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條例范文

        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條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條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條例

        第1篇: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條例范文

            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全國土地分類》(試行)的規定,我國將農用地分為5類27種,即耕地,包括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澆地、旱地、菜地5種; 園地包括果園、桑園、茶園、橡膠園、其它園地5種;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溉林地、疏林地、半成材造林地、跡地、苗圃6種;牧草地包括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 工草地3種;其他農用地包括畜禽飼養地、設施農業用地、農村道路、坑塘水面、養殖水面、農田水利用地;田坎、曬谷場用地等8種。而我國的《土地登記規則》 對農用地的登記是以二級類為準,即按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其他農用地五種來進行登記,其使用權經登記后受法律保護?!痘巨r田保護條例》第九條規 定:省、直轄市劃定的基本農田占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總體的80%以上。即除非農建設用地預留地外,基本農田占90%以上,也就是說目前的耕地面積中的絕大部 分都是基本農田,應對其進行特殊保護。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農村實行的是聯戶承包責任制,按照確定使用權受法律保護的規定,廣大農村對耕地改變用途的情況較為普遍:一是將耕地中的望天田、旱地改 為各種名目的園地,如果園(蘋果、梨、棗、杏、核桃、板栗等)、桑園等;二是將耕地中的望天田、旱地等改為苗圃、培育各種樹苗;三是在耕地中挖塘養魚;四 是將耕地改為各種場地,這主要是一些臨時用地,如磚廠、堆料場、停車場、間歇性集市等;五是在耕地中建設各種名目的畜禽養殖小區,如生豬養殖基地、奶牛繁 殖基地、肉雞飼養基地等;六是在耕地中挖砂出售等;七是將耕地出租給他人搞各種非農建設。八是將耕地出租給他人取土燒磚等,所有這些,都違背了《土地管理 法》、《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業法》和我國現行的相關政策規定。

            三、違反的法規

            如果說將耕地改變用途為園林、林地等還不致破壞土地的耕作條件,那么,挖塘養魚、毀田挖沙等則屬于破壞耕地的行為,而將耕地改變用途為各種場地、養殖用地等則很可能無法復墾,從某種程度上說,已構成了土地違法行為。

            《土地管理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由此確立了耕 地用途管制制度;第十二條規定,依法改變土地權屬和用途的應當辦理土地變更登記手續,而《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 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并登記造冊,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九條規定了國家保護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合法權益,保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任何組織和個人 不得侵犯。

            具體來講,對于在耕地中挖塘養魚,將耕地改為各種場地,在耕地中挖砂出售,將耕地出租給他人做非農建設,在耕地中取土燒磚等,其行為違反了《土 地管理法》第三十六條第二、三款規定的禁止占用耕地建窯、建墳或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采礦、取土等和禁止占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等法 律規范;也同時違反了《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七條規定的承包方有維護土地的農業用途,不得用于非農建設,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給土地造成永久性損 害的義務,以及《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第十七條規定的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房、建墳、挖砂、采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進行其 他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禁止任何單位或個人占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等法律要求。

            至于將耕地改為各種名目的果園,在耕地建設各種畜禽養殖小區,將耕地改為苗圃,其行為違反了《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發包方應與承包 方簽訂書面承包合同,且必須注明承包土地的名稱、坐落、質量等級、承運土地的用途,違約責任等。這些都違反了《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中 確定的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擅自改變用途,禁止占用基本農田挖魚塘,種植或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活動的規定。

            四、引發的思考

            目前,農民改變農用地用途的現狀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禁止的改變用途行為,土地承包法禁止的改變用途行為,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用途向間接服務于農業生產用途的改變,這值得我們從事土地管理和農業管理的人士深思。

            建設用地范疇的界定問題。現行的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建設用地,是指營造建筑物、構筑物和其他造成原土地生態利用條件難以恢復的土地。包括城鄉住宅 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游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就其定義本身而言,具有建筑物、構筑物和造成耕地難以恢復的特點?,F在的禽畜養 殖基地和設施農業用地,產業化程度高,不僅投資大,而且科技含量高,涉及到照明、采光、取暖、衛生、防疫等各個方面,既有固定的建筑物和構筑物,且造成了 耕作層的破壞,這些用地間接服務于農業生產,假如它們屬于農用地范疇,那么各類食品加工企業用地也是生產農產品,間接為農業生產服務,豈非也應當屬于農用 地范疇。

            需要明確的是,《土地分類》中將畜禽飼養地歸入其他農用地,是指在進行土地登記時現狀為畜禽飼養地的情形,并非可以此為據,隨意將耕地改變為畜禽飼養地。如果以畜禽飼養地屬于其他農用地而將耕地任意占用,那么耕地管制制度將名存實亡。

            對農用地所有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待遇問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農用地的不完全所有者,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作為發包方對農用 地進行發包,并與農戶簽訂承包合同,約定農用地的用途、違約責任等事項。該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 《合同法》的規定承擔違約責任,也就是說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間是一種民事關系,那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農用地的所有權將如何體現?這就造成從法律角度對農村 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權的一種歧視,與國有土地所有權的不公平待遇。退一步講,即使農用地的集體所有權弱化為非絕對性的土地所有權,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具 有排他性的土地產權,也不能以結構調整、農民增收這一訴求去排斥集體所有權的有效行使和國家耕地保護制度的貫徹落實。

