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社會考察活動報告范文

        社會考察活動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會考察活動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社會考察活動報告

        第1篇:社會考察活動報告范文

        上海市教委日前公布《上海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和《上海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兩個配套文件,作為對去年3月公布的中考改革方案的進一步細化和落實。其中,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涵蓋15門學科,與中考改革前相比沒有增加;綜合素質評價嚴格控制錄入信息管理系統的項目總量。

        《上海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有關細則。其中,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涵蓋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信息科技、體育與健身、科學、社會、藝術(包括音樂和美術)和勞動技術等15門學科,與中考改革前相比沒有增加。計分科目和考試方式則做了進一步優化與調整,計分科目總分由630分調整為750分。

        根據全國統一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海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將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和歷史納入計分科目。這兩門科目采用日常考核和統一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其中,統一考試滿分均為30分、考試時長均為40分鐘、均采用開卷筆試方式進行,日常考核滿分30分。

        同時,為了提升學生外語應用能力,增設外語聽說測試。測試采用人機對話的方式進行,滿分10分,測試時長10分鐘;為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設置跨學科案例分析題,滿分15分。

        《上海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主要從品德發展與公民素養、修習課程與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與藝術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四方面對學生進行記錄評價,旨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尤其關注學生社會考察、探究學習、職業體驗等綜合實踐活動的情況。

        第2篇:社會考察活動報告范文

        一、圍繞一個中心

        在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進入總結提升階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全面啟動的關鍵時期,全省教研系統必須堅持以課程改革為中心,圍繞依法實施和科學實施新課程開展各項教研活動。

        二、做好兩個服務

        教研工作要為行政部門教育決策服務、為基層教師教學服務。全年在兩個“服務”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為教育決策服務

        .以“全面規劃、穩步推進”為方針,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考察全國高中課改實驗省,深入實驗樣本學校調查研究,了解我省實施高中課改的優勢和困難,協助省教育廳制定高中課程改革的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文件。具體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方案、課程設置和管理指導意見、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學校課程建設指導意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意見、新課程學科實施指導意見等。

        .加強省級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縣的教學指導。在對國家級實驗區進行評估的基礎上,總結實施課程改革的先進經驗和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抓好一批學校和教師典型,組織召開義務教育課改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會。

        .加強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和管理。對地方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調研,繼續完善修訂通用地方課程標準和地方課程教材。指導各實驗區開設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制訂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和管理細則。

        .調查全省教學用書使用情況,制訂教學用書編寫、審定、出版、發行的指導性意見。

        .加強課程改革的協調和宣傳。協助省課改辦召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工作組會議。積極聯系宣傳部門及多種媒體,宣傳浙江省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進經驗。

        .認真做好全省個義務教育課改實驗區的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業務指導。加強初中生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研究,以及對市地命題工作的指導,做好全省初中生學業水平考試試卷質量分析;加強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

        .繼續完善高中會考制度。加強考紀考風建設,規范會考管理,提高會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會考信息公布和運用的科學途徑和方法,加強對普通高中教學的監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輪高中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學業水平評價方案。

        .積極研究高考改革趨勢,協助做好我省高考試卷命題和閱卷的相關工作,研究與高中課改相配套的考試和評價改革。

        .探索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施辦法,和部分縣(市、區)合作進行試點。

        .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園)本教研制度的內涵和實施策略,積極推進全省校(園)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評比標準,總結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園)的先進經驗。

        .進一步推進教研工作信息化,繼續做好“浙江省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教學光盤的教學設計和現場拍攝任務。

        .研究高中學科建設,開展普通高中先進教研組評選活動。

        .加強對民辦學校教學研究的指導,建立民辦學校教學研究聯誼會制度。

        .召開省、市教研室主任會議和教研室辦公室主任會議,研究課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創新模式以及加強教研室自身建設的新思路。

        .加強省際教研工作交流和協作,承辦華東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會議。

        .以展示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成果為重點,做好第三屆省政府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工作。

        .做好××年省級教學研究課題立項和成果評比工作。

        .協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級教師的評選工作。

        .開展新課程下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總結典型經驗,推廣先進的德育模式。

        (二)為教師教學服務

        .做好義務教育和高中新課程學科的培訓工作。改進省級培訓模式,提高培訓質量。

        .啟動全省教研員培訓。制訂全省教研員培訓實施方案,分層分批培訓各級教研人員。

        .進一步推動《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實施,參與園長和幼教教研員全員培訓。

        .繼續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攜手行動”,加強對欠發達地區農村課程改革的引領和指導。

        .加強教學用書的開發和管理。繼續組織編寫與新課程配套的作業本、暑假作業、復習用書、考試標準、地圖冊等,全面修訂已經出版的教學用書。

        .召開全省高考情況分析報告會,加強對高三復習階段的教學指導。

        .加強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指導,建立高中課改實驗學校和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學校。

        .進一步規范“三項教學評比(教學論文、教學案例、課堂教學)”制度,本年度開始,“三項教學評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費。

        .提高各類學生學科競賽的質量和信譽,開展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評比,協助做好“環宇建設”杯首屆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征文比賽。

        .建設“浙江教學研究網”和“攜手博客”網絡,為廣大教師參與教研、共享資源提供平臺。

        .編輯印發期《浙江教學研究》雜志和《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年年鑒》。

        .加強對教研室附屬小學和廳屬學校的業務指導。

        .舉辦××年度浙江省優秀教研員評比。

        三、提升三個水平

        .提升教研活動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資源,重視教研活動的前期策劃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動組織水平,實現教研活動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決新課程實施中的難點問題,能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有利于發揮教師參與的主體性,教師受益面較大。其次要有社會效益,教研活動成果能成為行政決策的重要依據,能受到學校和教師更多的支持和歡迎。最后,還要講經濟效益,用同樣多的錢做更多的事,以同樣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樣的事卻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提升課程實施水平。教研員要從課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學科教學改革,提高對教學行為的反思、評價、指導能力。在改革過程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學現象和問題,深入思考,把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要切實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現象觀察、找準關鍵、正確歸因、開展實驗、總結提升、資源整合等能力,帶頭開展課題研究,同時指導和幫助基層教師開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發展水平。進一步加強教研室自身建設,改善工作環境,提高福利待遇。嚴格執行規章制度,進一步明晰內部各部門的職能,以及崗位職責和考核標準,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勵教研員參與課程建設、著書立說、攻讀學位和出國考察。教研員要統一思想,認清使命,以學習完善自我,以有為爭取地位,以合作獲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響。

        四、狠抓四個重點

        .抓好高中課改。與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不同,高中課改近似于一場“教育革命”,改革內容不僅涉及課程目標、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式,還牽涉到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管理方式、乃至教學場地安排的變革。必須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廳完成改革實驗方案、相關規章制度和指導性意見的制定任務,及時準確地為學校和教師答疑解惑,提前編好新課程學習資料和教學指導用書,同時通過網絡同步教學設計欄目,使全省高中教師能及時共享教學資源。

        .抓好網絡教研。以網絡為手段開展教研是改變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動效益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從教學研究大眾化、民主化、精細化的高度看待網絡教研,努力實現常規教研和網絡教研一體化。爭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學研究網”和“攜手博客網絡”,制定網站運作和管理規則以及教研員網絡教研工作評價指標,試驗各種網絡教研和培訓模式,尤其是發揮教研網絡在高中課改中的獨特作用,爭取使教研室網站進入全省教育網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導。總結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園)的先進經驗,加強示范校和其他學校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充分發揮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輻射功能。完善省級校(園)本教研示范校(園)評比細則,使之導向明確,操作方便。科學提煉各種學校教研模式和教學典型,編寫和出版《校本教研叢書·第二輯》,向全省同類學校推廣。同時充分利用“攜手博客網絡”,為廣大教師開展個性化教研提供技術支持和交流場所,使教學研究成為教師的職業生存方式。

