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金融資本市場范文

        金融資本市場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金融資本市場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金融資本市場

        第1篇:金融資本市場范文

        [關鍵詞]資本 市場 金融風險 有價證券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的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這使得我國的資本市場得到很大的成長。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的加深,這使得我國的資本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國際資本市場的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我國資本市場的風險性。因此應該對資本市場進行金融風險管理,從而盡可能的降低風險,確保我國資本市場運行的安全和穩定。

        一、資本市場中金融風險積聚的原因分析

        金融風險由于資本的缺乏而不斷的累積,同時,國內的消費率要遠遠的低于投資率,這是我國長期存在的問題。雖然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好轉以及人們收入水平的提升,但是這個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由于消費不足,我國經濟主要依靠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來進行拉動,導致資本市場中在不斷的累積風險。

        在進行國債投資的時候,由于沒有十分清楚的投資主體,這就使得這部分的資金最后很難收回,這就使得資金在向社會資本進行轉化的過程當中是低效率的。銀行需要足夠的流動的資金來完成負債與資金之間的平衡,不能夠將大量的私人儲蓄作為資本進行運用。在投資領域應該是由個人進行投資,而現在這種情況恰恰相反。由于大量的公共性投資沉積在投資領域,這就使得銀行常常面臨資金不平衡的問題。

        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金融風險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資本市場中的長期資金和短期資金之間沒有達到相應的平衡狀態。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銀行中的短期資金數量不斷的減少,而長期資金卻所占的比重卻在不斷的上升,這與正常的情況剛好相反。這就使得銀行在短期之內沒有辦法將貸款回收,導致大量的不良資產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經濟危機出現的可能性。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的不斷的深入發展,這使得我國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獲得了發展和進步。但是應該看到,我國的資金在資本化程度上還遠遠的不夠,大量的資金并沒有完成向資本的轉化,還停留在貨幣的階段上。而國外資本市場比較發達的國家,大量的貨幣都是以資本的形式存在。由于國內的資本的不足,這就使得國外資本大量的涌入國內,進一步加大的我國貨幣向資本轉換的難度。

        二、我國資本市場持續開放過程中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的發展,市場經濟越來越完善,這就使得我國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當中應該以積極的姿態逐漸的放開資本市場。但是隨著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的增大,這就使得我國的資本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國際資本市場的影響,大大的加大了風險的概率。

        1.國際資本流動有可能對國內金融體系形成沖擊

        國家的發行貨幣的數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國際資本的影響,進而引起通貨膨脹等現象,最終導致證券市場受到波及。通常情況下其傳導機制為:國際資本流入導致經常賬戶或國際資本項目的順差、外匯儲備增加,進而影響到國內基礎貨幣的供應,國內名義貨幣供應量因此擴張。國民收入的增加又使社會總需求上升,價格水平上升,從而給該國帶來通脹壓力。通貨膨脹發生之初,證券價格往往會上升,但隨著商品價格的全面上漲,社會矛盾加劇,政府便會采取措施,緊縮銀根,導致資金流出證券市場,引起價格下跌;另一方面,持續通貨膨脹導致企業成本增加,資金匱乏,上市公司盈利減少,從而導致證券市場價格下跌。國際資本流入沖擊證券市場的另一通道,是造成國際收支失衡,導致利率和匯率波動。從歷史上看,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國際資本流動對泰國、菲律賓等國資本市場形成了很大沖擊,直接對這些國家的資本市場進行了打擊。

        2.有價證券的供求失衡可能形成泡沫問題

        從各國實踐情況看,開放后外國投資者對國內有價證券需求迅速增長,然而有價證券的供給卻相對有限,其結果是導致證券價格大幅上漲。以股票市場為例,市盈率是衡量股票相對投資價值最常用的概括性指標。該比率越高,一般來說風險就越大,投資價值就越低。在墨西哥,從1988 年到l993 年,該比率增加了幾乎5 倍,而中國香港和泰國這一比率從1990 年到1993 年翻了一番。供求失衡造成了資產價格虛高,市場的風險逐步孕育,為資產價格的最終下跌埋下了隱患。

        3.資本市場的開放加劇了證券市場收益的波動

        外國投資者的參與將會加大國內證券市場價格的波動性。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1 年的研究,在國際資本流量增加的時期,股票市場收益的絕對波動沒有明顯增加的跡象,而相對波動性卻都增加了,特別是在國際資本流動本身波動較大的時期。新興債券市場的收益波動性比成熟債券市場更大,這主要是由新興債券市場信用風險變化較大和相對較低的流動性所致。我國作為新興資本市場,目前仍然規模較小,在擁有巨額資本的國際投資者集中性的大規模投資活動作用下,很可能影響資產價格,產生較大的波動性風險,嚴重削弱市場的穩定性。

        三、資本市場中加強金融風險管理的對策分析

        我國的資本市場在不斷的成長和完善,資本市場的不斷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我們在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發展經濟的過程當中不能夠忽視其蘊含的各種風險。這就需要對資本市場當中的金融風險進行科學化的管理,從而盡可能的消除金融風險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在進行金融風險管理的過程當中具體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金融風險防范意識

        資本市場在為經濟發展提供大量資金的時候,必然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它可以使一部分人通過風險獲利,而另一部分人則會受到相應的損失,這就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其進行防范。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思想意識上加強對風險的重視,只有在思想上重視起來,才能夠自覺的貫徹到行動中去。這樣能夠有效地預防金融風險的發生,或者在金融風險發生之后能夠沉著的應對。

        2.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強化金融監管

        加快發展和完善資本市場,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積極創造條件完善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合理引導資金流向,為實現利率市場化創造有利條件。加快資本市場發展步伐,在規范證券市場的基礎上,適度擴大股票和企業債券市場規模,為企業開辟多種融資渠道籌資渠道,并通過資本市場籌集發展資金。加強宏觀調控,在保持國民經濟穩定增長和低通脹率的同時,繼續保持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保持合理的外貿順差和充足的外匯儲備,從而保持宏觀經濟的總量平衡和國民經濟的內外均衡,進一步增強我國資本市場抵御國際投機勢力和國際金融風波沖擊的能力。

        3.努力促進金融資本市場的穩步發展,確保風險管理工作與金融機構證券化發展相協調

        我國金融資本市場發展相對緩慢,用于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有限,銀行發展過程中的負擔很難得到減輕。為進一步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穩步發展,應當積極拓展我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渠道,增加直接融資在資本市場上的資金比重。在進行資本融資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擴大融資渠道,不能因資產證券化存在的潛在風險而放棄金融機構的證券化發展,為此金融機構要從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放慢放緩其進行資產證券化發展的腳步,努力實現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工作與金融機構的證券化發展水平相協調,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我國金融機構在實施證券化的過程中規避各種潛在風險,對金融風險進行有效地控制。

        4.應該以穩健和有序的方式實施資本管制的自由化

        資本管制的自由化將推動資本流入,資本流入對填補國內儲蓄與投資缺口十分必要,這將會使發展中國家實現比沒有資本流入條件下更高的增長率。然而,新興國家的經驗顯示:一個金融系統薄弱、企業管理水平不高的經濟體,資本的自由流動將使經濟過分波動甚至是貨幣危機和金融危機。在缺乏有效監管的條件下,金融機構的盲目信貸創造了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泡沫。當泡沫破滅時,很多金融機構不是無法運轉就是瀕臨破產。重要大型金融機構的破產導致了銀行擠兌與極大的恐慌,資本出逃和經常賬戶赤字引發了貨幣危機,金融機構的崩潰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

        四、總結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不斷發展和走向完善,開放性程度越來越高,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聯系也日益密切,這一切都使我國資本市場所面臨的風險不斷的增多,并且朝著復雜化的方向發展。因此要加強資本市場中的金融風險管理,建立完善的防范機制,從而確保我國資本市場的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魏燦秋.金融風險管理的本質及對公司價值的影響[J]財經科學, 2003,(02)

        [2]肖峻.我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中的金融風險研究[J]海南金融, 2006,(11)

        第2篇:金融資本市場范文

        一、創業板助推經濟轉型

        近年來,我國經濟總量增長較快,但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高達60%,GDP的40%左右是由出口拉動的。此外,我國產業體系特別是制造業總體上仍處于國際分工鏈條低端,企業主要依靠低成本優勢,創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競爭力不強,難以適應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因而,出口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極其明顯(見圖1)。所以,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從加工型經濟轉向創新經濟,是增強國民經濟素質、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效應對當前經濟困難的緊迫任務。

        創新目標是如何將自主創新科技轉化為產品、轉換成市場、轉變為生產力、形成產業鏈,最終成為創新經濟的。而從創新科技到產品、形成市場、形成產業、成為創新經濟,最需要風險投資的推動。其不僅可以解決創新企業的資金瓶頸問題,還能為創新企業提供使其強大的一系列增值服務的風險投資業。而形成發達的風險投資業,建立完善的創業板市場是必不可少的,這樣風險投資基金退出通道就不會被堵塞。

        二戰以來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模式,特別是美國創業板NASDAQ在促進美國產業升級和高科技產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金融體系效率和金融結構的差別是形成各國經濟長期增長趨勢和高技術產業發展差距的主要因素,以直接融資為主的資本市場體系比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銀行體系更有利于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因此,建立創業板市場不能僅僅從完善我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層面來考慮,還要從國家經濟穩定發展的高度去思考。政策制定者要有危機感、緊迫感和憂患意識。

