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綠色設計的案例范文

        綠色設計的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綠色設計的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綠色設計的案例

        第1篇:綠色設計的案例范文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建筑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的實踐

        綠色建筑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建筑行業的實踐結果。實現綠色建筑,是擺在中國建筑設計師面前的新問題,任重而道遠,不僅需要觀念和技術上的不斷創新和發展,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更需要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以及全社會的參與。目前在建筑設計領域,流行著一些有關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概念,如:“綠色建筑”、“生態建筑”、“健康建筑”等等,這些概念中多少都蘊涵了一些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些概念正逐漸被建筑師、特別是業主所接受。

        與以往的傳統建筑相比較,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設計更注重于事先考慮對環境的尊重與適應,如考慮如何更高效地使用可再生資源,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同時營造出更舒適的居住和工作空間。這就要求設計師要基于高效使用資源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原則進行設計,而不僅僅是滿足功能和美觀的要求。

        在中國,建筑業對可持續發展的沖擊已日益嚴重,來自建筑業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建筑業消耗了大量自然資源,如水、能源、土地和原材料,另一方面惡化了環境,如造成污染、破壞生態環境。

        綠色建筑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建筑行業的實踐結果。目前世界上已建成了一些各式各樣的可持續發展建筑或綠色建筑,不少學者和設計師根據他們的經驗提出了一些設計策略和方法。雖然在建筑設計領域很少有項目將可持續發展作為設計的主要目的,但作者還是收集并篩選出85個運用了可持續發展概念進行設計的案例,大多數案例為國外的建筑項目。從這些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對設計師在建筑設計中了解和實踐綠色建筑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

        2.設計案例統計與分析

        通過對收集到的建筑設計案例中進行統計分析,我們發現以下這些設計方法經常被用于綠色建筑的設計中:

        (1)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如氣候條件、水文地質條件;(2)盡可能利用自然地貌,如山丘、溪流等;(3)加強建筑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4)利用自然采光;(5)利用自然通風;(6)采用熱回收;(7)使用建筑遮陽;(8)使用高性能玻璃;(9)使用太陽能;(10)減少資源的消耗;(11)資源的重復利用;(12)資源的循環利用;(13)使用本地材料。

        通過統計上述設計方法的使用頻率,我們可以進行排序,進而發現哪種設計概念更具有廣泛的實用性。表1、圖1是對85個建筑設計案例的統計和排序的結果:

        表1建筑案例中使用的設計方法統計

        圖1建筑案例使用的設計方法統計

        從上表1我們發現40%左右的項目采用了以下一些設計方法,按使用頻率由高到低進行排列:加強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利用自然采光;利用自然通風;使用太陽能;利用自然地貌;使用建筑遮陽;

        從上述的排序結果我們發現,6項常用方法中有5中與建筑節能有關,如加強建筑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利用自然采光、利用自然通風、使用太陽能、使用建筑遮陽。這主要是因為世界范圍的能源緊缺現狀,已引起了各國政府足夠的重視,很多國家通過法律、法規、政策的形式對建筑節能提出了要求。節能意識的提高帶來了節能技術、產品、工藝的發展,從而為降低建筑能耗創造了條件。

        2.1不同用途建筑的比較

        不同種類的建筑對環境和資源的影響不盡相同,為找出不同類型建筑的設計方法是否存在差異,又因為居住和辦公建筑在建筑中占有較大的比例,我們將辦公和居住建筑單拿出來進行統計分析,對85個建筑案例中的辦公和居住建筑統計結果如下:

        表2不同種類建筑設計情況的統計

        圖2辦公建筑設計方法的統計情況圖3居住建筑設計方法的統計情況

        圖2、3顯示出了在辦公和居住建筑中使用的各種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方法的排序情況。從表2和圖2我們可以發現,在22個辦公建筑項目中有超過半數的項目采用了下述設計方法:利用自然通風;加強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利用自然采光;使用建筑遮陽。

        從表2和圖3中,我們可以發現在24個居住建筑項目中有超過半數的項目采用了下述設計方法:加強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利用自然地貌;使用太陽能;資源的回用,特別是水的回用。

        通過上述統計結果,我們發現對于不同類型的綠色建筑,設計時考慮的側重面有所不同。

        對于辦公建筑,由于使用時間主要集中在白天,可以考慮利用自然采光來節能。因此設計自然采光是首選和最佳的方案。在22個辦公建筑案例中,有12個案例采用了這種設計方法。

        在辦公建筑中空調耗能所占比重最大,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風可以取得顯著的節能效果。在22個辦公建筑案例中,有15個案例采用了這種設計方法。因居住建筑具有用水量大的特點,所以在缺水地區,政府部門會要求廢水回用。目前廢水回用技術是可行和有效的,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居住建筑開始使用“中水”系統。在24個居住建筑案例中,有12個案例采用了這種設計方法。廢水回用效率通常能達到40%~60%。

        由此可見,對不同類型的建筑應分析各自的特點,采用最佳的方法以取得最有效的結果。

        2.2中外建筑案例的比較

        表3中外綠色建筑的設計情況統計

        圖4中外綠色建筑案例中使用的設計方法的統計情況對比

        這也表明我國綠色建筑起步較晚。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國,對石油的需求正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我國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到總能耗的27.5%,因此喚起人們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關注、開展綠色建筑的實踐,在建筑開發和設計領域尤為重要。

        建筑產業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建筑設計方法也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和差異。為找出中外在綠色建筑方面是否存在差異,以下對收集來的建筑設計案例進行分析。國外的70個案例大都來自發達國家,所以表3也可以看成是我國與發達國家情況的比較。

        從表3和圖4我們可以發現,中外建筑中運用得最多的前5項設計方法:

        在我國:加強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利用自然通風;利用自然采光;利用自然地貌;使用建筑遮陽;

        在國外:加強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使用太陽能;利用自然通風;利用自然采光;資源的回用。

        從上述統計結果我們可以發現,中外綠色建筑的設計思路和采用的方法并沒有太大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大致相同,因此我們可以在實踐中借鑒國外成熟的經驗,為我所用、避免走彎路。以下的這些設計方法在中外都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加強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利用自然通風;利用自然采光。

        我們也發現太陽能利用和資源的再利用在發達國家比在我國運用得更為廣泛,這主要是因為技術發展水平的差異和產業扶持政策的不同。在德國使用太陽能可以得到優惠政策的鼓勵,因而太陽能在德國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而在我國缺水的情況日益嚴重,在我國對于缺水城市,不少地方政府強制要求住宅生活廢水回用,因此我國中水的使用正變得越來越廣泛。

