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社會責任審核體系范文

        社會責任審核體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會責任審核體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社會責任審核體系

        第1篇:社會責任審核體系范文

        [關鍵詞]國有企業 社會責任 信息披露 探討

        國有企業特別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國有重點骨干企業,是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2008年1月4日,國資委《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對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和主要措施等問題做了一些具體規定,要求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建議我國中央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參照執行。但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有企業為增強市場競爭力,更多專注于企業自身的發展和改革,專注于企業經營自的完善以及如何能夠更好地提高企業的效益。因此,很多國有企業尚未意識到真正意義上的社會責任問題,造成目前我國國有企業信息披露的現狀不容樂觀,因此,認清我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特殊性、分析我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構建科學合理的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監督評價機制,對完善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促進國有企業良性發展,樹立企業良好形象,提高國有企業競爭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特殊性

        世界銀行把企業社會責任定義為,企業與關鍵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價值觀、遵紀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區和環境有關的政策和實踐的集合,是企業為改善利益相關者的生活質量而貢獻于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承諾。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看,國有企業之所以稱之為“國有”,是因為它的投資人為國家(人民)。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國國有企業具有經濟性和公共性雙重屬性,這就決定了我國的國有企業不僅要出于道德動機和經濟動機承擔起一般企業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而且要出于政治動機承擔起一系列的特殊社會責任。

        我國國有企業的經濟性決定它首先具有一般企業所應有的一般社會責任,包括依法誠信經營、安全生產、保障職工權益和利益相關者的權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遵守商業道德、參與公益事業,堅持企業自主創新,創建自主品牌等,而我國國有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代表和一種特殊的經濟組織形式,其特殊的公共性決定了它必須以維護公平和實現全體人民社會福利最大化作為自己應該承擔的特殊社會責任,通過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促進地區、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推動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發展,實現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維護經濟穩定與經濟安全。

        二、我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披露現狀及存在問題

        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和上市國有公司)認識到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但由于目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理論還不完善,國家也沒有相關法規強制要求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據國資委對2011年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專題分析,總體上2011年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報告數量和質量有了很大提升,繼續走在全社會企業的前列,截至2011年底,社會責任報告的中央企業已經達到76家,比2010年增加21家,占全部117家中央企業的65%。報告時效性、規范性不斷提高,但社會責任報告在質量和數量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數據表明我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狀況還不容樂觀。

        1.自愿披露社會責任報告較少,且參考標準不一

        我國目前還沒有強制規定國有企業提供專門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所以主動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較少,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情況也不充分。雖然國資委《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提出有條件中央企業要定期公布社會責任報告,由于沒有強制規定公布,在國資委提出2012年全部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工作目標下,據統計至2011年底,117家中央企業中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76家,仍有41家中央企業沒有報告,占35%,其他國有企業自愿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比例更少。在披露社會責任的央企中,從參考標準上看,53家企業(占75%)參考了國資委的指導意見,49家企業(占69%)參考了全球報告倡議組織的G3標準,25家企業(占35%)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2.0》。此外,有10家企業列出了參考的其他標準,有3家企業未參考任何國內外報告編寫標準。

        2.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有待改進

        據2011年117家央企披露的社會責任報告,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仍有很大改進空間。如在實質性方面,許多報告仍然存在“避重就輕”、“泛泛而談”的問題,對于一些涉及企業核心業務、社會關注或有重大影響的議題,報告未作披露或簡單一筆帶過,未回應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平衡性方面,不少報告“報喜不報憂”,對負面信息不予披露,或有選擇性地披露一些輕微負面信息,對一些重大負面問題則不予說明。這些實際上都弱化了報告可信度,不利于提高報告應有的溝通價值。據中國社科院與證券時報聯合的《2011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A股上市公司各類社會責任報告共計531份,其中不及格報告數量為435份,不及格率81.92%,超過八成A股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被指不及格。

        3.報告的規范性有待提高

        一些報告在下半年甚至年底才,報告時效性不夠;經分析2011年中央企業的71份社會責任報告中,有39份在上半年,有25份報告在下半年,時間較晚, 7家企業的報告時間沒有列明。一些報告僅以中文出版,國際化程度不夠,不符合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需要,從報告的語言種類看,22份報告以中文和英文兩種文字出版,其余49份報告僅以中文出版;一些報告沒有列出自身的參考標準、術語解釋等,不具備基本的寫作規范;一些報告沒有有效的渠道可以查詢或獲取,難以發揮應有的溝通交流作用。

        三、完善我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建議

        1.健全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法律法規約束體系

        政府要從社會公眾利益的角度出發,建立健全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法律、法規約束體系,推動國有企業建立完善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公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現狀、規劃和措施,主動接受社會各方面的監督,有效引導、監督國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行為。

        2.進一步完善我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體系

        國資委《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提出有條件中央企業要定期公布社會責任報告,但沒有提出具體的社會責任指標和考核體系。我國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政府以制定法規、準則的方式為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進行制度建設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建立和完善企業社會責任指標統計體系和考核評價機制,探索建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研究制定社會責任會計準則及信息披露制度,從技術上規范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內容與形式,為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模式提供統一標準,保持信息披露的連續性、一致性。

        3.強化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意識

        強化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意識,一是政府要加強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宣傳和引導;二是要落實各項監管措施,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不符合規定要求的企業給予嚴厲懲罰。三是要把優秀的道德和責任觀念納入企業文化的建設當中,為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墊定扎實深厚的文化底蘊,促使企業自覺、自愿披露相關信息。

        4.實施獨立的第三方審計

        由于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在我國沒有嚴格的遵循標準,通過社會責任審計工作便可以使信息披露規范化。通過對社會責任報告內部信息審核轉為獨立第三方的審核認證,來提高報告的可信度,滿足各利益相關者對社會責任信息的需要。鑒于目前我國社會責任審計的實踐剛剛起步,故應制定一套適合我國經濟現狀和環境現狀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體系審計制度,以加強對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情況進行有效監管。

        參考文獻:

        [1]李銳,平衛英. 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行為與監督評價機制探析.財政研究,2009年第10期

        第2篇:社會責任審核體系范文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 績效考核 優化設計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地方發展,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逐漸加快。建筑施工企業作為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柱產業,長期以來都是采用針對具體施工項目進行管理的組織方式。但是由于建筑施工行業人員調整頻繁,項目建設涉及內容復雜,沒有建立完善的項目績效考核體系,不能真正發揮項目績效考核的作用。因此在現階段加強對建筑施工企業績效考核體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能夠建立完善的項目績效考核體系,實現對建筑施工企業的有效管理,從而促進建筑企業更好的發展。

        一、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績效考核的現狀

        建筑施工企業的經營運行是以實際的項目的運行為基礎,企業的經濟效益也都是從各個項目部獲取。長期以來建筑施工企業都提倡使用針對具體施工項目的績效考核的管理方式。但是在實際運行中由于所有的項目建設都是以具體項目為準,每成立一個新的項目就需要建立相應的項目部,不同項目的施工周期、施工難度不同,而且目前的項目部是隨具體的施工項目而變化,沒有后續施工作業的項目部往往就會解散,不能進行切實有效的績效管理。

        對項目績效考核不重視的企業往往沒有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在對項目部員工進行考核時候僅僅依靠領導的印象以及個別不全面的指標來決定,體系不完善,考核不嚴謹,也會造成員工的不滿情緒。也存在部分管理體系相對健全的施工企業會對項目部員工進行績效考核,但是考核的指標往往是以項目部的經濟效益為主,指標不夠全面,最終評價結果往往以偏概全。

        二、績效考核方案優化設計

        績效考核方案要考慮到項目部員工的工作業績、態度以及具體的工作能力及相關工作成果等多方面的指標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另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績效考核的結果,根據考核結果對員工進行崗位調整晉升,提高薪酬待遇,進行職業培訓等多種方式結合的手段來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工作能力和素質,真正發揮績效考核的評價和激勵作用,促進施工企業更好的發展。

