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宏觀經濟學的建議范文

        對宏觀經濟學的建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宏觀經濟學的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宏觀經濟學的建議

        第1篇:對宏觀經濟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方法

        課題項目:秦皇島市社科聯項目,課題名稱:秦皇島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課題編號:20130626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方法

        收錄日期:2013年9月26日

        宏觀經濟學是我國高校經管類的專業基礎課,在有些高校的本科教學中,也作為一些人文類、理化類和工程類學科的選修課;這門課也是大部分高校經管類研究生考試的必考科目。宏觀經濟學不同于微觀經濟學,他研究的是整體的經濟行為,研究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全面的或者是總體的經濟運行情況。整個國家的經濟運行狀況關系到每個人,因為它影響到收入、工作前景和物價,因此了解宏觀經濟的如何運行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的,尤其對于政府部門的決策者來說。問題是,到目前為止,宏觀經濟學并不是一門已經確定的科學領域。雖然在許多問題上人們已經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見,比如長期經濟增長的某些決定因素,但是有許多問題仍然存在爭議,比如經濟波動的根源和貨幣政策的短期效應。學習宏觀經濟學的目的是傳遞人們已經獲得的宏觀經濟學知識,同時也指出我們到目前還沒有充分理解的領域。

        一、宏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前期課程體系的不完善。學習宏觀經濟學的前期課程準備應該有:高等數學、微觀經濟學、金融學、貨幣銀行學、國際經濟學等等,但是很多高校開設宏觀經濟學是在大二上學期,或者是將宏觀經濟學與金融學、貨幣銀行學和國際經濟學設置在同一學期開課,有的則將金融學、貨幣銀行學和國際經濟學安排在宏觀經濟學后面開課,這就造成了學生知識儲備的不完善,在學習宏觀經濟學的過程中很難全面、系統地進行分析,尤其是增加了深入理解和分析的難度。所以,只有經過對一系列課程完整、系統的學習后,才能融會貫通地學習宏觀經濟學。

        (二)初級微觀經濟學和初級宏觀經濟學的聯系較少。大部分的高校在本科階段學習的是初級宏觀經濟學,而初級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和微觀經濟學的聯系較少,缺乏微觀經濟學的基礎,雖然目前高級宏觀經濟學是建立在經濟學共同假設的基礎上,但這部分內容在初級宏觀經濟學的書上往往涉及的很少,比如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這本書里,也只有最后兩章才有所涉及,學生會對因為找不到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而感到困惑。所以,現行的初級宏觀教材在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聯系的問題上還不能很好地解決本科階段學生們的問題。

        (三)學生對宏觀經濟學用處的質疑。除了學習體系上的不完善造成學習宏觀經濟學的困難,學生們往往對宏觀經濟學的實用性產生質疑和困惑,由于宏觀經濟學主要是研究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長期的經濟增長與短期的經濟波動,以及相關的通貨膨脹、失業和國際收支等問題,對于基本上還沒有工作經歷和社會經驗的大一、大二的學生們來說,學習起來會感覺比較抽象,難理理解,尤其是不能體會書本上的知識如何與現實生活有效地結合。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宏觀經濟學的時候,都會提出這門課的用處到底是什么,課程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和工作的用處到底是什么等等諸如此類問題。

        二、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進建議

        (一)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為了發掘學生對宏觀經濟學的興趣,提高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效果,教師應注意將西方的經濟理論與中國的現實情況相結合,而且,講解宏觀經濟學離不開案例的分析,通過案例的分析可以使晦澀的理論模型變得生動,學生學習起來更有興趣。

        是否一定要使用多媒體課件,這取決于授課教師的個人偏好,多媒體課件可以提高講課的效率,無論從色彩上還是動態的效果上,多媒體課件都有它的優勢;相比而言,板書授課的優勢是教師一步一步的演繹推導和作圖可以使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在推導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課堂教學的效果好。所以,多媒體和板書的有效結合,是一種既提高講課效率又提高授課效果的很好的方式。而多媒體授課對于宏觀經濟學重要性還在于在課堂上可以隨時就講到的知識點展示網絡上的信息,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信息和數據,都可以做到及時觀測,讓學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知識和數據信息。

        為了更好地保證所講授知識的正確性和即時性,講授宏觀經濟學的教師除了應該進一步深入研究中級宏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以及經常關注國內外最新的理論科研成果之外,對于與宏觀經濟學相關的學科也應當有深入研究,比如計量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貨幣銀行學等等,這些學科的部分理論在宏觀經濟學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二)教材選擇的多樣化。現階段,國內教材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理論陳舊、分析方法單一和知識更新的速度比較慢。受到教材的影響,學生很難接觸到及時更新的理論和針對性更強的案例。

        除了教師應該注意到這種知識結構和內容上的變化,有義務不再傳授陳舊的或者是錯誤的、不恰當的理論,同時應該不斷更新學生的教材或者是參考書目。比如,如果能夠開展雙語教學,可以選取英文版的比較新的教材,很多英文教材的優點在于,定位比較明確、內容更加充實、案例和習題新穎、貼切、印制精美等等,更容易被宏觀經濟學的初學者接受,當然,翻譯版的也可以,問題是現在很多譯文版有很多翻譯或者書寫上的錯誤,教師要仔細檢查,并一一對學生指出。如果不能直接選用英文版的教材的話,也要在參考書目中列舉出足夠量的原版宏觀教材以供學生課下閱讀。另外,課堂上可以經常介紹一些當前宏觀經濟學的前沿科研成果和論文等,讓學生了解這門課當前的進步、爭論和新的發展方向,以促進這門學科的不斷發展。

        (三)宏觀經濟學的教學離不開數據。作為教師除了教給學生書本上的內容以外,應該讓學生知道書上的每個定理、每個模型都來自于實際的生活和數據。所以,對歷史事件和生活的觀察以及對數據的敏感都是學好經濟學必要的素質。只會死記硬背書本的內容而無法將其聯系實際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不算是學好經濟學的表現。所以,學會采集數據、整理數據、處理數據和通過數據得出結論,對學習經濟學的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告訴學生在哪里得到與課程的研究內容相關的數據,比如銀行的網站,尤其是各國央行以及世界銀行的網站,國家統計局的網站和美國經濟分析(BEA),也可以具體到各個省市統計局的網站等等。學生通過對真實數據的搜集和分析,更容易理解已經學過的經濟學理論到底是如何從現實中總結出來的,也能夠理解政府采取的各種經濟政策背后都有哪些依據。雖然作為剛剛入門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也許不能得到比較深入的結論,但是對于他們的學習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生為了讓自己能夠盡早完全理解這些現象,也更加有動力去學習新的理論和知識。

        (四)習題是宏觀經濟學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習題是引起學生學習宏觀經濟學學習興趣的一種好方法,既鞏固了理論知識也鍛煉了學生的經濟學思維。本科階段的宏觀經濟學習題內容很豐富,國內教材的習題偏重于計算,國外的教材偏重于案例和數據分析,各有各的側重。如果教師能夠在講解每個知識點或者章節的同時選取恰當的習題和案例練習,學生會馬上整理老師講過的內容并重新審視學過的概念和公式,深入進去建立自己的記憶和理解方式,尤其是利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也就是案例分析,是鍛煉學生形成經濟學思維方式的好機會,也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在做題和分析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多種不同的形式,比如課堂討論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創造和展示他們自己的觀點,這種應用學過的理論和模型解決實際問題和形成自己觀點的過程,可以啟發學生質疑探索,提出新思想、新觀點,強調學生對案例進行獨立自主的思考和分析,使學生形成一套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范式,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主要參考文獻:

        [1]陸文安.影響宏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J].教育教學,2012.7.

        [2]李海明,翁衛國.宏觀經濟學:教學范式新探索[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第2篇:對宏觀經濟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應用型轉型高校;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

        宏觀經濟學是普通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本科教學的專業基礎核心課程,是經管類專業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課和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專業基礎理論課。也是政府機關、金融機構和一些大型企業用人招聘的選考內容。宏觀經濟學是一門理論與經濟實際結合緊密的課程,通過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的學習,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在特定的經濟背景下國家實施宏觀經濟政策所要解決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預測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了解與自身生存發展相關的就業、收入及消費等問題。盡管本科階段的初級宏觀經濟學涉及的數學知識不是太復雜,但理論的抽象和嚴密的邏輯推理還是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困難。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將抽象的理論與現實中的實際經濟問題聯系到一起,不通過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去關注和分析實際經濟問題,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經濟學思維的建立,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下降。傳統的宏觀經濟學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側重于理論的傳授,學生主動參與較少,對于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明顯不足,與應用型轉型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不相適應。因此,有必要改革完善現有的教學內容、方式,使學生通過對宏觀經濟學的學習,明確西方經濟學理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借鑒作用,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知識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1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材內容側重理論闡述,缺少本土案例引入

        目前,涉及向應用型轉型的高校主要是地方普通高校,這些高校本科階段所開設的宏觀經濟學課程一般采用國內學者編著的教材,其中采用中國人民大學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宏觀分冊)為教材的高校居多[1]。高鴻業版《西方經濟學》(宏觀分冊)介紹了宏觀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涉及的數學知識不多,敘述清晰,比較符合國內本科生的學習習慣。但是,由于理論的抽象,內容間邏輯較為嚴密,同時又缺乏案例的引入,形式呆板,學生學習起來還是感覺有些困難,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而且,這本教材對宏觀經濟學前沿問題涉及較少,理論更新較慢。

        1.2課時少,難以安排必要的實踐教學環節

        目前,國內大部分地方普通高校由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宏觀經濟學授課時數基本上都是48學時左右[2],有少數高校的授課時數甚至更少。即使是48學時也僅能保證宏觀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知識點傳授的需要,難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實踐教學環節,如結合學生所閱讀的經典案例資料以及國家的經濟發展實際進行討論分析等。如果授課時數少于48學時,那么教師連講授基本理論和知識點的時間都不夠,更難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實踐教學環節。由于宏觀經濟學理論較為抽象,學生自學困難,而如果學生對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都沒有掌握,當然也不可能有運用理論去分析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而且,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難以做到將所學經濟學理論融匯貫通以及運用所學理論理解分析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背景及實施效果、觀察分析生活中遇到的經濟現象等,進而偏離培養學生運用宏觀經濟學理論理解、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的目標。

        1.3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主動參與較少

        宏觀經濟學傳統課堂教學方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將要完成的教學內容制成PPT課件,在教學中,按照預先安排的教學進度,通過口頭表述的方式逐章逐節地將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知識點傳授給學生。與這種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相對應的是對學生學習效果考核方式的單一,基本是以期末閉卷考試成績為主。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片面地以提高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為目的,而學生學習的目的也只是為了取得好的考試成績,在這樣以提高“期末考試成績”為“教與學”的終極目標的情況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經濟學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積極性不高,雖然偶爾以課堂提問等方式與學生開展交流,但問題的答案是唯一的,并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學生的參與也是被動的,缺乏積極主動的課堂參與。機械的學習方式、枯燥的學習氛圍導致學生主動深入學習經濟學的興趣不高,難以做到學以致用。此外,盡管教學效果評價體系中有學生評教這一環節,但是普遍存在著“重評價、輕反饋”現象。

