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管理學主要知識范文

        管理學主要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管理學主要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管理學主要知識

        第1篇:管理學主要知識范文

        摘 要:研究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職高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旨在探討心理健康教育對職高教育的價值意義,并從心理健康角度找尋優化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途徑。本文通過分析職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之處,闡釋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職高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就具體的教育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職高;班主任;管理工作

        在新時期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與專業課程教學同等重要的環節。重視并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經成為當下職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核心組成,且已成為職高教育改革順利進行的關鍵內容之一。

        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職高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幫助學生在學業和職業發展中正確定位

        職高學生畢業后較多從事相對基層的一線工作,因此一些職高學生求學期間就對未來職業定位存在偏見甚至誤解,易產生輕視基層工作、玩世不恭、妄自菲薄等心理問題。這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不僅影響自己的工作,甚至可能連累他人乃至整個群體的勞動效率。

        因此,加強職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在學業和職業發展中正確定位就成為職高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任務之一。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持續對學生強化職業理想,讓學生切實樹立起“螺絲釘”和“主人翁”精神,在思想和行動中充分做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分力、忠于職守、為人民服務的準備。

        2.提高學生應對挫折與壓力的能力

        職高學生由于在學歷上與普通高校或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間存在著差距,其在人力資源市場上遭遇失敗的可能性更大。這無疑會給職高學生心理層面帶來或大或小的陰影。學生如果缺乏應對挫折與壓力的能力,一旦進入社會崗位又無法正確對待這些負面因素,其潛在的風險自然不可預估。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加強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提高學生應對挫折與壓力的能力,使學生在面對壓力和挫折時能夠保持冷靜、客觀、理性的心理,正確對待和分析壓力源并能努力找尋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3.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使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生產與生活

        培養健康、豁達的心理狀態無疑能夠更好地應對來自生活和工作的種種不如意。這種良好心態對職業院校在讀學生大有助益。因此,職高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使其更好地融入社會生產與生活。

        二、職高班主任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引入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突破了傳統心理學過于關注疾病治療層面的局限性,將心理專業拓展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格修養等更廣闊的范疇。職高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引入積極心理學能夠讓學生形成更加積極的求學和處事態度,不僅在應對壓力時更易保持清醒,也更能避免遭遇挫折時陷入過度消極的惡性循環中無法自拔。

        班主任要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幫助學生樹立起珍愛工作與生命的良好品質,強化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使學習、工作中遭遇的一切成為充滿樂趣和希望的挑戰。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學習記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雖然那些“手藝人”不如寫字樓里的白領們光鮮靚麗,然而,這些執著于傳統技能的大國工匠卻以其精湛的修補技術讓因時間磨蝕而殘破的文物重新煥發了生機。正是這些憑著一技之長日復一日辛勤勞動的基層工作者,在旁人看似枯燥乏味的點滴辛勞中兢兢業業,不懼怕失敗與挫折,在與無數細小困難的持續斗爭中成就了偉大的歷史。

        2.通過實踐提高教育的成效性

        要體現心理教育的成效性,必須落實到實踐層面。而通過實踐途徑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比純粹的書本教學更具可操作性,尤其是在職業院校中。因此,通過實踐提高教育的成效性是職高班主任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值得嘗試的策略。

        比如,在學生實訓或頂崗實習過程中,班主任不妨結合職業道德與修養、企業文化等形式和內容加強愛崗敬業、遵章守紀、樂于奉獻、誠實守信等心理健康教學。也可以與來自企業的工程師、技師等合作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專業職業人的言傳身教讓理論知識以更加立體、生動的形式提高教育的滲透性和固化作用。

        當前,快節奏的工作與生活和越來越沉重的壓力讓職業院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承受著重負。職高班主任開展管理工作必須充分認識到這樣的問題,不斷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并創新教育模式,為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進入社會工作崗位奠定基礎,為社會輸送合格的職高畢業生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方向S.淺探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之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18.

        第2篇:管理學主要知識范文

        關鍵詞:管理學;教學;對策

        一、目前《管理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管理學》教材內容陳舊?!豆芾韺W》是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受用面較大。目前市面上《管理學》教材頗多,但教材內容大同小異,相似度較高。所以,《管理學》教材內容的陳舊影響到了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它要求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管理學》教學還是偏向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存在空白。雖然有的高校已經意識到了《管理學》的實踐性,安排了實踐教學,但實踐教學的課時量很少,或者在執行時實踐課時也用來理論教學。所以《管理學》教學還是就理論教理論,并沒有達到它實踐性的目的。

        (三)教學形式單一。傳統的教學形式主要是以課堂上教師講授為主,《管理學》教學亦是如此。目前,《管理學》的教學形式還是以教師在講臺上講授,學生在底下認真聽講做筆記為主。這種形式僅僅讓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有所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并沒有被培養,更沒有提高。另外,枯燥的理論知識也讓學生對學習《管理學》失去了興趣和積極性。

        (四)考核形式單一。對一門課程的考核,通常都采用的是筆試的形式進行的,《管理學》的考核形式也是如此。每學期期末通過考試的形式來考查學生對《管理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如何,學生為了能通過考試,針對其所作的筆記和課堂中講授的理論知識進行熟記,有的不能理解的就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這樣最終學生通過了考試,但對《管理學》的知識沒有真正的理解,而且學生的管理實踐能力也沒有被培養起來,偏離了學習管理學的目的。

        二、提升《管理學》教學質量的對策

        (一)選擇新版《管理學》教材。教材是學習一門課程的基礎。目前市場上《管理學》的教材較多,但知識較為陳舊,影響了學習的效果。所以,在選擇教材時,針對時代的發展和需要,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教材。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學校可以組織教師編寫教材。這樣教師對教材就會有深入理解,教材的內容也會有針對性,適應性。

        (二)增加《管理學》實踐教學?!豆芾韺W》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理論知識的教學是基礎,其目的是要讓學生有管理的思想并有運用知識的能力。實踐教學是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也是《管理學》課程性質的要求。所以在《管理學》的教學中,應加大實踐教學的課時量,多讓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并提升學生的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養。

        (三)豐富教學形式。豐富的教學形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管理學》本身的理論知識內容較多,但其教學和學習的目的是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這些特點對《管理學》的教學形式提出了多樣的要求?,F實中,《管理學》的教學主要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最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要以學生為主導,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發揮學生的主觀性,提升學習效果。在新技術下,教學手段也多樣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有新鮮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四)多種考核形式相結合。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主要是通過考試進行的,這是由傳統的教學理念形成的。目前,從對人才的要求上看,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比較高。另外,《管理學》本身的課程特點,也對學生的考核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為了提高《管理學》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考核應該打破傳統單一的考試的形式,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通過討論的形式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出解決辦法。最終還可以通過小論文的形式闡述自己的觀點,形成文字成果。這樣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文字敘述能力,多方面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豆芾韺W》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它旨在培養學生的管理思維和管理實踐能力。在目前的教學生,《管理學》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影響到了學習的效果,也影響到了學生對其他課程的學習。因此,針對《管理學》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要尋找解決的辦法,提升《管理學》的教學質量,同時也提升學生的管理素養和管理實踐能力,為其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李梅 單位:陜西服裝工程學院

        第3篇:管理學主要知識范文

        一、管理學學科他引積極性和自引分析

        以管理學為中心,存在著一個學科交叉群體,我們用學科的總自引數/他引次數(C)除以該網絡中發生的總引用/被引次數(N)(即C/N值)來表示引用環境中該學科的表現。在不同引文環境中,縱軸N與橫軸C以及C/N所表示的意義不同:在引用網絡圖中,橢圓縱軸N代表學科引用和自引的總體情況,橫軸C代表學科引用其他學科的數量,因此C/N代表該學科引用其他學科的積極性(稱為他引積極性)。他引積極性越高,也就是該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科學知識交流的積極性越強。而在被引網絡中,橢圓縱軸N代表學科被引和自引的總體情況,橫軸C則代表學科被其他學科所引用的數量情況,那么C/N就表示該學科對其他學科所產生的引用影響(即他引影響)。

        有了圖形的意義,我們來看一下2006年以及2003年管理學在學科群中的表現情況。由于本文是管理學的發展動力分析,因此在以下的分析研究中只從管理學引用其他學科的情況角度來分析,不考慮其他學科對于管理學的引用情況。如圖1所示,圖中的圓圈主要是為了更好的體現橢圓的形狀,說明管理學引用其他學科的數量占總引用量的比例比較高,他引積極性高,管理學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科學知識交流的積極性越強。根據圖中的數據,經計算可以得2006年C/N=70.5%。從數據和比值確實反映出管理學學科的他引積極性很高。再來看看2003年的情況,經計算可以得出2003年C/N=71.8%,結論與2006年的基本相同。從這兩個時間點的圖中,可以看出在幾年的變化中,管理學始終保持著很高的他引積極性,與其他學科間的進行知識交流的積極性很高,體現了學科自身處于交叉學科的特點和未來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兩年計算所得的C/N值大致相同,那么1-C/N所得的就是兩年的管理學學科的自引比率,從這個角度可以說雖然兩年的自引比率不是很高,但是自引比率比較穩定,兩年間沒有大變化,說明管理學學科內部發展比較穩定,學科內部各個下屬學科間的知識交流穩定發展,自引量呈現穩步上漲的趨勢。