        1.確定相關績效考核的關鍵績效指標內容。績效考核的內容是整個績效考核方案的基礎,科學合理的考核內容直接影響最終的考核結果。根據建筑企業的特點,從部門績效目標、項目部績效目標、崗位說明書以及臨時性特殊任務等四個方面來確定項目部員工的績效考核指標。根據建筑施工企業項目部人員績效考核的特點以及相關績效考核的原則,從財務、客戶、業務以及成長等各個角度選擇40個考核指標作為績效考核的初始指標。然后再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從這40個考核指標里面選取問卷選擇率在60%以上的績效指標作為整個績效考核方案的KPI。

        2.確定考核指標的權重。第一步確定了績效考核方案的考核指數,但是這些指數的重要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因此第二步是要確定每項考核指標的權重,以區分不同的考核指標,真正體現績效考核的公平性。一般是采用加權的方法進行,通過對某關鍵指標賦予特殊的加權系數來強調這一評價指標的重要性。一般來說可以使用經驗判別法、對比評分法和系數調查法等多種方法來確定最終的加權系數。在建筑施工企業比較合理的方式是通過由公司總經理、專業副總、總工、人力資源經理、項目部經理等多人組成的評分專家組來打分,確認最終這項關鍵指標的權重。

        3.績效考核結果評定。根據最終的績效考核評價將員工考核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而且對于最終的績效考核結果要進行一定時間的強制性公布,確保考核結果公平公正公開。

        4.確定針對績效考核的一票否決指標。建筑施工企業的項目部一般都是分散分布在各地的施工現場,往往處于離散性管理的狀態。而且與外界接觸比較多,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誘惑。企業在取得自身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因此在進行績效考核的時候要確定相關準入條件,確定針對特殊行為的“一票否決”指標,對于安全、質量、思想政治等方面存在問題的項目部員工實現一票否決。

        三、績效考核的實施

        績效考核方案的實施一般是以年度考核為主,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個人年度業績的考核評價、個人KPI關鍵績效指標的考核以及個人平時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的考核評價。這里以建筑施工企業某項目部項目經理的年度績效考核為例對績效考核的具體實施進行簡單介紹。

        首先由施工企業的績效考核委員會共同評議,對該項目經理的年度計劃具體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分、對關鍵考核指標KPI以及工作能力及態度分別進行考核評分。然后由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對最終的成績進行匯總,將匯總結果提交給企業的考核與薪酬委員會。經由考核與薪酬委員會審核無誤后,留公司存檔,同時要將最終的考核結果進行公布并反饋給被考核人。

        綜上所述,本文設計的績效考核體系能夠有效實現對建筑施企業項目相關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能夠充分發揮績效考核的激勵和管理作用,激發建筑施工企業工作人員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建設施工企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葉澤,王鈺瑩.建筑施工企業績效考核體系優化初探[J].中外建筑,2010(12):117-118

        第3篇:社會責任審核體系范文

        二、減排措施

        (一)加強領導。

        建立政府主導、主管部門監督、企業實施的污染減排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對污染減排工作的領導。

        明確政府、部門及企業的污染減排責任。制定污染減排實施方案,建立健全污染減排組織機構。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污染減排組織領導機構。明確污染減排的目標和任務,實行污染減排行政主要領導負責制。

        落實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各項措施。落實污染減排的責任。市政府與各縣(市)區、開發區和相關企業層層簽訂污染減排責任書。

        (二)控制增量。

        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項目核準順序等管理制度,嚴格控制建設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加強項目源頭審批管理。控制新增高耗能、高污染新建項目。落實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入口、電價彌補、上市企業環保核查等各項政策。電力、熱力、鋼鐵、建材和糧食加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裝置使用20蒸噸/小時以上鍋爐的建設項目,必需同步裝置石灰石/石膏法、雙堿法、氨法、氧化鎂法、半干法和列入《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示范名錄》和《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維護技術目錄》及其它國家推薦的且與除塵設備獨立,穩定脫硫效率達80%以上專業脫硫設施,并同步安裝在線監測設備。

        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依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和《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全面落實電力、鋼鐵、水泥、造紙等高能耗、高污染行業淘汰落后產能計劃。

        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積極推行清潔生產。依法對超標、超總量排污及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進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支持一批重點高能耗、高排放企業實施清潔生產。鼓勵企業特別是上市企業創建環境友好型和環保信用型企業。

        對逾越總量控制指標的縣(市)和企業,落實建設項目總量指標前置審批制度。建設項目不允許突破我市的總量控制指標。采取限批措施,暫停審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由國家、省、市審批的建設項目和年排放化學需氧量(COD20噸以上、排放二氧化硫(SO210噸以上的建設項目,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必需到市級環保部門審核、備案。建設項目試生產、竣工必需經過環保部門審批、驗收,并確保污染治理設施正常運行。

        (三)削減存量。

        特別是城鎮污水處置廠建設。 年,加強污水處置設施的建設及運營管理。大力推進 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規劃內的重點項目。 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中的城鎮污水處置廠、重點污染源治理工程必需開工建設,并完成年度建設目標。

        其實際處置污水量不得低于設計能力的60%新建污水處置廠的縣(市)污水處置費要同步達到0.80元/噸以上。加快污水處置配套管網的建設和改善。新建及已經投運的鄉村污水處置廠。

        加強脫硫設施的建設及運行管理。新建燃煤電廠(含企業自備電廠)必需嚴格執行環境維護“三同時”制度。脫硫設施的運行率不得低于95%并建立健全脫硫設施移交、運行及煤質分析、脫硫劑使用情況的基礎資料檔案。

        確保生產生活用水平安。依法取締或關閉飲用水源地一、二級維護區內的直接排污口。進一步強化區域污染防治。加快實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規劃中的飲用水源地綜合防治項目。

        (四)加強監管。

        提高污染減排監控水平。燃煤電廠和鄉村污水處置廠等重點污染減排企業及國控重點企業,建立并完善減排監控體系。加快污染減排環境統計、監測和考核“三大體系”建設。必需裝置在線監測系統,并與省、市環保部門聯網。

        每月至少進行1次監督性監測。其中,加強監督性監測。承擔減排任務的企業。燃煤電廠每季度至少監測1次。監測結果要與自動監測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并匯總上報。

        每月至少進行1次現場檢查,加大重點污染源的監管力度。重點污染源監控企業。燃煤電廠、鄉村污水處置廠等重點污染減排企業實行駐廠式監督,并定期上報污染減排設施運行情況,確保污染減排設施正常運行。對擅自停運污染治理設施及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依法按上限處罰;涉及發電企業享受的國家脫硫電價優惠政策的建議取消其享受的優惠政策;對超標排放及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依法停產治理。

        懲辦污染減排工作先進典型,加大污染減排的宣傳力度。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曝光未完成污染減排任務及違法排污的企業。市污染減排領導小組定期組織監督檢查,并將檢查結果通報全市。

        三、組織領導

        負責統一部署全市污染減排工作,市政府污染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減排工作組設在市環保局。

        密切配合,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大力推進 年全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

        第4篇:社會責任審核體系范文

        綠色信貸的理念已經暗示了商業銀行應盡的社會責任。但是,隨著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實現效益最大化成為其主要動機之一,即商業銀行是逐利的。很顯然,商業銀行在追求商業利益時難以兼顧社會責任。在目前政策和盈利環境下,雖然對“兩高”行業的貸款已經被謹慎投放,但是貸款余額依然占據了商業銀行信貸的相當比例。銀監會的調查顯示,截至2007年3月末,五大行(工、農、中、建、交)發放的“兩高”行業貸款余額達13,326.39億元,占五行全部貸款余額的11%。正因為商業銀行是逐利的,所以它不得不去做這些大項目,否則就是哪家銀行執行政策越徹底,其客戶資源、市場份額流失越快,其受到的損失越大。如此一來,我們一味地責備商業銀行助紂為虐造成了“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的膨脹和大規模的擴張無疑顯得有失公允。另外,各銀行均實行分行制,管理鏈條較長,且績效考核體系以經濟指標為主,并未將環保績效納入其中,因而不排除一些分行為了完成考核指標而無視總行關于實施綠色信貸要求的可能。2007年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就顯示,截至6月末,投向高耗能行業的中長期貸款占比為12.1%,六大主要高耗能行業累計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24.1%,均呈逐季加快趨勢。

