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旅游業對社會的影響范文

        旅游業對社會的影響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旅游業對社會的影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旅游業對社會的影響

        第1篇:旅游業對社會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旅游企業;社會責任;;財務績效

        一、引言

        自2002年歐洲國家要求企業每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企業社會責任逐漸成了世界范圍內的潮流,不同領域的研究者不斷發表了自己對企業社會責任的不同見解,而對旅游業而言,由于過去旅游業的高速增長讓旅游經營者們忽略了旅游業帶來的負面效應,對“旅游業是無煙工業的誤解”讓旅游經營者很少把保護環境列入產業規劃中,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旅游產業才真正關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并把社會責任當成是影響旅游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因素。

        盡管如此,目前我國還有相當一部分旅游企業尚未樹立旅游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認為旅游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浪費資源,會使旅游企業的盈利能力降低,所以他們不愿意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旅游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對我國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產生了嚴重的負面作用。但是隨著中國經濟逐步邁向世界,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參與國際經濟市場的公平競爭,旅游企業對國家、投資者、員工等利益相關者的社會責任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因此,旅游企業應當意識到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意義,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以樹立良好企業形象。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運用文獻法,對相關研究進行分類整理,對相關理論研究進行定性分析,總結旅游企業社會責任與旅游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并建立旅游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的指標體系。然后運用Eviews軟件對收集的旅游企業上市公司數據進行面板數據分析,以對理論假設進行驗證。最后根據實證研究的結果,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二、文獻綜述

        近年來,國內對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關系的研究越來越多的注重運用實證分析的方法。李正(2006)、王懷明(2007)等都運用了實證研究的方法,結果表明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呈一定的正相關關系。徐光華和張瑞(2007)提出了利益相關者模型,選用內部和外部主要利益相關者的財務數據來評價企業社會責任表現,選用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指標來評價企業的財務績效,通過實證分析,證明了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其中,以旅游企業為對象探究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關系的研究較少,得出的結論大多為旅游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有正向的影響。其中,肖和華(2011)以滬深16家旅游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選取2006-2009年為研究區間進行了回歸分析,研究表明旅游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有正向的影響,但社會責任的不同維度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存在差異;張鐘方、 趙君(2011)以上市旅游企業為樣本,從股東、員工、顧客、環境、社區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等方面來評價企業社會責任,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性分析等方法來探究旅游企業社會責任與績效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當期公司的社會責任指數與營業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增長率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前三期企業的社會責任指數與營業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增長率也呈現出正相關關系。

        以往關于旅游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大都只局限于簡單的相關性分析,即使采用了回歸分析,也沒有考慮實證模型的異方差或多重共線性問題,容易出現偽回歸現象,得出的研究結論并不十分可靠,且在指標選取方面有較大的局限性,沒有引入對旅游企業財務績效有重要影響的主流影響因素作為控制變量。基于此,本文克服了以往研究的不足,科學全面地進行了指標選取與優化,并在實證模型方面進行了穩定性和異方差、多重共線性檢驗,研究結論更為可靠。

        三、社會責任對旅游企業財務績效影響關系的實證分析

        (一)樣本及數據來源

        筆者選用旅游上市公司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并借鑒我國證監會于 2001 年 4 月頒布的《中國上市公司分類指引》,選取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 25 家 A 股旅游企業為研究樣本。為了擴大樣本量,使研究更具有說服力,選取 2000-2012 年的截面數據本文的研究樣本。為了增強研究的可行性、可信性、普遍適用性和科學性,剔除了以下幾類特殊的上市公司:(1)信息披露不完全的公司;(2)研究期間內為特別轉讓和特殊處理的公司,以及被注冊會計師出具過否定或保留等審計意見的公司;(3)同時發行B股或H股的A股上市公司,因為B股和H股對A股的信息披露會有影響;(4)凈利潤小于零,資不抵債的上市公司。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國泰君安數據庫以及新浪財經網上公布的各上市公司的年度報表。

        (二)變量與模型選擇

        本文所采用的分析變量指標主要有三類:一是被解釋變量,即上市公司的旅游企業績效,本文用凈資產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 簡稱ROE)作為評價指標;二是解釋變量,即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根據旅游企業利益相關者理論,綜合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最終選取了旅游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率(用GOVCR表示)、對員工的貢獻率(用EMPCR表示)、對投資者的貢獻率(用INVCR表示)和對公益事業的貢獻率(用CHACR表示)等四個方面來衡量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三是控制變量,由于公司的成長性水平、規模、所有制性質與行業等因素都是影響上市公司績效的主要因素,所以引入旅游企業的成長性(CIGR)、旅游企業的規模(SIZE)、旅游企業的所有制性質(OWNSP)以及行業啞變量(INDU)作為控制變量。具體變量定義與說明見表1。

        (三)社會責任對旅游企業財務績效影響的分析

        對自變量和控制變量進行分析,得到各變量的膨脹因子(VIF)的值均約為1,因此各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計算殘差與預測值得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為-0.043,且檢驗不顯著,因此可以認為異方差現象不明顯。

        為了探究旅游企業社會責任與旅游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以凈資產收益率(ROE)為因變量,以國家貢獻率(GOVCR)、員工貢獻率(EMPCR)、投資者貢獻率(INVCR)和公益貢獻率(CHACR)為自變量,同時引入總資產利潤率(CIGR)、旅游企業所有制性質(OWNSP)和公司所處行業(INDU)等控制變量,使用Eviews6.0軟件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調整后的模型擬合度為0.74,表明模型的擬合度較高,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對被解釋變量具有顯著影響。具體分析結果見表2。

        由表2可得出以下結論。

        (1)國家貢獻率(GOVCR)與凈資產收益率(ROE)之間的相關系數約為0.11,說明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與學術界的多數研究結論相一致。

        (2)員工貢獻率(EMPCR)與凈資產收益率(ROE)之間的相關系數約為-0.09,說明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與學術界多數研究結論相悖,這可能與我國的實際情況有關,在我國的上市旅游企業中,國有旅游企業和國有旅游企業控股的較多,鑒于其性質,對旅游企業員工的社會責任較為重大,導致旅游企業績效與之呈負相關關系;另外也可能是由于樣本公司大部分為中小旅游企業上市公司,其業績水平并不高,職工薪酬成為其主要支出,職工薪酬方面的支出越多,旅游企業績效自然越低。

        (3)投資者貢獻率(INVCR)與凈資產收益率(ROE)之間的相關系數約為0.01,說明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也與多數已有研究結論相一致。

        (4)公益貢獻率(CHACR)與凈資產收益率(ROE)之間的相關系數約為0.15,但是顯著性卻約為0.22,說明兩者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但是不顯著。

        綜合來看,本文探究的旅游企業社會責任與旅游企業績效之間關系的結論雖然與學術界已有研究稍有不同,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旅游企業社會責任與旅游企業績效之間,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存在著一定的正相關關系。

        四、對策建議

        1.重視旅游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前提是必須轉變傳統觀念,從旅游企業總體長期戰略的高度認識到旅游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并從完善旅游企業制度及結構等方面入手來強化旅游企業社會責任舉足輕重的作用。

        2.在法律層面鼓勵旅游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從維護社會利益出發,國家應該從員工權益、消費者利益、環境保護等方面入手制定法律法規,以明確旅游企業社會責任;另外,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制定一定的優惠措施來激勵旅游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3.構建旅游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

        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構建適合于我國發展的獨特的評價體系,方便我國旅游企業之間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有利于國家和相關政府部門對社會經濟的宏觀調控。

        參考文獻:

        [1]李正,向銳.中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內容界定、計量方法和現狀研究[J].會計研究,2007(07).

        [2]王懷明,宋濤.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J].南京師大學報,2007(02).

        [3]徐光華,張瑞.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相關性研究[J].財會通訊,2007(12).