        二、套期保值對沖價格波動

        在金融危機肆虐全球的今天,應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然而,中信泰富外匯交易巨虧、中國遠洋深陷FFA、中國國航和東方航空在燃油市場折戟,加上之前的“中航油事件”、“國儲銅事件”等,境外金融衍生品已經屢次使我國企業在海外市場不但未達到風險管理的目的,反而虧損累累,損失慘重(見表1)。

        探究巨虧原因,主要是境外的期貨市場往往具有其獨特的管理機制與運行機制,企業參與者除了必須了解現貨供需的基本情況,還要對國際金融環境、匯率變動、市場的波動規律、投資者的分布、交易規則等相當熟悉,才能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套期保值方案。由于我國企業遠離海外市場,企業很難掌握第一手信息資料,滯后的信息往往使企業錯失交易機會,而且還會成為投機基金所獵殺的對象。

        從套保巨虧得到的主要經驗教訓是必須加大國內期貨市場創新力度加快期貨市場創新的步伐,力求品種創新和制度創新,實現全方位突破,改變衍生品交易受控制和被擺布的局面。具體而言,我國期貨市場歷經坎坷,已逐步駛向平穩快速增長的跑道,但利用套期保值發揮保障國民經濟各產業安全飛行的跑道卻仍有重大缺失。目前國內四家期貨交易所僅有19個品種,但主要集中于農產品、有色金屬和工業品,缺乏畜產品、黑色金屬,能源品種僅有燃料油,工業品剛剛起步,金融期貨更是難見蹤影。衍生品種缺失仍是制約企業套期保值的根本。由于國內沒有相應的衍生品種,我國相關企業只能選擇陌生的境外市場。將國內期貨市場逐步向境外投資者開放,活躍國內期貨市場,使國內期貨市場成為國際投資者認可的定價中心。這樣企業在國內就可以完成套期保值,避免去海外市場淪為“弱勢群體”。

        三、債市擴容支撐投資增長

        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完善了發債制度,擴大了流通市場,促進了金融系統整體的效率和穩定。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債券市場規模仍然較小。因此,發展債券市場的空間,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繼續擴大公司債券市場和政策金融債券市場規模。尤其是對公司債券來說,應進一步擴大發行體范圍、增加發行體數量。目前,我國能發行公司債券的企業規模、信用度、產業政策的適用性、銀行擔保的必要性等制度性制約仍然存在,應簡化審查制度、縮短審查期限、緩和審查資格以及發行無擔保債券。同時,大力支持信用評級市場發展,著力提升評級公司整體素質,為公司債券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監督環境。

        2、積極培育機構投資者。正如股票市場一樣,債券市場的發展需要機構投資者參與,需要機構投資者開展理性的投資行為。因此,應完善有關機構投資者債券投資的各類制度、基礎條件和稅收制度,放寬對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社保基金對債券特別是對公司債券投資的限制,大力扶持針對個人、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債券型投資基金,引進國外投資者,為債券市場發展創造更好的需求環境。

        3、不斷對公司債條款設計進行創新。中國現行的債券市場以固定利率債券為主,而公司債券作為由證監會主導發行的券種,公司債券的相關法規沒有對債券利息以及償還方法進行限定,這為金融創新活動提供了相應的空間。在設計公司債券條款時,可以考慮創新信用結構和期權結構,使用不同的擔保方式,加入可回售、可贖回等特殊條款,為公司債券的發行提供有利的條件。

        四、結束語

        2008年12月8日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積極發展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穩步發展中小企業集合債券,開展中小企業短期融資券試點,優先安排與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災后重建等民生工程相關的債券發行等措施,這對于拉動國內需求、提振市場信心、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第3篇:金融資本市場范文

        Abstract: The global economy was damag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which spread from the sub-prime crisis of USA, our economy was also affected. Now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capital market is facing a threat ,but it is also an opportunit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ep-seated reasons of this financial crisis and analyses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sums up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資本市場;金融創新

        Key words: post-crisis;capital market;financial 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8-0037-02

        1剖析金融危機

        2008年9月,美國次貸危機驟然惡化,美歐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紛紛出現流動性困難和財務困難,瀕臨破產邊緣,連帶影響股價暴跌和全球股市的進一步下跌。面對市場的急劇動蕩和恐慌,各國政府紛紛出手救援金融機構維護市場穩定。歐洲一些小國經濟和亞洲新興市場國家也先后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出現了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動蕩。美國次貸危機是導致金融危機的直接原因,而深層次的原因還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第一,美國投資銀行的經營模式發生很大變化,過度投機和過高的杠桿率使得風險急劇增加。傳統的投資銀行是以賺取傭金收入為主的,對資本金要求很低,但是面對利率的誘惑和競爭的壓力,投行開始大量從事次貸市場和復雜產品的投資,逐漸演變成追逐高風險的對沖基金。與此同時,這些投行也背負了大量的債務,杠桿比率一再提高,從而積累了巨大的風險。第二,美國金融市場長期過度自由化,衍生品層出不窮,監管長期缺位,直至出現系統性的崩潰。有人曾經說過,在美國,只要是你想的到的東西,就可以立即包裝賣出。這話說的雖然有些夸張,但是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美國金融創新的能力,所以各種金融衍生品和證券化產品在美國非常多,這其中很多產品沒有受到監管。一旦系統性風險出現的時候,危機就來得很快。第三,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的信用體系越來越“廉價”,過度透支現象嚴重,為以后危機的爆發埋下隱患。以申辦信用卡為例,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留學生到美國需要半年時間才能拿到申辦的信用卡。但到了90年代末期,一個剛到美國的留學生一個星期之內就可以收到信用卡,甚至在機場剛下機就會有信用卡公司主動要為其辦理信用卡。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人透支消費的規模和數量越來越大,而透支的利息高達17%左右,信用卡公司為了獲取高額利潤,不遺余力地到處尋找下一個客戶,甚至主動給毫無信用記錄的人郵寄信用卡。高額的利潤使得信用卡公司可以承擔較大比例的壞賬,這樣信用卡公司就沒有動力進行風險控制,出現了問題就將其作為壞賬核銷。但是好景不長,如果哪天沒有了這17%的高額利潤,風險就顯現出來。

        2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資本市場的處境

        這次的金融危機與以往的不同之處在于,危機首先發生在發達國家,其GDP占全球70%左右,所以,站在全球角度,這將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金融危機。那么這場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呢?數據顯示,2007年的大部分時間,中國沒有受到國際信貸市場問題的嚴重影響。但2008年年中以來,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正以超出預計的速度放緩。2008年前三個季度,中國的GDP增幅9.9%,較上年全年的11.9%明顯回落。就目前來看,金融危機從多個層面給我國經濟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已逐步顯現,而且更令人擔憂的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在損失數量、持續時間、蔓延地域等多方面仍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總體來看,目前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經濟增長速度會有所下降,因為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大,出口增幅會下降,出口對GDP的貢獻將會下降。第二,小部分資金會外流。美國經濟出現問題后,一些公司因為資金缺乏,可能會撤回部分海外投資,或者把附屬機構及在海外的投資賣掉以解大本營的燃眉之急。但因為目前中國資本賬戶的限制,有些直接投資不一定能馬上撤出去。第三,金融機構利潤空間會縮小,過去動輒百分之幾十、甚至成倍增長的可能性不會有了。在中國資本市場處于艱難轉型和痛苦蛻變的時期,金融危機不僅加劇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也使中國資本市場面臨更嚴峻的挑戰與考驗。不過有挑戰就會有機遇,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有可能是一個潛在的受益者。金融危機沖擊最嚴重的地區,是金融市場最發達、信用擴張工具運用最多的市場。與歐美市場相比,中國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要小得多。盡管金融危機蒸發了數十萬億美元的賬面財富,但全球資金并未干涸,總要在市場上找去處。

        資金會流向哪里?可以從資金偏好的幾個基本原則來看:一是經濟復蘇較快的經濟體,良好的基本面和較快增長意味著更多的投資機會,這方面,不少新興國家市場被看好;二是被低估但相對安全的市場領域,比如石油、礦產等資源類的大宗商品市場;三是貨幣被低估的市場,存在資產升值的可能。當然,各經濟體的市場制度和自由度,也是一個常規性的重要因素。上述三個因素中,一、三兩個因素在中國都有著明顯體現,這對國際資本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以股市為例,中國股市是反映市場看法的典型窗口。中國股市現在不僅被國內外資金看好,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最大的吸引力來自中國經濟的復蘇,2009年全年實現8%的增長應該沒有問題。從中央政府一波強于一波的推動調整結構來看,這也是經濟復蘇態勢確定無疑之后,才可能出現的政策舉措。率先復蘇的經濟,不僅帶給國際資本信心,也帶給國內外企業以信心。

        宏觀來看,中國資本市場現在既面臨挑戰,也存在機遇。

        3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資本市場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自身的發展。在面對機遇和挑戰時,我們需要吸取美國的經驗教訓,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穩妥的推進資本市場的發展。

