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核心素養和學科素養的區別范文

        核心素養和學科素養的區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核心素養和學科素養的區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核心素養和學科素養的區別

        第1篇:核心素養和學科素養的區別范文

        學習方法之展望

        1.項目學習將成為主流學習策略

        項目學習無疑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主流學習策略,為防止以往任務驅動、主題活動中的概念混淆和教學混沌現象再次出現,雜志的“藍調解碼”欄目也從教材架構、教學設計、教師專業成長等多角度對項目學習進行了理論與實踐的探究,但這些探究都離不開項目學習本身所具備的特點。

        2.微項目教學成為項目學習的中繼

        項目學習是一種中長期的學習設計,有的需要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甚至更長的學習時間。因此,采取“微項目”設計,可以讓一個學期的項目學習在每一課堂上都存在一個中繼站式的微項目,有效地解決了項目學習中出現的學習延續性問題。微項目在項目學習鏈條上處于內容的末端,直接接觸通過學習、應用技術來完成項目;在時間上,微項目存在于每一個中間環節,即每一堂課或課外的輔助學習之中。微項目實際上是項目學習的一個大概的層級,并不必界定劃分到多么小才算作微項目。

        微項目區別于以往的任務驅動式學習、主題活動式學習以及范例教學。所以,在形式上它包括項目引言、項目選題、項目指導、項目交流三部分,在內容上,它不再局限于一種軟件、一種技術的學習應用,但微項目的特點是借助軟件、技術最有特色、最有價值的部分去解決問題,形成產品,因此在技術上存在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和相對獨立性。

        學習內容之展望

        編程語言將與VB分手,與Scratch擦肩而過,卻與Python牽手。VB作為編程語言,在算法與程序設計中占居了十幾年,雖然以其語法簡明、結構規則、控件與代碼協同性好等優點成為初中、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首選。然而,雖然近幾年基于圖形化的編程語言Scratch在小學、初中的編程教學和高中的開源設計教學中綻露身姿,逐步占有了大壁江山,但是在代碼編程領域,Scratch并非強項,如應用于高中程序設計教學還是差了火候,于是一個開源設計新貴“Python”即將在新一輪課堂中與我們牽手同行。

        學習評價之展望

        底線要求之下,核心素養進一步核心化,向標志性與可測性平衡發展。

        核心素養作為新一輪教育改革的總目標,已經有不少人在呼吁“落地”了。其實,并不存在落地的問題,因為核心素養中的很多內容本來是我們一直在教育中實施的,只不過是根據新的理論進行了整體的梳理架構。當然,更多的人是在考慮所有學科都去落實核心素養怎么辦?國家目前推出了各學段、各學科的核心素養,這從策略上說是一種針對性的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但這樣做可能原本的核心素養的體系經過一段時間會有所削弱,也或者說是完全融合在各學科具體的核心素養中。

        因此,核心素養,在教育中的地位自然是核心的,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可能會向著進一步核心化的方向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學科核心素養從內容、方式上講更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計算思維在程序設計中的數學模型、算法、編碼實現、程序調試等不用說自然是非常具體的,具體到了教學的實例、學習的任務、項目的成果等,可見性非常強。計算思維在其他領域雖然可見性不高,但是其思想方法會超越原來的任務流程或工作方法,往深度學習發展,對問題解決更傾向于技術原理和策略分析的結合。

        第2篇:核心素養和學科素養的區別范文

        信息素養,是一種憑空理論,還是一種學科信仰?素養是可以“教”出來的嗎?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術到底存在怎樣的關系?本期《熱點解碼》將與您一起討論信息素養的本質內涵與價值取向,啟發您去尋找更多、更開放的思維觀點。

        自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被納入中小學的必修課范疇以來,至今已有五年多了。然而,在這段時間里人們一直討論著這樣一句話――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價值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筆者認為,要正確理解這一問題,可以從信息素養的內涵、信息技術課程的性質及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分析入手。

        眾所周知,信息素養的概念最早是從圖書檢索技能演變發展而來的。隨著信息技術與社會的發展,這一概念也逐漸演化成信息時代人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在國內外,關于信息素養的認識雖然是見仁見智,但總體描述卻大同小異。教育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研制組的李藝和張義兵二位專家認為,要全面認識信息素養,需對其進行多視角的綜合論證:從技術學視野看,信息素養應定位在信息處理能力上;從心理學視野看,信息素養應該定位在信息問題解決上;從社會學視野看,信息素養應定位在信息交流上;從文化學視野看,信息素養應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構方面。專家們還特別指出,信息技術教育不是上述四個方面的簡單疊加,而是從信息處理到信息文化的不斷升華。信息素養的科學結構,也不能簡單界定為單純的信息活動的某個方面或某個環節,而是建立在上述四個層面相互融合基礎上的健全人格的塑造;其中,信息處理是基礎,信息問題解決是關鍵,信息交流是根本,信息文化是導向,四者相互依存并構成一個統一而豐滿的整體。

        從發展的角度看,信息技術教育雖然脫胎于計算機教育,但與計算機教育又有著本質的不同。因為,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不斷普及,以信息技術運用為主的大眾信息文化應運而生;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同時,又使信息科學成為人類科學文化的重要一員。基礎教育不僅要關系到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而且,還應肩負著傳承人類科學文化之重任。顯然,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應該看作大眾信息文化和信息科學兩個不同母體在基礎教育的映射。從對世界發達國家和我國港澳地區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及信息技術課程的調研分析來看,我國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短時期內是不會改變的。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信息素養表述為:“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與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還沿用了本次課改所倡導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將信息素養進一步分解和細劃為11條,同時,針對每一條又作了詳細的詮釋。

        第3篇:核心素養和學科素養的區別范文

        一、挖掘學科育人的獨特價值

        學科實踐活動課程與實踐活動到底有什么區別呢?實踐活動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學生參與多種多樣的社會活動;學科實踐活動則需要在學生參與活動的基礎上,從課程特質的角度賦予其新的內涵。不同的學科其核心素養不同,學科特質也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因此,在開展學科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只有準確把握學科特質,才能真正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首位,其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科實踐活動的開展,不能脫離學科的基本特征,即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學科實踐活動的開展應建立在“學科育人”的獨特價值基礎之上。學科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為關注以學科核心素養更新育人理念探索出了一條新的路徑。