        2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

        2.1完善教學材料的選擇,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在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原則下,安排課堂教學內容。教學達到的目標是“理論知識夠用,應用技能得到提高”,因此,要選擇好教學材料。目前,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比較適合作為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宏觀經濟學入門教材。但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宏觀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對授課內容的側重點做適當調整,如可以略講存在理論缺陷的IS—LM模型,同時,在借鑒國外學者初級宏觀經濟學教材,比如在曼昆的《宏觀經濟學原理》的基礎上,增加宏觀經濟學前沿理論中經濟增長和經濟波動的重大進展內容。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消化抽象的理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引入鮮活的經濟學案例。國外學者所著的宏觀經濟學教材案例雖然豐富,但這些案例幾乎都是以歐美等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宏觀經濟實踐為背景而撰寫的,如脫離我國經濟發展實際去剖析這些案例,難以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產生真切的、直觀的認識,因而好的案例當然來自我國改革開發30多年來的經濟實踐。為收集這些本土化教學案例,應該組建高水平的宏觀經濟學教學團隊,定期開展關于宏觀經濟學本土化案例建設的教研活動,集思廣益,集團隊之力構建本土化的宏觀經濟學案例庫。

        2.2保證理論教學質量的同時,引入多樣化的課外實踐

        為了將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點較為系統、完整的傳授給學生,建議地方普通高校本科宏觀經濟學的授課時數不能少于48學時。與此同時,為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要引導學生開展多樣化的課外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以自愿組合的方式形成課外實踐小組,然后,結合我國經濟發展實際布置一些經濟專題或將收集到的案例背景資料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外查閱相關資料展開調研,在小組成員間進行充分討論后,每個課外實踐小組形成一份專題研究報告或案例分析報告;還可以安排學生課后觀看如“央視財經評論”等財經類節目,或邀請知名學者來校講座。為保證學生課外實踐效果,提高學生參與課外實踐的積極性,教師要對學生提交的調研報告或案例分析結果及時審閱,并在課堂上點評和總結。

        2.3探索多樣化課堂教學方法,強化學生課堂參與

        教學方法創新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學效果。筆者通過多年的宏觀經濟學本科教學實踐深深體會到,教師只單一地以講授加偶爾穿插提問的方式組織課堂教學,而忽視學生的積極主動的參與,那么即使教師竭盡全力做到將理論知識講解得清晰透徹,大部分學生也表示能夠聽懂,但由于理論的枯燥和抽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仍然不高,難以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系統教授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要改變“填鴨式”教學方式,探索啟發式教學、問題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專題分析法等多樣化課堂教學方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首先是啟發式教學方法。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以學生能夠感知的經濟現象和生活實際為素材,通過“開端引趣”“圖片引趣”“新聞引趣”“視頻引趣”等方式導入新課,引導學生運用宏觀經濟學理論探討現實問題,進而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其次是問題式教學方法。就是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線索,并把這一線索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4]。教師理論知識的傳授要圍繞這條線索展開,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興趣。如在講授“宏觀經濟的基本指標及其衡量”、“國民收入的決定:收入—支出模型”兩章內容之前,可引入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國家或地區的GDP和“消費、投資、政府購買支出、對外貿易”有什么關系?帶著這個問題,學生首先了解GDP的核算方法,再通過乘數原理了解“消費、投資、政府購買支出、對外貿易”對GDP總量的影響,進而能初步理解一個國家或地區為促進經濟發展,必須要擴大居民消費支出、企業和居民的投資支出、政府購買支出以及產品的出口。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思維方式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后是案例教學法及專題分析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對典型案例及經濟專題的剖析,讓學生嘗試用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去分析現實問題。在學時有限的情況下,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案例分析報告或專題研究報告,再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點評和總結達到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目的。

        2.4完善宏觀經濟學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教學效果評價是檢測和反映教師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評價應用型轉型高校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是否成功的標準和關鍵。宏觀經濟學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方法主要有學生評價、院系評價、教學管理部門評價以及考試評價等。由于學生是課堂教學的直接體驗者,其對于教師課堂教學有什么意見和建議,能給教師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教學管理部門應將學生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授課教師。此外,授課教師也應在課堂教學中做好與學生的溝通,親自了解學生的需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此外,要改變以期末閉卷考試成績為主的考核方式,將學生在課內的學習態度及學生參與課外實踐的成果及表現量化為學生期末總評成績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陳銀娥,王毓槐.《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來自課堂外的思考[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107-108.

        [2]朱文蔚,李清泉.《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基于地方高校特點的幾點思考[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4):132-134.

        [3]劉宏霞,謝宗棠.《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基于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學實踐[J].甘肅科技,2015(5):68-70.

        第3篇:對宏觀經濟學的建議范文

        一、“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組織體系

        (―)國外“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組織體系

        1.P產繆爾森體系

        1936年凱恩斯發表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被看作第一部系統論述宏觀經濟問題的著作,也是凱恩斯學派出現的標志性著作。凱恩斯認為席卷世界的經濟大蕭條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接下來30年中,凱恩斯的思想經過眾多學者的努力(其中之一就是薩繆爾森),于20世紀60年代建成了一個系統化、模型化的“凱恩斯學派”。各種“宏觀經濟學”教科書是學者對經典宏觀經濟理論的總結,教科書中比較經典的宏觀經濟理論內容差異不大,但在具體內容的組織安排上體現出編者的觀點和思路。在美國,20世紀60年代占據主導地位的凱恩斯學派的代表人物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占據當時教科書的主導地位,這和當時正處于頂峰時期的學派有直接關系。總需求理論是薩繆爾森體系的核心。

        2.曼昆理論體系

        20世紀70年代,“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一時期,西方世界普遍蔓延著滯漲現象。這種通貨膨脹和失業相伴的經濟現象是“凱恩斯主義”所不能解釋的,于是新的經濟現象激發了經濟學家的思想火花。弗雷德曼和他的“貨幣主義”是宏觀經濟學理論發展的一個新高峰。之后,以盧卡斯、穆斯、薩金特、巴羅等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們發動了“理性預期革命”。學派紛爭最后的結果是很多宏觀經濟學家對經濟理論的認識逐漸趨于一致,多數學者認可“古典理論用來分析宏觀經濟運行的長期規律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則在解釋宏觀經濟運行的短期行為方面具有獨到的優勢”的說法。聚焦到教科書理論體系上,薩繆爾森第15版《經濟學》被一些評論家委婉地挑明“其流行勢頭似成強弩之末”。斯蒂格利茨和曼昆的教科書都開始引起轟動,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在內容組織上很明確地將宏觀經濟理論分成兩部分內容一長期和短期分析,這基本是古典理論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不同時間范疇的應用,稱之為曼昆體系。

        (二)國內“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的組織體系

        國內“宏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組織也經歷了從薩繆爾森到曼昆體系的轉變。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經濟學課程引入國內,薩繆爾森體系也就最早地體現到國內教材中。“宏觀經濟學”教科書編著大體按照短期到長期分析的理論演變脈絡,按如下順序安排宏觀經濟學內容:基本概念和理論鋪墊、宏觀經濟分析概述、國民收入決定模型、IS-LM模型及政策效應分析、總需求與總供給模型、失業與通貨膨脹、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其中以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下)為代表。隨著曼昆體系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其著作的中譯本在中國的流行勢頭逐漸超越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成為國內選用較多的原版經濟學教科書。同時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的理論體系也逐漸被更多的中國經濟學者接受,成為國內學者編著“宏觀經濟學”參考的對象,黃亞鈞的“宏觀經濟學”即為主要代表。

        二、“宏觀經濟學”的教學體系架構及在中國的教學實踐

        (一)“宏觀經濟學”的教學體系架構

        根據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個部分。

        前者是以價格理論為核心,采用個量分析方法,分析單個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優化資源配置;后者是以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為核心,采用總量分析方法,分析整個經濟體系的運行,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宏觀經濟學學科體系由一個總量指標、三大模型和四大問題構成。總量指標指國內生產總值GDP;三大模型分別指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is-LM模型以及AD-AS模型,核心是IS-LM模型;四大問題分別是失業問題、通脹問題、經濟增長問題和經濟周期問題。整個體系框架包含五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首先對宏觀經濟學進行概括性描述。分析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彼此之間的相互聯系、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演進,以及該學科的知識體系;其次,闡述國民收入、核算理論,以及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重要的IS恒等式,為引入三大模型分析國民收入的決定作了鋪墊。

        第二部分是封閉條件下的三大模型,重點闡述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觀點及總需求分析模型。一是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模型。該模型假定投資需求為外生變量,不受利率影響,只分析產品市場的均衡,也只涉及消費需求對國民收入決定的影響;二是IS-LM模型。與簡單模型不同,該模型假定投資需求為內生變量,是利率的減函數,引入投資變動分析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同時均衡,進而分析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三是AD-AS模型,為接近現實,放寬假定,引入AD-AS模型,分析總需求、總供給與價格水平之間的關系,其中有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觀點,也有非凱恩斯主義的觀點。

        第三部分是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宏觀經濟問題分析。通過引入BP曲線,建立IS-LM-BP模型,分析討論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國民收入決定問題。

        第四部分是宏觀經濟學問題分析。運用上述模型探討失業、通脹、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四個主要宏觀經濟問題。

        第五部分探討了宏觀經濟學的發展動態和前沿問題,主要分析貨幣主義、新凱恩斯主義、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等經濟學流派的理論觀點及政策主張。

        (二)“宏觀經濟學”課程在中國的教學實踐

        1.經典宏觀經濟理論在中國不完全適用

        從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歷程看,宏觀經濟理論從來都是與現實經濟環境緊密相連的。雖然不同學派針對不同的經濟環境得出不同的經濟理論,但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理論都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環境的。市場經濟在發達國家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對中國說來僅僅幾十年的事情,幾乎是全新的概念。在我國的市場經濟從無到有逐漸發展建立的過程中,通貨膨脹、失業會出現明顯的過渡階段的特征,成熟市場機制下的的失業、通貨膨脹理論有時難以準確解釋中國特有的失業、通貨膨脹現象,出現非完全的適用性。

        (1)失業理論在中國的非完全適用

        自然失業、周期性失業是基于發達國家成熟的勞動力市場和經濟運行歷程總結出來的失業理論。最早定義自然失業概念的弗里德曼主張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周期性失業由凱恩斯提出,他認為經濟衰退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周期性失業的根本原因,主張以擴張需求為手段,通過看得見的手解決有效需求不足。與發達國家不同,我國是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過剩的國家,勞動力市場二元分割體制仍然存在,且勞動力市場信息不夠通暢。因此,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確立,二元經濟中的農村失業、轉制過程中國有企業的隱蔽失業轉化為公開的失業,一段時間內難以消除。因此,中國特有的失業背景是我們參考借鑒發達國家的失業理論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2)通貨膨脹理論在中國的非完全適用

        依據發達國家發展規律總結出來的通貨膨脹理論一般將通貨膨脹分為需求拉動型和成本推動型兩種。中國在經濟體制改革以前通貨膨脹是微弱的,改革開放后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通貨膨脹嚴重,如果忽略中國經濟轉軌的背景直接套用發達國家的經驗標準,顯然不夠準確。中國80年代末到90年中期的通貨膨脹從生成機制上看更多的是和當時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背景有直接的關系。經濟轉軌中,市場貨幣化表現為長期的成本推進,從而造成了結構性物價上漲。經濟轉軌之前,中國的初級產品、基本服務實行福利化低定價,工業品高定價,生產要素的低回報。轉軌過程實際是上述價格向市場化合理價格的調整過程,表現為工業品價格小幅上漲,初級產品、基本服務價格價格回歸合理、價格上漲,實物性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推開基礎上的工資成本真實化。這樣的過程分解到各年度表現為成本推動,也必然會使各年度物價水平出現上漲。這也是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必經過程。