        二、不同學科對管理學的推動分析

        1. 引文年代分布分析

        管理學與多個學科間存在著相互作用關系,那么每一個學科對于管理學的促進情況又如何呢?下面以2006年時間點的引文數據為基礎,分析每個學科對于管理學的推進情況。

        先看看管理學的引文年代分布圖以及幾個高相關度學科的被引情況,如圖2,3所示。

        對比圖2和圖3,可以看出以下幾個問題:1)不論是總引用或是具體到每個高相關度學科的被引情況,雖然累計引文量都在增長,但從2006年到1997年每年的引文量都在變化,反映出不同時間點上管理學與其他學科間的引用情況都在變化;2)對比第一幅圖中總引用曲線和第二幅中的曲線分布,可以看出社科、工程、計算機、數學這四個學科的曲線峰值與總引用曲線的峰值大致相同,都是集中在2003-2001年,說明在管理學學科引用的高峰期,也可以說是管理學學科吸取知識、獲得思想方法、學科發展的快速期,這幾個學科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而統計和自動控制這兩個學科,每一年的被引用量的變化差異不大,保持著一個較低的水平。

        2. 高相關度學科被引半衰期分析

        通過引文年代分布圖的對比分析,我們看到了每個高相關度學科的被引數量的年代分布規律,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我們引入被引半衰期,用它來衡量某個學科現在尚在被管理學學科使用的全部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多長一段時間內發表的。目的不是來衡量某學科文獻的老化速度,而是用來探究在管理學的發展中,某學科究竟是新知識還是歷史的知識對管理學的推進作用大。

        被引半衰期的計算方法,這里采用下面的公式:

        根據公式(1)和(2),被引半衰期的計算過程[51,52]如下:

        根據學科被引用數據,擬合出引文分布函數參數值(),從而得到學科的被引用分布;利用累計引文分布函數2來推導被引半衰期的計算公式,首先令,則被引半衰期滿足下式:

        (3)

        公式建立了引文半衰期與參數、和關系,利用該方程研究了分別隨參數和的變化規律。當學科的被引用分布參數 、 和 被辨識出來后,我們就可以利用求解出,即求解出各個高相關度學科的被引半衰期。

        根據表1中數據,結合半衰期計算公式和計算方法,得到下面的各個學科的被引半衰期,見表2。

        6個高相關度學科的被引半衰期已經清晰可見,從整體上看各個高相關度學科的被引半衰期都比較長,說明管理學與各個學科間的知識傳遞過程比較慢。從細節上看,工程、自動控制、計算機的被引半衰期相對較短,而社會科學、統計、數學的被引半衰期相對較長。根據被引半衰期的意義,工程、自動控制、計算機這三個學科被管理學學科使用的全部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7-8年間發表的,可見這三個學科的較新知識被管理學應用的比較廣泛;相對的,社會科學和統計以及數學學科被管理學學科使用的全部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12-14年發表的,說明了這三個學科的歷史文獻對管理學的作用很大。

        同樣是高相關度學科,但是被引半衰期卻有長有短。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文獻的增長。增長和老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被引文獻迅速增長,說明學科間的關系密切,被引學科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思想等促進管理學的發展。被引文獻增長的越快,文獻的被引半衰期就越短。

        第二,學科的特點。文獻的內容所屬學科的性質和特點不同,那么半衰期也會有很大差異。有些學科由于研究工作活躍,不斷需要新方法、新試驗,知識更新快,文獻的半衰期較短。而另一些學科,它們的發展主要是知識的累計而不是修正,所以學科文獻的半衰期較長。學科自身文獻的半衰期不同,必然會影響學科的被引半衰期的不同。這也是幾個高相關度學科的被引半衰期不同的原因之一。

        第三,學科發展的階段。在學科發展中,都要經歷產生、發展、成熟等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的發展階段,文獻的更新增長的速度不同,例如:學科發展到了成熟期后,文獻增長速度變小,此時科學活動的結果主要是在于知識的累計而不是修正。此時,當學科被其他學科所應用時,體現出來的就是被引半衰期較長,舊知識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3. 高相關度學科貢獻度分析

        我們發現社會科學、工程、計算機和數學的貢獻度都比較高,而統計和自動控制的貢獻度較低。這與管理學的學科特點有關。管理學早先是從工程學科分離出來的,工程的知識和思想對管理學的發展始終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學等計算工具的普及,對管理學的發展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每個學科在發展過程中,自己對自己的促進作用是非常大的,自己學科發展過程中的知識體系、學科建構等等,都是自身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依據。從表3中我們看到,管理學對自己學科發展的貢獻度將近達到了30%,表明管理學在發展過程中,自己學科的知識和思想對自身的發展起著首要的促進作用;再看前一節中的表1,看到管理學的自引用半衰期是9.6,相比來說是比較長的,表明管理學學科內部的知識傳遞過程也是比較慢的,歷史文獻的在學科自身發展中的作用比較明顯。

        三、結論

        從動力學角度首先對學科發展進行了分析,結合管理學科引文數據,從管理學的他引積極性和自引兩個方面進行討論,得到促進管理學學科發展的外動力和內動力。研究發現管理學科的發展動力主要來源于自己本身的推動,即內動力,發展的外動力主要來源于工程、社會科學、數學、計算機、統計等學科。其次,在對促進管理學學科發展的外動力因素――高相關度學科為研究對象,采用引文年代分布分析、被引半衰期以及學科貢獻度等分析發現,不同學科對于管理學的促進程度是不同的,知識傳遞速度和貢獻度差別也較大,工程、計算機、自動控制學科知識對管理學科的傳遞速度比較快,社會科學、數學學科知識傳遞速度較慢;社會科學、工程、計算機和數學等學科對管理學科發展的貢獻度都比較高,而統計和自動控制的貢獻度較低。該研究成果過對管理學在今后的發展中如何把握學科間的交流起到了啟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大椿.科學哲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2

        [2] Ziman,J.M.Public Knowledge, An Essay Concerning the Social Dimension of Scie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8,58

        [3] 李春景,劉仲林.現代科學發展學科交叉模式探析.科學學研究,2004,22(3):245.

        第4篇:管理學主要知識范文

        關鍵詞 獨立學院 管理學課程 模塊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11

        Research on the Modular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LI Zhen[1], LI Shixiang[2]

        ([1]Hubei Business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479;

        [2]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The modular teaching mod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flexibility, purpose and strong practicality. It can solve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management course in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learning problems such as fragmentation,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Connection problems. Management course module teaching, help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s the need independent colleg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management course; modular teaching

        1 模塊化教學的內涵

        1.1 什么是模塊化教學

        模塊化教學是在著名的程序化指導式教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Riasat Ali,2005)。模塊化教學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流派有兩種,一種是20世紀70年代初由國際勞工組織研究開發出來的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塊式技能培訓),也稱作任務模塊,它是以崗位任務為依據,以技能培訓為核心,以現場教學為主的一種教學模式。另一種是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也稱作能力模塊,它是以執行能力為依據,以從事某種職業應當具備的認知能力和活動能力為主線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中的模塊化教學模式是指以上兩種教學模式的融合。

        1.2 模塊化教學的特點與優勢

        1.2.1 模塊化教學的特點

        一是模塊化教學增強了課程內容的靈活性。例如,管理學課程可以根據知識體系劃分不同的模塊,每個模塊又由一個或幾個單元構成,每個模塊之間可以是并列或遞進的關系,可以單獨操作,也可以自由組合操作,靈活性強。同時,根據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對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靈活地增減教學模塊的內容,按需施教,學以致用。二是模塊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傳統教學模式的灌輸式教學,老師講學生聽,是講授-接受的模式,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模塊化教學中,教師會合理安排和調整教學內容,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如案例式教學、情境式教學、項目式教學、角色扮演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有利于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三是模塊化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傳統教學模式下,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是被動地學,因而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而模塊化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在教學中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學習和展現自己的機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確定自己的個性化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主體性。

        1.2.2 模塊化教學的優勢

        模塊化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模塊化教學的目的性強。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根據課程的章節來講解,沒有針對性,模塊化教學是根據培養目標確定課程內容,再根據課程內容確定模塊,教學目的性強。二是模塊化教學突破了傳統學科教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精簡不必要的知識,整合課程內容,優化學生知識結構,滿足不同專業方向和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要求,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注重提高應用型人才的綜合素質。

        2 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教學內容安排方面

        獨立學院培養的學生相對于一本、二本高校的學生來說,應該是高級應用型人才為主,然而獨立學院由于辦學時間不長,教學基本是仿照一本、二本高校的教學模式進行的,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基本上是按傳統的管理職能,即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等來安排篇章,這種安排系統而且全面,但是獨立學院的管理學課程的課時普遍少,大約40個學時左右,這樣要面面俱到,教師連講純理論的時間都不夠,更談不上用在實踐應用方面的學時了,導致在教學時間上沒有保障,學生也感覺很枯燥無味。