        3.結語

        結合筆者多年的經驗總結出,追求可持續發展、發展綠色建筑是建筑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探索尊重環境和高效使用資源,也能幫助建筑師進行理性設計,例如,解決好建筑的朝向、自然通風、天然采光等因素能使得建筑更趨于理性。只有協調處理好建筑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感性與理性完美結合的建筑。

        【參考文獻】:

        第2篇:綠色設計的案例范文

        1基于生命周期設計的工業設計教學與實踐

        (1)家具設計課堂中綠色工藝的選擇和設計訓練。采用綠色工藝是實現綠色產品生產制造的一個重要環節。綠色工藝又稱清潔工藝,是一種既能提高經濟效益,又能減少環境影響的工藝技術。綠色工藝的實現途徑主要有:1)改變原材料的投入方式,對其就地利用,再利用有實用價值的副產品和回收產品,在工藝過程中循環利用各種材料。2)改變生產工藝或制造技術,改善工藝控制,改造原有設備,將原材料消耗量、廢物產生量、能源消耗、健康與安全風險以及對生態的損害減少到最低程度。3)盡量使用自然環境,對空氣、土壤、水體和廢物排放進行相應的環境評價,根據環境負荷的相對尺度,確定其對生物多樣性、人體健康和自然資源的影響。(2)在工業設計教學中敦促學生采取綠色包裝設計。綠色包裝,即符合環保要求的包裝,它要求商品包裝無害平衡,無害于人類健康。在工業設計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提高對環保包裝材料的認識,盡可能拓展環保包裝的應用范圍。例如,圖2中的產品便是用可降解塑料做成的一個環保包裝設計,底部出口可以減少洗發水或沐浴露等在包裝空腔里的殘留,減少浪費,并且本包裝本身可降解、可掛在墻上,增加使用的方便性。(3)在工業設計教育中,增加對綠色產品回收處理設計產品案例的學習。在綠色產品設計中,當評價某一重復回用方案時,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環境負荷、安全性、可靠性及費用是重要的因素,它們的關系式:回用社會效益=日用物資價值+降低的總處置費-收集和加工費。如圖3中土豆雨衣就是利用可回收材料的生命設計案例,工業設計課堂中可增加這類案例的分析學習,增加學生們對可回收材料的認知。土豆是餐桌上常見的食物,不過除了食用您想過它還可以變成衣物穿著嗎?這款特殊的雨衣所采用的原材料就是土豆,它是將土豆中的淀粉提取加工后,合成一種有機塑料制成的。土豆雨衣可以完全降解、無毒無害,廢舊破損后直接拋棄即可,不必擔心污染環境,十分便捷。(4)培養學生低能耗設計的習慣。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會消耗資源并給環境帶來負擔。所以,在產品設計階段就應對產品使用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例如,學生運用太陽能和LED技術設計的產品,把窗戶外側用太陽能板,白天窗戶角度隨著陽光角度接收太陽能,晚上太陽能轉化的電能點亮LED燈。整個產品使用過程能源浪費達到最低。除上述幾個方面之外,在工業設計教學時,還應涉及工業設計相關的方面,如教會學生關心材料、產品儲存及運輸過程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通過減少材料消耗,減輕產品的重量和體積等方法達到這個目的。

        2結論

        工業設計教育直接關系工業設計的未來,工業設計未來又關系人類社會的未來。所以,在工業設計教育中植入生命周期設計思想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在教育中充分普及和重視綠色設計、生命周期設計教育,才能保證未來有更多的設計師真正加入到綠色設計行列當中,只有在工業設計教育中更多地關注生命周期設計教育,才能使環保思想和生命周期設計理念滲透到社會各行各業,引起社會的更多共鳴,從而引發環保社會的共建,把人類帶入到健康的發展軌道上去。

        作者:郭曉燕 曹玉華 單位:華南農業大學

        第3篇:綠色設計的案例范文

        【關鍵詞】生態智能建筑;教學改革;綠色生態設計

        一、課程簡介及特點

        建筑學專業課程主要涵蓋三個方面:建筑設計課程、建筑歷史及理論課程、建筑技術課程。而生態智能建筑是覆蓋在建筑技術內容下的一門拓展課程,是建筑學專業三年級學生的一門專業選修課,以理論講授為主,共30學時。該課程重點講述了生態建筑相關概念、氣候適宜性設計策略、綠色生態建筑案例介紹及解析、建筑節能技術、綠色建筑標準評價等內容。通過生態建筑理論知識的學習拓展學生專業的知識結構,增強生態設計觀。該門課程的特點是內容多且繁雜、覆蓋面廣、學時短,同時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關于光、熱的建筑物理基礎知識來理解相關設計原理,不易深入講授。所以,本人結合課程特點及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對其進行相應的教學研究和改進。

        二、存在的問題

        1、教材繁雜

        隨著國家對生態節能建筑的日益推廣和重視,綠色生態建筑的社會實踐項目和相關理論研究也越來越多,許多高校都相繼都推出了綠色生態建筑的相關課程,大量教材應用而生。但綠色生態建筑涉及的內容廣泛繁雜,有些教材編寫內容泛濫空洞,有些卻過于單一,能夠既全面又深入講述的教材少之又少,所以在教材甄選及教學內容方面需要酌情研究和調整。

        2、建筑物理基礎知識薄弱

        在講述關于建筑通風、保溫、散熱等設計策略的內容時,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建筑物理知識基礎才能夠深入理解和應用,而建筑物理課程是在建筑學四年級才開展的課程,這就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內容上作出適當的添加調整來彌補教學安排上的不足。

        3、學生觀念不重視

        生態智能建筑課程并非建筑學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同時作為理論課,一般學生很難在心理上對其引起重視,所以需要通過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進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三、教學內容改革

        1、甄選教材,整編內容

        經過反復甄選對比,選定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的《生態建筑》一書作為本課教材,這本書內容全面豐富,由于學時限定,所以選定生態建筑概論、氣候適宜性設計策略、節能與能源有效利用技術、生態建筑實踐及綠色生態建筑評價等重點章節進行整編講授,使學生從最基礎的理論認知、生態設計策略原理理解及應用到實踐案例解析、如何客觀正確評價綠色生態建筑有一個全面且層層深入的學習過程。同時,對教材其它內容進行概述補充,使教學內容做到重點突出,主次有序。

