的核心命題——人地關系及其生活世界中的地理環境。

        2.是地理教學實踐的總結

        地理教學的內容來自地理學認識與研究的成果,地理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將地理學認識與研究的成果全面、準確乃至及時地轉化為學生的地理素養,以使學生更好地面對生活世界。

        3.是地理教學發展的必然

        時代進步、社會發展促進了生活世界的豐富多彩,地理研究轉向生活世界是地理科學與時俱進的體現。與此相應,地理教學轉向生活世界是與地理科學發展一致性的體現,也是地理教學與時俱進的體現。地理教學就是要向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方向發展。因為貼近學生,所以要研究學生的心理、能力和視野,注意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為貼近生活,所以要重視生活世界素材的積累、整理和分析,要挖掘教材內容與生活素材的關聯;因為貼近實際,地理教學要善于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鼓勵學生從實際中獲得感性材料,再通過學習探究等方式走向理性高度。只有如此,地理教學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轉向生活世界。

        二、地理教學面向生活的方法

        生活世界的豐富精彩、撲朔迷離為地理教學提供了廣闊的視野和大量的素材,地理教學又用地理的視覺看待生活世界。強調地理的視角,只想說明地理科學只是從地理的研究角度出發,絕無剝奪其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生活世界權利。這也進一步說明生活世界的博大與廣泛和地理科學的專業與特殊。地理教學不能等同于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也無法替代地理教學,所以在地理教學轉向生活世界,要在把握分寸的基礎上著力尋求二者具有本質聯系的方面,要從它們的聯系中實現地理教學與生活世界的合作、共享和共贏。

        1.積累生活中可供地理教學的素材

        盡管生活世界在當代社會已幾乎布滿了地理學研究對象——地理環境的方方面面,但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并不全部適合地理學的研究,所以地理教學也只能在龐大的生活世界中尋求適合作為地理教學的素材。地理學不會探求關于人生活的目標、性質和意義,因為它們更適合哲學的研究范疇;也不重視人口如何再生產的研究,因為它更適合生物學、醫學的研究范疇;地理學更加注重人與環境之間發生的聯系、產生的作用,所以這些才是地理教學的素材。只有涉及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地理環境和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事物、現象才能成為地理研究和地理教學的素材,除此之外,應歸于其他學科的范疇。所以說,人地關系素來是地理學研究的核心,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活世界熱點問題既是現代地理學關注的熱點,也是地理教學可供利用的熱點素材。

        2.發揮所選素材的作用

        從生活世界篩選出來的可供地理教學利用的素材,是地理教學結合生活世界的鮮活生命,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教學進度和教材內容使其釋放出應有的生命力。地理教學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大量采集生活世界的地理素材,大膽嘗試地理知識與技能主動應用于生活世界,二者只有通過長期的結合、長久的印證,才能逐步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維和習慣,進而增強對生活世界的主動適應乃至積極的能動。

        3.增強融入生活的主觀能動性

        第9篇:地理學科的核心價值范文

        由此可見,地理思想是指人們對地理學科學理論與內容的本質認識,地理方法指某一地理活動過程的途徑、程序和手段。地理方法的靈魂是地理思想,思想是對方法的抽象認識,方法是思想的具體化形式,二者具有統一性。筆者通過對近五年來《地理教學》《地理教育》《中學地理教學參考》《課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和相關專著中收集的有關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與方法研究的相關論文進行綜合分析,探討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和實施中所取得的成績與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為地理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和地理教育的價值實現做出一份貢獻。

        一、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現狀

        1.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地理思想方法類型基本確定

        根據文獻分析,關于中學地理課程中地理思想與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地理教育國際》中指出,地理學科圍繞研究對象,逐漸形成了關于位置和分布、地方、人與環境的關系、空間相互作用、區域等核心概念的基本觀念和法則,[1]包括:

        空間觀念。涵蓋區位論,區域差異,因地制宜等基本原理、觀點,蘊含著空間定位、空間相互作用與聯系、將世界組成不同區域加以認識、地理環境差異與因地制宜等思想方法。

        系統綜合的觀念。涵蓋系統觀、全球觀等基本原理、觀點,蘊含地理環境整體性、人地關系等思想方法。

        動態觀念。涵蓋不同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的發展變化觀,蘊含地理過程、時空關聯等思想方法。

        可持續發展觀念。蘊含人地關系的思想方法,其中“人對地”的影響中包括環境觀、全球觀、資源觀、人口觀等一些觀點。

        第二種觀點,在《中學地理素養教育》一書中,袁孝亭教授從地理學家的倡導和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國際地理教育發展趨勢的角度分析,認為基礎地理教育階段包含的地理思想方法有:[2]基礎地理教育階段應把人地協調觀點、可持續發展觀點、空間觀點、因地制宜觀點作為地理觀點教育的重點;中學地理教學中科學方法教育的基本內容應主要包括地理觀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地理比較、地理分析與綜合、地理歸納與演繹等方法。

