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認識范文

        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認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認識

        第1篇: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認識范文

        摘 要 奧蘇貝爾,美國當代教育心理學家,其總結出來的認知同化理念,對當代的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本文是在對奧蘇貝爾教學理論的研習和剖析,結合高校體育專業體操教學現階段及所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的現狀,分析了認知同化理念在高校體育專業體操教學中的可行性,闡述了該理念對高校體操專業教學的一些啟示。該理念對優化高校體操的教學內容和合理使用教學方法;轉換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 體操專業 教學 認知同化

        體操是階層學校體育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對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如:力量、靈敏、柔韌、協調等,培養學生勇敢、果斷的精神和對視覺感官的陶冶都起著極為重要的功效。隨著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等,對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學能力提出新要求,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是關系到新課程標準順利實施與否的關鍵。因此高校體操專業的教學質量要提高,間接地要求高校必須轉換相應的教學方法,和培養方式;對培養體操專業學生體育教學能力提出新要求。

        戴維?奧蘇貝爾(David P.Ausubel,1918-2008),是美國當代教育界著名的心理學家。他不管是在理論醫學、臨床醫學、精神病理學,還是在教育心理學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在他的研究領域中“學校學習理論”對世界的貢獻由為重要。1963奧蘇伯爾提出的認知同化學習理論,他借鑒于與他差不多同時代的知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布魯納等人的認知同化理論和結構論設想,按照不同分類標準將學習分為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特別注意語言教學和有意義接受學習。其創設的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同化、先行組織者等學習論思維,使學習論與教學實踐論進行了有機結合,開創了學習論與教學論諧調統一的先河,對當前的創新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啟發。

        在眾多學者的調查研究的結果分析能夠推斷出,在高校體育專業體操教學過程當中,講授方法過于單一,教學內容偏于陳舊,學生練習和學習體操積極性不大。在許多高校中,體育專業體操教師普遍單一地運用講解示范法,學生枯燥地模仿練習;室外的授課內容以基礎體操為主,難度一再減低,學生難以提高積極性。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理念能間接地減輕體操教師的負擔,促使學生開動腦筋,提高學習體操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術動作進行分析新技術動作,并進行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學能力,為學生延伸學習基礎體操以外的,有競技體操成份的技術動作成為可能。另一方面,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是未來小學和中學體育教育的人才,高校學習過程中能熟知并利用這一理念,這對“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理念

        認知同化理念其所持的基本觀點是對于新知識的學習必需以已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奧蘇貝爾認為,在進行對新知識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從本人已有的認知結構中提取與新知識最有關聯的熟知知識,并且有進行再熟知加以“固定”或“歸屬”的一種動態的過程。其進行過程的結果將會致使原有的認知結構不斷地分化和再整合,從而使得學習者可以重新獲得新知識或得到清晰且穩定的認識經驗,原有的知識結構也在這個同化過程當中產生了意義的轉變。奧蘇貝爾認為,在認知結構對新知識獲取和保持的過程中其影響因素主要有三個:(一)認知結構中對新知識起固定作用的舊知識的可利用性;(二)新知識與同化它的原有舊知識之間的可辨別性程度;(三)認知結構中起固定作用的舊知識的穩定性和清晰性程度。上述中的認知結構三個影響因素稱為認知結構的三個變量。正是這三個變量的認知結構左右著對新知識的獲取和保持,而且也影響知識學習的遷移。為了提高學習效果,施展認知結構中三個變量在新知識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增進學習的有效遷移;奧蘇貝爾還提出了一個“先行組織者”的教學策略。何為“先行組織者”?它是指在學習任務時進行之前就呈現給學生的引導材料,其抽象的概括程度不僅高于新知識,同時又能清晰明了地同原有的認知結構保持相關聯,以此作為架設于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在“先行組織者”提供的上位觀念下,從抽象性較高的概念和原理經過不斷分化成為包容性范圍較小的內容或片段通過演繹地進行;簡而言之,即由抽象到具體,分化過程中穿插足夠的通俗易懂的材料和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在逐漸分化的過程中,注意整合協調,將前面分化中出現的與之相關的學習內容統一起來,結合成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理念移植體操技術動作教學的可行性

        在認知同化理念闡述中,奧蘇貝爾還提出了學習組織的四大原則:一是漸進分化原則,二是綜合貫通原則,三是序列組織原則,四是鞏固性原則;將其移植到體操的教學上并將其細化,我們可以延伸得出屬于體操技術動作教學獨特的教學模式:教師用簡單、清晰和概括的語言介紹新技術動作內容和特點;學生接受新技術動作,教師引導學生對新動作進行分解,使之成為動作碎片;學生根據新技術動作的碎片,挖掘舊的相關技術動作;辨別新技術動作碎片與舊技術動作相同之處;利用舊的相關技術動作分析和回憶其肌肉感覺,用舊技術動作一一重組成新動作;對重組所得的技術動作進行練習;對所做的技術動作進行評價和反饋;如果發現與所學的正確動作相駁,重返第二或第三步;如果與之相一致,則對技術動作繼續練習,加與鞏固。

        三、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理念對體操專業教學的啟示

        第2篇: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認識范文

        許多人認為,以往的小學教師并不是一個專業化的職業,本專業無需本科學歷,教小孩,似乎懂點算數和識字的人群都能教!從應試教育角度而言,容易把小學教師看做是“小兒科”、“孩子王”的職業。一旦用這種視角考察本科層次的小學教育專業,衡量畢業生是否達到本科水平,其標準必然定位在傳統學科———語文或數學那幾門主要學科。但從現代綜合素質教育角度考察,能夠衡量并體現畢業生本科水平的,往往是其教育理論素養、專業技能、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這些決定了現代小學教師崗位的專業性、不可替代性。從總體上看,現代教育日益要求未來的小學教師能夠進行專業的教育調查、教育診斷、教育評價等,然后再制訂教育方案并組織實施。這樣的專業能力,未經專門訓練的普通高校非師范類本科生很難勝任這一教師職業,“小兒科”轉向了內涵豐富的現代綜合教育,其教育質量需要實現專業目的的適切性、實在性。所以,小學教育本科化,本身就是社會改革帶來的變化,是我國初等教育事業發展提高的客觀要求。衡量小學教育專業的質量標準應該不同于培養中學教師的專業,應著眼于較高標準的專業規格,亦即要根據現代教育事實,實現專業規格與專業內涵建設的相對統一,最終才能實現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本科化發展。我國已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基礎教育的發展日益注重質量與效益的提高,建立起一支高素質、高質量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基礎教育不僅要有效傳遞豐富的知識給兒童,還要有效促進小學兒童的身心發展,培養小學兒童的創新能力,使之能夠初步融入社會,為逐步實現素質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從教師職業專業化的角度來說,本科層次的小學師資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教育需要,并在教育實踐中踐行。正是在此意義上,本科層次的小學教師的培養必須體現其自身的專業性,在專業化的培養與本科水平要求之間實現相對一致。但目前,各高校小學教育專業建設過程中,專業規格與專業內涵之間往往出現錯位。

        二、影響專業規格和專業內涵建設相對統一的因素

        依據1998年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修訂本科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結合本科學歷小學教育的專業要求,小學教育專業的專業規格和專業內涵在培養計劃中的體現可從思想道德素質要求、業務素質的要求、文化素質的要求、身心素質的要求幾個主要方面來把握。一般而言,各高校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都能從整體上兼顧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但在具體的培養目標定位、課程設置比例把握、培養模式的選擇上存在較多差異,這就導致了本科化過程中二者出現錯位現象。

        (一)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的具體定位差異影響二者的相對統一

        在具體的培養規格和要求上,各院校雖然有一定的共識,但差異也很大,尤其是培養目標的把握與定位在培養方案的體現有明顯不同。培養目標“定位在本科”和“定向在小學”關涉如何明確小學教育專業的專業規格和專業內涵建設,亦即小學教師應有的素質能夠在較高水平上得以專業化的體現。通過與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西安文理學院、海南師范大學等院校的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定位的比較,瓊州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具備扎實、系統的理論知識和較熟練的小學教育、教學技能,具有必備的小學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能力,能在全日制小學校、社會教育機構以及教育管理部門從事多學科教育教學及其研究、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可見其定位比較明確,定位于培養本科學歷的小學教育工作者。即要求培養出的小學教育工作者不僅能從事學科教學,又能從事管理和科研,培養目標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其中對于教育基本理論、教學技能、小學教育教學及其研究能力的把握能夠較好體現專業規格和專業內涵,并在培養規格中對本專業人才培養的思想素質與專業素質表述明晰,和其它院校同類指標相比差異不大,但在具體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實施培養目標實現保證上還存在一定問題。通常對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定性在教育易于把握,但在定位本科層次和定向在小學則容易出現偏差。瓊州學院的小學教育專業是在原海南民族師范學院基礎上開始大專班的建設,如何使現在的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與規格不同于以往的中師、小教大專培養,如何使定向于小學的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與培養中學教師的學科教育師范專業區別開來是專業建設中的關鍵問題之一。能否在吸收原中師教育的一些優良做法的基礎上,逐步體現小學教育專業的獨特性還需要有一定過程的適應與探索。因此,研究制定全國適用的和各省通用的小學教師入職標準非常必要,這對于指導和規范小學教育專業培養規格的設定,保證培養目標與規格能夠涵蓋小學入職教師的基本素質又能體現本科水平很有必要。換言之,專業規格和專業內涵的平衡把握還需有一個自上而下的長期實踐過程。