        3.1 創新與監管的平衡首先,我國資本市場存在著創新不均衡與風險監控難等問題。一方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需要穩步推進金融創新,以鞏固市場基礎、完善市場體系、健全市場機制、降低市場風險;另一方面,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的滯后,市場交易的低迷不振,顯示了市場風險的存在,制約了金融創新的進一步發展。從美國的教訓上我們可以看出,要在創新和監管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不能有所偏頗。在推進創新時要注意:首先,金融創新應注重安全與效率的平衡,安全優先、風險可控的原則。新興加轉軌的資本市場特點,決定了金融創新的需求大和金融風險的不確定性。在資本市場基礎制度較薄弱,市場發育不成熟的情況下,更應注重在能夠有效控制風險前提下的金融創新,避免發生金融創新的風險失控情況。其次,金融創新應是全方面的,協調發展的。從市場的長遠發展看,金融創新應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創新,只有全面、協調地推進創新,才能從根本上避免由于金融創新而引發的系統性風險。

        3.2 信用制度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資本市場的信用制度建設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存在著信用制度不完善,信用約束不嚴格,信用體系不發達等問題,成為影響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發展資本市場必須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當前,我們需要進一步推進信用制度的建設。一是要加強信用制度基礎建設,建立覆蓋整個市場的信用制度體系,將市場各方參與者,包括個人與機構都納入信用體系之內,為管理和評估各方信用提供全面、真實的有效信息。二是建立嚴格的信用約束機制,確保信用制度基礎的堅實、穩固。三是建立嚴厲的信用處罰機制,對各種違反信用制度或破壞信用的機構、個人給予必要的處罰。四是建立科學的信用監控預警系統,力求做到能隨時監測與及時防控信用風險。

        3.3 監管體制美國的監管模式強調橫向綜合性監管與功能性監管,但也存在很多問題:一是不同監管機構的不同監管理念、監管目標與監管操作難以協調,在缺乏充分有效溝通協調的情況下,容易形成監管盲區或監管弱區。二是相對松散的綜合監管與多頭監管,在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容易在履行監管職責時相互爭執與扯皮,降低監管效率。而對市場效率的片面追求,則導致部分監管的無效與市場風險的增大。

        中國資本市場經歷了十幾年發展,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市場監管體制。當前,市場監管面臨著來自國內外兩方面的壓力與挑戰,一方面,國內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建設尚未完成,由制度轉型與市場調整帶來的股指下跌與市場震蕩,使市場功能減退,市場作用下降。而資本市場的國際化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使市場監管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面對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機遇和挑戰,維護市場的穩定,確保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是市場監管的重要目標。

        要發揮市場監管對保障市場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就必須始終堅持嚴格監管與持續監管的原則。當前,市場監管應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加強監管機構間的聯系與合作。雖然我們實行分業經營與分業管理,但混業經營已在某些領域有所發展,也出現了金融業務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需要建立各監管部門間的信息共享與溝通協調機制,共同應對風險隱患。

        第二,加快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基礎制度的健全完善是防范市場風險的根本,當前市場監管的重點應集中于解決好股權分置改革的后續問題;改革發行監管制度,為注冊制度的實施創造條件;進一步加強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的規范與完善;規范證券投資基金行為等。通過市場制度的改進與完善,逐步形成具有投資價值和以市場投資為主的資本市場。

        第三,逐步穩妥地推進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由于金融危機的沖擊,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出現了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應該要審慎地進行。建立一種有進有退,松緊結合的市場監管,在盡量阻斷國際金融風險向我國資本市場蔓延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推進國內企業、金融機構的海外購并重組,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整體競爭力。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如果中國能夠很好地利用形勢,吸引國際資金,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并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繼續改革,在理想狀態下,中國的資本市場可能會有一個突破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民等.改變未來的金融危機[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2]邢繼軍.世界金融危機[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

        [3]祈斌.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中國資本市場發展[J].中國金融,2009.

        [4]李本慶.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對中國中國房貸和金融市場的影響[J].2008.

        第4篇:金融資本市場范文

        行為金融理論是從人的觀點來解釋金融學和投資是什么。為什么是這樣以及怎樣形成的,把投資決策看成是投資者在一種心理上計量風險與收益并進行決策的過程,因此受投資者的心理特征影響,是經濟行為科學化研究方法的一種價值分析回歸。

        行為金融理論以有限套利理論和非理模式為兩大理論基石,其大致有這么幾個重要的分支:期望理論。行為組合理論和行為資產定價模型。在市場行為模型方面,近年來行為金融理論研究中,有四種模型BSV(Barberis.Shleifer.andVishny,1998)模型、DHS(Daniel,Hirshleifer,andSubramanyam,1997)模型、HS(HongandStein,1999)模型又稱統一理論模型(Unifedtheory,andmode)和羊群效應模型(HerdBehavioralModel).

        盡管行為金融理論發展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但是它通過心理和決策行為等因素的引入,已經成功的對證券市場的異常現象進行解釋。如股權溢價之迷、流動性之迷和可預測之迷、封閉基金之迷,反應過度與反應不足、小公司現象與規模現象、股票市場的季節效應、周內就效應,并可將理論運用于對投資者行為、投資經理選擇和公司金融的分析中去。

        在金融實踐方面,行為金融研究的豐碩成果,在國外已經開始為投資行為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理論指導。尤為重要的是,行為金融理論與傳統的技術分析方法在許多方面建立起良好的“同盟”關系。確切地說,用傳統的技術分析方法所發現的問題,可以在行為金融理論中尋求到它們存在的理論依據。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已經開始了解行為金融,并把期望理論(ProspectTheory)、易犯的認知錯誤、后悔規避(regretaversion)、非完美的自我控制等行為金融理論應用于自身的投資實踐中,以完善投資行為。一些先行者甚至還建立了行為金融投資基金,試圖利用金融市場上人們的行為特性和行為金融投資策略來完善投資策略來完善市場套利的實踐。

        二、行為金融學在中國資本市場的適用性

        我國的證券市場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在許多方面尚未成熟。目前一個的突出問題是過度投機性,其最主要原因就是眾多中小投資者的非理。東方證券馮玉明等研究人員2001年所作的對1994年9月到2000年10月在滬深兩市上市交易的A股股票月度數據的統計研究表明,中國證券市場存在明顯的動量效應,中國的證券市場不是一個有效市場,行為金融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同樣存在。

        (一)對我國當前股市面臨的持續性低迷的解釋

        根據期望理論,投資者的效用(價值)不再是財富的函數,而是獲利與損失的函數。價值函數與標準函數的主要區別在于參考點的存在。參考點的位置是由個體的主觀印象確定的,它是個體進行比較的現狀參照。價值函數在參考點以上的部分(獲利區間)與標準效用函數相同,是凹函數;在參考點以下的部分(損失區間),價值函數是凸函數,且其斜率有明顯增加;在參考忘附近,價值函數的斜率有明顯的變動,表明人們風險態度的變化——對損失的感受大于獲利。

        我國股市自2001年7月份以來,一直處于弱市之中,就與投資者在價格發生逆轉之后,面臨不確定性的政策性因素,對風險的厭惡程度遞增有關。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心理因素作用的必然后果就是基于“羊群行為”模式的股價過度反應,此時即便宏觀經濟基本面有“利好”因素或管理層出臺一些針對股市的“利好”政策,但由于投資者具有“損失恐懼”,不能利用所接觸到的信息進行理性預期,因此,股市對利好“消息”的反應肯定與在股市上漲時不能同日而語。

        筆者認為,在當前我國股市中政策還能夠起較大作用的情況下,要改變股市的疲軟狀態,必須考慮到投資者在認知上的偏差,加大“利好”政策出臺的力度和集中度,以加強投資者對于政府搞好股市的信心,影響投資者的心理。促使投資者的行為擺脫參考點以下部分的凸函數區域。

        (二)對我國資本市場“圈錢饑渴癥”的解釋

        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債券融資逐步取代了股票融資,成為國際融資的主渠道。始于1987年的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緩慢,1992年至今,股票融資遠大于企業債券融資。股票市場的發展速度遠快于債券市場。上市公司躍躍欲試上市募投籌資,截止2001年10月31日,上市公司在滬、深交易所累計發行股份總額為4757.35億股,其中上市股份為1466.8億股,總計籌資額約為人民幣6300億元。我國資本市場呈現出一種“圈錢饑渴癥”的“火爆”現象。

        市場時機理論是行為金融學對于證券發行。資本結構,投資等公司金融領域進行分析的一個基本理論框架。這個理論的假設前提是投資者是非理性的,而公司經理是理性的,在投資者非理性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的股價往往錯誤定價。假如在公司股價高估的情況下,公司經理很明顯會采取發行新股的做法。而且,由于問題的存在,經理并不一定選擇公司真實價值的最大化,而可能從加強自身的特權出發,在企業規模等其他目標方面最大化。這樣,公司經理就會傾向子在股市進行融資,或擴大投資規模,或持有現金,或者投資于資本市場其他證券,以投資者的非理性亢奮來建立自己的“帝國大廈”。這個理論可以幫助我們研究“圈錢饑渴癥”的成因。

        我國資本市場上機構投者數量很少。資金總量也不多,整個市場投機氣氛很濃。投資者為賺取二級市場差價而購買市盈率高的新股,為企業惡意圈錢提供了條件。此外,在我國上市公司中,由于法人治理結構的不完整和經理股票期權等機制的缺乏,導致公司內部問題非常嚴重。公司經理不是以公司的真實價值最大化作為目標,而往往傾向公司經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決定了公司經理融資和投資行為決策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這也是上市公司存在嚴重的“圈錢饑渴癥”的在內原因。