        2.對經典“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的繼承和豐富

        中國發展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有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速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完成這一歷史使命需要從別人的實踐中獲取經驗,因此,對于經典的西方宏觀經濟理論國內教科書大都予以繼承。要完成建立一個有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速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歷史使命也需要從現階段實踐中總結教訓。加入中國宏觀經濟問題很大程度上有這種意圖,同時也是宏觀經濟學現實性的一種體現。

        (1)對經典“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的繼承

        總體看我國的“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組織體系可以分成薩繆爾森體系和曼昆體系,圍繞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失業、開放經濟等基本問題展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IS-LM模型、AD-AS模型、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增長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但上述理論源自于對西方經典教材的借鑒,也就是以西方國家的國情為基礎的,其中的案例和資料、數據也以西方國家為主。

        (2)“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的豐富

        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宏觀經濟學”課程既要體現理論性又要體現實用性。這就要求教學內容要更加客觀。西方經典宏觀經濟模型和理論得出的假設前提當前在中國適用與否、中國特色宏觀經濟問題出現的現實背景一定要在教學內容中進行明確,這更加能夠體現“宏觀經濟學”課程的實用性。如何以合適的方式引中國宏觀經濟問題進入教科書,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引入后,篇幅的大小也需要謹慎對待。目前看國內編者主要的引入方式有以下三種:第一,以案例或者閱讀材料的形式將中國的宏觀經濟問題引入“宏觀經濟學”教科書,同時詳細論述該問題的市場條件。第二,在西方宏觀經濟理論后,在章節總結處,通過介紹理論在中國的不完全適用性引入并簡單交代中國宏觀經濟問題。第三,單獨列出一個篇章,詳細講解中國宏觀經濟問題。以第一和第二種方式引入中國宏觀經濟問題,一般所占篇幅不大,論述不夠詳細,但重在中國宏觀經濟問題和西方經濟理論的直接對比,結論鮮明。第三種方式雖然論述全面,但初次接觸宏觀經濟學的學生容易產生中國經濟問題和宏觀經濟理論脫節的印象。總之,任何方式引入帶有中國市場條件基礎的宏觀經濟問題都有其優點,缺憾也無法避免。

        三、、宏觀經濟學”教學方式的改革

        (一)“宏觀經濟學”教學方式改革的主體內容

        目前圍繞“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方式改革,國內學者并沒有很大爭議,主要原因就在于講授式的教學很難解決理論的抽象性,在有限的課時限制下,想完成宏觀經濟理論同時結合中國宏觀經濟實踐,有一定難度。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卻可以根據不同宏觀經濟理論的特點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如講授宏觀經濟的測量時可以采用仿真式的授課方式,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對理論的掌握也就更加準確。對于經濟增長理論的學習可以采用專題報告的方法學習,通過課前的資料準備和課堂上的分組報告使得復雜的理論更加條理化,不僅滿足學生了解中國宏觀經濟的現實愿望,也能降低抽象的宏觀經濟學的教學難度的愿望。同時,多樣化教學包含學生課前準備的階段,課時安排也會縮短。

        (二)互動式教學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的實踐

        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為教學方式,具體而言即改變教師一言堂知識灌輸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研究式教學適合培養理論研究型的重點院校的學生;由于普通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和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優點高度契合,因此互動式教學是普通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生比較適用的教學方式。互動式教學的實現可以有很多方法如專題討論、專題報告、案例分析等。以下以自然失業理論為例對互動式教學課前準備和具體過程設計做一簡單陳述。

        1.教科書選用

        選擇一本合適的具有中國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和理論體系清晰完備的教科書是互動式教學的首要課前準備。本次互動式教學教科書選用賀金社編著的《經濟學:回歸亞當?斯密的幸福和諧框架〉〉(下),2014年由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該教科書內容的特點是借鑒曼昆宏觀經濟理論體系和理論框架,反映經濟思想的演進歷程,同時注重理論內容和中國國情的有機結合。

        2.內容選取與教法的確定

        其次,合適的教學內容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互動方式選擇對互動式教學的成敗也很關鍵。失業問題一直是宏觀政策制定者和公眾關注的焦點。也是當代大學生最為關注的宏觀經濟問題,大學生會由該問題直接聯想到自己畢業后的就業情況,因此對國內的就業環境和失業的具體情況有很強的了解動機,具備了學習失業理論的強大意愿。同時在經濟學的微觀部分已經學習了不同類型市場的資源配置的方式。在宏觀經濟部分學習了測度宏觀經濟健康運行的指標。該部分學習中學生已經有了如下的知識基礎:世界勞工組織對于失業的定義、失業率測量方法,我國的失業率測量手段,我國官方失業率統計數據的局限性。學生具備了學習失業理論的基礎知識。我國的具體國情是缺乏實際的失業率調査數據,較難運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進行課堂互動。失業理論學習采用專題報告和討論具有可行性,但專題討論更加適合學生高度參與。自然失業理論為教科書的第十七章,根據教學大綱安排,本章內容課時設置4個學時。2個學時時間可以安排第一至第二節“失業的分類和職業搜尋”理論。

        3.教學目標設計和教學內容

        開展互動式教學前教師一定要做到對教學目標和內容了然于心,以免互動中偏離主題。本次失業理論的學習最后要達到以下效果:

        (1)教學目標設計

        通過自然失業理論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古典學派的失業理論。另外失業理論與現實聯系緊密,對教學內容應該適當展開,開闊學生的視野與思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自己尋找“中國目前失業總體狀況”這一問題的答案。

        (2)教學內容

        主要完成三部分教學內容:失業的分類,職業搜尋理論對自然失業的解釋,我國的失業現狀及治理。

        4.互動式教學的任務驅動

        基于教學目標和主要內容,教師和學生應該做到互動前心中有數,互動時言之有物。因此無論是授課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做足課前準備,査閱資料、預習理論內容,否則,互動討論或者轉化為教師的一言堂,或者浮于生活爭論,脫離理論學習。

        (1)教師的任務驅動

        教師將學生分成4組,然后分組抽簽,根據教學大綱設計自然失業的4個討論主題,分別為自然失業的分類及中國現階段的自然失業類型、職業搜尋理論以及中國就業市場與發達國家的差異、中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的變動趨勢、發達國家的失業治理對策以及有中國特色的失業治理對策。基于討論主題,制定3篇必須要査閱的經典參考文獻,組織學生査閱資料,引導各小組成員代表闡述本組觀點,其他組成員可以反駁、質疑該觀點,進而形成辯論、產生思想碰撞,最后主講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2)學生的任務驅動

        本次課要求學生對失業理論和中國的失業現狀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作為討論課要求學生對這些內容首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根據教師的安排每組學生必須通過圖書館或網絡査閱以下3篇參考文獻:(1)袁志剛的《失業理論與中國的失業問題〉〉?;⑵張怡的〈〈有關中國失業問題的思考》CT;⑶張少為、賈明德、劉艷的《改革30年中國失業統計的測算與評析》。然后根據本組抽中主題,小組成員進一步査閱及豐富參考資料。根據本組抽中的討論主題,合理安排宣講組員、辯論組員、質疑組員等身份,團結協作。

        5.互動式教學在“宏觀經濟學”中的應用小結

        第一,國內教科書呈現百家爭鳴狀態,很多高校都編著了自己適用的教科書,因此互動式教學教科書選取面很廣。教科書選取應該關注教科書的內容體系是否具有經典性、教科書中理論是否和現實有機結合。

        第二,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豐富,每一部分教學內容可能都有比較適用的互動式教學方法。每個教師可能都會針對自己的授課對象和授課內容做出選擇,選擇時應該充分考慮相對于授課對象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對象的可參與程度。

        第三,互動式教學最忌形式主義,互動一旦脫離教學目標就沒有任何意義。因此,互動式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要嚴謹,確保內容能夠互動,同時互動不脫離內容。

        第四,互動式教學中,教師始終是一個主導者,無論是生生互動還是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掌控互動不偏離主題;內容上,教師設計的程序合理、任務驅動準確是關鍵所在。好的程序設計不僅能使學生始終不偏離主題,而且能充分考慮授課時間。好的任務驅動應能夠在內容主題下實現充分互動,不至于無話可聊。

        四、結論及對策建議

        (一)結論

        第一,由上述“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改革的分析可以看出,“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的豐富是以現實的經濟環境為基礎的,體現了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和現實性兼具的特點。越來越多的中國宏觀經濟問題被引入到教科書中,為中國“宏觀經濟學”教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基礎。

        第二,隨著越來越多的現代教學方式方法引入中國,“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方式改革也順應趨勢出現,這就要求“宏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不能僅是西方經典理論的總結,如果加入中國實際的教學內容則更加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容易開展教學方式改革。教學方式改革又進一步加速了教科書的改革。

        第三,“宏觀經濟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改革共融共生、聯系緊密,拋卻其中一個談另一個問題很難說清,這也是本文將它們放在一起討論的最主要原因。在“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改革間互相促進的良性作用下,教學機制得以改善,最終達到契合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

        (二)推進“宏觀經濟學”互動式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

        第一,在教材中加入更多的中國宏觀經濟問題。任何一種教學法的實踐或教學理論的提出,往往是通過教材來實現的。因此,提高互動式教學效果,教材建設是基礎。為了使學生通過宏觀經濟學的學習,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國內經濟現象,教材中應該加入更多的中國宏觀經濟問題。

        第二,進一步改進互動式手段。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互動式教學的形式應靈活多樣、不斷創新。借鑒國外互動式教學的成功經驗,結合國內高校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可嘗試采用以下方法:(1)采用多媒體動畫教學。“宏觀經濟學”教學的特點是圖表多、模型多,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對模型、圖表有更直觀的了解。⑵開展課堂討論,加強師生、生生互動環節。

        第4篇:對宏觀經濟學的建議范文

        一、主權債務危機發展的歷史

        債權與債務的關系最初來源于信用的發展,在市場主體中的個人、企業之間產生,后來,隨著國家的不斷出現,每個國家的職能也在不斷地擴大著,如果政府的稅收滿足不了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等需要,那么政府就要開始舉債,接下來就會出現一連串的主權債務問題。當一國的政府對所欠的債務無力償還時,就會出現主權債務危機,這和個人或者企業在無法償還債務是出現的個人危機和企業破產是一樣的道理。

        國家主權債務的危機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研究顯示,從1800年一直到現在,債務違約事件在世界上至少出現過250多次,在19世紀20年代和大蕭條時期,全球有近一半的國家都出現過債務違約的情況。在二戰后更是嚴重,比如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主權債務危機。這次的主權債務危機,是由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引起的,一些以航運、旅游產業為主的國家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政府為了救助銀行業的困境,相繼出現了主權債務危機。