        第三種觀點,《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地理課程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視角思考問題”。“地理視角”即從地理學的角度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3]

        (1)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中,與“地理視角”有關的知識主要包括人與環境相互影響的觀念、因地制宜的觀念、初步的環境倫理觀念、可持續發展觀念、全球化觀念等。

        (2)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過程與方法”目標強調地理事物“形成”、地理特征“歸納”、地理成因“分析”、地理規律“理解”的過程與方法,其中包含著豐富的地理方法,例如歸納地理特征,包括運用地圖發現地理特征、運用比較法概括地理特征等。

        筆者認為以上三種觀點基本上概括了中學地理教學中的主要地理思想方法,只是需要概括得再全面些,重點突出人地協調觀、可持續發展觀等地理思想,特別強調地圖法、野外考察法等傳統地理方法,增添GIS、GPS、RS等新技術新方法,同時新的地理課程改革也特別關注地理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產生的深遠影響。

        2.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研究初步展開

        (1)理論研究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一文中,指出真正意義上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應當是基于地理學科的、以地理思想方法為主要依據的研究。并從三個方面說明了如何基于地理思想方法進行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首先是依據地理思想方法,提出具有基礎意義的地理課程與教學問題;其次是依據地理思想方法,探究地理課程與教學的基本教學策略;再次是提出給予地理思想方法開展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的“技術路線”。[4]筆者通過分析發現,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2)地理思想方法體現研究

        洪婷從目標體系、地理教材、學習方式、形成性評價等方面論述了地理“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體現策略。[5]陳啟洪提出高中地理教學要體現地理學思想,并把地理學思想劃分為可持續發展觀、人地關系、綜合性、地域性、系統性等。[6]崔準依據地理學的基本思想,把中學地理教學內容歸納為七個板塊(定位問題、圖像問題、區域分析方法、物質運動和分布、整體性和差異性、區位論、人地關系論)。[7]龐艷輝深入系統地分析了人教版高中教材《地理1》的地理思想與方法,認為《地理1》中體現了四類12種地理思想和三類13種地理方法。[8]分析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的體現情況,是一個新的研究視角,需要研究者的不斷努力。

        (3)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設計研究

        張素娟認為“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從觀念性知識——原理性——事實性知識‘自上而下’梳理和解析教學內容,教學時再‘自下而上’幫助學生在事實和材料基礎上提煉觀念性認識,在具體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升概括,構建學科觀念和學科思想方法”,并設計了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兩個案例:“高中地理必修模塊‘洋流’”“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教材‘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我國的西氣東輸為例’”。[9]褚麗娟運用案例設計法,設計了地理科學方法培養的案例教學設計和地理觀點培養的案例教學設計。[10]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設計還處于起始階段,需要更多的人來參與。

        (4)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模式研究

        基于學科思想方法整合學科教學必須改變以往學科教學中“部分—部分—整體”的知識組建和建構方式,代之以“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模式,首先是從整體上幫助學生感知和了解各冊教材的內容,并以其中蘊含的學科思想方法作為核心歸納和概括各冊教材內容的知識結構,然后以學科教材的單元為基本單位實施整體性教學。[11]徐寶芳教授在“地理雙動兩案”教學模式中,也強調對學生進行地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12]“地理雙動兩案”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思想中,強調地理思維方法,突出了地理學科思想與方法;從學案和教案的內容和形式來看,無論兩案中的地圖,還是圖表、景觀等,都蘊含著豐富的地理思想方法。教學有模, 教無定模,至于哪種教學模式才能促進有效教學,需要廣大師生在實踐中繼續探索。

        (5)地理思想方法的培養途徑研究

        有關地理思維方面的文章較多,尤其以空間思維培養方面的最多。如袁孝亭主張在教學有關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等內容時,可利用空間形狀、空間大小、距離等空間要素發展其地理空間思維;[13]代澤斌強調在區域地理復習中,應通過區域[ ]地圖訓練、區域對比訓練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14]龔倩認為“地理空間思維是地理學科獨特的思維方式之一,這就要求地理教學應以建立地理空間概念為先導,明確地理空間思維的內涵、特征、組成及其影響因素,進而培養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15]。筆者通過對文獻分析發現:關于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方法的文章較少,缺少系統介紹培養學生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

        二、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常有必要將地理思想方法作為地理教學理論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并注重由地理思想方法推演開去,提出基于學科的重要研究課題,總結提煉有關地理課程與教學的策略、原理,以此構建地理教學的理論體系。[4]但是這僅僅是一個起點,如何總結梳理地理思想方法的內容;如何分析地理思想方法中所蘊含的地理教學原理;如何檢驗出地理教學原理的實際效果、運用策略等都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