        (二)課程設置的權重不同影響二者的相對平衡

        一般而言,新辦本科專業在最初的幾年內專業成熟度較低,在專業建設過程中,設置哪些門類的課程,以及各類課程的性質、數量以及他們占課程總量的比例如何分配,這對專業規格的最終實現、專業內涵的建設起著決定性作用。如瓊州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從內容上可分為三大類:一是通修(公共基礎課)類課程,包括原理、外語、計算機、體育等;二是專業類課程,由于小學教育具有啟蒙性、基礎性、綜合性的特點,技能類課程有語言類、計算機等,學科類有語文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素質類課程有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三是教育、心理類課程,這是師范專業區別于非師范專業的重要標志,是提高教師教育專業化水平和教師職業專門化程度的重要保證,體現了教師教育的特色。但由于受國內普遍“重學術、輕師范”的思想影響,教育類課程課時比例較少,且其中的教育實踐體系還不夠完善,存在重理論性課程而輕技能性和實踐性課程。所以,在今年新的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教師教育類課程比重有所提高,其課時占總課時的33%以上。但通修類課程、學科類課程和教育類課程之各總量的平衡還不夠穩定,還存在結構性矛盾,其模塊化課程的修訂還受現行培養模式的限制。總之,小學教育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必須重視教師職業技能的系統訓練,這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必備的素養。在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上,我們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兼顧科研”的原則,使教學實踐與專業內涵建設研究相互促進,推動專業成熟度的逐步提升。

        (三)培養模式的不同選擇影響二者的相對統一

        培養模式在本研究中指學科定向方式,即小學教育專業是培養勝任多學科教學的“全才”,還是精通某一學科的“專才”?目前,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主要有綜合模式、學科分科模式、文理分科模式。三種模式對師范生將來執教學科的定向范圍有不同要求。綜合模式培養的是綜合性復合型的小學教師,要求師范生畢業后能勝任多學科教學;學科分科模式旨在培養專長于某一學科教學的小學教師;文理分科模式要求師范生能勝任文科或理科領域內的各科教學。培養模式的選擇對于課程設置的影響顯而易見,如綜合模式與分科模式的課程模塊明顯不同,綜合模式只能兼顧學科知識,而分科模式則精于學科知識,培養出來的“全才”或“專才”必然各有所長也有所短,其中對于實踐教學的訓練系統要求自然難于一致,具體的教學效果難以某一種標準來衡量,專業規格和專業內涵的具體實現與平衡也不易把握,往往會各有側重,影響專業建設的長期穩定發展。簡言之,不同培養模式的選擇帶來不同的課程模塊設置,造就不同的實踐教學方式與效果,這表明本科層次的小學教育專業規格與專業內涵達到有機統一需要一個發展探索的過程,針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還存在許多有待繼續深化的方面。

        三、平衡專業規格與專業內涵關系的幾點建議

        從以上分析表明,小學教育專業規格與專業內涵之間的不平衡,正是由于專業建設的成熟度較低,在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與結構等方面都還沒有一個現成、統一的計劃或標準,有關教育的基本要求還比較模糊,大綱和教材相對滯后,各相關院校都還在不斷探索。因此,在各方面機制尚未十分健全,各種關系尚未完全理順的情況下,專業規格的不穩定、培養模式的不同導致課程設置存在差異,和教育學專業及中師培養區別還有限,本專業的定位還不夠突出,如何在專業規格上調整,既能保證專業規格又能實現專業內涵建設,筆者以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

        (一)培養目標定位應與全面培養、生源分析及社會需求分析密切聯系

        培養目標的定位有兩個問題必須考慮:一是培養應是全方位的培養,既不能僅僅是培養一些學科專家,關注個別學業超群的學生的發展,也不能只是培養純粹的教書匠,這就是說要對絕大多數師范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體現小學教育專業的綜合性特色,以適應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二是培養目標的定位還應考慮專業的未來發展,存在一個服務面向的基本問題,它需要以專業歷年招生的生源情況、社會需求情況為基礎。如瓊州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近幾年招生中,海南的生源占60%以上,就業去向最終在海南的也在80%左右,這表明培養目標的定位不僅要在高等教育理論上規劃,還要在社會教育現實與需求中進行不斷的修正。瓊州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的本科學歷的小學教師主要服務于海南的基礎教育,尤其是瓊南地區,這樣培養目標易于明確,可根據區域需求適當增設黎苗民族地方風俗和語言類選修課,以適應區域性、民族性的基礎教育需求。

        (二)課程設置必須充分體現小學教育專業的綜合性、實踐性特色

        課程設置需要處理好兩個基本關系:一專業學科和基礎學科的關系;二知識結構和知識數量的關系。人才的培養不僅要達到一定知識數量的要求,還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從專業內涵發展上滿足新課改的要求。新型小學師資強調重點在專業規格,培養的小學教育工作者不僅能教學還能根據實際進行研究教育、研究教育對象,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素質教育要求培養的小學師資綜合素質高,人文、科學、藝術、教育、技能、心理等各方面都達到基本要求,還能相互融通,養成實踐性智慧。如教師教育課程:從課程內容上可分為教育理論課程、教育實踐課程兩大類。其中,教育實踐課程是一種以實踐為主的綜合性實踐課程,包括教學技能訓練、教材教法研究、模擬教學、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等內容。它是整合通識課程、學科專業課程、教育專業課程,形成實踐性知識的深化過程。針對小學教育專業的教育對象———6-12歲的兒童,現代小學教育需要的是“專家型”的教師,需要理論與實踐并舉,知識與技能并重。他們既要具備較高的分析與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理論水平,又要具有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多方面的實踐能力與技能。由此,在課程設置中,一方面要把課堂教學與實踐訓練有機結合,互相促進,使學生經過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多次反復訓練,加強學生對小學教育實際的感性認識,使感性認識不斷上升到理性認識,并使理性認識進一步深化,達到了解實際和鞏固理論的目的。這就要求打破現行高等師范教育的時空界限,增加見習、實習次數和大幅度增加實習或頂崗時間。另一方面,要滲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技能的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并重,最終使專業規格與專業內涵建設之間實現相對平衡。

        (三)培養模式的選擇應與多渠道的合作教育有效融通

        第3篇: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認識范文

        (一)對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學生現代漢語知識掌握和學習情況調查

        由于現代漢語知識在小學語文中應用非常廣泛,本課題組還特意對小學語文教師現代漢語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調查,以便為國培項目的課程設置提供參考依據。課題組成員對現任100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問卷內容及結果如下:

        (1)您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嗎?A.不知道B.知道,但沒有研讀C.知道,并認真研讀過有91人選擇答案B,只有6人選擇答案C。

        (2)動詞、形容詞能夠作主語嗎?A.不能B.能C.能,但詞性變為名詞有76人選擇答案C,14人選擇答案B。

        (3)請您根據《漢語拼音方案》中音節的拼寫規則給“我們到張家界游玩,那里瑰麗而神奇的景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注音。在做這個題目時,大多數被調查對象均詢問了課題組成員《漢語拼音方案》中音節的拼寫規則,最后只有16人的答案完全正確。

        (1)題主要是了解小學語文教師是否關注國家層面的語言文字政策,

        (2)題主要是了解小學語文教師是否經常學習現代漢語知識,及時更新;

        (3)題主要了解小學語文教師是否能夠規范使用拼音規則。從上面的調查可以看出,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沒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現代漢語知識,有待于進一步培訓,提高語言素養。同時,課題組對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學生學習現代漢語情況的調查,學生反映:一是現代漢語學習內容較為抽象,難懂難學;二是現代漢語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脫節,實用性不強;三是現代漢語理論性強,學習起來比較枯燥。

        (二)對部分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使用現代漢語教材的調查

        課題組對開設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10所高校開展現代漢語教材的使用情況調查,10所高校均沒有專用教材,使用的是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相同的教材。

        (三)對部分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任課教師的調查

        課題組對開設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10所高校開展了現代漢語教師情況的調查,結果如下:一類是中文系語言學教研室教師兼教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這類教師大多是語言學專業研究生畢業,但比例不大;二類是非語言學專業教師教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比例較大。高校設置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主要任務是培養熱愛教育事業、基礎知識寬厚、專業知識扎實、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較高、具有實施素質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學研究及管理能力的高素質小學教師。但從目前的調查來看,盡管現代漢語課程是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但現代漢語課程教學還較為薄弱,其應有的作用還沒有發揮出來。

        二、造成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教學薄弱的原因

        (一)高校不夠重視現代漢語課程

        大多數高校在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均把現代漢語課程列入了必修的基礎課程。但是,進入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的依然是教育學、教材教法等,課時分配和師資力量優先保證這些核心課程,而現代漢語基本上邊緣化了。甚至有管理者認為,現代漢語是我們漢族人的母語,學生能說能寫,開不開設關系不很大。這樣一種狀況必然導致現代漢語課程資源配置較弱,如大多數高校的現代漢語課程是2個學分;只要是學中文的老師,都能教現代漢語。學分少,師資力量配置弱,必然會削弱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實際上,現代漢語作為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基礎課程,對學生提高語言素養和小學教育教學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大多是拼音、識字、辨析詞語、寫作等,用到最多的知識依然是現代漢語里的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等方面的知識,作為一名高素質的小學教師,應該擁有扎實的語言學知識,要知道,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應該先要有一桶水啊,試想想,如果小學語文教師自己都不會按筆順規則書寫漢字、弄不懂主謂賓等,怎么能夠來教學生寫漢字、壓縮或擴展句子呢?所以,高校應該高度重視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在培養方案中將之納入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并積極做好相關評價工作,致力于提高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學生的語言素養和語文教師的基本素質。