        三、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對我國結構投資者的啟示

        (一)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

        市場參與者的非理性造成的行為偏差導致了市場價格的偏離,而若能合理利用這一偏差將能給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這就形成了行為金融學的投資策略。傳統投資策略還存在投資者搜集信息,處理信息能力的變動,而人類的心理決策特征是長期演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所以某些行為是穩定的和跨文化的,行為金融投資理念的交易策略相應也就更具有相當的持久性。從國外看,基本市場異象的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主要有價值投資策略與反向投資策略:動量交易策略,成本平均策略和時間分散化策略等等。近年來,美國的共同基金中已經出現了基本行為金融學理論的證券投資基金,如行為金融學大師RichardThaler發起的Fuller—Thaler資產管理公司,其中有一些還取得了復合收益率25%的良好投資業績。

        (二)對我國機構投資者的啟示

        行為金融學對我國開放式基金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開放式基金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基金份額的贖回,基金經理要根據其對贖回量的估計確定資產的流動性,而這就不可避免地要估計投資者的行為決策方式。投資者往往在受到壓力時高估風險,稍有風吹草動,他們就可能大量贖回,而從眾心理又可能深化這種趨勢,使基金受到更大的壓力。另外,由于投資者的后悔與謹慎心理,他們常常利用人制度轉移其對經濟結果的責任及受到的壓力,通過深入分析這一點,基金經理就能確定合理的管理費率,提高基金的運作水平。

        機構投資者本應成為我國證券市場中投資理念和投資策略的領導者,但我國的各類基金卻一直是投資風格模糊。其可以考慮利用市場現象的行為金融學解釋,并依據我國證券市場的特性,采取相應的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

        1、反向投資策略與價值投資策略

        該策略就是買進過去表現差的股票,而賣出過去表好的股票。如選擇低市盈率的股票。選擇股票市值與賬面價值比值低的股票、選擇歷史收益率低的股票等。行為經濟學認為,反向投資策略是對股市度反應的一種糾正,是一種簡單外推的方法。

        中國的股票市場素有“政策市”之稱,不同的投資者對政策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普通個人投資者由于消息的不完全,往往對政策信息表現出過度反應,尤其是我國的個人投資者對政策面消息的反應尤為強烈。而機構投資者的信息庫和專家隊伍則可以對政策的把握有一定的預見性,針對個人投資者的行為反應模式,可以采取反向投資策略,進行積極的波段操作。我國證券市場還存在大量的“跟風”,“跟莊”的羊群行為。使整個市場的預測出現系統性偏差。導致股票價格的偏離,并隨著投資者對價格趨勢的積極跟進而進一步放大了價格與股票基礎價值的偏離。這些對股票價值的高估或低估最終都會隨著金融市場的價值回歸而出現異乎尋常的股價下挫或上揚,也就帶來了相應的價值投資機會。

        ST股的股價往往在特別處理或特別轉讓的消息公布后現出不跌反漲的現象。從現為金融學的角度看。由于我國證券市場上殼資源的稀缺性,這類公告效應帶來的不僅是公司陷入嚴重困境的角度看,更是該公司可能會成為潛在并購目標,緊接著就有資產重組等大動作,給投資者帶來其未來收益流價值的預期。這類股票也可以成為機構投資者資產組合中的構成之一。

        2、動量交易策略

        該策略的核心內容是尋求在一定期間中股價變動的連續性。如股價變動連續趨漲,則采取連續賣出的策略;如股價變動連續趨低,則采取連續買入的策略。

        我國投資者的“處置效應”傾向比國外同類研究的發現更加嚴重。根據趙學軍、王永宏(1998-2000)的實證研究發現我國股市中投資者賣出贏者的概率是其賣出輸者概率的兩倍,而Odean(1998)的研究中,國外證券市場中投資者賣出贏者的概率是其賣出輸者概率的1.5倍。處置效應會帶來股票基本價值與市場價值之間的差幅,而這一差價最終的收斂意味著那些有大量資產收益未實現的股票一般要比那些有大量資產虧損未實現的股票有更高的預期回報。利用這一異象可以采用動量交易策略,也就是基于過去股票價格的走勢,通過差幅獲利。

        另外,由于投資者的過度自信帶來的錨定效應等也會導致其對新的信息反應不足,使得股票的上揚或下挫趨勢會維持一段時間,因此對此也可以運用動量交易策略,從業績變動與事后股價的這種關系中捕捉到獲利的機會。

        第5篇:金融資本市場范文

        [關鍵詞]貨幣政策;融資政策;金融政策;政策銜接

        [中圖分類號]F8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670(2009)06-0038-03

        一、資本市場條件下貨幣供應模式

        1.單一商業銀行融資渠道下的貨幣供應模式

        在單一商業銀行融資渠道下,資金由盈余方向赤字方轉移只能借助于商業銀行渠道進行,商業銀行在資金轉移過程中發揮著金融媒介的作用。具體說來,商業銀行以吸收存款的方式將社會上各種閑散資金集中起來,然后再以貸款的方式投向企業。商業銀行在發揮金融媒介作用過程中就像一個“蓄水池”,一方面資金盈余者以存款的方式將手中:的資金存入商業銀行,另一方面資金赤字方以借款的方式從商業銀行借入資金。在二級銀行體制下,社會資金通過商業銀行渠道能夠實現多大量的轉移,或者說,商業銀行金融媒介作用大小的發揮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中央銀行制定的存款準備金政策,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政策,影響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水平,進而影響商業銀行信貸能力,影響到貨幣供應量M1。

        2.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雙重融資渠道下的貨幣供應模式

        在資本市場條件下,企業可以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方式直接籌措資金。這樣,在資金由盈余方向赤字方轉移過程中,會有相當部分資金繞開商業銀行這一媒介,通過證券市場直接流入企業,這即是所謂的“金融脫媒”現象。因此,在資本市場條件下,社會資金發生分流,一部分以存款的形式存放于商業銀行,進入商業銀行“資金池”,然后由商業銀行通過發放貸款的方式流向企業,增加貨幣供應量M1,另一部分以存款的形式存放于投資者的資金賬戶內,進入資本市場“資金池”,然后由投資者通過購買債券、股票的方式流向企業,增加貨幣供應量M1。在我國,企業發行債券、股票融資是由證監會核批的,從而證監會實施的融資政策對企業通過證券市場融資具有調節作用,進而對貨幣供應量M1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資本市場條件下,與商業銀行融資渠道和資本市場融資渠道相對應,調控貨幣供應量的管理機構有兩個:一是中央銀行,二是證監會。如果中央銀行為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那么,通過商業銀行系統流向企業的貨幣數量M1就會減少,企業的投資需求就會下降,物價水平就會下降;反之則相反。然而,如果證監會放寬證券市場的融資政策,那么,通過資本市場流入企業的資金就會增加,貨幣供應量M1就會增加,企業的投資需求就會增加,物價水平就會上升,從而會部分抵消中央銀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反之則相反。

        二、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與證監會融資政策的現狀考察

        自2007年初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呈逐月上升的態勢,特別是從2007年6月起,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從4.4%快速上漲,到2008年4月達到8.5%(見表1和表2)。為此,中央銀行也相繼采取了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不斷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從2007年6月的11%上調至2008年6月的17.5%(見表3)。然而,伴隨著適度從緊貨幣政策的實施,經證監會核準的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的籌資金額卻在2007年7月至9月呈爆發式增長,隨后呈回落態勢(見表4和表5)。

        我們以證券市場籌資總額作為自變量x,以貨幣供應量M1作為因變量y,建立二元一次函數y =a+bx。我們選取2007年7月至2007年9月證券市場籌資總額與貨幣供應量M1(見表6和表7)的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相關系數為0.812740,兩者高度正相關(見圖3)。計算結果表明,在這一時期,證券市場籌資總額的增加對貨幣供應量M1的增加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央銀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

        我們選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證券市場籌資額與貨幣供應量M1進行相關性分析,相關系數為-0.076634,二者幾乎不相關。計算結果表明,在這兩年間,證券市場的融資功能較弱,其原因在于我國直接融資在社會總融資格局中占比較低,特別是2008年1月后證券市場籌資金額極度萎縮(見表7)。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第6篇:金融資本市場范文

        (一)會計與資本市場是供需關系,中間聯系紐帶是會計信息。

        資本市場的歷來是推動會計準則提升的最大動力,也是會計準則最主要的用戶。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財務狀況,是投資者評價公司經營狀況和發展潛力、決定資金投向的主要依據。因此,會計信息是證券市場進行資源(資本)有效配置的基礎。衡量證券市場有效性的重要依據之一是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是否真實、有無假造盈余的,不僅關系到證券市場能否發揮資源優化配置功能,而且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政府監管政策的合理性。資本市場越規范,越要求會計準則國際化。

        (二)會計信息正確反映上市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對資本市場的規范化發展尤為重要。金融企業的會計財務信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改革的成本。

        金融是的核心。金融企業上市是中國改革的大局,不僅是一兩家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的事,而且是推動中國經濟和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中國銀行業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改革中的成本之“筐”,改革過程中的很多成本和代價最后都沉淀到銀行業這個“筐”里了。所以消化銀行的不良資產,實際上是消化改革過程中的一系列代價。以前,由于銀行改革進展不快,基本不讓銀行到資本市場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2000年5月份,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各個行業都取消限制,都可以上市。但是,強調上市必須把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首先就要提高會計準則和披露準則,使廣大投資者能夠正確判斷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如果做不到這點,資本市場就很難發展。這必然要求會計信息要建立在一個合理的、能夠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準則基礎之上。否則怎么要求投資者進行理性投資呢?因此,會計準則是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上理性投資的基礎的基礎。