        [4]肖和華.旅游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表現與財務績效關系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1(10).

        第2篇:旅游業對社會的影響范文

        企業社會責任(CSR)最初是在19世紀的歐洲提出的,到目前為止,這一概念在國際上并沒有統一的定義。盡管如此,各國的學者對這一概念的基本認識是一致的,即是企業在發展自身、創造利潤的同時要承擔對社會和利益相關者的責任與義務,遵循職業道德、重視社會利益、保護生態環境等。本文探討的是旅游企業的社會責任,由于旅游產業的特殊性,使得旅游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時呈現出與其他企業不一樣的特征與路徑。

        二、旅游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舉目成就,企業倫理問題也逐漸引起了各界的關注,越來越多的旅游企業都意識到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但依然有一些企業為了經濟利益而不遵守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與作為企業需要承擔的使命,主要問題表現如下:

        (一)市場誠信缺失。在旅游經濟發展中,旅游企業需對旅游投資者、游客、企業員工、對社區和公共環境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然而在實際經營中,一些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目光短淺,誠信缺失,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比如旅游企業不顧旅游投資者的利益,資金做不到專項專用,契約到期不支付投資款項;拖欠其他企業業務往來所發生的資金;在賬務方面做假,偷稅漏稅;欠債不還;對消費者欺詐,不能提供所承諾的優質產品和服務等,從而給廣大利益相關者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二)侵犯職工利益。在實際經營中,很多旅游企業經營者為獲取更多的利潤,刻意延長員工勞動時間,不給員工提供必要的培訓及發展機會,員工工作環境惡劣,拖欠工資,沒有給員工上必要的保險等,從而逃避對員工的責任與義務,給工作人員帶來精神和物質的傷害。

        (三)忽視生態環境。旅游經營者在開發旅游產品過程中,往往為了短期的經濟效益,從而忽略生態和環境的保護,比如過度開發,對旅游資源保護不力,只重視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和環境效益,從而造成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不和諧,目前這個問題已經表現得非常嚴重了。

        (四)采用不正當競爭。旅游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為了自身利益,在與其他企業競爭時,往往采取最原始的惡性競爭方式,比如通過降低價格吸引游客,同時為了獲得利潤,企業又不得不通過降低服務質量,有的企業采取損壞其他企業聲譽的方式開展競爭,這些都給消費者和其他企業帶來不良的后果,進而影響到社會的效益與和諧。

        三、和諧社會視域下旅游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路徑

        (一)加快體制改革,健全法律法規。我國的旅游企業真正走向市場起步較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與內部利益的平衡,旅游企業在自身治理方面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因此,加快體制改革與健全法律法規是我國旅游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出發點與根本保證。具體手段如下:第一,加強監督力度,提高企業經營的透明度,通過社會輿論導向促使旅游企業的經營活動合法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第二,建立旅游行會與協會,實現旅游業內的自我監督和自我約束機制。

        (二)加強文化建設,完善信譽機制。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生存之本,發展之源,企業成長離不開好的文化環境。旅游產業所提供的是一種以服務為主的無形產品,因此旅游企業的文化是一種服務型文化。旅游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同于其他企業,它不生產有形產品,而是以服務為中心開展經營活動,旅游企業生產的產品是人直接面對人的服務。旅游產品的這種無形性特征與生產與消費的同步性特征都決定了旅游企業既要高度重視自己提供的產品與服務質量,又要重視提供服務時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與心理感知。因此,通過加強文化的建設建立企業的信譽,以贏得消費者的信賴與認知度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經之路。

        (三)創新服務產品,滿足游客需求。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力所在,這對于旅游業的發展同樣適用。旅游企業在滿足現實游客需求的同時,要比顧客自己更早地洞察他們無法表達的深層需要,并利用自己的資源和技術優勢來滿足這種需要。通過這種方法,旅游企業可以發現許多潛在的需求,為企業的生存提供很多的機會;同時,企業也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對潛在需求進行分類,這種需要可以根據存在原因分為兩類:一是因為購買力不足,使得顯性需要無法得到滿足而處于潛在的狀態,這類的潛在需要在購買力得到滿足后就可以轉化為市場需求;二是因為消費者自身對需求的模糊性而導致的隱性需求,這是一類需要企業加強引導的需求,因此旅游企業必須通過不斷開發新的旅游產品,開拓新的旅游市場,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實現對消費者社會責任以創造更為和諧的消費環境。

        (四)開發生態產品,增強環境意識。在旅游發展中,經營者要倡導綠色開發,增強生態意識。首先,開發過程生態化。旅游經營者在開發過程中,要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積極開發既能保護旅游資源與旅游環境,又能有益于人體健康的綠色旅游產品,如綠色飯店、綠色餐飲、生態旅游產品等,這是增強對環境的社會責任以及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其次,經營過程生態化。在經營過程中保持供需的平衡,采取有控制、有選擇的經營模式,盡可能保持和維護自然和文化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大力發展旅游生態化,并以此來增強旅游者的環境道德意識和環境責任感,促進旅游資源的永續利用和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最后,經營觀念生態化。旅游企業要確立綠色觀念,進行綠色管理,發展循環經濟,形成人、企業、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

        (五)提升游客素質,倡導旅游文明。旅游行業的特殊性在于旅游產品消費與生產的同一性特征,即旅游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與游客的消費同時進行,因此旅游業相對其他行業而言提供了更多的人與人的交流溝通機會。因此,為了能夠創造更為和諧的旅游環境,作為載體的旅游企業就成了連接旅游資源與旅游消費者的文明橋梁,也因此旅游產業發展就對旅游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六)維護員工利益,堅持以人為本。企業要充分發揮企業工會的作用;嚴格遵守《勞動法》的相關規定;加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鼓勵員工積極參與管理活動。

        四、小結

        由于旅游業的發展取決于整體社會環境的改善與各相關產業的發展,所以旅游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其必然選擇。

        (一)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是各種有限的自然資源和環境,因此要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與對和諧社會的貢獻,必須限制行業規模的無限擴張。

        (二)旅游業的發展總是依托于一定的社會環境,因此旅游企業必須在決策中更多的考慮企業行為所帶來的社會文化影響,最大限度地降低負面影響。

        第3篇:旅游業對社會的影響范文

        黑龍江省旅游業系列化發展的相關政策及成效

        1.產業政策

        各級計劃部門將旅游業作為經濟產業來對待,旅游業系列化發展要堅持適度超前,對其增加投入,在安排年度基本建設計劃時,要將旅游項目納入地方自籌資金,要抓好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旅游產品的更新、升級和優化,在綜合平衡各項建設項目時,要對旅游業實行傾斜政策。大力支持旅游業系列化發展的相關培訓,為旅游業系列化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

        2.財政政策

        各級財政部門要把支持旅游業的系列化發展列入財政發展規劃,并增加對旅游業系列化發展的資金投入。建立旅游業系列化的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各級計劃、稅務、內貿、工商、交通、航運等部門要全面支持建立和實行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制度,積極配合旅游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做好征繳工作。

        3.扶持政策

        各級部門在發展旅游業系列化的過程中要優化經營環境,大力扶持旅游業系列化的發展。對實收資本達不到規定數額的旅行社,將其繳納的所得稅部分返還給企業,設立用以補充企業實收資本資金。對利用貸款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設備更新改造的旅游企業,將企業繳納的所得稅部分返還于企業。對旅游行業的建設項目,旅游主管部門在核定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時,從低確定稅率。

        黑龍江省旅游業系列化發展的相關政策存在的問題

        (一)旅游產業政策對環境影響的考慮不明顯

        黑龍江省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省政府以建立產業化政策來發展旅游業的系列化,但是由于產業化政策的不完善,導致前期的盲目開發以及破壞性的利用,造成了一定的環境污染,對許多旅游資源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影響了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應完善旅游業的產業化政策,發展旅游業的系列化不能只依靠政府的推動和企業的促進,還要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和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二)政府扶持政策缺少對旅游服務部分的扶持力度