        (二)學生不夠重視語言理論知識的學習

        中小學一般淡化現代漢語知識教學。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要引導學生認識語言文字在社會溝通、信息交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學習現代漢語和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練習對語言材料進行分析和歸納,梳理有關語言文字結構和運用的規則,提高理性認識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盡管新課標語言文字運用要求較為明確,但由于現代漢語知識理論性強,內容多,在教學中不好操作,所以在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中小學語文教師更重視人文性熏陶,基本上淡化語言教學,或者說,需要運用語言文字方面的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語文教師也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教用來解決問題的語言文字知識,譬如,“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在數學方面有了較大提高。”這是一個缺少主語的病句,中小學教師可能聯系句子談一談主語的特征等內容,但一般不會詳細地講解句法成分系統,學生所獲得的語言理論知識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教師覺得教語言知識比較麻煩,中小學對語言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也較為簡單,大多數學生也不會很重視,更不會用他們寶貴的學習時間來鉆研語言理論知識了。這可能導致一種后果,盡管學生在進入大學前系統學習了語文,但由于沒有系統學習現代漢語理論知識,現代漢語基本理論知識比較缺乏,學生一般不能準確地運用現代漢語理論知識來分析語言,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在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新生的問卷調查中,需要應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時,沒有一個學生能準確地回答出來。也就是說,中小學淡化現代漢語理論知識教學,只是注重語言文字的實際運用,學生缺乏語言理論的指導,學習現代漢語的興趣就大打折扣。進入大學后,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學生雖然覺得現代漢語知識很重要,但因為現代漢語是母語,學生能讀能寫,憑經驗和語感能發現和解決部分語言文字運用問題,覺得完全能夠應付小學語文教學,所以沒有必要再深入學習現代漢語理論了,加之現代漢語理論比較抽象、枯燥,學校對現代漢語考核評價方式也比較單一,很多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不大。

        (三)教材編寫相對滯后給現代漢語教學帶來消極影響

        部分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使用的現代漢語教材與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的教材相同。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和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相同,所以在課程設置、專業要求上不盡相同。現代漢語課程雖然是兩個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但教學目標、課時分配以及學生對現代漢語知識掌握的要求不一樣,如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現代漢語一般是5-8個學分,而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一般是2個學分,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高素質的中文人才,而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培養高素質的小學教師等,培養目標、要求決定教學內容,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與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教學應該不一樣。如果兩者使用的現代漢語教材相同,就可能會出現“削足適履”的現象,必然給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教學帶來消極的影響。

        (四)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

        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教學主要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知識傳授按照全、滿、深、透的標準實施;教學手段通常是“一本教材、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授課,那些生動活潑、充滿生活氣息的語言很難進入課堂。大學生正處于風華正茂年代,思想非常活躍,求新求異思維占主導地位,呆板、枯燥的課堂肯定對他們沒有一點吸引力,如果學生事先沒有了解現代漢語作為一門基礎課在專業學習中重要性,就不會積極主動地鉆研語言學理論知識了。現代漢語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精選教學內容,積極做好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工作,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現代漢語的興趣。

        三、解決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現狀的途徑和方法

        學好現代漢語,對于提高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語言素養和語文教學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語言理論對小學教師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強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主要措施有:

        (一)加強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的建設

        一是高校可將現代漢語課程列入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在資源配置中向之傾斜。二是適當提高現代漢語在課程體系中學分比例,可提高到3-4個學分,確保現代漢語課程有較為充足的課時。三是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增加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環節,即組織學生到小學語文課堂中聽課,了解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運用現代漢語中語音、詞匯、語法、文字、修辭知識來進行教學的,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有針對性地學習現代漢語知識。四是鼓勵現代漢語教師進行教改教研工作,推進精品課程建設,探索出適合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學生的教學模式。

        (二)加強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師資隊伍的建設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要提高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質量,必須組建一支專業、敬業的現代漢語教學隊伍,這樣才能提高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培養水平。所以現代漢語師資隊伍建設,首要的任務就是使現代漢語師資隊伍專業化,所謂專業化,就是說任教現代漢語的教師最好是從事語言學研究的老師,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其次是做好現代漢語教師的培訓工作,培訓內容包括現代漢語教師到小學課堂跟班聽課,參加小學語文教改教研活動,參加相關語言培訓班的學習等,加強與小學教育教學的對接。再次,鼓勵現代漢語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精選教學內容,把生活中生動活潑的語言例子引進到課堂中來,建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

        (三)加強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教材的編寫工作

        第4篇: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 專業建設 教師職業精神

        [中圖分類號] G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24-0039-03

        一、小學教育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師范性不斷地弱化

        本科小學教育專業,是培養高學歷層次小學教師的主渠道,其專業定位、培養方向、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等的確定和設置直接影響培養目標的實現。在專業建設中,要求畢業生一方面在學科專業水平上要具備本科生的基本素質,達到本科的規格,另一方面又要培養學生的本專業的綜合素質、教育素養,能執教一門主要課程和相關的其他課程的能力。這就使得很多高校自然而然地沿用了培養中學教師比較成熟的模式:“學科知識+教育教學知識+教育教學實習”的方式來培養小學教師。這種參照中學教師培養方法,認為知識的疊加再加實習,就可以培養好小學教師,出現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出現了側重某一專業方向的學習,有“中學教師化”的偏向。如小學語文方向,語言、文學等專業知識雖然強了,學歷提高了,知識面卻窄了,教師教育的能力、水平也下降了。二是由于高校教師不了解小學,在專業思想教育方面缺乏針對性,缺乏示范性,培養的畢業生職業情感差,站不穩三尺講臺,不如過去中師畢業生那樣適應和熱愛小學教育。三是由于專業技能訓練不到位,教學技能不扎實,綜合知識應用不自如,造成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出現以上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第一,專業歷史較短,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小學教師教育培養納入高等教育體系,是從1998年開始的。此后,原先的由中等師范學校培養小學教師的體系被打破,高校需要重新建立培養體系,需要立足歷史,著眼未來,需要不斷實踐、不斷完善,甚至是時間的積淀。第二,忽視專業特點,導致效果不明顯。一是高校的師資準備不足。高校缺乏既懂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對小學有研究的專業教師,培養來不及,引進有困難。二是教材準備不足。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要在短時間內組織編寫或改造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材,具有針對性又符合學歷要求,有一定的難度。三是培養模式簡單化。培養方案基本上是安排第一、二學年側重于通識教育、專業基礎教育的學習,第三、四學年才側重于專業教育的學習與教師技能訓練。承擔通識教育、專業基礎的教師往往不管小學教師技能訓練,這樣,把四年的學習時間人為地分成了兩個小循環,忽視了四年都應成為一個具有鮮明職業教育特征(包括專業思想教育)、按照小學教育教學的職業需要以及教師專業化教育的需要來組織安排教育活動、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職業技能訓練的一個整體的大循環。

        (二)就業壓力帶來的困惑

        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不容樂觀。在社會層面,提供的小學教師崗位較少,有的地方只有符合報名條件的1/6或更少。隨著農村人口往城市轉移,農村就學的孩子在減少,大部分地區實行了撤點并校,一個鄉鎮基本上只有一所中心小學,及很少的完小,再也沒有一個村一所小學了。農村小學班級數少,班人數少,編制相對緊張等因素,造成社會吸納小學教師的總量較少。而另一方面,小學教師的準入又向社會開放,只要是有教師資格證的社會人員,非小學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包括原先學歷不達標的在職教師,通過獲得高學歷,考試考核合格,都可以進入教育系統,競爭教師職位。

        在學校層面,除部分本科高校招收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外,還有部分高職高專學校也在招收專科層次的面向小學的學生。一方面是就業壓力大,一方面又是在擴大招生規模,這就勢必給現有的小學教育專業的在校生帶來沖擊。我們發現,到了三年級,越到高年級或越臨近畢業越興奮不起來,原先的一、二年級較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技能訓練等,積極性很高,主動性很強的情況開始變化了,原先為小學教育服務而努力的決心開始變了,開始懷疑自己學的小學教育專業是否有用了;有的準備考研、有的開始考取駕駛證,準備爭取其他的技術資格證,如:會計證、心理咨詢證,甚至是營養師證、育嬰師證等。這樣,學生又把大量的時間花在非專業方面的學習,這些學生萬一沒考上研究生等,本科的專業也丟了,沖淡了職業精神的培育和積淀。

        在學生本身的層面,并不是百分之百都是為了當教師而報考小學教育專業的。據筆者所在的學校調查,真正是自己填報志愿而進入小學教育專業學習的學生只占1/3,另外2/3是沒辦法,為了上大學等原因來到學校的,這樣,勢必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為專業而學習的心理準備不足,缺乏職業認同感。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只有少數師范生是出于自身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和向往而就讀師范專業的,更多的師范生是出于就業謀生的考慮而選擇師范專業。他們對教師職業的選擇僅有粗淺的情感認識,談不上教師職業情感。[1]