            土地登記的統一性問題。無論是農用地、建設用地,還是未利用地,都屬于國家的土地資源,都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 會分工越來越細,土地的用途管制制度會更加嚴格,現行土地登記規則所確定的農用地登記以二級類為準、建設用地登記以三級類為準的模式,筆者認為已不適應不 斷發展與完善的經濟體制的要求,也不適應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與耕地保護現實的需要,應該統一口徑,以三級類登記為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貫徹執行土地用途 管制制度。

            對農用地之間改變用途的執法問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農用地所有者,對農用地具有合理利用、保護和管理的職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農用地的保 護和利用監管不力,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體現權力和責任的統一,對承包戶擅自改變農用地用途的,不僅要按《合同法》的規定承擔違約責任,而且要承擔相應 的法律責任。這就需要農業和國土資源部門認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法律制度,加強執法。只有對改變農用地,特別是耕地改變用途的嚴格執法,才能實現耕 地總量不減少。

            五、提出的建議

            1、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在《農業法》中增加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承擔的耕地保護的職責范圍和相應的法律責任,增加農用地特別是耕地的評 等定級定產制度;在《農村土地承包法》中增加農戶不但要承擔改變耕地用途違約責任,而且要承擔因改變農用地特別是耕地用途造成耕地數量減少、質量降低的法 律責任,增加造成數量減少、等級下降的處罰和質量提高的獎勵制度,提高農戶對土地投入的積極性;在《土地管理法》或《農業法》中增加農業建設用地審批制度 和相應的法律責任。

            2、土地分類應更加科學化。土地分類是土地登記的基礎,既有非農業建設用地,應對應增加農業建設用地,將以經營性養殖為目的的畜禽養殖基地(示 范小區等)及其相應附屬設施用地、進行工廠化作物栽培用地、人工開挖的坑塘養殖及其設施用地、曬谷場硬化用地等間接服務于農業生產的用地,納入農業建設用 地的范疇,使其與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耕地、園地、林地具有明顯的區別,從而推進農用地內部用途管制制度的實施。

        第2篇: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條例范文

        關鍵詞:沿海;土地流轉;研究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9-0105-02

        贛榆處于蘇魯兩省交界,東濱黃海的海州灣,是農業大縣,人多地少,農村人均占有耕地僅1.1畝,二、三產業發展相對較慢,近年來,隨著國家土地政策的落實,以及農村勞動力市場轉移,贛榆縣也加快了農村土地流轉的步伐。

        一、贛榆縣土地流轉現狀

        (一)基本情況

        贛榆縣現有總人口110.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2.68萬人。全縣耕地面積為101萬畝,農戶232 400戶。流轉土地面積34.81萬畝,其中:種養大戶經營21.91萬畝,農業龍頭企業經營8.08萬畝,城鎮居民及其他組織經營4.82萬畝。累計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52.18萬畝,占到總耕地面積的52%。52.18萬畝規模經營面積中,實行土地集中型的18萬畝,合作經營型的1.66萬畝,統一服務型的32.52萬畝。

        (二)土地流轉的特點

        1.從流轉面積上來看,土地流轉呈現加速狀態。1997年土地二輪承包以來至2008年,每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不多,近兩年,土地流轉呈現快速增長。其中,2009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8萬畝,占全部土地流轉面積的44.4%;2010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0萬畝,占全部土地流轉面積的35.7%。

        2.從流轉方式上來看,轉包與出租齊頭并進。轉包與出租占到全部土地流轉面積的99%。反租倒包、互換、代耕等土地流轉方式在我縣不足百分之一。這是因為各鎮的土地流轉主要是在政府的行政推動和引導下進行的,全縣各鄉鎮基本都成立鎮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由政府出面協調,將土地集中流轉,實行規模經營,發展高效設施農業。

        3.從流轉土地的用途上看,高效設施農業成為土地流轉的重點。2009年新增高效設施農業面積6.8萬畝,占同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的85%。2010年新增高效設施農業8.2萬畝,占同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的82%。2011年以來新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11.38萬畝。

        二、土地流轉產生的積極效應

        農村土地流轉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加快了農民致富步伐

        土地流轉使部分農民在享受出租土地收入的同時,既可以外出打工,又可在所出租的土地上打工,取得勞務收入,增加可支配收入。調查表明,轉讓土地后農戶的人均收入比自己經營土地收入平均高出600―1 200元。

        (二)推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

        通過土地流轉,會手藝、頭腦活、善經營的農民更多地離家外出務工。據統計,土地流轉后全縣每年新增外出務工人員都在3 000人以上,全縣年均勞務收入達到6億元以上,起到了增加農民收入和活躍城鄉經濟的目的。

        (三)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厲莊鎮藍莓基地、塔山林禽等17個“千畝連片”農業園區順利推進,其中藍莓基地計劃采取公司加農戶形式,實行統一管理模式,可以極大地提高農業的產業化程度和農戶的效益?!八募咎飯@”現代農業示范區更是我縣農業建設中的新亮點;崛起的江蘇雅仕沙河農場,將是我省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農業園區。

        三、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我縣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基本處于探索階段,存在一些應引起注意與防范的問題。

        一是農民土地流轉的意愿不強?!掇r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1章總則第2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在堅持農戶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和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基礎上,遵循平等協商、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土地作為農民最根本的生活保障,部分農民寧愿將土地荒著,也不愿將土地流轉出去。調查顯示,65.8%的農民認為土地對于自己的家庭非常重要。特別是近年來種地不僅不用交錢,國家又出臺了種糧有補貼等一系列惠農政策。

