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實施方案范文

        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實施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實施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實施方案

        第1篇: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實施方案范文

        一、1:5萬地質災害調查工作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多次發生重大地質災害,極端氣候常態化,災害性天氣頻發,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地質災害具有一定動態演變性和隱蔽性,以前的調查成果已不能反映地質災害發育現狀,不能滿足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和防災減災需要。開展1:5萬地質災害調查工作,進一步查明地質災害隱患,徹底摸清地質災害現狀,健全地質災害空間信息系統,對提升地質災害總體防治水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意義重大。

        二、地質災害調查工作目的

        本次地質災害調查的主要目的:以村(居)為基本單位,全面開展我市1:5萬比例尺的地質災害詳細調查,查明地質災害隱患,建立地質災害信息預警預報系統,進一步提升我市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水平,健全群專結合的監測網絡,有計劃地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三、主要工作任務

        (一)按照國土資源部《<縣(市、區)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基本要求>實施細則》要求,充分利用已開展的1:10萬縣(市、區)地質災害調查與綜合研究成果,加強對已有成果的二次開發利用,了解、掌握我市地質災害發育特征,有的放矢地部署我市地質災害調查工作。

        (二)對我市所有鎮、村(居)開展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查清全市城鎮、廠礦、村莊、風景名勝區、重要交通干線和重要工程設施分布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區)分布狀況,包括不穩定斜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縫以及潛在地面塌陷等。

        (三)調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點發育現狀和發生歷史,查清其分布范圍、規模、結構特征、形成影響因素以及造成的危害等,并對其穩定性、危害性(災情)及潛在危害性(險情)進行評價。

        (四)調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狀,包括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名稱、位置、數量、預防和治理方法以及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實施單位、治理時間、資金投入情況、治理效果等。

        (五)研究各類地質災害的形成分布規律,開展地質災害易發程度評價和風險評價,劃定地質災害易發區、危險區和重點防治區,提出地質災害防治措施,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區劃和地質災害綜合研究。

        (六)對每個存在的地質災害點建立信息檔案,編制特大型、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災預案。

        (七)建立健全地質災害調查信息管理系統和群測群防信息系統,結合調查成果,指導當地政府進行地質災害的監測與預警工作。

        (八)建立市地質災害數據庫,標準按照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1:5萬地質災害調查信息化成果技術要求》及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省縣(市、區)地質災害詳細調查技術實施方案》規定執行。

        (九)提交調查工作成果。包括1:5萬地質災害調查報告、1:5萬地質災害調查信息管理數據庫和群測群防信息系統、地質災害野外各類原始資料、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修編)。

        四、工作方法

        本次調查工作的開展以涉及我市不同時期的水、工、環綜合研究成果為資料基礎,采用的主要工作方法如下:

        (一)資料收集。涉及國土資源、規劃、統計、水利、氣象、旅游等多個部門。

        (二)遙感解譯。采用最新遙感映像航片對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地質災害發生點或隱患點進行全面解譯,以此指導野外各項調查工作的有序開展。

        (三)地面調查。在已有資料和遙感解譯的基礎上,將傳統的調查方法與先進的調查手段相結合,開展區域環境工程地質條件調查和地質災害核查、調查。

        (四)GIS技術應用。嚴格按照中國地質調查局修訂的《空間數據庫工作指南》和《數字化地質圖圖層及屬性文件格式》及相關標準,進行分層、編制屬性表,建立縣(市)級地質災害圖庫。

        (五)GPS技術應用。采用高精度GPS全球定位系統,將地質災害發生點和地質災害隱患點位置進行準確標繪,為地質災害監測、預報提供資料依據。

        (六)綜合研究。在野外調查工作結束后,在對資料進行整理的基礎上,深入分析研究,科學評價,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治規劃建議。建立健全群測群防網絡和信息系統。

        五、工作進度安排

        全市1:5萬地質災害調查工作要于年10底前完成,并通過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與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聯合組成的技術工作小組的審查驗收,其中野外調查工作要于6月底前完成并通過驗收。主要工作分六個階段:

        (一)調查準備階段(4月10日—4月15日)。

        成立市1:5萬地質災害調查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聯合調查組,制定工作方案,確定地質災害調查資質單位,編制完成調查技術實施方案等。

        (二)資料搜集與遙感解譯階段(4月16日—4月25日)。

        主要搜集我市不同時期不同比例尺的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社會環境及氣象水文資料、礦山分布及開采情況、地下水開采情況、地質災害發生情況。采用多時相、不同空間分辨率的遙感影像,開展地質環境遙感解譯和地質災害遙感解譯,從面上掌握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的整體、動態特征。圍繞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鎮、村(居)或重大工程,同時兼顧交通干線以及水庫、河流沿線地質災害危險性的解譯,開展高分辨率遙感解譯,全面查清我市所存在的地質災害隱患。

        (三)野外調查與勘查測繪階段(4月26日—6月30日)。

        在已有資料和遙感解譯的基礎上,將傳統的調查方法與先進的調查手段相結合,根據地質災害現狀發育程度和區域地質環境條件,針對不同地質災害分別確定相應環境工程地質條件調查區并開展區域調查。同時在掃面的基礎上,選擇重要地質災害地質體或重點地段,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并輔以山地工程、物探、鉆探等手段加以驗證。通過技術工作小組對本次地質災害野外調查工作質量的驗收。

        (四)室內資料分析整理及綜合研究階段(7月1日—7月31日)。

        根據野外工作成果,歸納總結地質災害發育類型、形成機理、造成危害,分析研究地質災害點的潛在危險性、防治措施、監測方法,進行全市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分,編制實際材料圖、1:5萬地質災害分布與易發區圖、1:5萬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圖等成果圖件,匯總整理地質災害調查表、有關影像資料等。

        (五)群測群防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階段(8月1日—8月31日)。

        按照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1:5萬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信息化成果技術要求》,完成群測群防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

        (六)成果報告編制與驗收及成果匯總上報階段(9月1日—10月31日)。

        在野外調查工作結束后,在對資料進行整理的基礎上,總結編寫成果報告及其他地質災害調查成果資料。通過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與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聯合組成的技術工作小組對我市1:5萬地質災害調查成果的審查驗收。

        六、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做好技術保障。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有關部門和承擔調查任務的地勘單位為成員單位的市1:5萬地質災害調查協調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和協調我市地質災害調查工作的實施。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聯合調查組,辦公室和聯合調查組設在市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要負責編制完成調查項目宣傳方案、實施方案等工作。聯合調查組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市國土資源局、承擔調查任務的地勘單位組成,負責本次調查的實地調查、技術保障、調查技術實施、數據庫建設和成果匯交等工作。

        第2篇: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實施方案范文

        關鍵詞:水工環地質;環境保護

        1.頻發的礦區地質災害

        針對礦區地質災害頻發的現狀,礦區資源產量不斷減少,礦產儲備明顯不足(如圖1),為應對礦區現狀,提高地質災害治理的成果,研究人員對于礦區主要發生的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規劃,并結合實際進行分析。圖1我國主要礦產儲能比例

        1.1地震災害

        基于采礦工程對于礦區地表巖石層的破壞。對于一些處于地震帶及地震帶邊緣地理位置上的礦區,時常會發生地震災害。地震災害具有突發性與破壞性,當災害發生時,對人民的財產安全與人身安全造成了極大的損害。目前,研究人員主要通過信息技術監測手段對地表活動進行勘察。以預警地震災害的發生。

        1.2地表坍塌

        由于礦區工程運作對于地表的破壞以及山體的鏤空,礦區難免會發生地表塌陷等人為導致的地質災害。由于某些礦區工程建設設計漏洞,導致在施工過程中地質結構遭到破壞,引發地面坍塌,對于工程主體產生嚴重的安全隱患,對于現場的施工作業人員產生人身安全威脅。礦區的工程作業導致地表土壤結構的變化,土質松弛,在外力作用下,產生嚴重的地表坍塌。一些處在山體上的礦區,砍伐山體林場,導致山體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質災害。

        1.3地裂縫

        地裂縫往往出現在區域性的地表斷裂。由于地裂縫與地下水的運動有關,在一些開采水平低下,沒有科學依據指導的礦區,常常會出現地裂縫這類嚴重的地質災害。對于地下水的過度抽取導致地下水枯竭,地下和結構坍塌,出現大面積的地裂縫。對于該區域的地表主體結構,造成外力因素下的非自然變化。