        黑龍江省旅游業系列化發展的政府扶持政策更多的是對旅游企業的扶持,而對旅游服務的扶持政策卻甚少,政府對旅游服務的扶持,對旅游服務水平的提高有著頗為深刻的影響,所以,政府應該完善扶持政策,加強對旅游服務部分的扶持力度,設立旅游服務的專項扶持資金,為各項旅游服務業務給予補貼,并設立服務業發展扶持資金。

        公共政策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黑龍江省經濟水平比較落后

        黑龍江幅員遼闊,有著獨天德厚的自然優勢,但是黑龍江省的總體經濟水平比較落后,在旅游業系列化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困難重重,在為工作人員發放福利的過程中,缺少專項資金做支持。財政的資金,來源于社會的稅收,社會的稅收來源于社會人民的收入,經濟水平的落后影響著政府對旅游業系列化發展各項政策的實施。

        (二)政府市場部門缺少旅游產品多樣化的創新團隊

        黑龍江省政府發展旅游業系列化的過程中,旅游產品相對比較單一,雖然制定并實施了相關的行業管理標準,但目前旅游產品的種類數量仍然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政府市場部門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不高而且數目比較少,缺少旅游產品多樣化的創新團隊。政府部門要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專業管理人才,對從事旅游業系列化工作的在崗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以提高服務質量。

        第4篇:旅游業對社會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創業;創業者;創業行為;小企業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09)07012604

        伴隨著世界范圍內旅游需求的持續增長,涵蓋范圍極其寬泛的旅游業必將存在著很多創業機會亟待發現,旅游業已經為創業經濟滋生提供了豐富的土壤[1]。相對于旅游創業實踐領域的飛速發展,研究領域配套研究工作進展如何?研究成果體現在哪些方面,是否為旅游創業實踐行為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指導?國外旅游創業研究的結果對中國構建創業型社會有何啟示?本文以與創業相關的多個關鍵詞(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entrepreneurial等)借鑒了兩篇較為重要的創業研究文獻回顧所采用的檢索標準――Ireland et al.(2005)和Busenitz et al.(2003)在對一般層面的創業研究進行文獻回顧時采用了同樣的關鍵詞。作為檢索標準,通過對《旅游研究紀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ATR)、《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TM)、《國際接待管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IJHM)McKercher, Law and Law(2006)指出《旅游研究紀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 、《國際接待管理》(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代表了旅游和接待業研究質量的最高級別。對三大國際旅游研究權威期刊1995―2008年6月以來發表的相關創業文獻進行梳理,對上述議題進行了討論和總結,并提出了發展我國旅游創業的建議和研究方向。

        一、國外旅游創業研究的進展

        對于國外旅游創業研究的進展概況,本文擬從三大國際權威期刊在1995―2008(6)間發表的創業有關的文獻數量、研究方法、研究方向、數據的搜集及數據處理方法五個方面,通過表1和表2進行簡要描述。

        1.發表文獻的數量、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

        旅游創業研究體現出如下特點:

        (1)文獻發表的數量增長緩慢。TM/IJHM/ATR即:《旅游管理》(TM)、《國際接待管理》(IJHM)、《旅游研究》(ATR)在1995―2008年6月間共發表與創業有關的文獻55篇,在所有文獻中僅占很小的比例,其中TM雜志上發表的創業文獻明顯多于其他兩種雜志,幾乎達到50%。從時間與文獻數量的對比分析來看,對于旅游創業研究的文獻隨著時間的發展沒有明顯增加,說明了旅游創業研究進展緩慢。

        (2)研究方法中,實證研究明顯多于理論研究:在55篇旅游創業文獻中,僅有12篇是從事理論研究的,僅占21.8%(其中,還有部分研究是采用案例描述方法,因為沒有涉及到數據,所以筆者將此部分文獻定義為理論研究范疇);實證研究方法的文獻為43篇,占據了明顯的優勢。

        (3)研究方向以研究旅游小企業為主,輔以創業者和創業行為研究。實踐與研究均表明,小企業在旅游業中占主導地位[2],創業研究與小企業管理間的聯系成為近10年國際研究關注的焦點,因為旅游業在很多領域是由小企業主導的,要研究旅游業創業本質,必須關注小企業的發展。Roberts和Hall(2001)指出:“對小旅游公司行為研究的信息很少意味著旅游業的創業行為沒有得到很好的了解”,可見,旅游小企業研究成為旅游創業研究的重點。

        2.實證研究中數據的搜集和處理

        在旅游創業研究中,實證研究方法占有主導地位。實證研究在旅游創業研究中的深度、數據的搜集和處理方法,體現特征如下:

        (1)數據搜集的方法主要采用調查和面談方式,輔以二手數據調查法:絕大多數文獻在實證研究中只是采用三種方法之一,近兩年的研究發現,為了保證數據的完整和合理性,部分學者將不同的方法融合于同一個研究中。

        (2)數據的處理工具較為簡單:在43篇實證研究文獻中,多是采用定性方法和描述統計(共占74%),其次是回歸分析(僅有5篇)、方差分析(僅有4篇),最后是因子分析(僅有2篇)。

        見表2所示。

        二、國外旅游創業研究的主要成果

        1.旅游創業者構成

        對旅游創業者的構成,多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移民與性別。對于移民,Getz發現新進入者主導了蘇格蘭Spey山谷的企業所有權。King觀察到主要是返回家的移民建立了旅游業的小企業。Getz和Carlsen結論表明西澳大利亞的鄉村旅游企業主大部分是進來國內的移民者,只有小部分是本地人[3]。對于性別,Getz和Petersen研究表明,小企業主中女性較多,多是經營藝術和手工藝品及微小規模的住宿企業[4]。McGehee、Kim、Jennings研究特別指出女性對于鄉村旅游創業具有高動機[5]。

        2.旅游創業的動機

        加拿大范庫弗峰島的雇員和創業者的數據表明,在旅游業中受雇傭的動機的因素共有八個:勞動力市場的環境、旅游業形象、改善目前工作、對特殊生活方式的向往、合適、創業、多樣性、利益。其中,生活方式和創業是八個動機中最強烈的[6]。

        (1)生活方式動機。Page通過對新西蘭的297個小企業主的郵寄調查,發現54%的小企業主的創業動機是享受來自創業的樂趣,此結果與Williams et al.類似,認為生活方式是促使小企業旅游創業的主要非經濟因素。可見,生活方式是旅游創業的主要動機。

        (2)增長和利潤導向動機。以此為導向的小企業數量不多,且男性企業主比女性企業主更傾向于增長和利潤導向。例如,Fleischer和Pizam通過對以色列鄉村的含早餐旅館的普查數據表明經營者從事鄉村旅游主要是為了增加收入并使他們能繼續呆在農場。Dahles和Bras針對印度尼西亞的Yogyakarta和Lombok的浪漫旅游創業行為,指出Yogyakarta的浪漫創業者是想尋找白人女朋友,獲得西方生活的機會;而Lombok的創業者則是從女性旅游者獲得金錢來開辦真正的旅游企業。

        3.旅游創業行為與創業績效

        (1)影響旅游創業行為的因素。不同的學者研究表明,企業成長類型、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階段和旅游的季節性等都會影響到旅游創業行為。例如,Dahles和Bras針對印度尼西亞的兩個地區的浪漫旅游創業行為進行分析,得出結論認為: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階段影響了創業者(個體導游和小商販)行為。對于穩固階段的旅游目的地,由于政府力量強大,創業行為多是在創業者自我組織的團體中進行或是獨立進行;對于處于發展階段的旅游目的地,創業者則可以借助旅游產業的正式設施和設備進行創業行為。

