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

        第1篇: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環境會計報告;環境會計理論

        一、引言

        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是處理好企業當中經濟效益、資源效益及環境效益三者之間的關系,同時環境會計所具有的職能即是幫助企業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因此,環境會計工作即是現代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管理手段。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一般企業在保證環境不被污染、確保資源不被破壞的前提下去獲取企業利潤的最大化,進而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企業開展環境會計工作能夠有效處理轉嫁給社會的環境成本內部化的問題、有效遏制企業的短期行為、優化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最終促進企業承擔其應有的環境責任,促進企業在未來生產經營過程中實施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等戰略的進程。

        二、可持續發展和環境會計報告概述

        1.可持續發展概述

        可持續發展是指在既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做到不損害后代人的需要的發展戰略,而且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人類盡可能的去提高自然資源的使用效率,這屬于生態環境效率問題。第二,盡可能的促使環境在各代人之間產生一種平衡,這就屬于生態公平,屬于社會方面的問題。所以可持續發展講究的是促進人與自然間的和諧相處,是保證環境、經濟以及社會等能夠真正實現良性循環促使人類長期發展的保障。

        2.環境會計報告概述

        環境報告也稱環境信息披露和環境信息公開等,主要是指政府或者是企業能夠通過某種形式來向公眾出相關的環境方面的信息,能夠使人民群眾充分的了解環境方面的具體狀況,從而共享環境方面的信息,能夠有效的激起人民群眾對于環境保護的行為和欲望,并對一些環境破壞的行為產生相應的壓力及束縛,最終保證社會經濟和資源以及環境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并促成一個良性的發展循環。環境報告在其真正發展的過程當中是有財務報告附注、環境會計報告以及獨立環境報告等形式,而其中的環境報告和環境會計報告則是其中最主要的兩種形式。

        三、目前我國企業環境會計所存在的問題

        1.環保認證信息披露不夠全面

        目前我國的企業在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的同時,只有極少數一些企業是通過了環境管理的認證體系,如今很多的企業,在對外的環境披露過程當中只是表明其是內部的環境管理是嚴格按照國際規定的標準環境管理體系來實行的,并沒有表明其是否通過了國際環境管理的認證。一般這些沒有經過認證的企業都是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另外,我們國家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中,缺少全面、系統性的環境信息指標。部分報告只是簡單幾句定性式地描述。有的甚至還未有一些必要的環境指標。側重披露企業環境方針,未有實施后的成果數據,這些都直接會影響外部信息使用者評估依此企業的環境業績,大大削弱了環境信息的披露作用。這就說明這些企業必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環境的管理體系。

        2.環境會計中環境業績方面的指標表述簡單

        環境業績是對企業環保活動成果進行的說明,是環境報告書的核心部分。環境績效評價指標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從性質上分為:絕對指標、相對指標、指數指標、加總指標和加權指標。企業環境績效是企業健康、綠色發展的評價標準,是企業進行環境保護、污染治理成果的體現。現階段,部分企業對企業環境業績的重視不足,缺乏環境管理體系的有效落實。基于企業環境績效的兩個角度分析:財務角度分析和環境質量角度分析。企業沒有有效地將環境會計工作實施到以提升環境條件、促進企業經濟增長、企業效益提升帶動環境質量工作的良性循環。本質上,企業落實環境業績工作不夠徹底。同時,企業相關環境的業績數據存在問題,企業在對其可持續發展環境會計報告進行披露的過程中,表述不夠系統、全面。這種虛假行為直接影響相關信息的真實度、影響企業管理者做出相應的環境戰略決策,間接影響了環境信息披露的積極作用。

        3.缺乏環境會計管理的人才

        從理論的層面上來分析,財務會計人員通常主要是對會計信息的報告、收集、記錄以及針對會計人員的管理等方面進行負責,具體負責的是對會計信息的整理、分析以及傳遞,這兩者的分工職責較為清晰和明確。而且,在我國大多數企業當中財務會計部門,其中多數擔任普通財務會計的人員幾乎都是一人兼兩職,而且沒有設置相關的、具有單獨性質的財務會計管理方面的崗位。同時,我國部分從業人員對于環境會計核算缺乏一定的系統培訓、學習,這就使得企業開展環境會計工作力不從心,對環境會計工作沒有形成制度化,其信息披露工作過程中缺乏真實性、科學性的問題突出。企業環境會計是企業按照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的、多學科綜合性的新型學科。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結合豐富的實踐,因此對環境會計從業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綜合素質更加突出。目前,基于我國企業環境會計建設事業嚴重落后,缺乏良好的背景保障,導致相關企業管理人才培養力度不足,相關從業人員素質不夠。因此,建立環境會計管理系統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是希望環境管理會計人員必須具有專門的、專業的管理、財務、環境以及環境經濟學等多個領域方面的知識,需要將這些豐富的知識充分的運用到實際,通過豐富基礎專業知識、大量實踐模擬,有效提升從業人員綜合職業素養。如今,我國環境會計管理方面的高素質人才普遍較少。環境管理會計人才的缺失直接影響了環境管理會計系統的構建和運行。