        比如,一位教師設計了一節《志愿者精神》的學科實踐活動課。教師將此次實踐活動分成了兩個階段:前期分組實踐(4個實踐小組分別走進社區、在學校做志愿者、走進培智學校、走進打工子弟學校)和課堂展示匯報。在學生課堂展示匯報時,我們發現,學生只是把社會實踐的內容通過圖片或者模擬表演的形式還原了一遍,僅僅停留在“活動”層面,換句話說,學生對“志愿”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感性層面,他們只知道“老師讓我們這樣做”,而對于“為什么要這樣做”仍缺乏理解與認識。在匯報時,有的學生認為,“這是老師布置的任務,必須要完成好”;有的學生認為,“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很可憐,我們要幫助他們”……然而,志愿者精神本身更強調一種無私的奉獻,幫助弱勢群體首先應該建立在彼此平等的基礎上,有了教師對學生這樣的引導,才能夠真正實現學科實踐活動的課程化,凸顯學科的特質。

        可見,學科實踐活動課程除了要延續實踐活動的基本特性外,更應該突出學科的特質。實踐活動不能替代學科實踐活動,學科實踐活動需要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展開,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以情感態度價值觀引領課程的獨特性決定了該學科的實踐活動不能失去“本色”。

        二、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

        核心素養,就一門學科而言,其內涵包括核心知識、核心能力、核心品質等,但并非這些內容的簡單相加。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學科實踐活動課程更應該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1. 關注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在設計與實施的過程別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養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學科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是學科課程的拓展和補充,同樣需要關注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比如,一位教師設計了一節《會變的價格》學科實踐活動拓展課,引導學生研究相同物品在不同購物場所的價格是否相同,并尋找背后的原因。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師主要列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比較:不同大超市之間的食品價格比較;大超市和小超市的食品價格比較;大超市和便利店的食品價格比較;實體書店和網上書店的圖書價格比較;不同網上書店之間的圖書價格比較。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了以下問題:

        (1)通過親自調查和聽取同學的匯報,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2)你會怎樣利用價格的差別?

        (3)你自己或家人有沒有“貨比三家”的經驗,給大家講一講。

        (4)小超市、便利店、實體書店的商品價格偏高,為什么還有人去這些地方買東西?

        學生通過進行價格調查、比較價格的差別、分析價格差別背后的原因,對價格的變化有了感性認識;教師提出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關,引發了學生對問題的深度思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考與判斷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關注學生的社會調查能力

        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是生活化的課程,學科特性決定了學科實踐課程的內容大多源于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品德與社會課程同樣需要培養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能力,要想開展好學科實踐活動課程,就離不開對學生社會調查能力的培養。

        設計學習單是培養學生社會調查能力的較好途徑。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實踐活動課程學習單的設計應該滿足以下四點要求:一是有明確要求,二是有明確的問題指向,三是能引發學生思考,四是強調實踐活動后的反饋與匯報。以下是教師們設計的一些學習單。

        【例1】數據收集記錄單

        數據收集單主要適用于需要記錄相關數據的學科實踐活動,通過數據的分析、對比,可以觀察到事物的異同、變化規律等。比如,表1是教師設計的各大超市飲料價格的比較單,學生很容易通過數據對比發現同一種飲料在生產廠家、規格等相同的情況下,哪家超市的價格更優惠,從而學會在生活中“貨比三家”。

        【例2】資源(資料)整理導學單

        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強調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資源(資料)整理導學單可以幫助學生在前期收集資料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和提煉信息,并在此過程中,提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比如,參觀博物館是開展學科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途徑,博物館的資源豐富多樣,如何有效利用博物館的資源呢?師生可以利用博物館資源整理導學單,共同完成資源篩選、探究問題的提出和跟進活動的設計,實現博物館資源運用的最優化。

        【例3】任務展示報告單

        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實踐活動倡導學生帶著任務學習,展示匯報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檢驗,任務展示報告單可以看作學生實踐活動的作業。這類報告單的特點是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κ導活動的內容進行記錄,對低年級學生這種方式更為適宜。

        【例4】生活觀察追蹤單

        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的宗旨是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生活觀察追蹤單主要適用于社會實踐類的學科實踐活動,它可以幫助學生對社會生活現狀形成直觀而深刻的認識。比如,公用設施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很多學生并沒有留意過,當教師通過生活觀察追蹤單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時,學生就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損壞原因進行分析,可以讓學生看到社會公德缺失的一面,進而警示自己做一個有社會公德的人。

        【例5】分享感悟體驗單

        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注重學生的體驗,分享感悟體驗單可以說是此學科特有的一種學習單。表2的學習單就是通過“Xin語”這樣一個分享感悟活動,激發學生探秘苗族文化的積極情感。

        上述介紹的學習單各有優勢,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需要加以選擇和利用。此外,學習單沒有固定的形式,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設計出適合學生的其他類型的學習單。

        三、關注學科之間的整合

        核心素養關注個體成長所必需的素質和核心能力,試圖通過各學科之間的協同作用,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具體到課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等,在設計活動時恰到好處地整合各學科的相關資源。表3是一位語文教師設計的學科實踐活動學習單。

        第4篇:核心素養和學科素養的區別范文

        一、核心素養相關概述

        1.核心素養的概念界定。

        區別于一般素養,核心素養是對學生終身發展中需具備的能力的一種描述,強調學生在做到自主發展、創新實踐與合作參與的基礎上,兼備家國情懷、社會關愛等情操。若以價值取向為依據,核心素養強調學生在價值觀上與國家、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若以指標選取為依據,核心素養既包括學科基礎內容、終身發展素養,也能將當前社會發展動態展現出來。將核心素養與學校教育相關聯,核心素養對學科課程教學起到一定的指導、引領作用,可使學科育人價值凸顯出來,將教學升華到教育層面。 同時,核心素養融入教育領域中,要求以學科作為載體,利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核心素養得到培養。只有保證學科教學之筏發揮其承載作用,才可快速到達核心素養彼岸。另外,核心素養具體落實到教育領域中,要求教師做好教學觀念轉型工作,確保教學中能夠將學科教學轉化為學科教育,并認識核心素養的本質,通過相應的教學手段,將核心素養轉化為學生內在的知識與能力。因此,如何做好核心素養培養工作,對當前教學活動的開展提出較大的挑戰。