        以上種種原因,不斷沖擊著職業精神的培育,不斷沖擊著我們認為比較理想的培養方案,使專業建設的成效受到置疑,人才培養的目標打了折扣。

        (三)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困難

        師資隊伍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根本保證。小學教育專業的師資,在教學和科研專長方向上必須和小學教師專業的培養相匹配。針對小學教育專業的特殊性,這支隊伍將要突出小學教育研究,參與小學教學改革實踐,在整體上既要有學科學術背景的,又要有小學教育實踐背景的;對教師個體來說,既要承擔高校本科課程教學任務,又要能了解小學、熟悉小學、研究小學;需要教師擴充知識面,注重學科專業的橫向拓寬和了解前沿態勢,更新知識結構,又要有審視、關注小學教育的眼光,及時掌握小學教育實踐第一線的前沿信息和研究成果。在教學學科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注意承擔小學教師的示范作用,站在講臺上,也是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眼中的“教師模特”。因此,同樣有教書育人的任務,同樣要求教師是終身學習,持續發展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還是教育的專家;不僅要有良好的責任意識和規范,還要有新的學生觀和教育活動觀。使得該專業每一位教師的著力點,能作用于師范生,保證其指向是一致的,即培養合格的小學教師。

        高校要求的學術、業務環境,決定了高校必須講究學術性,強調科研成果。在這樣的氛圍中,小學教育研究所得的成果,很難與學術成果等同。即使在本校的教學成果評選中,也會被認為較簡單且基礎而不被重視。這樣,迫使教師更多地轉向理論研究,追求高學術品位,而脫離小學教育實際,甚至不再熱心做面向小學的應用性研究。即使是高師這樣的學校,由于舉辦小學教育專業的歷史不長,較多的是培養中學教師的經驗積累,強調的也是學科知識與相關的學術背景。原先由師范學校合并到高校來的教師,雖然對小學教育教學較熟悉,也因有被“邊緣化”的危機感,惟恐自己的學術水平低滿足不了高校的要求,把精力放在了理論研究上,降低了對小學教育教學研究特別是對小學教材和課堂教學研究的熱情。過去中等師范學校注重研究師范性,提倡面向小學、研究小學、服務小學,注重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和教師敬業精神培養,有著濃厚的師范教育文化氛圍;教師能夠深入小學,把小學看成自己的學習和研究的基地,從而了解小學,與小學教師一起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中,使學生能學以致用,畢業后能較快適應小學的要求。也就是說,教師言傳身教,做好為人師表的示范性。這種情況,在今后一段時間里恐難再現。

        二、教師職業精神的培養應貫穿于小學教育專業建設始終

        (一)堅持專業思想教育,培養職業精神

        小學教師的職業精神是指對小學教育事業的一種追求,對教師職業向往的一種態度情感。這種精神是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他們今后做好教育教學的力量源泉和內在動力。小學教育的專業建設,應當有利于這種精神的培育。我們知道,本科小學教育專業,是培養能適應我國小學教育發展需要,具備良好教育理念、良好職業道德和情感,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的小學教師,我們制定的培養目標應與社會要求的和希望的結果是一致的。

        小學教師所需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道德等素質基礎,要靠職前的教育訓練而獲得,學生對教師職業的理解,主要是通過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習來完成。因此,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的制定、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有利于學生的教師職業素質特別是教師職業精神的形成,促進小學教師基本能力的發展。當然,小學教師的基本素質,并不完全能由學校的教育而獲得。專業知識范圍廣,是動態的,隨著社會的變化而發展的;專業能力,是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中不斷積累獲得的;專業道德,是教師在對工作的主動追求的基礎上發展完善的。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教師,是應當在教師的職業精神的驅動下不斷發展的。

        (二)重視教師技能訓練,發展職業能力

        小學教師職業技能主要表現在普通話(口語)、寫字、教學工作技能和班主任工作這幾個方面,職業技能訓練是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合格畢業生的重要環節,是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

        在小學的教學活動中,許多知識的描述、展現,需要教師豐富的技能輔助;課堂上學生是否理解、掌握,需要教師靈活應對、觀言察色;豐富的教育活動,也需要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小學教師在工作的性質方面,并不全是學科方面專業知識的教學。小學教育很重要的特點是基礎性、全面性,目的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是為國家、社會培養多級各類人才奠定基礎的啟蒙教育。這種啟蒙是全方位的,除了教學外,小學教師還要承擔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社會期望值高,責任重大。在課堂教學方面,平常的一節課,如:語文、數學等,往往融進了文學(史、地)、語言、書法、繪畫等多種知識和技巧,甚至是現代高科技知識,缺少某一方面,都不能很形象地啟發學生的智能。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往往有從師心理,教師個人人格魅力對他們的影響大,就要求小學教師更要符合職業規范,思想素質高,講究教育教學的技巧,給學生更好的人格榜樣。因此,在小學教育專業建設中,要有利于職前學生思想素質的養成,有重視教師技能訓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做到四年不斷線,訓練有指導、有考核,有師生、學生的互教互學,傳幫帶等。

        (三)著眼教師未來發展,關注小學教育

        現在的教師不僅僅是教學工作者,還是一名研究者,這一觀念已被普遍接受。將培養反思型的教師前移,讓其根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職前教育中也早有呼聲。從教師專業化角度來看,專業化教師成長的路徑應當是職前教育培養、入職適應培訓、職后提高培訓這樣的終身學習,才有可能從職前教育階段培養的合格的師范畢業生—入職的新教師—適應工作的經驗型教師—具有一定理論的專家型教師成為可能。[2]我們希望的小學教育專業多考慮,多關注,多研究小學教育,就是要使步入教師這一行業的人,早日成為適應小學教育教學的優秀教師、小學“教育家”這樣的卓越人才。對于職前教育的師范生來說,只有心里愛師尊師,才有從事教師職業的情感,才有今后愛崗和從師從教的動力,才能愛學生。在教師的崗位上充滿朝氣,有拼勁,能自我發展。

        著眼于教師的未來發展,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師應關注小學、研究小學,并服務小學。關注小學教師的新研究,新成果,并結合教學帶給學生更好的視野,才能把學生培養成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區別于專科生的合格畢業生,為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第5篇: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高職;小學教育專業;語文教學能力;培養

        最近幾年,我國的素質教育持續深化,新課程改革逐漸完成,基礎教育對于專業人員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作為培養小學教師的主陣地,應該高度重視對于學生語文教學能力的培養,確保其能夠更好的勝任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究竟該如何培養高職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語文教學能力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強化專業素養

        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小學語文教師的角色,在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對于學生語文教學專業素養的培養,主要包括了幾個方面的內容:(1)教學理論:要求學生必須了解教育學、教育管理學以及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并且能夠運用專業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答疑解惑,確保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2)教學能力:這里的教學能力包括了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等[1]。(3)教學研究能力:要求學生必須能夠運用專業的知識,結合實踐來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并且將之應用到語文教學的指導中,這也是其專業素養的一種直觀體現。語文教學的專業素養可以說是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學生的基礎素養,不僅影響著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更直接決定著其在走上工作崗位時的教學水平。在對學生語文教育專業素養進行培養的過程中,不能單純的依靠常規的《小學語文教法》,而應該適當加入一些全新的內容,如《中國現代文學》、《兒童文學》等,對學生的語文功底進行強化,提升其文化素養。這樣,當臨近畢業時,學生具備了相對扎實的文學功底,對于小學語文的閱讀、習作、識字等教學內容也有了較為深刻的體會,可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實現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

        2.豐富文化知識

        語文本身屬于綜合性學科,包含的知識和內容眾多,不僅有人文知識,也有許多的科學知識,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做好語文教學工作,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開闊的視野[2]。

        2.1豐富人文知識

        應該將人文知識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識字教學中,可以引入一些比較簡單的象形文字,如日、火、田等,通過在火上加蓋的方式,可以將火“滅”掉,而人在樹旁靠著,就是為了“休”息,這樣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加準確的識別新字,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1-6年級的學生需要背誦的詩文有160篇,而對于這些詩文,教師必須熟悉和掌握,不僅可以熟練的背誦,還必須理解其所表達的意境,把握詩詞的創作環境,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從這個角度分析,應該加強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人文知識培養,確保其能夠掌握豐富的社會文化知識。

        2.2豐富科學知識

        在小學課本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如《兩個鐵球同時落地》中,就包含了物理中關于重力的知識,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的理解,將重力知識引入其中,鼓勵學生自主進行試驗,在幫助其拓寬知識面的同時,也可以加深其對于教材的理解和認識。又如,在《海底世界》、《一粒種子》中,包含有相應的自然科學知識,想要對其進行講解和延伸,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科學知識,至少需要在教材中設計的方面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3]。

        3.增強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以及新課程改革的完成,使得教育創新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而想要確保教育創新的順利開展,實現創新的持續性,需要培養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師,以創新型教師來開展創新教育,在創新教育中培養出創新型的學生。應該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師并不僅僅需要扮演教師這個角色,還必須對學生進行引導,做好課程的創新工作。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以更好的適應時展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把握教材特點,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提升教學趣味性和有效性的同時,也可以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培養。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法課程中,要求學生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理解,開展教學設計,并依照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試講。而在習作教學設計中,可以將從課堂中走出來,到校園中、到小鎮上去觀察事物變化的規律,立足真實的情境進行講解,這不僅僅體現在教學地點的變化,更是一種教學模式的創新,可以對學生的課堂把控能力進行檢驗。必須使得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教學并非單純的在教室中、在課堂上開展的活動,走出課堂,切身體驗,更加能夠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對其想象力和創新思維進行培養[4]。