        二是流轉程序不夠規范。主要表現為土地流轉過程中手續不健全,部分農戶仍通過口頭協議達成流轉意向,用“個人誠信”代替流轉合同,即使簽訂合同也不規范,條款不全,權利與義務不明,導致雙方責權界線不清,容易引發土地糾紛矛盾。經調查,全縣應簽流轉土地合同17 818份,實簽8 652份,僅占應簽份數的48.5%。

        三是土地流轉范圍局限。調查顯示,全縣土地流轉主要發生在本鎮或本村村民之間,像“四季田園”這樣的大型農業現代區成立起來難度極大??偟膩碚f,我縣土地流轉還處在一個自發的、分散的、無序的小規模狀態,大多數農戶還沒有因為土地流轉而獲得更多的收益,還沒有因土地流轉實現土地、資金、技術和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加快建設現代農業還有一定差距。

        四是中介服務體系建設不規范。贛榆縣15個鎮雖然都依托鎮農經中心成立了鎮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但由于人員不足、資金缺乏等原因,沒有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作用發揮不大。我縣還沒有一個比較健全、完善和規范的土地流轉制度和辦法,缺少對流轉的范圍、程序、補償標準、配套政策、管理措施的研究,致使我縣農村土地難以實現規范、有序和高效流轉。

        五是土地流轉收益難以得到保障。贛榆縣土地流轉以委托流轉為主,土地流轉價格定為700元/畝,且逐年遞增,而承包給種植戶的承包費僅為500―600元,差額由鎮財政貼補。調查發現:土地流轉后家庭收入變化不大的居多。一些承包公司或大戶的承包費是否能及時到位也是未知數,農民的土地流轉收益就難以得到保障。

        四、對土地流轉的建議和思考

        (一)強化宣傳和引導,創新土地流轉形式,使土地流轉由被動逐步轉向自發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群眾是土地流轉的主體。要抓好土地流轉,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一是要加強對土地流轉現實意義的宣傳。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墻報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土地流轉意義的宣傳,通過宣傳,讓廣大農民群眾充分認識盤活農村土地對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性。二是要加強對土地流轉典型的宣傳。對那些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觀念較新,經營效益較好的經營大戶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大力宣傳,切實發揮典型的帶動作用。三是創新形式。第一,龍頭企業帶動型。鼓勵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量化入股,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經濟效益為紐帶,以特色農業為主導,發展規模經營。第二,合作社帶動型。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圍繞建立農產品原料基地,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組建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標準化生產,發展規模經營。組織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聯合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開展規模經營。第三,主導產業帶動型。以主導產業為龍頭,結合區域優勢,建設標準化、專業化、規?;r產品基地,帶動和輻射周邊,形成規模經營。第四,業主(能人或種田大戶)帶動型。農民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或折股,由工商業主、農村種養能人或大戶進行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第五,優惠政策帶動型。加大扶持力度,采取產業政策傾斜、項目扶持、財政扶持、信貸支持、稅收優惠等多種措施進行扶持,推動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穩步發展。

        (二)依法進行土地流轉,保護農民合法權益

        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必須建立在尊重群眾意愿和有償調整的基礎上,與農戶之間通過平等協商的方式進行,依法行事。同時,要切實加大對《合同法》、《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進一步規范土地流轉程序,按照“流轉形式多樣化、運行方式市場化、運作程序合法化、流轉合同規范化”的要求,組織相關部門擬定具體實施辦法,規范土地流轉合同內容,明確承租雙方責、權、利,規范引導雙方履約行為,加強契約規范管理,積極做好法律咨詢和服務,防止因土地流轉出現新的矛盾糾紛。

        (三)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及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一是應該將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并將土地流轉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二是政府必須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水利、電力、道路等生產條件,為農業規?;洜I創造條件。三是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子女教育、農民工權益保護等為主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逐步弱化農民對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的依賴性,才能打消農民的后顧之憂,提高他們對于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四)落實土地流轉補償金,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必須關注農民土地補償金的落實情況。建立專門針對土地流轉補償金的長效機制,并進行動態管理。補償辦法要和農民商量,不能只有基層干部等少數幾個人說了算。這樣農民既享有了對土地流轉的知情權,又增強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同時杜絕了基層干部、從土地流轉中獲取利益。

        (五)健全和完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

        一是做好宣傳發動工作。通過黨員冬訓、全鎮干部大會、村黨員干部會、村民代表會等形式深入宣傳《農村土地承包法》、《江蘇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通過廣泛宣傳,使廣大干部群眾了解到土地流轉是發展高效農業、實現規模經營的有效途徑,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利國利民的重要舉措。二是建立土地流轉信息庫。完善鎮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設立土地流轉信息庫。依托農經綜合管理網絡平臺,積極開展土地流轉登記、信息、土地評估,變更等服務。三是流轉過程規范管理。從完善流轉合同入手,規范流轉程序,采用統一格式的文書檔案資料,規范流轉,切實維護農民利益。

        參考文獻:

        第3篇: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條例范文

        正確處理加快當前發展與實現長遠發展的關系。立足當前發展就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確保河南農業發展不停滯、不倒退、不出問題,繼續當好保障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定盤星”和社會穩定的“壓艙石”。無視當前發展,長遠發展就會失去動力能量,走得不穩;無視長遠發展,當前發展就會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走得不遠。要以五大發展新理念引領農業新發展,著力增強創新發展的動力性、協調發展的整體性、綠色發展的永續性、開放發展的融合性、共享發展的公平性,堅決把過高的農業資源利用強度緩下來,把面源污染加重的趨勢降下來,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正確處理擴大數量增長與堅持數量質量效益并重的關系。河南現有人口超過1億,常住人口超過9000萬,吃飯問題始終是第一位的。強調數量增長,絕不意味著忽視質量效益。按照更均衡更全面的現代農業發展觀要求,必須堅持三者并重,向一二三產業融合要效益,向科技創新要質量,向科學管理要效率,向節本降耗要利潤,實現數量與質量、投入與產出、微觀效益與宏觀效益、近期效益與長遠效益相統一,確保數量、質量、效益同頻共振、協同共進。