        2、適當添加基礎原理內容

        鑒于三年級學生建筑物理知識的缺乏,適當添加氣候環境與建筑章節,講述人體熱特征、室內熱環境及室外氣候因子構成要素,梳理三者之間的關系,強調氣候要素在生態設計中的重要作用,闡述熱傳遞及自然通風的物理原理,為后面章節的掌握打下基礎。

        3、系統化案例,加強解析

        生態建筑實踐部分是重點章節,教材將實踐案例通過低技術、中間技術、高技術三類進行劃分介紹,其中許多案例的生態設計手段雷同且內容淺顯,不易深入解析。本課通過對該部分教材內容及課外資料的整合,將實踐案例以生態建筑大師及作品的方式進行分類講解,不僅能夠系統化案例,對大師代表作進行深入解析,主次有序;同時還能橫向探討不同建筑大師的生態設計思想和生態設計手段,既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加深印象。

        四、教學方法的改進

        1、分組合作,教學互動

        在氣候環境和建筑章節,以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中國傳統民居作為出發點,設置對傳統民居生態啟示的探討環節,引導學生討論思考不同的氣候環境對建筑形式的影響及作用。組織同學們結合各自家鄉的氣候環境及民居類型進行分組研究,從生態學的角度解析山西窯洞、新疆阿以旺、福建土樓、草原蒙古包、徽州民居、北京四合院、湘西吊腳樓、山東海草房、東北大院等不同民居的生態性,通過相關居住體驗的分享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每組以PPT匯報的方式作為最終成果的展示。通過以上教學方法的調整,強調以學生學習為主,老師教化為輔,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大大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協作配合、自我表達的能力,達到了教學互動,事半功倍的效果。

        2、設計練習強化理論實踐

        建筑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是專業設計課,但在學生階段大多數的設計作業都停留在方案初步階段,極少能夠深入到技術實踐層面進行設計,而且設計課程一般不在這個方面做硬性要求,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同學在做設計的時候只考慮基本功能和造型,很少考慮到建筑在面臨實際問題時所處的復雜現實環境,更不可能從氣候環境及生態節能的角度出發進行設計。本門課程結課考核并不采用常規的考試方式,而是自行編訂小型生態建筑設計任務書,其內容或結合綠色生態建筑競賽項目,或設定功能相對簡單、耗時不長且易深入設計的小型建筑作為設計題目。重點要求學生運用生態的設計方法和策略完成建筑設計,并作為重要的考核依據。這樣既檢驗了學生對前面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及時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以生態節能的設計思維切入設計,加強了學生的設計實踐和創新能力。

        3、拓展學習

        當前,綠色、生態及可持續建筑已經逐漸成為國際建筑學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1],與之相關的各類硬技術和軟技術也日趨完善。如何有效地培養和提升建筑學專業學生在綠色、生態及可持續建筑的創新設計能力,是建筑學專業教改研究與實踐的一個重要方向[2]。所以我在教授該課時會穿插介紹ECOTECT、Weather Tool、PHOENICS等模擬分析軟件以供學生課外拓展學習。軟件模擬是通過計算機數字技術手段對建筑設計方案的環境性能進行模擬演示,是近10年來發展起來的科學的輔助設計手段,是軟技術的重要體現。它能激發學生從更加科學量化的角度分析和探索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策略的熱情和積極性。[3]

        與此同時鼓勵和組織學生參加臺達杯、綠色建筑設計大賽等創新性設計競賽,給予學生幫助和輔導,通過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創新設計的內在動力和積極性,從側面提高了學生的綠色生態建筑創新設計的能力和水平。

        五、結語

        通過對生態智能建筑課程各項問題的總結,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都予以了研究和改進,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能夠系統全面地掌握生態建筑理論知識,并在其設計主干課程中正確運用生態節能的設計方法和策略;同時通過實踐練習強化學生綠色創新設計思維,提高綜合設計水平,培養出實踐創新型的復合型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仲德昆,陳靜.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建筑學教育思考[J].建筑學報,2007( 1) : 1-4.

        [2]宗德新,曾旭東,王景陽. 基于建筑性能模擬技術的綠色建筑設計教學實踐與思考[J].室內設計,2012( 4) : 13 - 17

        [3] 劉煜,劉京華,李靜,楊衛麗,畢景龍. 提升綠色建筑創新設計能力的教改探索與實踐[J] .高等建筑教育. 2013(6):137-142

        第4篇:綠色設計的案例范文

        關鍵詞:綠色生態;自然環境;設計要點;地域特色;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he design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introducing natural elements, combined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make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energy saving, green ecological building.

        Keywords: green ecological;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由于環境的惡化,節能環保已成為當下世界共識。近年來國家大力推行節能減排政策,綠色環保理念已被大眾熟知和接受,隨著人們意識的提高,各類綠色節能、回歸自然生態的建筑已被廣泛認可和使用。然而,在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過程中,卻對綠色生態住宅建筑缺少統一的標準和定義,筆者認為應包括以下幾層涵義:首先是結合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合理地安排組織建筑與其它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住宅建筑與環境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其次是擁有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和較強的生物氣候調節能力,滿足人們工作生活所需的舒適環境,人與建筑和自然環境之間形成良性的循環,能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再次就是在住宅建筑精神上既要體現時代性,也要反映地域的歷史與人文環境。

        一、現代綠色生態建筑的特征分析

        生態型建筑環境要有潔凈的空氣、水源與土壤,不受到工業污染,也不易遭受自然災害的侵襲,基本特征如下:

        1)建筑物要盡量保持和開辟綠地,在建筑物周圍種植樹木防風、遮蔭,改善景觀,保持生態平衡。重視室內空氣質量,保持新風在室內的流動。重視人文景觀的保護,建筑物附近有價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遺址應予保留并予妥善安置。

        2)建筑物的資源、能源和其他消耗至最低程度。建筑物應該充分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資源。盡量利用清潔能源(如地熱與太陽能、水能、生物能和風能),保護與改善自然環境。在滿足人們的健康、舒適、安全使用的情況下降低消耗、節省資源。

        3)建筑物應有合理的朝向布局,以充分利用太陽能。建筑物的形體布置合理,應減小建筑物的體形系數,以減少采暖與制冷能耗,建筑物的圍護結構應該采用高效保溫隔熱構造,并具有良好的自然采風系統以及充分的自然通風條件;建筑物內的房間設置、布局恰當,既滿足使用舒適度,又節省能源。

        4)回收并重復使用資源。從舊有建筑物中拆除的建筑材料,如磚石、鋼材、木料、板材和玻璃等,盡可能保護好,根據不同情況,力求回收利用,做到:建筑材料——建筑——建筑材料——新建筑的良性循環。并積極利用其他工農業廢棄物料。使用先進技術,降低建筑運行管理費用。在結構條件允許情況下盡量不要拆除舊建筑,應對其進行改造以適應新的使用功能,節省建筑造價。