        二、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解讀主權債務危機

        宏觀經濟學是一種經濟理論,以總量分析為主。宏觀經濟學中宏觀調控的四大目標是: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為主要的調控手段。現代政府債務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大概已經超過了200年,但對于公債的作用和看法卻一直飽受著爭議。比如:威廉·配第以及梅隆、詹姆士·斯圖亞特等人對公債持比較積極肯定的態度,而法朗斯·魁奈以及查爾斯·達芬南、大衛·謨等人則持否定的態度,認為下一代人會因為公債而加重今后的負擔,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國家破產。大衛·李嘉圖通過“李嘉圖等價”證明了政府發行公債并不能增加財富,后來巴羅也論證并發展了這一思想,但是詹姆斯·布坎南、詹姆斯·托賓等人卻對李嘉圖的這一理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指明了李嘉圖的定價定理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效用的。

        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在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西方政府的干預思想又開始興起了,一些經濟學者提出了公債無害論的觀點。英國的凱恩斯和德國的卡爾·迪策爾等人提出了公債是一種信用的高級形式的觀點,他們認為大規模地發行公債可以體現出國家的進步程度,可以有效促進資本的積累和國家經濟的發展。鼓勵政府大力發行公債,并主張公債和赤字以及補償性財政政策相聯系,形成了“斟酌使用的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面,這一理論在后來也由一些著名經濟學家得以繼承和發展,如:阿爾漢·漢森、薩繆爾森等。

        在20世紀70年代的發達國家中,出現了經濟滯脹的情況,這使凱恩斯的理論受到了質疑。由于擠出效應、理性預期等因素,一些供給學派、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學派等學者認為:政府發行公債其實并不利于本國經濟的發展,而有些學者則認為公債和財政赤字可以刺激政府擴大開支,并提出在政府債務中,內債和外債是等價的,公債只能用于為資本項目融資。

        三、主權債務危機反映出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困境

        (一)宏觀經濟學的理論不能有效解決主權債務危機

        目前看來,要解決主權債務危機還是有困難的。根據西方的宏觀經濟學經典理論來說,要解決主權債務危機問題,要加大政府的收入,減少政府的支出或者借債籌資。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樣做會導致經濟的進一步萎縮,影響政府的收益。而政府已經出現了債務危機,這個時候再去借債籌資,就更增加了籌資的成本,使債務危機更加嚴重,而且有可能陷入“以債養債”的惡性循環,就像美國2007年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一樣。為了促進經濟的增長,各國在財政上大多都出現了赤字,很多國家都運用舉債來拉動經濟的增長,這樣就惡化了主權債務危機,使政府進入了兩難選擇的境地,暴露出宏觀經濟學理論的困境。

        另外,從經濟運行的角度來看,市場對當前的世界經濟給予了比較好的預期,美債危機與歐債危機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信用評級遭到了下調,使得投資者不得不對未來全球經濟前景的預期進行修正,這也造成了全球股市出現劇烈的動蕩。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在進行了兩次量化寬松政策后,還要進行第三次,財政政策也用到了極限,市場對美國的未來經濟預測的是很難復蘇。面對這種債務攀升、增稅困難的低迷局面,現有的宏觀經濟理論不能夠對此提出一個行之有效的建議,也沒有一個具有說服力的解釋。

        (二)宏觀經濟學對政府行為的假設和分析存在缺陷

        宏觀經濟學把政府作為經濟主體納入了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中,為政府干預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實現了政府在經濟運行和調控中的作用,規范了政府合理地介入,引導了經濟的運行。這樣,政府既可以通過政治權利來影響資源的配置,還可以以正式和非正式兩種制度形式來影響,現在經濟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市場失靈的情況一般來自于自發的市場調節。對宏觀經濟學理論的研究,現有的西方宏觀經濟學在對政府行為的假設和分析方面還存在著一些缺陷。

        1.西方宏觀經濟學根據新古典分析范式,把政府假設為一個具有理性的“經濟人”,這種假設不太符合現實,也過于簡單,忽視了人的行為受到文化、道德等因素影響的現實。凱恩斯等人在建立宏觀經濟理論的時候并沒有指出這一特性,但還是認為政府具有完全的信息,能夠很好地測出并解決經濟波動,提高宏觀經濟目標的力度。詹·M.布坎南和戈登·塔洛克為代表的公共選擇學派從政府雇員個體的角度提出掌握行政公共決策權的領導和官員也都是政府的“經紀人”。政府為了實現社會穩定,出現了“支出沖動”,以為這樣可以刺激經濟的復蘇,其實不然,這種出會刺激政府不斷擴大支出,在特殊情況下還要通過借債來實現融資。

        2.西方政府為了實現“四個目標”,借助于財政貨幣政策干預經濟運行,忽視了政府行為的社會性。在實際調控中也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政治、外交等。如果在分析政府的經濟行為和決策時將必要的社會和政治因素舍棄掉的話,那么得到的假設和分析就可能會存在缺陷。

        3.凱恩斯創立了現代宏觀經濟理論以來,宏觀經濟學已經被世界廣泛接受,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西方主流經濟學受到了質疑。所以各個國家應該根據自己國家的特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理論能夠更好為指導實踐服務。

        四、結語

        主權債務問題由來已久,其產生的背景與歷史上經常出現于發展中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特點是不同的,在選擇治理危機的路徑上也存在著許多困難,西方主流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目標是保證宏觀調控四大目標的實現,政府負債是實現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所以政府公債還是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如果運用得當并不會帶來主權債務危機。

        參考文獻:

        [1]張秋.再論政府職能錯位與銀企關系的惡化——我國銀企債務危機形成的原因探析[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05).

        [2]黃茂興.沖突與和諧:經濟人與政府人——兼論和諧社會中政府“經濟人”的行為模式[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4).

        [3]楊華,殷東萍,龍海波.區域經濟合作背景下地方政府行為定位分析[J].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學報,2008(04).

        [4]陸岷峰,張惠.政府適度負債規模的研究——從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到中國地方政府負債風險談起[J].南都學壇,2011(05).

        [5]陳志昂,楊露,董挺.基于M-F長期債務模型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分析——以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為例[J].山東經濟,2011(04).

        [6]曹凱,陳佶玲,潘毓東.歐元區政策二元性矛盾及協調措施探討——基于《穩定與增長公約》的視角[J].經濟論壇,2009(19).

        [7]姚鈴.歐債危機路漫漫中歐經貿待考驗——剖析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及其影響[J].國際貿易,2011(09).

        [8]劉新華,白玫.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及對中國的啟示[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

        作者簡介:王健(1981-),男,山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專業2011級。

        第5篇:對宏觀經濟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啟發式;教法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2)09-0124-02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實永遠是鮮活的例子,經濟學就在我們身邊。《西方經濟學》在教學中一般分為兩個部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個部分,按照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的教學要求,在一年級第一學期的《微積分》學習之后,《微觀經濟學》通常被安排在一年級第二學期,《宏觀經濟學》通常被安排在二年級第一學期。前者是從微觀視角,即從消費者、生產者的視角觀察經濟世界,而后者則是從宏觀視角即從一個國家整體的視角觀察經濟世界。無論前者和后者,對于同學們來講,都是比較抽象的,好像距離現實世界很遠,而且整本書都充斥著圖形,到處都是圖形分析,因此,看起來比那些沒有很多圖形,內容相對容易理解,容易記憶的學科來講,這門課似乎是比較困難的。

        因此,首先要克服同學們的畏懼情緒,在課堂上,用發生在同學們身邊的事例引起他們的興趣,因為現實永遠是鮮活的例子,讓他們覺得經濟學并非空洞的理論,而是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經濟學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事例的抽象、概括和總結。

        例如,在微觀經濟分析中,需求和供給的例子。需求就是在一定時期中,消費者在任一價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產品的數量。我們哪個人沒有需求呢?同學們的衣食住行哪一樣能離得開需求呢?我們吃飯要吃米飯、面條,各種蔬菜、水果、肉類,無不是產生了需求才有了購買的行動;供給就是生產者在一定時期中,在任一價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夠生產的產品數量,生產者生產各種各樣的產品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因為,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生產者的產品就不能轉化為商品,就賣不出去,也就不能實現其價值。

        同樣,在宏觀視角中,經濟學也同樣在我們身邊。比如,某一時期的價格水平是否發生了變動,同學們比較關注的國家大事如GDP、總需求、社會當年完成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央銀行為什么不斷地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的利率等等,很多都與經濟學息息相關。

        這樣,通過生活中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經濟事例的介紹,同學們就會逐漸消除對這門課的畏懼情緒,并由此產生對經濟學的興趣,奠定這門課程學習的思想基礎。

        二、學會看圖

        西方經濟學的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要學會看圖,幾乎每個重要問題的理解都是通過圖形進行分析,這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圖形,這里我們用圖形建立起《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一般地,很多同學會覺得《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似乎有著一條鴻溝,好像二者之間沒有什么聯系,因此,好像二者是兩張皮。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摸索出一個方法,通過供求曲線圖將二者聯系起來。可以說《微觀經濟學》整本教材就是在說明一個圖形,即供求決定圖(如下圖),也就是經濟中供給(S)、需求(D)是如何決定的、供求(S&D)又如何決定了市場均衡價格(P0)與均衡數量(Q0);產品市場是如此,要素市場也是如此;然后,再在此基礎上進行福利經濟學和市場失靈的分析。

        而《宏觀經濟學》其實也是在說明一個圖形,即總供求曲線圖(見下圖),然而,由于研究對象的變化,即由微觀的個體變為宏觀的整體,所以這里的供給是指總供給(AS),需求是指總需求(AD),《宏觀經濟學》同樣要說明的問題是總供給、總需求是如何決定的,總供求(AS&AD)又如何決定了市場一般均衡價格水平(P0)與均衡數量(Q0)。但同時要講清楚,總需求是整個經濟的總需求,因此,不再僅僅是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而且包括了企業的投資需求,政府的政府購買需求,國外的凈出口需求;總供給則相對較為簡單,雖然是整個經濟的總供給,但仍可以看作是由企業來進行這種供給。盡管《宏觀經濟學》中關于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內容更為復雜,但其顯然是具有這種圖形分析上的相似性的。因此,通過這種比較分析,同學們就不會覺得《宏觀經濟學》那么難以理解,從而在思想上建立起來微觀和宏觀相互聯系的橋梁。

        三、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知識不斷增長的過程,是知識不斷鞏固、深化的過程

        克服了畏懼情緒,建立了對經濟學學習的興趣,就會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從而使他們更加重視這門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顯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無論他們提出了什么樣的問題,這都是他們認真思考的結果,因此,老師必須認真對待。他們提出的一些問題可能看起來很幼稚,此時一定不能輕視,要引導學生對基本概念透徹地理解,在此基礎上才可能對經濟原理從而對經濟現實有一個正確的理解。

        例如,對于“需求”這個概念的理解,必須強調這個概念中的每一個詞都是必不可少的,盡管你可以改變這個概念中詞匯的表述順序,但絕不能漏掉一個詞。“需求”這個概念的表述是:在一定時期中,消費者在任一價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產品的數量。需求的主體是消費者,首先,前提條件是:一定時期、任一價格水平。需求是某一個時期的需求,時間變化了,即使其他都不變,需求也會發生變化,比如20世紀80年代的需求和當前的需求,顯然是不可能相同的;“任一價格水平”是指,需求不是某一個價格水平下的需求量,而是在所有可能的價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因此,在圖形上,需求不是表現為一個點,而是表現為一條線。如果是某一個價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則不能稱為“需求”,而是稱為“需求量”。其次,“愿意而且能夠”是指消費者愿意買這種產品,而且有著經濟實力去購買,如果不喜歡,不愿意購買則不能構成對這種產品的需求,同樣,喜歡且愿意但是沒有經濟能力購買也不能構成對這種產品的需求。