        筆者認為,要扭轉此局勢,一方面必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提供一個出口。現在除了限制商業銀行的信貸行為,也要引導和鼓勵新的資金投向,這比堵住商業銀行信貸規模擴張可能更有效果。這一方面必須由國家的產業政策提供支持,尤其對那些有利于環保的大項目(如風力發電、垃圾發電),除了在信貸上給予支持,國家還應該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如減免稅收、財政貼息等財政政策,以調動并確保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的積極性。另外,給予創新型的、技術自主革新的商業項目支持,因為之所以造成現在這么嚴重的污染,除了企業趨利的原因以外,還在于處理成本太高,或者技術水平太低,所以導致了許多企業在這一方面不作為了,因此要鼓勵商業銀行在這一方面給予信貸支持;另一方面銀行業內部必須建立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為商業銀行各分支機構實施綠色信貸提供動力。在這方面,不僅要有對商業銀行違規向環境違法項目貸款的行為實行責任追究和處罰的措施,而且還要有對切實執行“綠色信貸”成效顯著的商業銀行實行獎勵政策。

        二、銀政企三方的“利益同謀”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地方政府始終存在很強的地方保護主義色彩,采取多種方式爭奪銀行的信貸資源。那些污染大戶往往是納稅大戶,是當地政府的經濟支柱,地方政府為了完成上級考核指標、提升政績,會千方百計地保住企業。據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數據,2003~2005年期間,由于地方政府的縱容和袒護,全國7,000宗環保違法案件僅有500件得到處理,僅為全部案件的0.71%。地方銀行把壓力轉移到銀行上,而地方銀行與政府之間的特殊利益關聯,往往會使得銀行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何況,銀行尤其是國有大中型銀行,往往也背負著“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宏觀政策負擔,以及“多貸增效”的企業盈利性目標。不少污染企業的利潤產值并不低,還貸及時,還有地方政府做風險擔保,符合銀行信貸追求“大客戶、高信貸”的利潤導向性。故逐利動機驅使得銀行只看重信貸結果而不看其過程。因此,綠色信貸單純依賴于銀行自律是不夠的,我國中央政府有必要將環保指標納入地方官員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或是加大環保指標在地方政府績效考核指標中的比重,并以立法或規定等形式隔絕地方政府對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的干預。以人大審核為首的財政監管,對地方“污染政績”的經濟約束是最硬的,

        銀行信貸的約束則軟得多。

        三、企業的違約成本問題

        長期以來,企業放任污染,對我們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盡管有觀點認為這是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來的必然反應,但其根源還在于政策的不規范、不合理。企業放任污染攀利,只承擔了自己企業內部的成本,沒有承擔由于外部不經濟而給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即社會成本。企業沒有因污染環境而受到相應程度的懲罰,即違約成本過少。現行法律允許環保部門對污染企業罰款的額度只有10萬元,這樣的處罰與企業偷排結余的成本相比是杯水車薪。在這方面,我們不僅要加重懲罰力度,加大違規違法成本,還應該提倡企業的社會責任,從經濟上、環境上、形象上、政治上等多個角度加以分析。只有企業意識到違規成本高昂到承受不起的情況下,我們的政策才能體現出效果。再者,過去我們的政策引導不夠,好的典型支持不夠,沒有起到示范和推廣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應讓那些盡到綠色責任的企業,取得良好的社會形象和長期的經濟效益,唯此社會上才會形成這樣一種自發的、內在的治污動力、技改熱情、環保趨勢。但是,現在的情況恰好相反,因為電力、能源等行業能夠帶來暴利,導致我們大規模的資本進入和項目上馬,企業由于有原始的沖動,賺錢效應促使它就往這個方向走。只有看到了做治污或者風能發電等這樣一些好的、有利于社會的項目的前景,他才能選擇這些項目。

        四、企業環保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2007年上半年,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人民銀行曾就“共享企業環保信息”聯合文件,把企業環保信息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形成了更為完整的環境信息系統。銀行可以多方面了解企業環境方面的信息,從而提高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還可以向環境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咨詢,根據企業的行業特征,客觀分析企業的環境信息,了解企業有可能存在的環境風險。但是,由于企業認識到環境信息影響著其是否能夠得到銀行貸款,因此企業就有可能隱瞞真實信息,提供虛假信息,或只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那么銀行獲取的信息就不充分,也即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因此,銀行在向企業發放貸款時,要始終堅持“三位一體”,即貸前檢查、貸時審查和貸后檢查管理。銀行要隨時對已經發放的貸款進行跟蹤,掌握貸款的去向和用途,檢查企業對貸款的使用情況,監督企業是否專款專用。比如,企業在申請貸款時,說明貸款將用在環保項目上,貸款發放后,企業是否真正把貸款用在了環保項目上,銀行要進行跟蹤檢查,等等。

        參考文獻:

        [1]何德旭,張雪蘭,對我國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若干問題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7.12.

        [2]鐘津嘉,“綠色信貸”未來金融業發展模式—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一席談[J],中國金融家,2007.8.

        [3]劉江,“綠色信貸”與節能減排[J],中國經濟周刊,2007.47.

        [4]李仁杰,“綠色信貸”煥發商業銀行新生機[J],中國金融家,2007.8.

        [5]羅贊,“綠色信貸”大有文章可做[J],銀行家,2007.9.

        [6]鄧瑛,生態金融論[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2.1.

        第5篇:社會責任審核體系范文

        【關鍵詞】商業銀行;薪酬結構;薪酬激勵

        一、引言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發展,金融業也必將一體化。我國已于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目前我國國內的金融市場已完全對外開放,這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但同時也給我國銀行業的經營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近年來金融危機的影響也使得銀行的經營環境惡化,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商業銀行不僅面臨著國內同行業之間的激烈競爭,還面對著各大外資銀行的競爭和壓力。當今社會已進入知識的時代,人才的競爭已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而在金融業,人力資源同樣也是最重要的資源。我國商業銀行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而薪酬激勵機制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國的商業銀行想要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謀求長期、穩健的發展,就必須實行科學有效的薪酬激勵機制。

        二、薪酬激勵的基本概念

        薪酬激勵機制是指企業運用薪酬的刺激,使得員工個體采取某種積極行為,努力實現某個目標,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的做法。它能夠對企業競爭力產生巨大的影響,它已成為現代市場經濟中各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如何更好的激勵員工是企業人才管理策略中最困難和復雜的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實行有效的薪酬激勵機制。

        三、我國商業銀行的薪酬結構及薪酬水平的整體特點

        (一)我國商業銀行的薪酬結構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員工的薪酬由固定薪酬、可變薪酬、福利性收入等構成。

        基本薪酬是指員工得到的能夠滿足其基本生活所需要的報酬,包括基本工資、各種補貼以及崗位津貼。

        績效工資是指員工的業績報酬和增收節支報酬,主要是根據工作完成量和業務開展的狀況即績效來決定的,其中年終獎大概是最廣為大眾所知的績效工資了。不同的銀行的績效考核指標是有一定的差異的,但是基本上都是由三類指標構成的,即風險控制指標、經濟效益指標和社會責任指標。績效考核結果也不再只是商業銀行發放薪酬的依據,現在還成為了員工個人獎懲、培訓和晉升的重要參考。

        除了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福利性收入也是我國商業銀行員工薪酬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銀行幫職工交的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還有法定帶薪休假等其他福利。

        (二)我國商業銀行薪酬水平的整體特點

        1.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國有商業銀行的薪酬收入水平總體相差較大

        我國五大國有銀行,雖然營業網點的數量遠遠低于其他商業銀行,但國有銀行的資產規模和員工人數都遠遠高于股份制銀行,但是員工平均薪酬卻遠遠低于股份制銀行。

        2.不同銀行的高管收入差距較大

        我國國有銀行高管的薪酬明顯低于非國有的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高管的薪酬,深圳發展銀行的行長2011年的年薪為869萬,而交通銀行行長的年薪只有96萬,大約只是深圳發展銀行行長年薪的九分之一。中國銀行行長的年薪為97萬,建設銀行為100萬,工商銀行為103萬,農業銀行為106萬,均遠遠低于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行長的年薪。股份制商業銀行之間也同樣存在較大差距,2011年浦發銀行高管薪酬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排名最末,董事長和行長的年薪都是150萬(數據來源:新浪財經),比排名第一的深圳發展銀行分別低了595萬和719萬。而排名第二的招商銀行行長的年薪比第一名低了334萬,可見差距之大。