        2.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

        結合初中學生發展特征與思想品德學科知識,現行教育工作中學生需具備的素養集中表現為:第一,社會責任。指學生在對個人與自然、社會、集體、他人關系處理中,所表現出的情感特征,如合作擔當、生態意識、法治信仰、誠信友善等。第二,國家認同。該素養強調學生能夠理解、認同與遵從民族文化傳統、核心價值理念以及國家政治制度等,包括文化自信、政治認同以及國家意識等。第三,國際理解。主要指學生能夠認知多元文化、國際動態等,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內容中,包含較多相關的國際動態內容,學生可在學習中理解、尊重差異。第四,人文底蘊。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應在人文領域方面的技能與知識上不斷強化,樹立一定的人文情懷。第五,實踐創新。現代教育活動中,除對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提出相應的要求外,更需在實踐操作能力方面不斷強化,能夠做到批判質疑、用于解決問題等。除此之外,核心素養內容中,也集中表現在科學精神、審美情趣、學習能力以及身心健康方面,應成為學生接受教育中需掌握的能力素養。

        二、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中的問題表現

        1.知識講授內容比重過大。

        核心素養的培養關鍵在于有相應的知識內容作為載體,并保證在知識講授中能夠將思想品德教育的特征表現出來。然而當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學重點仍集中在知識點掌握、考試分數等層面,整個教學活動完全采取記憶與訓練方式,學生品德認知難以形成。甚至部分教師在教育觀念中,將作業多、押題準作為榮耀,極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更無從談及提升思想教育質量。教師這種為教學而教學的意識,完全背離核心素養培養中的將教學轉化到教育層面的要求。

        2.品德教育深度缺失。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包含較多的能夠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的內容,教師僅需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引導,便可使學生各方面素養得到培養。然而部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更傾向于照本宣科,注重知識理論的講解,忽視與學生成長實際、社會實際相結合,這種理論層面的道德規范很難內化為學生自身的品質。同時,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講解知識時多表現在“講大道理”層面,即使穿插較多社會小常識,也多是文不對題,很難保證學生在思想品德上進一步升華。從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看,他們正處于生理、心理不斷成熟的階段,此時學生若表現出個人情緒無法宣泄,將難以從學習、生活中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很容易對學生終身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現行思想品德教育深度缺失問題,成為制約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性因素。

        3.思想品德教育實踐內容缺失。

        核心素養培養中,實踐創新能力為主要內容,所以,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思想品德教育轉化為學生具體的道德行為。然而當前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為節約課堂教學時間,很少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認為實踐活動的開展并不能滿足學生“考高分”的要求。以實踐創新素養中強調的熱愛勞動、問題解決等為例,一般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內容都能夠“長篇大論”。但這些道德規范盡管被學生深刻記憶,但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遵守這些規范的學生卻寥寥無幾,究其原因在于思想品德教育中忽視實踐教學內容。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實踐內容的缺失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帶來極多不利影響。綜合來看,無論品德教育深度問題,還是實踐內容缺失問題,其原因都在于現行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學理念過于陳舊且教學方法不合理,阻礙學生核心素養的進一步提高。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具體路徑

        1.樹立核心素養培養的正確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樹立核心素養培養的正確理念,這是解決以往教學中弊病的關鍵。教師需認識到,思想品德教學的本質并非以應付考試為主,而是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強化學生核心素養,將教學目標界定在“教育”層面,而非為教學而教學。同時,在核心素養培養觀念方面,教師應時刻注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并非單純局限在知識學習、課堂表現等方面,應著眼于學生終身教育,真正做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樣才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斷從教學內容中挖掘有利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知識內容。

        2.注重知識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的結合。

        思想品德教育、知識教育二者有效結合,是解決當前思想品德教學中知識講授比重過大問題的關鍵。首先,需從教學內容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的挖掘。以“法律保護公民隱私”的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在講解相關法律知識、公民隱私權等內容的同時,可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做到尊重隱私、尊重法律,并努力將知識轉化為自覺維權行為,這樣學生在社會責任素養方面將會得到培養。其次,應注意在講授知識的同時完成品德教育,如教學“認識自我”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人的生命的獨特性”“生命為什么需要相互關愛”等知識時,可直接滲透具體的生活實例,這樣有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3.思想品德教學方法的改善。

        思想品德教學中,可應用的教學方法很多,若教師能夠有效運用這些方法,可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改善教學效果起到突出的作用。例如,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可考慮采取案例教學方式,直接將生動的案例帶入課堂活動中,如關于當前國際社會相關時事熱點,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可使學生對我國民族文化傳統、國家政治制度給予更多的認同,“國家認同”素養得以形成。同時,在分析國際動態與多元文化中,做到尊重不同民族差異,“國際理解”素養可在該過程中形成。另外,在教學活動中,也可考慮引入社會調查、參觀考察以及參加公益活動等方式。事實上,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活動的開展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局限在課堂知識講授層面,可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引入實踐活動,確保學生在實踐創新素養上得到培養。以思想品德教學中“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內容為例,便可采取公益活動形式,由教師帶領學生參加社區勞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樹立人文關懷理念,“人文底蘊”素養的培養由此得以實現。需注意的是,由于思想品德教學學時有限,教學中過多引入實踐活動很可能導致難以完成教學計劃,此時便可考慮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形式將相應的案例展示出來,也可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提升自身綜合素養。

        4.思想品德評價體系的構建。

        第5篇:核心素養和學科素養的區別范文

        關鍵字:數字媒體技術;實踐教學;創新實踐;核心素養

        引言

        在新時代背景下,作為核心素養載體的學科核心素養已經成為了教育研究領域的熱門課題。核心素養的培養切實離不開作為指導性綱要的人才培養方案,因此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的研究和改革也將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而對于應用型本科專業而言,是以應用技術類型為辦學定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于應用型數字媒體技術(簡稱數媒)專業,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中的重中之重,貫穿于整體教學體系中,是對理論知識進行實踐升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1]。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和創新性實踐教學模式的拓展對學生的自主和創新培養尤為重要[2]。以此為出發點,本文剖析了傳統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湖南女子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實際情況,對實踐課程體系與模式進行了研究。

        1傳統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培養存在的問題分析

        傳統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二級學科,同時也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和藝術專業的相結合的跨學科專業。一部分課程是沿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或藝術專業的與數字媒體相關性較大的課程,一部分是與傳媒類相關性較大的課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藝術素養要求的提高,數字媒體技術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不斷革新,特別是平面設計技術、動畫技術、影視后期制作技術等相關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人才培養定位方面也應朝著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傳統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難以適應數字媒體技術日益發展的趨勢,也無法適應現代社會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的多元化的需求。經調查研究發現傳統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在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存在以下現實問題。在培養模式上,傳統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更注重理論課程教學,對數字媒體在計算機技術方面的學習要求相對較高,專業教學多以理論知識為主,大多課程內容依靠課堂授課的方式完成。在交叉學科的融合方面,傳統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對計算機技術與藝術的融合不夠深入,各學科相關的內容還處于各自獨立的狀態,導致學生在專業課程知識的掌握方面沒有明確的主線,即專業培養的目標不明確。在實踐教學方面,傳統數字媒體主要以課內實踐與集中實踐為主,對于自主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不利于創新素養的提高,很難適應現代社會對數字媒體技術人才的需求,從而出現了校園與社會脫節的現象。