        4.第三方的審計缺失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企業開展的環境會計報告工作沒有經過第三方機構審核認證。雖然有一些環境會計報告中存在第三方的意見,但這些意見都很籠統,而且幾乎都是那些非專業人士和政府部門的評論,這些都不足以說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數據的可信度。這樣就會造成虛假信息四處傳播,最終將造成人們對于企業所披露出來的環境會計信息產生嚴重的懷疑,這樣不但造成了極大的社會輿論,同時也增加了企業內部環境會計人員的壓力,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矛盾出現。

        四、基于可持續發展促進環境會計的對策

        1.強化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會計觀念

        首先,基于我國可持續發展環境會計落后的現實狀況,強化政府在促進企業環境會計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通過政府提升企業開展環境會計工作的自愿性與積極性。其次,依靠政府的作用加強企業環境會計的國際經驗交流,通過對世界先進經驗、理論的研究,基于對我國基本國情的統籌,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可持續發展體制,強化我國企業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會計觀念的先進性。再次,進行積極的環境會計宣傳,注重社會性的環保知識教育。環境保護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積極提升社會的環境意識是有效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改革的基礎。因此,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為基礎,強化環境會計知識普及是亟待解決的基礎性工作。

        2.構建科學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

        基于環境會計多學科結合的特殊性,注重學科交叉運用的理論研究,通過對環境、經濟、會計、發展等交叉領域有機結合。基于環境會計的地域性,因地制宜的環境會計理論指導體系是其良好發展的開端,建立完善的環境會計知識體系,尋找適宜的計量方法,從而促進企業建立相應的環境會計體系解決實際企業實際面臨的問題。

        3.健全環境會計相關法律內容

        健全企業環境會計法律內容,增加相關企業環境報告條款,以法律的形式“強制性”促進企業開展環境工作,落實好環境相關申報和登記工作。此外,法律中應注意三個問題:第一,法律控制的范圍,所強制要求的信息披露范圍不僅局限在企業的環境影響方面,同時要擴大到對社會方面的影響,和民眾對于信息披露的權力。第二,法律條款要強制性要求企業向政府的有關管理機構報告環境相關信息。第三,促進企業環境信息的透明化進程,強化社會公眾參與環境監督的權力。因此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法律的保障是最有力、最科學的方式。

        4.強化環境會計人員核算培訓

        企業的管理者通常是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真正執行者,而真正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具體操作人員,則是企業內部的會計相關從業人員。所以,在真正貫徹以及執行信息披露工作時,企業應當主動公開和披露出環境信息當中的有效真實數據,同時還應當對相關的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教育,保證其能夠清晰準確的掌握主動公開和披露環境信息所要求的各項專業知識。所以在真正進行教育和培訓的過程當中,在對相關人員實施環境會計理論培訓的同時,還要保證其能夠清晰準確的掌握企業的生產流程和生產工序。因此,高專業素養的環境會計人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五、結語

        總而言之,可持續發展可以說是人類發展創新與變化的進步,由不同角度對企業內的環境會計核算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而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觀念、戰略以及理論認識,是環境會計產生、發展的原動力。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經營主體,所以一定要對此高度重視,要堅持可持續發展觀背景下的環境會計理念,同時,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導下,通過企業的環境會計手段,促使企業綠色生產的過程,同時把企業環境會計當成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為提升企業市場競爭能力提供力量。

        參考文獻:

        [1]仇榮國,張建華.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演化博弈分析――基于媒體正面引導的視角[J].企業經濟,2014(10).12-16.

        [2]童音音.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歷史演進與未來展望[J].商場現代化,2014(24).32-33.

        [3]劉海丹,李玉萍.中國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綜述――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J].經濟研究導刊,2014(25).45-55.

        [4]魏薔微.國有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探究[J].中國商貿,2014(21).123-131.

        [5]Ngwakwe, C. C.(2012), Rethinking the accounting sta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st. Dev., 20: 28C41.