        3.普通員工薪酬與高管薪酬差距較大

        隨著我國分配制度的改革,銀行業的分配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等級工資制的實行以及收入與績效掛鉤的薪酬制度使收入差距也逐步拉大,并呈擴大趨勢,這在上市股份制銀行中表現的尤為明顯。2011年深圳發展銀行行長的年薪是869萬,是員工人均年薪的23倍。這種差距,是商業銀行高管人員與普通員工所承擔的風險與付出的貢獻不同的體現。雖然行長與董事長的薪酬遠遠高于普通員工,但他們承擔的責任和風險也會比普通員工大很多。但這種差距過大也有可能會給銀行帶來負面影響。

        四、我國商業銀行薪酬激勵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自銀監會2010年頒布《商業銀行穩健薪酬監管指引》后,我國各商業銀行都對薪酬管理制度進行了規范,積極貫徹落實《商業銀行穩健薪酬監管指引》中的規定,推動了績效考核等激勵模式在促進商業銀行各項業務穩健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各商業銀行在如何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勵機制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薪酬激勵機制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薪酬水平的確定方式不夠科學

        高管人員的薪酬水平與銀行經營績效聯系不夠密切,激勵效果不明顯。我國商業銀行的治理機制基本相同,高管人員的流動性較小,不同銀行的高管薪酬激勵方式也大致相同。高管人員的年度獎金是與銀行的經營業績直接掛鉤的,這就激勵了高管人員把提升銀行的經營績效作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標。高管人員的股權收入完全取決于銀行當年實現的利潤,這就鼓勵了高管人員繼續努力工作,為銀行創造更多的收益,從而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收入。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銀行高管的薪酬水平由銀行的經營績效決定,銀行經營業績的提升、收益的增加,同時也會導致高管人員收入的增多。另一方面,銀行高管人員的薪酬激勵機制又可以促進銀行經營績效的提升,創造出更多的利潤。所以,高管人員的薪酬激勵與銀行經營績效是呈雙向的正相關關系的。但事實上這種關系并不是非常顯著,以浦發銀行為例,浦發銀行從2010年到2012年,其資產總額、凈利潤、每股收益和不良貸款率都有較大的變動,而董事長和行長的年薪在這三年里卻沒有任何變動。這說明我國現行的商業銀行高管薪酬激勵與銀行經營績效的聯系不是十分緊密。

        (二)激勵方式較為單一,缺少長期激勵機制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薪酬激勵機制較為單一,采取的激勵方式基本都是發放獎金以及一些福利政策等,雖然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但只是在短期內比較有效,股票、期權、員工持股計劃等中長期激勵形式相對欠缺。國外的許多銀行都十分重視長期激勵的作用,他們的員工薪酬不僅包括具有短期激勵效果的獎金,還有股票、期權等多種具有長期激勵作用的獎勵,這在他們的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花旗集團的高管人員,他們每年的薪酬中有40%是以延期股份的形式支付的。而我國的商業銀行目前一般只有企業年金等長期激勵手段,員工的薪酬普遍都不包括股票期權等股權激勵。

        (三)績效考核體系不健全

        績效考核是各商業銀行發放員工績效工資的直接依據,但是目前大多數銀行在績效考核中過于重視經濟效益指標,不太關注風險控制指標和社會效益指標。有些銀行在對員工的績效考核上過于強調吸收存款的業務完成量,把吸收存款量作為考核的主要標準,而缺少對高管人員以及信貸人員的風險管理能力的考察,對一些問題貸款的關注程度也不夠,這樣的考核方式只著眼于銀行當期的經營業績,卻忽略了長期的利益,是不合理的。

        (四)薪酬管理缺乏社會監督

        銀行業在我國是一個高收入的行業,也是很多人向往的一個行業,但是目前非銀行從業人員對銀行內部的薪酬管理制度非常缺乏了解。大部分銀行的年度報告中只有高管人員的薪酬總額,以及對員工支出的費用總額,但對于薪酬的構成、薪酬水平的確定標準、業績考核體系、重要崗位的崗位職責與具體薪酬等都沒有進行披露,薪酬制度缺乏透明度,缺少社會輿論監督。

        五、如何構建完善的商業銀行薪酬激勵機制

        (一)重視長期激勵,多種激勵方式相結合

        我國的商業銀行應豐富薪酬激勵的形式,尤其是國有控股銀行,應廣泛引入合理的股權激勵機制,制定員工持股計劃。在這種激勵形式下,員工得到了銀行的股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到銀行的經營管理中,員工的身份不僅僅是被雇傭者,也是所有者。這有利于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把員工的利益與銀行的利益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長期激勵機制使得員工不再只關注于眼前的利益,而是更重視長期的效應,能夠激勵員工為銀行的長期發展做出貢獻。

        而對于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對風險有重要影響崗位上的員工,除了股權激勵,還應在其績效薪酬中的引入長期激勵機制,以加強高管人員薪酬激勵與銀行經營績效的聯系。《商業銀行穩健薪酬監管指引》已對這方面做了相關規定,要求高管人員績效薪酬的40%以上應采取延期支付的方式,且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其中主要高管人員績效薪酬的延期支付比例應高于50%,各銀行應按照規定嚴格執行。

        (二)設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

        銀行應合理確定各項考核指標,既要突出經濟效益指標,也要提高風險控制指標和社會效益指標的比重,并層層落實到具體崗位。風險控制指標至少應包括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案件風險率、杠桿率等。針對與風險相關的崗位,要設立專門的風險考核體系。進一步豐富考核指標,還要增加一些有關客戶滿意度、服務質量、創新能力、員工素質等的社會責任指標,建立起一套合理、完整的績效考核體系,充分發揮績效考核在商業銀行薪酬激勵中的作用。

        在對員工的業績考核中,不再只注重吸收存款量,應嚴格杜絕員工“買存款”以提高績效的行為。在發放績效工資時應以績效考核結果為依據,同時結合本銀行的員工構成及經營績效等各方面因素來確定績效工資的水平。績效考核體系中還應加入反饋系統,將考核的結果反饋給員工,讓員工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業務完成量和收入扣減情況。這樣可以使員工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激勵員工改進自己的工作,從而更好的完成各項業務指標。

        (三)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

        有效的監督機制是薪酬制度公正、合理的保障,也是薪酬激勵機制發揮作用的保障。商業銀行應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并積極接受社會監督。

        1.銀行應主動披露其薪酬信息

        商業銀行的年度報告中應客觀、全面、詳細地披露薪酬管理的各項信息,包括年度薪酬總量、薪酬結構、薪酬延期支付情況、業績衡量以及風險調整的標準、高管及對風險有重要影響崗位上的員工的具體薪酬信息、各項指標的考核狀況等。

        2.加強銀行的內部監督

        各銀行內部設立的薪酬管理委員會應加強內部監管,對整個薪酬管理過程實施監督,定期審核各項業績考核指標是否合理,以及薪酬水平是否與崗位職責相匹配。

        3.加強監管部門的監督

        建立健全社會監督網絡,通過公眾監督、社會團體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等途徑,完善社會監督機制。

        參考文獻:

        [1].我國商業銀行薪酬激勵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6月.

        [2].我國商業銀行薪酬激勵機制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21):31-32.

        [3]張鵬,周瑩.關于商業銀行薪酬激勵水平的實證研究——基于社會比較理論視角[J].經濟問題,2011(12):96-100.

        [4]邱鴻萍,趙麗麗.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薪酬激勵制度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0,12:157.

        [5]喬海曙,王軍華.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薪酬激勵有效性研究[J].金融論壇,2006,5:38-44.

        [6]鄒永成.我國商業銀行薪酬激勵實證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09(3):49-53.

        [7]江英.我國商業銀行高管薪酬激勵機制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2,4:176.

        [8]李雙杰,王娜.我國商業銀行員工激勵機制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7,7:044.

        [9]李克文,鄭錄軍.高管人員激勵機制與商業銀行經營績效[J].南開學報,2005,1:71-76.

        [10]林麗.中美大型商業銀行薪酬激勵機制比較[J].區域金融研究,2011(1):68-70.