        .抓好教學評價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眾化。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中考和會考的選拔功能不斷淡化,逐步成為衡量學生基礎學業水平和評價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課改實驗區的中考已更名為“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要花力氣進行水平考試評價理論和操作技術的研究,逐步建立相應的試卷評價體系和信息利用機制。重視研究中小學、幼兒園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實現評價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嘗試評價區域性整體教學質量的動態變化。

        五、實施五個策略

        .活動統整。課程改革是系統工程,許多問題不是單一學科所能回答和解決的。教研員應增強課程意識、合作意識、研究意識和決策服務意識,用項目統整學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動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學科整合出現的活動,原則上不分學科單獨進行,如“攜手行動”、“同上一節課”、“新生代教師教學風采展示”等活動。一年中,每個業務部(室)要有一項集體調研活動、一項多學科整合教研活動,出省考察原則上也要以部(室)為單位。鼓勵跨學科、跨學段合作開展課題研究和教學調研。

        教研員要打消顧慮,積極參與統整教研活動。第一,統整活動有利于教研員參與熱點問題研究和重要教學決策,有利于改變學科教研隨意、分散的狀況,擴大學科教研的影響力,提升學科教研水平。第二,統整活動并不否認單科活動,不否認學科個性,只是改變某些學科教學游離于新課程整體之外的狀況,使學科教研活動的價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體現。第三,統整活動的主體仍是教研員,納入統整活動的學科教研,主持人不變,活動經費不變,活動程序不變,成果歸屬不變。

        .分類管理。從本年度開始,教研活動分為兩大系列四個類別。一個系列是教研室主辦的活動,以“教研室文件”發文,規定參加人數和活動時間,參加對象原則上不能缺席,不收費。另一個系列是學科教學分會或其他學會主辦的活動,以“學會文件”發文,根據活動內容和目的自定人數和時間,自愿參加,可以收費。四類活動規定如下:

        一類活動(全額撥款):以教研室的名義舉辦,如,綜合性教研工作會議、新課程學科培訓、大型總結和推廣會、現代 遠程教育培訓會、教學用書編寫會、學業考試和會考命題會議、網絡建設會議、綜合性調研活動等。

        二類活動(限額撥款):以教研室的名義舉辦,如,三項評比活動、學會換屆選舉年會、課題研討活動、小型學術研討會等。

        三類活動(自收自支):以學會的名義舉辦,如,各類學科競賽和學生參加的評比活動、省教學分會常務理事會、全國學科教學研討會、教學論壇、名師送教下鄉、承辦全國學科研究會年會等。可與特級教師協會、正源教育咨詢公司合辦。

        四類活動(可以創收):以學會的名義,組織學科教學觀摩活動;承辦全國學科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與其他單位和民間團體合辦的有創收意圖的活動。可與特級教師協會、正源教育咨詢公司合辦。

        .成果物化。教研員要設法顯現教研活動的過程和價值,做到活動必有總結,研討必有紀要,調研必有報告,外出開會和考察必有書面匯報。承擔的研究課題,要扎扎實實組織研究,及時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和專著,爭取在各級各類評比中獲獎,或在公開報刊、專業網站上發表,擴大成果的影響力。鼓勵教研員寫文章,出專著,到全國講學,上網絡交流。盡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為更多的教師和教研員所共享。

        .規范運作。省、市、縣三級教研活動應有所側重。省教研室要盡量為市、縣教研室留出活動空間,為教研員的業務學習和調研留出時間。一年之內,除了整合活動外,單一學科的省級活動不超過次;除了兩次學科培訓以外,要求大市學科教研員參加的省級活動不超過次;原則上不單獨舉辦學科大市教研員會議和學科教學分會年會;除省教研室統一安排外,教研員出省參加全國會議不超過次。市一級教研活動希望省教研員參加的,應事先給省教研室發正式文件或邀請函,省教研室領導審批后,安排相關人員參加。

        省教研室從本年度開始,教研經費采用項目預算制。每次活動必須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劃、有預算、有決算、有報道、有紀要(總結)、能上網。沒有做到前項,不能預支經費;沒有做到后項不能結賬報銷。

        活動安排盡量避開教育行政部門活動和全省性統一考試的時間。三項評比、考試評價、課題管理和教學用書編寫等工作,請參照《××年三項教學評比的若干意見》、《××年度會考和中考的常規考務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統課題管理常規安排表》、《××年度各類教學用書的編寫、修訂和送審、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執行。

        .上下聯動。各級教研室應根據《浙江省教研工作條例》的規定,明確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應,步調一致;緊跟形勢,盡力作為;服務基層,發展自身;隊伍精良,狀態積極;上下聯動,共擔風險。省教研員要做好組織和協調工作,充分發揮基層教研員的積極性,盡量通過規范的工作機制,實現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們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動。教學專題研討會、教師發展論壇、高考改革研討會、農村課改研討會、教學調研診斷、名師巡回講學等。

        .高信度的考試評價。高中會考、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制度。

        .高聲譽的教學評比。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教研系統課題研究成果獎、教學調研報告評比、教學論文評比、教學案例評比、課堂教學評比等。

        .高規格的學科競賽。高中數學競賽、高中物理競賽、高中生物競賽、初中數學競賽、初中科學競賽、文學之星征文比賽等。

        .高層次的教研報告。教學專題調研報告、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試卷評估報告、高中會考信息分析報告、高考情況分析報告、新教材的分析評估報告、學科教學改革年度報告等。

        .高質量的教學用書。教學研究論著、國家和地方課程教科書、教學指導用書、考試標準、作業本、暑假作業、復習用書等。

        .高水平的教學培訓。新課程學科培訓、校本教研培訓、教研員培訓、教學管理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等。

        .高效益的教研網站。浙江教學研究網、“攜手博客”網絡。

        第3篇:社會考察活動報告范文

        關鍵詞 歐洲中小學 公民教育 教育評估 Eurydice2012

        有效的公民教育評估對于總結公民教育經驗、調整公民教育政策、目標、內容和方法來說至關重要,因此歐洲各國非常重視中小學公民教育評估工作。那么,他們是如何開展公民教育評估活動的?具有哪些特點和啟示?歐洲教育、視聽及文化行政機構(Education,Audiovisual and Culture Executive Agency,簡稱EACEA)于2012年的“歐洲公民教育”調查報告(Citizenship Educationin Europe,簡稱Eurydice2012)為我們解答上述問題提供了依據。

        一、評估中小學生公民素養狀況

        1.制定公民素養評估標準

        多數歐洲國家教師考察中小學生公民素養的主要依據是國家課程規劃中的公民教育目標,或適用于所有科目的學生評估標準。但仍有少數國家(如西班牙、拉脫維亞、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和瑞典)制定了較為詳盡的評估準則。瑞典國家教育總署制定了一套專門測評7~9年級學生公民素養的6份試題,為“社會研究課”教師評估學生對民主原則的理解程度提供了很大幫助。然而,就評估手段而言,除法國和奧地利外,歐洲其他國家教育部門幾乎沒有為教師提供評估學生公民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輔助材料。如2011年秋起,奧地利公民教育中心出版了專門針對青少年公民素養評估的一個新手冊。該手冊通過提供實踐經驗和診斷練習幫助教師評估學生的決策能力、概念性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愿。