        因此,現代生態型建筑是資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護環境、親和自然、舒適、健康、安全的建筑,是“可持續發展”的建筑。

        二、綠色生態建筑建筑設計要點

        綠色生態一般是指人與自然的關系,綠色生態建筑應該處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間的關系,它既要為人創造一個舒適的空間小環境(即健康宜人的溫度、濕度、清潔的空氣、好的光環境、聲環境及具有長效多適的靈活開敞的空間等);又要保護好周圍的大環境——自然環境,同時對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要小,見圖1,

        圖1 某辦公樓綠色生態建筑設計

        具體分析如下:

        1.不同用途建筑的比較分析

        不同種類的建筑對環境和資源的影響不盡相同,為找出不同類型建筑的設計方法是否存在差異,又因為居住和辦公建筑在建筑中占有較大的比例,設計者將辦公和居住建筑單拿出來進行統計分析,對85個建筑案例中的辦公和居住建筑統計結果如下表1。

        表1 不同種類建筑設計情況的統計

        從上表1 我們可以發現在24個居住建筑項目中有超過半數的項目采用了下述設計方法:

        (1) 加強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

        (2) 利用自然地貌;

        (3) 使用太陽能:

        (4) 資源的回用,特別是水的回用。

        通過上述統計結果分析,我們發現對于不同類型的綠色建筑,設時考慮的側重面有所不同。因住宅建筑具有用水量大的特點,所以在缺水地區,政府部門會要求廢水回用。目前廢水回用技術是可行和有效的,世界上越來越多的綠色生態住宅建筑開始使用“中水”系統。在24個居住建筑案例中,有l2個案例采用了這種設計方法,廢水回用效率通常能達到40~60%。

        2.綠色生態建筑設計要點

        由此可見,對不同類型的建筑應分析各自的特點,采用最佳的方法以取得最有效的結果。對于綠色生態住宅建筑,設計時主要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2.1 以人為本,創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

        在設計中強調以人為本,決不是“人類中心論”。建筑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健康、無害、舒適的環境。我們強調高效節約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質量,犧牲人的健康和舒適性為代價。但也不能只強調人的健康和舒適,而不顧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與破壞。建筑應滿足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利用自然條件創造優美的外部視覺景觀,改善室內環境品質,提高舒適度,降低環境污染。滿足人們生理和心理需求,才是綠色生態建筑的基本內涵。

        2.2 使用潔凈能源,保護自然資源降低能耗綠色生態

        建筑要通過優良的設計、優化工藝和采用適宜的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改變傳統建筑產業的粗放、浪費污染型的生產工藝,實現清潔生產、工藝生態化。要盡可能提高自然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積極采用潔凈能源,采用清潔的生產技術(如自然通風和通風道技術),減少廢棄物。把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保護生態環境兩大課題結合起來,以最低的資源,最少的污染獲取最高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2.3 循環、有效利用資源與能源

        循環使用建筑材料,廢物再生利用,水循環使用,能源的多級多層次利用,使用高效率的設備和控制系統。擴大代用、再生利用材料資料,將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有用的經驗轉化為標準、規范條文,以利推廣。

        2.4 保護利用環境,尊重歷史、自然設計與地方相結合

        利用基地周邊的自然條件,保留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濕地和自然水系,保持綠色空間,保持歷史文化與景觀的連續性,使建筑空間布局充滿活力。并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如減少有害氣體、廢棄物的排放,減少對生物圈的破壞,圖2。

        第5篇:綠色設計的案例范文

        可持續發展建筑的概念是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定義。一般情況下,綠色建筑是指提高建筑物所使用資源(能量、水、及材料)的效率,同時減低建筑對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影響,從更好的選址、設計、建設、操作、維修及拆除,為整個完整的建筑生命周期。有對綠色建筑的概念應用范圍的爭論,即爭論哪些是真正的綠色建筑與綠色技術。然而,這里我們研究目標是探討綠色建筑在消防中存在的風險。當前綠色建筑認證情況。在韓國,由國土資源部授權,運輸和海洋事務和環境部負責,組建“韓國綠色建筑評價委員會”,頒布了綠色建筑認證標準。從2002年到2009年,有專門人員負責注冊和預注冊工作。認證的數量一開始很低,但從2005開始大幅上升。認證的學校設施的數量核算約占總數的43%,認證初始階段比例較低,但強制收購在招投標中的設計準則認證(BTL)已被列入法律。從2005年以后,寫字樓占總數以12%的速率不斷上升。新建商品房和學校中有的綠色建筑,從2005年開始迅速增加。2005年商品房和學校符合綠色建筑標準的總量不到200,可是到2008年已達300多所,到2012年已達600多所,到2014年底已達800多所。

        二、高火險綠色建筑技術

        綠色建筑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建設,為居民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態環境。為實現綠色建筑,已在各個領域開展了各種技術的研發。綠色建筑的技術可分為以下部分:能量減載技術;高效低污染的技術設備;資源回收技術。實際案例的技術應用情況包括:場館侵蝕和風暴的響應;景觀的熱島防治和土地利用的改進;能源負荷減少、高效率的設備、熱和余熱回收、室內舒適的實現;空氣的清潔空氣的采用、室內空氣品質的改善、減少廢氣污染和在施工中減少污染;建筑設計中的降低噪聲技術和建設中降低噪音;水質改善、水供應還原技術和水的回收利用技術;環保材料;資源回收;廢物處置。技術系統的數據是由韓國綠色建筑委員會提供,是韓國權威的綠色建筑認證機構。綠色建筑技術標準分類包括目的、人、技術、環境等范圍的影響、建筑設計、維護和拆除等。綠色建筑技術系統有不同的劃分標準。

        評價綠色建筑在火災中存在的風險,最可靠的分析是以綠色建筑的火災實例做分析,但在實際上沒有綠色建筑發生過火災;所以不容易在參考實際案例的基礎上來設置因素進行分析。因此,根據以往對現有建筑物進行火災特點研究,對比綠色建筑和現有建筑物之間的差異,來發現問題。另外,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和火災標準手冊由NEMA(國家應急管理機構)提供,針對消防安全標準提出了關于綠色建筑的關鍵點。第一是消防員進入的途徑。挽救生命的使命需要消防隊員在火災中迅速行動,所以,為了搶救在建筑物中的人們,任何阻止救援的障礙都會對消防隊員構成困難。因此,在消防員進入之前應做保存建筑的考慮。