        二、我國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

        這些年,我國在企業會計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進度非常快,但是集中在典型的工商類企業,覆蓋面還不全,特別是涉及到金融類企業,當前的會計準則尚不能真實反映他們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規范金融企業的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財政部頒布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于2002年1月1日在所有上市金融企業實施。該制度對當前金融企業涉及的主要業務及所規定的會計政策,均與相關的國際會計慣例一致。但與金融企業上市信息披露對會計改革的要求,仍顯落后,存在以下不足:

        (一)應收未收利息如何計入財務報表。2001年以前財政部的規定是360天以內的應收未收利息要進賬。2001年規定180天以內的應收未收利息要計入當期損益,同時還要照章納稅。2002年1月1日,財政部規定從180天降到90天。這些會計準則確認應收利息的標準相差巨大,應收利息虛擬成分很大,不利于反映真實的利潤水平,也容易造成虛假納稅的現象。

        (二)的會計準則偏低,不能正確反映比一般工商企業復雜的金融企業的常規貸款以外的風險及風險準備。比如信用證方面的風險、表外擔保業務的風險、抵押品價格方面的風險、銀行金融機構相互拆借的風險,以及承兌匯票之類支付工具的風險。這些風險按中國目前的會計制度難以充分反映,對這一方面的風險所計提的準備也很不充分。

        (三)會計制度對貸款的分類問題,更廣泛地說,就是對銀行資產的分類問題。國際普遍采用的五類法按照風險概率進行分類,即不管貸款是否到期,都要進行評估,都要按其概率分為不同的類別,同時要按照這個損失概率提取準備金。我們現在的制度則不是這樣,一方面,我國計提壞賬準備已與國際接軌,按五級貸款的百分比,即正常類貸款不提、關注類貸款,比例為2%;次級類貸款,計提比例為25%;可疑類貸款,計提比例為50%;損失類貸款,計提比例為100%;另一方面,《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對貸款劃分仍使用期限法,兩者不一致。這既涉及到央行對貸款分類的要求,又涉及會計制度對各類貸款計提準備金的要求。

        (四)披露準則高于會計準則的缺陷。中國證監會現在采取這種辦法是在我國現行會計準則下的一種無奈選擇。所謂披露準則高于會計準則主要是中國金融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披露財務會計報告要按照國際通行的會計準則進行披露,同時,中國證監會認為,提倡有經驗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對金融類企業進行審計。

        這樣做在銀行不良資產累積不多時,兩個會計準則得出的盈利等財務數據較接近,問題不大。但銀行如果有比較高的,上累積的不良資產,同時又不能通過正常提取準備金來消化時,問題就出來了。沒有提取準備金的部分,在歷史上形成的超額盈利可能已經通過分紅分掉了,所造成的歷史問題會一次性地出現在現年的盈利和凈資產數字上。當期兩個會計準則得出的盈利等財務數據不一樣,往往反映了以前積累下來的問題。民生銀行在上市的過程中,所采用的辦法是將以前積累的、按照當時的會計制度沒有提取準備或者核銷的不良資產,相對隔離起來,如果出現了問題,由老股東承擔。這樣,新股東就沒有把他們投入的錢用于消化歷史上已經形成的不良資產或者核銷這些不良資產。這種辦法能夠把新老股東之間的利益劃分得比較清楚,但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倘若四大國有銀行其中之一上市,由于其歷史累積不良資產規模遠比民生銀行大得多,用隔離方法,不僅不能正確反映其盈虧,而且很可能造成大量國有資產流失,對國家不利。所以處理這種多年積累的棘手問題還有待界和實務界共同努力。

        三、當前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改革存在的問題對資本市場的

        (一)上述二中的(一)、(二)、(三)方面,總的來說都容易導致高估銀行的利潤,同時也容易多交稅,減少了銀行消化不良資產的能力。投資者如果不弄清楚這些事實的話,很容易在投資中造成失誤。

        與此同時,現行的制度中也有一些低估銀行實際盈利的因素,這些因素最主要的表現是營業稅。中國對商業銀行征收營業稅,營業稅的稅基是商業銀行的一切利息毛收入和手續費收入。銀行收到的利息,不管付出多少利息,須先交6%(按進入WTO要求,明年改為5%)的稅。不管怎么改,都非常高,而且作為稅基來講是不盡合理的。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這也會投資者對銀行實際財務狀況和經營效果的判斷。

        (二)當前類信息披露準則容易引起投資者認識上的混亂。

        披露準則高于準則這種臨時辦法,要求按國際通行的會計準則做備查審計報告。該報告在披露時是作為附錄出現的。雖然這樣有利于投資者獲得比較真實的信息,但附錄中披露的財務評價和按照國內會計準則做出的會計評價之間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容易使投資者在判斷標準上產生混亂,投資者難免會問,我是依據國際通行的會計準則判斷還是依據國內會計準則判斷上市金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特別是在我國投資者財務知識較低及涉及利益的情況下。

        四、完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的建議

        (一)充分認識會計準則的提高是中國資本市場規范化的前提。根據我國資本市場現狀應強調基礎建設與規范的關系。基礎建設在一定意義上屬于發展,是從無到有,他應該包括法治、規定、會計制度、會計準則以及對法人治理結構等方面的最基本要求。只有把這些基礎性建設搞好,才能夠規范。可以想象,中國在幾年以前,《證券法》還沒有出臺,再往前數幾年,連《公司法》也沒有,這種情況下,能講什么規范?當然是很困難的。會計準則作為證券市場如此重要的一個基礎性準則,如果質量不夠高,規范化很難取得進展。

        (二)正確認識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中國將來的會計準則應該既參照成熟市場國家中的會計準則,同時也考慮中國國情和特色。我國的會計準則中有些所謂特色,并不是按照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需要所設計的,而是過去傳統計劃經濟的特色。這些特色恰恰是需要我們改進的。不能說我們強調會計準則要適應中國特色,就把一些需要改革的、實際上已經不適應當前經濟環境的東西繼續保留。比如前面提到《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仍按貸款期限劃分貸款種類,是我國粗放型經濟的產物,已不適應市場經濟需要,應大膽廢除。因此,在這方面更多地要向國際標準靠攏,這至少是資本市場監管者搞好資本市場的迫切需要。

        (三)充分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大膽吸收國際會計準則精粹。在典型工商類企業會計方面我們確實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會計準則在典型工商類企業以外,還有很多特殊領域需要覆蓋,還有許多特殊需要做出規定。中國在市場化的過程中經歷的年頭還不長,經驗也很少,所以進一步加大改革的的力度,加快會計和信息披露準則國際化的步伐,國際經驗是必要的。

        (四)抓緊資本市場其他配套基礎建設,為會計制度改革奠定良好基礎,包括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注冊會計師的技術和職業道德水平,及獨立、客觀、公正執業的水平,同時依法嚴厲查處各種違規行為。只有按國際標準,奠定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建立健全高質量的會計和信息披露準則,促使公司管理層忠實履行充分披露義務,促使注冊會計師獨立、客觀、公正地執業,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公信力才有可能提高,“三公”原則才有可能得到貫徹落實,資本市場的健康迅速發展才有保障;投資者利益才能最終得到保護。

        「參考

        1.財政部:2001《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2.ISAB:國際會計準則第30號-銀行和類似金融財務報表的披露。

        3.孫錚:《資源配置與盈余操縱的實證》。

        第7篇:金融資本市場范文

        [關鍵詞]資本市場 金融風險 有價證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得到進一步加深,國際資金流動性在我國資本市場得到有效的強化管理。盡管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烈的沖擊以及破壞,但是我國堅定繼續開放資本市場的基本方向并不因此而發生改變。在這一改革背景下,正確認識我國資本市場開放進程中蘊含的金融風險,并且針對這些風險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一、 資本市場中金融風險積聚的原因分析

        缺乏資本是金融風險積聚的根本原因。我國現行經濟中的一個嚴重的問題是投資和消費的比率極不平衡,投資率較高而消費比率偏低的現實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GDP是由需求帶動的,而需求主要由投資、消費和凈出口三部分構成,現在我國投資率很高,投資額大,消費肯定就相應的減少。由于基礎設施投資太強,擠壓了消費,同時也帶動了整個金融資產的長期資金比重過大,導致資本市場中蘊含了巨大潛在的金融風險。

        比如投入一塊錢的國債必須配套兩到三倍的銀行資金進入投資領域,當投資主體不明確時,投資收回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有些國債項目可能根本上就不可能收回投資的。這種投資的資金運作性質決定了貨幣在金融體系為轉化成社會資本長期存在,但這種資本是效率很低的。應該看到,銀行運轉是一種資產與負債平衡的過程,它需要流動性保證。不可能也不應該長期停留和沉淀在投資領域,停留在投資領域的應該是資本――是私人資本形式存在的貨幣資本,現在反過來了,把貨幣作為資本使用,把大家的儲蓄作為資本在運用,這樣風險太大了。所以,過度的財政性投資必然引發銀行長短期資金比例嚴重失衡。

        此外,資本市場中長短期資金比例失衡也是金融風險逐漸增大的一個原因。據有關部門初步統計,銀行系統的中期與中短期資產比重比例關系基本上顛倒的,在銀行系統里,過去是長期資金占小部分,大部分是短期資金,現在相反,長期資金比重很大,而且還有增長的趨勢,而短期資金只占很小一部分,這種不正常的比例關系是很危險的,長期貸款收不回來,必然形成巨大的不良資產,加大金融風險出現的概率。