        2.對中小學生單獨性公民教育課的學習成效進行考評

        目前,近20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小學不同階段設立了單獨的公民教育課。多數情況下,學生的公民成績(作為一個單獨學科)被作為衡量其能否畢業或者升學的依據,這門課的考核工作往往由學校或者其他組織開展。在法國、羅馬尼亞、芬蘭和英國英格蘭地區,獨立課成績被作為學生獲得初中、高中畢業證書的重要依據。在法國,由教師對學生高中三年里所學習的課程――“公民教育、法律和社會”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可能被學校學位委員會作為審議其能否獲得畢業證書的依據。與多數國家不同的是,有些歐洲國家(希臘、法國、葡萄牙、羅馬尼亞、芬蘭、英國英格蘭地區和挪威)較為特殊。如在挪威,教師們認為學生公民素養的評估難度非常大,因此在挪威整個初中階段,“學生安理會工作”這一課程并入考核范圍之內。就考核方式而言,歐洲中小學通常采取校內持續性評估或期末考試的方式考察學生公民教育課的學習效果。但在部分國家,公民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由校外機構進行評估。如保加利亞、塞浦路斯和盧森堡學生必須在高中畢業前參加校外機構組織的公民教育課期末考試。

        3.對學生校內外實踐活動的參與情況進行評估

        目前,約1/3歐洲國家(主要包括法國、西班牙、德國、波蘭、意大利、荷蘭、愛爾蘭、保加利亞、拉脫維亞等)已了評估學生校內外實踐活動參與情況的指導綱要。依據這些指導綱要,它們采取了較為多樣的途徑和方法,如建立學生個人檔案。頒發證書等。大多數國家通過考察學生在公民教育課或其他滲透性課程學習中的表現來評估學生的公民參與能力。相比之下,德國較為特殊,學校在每學年結束前或者畢業前會專門評估學生校內外實踐活動參與的情況,且其分數被作為衡量學生能否畢業以及順利升學的依據之一。而在保加利亞、法國、拉脫維亞和波蘭,這方面的評估結果往往被記錄于個人檔案作為其參與學校生活的標志。如在保加利亞中小學每學年年底,班主任將每個學生的課外活動情況(如項目、會議、競賽、奧林匹克競賽等)記錄于個人檔案之中,并在學生畢業之際,學校為其頒發畢業證書和一份更為完整的個人檔案。在保加利亞、西班牙、拉脫維亞和波蘭的小學階段,參與班級、學校和志愿活動的情況被作為評估學生行為的標準之一。在意大利、荷蘭和波蘭,初中生參與課外社區活動的學分或分數是評估其能否升學(波蘭)或獲取高中畢業證書(意大利和荷蘭)的重要依據。

        對于學生參與校內外實踐活動的評估標準,部分國家的課程教育大綱中有所涉及。如在西班牙、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和土耳其,公民教育課程大綱中包含教師用于評估學生參與學校或社區活動的建議性標準。相比而言,一些歐洲國家并沒有為教師提供這方面的評估標準,在某些情況下,教師可根據自身要求評估學生的公民參與情況。

        二、評估學校公民教育實施情況

        1.對中小學公民教育實施狀況進行校外評估

        就校外評估而言,歐洲各國之間沒有實質性差異,且這方面的考察在官方文件有明確規定。如英國蘇格蘭地區教育部門制定了非常詳細的中小學教育校外評估指南,其中包含很多公民教育的評估指標。如參與和促進體育、文化和公民發展活動以及校外學習的比率;參與同伴支持活動和社區活動的比率等。大多數歐洲國家的教育行政部門會對中小學各個階段校園生活中有關公民教育的四個領域,即校園文化、學校管理、與社區之間的合作關系、教學和學習進行考察。如在比利時德語區,校外評估人員會考察校園氛圍(如學校各部門之間是否具有學校認同感,教師是否遵守行為規范,以及學生在校園中是否具有安全感等)。他們還會考察學校是否已明確并公布了校長的職責,以及校園生活參與者,包括:校長、教師、家長、學生和其他所有教職員工等是否定期收到并了解學校各個部門所做的決策。同時,這些評估人員也會考察學校與校外周邊社區或學校之間的合作關系。然而,有些歐洲國家較為特殊。在丹麥、馬耳他和愛爾蘭,只對初中、小學階段進行公民教育校外評估。有三個歐洲國家和地區,其校外評估只涉及公民教育的一個領域,即學校管理(比利時法語區)教學和學習(荷蘭、丹麥)。在愛爾蘭,校外評估人員只對初中公民教育中的教學與學習進行重點考察,而對小學階段公民教育的所有領域進行評估。

        就校外評估途徑和方式而言,歐洲國家所采取的措施較為多樣。在一些國家,評估人員會通過檢查學校制定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發展計劃中關于公民教育的規定考核學校公民教育實施狀況。如在法國,評估人員依據學校計劃中的公民部分來考核校長、家長和學生參與健康與公民教育委員會的情況,以及學校與校外社區、組織之間的合作情況。與此同時,學生家長也可為評估學校公民教育提供相關的信息。如在愛爾蘭,評估人員通過會見家長獲得家長委員會或協會的活動信息,以此考察家長在學校管理中的實際參與程度。

        2.對中小學公民教育實施狀況進行校內評估

        相對于校外評估,多數歐洲國家將公民教育納入校內評估體系之中,評估內容涉及校園文化、學校管理、教學工作、學校與社區之間的關系四個領域。然而,有些國家或地區較為特殊。比利時德語區和馬耳他(僅小學階段)的評估指導大綱/準則只包括除教學與學習外的其他三個領域。比利時弗萊芒語區和丹麥(僅高中階段)在其校內評估分別只考察教學與學習以及學校管理。此外,一些歐洲國家的教育督查機構或其他評估組織鼓勵和支持學校不斷提升自身公民教育評估能力。例如,在英國北愛爾蘭地區,監察局了旨在支持學校開展自我評估的資料――“共同邁向完善”。該資料涉及評估中學公民教育質量的一系列指標。與此同時,部分歐洲國家中小學根據法律規定和官方規定、建議等制定了校內評估方式和標準。如在法國,中小學校根據官方對于校領導職責的規定和財政法規評估其自身學校教育質量,其中包括檢查各種委員會的活動報告(如管理、紀律、公民和健康)和學生社團。

        總體而言,多數歐洲國家按照教育管理規定和建議通過校內和校外兩種途徑來考察中小學公民教育的實施情況。而有些國家較為特殊,如荷蘭、奧地利、斯洛文尼亞和瑞典僅開展校外評估,而愛沙尼亞和意大利均實行校內評估。

        三、歐洲中小學公民教育評估的特點

        1.評估主體多元化

        歐洲國家在中小學公民教育評估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教育行政部門、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當地社區代表等多個評估主體的積極作用。事實上,評估主體多元化具有兩個方面的好處:一是能夠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學校公民教育活動以及學生公民素養進行更為全面、客觀的了解和把握。教育評估是一項價值判斷活動,單一的評價主體所開展的評價活動,難以全面、準確地反映公民教育教學的整體情況和學生公民素養的全貌,因此歐洲國家在中小學公民教育評估中充分發揮了多元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有利于他們更加完整、準確地了解中小學公民教育實施狀況以及教育效果,并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和不足,調整公民教育政策。二是能夠幫助教師在多樣化評價中反思自身教育活動和學生學習活動,從而提升公民教育教學質量。校外教育行政部門、教師、家長和社區代表共同參與評價活動,能夠使教師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思考自身所開展的公民教育教學活動是否能夠滿足國家、社會和學生的教育需要,是否真正提升了學生的公民素養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能夠不斷調整教學策略,進而提升公民教育質量,幫助學生成為積極的、負責任的未來公民。