        [11]張珂.淺談如何解決國有商業銀行薪酬激勵乏力問題——A分行所轄二級分行管理人員薪酬激勵乏力問題[J].中國集體經濟,2011(24).

        [12]羅明忠,張炳申.商業銀行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2:56-58.

        [13]諸宇清.商業銀行薪酬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華北金融,2011(11):25-26.

        [14]田明華.我國銀行業薪酬激勵機制設計構想[J].廣西金融研究,2005,1:113.

        [15]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商業銀行穩健薪酬監管指引,2010.

        [16]周立,趙瑋,委托-、薪酬激勵與商業銀行治理[J].金融評論,2012(1):57-69.

        第6篇:社會責任審核體系范文

        【關鍵詞】商業倫理;歸真堂;社會責任;利益相關者

        一、引言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員工維權問題、環境污染問題、財務造假問題等商業倫理事件層出不窮,商業倫理與職業道德成為實業界關注的熱點也成為學術界研究的難點。企業應該如何看待商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關系、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商業倫理的訴求是否合理、應如何構建科學合理的商業倫理維護保障機制等問題值得人們深思。

        二、相關概念

        (一)商業倫理

        商業倫理是人們在追求商業利益過程中應當遵循的道德原則,是商業活動中的倫理關系及其規律。對商業倫理的理解應該基于利益相關者角度,涉及到盈利模式、行為規范、職業精神、商業道德、企業文化、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企業在追求盈利的同時要盡量避免挑戰社會心理與道德標準。

        (二)利益相關者

        利益相關者是指受組織決策和行動影響的任何內外部主體,包括但不限于股東、債權人、消費者、員工、政府、媒體、競爭對手等。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與利益相關者密切相關,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不能忽視他們的利益訴求。

        (三)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主要包括經濟、法律、倫理、慈善等層次,是企業為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采取的不低于最低法律標準的行為,具有責任性、社會性、互動性、價值性、全面性等特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利益相關者價值的關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本身并不一定會直接給企業帶來盈利,但是通過傳導機制,可以間接為企業創造價值。

        三、“歸真堂事件”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紹

        福建歸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冊資本為人民幣6000萬元,是一家以稀有名貴中藥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科技中藥制藥企業,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熊膽系列產品研發生產企業之一,從事“活熊取膽”業務,于2011年開始啟動上市計劃。

        歸真堂準備上市的消息一經媒體報道便引起軒然大波,尤其是以非政府組織 “亞洲動物基金會”,為代表的動物保護人士,對歸真堂上市表示強烈憤慨并大力宣傳其“活熊取膽”業務模式虐待黑熊、迫害動物,有違商業倫理和道德底線。一時間,歸真堂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反對歸真堂上市擁有雄厚的民意基礎,輿論幾乎是一邊倒地對歸真堂進行倫理譴責。在各方反對力量中,“亞洲動物基金會”首當其沖。該組織總部設在香港,終極目標之一是取締整個活熊取膽業務。然而有媒體報導其與境外人工熊膽素生產機構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也給事件增添了一絲陰謀論的色彩。

        當然歸真堂也不乏支持者。在力挺歸真堂上市的力量中,中國中藥協會扮演了主要角色,其會長房書亭發表言論稱:“熊在無管引流過程中很舒服”。此外,支持歸真堂上市的人中還包括原衛生部藥政局副局長、國家藥監局藥品注冊司司長張世臣等。支持歸真堂上市的力量主要來自政府機構和相關官員,可見其背后是國家扶持中醫發展的戰略考量。

        迫于輿論壓力,2012年2月18日,歸真堂宣布將開放養熊基地,2月22日,一百多名媒體記者獲準現場觀摩了活熊取膽。然而歸真堂的舉動并沒有得到民眾的認可,反而帶來了更多的質疑,這一事件也早已一發不可收拾,“活熊取膽”模式引發了全社會對于企業商業倫理的大討論。

        雖然歸真堂上市并沒有致命的法律障礙,然而其“活熊取膽”的業務模式卻挑戰著社會心理和道德底線,在民眾對其商業倫理持續拷問的巨大壓力下,其上市之路舉步維艱。2013年4月,歸真堂在IPO進程中向證監會申請暫時中止審查,同年5月底,持續三年的歸真堂上市鬧劇以其終止上市審查而告終。

        (二)案例分析

        (1)爭議點評

        縱觀整個事件,爭議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其一是活熊取膽是否痛苦,其二是活熊取膽有沒有必要,最后是保護圈養動物的意義是什么。以上三個爭論又可以總結為用養殖熊進行“活熊取膽”是否有違商業倫理。透過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各方都認為該事件不是法律問題也不是契約問題,而是道德層面的問題,而倫理道德恰恰是沒有絕對標準的模糊概念,更雜糅的感情、文化等因素,可以說沒有人是絕對正確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事件的開始階段歸真堂面對質疑并沒有及時說明情況,反而用一些強硬的言論刺激民眾的神經,給了反對者以口實,也說明企業在危機管理上存在問題。事實上近年來爆發的商業倫理事件都或多或少會對企業造成沖擊,商業倫理問題與危機管理已經密不可分。

        (2)利益分析

        歸真堂董事長邱淑花曾說:“養熊是林業部頒發批文,生產熊膽粉是1995年衛生部頒發藥準字號,都合法,如果反對我們就等于反對國家。”近年來政府大力支持中醫事業的發展,可以說歸真堂上市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國家戰略的,這一點從支持歸真堂陣營的成員構成上也可以很容易的看出。

        反觀歸真堂的對手亞洲動物基金會,其與目前世界上掌握合成人工熊膽技術的德國和意大利兩國都頗有淵源。以2010年為例,德國和意大利捐款數占該基金全年總獲捐數的27.96%,德國福克公司等人工熊膽的生產商更對其進行長期資助。其高舉反對活熊取膽大旗阻撓歸真堂上市行為難免被認為是為了打擊國內相關行業,從而方便國外企業進入并占據中國市場。

        事實上與歸真堂事件一樣,絕大部分的商業倫理事件并不是簡單地道德問題,其核心往往是利益問題,沒有超越利益的商業倫理,對利益的理解決定了對是非的理解。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企業在運營時往往會損害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這種損害大多是以企業不承擔社會責任的形式體現的。

        四、由歸真堂事件引發的商業倫理思考

        首先,商業倫理問題歸根結底其實是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博弈,其如果得到妥善解決,也可以為企業帶來利益。商業倫理作為未觸及法律關系和契約關系的,建立在社會心理、道德標準、以及非正式制度之上的一種理念和規則,同樣對企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雖然商業倫理并沒有法律意義上的強制性,但卻有道德上的約束性。雖然市場經濟是建立在法律和契約上的,但是道德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要在市場經濟中生存發展必須高度重視商業倫理問題,并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和危機應對機制。

        其次,媒體和民眾對于商業倫理事件高度重視,且往往帶有強烈的感彩。一方面,積極參與監督,鼓勵建立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商業倫理是值得肯定的;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很多民眾偏激、盲從、甚至煽風點火造謠謾罵,難免有矯枉過正之嫌。其實正如之前所分析的,商業倫理問題雜糅了太多文化、感情、道德方面的因素,且沒有一個絕對的倫理道德標準,往往是很難清晰界定對錯的。此外,由于信息不對稱,民眾很難看清事件本質,也容易受到情緒干擾,容易被煽動盲目下結論。這就要求媒體在報道的時候做好材料的搜集和甄別,民眾在獲取信息時理性判斷,不要被成為別人獲取利益的工具。

        最后,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正如之前所說,很多民眾跟風參與是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相關機構都應合理利用溝通這個工具以減少信息不對稱,強化信任基礎。對于企業而言,應在商業倫理事件發生后積極對外界關注的事項進行說明,有條件的企業應建立長效溝通機制,以減少誤解。對于政府相關機構而言,要轉變官派作風,致力于提高公信力和透明度,建立商業倫理問題舉報和反饋機制。

        五、對企業商業倫理構建與監督的相關建議

        (一)企業方面

        (1)應充分重視商業倫理的重要性,把商業倫理問題提升到企業文化的高度,融入到企業的價值觀中,運用管理層的力量推進商業倫理建設。要制定企業倫理守則,通過一系列的獎懲、審核以及內控系統對其進行強化。應定期開展商業倫理培訓,加強員工商業倫理教育,幫助員工解決道德困境。