        2.水工環地質工程的應用

        在目前的水工環地質工程中,有許多常見的基礎應用技術與手段。包括GPS技術,地質雷達技術,瞬變電磁法技術,遙感技術,水勘測技術等。

        2.1GPS技術

        在水工環地質工程中,常用GPS技術提高地質地表監測的準確性。在進行地質災害治理時,GPS技術可以充分發揮作用。GPS技術在對地表狀態進行測量與勘測中有明顯的實用價值,能夠幫助監測人員及時盡早地探知地質災害,以起到預警的作用。

        2.2地質雷達技術

        在水工環地質工程中,地質雷達技術可以對地表環境進行短距離的探索。由于探索的距離較短,探索結果盡可能的準確。地質雷達技術在使用期間,通過電磁波對地表以下的部分的探測,遇到障礙物由電磁波分析將具置返回到地面,幫助研究人員掌握地表下的地質狀況。實現地質勘測的自動化應用與信息化分析,預測預防地面坍塌與地裂縫。

        2.3瞬變電磁法技術

        作為一種新型勘測手段,瞬變電磁法技術在很多方面得到應用。瞬變電磁法技術通過電磁設備向地底傳送脈沖電磁波,通過二次渦流場的變化來分析地質狀況。研究人員借助瞬變電磁法排除某一區域的地質隱患。

        2.4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組成一個地理信息技術的聯合整體。研究人員通過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對各地區地質狀況各項參數整合分析。遙感技術在實際使用期間通過計算機技術和圖像信息結合,給勘測活動提供先導數據資料,對于地質災害的治理有著十分重要的技術指導作用。

        2.5水勘測技術

        水勘測技術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分為物理和化學兩種。化學分析法主要通過對于地表水質的化學性質分析,對水質酸堿度的檢測,沉淀物的測試,得出水質成分綜合性檢驗的分析。通過物理分析法分析地表水體內各成分的含量變化,使用光譜分析儀對水質進行準確檢測。

        3.實施水工環地質工程與環境破壞

        3.1工程實施在自然環境方面的危害

        水工環地質工程實際施工時對自然環境會產生一定的危害。在執行地表勘測活動時,由于勘測工作的開展,需要大量的設備輔助與人力投入,對于該地區的自然環境會產生難以避免的破壞。例如,工作人員在架設設備儀器時需要對周遭的地面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在工作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程垃圾與生活垃圾也一定程度上加劇對環境的破壞。在地質災害治理的過程中,支擋、護坡、改造排水管道等多方面的施工產生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噪聲污染。這些污染問題常常不被重視,導致不可挽回的環境破壞。地質災害治理過程中對于土壤挖掘,挖孔等工程活動,有可能引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二次危害,對于礦區地質工程的治理產生影響。

        3.2工程實施在社會環境方面的危害

        對于礦區地質災害的治理不僅僅會影響到該地區的自然環境,還會影響該地區的社會環境。對于土地、生態系統等自然環境部分會留存大量的人類活動痕跡,導致該地區原本穩定的社會環境遭到破壞。搭建一系列的工程建筑,導致該地區地表景觀發生變化。對于名勝古跡,水工環地質工程的實施往往會導致文化古跡遭到破壞,影響社會環境的文化資源。

        4.環境保護措施的提出對水工環地質工程的影響

        在新的環境保護建設標準下,水工環地質工程對于地質災害治理的工作從多個方面有了嚴格的要求。相關的技術手段在更為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下進行了大量的革新,以減少水工環地質工程對于環境的影響。

        4.1環境保護措施對于水工環地質工程的創新指導

        隨著社會對自然環境需求的提升與環保意識的增強,環境保護部門對于水工環地質工程中的環保措施有了新要求。通過改進不夠科學的生產工程方案,執行規范標準,調整政策,為水工環地質工程提供更為科學合理且明確的準則。在創新性需求的背景下,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數據化的工程實施方案相結合,工程得到了創新和發展。

        4.2水工環地質工程作業人員環保意識得到提高

        由于加強環保措施,對環境的需求提升,許多礦區的水工環地質工程作業人員有了更為深刻的環境保護意識。整體工程在環境意識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貫徹保護環境的意識,能夠很好執行統籌規劃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施工方改變了以往工程作業當中圖方便圖快捷的錯誤思想,取而代之的是低能耗,低污染的環保工程建設理念。工作人員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良好推進了施工過程中環境保護措施。

        4.3減少水工環地質工程中污染物的產生

        對于環境保護措施的施行,原本水工環地質工程大量產生的污染物也相對減少。工程作業人員更加重視實際生產過程中產生排放的污染物,盡量避免污染物的過量排放導致對環境的破壞。例如工程污水的排放有了有效的控制,在固體廢物,氣體,廢物等方面也進行了嚴格地把控,大大降低了對環境的影響。對于產生的一切工程廢物都進行科學的處理,從排放源進行廢渣分解,從而降低水工環地質工程中產生的污廢物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4.4環境保護措施的要求提高了行業規范

        根據傳統的水工環地質工程建設需求,在短時間內能夠取得一定的地質災害治理成效。但對于從長久時間上的考量,依然會造成難以恢復的環境傷害。這一系列環境損害影響了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工程實施的環境保護措施的提出,整體行業在相關行為方面有了更高的標準與規范。通過創新改變現有的工程標準,以達到環境保護措施的要求,同時可以減少對于工程周圍的環境破壞,使得工程總體口碑得到良好的反饋,從而推進整個行業對于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踐行。

        5.提高工程中的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措施對于水工環地質工程的建設與發展有著積極向上的指導意義。為了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提升工程質量,研究人員提出了以下的策略措施。

        5.1將環境保護作為工程剛需

        施工人員在開展某一區域的水工環地質工程建設之前需要對該區域的環境背景進行充分的了解。在工程準備時期,提出合理的實施方案,從最大程度上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危害。對于工作人員的環保意識需要進行規范與提高,保證在施工過程中避免人為的、低級的環境破壞。嚴格執行設計的環境保護措施與方案,最大程度減少工程對環境造成的噪聲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

        5.2建立嚴格的環境保護體系

        對于水工環地質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環境保護需求,不僅僅是工程施工方需要對施工人員進行一定的行為約束,政府與相關部門也需要制訂更為嚴格的施工標準。以規范化的制度、準則對施工方與施工人員進行嚴格的監管,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環保知識的培訓與考核。派遣專員對于工程進行環保標準的實時監督,建立嚴格的追責體系。對于不符合環保標準的施工方與施工人員進行責任追究,通過嚴格的環境保護體系確保水工環地質工程在施工環節對于環境保護措施的嚴格遵守。

        5.3完善對于施工地區的生態補償

        對于一些位于自然保護區的水工環地質工程建立及時的生態補償制度。由相關環保部門派遣專業人員對于施工區進行工程檢查與評價,對于不符合生態標準與環境保護需求的工程責令進行嚴格的整改。對于已經造成污染威脅的工程,要求施工方給予周圍原住民一定的經濟補償,或是對破壞的自然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修復。

        6.結語

        現行的環境保護政策與相關部門制定的環境保護標準無疑將推進水工環地質工程整體行業的改革與進步,施工人員將更加重視實際生產過程中對于環境的保護,使工程在長時間的檢驗下依舊遵循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在治理地質災害的同時也對環境保護起到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孔凡芬.水工環地質工程中環境保護措施產生的影響[J].綠色環保建材,2020(09):42-43.

        [2]張艷.水工環地質在地質災害治理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20(20):162-163.

        [3]王昌舉.水工環地質調查在生態修復中的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2021,48(01):84-85.

        [4]孫曉民,李明慧,等;水工環地質在地質災害治理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中國金屬通報,2021(01):185-186.

