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研學匯報方案范文

        研學匯報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研學匯報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研學匯報方案

        第1篇:研學匯報方案范文

        2018年,我部門將繼續認真貫徹公司創新發展理念,把“旺季做優、淡季做旺、四季做全”作為項目規劃部下步工作思路,同時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將部門工作有秩序的進行,2018年工作計劃如下:

        一、項目規劃部內業工作

        1、積極爭取榮譽和資金:認真研讀國家、自治區旅游相關政策,做到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和根河假日旅游有限責任公司有關的榮譽和資金都積極申報爭取,為公司取得政策上的支持。

        2、主動思考和積極探討:平日主動思考和積極探討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目前應開展或改善什么項目,同時思考冬季旅游項目,為根河假日旅游公司冬季旅游破題提出有效的可行性建議,并形成方案及時向領導交流匯報。

        3、大興安嶺停伐紀念地:認真學習國內外先進案例,認真思考和總結大興安嶺停伐紀念地應開展及建設項目,同時收集大興安嶺停伐紀念地本底資料和林俗資料,為大興安嶺停伐紀念地打造成為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區經典且唯一的林俗旅游項目,和下一步編寫大興安嶺停伐紀念地可研打好基礎。

        4、“根河之戀”生態紀念林:主動思考“根河之戀”生態紀念林建設項目和開展活動,并及時拿出方案向領導交流匯報。完善“根河之戀”生態紀念林基礎設施。同時思考“根河之戀”生態紀念林植樹營銷策略。

        5、積極與計劃部門對接:對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新建的建設項目及時與計劃科對接,上報計劃,保障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項目建設有序進行。

        6、房車營地D區建設:積極參與房車營地4期建設工作,為房車營地4期工程建設拿出規劃和設計方案,并做好細節工作。

        7、大興安嶺環境教育中心(學校):積極與螢火國際教育機構對接,并籌劃大興安嶺環境中心(學校)的建設工作,規劃課程和室外活動項目,實現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是“中國冷極的天然博物館”和“中國環境教育的珠穆拉瑪”的總體定位。

        8、最后的馴鹿部落(烏南線):邀請瑪利亞索酋長,入住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以最后的酋長最后的家為主題,打造中國最后的與最原始的馴鹿部落。

        9、帳篷酒店(烏南線):與哈爾濱敖麓谷雅大酒店合作的方式,打造北方最頂級的生態旅游帳篷酒店。

        10、冬季旅游:學習國內外先進冬季旅游案例,積極開發和規劃經典冬季旅游項目,配合領導與其他企業對接,提出戰略合作方案,引進先進冬季旅游項目和冬季旅游設施,將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打造成成冬季旅游品牌。

        二、項目規劃部外業工作

        主動參與根河市、根河林業局及假日旅游公司舉辦的大型活動,在活動前期積極籌劃活動方案,活動中積極參與其中,為活動的順利進行和提升公司形象做出貢獻。

        三、其他工作

        1、協助公司領導,認真完成了GEF項目、營火國際研學教育項目等相關工作。

        第2篇:研學匯報方案范文

        關鍵詞:財務分析 醫院 運營管理 應用

        一、背景情況

        醫療專家治院是我國公立醫院管理的基本模式。醫療專業型專家管理醫院有著精通醫療、熟知醫院業務等多方面的強大優勢。但在財務管理乃至經濟運行方面需要得到相應的支持、協助。Y市人民醫院自1999年1月起,堅持開展財務分析活動至今已走過17個年頭。從清倉查庫、核實資產,摸清“家底”,學習政策,調查研究,建章立制,開展分析活動,查找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措施,落實整改,促進發展,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工作;分析的形式和內容從最初簡單的表格分析到綜合性分析,從小范圍討論會到經濟工作研討會不斷豐富和提升;匯報的人員從當初的財務負責人到現在的財務科工作人員、醫務科、人力資源科、院辦公室、醫學工程科、藥學部、后勤管理科負責人等,參與分析匯報的部門、人員越來越多;閱讀分析報告和聽取分析匯報的人員從最早的部分院領導到后來的黨政班子全體成員、工會干部、預算委員會成員、職能部門負責人、臨床醫技中層干部代表等核心管理人員80多人;17年的歷練與沉淀,筆者所在醫院財務分析工作走過了不斷完善、自成體系、逐漸成熟、進步的過程,從單純的財務分析發展到全院性經濟分析的更高階段。分析活動的深度、廣度以及對醫院發展建設的貢獻等方面得到了與會專家、同事的認可和積極參與;得到了歷任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肯定;得到了市衛生局、市財政局領導和國內知名醫院管理專家的高度評價和認可;取到了助力醫院價值創造能力持續提升的積極作用,發揮了參謀助手職能。

        二、基本做法

        1.筆者所在醫院財務分析活動起步早,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實踐,補充完善,把財務分析工作提升為開展經濟分析工作,并形成相應的制度

        筆者所在醫院于1999年起堅持開展財務分析活動,從每月開展簡單的財務分析、編制《主要財務指標完成情況表》向院領導匯報基本情況指標情況開始,逐步增加分析內容,召開小范圍財務分析會,開展財務分析活動,于2003年制定了《醫院財務分析制度》;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以2006年正式召開首次經濟工作會為標志,開展財務分析逐步發展到了開展經濟分析。在此基礎上,經過多年的努力探索和不斷完善、創新,先后于2012年、2016年再次修訂完善《財務分析制度》。

        2.緊跟醫院改革發展及管理需要,持續完善經濟分析的指標體系和內容,實現了從財務管理走向經濟管理、促進業務管理的重大突破

        以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為基礎,結合“醫院管理年”、“等級醫院評審”、“大型醫院巡查”、“公立醫院改革”等醫院管理及改革發展的需要,不斷調整豐富經濟分析的指標體系,補充增加分析的重點內容,但不局限于制度規范的指標分析。目前,分析的指標及內容涵蓋醫院資產負債情況、業務收支情況、預算執行情況、成本管理情況、醫療服務數量與質量變動情況、醫保管理情況、衛生材料使用管理、職工收入及納稅情況、“藥占比”、“耗占比”、“檢占比”完成情況以及患者費用水平等內容,形成了“以財務為基礎、以經濟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經濟分析指標體系,實現了從財務管理走向經濟管理、促進業務管理的重大突破。

        3.定期開展財務分析,并持續改進完善,使財務分析形成常態化

        筆者所在醫院第一份財務分析表――《主要財務指標完成情況表》編制于1999年1月。17年以來,共計編制月度、季度或年度分析表205份。分析的指標不斷增加和細化,從最初的18個指標增加到現在的151個,分析的內容從不斷拓展、豐富,針對性逐年增強,從簡單的與上年同期做比較分析,增加了執行預算、同行業對比、國家相關政策等分析。通過常態化的財務分析活動及時為院領導及各科室管理者提供大量詳實、可靠的財務信息,使財務部門由核算、反映、監督的職能逐步轉變為主動的參與醫院經濟業務管理活動,發揮管理會計職能作用。

        4.以科室成本核算數據為基礎,深入科室調研、分析,指導科室日常經營管理,做到“算管結合、算為管用”

        財務的本質是以貨幣作為標尺測量業務,客觀反映業務事實。筆者所在醫院財務科逐步轉變觀念,從成本核算入手、總結分析大量的財務數據,更是以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為晴雨表,對業務數據突出或異常的科室追蹤深入分析,走出辦公室,到臨床醫技科室調研學習,或以醫院行政查房機會,加強科室交流溝通,緊密聯系臨床業務,掌握科室層面的經濟管理第一手資料,使財務分析與實際業務相輔相成,推動科室管理,如神內一二科、普外一科、重癥醫學科等科室在與財務科互動交流后科室運營管理趨于良好,甚至科主任被邀請至全院做科室管理經驗分享。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以臨床各科室管理的進步來推動全院經濟運營管理水平的提升。

        5.充分調研、精心準備,召開高規格、高質量的經濟工作研討會,匯集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的專家、管理骨干的智慧和力量共商醫院改革發展大計,把財務、經濟分析活動引向深入