        2.2 學生學習動力方面

        一方面,管理學課程理論性很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它揭示的是企業管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僅靠傳統的教授方法,獨立學院學生難以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管理學課程的實踐性很強,管理行為的實施主體和主要對象都是人,人是社會的人,離不開社會實踐,然而獨立學院傳統的管理學課程教學缺乏實踐教學環節,再加上獨立學院學生之前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社會經驗匱乏,無法感同身受,這些都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的動力不足。

        2.3 教學方法選擇方面

        獨立學院多數教師習慣于課堂講授的單一教學方式,通常是按照教材的篇章對管理學概念和理論進行系統的講授,學生被動地接受,這種灌輸式的課堂教學,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更談不上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這些都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3 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實行模塊化教學的必要性

        3.1 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人才培養目標是獨立學院通過人才培養活動使受教育者達到預期結果。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包括功能定位、區域定位以及專業定位三個方面。功能定位基本上是應用型本科教育,區域定位上主要是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專業定位上是優勢專業、特色專業。所以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有合適的知識結構和一定的理論深度,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復合應用型本科人才。應用型人才培養是以知識傳授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中心,以提高素質為主線。其特征表現為厚知識、強技能和高素質。管理學課程模塊化教學不僅讓學生學會管理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將管理學知識內化為學生的管理思想,并能將一般管理知識靈活應用到各種管理活動中。教學培養目標為:一是了解管理前沿理論;二是掌握管理基礎知識;三是能夠運用管理理論解決實際管理問題??梢?,管理學課程的模塊化教學模式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是一致的。

        3.2 很好地解決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銜接問題

        管理學課程是獨立學院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是專門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該課程的理論性很強。同時,它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特點,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要學好理論知識,又要重視理論的應用,加強實踐環節的學習和運用。然而很多獨立學院教學沿用了傳統的純理論性的教學體系,在管理學課程上還是采用過去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的現象,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模塊化教學改革則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模塊化教學模式是按照崗位需求對學生所需的知識結構進行模塊化分解,然后整合管理學課程內容,每個模塊可以單獨學習也可以組合學習,而且,模塊化教學模式提供了彈性化及碎片化學習模塊,適應了互聯網教育時代的知識共享、在線學習、移動學習等新型的碎片化學習模式。管理學課程模塊化教學是圍繞某個模塊采用講授、討論、模擬、實驗、練習等不同的教學形式,使得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緊密結合,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很好地解決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銜接問題。

        3.3 管理學課程模塊化教學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獨立學院傳統的單一的課堂講授教學方法使得學習能力,特別是自學能力成為許多學生的薄弱環節,教與學的矛盾突出表現在過于強調教師的中心和主導地位,影響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模塊化教學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針對管理學課程的核心知識點,我們可以設計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形式,如案例教學、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管理游戲、專題討論、項目等教學形式,為學生們創設高度逼真的管理情景,讓學生深度參與這些直觀的感性的知識,使他們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模塊化教學模式減少了純理論的講解,降低了課程的難度,并且利用有限的學時時間學到更多的應用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

        3.4 管理學課程模塊化教學有利于師資水平的提高

        模塊化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塊化教學實現了教師從單一教學方式到多種形式教學的轉變,從教學到導學的轉變,模塊化教學要求教師授課前要作好知識準備,精選教學任務并完成各個模塊的導學任務,介紹內容要講究藝術性,對教學內容的把握達到游刃有余的程度,評估時尊重學生成果。同時要研究各個模塊的教材及相關資料,深度挖掘適合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自學資料,編寫更適宜的教材和參考資料、指導手冊等。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模塊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教學活動,然而,教師自身對管理知識領悟能力及教學方法駕馭能力是決定模塊化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教師應該自覺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訓練實踐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4 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模塊化教學的思路

        4.1 確定管理學課程模塊教學步驟

        首先,明確管理學課程教學目標。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是管理類專業的學科基礎課,是以傳授管理知識為基礎,提升管理能力為本位,為社會區域經濟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課程目標是以獨立學院學生的能力養成為中心的,即立足于學會應用理論和技能、學會社會活動的教學目標。其次,進行課程教學分析。管理學課程教學分析包括課程教學內容分析、學生特征分析和教學環境分析。再次,進行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塊設計。在管理學課程教學分析的基礎上,圍繞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教學目標,以課程目標為導向,設計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塊,每個模塊的設計應該以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內容為依據,模塊與模塊之間層層遞進、相互支撐。最后,是管理學課程模塊教學的組織實施。根據各教學模塊的實際需要,采用相應的考核方式,對課程各個模塊進行合理篩選,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手段組織教學。例如,有些模塊需要運用傳統教學方式方法,有些模塊需要運用現代教學方式方法,而有些模塊則需要運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方法。

        4.2 管理學課程模塊化教學內容設計

        模塊化教學的關鍵點就是設計各個模塊的教學內容。根據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教學目標,將原來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性實用性綜合處理,編寫統一的課程教學內容。課程內容設計必須適應獨立學院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能力,有針對性地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和側重點。管理學課程通常是其他管理專業課程的先修課程,獨立學院學生學習管理學課程時,還未學習其它專業課程,學生專業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因此,管理學課程應按照由基礎知識到前沿理論、由理論到實踐的思路,整合管理學教材的內容,把其分為三大模塊:管理知識模塊、管理能力模塊和管理素質模塊。管理知識模塊采用講授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管理思想與管理理念等基礎內容。管理能力模塊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式教學、情景模擬式教學、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教學方法,包括計劃與決策能力、組織能力、領導能力、溝通與協調能力、引導與控制能力、激勵技巧應用等方面內容。管理素質模塊主要采用項目式教學、參與式教學、學生探究式教學等教學方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團隊協作、自我管理和創新思維等內容。三大模塊下面根據需要可以劃分出若干小模塊,每個模塊根據內容和需要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

        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2013B409)成果

        參考文獻

        [1] 狄寒梅.管理學教學方法改進研究.科技信息,2011(5):127.

        [2] 楊娜.高等院校戰略管理課程模塊化教學研究.經濟師,2014(12):252-253.

        [3] 宋偉,安鋒.基于模塊化技能訓練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手段研究――以實戰模擬的企業管理課程教學為背景.民營科技,2014(7):304-305.

        第5篇:管理學主要知識范文

        關鍵詞:管理學;參與式教學;教學方法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知識經濟和多元文化的發展已經對傳統的教育環境和教學方式形成了強烈的沖擊,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從而完善自我發展的自主創新性,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人才已引起各高校的廣泛關注。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升大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思考解決問題能力,更好地培養大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越來越引起高校和教師的重視。

        一、問題提出

        《管理學》是經濟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是學習經濟管理類專業知識的先修課程和基礎課程。該課程涵蓋了管理思想、管理哲學、管理理論、管理藝術、管理行為、管理方法等各種管理知識和管理活動內容,需要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為支撐,其理論和概念有較強的抽象性和藝術性。對《管理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將會直接影響到對經濟管理類其他后續課程的進一步學習和把握。因此,多數大學經濟管理類專業都把該門課程安排在大一新生的第一學期學習。

        大一新生剛從高中階段步入大學,從緊張繁忙的被動學習生活中步入自我學習為主的大學生活,正確合理的學習方法引導對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將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最直接有效的引導方式則來自于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法。另外,從小學到高中,多數學生已習慣了課堂中填鴨式的被動學習方法,習慣了課后埋大量做練習的學習方式,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思想理念和意識不強,課后主動圍繞課程搜集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

        此外,大一新生剛從高中升入大學,對《管理學》涉及學科的綜合知識掌握和了解較少,企業管理活動和社會活動經驗較少,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以學生聽課為輔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造成了學生對《管理學》不感興趣,甚至厭學、逃課的現象。

        對管理理論和知識的學習,須要借助管理實踐活動來理解和掌握。而抽象復雜的管理實踐活動單靠教師的講解不僅讓學生難以理解,也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變填鴨式的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為各高?!豆芾韺W》教師探討的目標。經過筆者近十年的企業工作經驗和多年的《管理學》授課方法探索研究發現,《管理學》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既兼顧了《管理學》的學科特征,又兼顧了大一新生的學習特性,是較為適合的教學方法。同時該方法融學生的知識培養與能力培養為一體,完全符合了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只有靈活地將《管理學》知識與組織管理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參與式教學方法,運用情境參與、講授與訓練、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思考與訓練、管理實踐等多種形式,才能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打破“以教師為中心” 課堂教學模式,豎立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才能更好地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參與到管理實踐,在參與教學中理解相關概念,掌握相關原理,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

        二、參與式教學方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在參與式教學方法的指導下,教師授課過程中結合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激發學生課堂自主W習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教學的環節中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完成對知識的學習、積累、理解和掌握。