        第3篇: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實施方案范文

        礦山地質環境明顯改善。全面實施恢復治理工程,5年來,爭取國家資金3.5億元,實施了27個礦山環境治理項目,治理礦山18座,涉及面積4113公頃,使10個縣(市、區)、約50萬人受益。惠農采煤沉陷區地質環境治理連續2年被列為自治區民生工程。

        地質災害防治成效顯著。認真開展地質災害排查工作,先后多次組織開展全區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工作,確定地質災害隱患點942個。實施“中小學校安全工程”,查出有地質災害隱患的各類學校43所,全部排除了隱患,部分實施了搬遷。完成了全區445處地質災害隱患點8457名群眾的搬遷避讓工作。汶川大地震第二天,深入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了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排查出特重、較重滑坡隱患點10處,受威脅群眾195人,并配合當地政府進行了搬遷。

        積極組織地下勘查找水。積極開展地下水動態監測,監測區域覆蓋銀川、石嘴山、吳忠和固原4個市,為我區地下水污染防治、超采及下一步的合理開發利用發揮了重要作用;開展了新一輪全區地下水資源評價,寧南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鄂爾多斯盆地(寧夏)地下水勘查及銀川平原地下水資源合理配置調查評價,為我區建設節水型社會提供了地下水資源方面的科學依據;編制了《地下水資源勘查規劃》《地下水資源勘查實施方案》,啟動“寧夏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項目,并找到優質飲用水;分別在同心縣、西吉縣、海原縣、平羅縣等嚴重缺水和苦咸水分布區探采結合成井23眼,解決了15個鄉鎮近12萬人和3萬頭牲畜的飲水問題,受到了當地政府和群眾歡迎。在平羅縣實施的找水示范工程受到國土資源部表揚。

        積極開展征地補償清欠工作。組織清理各地拖欠群眾征地補償費。2009年,共清理兌付1998年以來拖欠的農民征地補償費11.21億元。調整提高了執行多年的征地補償標準,嚴格執行新的征地補償標準和“一卡通”發放模式,落實征地補償費9.76億元,占用耕地的標準同比提高了17%,切實維護了征地農民的利益。

        切實做好保障性住房供地工作。進一步優化住房供地結構,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地力度。2010年,全區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供地3483畝,占房地產供地總面積的70%以上,同比增長105.9%。

        第4篇: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實施方案范文

        1.1煤礦開采造成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加劇歷史上的亂采亂挖及建國后大規模開采,使得窯街礦區礦山地質環境嚴重破壞。一是地表巖土體在自身重力以及大氣降水的入滲浸潤、潛蝕作用下,使得裂縫不斷擴展,坡體物質愈加松散,坡體穩定性越來越差,許多坡面不斷形成陷槽、陷坑。受降雨沖蝕,一些塌陷槽、裂縫逐步發展成細溝,對窯街礦區4萬余人、10億多元的財產安全和下游窯街街道及海石灣城區均構成了嚴重的潛在威脅。二是礦區內滑坡、崩塌范圍及數量不斷增加,水土流失面積及強度不斷加大,大片耕地及居民住宅被損毀。三是煤矸石堆石場高陡斜坡的自然塌落及受降雨沖蝕的碎石物質不斷四溢,不僅擴大污染面積,毀壞掩埋耕地,而且威脅附近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1.2礦區承災能力差,抗災能力不足礦區內地質環境脆弱,承受地質災害的能力差。地質災害一旦發生,危害將十分嚴重,直接關系到受災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礦區尤其以塌陷以及泥石流地質災害最為普遍,一旦發生大規模地面塌陷及泥石流,礦山上萬職工的生命及數億元財產安全將遭受重大損失,后果不堪設想。

        1.3地質環境問題嚴重,災害趨勢加劇窯街礦區地質環境問題嚴重,不良地質現象發育普遍,尤其是地面塌陷、滑坡、崩塌非常發育。區內地面塌陷使地形破碎,坡面水土流失非常嚴重,對地質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產生大量固體松散物質,直接堆積于狹窄的溝道內,嚴重堵塞溝道,一旦遇強降雨就會發生較大規模泥石流災害。

        2礦山地質主要措施

        2.1立足實際,研究分析窯街煤電集團公司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自2008年開始逐年實施。在開展工作前期,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和研究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技術路線和實施方案。一是對礦區內的水文、氣象、地質、地震、災害等相關資料進行了廣泛收集,對礦區的地質環境基礎條件和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誘發條件進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二是通過實地調查訪問,對礦區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發生時間、發展速度、分布情況及治理成本進行全面分析研究,并根據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發育特征,結合其他地區恢復治理的成熟經驗,制定支擋、硬化、綠化、拆除、改線等有效的措施方法。三是對礦區進行地形測量,準確掌握礦區內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空間分布,從空間位置上分析地質隱患的影響范圍和可能產生的破壞程度等,確保治理工作有重點、有緩急、有實效。

        2.2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礦區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既要立足實際,還要著眼長遠,更要注重實效,所以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進行合理規劃布局對于順利實現綜合治理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窯街煤電集團公司根據礦區地形地貌和地質條件,結合礦山環境影響評估結果,遵循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將礦區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劃分為近期、中期和遠期綜合治理區。其中近期規劃確定為2008-2010年,主要完成礦山環境影響嚴重和較重區域的治理,包括地面塌陷區居民搬遷安置、地表沉陷裂縫回填、不穩定斜坡整修、修筑排水渠、攔渣墻、以及泥石流攔擋壩、排導溝等,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中期規劃確定為2011-2015年,針對環境影響較重區域進行治理,主要完成矸石場平整、分級堆置、覆土綠化、礦區道路整修以及礦區綠化、美化等。遠期規劃一直延伸至閉礦期。主要對地面塌陷、零星矸石堆、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監測,并落實邊生產、邊整治的長期治理措施,杜絕地質災害,并分年度對周邊山坡進行植被綠化,創建綠色礦山,使礦山生態環境與自然景觀和諧平衡。

        2.3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為保證礦山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得以實現,窯街煤電集團公司結合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規劃,按照“因地制宜、切合實際,量力而行、分步實施,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綜合治理原則,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在技術可行的前提下,加大投資,組織實施綜合治理工作。一是對處于地面塌陷區內遭受地面塌陷危害的4000多戶居民分年度實施搬遷安置。二是對于地面塌陷區出現的裂縫實施人工或機械夯填,并進行復墾植被。三是對崩塌、滑坡災害實施放坡、擋墻、護坡等工程措施進行整修加固,并作好坡面排水,加強和完善排水系統。四是對泥石流溝浴首先清理廢棄物,保證溝浴暢通,同時適當采取修建排導渠、設置攔擋壩、格柵壩等措施進行有效防治。五是對排矸場采取坡腳攔擋、分級堆置、設置防塵隔離網、在坡面坡頭覆土種草植樹、坡腳修筑截排水渠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六是對于廢棄的工業場地和閉礦后的工業場地等區域,拆除建筑物,進行土地復墾。

        2.4綜合利用,以用促治大力開展廢棄物綜合利用是當前國家鼓勵的一項產業政策,窯街煤電集團公司靈活運用政策機遇,借助產業政策扶持,積極組織實施了以煤系共伴生、礦山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為主導的循環經濟項目建設,陸續建成窯街劣質煤熱電廠、油頁巖煉油廠、礦井低濃度瓦斯與油頁巖煉化尾氣發電廠、水泥粉磨站生產線、免燒磚廠、新型墻材料生產線等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并規劃建設窯街礦區2×350MW低熱值燃料發電廠,對礦區歷史堆存、新增煤矸石、油頁巖等低品位礦山排放資源和煤層氣、煉化尾氣、半焦、燒變巖、粉煤灰等廢棄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使低品位和廢棄資源“變廢為寶”,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有效解放了土地資源,進一步改善了礦區環境質量。

        2.5企地合作,互利共贏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地質環境綜合治理作為環境保護的一個履行環節,既是企業在發展生產過程中應承擔的一種社會責任,也是地方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是一項公益性活動。窯街煤電集團公司在綜合治理過程中,通過修建礦山醫院、整修公路設施、開展包村幫扶行動、加強環境衛生整治、控制污染排放等一系列措施,并通過廣泛深入的輿論宣傳,動員全民力量共同參與,形成濃厚的環保氛圍,實現了群眾、政府支持企業發展,企業發展帶動地方經濟蓬勃發展的“和諧礦區、互利共贏”新局面。

        3礦山地質主要成效

        3.1通過加大地質隱患治理,促進了礦區穩定發展

        治理因采空區形成的地表沉陷區域8.81km2,對塌陷區裂縫、坑槽進行充填夯實,并恢復植被,使得已破壞的地形地貌景觀得以修復重現,通過實施攔、排結合的工程措施和恢復植被的生物措施,對不穩定斜坡進行加固攔截處理,將大部分泥沙石塊攔蓄于溝內,削減洪峰流量,穩定溝坡,減輕泥石流災害隱患,使礦區地質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采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安置工作,拆除塌陷區危房約24000m2,修建采煤沉陷綜合治理搬遷安置房39.96萬m2,安置搬遷居民6430戶,重新修筑因塌陷毀損的礦區公路3.18km,從而有效防止了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質災害,確保了礦區的和諧穩定和礦井的正常生產。