        同時,強調概念和理論之間的聯系以及理論與理論之間的聯系。讓同學們清楚,概念是理論的基礎,對理論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對概念的正確理解上,這一點對于任何一門學科都是相同的;理論可以更進一步加深對于概念的理解。

        四、學以致用是最重要的學習目標

        現實中,同學們最擔心的就是學無所用,因為這樣的結果就是學習時可能記住了,一下課或者考試結束,就“全部還給老師”。我們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把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用到生活中,加強對生活中各種現象的理解,并通過這種理解,反過來再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這就是活學活用。舉例來說,在微觀經濟學中的消費者行為理論,宏觀經濟學中的總需求理論,就是我們經常在報刊雜志中聽到、看到的所謂“消費”和“三駕馬車”。通過理論的不斷應用,才能使得理論能夠被記得牢,用得恰當。

        五、參與式教學

        相對于“灌輸式”教學而言,參與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強調在教學活動給予學生進行實踐的機會,充分發揮其主體意識。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我們通常圍繞某種比較容易理解的理論,讓同學們提前準備,通過各種媒體查找相關資料、并進行整理、分析和總結,理清所講內容的邏輯關系,然后在課堂上讓他們走上講臺,做一次“老師”,講給老師和同學們。然后,由同學們對其講解進行評論,提出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最后由老師做最后的總結和評價。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思維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通過這種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不斷地自我總結

        我們在第一堂課上會給同學們關于這門學科的一個分析框架;在一個學期的學習過程中會不斷地往這個框架里添磚加瓦,在每一章節開始要說明要學什么,這一章節的內容和前面、后面的內容有什么聯系,這一章節結束后做一個小結,再次強調與前后內容的聯系;學期結束,這項基本工作也就接近尾聲,最后一堂課,我會做一個關于這門課小結,讓同學們回憶在我們這門課的每一部分,學習了什么,現在,我們再回頭看看這些內容是如何串在一起的,它們之間有著什么樣的聯系。這樣,從總體上,對這門課的內容和特點加深了認識,同時,也為后續課程建立了良好的基礎。

        七、教學相長

        第6篇:對宏觀經濟學的建議范文

        奧地利學派宏觀經濟學最重要的特征是以資本理論為基礎。在思想流派劃分的問題上,部分經濟思想史學者把奧地利學派簡單地歸類為古典學派的做法是欠妥的。盡管奧地利學派繼承了古典學派思想中的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行、儲蓄等于投資和充分就業等假設,然而,奧地利學派一旦把資本異質性和生產結構用于對市場過程的分析,就意味著與古典學派的決裂,因為它強調時間的作用和拋棄了貨幣中性假設。盡管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嘗試運用微觀基礎來鞏固宏觀經濟學理論,并且承認理人不會形成系統性錯誤的預期,但它是以瓦爾拉斯的均衡框架為基礎來構建模型的,以此發展出一種分析總量波動的均衡方法。與其不同,奧地利學派的市場過程不是一個完全確定性的過程,不能用基于均衡的概念來解釋。奧地利學派的資本理論是動態的,它把貨幣、時間、生產要素和企業家精神整合到市場過程的分析中,成為區別于主流宏觀經濟學的重要標志。與主流假設資本是同質的不同,奧地利學派假設資本是異質的。資本的異質性不僅僅因為物質上的異質性,更因為使用上的異質性。因此,在資本問題上,經濟學家不能忽視企業家賦予資本品各種各樣的功能。門格爾在《國民經濟學原理》(1871)開篇就提出“不同級財貨理論”,用來說明人類欲望及其滿足手段之間的因果關系。門格爾將直接滿足人的需要的財貨稱為第一級財貨(消費品),將生產第一級財貨的其他財貨稱為高級財貨,離最終消費品越遠的財貨級別越高。門格爾把資本定義為生產期間保有的高級財貨。門格爾強調資本的異質性和互補性,認為“若沒有同時支配著其余(補足)的高級財貨,則我們要用一個單一的高級財貨來滿足我們的欲望是不可能的。”同時,門格爾強調時間是市場過程分析中的一個“本質要素”,“一些高級財貨,要在瞬間將其轉化為相應的低級財貨是全然不可能的。”時間偏好理論是杰文斯對經濟學的一大貢獻。在《政治經濟學理論》(1871)中,杰文斯創造性地運用三角形圖解的形式來表示資本與時間的關系,認為“資本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使勞動者能夠等候長久工作的結果———使企業的開始至終局,可以距離一個時間。”這直接影響了哈耶克在《物價與生產》中提出的“哈耶克三角”跨期結構分析框架。龐巴維克是奧地利學派資本理論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迂回生產理論是基于時間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他認為,迂回生產的優勢是人們獲得的產品比直接生產的要多,以及它是獲得某類產品(特別是技術含量高和結構復雜的產品)的唯一方法。迂回生產是一種資本化的生產方式,迂回的過程越長,所產出的資本就越多,從而生產的資本化程度就越高。米塞斯和哈耶克在資本理論問題上整合了時間與貨幣兩個核心要素,創立了商業循環理論。米塞斯指出:“資本是儲藏起來的勞動、自然和時間。不靠資本品幫助的生產與利用資本品的生產,其區別在時間。”在《貨幣與信用原理》(1912)中,米塞斯將門格爾的主觀價值理論和邊際效用方法運用到貨幣價值的分析上,并揭示了信貸擴張如何通過相對價格扭曲而導致收入分配的變化并引發周期性的波動。米塞斯突破了古典模型中的兩分法(實際部門和貨幣部門是分離的),提出“貨幣非中立”的觀點。米塞斯認為“中立的貨幣”這個概念是自相矛盾的,“貨幣如果其本身不具推動力,就不算是完全的貨幣,甚至根本就不是貨幣。”即使在長期,貨幣也是非中性的,貨幣本身就是引起資本結構變動的一個因素。在此基礎上,哈耶克的《物價與生產》(1931)首次提出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結構”的概念,建立了被稱為“哈耶克三角”的跨期結構分析框架,闡述貨幣—產出的因果關系及貨幣在生產結構中的傳遞機制,強調相對價格在決定生產數量和方向中的支配性作用。哈耶克的分析框架成為加里森宏觀經濟學的直接理論來源。

        二、奧地利學派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

        加里森的宏觀經濟學模型主要借助于三個圖形工具,可貸資金市場和生產可能性邊界是從主流宏觀經濟學吸收過來的,而跨期生產結構主要是以“哈耶克三角”為基礎的。加里森認為該模型的新穎之處在于其整合性和運用性。右下方的坐標為可貸資金市場,它反映了不同利率水平下儲蓄者的貸款意愿和投資者借入資金的意愿,可貸資金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的交點決定了均衡利率,儲蓄有效地轉化為投資。右上方的坐標是生產可能性邊界,它用來分析替代性產品(投資品和消費品)的生產組合。其中,坐標縱軸描繪了消費品的運動軌跡,生產可能性邊界上的點在坐標縱軸的投影與跨期生產結構(“哈耶克三角”)垂直直角邊上體現的最終消費品的產出相一致。坐標橫軸描繪了總投資的軌跡。生產可能性邊界上的點表示在充分就業情況下的投資與消費組合。遵循哈耶克在《物價與生產》的分析路徑,模型的分析是從充分就業和資源被充分利用這一假定均衡狀態出發。左上方的坐標是跨期生產結構,它具有兩個維度:價值維度和時間維度。垂直直角邊表示價值維度,用于衡量消費品產出的價值,它通過貨幣價值表示出來;水平直角邊表示時間維度,即生產的迂回程度。水平直角邊的左端是遠離消費品(即資本化程度高)的階段,右端是靠近消費品(即資本化程度低)的階段。

        從時間軸到斜邊的垂直距離表示生產過程中產品的價值。時間偏好的變化創造了獲利機會,企業家的預期利潤是決定生產結構變化的最現實和最重要因素。當市場主體的時間偏好降低時,人們減少當前消費,可貸資金供給曲線向右移動到S',均衡利率下降,原本無利可圖的資本化程度較高的產業現在變得有利可圖,投資者把資源和勞動服務從相對靠后的階段轉移到相對靠前的階段,從而使生產過程更加迂回,整個生產結構鏈條被拉長,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在圖形分析上,均衡利率的下降引致生產可能性邊界上的投資與消費組合沿著邊界順時針運動,“哈耶克三角”的斜邊更扁平了。從整個生產過程看來,在資本重構的初期經濟增長率可能出現短暫性下降,一旦資本重構完成后,經濟增長率將會比偏好變化前更高,資本重構(形狀發生變化)后不斷擴大的“哈耶克三角”。由時間偏好變化引致的資本重構,并不會使消費持續性地降低,而是未來消費增加得更快,因此,資本重構促進消費增加的結果與市場主體時間偏好變化的目的相一致,這種增長模式是可持續的。奧地利學派與凱恩斯理論的根本分歧集中在儲蓄與投資的關系以及利率的問題上。凱恩斯認為儲蓄與投資是兩個完全獨立和相互矛盾的過程,他說道:“個人的儲蓄行為不是用將來的消費需求來代替現在的消費需求,它是這種需求的一種凈減少。儲蓄行為除了會減少現在的消費需求以外,還會減少現在的投資需求。”在利率問題上,凱恩斯指出:“即使貨幣數量大量增加,也只能對利率施加相對較小的影響。因為貨幣數量的大量增加,會使得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如此之大,以致由于安全動機引起的流動性偏好會加強。”在凱恩斯看來,投資者的信心狀態或信貸機構的信用狀態的弱化將引致資本邊際效率的突然崩潰,并導致經濟危機,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性內在于市場經濟中,國家應“擔負起更大的責任來直接組織投資”。奧地利學派則從資本異質性和生產結構的角度對凱恩斯的觀點進行反駁。他們繼承古典學派的觀點,認為儲蓄與投資并不是兩個完全獨立的過程,它們之間彼此緊密相連,儲蓄的增加直接反映投資增加。在解決“儲蓄如何有效轉化為投資”的問題上,奧地利學派提出了自己的解釋:第一,在資金來源方面,商業企業投資所需要的資金不僅來源于消費者的直接儲蓄,還來源于自身留存利潤(自我借貸);第二,在轉化方面,市場經濟存在著許多不同的金融工具,商業企業能夠獲得擴大經營規模和采用新技術的資本;第三,在因果關系上,認為凱恩斯所堅持的“資本邊際效率的突然崩潰”不是衰退的原因,相反,它卻是此前信貸擴張和隨后利率扭曲引致資源錯配的結果。投資者信心的普遍喪失和流動性偏好的增強是政府干預的結果,它們并不內在于市場經濟中。加里森運用引申需求效應和時間貼現效應,來說明儲蓄與投資之間的動態關系,并把引申需求定義為“對生產要素的需求,以及由此對中間產品的需求。”在轉向資本化程度更高的生產方法的過程中,時間貼現效應是巨大的,它有助于抵消引申需求效應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為在這過程中,生產手段作為產品本身,其數量也在不斷增長。引申需求效應主導較晚階段,時間貼現效應主導較早階段。在缺乏資本異質性的理論前提下,凱恩斯關于“儲蓄與投資的矛盾性”否定了時間貼現效應,同時暗含著“投資的增加不需要犧牲當下的消費為代價”這一假設,因此凱恩斯往往忽略了生產可能性邊界上投資與消費組合沿著邊界順時針或逆時針的運動。在利率問題上,奧地利學派認為,盡管在信貸擴張的初始階段,貨幣數量的增加確實會暫時性地降低利率,然而,從長遠來看貨幣數量不會影響利率,除非時間偏好發生變化。儲蓄—投資—消費的比例是由每個市場主體的時間偏好決定的。奧地利學派認為,信貸擴張是經濟波動的制動機制,相對價格變動是經濟波動的傳導機制。假設市場主體的時間偏好不變,中央銀行為應對經濟衰退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用MC表示信貸擴張),信貸擴張引致均衡利率的暫時性下降,人為的低利率向投資者釋放錯誤的信號,激勵他們增加資本投入。然而,信貸擴張引起資源的跨期錯誤配置,生產結構在兩個方向受到扭曲,一個朝向早期階段,另一個朝向晚期階段,中間階段經歷了相對下降(甚至絕對下降),陷入了“雙重失衡”。