        (2)應把商業倫理突發事件預防納入到企業應急處理體系中,提升企業危機公關能力。與員工、消費者、媒體、政府等機構和個人建立長效的內外部溝通機制,并將其運行情況納入相關人員的考核體系,減少因信息不對稱引發的誤會。

        (二)民眾方面

        (1)應認識到多數商業倫理事件往往涉及民眾自身利益,要通過多渠道參與對商業倫理問題的監督,充分維護自身利益。

        (2)在進行監督時要保持理性。要認識到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的存在,在不了解全部情況時不要盲目跟風,盡量在獲取信息時做獨立理性判斷,要看到商業倫理問題背后的利益糾葛,避免自己的正義感被利用。

        (三)政府方面

        (1)應認識到商業倫理是成熟市場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要鼓勵和引導企業建立符合社會文化和道德標準的商業模式。應探索建立相應的商業倫理獎懲機制,引導商業企業重視商業倫理問題。應對商業倫理事件公開透明及時通報,以樹立相關機構的公信力。

        (2)對于商業倫理問題要建立多渠道監管機制,并充分鼓勵媒體和民眾參與。要善用媒體和民眾的力量,引導媒體客觀公正報道,鼓勵民眾理性監督。

        參考文獻:

        [1]Michael E.Porter and Mark R.Kramer.Strategy and Society: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m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10).

        [2]Archie B. Carroll,Linking Business Ethics to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1987.

        [3]趙薇,論我國企業的商業倫理建設,南京大學學報,2003.3.

        [4]陸雄文.梁曉雅,中國民營企業家的社會責任觀,經濟管理,2009.8.

        第7篇:社會責任審核體系范文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集團公司創建“三化一型”大企業集團為目標,以全面提升執行力、提高效率和效益為出發點,圍繞分公司中心工作,運用科學適

        當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把“精、細、實、嚴”落實到管理工作的每個環節,不斷提高分公司整體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有效促進分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二、活動內容

        (一)精細化管理

        實施精細化管理,是針對分公司當前管理現狀,解決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以抓好關鍵環節、重點細節為著力點,提高整體管理水平。

        1、精細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突破口和基本方法

        精細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精、準、細、嚴。精是做精、做好,精益求精;準是準確、準時,信息與決策準確無誤;細是操作細化、管理細化,重視細節;嚴是嚴格執行制度標準和程序規定,嚴格控制偏差。

        精細化管理的突破口:完善制度與規范流程、提高員工的執行力,即通過精細化管理,使崗位責任、流程、制度執行到位。

        精細化管理的基本方法:細化、量化、實證化、流程化、標準化、協同化。

        2、精細化管理的主要內容

        一是制定并細化落實發展戰略和任務目標。6月底前,完成分公司“十二五”發展規劃(草案)編制工作,并報集團公司;10月底前,根據集團公司“十二五”發展規劃,完善分公司的發展規劃,對有關任務目標進行細化、落實。

        二是完善細化規章制度。對現行規章制度進行全面的清理、修訂,細化規章制度的執行程序。4月底前,將現有制度匯編以及修訂方案報送集團公司;6月底前,將修訂后的規章制度匯編成冊,并報送集團公司審核;審核后,在分公司內網公布。

        三是細分業務流程,細化產品與服務標準。要全面梳理、細化、再造業務流程,明確管理層級之間、前后工序之間的界面與權限,處理好業務之間的接口。根據實際,將集團公司制定的標準體系落實到管理和員工操作中去,確保執行到位。

        四是以貫標為抓手,推行精細化管理。根據自身實際,努力建立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和sa8000社會責任體系。在生產、辦公等現場積極推廣“6s”管理、流程再造、可視化管理等精細化管理方法。通過人的規范化、事的流程化、物的規格化,提高效率,保證質量,保障安全,使工作環境整潔有序,提高員工素養和企業形象。

        六是加強業務流程與管理環節的信息化建設。要加強辦公自動化、人力資源管理、投資管理、統計分析、財務管理、設備管理、業績考核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設。同時,要加大信息技術在道路運營管理過程中的應用,提高生產效率和服務能力。

        (二)創新活動

        創新活動要以精細化管理為基礎、以理念創新為先導、以管理創新為重點、以技術創新為手段,建立創新型企業。

        3、科技創新。以提高管理效率為目標,加大在管理手段、管理工具等方面的創新,推廣與開發相關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

        三、實施步驟

        1、動員部署階段。3月20日前,召開動員大會,廣泛宣傳發動,全面部署。充分利用網站、內部信息、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開展“精細化管理與創新年”活動的重要意義、好經驗、好典型,積極營造良好的氛圍。

        2、查找問題與方案

        制定階段。要全面查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形成自查報告;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精細化管理方案,明確精細化管理的重點、方式方法和步驟等;要確定創新課題方向、題目、內容概要和時間安排等。方案于3月15日前報集團公司。

        3、活動實施階段。4月至11月,全面開展精細化管理和創新工作,把活動貫穿到日常管理與經營中去。活動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上下結合等多種方式進行。每兩個月召開一次調度交流會,分析情況,交流經驗,及時改進。

        4、總結考核階段。12月份,對“精細化管理與創新年”活動進行全面總結,要形成相應規章制度、標準規范、科研課題、創新成果、信息化系統等成果。分公司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考核,并納入

        年度績效考核體系。

        5、鞏固深化階段。2011年,要按照精益求精、持續改進的要求,對活動形成的規章制度、管理體系、信息系統、科研課題等成果進行鞏固和深化,使活動常態化,把精細化與創新精神作為分公司的價值觀,提升到企業文化的范疇。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分公司成立“精細化管理與創新年”活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負責活動的發動、組織、監督和考核等工作。主要負責人親自抓,抽調精干力量并明確一個職能部門,集中開展活動。

        第8篇:社會責任審核體系范文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建“三化一型”大企業集團為目標,以精細化管理為重點,以管理創新為突破口,夯實管理基礎,增強創新能力,提升“山東高速”品牌競爭力,促進集團公司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目標要求:按照“標準高、工作實、行動快、成效好”的要求,通過活動的開展,實現集團公司發展思路的明晰化、組織體系的科學化、規章制度的標準化、業務流程的系統化、任務目標的精細化、績效考核的全面化,員工執行力、服務質量和產品質量大幅提升,集團公司的綜合管理達到省管企業和全國同行業一流水平。

        二、活動內容

        (一) 精細化管理主要內容

        實施精細化管理,是針對集團公司當前管理現狀,解決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以抓好關鍵環節、重要細節為著力點,提高整體管理水平。

        1、精細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突破口和基本方法

        精細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精、準、細、嚴。精是做精、做好,精益求精;準是準確、準時,信息與決策準確無誤;細是操作細化、管理細化以及執行細化,重視細節;嚴是嚴格執行制度標準和程序規定,嚴格控制偏差。

        精細化管理的突破口:完善制度與規范流程、提升員工的執行力,即通過精細化管理,使崗位責任、流程、制度執行到位。

        精細化管理的基本方法:細化、量化、實證化、流程化、標準化、協同化。

        2、集團公司總部精細化管理的主要內容

        一是細化集團公司發展戰略。編制集團公司“十二五”發展戰略規劃,明確“三化一型”的戰略定位和總體發展目標,細化各產業板塊發展目標,將規劃分解到年度計劃;細化集團戰略的發展路徑、方式方法和實施步驟等,突出對外投資管理和內部資源整合等重點內容;制定《發展戰略管理辦法》等制度,將戰略目標分解、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和單位,并指導、監督、考核各單位戰略執行情況。

        二是細分集團管控范圍和內容。建立健全集團公司管控體系,科學設計集團管理體制和組織架構,明確集團總部職能定位,界定集團總部和權屬單位管理權限,重點完善和強化戰略管控、財務管控、投資管控、人事管控、風險管控、文化管控等手段,做到抓住控制權、下放經營權,提高集團管控的科學性,充分發揮各單位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三是全面深化三項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細化集團公司及各權屬單位的三定方案,規范機構設置和崗位編制,自上而下推行崗位評估和全員競爭上崗。上半年,制定崗位職責、考核標準、薪酬待遇和退出機制,從集團公司機關入手,由中層到員工逐級競崗,建設精干、高效的總部機關。依法規范勞動用工管理,將員工考核與勞動合同管理、分配制度結合起來。6月底前,出臺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完善負責人薪酬辦法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將個人收入與經營效益、績效考核全面掛鉤,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四是重新梳理、細化現有規章制度。各部室要對制訂的規章制度進行全面的清理、修訂,細化規章制度的編制、實施、控制、檢查、考核、獎懲等程序,做到制度完善、執行嚴格、考核到位、改進及時。6月底前,將各部室修訂后的規章制度匯編成冊,并統一在集團公司內部網站上公布。