        3.2通礦區矸石山治理,有效解放土地資源

        歷史堆存的煤矸石、廢石、廢渣,堆積高度不一,形態各異,不但壓占地表植被,極大的破壞了原生地貌景觀,而且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通過對礦區內的矸石山進行分級堆放、平整覆土和復墾綠化,使生態環境大大改善。通過建設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產業項目,加大對排放的煤矸石、油頁巖等低品位尾礦的大量消耗利用,并利用廢石、廢渣充填沉陷區坑槽裂縫,使2.56km2的山坡荒地得以重新開發利用,在改善環境質量的同時,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實現了環境質量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3.3通過對礦區進行綠化、美化、亮化,打造生態宜居新窯煤

        自2008年以來,堅持每年投資大量資金對礦區環境進行大整治,修建礦區文化廣場12000m2,鋪筑礦內路面7000m2,整治礦區花園1400m2,種植草坪27900m2,植樹2533棵、花卉38400株,在儲煤場周邊設置防風抑塵墻1500m,使礦區內空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氣候環境等都有了較大改觀,呈現出了“礦在綠中、樓在林中、路在樹中、人在園中”的生態宜居新景象。

        3.4通過完善基礎設施,促進企地和諧發展

        一是通過建設完善職工的生活設施,保障礦山內后勤工作到位,使職工的生活有保障、有質量,營造礦區和諧氣氛。二是通過整個公路和、鐵路路基、護坡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增加了礦山運營效率,降低了運輸損耗,保障鐵路運行安全,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三是通過實施攔擋和水保工程的實施,極大削弱坡面侵蝕強度,有效改良了坡耕地耕種條件,實現了土壤保水保肥,提高了農作物產量,維護了當地居民經濟收益。四是通過實施防風抑塵墻工程,有效阻攔粉塵浮塵,空氣質量大為改觀,受到地方政府和廣大群眾的認可和支持,提升了企業社會形象。五是通過礦區環境的逐步改善,吸引更多的投資商進行項目投資建設,加快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4繼續強化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的幾點建議

        4.1要做到防治結合,動態管理

        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應從提前預防、動態管理和工程治理三個方面著手,其中預防和管理是綜合治理的基礎,工程治理是體現成效的關鍵。所以,在礦井設計階段,要根據資源開發方案和開發計劃,充分考慮地質災害預測防治內容,對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范圍、程度進行綜合預測、評價,分區分片對治理措施進行科學配置,嚴格落實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在資源開發過程中,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做到邊開采邊治理,重點加強觀測、監測,并及時對監測、觀測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后,確定治理方案的實施步驟,做到以測布控,測控結合,從而構建完善的動態管理體系。

        4.2要做到因地制宜,統籌兼顧

        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作要結合實際的經濟技術和現場條件,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特別是對于土壤恢復和本土化植被方面,要遵循區域性、差異性、地帶性征和氣候條件,按照“適地適樹、適地適草”的原則,從實際出發,兼顧防護和綠化美化的要求,開展恢復、重建工作,同時要充分考慮礦區的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對可能引起的各類地質環境問題進行科學預測,并具有前瞻性,治理方案設計要本著操作性強、成本低、效果好的目標制定,使生態系統恢復重建后即可發揮資源自身價值,使資源發揮最大效能。

        4.3要做到齊抓共管,共同推進

        企業要與地方政府建立密切的協調機制,統一運籌,管理礦山開采,正確運用政策,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加強危險區監測、監控、監督管理。同時要通過文藝表演、廣播、板報、專欄、標語、有線電視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綠化國土、美化家園的重要意義、大張旗鼓宣傳法律法規以及環保知識等,認真做好輿論宣傳工作,動員一切力量積極投入到環境保護的行列之中,營造良好的環保氛圍。還要把環境保護與礦區發展建設協調統一起來,使資源開發、資源利用與地質環境保護有機統一起來,達到動態平衡,在追求穩定發展中實現生態宜居,促進礦區生態環境向良性轉化。

        5結論

        第5篇: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實施方案范文

        [關鍵詞]滑坡防治 支擋結構 工程措施

        [中圖分類號] P694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9-332-2

        1概述

        隨著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人類活動日益頻繁,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力度不斷加大,我國的地質災害問題也日漸凸顯出來[1]。近20年來,我國每年由于地址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數200億人民幣[2]。就陜西安康市而言,2010年“7.18”特大暴雨洪災引發新的滑坡泥石流就多達1900處,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8億元;2014年9月,西康高速漢濱區境內一處隧道口塌方,嚴重阻礙了交通;2014年11月,安康旬陽縣一處山體滑坡,致使正在運行的貨運火車脫軌,造成人員傷亡;這些地質災害的發生給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因此,滑坡治理是我國地質災害治理的最重要任務。

        2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過程,包括預防和治理。“預防”是指針對可能發生的滑坡提前進行防治,以免造成大的不必要的損失。“治理”是指針對已經嚴重變形和破壞,已經造成或者即將造成損失的斜坡進行防治。一方面要加強地質環境的保護,預防滑坡的發生,另一方面要加強前期勘察和研究,妥善治理已經發生的滑坡,以免造成二次滑坡,引起更多不必要的損失。張倬元[3]指出滑坡的有效整治既要基于對滑坡形成條件、發生原因、變形破壞機制、運動過程穩定現狀等的正確認識,又要通過各種可能采用的整治方案的技術經濟比選,論證各種方案的可行性并選擇處理方案。本文以漢濱區牛蹄集鎮滑坡治理方案為例,對滑坡防治工程的實施方案探討和研究。

        2.1牛蹄滑坡概況

        安康市漢濱區牛蹄鎮集鎮滑坡位于牛蹄鎮政府后側緊鄰居民聚集點及學校,滑坡所在斜坡走向為25°,滑坡坡體前緩后陡,相對高差75m,主滑方向302°。滑坡平面呈圈椅狀,坡體后緣出現小規模拉張裂縫,裂縫寬度約5cm;前緣地形較緩,鼓張裂縫發育,裂縫寬度約3cm。滑坡體縱長130m,橫寬140m,平面面積約15500m2,滑體最大厚度9.8m,平均滑體厚度約6.5m,體積約10.10×104m3。該滑坡滑體為第四系全更新統坡洪積粉質粘土,屬膨脹土,滑帶主要位于粉質粘土與下層接觸帶,具有一定的擾動特征,局部具有磨擦擦痕。

        2.2滑坡防治工程遵循的原則

        滑坡防治工程應當遵循的原則:(1)以防為主、防治結合、除害興利的原則;(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綜合治理的原則;(3)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4)投資省、效益好、技術可行的原則;(5)工程措施與當地行政規劃相結合的原則;(6)遵循滑坡破壞失穩的特點和規律的原則;(7)美化環境、恢復生態的原則。

        2.3滑坡防治工程具體措施

        目前,國內外在整治地質災害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總結了一套整治災害的有效措施。歸納起來可概括為“避、排、擋、減、固、植”[4]。

        (1)“避”―改線繞避。即在選址時避開地質災害的影響。針對牛蹄滑坡而言,其位于牛蹄鎮政府后側緊鄰居民聚集點及學校,由于該城鎮地理條件限制,重新規劃牛蹄鎮的行政區域是不現實的,因此,該滑坡對于牛蹄鎮村民而言,是不可避免的。

        (2)“排”―排水導流。截、排、引導地表水和地下水。地下水通常是誘發滑坡的主要因素,排除有害的地下水、尤其是滑帶水,成為治理滑坡的一項有效措施。采用多種形式的截水溝、排水溝、急流槽來攔截和排引地表水,使水不再進入或停留在滑坡范圍內,以增加滑坡的穩定性。

        針對牛蹄集鎮滑坡,沿滑坡區上部邊界設計一條截水溝,用以截排疏導地表水,沿滑坡區邊界兩側及坡腳擋土墻墻趾處設計排水溝。截水溝自然延伸至兩側坡體排水溝,排水溝匯交于坡底,在坡腳西南部以涵管形式通過道路以跌水形式與下部地形自然銜接延伸至牛蹄河。

        (3)“擋”―抗滑支擋。在斜坡體前緣設置各種形式的支擋結構,以阻擋坡體的滑動,這是一種對穩定坡體有長久作用的有效措施。目前的支擋結構有多種形式,如抗滑擋墻、抗滑樁、錨索抗滑樁、格構錨桿、錨桿擋墻等等。

        針對牛蹄滑坡,我們采取的支擋結構主要有抗滑樁以及擋土墻。

        抗滑樁:在滑坡中部設置一排抗滑樁,增加滑坡前緣阻滑力,提高變化穩定性,抗滑樁截面尺寸采用1.5m×1.8m,間距5m,樁長采用L=15m和20m,錨固段埋深7m~10m,共布置37根。樁頂高出地面5m~8m,樁后按1:1.25坡率回填碎塊石土。樁間均布置C30現澆鋼筋砼擋板防止樁間土體擠出,板厚30cm,板后設置30cm厚卵石濾水層。在擋板表面進行美化裝飾。