        從經濟內涵方面看,改革二十多年來,雖然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很快,但仍然缺乏資本,或者說資本化不夠,同時也表明貨幣沒有很好轉化為資本,這里不僅指私人資本,也包括社會資本。我國現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本化程度不高。與國外相比,市場經濟較發達的國家,社會資金的一大半是資本,相對少的一部分是作為貨幣使用的,而我國絕大部分是以貨幣形式存在,很少一部分是資本,現在我國的資金大都以貨幣形式存在。國內缺乏資本,國外的資本大量進來,國內資金很難轉化成資本,這表明我國資本化過程存在一定問題。

        二、我國資本市場持續開放過程中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分析

        雖然資本市場開放是我國經濟發展,融入世界的必然趨勢,但在開放過程中帶來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1、國際資本流動有可能對國內金融體系形成沖擊

        國際資本流入通過影響一國的貨幣供應量,進而造成通貨膨脹率的變化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通常情況下其傳導機制為:國際資本流入導致經常賬戶或國際資本項目的順差、外匯儲備增加,進而影響到國內基礎貨幣的供應,國內名義貨幣供應量因此擴張。國民收入的增加又使社會總需求上升,價格水平上升,從而給該國帶來通脹壓力。通貨膨脹發生之初,證券價格往往會上升,但隨著商品價格的全面上漲,社會矛盾加劇,政府便會采取措施,緊縮銀根,導致資金流出證券市場,引起價格下跌;另一方面,持續通貨膨脹導致企業成本增加,資金匱乏,上市公司盈利減少,從而導致證券市場價格下跌。國際資本流入沖擊證券市場的另一通道,是造成國際收支失衡,導致利率和匯率波動。從歷史上看,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國際資本流動對泰國、菲律賓等國資本市場形成了很大沖擊,直接對這些國家的資本市場進行了打擊。

        2、有價證券的供求失衡可能形成泡沫問題

        從各國實踐情況看,開放后外國投資者對國內有價證券需求迅速增長,然而有價證券的供給卻相對有限,其結果是導致證券價格大幅上漲。以股票市場為例,市盈率是衡量股票相對投資價值最常用的概括性指標。該比率越高,一般來說風險就越大,投資價值就越低。在墨西哥,從1988年到l993年,該比率增加了幾乎5倍,而中國香港和泰國這一比率從1990年到1993年翻了一番。供求失衡造成了資產價格虛高,市場的風險逐步孕育,為資產價格的最終下跌埋下了隱患。

        3、資本市場的開放加劇了證券市場收益的波動

        外國投資者的參與將會加大國內證券市場價格的波動性。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1年的研究,在國際資本流量增加的時期,股票市場收益的絕對波動沒有明顯增加的跡象,而相對波動性卻都增加了,特別是在國際資本流動本身波動較大的時期。新興債券市場的收益波動性比成熟債券市場更大,這主要是由新興債券市場信用風險變化較大和相對較低的流動性所致。我國作為新興資本市場,目前仍然規模較小,在擁有巨額資本的國際投資者集中性的大規模投資活動作用下,很可能影響資產價格,產生較大的波動性風險,嚴重削弱市場的穩定性。

        三、 資本市場中加強金融風險管理的對策分析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我們在享受資本市場為宏觀經濟帶來的顯而易見的利益同時,也需要充分認識到其中蘊含的潛在金融風險。筆者認為可采取下述措施來防范我國資本市場中的金融風險,維護我國金融穩定與安全。

        第一,強化金融風險防范意識。金融風險是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必然存在的一種現象,它既是對人類的巨大挑戰,也會給人類帶來某種機遇;它既可能對人類造成巨大的危害,但人類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進行規避和防范。為此,必須加強金融風險的防范意識,加強社會公眾對金融風險的認識以及防范意識。以便面對金融風險發生時,能沉著冷靜,勇于面對,努力化解金融風險,力爭減少損失。

        第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強化金融監管。加快發展和完善資本市場,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積極創造條件完善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合理引導資金流向,為實現利率市場化創造有利條件。加快資本市場發展步伐,在規范證券市場的基礎上,適度擴大股票和企業債券市場規模,為企業開辟多種融資渠道籌資渠道,并通過資本市場籌集發展資金。加強宏觀調控,在保持國民經濟穩定增長和低通脹率的同時,繼續保持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保持合理的外貿順差和充足的外匯儲備,從而保持宏觀經濟的總量平衡和國民經濟的內外均衡,進一步增強我國資本市場抵御國際投機勢力和國際金融風波沖擊的能力。

        第三,穩步發展資本市場,放慢證券化速度。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緩慢,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有限,難以減輕銀行的負擔。應當適當地發展我國資本市場,逐步增加直接融資的渠道和比重。從外部緩解銀行壓力的同時,從金融機構自身出發,則應實現其資產證券化,不能因其可能產生風險而放棄這方面的改進,只需暫時放緩金融機構資產證券化的步伐,要使金融風險管理的水平跟得上證券化的步伐,才能做到有效控制風險。

        第四,應該以穩健和有序的方式實施資本管制的自由化。資本管制的自由化將推動資本流入,資本流入對填補國內儲蓄與投資缺口是十分必要,這將會使發展中國家實現比沒有資本流入條件下更高的增長率。然而,新興國家的經驗顯示:一個金融系統薄弱、企業管理水平不高的經濟體,資本的自由流動將使經濟過分波動甚至是貨幣危機和金融危機。在缺乏有效監管的條件下,金融機構的盲目信貸創造了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泡沫。當泡沫破滅時,很多金融機構不是無法運轉就是瀕臨破產。重要大型金融機構的破產導致了銀行擠兌與極大的恐慌,資本出逃和經常賬戶赤字引發了貨幣危機,金融機構的崩潰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

        參考文獻:

        [1]趙麗敏.《我國資本市場開放政策與金融風險規避問題的探討》.華北金融,2009;06

        [2]肖峻.《我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中的金融風險研究》.海南金融,2006;11

        [3]魏燦秋.《金融風險管理的本質及對公司價值的影響》.財經科學,2003;02

        [4]何宏慶.《全球化視閾中的金融風險及其防范》.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10

        第8篇:金融資本市場范文

        國際資本異常流動狀況及巨額游資的特點

        伴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世界500家跨國公司有400家落戶中國,國際資本的大量涌 入,會不會影響我國的經濟安全?要回答這一問題,首先必須明確什么是國際資本異常流動 形成國際游資?從表面上看,國際資本流動雜亂無章,實際上是流動有序的。不同資本的市 場收益率、貨幣市場的利率、匯率和對國家經濟發展前景預期等眾多因素決定了資本的流向 。正常的資本跨國流動對國家經濟、貿易和投資都有促進作用,對于國家而言,資本正常地 流入流出是獲得開放效益的重要方式之一。假如一旦資本跨國流動由正常變為異常,形成國 際游資,必將對經濟造成不利影響,發生資本異常流動的國家受到嚴重打擊,其經濟安全也 必受損害。一般看來,凡是資本突然大幅度變動都屬異常流動。異常流動可以由決定資本流 向的因素突然出現重大變化引起,也可以由金融投機活動引起。決定資本流向的基本因素除 突發性的政治、軍事沖突外,國家(尤其是大國)貨幣金融政策的突然變化也是重要因素。 實際上投機活動不但可以使基本因素變化,而且能使資金逆基本因素所決定的方向流動。在 金融全球化條件下,大量資本自由地跨國流動,發達國家的各種基金在資金跨國流動中占據 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由于金融資本市場具有較高的流動性,投資投機者能很方便的把資金從 一個市場轉移到另一個市場,因而其對國家經濟安全的破壞性就大大增加。其破壞性主要有 3種:第一種是在經過資本長期的大量流入后,流入突然大幅度減少,甚至由凈流入變為凈 流出,此時可能產生災難性后果。如果本國已經有嚴重的泡沫經濟,那么泡沫經濟必然迅速 破滅;如果國家長期依賴外資流入以彌補貿易收支赤字,向外支付外國投資收益和對外國貸 款還本付息,則進出口貿易將會無法正常進行,還可能引發債務危機。而進出口受影響和債 務危機會使經濟無法正常運行,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因此,國際金融市場上資本流動的異 常變化可以沉重打擊國家經濟安全。第二種是在資本長期流入或少量流出后,流入突然大幅 度增加或由少量流出變為大量流入帶來的破壞性。大量外資突然流入給資金接受國的經濟和 金融體系帶來如何消化這些資金的問題。匯率面臨升值壓力,出口下降,國內信貸過度擴張 ,這些都對經濟運行和發展帶來負面效應。若資本流入國經濟已經過熱,資本的流入可能引 發嚴重的通貨膨脹。如果以購買股票和債券方式流入的外資大幅度增加,將引發泡沫經濟推 動泡沫急速吹大。如果大幅度增加的是以借貸方式流入的外資,除引發通貨膨脹外,這種流 入可能不會立即產生更多的問題,但它為以后的債務危機爆發埋下了禍根。假如資本流動的 這種異常變動與第一種異常變動結合起來,所產生的問題會相當嚴重,即在這些債務即將到 期時,外資流入大幅度減少,甚至由凈流入轉變為凈流出,則債務危機難以避免。第三種是 在資本長期流出或少量流入后,流出突然大幅度增加或由少量流入變為大量流出。這種情況 產生的問題與第一種情況下產生的問題近似。不過由于以前該國資本流入不多,其對國家經 濟安全危害的突然性可能小于第一種情況,但也可能產生長期不利影響。資本流動的易變性 和異常流動的破壞性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有較大的差別。發展中國家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 實行一系列金融開放措施為國際資本投機攻擊創造了條件。在規模龐大的國際流動資本面前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更應加強有效抵御國際資本攻擊的手段和能力。