        正確處理保障糧食安全與促進農民增收的關系。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底線,把河南建成全國重要的高品質口糧基地作為重要目標,實施高標準糧田“千百萬”工程,做到藏糧于土、藏糧于技,是河南必須肩負的政治責任。保障糧食安全不能以犧牲農民利益為代價,要建立完善種糧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擴大糧補項目,增加補貼金額,讓農民獲得更多政策性收入。加強農業供給側改革,支持糧食加工轉化,讓農民以糧食入股,并獲得加工增值收入。培植新的收入增長源,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經營性、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實現保糧增收。

        正確處理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轉變農戶生產行為的關系。目前,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已成為河南農業轉方式的一項緊迫任務,而分散的小規模農戶生產過程中粗放的生產行為,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構成嚴重制約。必須引導和約束農戶安全生產行為,提高農戶農產品質量安全認知水平和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強化品牌建設。堅持“產”“管”并重,治地治水,凈化產地環境,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提升監管能力,堅決把住農產品生產環境和生產過程安全關,確?!吧嗉馍系陌踩?。

        正確處理發揮主體功能與挖掘多樣的關系。農業的主體功能是生產功能,在人增地減趨勢難以逆轉、食物需求剛性增長的背景下,強化主體功能對河南農業發展尤為重要。在此基礎上,還要充分挖掘農業的多樣,積極發展與生態保護、休閑觀光、文化傳承等密切相關的循環農業、特色農業、鄉村旅游業,以及農村第二、第三產業等,不斷強化農業多功能融合,走出一條生產、生活、生態、文化多種功能有機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正確處理放活土地經營權與守住耕地紅線的關系。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目的在于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盤活農村土地資源。但絕不能以改革的名義沖擊耕地紅線,這也是農村改革的底線。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貫徹好《河南省高標準糧田保護條例》,不能為了追求土地利益最大化,擅自改變土地用途,導致耕地紅線失守。

        正確處理堅持家庭承包經營與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關系。家庭承包經營是黨在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但如果一味局限于家庭承包經營,現代農業發展的活力和潛力就得不到有效釋放;如果無視家庭承包經營,加快建立更加適應農村生產力發展的新型農業生產關系就會失去根基。要在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土地承包經營權長期不變的基礎上,引導農戶依法采取多種方式加快土地流轉。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研究制定支持適度規模經營的政策措施,強化土地流轉服務,推動適度規模經營實現質的飛躍。

        正確處理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關系。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河南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取得實質性成效,現已累計達2742萬人。做好“轉得出”這篇大文章固然重要,確保“留得住”意義更加深遠。要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上升為農村人才發展戰略,統籌重點培養農村“新農人”;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引領,培養現代農業新生力量;制定培育規劃,實施培育工程,開展精準培訓,努力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擅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切實解決“誰來種地”的大問題。

        正確處理“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關系。積極引進國外發展資金、關鍵技術、種質資源、管理經驗等,推動農業快速發展是河南的一貫做法,必須繼續秉承。同時,要充分發揮河南農業技術先進、勞動力資源豐富等優勢,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帶動農業裝備、生產資料等優勢產能對外合作。要制定實施農業對外投資發展規劃,探索建立農產品國際貿易基金和海外農業發展基金,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農業大開放、大融合、大發展。

        第4篇: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條例范文

        [關鍵詞]成都市;耕?;?;土地產權

        [中圖分類號]F83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6X(2012)08-0080-03

        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成都市堅持先行先試,于2008年正式啟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其基本思路是:以市場化為導向,以還權賦能、農民自主為核心,逐步建立現代產權制度,推動城鄉要素白南流動。耕地保護基金(以下簡稱耕?;穑┦瞧渲幸豁椈A性制度安排,也是確保整體改革順利推進的重要激勵手段,一經推出就引起了廣泛關注,并被一些地區學習借鑒。目前,成都市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已基本完成,耕?;鹨验_始按年發放,積極效應正逐漸顯現。本文將對成都市耕?;鹬贫鹊膶嵺`情況進行研究。

        一、成都市耕保基金基本情況

        成都市耕保基金是成都市人民政府為嚴格保護耕地,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有關規定建立的耕地保護補償機制。改革伊始,成都市就將保護耕地列為產權改革的基本原則之一。成都市針對農民保護耕地內在動力不足,以及如何提高農民收入和破解農民社保、養老的資金難題,創造性地提出設立耕保基金的新思路。這一政策的主要內容有三個:一是耕?;鹩墒泻蛥^(市)縣共同籌集,主要來源是每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和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讓收入,當這兩項不足時,由政府財政資金補足;二是對完成確權頒證的耕地每年發放耕?;穑a貼標準為基本農田每年每畝400元、一般耕地每年每畝300元;三是耕?;鹂偭康?0%用于耕地流轉擔保資金和農業保險補貼,由市級統籌使用,剩余資金發放到農戶和集體經濟組織,??钣糜谵r戶養老保險補貼和集體經濟組織現金補貼。領取耕?;鸬霓r戶和集體經濟組織承擔相應的耕地保護義務。