        擋土墻:滑坡剪出口處設置擋土墻,縱向長202.4 m,墻身高6.0 m,頂寬1.2m;面坡傾斜坡度1:0.15,背坡傾斜坡度:1:0.2,墻底傾斜坡率0.1:1;基礎埋深1.5m。

        (4)“減”―減重反壓。就是減重,將坡體上部主滑段的土石挖去,填在坡體下部的抗滑地段,反壓阻滑,以提高滑坡的穩定性,這是經常用來整治滑坡的一種簡便辦法。

        考慮到牛蹄坡體坡體下部采用反壓,一方面受地形條件的影響,另一方面會占有過多場地,因而這一方案也是不可行的;減重也不適用于該坡體,但是由于該滑坡西北部坡腳處邊坡為強風化巖邊坡,威脅施工安全,因此對于該邊坡局部適當進行修整,清理掉破碎的松散巖石碎塊。

        (5)“固”―土層固化。就是利用化學加固,改變滑動帶的土石性質,提高它的強度,從而達到穩定滑坡的目的。

        這一方法由于造價較高,且對施工有著特殊的要求,因而在牛蹄滑坡中沒有采用。

        (6)“植”―植樹綠化。采用綠化山坡,種樹植被等措施來穩定坡體。針對牛蹄滑坡,我們在擋土墻與抗滑樁之間坡體C15混凝土格構中進行覆土植草綠化,覆土0.15m,草籽選擇紫花苜蓿。

        3結論

        滑坡治理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排”與“擋”相互結合的措施是經濟合理、安全可靠的整治不穩定斜坡發生失穩的方法;

        第6篇: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實施方案范文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理念,認真落實《縣人民政府關于集中開展安全領域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的通知》精神,以“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強化年”四次重點行動為載體,深入扎實開展礦產資源領域“打非治違”專項行動,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集中嚴厲打擊非法違法勘查開采、堅決治理糾正違規違章行為,及時發現和整改安全隱患,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非法違法行為導致的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責任事故,促進全縣礦產資源領域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穩定好轉,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重點范圍

        (一)重點領域:突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治理等三個領域,采取更加嚴格、有效地措施,依法集中進行打擊和整治。

        (二)重點區域:煤礦、非煤礦山及周邊區域;已關閉取締礦山及周邊區域;私采濫挖易反復區域;地質災害易發區、危險區。

        三、重點內容

        (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領域

        1、無證勘查、開采或持過期勘查、開采許可證從事勘查、開采礦產資源的;不按采礦許可證批準礦種開采的;私采濫挖、破壞、浪費礦產資源的;

        2、超層越界開采或反復發生超層越界開采違法行為,且弄虛作假、對抗執法的;

        3、采取“邊探邊采”方式違法開采礦產資源的;

        4、不按批準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組織生產的;

        5、擅自印制或者偽造冒用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的;

        6、非法轉讓探礦權、采礦權的。

        (二)地質災害防治領域

        1、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從事容易誘發地質災害各類建設活動的;

        2、故意虛假地質災害預報信息造成損失的;

        3、侵占、盜竊、損毀或破壞地質災害監測、治理工程設施的;

        4、不按批準的地質災害治理方案施工的;

        5、不按地質災害防治要求承擔監測預防任務的;

        6、不按規定編制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開展汛期應急演練工作的。

        (三)地質環境治理領域

        1、不按批準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方案履行治理義務的;

        2、侵占、損毀或擅自移動和破壞地質環境保護設施和標志的。

        四、時間步驟

        堅持屬地為主與行業督導相結合,企業自查自糾與政府相結合,全面排查與重點整治相結合,監督檢查與聯合執法相結合。從2012年五月下旬開始,到9月底結束,分四個階段進行。

        (一)自查自糾階段(5月20日—5月31日)

        各國土所、開發區國土局、局屬各單位要按照縣局制定的實施方案,迅速動員部署,根據縣局提出的重點領域和重點內容,全面開展排查檢查,督促礦山企業開展自查自糾,及時治理糾正非法行為,消除隱患;要在全面摸底的基礎上,對近兩年因非法違規行為被處罰、處理過的礦山企業私采濫挖反復區域、已關閉礦山、重點地質災害點進行重點排查,并將排查出的問題逐一登記,建立排查檔案,督促整改;要加大對大型礦山企業舉報的、其周邊反復存在超層越界開采或盜采礦柱行為的小型礦山企業的調查、檢查力度,全面掌握其開采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對策措施,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二)聯合執法、集中整治階段(6月1日—7月31日)

        各國土所、開發區國土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根據制定的實施方案,組織有關部門聯合執法,要始終保持“打非治違”的高壓態勢,切實做到“四個一律”,即對非法生產經營建設和經停產整頓仍未達到要求的,一律關閉取締;對非法生產經營建設的有關單位和責任人,一律按規定上限予以處罰;對存在非法生產經營建設的單位,一律責令停產整頓,并嚴格落實監管措施;對觸犯法律的有關單位和人員,一律依法嚴格追究法律責任。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全縣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工作會議上的要求,嚴厲打擊非法違法勘查開采礦產資源行為,依法取締非法勘查開采活動;要在縣局提出重點范圍和重點內容的基礎上,針對本轄區內重點企業、重點地段、重點內容,認真開展集中整治,確保“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三)全面檢查、重點抽查階段(8月1日—8月31日)

        各國土所、開發區國土局要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檢查、抽查活動,及時發現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堵塞漏洞,推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對反復出現的問題要實行嚴格的聯合辦案制度,從多方面、多角度予以堅決打擊;要針對暴露出的問題,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安全監管長效機制;縣局將對各國土所、開發區國土局開展專項行動情況進行檢查、抽查,檢查抽查采取交叉檢查、跟蹤督辦的方式,推動礦產資源領域“打非治違”專項行動深入開展。

        (四)總結、鞏固提高階段(9月1日—9月10日)

        各國土所、開發區國土局要對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情況進行總結匯總,于9月10日前報送縣局“打非治違”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時,將根據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做好迎接縣政府組織開展的、檢查驗收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各國土所、開發區國土局要成立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打非治違”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由主要負責人牽頭,統一組織本轄區內“打非治違”專項行動。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配合協調,形成工作全力。依法對企業作出責令停止生產、吊銷采礦許可證等行政處罰后,及時報告同級人民政府,通報相關部門依法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確保執法到位。

        (二)搞好宣傳動員。各國土所、開發區國土局要結合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強化年、安全生產月活動、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采取制作專題節目、印發宣傳資料、以案說法等多種形式,對“打非治違”專項行動進行廣泛宣傳報道。要引導廣大企業職工和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支持“打非治違”工作,主動舉報非法違規行為,切實增強安全自律意識。要加強社會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三)依法依規開展工作。“打非治違”專項行動既要嚴厲打擊、認真糾正非法違規行為,達到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目的,又要講方法、講政策,嚴格依法依規進行,將查處非法違法行為與統籌解決相關善后問題結合起來,穩妥處理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問題,切實維護社會穩定。要切實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對“打非治違”工作不力,特別是對專項行動集中整治階段之后仍存在非法開采行為的單位,要嚴格按有關規定上限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第7篇: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實施方案范文

        關鍵詞:地質災害;危巖崩滑體;成因機制;綜合治理

        三板橋村危巖崩滑于湖南省隆回縣南岳廟鄉三板橋村五、六組羊古沖北側斜坡上,地理坐標(110°53′49.5″E,27°07′59.8″N)。現場觀察,該危巖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已發生較大程度的移動和變形,少量塊石已滾落坡下。

        目前危巖體前緣巨石已崩塌下墜,受下方一孤石支撐,維持暫時平衡。支撐孤石因受力在坡體內側與地面間產生了裂縫,并不斷地擴張,現狀危巖崩滑體處于極度不穩定狀態,威脅坡下約38戶、128余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1 地質環境條件

        1.1 地形地貌

        本區低山地貌,地形呈北北東向嶺谷相間展布,受構造控制明顯。災害體分布區上部為堅硬的灰巖、白云質灰巖,抗風化能力強,常形成陡坎,而下伏軟弱的砂質頁巖,抗蝕能力差,多形成坡度較緩的自然斜坡(15°~25°)。