        從2006年召開首屆經濟工作會至今整十年,筆者所在醫院的基本做法具體如下。

        (1)會前充分調研學習,精心策劃準備。首先由總會計師在大約三周前根據當前的形勢、醫院的目標任務及中心工作、管理難點要點等擬寫分析活動計劃,提請院長審核同意后召開財務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會議,組織學習相關政策文件,討論分析議題、材料獲取途徑、統計口徑等,安排布置任務,做到分工明確,目標任務清晰。大約一周后,召開第二次討論會,聽取所有材料準備人員的情況匯報,進一步細化要求,明確需要補充或核實的內容指標等,安排制作PPT等匯報材料。第二周后要求材料準備人員提交PPT等匯報材料,逐一進行審核、協調統一,查缺補漏,避免相互矛盾、抵觸,甚至違背醫院管理要求、政策法規的觀點和內容出現。第三周后按計劃召開經濟工作研討會。會前,由總會計師將材料準備情況、分析會上可能提出的焦點問題、敏感問題等向院長做重點匯報,確定分析的深度或策略、引導的方向、注意事項等。

        (2)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和策略開好分析匯報會和討論會。會議的前半段為分析匯報會,首先要組織學習相關政策、法規或內部規章,了解形勢、統一思想認識,集中智慧和精力;從宏觀分析入手,以國家、省、市的相關要求或落實情況匯報為鋪墊,以財務分析為基礎,再具體分析匯報本次分析會安排的重點內容、計劃解決的突出問題。做到由淺入深、從面到點,客觀揭示存在問題或困難,提出改進意見、措施供與會專家、骨干討論。后半段為與會人員交流發言討論會,動員大家針對分析匯報中提出的問題或討論提綱充分發言、獻計獻策,為解決問題、促進發展貢獻智慧。注重聽取不同的意見建議,為達到凝集力量,統一認識,統一行動做好基礎準備。

        (3)由院長(主要領導)總結布置工作,安排整改落實。由記錄人員把與會人員較為成熟的發言意見及院長安排布置的工作整理交總會計師審核,提出整改任務分解建議,由院長批示執行。

        (4)向全院干部職工傳達經濟分析會的主要內容,動員大家當家理財,提高醫院運營管理水平。由財務負責人及其他匯報人員把經濟分析會的主要內容在中層干部會議上進行匯報,同時,公布全院各科室的成本核算、業務指標完成情況等信息,匯報材料上傳OA系統,供全院干部職工查閱、學習。通過中層干部向職工傳達醫院的管理要求及改進舉措,動員干部職工關心醫院發展建設,共同當家理財,齊心協力完成改革任務,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主要成效及亮點

        1.院領導重視程度高,中層干部參與性強

        不論是常規財務分析還是綜合性的經濟分析活動,都得到院黨政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特別是每年召開兩次的經濟分析會,每一次分析會院長、書記及其他黨政領導班子全過程認真聽取匯報和與會人員的發言,特別關注不同意見建議,站在醫院發展戰略的高度及時總結與會人員意見建議,引導與會人員以主任翁的姿態參與醫院經濟管理,為提升醫院運營效率做出貢獻,并及時做出下一步工作安排布置;中層干部積極性也很高,主任們都很珍惜參加經濟分析會的機會,并以此為榮。

        2.定期財務分析報告及時高效,經濟工作會規格、質量高

        堅持17年的定期財務分析為院領導提供及時有效的財務管理信息,為醫院經濟決策提供翔實的信息支撐。參加經濟分析會的人員是院長書記及全體班子成員、工會干部、預算委員會成員、職能部門負責人、臨床醫技中層干部代表等核心人員,分析討論的內容事關醫院發展建設、準備的材料豐富、翔實,可見會議的規格質量之高。

        3.財務經濟分析不斷深入人心,當家理財意識不斷增強,營造了積極的財務工作氛圍

        17年的財務、經濟分析活動,既宣傳了國家有關財經方針政策,及時匯報溝通了醫院的財務、經濟工作狀況,使院領導和干部職工了解財務工作,知曉國家財經法規,從而支持財務工作、重視經濟管理,確立了財務工作在醫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了共同理財當家意識,營造積極的財務工作氛圍。全院職工有了諸如成本效益、資產管理、科室經營管理等意識,科主任及護士長在科室經營管理中時刻向財務科咨詢,或主動邀請財務人員下科室進行調研交流,做到了以財務促進科室管理,以科室管理促進醫院的共同發展。

        4.財務經濟分析有深度、有廣度,改進措施能落實,起到了持續提升醫院運營效益的助推作用

        (1)不論是常規的財務分析還是綜合經濟分析會議都緊密結合醫院業務發展、質量與安全、精細化管理發展戰略、所處外部環境及政策要求進行專項專題分析匯報,橫向、縱向對比分析,并結合數據深挖實際業務活動,找管理差距及優勢,并提出管理建議。分析活動針對性強,重點突出,敢于揭示問題、面對困難,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對于醫院運營管理中被掩蓋的問題,經過分析對數據與業務的深挖,揭示出其虧損的事實,便于管理者及時調整管理措施。

        (2)財務經濟分析活動涉及醫院的方方面面,分析內容廣,參與面廣。涉及臨床經濟業務、醫保、物價、衛生材料、設備、藥品管理、成本管控、績效管理、預算、資產管理等多方面內容。隨財務分析范圍及內容的擴展,匯報人員不再局限于財務科,各行政職能科室主任、藥學部主任、臨床科室管理突出的主任均積極參與匯報,以各領域專業人員進行專題分析匯報,使財務分析活動更專業、全面,更貼合各領域的實際情況。

        (3)分析活動提出的改進意見措施能落在實處。每次年度及半年度的財務分析會后提交詳細的意見分解方案,從院級層面下發整改任務分解方案,指定牽頭院領導及責任科室并限期整改,整改落實情況在下一次分析會上進行通報,使財務分析活動中發現的各項問題能逐一落實解決,真正起到助力醫院價值創造能力持續提升的作用。

        5.鍛煉了財務隊伍,培養了年輕的經濟管理人才

        每一次分析活動使財務人員都有新提高、新認識,也為財務人員提供了發揮專業技能、創造管理價值的平臺。如此高標準的財務經濟分析活動鍛煉了財會隊伍,培養了一批愛學習、會思考、善分析、懂管理的年輕骨干。

        四、下一步的思路及打算

        從醫院的實際情況出發,下一步打算從以下兩方面進一步開展工作。

        第一,進一步加強能力培養,打造具有專業水平、胸中有大局、眼中有目標、手中有工具的復合型人才,財務人員的能力建設要從“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向醫院的“風險控制”和“價值創造”轉變,才能不斷適應新醫改的要求。

        第二,借助信息系統提高財務分析效率。2016年醫院引進綜合運營管理信息系統(HERP),逐步實現財務業務一體化的模式,并將十多年財務分析思路植入系統,財務分析有了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支持,數據聯動性更強,分析效率更高。

        (李雙云為本文通訊作者)

        參考文獻:

        [1]趙晨羽.基于價值鏈的財務分析模式構建探討[J].中國商論,2016(22).

        [2]葉燕紅.論財務分析在公司經營決策中的作用[J].當代會計,2016(7).

        [3]徐祖華.財務分析在公司經營決策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6(18).

        [4]吳春梅.企業財務管理中財務分析的作用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6(15).

        [5]馮曉云.基于價值鏈管理的財務分析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24).

        [6]杜曼,李翔.基于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背景下的財務分析改進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6,(8):94-96.

        [7]駱水娣.基于信息化平臺的財務分析與評價模式[J].中國總會計師,2015,(2):40-43.

        [8]孫國珍.大型公立醫院財務分析影響研究――基于醫院會計制度改革視角[J].財會通訊,2015,(23):78-80.