        2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創新實踐的內涵與必要性

        改革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結構,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最終具有能夠適應終身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既是專業發展的需要,亦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2.1實踐課程體系

        數字媒體技術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產物,層次化的實踐課程體系是新媒體應用發展下的數字媒體專業建設的核心之一。一個完備的實踐課程體系,不僅要兼顧基礎性知識的培養,還要兼顧多學科知識的融合、學生專項技能的提升,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綜合實踐能力。單一的課程模型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數字媒體專業人才的需要。如果學生僅僅以掌握課程的基本知識,僅以完成課程實踐為目標,一方面不能好地融合各學科知識,另一方面不利于提高專業的專項技能、創新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將難以滿足現在社會對數字媒體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建立合理的實踐課程體系結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以適應崗位職業的要求。

        2.2專業培養方向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科交叉性,使得國內外不同學校的專業培養方向有所區別,對應開設的課程也不盡相同。如美國哈佛大學數字媒體方向的碩士學位,主要開設計算機技術方向的視覺信息學、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技術類課程[3]。美國南加州大學的數字媒體相關的電腦動畫系,以動畫技術為主要方向,重點培養動畫制作和數字藝術方面的人才[3]。國內的浙江大學的數字媒體方向專業主要培養動畫和游戲等方面的人才。如福建師范大學的數媒專業不僅培養游戲設計和動畫創作等方面的人才,還在影視后期制作方向有所發展[4]。不同的專業培養方向,培養的學生所具備的知識技能各不相同。此外,不同學校師資情況、學生的性別結構、學生的生源情況也所區別。基于此,制定適合學校以及學生的專業培養方向是人才培養的基礎,是優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內涵。

        2.3專業實踐技能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對于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目標的專業來說,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基本目標。專業實踐技能是本專業相關崗位的考核內容,與就業情況息息相關。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專業技能”與“專業實踐技能”混為一談,沒有突出和強調培養過程中的專業實踐操作,無法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實際應用能力。同時,單一的專業實踐技能培養模式不利于學生實踐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提升。

        2.4自主創新實踐

        在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結合一定的創新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相應地能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創新能力是基礎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的拓展和延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核心素養,以形成適應當代終身發展的關鍵品質。因此,創新培養活動的開展是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

        3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創新實踐體系的重構與人才培養

        3.1層次化的實踐課程體系重構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崗位的需求。層次化的實踐課體系,可以逐步、進階式地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重構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由課內實踐、專業方向集中實訓、創新實踐和綜合實踐四大部分構成。課內實踐是對理論課程的輔助,能從實踐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專業方向集中實訓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專項技能,是對專業方向技能的強化。創新實踐是對專業教學實踐的補充和延伸,能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綜合實踐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實現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途徑。

        3.2多元的專業培養方向

        本院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主要培養應用型的復合型人才,學生均為女生,因此,制定合理的專業培養方向是實踐教學的關鍵。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本院制定了適合女性發展的數字動畫技術與影視后期制作兩個專業發展方向,并為兩個方向分別設置了課程群。如數字動畫技術方向包括二維動畫技術、三維動畫技術等課程,影視后期制作方向包括音視頻處理、影視后期特效制作等課程。大一、大二以基礎素質培養培養為主,包括全校性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和部分專業必修課。從大三開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專業方向。多元的專業培養方向,一方面順應了女生的特色發展,同時也滿足了個性化的發展需求,讓學生在特定的方向上更專業。

        3.3多模式的專業實踐技能培養

        多種模式結合的專業實踐技能培養,是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培養環節,主要包括校內教學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學校通過與校外同行業企業保持長期合作,可以通過引入企業的資深技術人員進校講學,或者在綜合實踐教學中引入企業的實際項目,使學生能直接與崗位工作無縫對接。此外,學生也可以進入企業實習,通過實習熟悉工作環境,鍛煉實踐能力,畢業后可以選擇留在實習單位工作,實現就業的無縫連接。多模式的培養結構,不僅有利于學生鞏固和提升專業知識,有助于專業實踐技能貼近行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也有利于學生更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

        3.4多樣化的創新活動

        在重構的專業實踐課程體系中包含了促進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創新實踐學分,通過完成創新實踐學分,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創新實踐活動應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興趣和特長參與到不同的實踐活動中去。實踐創新活動可包括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學科競賽、專業資格等級考試、或作品、科學研究、發明創造、學術交流、社會實踐等類型的活動。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可通過校級或省級實訓平臺進行申報,通過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申報,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以適應創新性國家對創新性人才的需求。學科競賽以專業學科競賽為主,其他類型競賽為輔,可分為校級、省級、國家級等級別。科學競賽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專業資格等級考試可以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專業水平。其他的活動如社會實踐可以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自身的素養,加深對社會和工作崗位的認知,從而引導今后的職業規劃。

        第6篇:核心素養和學科素養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社會發展 核心素養 科技發展 社會經濟發展 文化變遷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034-02

        近年來,學生核心素養模型的建構成為推動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建立學生核心素養模型就是要回答“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教育問題。在我國,由于沒有學生核心素養模型,因此學生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和素養包含在各個學科的課程標準中,沒有統一明晰的闡述,同時被學科化,難以體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這一要求。因此,建構我國的核心素養模型顯得尤為重要。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是建構核心素養模型的重要影響因素,本文試從科學技術、社會經濟、文化變遷三個角度闡釋未來社會對人核心素養的訴求。

        一、科技發展的基本訴求

        科學技術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科學發展引發人類生活觀念、生活和生產方式的變化,科技革命甚至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呈現出變更速度加快、學科融合、全球化的特點,科技發展對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1.學會學習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人類近30年來所積累的科學知識,占有史以來積累的科學知識總量的90%,而在此之前的幾千年中所積累的科學知識只占10%。知識總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劇增長,舊知識很快過時,知識就像產品一樣頻繁更新換代。與此同時,學科交叉融合不斷加強。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清晰地展示了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基本趨勢:1901-1940年,單一學科的獲獎成果所占比重超過50%;1941-2008年,交叉學科的獲獎比重超過50%;1901-2008年,交叉學科成果占總獲獎成果的比重約為52%。