        第2篇: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關鍵詞 能源 可持續發展 國際技術 轉讓

            作者 任虎,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上海:200237)

            “可持續發展”概念首次出現在1987年挪威首相布倫特蘭夫人領導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所發表的研究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但是直到1992年里約聯合國環境和發展會議,“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作為宗旨或序言,才開始被諸多國際環境、社會及經濟相關宣言或決議普遍接受為一項全球化政策。

            可持續發展理論演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隨著民族獨立運動的不斷發展,脫離殖民統治的國家開始加入聯合國,改革阻礙新生獨立國家經濟發展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呼聲與日俱增。作為民族自決權之一的經濟自決權的保障,確認和維護各殖民地獨立國家擁有的對自然資源的永久主權是聯合國的重要工作。因此,1962年聯合國大會通過《關于自然資源永久主權的決議》,在確認“各民族和各部族對本族的自然財富和自然資源行使永久主權”的權利同時,要求“必須為各國國家的發展著想,為有關國家人民的福利著想”,但此決議并未提及資源的保護或者水、陸地或生物資源的可持續使用。此階段是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初始階段,因為擺在新型獨立國家和地區面前的是如何擺脫貧困以及如何發展經濟的問題。

            進入20世紀70年代,隨著世界人口數量的急劇增長,人們開始關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資源消耗、環境保護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影響。1972年,來自世界各國的幾十位科學家、教育家和經濟學家組成的非正式的國際協會——羅馬俱樂部提交的一份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警示人們,由于世界人口增長、糧食生產、工業發展、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等五項基本因素的運行方式為指數增長而非線性增長,世界將因為糧食短缺和環境破壞而達到增長極限,從而提出“合理的、持久的均衡發展”,為孕育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萌芽提供了土壤。這一階段發展利益和環境利益實質上仍然是分開的,此階段是可持續發展理論的過渡期。

            到了80年代,人們的注意力逐漸從單純的經濟發展集中到人類應該怎樣使自己的增長與自然取得和諧一致,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問題。1987年布倫特蘭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指出,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環境危機、發展危機以及能源危機是一體的。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只能以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持久、穩定的支撐能力為基礎,而環境問題也只有在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才能夠得到解決,從而呼吁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必須從現在起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這兩個重大問題負起自己的歷史責任,制定正確的政策并付諸實施。雖然布倫特蘭報告的采納成為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的轉折點,但是該報告并沒有充分考慮到社會問題以及人權問題.此階段是可持續發展一資源環境階段。

            布倫特蘭報告建議聯合國制定一項關于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普遍宣言,并呼吁聯合國將該報告的結論轉變成一項可持續發展行動綱領并予以實施。199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聯合國環境和發展大會的召開,使得可持續發展作為國際環境政策的主導概念而獲得普遍的支持。1997年在紐約舉辦的聯合國大會特別會議上,“地球峰會+5(EarthSummit+5)”回顧了里約會議之后21世紀議程的履行情況,指出資金和技術的轉讓、生產和消費模式、能源的使用和運輸、淡水的稀少等問題,并呼吁各國履行承諾。這一階段的可持續發展概念,不僅以人為中心,而且綜合考慮到發展權與環境保護、消除貧窮、健康、教育、婦女地位、技術轉讓與合作以及國際貿易等廣泛的問題,從而使可持續發展問題成為將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融為一體的概念,此階段是普遍的可持續發展概念階段。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因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執行里約宣言和21世紀議程方面存在的意見差距不斷擴大,所以在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問題上沒有取得顯著進步,制定有效履行可持續發展綱要并實現其目標成為進入新千年之后的主要目標。聯合國2000年通過的千年發展目標涵蓋著人權、經濟發展和環境的可持續性問題。2002年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全面審查和評價21世紀議程的執行情況。不難發現,進入新千年以來,可持續發展問題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經過20多年的演變,可持續發展已從單純的經濟發展、(經濟論文)資源維護、消除貧窮、解除貿易屏障、環境保護問題演變為社會問題、經濟問題以及環境問題融為一體的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政策。

            (一)國際技術轉讓制度的現狀

            根據聯合國貿易發展委員會2001年收集的有關國際技術轉讓文集,有關國際技術轉讓方面的多邊條約、協定、議定書、國際組織決議以及區域協議多達78個。681按照內容來劃分,其主要從知識產權保護、國際貿易以及環境保護和能源利用三個方面來規定國際技術轉讓制度。

        第3篇: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面對氣候變化、全球變暖等環境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并成為當今時代科技創新的驅動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綠色工作和綠色技能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概念。綠色技能是指在掌握完成一項工作所需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還具有對包括氣候變化在內的環境問題日益增強的意識、實現可持續生活方式的責任感以及在工作中踐行可持續發展行為的能力。綠色技能可以同時在工作場所及通過其他的學習經歷進行培養。

        隨著以綠色經濟為導向的就業結構的轉型,為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需求,發展綠色技能成為國際社會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關注點。2008年,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環境署、國際雇主聯盟等聯合啟動“綠色工作行動”,旨在促進各國把環境、就業與技能開發方面的政策結合起來。2009年,澳大利亞政府通過《綠色技能協議》,提出要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能力構建,培養學習者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技能、知識和責任感,并為此提出四個具體建議:發展可持續性技能標準;提升職業教育與培訓教師的技能,使其能夠培養學習者的可持續發展技能;重新設計培訓包,把可持續技能納入進來;制定相關策略,提升弱勢群體的技能,促進其向低碳經濟順利過渡。2012年,歐洲職業培訓發展中心《把綠色技能和環境意識納入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研究報告,提出教育與培訓的供給要滿足綠色企業的發展需求,以促進歐盟到2020年實現智慧、可持續及包容性發展的目標。