        第3篇:研學匯報方案范文

              一、調研目的、意義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工作涉及每一個家庭,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教育問題日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教育公平,特別是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已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的核心問題之一。

        《甘肅省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全面完成義務教育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全面消除義務教育學校危房,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縣域內義務教育初步實現均衡,基本消除薄弱學校和大班額現象;全省累計有30個縣市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實現均衡發展。”永昌縣就是這30個縣市區之一。

        為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保障國家、省、市、縣《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及省、市《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提出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的實現,做好迎接2015年省政府對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基礎工作,全面分析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困難、問題,研究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對策與措施,特開展此項課題研究。

        二、調研內容、要點

        調查了解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體狀況,并對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學校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進行具體調研,重點開展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調研。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為主,分析縣域內小學、初中校際間均衡狀況。調查了解近年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相關舉措的實際成效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聽取師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對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均衡發展的意見、建議。

        三、調研方案、策略

        (一)調研方法

        通過數據采集、現場考察、聽取匯報、座談交流等形式開展全面調研。

        <!--[if !supportLists]-->1. <!--[endif]-->考察調研學校,分別召開教師、學生和家長座談會,要求參加座談會的教師、學生、家長有較廣泛的代表性。

        <!--[if !supportLists]-->2. <!--[endif]-->召開部分義務教育學校負責人座談會,現場考察以外的學校負責人參加,并有廣泛代表性。

        <!--[if !supportLists]-->3. <!--[endif]-->召開社會各界人士座談會,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鎮領導、村主任等。

        4. 采集義務教育學校8項指標數據,分別計算小學、初中差異系數,評估縣域內小學、初中校際間均衡狀況。

        (二)調研時間與地點

        時間:2013年9月底完成調研,并上報調研報告。

        地點:城關鎮、河西堡鎮、新城子鎮、紅山窯鄉、焦家莊鄉、六壩鄉、朱王堡鎮、水源鎮。

        每個調研點選取調研學校:優質、一般、薄弱小學和初中學校各1所。    

        (三)組織與實施

        1. 課題組成員分工。

        2. 調研工作開始前,召開調研點有關人員和調研人員會議,統一調研要求,部署調研工作。

        第4篇:研學匯報方案范文

        [關鍵詞] 混合式學習; 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 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 趙玉(1976―),女,山東濟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教育技術應用和教師專業發展研究。E-mail:。

        一、引 言

        混合學習倡導將面對面學習與在線學習相融合[1]。混合式教學整合了傳統教學模式和網絡教學模式的整體優勢,成為穩步推進教學信息化進程中一個具有現實性和必要性的選擇與過程[2]。在有的教學情境中,以集體學習為主要特征的課堂面授教學形式更適合;在有的教學情境中,以個別化學習為主要特征的在線學習形式可能更適合;而在更多情況下,可能需要二者混合使用[3]。何克抗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育信息化不能總是敲邊鼓、打戰,而必須面向這個主陣地打攻堅戰[4]。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設計是班級授課制的必然要求,混合式學習設計是促進學生課外學習、發展學生專業技能的需要[5]。目前,我國的高等院校和中小學都在積極地營造混合學習的教學環境,并鼓勵教師將混合學習應用于課程的設計開發和實施中[6]。本文以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師范專業必修課程“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混合學習的設計和實施為例,探討職業技術高等師范院校課程混合學習的效果及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

        二、“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

        課程混合式學習設計

        “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是職業技術高等師范院校面向師范生開設的教師教育模塊課程。該課程基于“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理念,由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職業教育課程特點,掌握中等職業學校課程設計與開發的方法。

        (一)“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混合式學習設計前端分析

        1. 課程學習目標

        該課程的學習目標主要有:(1)知識目標。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能說出職業教育的基本特點;能陳述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的基本步驟。(2)能力目標。通過調研學習,學生能準確分析中職學校課程特點,在調研與分析過程中提高觀察、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協作學習,學生能撰寫一門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方案;通過展示與交流學習,學生能學會恰當表達自己,學會正確評價他人。(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協作與探究,學生能加深對中職學校及學生的認識;通過小組協作,學生能逐步提升培養協作意識及團隊精神;通過小組交流與分享,學生能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2. 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習者是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過“教學系統設計”、“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多媒體教學軟件的設計與開發”等課程,對于學習本課程有良好的理論與實踐基礎。該課程直接面向中職學校,與本專業的就業方向直接相關,因此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大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小組協作與探究能力,他們愿意接受在真實情景中協作學習,探討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另外,他們對網絡學習環境也非常適應,騰訊 QQ 是最為流行的網上聊天軟件,微博也是他們常用的記錄交流分享工具。

        3. 混合式學習的環境分析

        開展“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課程混合式學習的外部環境條件包括: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與技能實踐環境;基于QQ群、微博、E-mail的學習交流、主題討論、資源共享以及自主學習與小組協作學習環境;行業企業專業人員現場指導的學習環境等。協同利用教師、行業專家、學生資源,基于QQ群、微博、E-mail網絡環境開展交流學習,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協作學習的能力。

        (二)“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混合式學習活動與資源設計

        1. 教學過程總體設計

        實現一門課程的設計與開發,主要完成四大任務:行業情況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學習領域分析以及學習情境設計。因此,在“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四大任務,將理論講解、小組學習以及演示交流穿行。(1)理論講解,4課時。由教師講解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理念、熱點及趨勢,引導學生分析職業教育面臨的教育變革,幫助學生及時更新學習觀念。教師講解中職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及操作思路,講解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學習領域分析以及學習情境設計等理論知識,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2)小組學習,6課時。小組通過網絡查閱、實地走訪、問卷調查以及訪談等方法獲取中職課程的信息,了解與本專業直接相關的專業中職學生的畢業去向,從他們的工作崗位中了解工作崗位及其特點,并通過分析歸納典型工作任務,制定學習領域,確定學習情境。(3)演示交流,6課時。每個小組定期交流工作進展、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困難。通過交流,教師和全班同學了解小組的學習情況,更重要的是能及時為小組工作提供必要幫助。

        2.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活動主要圍繞行業情況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學習領域分析和學習情境設計四項任務展開。課堂面對面學習活動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小組匯報、交流評價。在線學習活動主要包括學生按照教師提示要求及任務要求,在網絡環境下自主完成在線的個體學習和小組學習活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3. 學習資源設計

        現有的學習資源包括教師的講義、PPT、收集的部分中職學校相關專業的課程設計與開發案例資料,以及趙志群的《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一書和嚴中華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與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職教課程開發與實施》一書。其他相關資源由師生共建共享。

        (三)“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混合式學習教學評價設計

        1. 學習過程的評價

        主要評價學生參與面對面以及在線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與效果,采用組內自評以及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主要考查出勤、小組階段性成果匯報、個人發帖及組織討論等情況,記入平時成績,占課程總評成績的40%。

        2. 學習結果的評價

        主要評價學生對課程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包括期末小組總結性成果匯報和課程知識點的筆試,記入期末成績,占課程總評成績的60%。課程學習內容的學習水平包括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等五個層次,從這五個層次上進行考試題目的設計。小組總結性成果匯報成績折合成個人成績,與筆試成績各占期末成績的50%。

        3. 學習興趣與滿意度調查

        在課程學習結束后,使用問卷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等進行調查分析。

        三、“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

        課程混合式學習實施

        根據前述設計方案,筆者于2012―2013第一學期給2010級教育技術學專業師范一班44名學生開設了“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課程,開展了混合式學習教學試驗。課程混合式學習實施過程主要包括課程導入、學習活動和評價測試等三個階段。

        (一)課程導入

        課程導入主要是面對面學習,由教師介紹該課程的學習內容、學生需要學習的學習材料和需要完成的任務、課程的成績評定方式以及課程學習的信息通道等。學生要設計并開發相應的中職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從工作過程到課堂教學,需要逐步推進:考慮職業工作崗位工作任務學習領域學習情境等。分析的基本思路是:行業情況分析工作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典型工作任務的方法)。開發一門中職課程的思路是:專業調研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學習領域學習情境。

        (二)學習活動

        1. 行業情況分析

        要完成某職業典型工作任務分析,需要學生去對 職業進行探底,做好行業情況分析和工作分析。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定一個相關職業(職位);選取該職業有代表性的企業(單位);分析該職業重要崗位和工作任務,可初步確定其工作內容和工作要求,并對其進行結構劃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調查對象之間可以利用面對面、課程實驗QQ群、微博等線上線下作多種交流,做好PPT匯報,并提交紙質及電子文檔分析報告。

        小組第一次匯報,主要針對行業情況分析,為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提供基礎,全班進行交流評價。教師通過聽取匯報提出修改意見及下一步的學習任務。教師指出各小組的共性問題:(1)自身角色定位。要把自己當作中職教師,為自己的學生(中職學生)去了解他的就業環境、就業職位,并在這一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分析能力。(2)查找資料途徑。尋找資料,可以通過網絡,更多地還需要跟相關行業的專家去交流,比如實際中的軟件程序員、幼兒園教師。(3)分析思路。本課程的終極目標是每個小組要提交一份一門課程的設計方案。思路是從宏觀到微觀,從實際工作到課堂,例如廚師、茶藝師。課程的設計方案包括行業分析、學習領域、具體知識點,由泛到細。回答出“典型工作任務”、“學習領域”、“學習情境”三個問題,方案才是完整的。

        2. 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在小組做第一次行業情況分析匯報的基礎上,教師提出第二個學習任務:提煉典型工作任務,并向學習領域轉換,要求給出明確的典型工作任務和學習領域。重點在于如何把典型工作任務轉到學習領域,如何確定學習領域,如何確定學習情境等,教師重點講解學習領域和學習情境相關知識點內容。