        伴隨著知識的爆炸式增長以及學科交叉融合的加強,人們只有學會學習,保持終身學習,才能夠跟上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學會學習,讀寫算和信息技術的使用是基礎,同時個體要了解自己所偏好的學習策略及其優缺點和程度,知道如何獲得教育及培訓機會和幫助。學會學習,不僅僅指外在的學習,同時還包含了內心的學習――“終身學習的動機和信心,問題解決的積極態度,運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在各種情境中探求新知的好奇心和愿望”。

        2.肩負社會責任感

        科學技術提高了社會效能、勞動生產率和生活質量,但同時也使得技術解決的辦法和技術造成的問題兩者間距離加大。科學技術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態危機等負面效應及倫理挑戰日益顯現。培養社會責任感,從人類長遠發展的角度處理人與自然、人與技術發展之間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以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的運用,引發了倫理挑戰。美國總統生命倫理委員會(PCB)發表了《超越治療:生物技術與對幸福的追求――總統生命倫理委員會的一份報告》,對生命醫學領域的新技術提出了質疑與批判,太陽微系統的首席科學家比爾?喬伊發表了《為什么未來不需要我們》的文章,表達了對新技術可能引發人類滅絕的憂思。技術的發展使很多人受益,也帶來傷害,需要未來公民能夠肩負社會責任感,以整個社會的發展為重,將新技術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

        二、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訴求

        1.具備信息素養

        自20世紀中葉以來,新技術革命導致了整個社會從傳統的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轉變,在這一社會變革中起決定作用的主要不是資本,而是知識和信息,知識、信息成為生產力的主要要素和國家核心能力所在。

        1970年,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言未來是信息世界,并且預言“未來世界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掌握信息的,一種是不掌握信息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區別是知識和信息量的區別。”后工業社會以信息為資源,信息加工是資源的主要處理模式,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生存的基本素養,它要求個體批判地將資訊社會技術應用于工作、休閑和溝通等方面,以信息和通信技術方面的基本能力為基礎,接收、評估、存儲、生成、呈現和交換信息,應用互聯網進行溝通和協作。

        2.人際交往能力

        經濟全球化打破了地域界限的束縛,增強了不同群體間的相互依賴和交往的深度和廣度。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人們即時地進行著政治、經濟、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全方位交往,“人也就從地域性的存在走向了全球性的存在”。經濟全球化下的社會分工不僅表現為國內分工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而且表現為國際分工的發展,流動人口不斷增多。這種全球性的人員流動,使人際間的交往,特別是異質群體間的交往與合作變得更加頻繁。

        人際交往能力是人們對于社會交往內涵、實質、地位、作用等方面認識和實踐程度的決定因素,交往品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人們的交往思維和交往實踐水平的高低。因此,在新的經濟發展趨勢下,未來社會公民需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開展積極的自覺的交往活動,并具有傾聽他人觀點、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有效控制情緒等人際交往品質。

        三、文化變遷的基本訴求

        1.擁有文化理解力

        伴隨著信息革命的不斷深入,嶄新的文化形式正在形成: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已經打破地域、國別和等級的界限,通過網絡傾吐思想、交流感情。

        信息文化是產生和發展在信息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和支柱、能同時表達語音、文字、圖像的全球性文化。與以往任何形態的文化相比,信息文化超越了地域環境的障礙,實現了文化的全球化。邁克?費瑟斯通認為,全球化進程呈現出一個強勁趨勢,即全球差異階段的出現,它不僅開啟了“文化的世界櫥窗”,讓相距遙遠的異域文化直接比肩而存,而且提供了一個場所,讓文化的碰撞發出更嘈雜的音調。全球化進程不是在制造文化的單一性,相反,它使我們明了文化的多樣性。文化的全球化要求人們以尊重和開放的心態,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語言,具有文化理解力。

        2.認同民族文化

        全球化在幫助人們打開“文化的世界櫥窗”時,也給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發展帶來影響和沖擊。在融入多元文化的潮流中,如果沒有民族文化的認同追求,就有可能消退自己,甚至喪失自己,這就是為什么“民族主義和民族認同話語在這個愈益全球化的世界上看來仍然會保持其重要性”。認同民族文化,首先是母語的認同,一個民族往往把自己全部的精神生活痕跡都珍藏在語言中,一個民族的語言總是體現著這個民族的精神;其次是對自己文化的深刻理解,熱愛民族文化,理解民族文化的價值,保護、開發、使用文化資源。

        面向未來、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是核心素養模型建構的導向。科學技術發展的加速以及科技副作用的日益凸顯,使得學會學習、肩負社會責任感變得至關重要;信息素養和人際交往能力是信息時代生存的基本素養;伴隨著信息文化的出現以及文化全球化,擁有文化理解力、認同民族文化成為未來社會對公民素養的基本訴求。

        參考文獻:

        [1]劉同昌.網絡學習崛起、挑戰與應對[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6

        [2]何傳奇.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裴新寧、劉新陽.為21世紀重建教育――歐盟“核心素養”框架的確立[J].全球展望,2013(12):89-102

        [4]馬東明、鄭勤華、陳麗.國際“終身學習素養”研究綜述[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2⑴:3-11

        [5]楊鮮蘭.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人的發展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5

        [6]柴慶云等著.信息文化:人類文明的新形態[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

        第7篇:核心素養和學科素養的區別范文

        一、夯實基礎,創新方式

        初中生年齡尚幼,沒有太多生活方面的體驗,且數學知識不夠系統化,學科素養和抽象思維能力都缺少進一步的訓練,因此,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對最基礎知識的學習,例如,最易懂的概念、公式和法則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進一步完善大腦中的知識體系,有助于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除了對教學內容的重視,也要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進,不再是以往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應當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手段,盡可能對學生進行啟發式、引導式的教學,使學生自己主動地進行探究學習,有利于學生素養的提高。

        以“二元一次方程組”為例進行分析,首先,應該明確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后,再利用數學文化和學生已掌握的知識來對“二元一次方程組”進行學習。在這里,利用“雞兔同籠”這一問題,引起學生解決該問題的興趣,讓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解答,學生發現遇到了一定的困難,趁機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組”這一知識點,并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果。

        二、體會文化,滿足期望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應當重視學生的期望和需求,只有明確學生的期望,并將其融入教學設計中去,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的教學生活中,最開始要做的就是了解學情,明確學生現在最想學的東西,對此采取一定的行動,應用于實際的教學中。與此同時,在培養數學核心素養時一定要滲透相關的文化,在對教學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積極地挖掘相關文化中可以應用到教學中的內容,如,數學的公式美、圖形美等。