        (2)旅游創業行為的特征。旅游創業行為的突出特征為:不確定性、創新性、對識別機會的敏銳力。例如,Russell和Faulkner以澳大利亞的黃金海岸為例分析了創業行為,指出創業行為的不確定性和創新性,目的地未來發展是由擁有創新力和識別、追求新機會的創業者來代表的,創業者扮演了混沌制造者和解決者的角色。d'Hauteserre以康州著名的賭場Foxwood(快活林)為例,指出創業者不僅需要被激發,更需要擁有識別機會的敏銳力。Johnsa,Mattsson認為,最初的創業精神依賴于個體生意人,他們發現當地的機會并努力實現。

        (3)旅游創業績效。Reichel研究了以色列305個小旅游企業(娛樂企業、旅游景點企業和住宿企業)經營業績的不同,指出娛樂企業比其他兩種企業在雇員數量、收入、發展和增長、旅游和企業力量、全球政治危機時期產生利潤的成功性和從建立期到1999年的雇員平均年增長數量方面要好。相比較,旅游景點企業僅僅在一個方面好于娛樂企業,即雇員數量。而住宿企業在顧客滿意和與競爭者相比的收益率方面好于其他兩種企業。Blake通過研究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創新和競爭環境,研究了旅游企業增加生產力的方式。Kim、Dalbor、Feinstein通過二手調查數據對87個小餐館企業的成本管理行為進行分析,指出企業利潤邊際的不同依賴于企業的管理和所有權結構。隨著所有權集中度的上升,公司雇員規模和成本不斷下降。

        4.旅游創業面臨的障礙

        旅游創業面臨的主要障礙體現在財務資金缺乏、立法與政府支持不足、管理、專業知識、技能和創新缺乏等方面。Page認為小企業主要發展限制是缺乏旅游業中所需網絡和知識。Peacock和Kübler指出接待業中管理失敗多數與管理者對自己角色感知有關。Butler研究美國黑人旅行社創業中指出,除了種族問題,關于立法、財務、性別和政府等障礙限制了創業行為。Tassiopoulos和Haydam研究南非布法羅的住宿加早餐市場的企業,發現企業面臨著缺乏資金、缺乏創業創造力和技能,有限的當地官方支持等問題。Cioccio和Michael研究小企業風險管理時發現小旅游企業的運營者缺乏培訓、技能和資源[7]。

        5.政府及行業組織對旅游創業的作用

        政府及相應的行業組織對旅游創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應該通過不同的措施給予企業運營自由。Michaud和Turner研究表明所有成功者都是產業或州資助的創業者。Wanhill研究了威爾士旅游委員會在“激勵―協調”中小企業需求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過戰略方向指引和外部財務幫助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Sharpley指出鄉村旅游計劃是由塞浦路斯旅游組織提出并資助發展的(研究建筑、進行資助、設計和完成計劃),并進行財務激勵,對從事旅游經營的進行貸款利息補助[8]。Sainaghi指出目的地管理組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幫助當地公司建立可持續競爭力和通過定位選擇為整個區域創造競爭優勢。

        但是,政府的相應政策也會阻礙旅游創業行為。Wilson(1997)對印度果阿的旅游發展的研究發現旅游業的低預算與政府促進高等飯店的發展策略是互相違背的。Getz和Petersen研究認為當以創造工作機會為目標時,政府不應不加區分地支持小企業和家族企業,而應側重支持增長導向的創業者。

        三、國外旅游創業研究對我國構建創業型社會的啟示

        1.創業型社會的內涵

        彼得•德魯克最早提出創業型社會的概念,認為創業型社會的出現是歷史上一個重大轉折點。所謂創業型社會,是一種能夠充分孕育創新與創業活動,產生大量創業家與新創事業的社會,是能夠激發組織與個人的創新與創業精神,進而帶動經濟長期、快速增長的社會。

        許多研究顯示,美國之所以在19世紀逐漸超過歐洲,并在20世紀成為世界強國,主要原因在于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能持續孕育相當濃厚的創業精神,并在比較早的時間形成創業型社會。作為創業型經濟的社會基礎,創業型社會是一個國家邁向富強的最佳途徑。

        作為世界重要經濟體之一的中國,在保持現有發展勢頭并實現跨越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兩個問題:一方面關于自主性問題,即自主性是保持國家穩定的關鍵因素,中國經濟必須建立在中國自有企業的基礎上;另一方面就是關于民生問題,即怎樣保證中國13億人口都有事做、都有飯吃,如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綜合考慮結果顯示,創業型社會的構建是解決上述兩個問題的最佳答案,通過鼓勵更多人投入創業的行列,加大中國自主創業的力度,在保證國民就業機會充分的基礎上,通過高層次創業(機會型創業)推動中國經濟的更快發展。

        創業型社會就是在良好的配套環境下,激發全體人民的創新與創業活力,進而帶動長期持續的經濟成長。而旅游創業在全民創業和持續性成長方面表現出了獨特的優勢,主要源于:(1)旅游業在眾多產業中綜合性最強,涉及了與人們生活和享受發展息息相關的食、住、行、游、購、娛等各個方面,其中必將蘊含著大量的創業機會等待開發。(2)旅游業的發展速度與帶來的綜合經濟效益在全世界范圍內是有目共睹的,作為“朝陽產業”、“無煙工業”,其一直保持了良好、快速的發展勢頭,對于帶動國家經濟的增長發揮了巨大作用。(3)旅游業由于提供的服務范圍較廣,既包括滿足人們的基本生理需求(食、住等),也包括滿足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游、娛等),因此,在吸納勞動力方面優勢突出。可見,旅游創業對促進我國創業型社會的構建意義重大。

        2.國外旅游創業研究對我國構建創業型社會的重要啟示

        國外旅游創業研究從全民創業(尤其是返鄉農民工的安置、女性創業)、創業動機與創業行為的引導、創業培訓與教育和政府在旅游創業中的職能方面,對經濟危機背景下我國構建創業型社會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1)旅游創業對安置社會閑置勞動力和邊緣勞動力作用突出,促進了全民創業的實現。King的研究表明返鄉的移民多成為旅游小企業主,而McGehee、Kim和Jennings研究特別指出女性對于鄉村旅游創業具有高度積極性。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2 000多萬農民工返鄉的安置問題,這些農民工很多可能來自旅游資源豐富、但是經濟落后地區,政府可以通過發展當地的旅游業來帶動部分人的就業,即以自主創業帶動就業。比如,旅游業發展中出現的“農家樂”項目成為安置農村閑置勞動力的成功模式,也成為農民創業的典范。而女性,由于心思縝密、工作耐心、易于溝通等特征,則更適合在服務行業中進行創業。

        (2)通過創業環境的塑造,在提高生存型旅游創業成功率的基礎上,逐步加大機會型旅游創業(即以增長和利潤導向為主)的比例。國外研究表明,改變生活方式是旅游創業的主要動機之一,在旅游小企業主中,以增長和利潤導向為動機的小企業主的數量很少,多是為了提高自身的收入。可見,旅游創業的動機還處于較低的需求層次,但這卻符合中國目前的創業水平,即以生存型創業為主導。所以應該加強對生存型旅游創業的創新環境培育,激發潛在的創業者加入到旅游創業隊伍中。雖然多數旅游創業者是基于生存目的創辦小型的旅游企業,但在旅游業中也不乏以增長為導向的機會型創業,由于該創業類型對于市場的開拓、就業的拉動、經濟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因此要加大對機會型創業的引導。