        第二是煙道。煙霧是建筑物發生火災時阻止人們撤離建筑物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排煙很重要。由于在火災煙霧中的死亡比例很高,韓國的45%,日本的40%,英國的50%,在美國80%,顯然排煙道是影響建筑物火災的重要因素,綠化時要保留。第三是逃生安全裝置。防火設計根據現行法律規定不能因為結構的改變,就影響逃生安全,必須保證足夠的安全。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為重,這可能影響相關結構和設備。第四是結構穩定性的維護。鋼筋混凝土結構在火災中保持更好電阻,比鋼框架結構的建筑物,但它們也容易著火,嚴重會導致建筑物倒塌。第五是遏制火災。早期火災的遏制對于減少火災損失非常重要,而后來遏制火災必將導致更多的死亡和財產損失。因此,阻礙消防對于遏制火災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三、高火險綠色建筑技術

        第6篇:綠色設計的案例范文

        一、人與環境的共存

        建筑空間設計中的綠色設計是設計師基于現實中的生態問題,以及對設計建成后對環境影響程度的高度關注,將建筑空間環境的使用目的對設計的限定性是建立在與環境保持共存的生態平衡上的設計。因此,綠色設計建筑空間需要建立適合目的的創新機制,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環境的不良影響。1981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保護地球》的文件中對可持續發展做了如下定義:“改進人類生活質量,同時不要超過支持發展的生態系統的承受力。”綠色設計使建筑空間可持續發展才具有可能性。通過GreenSchool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設計思想的影響力。GreenSchool地處巴厘島,設計融入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能夠滿足教師和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游戲的場所要求,整體建筑空間的建構材料都是取之于當地的竹子,并運用原始的建構技術建造而成,因此,GreenSchool建筑的室內外空間與自然環境保持了一種共融的存在方式。GreenSchool在對能源的使用上同樣也體現了綠色設計的理念,學校合理利用當地的水利資源,采用當地傳統的水車作為發電設施,供應學校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GreenSchool雖然處在原生態的綠色環境中,但信息并不閉塞。互聯網技術是GreenSchool與外部世界溝通的橋梁。GreenSchool無疑是信息時代體現人與環境共存的生態和諧狀態設計的楷模。

        二、綠色設計的文化意識

        文化是人類的精神家園。文化是綠色設計所表達的深層次內涵,綠色設計的文化意識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注重歷史文化。“注重歷史文化淵源,是發展的需求。我們主張在創新過程中傳承歷史文化,我們也主張在傳承歷史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歷史文化是綠色設計創新的源泉。因此我們首先需要研究歷史文化及其發展的規律,其次是在研究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繼承歷史文化,吸取歷史文化豐富的養分,通過這種研究與繼承找到綠色設計創新的切入點,并將其服務于當今的綠色設計實踐活動,使之適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這一過程也使得優秀的歷史文化在傳承中得到創新發展。第二個層面,融合地域性文化。《城市歷史文化保護與發展》一文的作者楊宏烈提出地域性建筑文化創造之路的四種特質:“

        (1)發揮地域性建筑文化與生態平衡的適應性;

        (2)注重地域性建筑文化的連續性;

        (3)把握地域性建筑文化系統的可重構性,

        (4)提高地域性建筑文化的科學性地位。”上述四種特質是建筑室內空間的綠色設計創作中應遵循的設計規律,綠色設計在保證建筑空間創新特色的前提下,應當融合所在地域的個性文化特征,并與整體環境保持一種文化上的統一和諧。例如:北京中國銀行總行大廈的中庭空間設計,就是一個融入地域文化的優秀設計。北京中國銀行總行大廈中庭運用了北方園林的語言,諸如月門形式、山水、竹石。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庭墻面,反映了北方地區的傳統色彩,墻面掛裝石料具有北方黃土氣息的石材,在自然光線的作用下,整個中庭空間盡顯北方園林所特有的豪邁氣派,表現出地域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魄力。

        三、自然材料的創新運用

        建筑空間設計是對建筑的二次創造,材料是營造建筑空間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運用自然材料構建綠色建筑空間的核心價值在于設計既要滿足人對環境的功能需求,又要滿足人對環境的審美需求,并保持與空間環境的和諧共存,盡量減少材料對使用空間的污染,減少多余設計對視覺造成的負擔。我們認為應從兩個方面尋求對材料的創新運用。第一方面是對舊材料的翻新利用。在當今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許多不再使用的建筑被拆除,留下了大量舊的建筑材料,這些材料不應該都成為建筑垃圾,對一些舊材料如木材、瓷磚、石材等,可以進行再加工、再利用。這不僅可以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同時也體現了綠色設計的社會責任。第二方面是對自然材料的運用。我們現實的設計中大量的使用著人工合成的材料,人工合成材料或多或少含有化學成分,對人的健康有損害。而用自然材料營造空間環境有益于人的健康。對自然材料的運用,應結合新的技術和新的施工工藝。例如:東京木材會館的內部空間中的墻面、天花板、地臺等空間要素以柏木作構建材料,柏木具有透氣性好、體感溫和物理特性,在視覺上表現出具有自然、明快效果。設計師發揮柏木造型的各種可能性,營造出舒適、自然地內部空間形式。該建筑的外部是柏木作格形檐板造型,這種形式不僅可以阻止過多的紫外線進入室內,也可讓自然風透過柏木格形檐板之間的縫隙進入室內,因此減少了室內空間對空調的依賴,進而減少了對電能的消耗。這一案例實踐了綠色設計思想,體現了自然材料的創新運用。

        四、綠色設計的技術

        綠色設計強調的人造物在整個生產使用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產生最小的影響,是一種整體性、系統化的設計策略。綠色設計需要有合適的設計技術和建造技術,作為實現目標的條件。現代綠色設計技術,顯現出兩方面的特征:一是強調設計過程的協同工作模式;二是體現專業交互的工作方式。現代綠色設計正全方位地走向設計的信息化。以BroadwayMalyan技術平臺為例,設計項目的各個專業都可以在BroadwayMalyan構建的數字模型上協同工作,共享設計信息,這樣不僅大大優化了各專業模塊設計的匹配性,同時各專業都能從三維模型中提取數據,輸出施工圖紙。因此,現代數字技術中的數字生成技術、數字模擬技術、數字分析技術等先進的手段,可以為綠色設計研究提供了一個科學、直觀的設計成果,為評價設計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提供了依據。對于現代建筑空間來講,綠色設計的建造技術還表現出結構上的可拆卸特點,這種可拆卸的裝配方式,可以實現工業化生產,在實際建造中,能夠快速、靈活地實現、裝配、拆卸,這種建造方式大大減少了建筑生產過程的能源消耗,并且可拆狀結構的體量較小,能使空間結構體積相應減小,空間的使用面積得到增加,結構的輕巧意味著用材量的減少。正是這種輕巧、可拆卸的結構反映出現代綠色設計建造技術的發展方向。