        為了保證《管理學》參與式教學的順利實施,應盡量采用小班上課。班級人數以45人左右為好,在上課過程中,首先組建“公司”模式的“學習型組織”,在此基礎上實施多種參與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全員參與的互動式課堂。

        (一)組建“公司”模式的“學習型組織”,使學生參與到團隊管理活動過程

        由于大學生沒有企業一線管理的經驗,所以對管理活動的認知較為抽象,為了使學生對管理活動有一個清楚的認知,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組建公司的形式代替平時學習中的簡單學習小組,一般5~6個人為宜,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和扮演公司管理者角色,并由學生為自己的公司命名,推選最高層管理者為公司負責人。

        當每個學生的管理角色確定后,所有學生的公司組建也已完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識《管理學》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進而由學生制定所在公司本學期《管理學》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明確公司內管理者的工作分工,并最終形成書面材料在班級評比展示,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本公司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修改的思路,制定出最優的“公司”目標和學習計劃,形成積極參與式的“學習型組織”進而圍繞目標展開對管理學的學習和認知。

        通過公司組建的形式,不僅能使學生參與到管理活動當中,體會管理者的日?;顒?,也可以了解管理者在管理過程當中需要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為后續《管理學》參與式教學方法的使用奠定基礎,激發了學生對管理學學習的興趣和期望。

        (二)實施多種參與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全員參與的互動式課堂

        1.情境參與:主要通過模擬組織管理中的某些場景,讓學生親自參與,親身體會管理的相關理論和方法的使用。例如在進行組織部門化學習中,面對多種部門化設計,如何讓學生既能輕松識別不同的組織結構,又能指出不同組織結構的優缺點,同時也能根據項目的需要由學生親自設計出簡單的組織結構。這時可以把原來班級中建立的“公司”式“學習型”組織,整合成一個“大型集團”,教師作為CEO,可以設定多個不同的項目,由學生共同參與,根據項目的具體需要進行不同部門化的設計與組建。最后再以已建立的“公司”式“學習型組織”討論對組織部門化的認識和理解。

        2.問題思考:《管理學》的知識點比較多,比較抽象,有時不容易理解,教師講授必不可少。但枯燥的講授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和理解,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引起學生興趣,教師在概念和理論講授時除了多引用一些簡單的案例幫助理解外,還應多穿插一些提問,引起學生的思考,由學生帶著問題去查資料學習,最后與老師詮釋的解答相比較,找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差距。該方法使學生從思想上和精神上參與到管理學知識和方法的學習,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案例分析:參與式教學法要求多搜集管理學案例,運用案例教學,使學生融會貫通所學管理學知識,加強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管理活動抽象性較強,需要用管理中的案例來呈現,案例分析是最好的參與式教學輔助手段。案例有簡單案例和綜合案例之分。在講解難懂的知識點時,可以多穿插幾個簡單案例,加深學生的理解。在每一個單元穿插綜合案例,以“公司”為單位進行討論分析,得出結論,并在課堂中進行公布,最終由教師進行點評補充。此外,為了提高學生課后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針對每一部分知識點由每一個“公司”搜集典型的案例,在課堂中進行分享。

        4.問題討論:問題討論法主要是由老師提出管理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的方法提出問題,尋找答案。

        該方法分課堂討論和課后討論兩種,課堂討論主要是教師在授課前圍繞著本節課將要講授的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在學習當中進行思考。當教師知識點講授完畢,由學生以公司為單位根據所學知識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在分析當中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和回顧,最終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后討論主要是教師在課堂結束前向學生提出問題,由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在課后進行相關資料搜集,并以公司為單位對該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找出答案。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可太過簡單,而且要盡量以發散性問題為主,且問題要來自于生活,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要有一定的啟示性。

        該方法使用時,如果教師所提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則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自覺查閱管理學相關書籍,拓寬管理學學習的知識面,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當中的管理能力。

        5.角色扮演:該方法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扮演管理活動中的某些角色,加深學生對管理學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同時體驗管理者領導方式的運用。

        該方法在使用前,教師要先向學生講解好《管理學》相關知識和方法,以及該方法使用時的相關要求和注意事項,當學生理解和掌握了該方法后,由教師布置和安排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場景,引導學生以管理者的角色在該場景下嘗試利用管理學的相關方法去解決問題。例如管理決策方法中頭腦風暴法的使用,就可以由老師提出問題,以學生組建的公司為單位,由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用頭腦風暴法解決問題并做出最終決策。

        6.管理實踐:該方法主要是通過管理情景的再現,讓學生在該情景下,運用管理學的相關方法,學會解決管理活動中出現的問題。

        該方法在使用時,由教師引導學生在某一環境下,展現管理活動中遇到的有關問題,再由學生以當事人的身份參與該活動,然后根據所學有關知識,以學生組建的公司為例,去嘗試分析解決問題,并形成本公司的解決方案,最終進行各公司間解決方案的展現,評選最優的解決方案。例如在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由教師以學生組建的公司為活動情景,由學生提出本公司的人力資源計劃,并制定近期內可能要招聘的管理人員和一般員工的數量,引導學生面對本公司管理層和一般員工的人力資源短缺問題,制定出不同人員的招聘、培訓方案,并比較各方案的優缺點。將整個人力資源管理的活動過程孕于到真實的管理情景當中,使學生在參與當中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加深對自我管理能力的進一步認識,更加深入了解在今后的管理學學習當中學習方法的改進。

        (三)加強校企合作,學生走出課堂

        校企合作不僅可以為學校和企業的交流提供平臺,更好地促進學校理論知識的轉換,同時也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創新機會,為企業量身定做培養合格的人才,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實現學校和企業的共同發展。

        該方法使用時,可以通過以下4種方式開展。第一種方式可以邀請有經驗的企業家到學校開展講座,講座的內容主要圍繞日常管理工作,為學生展現工作中經常面對的管理問題和解決辦法,尋找《管理學》課程中理論轉換為實踐的方法;第二種方式是邀請企業家以座談會的形式為學生呈現管理實踐中的案例,再由學生以“公司”為單位對該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尋找解決方法,最終和企業家的解決方法作對比,通過座談會的形式找出差距,同時也可以為學生在學習管理學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第三種方式也可以由老師帶領學生親自到企業開展調研,通過走訪了解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面對的管理問題及解決辦法;第四種方式可以安排學生以實習生的身份到企業實習,通過近距離的觀察和親身體驗,以實踐解讀管理學的有關知識和管理方法的運用,加深對管理學的認知和學習。

        (四)改變考評模式,采用綜合考評方法

        要想使參與式教學方法順利開展,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中一張試卷定成績的考評方式。可以采用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綜合考評方法,綜合考評成績滿分為100分,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平時成績定為40分,期末考試成績定為60分。

        平時成績主要用來鼓勵學生平時對課程的積極參與,可以分為學生的出勤情況、參與課堂情況、以團隊合作方式解決問題的情況。其中出勤情況占平時成績的25%,滿分為10分;參與課堂情況,占平時成績的25%,滿分為10分;以團隊合作方式解決問題的情況占平時成績的50%,滿分為20分。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不同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激勵措施。

        期末考試成績主要用來檢驗學生對管理學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情況??梢杂衫蠋熥孕懈鶕虒W大綱的需要對學生相關知識點進行出題檢查。

        經過多年的課程實踐檢驗,參與式教學方法不僅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進一步加強了師生間的交流和合作,拉近了師生間的關系。不僅對《管理學》的教學有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同時也可以適用于其他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

        參考文獻:

        [1]周三多,陳傳明,魯明泓. 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五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第6篇:管理學主要知識范文

        一、目前管理學課程教學的主要障礙

        管理學課程教學活動的組織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偏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運用案例來印證理論觀點,學生對管理的系統性與實踐性缺乏整體認識,不利于提髙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更難以適應現代企業對經管類人才技能的需要。

        (一)學生主體的現實困境

        管理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必須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管理意識與管理技能。因此,要掌握管理學課程的精髓,必然要求學生有一定的企業從業經歷,而經管類專業低年級學生基本上是從高中校門直接跨進大學校門的,缺乏企業鍛煉的經歷,這正是管理學課程授課對象的薄弱之處。

        1. 困境之一:企業經營活動的背景知識薄弱

        學生從髙中校門直接進人大學校門,缺乏參與企業實際鍛煉機會,對企業經營活動的認知匱乏,使得學生很難將管理學課程的基本原理與自身專業聯系起來,很難形成自身對管理活動的認知與技能的需求。在師資方面,由于大學擴招后,各校的專業師資仍顯不足,尤其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欠缺,教師授課壓力大,很難依據各專業的特色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活動。為此,在低年級學生中開設管理學課程,學生很少能結合自己的專業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學習。

        2. 困境之二:學生缺乏必要的企業實踐活動

        在管理學課中,由于受教學場地與教學方式的限制,學生無法在企業生產現場通過自身感官來獲得有關管理活動的感性認識,通過教師來獲得有關管理理論、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使得學生很難將管理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有機地結合。很多普通本科學生從未接觸過實際生產實踐活動,通常對管理學課程的學習,還僅限于如何運用高中時代的學習方法去熟記課本上的知識點,而不是將管理有關的意識與思維、管理活動的組織運用自己的生活中去,更不知道管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就無法將管理的精髓運用于實踐中。