        我國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借鑒國際理念與戰略行動,我國應根據綠色經濟轉型發展的具體要求,從技能供需到勞動力開發都制定具體的綠色技能發展戰略。一是加強勞動力市場對綠色技能需求的預測,確定對綠色技能的具體需求,據此對各層次職業教育與培訓項目和課程進行重新設計或修訂,同時引進新的更有針對性的綠色技能專業或培訓課程;二是把可持續發展和環境意識納入到所有層次的教育與培訓中,通過全面提高人口的綠色素養,促進關于綠色經濟的投資、技術創新和就業創造,促進整個社會向可持續發展轉型;三是積極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探索綠色學校創建、工作場所實訓與綠色知識學習相結合的綠色技能培養模式,全面培養學習者的綠色技能。

        第4篇: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一、企業整合報告的演變由來

            研究整合報告的演進歷程及其發展趨勢,對我國企業整合報告體系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如圖1所示,在報告體系中,財務報告是最早誕生的。財務報告自財務報表的雛形復式簿記開始,逐漸從財務報表概念擴展而來,并且增加了報表附注及其他財務報告等信息披露形式。筆者認為,在財務報告的歷史發展中,其重要性處于不斷提升的過程,使用者對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的要求亦不斷提高。

           

            圖1 企業整合報告的演進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企業價值與傳統財務報告的嚴重背離促使人們把專注的焦點投向企業的報告模式,對傳統財務報告模式進行改進的呼聲甚囂塵上。無疑,在環保意識逐漸增強和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社會里,單純依靠財務報告披露企業財務信息難以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也無法反映企業的長期價值,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一些非財務信息。從圖1中可見,傳統財務報告開始包含公司治理等非財務信息,但這些非財務信息主要是一些敘述性信息,其信息含量有限。1994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下設的財務報告特別委員會發表了題為《改進企業報告——著眼于用戶》的研究報告,進一步將財務報告概念擴展到企業報告的范疇,并提出改進和擴大財務報告內容,非財務信息由此得到極大豐富,為此,企業報告發展迅速。20世紀80年代后期,來自非政府組織的壓力促使更多的企業開始關注企業行為對社會環境所產生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獨立的環境報告出現,這成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CSR)真正興起的基本標志。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地球峰會”之后,原本更多強調的是環境、健康和安全的非財務報告開始涵蓋更多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內容,試圖全面反映企業經濟、環境和社會三方面業績的可持續發展報告(Sustainable Reporting,以下簡稱SR)開始出現,并在實務中得到一定的應用。2002年,GRI的《SR指引》表明,一般情況下,SR可以與財務報告同時,或者作為財務報告整體的一部分,其演化思想在圖1中也得到充分體現。至此,企業可持續發展信息的披露包括財務報告體系內的信息披露和獨立于財務報告體系的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

            在這一背景下,非財務報告形式的多樣化以及內容的多維化就成為向整合報告發展的趨勢。目前,談及較為普遍的是企業環境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和可持續發展報告。從表1可見,三者之間并無實質性的差異,它們都屬于非財務報告的范疇,且以自愿披露為主。通過對表1的分析,筆者認為,SR不僅包含環境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的信息,還包含了企業背景信息(如公司戰略、企業經營概況及市場環境等)、治理信息和經營業績、管理信息等,它是環境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的綜合和發展,其核心理念是披露一切對企業“可持續發展”有影響的信息。然而,以上報告如果與企業財務報告各自獨立,便無法使一些關鍵信息得到有效的整合,并且有些信息可能存在重疊,從而增加了報告編制成本,也可能會對社會形成一定程度的信息超載,反而使信息使用者忽視重要問題。為此,企業需要在分析和整理現有各類財務報告與非財務報告的基礎上,設計并編制一份更為綜合及簡明的整合報告,即在原有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報告的基礎上,融入傳統財務報告中的經濟及財務信息,形成新的財務、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FESG)報告。

           