        目前,成都市耕地保有量647萬畝,每年需發放耕?;鸺s26億元。截至2010年6月末,成都市已在全市242個鄉鎮發放2009年度耕保基金19.4億元,發放到農戶14.6億元,涉及農戶140多萬戶,保護耕地面積400多萬畝。

        二、成都市實施耕?;鹬贫热〉玫某醪匠尚?/p>

        (一)農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提高,有利于形成耕地保護的長效機制

        耕地保護合同約定,農戶享有獲得耕地保護補貼的權利,同時要承擔保護耕地的義務。通過將耕地保護責任落實到個人,大大增強了農民群眾保護耕地的意識,改變了過去單純由各級政府部門監管耕地保護的做法,使保護耕地成為農民群眾的自覺行為。而且,農戶承包地流轉后仍可繼續享受耕保基金,但必須繼續履行保護耕地義務,從而形成了耕地保護的長效機制。如溫江區萬春鎮是成都市實施耕?;鹬贫鹊牡谝粋€試點鎮,該鎮于2009年發放耕保基金后,沒有發生一起違規在耕地上建房的事件;雙流縣興隆鎮瓦窯村自發成立了耕地保護農會,選舉了耕地保護巡查員,專人巡查監督各家各戶的耕地保護情況。

        (二)喚醒農民的產權意識,促進了土地確權工作的完成

        土地確權是整個產權改革的核心,也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實際上,由于我國之前從未對農民承包地和宅基地進行精確的實測和勘界,且普遍存在土地實測面積與第二輪承包經營發證面積不一致、農戶人口變化和土地的私下流轉等歷史遺留問題,確權容易引發各類矛盾糾紛。更為嚴重的是,由于長期的產權不明晰,農民普遍缺乏產權意識,以至確權初期一些地方為回避矛盾而出現“確空權”現象。對此,成都市巧妙地通過建立耕保基金來解決,通俗地說就是拿“錢”來推“權”。通過先給農民一個看得到的收益,喚醒了農民的產權意識,讓農民學會如何分配和維護將來可能的土地收益權。事實上,正是有了這樣的制度保障,確權工作才得以順利完成。截至2010年6月,除農村自留地、未利用土地、公益設施和集體企業占用地等暫未確權頒證外,成都市共向村、組集體頒發集體土地所有證3.4萬本,向農戶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158本,集體土地使用證150萬本,房屋所有權證146萬本,林權證54萬本。

        (三)促進農村土地產權流轉,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一是土地流轉并不影響農戶獲得耕保基金,在土地流轉能夠獲得更高收益的背景下,農戶對土地流轉更加積極;二是耕?;鸢茨臧l放,增加了耕地的未來現金收益權,流轉受讓方往往不得不相應提高租金,這一點也為實踐所證實;三是10%的耕?;鹩糜跒楫a權流轉擔保和農業保險,有利于耕地向農業大戶和農業企業流轉,推動土地規模經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6月,成都市在確權頒證后實現產權流轉共計6.6萬宗、金額33.6億元,其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4.2萬宗、63.6萬畝、7.8億元。

        (四)城市反哺農村,促進了農民增收和城鄉協調發展

        耕保基金的發放,實際上是城市反哺農村的機制,相當于農民參與了城市化進程中的紅利分配,直接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有利于逐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農民增收也從原先單一的務農收入擴展為土地流轉收入(主要為租金)、務工收入以及耕?;稹⒓Z食補貼等相結合的多元增收模式。據調查,2010年上半年,成都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5180元,若按耕保基金300元/畝、全市人均耕地1.2畝計算,人均耕?;疬_到360元,占同期人均現金收入的6.9%。另外,耕保基金的來源主要是固定比例的土地出讓收入,實際上建立了地價高的發達地區補貼地價低的相對不發達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機制,這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五)助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社保領域的城鄉差別逐步縮小

        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消除城市化進程中農民的后顧之憂,是城鄉統籌發展的關鍵之一。對此,成都市在推出耕?;鹬贫葧r,要求耕?;饍炏扔糜谵r戶繳納保險費用,有效調動了農戶參加社保的積極性。2009年,成都市在全域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推開耕保基金補貼農民參保機制,全市新型農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70.85萬人,比2008年大幅增長65.8%。

        三、思考及建議

        (一)在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中,應該注重保護農民的利益

        統籌城鄉發展必然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身份的統一,即戶籍制度改革;二是社會保障制度的統一。當前,國內一些地方在推進城鄉統籌中,盡管方案不盡相同,但思路基本都是“兩換”:一是農民放棄宅基地,換取樓房,集中居住;二是農民交出承包的耕地和林地,換取城鎮居民的社會保障。相對于“兩換模式”,成都模式并不需要農民放棄耕地來換取應得的社會保障。2010年11月,成都市政府了《關于全域成都城鄉統一戶籍實現居民自由遷徙的意見》,提出在2012年實現成都城鄉統一戶籍,實現城鄉居民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的目標,同時明確提出農民進城不以犧牲承包地、宅基地等財產權為代價。這種做法顯著減少了實踐中的矛盾和沖突以及有關社會公平的爭議,更具有長期的可持續性。

        (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應堅持市場化原則,多領域系統推進

        成都市堅持市場化的導向,以明晰土地產權為突破口,通過建立耕?;鸬燃顧C制,促進產權制度這一市場經濟最根本的微觀基礎健全完善。在此基礎上,同步推進耕地保護、規劃制度、農村金融、社會保障和基層治理結構及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創新,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獨具特色的統籌城鄉制度框架。更為重要的是,以市場化為取向的改革充分激發了市場微觀主體的創新活力,土地流轉、融資方面的創新不斷涌現。以農村產權抵押融資為例,目前已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10年6月末,成都市辦理農村產權直接抵押貸款430筆,貸款余額8.6億元。