        (二)管理學課程教學的現實問題

        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而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必須具備理論性和實踐性。受制于傳統教學理念,多數青年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以及期末考核等方面的設計還不利于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這降低了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課程教學理念存在誤區

        目前,各個高校都建立有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為了保證課堂教學中教材知識點、實際進度與教師授課情況相吻合,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的認識偏頗:過分注重課本理論知識的講授,忽視對學生管理思維的訓練和管理意識培養。在此理念下,學生學習管理學課程只是在考試前拼命熟記各個知識點,完成期末考核評價之后則將課程學習的知識點完全拋卻腦海之外,成了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2. 教學內容刻板,缺乏系統整合

        目前,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大多是依據管理職能進行安排的,主要圍繞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等職能來進行章節安排,這樣的教學安排體系,需要充足的教學時間作保障,而管理學課程教學學時數多在50學時以下,要完成全部教學內容,就沒有時間引導學生參與管理實踐^由于現行的教學評價體系中要以課本教材為綱,教師被動選擇傳統教材,無法有效整合課程的教學內容,也就無法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課程考核評價過于單一

        目前,對于學生學習管理學課程的評價主要是期末考試的“一卷定成績”,雖然很多院校也在極力推進課程評價方式的改革,加強對學生平時學習的評價比重,但過程考核方式與內容也多偏于課程的理論知識,很少對學生管理方面技能進行客觀評價。課程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試卷作答,重點考核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識記程度,缺乏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過程的考核。其結果是難以提高學生管理思維與意識,管理技能也無法學以致用。

        4. 教學過程缺乏有效設計,教學方法單一

        管理學課程需要結合某一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系統分析和設計,但在教學中,多數教師缺乏企業經營管理的豐富經驗,加之受個人知識面與教學科研任務重的影響,很難有精力和時間去進行系統的教學設計。

        二、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與思路

        依據管理學課程自身具有的實踐性與基礎性的特點,以及人才培養中對管理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目標要求,在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中,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一)基本原則

        1. 系統性與整合性相結合的原則

        在管理學課程體系的設計上應根據系統工程的思想,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管理學課程教學內容的重新構建,明確各章節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方式方法、技能考核評價方式之間的相互銜接、相互協調,形成一套完整的課程教學體系。同時,由于大學低年級的學生對企業經營管理的不了解,需要教師突破課本教材與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不再是書本上理論知識的簡單傳授,而是要教會學生樹立管理意識與管理思維,將學校課堂、企業現場進行整合,運用企業現場、事例來組織教學活動,增強教學活動的生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開放性與共享性結合的原則

        開放性與共享性首先體現在管理學課程教學體系的設計、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效果的考評以及課程考核等,應改變由單一主體(多為授課教師)來實施各項活動的局面,建立起由專任授課隊伍、企業管理人員、學校專業督導人員組成的團隊,對課程教學活動進行全面的效果測評,同時將課程教學設計全案在師生中進行共享,提高課程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

        3. 主體性與互動性相結合的原則

        管理學課程的課堂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管理思維、管理意識與管理技能提升為主線,突出應用性與實踐性。為此,教師應改變以往集體式滿堂灌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加大學生的參與力度。同時,還應為學生進入企業參觀了解提供機會,增強學生對企業經營管理的感性認識,從管理的實踐性與應用性來提高學生學習管理學課程的興趣。同時,在教學活動中,應立足于“發散思維和開放思維”的培養,通過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來提升課程的學習效果。

        4. 實用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

        由于管理理論博大精深,企業管理案例眾多,如果沒有側重及針對性,學生難以從海量信息中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出來,不僅造成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少。為避免上述情形的出現,一方面,教師應根據課程教學時數來精選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突出“實用性”;另一方面,需要教師結合案例教學、角色扮演和模擬訓練等教學方法來增強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培養學生識別問題、診斷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管理學課程網絡教學資源設計思路

        1.體現系統設計思想

        系統設計是管理學課程教學成功設計的首要任務,必須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和授課對象,系統分析課程教學的框架體系,從而準確把握課程教學內容,合理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同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程教學活動,通過引導案例分析、討論、交流、質疑等來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

        1. 體現課程自身特色

        管理學作為經管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培養學生的管理活動的認識以及管理的功能發揮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該課程的基礎知識,而且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管理意識與思維。為此,授課教師應有豐富的課程教學資源,圍繞“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來塑造課程特色。

        2. 體現項目管理思維

        項目管理思維要求管理學課程教學中應體現以明確的具體任務為中心,突出該環節應該解決的問題與達到的教學要求,更多地表現為任務型教學活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教師應事先設定相互銜接、相互關聯、依次推進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相關管理知識與管理能力,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3. 體現過程性考核評價

        過程性考核側重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可以有效改變過去“一卷定成績”的評價方式。其主要體現在分階段、分任務、分項目來對學生的課程學習進行考核。過程性評價是對課程教學質量全面監控的重要手段,要求授課教師必須注重教學方法的轉變,尤其是要體現項目管理思維。同時,過程性評價也要求教師必須持續性學習,改變學習態度和學習風氣。

        三、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與建議

        (一)構建模擬企業運營的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

        針對管理學課程在大學低年級開設的實情,學生對公司及其運營的感性認識欠缺,可以開展模擬企業運營的課程教學模式。一是要依據系統思維對課程教學進行整體設計,研究企業運營的基本活動',把管理學與其他相關主干課程(如: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生產運營管理等)的教學內容聯系起來進行整體設計,避免教學內容的沖突與重復。二是要將管理學課程教學內容與企業組建形式、公司組織架構形式、公司職位分析與職責設計進行有機地結合,將組織的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等職能活動進行綜合設計。三是圍繞從事經濟管理工作必須具備的能力,如:決策與計劃、組織溝通、領導激勵、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來進行課程教學項目的綜合設計。

        (二)以學生為主體,實現教學方法多元化

        培養學生的管理意識與管理能力,應以學生為主體,體現項目驅動的教學任務設計,通過項目實踐來提升學生的管理能力。為此,教師可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是項目驅動教學法。該教學法是以學生組建的模擬公司為載體,由學生扮演不同的企業管理者,組建企業管理團隊,模擬企業經營活動。其實質上是一種模擬實踐教學法,它可以讓學生感知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對未來企業工作的情景和可能擔任的角色有比較全面的了解,為以后從事相應的管理工作培訓技能、積累經驗。

        二是情景游戲教學法。主要通過教師事先預設的商業游戲和團隊練習等活動,讓學生在情景模擬的場景中,去學會管理技巧與方法。如進行瞎子背瘸子游戲,訓練學生的溝通配合能力。情景游戲法可以提髙學生學習管理學課程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是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是把實際教學中企業經營的真實情景加以提煉,圍繞課程教學內容和要點,形成典型教學案例,然后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相互討論,加強學生對于管理知識的理解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案例教學中,學生必須積極參與,教師注重引導,以便學生更深人地理解管理知識,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三)創新教學組織形式與學習形式

        一是通過模擬企業運營來組織教學活動。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應始終體現“項目管理”思維,以企業管理面臨的問題來驅動教學。在教學組織上,應提倡學生組建企業團隊,模擬企業運作,課程教學的課堂講授、課堂討論、課內外作業、復習和考試等教學環節和內容都采取企業形式來進行,營造企業現場氛圍,增強學生對企業的感知能力。

        二是形成團隊交流與學習氛圍。目前,大多數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要點的學習積極性越來越低,單憑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無法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為此,需要給學生施加必要的外部學習壓力,通過團隊成員的互動交流來提高其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如:在課程預習中,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模擬企業,對其可能在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等環節出現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共商解決辦法,最后再結合教師課堂內容的教學要點進行思考,得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提供給老師進行交流。

        三是注重教學實踐形式的創新。一方面,可以通過老師或學生自己先去聯系有意向的企業或組織,把模擬企業的問題帶到實踐中去思考,或把參觀企業的案例帶回課堂進行分析研究;另一方面,應積極鼓勵學生在校期間進行創來看,涉及到公司設立、公司章程的制訂;公司組織架構;工作崗位分析、工作職責與職權;公司正常運營中的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等職能活動以及年度績效考核等事宜。這些領域單靠某一位教師來進行全程講解,很難把握這些領域的精髓,為此需要變革過去單一老師授課的傳統,由一個專業性的教學團隊來進行授課,更能提高課程教學的效果。

        (四)以全面評價為準則,逐步實現考核方式多元化應充分發揮管理學課程考核的引導與激勵作用,樹立以就業、創業為導向,突出能力本位,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實現考核方式的多元組合。評價方式也可用情景處理技巧評價、方案設計水平比較、項目策劃與實施效果衡量、經營主題宣傳演講等方式。