            二、企業整合報告的目標定位及質量特征

            企業整合報告是企業實施的一種“整合戰略”,是體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最好的報告方式,也是對外溝通的有效手段。IIRC的宗旨在于制定出一套單一的、強制性的、全面綜合的以及獲得全球認可的整合報告框架,使氣候變化對企業經營的影響通過整合報告得以體現。IIRC的目標是幫助企業構建一套簡明、清晰、持續和可比的報告框架,圍繞企業戰略目標、治理結構和經營模式,將財務及非財務風險披露整合在一起,并對非財務信息進行統一規范,讓利益相關者參與其中,具體而言,可概括為五方面:一是通過反映長期投資者決策對企業的深遠影響,來滿足他們的信息需求;二是反映財務因素與ESG因素在影響企業長期業績和經營狀況決策上的相互作用,使得企業可持續性和經濟價值之間的關系更加清晰;三是提供在企業報告和決策中系統考慮環境和社會因素的框架;四是指明企業的業績衡量標準不能僅僅局限于短期的財務業績指標;五是提供的報告內容應更加貼近于企業管理層的日常經營活動。

            根據IIRC和世界各組織有關整合報告的研究動態,筆者認為,企業整合報告應圍繞企業的戰略目標及其治理結構和經營模式,將重大財務及非財務信息整合起來在企業年度報告中列示,以便企業就影響其長期可持續發展和成功的關鍵問題做出更具戰略性的 描述,其目標可以表述為:提高企業報告的質量,幫助利益相關者作出相關決策,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使更廣泛、更易于理解的信息能夠滿足可持續的、全球性的經濟發展模式的需要。

            筆者認為,上市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為利益相關者帶來利益,即企業潛在的未來滿足利益相關者要求的能力,而與利益相關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莫過于對企業價值的提升,這便從另外一個角度反映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一個企業能否實現價值最大化,筆者認為主要取決于五方面報告質量特征,即綜合性、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與可讀性。究其原因,綜合性屬于整合報告編報的首要質量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它涵蓋了清晰性和簡明性,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應該是信息質量特征的基礎,而清晰性屬于通用標準。故應以這五個質量特征作為實現企業整體目標的影響因素,是整合報告目標的具體化,這些質量特征相互依存,共生互動,對企業價值提升影響重大。

            三、企業整合報告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鑒

            我國近年來出現了以提交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方式推動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情形,它也體現出向整合報告方向發展的趨勢。毋庸置疑,IIRC關于整合報告框架的推出是一個里程碑,也是下一步會計發展的方向。有鑒于此,筆者以響應IIRC和世界相關組織的號召為動因,研究并探討企業整合報告的相關問題,以期對推動我國企業整合報告體系的建設具有現實的啟示意義。

            第一,我國應積極參與IIRC全球統一整合報告框架的制定,使其充分考慮我國等新興經濟體的特殊情況。我國應在框架之前以征求意見的方式,向全球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發出調查問卷,廣泛吸取反饋意見,以求推動所制定框架的科學性和適用性,降低企業信息的不對稱性,從而為更好地提升整合報告質量和透明度做出積極的貢獻。此外,企業應將“可持續價值增量”作為整合報告的出發點,這樣可以拓展傳統財務報告的視角,評估企業對自然、人文和社會資本的管理,所構建的整合報告框架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并且清晰、完整地解釋企業的財務與非財務表現以及FESG信息與企業價值間的因果關系。

            第二,在報告的標準上,建議著手制定出一套高質量的整合報告準則,為整合報告制度形成、體系構建與執行做好準備。如前述及,整合報告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相比單一的財務報告應具有更高的綜合性、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以及可讀性的質量特征。此外,非財務信息的量化是整合報告在技術處理上的最大挑戰,非財務信息披露存在定量信息不足、范圍不一致和隨意性等問題,整合報告準則也應對非財務信息進行統一規范。

        第5篇: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打造*能源基地,實現*能源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中國*集團公司在國內發電行業中處于排頭兵地位,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加劇,要求我們必須把能源安全擺到重要戰略地位,提高能源開發水平,加大能源開發力度,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這是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所肩負的歷史使命,也是*集團進一步提升競爭優勢、保持領先地位的根本途徑。

        *煤炭資源儲量豐富,是國家規劃的西部能源化工基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我們科學決策,科學規劃,科學發展,加大投資力度,確定了以煤為基礎,煤炭、電力、鐵路、煤化工一體化發展的總體思路,打造*能源基地,建設實力雄厚、管理一流、國內領先的能源企業。按照“運煤和輸電并舉”的方針,大力推進“隴電東送”、“隴電入川”工程。規劃投資1000多億元,加快*地區煤炭資源、電源項目和鐵路等工程開發,形成煤炭產、運、銷一體化發展格局。到2020年,形成煤炭生產能力突破1億噸/年,發電裝機突破3000萬千瓦;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強大、輻射帶動力強的能源產業帶,把*地區建設成能夠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保障的大型能源基地。

        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能源產業開發,實現企業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