        4.夯實教學能力

        想要提升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一方面需要依靠校內的專業課學習,換言之就是語文教學法的課程學習,以理論知識的講解為主,不過對于教師而言,可以通過對課程安排的調整,適當增加學生的試講時間,運用微課、網絡課程、翻轉課堂等形式,使得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進行理論知識的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則可以通過討論和試講來提升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強化教學水平。另一方面需要依靠課外實習,在高職小學教育專業,每學期都會開展一到兩周的見習活動,在臨近畢業時還會安排學生進行頂崗實習。在見習活動中,教師應該根據實際需求,提前做好見習任務的設置,使得學生能夠感受真實的教學環境,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而頂崗實習則主要是在校外實訓基地開展,通過一定時間的頂崗實習,可以使得學生切身參與到小學教學中,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今后走上教師崗位提供可靠保障[5]。

        5.應用先進技術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其在教育行業中得到了應用,運用多媒體課堂開展教學活動,已經不在新奇。在這種情況下,小學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這種能力并非簡單的操作多媒體教學設備或者制作多媒體課件,更應該看做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不斷興起,也使得小學語文的教學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例如,翻轉課堂需要網絡平臺或者微課的輔助,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相應的理論知識,這樣課堂上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用于交流和討論。事實上,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流程和課堂結構,實現了教學從課堂到課下的延伸,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也可以對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而想要對翻轉課堂進行有效應用,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但是從目前來看,在高職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學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僅限于辦公軟件的操作以及PPT課件的制作,遠遠無法滿足未來教學工作的實際需求,因此,需要進一步強化對于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能夠盡快掌握更多的軟件操作技能,包括微課課件的制作、網頁的制作、網絡平臺的數據傳輸、視頻編輯等,為今后的教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6]。

        6.結語

        高職小學教育專業要辦出自己的特色,就應該時時刻刻注重學生的實踐,讓他們成為教學理念、基本功扎實、教學實踐能力強的準教師,在就業競爭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總而言之,高職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是小學教師的主要來源,學生的語文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其成為教師后的教學水平,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強化學生的語文教學專業素養,豐富其文化知識,強化創新能力,夯實教學能力,確保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今后的語文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愛華.高職師范專業學生語文教學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3,(5):44-45.

        [2]付金花.師范學校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語文教師能力培養問題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121-122.

        [3]羅華.談高職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語文教學能力的提升[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56-57.

        [4]張月明.試論中高職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3,(25):47.

        [5]都欣欣.淺談高職語文教育中學生的能力培養[J].青年時代,2016,(20):170.

        第6篇: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小學教育本科專業 中師特色 小學教師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進行和師范教育體系的調整,師范教育體系逐步由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最終向一級師范過渡,與此相適應,小學教育專業也從原來的中師、專科層次的培養模式逐漸轉變成現在的本科學歷的高層次培養模式,這種變化不僅符合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總體方向,而且符合國際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從正式納入高等師范教育體系到現在,已走過了十多年的路程。和以往培養小學教師主要力量的中師教育相比,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在成立的十多年間,培養了一批批學歷層次、專業水平、科研能力都較高的小學教師,推動了小學教育的高層次發展。但作為高等師范教育體系中的一個新生事物,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建設還處在摸索階段,在培養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發現這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有助于我們推動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往更好方向發展。

        一、當前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培養存在的問題

        1.專業精神缺失。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認為,教師專業精神“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重要保證,它是教師教育人格和倫理的核心組成”。其內涵包括:“認識教師從事的是關系到社會發展和民族、國家的未來,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命價值和每個家庭的希望與幸福的重要社會事業;形成對事業的責任感、崇高感和光榮感;具有以敬業和為人類及其文明發展奉獻自己為特征的專業精神;樂于從事平凡而高尚的青少年教育工作。”[1]簡言之,就是教師要熱愛教育,真正把教育作為一份事業去耕耘,而不是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賺錢的工具。熱愛學生,關注學生成長,就要有奉獻精神。但是,在當前的高師小學教育專業中,學生的這種專業精神在一點點地消失。多數學生選擇小學教育專業時帶有很強的功利性,看重的是其穩定性,希望將來有個穩定的職業;另有一部分學生則是被調劑到小學教育專業的,本身對小學教育就不是很了解,缺乏繼續學習的興趣,有的甚至對小學教育專業存有抵觸心理;還有一些學生是想以小學教師為踏板,尋求其他更好的工作。真正喜歡小學教育、發自內心想成為小學教師的人寥寥無幾。由此可見,在當前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中,學生的敬業精神和職業意識非常淡薄,對小學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也較低。在這種情況下培養出來的小學教師,其專業精神可想而知。

        2.專業技能欠缺。

        (1)基本技能欠缺,尤其是“三字”(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技能欠缺。“三字一話”是作為一名小學老師必備的基本素質。中師階段的教育對“三字一話”非常重視。但是在當前的高師小學教育中,“三字一話”的重視程度卻大大降低了,尤其是“三字”技能,很多高校普遍采用的做法是讓學生自己在課下訓練。因為無人監督又缺乏正確的指導,很多學生的“三字”訓練處于一種懶散狀態,又加之缺乏必要的考核機制,導致很多高師小學教育本科畢業生“三字”技能根本不過關。一位小學校長在評價當前高師小學教育本科畢業生時曾這樣說:“現在的學生(指小學教育畢業的本科生)普遍技能不過關,黑板上寫字并不是規規矩矩、方方正正的那種,教師的字不好,學生能學好嗎?尤其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那么強。不如以前的中師生。”

        (2)藝術技能欠缺。在當前小學,尤其是農村小學,教師一般要承擔多種職業任務,包括多個科目教學、班級管理、學生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等。小學教育活動的豐富性特點及相應的活動指導任務,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活動組織指導能力和音樂、體育、舞蹈、美術等方面的素養和特長,多才多藝。以往中師培養出來的小學教師受歡迎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除了他們基本技能過硬外,還因為他們吹拉彈唱、琴棋書畫樣樣能行,屬于“全能型教師”。而現在學習高師小學教育專業的,多數是高中畢業生,嚴格的高中應試教育使他們不僅青春的活潑與激情遭到了相當程度的壓抑,而且錯過了發展藝術興趣、特長,培養藝術才能的關鍵時期。加之高師小學教育課程設置中又缺乏藝術類科目的開設和專業教師的指導,導致小學教育畢業生藝術技能不高,影響其教學的進行和發展。

        3.教育教學技巧不足。

        “小學生認知、情感的具體性特征要求學習環境要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如教師講課的表情、教學組織形式、教具及師生關系等都會對教學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小學教學的這一形象性和趣味性特點要求小學教師有全面、高超的教學能力和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技能”[2]。對于小學教師而言,“如何教”可能比“教什么”更重要。但是,當前的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培養中,存在著理論課過多,實用性課程,尤其是與小學教育直接相關的實用性強的課程偏少的狀況,加之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實踐經驗較少,導致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空有一肚子理論,卻不知如何發揮。

        二、中師特色在小學教育專業培養中的繼承和發展

        作為曾經培養小學教師主要力量的中師教育雖然已經淡出歷史舞臺,但是中師教育多年積累起來的優良傳統和特色(如一專多能,能歌善舞,多才多藝)卻不應就此消失。針對以上提到的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培養中存在的不足,我們認為在當前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培養中要繼承和發展中師在培養小學教師方面的特色和優勢,讓中師特色和當前小學教育培養有機結合,促使小學教育培養出更高學歷、更高水平的小學教師,促進小學教育往更高層次發展。

        1.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注重專業精神的熏陶。

        法國師范教育早期重要立法者之一基佐在給小學教師的信里寫道:“即使有最完善的法案,最英明的指令,最好的教科書,而負責去實施的人沒有飽滿的熱情,對自己的使命不是滿腔熱忱,對事業不付出激情和信仰……那么一切都是枉然的。”[3]因此,在培養本科學歷小學教師的過程中,我們應首先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注重專業精神的熏陶,使其熱愛小學教育,為他們主動學習、畢業后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打下良好的基礎。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引導學生加深對當前小學教育的認識,讓其認識到小學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小學教師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在對本專業相關情況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這個專業,熱愛這個職業,尤其在小學教育工作還沒有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小學教師還以較低的社會身份存在的這一社會背景下,只有具備這一前提,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小學教師。其次,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與小學和小學教師接觸的機會,宣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增強學生的職業情感。讓學生在與優秀的小學教師接觸和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教育事業的重要性,看到教師們對教育事業的那份責任感,學習他們樂業、敬業和為專業奉獻的精神,以便為自己將來從事小學教育事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2.加強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夯實教育教學基本功。

        首先,高等師范學校應該把教師專業技能訓練納入教學計劃中來,設置專門的課程,由專業老師專門進行教學,同時增加專門的考核機構,如建立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測試中心,強化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考核,把專業技能的訓練和考核作為一項制度長抓不懈,只有這樣才能強化師范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保證師范生在從教之前達到規定的要求。其次,加大藝術類課程的分量,實施藝術教育四年不斷線,音樂、美術、舞蹈等課程從最基本的技能開始,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唱、畫、舞方面的技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藝術修養、健康的審美觀點和一定的藝術表現能力。同時,以社團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情景劇、書畫展等,充分發展學生的興趣和專長。

        3.改變傳統教學,強化教育實踐。

        首先,在課程設置上,減少純理論課的開設,增加實用性課程的比例,尤其是和小學教育直接相關的課程,有條件的學校可根據當地實際和學生特點研制和開發校本課程。其次,改變教師以知識灌輸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積極推進案例教學、微格教學、活動探究、專題研討等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再次,邀請小學特級教師來學校上示范課,給學生提供現場觀摩的機會,學習其課堂教學的技能技巧和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最后,延長教育實踐的時間,豐富教育實踐的內容和形式,同時加強教育實踐中教師對學生的指導。

        小學教師的培養是一項系統而又復雜的工作,當前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要在繼承和發展中師特色的基礎之上不斷完善,以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小學教師,促進我國小學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葉瀾.創建上海中小學新型師資隊伍決策性研究總報告[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7,(1).