        第7篇:管理學主要知識范文

        [關鍵詞]能力;培養;管理學;教學;改革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嚴格,然而隨著高校的蓬勃發展,人才的供給卻出現了不足的現象,甚至企業的管理類崗位也出現了空缺,社會上逐漸呈現出企業用工荒而學生就業難的矛盾現象。對于企業和用人單位來說,他們需要的是具有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然而目前的高校普遍存在著重視理論學習而忽視了實踐技能培養的問題,因此高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的人才需求就出現了無法匹配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矛盾,進行教學改革是必然的選擇。而基于能力培養的管理學教學改革,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能夠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們學會自主學習,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而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及討論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式都能夠起到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甚至在和現代化先進科學技術相結合后,還能夠有效管理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

        1管理學教學現狀

        1.1缺乏針對性

        管理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重要基礎和主干課程,對于專業課程的設置和知識框架的構建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管理學課程的設置應當和其他的專業課程構建保持一致。因為各個課程在培養目標方面都有著自身的多樣性和適應性,因此在課程體系的設置方面就有著不同的需求,也就是說管理學的理論和知識要求也有著差異性,所以在制定管理學課時和教學內容方面都需要有針對性。

        1.2課程建設不足

        課程的建設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只有具備系統性和完整性的工程才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的效果,其中必須包含的內容有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師資配置、教材建設、實訓環節的基地建設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基礎內容。然而目前諸多高校在管理學的課程建設方面還處于選擇教材的初級階段,無法滿足現代化教育對于高校管理學的教育要求,跟不上時展的步伐。

        1.3輔助教材匱乏

        相對于其他的學科來說,管理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單純地使用理論性教科書只能夠教授學生相關的管理理論、管理方式及管理方法,學生無法領悟到其中所包含的管理藝術和真諦。高校必須明確實踐的重要性,認識到管理知識的學習并不代表著學生們能夠靈活地運用于實踐中,因此,目前高校管理學教學中選擇相配套的教材是重要的問題。其實高質量的管理學教材有很多,然而其中與管理學相適應的習題、案例及教學游戲卻極為匱乏,加上目前市場上所流行的都是經典案例,時間較為久遠,而且中國本地的案例也較少,所以才出現了教材匱乏的現狀。

        1.4授課方式單一

        現有的教學中,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種環境下師生的關系通常會呈現出對立的現象,教師們的意見通常被學生們認為是一種豐富的知識,而學生們的意見則會被教師忽視。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只需要在講臺上教授教學內容,而學生們只需要認真記筆記即可。講臺上的教師與認真聽課的學生們形成了明確的界限,相互間沒有交流和溝通,教師成為了課堂活動的中心,學生只需要圍繞教師來進行學習即可。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并不適用于管理學,管理學具有實踐性特征,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是無法達到的,單純依靠聽管理學的理論和講座是根本無法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和技能的。

        2基于能力培養的管理學教學改革策略

        2.1加強師資隊伍培養

        管理學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師資隊伍質量的影響,部分教師因為缺乏實際的社會經驗,在授課時使用的大多是純理論知識,這種缺乏實際經驗的并且沒有和實際相結合的教學,往往就會造成課堂教學的不生動,在分析問題時語言也極為抽象、難以理解,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果。所以高校應當不斷加強管理和培訓與管理學相關的師資團隊,在引進和培養管理學教師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教師的教學水平,更應當充分考慮到教師是否具備良好的企業實戰經驗,甚至可以分配一些教師到企業中去掛職鍛煉和培訓,讓教師在具有豐富企業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另外,高校還可以聘請相關企業中的專家開設講座、進行演講,在課堂教學中深入探討當前企業和社會中的熱點話題,讓學生和專家進行溝通與交流,從而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開闊他們的視野。

        2.2優化教學大綱

        能力培養是管理學實施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因此高校應當不斷優化和整合管理學的教學大綱,并且增加實踐教學的目標,將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的管理類人才作為改革的基礎,平衡管理學的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從而設計出一套能夠和理論教學相適應的實踐教學方案。一方面高校可以適當地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并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還可以通過在企業中開設管理學的第二課堂,打破課堂的界限,建立校外實訓工作基地,促進校企合作,讓學生們深入實際的企業單位進行實踐,不僅能夠營造出良好的社會環境,在參與企業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還能夠了解實際工作的環節與流程,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2.3應用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其實就是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它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完全不同,是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將實際的管理案例作為教材,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中討論和分析相關案例問題,從而發揮出他們的潛能,并且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格局,變成了教師是主導者而學生才是主體的模式,更加重視師生間的互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有利于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管理學教學時,應當善于運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蘋果、華為等公司的成功案例,充分結合學生身邊的管理問題,給學生營造出較為真實的分析和討論環境,從而加強他們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2.4融入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法主要是指以收集到的管理學資料為基礎,以探討性和實用性為管理內容,變成情景模擬的劇本,或者設置模擬動作,然后通過多媒體和網絡視頻等科學技術手段,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管理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扮演角色的時候身臨其境,有利于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再配合教師的分析和指導,能夠有效提升管理學的教學效率。使用這種教學方式時,教師應當轉變過去的純理論教學模式,學會充分運用各種情景和案例,營造出良好的情景氛圍,在相互交流和互動中使學生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此外,這種教學方法,有著真實性和生動性的特征,對于學生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能夠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培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情景教學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感覺,以及所處的工作環境,從而加深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并且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實踐能力及自我認知的能力等,為他們今后從事管理類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教師可以依據教學的任務,使用電影的情景體驗方式來設計管理學的教學,借助相關的管理學電影,引導學生從管理學的角度來欣賞影片,當開始課程后,可以讓學生們邊回憶影片的劇情邊展開管理學的探討,充分分析影片內的管理學特色,在相互交流和溝通以及教師的適當點評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5開展課外輔助教學

        目前,管理類學生的實踐環節主要有專業實訓和畢業實習等基礎環節,而除此之外的科技文化節和大學生創新課題卻并不完善,實踐課的課時也較少,使得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較差,嚴重影響了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因此,高??梢蚤_設更多的實踐環節如開設校外實訓基地,組織學生深入企業進行現場參觀和課程實習,從而了解和認識企業的文化、規模、現狀和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學著思考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參與度,還可以使學生學會運用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甚至可以邀請企業中的成功人士進行課堂講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通過帶領學生參與企業活動的模式,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際企業中的文化和組織結構等內容,也能夠更加容易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傳統的純理論式教學方式相比,在改善教學效果方面更加明顯。例如:可以開展管理學相關的知識搶答賽、PPT制作賽、就業創業計劃賽及無領導的小組討論等活動,充分發揮出學院團委學生會的作用,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學生的換屆選舉及面試應聘等活動中去,不斷豐富高校中的實踐教學。

        2.6改善配套改革工作

        在進行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除了上述幾種,相關的配套改革工作也需要充分重視起來,而管理學的課教學配套改革工作主要有精品課程網站建設、教材編制、教學手段更新及考核機制完善等內容。其中建設精品課程網站主要是指及時更新其中的教案、課件、習題、案例及視頻材料等內容,這些是對課堂教學的良好補充;教材編制主要是指教師可以積極參加管理學相關教材的編寫工作,聯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管理學的相關內容;在教學手段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或者互聯網來輔助教學,并在教學進度中整理和結合相關的管理學媒體報道、視頻資料、案例、游戲,以及學生自主設計的相關方案;在考核機制的健全方面,高校在設置評分時,可以將評價分為筆試、實踐設計兩個模塊,其中筆試的比例要比實踐部分更重,但是并不代表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完成筆試部分,高??梢越⒑透鹿芾韺W課程的試卷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而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實踐設計部分,可以將學生分為團隊的模式進行考核,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精神。在最終評價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平時的表現,如參加課外輔導教學實踐活動情況,使評價更加全面、客觀。

        3結語

        管理學的教學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進步和發展,然而其中還是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也是造成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較差的重要原因,對于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而基于能力培養的管理學教學改革模式能夠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于管理學知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從而使高校的管理學教學模式和方法等理論體系得到豐富,不過目前的管理學教學模式和方法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需要進一步地研究和探索。

        主要參考文獻

        [1]袁珺.翻轉課堂在管理學基礎中的應用[J].信息化建設,2016(4).

        [2]李秋霞,高潔.管理學課程多樣化教學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6).

        [3]梁莉.關于在高職院校管理學課堂實施案例教學的思考[J].致富時代,2016(4).

        [4]王征.應用型本科院?!豆芾韺W》教學改革探討[J].科學中國人,2015(8).