        五、舊建筑的再利用

        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化進程在加速,一些老城區的舊建筑已不再被使用;城市產業格局的變化造成大量舊廠房的閑置。這些舊的建筑往往處于城市的中心,商業發達地區,交交通樞紐的位置,有一定的區位優勢。這些舊建筑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有著不同于現代城市建筑不同面貌的符號元素,反映著一定歷史時期的建筑文化特征,合理改造舊建筑,煥發舊建筑新的生命力,將會產生不可低估的文化價值與使用價值。我們從可持續發展視角審視這些舊建筑,通過綠色設計的主動性創新,挖掘舊建筑再利用的潛力,延長舊建筑的生命使用周期。舊建筑雖然有區位的優勢,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特征,但利用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結構陳舊、能源消耗、消防安全問題等。這些都是舊建筑再利用面臨現實的問題。下面,我們分析水舍南外灘精品酒店這個舊建筑的再利用案例,探尋在舊建筑改造中綠色設計的一些設計理念和處理手法。水舍南外灘精品酒店曾經作為軍事設施,現今已被改造成為一家特色精品酒店。酒店大堂中庭空間是在原多層建筑的基礎上改造而成,大堂中簡潔的總服務臺、白色水晶吊燈與墻體保留了歷史斑駁的痕跡,形成一種具有水彩畫般的視覺效果。大堂加固用的鋼立柱與原有梁結構有著對應的關系,隱喻了酒店曾是臨海工業區的歷史。酒店客房層的外廊被設計成“弄堂”的形式,呼應著上海舊城區建筑的狀態,客房內部充分體現“少就是多”的現代簡約主義的設計理念,局部墻面延續了大堂墻體斑駁的肌理。不難看出水舍南外灘精品酒店改造項目體現舊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現實的利用價值。酒店的成功改造應引起我們對于舊建筑再利用的生態意義更多的思考。

        六、結語

        第7篇:綠色設計的案例范文

        關鍵詞:高職高專;建筑室內設計;色彩構成;教學

        色彩構成對于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而言并不陌生。在建筑室內設計專業中,色彩構成是一門重要的設計基礎課程,其學習內容會投射在設計核心課和設計拓展課上。學生對色彩構成的掌握程度,最終會影響后續設計課程和工作中的色彩應用。在色彩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強調其將來的應用,有些學生卻不以為然,覺得這是一門基礎的繪畫創作課程,為創作內容挖空心思,卻很少思考色彩構成教學設計的根本意義。因此,基礎課程和實際設計在學生心中是脫節的。下面,筆者從教學內容和練習設計兩方面對該課程進行探討。

        其一,色彩設計體系在教學中的選擇。國際上流行的色彩體系主要有以下幾種:日本色彩研究所研制的PCCS色彩體系(PracticalColorcoordinateSystem)、美國藝術家A.Munsell發明的蒙塞爾(Munsell)色彩體系、德國奧斯特瓦德(Ostwald)色立體的色相環、瑞典國家工業研制NCS自然色彩體系(NaturalColorSystem)以及中國紡織信息中心聯合國際國內色彩專家和機構研發的CNCS色彩體系(ChinaNationalColorSystem)。這里我們選用強調色彩搭配的PCCS色彩體系,其比較適合學制較短的高職高專的學生學習。其二,色彩三屬性。作為色彩設計的基礎,幾乎每個體系都涉及色彩三屬性。PCCS將色相、明度和純度(彩度)三屬性濃縮成了色相(Hue)和色調(Tone)。色相主要用10相環,12點方向為紅色,順時針依次為橘黃色、檸檬黃色、黃綠色、綠色、藍綠色、藍色、藍紫色、紫色、紫紅色。

        色彩應用中,可以通過這10色延展的顏色,在形象坐標上將色彩數據化,找到對應的色彩印象。色相部分的傳統練習是讓學生用水粉將紅、黃、藍3色做24色的調色練習,主要訓練學生的色彩調和能力,使其能分辨顏色的細微區別。然而,在實際的色彩設計中,這樣的練習意義并不大。所以,這一部分將學生的調色練習變成利用軟件里的調色盤進行選色練習,訓練學生對顏色的敏感度,讓學生快速、準確進行選色。在將來的設計中,不管是硬裝還是軟裝方面,都能使學生清楚地分辨自己想選取的顏色。色調的學習則是從色調表開始的。色調表是以10相環為基礎,以彈頭型散開4列12個色相環的圖表。色調表明度從上到下,逐漸加黑色,色環越來越深。純度從左到右,逐漸減灰色,色環越來越純。從左到右,第1列4個,從上到下為:p色組,明度高、純度略低,稱明灰調;Ltg色組,明度中、純度偏低,稱中灰調;g色組,明度低、純度低,稱暗灰調;dk色組,稱暗灰色調。第2列4個,從上到下為:Lt色組,明度偏高,稱明色調;sf色組,稱輕柔色調;d色組,明度中、純度中,稱濁色調;dkg色組,明度低,稱暗色調。第3列3個,從上到下為:b色組,明度、純度略次,稱中明調;s色組,稱強烈色調;dp色組,明度偏低,稱中暗調。第4列1個,v色組,純度最高,稱純色調。以中心為標準,12點方向為淺,順時針依次為明、強、深與濃、暗、弱和淡。子彈頭的上半弧由白到純色,為亮色調;中間由灰到純色,為中間色調;下半弧由黑到純色,為暗色調。傳統的色調練習,主要是用水粉畫明度和純度的推移條。現在,我們利用圖形軟件做明度、純度的練習。練習的目的主要是把握色階的變化。明度練習是畫一大一小兩個形狀相同的同心形。陣列9個,中間的小形全部填涂一樣的純色,第5個顏色重合。以第5個為中心,左邊向白色漸變,右邊向黑色漸變。明度是在基本色中加黑、白,純度則是在基本色中加灰色。