        2.評估方式多樣化

        我們知道,各種評價方式都是為一定評價目標和評價內容服務的,而且每一種評價途徑和方式都有著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所以在教育評估過程中有必要采取多樣化的評估方式和方法。這樣才能夠在充分發揮各種評估方式優勢的同時避免其不足,從而提升評估的全面性和科學性。此外,采取多樣化的評估方式還有兩個方面的好處:一是有助于調動受教育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由于教育評估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受教育者的學習心理和情緒,單一性的筆試往往使受教育者處于被動地位,其主動性難以得到發揮。而多樣性的評估手段和方式能夠從不同角度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同時,富有趣味性的評估方式更能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二是有助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互動與溝通。單一性筆試往往會加劇“灌輸”式教育方法的使用,這容易導致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產生隔閡。而多樣化的評估方法,為教育者與受教育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提供了更多機會,從而使教育者全面了解受教育者的真實情況,進而反思自我,改善教育教學方法。

        3.評估內容多維化

        歐洲中小學公民教育評估的內容多維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就中小學生公民素養評估而言,評估內容不僅包括公民基本知識,而且還包括學生的公民參與能力。由于在多數歐洲國家教育專家和決策者看來,公民教育不應僅僅停留在向受教育者灌輸、傳播公民知識的層面上,而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態度、情感、價值觀以及公民行為參與能力。因此歐洲國家在評估中小學生公民素養中,并非單純考察學生公民知識的掌握情況,而是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考察學生參與課堂、校園活動和校外實踐活動的情況。二是就學校公民教育評估而言,不僅評估課堂教育教學工作,而且非常注重考察校園文化、學校管理、學校與社區之間合作關系。相比于其他類型的教育,公民教育是一項內涵豐富、涉及面廣泛的教育實踐活動,課堂教學工作直接影響學生對公民知識的認知、了解、理解和領悟,而校園文化、學校管理等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學生的公民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公民參與能力。因此,歐洲各國在考察課堂教學活動的同時,注重評估校園文化、管理以及學校同校外社區之間的合作關系。這樣能夠使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學校領導、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等全面、準確地了解中小學公民教育的實施情況。

        參考文獻

        [1] 鄭艷芳.英國中學公民教育的評估述評[J].基礎教育參考,2008(3).

        第4篇:社會考察活動報告范文

        筆者認為,目前的干部考察工作存在著“四難”,即:真實情況了解難、考察對象把握難、考察內容量化難及考察不全定論難。而要完善干部考察工作,必須嚴格落實《干部任用條例》規定的程序,著力在“深、細、實”上下功夫。

        一、突出一個“深”字,用好集中考察

        集中考察是考察干部最常用的手段,也是經過多年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隨著形勢任務的發展,集中考察必須克服一般化和表面化,在求“深”上下功夫,以獲取準確而全面的第一手材料。一要深入分析干部的述職報告。通過領導干部本人述職,報告個人履行崗位職責的情況,可以基本了解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成績。但述職報告容易受述職人主觀意愿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影響,因此,必須使之與領導干部的行為表現、工作實績、群眾反映、上級評價、鑒定等聯系起來,加以綜合分析,看是否做到了實事求是,言行一致。二要細心甄別民主測評結果。民主測評基本反映了群眾對干部的概括性評價,但由于種種原因有時仍難以準確地反映干部的真實情況。對待測評結果,既要重視,也要全面地分析和鑒別,防止片面地以票取人。筆者認為,參照“三講”教育的做法,考察期間引入對干部的民主評議是可行的。評議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既可以面對面地議,背對背地評,也可以通過填表、寫書面意見來進行。評議結果適時向被評議人反饋。通過民主評議拓寬了解渠道,印證民主測評結果。三要重視研究座談了解的信息。個別談話是考察組與干部面對面交談、聽取推薦意見的重要渠道,由于受外界干擾因素少,其反映信息真實性更強。在與考察對象的上級、同級、下級進行個別談話時,要有敏銳性,善于從言外之意、話外之音捕捉評價干部的信息。班子成員之間相處較多,互相了解的比較深,對他們的評價意見尤其要認真聽取和把握。要通過考察對象的上級各主管部門的有關人員了解其情況,還要找領導干部身邊的工作人員、工作所涉及的部門和單位的有關人員談話了解情況等。與考察對象直接談話是了解其思想認識、理論素養和知識運用能力的重要時機,在談話過程中要適當變換話題和方式,增大時空跨度和知識跨度,請考察對象談觀點、談看法、談體會,從而在思想上、政治上對其作一些較深層次的了解。四要搞好對各類材料的加工分析。在必要的時候到被考察人曾經工作過的單位座談了解情況,可以了解其歷史表現。考察一個領導干部是否具有牢固的群眾觀點,是否自覺堅持走群眾路線,不但要多聽群眾的反映,還要查看其下基層的記錄,了解其解決了哪些問題;考察理論政策水平,不僅要看干部是否參加了中心組學習,是否參加了各種培訓,而且要看其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年度考核、廉政建設考核、工作目標考核結果等內容,記載著干部表現的信息,對這些材料都要認真分析研究。

        二、突出一個“細”字,做好日常考察

        集中考察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全面、真實地了解和掌握干部的全部情況,日常考察則能從工作、生活、作風等細節記錄干部的社會活動,對彌補集中考察的不足有著重要意義。

        一要經常觀察干部在工作狀態下的表現。一般情況下,在日常工作中行為人的各種特長和不足表現得比較充分。可以通過被考察人的工作對象,了解其工作情況和敬業態度等;通過參加被考察人主持或參加的有關會議觀察其組織協調能力、思維能力和決策水平等;通過不定期地了解干部平時的工作進展情況,考察其工作成效、參與程度以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等;還可以通過與被考察人交談、查看學習筆記,了解其思想狀況和學習情況。

        二要利用特殊機會考察干部的能力水平。如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課題,召開一定范圍的研討會,通過即席演講、解答問題,考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理論功底、知識積累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觀察干部在特殊、復雜、艱苦工作中的表現。一個干部是自覺自愿地到艱苦、復雜的環境中鍛煉自己,還是遠離之,更多地考慮自己工作的優越和環境的舒適,是檢測干部思想政治素質的試金石。同時,能否在特殊、復雜、艱苦的工作環境中做出成績,也是對干部綜合素質的檢測。通過參與被考察人處理案件、棘手事件、重大問題等的實施過程,實地考察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要經常了解和掌握干部八小時外的情況。以往我們了解干部主要是在被考察干部的工作圈進行,對于其社交圈和生活圈的情況知之甚少。社交圈的知情者則比較熟悉干部工作之外的人品、公德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情況。而生活圈中家庭成員及親朋好友則清楚干部的內心思想、性格脾氣以及生活作風等。通過多種形式、多種場合與被考察人的社交圈和生活圈中的部分成員接觸、談話,可以了解被考察人在對待父母、教育家屬子女、處理鄰里關系以及與親朋好友交往、個人興趣愛好等方面的表現,分析其思想品質、道德情操的好壞。

        三、突出一個“實”字,完善配套制度

        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除繼續落實好《干部任用條例》和已有的相關制度外,還應探索建立和實行以下四項制度:

        一是制定考察工作實施細則。為體現權威性和指導性,最好由省級以上組織部門研究制定較為具體的干部考察工作實施細則,對《干部任用條例》有關干部考察的內容進行細化。地市級組織部門參照此細則,結合當地實際,再進一步細化,增強針對性和實用性。細則應對考察的形式和應用時機,考察干部涉及的范圍,考察工作的組織實施,考察工作紀律等內容,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在干部考察的范圍確定上,應盡量根據不同層次、不同行業提出有針對性、可行性的參加對象,如對縣(市、區)領導干部和市直單位領導干部進行考察,在人員范圍上不能簡單一致,要有區別,體現特色,防止由于涉及對象的范圍不同造成考察結果的不可比。