        1.2 地層巖性、構造

        區內出露泥盆系上統錫礦山組上段砂質頁巖以及下段巨厚層灰巖、白云質灰巖,巖層產狀:160°∠50°。第四系殘坡積物多為粉質粘土夾碎塊,分布于危巖體前緣緩坡中。

        本區為一單斜構造,因地層倒轉,致使錫礦山組下段堅硬灰巖、白云質灰巖傾覆于上段軟弱砂質頁巖之上。

        1.3 氣象水文

        隆回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歷年平均氣溫16.1~17.1℃;極端最高氣溫 (1963.9.1)39.1℃;極端最低氣溫 (1977.1.30)-11.3℃;歷年平均降水量1427.50mm;歷年最大降水量(1975)1701.00mm;日最大降水量(2005.6.27) 188.00mm;月最大降水量(1975.5) 485.30mm;年無霜期281天。

        1.4 水文地質條件

        災害點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之上的山坡地帶,地表水系不發育,地下水活動受地貌、地層巖性、孔隙裂隙發育程度等因素制約,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平時水量少,降雨時水量增大明顯。

        2 危巖崩滑體成因機制

        2.1 危巖崩滑體特征

        現場勘查,該危巖崩滑體斜長約 90m,寬80m,厚度約10m,體積方量為7.2萬m3,規模屬中型(圖1)。崩滑體平面上窄下寬,剖面形態為階梯狀凸形,下部前緣由一孤石支撐(圖2).孤石因上部崩滑體推壓,與地面已形成寬19.8cm、深大于50cm、長260cm的裂縫;支撐點上方為一長15m、寬5m、厚3m,體積225 m3,重達600余噸的巨石危巖,其后為整個災害體。該危巖體的中部已明顯出現因塌落而形成的三級陡坎,特別是前緣一級陡坎已形成達3m的落差,并伴有寬0.5m―3.0m、長20余m、深達5m的裂縫。一級陡坎內的危巖體主要由已被分割的3塊巨石組成,其總長25m、寬5m、高15m,體積1875 m3,重達5000余噸。

        2.2 危巖體成因分析

        (1)構造因素

        該段斜坡出露地層為泥盆系上統錫礦山組上段砂質頁巖及下段灰巖、白云質灰巖,地層產狀160°∠50°,斜坡坡向290°。因地層倒轉,致使堅硬的錫礦山組下段灰巖、白云質灰巖傾覆于軟弱的上段砂質頁巖之上。因差異風化,在軟硬巖層接觸帶的軟質巖層內形成巖腔,上覆硬質巖體懸空,受剪切應力作用,沿硬質巖體邊緣,卸荷裂縫發育。

        (2)地形因素

        因堅硬的灰巖傾覆于軟弱的砂質頁巖之上,導致斜坡上陡下緩。斜坡上部坡度約40°,下部坡度約20°。巖層反向傾斜,陡峭的地形為危巖崩塌體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3)結構面因素

        危巖體主要被巖層面(產狀120°∠50°)和沿斜坡走向發育的卸荷裂隙(產狀290°∠80°)切割為塊狀。

        斜坡結構是斜坡破壞的基礎條件,層面和斜坡組成反向坡,高角度的卸荷裂隙和斜坡組成順向坡,堅硬的灰巖斜坡被結構面切割成塊狀,在雨水侵蝕和重力的作用下,已被切割的巖石塊體逐漸脫離母巖,沿裂隙結構面下滑,發生滑移式崩塌破壞,產生崩滑體。

        3 危巖崩滑體治理

        3.1 勘查工程

        為查明危巖崩滑體變形特征及周邊地形地質情況,需布置地形測繪、工程地質測量等工作,為危巖體地質災害工程治理提供技術依據。

        3.2 治理方案

        該危巖崩滑體規模約7.2萬m3,塊石單體巨大,穩定性差,經多次實地踏勘并結合以往經驗,擬確定主要采取爆破方式,釋放災害體應力,讓其墜落坡下,然后清除廢石的排危方案,消除地質災害安全隱患。

        3.3 治理方案分項工程設計

        (1)防護擋墻及泥土緩沖平臺工程

        為防止爆破后危巖體傾斜而下,沖擊居民房屋,需進行前期防護準備工作。根據現場情況,擬確定在災害點前緣與居民房屋之間修建防護擋墻,然后充填泥土墊高,形成緩沖區域,預備接納爆破后下墜的危巖塊石。

        擬建的防護擋墻長90m、高5m(地面4m,地下1m,基礎持力層嵌入基巖),斷面為梯形(上寬1.0m,下寬2.0m),工程方量675 m3。

        充填泥土取自災害點右側土坡,距離500m以內,預計土方量為8000m3。

        (2)爆破:定向、分序爆破

        (具體實施方案由爆破專業隊伍提供)。

        (3)清除危巖塊石

        爆破作業完成后,初步估算需清除塊石約18000m3。

        (4)創面清理加固

        危巖崩滑體清除后,需對創面進行清理加固,清除不穩定塊石,填補巖腔,再造穩定邊坡。清理加固面積約8000m2。

        (5)道路建設

        為保證排危工作的順利開展,需修建通往排危現場的道路,估計擬建道路長500m,寬4m,路面鋪10cm厚碎石。

        (6)取土區外擋墻

        方案設計利用取土區形成的空腔,堆放廢石。擬在取土區外側修建擋墻,以規范廢石的堆放。該擋墻長120m、高5m(地面4m,地下1m,基礎持力層嵌入基巖),斷面為梯形(上寬1.0m,下寬2.0m),工程方量900m3。

        (治理工程布置平面及剖面見圖3)。

        4 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南岳廟鄉三板橋村危巖崩滑體處于極度不穩定狀態,災害點安全隱患重大,險情緊急,其險情已基本不受降雨影響,隨時有可能發生重大地質災害,應及時予以治理。

        參考文獻

        [1] 張勤,陳志堅.巖土工程地質學.黃河水利出版社.

        [2] 潘宏雨,馬鎖柱,劉連成.水文地質學基礎.地質出版社.

        第8篇: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實施方案范文

        一、加強安全生產組織領導,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工作

        今年以來,我局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認真開展了“安全生產基層基礎深化年”活動,深入開展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并按時報送有關信息情況,按照基層基礎深化年的目標和任務,認真組織開展了安全生產執法、治理、宣教“三項行動”,狠抓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本部門重要議事日程,局專門成立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主要負責人負總責和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的安全生產領導責任制,將安全生產工作與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堅持每月研究一次安全生產工作,分析形勢,及時協調解決安全生產問題。定時組織召開安全生產學習會,傳達上級有關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礦山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積極構建實施八項制度:

        一是礦產資源開發季度報告制度。各礦山企業嚴格遵照業務主管部門審批的采掘計劃組織生產,在季度結束后10日內向市國土資源局書面報送礦產資源季度開發利用情況匯報,并報送圖紙、井下測量技術資料。

        二是預先報告制度。地下開采礦山在靠近采掘邊界100米范圍內有采掘活動時,預先向國土資源局報告,報送作業地點相關技術資料(含主管部門批復作業計劃、圖紙、導線點資料等),經市局驗收后組織生產。

        三是采礦權標識制度。各礦山企業在醒目位置設立采礦權標識牌,露天礦山埋設礦界界樁,并注意保護;各所(分局)不定期對界樁保護情況進行檢查,對私挪界樁或故意破壞界樁的行為予以嚴厲查處。

        四是開采情況公示制度。每月初,各礦山企業在政務公開欄等顯要處,將上月資源開發利用情況予以公示,張貼采掘工程現狀圖,標明實際作業地點、資源動用情況和下月作業地點、預計采出量等要素,接受企業和社會監督。

        五是違法開采行為舉報獎勵制度。為及時預防和查處超層越界等違法行為,建立了群眾舉報機制,公布了礦產違法行為舉報電話,各礦山企業在政務公開欄中公布違法采礦行為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舉報信箱設在國土資源局門口。國土資源局對舉報的違法行為,經查證屬實的,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

        六是相鄰礦山互查制度。相鄰礦山企業雙方均簽訂依法辦礦協議,地下開采礦山堅持落實相互間月下井檢查和季度交換采掘工程圖紙,圖紙標注雙方靠近邊界100米范圍的采掘活動情況。互查材料由相關人員簽名并加蓋單位公章后,作為國土資源局季度督察材料。超層越界等違法行為能到得到及時發現和制止。