        (3)加大對旅游創業行為的引導與培訓,加強旅游創業教育的力度。劉常勇通過研究中國不斷變化的旅游政策和戰略及對教育和培訓基礎設施的應用,指出政府忽視了小企業的需求和對本地創業的刺激。旅游創業行為首先源于對創業機會的識別,通過多方面開辟旅游創業信息的溝通渠道、樹立旅游創業成功的典范將有利于潛在旅游創業者對創業機會的識別。當然,創業者的素質、知識水平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旅游創業機會的識別,所以,應當加強旅游創業教育。旅游創業教育的實施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重視旅游創業的作用,將旅游創業教育納入國家正規的學生培養教育體系,尤其是專業教育體系;更重要的則是實現旅游創業教育的社會化,由于現階段大部分旅游創業者(例如鄉村旅游創業者、旅游小企業主)在知識、技能方面處于低層次階段,加大社會性的、公益性的、普及性的旅游創業培訓將有助于提高創業行為發生率和成功率。

        (4)強化政府在旅游創業過程中為市場主體服務、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等職能。政府的決策與行為必須建立在公眾需要的基礎上,以公民的權利存在為前提,以公民權利為本位重構法律制度,實現公民權利的法律保障。首先,政府通過大力宣傳創業理念,在全社會提倡“憑勞動贏得尊重”,樹立在勞動中創業實現人生價值、個人創業造福于社會的觀念,加強旅游創業的社會培訓力度,激發旅游創業行為。其次,通過旅游創業優惠政策的出臺刺激旅游創業行為的發展。再次,政府應協調旅游創業與各方面的聯系與合作,特別是旅游創業資金的獲得和使用,解決普遍存在的旅游創業瓶頸問題。最后,政府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來降低創業者對創業失敗風險的評估,促進更多的人參與到旅游創業中。

        四、結論與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國外旅游創業研究的發展狀態表明旅游創業研究遠沒有達到實踐要求的水平,不管是從整個管理研究領域,還是與創業研究背景的比較,旅游創業研究沒有明顯的增長趨勢和規模,并表現出理論研究不足、實證研究缺乏深度等特征。盡管近兩年研究的內容正在不斷擴大,向旅游創業行為、創業績效、政府及行業組織及創業可持續發展等內容延伸,但由于研究均是針對某一地區展開,研究結果的適用性有待商榷。中國要加強旅游創業對構建創業型社會的驅動作用,有必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首先,提高旅游創業理論研究的水平,為實證研究提供一般的分析框架。創業研究雖然表面很豐富,但在理論方面卻極非常缺乏,沒有統一的理論。這就導致了實證研究結果沒有一般的理論結論去衡量對錯,使實證研究出現理論自由的研究狀態。對旅游創業研究,缺乏理論研究支持更為明顯,學者們應側重對一般理論的歸納、總結及演繹。

        其次,深化旅游創業實證研究,豐富實證研究的工具,突破目前主要采用描述統計和定性分析等初級分析工具的現狀,采用多學科、多層面、多角度的研究方法,加強跨領域(經濟、社會、心理和管理等領域)、跨地區、跨文化的實證研究比較,進一步提升研究結論的適用性,為一般性結論的提煉奠定基礎。

        最后,在不斷豐富對旅游小企業、政府行為和旅游創業及創新行為的研究的基礎上,加強對旅游家族企業的研究力度,從文化、個性特征、動機和組織行為的不同角度探討家族企業與一般小企業的不同,突破目前旅游業內將家族企業與小企業混為一談的現狀。另外,應對旅游大公司創業、公司內部創業(即雇員創業行為)、旅游企業創新行為、旅游企業創業精神持續發展等亟待研究的領域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 Li,L.A.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Published in th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Journals[J].Tourism Management,2008,(1).

        [2] Donald Getz,Per Ake Nilsson.Responses of Family Businesses to Extreme Seasonality in Demand:the Case of Bornholm,Denmark[J].Tourism Management,2004,(25):17-30.

        [3] Donald Getz,Jack Carlsen.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of Family and Owner-operated businesses in the Rural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Sectors[J].Tourism Management,2000,(21):547-560.

        [4] Donald Getz,Tage Petersen.Growth and Profit-oriented Entrepreneurship among Family business Owners in the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5,(24):219-242.

        [5] Nancy G.McGehee,Kyungmi Kim,Gayle R.Jennings. Gender and Motivation for Agri-tourism Entrepreneurship[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280-289.

        [6] Nicole Vaugeois,Rick Rollins.Mobility into Tourism:Refuge Employer?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34): 630-648.

        [7] Leah Cioccio,Ewen J.Michael.Hazard or Disaster: Tourism Management for the Inevitable in Northeast Victoria[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1-11.

        [8] Richard Sharpley.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the Case of Cyprus[J].Tourism Management,2002,(23):233-244.

        第5篇:旅游業對社會的影響范文

        論文關鍵詞:旅游倫理消費行為競爭行為生態倫理

        論文摘要:旅游業是新興的高速發展的產業,目前國內外興起旅游熱,但是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出現了很多社會、倫理問題,分析了目前旅游發展帶來的一些旅游倫理問題,提出加強文化建設,注重生態旅游,合理規劃以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旅游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涉及到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是涉及到多個行業的綜合性產業,對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它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大加快了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然而隨著旅游發展,由于受到外因以及內因等的影響,旅游業帶來了對資源、環境、經濟、道德倫理、文化等方面的破壞,對人類社會帶來了我們不可忽視的消極作用,我們不得不對其予以重視。

        一、旅游倫理與旅游可持續發展

        1980年世界游樂組織把旅游定義為,“人們小于非移民及和平目的或m于導致實現經濟、社會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個人發展及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了解與合作等目的而作的旅行。”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外出旅游。在旅游活動中。人們必須處理一系列復雜的關系,如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文物古跡的關系、旅伴之間的關系、人的身心關系等等,道德規范是協調這些關系不可或缺的重要規范。人們在旅游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的總和稱為“旅游倫理”。旅游倫理基本規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按其所協調的基本關系,它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1)尊重愛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鑿;(2)尊重保護文物古跡,實現人與歷史的和諧;(3)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實現人際關系的和諧;(4)認真對待自我,實現身心和諧。

        旅游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不損害環境持續性的基礎上,既滿足當代人高質量的旅游需求,又不妨害滿足后代人高質量的旅游需求;既保證旅游者的利益、旅游地居民的利益,又保證旅游經營者的利益,實現旅游業的長期穩定和良性發展。它的實質是指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利共生、協同進化和發展,包括自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i個基本的方面,強調社會的發展是復雜系統的整體推論、不斷優化的過程。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

        二、建設旅游倫理的重大意義

        建設旅游倫理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首先,有助于游客旅游目的的實現。旅游倫理可以為游客的旅游行為指示道德方向,并內化為旅游行為習慣,提升游客的人格,從而自覺保護生態環境,與人和諧相處,在寬松的氛用中達到旅游的目的;其次,有助于生態文明建設。人類是生物圈中的一環,人們在旅游活動中自覺地把自身置于整個生物圈相互依存的網絡中,用旅游道德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積極而主動地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從而創造高度的生態文明;第,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設。旅游倫理首先規范調節的人際關系主要是陌生人之間的關系,“生人有助”是其重要規范。這種道德規范有助于升華旅游者的人格,進而自覺創造熟人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使整個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