        五是深化全面預算管理。進一步細化預算的編制、審批、執行、控制、調整、考核及監督的業務流程,重點抓好預算的編制、控制和考核環節,建立起基礎管理健全、審計日常化、考核動態化,績效人事聯動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同時,把預算編制工作分解到經營管理的每個環節和時間點,提高預算編制和執行的準確度,加強集團管控能力。

        六是完善、細化績效考核體系。上半年,以對標考核、個性化考核為導向,修訂完善集團公司生產經營業績考核辦法。根據產業門類、市場競爭程度等因素,通過與標桿企業相比較,確定考核指標和數值,并細化考核的內容和標準。進一步優化考核方式和體系,完善獎懲辦法,嚴格考核兌現。建立由各級各單位共同參與、分級負責的考核組織體系,使業績考核制度化、日常化。加強員工考核工作,建立起單位對部門、部門對員工的考核機制,將任務指標分解落實到人;從集團機關開始,實施“千分制”日常工作考核,并納入總體考核體系。設立“董事長獎勵基金”,對業績突出的權屬單位和做出特殊貢獻的個人給予獎勵,將考核的激勵約束作用落到實處。

        七是建立健全人才隊伍建設體系。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細化人才的選拔、培訓、任用、評價、激勵、流動等制度。把人才規劃納入集團中長期發展規劃,形成全面、科學、完善的人才工作體系。以業績和貢獻為導向,細分對管理、技術、技能人才考核評價方法。堅持以“內部培養為主、外部引進為輔”的原則,全面引入市場化選聘機制,并建立“問事、問人、問責”的效能監管機制,實行跟蹤考核、動態管理,完善人員退出制度,實現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優勝劣汰。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實施“每月開講”,定期舉辦企業經營管理知識講座;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相結合,加強與高校、培訓機構的合作,提升培訓層次和質量。

        八是全面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把信息化作為實施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快集團公司管理信息平臺建設,5月份要全面運行。各部門要積極使用管理信息平臺,并加快相關業務系統開發建設,力爭年底前每個部門都要有業務系統上線。通過實現管理的全面信息化,量化管理標準、固化業務流程、促進資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3、各權屬單位精細化管理的主要內容

        一是制訂并細化落實發展戰略和任務目標。6月底前,各單位完成“十二五”發展規劃(草案)編制工作,并報集團公司;10月底前,集團公司完成集團“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并下發各單位;12月底前,各單位根據集團公司“十二五”發展規劃,完善本單位的發展規劃,對集團公司有關任務目標進行細化、落實。

        二是完善細化規章制度。各單位要對已出臺的規章制度進行全面的清理、修訂,細化規章制度的執行程序。4月底前,各單位將現有制度匯編以及修訂方案報集團公司;7月底前,各單位要將修訂后的規章制度匯編成冊,并報送集團公司審核;集團公司對各單位規章制度制定的全面性、精細化程度、合規性等方面進行審核,審核后,各單位要在本單位內網公布。

        三是細分業務流程,細化產品與服務標準。各單位要全面梳理、細化、再造業務流程,明確管理層級之間、前后工序之間的界面與權限,處理好業務之間的接口。根據自身經營主業,參考有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建立健全工作標準、管理標準、產品標準、技術標準四大標準體系。通過制定員工手冊等方式,把標準規范落實到管理和員工操作中去,確保執行到位。

        四是以貫標為抓手,推行精細化管理。要充分利用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完善的文件架構和運行程序,把精細化管理全面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已通過認證的單位,要重點對“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和作業文件”三層次文件進行細化。各單位根據自身實際,有選擇的建立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和sa8000社會責任體系。同時,鼓勵各單位在服務、生產、辦公等現場,積極推廣“6s”管理、流程再造、可視化管理等精細化管理方法。通過人的規范化、事的流程化、物的規格化,提高效率,保證質量,保障安全,使工作環境整潔有序,提升員工素養和企業形象。

        五是樹立精細化管理的理念,抓好服務與生產過程中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細節體現管理水平。各單位要把“五精四細”的要求落實到管理與生產的每個環節,積極學習先進企業的管理精華,掌握管理企業的精髓,打造精品和品牌,精通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渠道,業務流程之間要做到協同精密;要細分市場客戶、細分職責崗位、細化任務目標、細化制度流程,培育精益求精的企業文化。結合文明創建工作,樹立“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的管理理念,以市場為導向、以顧客需求為重點,全面細化業務流程、操作規范,提高員工職業素質,實現提升顧客滿意度和市場占有率的目標。每個單位要提出1-2條體現精細化管理的理念。

        六是加強業務流程與管理環節的信息化建設。各單位要以集團公司管理信息平臺建設為契機,加強辦公自動化、人力資源管理、投資管理、統計分析、財務管理、設備管理、客戶資源管理、業績考核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設。同時,要重點加強生產經營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加大信息技術在道路運營管理、路橋建設、工程施工等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有條件的單位可以探索建設電子商務、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等,以提高生產效率和服務能力。

        (二)創新活動的主要內容

        創新活動要以精細化管理為基礎、以理念創新為先導、以管理創新為重點、以技術創新為手段,立足集團公司生產和管理實際,突出創新的前瞻性、適用性和成效性,健全創新的組織和管理體系,建立創新型企業。

        1、加強理念創新。重點加強在發展理念、經營理念、管理理念、服務理念等方面的創新,加強引導和鼓勵。2010年各單位要總結出1-2條有實效的創新理念。

        2、加大管理創新。針對管理中的難點和重點,從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加強發展戰略、三項制度改革、管理架構、集團管控、資本運營、績效考核、投融資管理、工程建設等領域的創新力度。同時,各單位要加強具體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創新工作,關注細節的改進,把創新工作滲透到每個管理環節和生產工序。2010年,各單位要選擇1-2項創新課題,要有實效、有成果。集團公司爭取獲得“山東省管理創新成果獎”,獲得省國資委國資研究與企業管理成果獎2項。

        3、加大科技創新。以提高管理效率為目標,加大在管理手段、管理工具等方面的創新,推廣與開發相關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各項目建設管理單位、工程施工單位、高速股份、建材公司、信息工程公司、工程咨詢等單位要選擇1-2項科研課題,加大科研投入,爭創國家科技進步獎,使科技創新對集團公司效益增長產生明顯帶動作用。

        三、實施步驟

        1、動員部署階段。3月20日前,集團公司及各單位召開動員大會,廣泛宣傳發動,進行全面部署。要充分利用網站、內部信息、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開展“精細化管理與創新年”活動的重要意義、好經驗、好典型,積極營造良好的氛圍。

        2、查找問題與方案制定階段。各單位、各部門要全面查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形成自查報告;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精細化管理方案,明確實施精細化管理的重點、方式方法和步驟等;要確定創新課題方向、題目、內容概要和時間安排等。以上方案4月20日前報集團公司。

        3、活動實施階段。4至11月,各單位、各部門要按照活動方案,全面開展精細化管理和創新工作,把活動貫穿到日常管理與經營中去;活動可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等多種方式進行。7月份,集團公司將召開一次活動調度和交流會,調度各單位活動進展情況,交流經驗與成效。

        4、總結考核階段。12月份,各部門、各單位對“精細化管理與創新年”活動進行全面總結,要形成相應規章制度、標準規范、科研課題、創新成果、信息化系統等成果。集團公司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考核,并納入年度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同時,將召開活動總結大會,表彰成效突出、效益明顯的單位與個人。