        二是實行差額考察制。在任職考察和換屆考察中,考察人選應多于擬任人選,以便于組織人事部門比較、分析,優中選優,進一步提高考察的準確性。

        第5篇:社會考察活動報告范文

        關鍵詞:總復習; 吃透教材; 背誦; 歸納

        根據文山州近兩年的《中考政治質量分析報告》和初中新教材的內容特點。可以看出中考政治突出特點是重基礎,突主干,“時政搭臺、觀點唱戲。題在書外,理在書中。”沒有吃透課本,基礎不堅固是當前中考政治復習應該注意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解題能力。近幾年中考政治實行開卷考,我們在指導學生復習時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歸納學校能力打好堅固的基礎。在此我認為以下一些教學方法可以采納:

        一、指導學生吃透教材,掌握基礎知識。

        沒有對基礎知識的整體掌握,不對教材做透徹的理解,是無法應對好中考的。近幾年政治中考體現課改方向,命題趨勢的“開放性”試題,答案也都源于教材的知識點,通過課外“熱點”問題考對課本知識的遷移,靈活運用的能力。開放性試題絲毫沒有消弱對基礎知識的要求。而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等,更注重對課本概念、原理觀點的理解,掌握情況的考察。因此,在復習時一定要以教材為本,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識記、理解,把握各個知識點,并理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體系,答題才能準確無誤。

        二、指導學生背誦關鍵內容

        要掌握好一門知識技能離不開記憶。同樣,要學好政治,首先要記得教材的重要內容和理論。《考試說明》對識記、理解、活動三個層次的能力評價要求作了闡釋。三個能力層次是由低到高的,前一層次要求是后一層次要求的基礎。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既不能忽視識記能力的要求,認為“開卷”考試,識記不再重要。更不能忽略活動能力的要求,認為它是虛的,不好做到。識記能力是達到后兩個能力的基礎和起點。活動能力層次的要求與“開卷”考試的整體要求相統一,代表了考試發展的方向。因此,指導好學生學會背誦是關鍵。以下是一些教學方法:

        1.關鍵詞語記憶法

        關鍵記住“威脅、危害、制約”。

        2.對比記憶法:相關、易混的知識放在一起對比

        如法律的本質和我過法律的本質;我國的根本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改革的實質和國際競爭的實質。

        3.歸納法

        如基本國策有:計劃生育、保護資源和環境、對外開放、依法制國。重大戰略有: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人才強國、西部大開發戰略。

        4.圖表法

        導致挫折的原因、一般違法與犯罪、權利和義務、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等,都可以用圖表記憶。

        三、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引導其學會考試。

        近幾年中政治是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所以,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提高其解題技巧至關重要。正確的解題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成績,使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更得心應手。在這一過程中,我十分重視方法指導,并嘗試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掌握方法后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例如,針對考試的題型,我逐一幫助學生歸納解決方法。選擇題我則要求學生注重兩點:1、先判斷答題本身表達是否正確。如遇到“我國在四九年就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等此類的表述,馬上進行否定。2、如果答題本身表達正確,還要看答案本身是否與材料有聯系。要求學生必須同時符合這兩個條件的選項才能選擇。簡答題要注意三點:1、要認真審題,看有沒有“結合材料”、“分別說明”等字眼。2、要淺層次多角度思考3、要注意格式。原則上要求一個觀點一個自然段,一個問題一個自然段。又如開放性試題要做到“讀、找、聯、結”四字解題法――“讀”即認真讀題,在讀中理解題目所給材料的內容,以及所提出的問題;“找”即在讀的基礎上找出題中的關鍵詞;“聯”即在找的基礎上將題中關鍵詞與課本知識及自身的實踐經驗等進行聯系,尋找相關的知識點;“結”即在前面分析,聯系所得到的知識點和認識進行總結,組織好答案。

        四、指導學生根據當前“熱點實事”,訓練答題技巧。

        分析近幾年文山州的中考試卷和對知識的理解,我發現近幾年的試題大都以重大時政、社會熱點和最新材料為背景,從不同角度緊密聯系國際、國內社會生活中的重大現實問題提出問題,目的在于考察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對國內外重大時事有較高的敏感度,并具備教科書,學生實際與現實中的熱點問題結合起來的能力。復習實踐中,我首先是選好熱點時事。雖然每年的時事熱點都不相同,但萬變不離其中,我通常從“兩會”、“環保”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問題和在本地、國家影響較大的民生問題這幾個方面選材,而且我也會引導學生積極關注時事熱點。其次我會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思維,運用所學的觀點對材料進行分析。這一步我嘗試運用兩種方法:1、老師在課堂上列舉材料,啟發學生思考材料中所體現的課文觀點,通過老師啟發學生個別回答,全班同學評價,歸納等模式完成。師生的共同參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信心。2、讓學生通過《中學生時事報》等途徑嘗試找材料,同時嘗試讓學生對自己所找的材料進行設問并做出回答。在復習時,用教材知識去分析、解讀時政熱點,使教材知識活起來;在學習時政熱點時,要分析其體現或包含的教材觀點和原理,將時政熱點落實到教材中。專題性復習既能系統歸納教材知識,加深理解,鞏固所學知識,又能提高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找材料的過程中,學生熟悉了時事材料,能提高時事選擇的得分率;通過設問學生初步體驗到出題者的思路;通過回答,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更熟悉,更牢固了。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和思維能力,又能體現新教改的學生主體學習精神。同時也使學生在做題過程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在指導學生做好中考政治復習過程中,打好基礎知識,掌握教材內容至關重要。培養學生的答題技巧、歸納總結能力等是重中之重。每位教師都要根據《中考政治指導說明》和《新課程標準》,靈活應用教法,有效指導學生復習。

        參考文獻

        第6篇:社會考察活動報告范文

        關鍵詞:綜合實踐教師;專業成長;具體途徑

        學校的綜合實踐教師一般來說是由學科課程教師換崗或兼職的,由于綜合實踐課程是一門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課程,和學科課程有著極大的區別。因此,作為學科教師怎樣更快更好地適應綜合實踐教師的角色,指導好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這對于半路出家的學科教師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自2010年開始,筆者兼職教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至今已有四年的時間,怎樣指導好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需要在了解綜合實踐課程和學科課程區別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和實踐,這是綜合實踐教師提升專業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學科課程的區別

        筆者是一個科學教師,回想自己在教科學課程的時候,總是提醒學生要吃透課本內容,把注意力集中在教科書的學習上,就算課本內容和現實生活有一部分的聯系,教師也是著重分析其中的科學原理,并不斷地通過題海戰術來深化學生對科學原理的理解,這種遠離社會實際的學校課程教育帶來的是多方面的狹窄,比如知識面的狹窄、思維方式的狹窄、利用社會信息工具的狹窄,當然最終帶來的是學生眼界的狹窄。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則把學生帶向書本學習之外的自然和社會課堂,外出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和社會活動。比如爬山、采集標本、社會調查和訪問以及了解社區文化和人情等等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接觸大自然、了解社會、了解學校之外的廣闊世界,活動開展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安排學習和活動的主動角色,更加強調了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這些活動不僅會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見識,而且會極大地鍛煉學生組織活動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服務社區、服務國家的責任感。

        二、通過學習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的專業能力

        1.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

        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7-9年級)》的相關內容,總體把握綜合實踐活動的背景、性質和理念,了解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內容領域、活動實施以及評價和管理,明確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進行綜合性學習和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打破了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生活領域延伸,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綜合實踐活動通過綜合性的實踐學習,改變了學生單一的知識接受性的學習活動方式,使學生在有目的的活動和交往中鍛煉自己的綜合實踐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探究和創新精神、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價值觀。