        三、旅游倫理對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1.對旅游目的地社會文化的影響。戴尼遜·納什(DennisonNash)從“帝國主義”的概念開始分析,指出今天的帝國主義與以往已有所不同,提出了旅游具有帝國主義的侵略特點。他超越了對具體的旅游過程的研究,把旅游活動看做一種文化接觸和交往的方式,注重分析它對接觸雙方帶來的影響。旅游開發特別是民族旅游資源的開發中十分重視對當地民族文化資源的挖掘,給當地社會帶來民族文化的破壞,社會秩序的破壞等方面的影響。現在我們開發原汁原味的民族旅游產品,旅游者去民族旅游區旅游都希望能夠真正體會到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于是出現了講民族旅游資源的本來面貌不加修飾地呈現在旅游者面前的情況。在實際的旅游產品的開發中,往往存在“涸澤而漁、焚林而獵”的現象,對旅游資源的過度開發,為了滿足游客的“獵奇”心理,對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進行扭曲和“舞臺真實”,都給旅游的持續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隨著旅游開發的進程,旅游者的大量涌入,旅游者把自己的生活方式,意識形態,價值觀等帶到旅游目的地,漸漸地使旅游目的地的社會文化情況發生變化。弱勢族群的文化傳統所面臨的生存危機,是歷史、政治、經濟、社會、生態等多重外力綜合作用的必然結果;當代民族一國家對邊緣地域和非主流群體的“同質化”或“經濟一體化”戰略是此危機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旅游產業向“弱勢族群”聚居地的拓展也只不過是構成這一戰略的一個子環節而已。

        2.對旅游者消費行為的影響。有的人類學家把旅游稱之為“現代朝圣”。但是有的認為也是世俗的,因為旅游本身包含了很多世俗的成分,如娛樂、游玩、享樂,即他們所謂的四個S:太陽(Slln)、沙灘(sand)、沖浪(surf)、性(s)。因為這些問題涉及到了許多具體問題,如文化認同問題,文化整合問題,經濟一體化與文化多元化的關系問題,文化的重構與真實性問題,文化的生產和保護問題等等。旅游業帶來的很多社會問題,如旅游業的發展帶來的人口流動及由于而帶來的疾病,如性病及艾滋病等等。這些問題如不加以解決,也將會阻礙社會的健康發展,甚至反過來影響旅游業的發展。旅游的世俗性特點帶來很多社會問題,使人們的消費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文化優越感強加于旅游目的地。旅游使離開原居住地的,非定居性的活動,旅游者的活動受原居住的道德約束較小,會出現文化優越感,旅游者就想把自己的消費觀念強加到旅游目的地。其次,正常道德行為約束程度下降。由于離開了原來的熟悉環境,不再受到原有的道德法規的約束,很容易做出違反道德道義的行為,出現賭、黃等行為,嚴重影響了社會秩序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再次,出現奢侈浪費消費情況。人們在旅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夸大消費行為,出現攀比心理,從而出現鋪張浪費,浪費社會資源。最后,旅游消費層次降低,消費質量不高。特別是娛樂消遣文化,它偏重感官享受,刺激受眾的直接需要。

        3.對旅游企業的競爭行為的影響。旅游業作為一個非傳統行業,由于其自身的特點使其是一個贏利性較高的行業,但是在利益驅使下使旅游企業的競爭行為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在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之后。正進入服務業革命時代。旅游服務是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前的旅游企業存在缺乏旅游服務誠信觀念,從而導致經營組織者和旅游者的利益糾紛不斷。中國現有的旅游服務質量卻不盡人意。旅游秩序混亂,不合理的行程安排,不規范的旅游服務等,導致了旅游利益糾紛和大量旅游者投訴,嚴重敗壞了中國旅游業的聲譽。由于旅游服務者的誠信服務意識不夠,缺乏旅游服務道德約束和法律監督機制,導致我們旅游企業的不正當競爭手段。出現惡意削價,損人同時害己;以賄賂的手段拉攏顧客;為旅游者提供虛假的旅游服務信息;制造和散布有損其他旅游企業形象和商業信譽的虛假信息。盜用別的企業的名牌或開發成果等等現象。

        4.過度不合理開發對旅游資源、環境的破壞。對于旅游開發,就全球大多數國家而言,都經歷了先建設,后環保;先過度開發,后治理污染的曲折道路。中國旅游開發中存在旅游資源破壞嚴重的問題,揮霍旅游資源,破壞生態環境。中國旅游資源相對豐富而獨特,但是,面對旅游業飛速發展、旅游者數量倍增的壓力,旅游資源稀缺性表現越來越明顯,出現了從旅游資源開發者、經營組織者到游客揮霍旅游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由于一些開發項目缺少科學的規劃和管理,出現了旅游開發到哪里,污染與破壞就帶到哪里的“旅游摧毀旅游”的現象。

        第6篇:旅游業對社會的影響范文

        一、導游素質低下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經濟利益的驅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旅游業在帶動國民經濟增長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例。2015年旅游產業對全國GDP的直接貢獻為3.32萬億元,占全國GDP比重的4.88%。據國家旅游局初步統計,2015年全年我國接待內外旅游人數高達41億人次,全年總旅游收入高達4.13萬億元。自1993年至1998年全國旅游行業就業人從90.73萬人漲至196.16萬人。

        至2015年,旅游業帶動直接、間接就業人數高達達7911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旅游業火爆,與民眾經濟生活水平提高,對旅游向往的需求有直接的關系,旅游業的市場供求關系完成了由供過于求的買方市場到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的轉變。因此,導致了旅游價格高,在形形的旅游套餐中,除了帶領顧客到各處景點進行觀光旅游,還添加了讓游客在當地購物,這種營銷手段成為某些商家的伎倆。商家稱不買東西,游客出的錢根本不夠路費。導游甚至對游客進行人身攻擊,出口成臟,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導游態度惡劣。

        (二)導游自身受教育程度低與思想道德修養的缺失與匱乏

        1、三年學制的限制以及對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淡化

        導游專業一般存在在高等職業院校或三本院校,年制為三年。相對正規本科,對學業要求相對較松,對專業技能要求更高。三年的時間,除了對自己專業知識出初步了解,必修學科還有英語和基本原理與思想道德修養,三門必修中,對基本原理與思想道德修養的學習最為膚淺。因為是職業學校,更加注重實踐,三年的時間,真正學習的時間只有兩年,時間的不充裕和重視的淡化使得學生道德修養下滑。

        2、部分導游對導游職業道德規范以及對自身要求過低

        導游中除了有專業出身導游專業的從業人員,還存在通過考導游資格證取得導游資格的從業人員。這一部分人,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受過正規教育,而且年齡偏大,社會經驗豐富,存在淡化、漠視行業規范,按照自己的規定辦事的傾向,他們對自身道德素質要求更低。

        二、導游素質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聯系

        (一)導游素質影響整個社會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

        導游作為社會一員,其精神面貌,道德修養是整個社會思想政治水平的組成部分,影響整個社會思想政治道德水平。

        近幾年,旅游行業異常火爆,導游的重要性也逐漸顯現。一個思想道德水平高的導游能為游客提供優質、友好的服務,在友好的氣氛中完成服務活動。游客與導游之間的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社會的每個成員之間友好、和諧相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人與人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的和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為加強導游素質奠定了輿論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

        加強科學文化素質與思想政治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兩大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強調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一定社會或集團內用符合社會規范的思想觀點、道德準則、行為規范,對社會成員施加有計劃、有目的的影響”。在全社會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在一定程度上為加強導游素質奠定了基礎,促使導游在規范自身職業修養的同時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

        三、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加強導游素質

        (一)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在加強學生道德修養與素質方面的作用

        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促使思想政治課程對導游學生道德修養與素質的培養方面起作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以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為出發點,努力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學生道德修養與自身素質方面的作用。

        (二)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全社會范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應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體現導游行業中導游素質有待提高中,應該具體做到:導游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加強職業道德,更加愛崗敬業,與游客和諧、友好相處、愛工作、愛社會、愛國家、在工作善于與人合作、直面挫折,勤勞勇敢上進等等。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提高自身素質的方方面面。