        為又好又快地開發建設*能源基地,實現地方經濟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重點采取了四大措施:一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提高資源開發水平,實現礦產資源的科學利用。在煤礦、電廠等項目開發建設中,設計采用科技含量高、安全系數高、資源利用高的現代化科學技術,并使之符合清潔生產要求;配套建設坑口電站、煤化工等項目,延長產業鏈,提高資源的附加值,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二是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個缺水的地方,為最大限度地發揮水資源的作用,保護生態環境,我們將*煤田*礦井和新莊礦井同步設計開發,選煤廠、裝車站、矸石場等公用系統統一配置,從而優化資源配置,節約用水、節約使用土地,實現企業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相協調。三是統籌產業結構,堅持以煤為基礎,以電為核心,實現煤電聯營。優化電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使火電、水電、風電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以資產收購、重組等方式參與*、*等地的水電資源開發建設;緊緊抓住國家建設酒泉千萬千瓦風電基地,打造河西走廊“陸上三峽”的大好機遇,加速推進酒泉風電項目進度;統籌項目布局,以*能源基地為核心,在天水、*、*等地同時布局能源產業開發項目,實現省內能源資源平衡,解決部分地方“資源枯竭”之憂。四是深入推進節能減排,確保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對所有新建項目做好節能減排設計的同時,實施平涼電廠供熱改造項目,規劃控股建設*、*等省內中等城市的熱電聯產項目。這些項目建成后,能夠有效地節煤、節水,最大限度地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推進企業發展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占領先機,加速推進項目建設

        第6篇: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20XX年*月*日,我參加了水利部青年公務員知識更新培訓班,水利培訓心得體會。七天的時間,我們和來自水利部辦公廳秘書處、水資源管理司、防辦等各司局以及長江委、黃河委、淮委、海委、松遼委等各流域機構的學員一起系統的學習了《社會調查及調查研究報告撰寫》、《中國水資源管理》、《保密工作基礎知識》、《水利公文寫作》、《水利法制建設》、《干部成長規

        律研究》、《對當前水利形勢的認識》、《如何提高執行力》、《心理調試和溝通技巧》共9門課程。學習過程中,我認真聽課,認真筆記,認真思考,圓滿完成了各項學習任務。通過學習,系統的梳理了一名水利公務員必備的知識,進一步提高了政治修養,強化了理論素質,更重要的是發覺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對未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務員,打下了堅實的基矗下面談幾點個人體會:

        一、把握當前水利脈搏,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

        作為一名水利系統公務員,最重要的是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依法興水,所以,對國家的治水政策及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把握應該是很重要的一項基本要求。陳雷部長講話指出“水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生態與環境的控制性要素,

        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和緊迫任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時期,也是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加快轉變的關鍵階段。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與生產力布局不相匹配,不僅是中國現階段的突出水情,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需要長期應對的基本國情。”

        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楊德瑞主任的給我們學院仔細的回顧了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出臺的時代背景和戰略意義,更使我們認識到肩頭承擔著踐行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責任,堅定不移的用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指導日常民生水利工作。工作中,只要堅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堅持統籌兼顧,堅持改革創新,堅持現代化方向就不會偏離民生水利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只有真正理解可持續發展的治水思路,才能更好的把握當前水利脈搏,積極踐行才能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

        二、提升自我,學會溝通,利用團隊精神把事業干好

        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綜合國力競爭的日趨激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個人要想在職業生涯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具備更加優秀的素質。通過情商和心理溝通技巧的學習,使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自己和優秀的差距。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只有具備高素質才能成為一名優秀公務員。

        三、把握規律,科學規劃自己成長

        作為一名國家機關的公務人員,要把握干部成長規律,認真定位,科學規劃自己的成長。通過對干部成長的目標、動力、途徑、素質、環境、標準、關口、周期基本要求及干部成長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成就期、淡出期五個階段規律的學習,對干部如何成長有了感性認識,對自己發展有了規劃方向。

        第7篇: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為積極應對我國主要健康問題和挑戰,推動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科學總結建國60年來我國衛生改革發展歷史經驗的基礎上,衛生部啟動了“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衛生部陳竺部長代表“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編委會在近日召開的“2012中國衛生論壇”上了《“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健康中國”戰略是一項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國家戰略,是在準確判斷世界和中國衛生改革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踐中形成的一項需求牽引型的國民健康發展戰略。據陳竺部長介紹,為實現衛生事業與國民健康的發展目標,“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構建了一個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衛生發展綜合目標體系,將總體目標分解為可操作、可測量的10個具體目標。10個具體目標是:①國民主要健康指標進一步改善,到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歲,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到13‰,孕產婦死亡率降低到20/10萬,減少地區間健康狀況的差距;②完善衛生服務體系,提高衛生服務可及性和公平性;③健全醫療保障制度,減少居民疾病經濟風險;④控制危險因素,遏止、扭轉和減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⑤強化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控,降低感染性疾病危害;⑥加強監測與監管,保障食品藥品安全;⑦依靠科技進步,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實現重點前移、轉化整合戰略;⑧繼承創新中醫藥,發揮中醫藥等我國傳統醫學在保障國民健康中的作用;⑨發展健康產業,滿足多層次、多樣化衛生服務需求;⑩履行政府職責,加大健康投入,到2020年,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重達到6.5%~7%,保障“健康中國2020”戰略目標實現。