        在教授“中心對稱與中心對稱圖形”時,首先要明白學生已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知識點,通過該知識點逐步引入本堂課所要學習的知識點。例如,先引入我們日常婚慶的“?幀弊旨糝劍?之后再給出“雙魚”剪紙,都是由兩個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圖形組成的,對學生進行提問:這兩個圖形有什么樣的關系?怎樣才能使兩者重合?然后學生會回答是軸對稱圖形,從而引入本課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對新知識擁有了更深的興趣,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的圖形美,同時讓學生感受了我國的傳統文化,有益于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趣味教學,思維培養

        數學的學習具有抽象性和枯燥性,是影響學生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教學設計中應當考慮的問題之一是抽象性的知識點應當通過有趣的方式展示出來,同時在保持趣味教學的基礎上,也要善于利用情景化的教學方式。具體的方法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等直觀性的教學工具輔助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和理解,抑或是利用創新性的教學方式,例如做游戲,協助教學。另外,給學生講一些具有規律性的知識點,并將學習方法一并傳授給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拋物線的圖象和性質”為例,結合生活實際中的噴泉的形狀進行講解,利用PPT對這一路線進行動態演示,清晰地向學生展示出拋物線函數的特征,使學生記憶深刻,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學習。

        四、借助多媒體,實現數字化

        第8篇:核心素養和學科素養的區別范文

        (江蘇科技大學,江蘇 鎮江 212003)

        【摘要】本文闡述高校學科與專業、專業與社會職業之間的關系,分析高校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與學術型研究生教育聯系與區別,針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各個環節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思想。

        關鍵詞 學科;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一般可分為在職教育和全日制教育兩種,其中全日制教育又分學術型碩士學位(Academic Master’s Degree,簡稱AMD)研究生教育和專業碩士學位(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簡稱PMD)研究生教育。2009年3月,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簡稱《若干意見》),全面闡述了開展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并對創新PMD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模式、質量保障和具體實施提出了指導性意見[1]。本文從高校學科與專業建設的角度,探討高校各類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差異,重點闡述全日制PMD研究生培養的基本策略。

        1 高校的學科、專業與社會職業

        1.1 對高校學科理解和認識

        高校的學科是在對標準學科進行選擇和重組的基礎上形成的,通常包含學科、專業、課程三個層面。高校的學科分類和專業設置除了為國家有關主管部門進行學位授權審核與學科管理提供基本依據外,主要針對高校專業人才的分類培養。學科目錄分為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專業類”)和二級學科(“專業”)3級[2]。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學科門類為13個,一級學科增至110個 [3]。在最新的學科與專業目錄調整中,除保留的原有二級學科外,允許人才培養單位對二級學科、甚至一級學科進行自主設置與調整,并提出了實施細則。另外,還明確給出了專業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的39個專業目錄。

        學科與專業并存是高校的一種特有現象,兩者相互依存、相互發展[4]。高校的專業學科除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對獨立”的成份外,更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它是一項由高校各個相關部門相互協同、共同實施的計劃和任務。因此,高校專業學科更多地體現在“建設”層面,“學科建設”是高校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內容,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所表達的正是高校重視學科建設與發展的一種辦學理念。

        1.2 高校的專業與社會職業

        高校的專業設置首先是面向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的,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人才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特色密切相關。通常可理解為:“高等學校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社會職業分工的需要,依據學科的發展和分類狀況而對相關知識體系與技能技術進行重組和劃分的產物。專業的任務是專業人才培養,其表現形式是專業知識(課程)體系,組織形式是實施專業教與學活動的基本單位”。

        其次,高校的專業設置與專業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高校的專業一定是多學科支撐下的專業,特別是本科專業,所涉及的學科往往是多方面的。同時,高校的專業又是以專業學科為基礎的,專業學科建設為專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并為專業提供各方面的支持,特別對跨學科專業,這樣的支持顯得尤為突出。

        再次,高校專業與社會職業分工直接關聯。無論是“謀生手段”,還是“勞動崗位”,社會職業都是由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人來承擔的。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專業知識與技能,而高等教育無疑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

        2 全日制PMD人才培養的基本策略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大有普及趨勢,研究生招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面向學科的所謂科研“精英”人才培養只能是少數,而面向社會相關職業的應用技術型高層次人才培養勢必成為研究生教育的主流,全日制PMD研究生教育正是順應這一潮流的具體體現。

        2.1 對全日制PMD人才培養定位的理解

        《若干意見》給出了全日制PMD研究生教育的科學定位,即“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掌握某一專業(或職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該定位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培養面向問題。明確指出了全日制PMD研究生培養是以專業為基礎面向社會“職業”的,并非面向某個學科方向。

        (2)專業知識要求。全日制PMD研究生的知識結構由兩個方面構成,即“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

        (3)綜合能力要求。“綜合能力”是“良好的職業素養”的基礎。全日制PMD研究生的能力要求具有綜合性的特征,這是“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必須的。全日制PMD研究生應當是將來企業建設與發展的骨干力量。

        2.2 全日制PMD與AMD的區別

        全日制PMD可視為是介于EMD和AMD之間的一種研究生培養類別。與EMD相比,不同之處在于全日制PMD研究生教育在高校完成,因而在培養過程各個環節的管理與運行機制上都存在差異。與AMD相比,全日制PMD是相對于AMD研究生培養類型的擴展,兩者并存于高校研究生培養行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區別。

        (1)培養類型上的區別。全日制PMD側重實踐與應用,雖然它比本科生教育高一個層次,但與本科教育一樣都應屬“應用型”人才培養范疇,而AMD則偏重于理論與研究,無疑應屬于“學術型”人才培養范疇。

        (2)培養內容上的區別。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培養內容的具體體現。對全日制PMD而言,課程設置要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對AMD而言,課程設置則當注重相關學科的知識體系,并在相關學科某一方向上有一定的深入,著重于學科素養和科學思維方面,以理解、分析、實驗、推理能力的培養為主要方面。兩者都有實踐的內容要求,全日制PMD的實踐內容除了一些與專業學科相關的基礎實驗外,更多的是針對職業工作需要加以設置,通常與工程項目設計與研發、新產品開發、新型生產工具的運用、技術創新、行業服務管理等有關;而AMD的實踐與學科方向的發展需要有關。

        (3)培養模式上的區別。全日制PMD研究生培養通常采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有效地形成校企互動、聯合培養專業人才的良好環境。這種校企合作過程中所涉及的與企業相關的各個方面及其相互間關系的總和稱為聯合開展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企業概念”[5]。