        (三)發揮思想政治網絡載體的作用,弘揚正能量

        第7篇:旅游業對社會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誠信缺失 旅游企業 應對措施

        引言 誠信是我國的優良傳統美德,是維持人與人之間關系和社會秩序的重要準則。目前我國旅游企業卻出現了誠信缺失問題,且日益嚴重,這一問題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旅游企業經營中的誠信缺失問題是指經營者對消費者做出了承諾,但在現實中卻沒有兌現承諾或與承諾差距較大,損害了消費者一部分利益。旅游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采取措施,克服這一問題,重建企業信譽。本文簡要簡要說明了一下誠信缺失的現狀,并分析原因,提出幾條建議。希望能夠對旅游業的健康發展有所幫助。

        一、旅游企業經營中誠信缺失表現

        (一)違反合同,降低服務標準

        違反旅游合同在旅游中是一個非常普遍現象,具體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任意改變旅游路線;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隨便增加或減少旅游景點;增加購買頻率;隨意合團、并團。導游減少觀賞景點的時間,增加購物時間來為自己獲益。有的導游甚至強迫游客購物,不去景點觀賞。這些行為嚴重違反合同,侵犯消費者利益。

        降低服務質量是影響旅行社誠信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經常發生在旅游旺季。主要表現如下:在宣傳時夸大其詞,用虛假廣告來吸引游客;并作出滿意服務的承諾,但在現實中服務水平較差,與承諾不符;導游向消費者索要小費,強迫購物,酒店及餐廳存在虛報價格的現象,酒店及餐廳等級不達標,出現許多接待問題和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差。

        (二)價格欺詐,出售假冒偽劣產品

        目前,許多旅行商場為了眼前利益,不考慮后果。出售的產品質量差,以次充好,出售假冒偽劣產品。不同的商場缺乏信譽的行為不同,一般情況下,在古玩、書法、繪畫商場,旅游企業常常用贗品冒充真品;在玉器、珠寶商場上,旅游企業常常以次充好,產品質量沒法保證。

        一些旅游企業更是采用多種手段對游客實行價格欺詐,在商品價格上采取手段。針對游客不了解商品詳情的特點,將廉價商品的價格提升許多倍賣給游客,或者利用消費者愛占便宜的心理特點,打著低價促銷的幌子,誘導消費者購買產品,在旅游過程中私自縮短觀賞風景的時間,增加購物次數,增加旅游自費項目來賺取利潤,讓消費者多花冤枉錢。這種誠信缺失性為極大地損害了消費者利益,打擊其購物積極性。

        (三)旅游客運方面安全性難以保證

        相當一部分的旅游客運車輛掛靠企業管理且規模小,有些企業不顧長遠發展,只顧眼前利益,往往使用沒有當地主管部門簽發的運輸許可證的車輛,非法從事交通運輸。內部管理有許多問題,員工服務質量差,安全意識不強,超載現象時有發生,對游客的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在旅游旺季時,進行惡性價格競爭,搶拉游客,敲詐勒索,車輛亂停亂放。這些行為都不利于旅游業的長遠發展。

        二、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企業簡競爭不當

        目前,旅游產業分散經營,旅行社和酒店之間關系惡化,相互詆毀,打價格戰,企圖以低價手段,以吸引游客。旅行社陷入惡性的價格競爭困境中,嚴重影響了我國旅游業發展及綜合經營收入。此外,缺乏品牌建設和長遠的經營理念,不顧長遠發展,易受眼前經濟利益驅動,采取非法措施,再加上各種不公平競爭,從而增加了旅行社的不誠實行為的動機。

        (二)法律體系不健全

        由于中國法律制度的不健全,還存在許多不完善地方,許多企業鉆法律的空子,法制觀念不強,而普法教育也沒有收到有效的成就,人們法律意識淡薄, 由于種種原因,當消費者權益受到侵犯時,大多數消費者不會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和個人利益。此外,法律體系不健全還體現在執法不嚴,不能有效的懲處違法的人,有些誠信行為不能受到法律的懲處。

        (三)社會道德水平下降

        不僅僅僅是企業老板和管理者社會道德標準下降,旅游從業人員的道德水平也有所下滑。企業主道德下降,表現在一些企業主為追求短期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出售假冒偽劣產品來獲取最大利益,而旅游企業管理者的道德水平下降,導致他們對管理經營中出現的各種誠信缺失操作不聞不問,縱容發展。旅游從業人員道德下降,服務技能差,缺乏服務意識,導致不負責任的宣傳,旅游服務質量下降。

        三、針對旅游企業經營中誠信缺失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企業內部誠信教育

        企業要切實落實誠信經營,需要加強內部宣傳教

        教育,提高員工的誠信意識,培訓人員長遠發展的眼光,重視企業和個人的長遠利益。誠信教育的內容最好是以案例的形式提醒員工如何去做,旅游企業管理者必須認識到,教育是一個長期性工作,不能三分鐘熱度,必須堅持下去。

        (二)加強社會道德體系的建立

        加強重建社會道德體系,提高人們社會道德水平,是解決旅游企業缺乏誠信問題的重要手段。政府必須高度重視誠信問題,為解決企業誠信問題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旅游業更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特別是規范旅游從業人員的職業思想,責任意識,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工作態度,服務質量等方面的內容,提高旅游從業員工的道德意識。

        (三)完善法律體系,加大執法力度

        首先,建立和完善關于旅游的法律約束機制。盡快建立一個有關旅游誠信及與之相關的法律和法規,如“反壟斷法”,“旅游法”等明確規定旅游誠信的行為法。還應加大執法力度,嚴懲失信行為。對執法人員進行培訓,使其違法必究,依法對誠信缺失行為進行制裁。

        四、結語

        旅游業是一個有良好前景的產業,它不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且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較大的貢獻。誠信缺失問題嚴重阻礙了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并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如何克服這一問題,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值得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第8篇:旅游業對社會的影響范文

        但是,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為旅游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前段時間,“云南女導游罵游客”事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促使我們思考應該怎樣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高素質的人才。筆者系統分析了當前我國旅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相關措施,以期能促進我國旅游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一、當前我國旅游教育存在的問題

        1.旅游教育沒有給社會和企業提供足夠的旅游人才

        當前,雖然旅游教育快速發展,但是,旅游教育到目前還沒有給社會和企業提供足夠的旅游人才。國家旅游局人事司司長魏洪濤曾指出:“我國每年本科、專科、中職學校旅游專業畢業生近37萬人,但全國旅游業每年新增就業約50萬人,旅游企業都在你喊缺人。”人才問題制約了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各種新人才缺乏,尤其是高層次高素質高技能領軍性的人才、國際化人才普遍不足,成為旅游業發展的瓶頸。

        2.部分旅游院校缺乏對市場進行深入分析

        部分旅游院校缺乏對市場的科學有效地調查,導致在制定旅游人才培養計劃以及在培養過程中缺乏明確目標,未能針對市場的客觀需要來設置某些專業,無法滿足社會和企業對旅游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現在缺乏培養實踐能力、沒有完善的知識體系等方面。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出現了旅游企業人才短缺,而旅游專業的學生就業困難的奇怪現象。

        3.部分旅游院校缺乏科學的旅游教育培養模式

        當前,部分旅游院校依然依然采取傳統的教育培養模式,對于旅游業發展的新變化缺乏準確把握,過分強調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與社會相脫節,未能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來培養相應人才。我國社會正在發生急劇變化,出國旅游人數逐漸增加,但是國內的旅游人員能在國際競爭中獲勝的非常少,制約了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4.部分旅游院校的旅游教育逐漸萎縮

        當前,我國部分旅游院校的旅游教育逐漸萎縮,這種現象與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情況不相稱。出現這種情況存在諸多方面的原因,學科設置不合理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經常將旅游管理專業設在人文學院、管理學院等,這樣的設置對旅游學科的獨立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同時,也有學生和老師的原因,如學生不愿意在旅游行業就業,缺乏旅游行業的帶頭人等。