        除此之外,《報告》還提出了推動衛生事業發展的8項政策措施。一是建立促進國民健康的行政管理體制,形成醫療保障與服務統籌一體化的“大衛生”行政管理體制;二是健全法律支撐體系,依法行政;三是適應國民健康需要,轉變衛生事業發展模式,從注重疾病診療向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轉變,實現關口前移;四是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財政投入政策與機制,通過增加政府衛生投入和社會統籌,將個人現金衛生支出降低到30%以內;五是統籌保障制度發展,提高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和補償比例,有序推進城鄉居民醫保制度統一、管理統一;六是實施“人才強衛”戰略,提高衛生人力素質;七是充分發揮中醫藥等我國傳統醫學優勢,促進中醫藥繼承和創新;八是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陳竺強調,要充分吸收“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的成果,以《報告》的出版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和推動衛生事業發展中長期戰略的研究工作。要樹立全局觀念,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立足中國國情,更加注重衛生發展的總體效益;要以增進健康為中心,更加重視轉變服務模式;要堅持中西醫并重,更加注重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要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健全各級各類人才隊伍建設規劃體系。

        陳竺要求,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切實把“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成果納入到各項具體工作中,以“健康中國”戰略為導向,積極投身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這一偉大歷史進程,努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衛生事業發展新局面。

        第8篇: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Smithers Pira的報告――截至2020年全球包裝未來,該報告概述了包裝行業中17個大型33個小型市場狀況。此研究報告根據全球包裝的發展審視了當前市場規模、市場和技術發展趨勢同時預測未來5年全球包裝的發展趨勢。

        在發達國家包裝已然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品,這也將成為新興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2014年全球包裝價值達到8120億美元,在2010年―2014年期間,年增長率達到了4.2%、

        2015年―2020年包裝行業預計將以年增長率3.5%的速度實現增長,預計市場規模將達到9980億美元。預計預測期內亞洲地區的強大需求將促進包裝的大力增長,另外西歐和東歐地區對包裝的強勁需求將帶動該行業的發展。

        該報告的合作者保羅?博伊斯稱:“2008/2009年金融危機引起的全球包裝銷量顯著下降,近年來,盡管該市場始終面臨眾多挑戰,但市場已經有所回升。持續的城市化發展,包裝的經濟增長,以及新興市場消費類的增長預計將成為推動包裝行業向前發展的重要因素。”

        2014年亞洲占包裝市場最大份額,其次是北美和西歐。由于亞洲地區平穩強勁的增長及其他具有增長潛力的消費類行業包括化妝品消費以及醫療保健行業對包裝的需求增長,促使包裝消費的增長一直保持積極和平穩的發展趨勢。

        2014年軟包裝是全球包裝市場增長最快的部分,其次是硬質塑料包裝,紙板包裝位于第三。展望未來,軟塑包裝預計仍將繼續成為增長最快的包裝類別。

        第9篇: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關鍵詞:城市水土保持;規劃;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S157 文獻標識碼: A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國家將重點放在對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全力改善生態環境建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方面,并且強調要可持續利用水土資源,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城市水土保持規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

        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對城市規劃范圍內(城市建成區、城市規劃控制區及城市郊區)的人為活動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預防和治理措施,是城市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城市水土保持規劃是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前提,城市水土保持規劃應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結合城市防洪、城市水資源保護和郊區生產基地建設,以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為依據,按照生態城市建設提出的水土保持工作要求,因地制宜,編制合理的規劃。從二者關系可以看出,編制科學的水土保持規劃,做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才能保障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二、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城市水土保持不僅為城市的基礎設施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生態保障,而且是城市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減輕水旱的自然災害;二是對水資源的保護;三是對生態環境的整體改善。

        1、保護水資源

        水資源不僅是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而且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資源。搞好城市水土保持不僅有利于保護水資源,還有利于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減輕水旱災害

        水土保持工程有利于城市減少濕地、湖泊、水庫以及河道等的淤積,這對于河流中下游的一些城市實施水土保持工程,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河流上游城市的建設,沒有著重保護水土,導致水土流失現象嚴重,到河流下游的時候,就很容易造成泥沙淤積河道現象,給城市帶來很大的安危。實施水土保持工程,有利于減少淤積現象,同時還可以預防城市的水旱災害。

        3、改善生態環境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漸發展,城市人口密度越來越大,造成城市用地十分緊缺。在城市的改建,重建和擴建過程中,由于缺乏對生態環境正確的認識,造成了城市生態環境的破壞。搞好城市水土保持,促進生態環境向良性循環轉化,才能使生態系統內的各因素間相互協調,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三、城市水土保持規劃存在的主要問題