        國際游資通常也稱“燕子資本”或“熱錢”。是指在不同的市場中不斷游動,通過短期 內利用大量資金制造局勢的辦法過度投機,從而獲取暴利的資金。國際游資以現金、短期存 款、短期債券、商業票據、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和各種基金的形式出現。當前最主要的存在形 式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共同基金。國際游資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暴利性。它所追求的是遠高 于平均利潤的超額利潤。暴利越高游資規模越大,其流動速度越快。美國前10位的共同基金 回報率均在20%以上,最高達36%。二是流動性。牽動游資的杠桿是投機回報率,在高回報 的空間與時間段里來無蹤去無影,就像“燕子”一樣輕飄。巨額游資之所以活躍在金融證券 市場上,正是由于股票與期貨市場的現代化清算系統和極強的投機性滿足了其流動性的要求 。三是風險性。風險和利潤是一把雙刃劍,利潤高的區域風險自然也大,正像人們常說的“ 山高的地方風大”。追求暴利和承受風險是國際游資在運動中的主要曲線。四是敏感性。巨 額游資都是以價值形式存活的,對市場有天然的敏感性,稍有風吹草動的市場變化,行情波 動,國際游資就可能做出快速反映的行動。五是短期性。國際游資其使命是通過過度投機獲 得暴利,其運行規則是利用金融資本市場的不完善空間和時間段,在短期內以巨資投入,高 速流動,時間可以是幾天、幾周和數月。這與一般性投資須幾年、幾十年收回投資獲得利潤 有本質的不同。國際資本投機的交易頻率很快,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活躍在全球市場 上的這類資金在72000億美元以上。六是快速變動性。巨額游資根據全球資本市場回報率高 低的判斷,快速流動。今天還在股市沖殺,當看到無太多利益可圖時,明天就會移到勢頭看 好的期貨市場或房地產市場。它具有來源多、隱蔽性強、很難防范的特點。

        發展金融資本市場是防范風險的根本保證

        國際游資在歷史上的一貫表現充分說明,一國金融資本市場的穩定,直接關系到經濟發 展、社會穩定和國家經濟的安危,它是國家經濟安全最主要的內容之一。1997年7月在 泰國首先爆發的金融危機,引起了一場兇猛的全球金融資本市場大地震。亞洲多國經濟慘遭 重創,俄羅斯和巴西也成為多米諾骨牌的犧牲品,這場危機造成的匯市、股市劇烈波動,使 世界經濟惡化的一幕幕陰影至今令人難忘。80年代后期,金融風暴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頻頻 接踵而至。1987年由于短期債務引發的全球股市大崩潰;1992年的歐洲貨幣危機,導致英鎊 狂跌,英格蘭銀行損失100多億英鎊,歐洲各國中央銀行注入了上百億英鎊救市,意大利政 府也投入了40多萬億里拉企圖挽救本國貨幣的命運,但都無濟于事。結果英國和意大利不得 不退出歐洲貨幣體系。其主要誘因是兩國金融體系存在缺陷,可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未 能幸免。1994年底墨西哥爆發金融危機,由于資本大量抽逃,兩天內使新比索暴跌了40%; 其外匯儲備的50億美元也付之東流。“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虛擬資本崩潰往往是導火索 。其內在的不穩定性導致價格變幻無常,而資本市場交易規模的增大和交易品種的增加使其 變得更加復雜。事實證明,金融資本市場風險的防范是每個國家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究竟應該怎樣把握金融資本市場保證國家經濟安全呢?我們認為:首先必須處理好金融 資本市場“發展”與“穩定”之間的關系。發展是經濟安全的要素之一。如果沒有金融資本 市場的發展,那么國民經濟的生存能力,抵御和適應游資威脅的能力就會大大降低,市場的 穩定和安全是經濟體系非常重要的特征,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經濟的穩定性反映了它的要 素之間系統內部縱向、橫向和其他聯系的穩固性和可靠性,反映了承受內部和外部“壓力” 的能力。安全是當實體在受到內外威脅以及在難以預測因素作用條件下,顯示其生存和發展 的狀態。經濟體系、生產資本和銀行金融資本之間的相互關系越穩定,經濟就越有活力,對 經濟安全的評估就越高。如果體系各要素之間的比例和聯系遭到破壞,必然導致體系的不穩 定,這是經濟從安全狀態轉為不安全狀態的信號。經濟安全的本質說到底是經濟與政權機構 之間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國家利益、政策目標、國防潛力等都能得到保障。保衛經 濟安全不僅僅是捍衛國家利益,而且也是政府保持社會政治穩定決心和能力的體現。

        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最大限度地確保我國經濟利益,在全球經濟競 爭中得到保障。二是要想方設法使我們這個有機體在受到外力沖擊的情況下確保不出問題。 由此看來經濟安全的問題實際上包含了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本文中我們所要考慮的主要是 涉外方面,即:外國游資可能從金融、外貿、產業這三個領域對我國經濟安全構成威脅。從 各方面分析,外貿和產業這兩個領域相對金融領域要好辦得多,我們應把防范的重點放在風 險最大的金融資本領域。

        當今世界經濟已逐漸連成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隨著許多國家由 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改變為市場經濟體制,從而使世界逐漸走向一個經濟即全球經濟;一種 體制即多樣化和多種模式的市場經濟體制;一個市場即自由貿易市場;金融資本市場使資源 獲得迅速流通和優化配置,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雖然一次次的金融危 機席卷各國時,中國并沒有受到直接沖擊,但并不表明我們在這一領域沒有漏洞。究其主要 原因,一是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不能自由兌換;二是外資不能進入中國A股市場。這20多年 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高額外匯儲備,使我們躲過浩劫,否則情況可能就會不一樣。因此 ,金融資本市場的發展應擺在首位。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只講安全不講發展,是最大的不安 全。如果我們不通過金融資本市場的發展來支持經濟的發展,經濟落后就是最大的不安全。 中國能躲過以前的金融危機也只是暫時和幸運的,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金融資本領域的 最終開放使這種風險不可避免地存在。它從外部環境看主要有兩種,一是其它國家金融危機 對中國的影響,二是國際金融體系自身的影響。可以預測,中國在較長時間仍然只是世界金 融體系的參加者,而不是領導者和主導者,這就使得我們只能參與而不能支配國際游戲規則 的制定,也無法去組織對國際金融資本體制的改革,沒有主動權和決定權就意味著中國防范 金融資本市場風險的能力受到限制。所以,我們只能依靠自身資本體制的改革和管理水平的 提高,而不能依賴國際金融資本體系的改革來消除風險。綜觀各國金融風暴,無論是保衛經 濟安全還是解救危機,除了依賴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最 主要還是要靠本國內部力量。在現實世界中,國際間的合作和競爭,并不完全平等,發達國 家總是處于優勢地位,因此獲益較大。在國際合作抗擊金融風暴中,各國都把本國的國家利 益放在第一位,追求對己有利的合作條件,不愿接受對己不利的條件。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 國,決不能指望西方國家和國際金融組織充當自己經濟安全的保護神,我們的切身利益最終 還是要靠自己來保護。

        第9篇:金融資本市場范文

        關鍵詞:“大小非”減持;金融資本;產業資本

        文章編號:1003-4625(2008)10-0082-03中圖分類號:F830.91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confusion and chaos of market valuation system caused by the “non-size” reduc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market valuation system differences between financial capital and industrial capital are summarized and expound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 It is also propose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market valuation system will be the game result between financial capital and industrial capital. At same tim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market valuation system is the symbol of close integration between financial capital and industrial capital.