        小組第二次匯報,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及典型工作任務與學習領域的轉換。教師點評典型工作任務分析不夠清楚,典型工作任務與學習領域的轉換不夠恰當。教師再次強調典型工作任務、學習領域和學習情境三個專業術語。

        3. 學習領域分析

        職業教育的學習領域課程,是以一個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通過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學習目標、學習與工作內容、學習要求、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說明、學業評價方式等內容確定的教學單元[7]。學習領域分析主要是把典型工作任務轉到學習領域,并按照以上思路對學習領域進行詳細描述。

        小組第三次匯報,學習領域分析,重點分析一項學習領域的設計內容。教師注意到學生很快進入了課堂教學的設計,但實際上應該先搞清楚學習領域。教師重申本課程的目的是開發一門課程,具體思路是:第一步,從市場、企業看一個具體崗位,知曉它的名稱與典型工作任務(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第二步,從典型工作任務轉換到學習領域,二者內涵一致,但詞語表述可以不一致,后者更精煉、更科學;第三步,從學習領域中挑選具有代表性的學習單元做學習情境分析,學習情境(學習單元)積累起來是一門課程(學習領域),學習領域積累起來是一個專業。

        4. 學習情境分析

        學習情境也是一個學習單元,是能反映結構相對完整的工作過程的學習內容,所以既包括工作情景的描述,更包括工作情境中的所用到的方法,如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設計與體現[8]。典型的工作任務是在工作情境中完成的,學習任務相應地是在類似工作情境的學習情境中完成。

        小組第四次匯報,期末匯報,以“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為匯報主題,按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學習領域、學習情境等逐一匯報,其中重點是分析一項學習情境的內容。

        (三)評價測試

        1. 課程考核

        按前述課程混合式學習設計中的教學評價設計的方案,學生的課程總評成績由平時學習過程的評價成績和期末學習結果的評價成績兩大部分組成。

        平時學習過程的評價成績主要包括學生平時出勤記錄、參與面對面學習階段性匯報方面的評價成績和在線學習活動的參與度成績。由組內自評及教師評價綜合給出,主要記錄評價學生線上線下參與混合式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與效果。

        期末學習結果的評價成績主要包括期末匯報方面的評價成績和課程知識的考試成績。其中,在期末匯報時,每個小組上臺陳述小組方案,教師及全班同學為其打分,所得平均分為每個小組的分數,每位成員在小組分數的基礎上,根據每位成員對組內的貢獻程度而相應調整得到個人分數。課程知識的考試成績由卷面考試得來。在課程學習結束后,采用任課教師編制的“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試題,對學生進行知識點掌握程度測試。具體試卷中各試題測驗目的與內容的雙向細目見表1。

        2. 學習興趣與滿意度調查

        在課程學習結束后,采用筆者編制的“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課程學習興趣調查問卷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等進行調查分析。此問卷主要是參考Keller課程興趣調查(Course Interest Survey, CIS)問卷[9]而制定的,CIS在過去的許多研究中被用以測量學生在特定課程中的學習動機和效能[10]。問卷包含了Keller的ACRS模型的四個維度:專注(第1、6、10、12題)、相關(第2、3、9、11題)、信心(第4、13、15題)、滿意(第5、7、8、14題)。第16題是開放性的題目,由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進行總體評價。

        四、“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學業成績分析

        卷面考試反映了學生對課程學習內容的學習掌握水平,本研究以考試成績為主來分析學生的學業成績,結果如下。

        (一)測驗成績的統計描述分析

        利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對44名學生的測驗原始成績進行統計,得到表2的統計數據。

        表2 “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測驗描述統計量

        利用Excel統計分析軟件對44名學生的試題測驗原始成績進行統計,得到圖1所示的頻次分布圖。

        由測試成績的統計分析和頻次分布圖可以看出,學生整體成績分布比較合理。

        圖1 “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測驗成績統計

        (二)綜合達標程度分析

        由表3可知,達標度[11]滿足0.75≤T

        表3 學生各水平層次的得分率情況及綜合達標度

        (三)總體特征的統計分析

        由圖2所示X-S平面分析模型[12]可以知道,學生測驗成績(80.85,7.01)處于第四象限,屬于平均水平較高,且相對集中的狀態。

        圖2 X-S平面分析模型――“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測驗成績

        五、“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

        課程學習興趣與滿意度分析

        課程學習結束后,向全部44名學生發放問卷,回收問卷42份,有效問卷42份,其中男生9名,女生33名。

        (一)師范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與滿意度總體情況

        在SPSS17.0中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并將15個問題按照四個維度歸類,得到表4的分析數據。

        根據公式 Fi=∑ajnij/2N [13]得到F值,由表4可知,試驗對象對專注、相關、信心、滿意四個維度的15個問題項的應答得分率F值均大于0.5,說明他們對本次“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教學試驗的評價非常高,他們對課程的專注度較高,認為課程學習與自身發展相關性較高,對于課程的學習充滿信心,并對課程的實施與效果感到滿意。

        (二)交叉分析

        為進一步了解試驗對象對“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課程學習的興趣差異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性別作為自變量與專注、相關、信心與滿意四個維度15個因變量一一進行交叉分析。交叉分析的結果顯示,男生和女生對課程學習的關注、相關、信心與滿意等無顯著性差異。即不管男生女生,學生均對本次“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教學試驗的評價非常高,他們對課程的專注度很高,認為課程學習與自身發展相關性很強,對于課程的學習充滿信心,并對課程的實施與效果感到滿意。

        (三)學生反饋

        問及學生對本門課程的總體評價,學生普遍反映較好,并就如何更好地開展混合式學習提出了建議。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如下。

        學生甲:通過混合學習模式對“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的學習,我學會了很多個模塊的知識。包括職業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學習領域、學習情境等。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期間有挺多作業,但還是會自發地用心去學習。這個學習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學生乙:我覺得混合學習模式也算是教育進步的一種體現,學生上網的時間比較多,在線討論對師生都比較方便,相比于課堂提問,我想大部分學生更愿意在群上提問,同時其他同學也能了解。不足的地方可能是相比于面對面,在線交流可能出現提問不夠精準、回答不夠詳細的情況。總的來說還是值得推廣的,本人也是支持這種混合學習模式的。

        學生丙:QQ群上的號召力不是很夠,最好是老師能定時提問小組的成員,有些同學雖然進了群,但并沒有放心思,可能也不去理會。比如老師提問,“P&T”小組成員在嗎?請幫助“開心8”小組解決剛才所提的問題,好嗎?這樣同學們就會更專注了。回答之后老師再做補充或修改。這只是我個人意見,僅供老師參考。

        第5篇:研學匯報方案范文

        一、搭建師德培訓平臺,培養敬業愛生品格

        師德是教師的核心素質,我們始終把它列為教師專業素質提高的重中之重。通過理論學習、榜樣示范、同伴互助、履職承諾,自查互評、實踐反思等方式,引導教師將理論素養轉化為自覺履行師德、師風的具體行動,時時處處做學生的表率。

        把踐行“獻師愛四做到”落實到位:一是做到將教師愛之情落實在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寬容與善待上;二是做到將愛的行動落實在公平、公正育人及與特殊生結友相處等方面。三是做到將愛的能力落實在“對少年行為塑造矯正技術”掌握運用上,四是做到將愛的藝術落實在嚴愛相濟、因人疏導等方面的教育藝術上。獻師愛四做到不僅融洽了師生關系,也讓教師從沐浴著師愛之情而健康成長的學生身上體驗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促進了學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

        二、創設多元開放培訓平臺,提升課改適應能力

        1.分層立標,夯實梯隊教師業務培訓

        (1)對新教師進行“入格”培訓,讓其在實踐中學會教育教學基本功,以適應教師角色轉換。采用拜師學徒法,骨干教師對新教師在“知、行、能”上進行傳幫帶。新教師邊學習邊實踐,每學期上一堂教學匯報課、寫一份教學體會、設計一份活動方案、組織一次班團活動,寫一份全面工作總結。

        (2)對青年教師進行“上格”培訓,讓他們在自我施展才華的舞臺上,發展自身專業素質。通過參加基本功比武、學科教學競賽、課件制作評比等,反思成績與不足,確立發展定位,學校為其盡快成長為一名新秀提供必要的機會和資助。