        第7篇: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認識范文

        1.1研究對象

        調查了云南省云南師范大學、文山學院、大理學院、紅河學院四所學校的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共發出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90份,收回有效問卷482份,問卷有效率為98.4%;其中大四98人,大三122人,大二130人,大一132人;其中男生87人,女生395人。

        1.2研究方法和工具

        采用王娟編制的《大學生生涯規劃適應性問卷》,問卷共24個題目,包括目標和行動兩個維度,目標維度反映大學生在職業發展方面是否具有目標,包括目標理想和自我效能兩個因子;在行動維度方面包括社會實踐、學業規劃和學習行動三個因子,反映大學生在校期間是否為自己職業發展做出行動方面的努力。

        2、調查結果及分析

        2.1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普遍缺少職業規劃意識,呈現“晚熟”現象

        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平均分為66.2,問卷編制者王娟調查了西南三所大學的大學生職業生涯適應性,平均分為77.28,相比之下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生涯適應性總體水平不高,在“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我有不同階段的奮斗目標”問題中,回答“完全符合”的學生只有1.02%,但是回答“不確定”的有53.94%的同學,這說明大部分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沒有意識到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在訪談中問學生“你認為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有許多同學認為自己興趣愛好、社會的需求就是職業規劃,還有的同學直接回答不知道,這體現了學生對職業規劃的相關知識了解不多,甚至從來沒有對自己職業生涯進行過設計。相關研究表明職業目標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預測個體今后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可以說職業目標是個體職業行動的動力系統。調查顯示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普遍缺少職業規劃意識。對不同年級學生職業生涯適應性得分進行方差分析(F=274.01,P<0.001),不同年級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大四>大三>大二>大一。數據表明,隨著年級的增長,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得分是逐步提高的,這說明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隨著自身成熟,對職業規劃的意識也不斷提高,職業生涯規劃呈現“晚熟”的狀態。

        2.2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目標不清晰,對自己缺少自信

        調查數據顯示,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在生涯適應性各維度上,五個因子得分從高到低排列:學習行動>自我效能>學業規劃>社會實踐>目標理想,得分最低的是目標理想這個因子得分是2.35;從維度上來看,目標維度的得分為2.66,也低于行動維度的均值2.99。問卷編制者王娟調查了西南三所大學的大學生職業生涯適應性,文科類學生的目標理想平均分為3.03,目標維度的平均得分為3.12,遠遠高于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的得分。數據表明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目標沒有清楚的認識。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在自我效能這個因子的得分為2.97,雖然在五個因子里得分不算低,但仍低于西南幾所大學文科類學生的得分3.42。在訪談問到“你選擇當小學老師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在少數的學生回答“我覺得小學生學習的知識比較簡單,感覺自己能應對”,“我覺得自己學習不好,教小學壓力小一點”,這說明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自信的,對自己今后要從事的職業,缺乏對自身能力的正確評估。

        2.3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缺少對學習和工作的計劃性,職業準備不足

        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在社會實踐因子上的得分僅高于目標理想因子,問卷中“為發展專業技能,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或做兼職”項目,只有2.05%的學生選擇“完全符合”,41.08%的學生選擇較不符合。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在學業規劃和學習行動兩個因子上的得分雖然相對較高,在問卷中還是反映出學生缺乏對今后職業生涯的規劃,比如問題“課余時間我會有計劃地到圖書館看書”,僅有6.22%的學生選擇“完全符合”;“對于枯燥無味的專業基礎課,我不想聽就不聽”,有53.11%的學生選擇“完全符合”。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包括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加強自己已有的能力,從調查結果看來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缺少對學習和工作的計劃性,職業準備明顯不足。

        3、加強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對策

        3.1強化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提高對自我的認識

        職業生涯教育雖然已經開展很多年,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沒有受到社會、學校和個人的重視。大學生階段,正是他們人生觀、價值觀、職業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學生職業規劃意識,對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開展職業生涯指導,幫助學生通過自我了解、自我評價,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明確自己未來作為一名小學教師的職業發展目標,增強學習動力。

        3.2建立專門小學教育專業職業生涯規劃隊伍,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需要一支穩定的、專業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來承擔這一重要任務。目前,充當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的教師通常由就業指導中心、校團委的老師或者輔導員來擔任,一方面教師總數太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系統知識,開展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效果有限,因此急需培養一批專業技能過硬、理論素養高的職業生涯教育師資隊伍。師資隊伍建設在短時間是難以實現的,但是學校可以向社會招聘少數符合條件的高素質人才作為學科帶頭人,在學校里有計劃、分步驟地重點培養青年教師,為他們搭建平臺,提供學習機會,逐步建立一支穩定的職業生涯規劃隊伍。除此之外,還可以邀請優秀小學教師、職業顧問、企業成功人士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全程性的指導,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專業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為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提供高質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3.3提升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執行力,保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效果

        職業規劃的過程不僅包括制定職業目標的過程,還包括圍繞職業目標制定符合自己的計劃并付諸于行動的過程。個體發展的動力來自于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主動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為自己定下發展的目標,實現個人價值,才能真正達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目的。分析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執行力差的原因,除了學生自身的問題,學校也存在為學生提供的實踐平臺較少、缺少個性化的指導等原因,應當為學生搭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支持平臺

        3.4建立健全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服務體系

        第8篇: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初等教育;教師教育;小學教育學科建設;

        作者簡介:王智秋,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100048);

        從20世紀90年代末到現在,我國小學教師教育實質性納入高等教育的體系,已經走過了十六年的歷程。隨著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不斷深入,特別是研究生教育的逐步展開,初等教育院系學科建設的任務也應運而生。小學教育或初等教育的上位學科無疑是教育學,但在教育學所屬的二級學科中卻沒有它的位置;小學教育離不開各學科的教學,但又不能簡單地將其歸屬到某一學科領域,也就是說,以小學教育(本科或教育碩士)專業為背景的初等教育院系,其學科建設沒有現成的學科歸屬。這就給初等教育院系提出了一個問題:初等教育院系的學科建設到底應當如何定位?其生長特色是什么?又應怎樣去培育?

        一、對初等教育院系學科建設必要性的認識

        學科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礎,是科學研究知識創新的基地,是服務社會和傳承創新文化思想的平臺。學科搞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高等教育四大職能能否充分發揮。歷史原因所致,全國初等教育院系學科建設起步都比較晚,主攻方向亦不夠清晰。小學教育專業設立伊始,初等教育院系還來不及思考學科建設的諸多問題。十幾年過去了,當我們回過頭來試圖厘清專業發展脈絡的時候,愈來愈感悟到學科建設的任務已迫在眉睫。其必要性和緊迫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一)對小學教育專業的支撐

        學科與專業在高等教育體系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學科建設所追求的目標是知識的發現與創新,學科建設的水平是用本學科科學研究的成果來衡量的,而專業則以人才培養為己任,適應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在質量、數量上的需求。專業以學科為依托,學科以專業為基地。有時某個學科下設若干個專業,有時某個專業又需要多個學科的支撐,“小學教育”即為多學科支撐的專業。專業對于學科的依托性集中體現在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教學與研究的基地,也包括學科發展最新成果的課程教學內容等。從人類的認識活動來看,只有進行科學研究,把社會實踐經驗總結上升為理論體系,才有可能進行各專業的教學,在這個意義上說,學科是“源”,專業是“流”,所以不能只在“專業建設”的層面談“專業建設”,不能只在“人才培養”的層面談“人才培養質量”。就人才培養質量而言,學生的發展潛力在較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科建設的成效,而學生在未來工作崗位上知識的轉化程度(知識的學術形態向教育形態的轉化)是由專業建設的成效決定的。如何使學生有更好的發展潛力和崗位的適應能力,既與專業建設中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有關,又與學科發展中學術成果轉化為專業建設的有效資源密切關聯。

        (二)承擔學術創新任務

        當今的初等教育院系不同于以往的中師,這不僅僅在于人才培養層次的差別,即由中等教育提升到大學本科或研究生層次,還在于步入了高等教育體系的初等教育院系,除了人才培養的任務之外,還承載了知識創新和服務社會以及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使命。也就是說,初等教育院系對學術界要做出應有貢獻,而學科建設恰恰承擔了此項任務,這是初等教育院系在高等教育體系當中做大做強、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否則初等教育院系的不可替代性就無從談起。

        (三)服務和滿足社會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基礎教育領域已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每時每刻都有新的問題發生。僅就在職教師培訓一個領域來說,我們能否對教育實踐發生的諸多問題站在較高的學術視野上給予詮釋,從而有效地指導教育教學實踐,這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最后能夠在歸納、梳理的基礎上凝練成若干學科研究方向。可以說,沒有學科建設的成果,無從談起為基礎教育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事實上,學科在自身體系和社會需求這兩大系統中形成了兩大回路,一是從社會需求出發,依托服務對象提升學科水平,二是以更高水平的學科再作用于社會。

        (四)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基礎

        學科建設是研究生教育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研究生研究方向的確定與院系的學科建設主攻方向、導師的研究領域密切相關。而研究生教育的展開也使學科建設注入了新生力量與活力。就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而言,近三年全院在核心及以上期刊以研究生為第一作者署名的占20%,在一般期刊上不計其數。