        Key Words: “Non-size” Reduction; Financial Capital; Industrial Capital

        一、引言

        隨著我國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結束,我國股市自2005年998點短短兩年時間上漲6倍之多,接著股指又從6000多點的高位8個月內跌到3000點以下,最低達到2000點附近,最大跌幅超過60%。短短一年間,我國證券市場便由“黃金十年”的大牛市,轉眼變成了不知底在何處的熊市,一時間,無論基金、券商還是各路經濟學家和研究機構,紛紛在探究為何在這么短短的時間里,我國的證券市場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誠然,前期漲幅過大,期間沒有一次真正、充分的調整,市場必然要進行回調,另外目前的宏觀調控、從緊的貨幣政策、高位運行的CPI和 PPI、屢創新高的油價、企業業績增長的不確定性都是這次股市暴跌的罪魁禍首,其中大家一致認為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大小非”的減持以及其所造成目前市場估值體系的困惑和混亂。

        據WIND資訊統計,2008年、2009年、2010年限售流通股解禁市值分別大約為2.55萬億元,6.3萬億元和6.7萬億元,累計解禁市值約15.55萬億元。據交易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收盤,兩市總市值為18.9萬億元。因此,“大小非”注定將會逐步成為證券市場上最大的參與者,原來由基金、保險公司、其他機構投資者以及散戶參與的市場將會迎來一個更有話語權的伙伴。面對如此龐大的擁有成本可以忽略不計大量籌碼的原來的產業資本出現在金融市場里,市場原有的機構和參與者都感覺到無所適從,市場原有的估值體系被打破,所有的技術分析失效而失去意義,我國的證券市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必然面臨著轉型期的估值體系紊亂,而最終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博弈將決定將來新的證券市場估值體系的建立。

        二、金融資本的市場估值體系

        在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里,金融資本一般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市場估值體系和方法:即在基本面決定價值,價值決定價格基本邏輯下,通過比較公司估值方法得出的公司理論股票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異,從而指導投資者的具體投資行為。公司理論股票價格的估算方法簡稱股票估值方法,主要分為股票相對估值和股票絕對估值兩種:

        (一)股票相對估值方法

        PE估值法:PE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市盈率,有兩種計算方法,靜態PE=股價/每股收益(EPS)(年);動態PE=股價×總股本/下一年凈利潤(需要自己預測)。

        PB估值法:市凈率(Price/Book)就是每股市場價格除以每股凈資產的比率。

        PEG估值法:市盈率相對利潤增長的比率(市盈率/盈利增長率)。 如果PEG>1,股價則高估,如果PEG

        EV/EBITDA估值法:就是計算企業價值與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的比率。

        (二)股票絕對估值方法

        DDM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即股利折現模型,根據股利發放的不同,DDM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零增長模型、不變增長模型、二段增長模型、三段增長模型、多段增長模型。

        DCF模型:Discounted Cash Flow即現金流量折現方法,DCF估值法與DDM的本質區別是,DCF估值法用自由現金流替代股利。公司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 for the firm )為美國學者拉巴波特提出,基本概念為公司產生的、在滿足了再投資需求之后剩余的、不影響公司持續發展前提下的、可供公司資本供應者(即各種利益要求人,包括股東、債權人)分配的現金。

        EVA經濟增加值估值:Economic Value Added表示凈營運利潤與投資者用同樣資本投資其他風險相近的有價證券的最低回報相比,超出或低于后者的數量值,企業價值是未來EVA的現值之和。

        RIM剩余收益模型:剩余收益模型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會計信息,以公司權益的賬面價值和預期剩余收益的現值來表示股票內在價值的數理模型。

        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方法:主要是運用期權定價模型(OPT)來計算和衡量公司的價值,該模型認為,只有股價的當前值與未來的預測有關,變量過去的歷史與演變方式與未來的預測不相關 。

        (三)相對估值和絕對估值方法的對比

        股票相對估值方法的特點是主要采用乘數方法,較為簡便,使用市盈率、市凈率、市售率、市現率等價格指標與其他多只股票(對比系)進行對比。它并不是直接從公司股權價值的內在驅動因素出發來進行價值評估,而是從價值驅動因素對公司未來獲利能力(未來股權價值增長的能力)的反映程度出發,間接評估股權的價值。乘數估值法的最大特點在于不能直接計算出公司股權的內在價值,該方法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由于無法肯定可比對象的價值是正確估值的,因此無法準確確定擬估值公司的內在價值。

        絕對估值法主要采用折現方法,較為復雜,是直接從公司股權價值的內在驅動因素出發來進行價值評估。但絕對估值法通常被認為理論雖完美,但實用性不佳,主要是因為上市公司相關的基礎數據比較缺乏,取得準確的模型參數比較困難,不可信的數據進入模型后,得到合理性不佳的結果,從而對絕對估值法模型本身產生信心動搖與懷疑。另外,在我國由于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不到總股本1/3,與產生于發達國家的估值模型中全流通的基本假設不符,而且中國上市公司分紅比例不高,分紅的比例與數量不具有穩定性,所以在我國的應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對估值法和絕對估值法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不同的估值方法適用于不同行業、不同財務狀況的公司,對于不同公司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謹慎擇取不同估值方法。目前國內用得較多的是乘數估值法,根據摩根斯坦利添惠1999年的報告,成熟市場上證券分析師最常使用的估值方法是乘數估值法(超過50%的使用率),剩余收入估值法(EVA)使用的概率只有30%多一點,貼現現金流量法(DCF)只有不到20%的使用率。表1對兩種金融資本估值法進行了簡單的比較。

        三、產業資本的市場估值體系

        我國證券市場隨著股改承諾限售期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大小非”解禁進入二級市場,逐步實現全流通,來自實業企業的產業資本就隨著“大小非”的解禁進入了二級市場,他們對于市場的估值將不同與原有的金融資本。

        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考慮估值的差異在于股權成本,從實體經濟的回報率和隱含股權成本的回報來看,當隱含股權成本遠遠低于預測的實際經濟回報率時,資本市場將對于產業資本產生強烈的吸引力,產業資本不再拋售限售股,上市公司大股東大量回購,大舉進入資本市場,從而產業資本引領市場發現價值。另外,現有“大小非”股東在衡量二級市場投資回報時會參照產業資本回報率,產業資本往往比金融資本更關注隱蔽資產,例如:土地價值,企業所擁有用戶的價值、企業商標的價值、渠道的價值、股權的價值等等,從這些角度去尋找,也許還會發現一些公司的資產沒有被市場充分挖掘。它參與定價實現的方式就是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之間的套利,而它的收益率依據的是產業投資的回報率,當二級市場投資回報遠遠大于產業資本回報率時,此時的產業資本也將大舉進入資本市場,反之將從資本市場上退去。

        另外,產業資本在全流通后介入資本市場的程度和時機與金融資本有不同的其他多種因素,一是產業資本自身對現金是否存在強烈需求;二是其控股的上市公司發展前景是否明朗樂觀;三是大股東控股比例是否足夠維持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四是上市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是否為大股東惟一的利益依托,比如是否有更具誘惑力的投資機會產生。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估值的最大差異在于:產業資本以長期的眼光衡量投資的內在價值,其投資回收期通常長達10年以上,而以公募基金為主的金融資本,其最長的考核期限也就3-5年,價值取向則比較短視,從這個意義上說,產業資本可能愿意為了長期利益犧牲短期利益,一定程度上未嘗不能避免投資者急功近利的目光。

        四、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博弈

        由于“大小非”解禁,逐步實現全流通,產業資本進入資本市場,從而使我國目前A股市場正面臨兩種估值體系的碰撞:第一種估值體系是舊有的二級市場證券以金融資本為主導的估值體系,或稱價值投資,通常以市盈率和市凈率相對估值體系和現金流量折現法絕對估值體系來估值;第二種估值體系則是以產業資本為主導的市值估值體系。自2007年10月至今的本輪股市深幅調整很多專家和學者都認為是目前整個證券市場“大小非”減持下市場估值體系的困惑所致。舊的估值體系的打破,新的估值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我國股市正面臨陣痛,“大小非”的減持只是市場重新構建估值體系的起點,未來證券市場上的資產價格估值體系將在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博弈和結合中逐步形成和建立。

        另外,我國資本市場漸入全流通時代,這將打通金融資本與實體資本之間相互轉換的通道,從而開啟了國內A股市場金融資本和實體資本之間的套利機制。產業資本的“托賓Q套利機制”將與原有的金融資本市場估值體系展開博弈,最終全流通時代市場估值均衡由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博弈共同決定。

        最后,新的市場估值體系的建立將是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兩者不同估值體系博弈的結果,同時新的估值體系的建立也標志著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緊密結合。因為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角度不同,所以他們的估值體系不同,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必須要進行博弈,博弈的本質是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之間的套利機制,它會讓市場估值回歸到合理的狀態。

        五、結論

        隨著我國股市步入全流通時代,資本市場正在發生巨大變化,過去由金融資本主導的市場估值體系逐步被打破,新的市場估值體系尚未建立,市場估值體系陷入困惑和混亂,金融資本的主導地位將讓位于產業資本,未來將逐步進入金融和產業資本共同主導市場的新機構時代。目前“大小非”減持下市場估值體系的困惑,僅僅是由于過于集中的“大小非”減持徹底扭轉了股市的供求關系,摧毀了舊的市場估值體系,所導致的暫時的扭曲,“大小非”解禁后,通過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估值體系的博弈,市場也將構建新的估值體系,新的市場估值體系的建立將是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兩者不同估值體系博弈的結果,同時新的估值體系的建立也標志著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緊密結合。由于“大小非”問題是中國特色問題,沒有有效的國際經驗可借鑒,“大小非”減持下市場估值體系的困惑、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兩者不同估值體系的博弈和新的估值體系的形成也將會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值得我們不斷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Fernández, Pablo: “Valuation using multiples, How do analysts reach their conclusions?” SSRN working papers, 2001.

        [2]Morgan Stanley, Dean Witters: “How we value stocks?”, 1999.

        [3]Penman, Stephen:“The articulation of pricing-earnings and market-to-book ratios and the evaluation of growth”,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Autumn): 235-259. 1996.

        [4]田輝.乘數估值法在證券市場股權估值中的應用[J].中國資產評估,2004,(5):21-23.

        [5]朱錫慶,黃權國.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綜述[J].財經問題研究,2004,(8):60-63.

        [6]潘國英.相對估值法之應用與局限[J].中國石油石化,2004,(3):63-6.

        [7]肖明,萬亞琴.剩余利潤模型估值及其應用[J].市場周刊.研究版,2005,(3):25-2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乱码手机在线中有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专区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免费大片 | 一级a爱做片观看免费国产 日韩一级精品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