        投資在時間上靠前和靠后的部門中的過量資本并不會產生更多的最終產品,因為并不存在足以完成生產過程的其他互補性資源和真實儲蓄。“哈耶克三角”的兩條直角邊受到兩股相反力量的拉動,斜邊發生斷裂,中間階段的產出相對減少。根據資本的互補性,中間階段產品的相對減少意味著市場過程正常運轉的各生產要素的恰當比例遭受破壞,這預示著資本重構過程不可能完成。此外,政府的信貸擴張政策不可能無限期進行下去,信貸擴張引致的經濟過熱和資產泡沫壓力必將迫使政府收縮信貸擴張力度,原本依賴于廉價信貸進行擴張的長期項目將出現資金鏈斷裂而無法清償銀行的貸款。當銀行出現大規模的壞賬時,整個金融系統和生產過程就會突然崩潰。根據加里森的分析,信貸擴張導致生產可能性邊界上的投資與消費組合暫時性地偏離邊界,一旦資本重構過程最終失敗時,在邊界外部的投資與消費組合就回落到邊界的內部。第一,在跨期生產失衡出現之前,信貸擴張確實使原來無利可圖的投資項目得以執行,這也是政府刺激性政策在信貸擴張初期能夠獲得暫時性成功的原因。第二,當經濟出現跨期失衡時,投資與消費組合并不是簡單地沿著原來的發展路徑向邊界上原初的位置折回,而是會落到邊界的內部。在長期項目被迫終止時,盡管非專用性生產要素能夠在各生產階段進行轉移,但專用性生產要素卻不能被轉移到其他生產階段,而不得不被放棄。由此可見,信貸擴張政策在短期內能夠刺激投資和扶持就業,但從長期來看卻會產生更大的負面效應。

        三、奧地利學派宏觀經濟學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啟示

        1.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減速的主要原因是產能過剩的結構性問題,突出表現在資本化程度高的產業。

        資本化程度高的產業在信貸擴張的效應下表現為規模擴張過快,這種擴張模式嚴重依賴于高負債來實現,在產能過剩、經濟增長放緩、外部經濟復蘇不明朗的情況下,高負債意味著高風險。根據奧地利學派的分析路徑,等到投資要清算的時候,危機必然爆發。在產能過剩引致結構性問題的條件下,單純運用需求政策,往往使政府的宏觀調控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如果選擇信貸擴張的方式來提振資本化程度高的產業,盡管在短期內有助于產業復興,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扭轉產能過剩的困境,相反只會惡化企業債務負擔,并進一步加深中國經濟的脆弱性;另一方面,過度擴張的資本化程度高的產業與上下游產業形成一個龐大復雜的產業網絡,若政府放手不管,這些產業的收縮效應將進一步擴散,給宏觀經濟帶來巨大沖擊。從增長速度上看,中國經濟增長已從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7%—8%的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進入一個結構調整期。下一階段的重點是,通過改革來重構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優勝劣汰的作用來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以優化產業結構比例。中國的結構調整是一個經濟再平衡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改革可能會導致未來增長率略微下降,但這應該是一個健康的發展現象。總理強調:“經濟發展不是短跑,而是沒有終點的長跑,要有一定的速度,但更重要的是看耐力和后勁。”

        2.資本的異質性和互補性,要求在良序運作的法律制度環境下充分發揮企業家精神。

        這里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資本的異質性和互補性要求各要素相互配合才能實現生產的目的,然而有效率的資本組合并不是自動達成或由某個超市場力量(如政府)的意志決定的,相反,它主要依賴于市場過程中的企業家活動。在動態的生產結構中,異質性資本的有效組合,實際上就是企業家頭腦中分散的知識如何通過價格體系有效地實現跨期協調的問題。企業家依據價格和預期利潤來配置各類資源,或采用新的、更有效率的生產工序,或引進更具盈利性的商業組織形式。企業家精神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引擎,企業要持續地獲取利潤,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已有的競爭優勢上,他們必須持續地創新,避免模仿者的模仿行為終結企業家的利潤。另一方面法治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它對于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改革至關重要。哈耶克明確指出:“經濟領域中的政策應當由法治支配。經濟活動的自由,原本意指法治下的自由,而不是說完全不要政府的行動。”在市場與政府的關系上,哈耶克強調:“重要的是政府活動的質,而不是量。一個功效顯著的市場經濟,乃是以國家采取某些行動為前提的;有一些政府行動對于增進市場經濟作用而言,極有助益;而且市場經濟還能容忍更多的政府行動,只要它們是那類符合有效市場的行動。”鮑莫爾關于“游戲規則在決定企業家精神配置到生產性或非生產性(甚至破壞性)活動上發揮著關鍵性作用”的分析,極具啟發意義。實現企業家精神與市場經濟發展目標相一致,離不開法治和政府的監督作用。法治和政府監管職能的缺失,必然使企業家沿著非生產性(甚至破壞性)的路徑去追求財富。政府在創設良好的營商環境中發揮積極作用,需要充分利用好三大清單,即利用“權力清單”來限制政府權力,法無授權不可為;利用“責任清單”來限制政府的“不作為”,落實政府監管職責;利用“負面清單”來保護市場主體的自利,以此來激活市場活力。在缺乏法治的環境下,放任市場自發力量所帶來的破壞性經濟后果,是個人和社會都難以承受的。

        3.資本的異質性和互補性為政府在危機時期如何有效調控經濟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當經濟發生系統性危機,政府不得不實施干預政策來拯救經濟時,政府的調控措施必須尊重市場原則和生產規律,改革和創新宏觀調控手段。新古典關于資本同質性的過于簡化的分析,并沒有為政府的有效調控提出具可操作性的建議,那種認為只要增加投資就能刺激經濟的觀點,其實是一種誤解,它忽略了“耐用的投資品并不代表增加產出所需要的一切資本”的事實。要實現預期增長,政府必須把與耐用投資品互補的其他資源投放到生產過程中,以實現各級資本品需求和消費品需求之間恰當的比例。因此,政府在對市場結構進行調整時,不能僅僅關注投資的貨幣數量,更需要關注生產結構中各種資本的合理配置,重點扶持經濟結構中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防止累積性的結構失衡。總理在談到政府職能和調控方式轉變的問題上,多次強調要“激活力、補短板和強實體。”“激活力”要求政府為企業家精神更好地發揮生產性作用優化宏觀環境,激發巨大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補短板”要求政府在結構調整過程中通過定向調控、精準發力的“微刺激”政策(如定向降準)來修補生產結構中的缺環;“強實體”突出了實體經濟在整個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金融市場離不開實體經濟的健康運行,實體經濟是因,金融表現是果,兩者決不能相反。一旦實體經濟中的生產結構出現資源錯配,最終其經濟問題必然在金融市場上得到強烈的反映。

        4.政策制定者需要準確理解總量性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上漲之間的關系。

        利率對異質性資本價格的不同影響,可突破傳統的通貨膨脹理論,為理解經濟周期性波動提供新的切入點。主流宏觀經濟學認為,溫和的通貨膨脹有助于改變市場主體對未來前景的悲觀情緒,起到鼓勵投資和刺激消費的作用。然而,在奧地利學派宏觀經濟學看來,即使貨幣當局通過增加或減少貨幣供應的措施來實現物價穩定目標,經濟也可能出現跨期失衡,因此,政策制定者不能簡單地將價格穩定作為宏觀經濟健康運行的標志。在市場過程的分析中,我們不能忽視通貨膨脹對相對價格的扭曲效應:某類資產價格(尤其是資本化程度高的產業)能夠對信貸擴張迅速作出調整,而有些價格則調整得很慢。信貸擴張引致的相對價格的變動向市場主體發出了如何配置資源的信號,這些扭曲性的價格將導致資源的低效乃至錯誤配置。2007—2009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奧地利學派宏觀經濟學的合理性。

        四、結語

        第7篇:對宏觀經濟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 新古典綜合派宏觀財政政策

        一、新古典綜合學派的概述

        新古典綜合派是在二戰以后,以薩繆爾森為代表的一批美國經濟學家的努力下,逐漸形成了的宏觀經濟學。所謂的“宏觀經濟學”是在凱恩斯基本理論基礎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綜合在一起而形成了。而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包括價格理論,消費理論,生產理論,市場理論以及分配理論和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則被冠以“微觀經濟學”的名稱。

        新古典綜合學派是繼“凱恩斯革命”之后起初最有影響力的凱恩斯學派,又先后自稱“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Post-Keynesian Mainstream)”和“現代主流經濟學新綜合”。

        反映這個學派理論觀點的代表著作是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在經濟政策上,主張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調節總需求,以減少失業、抑制通貨膨脹。在經濟制度方面,主張混合經濟論,即公私機構共同對經濟施行控制①。

        二、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

        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對各經濟體都造成了不可低估的沖擊。受其影響,經濟已告別“高增長、低通脹、貿易流量大幅增長”的黃金時期,經濟增長減速、就業壓力加大與貿易保護抬頭使各國步入“多事之秋”。 美國第四季度GDP下降了4.5%,剔除貿易的貢獻,內需增長下滑顯著,個人消費和投資等降幅都比較大,制造業遭遇到近30年來最為嚴重的衰退,新的訂單和產量也降到了1948年以來的最低谷。與美國相似,歐盟經濟前景堪憂,日本經濟也添內憂外患,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長明顯放緩②。在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中,中國也不能幸免。我國的GDP已增長放緩,已從以前的兩位數增長跌落至個位增長③。

        三、從新古典綜合學派角度評析我國當前財政政策

        從新古典綜合學派的角度,在凱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思想的基礎上,新古典綜合派進行了兩個方面的創新。一是主張采取“逆經濟風向行事”的財政貨幣政策,以減少經濟周期對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

        我國目前處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經濟增長下滑的威脅正一步步逼近我國。現階段我國應該通過主動的政策選擇,從需求、供給、制度改革等多個角度入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正如當下熱議的四萬億投資擴大內需之事:

        一是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五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六是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支持高技術產業化建設和產業技術進步,支持服務業發展。七是加快地震災區災后重建各項工作。八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減輕企業負擔1200億元。十是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④。

        新古典綜合學派的第二個創新是主張在經濟上升期實行赤字預算、發行國債,刺激經濟快速增長。當前我國四萬億擴大內需資金的來源,中央政府承擔11800億,其它近三萬億。

        由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各有特點,作用的范圍和程度不同,因此在使用哪一項政策時,或者對不同的政策手段搭配使用時,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所以政府應根據不同情況,靈活地決定。 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關系方面,新古典綜合派有兩個基本主張:一是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為重要。二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應“相機抉擇”。

        新古典綜合派又提出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實現多種經濟目標。實現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微觀化。即政府針對個別市場和個別部門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區別對待的經濟政策。這樣可以避免宏觀經濟政策在總量控制過程中給經濟帶來的較大震動,使得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和調節更為靈活有效。例如,財政政策在穩健的前提下可采取有針對性的結構性松動措施。如大幅度增加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及社區醫療等薄弱環節及弱勢群體的支出,尤其要加大對災后重建以及中西部縣域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繼續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同時提高稅率水平,這樣也有利于緩解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

        參考文獻:

        [1]潘醒東.論新古典綜合學派對凱恩斯經濟學的發展.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3.