        (3)對骨干教師進行“風格”培訓,讓骨干教師發展成為各學科的帶頭人,通過參加省內外研修班學習,掌握前瞻性教育觀、質量觀等。通過參加各級教科研課題研究活動不斷創新教學風格,站在課改前哨,以專家型姿態引領教師發展進步。

        2.搭建新課改培訓平臺,促進教師角色轉型

        (1)開放式培訓。一是走出去。十一五期間我校派百余人次去省內外培訓學習,汲取優秀實驗區經驗,聆聽專家新課程講座。理解新理念、新課標、新教材、新教法。外出培訓歸來的骨干做好課改培訓的二傳手,以不同方式予以匯報、講座、輔導,或執教一節新理念的觀摩課。二是請進來。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先后10次請省市教科研專家、教授、優秀教師來校講學與做課,借助網絡資源組織觀看全國知名課改專家、特級教師講座及新課程觀摩錄像。 同時,我們掛靠哈爾濱外國語學院作為外語教師培訓基地,定期派英語教師參加短期培訓,或請院領導教授專家到我校進行講學輔導。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使全校教師卓有成效地受到了新課改培訓。

        (2)多元化培訓。一是利用雙周業務學習時間和假期集中辦班,對全體教師進行新課程通識培訓。通過對新課程相關資料的學習輔導,解決理念層面問題,通過看示范課及案例分析,解決理念與實踐對接中的感性操作的問題,專任教師課改培訓率達100%。二是強化小群體校本研學合作機制。為推進以實施新課程有效教學中的教師角色轉換,我們堅持以教研組為單位,以課例為引領,開展“研—培—用”相結合的集約式磨課研學活動,真正形成了教學問題研究化、研究問題課例化 “研、培、用”一體化的團隊研學模式,起到了同伴互助、資源共享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師解決課改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學校鼓勵教師自學。每學期學校為教師訂閱近萬元報刊、課程培訓資料和電子資料。同時根據學校研訓主題及教師需求,學校為教師網上學習提供必要的服務,學校有關領導及校園網站及時將網上相關資料或目錄索引印發給所需教師,讓教師到各網站自己查詢。

        三、打造技能培訓平臺,錘煉教師現代教學基本功

        1.創建信息技術培訓平臺

        十一五期間學校加大了多種媒體的購置。建起了千兆校園網、電子備課室、網絡學習室,電子監控網,40%教室安裝了多媒體教學平臺。為使教師盡快掌握以信息技術為主的現代教學手段,學校利用課余時間分批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輪訓,專任教師100%達到初級標準,80%教師掌握電子備課及制作相關課件的能力,有40%的專任教師已達到或即將達到中級標準,每學期舉辦來的多種媒體與課程整合的研討課,參與率達95%以上。

        2.創建心育技能平臺

        新時期未成年人的心理與以往相比更為復雜,因此,把握學生心理教書育人已是新時期教師的重要技能。十一五期間,我們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列入教師培訓中,在全員參加上級業務部門舉辦的心育通識培訓外,還選派骨干去省市參加系統培訓。回來后在教師中進行系列講座與實踐訓練,開展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高效率課堂教學研究與評比活動,課堂上教者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滋潤學生心靈,激發學生以最佳心態進入學習。倡導班主任要做學生心靈的“保健醫”,將“關注心靈環保,呼喚綠色批評”視為育人理念。

        3.創建科研技能培訓平臺

        借助十一五課題研究平臺,讓教師在科學探索的實踐體驗中提升科研素質。十一五我校承擔國家省市科研課題4項,90%的教師參與研究并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22人被評為優秀實驗教師、優秀實驗工作者。教育部十一五重點課題《發展性課堂教育手段與初中新課程有效整合研究》被中央教科院科技研發中心評為全國課題研究先進集體。我校總結的《“言情激勵”是發展性課堂教學不容忽視的非物質化手段》一文在全國課題推進會上介紹,被總課題組專家認定為最有影響力的成果,并刊發在中央教科所張敬培主編的《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方法和措施》課題研究文集上。課題研究總結出的“教為學服務的發展性導學達標五環節模式”,已在學校推廣應用,并被中央級刊物《現代中小學教育》刊發。

        四、提供自我展示平臺,讓教師在促教興校中大有作為

        為檢驗教師在繼續教育中專業素質發展水平,學校為教師提供展示才華、體驗成功的舞臺。學校每年舉辦課改“達標課”、“創新課”、“教學大賽”、“基本功大比武”,舉辦師德演講會、教育論壇會、多種媒體課件展示與評比會,先后有17人設計并執教的18節新課程優質錄像課在參加中央教科所、中國基礎教育研究會舉辦的全國發展性課堂有效教學及中青年教師優質課評選中獲一、二等獎、有39人次執教的46節課在省市縣的課堂教學評選中被評為優質課。學校《科研報》及《教科研視窗》及時刊載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感悟及經驗總結。每學期開展一次“專題研究月”活動,每年征集兩次教師的研究總結、案例、學術論文及科研報告等科研成果,并將優秀成果向上級科研部門推薦,或匯集成校級研究文集。五年來學校共投入兩萬余元獎勵課堂教學創新教師、優秀科研成果、課題研究先進集體及先進個人。

        第6篇:研學匯報方案范文

        關鍵詞 閱歷課程;研學旅行;BA大講堂;親近自然活動;中華文化尋根之旅;北京中學

        中圖分類號 G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2-2384(2017)03-0045-03

        即將到來的3月28日。對于北京中學的學生們來說,是春暖花開時節一場新的期待。雖然這項即將開啟的2017年春季“親近自然”活動只有一天,但是前期的活動策劃與組織卻需要每一個學生鉚足了勁兒去參與和行動。而這只是北京中學閱歷課程中游歷模塊的―項內容。

        自2013年9月開辦以來。北京中學就設立了閱歷課程,旨在以“閱”引“歷”,以“歷”促“閱”,“閱”“歷”互動,讓孩子們在豐富的閱歷中形成健全人格,實現全面發展。以真正達到立德樹人之目的。

        一、鏈接生活,設計“閱”“歷”互動的課程

        2016年11月底,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各地將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活動課程,等等。

        北京中學在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我們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一定的“閱”與“歷”的支撐。豐厚學生的閱歷。需要將更多的資源引入校園。把學生的視野打開。同時,更需要突破書本、教室、教師、校園的界限,引領學生走向大自然、大社會、大世界,讓他們去經歷與體驗,實現知識與生活的鏈接。尤其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更需要學生們用身體與心靈去體悟。

        讓孩子們的身體和心靈始終在路上,正是北京中學構建閱歷課程的初衷。基于此。我們的閱歷課程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聽萬家言、說萬家事”為主線。設置了閱讀、講堂、表達、游歷四個模塊。其中,前三個模塊主要是在校園內開展,游歷模塊主要是在校園外開展。

        二、吸聚資源,打造精神對話的平臺

        1.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職責之一。但學校閱讀不能搞成“運動”,熱鬧一陣子就過去了,而是要細水長流,讓學生每天都能閱讀,每天都能享受閱讀的快樂。為此,學校要做到以下三點。

        其一,營造閱讀的氛圍。首先是校長、教師帶頭閱讀。并且要通過相關平臺讓學生感受到校長、教師的每天閱讀。在北京中學的教室里。教師更多地不是在教室里來回巡視,而是捧起書本,與學生一起靜靜地閱讀。

        其二,創建閱讀的條件。一方面,我們在作息時間上進行了調整,每天留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們有時間閱讀:另―方面,我們通過不斷給圖書館添置新書,讓學生有書籍閱讀。在添置圖書時。我們不會T子成批量采購,而是讓教師與學生推薦新書,學校每周購買一些。讓圖書館始終有新書出現。學校除了在圖書館里放置D書外。還在學校各個走廊里放置圖書,讓學生自由借閱、自覺歸還。學校還與朝陽區圖書館合作,引進“流動圖書站”進駐校園。讓學生每天都能接觸到更多的新書。

        其三,形成閱讀的機制。包括良好的閱讀指導機制、分享交流機制、激勵評價機制。我們直面師生閱讀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斷調整優化閱讀機制,讓學生逐步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三年來。北京中學的學生不斷地與文本展開精神的對話,在書籍里積極汲取精神的力量,閱讀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2.聆聽世界的聲音

        北京中學在成立之初。就設立了“北京中學大講堂”(簡稱“BA大講堂”),主要邀請相關知名人士、專家學者給學生們做講座。BA大講堂每月舉行兩次。每次一小時左右,三年來學生已經聆聽了50多場次的專家講座,內容涵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技、藝術、體育、文學、哲學、醫學、教育、心理、傳媒、環保、傳統文化等方方面面。講座者包括科學院院士、大學教授、電視臺主持人、外交官、作家、醫生等。學校努力讓各領域的專家走進校園,與孩子們對話,讓學生“身在小校園、心在大世界”。