        2.學習其他國家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情況

        學習其他國家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情況,有助于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更多的了解、開闊眼界,并從中獲取一些有益的啟示。國外和我國臺灣省的新課程標準強調中小學生通過綜合活動來學習,通過實踐來學習。美國、英國、日本和我國臺灣省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都強調了主題研究性、綜合實踐性、社會參與性以及合群性等特征,涉及的領域有主題探究或課題研究,包括自然現象或問題的研究和社會研究;還有社會實踐學習方面,包括社會服務活動、社會考察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還有生活學習方面,包括生活技能的訓練活動和生活科技與創造活動。綜合實踐的學習活動方式是多元化的,有課題探究的研究性學習,包括自然問題探究和社會問題探究兩大類,有社會考察、調查、訪問、參觀的社會體驗性學習,其中包含著社會交往,使學生在接觸社會的過程中形成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體驗和感悟、反思和批判;有設計、制作的應用性學習,要求學生動手操作,形成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社會參與的實踐學習,包括社區服務、生產勞動和參與其他的各種社會活動等。

        3.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活動案例

        綜合實踐活動是由國家設置,由地方和學校根據實際開發的課程領域,如何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是教師最關心的問題。通過學習一些綜合實踐活動的典型案例,對教師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設計有重要的參考和現實指導意義,可以從中借鑒和領會如何開發本地本校的課程資源,如何引導學生確定主題和目標,如何有效地開展小組活動,如何進行方案設計,如何在活動過程中發現生成新的主題,如何進行具體的指導和心理方面的指導,如何進行總結評價,如何進行調查和訪問等。

        4.學習一些心理輔導方面的知識

        學生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教師學習一些個體和團體心理輔導的知識,進行相關的輔導,一方面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的知識和社會技能,學會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要,提高人際交往水平,學習自主地應付由挫折、沖突、壓力、焦慮等帶來的種種心理困擾,減輕痛苦、不適的體驗,防止心理疾患的產生,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另一方面協助學生樹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認清自身的潛力和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承擔生活的責任,發揮個人的潛能,過健康快樂的生活。

        三、通過實踐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的專業能力

        1.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

        在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7-9年級)中指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準備階段應當由學生自主的提出活動主題或問題。而在學生初次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提供若干有益的活動主題、項目或課題,供學生選擇。隨著學生能力的不斷發展,教師再放手讓學生自主確定活動項目、活動主題和課題,此時教師所著重的是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一是要不要研究,也就是思考研究這個問題有什么重要的意義;二是能不能研究,也就是說對這個問題我們有沒有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行動。比如說“人怎樣才能長生不老?”這樣的問題就很難展開研究。同時,在確定活動主題的討論過程中,學生也將逐步明確活動的意義,明確活動中需要收集的信息及其渠道,也就是說學生將對活動方案有一個初步的討論。

        2.幫助學生制定合理可行的、具體的活動方案

        為了讓研究有條不紊地進行,更好地達到預期的目的,在研究前學生需要制定一個具體可行的活動計劃。制定計劃的過程既可以鍛煉學生策劃、組織的能力,又可以鍛煉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著重指導學生注意描述研究活動所要達成的具體目標,小組成員的具體分工,計劃內要做的具體的事及其時間安排,可能遇到的具體困難及其應對的策略,預期達成的具體成果等。如在“歷史上溫瑞塘河的水質情況?”的課題研究中,學生確定了采訪塘河老居民的計劃,采訪提綱的討論、人員的分工、時間、地點、必要工具的準備和家長教師的陪同等就是教師指導的重點。

        3.對學生研究活動實施過程中的指導

        在活動實施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訓練,比如幫助學生掌握使用工具書、使用照相機和錄音筆、做筆記、編制調查問卷、制定訪談計劃等,以提高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技能。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恰當地運用調查、觀察、訪問、實驗等方法有目的地收集事實和資料,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地記錄個人在活動中的體驗,如七(三)班某同學在校藝術節的舞蹈排練后寫下的感受:“舞蹈動作真是太難了,練習了很多遍可動作還是不標準,有時真的讓人覺得很氣餒,但想著能夠上臺表演,就覺得再大的苦、再多的汗水都能堅持,堅持就能不斷的進步。”教師還要對有困難的小組或個人進行個別輔導包括心理輔導,或創造必要的條件,或幫助調整研究計劃,同時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

        4.對活動總結交流階段的指導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結和交流階段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升華階段,這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整個活動過程中的材料進行整理,形成結論,撰寫活動報告或課件。教師還要組織總結交流會,引導學生著重對活動過程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獲進行總結和反思,特別是對個人留下的有特別意義的事件或特別的體驗和觸動進行表述。

        一路走來,幾年的時間一閃而過,在參與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筆者和學生們一起喜悅,一起承擔,共同面對那遇到疑難時的困惑,查詢資料時的期待,采訪有關人員前的準備和緊張心理等等。在此過程中,筆者見證了他們的青春活力,見證了他們不斷增長的實踐活動能力,見證了他們內心的成長和自信,同時也欣喜地看到了自己在不斷的學習、實踐和思考中向成為一個合格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所作的努力。

        參考文獻:

        [1]《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7―9年級)

        [2]鐘啟泉,崔允淳,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S].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第7篇:社會考察活動報告范文

        大家好!能代表2010中青班學員在此發言,我深表榮幸。

        白駒過隙,光陰荏苒,三個月緊張、充實而又愉快的黨校學習生活轉瞬即逝,在縣委組織部、黨校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各位老師的悉心傳授下,我們系統學習了“馬列原著”、“領導藝術”等多門課程,涉獵了“當代政治”、“當代經濟”、“當代軍事”、“當代法律”、“當代科技”等多個學科,并進行了社會調查活動(20天赴閩),圓滿完成了黨校中青班學業。系統的學習,使我們收獲很大。

        首先,我們的討論水平得以提高,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克服了認識上的偏差,避免了見木不見林的片面性,立足于系統思考。馬列原著的重溫、外請報告的精彩、社會考察的震撼,無不令我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我們這些莘莘學子,猶如在沙漠中求索的人遇到了綠洲一般,盡心徜徉在知識的翰海,科學的理論總是嚴格地以事實為依據,并在實踐中不斷接受檢驗,不斷得以修正、豐富和發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努力將所學理論同自己的工作實踐統一起來,學而思,思而信,信而行。

        其次,鍛煉了黨性,培養了戰略思維,“黨校是黨性鍛煉的熔爐”,這句話的內涵在我們短短三個月的學習生活中得以淋漓的詮釋,黨校的學習安排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都在折射著它的獨具匠心,破冰行動、學員論壇、美文欣賞、學員考核、結業面試,第一個環節對我們這些后備干部都是一種考驗、一種歷練、一種展示,這些學習的過程,提高了我們的黨性修養,增強了我們的黨性觀念,使我們時刻警醒,作為一名黨的后備干部,要牢記黨的宗旨,堅定黨的信念,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做別人做不了的事,力求有所作為,要“站的更高、看的更遠、想的更多、心里更明、干勁更足”,要時刻珍惜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和崗位,對組織,對群眾,也對自己負責。

        第8篇:社會考察活動報告范文

        一、建設社會主義的創新型人才的德育目標

        在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和知識經濟已經到來的時代,學校德育目標的確立必須充分思考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優秀人才。從新時期社會發展的要求出發,結合我校多年的實踐,我們提出培養建設社會主義的創新型人才的德育目標體系。