        [2]馬宏范.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與中國財政政策選擇.經濟研究參考.2009.7.

        第8篇:對宏觀經濟學的建議范文

        一、國際經濟學學科的主要特點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中國部分高等院校才開設國際經濟學這門課程,之后越來越多的高校也陸續引入這門課程。作為一門在中國發展時間仍不長的經濟類專業基礎課程,國際經濟學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以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為基礎。國際經濟學以經濟學的一般理論為基礎,研究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是一般經濟理論在國際經濟活動范圍中的應用與延伸,是經濟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研究方法上,國際經濟學主要是以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為基礎。從研究內容來看,國際經濟學主要包括微觀部分(國際貿易部分)和宏觀部分(國際金融部分)兩大塊。其中,國際貿易部分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微觀經濟分析為基本工具,屬于實物面研究;而國際金融理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宏觀經濟分析為主要工具,屬于貨幣面研究。

        2.理論體系比較龐大。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內容比較廣泛,并且涉及到很多當前國際經濟中的現實問題。微觀部分主要研究國際貿易純理論、貿易政策、貿易與經濟增長、要素國際流動等問題,側重于解釋國際貿易的起因與利益分配以及國際貿易政策的影響及其依據等。宏觀部分主要研究國際收支理論與政策、匯率理論與政策、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政策和國際貨幣制度等問題。從國際經濟學所涉及到的理論派系來看,微觀部分主要涉及到絕對優勢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要素稟賦理論、重疊需求理論、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規模經濟理論等,宏觀部分主要涉及到貨幣模型、資產組合平衡模型、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等,可謂是理論派別林立。此外,國際經濟學是一門發展的學科,如克魯格曼等人仍致力于國際經濟學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3.與其他專業課程互為依托。國際經濟學和經濟類專業的其他專業課程,如西方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等課程互為依托。在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國際經濟學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一般都是安排在其他專業課程之前或者與其同時開設。在國際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將會涉及到一些財政、金融、投資和貿易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因此以前所學習的西方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投資學等基礎課程是國際經濟學學習的基礎。與此同時,國際經濟學的學習也將為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投資學、國際金融學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并有利于學生以更為開闊的國際視野來學習和研究理論和現實中所涉及的財政、金融、投資和貿易等方面的問題。

        4.對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國際經濟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其內容涉及到比較多的經濟數量關系。國際經濟學之所以能夠形成關系密切且相互支持的理論體系,是因為它體現了數學的基本特點,即概念、方法的抽象性和邏輯的嚴密性。一般來說,經濟學的學習和研究都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作為支撐。而在其中大量采用數學模型進行論述的國際經濟學,更是要求學生具有比較扎實的數學基礎。

        二、國際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經濟學同西方經濟學一樣,都是從西方發達國家引入的經濟類課程,這些西方經濟理論在解釋或應用到中國經濟發展實際的過程中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當然,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

        1.學生的專業基礎較為薄弱。作為經濟學類專業的基礎學科,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等也是國際經濟學學習的基礎和前提。盡管這些課程在教學計劃中都有所安排,但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這一問題在國內大多高等院校的教學實踐中都是存在的。再加上受應試教育這一傳統思維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將所學的理論同經濟發展實際聯系起來并加以理解和記憶,致使專業基礎不夠牢固。而這勢必會影響到國際經濟學的教學效果,難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2.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較弱。數學是經濟學的重要分析工具。在國際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中,更是涉及到了較多的數學模型和邏輯分析。在教學的過程中明顯發現,學生對數學工具的運用還不夠熟練,數學思維能力較弱,對邏輯推導、數學證明等比較生疏,尤其是難以理解理論模型的經濟意義,不能將數學模型與其經濟含義聯系起來。因而,學生的數學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3.教學方式比較傳統。目前,很多國內高等院校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仍普遍采用“滿堂灌”這種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將講授知識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而忽視了學習方法的引導,更忽視了“教”和“學”的互動,這種教學方式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大多學生仍傾向于“被動”學習,缺乏“主動”的思考。

        4.理論與實際脫節較為嚴重。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大多高校仍傾向于由教師選取相應的教材并以該教材為中心進行教學,這有利于教師完成備課、講授等教學環節,也有利于學生對該課程理論體系的理解和掌握,但這也使得教師和學生過分依賴教材,進而忽視了國際經濟理論與經濟發展實際之間的關系,難以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眾所周知,理論來源于實踐并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因而以教材為中心開展教學可能會導致“教”、“學”雙方思維僵化,難以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學習并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更難以增強學生用所學理論來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國際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對策和建議

        作為發展中國家,國際經濟學課程的定位應立足我國實際,借鑒發達國家(地區)的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提高其教學質量,進而增強學生用所學的國際經濟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致力于中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

        1.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為有效提高國際經濟學的教學質量,必然需要一支科研和教學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而建設好國際經濟學師資隊伍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加強學科內任課教師的定期交流,不斷提高團隊意識,此外還要積極同兄弟院校的相關師資隊伍進行溝通和交流;(2)鼓勵任課教師到國內外其他高等院校進修和深造,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知識層次;(3)鼓勵任課教師進行科學研究,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科研水平;(4)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使之能夠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并將其有效地應用于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

        2.引入比較先進的教學方式。針對目前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目前國內有很多高校已經在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開展雙語教學。因此,在我校國際經濟學的教學方面,可先嘗試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行雙語教學,然后逐步推廣到經貿學院的其他經濟類專業。此外,可以采取諸如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實驗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方式,有意識地培養并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可嘗試將所涉及的理論同現實熱點問題結合起來,這樣不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更能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充實新內容。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國際經濟發展中的新現象層出不窮,國際經濟理論也在不斷發展,而教材里面知識的更新卻顯得有些滯后。因此,在結合教材講授國際經濟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密切關注國際經濟的發展動向,并及時充實新內容和引入新數據。如在講授國際貿易理論的時候,要引入當前國際貿易研究領域中出現的新思想和新理論;在講授歐盟區域經濟一體化實踐的時候,要引入新數據并介紹歐盟發展的最新動向等等。此外,還應將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同課程教學結合起來,堅持學以致用,并立足于為中國經濟發展作貢獻。

        第9篇:對宏觀經濟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高等教育;西方經濟學教學;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研究式教學法;實驗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F239.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2-8750(2012)02

        一、引言:高等教育的新環境、新主體呼喚新方法

        高等教育面臨國際化的新形勢,同時高等教育的受眾和主體也有新的變化,不僅包括“90后”的大學生受眾,而且還包括越來越多的新的教育工作者與教師隊伍(即“70后”、“80后”的加入),對西方經濟學教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決定了西方經濟學在教學方式與手段上都要有所創新。

        很多學者都認為經濟學教學改革十分必要。劉志彪等認為,盡管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經濟學教學模式經過多次更新,但由于其是脫胎于蘇聯的教學設計思想,因此仍存在若干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或問題[1]。方福前指出,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兩大偏向:一是夸大西方經濟學的意識形態性,二是完全忽視西方經濟學中所蘊含的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內容,全盤地將西方經濟學作為方法論意義來對待。他認為要矯正這兩大偏向,必須進行教學理念、方法的改革[2]。逄錦聚從宏觀層面指出了經濟學教育教學所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主認為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學理念有待轉變,高校結構、學科專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合理化,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等方面[3]。

        也有一些學者在經濟學教學方法改革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探索。元惠萍從現代經濟學本身的分析方法入手,指出經濟學課程的教學適合從具體到抽象,然后再由抽象轉化到具體[4]。阮守武認為,像西方經濟學這類基礎課程的教學應該以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為中心,教師應該側重教會學生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尤其是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5]。于澤認為,實驗輔助教學是本科經濟學教學較為理想的選擇[6]。唐國華認為,教師應通過比較教學法使西方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課程取得相得益彰的教學效果[7]。

        這些研究都為本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筆者主要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嘗試提出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幾種可能的“新方法”,包括換位思考教學法、批判式教學法、內容創新式教學法、研究式教學法、體系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實驗教學法等,以期引發中國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的新探索。

        二、我國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針對中國高等教育與經濟學教育宏觀環境的新變化,面對教師與學生的“新主體”,如何設計、開發與選擇西方經濟學教學上的新方法,是本部分的核心研究主題。筆者認為,“換位思考教學法”、“批判式與創新式教學法”、“研究式教學法”、“體系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興趣式教學法”、“實驗教學法”等,抑或以上這一系列方法的綜合運用可能構成西方經濟學教學新方法的備選子集。

        (一)換位思考教學法

        在理論研究層面,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研究中有關換位思考法的研究較為鮮見;在實踐教學層面,這一方法也未得到廣泛運用。通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與同行聽課,筆者發現,在西方經濟學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并促使學生站在教師的角度,實現雙向換位思考,尋求相互間的交集,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主動將自身定位為學生,把握以下內容:學生需要什么,喜歡什么樣的教方法,期望達到怎樣的效果。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教學方法對于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難點與教學重點的把握和解決具有重要意義。當老師從學生的視角來開展教學時,一方面,更容易了解學生對教學重點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對教學難點的解決與根除功效更為顯著,更容易了解學生為何“卡”在某個問題上,找到問題的癥結。

        例如,在微觀經濟學“替代效應、收入效應與總效應”的講解過程中,如若教師能實現學生身份的換位,就能夠很容易把握學生在理解這組概念的過程中的難點,這個難點在于對“補償預算線”的來緣和對替代效應的理解,即一種商品價格發生變動會對消費者產生兩種影響:其一,使消費者實際收入發生變化;其二,使商品相對價格發生變化。而我們界定替代效應時,卻提及“在實際收入水平不變的情況下,對于兩種商品而言,其中某種商品價格變動,引起二者相對價格發生變動,進而導致消費者對于該商品的需求量發生變動”,看似前后矛盾,而事實上,筆者認為,教學中的關鍵是讓學生明白分析某自變量對因變量影響時要剔除其他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由此,在西方經濟學基本概念的界定過程常常出現“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這一表述,這樣也容易讓學生了解西方經濟學的嚴謹與作為一門“科學”的顯性特征。