        2.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識和力量薄弱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大部分的中學地理教師仍然堅持知識本位的思想,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而對于其中所蘊含的地理思想方法卻很少顧及。雖然地理教師和學生已潛移默化的運用著某些地理方法,但自覺地將地理研究方法轉化為地理教學方法的意識還不強,有關地理學家思想與方法轉化為地理教學思想方法的文章還鳳毛麟角,僅發現高建軍所作《赫特納地理教育思想評介》一文。[16]通過文獻查閱發現,研究中學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還比較少。筆者通過中國知網,采用“模糊搜索”方式,搜索關鍵詞“地理思想方法”從1972~2012年的文章,僅發現20篇;而當通過中國知網,采用“精確搜索”方式,搜索關鍵詞“數學思想方法”從1972~2012年的文章,卻發現2265篇。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力量的薄弱。

        3.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比例失調

        從研究力量來看,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東北師范大學,而國內其他師范院校很少涉及這方面的研究。從中學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來看,只有龐艷輝系統研究了人教版高中《地理1》中的地理思想與方法[8],而《地理2》和《地理3》中的地理思想方法系統研究還處于空白狀態,顯示出一種重自然地理學思想與方法,輕人文地理學思想與方法的狀況。這與當代地理學中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融合的發展趨勢不符。從地理思想方法的內容研究來看,當前研究主要集中人地關系思想、空間觀念、可持續發展思想等方面,其他地理學思想方法較少涉及。如在搜集近五年的文獻中,有關地理計量思想方法的文章,僅發現了金光澤的《計量思想——高考地理試題所反映出的地學思維和方法》一文。[17]

        4.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內容研究有待深化

        關于中學地理課程中的地理思想,人們容易聯想到人地關系、因地制宜、空間觀念、可持續發展思想等;關于中學地理課程中的地理方法,人們也很容易想到地圖法、野外考察法、綜合分析法、歸納法、演繹法等。但是具體到某一地理思想具體包含那些內容,在教材中是如何體現的,往往不得而知;在解決某一地理問題時,是僅用一種地理方法,還是多種地理方法的綜合運用,都有待進一步探討。例如,蔣黎莉對人地關系思想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把人地關系的內容要點概括為客觀關系、動態關系、辯證關系和區域性關系,提出了人地關系思想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書中的改進策略[18],這對于準確把握人地關系思想具有重要意義。龐艷輝系統分析了人教版高中《地理1》的地理思想與方法[8]。筆者認為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地理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因為教材是“教”和“學”的主要工具,高質量的地理教材可以將地理思想方法巧妙地滲透其中。因此,要深入挖掘地理教材這方面的內容,以便更好地發揮地理教材的作用。

        三、幾點建議

        1.提高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識,構建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理論體系

        構建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理論體系是地理教學的需要,把地理最精髓的、最本質的思想通過教師的理解和設計讓學生來感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學生地理學科思想的形成,對于完善知識結構,形成符合地理學科特點的思維方法,解決地理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學科知識、學科能力、學科思想是學科體系的三個要素,而學科思想是一個學科的靈魂。[19]通過培養學科思想和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地理新課標也非常重視學生地理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的核心就是地理問題的發現與提出、地理問題的探究與解決,地理成果的表達與交流,而這正是地理研究方法的體現。地理思想方法教育可以滿足這些能力的培養。因此,需要開展地理思想方法的內容研究、教學過程研究和教學評價研究等工作。在研究的基礎上,逐步重視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作用,發揮地理學科應有的教育價值。

        2.準確把握地理思想方法的內容,體現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價值

        地理思想方法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如何準確把握地理思想方法的內涵,注重地理思想方法對地理教學的啟示,對于形成學生的地理思維非常重要。因此應準確把握地理思想方法內容,加強地理思想方法理論方面的研究,在教學中致力于貫[ ]徹地理思想與方法。比如,地理學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就是“根據其空間的差別性,根據空間劃分為大陸、地區、地方和地點來理解地表”。[20]學生學習了地理,應該對區域的尺度的大小有一種敏感性,懂得劃分不同的區域,是認識地球環境復雜性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應當教會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認識所學的地方。又如:關注地理事物和現象組成要素的分布、組合和它們之間的空間關系是一項重要的地理思想方法。[21]按照這一地理思想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地理事物和現象置于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分析其中的地理要素的分布、組合及其普遍存在的空間關系,讓學生區分主導因素,進而把握區域的地理特征。這些都是地理思想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實例,準確把握地理思想方法的內容及其對地理教學的啟發,是探究地理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策略。

        3.開展地理教材的專題分析,歸納教材中的地理思想方法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亚洲中文无线码在线 | 亚洲国产日韩不卡综合 | 亚洲精品影院在线网页 | 日韩中文字母AV | 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最新 | 日韩精品少妇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