        (一)國際視野中的愛國主義情懷

        經濟全球化要求學校培養具有國際意識的人才。為此,學校要在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國際理解、國際競爭與國際合作的意識;在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使我們的學生成為大氣大度、具有寬闊國際視野的愛國主義者。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就要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國家意識首先是公民意識。學生到高中階段,有關國家的相關知識已基本掌握,因而重點高中的公民教育目標是幫助學生獲得有關體驗,學會不同情景下的選擇判斷,形成一種自覺的意識,這需要社會實踐活動的鍛煉。其次,國家意識是法制的意識,這就要求公民自覺地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服從社會公認的倫理道德。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就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它指人發自內心的對國家的熱愛。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是建立在對社會主義信念基礎之上的。因而,這種信念只能是建立在學生對歷史唯物主義深刻理解的基礎上。

        然而,我們的愛國主義并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在當前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還要使我們的學生具有寬闊的國際視野。國際視野要有國際意識,這就是要在審視國際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發展的情況下,明確自身優勢與不足的意識,從而能走出一條自強自立的道路;國際意識要有國際競爭的意識,要能在找到自身相對優勢的基礎上,敢于與別國競爭;國際意識要有國際合作的意識,要善于學習別國的長處,在國際競爭中把別國的長處變為自己的長處;國際視野還要求我們學生能了解世界各國的文化,有著對世界各國文化的理解。只有在廣泛地吸收世界各國文化的基礎上,中國才能發展得更好,我們的文化才能更燦爛。

        (二)基于科學認識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一些人的享樂主義,而高科技發展的負面效應導致了重物輕人、重事實輕價值、重物質輕精神的傾向。在這樣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學校教育更要倡導精神追求勝于物質追求的生活態度,引導學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艱苦探索過程中感受生活的樂趣,體驗思想創新、方法創新的成功,從而樹立遠大理想,拒絕不思進取;崇尚精神追求,拒絕享樂主義;增強事業心、責任感,遠離平庸,在科學認識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三)競爭基礎上的團隊合作精神

        現代社會是開放的社會,要求社會每一成員有很強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社會交往能力與團隊精神是應對經濟全球化需要的重要措施。

        社會交往能力與團隊精神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是個體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種發掘情感潛能、運用情感力量影響生活各個層面的關鍵性品質因素,它可以分為:1.情緒控制:這是個人擺脫和消除焦慮狀態,控制沖動與憤怒,保持鎮靜與信心、化解不良情緒的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的發展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需要在人際交往中鍛煉提高。2.認知他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體諒他人的感受,是共同生活的基礎。目前中小學生尤其是獨生子女學生受到太多寵愛,容易形成這方面的心理缺陷,缺乏對他人的理解,因而正確地理解他人已經成了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方面。3.人際交往:糾正中小學生,尤其是個別“偏才”和“怪才”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問題,是培養高素質人才中的重要問題,因為任何“卓越”的人才首先應是身心健康的人。4.競爭意識。現代人要有敢于參與社會競爭,在競爭中推動社會發展的勇氣。要把競爭與合作在更高的水平上結合起來。

        (四)富有激情而又持續穩定的心理品質

        在我國中小學的學校教育目標中,心理品質的目標常常受到人們的忽視。然而,事實證明,不管是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還是從事社會其他工作,富有激情才會有工作的動力,持續穩定才能保持工作動力經久不衰。因而,培養學生富有激情而又持續穩定的心理品質對于學校教育來說至關重要。具體而言,它包括:1.自我感知和自我激勵;2.勝不驕,敗不餒,勇于挑戰,具有承受失敗與挫折的勇氣;3.處驚不亂,冷靜地處理復雜事物的能力。

        在對社會需要全面認識的基礎上,我們確定了新時期人才培養目標的幾個關鍵詞:認知與情感的全面發展、發展與創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學生主體意識的逐步增長等。

        二、自主發展德育模式的理論基礎

        我校在多年實踐的探索中形成了“自主發展”的德育模式,這一模式是建立在對學生情感發展認識的基礎上的。

        1.思想品德形成是知情意行協調發展的過程。學生在情感領域“自主發展”的過程就是一種知情意行相互促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由知而行,由行而成情,最終成為他的意志品質。在這一意義上,只有學生自主的發展,才有學校德育的實效,這是學生態度、情感發生發展規律本身所決定的。

        2.思想認識提高是不斷內化的過程。把社會期望學生具有的態度、價值觀真正轉化為學生自己觀念的過程,是態度與情感內化的過程。大量的研究表明,在這一過程中,外部的條件是重要的,但這一轉化能否最終成功取決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學校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導,在于精心設計德育環境。

        3.德育是師生相互作用的過程。當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育體制和運行機制的變革,教育體制由篩選型、集權型轉向綜合型、分權型,教育結構由剛性、封閉式轉向彈性、開放式,師生關系由權威型轉向以獨立性、相互負責和交換意見為特征的平等和諧型、民主型,教育方式由灌輸式轉向啟發式,教育評價由注重結果轉向注重過程與發展,教育管理由集中、封閉式轉向參與式、自主式。對于民主社會的形成與發展而言,造成一代具有民主意識、能夠妥善使用民利的一代公民,其任務自然由教育來完成。由此,實施師生之間民主對話、教學相長的教育,是當前社會發展與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自我發展”的基礎是良好的自主性水平與自主性品質。這就是說,學生已經具有較高水平的自主學習、生活、社會活動的認識與能力,并且學生的自主性活動具有積極的、符合社會價值觀的效應。“自我發展”的目標是具有前瞻性的發展空間,即每個學生依據自主發展狀況,確立一個可能的發展位置。“自我發展”的載體是學生集體性活動,通過各類有序、健康的學生集體活動,使自身的發展得以實現。

        三、自主發展模式的教育實踐

        我校師生立足學校教育的實踐,在教育活動和教育情景中加以不斷修正與完善,逐步構建了一套與“自主發展”德育模式的理論模型適應的實踐操作體系。

        (一)自我教育

        我校一貫注重大德育環境的營造工作,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教育的主渠道,把它當作學生自主教育的基礎途徑。從寓德育于教學開始,挖掘教學的教育性,然后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再后讓學生走出課堂,在社會實踐中教育自己。

        1.把思想政治課的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

        我們提出了“將課堂還給孩子”的口號,這不僅是學生智能發展的要求,同樣也是學生情感發展的要求。政治課教師難教、學生不愿學是當前政治課教學中遇到的普遍問題,也是困擾政治課教學的一大難題。為此,我校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運用學生參與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

        所謂政治課中的學生參與教學,就是在政治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地主動參與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應用、實踐的能力,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我校教師在嘗試和運用參與教學方法的實踐中,采取了以下方法:共同參與教師的備課,客串教師進行教學,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參與討論,讓學生自己回顧、小結歸納,由學生根據教學的要求自己來組織和籌劃社會實踐,設立公民論壇。

        2.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自我學習、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學科的基本任務與其他學科相比,最大的特點是要求學生在掌握馬列主義基礎理論的同時,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要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必須重視學生的“內化”,也只有在學生的實踐中才能真正實現“內化”。

        為此,教師在讓學生通過“學生導讀”掌握教材的基本內容、根據“導讀”內容自編自排小品等活動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向社會請教。在自愿組合的基礎上,3至5人為一組。先由組長召集,確定考察專題、聯系考察單位、設計考察提綱以及考察報告的撰寫和打印等分工負責。同學們在社會考察中,采用多種形式,如實地參觀、聽領導介紹、采訪職工、收集資料、攝影、攝像等。考察結束后,在政治教師及語文教師的指導下,每組完成一份圖文并茂的考察報告或論文。最后由課代表或班干部主持,召開各組的考察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學習。