        (三)應進一步完善耕?;鹬贫?,實現耕?;鸬目沙掷m運作

        一是進一步提高認識。隨著耕地保護力度的加大,必然對隨意改變農地用途形成抑制,對粗放利用土地行為形成一定制約。一些基層干部如果仍然抱著落后的發展觀念,片面追求GDP增長,對耕保基金制度持抵制態度,就會對真正落實耕保基金制度形成障礙。應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基層干部對耕?;鹬贫鹊恼J識。二是完善財政支持的長效機制。耕?;鹬贫葘Φ胤浇洕l展水平、財政實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足夠的資金保證是落實耕保基金制度的根本保障。建議成都市的市和區(市)縣兩級財政按比例籌措專項資金,以形成支持耕?;鹬贫鹊拈L效機制。三是強化監督管理。按照《成都市耕地保護基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應由區(市)縣政府與耕地保護責任人簽訂《耕地保護合同》,但實踐中實行逐級下簽的做法,總體來講是好的,但在中間環節出現了一些、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建議加強對具體工作的監管管理和制定防范措施。此外,按規定,若造成耕地永久性破壞,已發放的耕保資金補貼將全部予以追繳。建議提高技術手段,加大執法監察力度,對破壞耕地的行為做到及時發現和處理,提高事后追繳的可操作性。

        第5篇: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條例范文

        1月23日至28日,政協第十屆河南省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鄭州舉行。會議期間,來自各行各業的700多名委員為河南的經濟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充分體現了省政協主動順應科學發展新要求和全省人民新期盼,深入研究人民政協事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努力探索新形勢下人民政協工作的新途徑、新舉措,按照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的要求,助推全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

        2010年是共和國的下一個航程、又一輪甲子的開啟,也是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三農工作也迎來了一個嶄新的開局,部分政協委員關注三農的情懷,讓民眾看到了三農的希望。

        孫運鋒,漯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工程師

        孫運鋒:

        與時俱進,

        推進村鎮銀行建設

        村鎮銀行發展是大勢所趨,總理也曾說過:村鎮銀行和農村經濟發展要相輔相成,農村經濟搞好了,村鎮銀行才有發展的基礎;村鎮銀行對農業和農戶進行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才能更好發展。

        近年來,我省大量的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只有通過民間借貸等途徑緩解,還有很大一部分根本就得不到解決,河南應該怎樣推進這項工作呢?加強指導,明確村鎮銀行定位,將村鎮銀行辦成民間資本的運用者和中小企業及農村的利益合作者,以中小企業及農村最需要的融資服務為特色,不與大銀行爭大客戶,不以存款論英雄,以做“小而精”為品牌,以民營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村創業人員為服務對象,以快、簡、便為服務特色,為縣鄉經濟發展做好金融支持;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積極引入民間資本建立市場完全競爭機制,引導、支持信用好、有實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參與投資組建;實行貸款保險制度,對于村鎮銀行的貸款進行保險,控制、降低風險,以避免因經營不善波及社會穩定;為村鎮銀行發展做好人才支持,鼓勵、支持村鎮銀行組建既懂信貸業務又了解市場和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信貸業務管理團隊,提高化解風險的能力;嚴格金融監管,要建立中小企業和村鎮銀行的誠信記錄和監督機制,建立強有力的誠信約束機制,形成健康的、可持續的金融秩序。

        姚龍:

        統籌城鄉發展、

        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沒有捷徑可走。一是建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使支柱產業規模擴張,強力發展縣域經濟。同時優化投資環境、盤活民間資本,提升綜合經濟實力,為城鄉一體化各項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物質基礎和保障;二是建議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上下工夫,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產品品質,提升競爭力;三是建議在促進農村居民集中居住上下工夫,加快推進城鄉基礎設施的對接融合,縮減自然村數量,加快建設中心村和農村新社區,配套完善交通公路等服務網絡;四是建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把重點先放在縣城和基礎條件較好的中心鎮,使之盡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對接并軌,營造良好的宜居環境;五是建議進一步制定和完善土地流轉扶持政策,鼓勵引導離城較遠的農村社區及其居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以轉包、出租、轉讓、股份合作、保底分紅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六是建議在具備條件的縣市加快戶籍改革,取消限制農民進城務工經營、安家落戶的限制性規定,實現其就業、社保、教育等方面與城市居民同等待遇,逐步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七是建議在實現一元化戶籍管理的基礎上,建立新型社區管理體系,推進社區居民自治,加快實現社會管理一體化。

        肖宏濱:

        農村環境治理不可忽視

        農村環境污染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農民日常生活所產生的生活污水、人畜糞便和垃圾;二是農民使用農藥、化肥,焚燒秸稈等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三是個別小型工廠和礦山企業,以及不適宜城區而向郊縣轉移的產業造成的污染。

        針對農村環保工作存在的問題,建議如下:一是積極開展面向廣大農民的環保宣傳和教育活動,對一些陳規陋習和不良生活習慣公開進行剖析,營造重視環保、參與環保的氛圍,學會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二是制訂省級的農村環境保護條例及細則,對農民的生活、生產活動進行指導,倡導垃圾減量化的生活方式;三是將農村環保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績效考核體系并建立農村環保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農村環保工作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局面;四是繼續完善“以獎代補、以獎促治”措施,從全局角度,統籌發改、環保、農業、建設、畜牧、科技、新農村建設等各方面的資金和物資,做到全面規劃,有的放矢;五是加強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建設,建設垃圾中轉站和垃圾收集設施,按照“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原則進行處理;六是按照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文明村建設要求,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繼續提高沼氣在農村的普及率,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廢棄物處理問題;七是要建立養殖小區,實行人畜分離,對規?;笄蒺B殖和養殖小區進行環境綜合整治。