        七是動態巡查制度。按照《國土資源執法檢查巡查工作規范》(國土資發[2009]127號)的要求,對礦山企業實施定期和不定期巡查,每月不少于1次,汛期增加巡查次數并做好值班工作。各(分局)對轄區內各類露天采礦活動實行周巡查,并做好巡查記錄,對巡查過程中發現的違法行為和重要安全隱患下達整改指令書,并及時處理到位。

        八是礦產督察制度。建立健全了礦山督察員監督管理體系。新設立了礦產督察員辦公室,成立了省、市、縣四級礦產督察員隊伍,落實了督察經費,制定了督察員工作制度,認真落實礦產督察員包礦責任制和督查備案制,礦產督察員對地下開采礦山每月進行一次督查,對露天開采礦山每季度進行一次督查,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礦產督察員和國土資源局礦管科。

        在堅持八項制度的同時我們還按照安全執法檢查要求,嚴格落實安全經費,保證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經費足額到位,專項使用。嚴格堅持節假日值班制度。在重大節假日、重大活動期間,全天24小時安排人員值班,確保信息暢通,問題處理及時。

        二、細化工作措施,嚴格安全事故控制與查處

         

        按照市政府安委會下達的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年初我局對各.縣市國土資源部門和市直礦山企業全年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進一步明確了責任,確定了目標,并督促所有礦山嚴格落實《礦產資源法》、《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加強安全投入,狠抓現場管理,嚴格責任追究,強化礦業權人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對出現事故的xx礦業集團公司協同安監、主管部門嚴格執行事故處理“四不放過”原則,對事故責任人的責任追究嚴格落實到位。

        今年我們狠抓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監督管理和年檢制度。嚴格探礦權、采礦權審批、報送、辦證制度。堅持依法管礦,嚴格“三率”指標考核,運用行政、經濟和法律手段,強化回采率的管理,全市煤炭企業礦井采區回采率均達到80%以上,既節約了礦產資源,也避免了礦山企業不按開發利用方案施工帶來的安全隱患。

        三、打擊非法生產經營行為,多措并舉保障安全生產

        根據山東省國土資源廳《關于深入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采礦活動的緊急通知》,市安委會印發了《深入集中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采礦活動實施方案》,市國土資源局成立了“打非、治違”活動領導小組,對此項工作進行統一規劃,明確了各階段的工作重點,特別是在汛期,加強對易受大雨和洪水影響的地下開采礦山和露天礦山的重點監督,嚴防因采礦造成安全責任事故。對無證開采、超層越界、亂采濫挖、私挖盜采等違法開采行為進行集中整治。對查出的問題堅持發現一個,查處一個,始終保持高壓態勢。認真執行動態巡查、有獎舉報、案情險情報告制度,今年前三季度,局組織了3次對轄區內所有礦山進行的拉網式安全執法大檢查,查出安全隱患103條,提出整改意見62條,下達執法文書58份。對查出的安全隱患,制定整改措施,明確安全責任。通過開展“打非”工作,積極推進聯合執法行動,嚴厲打擊違法開采行為活動,規范了礦業開發秩序。在打非檢查工作中發現xxxx礦業有限公司違反開發利用方案,違規開采I號礦體學校保安礦柱,未按要求及時回填,對學校部分建筑及人員安全造成了很大隱患。為確保學校師生安全,責令xxxx礦業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對學校下部鐵礦的開采活動并限期回填,按照有關規定進行了處罰。目前,塌陷區影響范圍內教職工宿舍、學生宿舍、餐廳、操場的搬遷工作正在進行。

        四、加大隱患排查力度,完善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體系

        在對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調查的基礎上,針對我市地質災害防治的側重點,我們組織編制了《201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對我市主要地質災害隱患分布和威脅對象進行了詳細劃分,查明了全市地質災害的發育類型和數量,明確了地質災害防治的目標,提出了我市地質災害防范的重點,并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同時,局相關業務科室帶隊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了專項檢查,督促礦山企業編制了地質災害處置預案,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評估、重大危險源、事故隱患處置預案,全面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各項措施,健全了群測群防機制。同時,建立了氣象與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平臺,配置了監測應急救援裝置。實行汛期定期不定期巡查和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有力、處置科學、搶救高效,進一步提高了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和水平。針對xx集團xx煤礦與周邊4個地方煤礦因歷史劃界造成邊界重疊,在雨季期間,市國土資源局專門組織5個煤礦召開隱患排查現場會,排查隱患,制定措施,責任到礦到人,現場督促落實安全開采措施。

        加強地質環境治理工作。今年,我們重點加強了對礦山開采破壞影響的治理工作,對京滬高鐵附近20多個露天采石礦和xx市xx煤礦實施閉坑關井。在x礦集團、xx礦業集團公司煤礦推廣應用似膏體充填開采新工藝,有效解決了灰巖水承壓水上開采難題,消除了隱患,保證了礦井安全開采。積極爭取利用國家以獎代補、示范工程資金扶持6個煤炭企業實施建筑物下矸石充填綠色開采工程,即消滅了地面矸石山尾礦危險源,最大限度的回收了煤炭資源,又減少了地表建筑物、民房破壞,保證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實現減災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三贏的局面。

        五、強化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增強安全生產意識

            今年,市局緊緊圍繞“安全生產基層基礎深化年”活動要求,加強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行動,充分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及“安全生產宣傳”月等時機通過發傳單、設立咨詢臺等進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共發放宣傳資料500多份。讓礦業權人充分認識到礦產開發管理安全責任及地質災害防治措施。通過宣傳,讓上級文件精神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我市的安全生產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針對本系統安全管理形勢,國土資源局多次組織轄區內礦業權人參加國土系統安全培訓班,學習地質災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增強企業處置災害事故的能力。

          六、存在問題

        1、小型地下開采礦山,尤其是鐵礦的監督管理還不規范;巖鹽礦山開發規模迅速膨脹,相應的監督管理措施還沒跟上。

        2、礦山地質災害及地質環境問題不容忽視。我市煤炭、建材等礦業開發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比較突出。煤炭、石膏、等開采引發的采空塌陷、巖溶塌陷等地質災害,如果重視不夠,投入不足,防治不力,會引發一些危機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隱患。

        七、近期安全工作打算

          元旦春節將至,抓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安全生產工作至關重要,當前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認真貫徹11月20日xxx市長在全市安全生產緊急電視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深刻汲取山東聯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1·19”事故教訓,舉一反三。重點在全市非煤礦山領域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治活動。繼續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確保全市非煤礦山領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第9篇: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實施方案范文

        一、2006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礦業權管理工作情況

        1、探礦權管理

        對我縣1宗探礦權申請(省地質調查院申請的俞村鄉凹子山鎢鉬多金屬預查)進行了認真審查,并將審查情況書面上報市國土局和省國土資源廳。

        2、采礦權管理

        上半年以來,我股室共受理采礦權申請10件,其中申請采礦登記1件,延續采礦登記3件,變更采礦登版權所有!記6件。收取采礦權價款44.954萬元,采礦權使用費3800元。組織礦山企業填報2005年度采礦權人年度報告及檢查表,做好2005年度采礦許可證年檢準備工作。

        (二)整頓和規范我縣礦產資源開發秩序

        1、根據省廳《轉發國土資源部關于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緊急通知》(皖國土資[2005]171號)文件要求,制定了《關于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通知》(旌國土資[2005]99號)下發至各鄉鎮土管所,成立了組織機構,由分管領導任組長,地礦股、執法監察股為成員單位,認真開展了“三查”工作。并于去年底將“三查”工作情況上報市局。

        2、制定了《旌德縣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實施方案》,經縣政府批準后下發實施,同時制定了我縣礦產資源整合實施方案,對有關礦山進行了資源整合:去年12月對版書鄉龍川石英礦進行了資源整合,組建了龍川礦業有限公司;今年3月將炮臺橋普通石料礦區三家采石場整合為一家;鳳形山螢石礦區內的清正西嶺螢石礦,5月份由安徽中螢礦業有限公司協商后予以兼并,促進了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3、經縣政府研究,成立了我縣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組(政辦秘[2005]56號),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環保局、安監局、發改委、公安局、監察局、財政局、商業局等部門為成員單位,各單位確定了整規工作聯絡員。具體負責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各項工作。

        4、4月份與執法監察股一同到白地鎮莊塢石煤礦就莊塢村民組集體一事進行了現場調查,并將答復意見送交村民組長。

        5、6月份對蔡家橋鎮三合村無證開采花崗巖石料進行了調查處理;對黃山旌德天然礦泉水廠私下非法轉讓違法行為,下發通知限期辦理采礦權轉讓手續;對清正螢石礦新義一礦越界開采違法行為,已通知公安、安監部門停止供應火工品,并進行查處。迎接了市整規辦對我局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檢查。