        (五)匯集人才、提升隊伍水準

        從目前我國初等教育院系的總體情況來看,學術隊伍水平相對薄弱,屬于小學教育學科領域的高水平學術帶頭人更是鳳毛麟角。其原因與該領域學科建設的水平相對較低、學科平臺不完善、學位點建設剛剛起步密切相關。只有充分認識學科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抓住時機、提高水平,才能聚集更多的學科人才投身于小學教育事業。

        二、初等教育院系學科建設的定位、生長特色

        (一)初等教育院系學科建設的定位原則

        1.基礎性

        學科建設是一個知識創新的過程,創新一定是在傳承的基礎上形成,不是憑空蓋起的高樓大廈。所以,認真分析、仔細梳理初等教育院系學科的歷史積淀所形成的優勢與特色十分重要,也是定位的第一步。我國承擔小學教師培養任務的初等教育院系絕大多數是由中等師范教育轉型而來,中等師范教育在我國具有百年的歷史,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和富有特色的中師文化。這種文化倡導“全員育人,德育為重”的理念,并將“了解小學,研究小學,服務小學”作為其辦學宗旨。可以說,中等師范教育在我國師范教育歷史上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豐富的辦學經驗。百年以來,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國中等師范教育一刻也沒有停止對小學教育的研究,特別是對小學教師培養與時俱進的研究,不過由于辦學層次所限,這些研究并沒有上升到學科建設的層次加以條理化,系統化,凝聚化;也沒有形成學科意義上完整的邏輯體系;更沒有制度、體制與政策上的保障。由此可見,步入了高等教育體系的我國初等教育院系,理應在小學教育這片沃土上將既有的研究成果提升到學科建設的層次,責無旁貸地肩負起學科傳承與創新的歷史重任。

        2.前沿性

        初等教育院系的學科建設應吸收國內外初等教育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注重國際經驗與本土實踐的密切結合。我國小學教師培養納入高等教育體系只有十幾年的歷程,而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中葉就完成了小學教師培養的高等教育化進程,與此相對應的學科建設,我們的起步就更晚。據此,在初等教育院系學科建設伊始,應該以國際化視野來研究初等教育的一系列問題,以保證學科建設的高站位和前沿性。

        3.關聯性

        注重“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的關聯性,實現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我國初等教育院系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并不同步,不是先有完整的學科體系再設專業,而是根據社會需求先有專業再建設學科,進而引領專業建設。一方面,學科建設以專業建設為基礎。專業的基礎性體現在:專業為學科提供教師教育實踐與研究的基地、多學科構成的師資隊伍、課程教材建設的成果以及畢業生入職后產生的廣泛社會影響力等。同時,由于專業建設在先,專業建設從小學教師教育的實踐出發,對學科建設提供了一系列有價值的研究內容。譬如,6~12歲小學兒童學習與認知發展的特點?根據這一階段兒童發展的特點,小學教師應該具有怎樣的特質?進一步,具有這樣特質的小學教師培養的路徑與環境?這些都對初等教育院系的學科建設提出了實踐訴求。另一方面,專業建設以學科建設為支撐。學科建設若能對專業建設的以上問題給予理性的回應,則必然對小學教育專業建設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與專業化的引領。所以,初等教育院系學科建設應特別關注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的關聯性,使之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形成學科與專業的一體化建設。

        4.條件性

        我國初等教育院系承載著小學教師培養的任務,而小學教師具有綜合性的特點。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一般而言,我國初等教育院系的師資隊伍也呈現多學科的特征。這就有別于高等教育中傳統院系辦專業的師資構成。隊伍結構的這一特點,為初等教育院系提供了開展交叉學科研究的可能性,做得好會有很好的亮點,還會產生出奇花珍果。

        5.應用性

        學科建設的研究方向大致可分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兩大類。鑒于我國初等教育院系自身的特點和基礎教育的社會期待,其學科建設的重點以側重于后者為上策。即關注學科建設的成果指導教育實踐的轉化率和轉化價值。

        6.獨特性

        小學教育或初等教育歸屬于教育學科領域,初等教育院系的學科建設如果不突出特色就會被一般的教育學科同化,因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所以,需要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原則,揚長避短、錯位發展、彰顯特色才有生存的空間和發展的生命力。

        (二)初等教育院系學科建設的生長特色

        根據以上對初等教育院系學科建設的定位分析,學科建設的生長點與特色應該充分體現我國百年師范的文化積淀和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關聯性,同時,根據多學科隊伍結構的特點,期望通過開展交叉學科領域的研究發出新芽、開出奇花、結出珍果。另外,還要特別關注小學教育的對象6~12歲兒童的研究,以及學科建設的成果對小學教育實踐的轉化價值。經過十五年的建設,初等教育學院小學教育領域主要確立以下研究方向。

        1.小學兒童研究

        兒童是小學教育的主體,兒童發展也是小學教師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在這一方向上,學院進行的主要研究有:小學兒童生命發展與教育、小學生心理發展與輔導、小學兒童學習與記憶、兒童文學與教育、兒童繪畫心理、兒童音樂創作、少年兒童組織與教育、兒童科學學習心理研究、兒童游戲與教育、兒童養成教育研究、兒童健康與教育、兒童的社會支持系統等,這些研究特別關注它們彼此的內在聯系。

        2.小學教師教育研究

        在一般教師教育研究的基礎上,重點對小學教育階段教師的特點進行研究,包括小學教師特質研究、小學教師的核心素養、小學教師職前培養(專業建設)、小學教師教育的國際比較研究、小學在職教師培訓有效性、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階段性研究等。

        3.初等教育學基本理論研究

        學院于2011年在教育學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立了“初等教育學”二級學科碩士點,這一新學科的開創,大大激發了初等教育研究的活力,主要在以下幾方面開展研究:初等教育學研究的定位、初等教育學研究的價值認識、初等教育學研究對象和邏輯起點、初等教育學在小學教育專業中的定位、初等教育史研究等。

        4.小學各學科課程與教學研究

        以往“課程與教學論”二級學科的研究多關注于中學階段,小學教育階段的研究相對薄弱。抓住這一生長點和隊伍的優勢,學院開展了對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科學、信息技術、音樂、美術、書法等課程教與學的研究,重點關注了知識的學術形態向教育形態轉化的研究。

        5.交叉學科領域研究

        在理科交叉上,成立“微尺度功能材料實驗室”,匯集了化學、物理、生物、地理、數學、信息、科學等學科的一批青年博士,涌現了一批標志性的成果。在文科交叉上,成立“傳統文化與教育研究中心”,涉及國學教育、哲學、宗教、歷史、書畫、手工、禮儀等十幾個學科分支。除此以外,還有“綜合實踐”、“兒童生命與道德教育”研究等。

        6.“大”與“小”聯系的縱向研究

        體現大學教育教學內容與小學教育教學內容的聯系,包括高觀點下的小學數學、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漢字學與小學識字教學、古詩詞與小學古詩教學、寫作理論與小學作文教學等。

        三、初等教育院系學科建設生長特色的培育

        經過若干年的建設,學科建設會有一些生長點經過篩選、揚棄顯現出來,如何使有發展前景的生長點真正發展壯大起來,成為學院標志性的品牌特色學科方向,培育是十分重要的。除了領導者和教師的重視程度以外,還有幾個關鍵點需要把握住。

        (一)培育一支由多學科構成的、和諧共生的教師隊伍

        小學教育專業綜合性特征決定了它需要有一支由多學科構成的教師團隊的支撐,要做到多而不散、和諧共生,就必須有共同的價值追求。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目前有專任教師105位,這支隊伍中既有中師留下來的骨干教師,也有建院以來引進的青年博士。教師隊伍涉及包括教育、心理、文、史、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信息技術以及音樂、美術等在內的20多個學科領域,學緣結構多元,理論型、技法型兼有,大家互相學習、和諧共生的基點是將“面向小學、研究小學、服務小學”作為共同的價值追求;此外,學院一直倡導學術自由的理念,對每一位教師,特別是青年博士,都支持他們堅持原有的研究方向,在時間、經費、出國進修和研究生招生名額等方面給予傾斜。同時,支持他們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和高水平的,僅“微尺度功能材料實驗室”每年投入建設經費就有百余萬元,目前已連續投入了三年。同時,鼓勵青年教師在逐步了解小學教育的過程中把自己原有專業與小學教育合理“嫁接”,期望生成新的研究領域,鼓勵交叉學科研究生成新的研究團隊。十幾年來,由于學院始終堅持了這一隊伍建設的理念,教師個人專業得到了發展,本科、研究生教學蘊含了更多的學術前沿信息,幾個交叉學科研究團隊也應運而生。其中“微尺度功能材料實驗室”、“兒童生命與道德研究中心”、“傳統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團隊的形成就是其中的代表。

        (二)注重學科平臺的建設

        學科平臺是學科建設的基地。初等教育學院成立十五年以來,先后成立了10個研究機構,即初等教育研究所、科技教育中心、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師資研究與培訓基地、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教育研究中心、初等美術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學書法教育研究中心、兒童生命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微尺度功能材料實驗室、傳統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小學教育協調發展中心。研究中心(基地、實驗室)的成立,匯集了院內外、理論型、實踐型的各類研究者參與其中,有利于結合學科方向、合作攻關,提升了研究者的學科認同感。

        (三)學位點建設

        第9篇: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認識范文

        摘要:“二?四”分段六年制農村小學教師美術教育專業是高等師范院校順應時展需要、面向農村小學教學所設立的一個全新的專業方向。本文對學生文化修養的結構層次及途徑作了分析。在教育中應本著以美術文化為核心,培養學生多元文化觀和涵養人文精神的建構原則,多渠道、多途徑地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