        二、旅游教育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分析

        正是因為當前旅游教育存在諸多問題,才會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促使人們思考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要求我們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筆者認為可以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確立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

        在當前,高校旅游專業必須把怎樣滿足社會的需求,怎樣才能培養出更多更好地高素質的旅游人才作為自身需要首要解決的問題。在此目標之下,根據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自身的特點,來設置科學的人才培養計劃。

        2.不斷更新教育理念

        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使得我國的旅游產業也在不斷進行調整,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市場發展的客觀情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旅游教育不僅要注意培養學生持續發展能力,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知識的系統性、科學性,使得學生在結合個人興趣愛好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的人才需求,開闊自身眼界,學好專業基礎知識。

        3.注重實踐教育,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對旅游專業進行課程設置時,要注重實踐教育,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證旅游教育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具體來說,就是在大一大二時期,以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為主,實踐能力為輔,在大三大四時期,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理論知識為輔,使學生對自己能有明確的自我定位,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4.堅持特色辦學

        當前,我國部分旅游院校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產生了諸多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堅持特色辦學,定期邀請專家學者指導學校發展,采取多種措施,建立高素質的旅游教育師資隊伍,不斷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定期選派一些學生到旅行社、酒店等去實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第9篇:旅游業對社會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旅游業;國民經濟;外匯收入;重要作用

        Abstract: Along with society's development, the tourism has become in the global economic to develop the tendency to be strongest and one of scale biggest industries, day by day highlights it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mportant positi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take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level of development as the foundation and its restriction, simultaneously directly or promotes indirectly the national economy Department concerned's development.

        key word: Tourism; National economy;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Influential role

        前言

        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使旅游日益成為現代人類社會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經濟活動,旅游業以其強勁的勢頭成為全球經濟產業中最具活力的“朝陽產業”。隨著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帶薪假期的增加,旅游業將持續高速度發展,成為世界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據預測,未來10 年間,我國旅游業將保持年均10.4%的增長速度,其中個人旅游消費將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長,企業、政府旅游消費增長速度將達到10.9%;到2010年我國旅游總收入占GDP的比例將達到8%;到2020 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作為新興消費熱點行業之一的旅游行業,在我國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很多省區和重要城市都把旅游業作為支柱行業和重點行業來發展。

        一、旅游的概念

        國內外關于旅游的定義多種多樣,一些專家、學者和研究機構分別從交往、流動、目的地、時間、相互關系、生活方式等不同角度對旅游進行了界定。德國的蒙根·羅德1927年指出,旅游從狹義的理解是那些暫時離開自己的住地,為了滿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種各樣的愿望,而作為經濟和文化商品的消費者逗留在異地的人的交往。瑞士學者漢沃克爾和克拉普夫1942年對旅游進行了定義,認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而引起的一種社會現象及社會關系的總和,這些人不會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從事賺錢的活動。這個定義于20世紀70年代被旅游科學專家國際聯合會所采用,并成為國際上普遍接受的定義。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旅游研究所20世紀50年代指出,旅游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在空余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于修養;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系和作用。英國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1974年指出,旅游發生于人們前往和逗留在各種旅游地的活動,是人們離開他平時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暫時前往一個旅游目的地運動和逗留在該地的各種活動。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伯特·麥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1980年指出,旅游可以定義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訪問者的過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業、東道政府及東道地區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我國經濟學家于光遠1985年指出,旅游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具有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等特點。世界旅游組織規定:旅游是指人們為休閑、商務或其他目的離開慣常環境,到其他地方訪問,連續停留時間不超過一年的活動。在此定義的基礎上,從事旅游活動的這些人不會導致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業。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參與審美、娛樂和社會交往活動;旅游的社會屬性和發展特征,決定了它是人們體驗異地政治、文化、經濟生活的一種高級娛樂活動,并已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高級需要形式;從事旅游活動的這些人不會導致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業;旅游具有異地性、流動性和暫時性的自身特征。

        二、旅游業的概念

        旅游業是以旅游資源為憑借、以旅游設施為條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覽服務的行業。它是綜合性的經濟事業,其構成涉及社會許多部門。它的基礎經濟活動由旅行社、旅游飯店和旅游交通三大部門組成。此外,還有為旅游者服務的經營旅游商品的零售企業、園林設施、文化娛樂事業和公用事業等。旅游資源、旅游設施、旅游服務是旅游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三大要素。旅游資源包括自然風光、歷史古跡、革命遺址、建設成就、民族習俗等,是經營旅游業的吸引能力;旅游設施包括旅游交通設施、旅游住宿設施、旅游餐飲設施、旅游游樂設施等;旅游服務包括各種勞務和管理行為;旅游設施和旅游服務相結合是經營旅游業的接待能力。狹義的旅游業,在中國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車船公司以及專門從事旅游商品買賣的旅游商業等行業。廣義的旅游業,除專門從事旅游業務的部門以外,還包括與旅游相關的各行各業。旅游業從業務類型看,包括3種類型 :一是組織國內旅客在本國進行旅行游覽活動的國內旅游,二是組織國內旅客到國外進行旅行游覽活動的出境旅游,三是接待或招徠外國人到本國進行旅行游覽活動的入境旅游,后兩種類型的旅游業務活動屬于涉外性質的業務。旅游業主要通過勞動服務的勞務形式,向社會提供無形效用,以滿足旅游者進行旅行游覽的消費需要,其行業基本特征是非生產性的,又稱無煙工業。旅游業從整體上看,不是實現商品流通的經濟部門,而是憑借旅游資源,利用旅游設施,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勞務活動去滿足旅游者旅行游覽消費的需要,故也稱為無形貿易。

        三、旅游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游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中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日益凸顯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旅游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并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或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旅游業的發展經濟、社會效益明顯,能夠促進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在增進國際交流的同時促進招商引資,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以及促進經濟與環境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一)增加資金積累和外匯收入

        發展國內旅游業,有助于拓寬貨幣回籠渠道,加快貨幣回龍速度,擴大貨幣回籠量,因此能夠加快資金周轉,增加資金積累和

        國民收入,為國際旅游業發展創造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難得的經營管理經驗。發展國際旅游業能夠增加外匯收入,旅游者必須要來旅游產品生產地進行消費,節省了商品外貿過程中的運輸、倉儲、保險等費用,降低了換匯成本;旅游出口不受客源國或地區貿易保護的限制,不受關稅影響;旅游業創匯方便,無須產品包裝、儲運和其他繁雜的進出口手續。

        (二)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經濟產業,涉及到社會許多相關產業,包括交通、建筑、通訊、貿易、餐飲服務、文化娛樂等產業。旅游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門檻低,就業范圍廣,就業層次多,吸納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長新增加的勞動力以及因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從第一、第二產業轉移出的大量富余勞動力。旅游的發展可以增加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和信息流的流動,因此發展旅游業能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根據加拿大學者的系統模型理論,旅游業收入每增加3萬美元,就將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和2.5個間接就業機會。世界旅游組織研究報告也指出,旅游業每增加一個從業人員,相關行業就增加5個就業機會。

        (三)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在我國,鞏固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部署和思路。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具有十分突出的關聯帶動作用,發揮著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用,不僅直接給航空、交通、飯店、餐飲服務、商業網點、景區、經典等帶來了客源和市場,而且間接地帶動和影響了農村和城市建設、加工制造、文化體育等行業的發展。旅游業發展將增加旅游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有利于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同時還增加了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產業之間結構的調整,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新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成功有賴于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四)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由于大量本地居民從事旅游業或相關行業,個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游業發展促進了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大量旅游者的來訪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游,開拓了眼界,豐富了地理、文史和風俗民情等知識,提高了對生活的要求。旅游業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城市居民素質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旅游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其發展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對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國民文明素質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热门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 | 亚洲青青青在线视频 | 亚洲色大情久久久 | 免费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