        在開展BA大講堂的過程中,我們著重關注了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講座主題的設計盡量寬泛,盡量是學生在當前的學科學習中還涉獵不到的內容。注重讓學生接觸到世界發展前沿或社會發展熱點的信息:二是關注中外融合,既要有國內的專家,也要有國外的專家,這三年相繼有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國外高校的教授走上我們的大講堂:三是努力挖掘各方面資源,尤其是家長資源,邀請方方面面的人士走上BA大講堂:四是提供給學生選擇的機會,每學期的八次大講堂活動,學生至少要參加六次,可以有兩次不參加:五是逐步引導學生自己走上大講堂。與同學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學習感悟。

        3.在表達交流中提升

        僅僅閱讀與聆聽是不夠的。學生還一定要在表達與交流中成長。我們主要以“演講”“辯論”“戲劇”“微信公眾平臺”等形式來促進學生的表達與交流。

        學校定期開展班級、年級、學校層面的中英文演講比賽,學生自愿報名參加,但每個人每年都必須要當眾演講一次。學校組織開展辯論活動。設立“辯論社”。幾乎每周都有辯論賽。在不斷的錘煉中。有一批“辯論高手”脫穎而出。在連續兩屆京津冀中學生辯論賽中。北京中學的初中生代表隊迎戰各學校的高中生們。都大比分獲勝,蟬聯了冠軍。學校開設了戲劇課(每周兩節),每年舉辦“戲劇節”活動。所有學生都要上臺。與同學合作演出自己的戲劇作品。學校鼓勵學生創建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引導學生堅持寫作。并將作品在微信平臺上與老師、同學及家長們分享。不斷地創作表達,也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去閱讀與聆聽。

        三、跨越邊界,建設行走大地的課堂

        北京中學在重視學生“閱”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歷”,即通過閱歷課程中的游歷模塊,讓學生跨越校園圍墻的邊界,在廣袤的大地上學習。在不斷的行走中研究。

        1.觸摸自然的脈搏

        學校每學年舉辦春、秋季兩次“親近自然”活動。

        我們將春季的活動稱為“3.28”活動。因為第一次開展活動是在3月28日。活動過后學生們寫了很多關于“3.28”的感受,所以這一天也就被確定為學校的親近自然日。學校每年都會在這一天或其前后組織學生走進自然。與一般春游活動不同的是。這個活動是學生帶著教師走,而不是教師帶著學生走。學校把活動策劃與實施的任務都交給了學生。整個活動的組織機制與實施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五個環節。

        其一,學校確定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四項內容:第一,以班級為單位集體活動:第二,活動時間為一個白天,不在外面過夜:第三,限定活動經費(每班最多2000元),不能讓家長支持經費:第四,確保活動安全與效果。

        其二,學生制定方案。首先是每個學生撰寫一份活動策劃書,內容包括“建議班級活動去哪里?為什么去?怎么去?去了干什么?活動如何安排?安全如何保障?飲食如何解決?車輛如何聯系?邀請幾位老師隨行?(老師去多了,經費會緊張:老師去少了,安全欠保證)”。接下來是小組內竟標,各小組確定一份代表方案。然后是班級竟標,各小組將勝出方案進行交流評比,最后確定一份班級的活動方案。并集思廣益進行完善。

        其三,方案答辯評審。各班派代表在全校師生面前陳述班級活動方案,并接受評委的質詢(評委由校長、教師代表與學生代表組成)。如果評委投票不通過該方案。那么該班級必須重新修改方案并進行二次答辯。若再不通過。該班級就會被取消外出活動的機會。

        其四,活動組織開展。活動方案通過評審的班級,由學生自己組織。按方案開展活動。實際上。學生們的方案通過了答辯與評審。活動的意義就已經實現了一大半。但即使這樣。我們還是特別注重學生在實際活動過程中執行方案的情況。要求他們能做到知行統一。隨行教師則既是同行者,也是指導者與督察者。

        其五,活動評估總結。每次活動結束后,以班級為單位要進行活動的總結與評估。每位學生都會提交自己的書面活動成果,包括研究報告、游記、散文、詩歌等,學校都會將這些成果匯編成冊。

        秋季的“親近自然”活動則由學校策劃與組織。一般在中秋節前后。內容包括露營、野炊、攀巖、越野、野外科考等。我們讓學生們在深山老林里露營,在皎潔的月光下靜聽自然的聲音,在篝火旁盡情地歌舞:安排男生深夜站崗放哨、巡邏值班:開展各種挑戰學生膽量與毅力的活動……每學年的這個活動都是學生最喜愛與難忘的。

        2.博物館里知天下

        首都北京有著豐厚的博物館資源。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全體學生走進博物館活動。教師會根據每個學科組自身的特點。確定與學科知識相關的一些場館、實驗室,編寫好學習指南。每學期開展活動時,學生自愿選擇參加學科教師推薦的相關場館、實驗室。打破年級界限,組成臨時研究小組。每學期每個學生選擇的場館可能是不一樣的,但在整個中學階段,對于學校指定必去的場館,學生是都需要走進的,只不過每個人走進某個場館的時間點不同。

        除了全校集w走進博物館外,學校還鼓勵教師在平時帶領部分學生走進場館。或是將課堂教學移到場館中進行。201 6年,有很多師生就曾經住進過動物博物館,晚上在恐龍等大型動物化石下搭起了帳篷。

        3.“尋根”中華文化

        學校每學期還會利用一周的時間(一般在“五一”前后和11月中旬),帶領學生用身體與心靈去感受悠久的中華文化。這就是我們的“中華文化尋根之旅”活動。北京中學成立三年多以來。學校組織全體學生行走在祖國的大地上。分別體驗過秦嶺文化、中原文化、齊魯文化、吳越文化、徽州文化、巴蜀文化、敦煌文化等,這項活動會一直持續下去。2016年11月中旬。北京中學的三批學生分別登上了黃山、泰山、峨眉山的山頂,同時在三大名山上看日出,同時在三大名山的山頂上舉辦詩會,并通過微信平臺進行分享。學校在開展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努力實現了以下四大目的。

        其一,增進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悟。活動以中華文化尋根為主題,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對中華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中的特定表現,組織師生進行深入的追尋、研究與體驗。讓學生們在“尋根”的過程中,更加理解與熱愛中華文化,增強愛國情感,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二,促進了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學生開展文化尋根活動之前。都必須要有課題的研究作為載體。活動前每個學生都需要進行開題答辯,活動過程中教師著重指導學生的課題研究。回來后每個學生都需要進行課題結題匯報。幾年下來,每位學生都撰寫過多篇研究報告,有些學生的研究報告已經達到了研究生的水準。多篇研究報告在國際國內評比中獲獎。

        第7篇:研學匯報方案范文

        回顧匆匆走過的一年,在局領導的關心下,在我們科周科長、鮑科長的指導下,在在座的全體同事的幫助下,使我能夠較快地溶入司法局這個大集體,盡快地適應自己的角色,初步掌握基層科的工作技能,較好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下面我將一年來的學習、工作體會向大家做個匯報,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

        一、認真學習、學以致用。我在部隊是從事通信工作,對司法系統根本就沒有接觸過,剛到司法局確實感到無所適從,怎么辦?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只有通過學習,才能了解司法工作的特點,適應司法工作的要求,掌握做好司法工作的能力。記得剛到司法局的時候,正好臨近春節,工作相對不忙,科長把2009年下半年的《中國司法》和《人民調解》、《司法工作實務》等資料拿來讓我學習,經過半個多月的認真學習,對將要從事的行業有了初步印象。慢慢地接觸科里的工作,經常和司法所的同志們打交道,對自己專業知識的欠缺也就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通過在工作中查找資料、向老同志請教,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做到了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工作能力。

        二、努力工作、做出成績。基層科的工作比較繁雜,任務也比較多,既要做好上級交辦的任務,又要服務指導好司法所。一年來,我共撰寫了各類文稿70余篇、信息10余篇,下司法所調研學習近30多次。為提高廣大人民調解員的工作熱情,引導全區大調解工作走向深入。4月受局領導委托,撰寫了《區人民調解員“以獎代補”實施方案》,通過調查研究、向司法所征求意見、網上公示等辦法,經過5個月的醞釀、幾易其稿,該《辦法》在10月正式實行,較好地完成了我們科今年的創新目標。在努力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積極配合全科同志完成了幾次大型活動,如參與組織了年初的《區首席人民調解員工作大會》;4-6月份的規范化司法所建設,為7個司法所制做了標示、標牌、上墻公示欄共計58塊,并把14個司法所的規范化建設檔案裝訂成冊,上報市局省廳;10月對社區主任和首調員的培訓;《調解就是執法》法律知識競賽。加班加點,配合其他科室,完成好突擊性任務。幫助政治處完成黨建《五個基本建設》檢查驗收準備工作,參與中南司法所人民滿意站所創建活動等。每次都能較好地完成任務,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

        三、發揮優勢、展示自己。我以前接觸過電腦圖像處理和幻燈片制作,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處理,在今年《調解就是執法》知識競賽和中南司法所創建人民滿意站所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這方面的優勢,連續加班幾個晚上,制作出令人滿意的幻燈片,為這兩項活動提供了助力。

        過去的一年是我走上新崗位的一年,有成績,有遺憾。工作中存在著不少瑕疵,有待進一步改進;專業知識的學習沒有深入,有待進一步加強。希望明年的工作在大家的幫助指導下做得更好!謝謝大家!