        2.3 全日制PMD人才培養的基本問題與解決思路

        (1)培養觀念問題。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在我國雖然已有幾十年的經歷,但全日制PMD研究生教育對高校來說卻是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依據全日制PMD人才培養定位提出的基本思想,要想真正達到培養目的所規定的各項要求,就必須在培養機制、辦學模式、課程設置、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實質性改革,而并非是在原有研究生教育基礎上的“改良”。

        (2)課程設置問題。對全日制PMD研究生培養而言,一些專業課程的設置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企業對人才專業技能方面的要求。可采用引入“企業課程”機制。企業課程是框架型課程,是校企合作“企業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企業或培訓機構可提供不同的課程內容,可以在學校、企業或相關的培訓機構完成。企業課程的設置是動態的,具有“可變性”特征,而高校在專業培養方案執行和課程計劃的實施過程中,為維護其“權威性”和“有效性”,有許多嚴格的規定,“不變性”成份居多。目前,在教學管理與教學評價方面,尚無針對企業課程的完整與有效機制。

        (3)企業實踐問題。企業實踐是實現全日制PMD研究生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有效實施這一環節的關鍵是學校與企業之間在互惠互利基礎上的長效合作機制。這樣的合作不是基于某幾項校企合作的研究項目,也不是基于學校與企業之間某些個人之間的情感,而是應當建立在學校與企業相互利益的基礎上,通過“官方”正式協議而形成的。協議中應對諸如實踐內容與日程安排、指導教師配備、實踐活動管理、實踐活動評價、學生日常生活與安全問題等等,予以明確的規定。

        (4)考核評價問題。《若干意見》對全日制PMD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多樣性作了明確規定,可以是“調研報告、應用基礎研究、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項目管理、文學藝術作品等形式”。為解決學位論文的多樣性對評價帶來的問題,基本策略是“分類評價”,而“分類評價”的關鍵是“分類”的鑒定與“分類標準”的制定。

        (5)教學實施問題。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對“企業課程”的教學實施問題,包括培養方案中企業課程的設置、企業課程的教學與考核、企業課程教學文檔管理等。為將高校在培養方案制定與教學實施過程中不變因素同企業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可變因素有機地結合,可采用“形式化”的方法維護課程設置的不變性;用“解釋”的辦法實現企業課程面向市場的可變性。即在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對企業課程的“共性”進行描述,包括課程的性質、基本方向、課時數、教學基本環節、考核辦法、教學文檔規范等;而在企業課程實施前,明確課程名稱、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教學計劃等,并制定具體的考核辦法。“解釋”可在課程實施的前一個學期完成。企業課程教學實施過程可由企業教師擔當主講,校方教師擔當輔導并負責教學文檔的整理與歸檔。

        (6)組織管理問題。校企雙方應當在協議的基礎上組成聯合專業指導委員會,并在協議框架下對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專業課程設置、課程教學實施、企業實踐工作開展、專業學位論文撰寫等方面提出指導性意見,對相關環節具體內容的變更,如課程設置、企業課程內容等,提出明確的意見和建議。聯合專業指導委員會同時還應擔當起校企之間相互溝通與交流的橋梁作用。

        3 結束語

        全日制PMD研究生培養所涉及的不僅僅是一種培養方案的制定問題,更有思想觀念、培養環境的營造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問題。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其中,也希望高校主管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在給出指導性意見的同時,在人才培養環境營造、相關政策制定、財力和物力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Z].2009,3.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Z].2012,10.

        [3]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Z].2011,3.

        [4]洪世梅,方星.關于學科專業建設中幾個相關概念的理論澄清[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6(2):55-57.

        第9篇:核心素養和學科素養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數學核心素養;思維可視化;心智雙螺旋;心智模式;數學知識結構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21-0007-03

        【作者簡介】劉濯源,華東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上海,200062)特聘研究員,思維可視化教學實驗中心主任,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思維可視化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課題組副組長。

        一、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到底是什么?

        當下,我們的教育正在發生著系統的、深刻的變革,這一變革主要體現在四個層面:信息傳遞方式的變革(互聯網突破信息傳遞的時空壁壘)、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多元參與、多向互動、多態并存)、學習方法和策略的變革(思維可視化及游戲化教學等)、教育目標的變革(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四個層面的變革相互交織、相互促進,但最根本的變革還是教育目標的變革,因為其他層面的變革都是為更深層次的教育目標的變革服務的。

        教育目標為何需要變革?因為這是適應時展的必然。什么時代?以互聯網為主要信息載體及傳播渠道的信息智能文明時代。它與此前的機器工業文明時代有兩大不同:一是海量知識浮在“云端”,使知識的獲取變得非常便捷;二是知識與技術以加速度態勢持續更新。在這樣的時代,依賴固化板結的知識和技能根本無法跟上社會快速發展的腳步,按傳統教育理念培養出來的所謂人才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快速轉型升級的要求。因此,必須將教育的著力點從知識與技能層面推進到核心素養層面。核心素養是一個人的根基,只有發展出高品質的核心素養才能在未來應對各種難以預知的挑戰,基礎教育必須擔負起這樣的使命。

        那么,到底什么是核心素養呢?自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印發后,教育界諸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對核心素養進行了詮釋和解析,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至今未達成共識。下面,筆者從腦科學、認知科學和思維科學的視角,借助思維可視化手段來闡釋一下這個概念。

        如圖1所示,“核心素養”這個概念包含兩個要素――“核心”與“素養”。“核心”是指什么?筆者認為它具有兩個基本特性:一是普遍基礎性,它的存在與參與是廣泛的;二是持續影響性,它的影響力是穩定的、長久的。何為“素養”呢?筆者認為它具有三個特性:一是后天發展性,它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通過后天學習活動發展出來的;二是內隱內化性,它不是外顯的、具體的知識、技能或態度,而是被學習者內化的情感、經驗、意識、觀念、思想、能力等;三是整體綜合性,它的構成要素不是彼此獨立的,而是交織共生的,各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參與問題的解決。因此,核心素養必須同時具備以上五種特性,缺一不可。很多學者把核心素養直接定義為“知識、技能與態度的綜合體”,這一說法符合后天發展性和整體綜合性,卻未必符合內隱內化性和普遍基礎性,因此,這樣的闡述是不嚴謹、不到位的。