        第8篇:管理學主要知識范文

        關鍵詞:管理素質教育觀 案例教學 案例選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093-02

        當代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加強大學生管理素質教育是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了強化未來管理者管理素質教育,各個高等院校越來越重視管理素質教育,《管理學》作為管理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有利于強化大學生管理理論知識,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管理技能,有利于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形成大學生正確的管理態度。因此,高校教師應該根據時代的變化進行一些列的改革,包括課程內容體系的重建、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探索符合管理素質培養規律的教學模式,更新當代大學生的管理理論知識,提升其管理綜合能力和水平。

        在這種教育觀的影響下,管理學教學的方式也相應的發生改變,于是,案例教學成為管理學教學中的一個主要方法。它與傳統教學方式完全不同的教學方法。它將原有的教學經驗作為課程資源納入課堂,學生在案例的討論、角色的扮演中,對管理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1 管理學案例教學中案例選擇常見的問題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面臨一個常見現象,就是學生面對一個案例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在理論依據的選擇漫無頭緒的時候,學生一般會根據自身生活經驗憑直覺入手,使得案例教學的實際意義大打則扣。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案例選擇出現了問題。案例選擇直接決定了案例教學成功與否。案例選擇不科學,不僅削弱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限制了學生思考。案例選擇常見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案例選擇缺乏系統性

        傳統的案例教學雖然也關注案例選擇,但是沒有從案例組合的角度來選擇案例。學生不能系統認識和把握,降低了學生學習興趣。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注重單個案例的選擇,但是對課程案例缺乏系統思考,不能將單個的案例有機地組合起來。在有的教材雖然考慮了案例的組合問題,但是各個案例之間、案例與理論知識之間缺乏內在的關聯性。所以呈現給學生的是單個的、分散的幾乎沒有關聯的案例。

        1.2 案例選擇脫離實際

        常見的案例教學容易脫離實際,既沒有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缺乏實踐經驗,也沒有聯系我國實際國情,有的與教學知識也沒有緊密聯系。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引用現成的西方案例,脫離了國情、文化、法律及制度環境。有的教師引用經典大型綜合案例,完全不顧學生的感受,學生不知所措,根本不可能思考討論,導致案例教學困難重重。

        1.3 案例選擇過于陳舊

        在案例教學中還有一個常見現象就是選擇的案例過于成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不到教學效果。在管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有的教材還在使用上個世紀的案例,雖然說有些知識點原理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案例不新穎難有吸引力,學生看到過時的案例會覺得索然無味,同時,案例所處的時代環境特征不同,根本就無法實現案例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1.4 案例選擇數量不足

        教師在案例教學中,符合標準的案例數量不夠。在管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保證案例教學的教學效果,既要考慮教學的整體進度安排,還要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還得兼顧案例自身實用性??紤]到眾多的影響因素,可供選擇使用的案例就會受到限制,導致案例選擇數量嚴重不足。

        2 管理學案例教學中案例選擇的標準

        案例選擇的標準決定了案例的質量,關于管理學案例教學中案例選擇的標準,國內外不同學者看法不盡相同。在羅伯特?T?戈倫比威斯基(Robert.T. Golembiewski)看來,案例選擇有四條標準:案例的現實性、案例的可操作性、案例的典型性、案例的實踐性。國內管理案例庫專家張麗華從單個案例的選擇提出了三個標準:符合教學目標、難易適中、適用。這些觀點所討論的案例選擇原則對案例教學中單個案例的選擇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但是,在管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重點關注案例的組合問題??偟膩碚f,案例選擇的標準應該包括:目標性、現實性、典型性、可操作性、新穎性、關聯性。

        2.1 案例的目標性

        管理學案例教學的目標是強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利于管理素質的培養。因此管理學案例的選擇應針對具體的教學目標,圍繞相關管理知識,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濫竽充數。每個章節所選擇的案例,必須與相關的理論知識直接相關,以利于學生對每一章節的難點和重點的理解。

        2.2 案例的現實性

        案例必須符合客觀實際,不僅要真實可靠,而且要貼近生活。管理學案例的選擇,要接近現實生活,有血有肉,真實可靠,不能胡編亂造,同時案例要盡量從本地出發,貼近受教育者的現實生活。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案例,對學生來說更有吸引力和說服力,學生覺得更可信、容易理解。

        2.3 案例的典型性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選擇的案例必須典型,具有代表性。案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為了讓案例很好地體現相關知識,必要的加工處理也是允許的。案例內容結合教學知識,提煉加工,做成經典案例。管理學經典案例,對學生來說能夠舉一反三、在實踐中融會貫通,有利于管理素質的提升

        2.4 案例的操作性

        管理學案例的選擇必須具有可操作性。復雜的案例、西化的案例很容易讓學生無所適從。管理學案例必須考慮學生沒有經驗的現實情況,選擇一些簡潔、條理分明、事件清晰的、貼近現實的、與理論知識直接相聯系的小難度案例的案例。學生易于學習討論,有利于提升學習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2.5 案例的新穎性

        陳舊的案例讓人索然無味,新穎的案例讓人興趣盎然。所以管理學案例教學中必須選擇反映社會熱點焦點的全新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當然,管理領域也不乏經久不衰經典案例,但是選擇經典案例時也要新的內涵,符合時代特色。一句話,管理學案例要與時俱進。

        2.6 案例的關聯性

        案例的關聯性不僅是指案例與知識的關聯,也指案例之間組合邏輯。在管理學案例教學中,將多個案例依據內在的邏輯關系組合成幾個專題,案例之間內在的理論聯系能夠激發學生對案例學習的興趣,比傳統的單個分散案例教學更有說服力,教學效果更好。

        3 管理學案例教學中案例選擇的方法

        3.1 總體教學規劃

        在管理學教學實踐中,要找到現成的管理學教學案例并不是很難,但是對于教師來說,要保證管理學的教學實效性,需進行總體教學規劃。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然后對教學的內容安排、重點難點的確立進行總體設計。教學案例的選擇與安排,最終也是為了服務于教學目標。

        案例的總體教學規劃,不僅要考慮案例的位置、多少、大小、難易程度,還需從案例組合的角度進行系統思考。管理學案例教學,根據教材內容體系(總論、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可以分為六個專題,每個專題下的案例與所涉及的理論直接相關,每個專題之下的案例賦予內在的邏輯因果關系,這樣學生就有可能去琢磨案例之間的內在關聯,給了學生更大的思考空間。在具體案例安排上,每章每節應該有一個難易適中的開篇案例,學習之中,結合簡潔的案例進行理論學習,經過理論學習之后,應該有一個相對難一些的案例強化理論的學習。慮到管理學教學對象都是沒有實踐經驗的低年級大學生,每個專題、每個章節的案例都應該遵循由易到難、由短到長循序漸進的原則,案例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3.2 單個案例的選擇

        按照總體教學規劃,教師需要針對具體內容單個案例的選擇,教師首先要清楚通過該案例的討論讓學生學習或掌握什么等,然后再來具體篩選單個案例。單個案例的選擇必須遵循現實、典型、新穎、可操作的原則,結合具體理論知識內容進行合理取舍。案例后面的問題,則應該圍繞主要知識點,以便于學生分析思考。

        單個案例的選擇,不經要考慮具體內容結合簡潔案例,而且每章每篇之后則需引入綜合案例。簡潔案例圍繞具體的知識點,綜合案例則要體現章節的主要知識,使抽象的理論寓于具體的案例之中。簡潔案例應該源自生活、離大學生很近,而綜合案例則應該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通過簡潔案例的討論學習,使大學生掌握具體的理論知識。通過綜合案例的分析討論,使大學生有一個自主思考的空間,有利于挖掘學生潛能,強化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強化大學生管理素質。

        4 結論

        綜上所述,管理學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擇不僅要考慮案例的位置、多少、大小、難易程度,還需從案例組合的角度進行系統思考。案例選擇必須遵循目標性、現實性、典型性、可操作性、新穎性、關聯性六個基本原則,能有效避免管理學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相對于傳統的簡單案例教學有更好的效果,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潛能,強化大學生管理素質。

        參考文獻

        [1]顧建平.探討和諧視角下的管理學案例教學模式[J].教育與職業,2007(9):78-79.

        第9篇:管理學主要知識范文

        關鍵詞:管理學教學 管理意識培養 管理能力培養

        1.基于管理意識的培養應是管理學教學的根本

        當前在高等院校各個學歷層次的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教學中,不同的教師對課程教學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如有的側重于讓學生把握管理學的基本理論;有的則側重于對學生的管理技能、管理技術和方法的掌握。筆者通過多年的管理學教學實踐,深深感受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管理意識才是管理學教學的根本。

        1.1管理意識是管理活動的客觀反映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是指人類心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它包括人們日常所說的精神、思想、感覺、經驗等所有主觀形式的東西。管理意識是伴隨著人類管理實踐活動而產生的,又高于管理實踐,對管理實踐活動起著指導作用。隨著現代社會管理實踐活動的日益復雜化和多樣化,管理意識的指導作用也不斷得到強化。在現代社會中, 管理者管理意識的指導程度和正確程度, 往往決定著一個組織的命運。

        1.2管理者有無科學的管理意識是履行管理職能的基礎

        對于一個管理者而言,是否具備管理意識比掌握管理技術和方法更為重要。當一個管理者缺乏現代管理意識時,即使給他現代化的管理技術和方法,其也不會自覺地有意識地去運用;而一個具備現代管理意識的管理者,即使不給他現代化的管理技術和方法,其也會自覺地有意識地去學習和創新管理技術和方法,并自覺地運用于管理實踐活動中。