        第8篇:研學匯報方案范文

        一反思分析

        1、違章指揮、違章蠻干問題突出。從7.31事故模擬還原事故現場宣傳片中不難看出,上道作業人員有兩次防止事故發生的機會,一是工長周東耀違章指揮,在沒有申請調度命令要點,未設駐站聯絡員、現場防護員的情況下,違章指揮工區人員上線作業;二是作業人員李志偉、王飛、王家鵬在明明知道工長違章指揮作業時,沒有對違章問題及時制止、拒絕,抱有僥幸心理進行上線作業,錯失了兩次防止事故發生的機會,導致李志偉被撞身亡,構成鐵路交通一般B類事故的發生。

        2、職工日常規章制度學習流于形式。近幾年來全路出現的作業人員人身傷害事故,新職人員占有較大的比例,突出反映出車間、工區對新職人員的培訓學習效果不到位,對各項規章制度及事故教訓學習沒有結合工作崗位的實際進行開展,沒有在實際工作中對職工的學習掌握情況、作業標準、作業習慣進行檢查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其次,車間對慣性違章考核不嚴,得過且過好人主義嚴重,導致職工現場作業不規范的問題大量存在,沒有形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3、未能處理好生產與安全的關系。從7.31事故的分析看,盲目安排下發生產任務、搶進度等問題,也是導致事故發生的有一原因。通過反思車間在生產任務組織中,也同樣存在不考慮現場天窗時間、人員組織等實際情況,對各項生產任務未制定周密的實施方案,車間干部現場盯控實施不到位,也是導致工區害怕任務不完成被考核,而出現抱有僥幸心理違章作業的又一原因。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對照“7.31”事故,反思個人在安全意識樹立、安全風險管理不到位等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安全第一的思想樹立不牢固。對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真正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工作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日常工作中,只是考慮如何盡快完成段安排的的各項生產任務,有時忽視了安全工作。

        2.責任意識不強,工作缺乏主動性。有時受習慣性思維影響,對路局、段部署的安全風險管理,對待安全問題“三問“等安全重點工作認識上不到位,工作落實有差距,對加強安全基礎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遇事僅憑個人的經驗做法,不能夠主動適應當前安全形式。安全責任意識不強,有時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違章現象制止后沒有深度分析存在的安全根本原因,總是說的多考核的少,存在好人主義思想。

        3.安全規章學習不到位。對路局、段下發的各項安全管理文件,沒有真正沉下心進行鉆研學習,深入骨髓。造成有時由于安全規章的認識不足,執行規章時大打折扣。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1.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指導思想。深刻吸取“7.31”事故教訓,強化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增強做好安全的責任感,時刻緊繃安全這根弦,始終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第9篇:研學匯報方案范文

        關鍵詞:地方高校;就業崗位;高年級建筑設計課程;復合型人才;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TU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2909(2016)03009405截至2010年底,全國就有286所高校設有建筑學專業,每年畢業生高達9 000多人[1]。經濟危機爆發以來,歐美城市建設速度放緩,海外建筑事務所紛紛搶灘中國市場,一些海歸建筑師及時轉戰國內,加之近兩年國內房地產調控帶來的建設降溫,而畢業生數量不減反增,造成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對學生自身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處于“建筑老八校”和“職業技術院校”夾層中的地方建筑類高校,只有及時調整培養目標,改革“與老八校同質化發展”的教學方法,提高人才培養結構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度,才能更好地適應時展需要。本文結合南陽理工學院教學改革項目“校企合作開發高年級建筑設計課程研究與實踐”,對五年制建筑學專業高年級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

        一、畢業生就業去向的調查與分析

        南陽理工學院自2005年開始招收五年制建筑學本科學生,截止到目前,共畢業5屆學生,合計429人。畢業生就業去向匯總如表1。

        由表1中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畢業生絕大部分進入設計單位工作,而且大量集中在d類小型的設計機構中。這一類的設計機構,不同于前三類的設計單位,通常不設置專門的方案所(室),而是由1~2位方案主創建筑師帶領設計人員完成方案的創作及表達任務。畢業生進入這些設計機構后,跟隨主創設計師加入設計團隊,主要進行建模推敲形體、方案局部修改、平彩渲染、文本制作等工作;有的要參與動畫漫游、實體模型制作、現場方案匯報工作;方案中標或批準后,部分人員還要繼續完成施工圖的設計、圖紙交底與施工現場服務。可見,就業市場對地方建筑類高校畢業生,不要求具有太強的方案原創能力和理論素養,而是要求具有實踐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解決現場問題的能力。表1南陽理工學院建筑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匯總表(2005屆~2010屆)行業考研設計單位行政主管部門房地產公司其他行業人數12abcd93174202合計:316人214337比例3%74%5%10%8%注:表中a類設計單位為中國建筑設計500強設計院,b類設計單位為除a類外的綜合甲級設計院,c類設計單位為員工人數為50~200人的中型設計機構,d類設計單位為員工人數為50人以下的小型設計機構。

        二、設計單位需求的調查與分析

        自2012年開始,筆者所在課題組連續3年跟蹤畢業生,調查就業單位意見、收集學生訴求,了解在校期間學生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及所掌握的能力對工作的重要性。對在設計單位就業的學生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00份,問卷匯總分析如表2~表4所示。

        通過調查分析,了解到目前地方高校所開課程與畢業生工作崗位需求存在著較大偏差,突出體現在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踐,重基礎、輕技能,重藝術、輕技術,反映出地方高校建筑學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及課程體系構建與社會脫節的現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高校的教育模式趨同于重點名校,而畢業生就業去向卻異化于重點名校,導致人才培養滯后于特定的社會需求。一直以來,地方高校開辦建筑學專業都是以“建筑老八校”為楷模,無論培養目標、教學計劃、課程設置,還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與“建筑老八校”大同小異,甚至連課程設計題目也克隆或模仿。

        然而由于地方高校在社會聲譽、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資源、生源質量等方面都落后于建筑名校[2],畢業生在考研和就業上都無法與之競爭。重點名校的畢業生畢業后或通過考研、保送繼續攻讀碩士學位,或進入中國建筑設計500強的大型設計機構從事設計研究,他們需要培養的是研究型或技術研究型的人才;而地方高校的畢業生則多集中在中小型的設計公司工作,需要培養的則是工程技術型或管理技術型人才,即“生產型”建筑師[3]。學生所在的單位規模和所扮演的工作角色不同,導致對教學要求也有所不同,學生在完成低年級所應具備的通識性理論知識和技能后,高年級建筑設計課程的教學設計所培養的能力也應有所差異。

        三、 地方高校建筑設計高年級課程現狀分析

        民用建筑設計I~VI是建筑學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作為主要的教學科目貫穿于本科學習的全過程,包括公共建筑設計、住宅建筑設計、建筑群體設計、高層建筑設計、大跨度建筑設計、室內設計、細部設計與建筑構造、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等。設計題目由簡到繁、由淺入深,訓練學生的方案創造能力、空間建構能力、技術分析能力,以及對人和場所、活動和設施之間關系的洞察能力[4],在建筑學專業培養目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民用建筑設計V、VI是建筑學專業高年級建筑設計課程,也是畢業設計和就業前的先導課程,在建筑學專業第7和第8學期開設,教學對象為大四學生。這些學生在前6學期的教學活動中,已經儲備了專業所需的建筑制圖、建筑構成、建筑歷史、建筑物理、建筑構造、建筑結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簡單的繪圖設計技能,能完成三級以下小型建筑的方案設計。但還需要通過高年級建筑設計課程的訓練,彌補前6學期的知識缺漏,縮小教學和就業崗位之間的差距,從而做好畢業設計前的綜合能力訓練,以滿足就業市場及用人單位對技術人才的需求。