        (二)批判式與內容創新式教學法

        這里的批判式與創新式教學法均是相對教學內容而言,而非方式本身的創新。筆者認為,這一方法如果運用得當,將不僅使該部分內容取得較佳的傳授效果,還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獨立思考、創新的熱情。現在的大學生基本都是“90后”,是富有創意的一代,教師理應注重這一層面的培養與訓練。批判式與創新式教學法對教師主體有相對較高的要求,即不僅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非常熟悉,更要求教師對此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進而形成對原有內容的批判與創新。也恰恰因為這一要求較高,這個方法在中國高校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并未得到廣泛應用。

        例如,國內一些微觀經濟學教材往往傾向于將“需求”與“需求量”這一對基本概念相互混淆,進而使學生產生極大誤解,筆者曾在宏觀經濟學課堂上復習微觀經濟學內容時,問及“影響需求的首要因素”,95%以上的學生回答是價格,而且其理論根據均是來自于教材。

        (三)研究式教學法

        所謂研究式教學法,就是針對相關課程中的核心內容、重點內容、難點內容,在對基礎理論進行講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專題式的深入研究。研究式教學法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還有利于對課程重點與難點的把握。當然,這一方法的運用應根據差異化受眾主體有針對性地、適當地應用,比如綜合性大學可以嘗試將其作為主導性的教學方法,而普通財經高校和其他一般性高校則可將其貫穿于重點章節和重要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之中。對重點和難點內容適當開展研究式教學,不僅不會讓學生覺得枯燥或難度高,而且相反能提高其學習積極性,掌握運用經濟學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方法,并能拓展其分析問題的思維和視野,提升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具體運用這一方法時,教師可以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在他們時間允許、精力充分和能力較強的情況下,要求他們個人單獨完成,如若某些條件受限,可以采用分組開展,團隊協作的方式完成。

        例如,教師講解微觀經濟學的彈性理論時,可以布置學生在此基礎上開展一定的應用研究,如“如何運用彈性理論看待葉圣陶的《多收三五斗》”,“運用彈性理論對超市日常與周末商品差異化定價進行經濟學分析”,“從供求理論與彈性理論看公園門票的定價問題”等。再如,在講解宏觀經濟學中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實踐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中國近年來采用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進行思考并形成若干小論文,如“2008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為何提出保8而不是保7.6抑或9呢”,“家電下鄉政策的邏輯出發點、內在機制與效果”,等等。

        (四)體系式教學法

        截至目前,體系式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的理論研究中較為鮮見,然而通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筆者逐步認識到該方法的必要性。這里的“體系”指的是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的課程體系,教師在講每一章、每一節甚至每一個知識點的過程中都應該注重其在整個西方經濟學知識體系中的坐標位置,即該知識點在整個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如若能做到這一點,章與章之間、節與節之間、具體的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銜接與連貫自然是水到渠成。事實上,這一教學方法對教師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對整個西方經濟學的知識點和教學體系了然于心,否則就難以在教學過程中真正貫徹體系式教學法。

        在教學實踐中,體系式教學[鑒于國內各高校的西方經濟學的教材有所差異,因此這里筆者基于國內目前較為普遍使用的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包括微觀部分與宏觀部分)進行闡述。]十分必要。如從對微觀經濟學整個體系的把握來看,教師可以分以下幾個步驟來引導學生對整個微觀經濟學知識體系進行把握:(1)對西方經濟學課程的全貌進行介紹以使學生對之有個概覽;(2)通過供求理論引出課程核心理論,即一只看不見的手“市場之手”,尤其要強調價格機制的調節作用,并將價格理論作為課程體系的主線;(3)進入微觀經濟學的兩大微觀主體之一(即居民或家庭的消費行為理論)的介紹;(4)從生產論、成本論開始介紹另一大微觀主體――企業的供給行為決策過程;(5)引導學生思考連接兩大微觀主體的紐帶,這個紐帶顯然是市場(包括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6)圍繞完全競爭、完全壟斷、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四種市場類型展開對市場行為的介紹;(7)在上述講述的基礎上可引入一般均衡研究方法,主要探討在市場體系中是否存在一般均衡,如若存在,是否存在經濟效率,后一問題可引導學生進入福利經濟學的學習范疇;(8)指出市場不是萬能的,由此引出對微觀經濟干預的介紹。

        在宏觀經濟學課程中,教師可以主要以國民收入或總產出為分析框架展開教學:第一,從國民收入的概念界定入手,介紹國民收入的核算方法;第二,在國民收入內涵與核算基礎上,討論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第三,利用IS―LM分析工具分析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仍然是探討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與此同時對均衡利率的決定進行分析;第四,從政策理論與政策實踐兩個層面,仍借用IS―LM模型,論證財政或貨幣政策的運用組合方式以及政策效果,落腳點同樣在國民收入;第五,借用另一種分析框架或工具,即AD―AS模型,放松在IS―LM分析中價格P不變的假定,使得分析更為接近經濟現實,探討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第六,表面上探討失業與通貨膨脹間的內在關系,實質上仍圍繞總產出為中間變量開展論證;第七,放松IS―LM、AD―AS模型中國際匯率E固定不變的假定,基于全球視角將匯率內生化進行考察,利用IS―LM―BP模型探討國內外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第八,從長期視角分析國民收入增長的趨勢問題以及周期性波動問題。顯然,國民收入構成其整個分析過程的核心主線。

        這一方法的運用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教師在全程教學過程能否做到認真對待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每一門分課程、認真對待每一節課、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認真對待每一個知識點。

        (五)啟發式教學法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最先提出了啟發式教學法,然而在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的研究中并沒能具體細化,也不具可操作性。事實上,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應用于教學的初始階段,而且還可應用于教學的全過程。教師不僅可以利用教學內容之外的經典寓言、人生哲理、世界觀與價值觀等方式來開展教學,還可以利用西方經濟學課程自身內容進行啟發。

        教學過程中的啟發非常重要,它能引起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結合經濟生活的現實,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學生進行思考。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企業微觀經濟主體是如何定價的?該考慮和權衡哪些變量和因素?如若定價不當會引起什么樣的后果?現實當中又有哪些成功案例和慘敗的經驗教訓?這一系列問題對學生的啟發足以引起學生對微觀經濟學的興趣。再比如,在宏觀經濟學課程中,如何判定與認識宏觀經濟形勢與趨勢?宏觀經濟政策該如何制定?政策力度該如何把握與決策?政策效果當如何評價?這一系列貼近現實的問題必然能激發學生對西方經濟學課程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

        (六)興趣式教學法

        興趣教學法對于任何一門課程都非常重要,然而在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研究中,筆者之所以撐起為“新方法”,是因為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中,興趣式教學法的核心在于從根本上激發教師“教”的熱情與學生“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理應成為授課教師思考的重要問題。當學生興趣被調動時,教師就在一定程度上駕馭了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也就完成了一半。至于學生的興趣如何激發,其實上述每一種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學生興趣的調動,將學生導向有意義的學習,促進其知識的長期保持,并為其進一步的深入學習與探究提供了動機。從宏觀層面來講,校園的教風與學風、良好的校園文化塑造、學生整體的精神面貌等都會對其有較為深刻的影響;從微觀層面來看,教師的人格魅力、具體的課堂傳授方式等的影響更為直接。

        從某種意義上說,調動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是一門藝術,它并沒有標準劃一的方法或模式。對于具體的課程內容而言,教師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常見的生活案例,“假定今天早晨你的口袋中只有3元錢,你如何安排你的早餐?”“假若只有饅頭和油條,你又會如何選擇你的消費組合?”這會讓學生對“消費者行為理論”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的興趣激發式教學會讓學生在課堂內外的學習產生意猶未盡之感。

        (七)實驗教學法

        盡管實驗教學法在眾多課程(如物理、化學等)的教學中被廣泛應用,然而事實上,這一方法目前在國內經濟學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中并未得到足夠重視。盡管實驗經濟學這門課程近年來已逐漸被引入到我國,并重點采用實驗方法進行教學,但截至目前,它在我國高校的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應用仍較為鮮見。

        實驗教學法的應用,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與熱情,進而轉向研究式學習的境界。因此,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地運用這一方法。事實上,很多教師會有疑問: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中如何去設計實驗?換句話說,設計實驗很難。事實上,現有研究已為教師提供了很多良好的素材,教師主體在這一領域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經濟學家張伯倫(E.Chambelin)曾在哈佛大學創造了第一個課堂市場實驗,用以研究市場的不完全性。盡管由于眾多原因他當時未能取得成功,但這卻為實驗方法的應用與拓展提供了重要思路。隨后,當時還是哈佛大學研究生的史密斯(V.L.Smith)開始深入思考經濟學研究的實驗方法,并倡導經濟學實驗方法,促成了實驗經濟學的產生。借鑒史密斯有關市場機理方面的研究,筆者認為同樣可以設定由某班全班同學進行經濟學實驗,具體的做法是:將該班同學隨機分成市場上的購買者和銷售者兩組,然后由這兩組模擬市場進行自發交易,最后通過實驗中的供需情況,來觀察市場上的均衡價格是如何實現的。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供求理論以及均衡價格的決定過程,進而也使其能夠通過實驗實現對理論的驗證。

        三、評價與建議

        以上論述了筆者在西方經濟學教學實踐中探索的一些可行的新方法。事實上,以上方法的運用,教學效果也較為顯著。學生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和討論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他們從事學術研究與創新的內在潛力也得到挖掘,不僅表現在課程成績和成果方面,還表現在理論的升華、分析問題的視角拓展與能力的提升、實踐應用等諸多方面,學生的創新實踐立項、獲獎、等比率均表現出不斷攀升的態勢。

        需要說明的是,文中所述教學方法的先后順序并不意味對其重要性的主觀價值判斷。事實上,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也很難量化每一種方法的具體效果。這一系列的“新”方法,與傳統的高等教育學中所提及的一般教學方法相比,結合了經濟學專業的學科特點和西方經濟學課程的自身特征,顯得更為具體、更為專業,因此更具有針對性。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筆者建議在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實踐中,對以上教學新方法進行綜合運用,而不是單一方法或單純幾種方法的組合運用。

        其次,鑒于專業之間的差異,比如經濟學專業與其他經濟管理類專業之間的不同,教師也需要在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上有所側重。

        最后,教學方法的內涵界定上通常不僅包括教師“教”的方法,而且包括學生“學”的方法,本文這里論及的“新”的教學方法,事實上更凸顯了這一方法論上的內涵特征,即不僅對西方經濟學教師在“如何教”方面具有借鑒意義,而且對學生在“如何學”(包括批判式學習、創新式學習、研究式學習、體系式的系統學習、實驗中學習等)方面具有重要啟發。

        參考文獻:

        [1] 劉志彪,王國生.美國名牌大學經濟學教學的特色及啟示[J].教學與研究,1999(12):64-69 .

        [2] 方福前.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大學教學,2005(9):13-15.

        [3] 逄錦聚.當前經濟學教育教學面臨的形勢和今后的任務[J].中國大學教學,2010(1):10-12.

        [4] 元惠萍.思想與工具――現代經濟學分析方法的教學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05(8):18-19.

        [5] 阮守武.對現代經濟學的理解與“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09(10):44-45.

        [6] 于澤.我國本科經濟學教學方法的經濟學分析[J].教學與研究,2009(4):70-76.

        [7] 唐國華. 論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的妥善處理[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2(1):98-102.

        The New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Western Economics in China

        Fan Shide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AV嫩草 | 在线人成视频午夜福利 | 玩弄丰满少妇视频 | 亚州AV有码乱码在线观看 |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中国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