        5、鞏固深化階段。2011年,各單位、各部門要按照精益求精、持續改進的要求,對活動形成的規章制度、管理體系、信息系統、科研課題等成果進行鞏固和深化,使活動常態化,把精細化與創新精神作為集團公司的價值觀,提升到企業文化的范疇。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集團公司成立“精細化管理與創新年”活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負責活動的發動、組織、監督和考核等工作。各單位也要成立活動的推動機構,主要負責人親自抓,抽調精干力量并明確一個職能部門,集中開展活動。3月15日前,各單位將機構人員名單報集團公司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2、加強學習培訓。各單位要以精細化管理和創新為重點,通過外部學習和內部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加強相關知識學習和業務技能培訓,并制定培訓考核標準,強化培訓效果;積極組織員工學習精細化管理的知識,調查研究創新的內容、方式和途徑。

        3、培育和推廣精細化管理樣板單位。各單位要選擇1-2個精細化管理樣板,重點培育、先期實施,發揮樣板的示范推動作用。集團公司將選擇部分好的樣板,通過現場交流會等方式進行推廣。

        第9篇:社會責任審核體系范文

        關鍵詞:綠色信貸;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

        中圖書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生態環境也不斷受到環境污染的嚴峻挑戰。一系列環境污染事件,敲響了環境治理的警鐘,保護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與此同時,在我國金融界也出現了綠色信貸的意識與行動,綠色信貸為社會各界所關注。推行綠色信貸無疑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我國商業銀行在踐行綠色信貸的道路上尚有諸多荊棘,涉及商業銀行商業利益與履行社會責任的沖突、銀政企三方的“利益同謀”、企業的違約成本過低及企業的信息不對稱等諸方面。

        二、商業銀行商業利益與履行社會責任的沖突

        綠色信貸的理念已經暗示了商業銀行應盡的社會責任。但是,隨著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實現效益最大化成為其主要動機之一,即商業銀行是逐利的。很顯然,商業銀行在追求商業利益時難以兼顧社會責任。在目前政策和盈利環境下,雖然對“兩高”行業的貸款已經被謹慎投放,但是貸款余額依然占據了商業銀行信貸的相當比例。銀監會的調查顯示,截至2007年3月末,五大行(工、農、中、建、交)發放的“兩高”行業貸款余額達13,326.39億元,占五行全部貸款余額的11%。正因為商業銀行是逐利的,所以它不得不去做這些大項目,否則就是哪家銀行執行政策越徹底,其客戶資源、市場份額流失越快,其受到的損失越大。如此一來,我們一味地責備商業銀行助紂為虐造成了“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的膨脹和大規模的擴張無疑顯得有失公允。另外,各銀行均實行分行制,管理鏈條較長,且績效考核體系以經濟指標為主,并未將環保績效納入其中,因而不排除一些分行為了完成考核指標而無視總行關于實施綠色信貸要求的可能。2007年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就顯示,截至6月末,投向高耗能行業的中長期貸款占比為12.1%,六大主要高耗能行業累計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24.1%,均呈逐季加快趨勢。

        筆者認為,要扭轉此局勢,一方面必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提供一個出口。現在除了限制商業銀行的信貸行為,也要引導和鼓勵新的資金投向,這比堵住商業銀行信貸規模擴張可能更有效果。這一方面必須由國家的產業政策提供支持,尤其對那些有利于環保的大項目(如風力發電、垃圾發電),除了在信貸上給予支持,國家還應該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如減免稅收、財政貼息等財政政策,以調動并確保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的積極性。另外,給予創新型的、技術自主革新的商業項目支持,因為之所以造成現在這么嚴重的污染,除了企業趨利的原因以外,還在于處理成本太高,或者技術水平太低,所以導致了許多企業在這一方面不作為了,因此要鼓勵商業銀行在這一方面給予信貸支持;另一方面銀行業內部必須建立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為商業銀行各分支機構實施綠色信貸提供動力。在這方面,不僅要有對商業銀行違規向環境違法項目貸款的行為實行責任追究和處罰的措施,而且還要有對切實執行“綠色信貸”成效顯著的商業銀行實行獎勵政策。

        三、銀政企三方的“利益同謀”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地方政府始終存在很強的地方保護主義色彩,采取多種方式爭奪銀行的信貸資源。那些污染大戶往往是納稅大戶,是當地政府的經濟支柱,地方政府為了完成上級考核指標、提升政績,會千方百計地保住企業。據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數據,2003~2005年期間,由于地方政府的縱容和袒護,全國7,000宗環保違法案件僅有500件得到處理,僅為全部案件的0.71%。地方銀行把壓力轉移到銀行上,而地方銀行與政府之間的特殊利益關聯,往往會使得銀行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何況,銀行尤其是國有大中型銀行,往往也背負著“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宏觀政策負擔,以及“多貸增效”的企業盈利性目標。不少污染企業的利潤產值并不低,還貸及時,還有地方政府做風險擔保,符合銀行信貸追求“大客戶、高信貸”的利潤導向性。故逐利動機驅使得銀行只看重信貸結果而不看其過程。因此,綠色信貸單純依賴于銀行自律是不夠的,我國中央政府有必要將環保指標納入地方官員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或是加大環保指標在地方政府績效考核指標中的比重,并以立法或規定等形式隔絕地方政府對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的干預。以人大審核為首的財政監管,對地方“污染政績”的經濟約束是最硬的,

        銀行信貸的約束則軟得多。

        四、企業的違約成本問題

        長期以來,企業放任污染,對我們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盡管有觀點認為這是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來的必然反應,但其根源還在于政策的不規范、不合理。企業放任污染攀利,只承擔了自己企業內部的成本,沒有承擔由于外部不經濟而給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即社會成本。企業沒有因污染環境而受到相應程度的懲罰,即違約成本過少。現行法律允許環保部門對污染企業罰款的額度只有10萬元,這樣的處罰與企業偷排結余的成本相比是杯水車薪。在這方面,我們不僅要加重懲罰力度,加大違規違法成本,還應該提倡企業的社會責任,從經濟上、環境上、形象上、政治上等多個角度加以分析。只有企業意識到違規成本高昂到承受不起的情況下,我們的政策才能體現出效果。再者,過去我們的政策引導不夠,好的典型支持不夠,沒有起到示范和推廣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應讓那些盡到綠色責任的企業,取得良好的社會形象和長期的經濟效益,唯此社會上才會形成這樣一種自發的、內在的治污動力、技改熱情、環保趨勢。但是,現在的情況恰好相反,因為電力、能源等行業能夠帶來暴利,導致我們大規模的資本進入和項目上馬,企業由于有原始的沖動,賺錢效應促使它就往這個方向走。只有看到了做治污或者風能發電等這樣一些好的、有利于社會的項目的前景,他才能選擇這些項目。

        五、企業環保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2007年上半年,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人民銀行曾就“共享企業環保信息”聯合文件,把企業環保信息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形成了更為完整的環境信息系統。銀行可以多方面了解企業環境方面的信息,從而提高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還可以向環境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咨詢,根據企業的行業特征,客觀分析企業的環境信息,了解企業有可能存在的環境風險。但是,由于企業認識到環境信息影響著其是否能夠得到銀行貸款,因此企業就有可能隱瞞真實信息,提供虛假信息,或只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那么銀行獲取的信息就不充分,也即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因此,銀行在向企業發放貸款時,要始終堅持“三位一體”,即貸前檢查、貸時審查和貸后檢查管理。銀行要隨時對已經發放的貸款進行跟蹤,掌握貸款的去向和用途,檢查企業對貸款的使用情況,監督企業是否專款專用。比如,企業在申請貸款時,說明貸款將用在環保項目上,貸款發放后,企業是否真正把貸款用在了環保項目上,銀行要進行跟蹤檢查,等等。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參考文獻:

        [1]何德旭,張雪蘭,對我國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若干問題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7.12.

        [2]鐘津嘉,“綠色信貸”未來金融業發展模式――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一席談[J],中國金融家,2007.8.

        [3]劉江,“綠色信貸”與節能減排[J],中國經濟周刊,2007.47.

        [4]李仁杰,“綠色信貸”煥發商業銀行新生機[J],中國金融家,2007.8.

        [5]羅贊,“綠色信貸”大有文章可做[J],銀行家,2007.9.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资源动态gif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 午夜色福利视频 | 日本一本香蕉大道高清视频 | 思思热在线视频日本一区 | 在线观看欧美高清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