        在將來的設計中,可以用同一色階的不同色調做搭配。實操練習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吸取,另一種是借鑒。實操練習——色彩的吸取。練習只對顏色、不對形態進行吸取。選取冷、暖和中性色三種類型的優秀案例圖片,提取其中能體現圖片主要調性的5個顏色,拿掉過渡色,抓住圖片的重點。實操練習——色彩的借鑒。將色彩吸取的顏色做填色訓練,填色對象最好是平時看過的優秀案例照片,先將其摳出,然后做填色訓練。填色時應注意主色、輔色和點綴色三者的比例。這里應該注意的是,每類色不一定只有一種。所以,最后形成的可以是3色配色、也可以是4色配色。色彩構成的教學要做到取于色彩設計,用于色彩設計。所有的案例最好是鮮活的室內設計實際案例,最后練習的呈現也應與室內設計相關,強化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拓展課程的銜接,為學生將來從事實際設計工作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第8篇:綠色設計的案例范文

        關鍵詞:綠色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成本

        1綠色建筑的理論概述

        1.1綠色建筑的概念

        綠色建筑的核心宗旨就是提倡環境與建筑工程之間的整體融合及和諧發展,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3]。所謂的綠色并不是簡單對建筑環境進行綠化,而是以全新的環保設計理念融入到建筑工程設計中,在保證建筑工程質量的情況下,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盡可能做到節能減排,實現建筑工程與自然資源環境的協調統一發展。

        1.2綠色建筑工程的造價預算及成本控制

        為了實現最大程度的節能減排,綠色建筑工程中的造價預算與成本控制更為重要,綠色建筑工程中的自然資源環境保護更加嚴格,施工的工藝也更加先進環保,因此工程的造價成本更高,對預算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預算員要結合工程的現狀,做好工程的造價預算及成本控制[4],全面控制好建筑工程質量與建筑成本之間的平衡,制定更加優化的工程造價預算方案,實現綠色建筑工程造價成本的全鏈條控制。

        2工程案例分析

        2.1工程概況

        某國家級綠色建筑項目為住宅展示項目,包含售樓中心以及業主會所等區域,總建筑面積約為5163m2,其中建筑占地面積約為1500m2,整個建筑采用框架結構,由地下1層及地上3層組成。

        2.2綠色建筑的工程技術措施

        該項目所在城市區域的整體氣溫較高,一年中平均氣溫在23℃左右,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30℃,因此該項目主要考慮通風、遮陽以及隔熱等要求,需要從材料選擇以及后續施工等方面進行技術處理,滿足上述工程要求。

        2.2.1外墻

        本項目外墻構造材料的選擇分別是外側的水泥砂漿,厚度約為20mm,墻體中間為加氣混凝土砌塊,厚度約為200mm,墻體內側使用水泥砂漿,厚度約為20mm,整個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低于1.2W/(m2K)。

        2.2.2屋頂

        本項目的屋頂形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普通屋頂面,采用隔熱的擠塑聚苯板材料,平均傳熱系數小于0.6W/(m2K)。屋頂花園使用的綠化草進行鋪設,通常選用佛甲草進行裝置,具有較好的防水性及隔熱性。

        2.2.3外窗

        本項目的外窗采用雙層中空玻璃材料,傳熱系數小于3.0W/(m2K),門窗的密封技術采用灌注密封膠技術,保證外墻的密閉性,同時提升外墻的隔熱防護性能。

        2.3遮陽

        本項目使用的雙層中空玻璃,遮陽系數達到了0.35以上,透光率超過0.5,在整個建筑項目的東面、西面以及南面都安裝了水平移動的百葉進行遮擋,避免了陽光的直接入射,提升了建筑的居住環境體驗。

        2.4通風

        結合該項目所在區域的主導風向情況,項目的整體建筑朝向為南面,更容易產生理想的風壓值,建筑項目采用整體行列式建筑布局,保證通風更加順暢,高層建筑采用局部架空方式,除了電梯井架空外,其他的走廊結構均采用架空式結構,防止高層建筑內部形成熱聚集,室內的開窗比例超過30%,最大程度上改善室內的通風環境。

        2.5太陽能資源利用

        項目所在的城市區域一年的日照時間超過2500h,太陽能輻射量在5000MJ/(m2年)以上,全年日照最集中為7月份~12月份,每天日常時間超過6h,7月份的日照時間為全年最高,平均每天達到7h以上。結合項目區域的日常氣候條件,建筑項目的衛浴空間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按照住戶每日的生活熱水(60℃)供應量1.5m3進行設計,確保熱水供應。為了保證熱水系統的供應,建筑項目還配備空氣源熱泵熱水器,該熱水器每小時可以提供0.5m3的熱水量,作為太陽能熱水器無法使用時的有效補充。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器平均集熱效率為0.5,儲水箱及管道的熱損失率為0.2,項目設計的太陽能集熱器面積為30m2,按照太陽能熱水系統的計算公式可得該項目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可以實現全年供熱量約為13000kWh,根據建筑項目所在的具體水文情況,計算出全年的生活熱水需要熱量為22000kWh,因此太陽能供水系統的供熱保證率可達60%以上。

        2.6空調系統的熱回收

        本建筑項目使用VRV機組搭建空調系統,建筑每層都安裝一臺,便于單層進行控制。VRV系統將冷氣直接輸入到室內,末端采用風管機的形式安裝在室內,系統的能效比超過4.0,屬于節能型設備。本項目所采用的風機組共計5臺,采用熱回收排風形式,整體采用吊裝方式,排風回收裝置安裝在新風機組系統內,將空調排出的熱量進行二次回收,熱回收的額定效率為0.7,總共的新風量達到每小時10000m3,考慮到衛浴等區域的排風損失,實際回收的新風量達到每小時7000m3,按照排風系統的熱回收工作時間,計算全年的實際回收熱量為5kWh,每年節約電量為2×104kWh。