        盧大錚:

        培植農業種糧大戶

        意義重大

        培植糧食種植大戶對于鞏固“中原糧倉”、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推動小城鎮建設和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種糧大戶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缺乏經驗和技能,缺乏農業生產的風險意識,人才、技術等農業科技投入嚴重不足,共贏的合作機制不健全,及一些部門為農業種植大戶服務的意識不到位等影響生產大局,阻礙了種植大戶發展,如不及時解決,將有可能成為制約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建議首先,建立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把服務農業種植大戶納入大學生村官、縣鄉(鎮)政府、有關行政事業單位領導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引導全社會關注和支持農業種植大戶的發展;其次,鼓勵農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進行流轉,采取股份合作經營,謀求共生共贏,促進農村和諧發展;其三,加強對種糧大戶生產、管理技術技能的培訓,使其能夠正確進行經營成本核算,實施農業生產標準化管理,為糧食種植大戶轉型升級奠定基礎;其四,制定政策、措施,引導種植大戶改變重視基礎設施投資,輕視人才、技術投入的現狀,努力提高農業產量、質量、產值,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益;其五,建立種糧大戶貼息貸款扶持基金,減少無償補貼,增加貼息貸款,扶持種植大戶擴大經營規模,培養糧食種植大戶誠實守信經營,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董攆群:

        強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對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穩定增長,如期實現糧食增產目標至關重要。目前,水利基礎設施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水資源保障程度不高,抗旱能力不強;二是農田灌排設施配套差,糧食產量不穩定;三是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尚待提高;四是水資源管理薄弱,缺乏長期穩定的投入機制,合理的水價機制尚未形成。為此,應該重點加強糧食核心區內灌區建設、重要支流治理、低洼易澇地治理和水庫建設等4類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對糧食核心區現有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續建配套及末級渠系改造,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灌溉保障;新建引黃灌區,擴大灌溉面積;治理糧食核心區黃淮海平原南部地區的重要支流及低洼易澇地,完善排澇工程體系,增強農業生產抗御澇災的能力,保障糧食穩產高產;在糧食核心區黃淮海上游山區和山前平原地區,興建大型洪水控制工程,增強對上游山區洪水的控制能力,提高沁河、淮河干流及沙潁河防洪標準,保障糧食核心區防洪安全。建議省政府協調省發改、財政等部門及金融機構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及末級渠系改造投資力度,設專項資金對糧食核心區內的新建灌區、水庫工程及重要支流治理給予資金支持,加強項目建設的監督檢查,確保項目按國家規定建設實施。

        劉建發:

        發展生態農業,

        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發展生態農業,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關系到小康社會人們的生活品質。從區域競爭的角度看,發展生態農業是實現農業結構升級的必由之路,是提高農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我們要抓住當前有利時機,積極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為此,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力加強。政府要積極引導生態農業的發展,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生態建設力度,實行綠色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地市級和縣(市、區)級綠色食品認證管理機構,扶持具備條件的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積極發展綠色農業,真正使發展生態農業的農民得到實惠;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為重點,推進農產品清潔生產、節約生產、安全生產,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進一步形成科學、統一、權威的農業標準化體系,促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優質農產品生產發展;要通過大力宣傳,使人們充分認識到以浪費資源、犧牲環境和大量損耗資源造成高消耗、高浪費、高污染為代價的發展誤區,從而樹立走生態農業之路是必然的選擇的價值觀,自覺拒絕污染和不安全食品,提倡自覺綠色消費。

        張振元:

        理性應對,

        推進新農村建設

        資源和產業在空間上的積聚與集中,必然加速農村的“三要素”流失,怎樣在這種情境下既不影響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又兼顧新農村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難點,有幾個問題值得思考。一是關于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對接和農民離農機制的培育問題。如果農民移民進城,那么其所擁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山林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等如何界定,如何定價,如何流轉出去,都需要尋求市場化途徑來解決。從全省來看,二、三產業占比已經達到85%,城鎮化水平也達到1/3以上,在未來一個時期,建設用地增加和農村人口減少、農村地盤縮小趨勢難以避免;二是關于農村土地流轉和土地收益分配問題。應該在全面確權的基礎上,對農村的田、水、路、林、溝、渠、村實行綜合國土整治,利用新增加的耕地面積獲取來自城市的占補平衡費;對經由宅基地和其他農村建設用地整治節約出來的建設用地指標,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為農民置換更高的土地收入;三是農村生活形態的變化問題。我們統籌城鄉發展的政策應作出調整,必須由初期立足于現有村莊格局和以全面改善農民生活為目的的普惠制,向充分考慮到農村生活形態尤其是村莊形態變化基礎上的重點推進階段轉變,要把握變化的方向和變化的節奏,增強新農村建設的預見性。

        鄭高飛:

        培育壯大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新鮮事物,現存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由于長期缺乏規范化指導,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不足。因此,選擇典型,以點帶面,對于推動整體工作的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是完善機制,規范發展。對那些符合條件、運行效果好的協會要進行重新登記,使其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在各個層面上和各個行業內,組建制度健全、管理規范、運行高效、設施先進的行業協會,負責全市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服務和協調工作,使其形成上有行業大協會,下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網絡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服務的檔次和水平。