        筆者帶領的“思維可視化”研究團隊經過廣泛的資料研究,以及對中小學一線教學實踐的長期觀察和深入反思,發現同時符合這五個基本特性的素養只有人的情感模式(感性經驗系統)和思維模式(理性思考系統),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在其著作《思考,快與慢》一書中將其分別稱為“系統1”和“系統2”。這是人腦兩種最基本的運作機制,這兩種運作機制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補充,幾乎支配著人的所有行為和決策。為了方便陳述,我們把人的情感模式簡稱為“心”,把人的思維模式簡稱為“智”,兩者合起來可簡稱為人的“心智模式”。除了先天的生理機制及原始本能反應以外,“心智模式”幾乎主導著人的一切。如果說DNA決定了人的生物態性,心智模式則決定著人的精神態性,只不過前者是先天遺傳的,后者是后天發展出來的。雖然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它們的結構非常相似:都含有兩種性質相對的要素,且以協同互補的關系構成一個美妙的雙螺旋結構。模擬DNA的雙螺旋結構構圖,我們構建了“核心素養心智雙螺旋模型”(如圖2)。

        如圖2所示,人腦的兩種基本運作系統包括感性經驗系統和理性思考系統,高品質的感性經驗系統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專念(持續專注的意識和能力)、悅納(樂觀與接納的情感及態度)、自省(自我覺察與自我反思)。高品質的理性思考系統也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思考意識(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思考策略(邏輯思考、發散思考、逆向思考等)、思考結果的表達(運用文字、符號、圖示、肢體語言等進行有效表達的意識和能力)。

        那么,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具體是指什么呢?與普遍基礎意義上的核心素養是一回事嗎?當然不是,因為它們不是同一個層次的概念。其實,人的素養體系是分層的(如圖3):居于內核的“核心素養”具有普遍基礎性,是所有素養的根基;第二層的“專業素養”是一個人的核心素養在專業領域(或專門學科)的演變及具體化表現;外層的“專項素養”則指在具體學科或專業領域中更加具體化、技能化的部分素養。因此,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應該是指在其頭腦中已經數學化了的心智模式及已經被內化的數學知識結構。具體地講,它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數學化的情感模式。

        數學化的情感模式包括學生對數學學習活動的專念程度、悅納程度及其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自省意識。其中,對數學的專念程度是指對學習數學的持續專注意識和能力;悅納程度是指對數學學習的良性情感體驗和正向價值認同度――認為學習數學是有趣的、重要的、有意義的,甚至能發現數學之美(嚴謹的科學美、絕妙的邏輯美、簡潔的形式美、辯證的哲理美等);自省意識則是指對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思維模式的自我覺察及自我反思,是學生對數學學習活動的元認知。

        2.數學化的思維模式。

        數學化的思維模式包括數學化思考意識、數學化思考策略以及對數學思考過程和結果的有效表達。這里的數學化思考意識是指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數學化思考策略則包括有效學習數學的策略以及運用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對數學思考過程和結果的表達包括對數學知識結構和數學問題解決過程的有效表達,表達形式主要有文字表達(如數學情境描述)、圖示表達(思維圖示或數學圖形)、式子表達(公式、算式、方程式、函數式等)。

        3.內化的數學知識結構。

        內化的數學知識結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線性知識結構(階梯式結構);一種是網狀知識結構(中心式結構)。數學知識的階梯式結構是指數學知識的縱向發展脈絡,如從算術發展到代數,進而發展到方程、函數等。數學知識的中心式結構是指數學知識的橫向拓展――從一個中心概念拓展成一個知識模塊,如從“函數”這個概念拓展出函數的要素、類型、性質等。在數學知識結構中,基礎性、關鍵性的知識就是核心知識,它們往往是縱向發展脈絡中的基點或節點,以及網狀知識結構中的中心點。

        綜上所述,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主要是發展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模式(感性經驗系統)、優質的數學思維品質(理性思考系統)以及相應階段清晰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

        二、如何實現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實現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需要完成兩個方面的轉型升級:一是課程的轉型升級;二是教學評價的轉型升級。課程的轉型升級主要包括課程目標的轉型升級以及教法與學法的轉型升級。所謂課程目標的轉型升級,是指課程目標要從傳統的“雙基”或新課改后的“三維目標”轉型升級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使教學的著力點由表層深入到內核,從“樹梢”轉向“樹根”。所謂教法與學法的轉型升級,是指發展核心素養的教與學必須關注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因為人的核心素養是在有效的學習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中,教師傳授知識多是“強塞硬灌”,學生學習知識多是“生吞硬咽”,這嚴重違背大腦的運作機制及認知規律,不但效能低下,還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如何改進呢?運用“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來實現教法與學法的升級,是一種已經被驗證并且越來越被廣泛接受的新途徑。所謂思維可視化,就是運用一系列圖示技術把本來不可見的思維(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運用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可使教法與學法在三個方面實現升級:一是在知識建構方面,它可以將零散的知識點串成邏輯清晰、層級分明的知識網絡(如圖4),從而使知識更容易被理解和內化,在這個建構過程中,還會使學生的提煉、概括和分析能力得到發展;二是在解題分析方面,運用思維圖示(如學科魚骨圖)可以將解題步驟背后的思考過程清晰地呈現出來,使學生更加清晰地掌握有效的思考策略;三是在學習體驗方面,運用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可以變知識灌輸為自主探究,變死記硬背為可視化及結構化思考,這樣不但可以提高教與學的效能,還能使學習體驗由枯燥乏味變得興趣盎然。小學生的思維正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對圖示語言更加敏感,因此,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的運用符合他們的認知特點。

        要使課程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設,還必須對傳統的教學評價進行轉型升級,因為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指揮棒”,有什么樣的評價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傳統的教學評價主要關注學科考試成績等一系列外在的教學指標,缺乏對“課程能否促進學生心智的成長”的關注。這樣的教學評價,大多時候是在給教師和學生貼標簽,而不是在為他們提供一個發展性的反饋。因此,我們的課程評價必須要轉型升級為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發展,也就是必須要評價我們的課程是否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否使學生獲得了良好的學習體驗,是否由學生自己構建了清晰的知識結構并實現了內化。

        【參考文獻】

        [1]馮忠良,馮姬.教學新論――結構化與定向化教學心理學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M].胡曉姣,李愛民,何夢瑩,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約翰?哈蒂.可見的學習: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習[M].金鶯蓮,洪超,裴新宇,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4]劉濯源.贏在學習力[M].沈陽:萬卷出版社,2008.

        [5]張慶林,邱江.思維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福利片国产精品 | 尤物萝控精品福利视频的 | 久久久久久综合岛国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观看 | 中文有码亚洲视频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