        關鍵詞:課程設置;農村小學;文化修養;綜合培養

        根據湖南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培養工作意見的通知》的文件指示,計劃培養為全省農村鄉鎮及以下小學定向培養本科學歷小學教師。湖南地區初中起點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的招生培養工作于由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承擔該項任務。

        從培養目標上講,本專業方向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有專長,具備農村小學教育專業知識,勝任農村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并能從事教育科研工作的農村小學教育工作者。從培養規格上講,本專業方向要求畢業生具有扎實、寬厚的文化科學知識;具有較為扎實、系統的學科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為系統的小學教育理論知識。在使學生接受全方位培養、能承擔農村小學教育及多門課程教學工作的前提下,要特別加強學生的文化修養的培養。因此,該專業方向的美術課程設置要符合農村小學教學的實際,符合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農村小學教育、教學的需要。

        1文化修養構建的層次

        圍繞美術文化這個核心把與此相關的文化修養分為三個層次,即美術文化素養、美術及藝術理論素養、人文社會知識素養。而這三個層次是既分主次又相互相聯系的。

        1.1美術文化素養

        美術是一種文化,它用自己獨特的造型語言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人的思想感情。對于以基礎美術教學為職責的教師來說,首先要建構自身的美術文化。美術文化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美術學知識,即要認識并掌握美術作為一種造型藝術的本質特性,作為造型藝術的特殊性在美術語言上的體現,如透視學、解剖學、構圖學、色彩學等。美術語言是美術作品得以存在的基本形態,美術的其他種種價值都必須依附于這一基本形態才能體現,所以也被稱為美術本體。引導學生去體驗、感悟、發現美術語言的特征和規律,較深入地理解美術的本質。美術包括不同的門類,如繪畫、工藝、書法等,要掌握不同門類的基本常識及創作特點。中西美術有共同點也有許多差異,要掌握中西方繪畫的不同特點,這些既是美術文化的基礎,也體現著美術作為一種造型藝術的特殊性。二是美術史知識。中西美術經過人類社會的發展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美術作品。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美術時潮,涌現出無數著名的具有影響力的美術家,一部美術史就是人類美術文化的全部精英史,它構成了美術文化深厚的基礎,也是美術文化的具體的視覺體現。因此,美術學和美術史論雖然不同于美術技能和具體的美術作品,但它們是關于美術的基本知識經驗積累和對美術理性認識的結果,是美術學科有機的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

        1.2美術及藝術理論素養

        美學作為一門人文學科,以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并通過藝術來研究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進而研究種種審美對象、美感經驗、審美范疇、審美理想等。藝術是美的最集中體現。通過美學理論的學習,一方面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另一方面構建學生的審美心理結構,指導人從審美的高度創作和鑒賞美術作品。藝術理論是關于藝術本質、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接受以及藝術與社會等關系的規律研究。藝術理論的學習,對于學生掌握藝術本質及其藝術規律從而指導自我從事美術創作和美術鑒賞具有重要的作用。理論教育是一種理性的科學探究活動,旨在分析作品的社會文化、意識形態性質,闡釋作品的審美價值、思想意義、藝術風格等。它的學術性、價值判斷的傾向性、必須符合藝術自身的發展規律。因此,美學及藝術理論素養是學生文化修養建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1.3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素養

        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如果按學科來劃分,包括哲學、宗教、歷史、政治、倫理等,它們都是人類文化活動的具體體現。美術與這些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件美術作品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條件下誕生的,優秀的作品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無論中西藝術的發展都經歷了從與一般的物質生產性的制作技術混為一體的“技藝”向作為精神性生產的視覺文化的轉換。在中國,唐宋以來由于眾多文人介入美術創作,使得藝術創作的精神性特征得以強化,對文化修養的強調,凸顯了中國繪畫獨有的文化內涵。在西方,在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下,繪畫被提升到與科學并立的精神生產的地位。要達到對藝術的真正了解,我們就必須懂得,藝術是人類文化的視覺呈現,一切藝術創作都具有強烈的精神性和積極的實踐性。如果我們不否認藝術與其他文化形態的這種密切關聯性,不否認藝術精神性特征的話,就應該將藝術放到與其他文化類型的關系中加以審視。而現代藝術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與科學意義上的哲學、文化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等有了一種更為密切的聯系,并且與其他學科有了一種更為深入的融合。因此,藝術作為人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底部構架必須有人文學科的支撐,深厚的文化底蘊無論對于美術創作還是欣賞都是必須的。

        2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入手,加強大學生文化修養

        實現學生文化修養的完整系統建構,培養合格的農村小學美術教師,不僅在于認識到建構什么樣的文化修養體系,更在于如何建構的問題。

        2.1調整課程結構,具體落實《初中起點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美術學方向)人才培養方案》

        這一指導方案是根據基礎美術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對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美術學方向提出的新的要求而制定的。“方案”把課程分為六個學習領域,加強了“美術理論與歷史”、“美術與人文教育”兩個領域,增設了“教育研究方法基礎”、“ 教育法規學”、“ 小學美術教學論”等課程,基本上涵蓋了我們上面所述的文化建構的三個層次。總體上看,“方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重在克服重技能,輕人文的弊端,豐富了課程的人文內涵,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方案的實施對培養具有人文精神、較高文化修養的基礎美術教師具有積極意義。

        通識教育是一個柔性的課程體系,沒有一個統一的程式化模式,應該融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于一體。學校里面的課程可以橫跨多個學科,學生也可以自由選擇專業、課程以及教師。這種彈性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讓學生明白自身的需求,加深自我的文化積累,對學生創新能力和文化修養的培養都大有益處。改革高校課程設置,減少專業化課程設置的數量,為學生學習業余知識提供充足的時間,有了充分的時間,有助于學生依靠傳統的讀書方式,提升自我修養。文化修養是靠每天的積累,積少成多,由小江匯聚成溪流。因而高校需要調整專業課程設置,為學生課外學習提供更多時間空間。擁有充足的時間,對學生積累文化知識,提升文化修養大有裨益。

        2.2合理利用院校其他專業的人文課程

        院校在學科門類上的設置比較齊全,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哲學等學科皆有設置,這一方面為美術學習構建了一個特有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這些學科也是美術學習加強文化修養培養的課程資源。因而在加強美術專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拓展其文化藝術視野方面,使美術專業學生廣泛接觸其他人文學科成為可能。合理利用這一課程資源,做到優勢互補,打破各專業的封閉狀態,鼓勵美術專業的學生選修其他系部的人文學科,實行學分制計入學生學分中。在這個資源共享和學科融合的平臺上,建構學生的人文素養。

        2.3開設人文學科的講座

        高水平的人文學術講座既具有對某一問題研究的深度,又具有該學科的學術前沿性,對于學生了解某一人文學科的現狀,涵養其人文素質,培養其對于人文學科的興趣都有積極的作用。學院應盡可能地多為學生邀請校內外的專家開展學術講座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是建構學生文化修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增加文化類講座和科研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加強大學生的文化修養絕不僅僅是簡單的依靠必修課和選修 課,還需要通過多種形式和多種角度進行。環境對于人的成長有巨大的影響,學校的文化氛圍包含了豐富的內容,歷史傳統、學術風尚、管理風格、社團生活、景觀布置、建筑特點等諸多要素。高校文化氛圍的營造需要學校重視人文類活動的開辦,科研項目的投入,名家講座更是必不可少,用科研活動和名家思想來感染和熏陶學生。當然,光靠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還要學生自我的努力和吸收。書讀的多少并不能體現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只有學生根據所學的文化知識融會貫通,自我吸收和升華,才能化為自身的文化修養,內涵修養。

        2.4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態度

        人文學科的資源極為豐富。除了博物館、美術館、大型畫展等可視的歷史文物、藝術作品外,圖書館有大量的人文學科書籍。在學生人文素質的建構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的作用,一方面培養他們良好的自學態度,另一方面要教會他們學習的方式,為他們開列書目,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流探討中了解其所學知識。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知識的受授都靠教學過程來完成,自學是最重要的途徑,也是最為靈活有效的方式之一。

        2.5文化修養類選修課,為學生加強文化修養拓寬渠道

        部分高校對于文化類選修課的重視程度并不高,選修課數量不多,關于文化修養類的選修課更是屈指可數。更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們選擇選修課,最先考慮的是選修課是否容易通過,上課是否輕松等問題,其次才考慮選修課內容是否感興趣,質量好不好。縮減專業課程設置,適當增加文化類選修課的數量,拓寬文化修養教育的空間,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提升個人素質具有較大的幫助。另外,保障選修課的質量,提高審美層次,增加吸引力,也是加強學生文化修養的一大關鍵。

        3結語

        跟上基礎美術教育課程改革的步伐及對高師美術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農村小學美術教師除了應該具備本專業知識與技能外,還必須具有較為全面的綜合文化素養及最基本的教學理論與探討美術教育教學的自覺意識。只有解決了這些最為根本的問題,高師美術教育建構學生完整全面的文化修養,從而培養合格的農村小學美術教師的教學目標才能得以保證和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 詹小平.普通師范院校培養高素質農村小學教師的研究與實踐[J].湖南一師學報,2005,5(2):3033.

        [2] 陳黎明,田剛.從源頭輸送農村教師――免費定向培養客觀上提高了農村教師隊伍素質[J].瞪望,2007(7):2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精品成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欧美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国产 | 日韩欧美亚洲精品少妇 | 欧美理论一级在线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