        城市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對水土保持的合理規劃,并且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來維護水土保持。一份合理規范的、有效的水土保持規劃,不僅有利于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而且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同時還可以實現經濟效益,從而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目前城市水土保持規劃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未落實水土保持規劃

        城市水土保持規劃是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導性文件。迄今為止,一些城市尚未編制城市水土保持規劃,有的城市盡管做了城市水土保持規劃,卻未經過技術審查和政府審批,總體進展比較遲緩。

        2、城市水土保持規劃存在的均衡性問題

        目前城市水土保持規劃設計往往更側重于對植被防護措施的規劃設計,而對水土保持工程的設計規劃卻探討的不夠深入。此外,由于沒有完全按基本建設項目程序編制設計文件,各類水土保持“規劃”的技術深度不夠統一。有時,有關部門索要項目建議書、可研報告,而我們上報的文件有的已達到初步設計深度;有的要求做到設計階段,但部分措施只做到了規劃或可研究深度。

        3、城市水土保持規劃存在易混淆的問題

        在過去長期的水土保持工作中,無論城市的發展規劃、區域或流域的專項工程,還是小流域綜合治理、治溝骨干工程等,都存在著以“規劃”名義編制的報告,長期以往形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和做法。但卻與國家基本建設項目的管理程序不對應,除在水土保持系統內部基本認同外,其它部門和單位難以分清項目所處的階段,特別是發改、財政、國土等管理部門,容易混淆水土保持工作者所報項目是規劃、項目建議書,還是可研報告、初步設計,由于水土保持項目文件均冠以“規劃”之名,上報的許多項目被堂而皇之的放入今后的長期規劃中,使項目近期立項受阻。

        4、城市水土保持規劃中圖紙存在的問題

        圖紙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各類規劃設計中所附圖件不統一,無論是大面積的規劃、還是小流域設計,所附圖件大多由各設計單位自行決定,沒有按規定和標準編制相應的圖件;二是圖件中應標注的內容不統一,有許多規劃圖件中沒有實質內容的標注,多屬示意圖;三是圖示和圖例不統一,圖紙的大小、標示的位置、基本圖例等不夠規范。

        四、如何加強城市的水土保持規劃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1、將規劃設計細致化

        根據規劃中存在混淆現象,可以將水土保持規劃設計細致化,做到各個階段有設計、有報告、有建議。例如在水土保持設計的不同階段,按照批準的總體規劃編制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報告等,將總體規劃獨立出來,以防止再次出現混淆情況,施工階段分不清的問題。

        2、科學規劃設計

        要做好城市水土保持,建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型的城市,第一應當要科學地劃分重點治理區、預防保護區及重點監督區,規劃設計要有針對性,以便實施治理。在水土保持重點監督區,工作重點是依法嚴格監督管理,落實“三權”,督促開發建設單位實行“三同時”,按水土保持法律法規要求程序,編報審批水土保持方案,在限定的期限內完成控制性水土保持措施,遏制開發建設單位隨意傾倒固體廢棄物的違法行為。重點治理區多在城鄉結合部,規劃時要兼顧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做到經濟功能與社會生態功能、局部與全面、實用價值與觀賞價值的有機結合。一要做好固體廢棄物的定點堆放和覆蓋治理,應用物質循環技術、清潔技術、生態技術,提高排放物的回收利用率;二要提高綠化率,建設綠色通道。把綠色通道建設納入造林綠化規劃、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及城市總體規劃當中。通過全面綠化,形成帶、網、片、點相結合,結構合理、層次多樣、功能完備的綠色長廊。三要利用水生態系統本生的生態功能含蓄水源,營造良好的城市水生生態系統。對于預防保護區,其規劃目標是建立以人為景觀組成的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如建立生態示范園區,自然景觀和園林、建筑等建設,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建設由現代生態農業、綠色產業、生態旅游及相應的服務業組成的城市生態經濟系統。

        3、規劃中要加強植被建設

        規劃中要從城市景觀生態學、耗水量小、防風固沙三個角度進行植被建設設計,使植被建設能很好的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建立以核心林地為森林生態基地,以貫通性主干森林廊道為生態連接,以各種林帶、林網為生態脈絡,基于城市特點,全面整合林地、林網、散生木等多種模式,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數量;恢復城市水體,改善水質,使森林與各種級別的河流、溝渠、塘壩、水庫等連為一體。實現在整體上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體化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總之,要建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規范城市水土保持規劃設計,同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科學配置防治措施,努力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偷拍另类A∨ | 亚洲熟女aⅴ一区二区性色 中文字幕无线第一区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 | 五月天桃色国产麻豆 | 中文字幕精品aⅴ不卡 |