        1.3管理學教學應重在對學生管理意識的培養

        管理方面的應用型人才的能力培養,應集中體現在對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上。這當中發現問題的能力主要是指“洞察力”,如能否透過錯綜復雜的管理現象,發現問題本質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主要體現為系統思考能力,也就是從多方面、多角度、深層次地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為創造性能力、決策能力和實施能力,即提出方案、權衡利弊、做出決斷并組織實施的能力。而洞察力、系統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的基礎則在于有無正確的管理意識。管理意識的形成有利于提升管理者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層次和角度??茖W的管理意識,具有超前反映的特性和科學預見的功能,可以幫助管理者正確樹立長期戰略目標,為管理者指明前進的正確方向;可以為管理者的決策過程提供正確的指導思想,幫助管理者主動細微地洞察和分析各種管理現象,做出正確的判斷。

        因此,管理意識的培養應是管理學教育的根本,學生學習管理學的過程應該是管理意識培養和強化的過程。管理學的教學過程應是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使學生從一種無管理意識化狀態到意識化狀態的轉變,最終達到自覺地運用管理意識從事管理活動的狀態。

        2.管理學教學環節中易出現的偏向

        當前在管理學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普遍存在著一些偏向,不利于學生管理意識的形成和提升。

        2.1教師的角色存在著一定的錯位

        作為一名講授管理學的教師應在教學中扮演指導者和教練的角色。但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常常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的角色是聽講者和知識的接受者。對于學生而言,上課只要帶一雙耳朵和眼睛即可,嘴巴和腦子似乎都可以不要,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生學到的知識主要表現為書本上的教條。

        2.2過于偏重理論知識的學習

        管理學是一門科學,有其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對于尚未系統學習過管理理論,也未接觸過復雜的管理活動的學生而言,系統學習管理理論,在頭腦中形成管理學的整體知識框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就理論談理論,把理論簡單的等同于一系列的概念和管理理論的基本要點,而缺乏與實際的密切聯系,并不利于學生頭腦中的管理意識的形成。過于偏重理論知識的教學,也會導致學生產生枯燥感,失去對課程的學習興趣。

        2.3過于偏重于識記,而忽視理解和應用

        長期以來在管理學教學環節中,一些常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如作業和考試)在引導學生能力培養上存在著一定的偏向,客觀上導致了對學生識記能力的考查,而淡化了對學生理解和應用能力的考查。如名詞解釋題、填空題的答題,只是要求能夠準確地再現名詞的定義或定義中的個別詞語,學生應試只能是靠死記硬背。再如簡答題和論述題應是可以較好的考查學生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的題型,但從實際效果看,學生的應試策略通常也是采取提前準備答題要點,通過死記硬背,以及適當的押題來應試。而死記硬背掌握的知識,缺乏與實際的聯系,考試過后很快就會遺忘,對管理意識的形成實在是幫助不大。

        2.4未能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性和發揮空間

        在管理學的各個教學環節中,常見的都是教師居于絕對主導的地位。課堂上教師滿堂灌,學生只是被動的記筆記;作業和考試環節,教師通常提前擬定出標準答案,并根據學生的答題要點與標準答案的吻合程度給予成績。這就導致學生只能局限于課本和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和應試。在管理學的各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是不可避免的。但居于絕對主導地位,而不能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性和發揮空間,則不利于對學生管理意識的培養。

        3.加強管理學教學環節中對學生管理意識的培養

        如何改變傳統的管理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通過管理學課程的學習,能夠從管理意識層次上有所感悟,應是每一個從事管理學教學的教師應該重視和思考的問題。筆者通過多年的管理學教學實踐,認為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3.1管理學教學應重在“指導”而非“引導”

        “指導”的本意是指示教導的意思,如指導者通過指導使被指導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求問題的解決。“引導”的本意是帶領、領路的意思,如帶著人向某個目標行動。

        指導與引導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這就如同家長教導孩子玩的走迷宮的游戲,一種是家長自己熟知走出迷宮的路徑,并且是親自帶領著孩子走出迷宮;另一種則是家長雖然自己熟知走出迷宮的路徑,但不親自帶領孩子走,而是告知孩子尋找路徑的規律,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尋找,并最終走出迷宮。顯然兩種不同的方法對孩子的教育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帶領的方法使得孩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是這樣,但不知道為什么是這樣。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現象,不知事物的本質及其產生的原因。當以后獨立面對同類問題時,仍然會無所適從。而指導的方式可以使孩子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感悟到客觀規律與事物的內在聯系,從而上升到自己主觀意識上的認識,當以后獨立面對同類問題時,則會很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指導與引導體現了管理學教學的兩種不同方法。管理學課程的教師面對學生應扮演指導者和教練的角色,而非帶路者的角色。

        其次,教師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指導者角色,還要求在理論知識的講授中要善于深入淺出,即理論知識的內容雖深刻,但語言文字要淺顯易懂,結合的實例要形象生動。這將有利于使普遍缺乏管理實踐活動,欠缺對管理感性認識的在校學生,對理論知識有更為直接的理解,有利于促進管理意識的形成。如對管理者面對的程序性決策和非程序性決策的問題,與其讓學生死記幾條定義,不如用人和機器人處理問題的例子,讓學生感受到兩類決策的區別,從而更深刻的認識管理者應如何正確的去處理這兩類決策。

        3.2管理學教學要以案例教學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管理意識是伴隨著管理實踐活動而產生的。因此,管理意識的培養僅靠理論學習,限于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輔之以管理實踐活動的磨練。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中獲得到的感悟,才能給人以深刻印象,成為人們主觀意識上的認識。但限于在校學生的條件限制,學生普遍缺乏管理實踐經驗,這就對管理學教學如何更好地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管理學教學中,通過理論知識的講授使學生掌握管理學知識體系的整體框架,這是教學內容的基礎。在這一基礎上如何使學生進一步把握各個知識點的理解,則要靠理論與實際的密切聯系。現在被人們越來越多的采用的案例教學法,對于管理學教學應是一種行之有效、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方式。在案例教學中,學生必須扮演一個積極的參與者的角色。針對逼真的管理事件進行認真分析和思考,據以得出現實而有用的結論。在這里,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再是書本上的教條,而是活的知識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3.3管理學教學應淡化對學生識記的要求,強化理解和應用

        在管理學教學中,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應試,在學生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這種情況的出現并非是教師的主觀愿望,但作業或考試題型的出題角度不當,是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

        如何讓學生從依賴于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中解脫出來,引導學生從管理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的角度進入學習狀態,其實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近年來一些教師越來越多的在作業和考試中的很多小型客觀題上采用情景模擬化的方法來出題。例如:激勵理論中的強化理論提到了對員工行為的多種強化方式。傳統的出題角度通常直接從強化方式的定義出題,而采用如下情景模擬作為題干,則有明顯的不同效果?!澳彻緛砹艘晃恍聠T工,工作一段時間后,領導發現該員工工作熱情飽滿,業績提高很快。對于這種情況,除了按公司激勵制度的正常規定給予相應獎勵外,如果你作為該公司的領導,最贊同進一步采取以下哪種做法? A、及時肯定他的進步,鼓勵他取得更大成績。B、順其自然,讓他自我激勵不斷提高績效。C、給他提供進一步提高業績的方法指導。D、充分肯定他的成績,提醒他不要驕傲自滿。)

        筆者在最近幾年的管理學教學中,在平時作業和考試中均大量采用了情景分析的方法。如在百分制的考卷中,除了安排學生進行主觀分析的案例分析題外,還要安排30個左右的以情景模擬內容為題干的單項選擇題。堅持下來感覺效果明顯。擬定題目時即可采用管理情景、企業實例或經營故事;也可采用生活工作中的典故或趣聞軼事。這樣一來,學生即可以擺脫死記硬背的負擔,答題時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真正融入到一個真實的管理情景中,從中獲得管理意識的提升。

        3.4管理學教學要給予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的余地

        主觀能動性又稱自覺能動性、意識的能動性,是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計劃、積極主動的有意識的活動能力。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于人們管理意識的形成以及不斷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學教學既然要重在培養學生的管理意識,就不能讓學生始終在教學中處于被動地位,將其圈定在教師規定的框框內。要給予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空間。以教學中的案例分析為例,一些教師通??偸且蕴崆皵M定出的標準答案作為判定學生成績的尺度。這就導致學生在遇到案例分析時,注意力往往不是集中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上,而總是揣摩教師可能的正確答案。其實,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不應該是苛求案例分析結果的正確與否,要給予學生大膽發揮想象的空間。成績的評定應是圍繞學生的邏輯思維過程,對其所體現的各種能力的評價。如看學生是否熟悉管理學及其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能否將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磳W生是否具有系統思維能力,對問題的分析是否全面深入,邏輯是否嚴密完整,是否能夠在多方位、深層次思考和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明確提出自己的觀點。只有給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空間,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學忠.論管理意識.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04期

        [2]柳文超.簡論管理意識.社會科學研究,1990年01期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本色道久久鬼综合88 | 午夜福利网址入囗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例丝瓜 | 久99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综合视频精品第一区 | 在线鲁鲁视频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