        3建筑工程的增量成本的分析

        結合工程案例中的綠色建筑施工技術的應用可以發現,目前綠色建筑主要結合區域的自然資源環境,因地制宜,盡量利用綠色能源搭配科學的施工技術來達到提升建筑質量品質以及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與此同時,考慮建筑施工過程中能源的回收利用,核算出能源消耗的數值,結合綠色建筑所消耗的具體運營費用,可以得到綠色建筑工程的造價預算。根據本文案例的具體建造成本,計算新的施工技術投入的費用以及后期建筑項目運營的費用,分類統計計算各項建筑工程的費用,可以得到本項目為實現綠色建筑標準需要比傳統的建造工程費用多80億元。通過本文案例給出的綠色建筑工程追加成本費用可以看到,綠色建筑工程雖然采用了新技術節省了能源消耗,但由于需要增加建筑的品質和空間舒適度,導致綠色建筑工程的成本出現一定程度的攀升,使得綠色建筑的工程造價出現一定幅度的增加,在進行工程造價預算及成本控制時,更應當綜合考慮建筑工程的收本與收益的平衡,最大限度的優化建筑項目的工程造價成本,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對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進行確定時,應在實現當前設計要求下達到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時所產生的成本費用,并根據施工中所使用的新技術或使用的新設備進行統計得到預算浮動,該工程的具體增量成本。該工程總建筑面積約為5163m2,在施工階段中為達到綠色建筑的標準而導致施工成本增加的費用為93.85萬元。Low-E中空玻璃的投資較大,占增加投資的47.9%;調節外遮陽的投資次之,占增加投資的17.0%,兩者合計的總價超過增加投資占比的60%。該工程采用大量的玻璃幕墻,窗墻比較大,使用Low-E中空玻璃和調節外遮陽可節約大部分能耗,使用節能技術后,該工程建造成本單價僅增加了181.77元/m2,對于建筑工程建設成本單價來講較高,但相對于后續使用過程中全壽命周期內產生的費用來講,還處于較低水平,該綠色建筑增加的施工成本可行,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結語

        第9篇:綠色設計的案例范文

        【關鍵詞】班級 書香 案例

        【中圖分類號】 G47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班級文化建設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和成才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級不僅是學生文化學習的場所,更應該成為學生心靈棲息地和精神家園,也是班主任教育價值和智慧的集中體現。現就將我從事班級文化建設的一些案例,談一談我的體會:

        一、精心設計班級文化核心

        班主任是學生“精神家園”靈魂和主要設計者。班主任理應從更高層次上去審視自己的角色地位,做一個有靈魂,有思想的班主任,精心引導學生設計班訓、班級信念、班級承諾,班級誓言、班級文化布置,寄予學生,讓教室“每一面墻都會說話”,使學生在自己的家園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發展。

        案例1.班級文化建設核心

        2011級(5)班的文化核心

        班主任理念:用一顆對教育事業執著的心,始終堅持“勤、嚴、細、實”的管班理念,關愛每一位學子,使每一位學子綻放精彩!

        班 訓:細節決定成敗 勤奮鑄就輝煌

        班級信念:一個人的夢想如果保持30年不變,那么她一定會成為現實

        班級承諾:團結一心,乘風破浪

        班級誓言: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寄語同學:“既然確定更遠的飛翔,就別再收回已經張開的翅膀”,永不言棄,超越自我,去贏得自己的精彩!

        二、創建書香班級,營造濃郁書香氛圍

        書香如陽光般灑滿校園每一個角落,成為我們心海中永遠的風景。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

        案例2.書香班級實施方案:

        2011級七年級(5)書香班級實施方案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最好的老師,讀書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才能看得更到更遠。為了養成熱愛書籍,博覽群書的好習慣,營造“書韻飄香”的班級氛圍,七年級(5)班委會決定,在班級開展“書香班級”活動。

        一、活動內容及目標:

        1、培養讀書興趣。通過以班級為主的班級圖書角,將同學帶來的書籍互相借閱,互相分享閱讀感受,交流閱讀的收獲,培養學生讀書興趣。

        2、擴大閱讀量。多讀書,讀好書,陶冶情操,益智益趣,拓寬視野,擴大閱讀量。

        3、分享讀書快樂。老師家長學生同讀一本書,在讀書中更好的交情感,分享讀書的快樂。

        4、讀書聯系做人和學習。教師、學生、家長在讀書中提高自己知識的積累,尋找自己做人的準則。

        二、活動口號:

        “詩書滋味長”,讀書,讓我們的精神不再饑餓

        讀書用的不僅是眼睛,還有靈魂

        營造書香班級,讓好書陪伴我們,讓經典滋潤我們。

        三:實施建議

        1.每人選擇一本經典書籍做好登記

        2.“誦讀經典,詩話人生”背誦活動

        3.同學之間,可建立“好書交換站”,舉行“好書換著看”活動。

        4.班主任、教師向學生推薦好書(參考書目:中外經典名著、名家名篇、優秀文學雜志、科普讀物、中外兒童故事、童話、寓言、童謠、成語等)。

        5.“相約好書,牽手美文”讀書沙龍活動。可開展“故事會”、“讀書博覽會”、“名人名言”、“書海拾貝”、“換一本書,交一個朋友”、“好書推薦”、“知識競猜”、“報刊剪輯”等活動。

        6. “智慧芳草園”一字千金書評活動。要求每人認真閱讀一本好書或美文,不斷提升自我閱讀品味;要求用簡短的語句點評自己看過的一本書或美文的精髓,字數為300字—500字左右;體裁不限(詩歌、隨感等)均可,形式多樣,可以用文章式、卡片式或小報式,自由創意。

        7.“智慧碰碰撞”親子讀書活動。要求讀后與家長共同制作“讀書信息卡”,包括書名、作者、頁數、閱讀時間等基本信息及親子讀書筆記(讀書語錄、感言、心得等)兩部分。

        四: 評比辦法:

        1、 檢查、抽查(座談、問卷等)

        2、 半學期評比一次,每星期抽查1—2次。

        3、 采用加分制,(校刊《優秀作文選》選登每篇加10分,在其它刊物上發表以5分遞增加分。)

        4、.期末評比出“閱讀明星”并頒發獎狀。

        5、在年終各種評優,選先,三好,資助等中優先考慮。

        三、積極倡導“綠色教育”

        綠色教育具有藝術性、綜合性、前展性;富有時代感、責任感,科學、高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具體的來說綠色教育是指綠色環境,綠色語言,綠色媒介。課堂綠色設計 “教、學、育”的有機統一、和諧發展。德才兼備才是“大器”。“德”寓“教、學”中最自然、最有效, 最具有生命力。

        具體做法

        1. 養花育苗,為班級溫馨雅致的綠化出一份力。現在七年級(5)班栽培各種花草近四十盆、翠竹五株。

        2. 在教室設立專欄:書畫苑、榮譽角、風采展示臺、佳作賞析欄等,營造溫馨綠色環境,爭做先進集體小主人。

        3. 養殖魚類等水族動物,為營造班級溫馨雅致的氛圍做貢獻。

        4. 整齊著裝,文明言行,與同學和諧相處,共同進步。

        5. 快樂學習,努力提高人文素養,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

        6.積極進取,主動健康發展,樹立遠大理想,服務于社會。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日本精品第一区 |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站。 | 色花堂精品国产首页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 | 有码视频一伊香蕉久久 | 黑色丝袜脚足国产在线看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