        結合社會調研結果與企業反饋信息,不難發現當前地方高校高年級建筑設計課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教學與實踐工程訓練脫節

        在校期間課程設計多為“假題假做”,理想的設計條件和實際工程現狀存在著較大差距;設計要求較為寬松,學生只需滿足功能流線要求、掌握好形式構圖、加強表現能力,即可完成一份良好的設計作業。設計中學生往往盲目追求方案的與眾不同和表現手法的絢麗奪目,較少關心建筑形式和內容、建筑材料和結構、使用功能和經濟投入等因素的必然聯系。這種理想主義的思維方式催生出“奇奇怪怪”的創作構思,與實際工程的要求相差甚遠,從而造成學習內容與工作要求之間的嚴重脫節。

        (二)缺乏對建筑技術的運用訓練

        課程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對學生建筑功能劃分、形體造型組織、空間構成能力的培養,而對建筑構造技術缺乏關注。學生的注意力僅僅停留在建筑形式、立面色彩和空間造型方面,不會用學過的構造技術知識去追求形式與功能的統一,難以做到建筑造型、建筑細部構造與建筑結構的有機結合,更欠缺對方案的解說與模型建構能力。這種狀況導致就業后無法快速適應建筑市場所要求的文本、動畫和模型、答辯于一體的綜合能力要求。

        (三)學業成績評定形式單一

        教師在評圖時只針對方案設計能力和圖面表現質量進行考察,較少考察學生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缺乏多角度考察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新型考核方式。

        (四)缺少“雙師型”教師

        任課教師中缺少具有職業背景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導致學生在校期間無法接觸實際工程項目,實踐訓練較少,無法將課堂學習向就業崗位有機延續。同時由于教師缺乏工程實踐經驗,也無法及時引導學生熟悉建筑設計市場現行的法規、政策與規范。

        四、地方高校建筑設計高年級課程改革措施

        (一)修訂教學目標

        修改過去“深化理論知識、增強學生創新研究能力”的教學目標,通過既定的設計題目及過程訓練,加強建筑技術與建筑法規方面內容的拓展深化,提高綜合應用能力和分析設計能力,使學生具備主動分析環境,以及把分析結果轉換成設計目標的能力、協調復雜關系的能力、建筑設計成果的實施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在實踐中表達和學習的能力,適應職業建筑師所需的工程實踐、工程創新、工程研究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需要,縮短學生就業后的適應期,滿足企業人力資源競爭前延的需要[4]。

        (二)優化教學內容

        改革傳統的教學內容安排,以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培養為導向,重構建筑學專業民用建筑設計課程V、VI的教學體系。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特點,以項目為載體,以工程實際問題和崗位要求為主線來優化教學編排與設計,及時增加學科前沿新知識和現代建筑技術內容,進一步強化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工程意識的培養,以及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應用型的課程體系。

        重新編排課程設計任務書,立足實際工程,以當地規劃局核定的規劃設計要點為依據,增加對政策、環境、氣候、經濟方面的設計要求。將民用建筑設計V的題目設定為流線復雜的綜合醫院建筑方案設計(包括門診樓和病房樓)和兼顧文脈、結構、技術的博物館建筑方案設計,訓練學生處理復雜流線和功能的能力,引導他們學會建立建筑的文化特性和工程特性間的關聯關系。將民用建筑設計VI整合為集居住、辦公、商業、文化、交通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建筑方案及施工圖設計,通過前期調研、過程草圖、工具模型、概念設計到方案文本、施工圖設計的教學,要求學生了解建筑從前期策劃到開工建設所需經歷的復雜程序,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社會、經濟、技術等對建筑方案的制約因素,掌握工作崗位中常見的幾種建筑類型的功能關系、空間組合、相關規范及設計原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為大多數學生積累就業所需的技術素養的同時,也照顧到少數考研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渴求。

        (三)改革教學方法

        摒棄傳統的“灌輸式”傳授知識方法,樹立“學生為本”的課程教學觀,按照職業建筑師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三個模塊來安排教學。

        1.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任務書發放后,引導學生查閱文獻,組織學生參觀已建成的典型建筑或進行現場教學,要求學生撰寫調研報告、PPT講述,教師啟發、誘導、幫助,為學生提供自由表述、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的能力;結合方案成果的展示與演說,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讓業主接受其設計理念的能力[5]。

        2.團隊協作能力的訓練

        改革過去各自為政的設計模式,參照設計院的項目組模式,組建設計團隊。學生每8~10人為一組,取長補短,發揮各自的專長,共同完成方案文本、表現、動畫、模型、施工圖、匯報和答辯工作。通過項目合作,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同時也便于每個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專業特長,明確就業方向。

        3.動手操作能力的強化

        重視模型制作對培養學生建立多維空間的重要性, 強化成果模型的制作和表現能力,使學生深入理解建筑與建構的概念,將藝術型建筑教育體系改為技術應用型建筑教育體系,從傳統的畫建筑、描建筑向做建筑、造建筑轉變,做到畫、做、造的有機結合。

        增加對BIM系列繪圖軟件操作能力的培訓,幫助學生盡快適應設計軟件市場的更新換代。

        (四)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改變評定設計成績時拍腦袋、憑感覺等缺乏準確性、科學性的做法,制定建筑設計課程質量標準,使教師在工作中“有法可依”。將調研報告、課程論文、課堂討論與課程設計過程草圖的成績評定共同作為課程的考核手段。

        在課題結束時的評圖環節,改變過去的“關門評圖”為“開門評圖”[6],指導教師不擔任評審教師,評審團主要由建筑設計、技術方向的教師,校外的專家和外校的教師組成。每個學生通過講述設計過程,解讀模型,播放動畫,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設計成果。評審教師通過詢問圖紙細節,捕捉創作思路,從而領會設計者的創作動機。

        (五)強化教學資源的建設

        選擇實際場地,真題真做,訓練設計能力[7],逐漸積累與工程實際相結合的綜合性、設計性實踐教學項目,充實到課程設計題目庫中,加強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教學資源建設,籌建項目庫、案例庫。

        依托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有計劃地培養青年教師。可安排他們在設計單位參與實際項目,積累工程經驗,通過建筑設計實踐為教學提供案例素材;同時籌建兼職教師庫,外聘和引進職業建筑師與校內教師組成課程組,通過結合、帶動,提高現有教師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經驗。

        五、 結語

        目前,國內開設建筑學專業的高校越來越多,在建設部人事教育司備案的就有74所,通過建筑學評估的有35所[8]。在畢業生逐年增加的形勢下,就業問題更為嚴峻。地方高校建筑學專業要想在競爭中贏得主動,必須瞄準就業市場,針對崗位要求適時改進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培養具有工程實踐經驗、動手操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自2012年開始,學校著手對高年級民用建筑設計課程進行改革,通過近四年的探索,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完善課程體系,使之逐漸適應就業崗位需要。2014年,在國內建筑設計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學校建筑學專業仍然達到92%的初始就業率,說明課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當然,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改革思路還會隨之調整,需要繼續探索、創新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袁敬偉,韋寶畏.我國建筑類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0(4):78-81.

        [2]劉瑞杰,高力強.地方高校建筑類教育差異性發展之探討[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8):83-87.

        [3]吳農,王浩哲.從普利茲克建筑獎看我國高等建筑教育中的問題[J].高等建筑教育,2015(1):5-8.

        [4]趙敬辛,韓博,李勇. 同濟大學建筑學專業本科教育特色探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5):21-25.

        [5]劉勇.當前建高校筑學教育中的實踐性問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7):43-44.

        [6]龔愷.東南大學建筑系四年級建筑設計教學研究[J].建筑學報,2005(12):24-26.

        [7]張淑潤,宋曉慶. 建筑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10):138-139.

        [8]. 地方中低端高校建筑教育辦學方向的思考[C].北京:中國建筑工程出版社,2009.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精品福利波多野结衣 | 亚洲一区二区制服在线 |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色欧美在线影院 | 久久免费视频观看网站 | 亚洲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