        6、為做好我縣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根據省國土資源廳《關于認真做好2006年礦山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皖國土資[2006]106號)文件精神,于6月7日—6月13日和公安局、安監局、環保局、勞動局、工商局、有關鄉鎮共同開展了聯合執法檢查,并將聯合執法檢查情況上報市國土局。

        (三)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

        1、結合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與執法監察股共同開展了“3·19”礦產資源法宣傳活動,3月中旬至3月下旬對全縣26家礦山企業進行了一次全面排查,發放省、市有關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文件等宣傳材料二百余份,通過宣傳,增強了各鄉鎮和礦山企業的法律意識和安全生產意識。

        2、根據縣安委會的統一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宣傳活動。6月11日在縣城梓山廣場設立咨詢臺,發放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材料200余份;制作了kt式寫真宣傳展板;在本單位路旁道路醒目位置上懸掛安全生產宣傳彩旗,有效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生產意識。

        (四)全縣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情況

        1、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根據縣安委會辦公室《關于認真開展冬季及“兩節”期間安全生產大檢查,切實抓好今冬明春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旌安辦[2005]79號)文件要求,結合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認真組織開展了全縣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大檢查,并將檢查情況報縣安委辦。

        2、3月份參加了全縣安全生產工作會議。4月中旬與安監局、環保局、公安局一同到白地鎮洪川清水龍采石場就采石場高架頭處理一事現場辦公。

        3、“五一”長假之前,根據縣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切實做好“五·一”黃金周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旌安辦[2006]40號)文件要求,做好今年“五一”長假期間非煤礦山的安全生產工作,并將主要工作情況報縣安委辦。

        (五)臨時性工作:4月份南京凡寧石藝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準備到我縣投資開采花崗巖石料,我股室先后兩次到孫村鄉、旌陽鎮、蔡家橋鎮實地勘查并提出合理建議;上半年股室工作人員兩次與安監局、公安局、水務局、有關鄉鎮政府一同對三處申請臨時開采石料進行現場勘查,并提出了本單位意見。

        (六)兩個規劃編制進展情況

        1、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5年10月16日,我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順利通過專家組評審,目前承編單位已將規劃初稿修改完善并上報省國土資源廳,待批準后實施。

        2、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經省地礦局第二水文地質隊與我局的共同努力,我縣2005—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于去年年底順利通過省廳評審,并于今年5月經縣政府同意后批準實施。

        (七)地質環境管理工作情況

        1、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①編制了《2006年旌德縣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經縣政府批準后下發至各鄉鎮及縣直有關單位。繼續實行縣領導及局領導包片負責制。

        ②地質災害危險點搬遷工作情況:成立了白楊嶺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避讓項目協調領導組,對安置點進行了現場勘查,按戶照相、攝像、登記造冊,于3月底將有關資料報市局及省廳;5月與省地質調查院一同對我縣2006年度地質災害危險點搬遷避讓項目——白楊嶺村民組整體搬遷新址進行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為完成今年的搬遷避讓任務奠定了基礎;縣政府5月17日召開了白楊嶺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避讓工作領導組會議,會議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李光明主持,縣建委、農委、水務局、環保局、廣電局、民政局、版書鄉政府等領導組成員單位參加了會議。會議聽取了國土局、版書鄉政府關于搬遷避讓前期準備工作的介紹,研究了村莊規劃、資金籌措、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落實了各項具體工作的責任單位。會議要求各有關部門要拿出具體工作方案,切實履行職責,圓滿完成整體搬遷任務。

        ③汛前調查:3月份與省廳、省環境監測中心一起對我縣3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汛前地質災害調查工作;5月份與省地礦局第二水文地質隊一同到孫村水金洼、云樂張村、版書白楊嶺進行汛前地質災害調查工作,并提出了今年的具體防治意見。

        ④地質災害應急工作情況:2006年1月5日,云樂鄉劉村糯米圲村民組路旁發生滑坡。股室工作人員接到報告后,于2006年1月6日趕赴現場,經過現場勘查,滑坡總計約300余方。村民已組織清理,至1月6日下午4時已經清理約125方,未清理的石塊還有約100余方。滑坡造成道路堵塞,村里小學生2天無法外出上學,未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現場勘查后,我局工作人員及時通知鄉政府及監測人加強監測工作,并做好監測記錄;6月10日上午8時許,我縣境內突遇狂風暴雨天氣,個別鄉鎮甚至下起了冰雹,持續時間約1小時,股室全體工作人員于8:30到達辦公室,與當日值班領導一同進行了地質災害應急處理工作,并將應急處理工作情況快報市國土局。

        ⑤參加了全縣防汛抗旱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倪明芳局長在會議上回顧了我縣2005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2006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會上縣政府與各鄉鎮負責人簽定了《2006年防汛抗旱及地災防治目標責任書》,同時我局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明白卡》、山區地質災害防治要訣、致山區學生及家長們的一封信發放到與會者手中。建立了我縣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網絡,逢暴雨大風天氣電話通知各鄉鎮及重要地質災害點監測人,并做好記錄工作。

        ⑥為做好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高群測群防水平,5月26日舉辦了地質災害防治監測培訓會,全縣8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參加了培訓,組織監測人員觀看了有關地質災害防治的科學教育片,市國土局地礦科領導到會指導,為監測人員講解了地質災害的概念和類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簡易監測方法等。謝俊峰書記要求監測人員要切實履行職責,要宣傳到位、監測到位、記錄到位、及時報告到位,認真負責地做好今年地質災害防治監測工作。

        2、礦山地質環境工作:6月份與執法監察股一同對安太螢石有限公司、中螢礦業有限公司、版書鄉棗樹嶺范圍內亂采濫挖行為給予制止;

        二、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繼續整頓和規范我縣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版權所有!

        一是查處無證勘查、開采等違法行為;二是關閉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小礦山;三是切實維護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四是強化礦業權轉讓管理;五是進一步規范管理,嚴格按規劃要求設置礦業權,按法定權限程序登記發證。

        根據國土資源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2006年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結合我縣開展“三查”、資源整合、6月份聯合執法檢查工作情況,組織礦山企業及有關部門填報《礦山企業基本情況登記表》、《礦山企業排查結果登記表》。

        (二)推進我縣礦業權市場建設

        保證礦產資源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同時在規劃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礦業權投放市場,逐步規范礦業權招拍掛行為,統一礦業權有償出讓范圍,提高競價出讓率,遵循公開透明的原則,嚴格礦業權出讓操作程序。同時搞好礦區整合、礦業全形成、收儲和信息工作,堅決落實省廳《實施部分非金屬礦采礦權、探礦權出讓價款評估基準價的意見》,逐步解決礦業權的凈礦出讓問題。

        (三)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編制我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繼續開展重點地區地質災害調查工作,抓好地質災害動態資料的收集補充和整理,努力掌握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發生發展情況,為有效防災提供可靠依據。同時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災害監測、預報和巡查,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建設,認真實施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治理,建立相關制度。

        (四)努力引進資金,加強礦產資源勘查工作

        加強地質資料收集,在資料收集的基礎上搞好探礦權設置和信息,同時切實做好勘查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監控管理。

        (五)征收2006年度礦產資源補償費,對礦山經營狀況進行帳目核查,保證征收面達100%,實現足額征收。

        (六)認真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監督管理,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抓緊建立儲量動態監測制度和勘查開發督察制度,搞好日常監督檢查,對重點礦區、礦山,重要礦種和突出問題進行隨時監督檢查,保證礦山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及時發現及時查處,對發現的問題督促整改,同時加強年度檢查工作。

        (七)抓好礦產資源儲量管理改革,充分發揮儲量管理在礦政管理工作中的基礎作用

        把好礦產資源儲量評審關,不斷提高登記儲量的級別和準確性,搞好礦產資源儲量統計與資源開發統計合并工作,將儲量管理與礦產資源開發監督管理有機結合,利用儲量動態監測提高監督管理質量,借助監督管理推動儲量動態管理。同時加強各類基礎性資料的收集管理,進一步做好礦山企業登記、礦業開發、礦業權設置、儲量管理、地質災害調查、礦山地質環境、地質信息等方面資料的管理與整理歸檔,充分發揮檔案資料在礦政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八)對我縣礦山總數實行動態管理,控制礦山總數和數量,同時有計劃地減少小礦數量,逐步解決礦山布局問題。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激情五月天激情 | 亚洲女性性爱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国产亚洲一区不卡 | 日韩精品色婷婷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精品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