        (二)自我評價

        在學校德育中,開展學生的自我評價有助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認識自己與學校要求的差距,作出恰當的學習決策;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促進學生在德育方面的發展;有助于學生判斷能力的提高,將在德育自我評價中形成的能力遷移到其他學習領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日常行為的評價。學生思想品德素質往往通過活動與交往表現出來。因而,對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評價首先通過考察和評價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來進行的。

        2.對學生班隊活動的評價。學生的思想品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在各種活動之中。因而,一方面學校把開展各種活動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通過這些活動本身來評價學生的思想品德。評價的指標是:活動的獨創性、活動表現形式的藝術性、內容的思想性和學生的參與程度等,分別賦值并加以綜合評價。評委由學生自己擔任。

        3.對學生社會實踐的評價。對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進行評價的依據是:選題的現實性,看選題是否具有現實意義;報告的獨特性,看選題的視角是否新穎,是否有獨到見解;報告的思想性,看報告內容是否健康向上,反映改革開放以來的現代化建設成就等;報告的邏輯性,看報告的分析是否合理,邏輯性是否強。有時還舉辦一些社會實踐的匯報展覽,既讓全校同學接受了教育,又檢驗了同學們社會實踐的成果,并要求學生自我作出評價。

        4.個性心理素質評價。隨著社會的變化,獨生子女的增多,個別成績優秀的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心理問題:學校奮發向上的精神給一些同學帶來了沉重的學習壓力;個別學生由爭強好勝發展到自私自利;個別學生有較嚴重的內向型性格;少數來自全國各地來的學生所面臨的適應性問題等。學校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中所存在的不同心理問題,結合中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特點,將心理教育與個性心理素質評價結合在一起,注重評價的科學性、規范性、教育性。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每天向學生開放,由富有經驗的心理咨詢教師接受學生的咨詢,做到診斷、咨詢相結合;心理咨詢室除坐堂咨詢外,還設立了“悄悄話”信箱,解答同學們所提出的各種問題,解除同學們的心理困惑。依據這些材料,心理咨詢室的老師會同教育研究室和其他各方面的老師,對一些學生進行個案分析,較全面地評價他們的個性心理素質,對癥下藥,找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與方法。

        (三)自我管理

        1.樹立學生示范群體

        在學生中樹立示范群體,是我校“自我教育、自我評價、自我發展”學校德育的重大實踐活動之一。它對學生自我教育、主動發展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我們先后培養了四個示范群體。

        一是政治上要求進步的學生黨建示范群體。我校已堅持高層次德育多年,在高年級學生中開展黨建工作,進行黨的基礎知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舉辦了數十期青年業余黨校,參加培訓人數達2000多人。每學期發展學生黨員7-8名,近幾年來已發展學生黨員70人,學生黨員不僅自身要求嚴格,而且在班級、年級、學校各層面都能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圍的同學,成為學生中的表率。

        二是發揚“金牌精神”、品學兼優的示范群體。這部分同學不僅學習目的性明確、學風端正、成績突出、成果累累,而且品德優秀、表現突出,在班級、年級和學校中的影響很大,是同學們羨慕的“成功者”,這批學生成為學生中科技與人文結合比較完美的榜樣。

        三是不斷注重人格完善的團隊干部示范群體。這部分學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樂意擔任社會工作,珍惜學生干部崗位,不辜負同學們的信任。他們在實踐中注重自我修養,無論在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技藝操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等方面鍛煉很大,提高很快,他們最終以胸懷寬廣、為人誠懇、情趣廣泛、學習努力、成績優秀、言行一致、工作主動、辦事公正等優良作風贏得全校學生的尊重。

        四是在逆境中不斷成長成才、自強不息的示范群體。這部分學生雖然身處逆境,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面對困難、正視困難、自強不息、刻苦頑強、克服一個個困難,最終取得成功,受到全校師生的好評。

        2.創建特色班集體

        學校的特色班創建工作是根據自主、自愿、自動的原則展開的。首先各班同學根據本班學生個性、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特點討論制定班級特色,而后在充分吸取同學意見的基礎上主要由班委、團支部圍繞特色討論并制定特色班級創建計劃,向學生處提出申報。學期末學生處將根據各班申報計劃和小結對各班特色創建工作進行審核,再對審核合格的班級進行表彰并舉行特色班掛牌儀式。

        特色的創建是一個自主建班的過程,它給每個集體留下了自我發展的空間,讓同學們能夠自己選擇自我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從而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這一選擇過程中,班級的凝聚力更強了。在同學們的努力下,一份份有班級特色的班級公約出臺了,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活動開展起來了。班級集體在同學心目中產生了更為強大的吸引力,成為孩子們心目中的一個家。

        3.開展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是同學們自主活動、自主學習的重要陣地之一。在這里,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的課外學習內容,自己策劃、組織學習的形式和過程。我校學生愛好廣泛,興趣濃厚,喜歡鉆研,原本都是個體行為,學校及時把他們組織起來,成立了學生社團聯合會,下設27個社團。學生社團聯合制定了章程,學生社團、協會、俱樂部等也制定了管理條例。每個社團由社團成員自己聘請一名指導教師。社團小型活動兩周一次,參觀、制作網頁、沙龍、咨詢、講座等,活動形式多樣,生活活潑。同學們在自己喜愛的社團里施展著自己的才華,社團活動的開展彌補了課堂學習的不足,尤其讓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在社團活動中找回了自信,找到了發揮自己價值的土壤。

        4.構建自主管理、服務網絡

        第9篇:社會考察活動報告范文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應該是教學環境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程的開發者、學生學習過程的合作者和促進者。下教師地位和角色的轉變,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和角色不重要了,而是意味著教師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區別于傳統教學中的教師。為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教師課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作為中學政治教師又應當如何實現角色的轉變?現就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的體會。

        一、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角色轉變

        (一)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教育教學理念,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新課程提倡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應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所以要求教師要變“指揮者”為“引導者”。比如,在講“銀行”“消費”等內容時,先讓學生去某個銀行實地考察,作好記錄。讓學生去市場買東西,記錄好購買地點、商品名稱、數量、單價、購買過程、心理體驗等相關內容。上課時,利用學生的調查、有關記錄,結合教材知識共同探討、學習。

        (二)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創設適宜的環境

        教師要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創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在師生關系上摒棄權力與服從、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培養自信心。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合作學習,同伴之間如何合作、師生之間如何合作,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成功的范例。比如,在講“經營公司”這一內容時,可讓學生分小組自己模擬創辦公司,記錄好公司的類型、名稱、注冊資金、經營類型等有關內容,并寫出經營方案。上課時,各小組派出代表上講臺發言,介紹所創辦的公司,并接受同學與老師的提問。

        (三)充分利用政治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自我探究

        政治學科與社會實際、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應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廣泛進行社會調查,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比如,可進行以“走向社會 了解社會”為主題的社會考察活動,以調查訪問和實地考察的方式,通過分組討論、課堂交流、撰寫報告等環節,激勵學生發奮學習、立志成才;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在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仲裁者、課堂的控制者,而是學生探究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是和學生平等相處的伙伴。當探究進程中出現一系列問題時,教師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充分信任、肯定學生,放手讓學生盡情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讓學生通過探究自主發現規律,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步積累探究的經驗,學會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二、面對新課程理念,教師應做好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

        (一)要更新教育觀念

        首先,教師要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擺脫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其次,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課程改革中來。第三,教師要時刻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要。在政治教學過程中,不但使學生掌握政治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政治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和理解政治在日常生活中和社會生產實際中所起的作用和價值。為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要更新知識結構

        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新知識層出不窮。教師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有的早已老化,有些觀點早已過時。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我們政治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時展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會更加個性化、多樣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能夠以新的教育理念來面對自己的教學對象。

        三、面對新課程,教師要提高施教能力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 思思热免费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 | 一区本道在线一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