        二是打造品牌,整體推介。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力創代表本地發展水平和特色的農業品牌,提高農業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三是加大扶持,優化服務。各有關部門應正確引導、扶持和保護其發展,運用更多經濟手段、優惠政策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供支持,以切實的措施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服務與管理。要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為“良種”工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技術開發和推廣、扶貧攻堅等農業項目的申報實施主體,予以立項支持,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增強其“造血”功能。要把重心放到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供服務上,加強技術服務、銷售服務,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搭建農產品購銷平臺,開拓市場。

        高九思:

        農業產業化模式

        第6篇: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條例范文

        最近,由國家建設部和廣東省聯合編制、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年)》明確提出,要將珠三角建設成為重要的世界級制造業基地,這是城鎮群協調發展的兩大總目標之一。這個規劃立足珠三角現有產業發展基礎,根據資源區位條件和產業升級要求,科學布局世界級制造業基地。一是依托現有基礎,重點提升中部機電建材業、東岸電子電器業、西岸家電五金紡織業等三大加工制造業聚集區的發展水平,推動區域內加工制造業的專業化、集群化發展,強化珠江三角洲現有產業優勢。二是合理利用港口和資源條件,大力發展廣州南沙、廣州花都―――白云、珠海珠港新城―――江門銀洲湖、惠州惠陽―――大亞灣等四大臨港基礎產業聚集區和重型裝備制造業聚集區,鼓勵廣州東部地區、佛山三水、江門開平、肇慶高要等地區重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推進區域產業結構的重型化調整。三是充分發揮“脊梁”地區中心城市的教育、科研能力,集中培育珠江口灣區中部、東岸和西岸的四大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鼓勵肇慶大旺、惠州仲愷等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這個規劃科學構建了具有一定彈性的中長期總體空間布局框架,推動珠三角發展成為

        中國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排頭兵”和國家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寧波確定今年

        開放型經濟目標

        寧波今年的開放型經濟目標現已正式確定:外貿出口增長20%,力爭突破200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4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2億美元,力爭突破23億美元,實現同比增長10%;外經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營業額增長20%,達到5.8億美元。今年的對外開放工作將圍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一中心,實施“五個轉變”:外資方面,從二產為主向二、三產并重轉變、從被動引資到主動選資轉變、從政策優惠向環境優化轉變;招商引資方面,從一般招商向重點招商、專業招商轉變,從“規模用地”向“集約用地”轉變。大力促進“四個優化”:以提高加工貿易的規模和水平為重點,優化貿易結構;以推進寧波品牌和“寧波創造”為核心,優化產品結構;以寧波國際經貿平臺建設為突破口,優化市場結構;以增強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優化隊伍結構。寧波將在該市的東部新城打造一個匯集國際采購商、國內制造商、出口商等在內的國際經貿大平臺,吸引浙江省乃至華東地區有一定出口規模的企業來此落戶,并誠邀國外客商前去采購,讓更多的國內外客商長駐于此,使寧波成為區域性的外貿訂單中心、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和物流中心。

        上海世博會

        急需三類人才

        盡管距離世博會的舉行還有幾年時間,但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對國際人才的需求效應已經顯現。目前,世博會急需3大類人才,分別是會展專業類服務型人才、城市管理和建設專家型人才以及文化類專家型人才。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專職副主任、上海世博局副局長鐘燕群表示,與世博會籌備工作同步,世博人才工程也已進入第二階段,其中廣告、設計、會展專業類等服務型人才和具備項目管理、工程規劃與建筑設計類的城市管理和建設專家型人才以及具備國際聯絡、善于公關推介,了解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趨勢的文化類專家人才最為急需。上海世博會預計將有20多萬人直接或間接為世博會服務,其中最核心的組織管理運營人才就需要2000人左右;此外,世博會運營期間需要志愿者近10萬人。

        “四個深化”:江蘇力促

        農村經濟發展

        2005年江蘇省農村工作會議確定:江蘇將通過深化農村稅費、農村金融體制、農村土地征使用制度、農村流通體制的改革,力促農村經濟大發展。在深化農村稅費改革上,將在全省免征農業稅的同時,在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推進縣鄉財政體制改革、重視并逐步解決鄉村債務問題等方面,鞏固農村稅費改革的成果。在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上,要抓緊制定縣域內各金融機構承擔支持“三農”義務的政策措施,明確金融機構在縣及縣以下機構、網點新增存款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信社要全面推行農戶“貸款證”制度,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要總結推廣農業創業擔?;鸬慕涷灪妥龇?。在深化農村土地征使用制度改革上,今年江蘇將全面推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江蘇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條例》已于3月1日起正式實施。承包經營土地流轉,一定要在農民自愿、有償的前提下依法進行。要落實中央和省關于提高征地補償標準、失地農民生活保障、土地出讓金純收益的15%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繼續推進集體建設用地使用制度改革。要確保新批用地的征地補償安置費依法足額及時支付到位。在全面落實被征地農

        民補償費專項清欠的基礎上,防止發生新的拖欠。在深化農村流通體制改革上,著力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營銷體系,支持龍頭企業到城市開辦農產品超市,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城市農貿市場改建為超市,提高連鎖超市、直銷專賣、網上交易、便利店等新型流通業態的經營比例。充分發揮供銷社的作用,放大“蘇果”、“蘇農”的龍頭效應,推動生活、生產資料“兩張網”向縱深發展。

        2005年10大經濟

        問題最受關注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播放国产熟睡乱子伦 | 亚洲最大的中文视频网站 |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 亚洲精品视频福利网 | 这里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